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大理学院学报2007目录查询

大理学院学报2007目录查询

发布时间:

大理学院学报2007目录查询

董全亮,大理学院 经管学院,主要从事公共管理与组织行为的教学与研究。

没听说过!

所谓核心期刊一般指某学科的核心期刊,即是指刊载与某一学科领域有关的信息较多,且水平较高,能够反映该学科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受到该专业读者特别关注的那些期刊 确定核心刊的基本方法有: 百分之八十法: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假设属于某学科的500种期刊上发表的10万篇论文的8万篇(80%)由其中的100种期刊发表,则这100 刊为该学科的核心期刊。百分之八十法的不足是只考虑了期刊的绝对载文量,忽视了论文质量。 文摘法:选定本学科的代表性检索工具(如工程技术领域选《工程索引》,化学化工选用《化学文摘》),将本检索工具中收录该学科的某种期刊占总期刊论文的篇数百分比由大到小排,将百分比从大到小累加至70%或80%时的期刊为该学科核心期刊。 引文法: 利用《科学引文索引》的JCR(按引文多到少排),从多到少累加至引文总数的70%或80%时的期刊,为该学科核心期刊。利用的引文统计来源可以选择本学科公认的具有权威性的几种期刊。其它方法还有两步引文法、区域分析法和加权综合法等。不懂留言吧

一、专著、教材共8部,主要有:《大学生自我超越》 02 中国戏剧出版社 0万字 独著《新教师角色适应与专业发展》 05 天津教育出版社 0万字 主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素质训练》 04 天津教育出版社 5万字 主编《心理学》 6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撰写4万余字) 副主编二、共发表论文28篇,其中北大核心10篇,主要有:《基于“灵商理论”的大学生主体性发展》2011年《教育与职业》第2期(核心)《大学生“SQ阳光心理效应”分析》2010年《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第26期(核心)《“大学生村官”的主观幸福感——以凉山州为例》2010年《中华文化论坛》第3期(核心)《对凉山彝族毕摩信仰与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2009年《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第6期(核心)《凉山彝区彝汉教师主观幸福感对比调查研究》2009年《西昌学院学报》(社科版)第2期《西昌天喜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2009年《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版)第4期《教师心理素质的“自我超越”》2009年《扬州大学学报》第3期(核心)《对凉山农村彝族婴幼儿现状的调查与反思》2008年《社科纵横》第10期(核心)《试从“三元交互决定论”看贫困大学生的自我发展》2008年《江汉论坛》第7期(核心)10《教师道德人格结构及其构建》2008年《教学与管理》第3期(核心)11《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德育”》2008年《西昌学院学报》(社科版)第1期12《教师继续教育之“六难”》2007年《中国成人教育》第23期(核心)1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干预策略”》2007年《大理学院学报》(社科版)第9期14《儿童社会化中的“人格烙印”》2007年《西昌学院学报》(社科版)第3期15《大学生“心理黑洞”之窥视》2006年《中华文化论坛》第6期(核心)16《浅析傈僳族风俗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2006年《西昌学院学报》(社科版)第4期17《大学生“人格能级发展理论”的构建》2005年《西昌学院学报》(社科版)第4期18《素质教育与教师人格素质》2002年《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第2期

大理学院学报2007目录查询电话

大理大学口腔医学有硕士点。大理大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民族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药学。大理大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药学、教育学 。大理大学省级重点学科:药理学、病原生物学、药物化学、基础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学。学术期刊1980年《大理师专学报》创刊,1982年《大理医学院学报》创刊,2002年因大理医学院、大理师专等四校合并组建大理学院,上述2刊随之合并,并更名为《大理学院学报》,刊期为双月刊,2006年改为月刊,采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相对集中出刊的办刊模式。《大理学院学报》是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2011年8月《大理学院学报》被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科教评价网评定为核心期刊。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大理大学

所谓核心期刊一般指某学科的核心期刊,即是指刊载与某一学科领域有关的信息较多,且水平较高,能够反映该学科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受到该专业读者特别关注的那些期刊 确定核心刊的基本方法有: 百分之八十法: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假设属于某学科的500种期刊上发表的10万篇论文的8万篇(80%)由其中的100种期刊发表,则这100 刊为该学科的核心期刊。百分之八十法的不足是只考虑了期刊的绝对载文量,忽视了论文质量。 文摘法:选定本学科的代表性检索工具(如工程技术领域选《工程索引》,化学化工选用《化学文摘》),将本检索工具中收录该学科的某种期刊占总期刊论文的篇数百分比由大到小排,将百分比从大到小累加至70%或80%时的期刊为该学科核心期刊。 引文法: 利用《科学引文索引》的JCR(按引文多到少排),从多到少累加至引文总数的70%或80%时的期刊,为该学科核心期刊。利用的引文统计来源可以选择本学科公认的具有权威性的几种期刊。其它方法还有两步引文法、区域分析法和加权综合法等。不懂留言吧

没听说过!

