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医院感染控制杂志官网电话

中国医院感染控制杂志官网电话

发布时间:

中国医院感染控制杂志官网电话

不是中华牌,但是是核心期刊,影响因子也可以。

1 来稿须附单位介绍信,介绍信应注明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和署名无争议等事项。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系国家、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请在稿件首页地脚处注明,如××基金项目(项目编号××××),并请于投稿时附基金项目证明复印件。如果试验对象是人,应事先呈报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得受试者知情同意;试验对象为动物,除事先呈报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还应符合<<国家医药管理局实验动物管理办法>>。2 来稿一式两份(包括图、表),请用A4或大16开纸打印(宋体、小四号字、5倍行距)并自留底稿;也可通过网络投稿。为便于联系,请提供作者电话(手机)或E-mail。3 收稿后,3个月内发出退修稿或是否录用的通知,若超过此时间尚未收到通知,请向本刊编辑部查询。4 来稿文责自负。按《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文字删改权,涉及原意的修改将征求作者意见。5 拟刊用的稿件请按退修意见修改。为缩短出版周期和减少差错,请将修改稿以Word文件格式发电子邮件至编辑部邮箱,原稿、修改稿打印件及退修单寄回编辑部。

主 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 办 中国医院协会 100013,北京市和平街和平西苑20号楼A座101室 《中国医院》杂志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主办的综合性科技类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目前卫生部主管的惟一一本医院管理科技期刊,其作为中国医院协会会刊,担负着医院管理学术交流和行业指导双重职能,具有鲜明的权威性、学术性、导向性和实用性。 协 办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 编 辑 《中国医院》编辑委员会 100078,北京市南三环东路27号院6号楼402室 电话:(010)87677703 传真:(010)87677705 网址: E-mail: 编委会主任委员 曹荣桂 社长、主编 苏元福 副社长、副主编 张宝库 编辑部主任 邓雨珍 编辑部副主任 郝秀兰 美术编辑 吴亦锋 法律顾问 郑雪倩 出 版 中国医院杂志社 发行总监 郝秀兰(兼) 广告经营许可证 京宣工商广字第0056号 印 刷 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 发 行 国内: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订 阅 全国各地邮局(代号:2-743) 邮 购 中国医院杂志社 100078,北京市南三环东路27号院6号楼402室 电话:(010)87677703 传真:(010)87677705 定价:每期00元,全年00元 中国标准刊号 ISSN 1671-0592 CN11-4674/R

医院感染控制杂志官网电话

手术室护理杂志有:中文核心-北大核心、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华护理杂志都是护理杂志。1、中文核心-北大核心:中华护理杂志、中国护理管理、护理学杂志、解放军护理杂志、护理研究2、科技核心: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华护理杂志、中国护理管理、护理学杂志、护理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护理学报、现代临床护理、中华现代护理杂志、护士进修杂志。3、中华护理杂志:医院感染控制、基础护理、学术争鸣、研究综述、护理工具革新、经验交流、他山之石、学术动态、人文织锦。国内护理学核心期刊有:2020年国内中文核心护理期刊重新评选,结果已出炉。中文核心护理期刊仍然是五个老牌期刊,中华护理杂志,中国护理管理,护理学杂志,护理研究,解放军护理。2020年国内科技核心护理期刊变动较大,有出就有入。2020年的科核护理期刊有:护理学报,现代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杂志,护士进修杂志。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华现代护理杂志,中华护理杂志,中国护理管理,护理学杂志,护理研究,解放军护理。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 编辑单位: 《中国医院管理》编辑部 主 编: 于天才 地 址: 哈尔滨市香坊区香顺街41号 邮政编码: 150036 电 话: 0451-55636889-8520、55636886-8408 传 真: 0451-5663376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 CN 23-1041/C 国际刊号: ISSN 1001-5329 邮发代号: 14-76 定 价: 10元/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官网电话

要是按照期刊级别来说的话,《中国感染控制杂志》《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是核心级别的,相关详细内容可自行去查询。以上内容只供当做资料参考,如果是要选刊发文章,还是建议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拙见仅供参考。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于2002年10月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刊载感染疾病学理论、实践、科研、教学和管理的最新成果和经验

