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论文选题背景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论文选题背景

发布时间: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论文选题背景

xiaofang

1 概述1 楼宇智能化技术概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安全、高效、舒适提出了要求,应运而生的楼宇智能化技术目前在我国各类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是集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系统集成技术为一体的一个新兴但发展又十分迅猛的技术领域。网络技术发展更是突飞猛进,计算机网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金融、科研、教育、农业及日常生活等方面,已经在影响并逐步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 智能建筑在国际上又称为 3A 建筑,它包括以下几个部分:BAS Building AutomationSystem为楼宇自动化系统、CAS 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System 为通信自动化系统、OAS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为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过 SCS Structured CablingSystem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把上述三个系统有机结合起来。中国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 /T50314-2000 中智能建筑IB 的定义是:它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讯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楼宇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构建的高度自动化的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将大楼内部各种设备连接到一个控制网络上,通过网络对其进行综合的控制,这些设备包括空调、照明设备、电梯、消防设备、安防设备等等。它确保建筑物 内的舒适和安全的办公环境,同时实现高效节能的要求。2 楼宇智能化技术中网络技术的概况 智能建筑系统是将大楼内的若干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系统组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大系统。这其中计算机通信网络是智能建筑系统的神经系统,它把现有的分离设备、功能、信息组合到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的、协调的系统之中,实现语音、数据、图像的综合传输、交换、处理和应用。 由于局域网具有全开放、成本低、带宽高、稳定性和可靠性高、应用广泛、共享资源丰富等优点,将其应用到工业网络己经成为国内外工业控制领域研究的热点。工业局域网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给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每台设备赋予一个 IP 地址,将现场设备通过各种途径连接在互联网上。这些设备可以通过网络互相传递信息和数据,因而具有了远程维护功能并能从 Internet 获取信息。近年,企业、科研机构都在研究开发各种带局域网络接口的现场设备,并且这些网络接口已应用于生产现场。很自然,局域网络技术也同样进入了楼宇自动化系统的研究领域。目前,局域网多用于基于现场总线的楼宇自控网络集成到智能建筑信息管理网络这一环节,即 Ethernet 总线技术。在一些新开发的楼宇自控系统中,局域网直接进入了控制层,如北京楼宇自动化中心开发的基于局域网的 ENC-20011P 智能建筑测控系统。 在楼宇自动化系统中采用局域网的优点是实现了从管理层到现场设备控制层通信协议的兼容和统一,这样,系统扩展起来也比较方便,与智能建筑中其它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集成起来也更加容易。但它也存在缺点:首先,目前开发基于局域网的控制系统产品的难度较大,开发费用和成本相对较高,用户可以选择的厂商也很有限,垄断利润较高,研发成本还没有被消化,这些都导致产品价格过高;其次,局域网的实时性、可靠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3 研究目标 为了实现我们的研究目标,在此将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理论方面,我们需要掌握和分析局域网的核心技术 VLAN 技术,例如为什么要采用该项技术,它存在哪些优缺点,以及整个智能楼宇通信系统在实际当中是如何规划和实现的;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将技术理论同实际情况相结合,根据具体的实际需求合理的分配有限的资源,力争达到最优的组网效果。最后,还要运用现已掌握的技术手段,对硬件系统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尽最大努力使之实际运行效果接近理论值,也就是利用华为公司所提供的数据通信设备实现最佳的系统性能。除此之外,还需要在研究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寻找“捷径”,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寻找更有效的研究方法。 在此将采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通信设备,如二层、三层交换机,路由器,进行智能楼宇的组网设计,通过对数据通信技术原理和设备硬件知识的研究,根据实际的用户需求,合理的对硬件系统进行配置,提供最优的方案来解决实际的组网设计问题。 2 局域网技术1 局域网的定义 由于连接介质的不同,通信协议的不同,计算机网络的种类划分方法名目繁多。但一般来讲,计算机网络可以按照它覆盖的地理范围,划分成局域网和广域网,以及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本部分重点介绍局域网。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是将小区域内的各种通信设备互连在一起所形成的网络,覆盖范围一般局限在房间、大楼或园区内。局域网一般指分布于几公里范围内的网络,局域网的特点是:距离短、延迟小、数据速率高、传输可靠。标准(standard)是广泛使用的、或者由官方规定的一套规则和程序。标准描述了协议的规定,设定了保障网络通信的最简性能集。IEEE X 标准是当今居于主导地位的 LAN 标准。 