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标题

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标题

发布时间:

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标题

你读大量的研究论文,然后写一篇有自己见解的论文,就是学术型论文。

编写构成:题名页序或前言(必要时)摘要前置部分关键词目次页(必要时)符号、标志、缩略语、首字母缩写、单位、术语、名词等注释表(必要时)引言正文主体部分结论致谢参考文献表附录部分(必要时)可供参考的文献题录结尾部分(必要时)索引封底

学术论文 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开发研究、综合科学的论述说理文章,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来分析表达科学研究中的成果。就学术论文而言,它或是论述创新性研究工作成果的书面文件,或是某些实验性、理论性、观测性的新知识的科学客观记录,或是应用已知的科学原理在技术研究开发中取得新进展的理论总结。按课题性质可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实验[试验]研究、应用开发研究等几种类型。其基本要求是:①要有创新。论文作者要学会对科研文献的归纳、综合和利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造性的劳动;②理论性。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演化,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经过归纳处理形成理论的概念和系统、得到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③实事求是。论文所表达的内容要有真实性。科学即求实。④论文规范。写作格式规范,语言明确简洁、条理层次分明、图解形象、论述严谨、客观、通顺、准确。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 ②科学性 ③创造性 ④理论性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落实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大学阶段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回答者: duhong888 - 进士出身 九级 12-15 12:57我来评论>>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2 个人评价 好50% (1) 不好50% (1) 相关内容• 考研 数学一与数学二 • 帮忙选一所大学,要考研。 • 用你自己的话给“学术论文”下定义,并指出它的基本 • 大一语文考试题样题求解答(20天内不断提高悬赏分) • 法理学考试怎么应对?我是大一的,麻烦详细点,谢了 查看同主题问题:学术论文 简答 种类 其他回答 共 2 条学术论文的种类: 1)社会科学论文 2)自然科学论文 3)技术开发研究论文 4)综合科学论文 5)毕业论文 学术论文的价值 1)可弥补学术界的某些不足领域。 2)对现存研究资料作进一步的扩充。 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与方法: 1)选题必须是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大学阶段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范围之内。 2)选题要符合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范围。 3)对所研究的题目要有一定的心得体会。 4)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毕业论文写作技巧 第一条,先要围绕着论题去占有和选择材料。 也就是说,当你的论题已经确定以后,第一,围绕着立论去占有材料,多多益善的去看。有的论题是来自老师已经拟订好的题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自己确立论题的,先积累材料,再有论点。一旦立论确立了以后,再回过头来去占有材料。在占有材料方面跟我《基础写作》里讲的有相通的地方。第一要占有材料,占有研究对象的真实的材料。比如你要研究某个作家,某个阶段的几部作品,就将这几部作品拿来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读,进一步来确定自己的论点。如果你的论文是报告类的,不是纯理论性的,用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总结的形式来写论文的,那么你的调查材料、实验材料也要占有。 第二,要对研究对象的外延材料占有。 比如你要研究的是作家作品的话,那么你就要对作家写作的背景材料,包括政治经济背景、文艺思潮背景等。还有作家谈自己创作的材料,还有他人已经研究过的材料等。有了这些材料,你就可以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使自己在研究当中尽量公允,不带偏见。所以,充分占有材料,也就使你的论据更充分。这样你将来的论证就会更加深广。 第三,在有材料的基础上要选择材料。 决不能只要有材料就统统拉进来。这是你们写论文常出现的问题。比如让你写一万字,你可能写到五六万字。象刚才那个学生一样,写出六万字,太丰富了。把握不住自己的时候,可以让老师来帮助你,告诉你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多占有材料总比没有材料写不出来要好,因为删总是好删的。在材料多的情况下,你就选更好的材料。 2 、选择论文的类型。 第二项准备工作就是选择论文的类型。毕业论文的类型一是学术性论文,二是报告性论文。应用性比较少的科目来说比较容易做成学术型论文,比如对作家、作品的研究,对诗派的研究。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比如教学领域、新闻领域、治疗科学和实验等,论文一般写成调查性的或总结性的,我将它概括为报告型论文。 杂志上发表的3000来字的论文,一般就是报告型的论文。报告型的论文主要是总结经验。不管是总结也好,报告也好,总之,最后是要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来。比如说,《新教材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体会》有这样几条规律:综合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综合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综合性学习以课外学习为主,能加强课内外的结合,强化能力的培养;综合性学习能强化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体验和认识,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他的这几个体会是努力地从理论上探讨,说明它的意义。 大多数学生的论文都是学术型的,学术型的论文主要是对某一个专业领域的问题,经过充分的研究以后,用文字符号进行表达。这一类论文的基本要求是论者以自己所学的知识,对本专业的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学术型的论文还可以细分为两种,一是论述性的论文,一是综述性的论文。所谓论述性的论文,最大的特点是以议论为主,有极强的理论色彩。它又可以分为立论型和驳论型。立论型就是正面树立自己的观点,驳论型就是批驳别人的观点。综述性的论文,在我们的大型报纸上和一些杂志很多。比如,2003年已经过了半年了,我们就可以对过去的半年时间里的小说进行综述。 如果是综述文学创作,就要对各种文体进行综述,如果进行小说综述,就要对半年来杂志报纸上发表的小说进行描述。这是一种综述型的,往往采用一种夹叙夹议的方式。两者比较而言,综述型的论文只要你的资料可以找到而且你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这种论文的撰写要比论述型的论文容易些。因为论述型的论文完全是议论型的,要求逻辑思维要好一些。另外,论证的深度还是有一定的讲究的。这还是本科生,那么研究生就更不用说了。 论文类型的选择,主要是看论文的对象怎么样。如果是宏观的,我们就用综述性的面上的描述;如果是微观的,涉及到某一个具体的作家作品或某一个问题,我们就选择论述性的。如果我们自己学的专业应用性很强,比如说教学、新闻、农业、林业,建议大家写成报告型的论文,写成调查报告也行,写成总结性的报告也行,都可以。这一类文章,可以看看报刊杂志。如果是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建议大家写成报告性论文,包括调查报告、总结和实验报告。有些实验报告就可以成为论文。这是第二条。 3 、要拟订 论文的写作提纲。 准备工作的第三条是一定要拟订论文的写作提纲。如果没有完整的写作提纲的话,逻辑思维就会出现偏差。这不同于散文创作。散文创作只是一个百字文或千字文,打个腹稿差不多就可以了。三千字的学年论文都要求打提纲,更不用说上万字的毕业论文了。把一个个提纲罗列出来,罗列出来以后看一下,总论点是什么,分论点是什么,围绕着总论点有几个分论点,分论点列出来了以后,一定要注意以纲带目,以目服纲这样的一个关系。把这个关系弄清楚了以后,它们之间是并列的关系还是主从关系、递进关系、因果关系,逻辑关系一定要搞清楚。这样你才能从提纲中感受到你的研究能力到底是怎么样。导师在辅导的时候,并不是要求你赶快把一篇稿子拿出来,而首先要求的是你跟老师交谈一下论题。当老师确定你的论题的大小和难易都比较合适的时候,就同意你去写提纲。所以第二次跟老师交换意见的时候,是跟老师交换一下对提纲的意见。当老师发现你的提纲根本不清楚,他就要负责把你的思路理清楚;最后确定下来你可以去写了,你就可以动手去写了。写的过程中,有可能你觉得要推翻原来的提纲重新写,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跟老师沟通一下,让老师给你看是否需要重新写提纲。不要做很多无用功,等到你的论文写完了以后再跟老师沟通,老师把你的论文枪毙,就等于你做了无用功。一定要把提纲拟好跟老师交流。 你的论文提纲的总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清楚。你的每一个分论点需要采用哪些论据,都要在提纲里告诉老师。每一个分论点后要注明你的论证方法,或是比喻的方法,或是摆事实的方法,或是其他的什么方法。在《阅读鉴赏评论》中为了在论文提纲方面给大家以借鉴,我举出了王魁今先生的一篇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论文的提纲。他的写作提纲,不妨你们借鉴一下。我引用了其中的一段,讲提纲的怎么拟制,在书的232 页。你们可以看一下他的提纲是怎么拟制的。通过这个提纲的拟制,你们写论文的时候就可以借鉴……少走一点弯路,你的提纲、材料等出来以后,就可以进行论文写作了。 4 、开始写论文的时候,要注意标题拟制。 第五个大问题的第三个小问题就是开始写论文的时候,要注意标题拟制。论文的标题拟制,一般是两个标题,如果是一个标题不太容易驾驭。一个标题往往是比较宏观一些。当然也可以用正标题来表示论题的观点,副标题表示研究的对象。但有的时候,一个标题就把你的论题就拉出来了。比如说《论司法活动的群众监督》,就把范围限制了。所以说,如果是一个标题一般就比较宏观。再比如说,《经济增长的差异与农业产品优势比较》,这是一个标题。还有一种是完整式标题。完整式标题是一个主标题,配一个副标题。一般来说,正标题是揭示论文的中心论点,副标题是表明你论述的范围和对象。比如说,《经济振兴的宣言书——论改革者》,中心论点和研究对象的范围就交代出来了。又比如,《向往光明,追求真善美——丰子恺哲学散文浅论》,论文的中心论点和研究对象也交代清楚,是完整标题。还有《叙事在模式与效果之间——论《老残游记》的叙事艺术》,观点摆到提纲里去出现。拟制标题要注意这么几点,一要贴切,二要醒目,三要简洁,四要新颖,这是论文题目的几个要求。 题目拟制好了以后,论文还要注意要写摘要,把整个论文的主要内容说一下。在论文的扉页上,先是题目,题目下面是摘要(也叫论文提要)。论文提要要写哪些内容呢?主要交代清楚选题的背景、理由,论文的观点和价值,简明扼要的揭示出来,便于读者(主要是导师、评委、编辑等)即使不阅读全文就可以获得最重要的信息。一般字数不超过全文的5% 在摘要下面要有关键词。关键词把论文的主要观点用3 到5 个词提取出来。比如《经济增长差异与农业产品优势比较》的关键词就是经济增长、农产品比较优势、相关的分析、连动机制。第四个小问题要讲一下引言。引言把论文研究的理由、背景、价值等阐释出来。最后就写正文。写完论文后再修改,修改后请导师看。导师认可了以后论文就可以定稿了。一般的学生写两稿就差不多了,差的学生写上四五稿的也有。 (这是专家的讲座,看完后请打分,谢谢!)

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

鉴于学术思想的价值,笔者认为,它是追求学科研究真理的思想路线的发展轨迹。并沿着认识和理解学科知识的基本状态去发现问题,大胆地坚持探索未知的精神品质,最终形成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真理的学术思维品质。具体而言,在毕业论文写作方面,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是指论文的主题和写作材料,形式是指文章的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此外,对于论文写作,我们还需要开展思维活动,要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来表现。只有掌握了这些思维方式,才能创造出一篇具有学术性思维的毕业论文。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这种方式撰写本科论文,借助自己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我们可以找到和探索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最终培养出他们的学术思维模式,为科研能力的培养及进步打下坚实基础。教育部关于高校毕业生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规定,都表明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大势所趋,也是时代回到“百家争鸣”时代的重要标志。在此基础上,本论文运用于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既是学生掌握的知识的综合运用,又是对寒窗学习知识掌握十年以上的测试,也使他们能够借鉴好事物,开拓自己的学术思想。创造新事物的最终目的是形成学术科学研究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生命的最大价值。