目前还不是

中国医院感染控制杂志官网

要是按照期刊级别来说的话,《中国感染控制杂志》《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是核心级别的,相关详细内容可自行去查询。以上内容只供当做资料参考,如果是要选刊发文章,还是建议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拙见仅供参考。

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 hospital infection,hospital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亦称医院内感染、院内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或医源性感染。近年来逐渐统称为医院感染。 中国国家卫生部1990年将医院感染定义为: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在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同时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以后才发病者。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78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会议上将医院感染定义为:凡病人因住院、陪诊或医院工作人员因医务、护理工作而被感染所引起的任何临床显示症状的微生物性疾病,不管受害对象在医院期间是否出现症状,均为住医院感染。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1980年将医院感染定义为: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发生的感染,而在其入院时尚未发生此感染也未处于此感染的潜伏期,对潜伏期不明的感染,,凡发生于入院后皆可列入为医院感染。若病人入院时已发生的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亦属于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日益受到重视,其原因为:人口的寿命延长,各种慢性病、肿瘤患者逐渐增多,具备免疫功能减低的基础,容易合并各种感染;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水平提高,许多肿瘤性疾病、以往难以治疗的疾病可以得到医治,在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或生物学治疗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常易发生感染;各种创伤性、侵入性检查和治疗措施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得病原体有更多的机会入侵机体,从而造成感染;各种免疫抑制剂、细胞毒性药物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技术的普遍开展,导致患者机体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明显受到抑制,增加了易发感染,尤其是机会感染的因素;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特别滥用、乱用的现象日益严重,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多,尤其是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现象的产生,出现难治性感染。医院感染的广义概念包括所有的发生于医院内的感染。(1)、明确了感染必须发生在医院内,包括出院后发病而在医院内感染的疾病,但不包括此感染在入院时处于潜伏期者。(2)、感染与发病是在不同阶段产生的,其顺序是感染-潜伏期-发病。因此潜伏期判断感染发生时间与地点的重要依据。(3)、包括一切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即患者(住院、门诊)、医院工作人员、陪客和探视者等。医院感染的狭义概念仅指住院患者发生的感染,平时大家经常所提及的医院感染即此类情况。[发展历史] 一、细菌学时代以前公元325年,古希腊出现世界上以在传染病流行时收容病人和为穷人提供医务服务的首家医院。由于医院的客观条件极差,医院感染情况非常严重。19世纪以前,由于不了解感染是由致病微生物所致,没有消毒隔离措施,那时外科手术感染率几乎为100%,死亡率高达70%。“文艺复兴”时代,1771年英国的Manchester医院规定每个病人要有干净床单,至少每3周清洗一次,2个病人不能同时使用一张病床。19世纪初,英国出现“发热病人专科医院”(相当于现在的传染病医院),在这种医院内医院感染发生率仅为普通医院的1/10。在细菌学以前时代,产褥热是当时欧洲医院感染中造成损失最大、问题最严重、研究最多、并最终得到解决的问题。Thomas Lightfoot曾认为“产院是引导产妇走向死亡之门”。由于产褥热的危害和影响,直至1940年,在某些发达国家仍有50%的产妇不愿到医院分娩。1843年,Holmes发现产褥热与医生在尸检后不洗手就检查产妇与接生有关。此后,Semmelweiss注意到由医生接生的产妇发生产褥热机会比助产士接生的高出9倍。他推断产褥热的发生可能与医生手上有某种致病因子有关,进而提出用漂白粉严格洗手预防产褥热,使产褥热的发生率下降了10倍。Nightngale在1854-1856年的战争中率领几十名护士到前线医院工作,建立医院管理制度,加强清洁工作和护理,对传染病人采取隔离、通风等措施,仅4个月就使前线伤病员的死亡率从42%降至2%。 二、 细菌学时代Pasteur(1822-1895)在显微镜下发现空气中有微生物,并采用加热、消毒法来减少其数量,以控制其感染。受Pasteur发现的启示,英国外科医生Lister(1827-1912)首先简明细菌与感染的关系,并提出消毒的概念,并于1867年发表了著名的有关外科无菌操作技术的论文,其中大部分原则仍沿用至今。Halstead在John Hopkinks 医院工作时,因其未婚妻(手术室护士)对升汞洗手过敏,便请Goodyear公司于1889年制作了两付橡胶手套,从此开创了外科手术时戴手套的新纪元。 三、抗菌药物时代自1935年应用百浪多息(prontosil)治疗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产褥热取得显著的临床疗;,1928年英国人Florey发现青霉素,40年代初在美国小规模生产并投入市场使用,开始了抗菌药物时代。此后,高效、长效且副作用少的品种陆续问世,使得临床可供选择的抗菌药物不断增多。起初抗菌药物在治疗和预防感染上有特殊效果,以致于造成了轻视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的现象,导致医院感染情况较前更为严重。由于细菌产生了耐药性的原因,使得抗菌药物的作用越来越不如前,促使人们又不断去研制新的抗菌药物药物。