期刊等级的划分  分为  国家级和省级  都是按照其举办单位来进行划分的江环境科技 主办单位是   徐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属于省级   JST核心期刊的评定每隔4年会评定一次,主要的评定方式是根据其收录文献的质量来确定的。收录文章质量越高,引用越多 就越容易评定为核心期刊。

大理学院学报2007目录查询官网

大理学院学报2007目录

董全亮,大理学院 经管学院,主要从事公共管理与组织行为的教学与研究。

《大理学院学报》属于省级普通期刊 期刊CN号 53-1180/Z 主管单位 云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大理学院

主要论文1、论幼儿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论文,《幼儿教育》1995年第2期。2、中小学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年第3期。3、素质教育、升学教育、就业教育与课程设计论文,《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4、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特点及问题研究论文,一九九七海峡两岸小学教育学术研讨会(台湾嘉义师范学院主办)大会发表并收入论文集,1997年5月。5、论普通高校民族预科教学过程的优化论文,《民族教育研究》1997年第3期。6、素质教育与因人施教,论文,《重庆教育》1997年第10期。7、美育教学模式的现代教学方法论基础,论文,《西南师大学报》1999年第4期。8、论教学交往活动,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7期。9、当前综合课程设计的难点与策略,论文,《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12期10、综合课程设计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1999年10月跨世纪创新人才培养国际比较大会(中国比较教育学会第十届年会)(分会场发言),论文集《跨世纪创新人才培养国际比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11、自我价值感培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论文,《陕西师大学报》,2000年第2期。12、美育教学模式的现代教学方法论基础,论文,《西南师大学报》1999年第4期。13、企业家人格素质与西部开发,论文,2000年博士后学术大会录用,大会发言,论文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14、人格研究中国化之思考,论文,(第二作者),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15、“个性化成才教育探索”,论文,(第二作者),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16、“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论文,独立,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第3期。17、“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则要求”,论文,独立,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3期。18、“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的课堂教学审美化”,论文,独立,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19、“教师多元角色的矛盾冲突与现实转换”,论文,独立,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第1期。20、“中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的问题与对策”,论文,独立,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第5期。21、“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基本结构及其教育功能负载”,论文,独立,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7期。22、“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教育智慧增长”,论文,独立,大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23、“校本课程的特色与学校更新”,论文,(第二作者),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10期。24、“教师教育体制的创新与发展”,论文,(第二作者),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25、“川、渝、云、贵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报告”,论文,第一作者,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26、“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创生及其策略——一种接受美学视野下的考察”,论文,(第二作者),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第1期。27、“三类教学目标的实践意义及实现策略”,论文,独立,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第1期。28、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效教学”研究述评,论文,(第一作者),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29、“对深化中小学校本课程实践的思考”,论文,(第二作者),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第6期。30、“中学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开发个案研究”,论文,(第一作者),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第1期。31、“教学改革:构建延伸课堂”,论文,(第二作者),教育研究,2011年第8期。32、“试析思维导图的“伪放射”和“乱放射”,(第二作者),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第9期。主要著作1、《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95年12月。2、《现代教育学》,教材,参编,西南师大出版社出版,1997年9月。3、《教学改革论》,专著,参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4、《中国近现代教学改革》专著,参编,重庆出版社出版,1999年。5、《小学教师审美化教学素质研究》,专著,副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6、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语文教学论》同步练习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7、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副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8、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书》,副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9、《校本课程论:发展与创新》,专著,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10、《比较课程论》,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