一篇好的学术论文应该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论文需要清楚地提出问题。对所研究之问题的理论和现实背景有清楚的描述。作者必须告诉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题目,现有的研究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作者想要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这样一个题目在理论上和现实中为什么有意思。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学术论文按写作目的,可将学术论文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学术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学术论文撰写中,选题与选材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一篇学术论文的价值关键并不只在写作的技巧,也要注意研究工作本身。在于你选择了什么课题,并在这个特定主题下选择了什么典型材料来表述研究成果。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课题,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所以学术论文的选题和选材,是研究工作开展前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学术论文,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成果的学理性文章。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学理性。折叠基本类别按研究的学科,可将学术论文分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每类又可按各自的门类分下去。如社会科学论文,又可细分为文学、历史、哲学、教育、政治等学科论文。按研究的内容,可将学术论文分为理论研究论文和应用研究论文。理论研究,重在对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研究;应用研究,侧重于如何将各学科的知识转化为专业技术和生产技术,直接服务于社会。按写作目的,可将学术论文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交流性论文,目的只在于专业工作者进行学术探讨,发表各家之言,以显示各门学科发展的新态势;考核性论文,目的在于检验学术水平,成为有关专业人员升迁晋级的重要依据。折叠编辑本段国家标准折叠技术报告科学技术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科学技术报告是为了呈送科学技术工作主管机构或科学基金会等组织或主持研究的人等。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以及对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提出修正意见。折叠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学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硕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博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折叠学术论文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 81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  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GB 7713—87  Present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ports, dissertations and scientific papers  1 引言  1 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以下简称报告、论文)的撰写和编辑的格式,便利信息系统的收集、存储、处理、加工、检索、利用、交流、传播。  2 本标准适用于报告、论文的编写格式,包括形式构成和题录著录,及其撰写、编辑、印刷、出版等。  本标准所指报告、论文可以是手稿,包括手抄本和打字本及其复制品;也可以是印刷本,包括发表在期刊或会议录上的论文及其预印本、抽印本和变异本;作为书中一部分或独立成书的专著;缩微复制品和其他形式。  3 本标准全部或部分适用于其他科技文件,如年报、便览、备忘录等,也适用于技术档案。  2 定义  1 科学技术报告  科学技术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  科学技术报告是为了呈送科学技术工作主管机构或科学基金会等组织或主持研究的人等。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以及对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提出修正意见。  2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学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硕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沦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成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博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  3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  3 编写要求  报告、论文的中文稿必须用白色稿纸单面缮写或打字;外文稿必须用打字。可以用不褪色的复制本。  报告、论文宜用 A4(210 mm×297 mm)标准大小的白纸,应便于阅读、复制和拍摄缩微制品。报告、论文在书写、扫字或印刷时,要求纸的四周留足空白边缘,以便装订、复制和读者批注。每一面的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应分别留边25 mm以上,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20 mm以上。  4 编写格式  1 报告、论文章、条的编号参照国家标准GB1《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第8章“标准条文的编排”的有关规定,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2 报告、论文的构成(略)  5 前置部分  1 封面 1 封面是报告、论文的外表面,提供应有的信息,并起保护作用。  封面不是必不可少的。学术论文如作为期刊、书或其他出版物的一部分,无需封面;  如作为预印本、抽印本等单行本时,可以有封面。  2 封面上可包括下列内容:   分类号 在左上角注明分类号,便于信息交换和处理。一般应注明《中国图书资料类法》的类号,同时应尽可能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UDC》的类号。   本单位编号 一般标注在右上角。学术论文无必要。   密级视报告、论文的内容,按国家规定的保密条例,在右上角注明密级。如系公开发行,不注密级。   题名和副题名或分册题名 用大号字标注于明显地位。   卷、分册、篇的序号和名称 如系全一册,无需此项。   版本 如草案、初稿、修订版、…等。如系初版,无需此项。   责任者姓名 责任者包括报告、论文的作者、学位论文的导师、评阅人、答辩委员会主席、以及学位授予单位等。必要时可注明个人责任者的职务、职称、学位、所在单位名称及地址;如责任者系单位、团体或小组,应写明全称和地址。  在封面和题名页上,或学术论文的正文前署名的个人作者,只限于那些对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作出主要贡献、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按其贡献大小排列名次。至于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按研究计划分工负责具体小项的工作者、某一项测试的承担者,以及接受委托进行分析检验和观察的辅助人员等,均不列入。这些人可以作为参加工作的人员一一列入致谢部分,或排于脚注。  如责任者姓名有必要附注汉语拼音时,必须遵照国家规定,即姓在名前,名连成一词,不加连字符,不缩写。   申请学位级别 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所规定的名称进行标注。   专业名称 系指学位论文作者主修专业的名称。   工作完成日期 包括报告、论文提交日期,学位论文的答辩日期,学位的授予日期,出版部门收到日期(必要时)。   出版项 出版地及出版者名称,出版年、月、日(必要时)。  3 报告和论文的封面格式参见附录 A。  2 封二  报告的封二可标注送发方式,包括免费赠送或价购,以及送发单位和个人;版权规定;其他应注明事项。  3 题名页  题名页是对报告、论文进行著录的依据。  学术论文无需题名页。  题名页置于封二和衬页之后,成为另页的石页。  报告、论文如分装两册以上,每一分册均应各有其题名页。在题名页上注明分册名称和序号。  题名页除1规定封面应有的内容并取得一致外,还应包括下列各项:  单位名称和地址,在封面上未列出的责任者职务、职称、学位、单位名称和地址,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姓名。  4 变异本  报告、论文有时适应莱种需要,除正式的全文正本以外,要求有某种变异本,如:节本、摘录本、为送请评审用的详细摘要本、为摘取所需内容的改写本等。  变异本的封面上必须标明“节本、摘录本或改写本”字样,其余应注明项目,参见1的规定执行。  5 题名  1 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报告、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名所用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  报告、论文用作国际交流,应有外文(多用英文)题名。外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2 下列情况可以有副题名:  题名语意末尽,用副题名补充说明报告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报告、论文分册出版,或足一系列工作分几篇报道,或是分阶段的研究结果,各用不同副题名区别其特定内容;  其他有必要用副题名作为引伸或说明者。  3 题名在整本报告、论文中不同地方出现时,应完全相同,但眉题可以节略。  6 序或前言  序并非必要。报告、论文的序,一般是作者或他人对本篇基本特征的简介,如说明研究工作缘起、背景、它旨、目的、意义、编写体例,以及资助、支持、协作经过等;也可以评述和对相关问题研究阐发。这些内容也可以在正文引言中说明。  7 摘要  1 摘要是报告、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2 报告、论文一般均应有摘要,为了国际交流,还应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  3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报告、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可以引用,可以用于工艺推广。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报告、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给沦。  4 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200~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  5 除了实在无变通办法可用以外,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6 报告、论文的摘要可以用另页置于题名页之后,学术论文的摘要一般置于题名和作者之后、正文之前。  7 学位论文为了评审,学术论文为了参加学术会议,可按要求写成变异本式的摘要,不受字数规定的限制。  8 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  每篇报告、论文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为了国际交流,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  9 目次页  长篇报告、论文可以有目次页,短文无需目次页。  目次页由报告、论文的篇、章、条、附录、题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另页排在序之后。  整套报告、论文分卷编制时,每一分卷均应有全部报告、论文内容的目次页。  10 插图和附表清单报告、论文中如图表较多,可以分别列出清单置于目次页之后。图的清单应有序号、图题和页码。表的清单应有序号、表题和页码。  11 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的注释表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的注释说明汇集表,应置于图表清单之后。  6 主体部分  1 格式  主体部分的编写格式可由作者自定,但一般由引言(或绪论)开始,以结论或讨论结双。  主体部分必须由另页右页开始。每一篇(或部分)必须另页起。如报告、论文印成书刊等出版物,则按书刊编排格式的规定。  全部报告、论文的每一章、条的格式和版面安排,要求划一,层次清楚。  2 序号  1 如报告、论文在一个总题下装为两卷(或分册)以上,或分为两篇(或部分)以上,各卷或篇应有序号。可以写成:第一卷、第二分册;第一篇、第二部分等。用外文撰写的报告、论文,其卷(分册)和篇(部分)的序号,用罗马数字编码。  2 报告、论文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序号。序号可以就全篇报告、论文统一按出现先后顺序编码,对长篇报告、论文也可以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以分别为:图 l、图1;表2、表2;附注 l);文献[4];式(5)、式(5)等。  3 报告、论文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码。页码由书写、打字或印刷的首页开始,作为第l页,并为有页另页。封面、封二、封三和封底不编入页码。可以将题名页、序、目次页等前置部分单独编排页码。页码必须标注在每页的相同位置,便于识别。  力求不出空白页,如有,仍应以有页作为单页页码。  如在一个总题下装成两册以上,应连续编页码。如各册有其副题名,则可分别独立编页码。  4 报告、论文的附录依序用大写正体A,B,C,……编序号,如:附录 A。  附录中的图、表、式、参考文献等另行编序号,与正文分开,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码,但在数码前冠以附录序码,如:图 A1;表B2;式(B3);文献〔A5〕等。  3 引言(或绪论)  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  比较短的论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着引言的效用。  学位论文为了需要反映出作者确已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科学视野,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证,因此,有关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可以单独成章,用足够的文字叙述。  4 正文  报告、论文的正文是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可以包括:调查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由于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方式等有很大的差异,对正文内容不能作统一的规定。但是,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图包括曲线图、构造图、示意图、图解、框图、流程图、记录图、布置图、地图、照片、图版等。  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  图应编排序号(见2)。  每一图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图号置于图下。必要时,应将图上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实验条件等,用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图题下方,作为图例说明。  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此三者只有在不必要标明(如无量纲等)的情况下方可省略。坐标上标注的量的符号和缩略词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照片图要求主题和主要显示部分的轮廓鲜明,便于制版。如用放大缩小的复制品,必须清晰,反差适中。照片上应该有表示目的物尺寸的标度。  2 表  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依序竖排。表应有自明性。  表应编排序号(见2)。  每一表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表号置于表上。必要时应将表中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需要说明事项,以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表题下,作为表注,也可以附注于表下。  附注序号的编排,见2。表内附注的序号宜用小号阿拉伯数字并加圆括号置于被标注对象的右上角,如:×××1),不宜用星号“*”,以免与数学上共轭和物质转移的符号相混。  表的各栏均应标明“量或测试项目、标准规定符号、单位”。只有在无必要标注的情况下方可省略。表中的缩略调和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表内同一栏的数字必须上下对齐。表内不宜用“同上”、“同左”、“,,”和类似词,一律填入具体数字或文字。表内“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或“…”(因“-”可能与代表阴性反应相混)代表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确为零。  如数据已绘成曲线图,可不再列表。  3 数学、物理和化学式  正文中的公式、算式或方程式等应编排序号(见2),序号标注于该式所在行(当有续行时,应标注于最后一行)的最右边。  较长的式,另行居中横排。如式必须转行时,只能在+,-,×,÷,<,>处转行。上下式尽可能在等号“=”处对齐。  示例1:  ---------------------------(1)  示例2:  ----------------------------------(2)  示例3:  -------------------------------(3)  小数点用“”表示。大于999的整数和多于三位数的小数,一律用半个阿拉伯数字符的小间隔分开,不用千位撇。对于纯小数应将0列于小数点之前。  示例:应该写成94 023 567; 314 325  不应写成94,023,567; 314,325  应注意区别各种字符,如:拉丁文、希腊文、俄文、德文花体、草体;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字符的正斜体、黑白体、大小写、上下角标(特别是多层次,如“三踏步”)、上下偏差等。  示例:I,l,l,i;C,c;K,k,κ;0,o,(°);S,s,5;Z,z,2;B;β;W,w,ω。  4 计量单位  报告、论文必须采用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中位》,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执行。使用各种量、单位和符号,必须遵循附录 B所列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一律采用国际通用符号。  5 符号和缩略词  符号和缩略词应遵照国家标准(见附录B)的有关规定执行。如无标准可循,可采纳中学科或本专业的权威性机构或学术固体所公布的规定;也可以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编印的各学科词汇的用词。如不得不引用某些不是公知公用的、且又不易为同行读者所理解的、或系作者自定的符号、记号、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等时,均应在第一次出现时一一加以说明,给以明确的定义。  5 结论  报告、论文的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如果不可能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  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仪器设备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6 致谢  可以在正文后对下列方面致谢:  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工作的奖学金基金、合同单位、资助或支持的企业、组织成个人;  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  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  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  其他应感谢的组织或个人。  7 参考文献表  按照 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定执行。  7 附录  附录是作为报告、论文主体的补充项日,并不是必需的。   1 下列内容可以作为附录编于报告、论文后,也可以另编成册。   为了整篇报告、论文材料的完整,但编入正文又有损于编排的条理和逻辑性,这一类材料包括比正文更为详尽的信息、研究方法和技术更深入的叙述,建议可以阅读的参考文献题录,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补充信息等;   由于篇幅过大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便于编入正文的材料;   不便于编入正文的罕见珍贵资料;   对一般读者并非必要阅读,但对本专业同行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注释、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等。  2 附录与正文连续编页码。每一附录的各种序号的编排见2和4。  3 每一附录均另页起。如报告、论文分装几册。凡属于某一册的附录应置于备该册正文之后。  8 结尾部分(必要时)  为了将报告、论文迅速存储入电子计算机,可以提供有关的输入数据。  可以编排分类索引、著者索引、关键词索引等。  封三和封底(包括版权页)。  附 录 A  封面示例  (参考件)  附 录 B  相 关 标 准  (补充件)  B1 GB 1434-78 物理量符号  B2 GB 3100-82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B3 GB 3101-82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B4 GB1-82 空间和时间的量和单位。  B5 GB 2-82 周期及其有关现象的量和单位。  B6 GB 3-82 力学的量和单位。  B7 GB 4-82 热学的量和单位。  B8 GB 5-82 电学和磁学的量和单位。  B9 GB 6-82 光及有关电磁辐射的量和单位。  B10 GB 7-82 声学的量和单位。  B11 GB 8-82 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B12 GB 9-82 原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B13 GB 10-82 核反应和电离辐射的量和单位。  B14 GB 11-82 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  B15 GB 12-82 无量纲参数。  B16 GB 13-82 固体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谭丙煜。

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库

学术写作注意事项:一、结构学术写作与小说或新闻写作不同,其整体结构是正式且有逻辑的。这意味着句子和段落之间应该有叙述性的联系,这样读者才能理解论点。引言应包括对论文其余部分如何组织的描述,以及在整个论文中正确引用的所有来源。二、基调整体基调是指一篇文章所传达的态度。论文中以叙述语气陈述他人的观点是很重要的。当陈述一个你不同意的立场或论点时,准确地描述这个论点,不要使用带有偏见的语言。在学术写作中,应该从正规的角度来研究问题。因此,应该使用中立的语言,而不是对抗或轻蔑的语言。三、措辞 措辞是指使用的词语的选择。因为具有几乎相同字典定义的单词可能有非常不同的内涵(隐含意义)。学术写作中尤其如此,因为词语和术语可以演变出一种微妙的含义。四、语言  使用明确的语言很重要。结构良好的段落和清晰的主题句使读者能够容易地跟随你的思路。你的语言应该简洁、正式,并准确表达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不要使用不具体或不够精确的模糊表达。