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以后,医院感染的问题愈来愈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1958年美国医院协会(American Hospital Association,AHA)就建议每所医院均应在其管理机构内设立感染管理委员会。1960年代美国(Center of Disease Control,CDC)组织8家医院参加医院感染的监测。英国设立专职“医院感染控制护士”。1980年美国创办了专门的医院感染控制方面的杂志<>。我国有关医院感染的研究及控制工作起步较晚。1986年国家卫生部组织“医院感染管理研讨会”;1987年国家卫生部组织“全国医院感染学术会议”,并创办<<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病原学] 一、病原体根据来源分两类(一)、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s) 或称交叉感染(cross infections)。携带病原体的医院内患者、工作人员及探视者均可作为传染源,患者也可受到医院环境中细菌的侵袭或定殖。(二)、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s) 亦称自身感染(autogenous infections)。病原体来自于病人自身皮肤、口腔、咽部和胃肠道等处寄殖的正常菌群,住院期间新的寄殖菌也可作为外源性感染的病原菌。二、病原体种类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体绝大多数为细菌,以需氧菌为主,其中革兰阴性杆菌略占优势。80年前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80年代以后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系条件致病菌和耐药菌株,尤其是多种耐药株逐渐增多。偶见病力强的细菌,如沙门菌、志贺菌等,易致爆发流行。近年来革兰阳性球菌所致的医院感染呈上升趋势,真菌、病毒、支原体等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尤其是真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病率为80年代的2-5倍。其他病原体包括原虫、蠕虫等临床亦常可见。 (一)、细菌 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厌氧菌感染有上升趋势。约90%以上的医院感染为细菌所致,其中约60%以上为革兰阴性杆菌[1],主要为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和变形杆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窄食单胞菌及黄杆菌属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尤其是在ICU和使用机械通气者更为严重。上述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逐年增高。由于广谱、强效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使得细菌耐药性问题越来越为严重,这些多重耐药的机会致病菌的感染,也使得临床常见的医院感染多为难治性感染。肠杆菌科细菌中,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不动杆菌等菌株容易在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治疗压力下产生由质粒介导的耐药性,尤其严重的是会出现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n β Lactamases,ESBLs)[2]的细菌,这些细菌几乎对所有的β内酰胺类生素均耐药,临床仅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是医院感染常见的革兰阳性球菌。在医院内皮肤软组织感染、外科伤口感染及原发性败血症患者中,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近年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的全身感染已经日益受到广泛重视。在留置静脉导管、静脉导管和脑室引流管感染中,表皮葡萄球菌较为常见,有呈上升趋势,表皮葡萄球菌亦可引起骨科人工装置、人工心脏瓣膜等部位的感染。肠球菌属主要引起尿路感染和伤口感染,随着头孢菌素等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各种肠球菌属感染有升高趋势。B组溶血性链球菌是新生儿脑膜炎和败血症的主要病原体,A组溶血性链球菌可引起术后伤口感染。近年来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日趋严重,临床上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菌株高达90%以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也日益增多,在一些大医院中可占临床分离葡萄球菌中的60%以上,同时在可在医院的某些病区造成爆发流行。此外,尚有少数对万古霉素低度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报道。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发病率逐年上升达10-20%,甚至有报道耐药屎肠球菌占临床分离株的50%以上。嗜肺军团菌和其他军团菌属引起的医院内肺部感染也并不少见。有报道嗜肺军团菌肺炎的发病率约占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3%-10%。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常见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生长速度较快的分枝杆菌,如鸟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和偶然分枝杆菌等可在心脏手术后造成胸骨骨髓炎、心包炎和心内膜炎等,以及其他外科手术后的伤口感染及肌肉注射部位感染[3]。胎儿弯曲杆菌是婴儿腹泻的致病菌之一。拟杆菌属为厌氧菌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胃肠道和妇科手术后的富强和盆腔感染,梭杆菌属、消化球菌和放线菌属等可引起口腔和呼吸系统的感染,如吸入性肺炎、坏死性肺炎、肺脓肿、脓胸等。有拟杆菌属、丙酸杆菌等所致的败血症和心内膜炎并非少见。抗生素应用后发生的肠炎多由难辨梭菌所致,可在医院内播散流行。近年来厌氧菌的耐药性也不断产生,据报道拟杆菌属中至少有一半的菌株对青霉素耐药,其他某些菌株对克林霉素也已产生耐药。 (二)、真菌 近年来由于超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内置医用装置的应用增多,各种介入性操作和手术的开展,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在致病的真菌中,最常见的是念珠菌属,其中白色念珠菌约占80%。