目前我国常见的局域网类型包括:以太网(Ethernet)、异步传输模式(ATM,AsynchronousTransfer Mode)等,它们在拓扑结构、传输介质、传输速率、数据格式等多方面都有许多不同。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当属以太网—— 一种总线结构的 LAN,是目前发展最迅速、也最经济的局域网。2 以太网技术1 以太网的应用 以太网设计的初衷,就是把一些计算机联系起来进行文件共享和数据库记录的传输。到目前为止,在计算机互连这个领域,以太网仍然是最活跃的技术,但已经不再局限于这个领域,在其他一些领域,以太网也大显身手,表现不俗。下面是以太网的主要应用领域: 计算机互连:这是以太网技术的主要目标,也是最成熟的应用范围。最开始的时候,许多计算机通过同轴电缆连接起来,互相访问共享的目录,或访问在同一个物理网段上的文件服务器,各个计算机(不论是服务器还是客户机)在网络上的地位相同。随着应用的发展,这种平等的结构逐渐不适应实际的需要,因为网络上的大部分流量都是客户机跟服务器之间的,这种流量模型必然在服务器上形成瓶径。当全双工以太网和以太网交换机引入以太网之后,这种情况有所改变,取代的是把服务器连接到以太网交换机的一个告诉端口(100M)上,把其他客户机连接到以太网交换机的低速端口上,这样就暂缓了瓶颈的形成。现代的操作系统提供分布式服务和数据仓库服务,基于这些操作系统的服务器除了跟客户机通信之外,还要跟其他服务器交换大量的信息进行数据的同步,这样传统的 100M 快速以太网就不能满足要求了,于是 1000M 以太网应运而生。 高速网络设备之间互连:随着 INTERNET 的不断发展,一些传统的网络设备,比如路由器,之间的带宽已经不能满足要求,需要更高更有效率的互连技术来连接这些网络设备构成 INTERNET 的骨干,1000M 以太网成了首选的技术。传统的 100M 也可以应用在这些场合,因为这些 100M 的快速以太网链路可以经过聚合,形成快速以太网通道,速度可以达到 100M——1000M 的范围。 城域网中用户接入的手段:用户通过以太网技术接入城域网,实现上网,文件下载,视频点播等业务,已经变得越来越流行。之所以用以太网作为城域网的接入手段,是因为现在的计算机都支持以太网卡,这样对用户来说,不用更改任何软件和硬件配置就可以正常上网。 可以看出,以太网技术已经覆盖了网络的方方面面,从骨干网到接入网,从计算机网络到工业应用,无处不见以太网的影子。2 以太网物理层 根据 ISO 的 OSI 七层参考模型,物理层规定了两个设之间的物理接口,以及该接口的电气特性,规程特性,机械特性等内容,以太网的物理层也不外乎这些内容,它主要的功能是提供一种物理层面的标准,各个厂家只要按照这个标准生产网络设备就可以进行互通。下面从介绍这些物理层标准开始,来分析一下以太网的物理层基础结构。 从以太网诞生到目前为止,成熟应用的以太网物理层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10BASE2 、 10BASE5 、 100BASE-TX 、 100BASE-T2 、 100BASE-T4 、 100BASE-FX 、1000BASE-SX、1000BASE-LX、1000BASE-CX、1000BASE-TX,在这些标准中,前面的 10,100,1000 分别代表运行速率;中间的 BASE 指传输的信号是基带方式;后边的 2,5 分别代表最大距离,比如,5 代表 50 米,2 代表 200 米等;TX,T2,T4,FX,SX,LX,CX 等应用于双绞线以太网和光纤以太网,含义如下: 100BASE-TX:运行在两对五类双绞线上的快速以太网; 100BASE-T4:运行在四对三类双绞线上的快速以太网; 100BASE-T2:运行在 2 对三类双绞线上的快速以太网; 100BASE-FX:运行在光纤上的快速以太网,光纤类型可以是单模也可以是多模; 1000BASE-SX:运行在多模光纤上的 1000M 以太网,S 指发出的光信号是长波长的形式; 1000BASE-LX:运行在单模光纤上的 1000M 以太网,L 指发出的光信号是短波长的形式; 在这些标准中,10BASE2,10BASE5 是同轴电缆的物理标准,现在已经基本被淘汰,10BASE-T 和 100BASE-TX 都是运行在五类双绞线上的以太网标准,所不同的是线路上信号的传输速率不同,10BASE-T 只能以 10M 的速度工作,而 100BASE-TX 则以100M 的速度工作,其他方面没有什么两样。100BASE-T2,100BASE-T4 现在很少用,所以我们这里只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 100BASE-TX 进行叙述。 100BASE-TX 是运行在两对五类双绞线上的快速以太网物理层技术,它除了规定运行的介质是五类或更高类双绞线外,还规定了设备之间的接口以及电平信号等。该标准规定设备和链路之间的接口采用 RJ-45 水晶头,电瓶采用5V 和-5V 交替的形式。五类双绞线的 8 跟线压入水晶头的 8 个线槽中,这样可以很容易的插入网络设备的网卡。 实际上,在进行数据的传输时仅仅用了五类双绞线的两对(四根)线,其中一对作为数据接收线,一对作为数据发送线,在进行数据接收和发送的时候,在一对线上传输极性相反的信号,这样可以避免互相干扰。需要注意的是,在连接两个相同的网络设备时(比如网卡),需要把线序进行交叉,因为线路两端的设备(比如网卡)的收发顺序是相同的,而两端设备要进行直接连接,其收发必须进行交叉,于是,必须在线路上进行交叉才能达到目的,如图 2-1 所示: 图 2-1 RJ45 交叉线示意图 但在跟不同类型的网络设备互连,比如终端计算机跟 HUB 或以太网交换机连接时,却不需要这样,因为这些网络设备的接口上已经做了交叉,也就是说,这些设备的网络接口跟普通计算机的收发顺序是不一致的,因而只要把五类双绞线直接按照原来顺序压入水晶头,就可以把两端的设备正常连接。 跟传统的同轴电缆不同的是,100BAST-TX(10BASE-T)的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使用了不同的线对,做到了分离,这样就隐含着一种全新的运做方式:全双工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数据可以同时接收和发送而互不干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不过这需要中间设备的支持,现在的以太网交换机就是这样一种设备。 在基于双绞线的以太网上,可以存在许多种不同的运做模式,在速度上有 10M,100M 不等,在双工模式上有全双工和半双工等,如果对每个接入网络的设备进行配置,则必然是一项很繁重的工作,而且不容易维护。于是,人们提出了自动协商技术来解决这种矛盾。需要注意的是,自动协商只运行在基于双绞线的以太网上,是一种物理层的概念。自动协商建立在一种低层的以太网机制上。在双绞线链路上,如果没有数据传输,链路并不是一直在空闲,而是不断的互相发送一种频率相对较低的脉冲信号(称为普通链路脉冲,NLP)如图 2-2 所示: 图 2-2 普通链路脉冲 任何具有双绞线接口的以太网卡都应该能识别这种信号。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这些 NLP 之间在插入一些(一般是 16 个)更小的脉冲(这些脉冲称为快速链路脉冲,FLP),两端设备应该也能识别。于是,我们可以使用这些快速链路脉冲来进行少量的数据传输,来达到自动协商的目的。 在设备的网卡中有一个配置寄存器,该寄存器内部保留了该网卡能够支持的工作模式,比如该网卡可以支持 100M 和 10M 模式下运行,则把相应的寄存器内容置位。在网卡加电后,如果允许自动协商,则网卡就把自己的配置寄存器内容读出来,编码后通过FLP 发送出去,如图 2-3 所示: 运行速率 双工模式 流量控制 …