1、信息素养或素质的具体内容要求又哪些?信息素质是指用户在利用以计算机机器网络技术为代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知识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主动参与信息活动、自觉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态度、理念及具备的获取、识别、加工、处理、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去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信息素质是一个内涵机器广泛的综合行概念,包括强雷的信息意识、系统化的信息理念、综合信息能力等内容。1)信息素质的体系结构一般来讲,信息素质的体系结构由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三个方面组成。2、信息、知识、情报、文献的概念?(1)信息:信息与现代科学技术息息相关,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从某种程度上说,信息体现为一种载体,承载知识内容。20世纪90年代后一些关于信息的经典定义:1)信息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和需要,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搜集的院士材料进行加工、处理,找出其中关系二形成的对象实体。2)信息是有一定含义的、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即信息=数据+处理。(2)知识: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所获得的认知,包括通过阅读、学习等方式的认知和通过自己或他人的历练所积累的以求经验的总和。(3)情报:在关于情报要领的讨论中,所提出的情报定义大都与信息知识有关。如情报是“被人们所利用的信息”、“被人们感受并可交流的信息”;情报是“为了解决一个特定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借助语言、符号在载体上传递的知识”等。显然,对情报概念的定义分成两派——“信息派”和“知识派”。(4)文献:一是《文献情报术语国际标准(草案)》(ISO/DIS5127)定义:为了吧人类知识传播开来和继承下去,人们用文字、图形、符号、音频和视频等手段将其记录下来,或写在纸上,或洒在蓝图上,或摄制在感光片上,或录到唱片上,或存在磁盘上,这种附着在各种载体上的记录统称为文献。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GB1-83)的定义: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以求载体。3、信息、信息资源有哪些类型?(1)信息:(2)信息资源:信息源、信息服务、信息系统4、文献有哪些类型?将文献分成这些类型的依据是什么?(1)根据载体材料、存储技术和传递方式划分:印刷型、缩微型、视听型和嫉妒型(2)根据加工程度的不同划分:一次文献信息源、二次文献信息源、三次文献信息源(3)根据文献信息源的内容形式划分:图书、期刊、报纸、科技报告、政府出版物、会议文献、专利文献、学位论文、标准文献、档案文献、产品样本5、数据库的类型?网络资源有哪些特点?数据库的类型:网络资源特点:数量庞大、增长迅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变化频繁、价值不一;结构复杂、分布广泛;信息分散、无序等。6、何为“核心期刊”?本专业的核心期刊有哪些?(1)核心期刊:在某一学科中 ,少数期刊覆盖了该学科的大部分文献 ,而多数期刊仅包含该学科的少量文献 ,这少数期刊就是该学科的核心期刊。(2)本专业的核心期刊:《机械工程学报》《中国机械工程》《摩擦学学报》《机械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仪器仪表学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润滑与密封》《机械传动》《机床与液压》《工程机械》《机械设计与研究》《起重运输机械》《轴承》《流体机械》《光学精密工程》《制造业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水泵技术》《液压与气动》《制造技术与机床》《仪表技术与传感器》《压力容器》等7、什么是信息检索?信息检索的类型有哪些?信息检索: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将用户的提问特征与数据源所采用的特征标志进行对比,然后将二者相一致或比较一致的信息提取出来供用户使用的过程。信息检索的类型:文献检索、数据检索、事实检索、手工信息检索、脱机信息检索、联机信息检索、光盘信息检索、网络信息检索8、简述信息检索的原理?是根据读者需求,确定检索概念及其范围,然后选择一定的检索语言,并将此检索概念转换成检索特征标志后到检索系统中查找文献线索,最后对其进行逐篇筛选,以确定需要阅读的文献。即检索指提供一定的检索手段,按照一定的检索方法,根据读者需要,迅速全面地查出文献线索,这是文献检索输出的过程,可见存贮是检索的基础,检索是存贮的目的。9、什么是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是信息检索所用的硬件资源、系统软件和检索软件的总合。组成部分:硬件、软件、数据库10、计算机检索技术有哪些?计算机检索技术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检索系统,如联机数据库、光盘数据库和网络数据库检索有关信息二而采用的技术,11、从外表特征与内容特征来看,检索语言的类型各有哪些?不同特征各举一简单的检索式。外部特征:题名、著者姓名/单位名称、出版事项、代码/序号等。如《围城》内部特征:分类语言和主题语言,主题语言又可分为关键词语言、单元词语言、标题词语言和叙词语言。如关键词:机械12、为什么要创建“检索语言”,它有哪些类型?比较分类语言和主题语言的优缺点。①原因:创建“检索语言”后检索会更加方便快捷。②类型:外部特征、内部特征③分类语言具有单维性特点,适用于按学科体系进行族性检索,但不适用于多维性的、按专题概念进行的特性检索。主题语言,不论是叙词法还是标题法,具有直接性、专指性、灵活性等优点,克服了体系分类法只能从一种概念为中心检索文献的缺点,但缺乏族性检索能力又成了它的缺点。13、信息(文献)检索的方法与途径,详细论述检索步骤?信息(文献)检索的方法:⑴ 常用法:是指在文献检索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可细分为:顺查法--是以检索课时的起始年代为起点,按时间顺序由远及近地查找,直到查得的文献信息可以满足要求为止,这种方法系统、全面、可靠。 倒查法--是一种由近及远地查找文献的方法一般用于新开课题,比较注意近期的文献,以便掌握最近一段时间该课题所达到的水平及研究和动向。抽查法--是针对学科发展特点,抽出其发展迅速、发表文献较多的一段时期,逐年进行检索的一种方法,能以较少的时间获得较多的文献。⑵ 追溯法:这是利用已有的文献后面的参考文献进行追溯查找的方法这是在没有检索工具或检索工具不全的情况下使用的一种方法,但这种方法查找的文献不全,目前已很少有人使用。⑶ 分段法:这是将常用法与追溯法交替使用的一种方法即利用工具书检索文献,又利用文献后面的参考文献进行追溯,两种方法交替使用,直到满足读者需要为止。这种方法可根据文献和本单位工具书收藏的情况分期分段交叉运用不同的查找方法,既能获得一定时期内的文献,还可节约查找时间。信息(文献)检索的途径:文献信息检索有两种不同的检索途径。根据文献的特征检索文献信息是最简捷的途径。其特征有两个:一是文献的外表特征,即“著者、书名、刊名、号码”等;二是内容特征,即“分类、主题、关键词”等。文献检索的步骤:人们的检索课题和需要虽各不相同,但为了达到检索目的,都要利用一定的检索工具按照一定的途径与方法才能把需要的文献检索出来。一般而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分析研究课题→明确检索目的和要求→选择检索工具和检索方法→选择检索途径和检索标志→查找文献线索→整理检索结果→索取原文。14、什么是文献线索?列举五种以上不同文献类型(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图书、标准等)的线索。文献线索:文献检索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检索(Retrieval)是指依据一定的方法,从已经组织好的大量有关文献集合中,查找并获取特定的相关文献的过程。这里的文献集合,不是通常所指的文献本身,而是关于文献的信息或文献的线索。如果真正要获取文献中所记录的信息,那么还要依据检索所取得的文献线索索取原文。广义的检索包括信息的存储和检索两个过程(Storage and Retrieval)。信息存储是指工作人员将大量无序的信息集中起来,根据信息源的外表特征和内容特征,经过整理、分类、浓缩、标引等处理,使其系统化、有序化,并按一定的技术要求建成一个具有检索功能的工具或检索系统,供人们检索和利用。而检索是指运用编制好的检索工具或检索系统,查找出满足用户要求的特定信息。15、简述“超星电子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字化期刊”收藏资源的特点。超星电子图书馆:内容丰富,包括经典理论、哲学、社科、经济、语言文字、文学、数理化、生物、工业技术、计算机等五十余个学科分类,现拥有中文电子图书80万种,论文300万篇,全文总量4亿余页,并且每天仍在不断的增加与更新。书生之家数学图书馆: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全球性中文书刊网上开架交易平台,下设中华图书网、中华期刊网、中华报纸网、中华CD网等子网,集成了图书、期刊、报纸、论文、CD等各种出版物的书目信息、内容提要、精彩篇章、全文等内容,是著书、出书、售书、购书、读书、评书的网上交流园地。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SupFree5CJFD)SupFree6是以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为核心,SupFree0目前已收录94年以来5300种期刊的全文文献,SupFree0读者可以利用任何一台校园网终端检索、SupFree3浏览、SupFree3下载和打印文摘索引和全文信息。SupFree1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从1989年至今的8000余种期刊刊载的1370余万篇文献,并以每年150万篇的速度递增。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医药卫生、经济、教育和图书情报等学科的8000余种中文期刊数据资源。引文版:从1989年至今公开出版的5000余种科技类期刊(其中包括《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核心期刊1500余种),总数据量约224万篇文献。全面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医药卫生、经济、教育和图书情报等信息资源。文摘版:从1989年至今的8000余种期刊的980余万篇文献,并以每年150万篇的速度递增。全面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医药卫生、经济、教育和图书情报等信息资源。万方数字化期刊:目前集纳了理、工、农、医、人文五大类70多个类目的2500多种科技类核心期刊,实现全文上网。从2001年底开始,数据化期刊已囊括我国所有科技核心期刊,成为中国网上期刊的第一大门户。主要包括:中国医学会系列杂志、大学学报、中国科学系列杂志、科学普及期刊。该系统收录的期刊种类主要有7个:基础科学、农业科学、社会科学、哲学政法、医药卫生、教育文艺、经济财政。到2006年5月15日为止,共收录期刊数为5065种。浏览全文前需要下载PDF全文阅览器。该浏览器可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的数字化期刊子系统中下载。下载PDF全文阅览器前计算机中应安装有压缩软件。16、结合“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两种数据库,谈各自的“高级检索”的方法。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7、简述特种文献的特点和作用,学位论文的结构。特点:专利文献是重要的技术信息源;特种文献是重要的法律信息源;专利文献是重要的经济信息源。作用:特种文献不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堪称最重要的特种信息源。它具有三大重要作用:一、专利文献是重要的技术信息源;二、特种文献是重要的法律信息源;三、专利文献是重要的经济信息源。结构:学术论文的结构:目录、序言、导论、本论、结论、参考文献目录、后记。18、按级别分的标准的类型?我国标准分为那些级别?分别用哪些符号表示?按级别分的标准的类型:国家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我国标准级别与符号:级别 符号国家标准 如GB7718—94强制性国家标准 如GB/T3860—95推荐性标准 如GB/*1645—9819、专利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各自含义,中国保护的专利类型?新颖性: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20、中国何时实施专利法?中国专利法对专利采用怎样的审批程序?受中国专利法保护的对象分别有哪些?时间:《中国人民共和国专利法》1984年3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程序:申请专利的发明涉及新的生物材料,该生物材料公众不能得到,并且对该生物材料的说明不足以使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实施其发明的,除应当符合专利法和本细则的有关规定外,申请人还应当办理下列手续:(一)在申请日前或者最迟在申请日(有优先权的,指优先权日),将该生物材料的样品提交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认可的保藏单位保藏,并在申请时或者最迟自申请日起4个月内提交保藏单位出具的保藏证明和存活证明;期满未提交证明的,该样品视为未提交保藏;(二)在申请文件中,提供有关该生物材料特征的资料;(三)涉及生物材料样品保藏的专利申请应当在请求书和说明书中写明该生物材料的分类命名(注明拉丁文名称)、保藏该生物材料样品的单位名称、地址、保藏日期和保藏编号;申请时未写明的,应当自申请日起4个月内补正;期满未补正的,视为未提交保藏。保护对象: 一、专利权人二、专利法的客体(一)发明专利 产品发明专利方法发明专利(二)实用新型专利(三)外观设计专利21、中国专利文献的编号提心含有几种专利文献号?如何称谓?22、专利文献的特点、专利说明书的结构。特点:1)数量巨大、内容广博。(2)集技术、法律、经济信息于一体。专利文献记载技术解决方案,确定专利权保护范围,披露专利权人、注册证书所有人权利变更等法律信息。同时,依据专利申请、授权的地域分布,可分析专利技术销售规模、潜在市场、经济效益及国际间的竞争范围。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综合科技信息源。(3)反映新的科技信息。首先,大多数国家专利局采用先申请制原则,致使申请人在发明完成之后尽早提交申请,以防他人捷足先登。其次,由于新颖性是专利性的首要条件,因此,发明创造多以专利文献而非其他科技文献形式公布与众。第三,20世纪70年代初专利申请早期公开制度的推行,更加速了科技信息向社会的传播速度。(4)格式统一、形式规范。结构:一、现将本文书的制作要点介绍如下: 1.说明书中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内容的描述务必做到清楚、完整。2.写作应符合注意事项中所列各项要求。二、格式:说 明 书注意事项一、申请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必须提交说明书,一式两份怔、副本各一份)。二、说明书应当打字或者印刷,字迹整齐清晰、黑色,符合制版要求,字高在3厘米至4厘米之间,行距在3厘米至4厘米之间。说明书首页用此页,续页可用同样大小和质量相当的白纸续写。纸张纵向使用,只限使用正面,四周须留有空白:左侧和顶部各5厘米,右侧和底部各5厘米。三、邮寄申请文件不得折叠。四、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中请的说明书,除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性质需用其他方式和顺序说明的以外,应持下列顺序撰写:1.发明或者实用新别名称,该名称应与请求书中的名称一致;2.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3.就申请人所知,写明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审查有参考作用的现有技术,并且引证反映该项技术的文件;4.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目的;5.清楚、完整地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内容,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6.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或者积极效果;7.如有附图,应当有图面说明;8.详细描述中请人认为实现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最好方式,有附图的应当+照附图。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可以有化学式或数学式,但不得有商业性宣传用语。五、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名称居中。名称与正文之间空一行。23、专利文献的分类方法,分类号的结构组成,专利检索的目的。24、国际上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专利“国别代码”。25、简述“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标准文献数据库”的使用方法。26、什么是科技报告?它有那些类型?用哪些检索工具查找我国的科技报告?27、什么是会议文献?若查找国外各种学术会议的信息,利用哪些检索工具?28、简述我校图书馆引进或购置的外文数据库的类型机器收录特点。29、Springerlink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包括哪些?读者在使用个性化服务前需要什么操作程序?30、Springerlink主页面默认为简单检索页面。请用简单检索功能查找“计算机优化”方面近2年内的文献2条。31、Springerlink系统可以对于符合预期的检索结果进行标记。标记过的记录,可以暂时保存在系统中,可以通过个性化服务功能,进行永久保存。写出检索结果的几种输出方式。32、EBSCO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包括哪些?读者在使用个性化服务前需要什么操作程序?33、网络资源的特点与种类;搜索引擎的功能。34、队百度、中文搜狐、北大天网、一搜四种搜索引擎的功能进行比较。35、文献信息的先进性、可靠性、适用性判断方法。36、查阅有关文献,写出“标准文献、专利文献、学位论文研究报告”作为参考文献时的标注格式。37、学术论文一般由哪几部分构成?各部分的写作规范分别是什么?学术论文的结构:目录、序言、导论、本论、结论、参考文献目录、后记下面对各部分作简要说明:(一)导论导论起什么作用?导论的作用在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者拿到一篇学术论文,通常好多万字、二三十万字,是否值得花费宝贵的时间,光看题目还难以判断,总是首先读导论,希望从导论的内容判断本文是否有阅读价值,是否值得花费时间阅读。导论的内容,通常是交待课题,本文究竟要研究一个什么课题,这个课题的产生背景,说明作者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它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如果是博士论文,通常还要交待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交待论文的大体结构。(二) 结论 学术论文应当有结论,是学术研究的规律性决定的。学术研究是一个过程,有其始端和终端。导论是始端,结论是终端。结论表明一项科学研究的结束。同时,一项研究当有其研究结果。最终得到一个什么研究结果,应当在结论部分作出概括。如果还有遗留问题没有解决,也应在结论部分指出。 从学位论文答辩的角度讲,论文要经专家鉴定,写出评语。答辩委员会成员也要审读论文,写出评语。考虑到一篇博士学位论文通常二十多万字,甚至三十多万字,专家教授通常不可能一口气读完。总是读几页,放下了,又读几页,有什么事情又放下了。经过好多次才断续读完,读到末尾,前面的内容已经模糊、记不清了。不可否认,有的评定人因时间关系不可能读完全文,阅读了导论部分,翻阅、选读几个章节,然后就写评语。如果有一个结论,概括本文的研究结果、作者的基本学术见解、本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于审定人作出总的评价有莫大的帮助。这对于论文最后能否通过答辩,有极重大的意义。切不可掉以轻心!(三) 本论本论是一篇学位论文的本质部分,没有本论就不成其为一篇论文。就象没有头和躯干不能成其为人一样。本论的内容是研究过程的反映,应当写什么,自然不用我在这里说。这里只是介绍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评价一篇论文的结构是否合理,主要是针对本论部分的结构是否合理。