近年来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等其他念珠菌有增多趋势。出白色念珠菌外,其他念珠菌多对氟康唑耐药。念珠菌属除可成为医院内肺部感染和消化道感染的致病菌外,还可在静脉保留导管引起的败血症和免疫功能缺陷患者中造成黏膜及皮肤念珠菌感染。曲菌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感染中的常见病原之一,曲菌的肺部感染亦不少见。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还经常会出现隐球菌性脑膜炎。念珠菌、曲菌、毛霉素、隐球菌。主要引起免疫功能低下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病人的感染。 (三)、病毒 病毒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常见的医院病毒性感染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所致的呼吸道感染、流感、风疹、病毒性肝炎等。医院内病毒性肝炎主要与输血及其他血制品、血液透析等因素密切相关,主要为乙型和丙型肝炎。由于与上述相似的原因,也可能会出现HIV感染。在器官和骨髓移植患者中,多见巨细胞病毒感染。柯萨奇病毒B常在新生儿中造成爆发流行,病死率极高,后果十分严重,应予高度重视。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均可在医院内造成感染流行。轮状病毒和诺瓦克病毒引起的腹泻多发生在老年人和婴幼儿。 (四)、其他 沙眼衣原体所致的结膜炎和肺炎常见于新生儿,尿支原体和阴道加德纳菌可寄生于肾移植后患者,在条件允许时出现感染。在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后患者及长期、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常可合并肺孢子虫和弓形虫感染。输血可能传播疟疾。阿米巴原虫、犬弓首蛔虫和粪类圆线虫感染常见于精神病患者或智能低下的儿童。类圆线虫有时会借器官移植而传播。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医院环境中的任何物体都可以是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健康带菌者、患者家属、医院工作人员、污染的环境、设置和空气等。 二、传播途径任何一种传播方式都可以造成医院感染的传播,但主要是以接触方式传播,其次是经血传播,空气和器械传播相对较少见。直接接触传播是指患者或带菌者直接传播给其接触者,如母亲子宫颈或阴道的病原菌在生产时传给新生儿,包括B组链球菌、林球菌、李斯特菌、沙门菌单纯疱疹病毒、沙眼衣原体、乙型肝炎病毒等感染均为直接传播的结果。间接接触传播方式中,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频繁接触,通过污染的手在患者之间传播感染,此为最重要的间接接触传播方式。经血传播是近年来较受重视的一种传播方式,乙型肝炎病毒、并行肝炎病毒、爱滋病病毒、巨细胞病毒及弓形虫等均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传播。空气传播见于流感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疱疹病毒和曲菌等。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虽可藉空气传播,但主要为接触传播。手术室空气消毒后可使某些伤口感染减少,提示伤口感染有空气传播可能。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可通过雾化吸入器或机械通气而传播扩散。静脉补液和侵入性医疗设备(如各种插管、导管、内镜、透析装置和呼吸机等)的反复应用,也是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三、易感因素易感人群包括(1)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缺陷的患者,中性粒细胞数低于5109/L;(2)新生儿、婴幼儿和老年人(≤1岁或≥65岁者);(3)有严重基础病者(如恶性肿瘤、糖尿病、肝病、肾病、结缔组织比病、慢性阻塞性支气管肺疾患和血液病等);(4)烧伤或创伤产生组织坏死者。容易诱发医院感染的创伤性诊疗措施有(1)静脉导管、器官切开或插管、心导管、导尿管、T管引流、人工呼吸器、腹膜或血液透析、腰穿、脑脊液分流术等操作;(2)异物的植入如人工心脏瓣膜或人工关节;(3)器官移植或血管移植;(4)污染的手术。一般而言,在综合性医院中,婴儿室、ICU、烧伤病房、血液病房、血透病房、移植病房等处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地区。 [发病机理] 一、宿主防御功能减退 (一)、局部防御屏障受损 烧伤、创伤、手术、某些介入性操作造成皮肤、粘膜的损伤,使病原体易于透过人体屏障而入侵。(二)、免疫系统功能缺陷 先天性免疫系统发育障碍,或后天性受破坏(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影响),如放射治疗、细胞毒性药物、免疫抑制剂、损害免疫系统的病毒(HIV)感染,均可造成各种机会感染。 二、为病原体侵袭提供了机会各种手术、留置导尿管、静脉穿刺导管、内镜检查、机械通气等的应用,使得病原体有了入侵机体的通路,从而可能导致感染。 三、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一)、广谱抗菌药物可抑制人体各部的正常菌群,有利于毒力强的细菌定植。(二)、对抗菌素敏感的菌株被抑制,使多种对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大量繁殖,容易造成医院感染细菌的传播和引起患者发病。条件致病菌:存在于宿主一定部位,一般情况下不致病的菌群,但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可致病。菌群失调:正常菌群在原位,但有数量和质量变化,而无外来细菌的入侵时所表现出的微生态学变化。菌群失调的程度可分三度:一度失调:由于抗菌药物抑制了一部分细菌,从而使另一部分细菌过度生长,造成某些部位正常菌群组成上的数量变化,临床上有可逆性,停药后容易自然恢复。二度失调:菌群内生理波动转为病理波动,去除诱因后仍处于失调状态,无可逆性,临床上表现为慢性肠炎、慢性肾盂肾炎等。三度失调:(菌群交替症或二重感染,superinfection)原来菌群大部分被抑制,但有少数菌种占绝对优势状态,表现为急性、严重病理状态。如难辨梭菌性伪膜性肠炎、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白色念珠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感染,但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肠杆菌科细菌、真菌(白色念珠菌)等感染。