建筑电气工程就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科学,它是介于土建和电气两大类学科之间的一门综合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它已经建立了自己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下设工业与建筑电气应用专业委员会,其出版刊物为《电气工程应用》。中国建筑学会下设建筑电气分会,其出版刊物《建筑电气》。教育部2000年新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已把建筑电气工程列为新的专业化方向。建筑电气工程的最终目标是将各种硬件与软件资源优化组合,成为一个能满足用户能需要的完整体系,它将建筑物中用于楼宇自控,综合布线,计算机系统的各种相关网络中所有分离的设备的及其功能信息有机地组合成一个既关联又统一协调的整体。未来的建筑的发展。如果我们将“人(居住者,与之有关的外部人员)——机(建筑物,各种设施及设备)——环境(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那么应当是“人性化的设计——智能化的设备——生态化的环境”三者的空前融合和相辅成,而不是互相制约,这是一个大系统工程。

综合和 网络

建筑电气智能化论文选题背景

二楼的观点基本一致,这个行业女孩做设计更合适,实际上智能化是电气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弱电的几十个子系统,其中一个子系统是产业,那么你认为就业前景不广阔吗?智能公司比较知名,你可以查一下,当地的,研究所,附属企业,比如,电子工程381642等,还有当地的知名企业,因为主要涉及弱电和弱技术,所以毕业后长江三角洲地区是第一选择,因为有一个技术前沿,比如安全,有大华,雷州,那些涉及网络的有华为,华三,金墨,它涉及智能医疗和智能交通,还有科大讯飞,涉及语音,涉及软件,东华集团等等,所以这是一个比科学更好的职业选择,它将是一个智能建筑,智能城市,智能健康,智能交通,等等

大部分人的大学都是这么过来的亲。不要感伤,也不要难过,目前大学就是这个现状。不知道你有题目没有?其他要求呢?写的时候可以按照下面格式来“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问题-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望采纳。

不是问题的,解决了发给你吧

一、 选择这个题目的来源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三、 课题完成的条件和优势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技术论文选题背景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毕业论文到"大学生部落论坛“毕业论文栏目里”找找参考的范文看看,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参考一下,希望能够解决你的问题。