[1]李景刚 重读巴尔扎克[D]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2]孙波 永不过时的巴尔扎克[D]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3]王木千 爱情敌不过金钱——论巴尔扎克的爱情观[J] 双语学习,2007,(5) [4]蔡海瑶 一曲无尽的挽歌——浅谈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2) [5]张延风 罗丹巴尔扎克塑像评析[J] 法国研究,1991,(2) [6]李可可 巴尔扎克诞辰二百周年纪念会──暨《巴尔扎克全集》中译本(纪念版)首发式在北京举行[J] 中国图书评论,1999,(5) [7]李明生 巴尔扎克研究的新硕果——评杨昌龙专著《巴尔扎克创作论》[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 [8]马国雄 试论巴尔扎克的世界观和创作方法的关系——学习恩格斯对巴尔扎克的论述[J] 破与立,1979,(1) [9]刘念兹 巴尔扎克和他的《人间喜剧》——纪念巴尔扎克逝世一百三十周年[J] 山东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5) [10]孟宪义 其实只有一个巴尔扎克——论巴尔扎克世界观和创作的一致性[J] 法国研究,1984,(2) [11]于明 巴尔扎克是中小资产阶级的忠实代表——兼议巴尔扎克对贵族态度的两面性[J] 山东社会科学,1987,(1) [12]杜海莉 论小说叙述者和叙述视角的转变——从巴尔扎克到福克纳[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12) [13]杜海莉 动态叙事与静态叙事——以巴尔扎克和福克纳为例[J] 衡水学院学报,2008,(3) [14]徐岱 游戏批评:评巴尔特论巴尔扎克[J] 外国文学研究,2003,(5) [15]杜海莉 叙述时空的变异——从巴尔扎克到福克纳[J] 大理学院学报,2004,(6) [16]滕小松 《巴尔扎克》造型惯性的去除[J] 雕塑,2011,(1) [17]徐晓慧,柳雅 从《贝姨》看巴尔扎克的人性观[J] 世界文学评论,2010,(1) [18]蒋芳 建国后30年巴尔扎克研究[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1) [19]蒋芳 杨昌龙对巴尔扎克的传播[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20]曾圆圆,刘邵岚 巴尔扎克与现代主义[J] 怀化学院学报,2009,(4) [21]蒋芳 新中国成立前的巴尔扎克研究[J] 湘南学院学报,2009,(3) [22]程凯华 马克思恩格斯论巴尔扎克[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23]方志红 “常山之蛇”与“巴尔扎克之蛇”——中西叙事开头、中部、结尾理论比较[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5) [24]蒋芳 穆木天对巴尔扎克的接受与传播[J] 东北师大学报,2006,(4) [25]蒋芳 高名凯对巴尔扎克的传播[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26]朱浩然 浅谈巴尔扎克的金钱观[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10) [27]郑克鲁 双峰并峙 继往开来——普鲁斯特与巴尔扎克[J] 外国文学研究,2006,(6) [28]高红梅 客观生活的舞步——从塞万提斯到巴尔扎克的小说本质论[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 [29]蒋芳 李健吾对巴尔扎克的接受与传播[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1) [30]蒋芳 艾珉对巴尔扎克创作的阐释[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3) [31]刘辛民 重读/观《巴尔扎克和中国小裁缝》——兼论人地亲和与人文生态批评[J] 外国文学,2008,(5) [32]戴淑平 评巴尔扎克《亚尔培·萨伐龙》的艺术风格[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3) [33]阎建国 论缺失性人生体验对巴尔扎克创作的影响[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34]蒋芳 傅雷对巴尔扎克的接受与传播[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5) [35]蒋芳 新中国成立前巴尔扎克传播史述论[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5) [36]冯华 巴尔扎克笔下的艺术形象[J] 平原大学学报,2003,(3) [37]柯鹏飞 平庸的题材 深邃的思辩——评析巴尔扎克的《红色旅馆》[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3) [38]蒋芳 建国后30年巴尔扎克传播史述评[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1) [39]蒋芳 近二十年来我国巴尔扎克传播综论[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40]蒋芳 人性:巴尔扎克小说的又一主题[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2) [41]尚显成 巴尔扎克小说中的人物塑造[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42]尚显成 巴尔扎克小说中的描绘与叙述[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43]蒋芳 从《钱袋》看巴尔扎克“金钱”主题的另类表达[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2) [44]夏静 “这个人是一个世界”——对巴尔扎克的一点再认识[J]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45]韩颖 从《欧也妮·葛朗台》窥视巴尔扎克细节描写的艺术功能[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1) [46]王艳凤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巴尔扎克研究[J] 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 [47]张素珍 巴尔扎克式的“社会书记员”——试论沃尔夫1965—1998年间的作品[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4) [48]王立明 从汤显祖到巴尔扎克──论艺术美中的情与理[J] 丹东师专学报,2000,(2) [49]胡书义 高利贷者的不朽典型——评巴尔扎克的《高利贷者》[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0,(5) [50]张毅蓉 “巴尔扎克现象”与《红楼梦》的挽歌情调[J]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大理学院学报2007