主 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 办 中国医院协会 100013,北京市和平街和平西苑20号楼A座101室 《中国医院》杂志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主办的综合性科技类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目前卫生部主管的惟一一本医院管理科技期刊,其作为中国医院协会会刊,担负着医院管理学术交流和行业指导双重职能,具有鲜明的权威性、学术性、导向性和实用性。 协 办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 编 辑 《中国医院》编辑委员会 100078,北京市南三环东路27号院6号楼402室 电话:(010)87677703 传真:(010)87677705 网址: E-mail: 编委会主任委员 曹荣桂 社长、主编 苏元福 副社长、副主编 张宝库 编辑部主任 邓雨珍 编辑部副主任 郝秀兰 美术编辑 吴亦锋 法律顾问 郑雪倩 出 版 中国医院杂志社 发行总监 郝秀兰(兼) 广告经营许可证 京宣工商广字第0056号 印 刷 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 发 行 国内: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订 阅 全国各地邮局(代号:2-743) 邮 购 中国医院杂志社 100078,北京市南三环东路27号院6号楼402室 电话:(010)87677703 传真:(010)87677705 定价:每期00元,全年00元 中国标准刊号 ISSN 1671-0592 CN11-4674/R

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由于感染有一定的潜伏期,因此医院感染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的病人。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  根据感染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分为:  (一)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  指免疫机能低下病人由自身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即病人在发生医院感染之前已是病原携带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引起自身感染。  (二)外源性感染  指由环境他人处带来的外袭菌群引起的感染。包括:  1.交叉感染  在医院内或他人处(病人、带菌者、工作人员、探视者、陪护者)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  2.环境感染  由污染的环境(空气、水、医疗用具及其它物品)造成的感染。如由于手术室、空气污染造成病人术后切口感染,注射器灭菌不严格引起的乙型肝炎流行等。  三、常见的医院感染  (一)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常发生在一些慢性严重影响病人防御机制的疾病,如癌、白血病、慢性阻塞性肺炎,或行气管切开术、安置气管导管等病人中。判断肺部感染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X线透视或照片,其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3%~42%。肺部感染对危重病人、免疫抑制状态病人及免疫力衰弱等病人的威胁性大,病死率可达30%-50%。  (二)尿路感染  病人在入院时没有尿路感染的症状,而在其住院期间24小时后出现症状(发热、排尿困难等),尿培养有细菌生长,或虽无症状,但尿标本中的白细胞在10个/ml以上,细菌多于105/ml,都可判为尿路感染。我国统计,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8%~7%,  66%~86%尿路感染的发生与导尿管的使用有关。  (三)伤口感染  伤口感染包括外科手术及外伤性事件中的伤口感染,判断伤口感染主要看伤口及附近组织有无炎性反应或出现脓液,更确切是细菌培养。据统计伤口感染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5%。  (四)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不仅在健康人中可以传染,在病人中更易传染。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种。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传染源是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经消化道传染。病人排出带有病毒的粪便,未经消毒处理,污染了水源或食物,人们误  食了未煮沸的水或未煮熟的食物而被传染,即粪-口传染。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的传染源是病人和病毒携带者,病毒存在于血液及各种体液中,传染性血液可透过皮肤、粘膜的微小损害而感染,还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或通过输注血液制品,密切性接触而传染。  (五)皮肤及其它部位感染  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皮肤或皮下组织化脓、各种皮炎、褥疮感染、菌血症、静脉导管及针头穿刺部位感染、子宫内膜感染、腹内感染等。  住院病人中凡有气管插管、多次手术或延长手术时间、留置导尿、应用化疗、放疗、免疫抑制剂者,以及老年病人,均应视为预防医院感染的重点对象。  