您好我有你想要的资料。但是这可能需要你付出一些MONEY,给我作为劳动所得,如果你愿意可以加我,然后留下手机号码,我会尽快和你联系的。

可以的呀,怎么给你呢这个我刚好有的哦整套的

1 概述1 楼宇智能化技术概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安全、高效、舒适提出了要求,应运而生的楼宇智能化技术目前在我国各类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是集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系统集成技术为一体的一个新兴但发展又十分迅猛的技术领域。网络技术发展更是突飞猛进,计算机网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金融、科研、教育、农业及日常生活等方面,已经在影响并逐步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 智能建筑在国际上又称为 3A 建筑,它包括以下几个部分:BAS Building AutomationSystem为楼宇自动化系统、CAS 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System 为通信自动化系统、OAS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为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过 SCS Structured CablingSystem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把上述三个系统有机结合起来。中国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 /T50314-2000 中智能建筑IB 的定义是:它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讯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楼宇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构建的高度自动化的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将大楼内部各种设备连接到一个控制网络上,通过网络对其进行综合的控制,这些设备包括空调、照明设备、电梯、消防设备、安防设备等等。它确保建筑物 内的舒适和安全的办公环境,同时实现高效节能的要求。2 楼宇智能化技术中网络技术的概况 智能建筑系统是将大楼内的若干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系统组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大系统。这其中计算机通信网络是智能建筑系统的神经系统,它把现有的分离设备、功能、信息组合到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的、协调的系统之中,实现语音、数据、图像的综合传输、交换、处理和应用。 由于局域网具有全开放、成本低、带宽高、稳定性和可靠性高、应用广泛、共享资源丰富等优点,将其应用到工业网络己经成为国内外工业控制领域研究的热点。工业局域网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给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每台设备赋予一个 IP 地址,将现场设备通过各种途径连接在互联网上。这些设备可以通过网络互相传递信息和数据,因而具有了远程维护功能并能从 Internet 获取信息。近年,企业、科研机构都在研究开发各种带局域网络接口的现场设备,并且这些网络接口已应用于生产现场。很自然,局域网络技术也同样进入了楼宇自动化系统的研究领域。目前,局域网多用于基于现场总线的楼宇自控网络集成到智能建筑信息管理网络这一环节,即 Ethernet 总线技术。在一些新开发的楼宇自控系统中,局域网直接进入了控制层,如北京楼宇自动化中心开发的基于局域网的 ENC-20011P 智能建筑测控系统。 在楼宇自动化系统中采用局域网的优点是实现了从管理层到现场设备控制层通信协议的兼容和统一,这样,系统扩展起来也比较方便,与智能建筑中其它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集成起来也更加容易。