鉴于学术思想的价值,笔者认为,它是追求学科研究真理的思想路线的发展轨迹。并沿着认识和理解学科知识的基本状态去发现问题,大胆地坚持探索未知的精神品质,最终形成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真理的学术思维品质。具体而言,在毕业论文写作方面,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是指论文的主题和写作材料,形式是指文章的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此外,对于论文写作,我们还需要开展思维活动,要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来表现。只有掌握了这些思维方式,才能创造出一篇具有学术性思维的毕业论文。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这种方式撰写本科论文,借助自己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我们可以找到和探索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最终培养出他们的学术思维模式,为科研能力的培养及进步打下坚实基础。教育部关于高校毕业生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规定,都表明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大势所趋,也是时代回到“百家争鸣”时代的重要标志。在此基础上,本论文运用于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既是学生掌握的知识的综合运用,又是对寒窗学习知识掌握十年以上的测试,也使他们能够借鉴好事物,开拓自己的学术思想。创造新事物的最终目的是形成学术科学研究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生命的最大价值。

38、什么是学术造假与剽窃?一般而言,剽窃的形式有哪些?司法实践中队剽窃是如何界定的?剽窃与参考文献的区别是什么?39、简要回答:三大检索工具SCI、Ei和ISTP的内涵。EBSCO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包括哪些?读者在使用个性化服务前需要什么操作程序?答:个性化服务功能MyEBSCOhos可使读者将检索结果、检索的历史记录、专题快报服务、期刊快报服务和个人网页设计等保存到我的文件夹中进行集中处理。 读者在使用MyEBSCOhos功能之前应先注册申请,获得一组属于个人的用户名和口令,具体操作方法是:点击Sign in to My EBSCOhos按钮,选择“Im a new user”,在弹出的注册页面中依次填入用户姓名、邮箱地址、自由选择登入用户名和口令、找回口令时的问题答案。点击”Submit”按钮进行注册,如果注册成功,系统将在弹出的sing in 页面中显示用户名,点击ok按钮返回MyEBSCOhos最初登陆的界面,此时若在MyEBSCOhos的My出现黄色图样即表示登入完成。“secret question”与”secret answer”功能是系统为避免读者将用户和口令遗忘时提供查询之用。当用户遗忘个人用户或口令时,点击” I forgot my password”或“I forgot y user name and password”按钮,并填入相关信息后,系统会显示用户口令或将自动将用户名和口令通过油箱发送给用户。 网络资源的特点和类型,搜索引擎的功能。答: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是:数量庞大、增长迅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变化频繁、价值不一;结构复杂、分布广泛;信息分散、无序等。(1) 按人类信息交流的方式分类可分为非正式出版信息、半非正式出版物、正式出版物。(2) 从网络信息检索角度,按信息查询方式对网络信息进行分类可分为互联网信息、ftp信息、telnet信息、USENET/Newsgroup信息资源、ustserv/mailing list 信息、gopher信息。(3) 按信息存取方式分,可分为邮箱型、揭示板型、广播型、图书馆型以及书目型。(4) 按组织形式分,可将网络信息资源分为以下3种类型:文件型、数据库型、超媒体型。(5) 按时效性分,可将网络信息资源分为动态信息、电子报纸、电子期刊、电子图书、联机馆藏目录、联机数据库。(6) 按信息的媒体形式分为:文本信息、超文本信息、多媒体信息。(7) 按网络信息服务方式分为:网站信息、新闻组信息、论坛信息、文件服务信息。(8) 按信息格式分为:HTML,TXT,DOC,PD,RM,MP搜索引擎功能;伴随着互联网爆炸性的发展,普通网络用户想找到所有所需要的资料简直大海捞针,这时为满足大众信息检索需求的专业搜索网站便应运而生了。文献信息的先进性、可靠性、适用性判断方法。查阅有关文献,写出“标准文献、专利文献、学位论文、研究报告”作为参考文献时的标注格式。标准文献:这就需要看你引用的长度,如果楼你引用的是完整的一段文章,就先把引用内容写完之后再进行标注,如果是分开好几段进行论述,就采取分开标注啦~ 同时,标注常见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参考文献格式应按国家标准(GB/T7714-2005)(国际标准)或出版社编辑部格式 例: 1 期刊 [序号] 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 ] 朱建平,张润楚 数据挖掘的发展及其特点[J] 统计与决策,2002(3):55-60 [2 ] 莫少强数字式中文全文文献格式的设计与研究[J]情报学报,1999,18(4):1-6 2 图书 [序号] 著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 1 ] 贺奇,郑岩,魏藜等 构建面向CRM 的数据挖掘应用[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230-252 [ 2 ] Slowinski R Intelligent decision support : handbook of applications and advances of rough set theory【M】 Netherland :Kluwer Acad emic Publishers ,1992 3 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 [1] 孙玉文 汉语变调构词研究[D]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 张筑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 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 报纸 [序号] 作者题名〔N〕报纸名称,出版年份-月-日(版数) [1 ] 傅刚,赵承,李佳路大风沙过后的思考[N]北京青年报,2000-04-12(14) 5 科技报告 〔序号〕作者题名〔R〕报告题名及编号,出版年 [1] Kyungmoon N Automatic landing system design using fu logic[R]AIAA-98-4484,1998 6 国际或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8〕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7 专利著录格式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9〕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881056073,1989-07-06 8 会议文献著录格式 序号〕会议主办者会议(或会议录)名称[C]地点:出版者,出版日期 [4] 张佐光,张晓宏,仲伟虹,等多相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行为分析见:张为民编第九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 文集(下册)〔C〕.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410~416 [5] Agrawal R , Imielinski T, Swami A Mining association rules between sets of items in large databases,Washington ,American,February15-22,1993 [C]Berlin:Springer,c1993 9 电子文献专利文献:学术论文一般由哪几部分构成?各部分的写作规范分别是什么?1 引言 1.1 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沦文和学术论文(以下简称报告、论文)的撰写和编辑的格式,便利信息系统的收集、存储、处理、加工、检索、利用、交流、传播。 1.2 本标准适用于报告、论文的编写格式,包括形式构成和题录著录,及其撰写、编辑、印刷、出版等。 本标准所指报告、论文可以是手稿,包括手抄本和打字本及其复制品;也可以是印刷本,包括发表在期刊或会议录上的论文及其预印本、抽印本和变异本;作为书中一部分或独立成书的专著;缩微复制品和其他形式。 1.3本标准全部或部分适用于其他科技文件,如年报、便览、备忘录等,也适用于技术档案。 2 定义 2.1 科学技术报告 科学技术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 科学技术报告是为了呈送科学技术工作主管机构或科学基金会等组织或主持研究的人等。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以及对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提出修正意见。 2.2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学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硕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沦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成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博士沦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 2.3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 3 编写要求 报告、论文的中文稿必须用白色稿纸单面缮写或打字;外文稿必须用打字。可以用不褪色的复制本。 报告、论文宜用 A4(210 mm×297 mm)标准大小的白纸,应便于阅读、复制和拍摄缩微制品。报告、论文在书写、扫字或印刷时,要求纸的四周留足空白边缘,以便装订、复制和读者批注。每一面的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应分别留边25 mm以上,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20 mm以上。 4 编写格式 报告、论文章、条的编号参照国家标准GB1.1《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第8章"标准条文的编排"的有关规定,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报告、论文的合成 5 前置部分 5.1 封面 5.1.1 封面是报告、论文的外表面,提供应有的信息,并起保护作用。 封面不是必不可少的。学术论文如作为期刊、书或其他出版物的一部分,无需封面; 如作为预印本、抽印本等单行本时,可以有封面。 5.1.2 封面上可包括下列内容: a. 分类号 在左上角注明分类号,便于信息交换和处理。一般应注明《中国图书资料类法》的类号,同时应尽可能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UDC》的类号。 b. 本单位编号 一般标注在右上角。学术论文无必要。 c. 密级视报告、论文的内容,按国家规定的保密条例,在右上角注明密级。如系公开发行,不注密级。 d. 题名和副题名或分册题名 用大号字标注于明显地位。 e. 卷、分册、篇的序号和名称 如系全一册,无需此项。 f. 版本 如草案、初稿、修订版、等。如系初版,无需此项。 g, 责任者姓名 责任者包括报告、论文的作者、学位论文的导师、评阅人、答辩委员会主席、以及学位授予单位等。必要时可注明个人责任者的职务、职称、学位、所在单位名称及地址;如责任者系单位、团体或小组,应写明全称和地址。 在封面和题名页上,或学术论文的正文前署名的个人作者,只限于那些对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作出主要贡献、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按其贡献大小排列名次。至于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按研究计划分工负责具体小项的工作者、某一项测试的承担者,以及接受委托进行分析检验和观察的辅助人员等,均不列入。这些人可以作为参加工作的人员一一列入致谢部分,或排于脚注。 如责任者姓名有必要附注汉语拼音时,必须遵照国家规定,即姓在名前,名连成一词,不加连字符,不缩写。 申请学位级别 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所规定的名称进行标注。 i. 专业名称 系指学位论文作者主修专业的名称。 j. 工作完成日期 包括报告、论文提交日期,学位论文的答辩日期,学位的授予日期,出版部门收到日期(必要时)。 出版项 出版地及出版者名称,出版年、月、日(必要时)。 5.1.3 报告和论文的封面格式参见附录 A。 5.2 封二 报告的封二可标注送发方式,包括免费赠送或价购,以及送发单位和个人;版权规定;其他应注明事项。 5.3 题名页 题名页是对报告、论文进行著录的依据。 学术论文无需题名页。 题名页置于封二和衬页之后,成为另页的石页。 报告、论文如分装两册以上,每一分册均应各有其题名页。在题名页上注明分册名称和序号。 题名页除5.1规定封面应有的内容并取得一致外,还应包括下列各项: 单位名称和地址,在封面上未列出的责任者职务、职称、学位、单位名称和地址,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姓名。 5.4 变异本 报告、论文有时适应莱种需要,除正式的全文正本以外,要求有某种变异本,如:节本、摘录本、为送请评审用的详细摘要本、为摘取所需内容的改写本等。 变异本的封面上必须标明"节本、摘录本或改写本"字样,其余应注明项目,参见5.1的规定执行。 5.5 题名 5.5.1 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报告、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名所用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 报告、论文用作国际交流,应有外文(多用英文)题名。外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5.2 下列情况可以有副题名: 题名语意末尽,用副题名补充说明报告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报告、论文分册出版,或足一系列工作分几篇报道,或是分阶段的研究结果,各用不同副题名区别其特定内容; 其他有必要用副题名作为引伸或说明者。 5.5.3 题名在整本报告、论文中不同地方出现时,应完全相同,但眉题可以节略。 5.6 序或前言 序并非必要。报告、论文的序,一般是作者或他人对本篇基本特征的简介,如说明研究工作缘起、背景、它旨、目的、意义、编写体例,以及资助、支持、协作经过等;也可以评述和对相关问题研究阐发。这些内容也可以在正文引言中说明。 5.7 摘要 5.7.1 摘要是报告、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5.7.2 报告、论文一般均应有摘要,为了国际交流,还应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 5.7.3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报告、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可以引用,可以用于工艺推广。