四、医院感染的促发因素  (一)主观因素  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不能严格地执行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医院规章制度不全,无健全的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住院部没有入院卫生处置制度,致使感染源传播。此外,缺乏对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不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二)客观因素  1.侵入性诊治手段增多  据统计,美国每年因使用医疗器械而发生感染者占医院感染的45%。如内窥镜、泌尿系导管、动静脉导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入装置、脏器移植、牙钻、采血针、吸血管、监控仪器探头等侵入性诊治手段,不仅可把外界的微生物导入体内,而且损伤了机体的防御屏障,使病原体容易侵入机体。  2.使用可抑制免疫的治疗方法  因为治疗需要,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接受化疗、放疗后,致使病人自身免疫机能下降而成为易感者。  3.大量抗生素的开发和普及  治疗过程中应用多种抗生素或集中使用大量抗生素,使病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耐药菌株增加,致使病程延长,感染机会增多。  4.易感病人增加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过去某些不治之症可治愈或延长生存时间,故住院病人中慢性疾病、恶性疾病、老年病人所占比例增加,而这些病人对感染的抵抗力是相当低的。  5.环境污染严重  医院中由于传染源多,所以环境的污染也严重。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是感染患者的病房,厕所的污染也很严重,抽水马桶每抽一次水都可能激起大量微生物气溶胶。病区中的公共用品,如水池、浴盆、便器、手推车、拖布、抹布等,也常有污染。  6.对探视者未进行必要的限制  对探视者放松合理和必要的限制时,以致由探视者或陪住人员把病原菌带入医院的可能性增加。  五、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只要加强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将近2/3的医院感染是可预防的。  (一)改进医院建筑与布局  医院建筑布局合理与否对医院感染的预防至关重要。对传染病房、超净病房、手术室、监护室、观察室、探视接待室、供应室、洗衣房、厨房等,从预防感染角度来看,为防止细菌的扩散和疾病的蔓延,在设备与布局上都应有特殊的要求。  (二)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制度是人们长期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和处理、检查各项工作的依据。包括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探视制度等。隔离旨在将污染局限在最小范围内,是预防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无菌操作规程是医护人员必须遵守的医疗法规,贯穿在各项诊疗护理过程中。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应从医院感染、保护病人健康出发严格执行制度、常规及实施细则,并劝告病人与探视者共同遵守。  (三)做好消毒与灭菌处理  消毒与灭菌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项有效措施。  (四)加强清洁卫生工作  清洁卫生工作包括灰尘、污垢的擦拭和清除,也包括对蚊虫、苍蝇、蟑螂、鼠类等的防制。  进行清洁卫生工作时,必须注意不要扬起灰尘,避免播散污染。医院内不应使用扫帚与掸子,拖布的头最好能卸下以便消毒。病房的清洁卫生工作,宜在污染后立即进行。其顺序应由污染较轻的病房开始,逐步进入污染较严重的区域,最后处理病人公共活动场所。医护人员工作地点亦应进行清洁卫生打扫。  (五)采取合理的诊断治疗方法  使用抗菌药要有的放矢,应用抑制免疫疗法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先治疗慢性病灶防止自身感染,定期检查白细胞动态与其他监测,提供药物预防等。对易于将微生物引入体内的诊断治疗要切实做好消毒、灭菌工作,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六)及时控制感染的流行  控制感染流行主要包括寻找传染来源与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与消毒措施。  (七)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  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是通过监测取得第一手资料,分析医院感染的原因,发现薄弱环节,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并通过监测来评价各种措施的效果。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监测、灭菌效果监测、消毒污染监测、特殊病房监测(如烧伤、泌尿科病房、手术室、监护室等)、菌株抗药性监测、清洁卫生工作监测、传染源监测、规章制度执行监测等。监测工作应作为常规,定期、定点、定项目地进行。对感染的记录要求详细具体,并以病房为单位定期统计分析。  (八)改善工作人员的卫生与健康条件  所有医院工作人员均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若有不适或疑为传染性疾病,应立即报告,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并根据需要注射有关疫苗,必要时还可进行被动免疫或药物预防。  医护人员还应做好个人防护,一是防止将病菌传给自身或带出病房;二是防止将病菌传给房内的易感者。个人防护中主要是穿戴个人防护装备(衣、帽、鞋、手套、口罩)以及洗手消毒。