但它也存在缺点:首先,目前开发基于局域网的控制系统产品的难度较大,开发费用和成本相对较高,用户可以选择的厂商也很有限,垄断利润较高,研发成本还没有被消化,这些都导致产品价格过高;其次,局域网的实时性、可靠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3 研究目标 为了实现我们的研究目标,在此将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理论方面,我们需要掌握和分析局域网的核心技术 VLAN 技术,例如为什么要采用该项技术,它存在哪些优缺点,以及整个智能楼宇通信系统在实际当中是如何规划和实现的;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将技术理论同实际情况相结合,根据具体的实际需求合理的分配有限的资源,力争达到最优的组网效果。最后,还要运用现已掌握的技术手段,对硬件系统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尽最大努力使之实际运行效果接近理论值,也就是利用华为公司所提供的数据通信设备实现最佳的系统性能。除此之外,还需要在研究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寻找“捷径”,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寻找更有效的研究方法。 在此将采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通信设备,如二层、三层交换机,路由器,进行智能楼宇的组网设计,通过对数据通信技术原理和设备硬件知识的研究,根据实际的用户需求,合理的对硬件系统进行配置,提供最优的方案来解决实际的组网设计问题。 2 局域网技术1 局域网的定义 由于连接介质的不同,通信协议的不同,计算机网络的种类划分方法名目繁多。但一般来讲,计算机网络可以按照它覆盖的地理范围,划分成局域网和广域网,以及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本部分重点介绍局域网。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是将小区域内的各种通信设备互连在一起所形成的网络,覆盖范围一般局限在房间、大楼或园区内。局域网一般指分布于几公里范围内的网络,局域网的特点是:距离短、延迟小、数据速率高、传输可靠。标准(standard)是广泛使用的、或者由官方规定的一套规则和程序。标准描述了协议的规定,设定了保障网络通信的最简性能集。IEEE X 标准是当今居于主导地位的 LAN 标准。 目前我国常见的局域网类型包括:以太网(Ethernet)、异步传输模式(ATM,AsynchronousTransfer Mode)等,它们在拓扑结构、传输介质、传输速率、数据格式等多方面都有许多不同。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当属以太网—— 一种总线结构的 LAN,是目前发展最迅速、也最经济的局域网。2 以太网技术1 以太网的应用 以太网设计的初衷,就是把一些计算机联系起来进行文件共享和数据库记录的传输。到目前为止,在计算机互连这个领域,以太网仍然是最活跃的技术,但已经不再局限于这个领域,在其他一些领域,以太网也大显身手,表现不俗。下面是以太网的主要应用领域: 计算机互连:这是以太网技术的主要目标,也是最成熟的应用范围。最开始的时候,许多计算机通过同轴电缆连接起来,互相访问共享的目录,或访问在同一个物理网段上的文件服务器,各个计算机(不论是服务器还是客户机)在网络上的地位相同。随着应用的发展,这种平等的结构逐渐不适应实际的需要,因为网络上的大部分流量都是客户机跟服务器之间的,这种流量模型必然在服务器上形成瓶径。当全双工以太网和以太网交换机引入以太网之后,这种情况有所改变,取代的是把服务器连接到以太网交换机的一个告诉端口(100M)上,把其他客户机连接到以太网交换机的低速端口上,这样就暂缓了瓶颈的形成。现代的操作系统提供分布式服务和数据仓库服务,基于这些操作系统的服务器除了跟客户机通信之外,还要跟其他服务器交换大量的信息进行数据的同步,这样传统的 100M 快速以太网就不能满足要求了,于是 1000M 以太网应运而生。 高速网络设备之间互连:随着 INTERNET 的不断发展,一些传统的网络设备,比如路由器,之间的带宽已经不能满足要求,需要更高更有效率的互连技术来连接这些网络设备构成 INTERNET 的骨干,1000M 以太网成了首选的技术。传统的 100M 也可以应用在这些场合,因为这些 100M 的快速以太网链路可以经过聚合,形成快速以太网通道,速度可以达到 100M——1000M 的范围。 城域网中用户接入的手段:用户通过以太网技术接入城域网,实现上网,文件下载,视频点播等业务,已经变得越来越流行。之所以用以太网作为城域网的接入手段,是因为现在的计算机都支持以太网卡,这样对用户来说,不用更改任何软件和硬件配置就可以正常上网。 可以看出,以太网技术已经覆盖了网络的方方面面,从骨干网到接入网,从计算机网络到工业应用,无处不见以太网的影子。2 以太网物理层 根据 ISO 的 OSI 七层参考模型,物理层规定了两个设之间的物理接口,以及该接口的电气特性,规程特性,机械特性等内容,以太网的物理层也不外乎这些内容,它主要的功能是提供一种物理层面的标准,各个厂家只要按照这个标准生产网络设备就可以进行互通。下面从介绍这些物理层标准开始,来分析一下以太网的物理层基础结构。 