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报告、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给沦。 5.7.4 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200~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 5.7.5 除了实在无变通办法可用以外,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5.7.6 报告、论文的摘要可以用另页置于题名页之后,学术论文的摘要一般置于题名和作者之后、正文之前。 5.7.7 学位论文为了评审,学术论文为了参加学术会议,可按要求写成变异本式的摘要,不受字数规定的限制。 5.8 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 每篇报告、论文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为了国际交流,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 5.9 目次页 长篇报告、论文可以有目次页,短文无需目次页。 目次页由报告、论文的篇、章、条、附录、题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另页排在序之后。 整套报告、论文分卷编制时,每一分卷均应有全部报告、论文内容的目次页。 5.10 插图和附表清单报告、论文中如图表较多,可以分别列出清单置于目次页之后。图的清单应有序号、图题和页码。表的清单应有序号、表题和页码。 5.11 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的注释表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的注释说明汇集表,应置于图表清单之后。6 主体部分 6.1 格式 主体部分的编写格式可由作者自定,但一般由引言(或绪论)开始,以结论或讨论结双。 主体部分必须由另页右页开始。每一篇(或部分)必须另页起。如报告、论文印成书刊等出版物,则按书刊编排格式的规定。 全部报告、论文的每一章、条的格式和版面安排,要求划一,层次清楚。 6.2 序号 6.2.1 如报告、论文在一个总题下装为两卷(或分册)以上,或分为两篇(或部分)以上,各卷或篇应有序号。可以写成:第一卷、第二分册;第一篇、第二部分等。用外文撰写的报告、论文,其卷(分册)和篇(部分)的序号,用罗马数字编码。 6.2.2 报告、论文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序号。序号可以就全篇报告、论文统一按出现先后顺序编码,对长篇报告、论文也可以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以分别为:图 l、图2.1;表2、表3.2;附注 l);文献[4];式(5)、式(3.5)等。 6.2.3 报告、论文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码。页码由书写、打字或印刷的首页开始,作为第l页,并为有页另页。封面、封二、封三和封底不编入页码。可以将题名页、序、目次页等前置部分单独编排页码。页码必须标注在每页的相同位置,便于识别。 力求不出空白页,如有,仍应以有页作为单页页码。 如在一个总题下装成两册以上,应连续编页码。如各册有其副题名,则可分别独立编页码。 6.2.4 报告、论文的附录依序用大写正体A,B,C,编序号,如:附录 A。 附录中的图、表、式、参考文献等另行编序号,与正文分开,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码,但在数码前冠以附录序码,如:图 A1;表B2;式(B3);文献〔A5]等。 6.3 引言(或绪论) 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 比较短的论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着引言的效用。 学位论文为了需要反映出作者确已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科学视野,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证,因此,有关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可以单独成章,用足够的文字叙述。 6.4 正文 报告、论文的正文是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可以包括:调查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由于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方式等有很大的差异,对正文内容不能作统一的规定。但是,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图 图包括曲线图、构造图、示意图、图解、框图、流程图、记录图、布置图、地图、照片、图版等。 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 图应编排序号(见6.2.2)。 每一图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图号置于图下。必要时,应将图上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实验条件等,用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图题下方,作为图例说明。 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此三者只有在不必要标明(如无量纲等)的情况下方可省略。坐标上标注的量的符号和缩略词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照片图要求主题和主要显示部分的轮廓鲜明,便于制版。如用放大缩小的复制品,必须清晰,反差适中。照片上应该有表示目的物尺寸的标度。 6.4.2 表 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依序竖排。表应有自明性。 表应编排序号(见6.2.2)。 每一表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表号置于表上。必要时应将表中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需要说明事项,以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表题下,作为表注,也可以附注于表下。 附注序号的编排,见6.2.2。表内附注的序号宜用小号阿拉伯数字并加圆括号置于被标注对象的右上角,如:×××1),不宜用星号"*",以免与数学上共轭和物质转移的符号相混。 表的各栏均应标明"量或测试项目、标准规定符号、单位"。只有在无必要标注的情况下方可省略。表中的缩略调和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表内同一栏的数字必须上下对齐。表内不宜用"同上"、"同左"、",,"和类似词,一律填入具体数字或文字。表内"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或""(因"-"可能与代表阴性反应相混)代表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确为零。 如数据已绘成曲线图,可不再列表。 4.3 数学、物理和化学式 正文中的公式、算式或方程式等应编排序号(见6.2.2),序号标注于该式所在行(当有续行时,应标注于最后一行)的最右边。 较长的式,另行居中横排。如式必须转行时,只能在+,-,×,÷,<,>处转行。上下式尽可能在等号"="处对齐。 示例1: (1) 示例2: (2) 示例3: (30) 小数点用"."表示。大于999的整数和多于三位数的小数,一律用半个阿拉伯数字符的小间隔分开,不用千位撇。对于纯小数应将0列于小数点之前。 示例:应该写成94 652.023 567;0.314 325不应写成94,652.023,567;.314,325应注意区别各种字符,如:拉丁文、希腊文、俄文、德文花体、草体;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字符的正斜体、黑白体、大小写、上下角标(特别是多层次,如"三踏步")、上下偏差等。 示例:I,l,l,i;C,c;K,k,κ;0,o,(°);S,s,5;Z,z,2;B;β;W,w,ω。 6.4.4 计量单位 报告、论文必须采用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中位》,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执行。使用各种量、单位和符号,必须遵循附录 B所列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一律采用国际通用符号。 6.4.5 符号和缩略词 符号和缩略词应遵照国家标准(见附录B)的有关规定执行。如无标准可循,可采纳中学科或本专业的权威性机构或学术固体所公布的规定;也可以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编印的各学科词汇的用词。如不得不引用某些不是公知公用的、且又不易为同行读者所理解的、或系作者自定的符号、记号、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等时,均应在第一次出现时一一加以说明,给以明确的定义。 6.5 结论 报告、论文的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如果不可能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 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仪器设备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6.6 致谢 可以在正文后对下列方面致谢: 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工作的奖学金基金、合同单位、资助或支持的企业、组织成个人; 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 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 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 其他应感谢的组织或个人。 6.7 参考文献表 按照 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定执行。 7 附录 附录是作为报告、论文主体的补充项日,并不是必需的。 7. 1 下列内容可以作为附录编于报告、论文后,也可以另编成册。 a. 为了整篇报告、论文材料的完整,但编入正文又有损于编排的条理和逻辑性,这一类材料包括比正文更为详尽的信息、研究方法和技术更深入的叙述,建议可以阅读的参考文献题录,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补充信息等; b. 由于篇幅过大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便于编入正文的材料; c. 不便于编入正文的罕见珍贵资料; d. 对一般读者并非必要阅读,但对本专业同行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e. 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注释、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等。 7.2 附录与正文连续编页码。每一附录的各种序号的编排见4.2和6.2.4。 7.3 每一附录均另页起。如报告、论文分装几册。凡属于某一册的附录应置于备该册正文之后。 8 结尾部分(必要时) 为了将报告、论文迅速存储人电子计算机,可以提供有关的输人数据。 可以编排分类索引、著者索引、关键词索引等。 封三和封底(包括版权页)。 附 录 A 封面示例 (参考件) 附 录 B 相 关 标 准 (补充件) B.1 GB 1434-78 物理量符号 B.2 GB 3100-82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B.3 GB 3101-82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B.4 GB3102.1-82 空间和时间的量和单位。 B.5 GB 3102.2-82 周期及其有关现象的量和单位。 B.6 GB 3102.3-82 力学的量和单位。 B.7 GB 3102.4-82 热学的量和单位。 B.8 GB 3102.5-82 电学和磁学的量和单位。 B.9 GB 3102.6-82 光及有关电磁辐射的量和单位。 B.10 GB 3102.7-82 声学的量和单位。 B.11 GB 3102.8-82 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B.12 GB 3102.9-82 原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B.13 GB 3102.10-82 核反应和电离辐射的量和单位。 B.14 GB 3102.11-82 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 B.15 GB 3102.12-82 无量纲参数。 B.16 GB 3102.13-82 固体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谭丙煜。38什么是学术造假与剽窃?一般而言剽窃有哪些形式?司法实践中对剽窃是如何界定的?剽窃与参考文献的区别是什么?简要回答:三大检索工具sci ei 和 istp 的内涵。答:SCI(科学引文索引 )、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

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吗

鉴于学术思想的价值,笔者认为,它是追求学科研究真理的思想路线的发展轨迹。并沿着认识和理解学科知识的基本状态去发现问题,大胆地坚持探索未知的精神品质,最终形成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真理的学术思维品质。具体而言,在毕业论文写作方面,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是指论文的主题和写作材料,形式是指文章的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此外,对于论文写作,我们还需要开展思维活动,要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来表现。只有掌握了这些思维方式,才能创造出一篇具有学术性思维的毕业论文。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这种方式撰写本科论文,借助自己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我们可以找到和探索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最终培养出他们的学术思维模式,为科研能力的培养及进步打下坚实基础。教育部关于高校毕业生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规定,都表明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大势所趋,也是时代回到“百家争鸣”时代的重要标志。在此基础上,本论文运用于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既是学生掌握的知识的综合运用,又是对寒窗学习知识掌握十年以上的测试,也使他们能够借鉴好事物,开拓自己的学术思想。创造新事物的最终目的是形成学术科学研究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生命的最大价值。

信息检索是学习如何通过网络来找到你想要的。如文献检索一般都在“万方数据库”、“CNKI数据库”、“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各个网站搜索,要想知道有关检索的一些问题,你可以看看这个网站作为参考。