中国感染与控制杂志官网电话

唐山疾控中心电话!0315-2726308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中国疾控中心)成立于1983年12月23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实施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中心主要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环境与职业健康、营养健康、老龄健康、妇幼健康、放射卫生和学校卫生等工作;组织制定国家公共卫生技术方案和指南,承担公共卫生相关卫生标准综合管理工作;开展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及国民健康状况监测与评价;参与国家公共卫生应急准备和应对,组织制定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处理相关技术规范;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公众健康关键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开展公共卫生专业领域的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和相关专业技术培训等工作。[1]根据2020年7月官网显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院士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有下属科研部门11个,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卫生计生委重点实验室3个,中心重点实验室3个。[2][3][4][5]2018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30]

1 来稿须附单位介绍信,介绍信应注明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和署名无争议等事项。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系国家、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请在稿件首页地脚处注明,如××基金项目(项目编号××××),并请于投稿时附基金项目证明复印件。如果试验对象是人,应事先呈报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得受试者知情同意;试验对象为动物,除事先呈报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还应符合<<国家医药管理局实验动物管理办法>>。2 来稿一式两份(包括图、表),请用A4或大16开纸打印(宋体、小四号字、5倍行距)并自留底稿;也可通过网络投稿。为便于联系,请提供作者电话(手机)或E-mail。3 收稿后,3个月内发出退修稿或是否录用的通知,若超过此时间尚未收到通知,请向本刊编辑部查询。4 来稿文责自负。按《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文字删改权,涉及原意的修改将征求作者意见。5 拟刊用的稿件请按退修意见修改。为缩短出版周期和减少差错,请将修改稿以Word文件格式发电子邮件至编辑部邮箱,原稿、修改稿打印件及退修单寄回编辑部。

在入境后隔离14天后回抚强行隔离14天,广州放行后,回抚强行隔离14天。居家隔离条件够为什么不可后7天居家

截止至2020年,疾控中心上班时间都是每天早晨的八点到晚上的六点,一般周末和节假日都不上班。

  • 索引序列
  • 中国医院感染控制杂志官网电话
  • 医院感染控制杂志官网电话
  •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官网电话
  • 中国医院感染控制杂志官网
  • 中国感染与控制杂志官网电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