从以太网诞生到目前为止,成熟应用的以太网物理层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10BASE2 、 10BASE5 、 100BASE-TX 、 100BASE-T2 、 100BASE-T4 、 100BASE-FX 、1000BASE-SX、1000BASE-LX、1000BASE-CX、1000BASE-TX,在这些标准中,前面的 10,100,1000 分别代表运行速率;中间的 BASE 指传输的信号是基带方式;后边的 2,5 分别代表最大距离,比如,5 代表 50 米,2 代表 200 米等;TX,T2,T4,FX,SX,LX,CX 等应用于双绞线以太网和光纤以太网,含义如下: 100BASE-TX:运行在两对五类双绞线上的快速以太网; 100BASE-T4:运行在四对三类双绞线上的快速以太网; 100BASE-T2:运行在 2 对三类双绞线上的快速以太网; 100BASE-FX:运行在光纤上的快速以太网,光纤类型可以是单模也可以是多模; 1000BASE-SX:运行在多模光纤上的 1000M 以太网,S 指发出的光信号是长波长的形式; 1000BASE-LX:运行在单模光纤上的 1000M 以太网,L 指发出的光信号是短波长的形式; 在这些标准中,10BASE2,10BASE5 是同轴电缆的物理标准,现在已经基本被淘汰,10BASE-T 和 100BASE-TX 都是运行在五类双绞线上的以太网标准,所不同的是线路上信号的传输速率不同,10BASE-T 只能以 10M 的速度工作,而 100BASE-TX 则以100M 的速度工作,其他方面没有什么两样。100BASE-T2,100BASE-T4 现在很少用,所以我们这里只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 100BASE-TX 进行叙述。 100BASE-TX 是运行在两对五类双绞线上的快速以太网物理层技术,它除了规定运行的介质是五类或更高类双绞线外,还规定了设备之间的接口以及电平信号等。该标准规定设备和链路之间的接口采用 RJ-45 水晶头,电瓶采用5V 和-5V 交替的形式。五类双绞线的 8 跟线压入水晶头的 8 个线槽中,这样可以很容易的插入网络设备的网卡。 实际上,在进行数据的传输时仅仅用了五类双绞线的两对(四根)线,其中一对作为数据接收线,一对作为数据发送线,在进行数据接收和发送的时候,在一对线上传输极性相反的信号,这样可以避免互相干扰。需要注意的是,在连接两个相同的网络设备时(比如网卡),需要把线序进行交叉,因为线路两端的设备(比如网卡)的收发顺序是相同的,而两端设备要进行直接连接,其收发必须进行交叉,于是,必须在线路上进行交叉才能达到目的,如图 2-1 所示: 图 2-1 RJ45 交叉线示意图 但在跟不同类型的网络设备互连,比如终端计算机跟 HUB 或以太网交换机连接时,却不需要这样,因为这些网络设备的接口上已经做了交叉,也就是说,这些设备的网络接口跟普通计算机的收发顺序是不一致的,因而只要把五类双绞线直接按照原来顺序压入水晶头,就可以把两端的设备正常连接。 跟传统的同轴电缆不同的是,100BAST-TX(10BASE-T)的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使用了不同的线对,做到了分离,这样就隐含着一种全新的运做方式:全双工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数据可以同时接收和发送而互不干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不过这需要中间设备的支持,现在的以太网交换机就是这样一种设备。 在基于双绞线的以太网上,可以存在许多种不同的运做模式,在速度上有 10M,100M 不等,在双工模式上有全双工和半双工等,如果对每个接入网络的设备进行配置,则必然是一项很繁重的工作,而且不容易维护。于是,人们提出了自动协商技术来解决这种矛盾。需要注意的是,自动协商只运行在基于双绞线的以太网上,是一种物理层的概念。自动协商建立在一种低层的以太网机制上。在双绞线链路上,如果没有数据传输,链路并不是一直在空闲,而是不断的互相发送一种频率相对较低的脉冲信号(称为普通链路脉冲,NLP)如图 2-2 所示: 图 2-2 普通链路脉冲 任何具有双绞线接口的以太网卡都应该能识别这种信号。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这些 NLP 之间在插入一些(一般是 16 个)更小的脉冲(这些脉冲称为快速链路脉冲,FLP),两端设备应该也能识别。于是,我们可以使用这些快速链路脉冲来进行少量的数据传输,来达到自动协商的目的。 在设备的网卡中有一个配置寄存器,该寄存器内部保留了该网卡能够支持的工作模式,比如该网卡可以支持 100M 和 10M 模式下运行,则把相应的寄存器内容置位。在网卡加电后,如果允许自动协商,则网卡就把自己的配置寄存器内容读出来,编码后通过FLP 发送出去,如图 2-3 所示: 运行速率 双工模式 流量控制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论文选题题目