个流程我知道哈,首先呢编辑审核文章,然后审核通过后就接着安排论文发表的期刊了,同时杂志社会给你快递录取通知书了,拿到通知书了就可以和杂志社核实了。

1、信息素养或素质的具体内容要求又哪些?信息素质是指用户在利用以计算机机器网络技术为代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知识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主动参与信息活动、自觉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态度、理念及具备的获取、识别、加工、处理、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去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信息素质是一个内涵机器广泛的综合行概念,包括强雷的信息意识、系统化的信息理念、综合信息能力等内容。1)信息素质的体系结构一般来讲,信息素质的体系结构由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三个方面组成。2、信息、知识、情报、文献的概念?(1)信息:信息与现代科学技术息息相关,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从某种程度上说,信息体现为一种载体,承载知识内容。20世纪90年代后一些关于信息的经典定义:1)信息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和需要,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搜集的院士材料进行加工、处理,找出其中关系二形成的对象实体。2)信息是有一定含义的、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即信息=数据+处理。(2)知识: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所获得的认知,包括通过阅读、学习等方式的认知和通过自己或他人的历练所积累的以求经验的总和。(3)情报:在关于情报要领的讨论中,所提出的情报定义大都与信息知识有关。如情报是“被人们所利用的信息”、“被人们感受并可交流的信息”;情报是“为了解决一个特定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借助语言、符号在载体上传递的知识”等。显然,对情报概念的定义分成两派——“信息派”和“知识派”。(4)文献:一是《文献情报术语国际标准(草案)》(ISO/DIS5127)定义:为了吧人类知识传播开来和继承下去,人们用文字、图形、符号、音频和视频等手段将其记录下来,或写在纸上,或洒在蓝图上,或摄制在感光片上,或录到唱片上,或存在磁盘上,这种附着在各种载体上的记录统称为文献。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GB1-83)的定义: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以求载体。3、信息、信息资源有哪些类型?(1)信息:(2)信息资源:信息源、信息服务、信息系统4、文献有哪些类型?将文献分成这些类型的依据是什么?(1)根据载体材料、存储技术和传递方式划分:印刷型、缩微型、视听型和嫉妒型(2)根据加工程度的不同划分:一次文献信息源、二次文献信息源、三次文献信息源(3)根据文献信息源的内容形式划分:图书、期刊、报纸、科技报告、政府出版物、会议文献、专利文献、学位论文、标准文献、档案文献、产品样本5、数据库的类型?网络资源有哪些特点?数据库的类型:网络资源特点:数量庞大、增长迅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变化频繁、价值不一;结构复杂、分布广泛;信息分散、无序等。6、何为“核心期刊”?本专业的核心期刊有哪些?(1)核心期刊:在某一学科中 ,少数期刊覆盖了该学科的大部分文献 ,而多数期刊仅包含该学科的少量文献 ,这少数期刊就是该学科的核心期刊。(2)本专业的核心期刊:《机械工程学报》《中国机械工程》《摩擦学学报》《机械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仪器仪表学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润滑与密封》《机械传动》《机床与液压》《工程机械》《机械设计与研究》《起重运输机械》《轴承》《流体机械》《光学精密工程》《制造业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水泵技术》《液压与气动》《制造技术与机床》《仪表技术与传感器》《压力容器》等7、什么是信息检索?信息检索的类型有哪些?信息检索: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将用户的提问特征与数据源所采用的特征标志进行对比,然后将二者相一致或比较一致的信息提取出来供用户使用的过程。信息检索的类型:文献检索、数据检索、事实检索、手工信息检索、脱机信息检索、联机信息检索、光盘信息检索、网络信息检索8、简述信息检索的原理?是根据读者需求,确定检索概念及其范围,然后选择一定的检索语言,并将此检索概念转换成检索特征标志后到检索系统中查找文献线索,最后对其进行逐篇筛选,以确定需要阅读的文献。即检索指提供一定的检索手段,按照一定的检索方法,根据读者需要,迅速全面地查出文献线索,这是文献检索输出的过程,可见存贮是检索的基础,检索是存贮的目的。9、什么是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是信息检索所用的硬件资源、系统软件和检索软件的总合。组成部分:硬件、软件、数据库10、计算机检索技术有哪些?计算机检索技术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检索系统,如联机数据库、光盘数据库和网络数据库检索有关信息二而采用的技术,11、从外表特征与内容特征来看,检索语言的类型各有哪些?不同特征各举一简单的检索式。外部特征:题名、著者姓名/单位名称、出版事项、代码/序号等。如《围城》内部特征:分类语言和主题语言,主题语言又可分为关键词语言、单元词语言、标题词语言和叙词语言。如关键词:机械12、为什么要创建“检索语言”,它有哪些类型?比较分类语言和主题语言的优缺点。①原因:创建“检索语言”后检索会更加方便快捷。②类型:外部特征、内部特征③分类语言具有单维性特点,适用于按学科体系进行族性检索,但不适用于多维性的、按专题概念进行的特性检索。主题语言,不论是叙词法还是标题法,具有直接性、专指性、灵活性等优点,克服了体系分类法只能从一种概念为中心检索文献的缺点,但缺乏族性检索能力又成了它的缺点。13、信息(文献)检索的方法与途径,详细论述检索步骤?信息(文献)检索的方法:⑴ 常用法:是指在文献检索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可细分为:顺查法--是以检索课时的起始年代为起点,按时间顺序由远及近地查找,直到查得的文献信息可以满足要求为止,这种方法系统、全面、可靠。 倒查法--是一种由近及远地查找文献的方法一般用于新开课题,比较注意近期的文献,以便掌握最近一段时间该课题所达到的水平及研究和动向。抽查法--是针对学科发展特点,抽出其发展迅速、发表文献较多的一段时期,逐年进行检索的一种方法,能以较少的时间获得较多的文献。⑵ 追溯法:这是利用已有的文献后面的参考文献进行追溯查找的方法这是在没有检索工具或检索工具不全的情况下使用的一种方法,但这种方法查找的文献不全,目前已很少有人使用。⑶ 分段法:这是将常用法与追溯法交替使用的一种方法即利用工具书检索文献,又利用文献后面的参考文献进行追溯,两种方法交替使用,直到满足读者需要为止。这种方法可根据文献和本单位工具书收藏的情况分期分段交叉运用不同的查找方法,既能获得一定时期内的文献,还可节约查找时间。信息(文献)检索的途径:文献信息检索有两种不同的检索途径。根据文献的特征检索文献信息是最简捷的途径。其特征有两个:一是文献的外表特征,即“著者、书名、刊名、号码”等;二是内容特征,即“分类、主题、关键词”等。文献检索的步骤:人们的检索课题和需要虽各不相同,但为了达到检索目的,都要利用一定的检索工具按照一定的途径与方法才能把需要的文献检索出来。一般而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分析研究课题→明确检索目的和要求→选择检索工具和检索方法→选择检索途径和检索标志→查找文献线索→整理检索结果→索取原文。14、什么是文献线索?列举五种以上不同文献类型(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图书、标准等)的线索。文献线索:文献检索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检索(Retrieval)是指依据一定的方法,从已经组织好的大量有关文献集合中,查找并获取特定的相关文献的过程。这里的文献集合,不是通常所指的文献本身,而是关于文献的信息或文献的线索。如果真正要获取文献中所记录的信息,那么还要依据检索所取得的文献线索索取原文。广义的检索包括信息的存储和检索两个过程(Storage and Retrieval)。信息存储是指工作人员将大量无序的信息集中起来,根据信息源的外表特征和内容特征,经过整理、分类、浓缩、标引等处理,使其系统化、有序化,并按一定的技术要求建成一个具有检索功能的工具或检索系统,供人们检索和利用。而检索是指运用编制好的检索工具或检索系统,查找出满足用户要求的特定信息。15、简述“超星电子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字化期刊”收藏资源的特点。超星电子图书馆:内容丰富,包括经典理论、哲学、社科、经济、语言文字、文学、数理化、生物、工业技术、计算机等五十余个学科分类,现拥有中文电子图书80万种,论文300万篇,全文总量4亿余页,并且每天仍在不断的增加与更新。书生之家数学图书馆: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全球性中文书刊网上开架交易平台,下设中华图书网、中华期刊网、中华报纸网、中华CD网等子网,集成了图书、期刊、报纸、论文、CD等各种出版物的书目信息、内容提要、精彩篇章、全文等内容,是著书、出书、售书、购书、读书、评书的网上交流园地。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SupFree5CJFD)SupFree6是以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为核心,SupFree0目前已收录94年以来5300种期刊的全文文献,SupFree0读者可以利用任何一台校园网终端检索、SupFree3浏览、SupFree3下载和打印文摘索引和全文信息。SupFree1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从1989年至今的8000余种期刊刊载的1370余万篇文献,并以每年150万篇的速度递增。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医药卫生、经济、教育和图书情报等学科的8000余种中文期刊数据资源。引文版:从1989年至今公开出版的5000余种科技类期刊(其中包括《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核心期刊1500余种),总数据量约224万篇文献。全面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医药卫生、经济、教育和图书情报等信息资源。文摘版:从1989年至今的8000余种期刊的980余万篇文献,并以每年150万篇的速度递增。全面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医药卫生、经济、教育和图书情报等信息资源。万方数字化期刊:目前集纳了理、工、农、医、人文五大类70多个类目的2500多种科技类核心期刊,实现全文上网。从2001年底开始,数据化期刊已囊括我国所有科技核心期刊,成为中国网上期刊的第一大门户。主要包括:中国医学会系列杂志、大学学报、中国科学系列杂志、科学普及期刊。该系统收录的期刊种类主要有7个:基础科学、农业科学、社会科学、哲学政法、医药卫生、教育文艺、经济财政。到2006年5月15日为止,共收录期刊数为5065种。浏览全文前需要下载PDF全文阅览器。该浏览器可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的数字化期刊子系统中下载。下载PDF全文阅览器前计算机中应安装有压缩软件。16、结合“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两种数据库,谈各自的“高级检索”的方法。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7、简述特种文献的特点和作用,学位论文的结构。特点:专利文献是重要的技术信息源;特种文献是重要的法律信息源;专利文献是重要的经济信息源。作用:特种文献不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堪称最重要的特种信息源。它具有三大重要作用:一、专利文献是重要的技术信息源;二、特种文献是重要的法律信息源;三、专利文献是重要的经济信息源。结构:学术论文的结构:目录、序言、导论、本论、结论、参考文献目录、后记。18、按级别分的标准的类型?我国标准分为那些级别?分别用哪些符号表示?按级别分的标准的类型:国家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我国标准级别与符号:级别 符号国家标准 如GB7718—94强制性国家标准 如GB/T3860—95推荐性标准 如GB/*1645—9819、专利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各自含义,中国保护的专利类型?新颖性: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20、中国何时实施专利法?中国专利法对专利采用怎样的审批程序?受中国专利法保护的对象分别有哪些?时间:《中国人民共和国专利法》1984年3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程序:申请专利的发明涉及新的生物材料,该生物材料公众不能得到,并且对该生物材料的说明不足以使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实施其发明的,除应当符合专利法和本细则的有关规定外,申请人还应当办理下列手续:(一)在申请日前或者最迟在申请日(有优先权的,指优先权日),将该生物材料的样品提交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认可的保藏单位保藏,并在申请时或者最迟自申请日起4个月内提交保藏单位出具的保藏证明和存活证明;期满未提交证明的,该样品视为未提交保藏;(二)在申请文件中,提供有关该生物材料特征的资料;(三)涉及生物材料样品保藏的专利申请应当在请求书和说明书中写明该生物材料的分类命名(注明拉丁文名称)、保藏该生物材料样品的单位名称、地址、保藏日期和保藏编号;申请时未写明的,应当自申请日起4个月内补正;期满未补正的,视为未提交保藏。保护对象: 一、专利权人二、专利法的客体(一)发明专利 产品发明专利方法发明专利(二)实用新型专利(三)外观设计专利21、中国专利文献的编号提心含有几种专利文献号?如何称谓?22、专利文献的特点、专利说明书的结构。特点:1)数量巨大、内容广博。(2)集技术、法律、经济信息于一体。专利文献记载技术解决方案,确定专利权保护范围,披露专利权人、注册证书所有人权利变更等法律信息。同时,依据专利申请、授权的地域分布,可分析专利技术销售规模、潜在市场、经济效益及国际间的竞争范围。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综合科技信息源。(3)反映新的科技信息。首先,大多数国家专利局采用先申请制原则,致使申请人在发明完成之后尽早提交申请,以防他人捷足先登。其次,由于新颖性是专利性的首要条件,因此,发明创造多以专利文献而非其他科技文献形式公布与众。第三,20世纪70年代初专利申请早期公开制度的推行,更加速了科技信息向社会的传播速度。(4)格式统一、形式规范。结构:一、现将本文书的制作要点介绍如下: 1.说明书中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内容的描述务必做到清楚、完整。2.写作应符合注意事项中所列各项要求。二、格式:说 明 书注意事项一、申请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必须提交说明书,一式两份怔、副本各一份)。二、说明书应当打字或者印刷,字迹整齐清晰、黑色,符合制版要求,字高在3厘米至4厘米之间,行距在3厘米至4厘米之间。说明书首页用此页,续页可用同样大小和质量相当的白纸续写。纸张纵向使用,只限使用正面,四周须留有空白:左侧和顶部各5厘米,右侧和底部各5厘米。三、邮寄申请文件不得折叠。四、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中请的说明书,除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性质需用其他方式和顺序说明的以外,应持下列顺序撰写:1.发明或者实用新别名称,该名称应与请求书中的名称一致;2.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3.就申请人所知,写明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审查有参考作用的现有技术,并且引证反映该项技术的文件;4.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目的;5.清楚、完整地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内容,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6.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或者积极效果;7.如有附图,应当有图面说明;8.详细描述中请人认为实现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最好方式,有附图的应当+照附图。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可以有化学式或数学式,但不得有商业性宣传用语。五、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名称居中。名称与正文之间空一行。23、专利文献的分类方法,分类号的结构组成,专利检索的目的。24、国际上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专利“国别代码”。25、简述“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标准文献数据库”的使用方法。26、什么是科技报告?它有那些类型?用哪些检索工具查找我国的科技报告?27、什么是会议文献?若查找国外各种学术会议的信息,利用哪些检索工具?28、简述我校图书馆引进或购置的外文数据库的类型机器收录特点。29、Springerlink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包括哪些?读者在使用个性化服务前需要什么操作程序?30、Springerlink主页面默认为简单检索页面。请用简单检索功能查找“计算机优化”方面近2年内的文献2条。31、Springerlink系统可以对于符合预期的检索结果进行标记。标记过的记录,可以暂时保存在系统中,可以通过个性化服务功能,进行永久保存。写出检索结果的几种输出方式。32、EBSCO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包括哪些?读者在使用个性化服务前需要什么操作程序?33、网络资源的特点与种类;搜索引擎的功能。34、队百度、中文搜狐、北大天网、一搜四种搜索引擎的功能进行比较。35、文献信息的先进性、可靠性、适用性判断方法。36、查阅有关文献,写出“标准文献、专利文献、学位论文研究报告”作为参考文献时的标注格式。37、学术论文一般由哪几部分构成?各部分的写作规范分别是什么?学术论文的结构:目录、序言、导论、本论、结论、参考文献目录、后记下面对各部分作简要说明:(一)导论导论起什么作用?导论的作用在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者拿到一篇学术论文,通常好多万字、二三十万字,是否值得花费宝贵的时间,光看题目还难以判断,总是首先读导论,希望从导论的内容判断本文是否有阅读价值,是否值得花费时间阅读。导论的内容,通常是交待课题,本文究竟要研究一个什么课题,这个课题的产生背景,说明作者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它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如果是博士论文,通常还要交待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交待论文的大体结构。(二) 结论 学术论文应当有结论,是学术研究的规律性决定的。学术研究是一个过程,有其始端和终端。导论是始端,结论是终端。结论表明一项科学研究的结束。同时,一项研究当有其研究结果。最终得到一个什么研究结果,应当在结论部分作出概括。如果还有遗留问题没有解决,也应在结论部分指出。 从学位论文答辩的角度讲,论文要经专家鉴定,写出评语。答辩委员会成员也要审读论文,写出评语。考虑到一篇博士学位论文通常二十多万字,甚至三十多万字,专家教授通常不可能一口气读完。总是读几页,放下了,又读几页,有什么事情又放下了。经过好多次才断续读完,读到末尾,前面的内容已经模糊、记不清了。不可否认,有的评定人因时间关系不可能读完全文,阅读了导论部分,翻阅、选读几个章节,然后就写评语。如果有一个结论,概括本文的研究结果、作者的基本学术见解、本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于审定人作出总的评价有莫大的帮助。这对于论文最后能否通过答辩,有极重大的意义。切不可掉以轻心!(三) 本论本论是一篇学位论文的本质部分,没有本论就不成其为一篇论文。就象没有头和躯干不能成其为人一样。本论的内容是研究过程的反映,应当写什么,自然不用我在这里说。这里只是介绍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评价一篇论文的结构是否合理,主要是针对本论部分的结构是否合理。

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

论文的格式包括好多东西的格式标准 比如封面上论文题目 作者信息论文日期 中文摘要啊 正文啊等等的段落样式 字体样式 对齐方式 段落间距等等 都有模板的 写完一章或一节 用格式一刷就可以了。。

1、 根据教材,我们常见的文献信息的出版、发布及外在表现形式特征,可以把文献资源归结为11大类,分别是: 图书、报刊、科技报告、会议资料、政府出版物、毕业论文、标准资料、产品样本、专利文献、档案材料、网络文本 2、EBSCOhost数据库系统不论是在基本检索界面还是在高级检索界面,除了最基本的关键词检索功能外,还针对每一特定数据库提供了 主题检索、期刊检索、公司名录、图片检索 等检索方式。3、学术侵权主要包括的情形有:剽窃、不正当署名、一稿多投 4、提高查全率的技巧通常包括:(1)使用 “全文”等相关度低的检索入口(字段)进行检索(2)使用“同义词”和“近义词”(3)使用“模糊检索”和“截词检索”(4)利用文后的 参考文献 进行检索。5、利用《中国期刊网》检索到论文,如果要阅读全文必须下载并安装 CAJ浏览器。6、查找浙江大学2009年申请的专利文献可以通过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 检索系统来实现。7、信息素质的内涵实际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信息意识 信息能力、信息道德8、事实型数据库中, 法律 和 商业金融类 占多数。9、学位论文数据库,由于收录的内容都是已经通过论文答辩后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其内容具有 专业性强、学术水平高、内容相对可靠且详实具体、参考文献丰富、信息量大、多涉及最新研究领域和成果 的特点。10、 学术论文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学术性论文、技术性论文、学位论文 及其它(综述、述评、可行性报告)等。11、 万方资源系统的浏览器是 PDF 浏览器,中国期刊网可使CAJ 或 PDF 浏览器。12、 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中国专利分为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3 种类型。14、利用《超星数字图书馆》检索到图书,如果要阅读全文必须下载并安装 超星 浏览器。15、三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系统整理、高度浓缩等深加工后而形成的文献。如 综述、述评、词典、百科全书 (至少写出三种)年鉴、指南等。16、《中图法》将图书划分为“A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B 哲学,C-K社会科学,N-T自然科学,Z综合性图书”五大部类,共 32 个 基本大类。17、 常用的书目检索途径有 题名、作者、分类号、主题词、ISSN/ISBN 等。18、 当检索结果信息量过多时,优化检索结果的方法有: 缩小检索范围、选择合适的检索系统 等。19、查“防腐蚀技术”方面图书,一般可以通过“分类检索”途径来进行检索。20、常用国内期刊全文数据库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 等。21、《CALIS公共目录检索系统》主要可以提供查询 书目数据共享服务 信息。22、常用布尔算符有 AND、OR、 NOT 等,当采用同义词进行检索时应当选用的算符是 OR 23、三次文献是指对 一次文献 和 二次文献 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系统整理、高度浓缩、综述评价等深加工后而形成的文献。如字典、词典、手册、综述、述评、百科全书、年鉴、指南(数据库)等等。24、利用文献末尾所附的参考文献为线索,查找原始文献的检索方法是 引文法 25、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文献是 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26、 增加限制性概念,采用逻辑“与”连接检索词是 缩小检索范围的 有效方法。而选上位词或全同义词与相关词、并用逻辑“或”将它们连接起来则是 提高查全率的 有效方法。27、 学术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由 前言、正文、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组成 28、提高检索效果的三大举措是: 提高检索人员素质、优选检索工具和数据库、优化检索策略与步骤 29、相对于文献信息数据库, 事实型 数据库具有更强的实用性,涉及面广,查准率高,检索结果往往只是单一记录。30、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包含参考文献部分,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主要作用是 对前人成果继承的反映,是尊重他人著作权的标志,是真实反映论文中某些论点、数据、资料来龙去脉的一句,是向读者准确地提供检索信息资源的线索 31、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学术论文主要由 前置部分、主体部分组成。32、专利就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受国家 专利法 保护的 申请人在一定时间内对其发明创造成果所享有的独占、使用和处分的权利 33、参考文献的记录形式一般有三种情形: 夹注、脚注、尾注 34、《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 传统检索 功能,为我们选取恰当的检索词及准确的作者信息提供了方便。35、当检索结果过多、过泛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1)使用高相关度的检索入口(字段)进行检索;(2)使用限制检索;(3)反复使用“二次检索”(AND);(4)使用精确检索 等三种以上的检索技术来精确检索结果。36、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 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 38、W0主要包括有:①博客(Blog)②移动博客(mblog)③ 播客(podcasting/podcast),④社会化标签(Tag),⑤内容聚合(RSS、Atom),⑥对等互联网(P2P),⑦维基(Wiki),⑧阿贾克斯(Ajax),⑨WEB服务,⑩社会化网络软件(SNS)40、对于一些阅读频率较高的图书,在超星数字图像站点中可以添加 个人书鉴 以方便快速找到特定的页面。 41、通过检索数据库“ 方正 Apabi ”可以查到杭州解放的具体时间。43、 在搜索引擎中,检索词上加双引号,检索结果相当于 精确匹配检索 44、 在数据库检索中,要想精确检索结果,可以采用的主要方法有:使用高相关度的检索(入口进行检索),使用限制检索反复使用“二次”检索使用精确检索 45、科研课题立项信息检索(也叫科技查新),是国家科技部为避免科研课题重复立项和客观正确地判别科研成果的新颖性 47、当检索结果过少时,我们可以采取(1)使用“全文”的相关程度低的检索入口(字段)进行检索;(2)使用“同义词”和“近义词”;(3)使用“模糊检索”和“截词检索”;(4)利用文后的参考文献进行检索 等多种检索技术来调整检索策略。49、文献综述一般由 前言、正文、结语 和参考文献构成,每一部分都有独特的写作要求和方法。 50、论文的创作与发,实际上集中地表现了一个人的 科学研究、 写作水平、信息素质 等多方面的能力和水准。51、如果采用学科分类途径进行检索,那么我们必须在检索前知道 检索目标的学科范围 52、查找原文总的原则是 方便获得 。即首先应该在 本校 范围内查找,若没有再在 全国乃至世界 范围内查找。54、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的保护期为 20 年,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期为 10 年。56、Web of Knowledge是一个综合性数据库系统服务平台。目前该系统的普通检索为用户提供了多个检索途径(字段),它们是 主题词检索、篇名、作者姓名、团体作者、来源出版物名称、出版年、作者单位或地址、语种、文献类型 57、开放获取资源出版的形式有:开放存取期刊、学科仓储、机构仓储、合作与竞争性电子出版资源、开放存取仓储搜索以及其他开放存取资源等,而其中 OA期刊 和 OA仓储 是主要的两种出版形式。58、一用户在某个数据库中检索到了50篇文献,查准率和查全率分别为40%、80%,则全部相关文档有 100篇 。59、信息污染危害人类信息环境,影响人们对有效信息及时而正常的吸收和利用,信息污染主要包括 陈旧信息、重复信息、干扰信息、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有害信息 60、文献综述的内容具有以下特点: 语言的概括、信息的浓缩、评述的客观 61、学术侵权是指 违反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侵犯他人著作权 的行为,通常表现在 违背学术规范,抄袭、剽窃他人学术论著、学术思想、学术观点 ,其主要的行为方式有 不适当地引用他人论著、不正当署名、一稿多投 等。62、为了便于读者从期刊来源、期刊学科分布、期刊出版发行动态、期刊重要程度等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期刊情况,《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提供了多种导航,它们是 专辑导航、数据库刊源导航、刊期导航、出版地导航、主办单位导航、发行系统导航、期刊荣誉榜导航、世纪期刊导航、核心期刊导航 63、EBSCOhost的Images\图像检索提供图片类型有 人物照片、自然科学照片、地方风景照片、历史照片、地图、标志 64、开放获取资源出版形式中 OA期刊 和 OA仓储 是主要的两种。其中 OA期刊 是指 以电子文献形式通过网络出版的期刊; OA仓储 是指 某组织(如研究机构、学校、校会)将用于共享的学术信息存放在服务器中供用户免费访问和使用 66、文献信息的社会传播渠道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67、我国专利法所规定的授予专利权的条件是: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68、Elsevier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中的检索字段Affiliation的代表的是什么检索途径 作者单位 ,同样的检索途径在Web of Science中用的是什么检索字段?Address 70、目前国内比较有影响的学位论文数据库有 万方公司编制的《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公司编制的《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71、搜索引擎按其搜索收录内容可分为 综合型和专题型 两大类,其中前一类是指: 搜索各种主题、类型资源的搜索引擎 后一类是指:专门用来检索某一主题范围或某一类型资源的 72、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说明书所描述的技术实质内容,要做到该技术领域的 一般技术人员 因为学习和研究的缘故,经过阅读、分析、领会,基本可以在 实验室等场合下进行复制完成 73、一次文献是指作者以本人的生产实践、学术研究与科技工作成果为依据,进行创作、撰写而形成的文献。如 期刊论文、科技报告、会议论文、专利说明书及各种专著 等等。74、国际公认的三大检索系统是: SCI 、EI工程索引 、ISI Proceedings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这个转轨的过程中,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广大教师都需要转变教育思想,加入到教育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中。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不仅有助于先进的教学思想的传播,新的教学方法的推广,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有助于教师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论文和科研报告是反映教育科研成果的两种主要形式。广大教师无论参加何种规模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最后都要以论文、实验报告等形式把成果发表出来,让同行评判、分享、借鉴。因此,了解撰写教育论文、教育科研报告的一般程序是十分必要的。 论文(或称学术论文)是对科学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和描述学科研究成果的文章。也就是说,论文既是科研人员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一、论文种类和作用 从论文的内容形式来看,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否定某一学科领域中的某些旧观点,提出新见解。例如,指出应试教育的缺点;提倡素质教育,论述它的优点及重要意义。又如,批评传统教学方法的满堂灌、机械训练等不足之处,倡导启发式教学,强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收集、整理一些分散的材料,使之系统化,用新观点、新方法加以论证,得出新结论。例如,关于比较教育研究的文章,在收集各国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得出共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第三,在某一学科领域中,经过自己悉心研究、观察和实践,有所发现和创造,陈述新见解。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分析学生在掌握几何概念过程中产生思维障碍的原因,探讨排除思维障碍的方法,提出改进几何教学的建议。 论文的应用很广泛,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论文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优秀的论文往往影响人们的思想,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文化基础。 第二,论文是以文字为媒介表述研究成果的形式。作者经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分析综合、理论论证等,得出一个结论或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以便解决一个实际或理论问题。而这些必须要以文字为媒介把研究成果固定、表述出来,让读者评判、借鉴或运用之解决问题。 第三,论文是测量作者研究能力的手段。论文的水平能反应作者的知识理论水平、思想方法、研究能力、文字能力等。 第四,论文是培养研究人才的重要途径。论文的写作过程是作者学习、研究的过程,也是能力得到锻炼、提高的途径。 二、选择论文的课题 (一)选择课题(简称选题)的含义 从教育科研所探讨的问题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课题。 第一类是基础理论性的课题。在这里主要探讨什么是教育的问题。如:“教育应当具有什么功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等。 第二类是应用性的课题。在这里主要探讨怎样教育的问题。如:“教学什么样的内容”、“选用什么样的教材”、“采用什么的教法”等。 这两类研究课题都非常重要,并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但是,作为小学教师和教研人员,我们一般应当把自己研究的重点放在应用性研究的课题上。 从课题选择本身的含义来看有两种。 第一种是广义的含义。研究课题的选择,即选择、确定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例如,是选择教育基础理论方面的课题,还是选择应用性方面的课题。 第二种是狭义的含义。在自己的研究范围内,确定论文的中心论题。也就是在小学教育、教学的范围内,确定研究什么问题。 我们这里主要指的是第二种含义。 (二)选题的最佳考虑 现实教育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成为论文研究的课题。有些问题的指向非常广泛,带有很大的普遍性,问题的解决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精力。对于普通的研究者来说,限于自身的素养和客观的研究条件,并无能力来承担。有的又太过具体,缺乏普遍价值。所以,我们必须兼顾各种条件,发现那些既是必要,有新意,又有可能研究的问题。 课题选择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适应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教育科研的目的是推动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选题要着眼于社会效能和价值,要研究能解决教育实践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因此,作者应密切关注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现状和动向。