论智能化与环保节能十二五中对环保节能有明确规定,你可以参考下

你到淘宝网一个叫东东论文的 他那边免费出题目的我在他那边写的论文都是免费出

7 S195柴油机机体三面精镗组合机床总体设计及夹具设计 8 车床主轴箱箱体右侧10-M8螺纹底孔组合钻床设计 9 机油盖注塑模具设计 10 机油冷却器自动装备线压紧工位装备设计 11 5基于AT89C20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12 基于普通机床的后托架及夹具设计开发 13 减速器的整体设计 14 搅拌器的设计 15 金属粉末成型液压机PLC设计 16 精密播种机 17 可调速钢筋弯曲机的设计 18 空气压缩机V带校核和噪声处理 19 冲压拉深模设计 20 螺旋管状面筋机总体及坯片导出装置设计 21 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 22 膜片式离合器的设计 23 内螺纹管接头注塑模具设计 24 内循环式烘干机总体及卸料装置设计 25 全自动洗衣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26 生产线上运输升降机的自动化设计 27 实验用减速器的设计 28 手机充电器的模具设计 29 鼠标盖的模具设计 30 双齿减速器设计 31 双铰接剪叉式液压升降台的设计 32 水泥瓦模具设计与制造工艺分析 33 四层楼电梯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34 塑料电话接线盒注射模设计 35 塑料模具设计 36 同轴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设计 37 托板冲模毕业设计 38 推动架设计 。。。具体联系QQ: 1070265101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论文选题方向

在建筑,建筑电气和智能化分属于建筑电气和智能建筑分部(建筑一共有10大主要的分部)。

可以的呀,怎么给你呢这个我刚好有的哦整套的

二楼的观点基本一致,这个行业女孩做设计更合适,实际上智能化是电气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弱电的几十个子系统,其中一个子系统是产业,那么你认为就业前景不广阔吗?智能公司比较知名,你可以查一下,当地的,研究所,附属企业,比如,电子工程381642等,还有当地的知名企业,因为主要涉及弱电和弱技术,所以毕业后长江三角洲地区是第一选择,因为有一个技术前沿,比如安全,有大华,雷州,那些涉及网络的有华为,华三,金墨,它涉及智能医疗和智能交通,还有科大讯飞,涉及语音,涉及软件,东华集团等等,所以这是一个比科学更好的职业选择,它将是一个智能建筑,智能城市,智能健康,智能交通,等等

论智能化与环保节能十二五中对环保节能有明确规定,你可以参考下

  • 索引序列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论文选题背景
  • 建筑电气智能化论文选题背景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技术论文选题背景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论文选题题目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论文选题方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