面向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研究的重点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如何通过数学教学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科研人员应重点研究如何改革现行的数学课程、教材及教学方法,建立面向21世纪的素质教育的数学课程、教材、教学体系。对于教研人员和广大的教师来说,一般应从素质教育的观念出发,侧重研究数学教学的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2、选择自己有浓厚研究兴趣的题目。 对研究课题有浓厚的兴趣,会表现出更大的毅力和主观能动性。兴趣会产生热情,使人克服困难,集中精力去研究。 3、选择能够发挥自己业务特长的题目。 研究者应从个人的条件、能力出发来选择和确立论题。有些题目值得写,但自己能否写好却是另一回事。在选题时,自己要考虑一下,你对本专业领域中的哪一部分最熟悉,最有把握,出成果最快,你就选择哪个论题。 4、选择自己占有资料较为充分的的题目。 从外因方面来说,资料是研究的基础,要充分掌握在题目限定范围内的材料,尽可能搜集必要的、新鲜的、典型的材料。因此,选择自己已占有较为充分资料的论题,会使工作的难度降低一些。 5、寻找空白点和薄弱环节。 目前,教育科研的内容非常丰富,对热点问题的研究也很唷6杂诟崭掌鸩降难芯空呃此担�詈檬遣灰��硕嗟牡胤郊罚��茄≡衲切┥形从腥搜芯炕蛩淙灰丫�腥俗攀盅芯康�杏行矶辔侍饣姑挥械玫浇饩龅穆厶狻T谡飧龇段�谌パ√猓�倘挥幸欢ǖ哪讯龋��灰�鹿し颍�鸵欢ɑ嵊惺栈瘛?/p> (三)选择课题的失当 选择课题的恰当与否,常常关系到整个研究的成功与否。在广大教研人员和教师的来稿中,常常会碰到一些论文由于选题的失当而无法发表。选题的失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选题过大。 题目过大,是普通作者在选题时常常出现的问题。例如,题目“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它的定义、构成、作用、测定等方面均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作深入的探讨。这样的课题往往是一种研究方向,而对于一般的个体作者来说,把它当作为一个具体论题是不合适的。 2、选题过难。 选题太难,矢完成题目的可能性不大,或者是题目含混不清、多重化等。例如:“数学教学与开发儿童的智力”,这样的论题使人无从下手,最后演变成,有多少资料就用多少资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可能,研究到哪里是那里。 3、选题陈旧。 选题陈旧,老生常谈,没有创见,没有新意,论文写的再多也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有些题目,别人写了多次,如自己又提不出新观点、新见解,就没有必要再写了。 三、论文的写作 (一)作好准备--收集资料 选题确定之后,论文有了中心思想,在写作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是,要写好一篇论文,作者还必须占有丰富、准确、全面、典型、生动具体的材料。从中研究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用具有说服力的题材(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些材料必须是有根有据的,而不是主观臆断的。它们或是通过自己亲身实践研究的出的,或是他人以前研究总结的可靠成果。因此,资料的收集对论文的写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收集资料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阅读有关的理论书籍。 参加教育教学研究,撰写论文,必须掌握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方法。对于教育、教学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要理解掌握。 2、调查研究,收集有关的论据。 论文的中心思想确定后,作者明确了所要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要着手拟订调查提纲。列出调查研究从何入手,了解哪些方面的情况,每个方面包括哪些项目和具体内容,需要哪些典型的材料和数据,取材的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应达到的深度和广度,等等。 3、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 作者不仅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对于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社会科学知识也要有所涉猎。因此,要注意多阅读教育书刊、报纸,收集有关研究信息,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开阔自己的思路,完善自己的设想。 (二)安排好论文的结构 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论点,进行论证,概括结论。 1、题目--体现内容。论文的题目是论文的眼睛,也是论文总体内容的体现。 一个好的题目能吸引读者阅读文中的内容,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好的题目应是用精辟的语言来阐明作者打算探索和解决的问题,要明确、精练、易懂,要能正确地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恰当地反映此研究的范围的所达到的深度。同时要使内行人看得明白,外行人也能有所理解。例如,”浅谈应用题教学中学习的激发”和”问题意识与数学教学”。前一个题目明确的反映了论文的中心内容和研究范围,即在应用题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一个题目明确而精练,读者一看便知研究的中心内容,即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绪论--提出观点。对本论内容加以简要介绍,把中心论点准确地概括出来。绪论要求写得精炼、明确,字数不宜多。 常见的绪论写法有: -直接申明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 -提示内容要点。 -因事发问,启人思考。 -从日常生活现象写起。 -引经据典,说古道今。 3、本论--进行论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论点作分析说明。以事实、数据和有关理论作为论据,按思辨的规则进行推理,展开论证。 这一部分是论文展开论题、分析问题的部分,论证即阐明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必然联系,证明自己的主张是正确的,以帮助读者了解结论的产生及其正确性。因此,这部分内容应当丰富、充实,观点要与材料一致,有理有据。论述的先后次序,推理的层次,都要根据事理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做到有条不紊。所以这部分要求结构的层次性、论证的逻辑性和论据的丰富性。 一般结构复杂的论文,在中心论点提出后,还要将其分解,在不同的方面设置若干分论点或小论点。在内容结构的安排上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并列式,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彼此并列的分论点,然后分别论证求得综合。 例如,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的并列式结构是这样安排的: 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的涵义; 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的成因; 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的特点; 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的解决方法。 另一种是递进式,将总论点分成几个不同层次的小论点,逐步深入地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例如,论文“数形结合,促进两种思维的和谐发展”的递进式结构是这样安排的: 充分感知,积累表象,发展形象思维; 语言参与,表现概括,引发抽象思维; 数形结合,促进两种思维相辅相成。 4、结论--概括结论。在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结论性的意见,作为文章的总概括,得出或重申自己的见解。 写结论的目的是加强读者对全篇文章的印象,所以要简明扼要,精确有力。结论的位置一般写在文章的最后部分,但也有的文章因每层各段的意见已交代清楚,不需另作结论。 5、注释和参考文献。 注释是对文章中的词语、内容或引文的出处所做的说明。 参考文献是作者在撰写论文时,曾经借鉴、引用过的重要文章和著作。论文写好之后,要将这些文章或著作编目,附在论文后面。 任何人的科学研究都有一定的继承性,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的发展和提高。所以,论文中常常引用他人著作或论文中的观点、材料、方法作为自己论述的根据,对于这些被引用的内容,在论文中一定要给以明确的标记。这样可以反映出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和自己论证的根据,同时也为读者继续研究提供查阅文献的方便。 (三)论文的写作 1、拟订写作提纲。 拟订写作提纲是论文写作的开始。提纲是论文的雏形,通过它把论文的主要观点和结构用文字固定、明确下来,使论文构思更完善,起到组织材料、思考缜密、防止遗漏的作用。在提纲的拟订的过程中,要完成下面几项工作。 (1)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也叫总论点。它是作者将要在文章中阐述的核心观点。文章里的全部材料都是为它服务的。中心论点在文章中就像血脉一样贯通全篇。但是,要想把中心论点阐述得具体、切实,就得分解成若干个分论点。分解中心论点的根据一定要明确、统一,前后一致。分解出的分论点,既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又要有外在的序列形式。每个分论点都是中心论点的构成部分,几个分论点的综合就是中心论点。全文就是根据分论点的序列展开的。 (2)安排分论点的的序列。 明确了有几个分论点以后,要把它们排列起来。安排时,要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和分论点的内在关系作全面分析。可以分成几个方面一一论述,也可以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轻到重地论述。这也就是前面所讲的两种情况,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 (3)材料对号入座。 把将要写到文章里的材料,根据分论点的需要分组,属于同一分论点的材料放在一组。有几个分论点,就有几组材料。到撰写时,写到哪个分论点,就自然用到哪个材料。 进行了上述工作之后,要形成具体的写作提纲。常用的提纲类型有两种: 第一,列项式提纲:粗线条地搭起全文的框架。用简洁、概括的词组、句子、材料序号,把中心论点、分论点、材料一一排开,制成一个草图。例如论文“浅析学生掌握几何概念过程中的思维障碍及其对策”的列项式提纲如下: 分析产生障碍的原因,探讨排除障碍的方法(中心论点) 思维障碍分析 日常概念的干扰---材料①、材料② 非本质属性的干扰---材料①、材料② 认识水平的限制----材料①、材料② 排除障碍的方法 重视直观-----材料①、材料② 重视变式-----材料①、材料② 重视同化-----材料①、材料② 重视练习-----材料①、材料② 第二,陈述式提纲:用不加修饰的陈述句,把分论点和材料、分段、分层地表示出来。谁在前,谁在后,怎样衔接都考虑得十分严密。(举例略。) 写出提纲以后,要以审视的目光去复检,力求结构和谐。重要的部分要给以显要的位置,占的篇幅大些;次要的材料要就位得当,占的篇幅小些。 2、论述的展开 论文的结构安排好了,材料也准备充分了。这时就需要集中精力展开论述。进行论述,需要作者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写作技巧,会采用一些修辞方法,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在论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下面几点。 (1)论点要鲜明、突出,能使读者很快领悟,但要保证论点的同一性,不能中途转换、扩大或缩小。 (2)表述论据要详略得当,对支撑论点的主要材料要表述的细腻,用笔多些,对非主要材料要表述的概括些。 (3)论证要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论证是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联系。有了论点和论据以后,并不是把它们简单地拼凑在一起就成为文章了。作者必须根据论点的需要,把论据组织起来,使论点和论据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常用的逻辑论证的方法有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这些方法在一篇文章中往往交织运用。 在论证的过程中要注意:第一,不要以偏盖全,要分析透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再得出结论。第二,不能省略必要的推理过程,要一环扣一环地阐述,但也要详略得当。第三,不要循环论证,说车轱辘话。 (四)论文的修改 论文的初稿写出来以后,还要以极大的耐心进行三番五次的修改,提高论文的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修改。 1、重审论点,是否表述得正确、清楚。 看文章中的论点表述得怎么样,写出来的和设想的是否相同,读者读了以后,是不是与自己的想法一致。文章中的每一个分论点是否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中心论点。 2、核实论据是否正确、充分。 对所使用的每一个论据加以核实,看观点与材料是否相符,论据有没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用的是否恰当、准确、有力。可有可无的材料要去掉。文章的质量不在于材料的数量,关键是材料本身的性质、特点和对论点的直接论证效果。 3、斟酌布局,修改论文的结构。 文章写出初稿之后,要进一步根据中心论点对文章的结构的需要作合理的调整。对于诸如顺序颠倒、详略不均、前后重复、层次不清、缺乏条理性等等,需要进行具体的修改。 4、推敲语言是否通顺、规范、精练。 论点、材料、布局等方面的内容,归根到底都要落实到文字上。读者借助语言来评判、接受作者的观点。为了使语言不罗嗦、不凌乱,修改时就要一字一词的推敲,寻找最合适的字词来表述内容。使文字通顺、流畅、准确。 四、投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深入开展,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教改实践,踊跃地为杂志投稿,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着宝贵的财富。但是,并不是每一篇稿件都能被采用。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来稿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除了前面所讲的选题不当以外,还有以下这样几个问题是投稿中经常存在的。 1、论点与论据不符。 有的文章只有论点,缺少论据,内容空泛,结论不能令人信服;也有的文章只罗列材料、现象,缺乏观点,没有分析和概括。 2、层次不清,没有严密的论证过程。 有的文章虽然有论点也有论据,但是没有层次分明的论证过程,想到那里就写到那里,使读者无法对文章所要阐述的问题有清晰、明确的认识。 3、语言不规范。 有的文章使用一些非常用的专业术语或一些自纂的词汇,使普通读者不易理解,有时也使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有的文章词不达意,不能把观点表达清楚;还有的作者讲话的语气过于自信,用词比较强硬或比较绝对,使读者产生不舒服的感觉而影响阅读。

一篇好的学术论文应该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论文需要清楚地提出问题。对所研究之问题的理论和现实背景有清楚的描述。作者必须告诉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题目,现有的研究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作者想要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这样一个题目在理论上和现实中为什么有意思。

  • 索引序列
  • 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标题
  • 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
  • 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库
  • 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吗
  • 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