[1]李景刚 重读巴尔扎克[D]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2]孙波 永不过时的巴尔扎克[D]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3]王木千 爱情敌不过金钱——论巴尔扎克的爱情观[J] 双语学习,2007,(5) [4]蔡海瑶 一曲无尽的挽歌——浅谈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2) [5]张延风 罗丹巴尔扎克塑像评析[J] 法国研究,1991,(2) [6]李可可 巴尔扎克诞辰二百周年纪念会──暨《巴尔扎克全集》中译本(纪念版)首发式在北京举行[J] 中国图书评论,1999,(5) [7]李明生 巴尔扎克研究的新硕果——评杨昌龙专著《巴尔扎克创作论》[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 [8]马国雄 试论巴尔扎克的世界观和创作方法的关系——学习恩格斯对巴尔扎克的论述[J] 破与立,1979,(1) [9]刘念兹 巴尔扎克和他的《人间喜剧》——纪念巴尔扎克逝世一百三十周年[J] 山东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5) [10]孟宪义 其实只有一个巴尔扎克——论巴尔扎克世界观和创作的一致性[J] 法国研究,1984,(2) [11]于明 巴尔扎克是中小资产阶级的忠实代表——兼议巴尔扎克对贵族态度的两面性[J] 山东社会科学,1987,(1) [12]杜海莉 论小说叙述者和叙述视角的转变——从巴尔扎克到福克纳[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12) [13]杜海莉 动态叙事与静态叙事——以巴尔扎克和福克纳为例[J] 衡水学院学报,2008,(3) [14]徐岱 游戏批评:评巴尔特论巴尔扎克[J] 外国文学研究,2003,(5) [15]杜海莉 叙述时空的变异——从巴尔扎克到福克纳[J] 大理学院学报,2004,(6) [16]滕小松 《巴尔扎克》造型惯性的去除[J] 雕塑,2011,(1) [17]徐晓慧,柳雅 从《贝姨》看巴尔扎克的人性观[J] 世界文学评论,2010,(1) [18]蒋芳 建国后30年巴尔扎克研究[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1) [19]蒋芳 杨昌龙对巴尔扎克的传播[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20]曾圆圆,刘邵岚 巴尔扎克与现代主义[J] 怀化学院学报,2009,(4) [21]蒋芳 新中国成立前的巴尔扎克研究[J] 湘南学院学报,2009,(3) [22]程凯华 马克思恩格斯论巴尔扎克[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23]方志红 “常山之蛇”与“巴尔扎克之蛇”——中西叙事开头、中部、结尾理论比较[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5) [24]蒋芳 穆木天对巴尔扎克的接受与传播[J] 东北师大学报,2006,(4) [25]蒋芳 高名凯对巴尔扎克的传播[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26]朱浩然 浅谈巴尔扎克的金钱观[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10) [27]郑克鲁 双峰并峙 继往开来——普鲁斯特与巴尔扎克[J] 外国文学研究,2006,(6) [28]高红梅 客观生活的舞步——从塞万提斯到巴尔扎克的小说本质论[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 [29]蒋芳 李健吾对巴尔扎克的接受与传播[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1) [30]蒋芳 艾珉对巴尔扎克创作的阐释[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3) [31]刘辛民 重读/观《巴尔扎克和中国小裁缝》——兼论人地亲和与人文生态批评[J] 外国文学,2008,(5) [32]戴淑平 评巴尔扎克《亚尔培·萨伐龙》的艺术风格[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3) [33]阎建国 论缺失性人生体验对巴尔扎克创作的影响[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34]蒋芳 傅雷对巴尔扎克的接受与传播[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5) [35]蒋芳 新中国成立前巴尔扎克传播史述论[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5) [36]冯华 巴尔扎克笔下的艺术形象[J] 平原大学学报,2003,(3) [37]柯鹏飞 平庸的题材 深邃的思辩——评析巴尔扎克的《红色旅馆》[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3) [38]蒋芳 建国后30年巴尔扎克传播史述评[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1) [39]蒋芳 近二十年来我国巴尔扎克传播综论[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40]蒋芳 人性:巴尔扎克小说的又一主题[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2) [41]尚显成 巴尔扎克小说中的人物塑造[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42]尚显成 巴尔扎克小说中的描绘与叙述[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43]蒋芳 从《钱袋》看巴尔扎克“金钱”主题的另类表达[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2) [44]夏静 “这个人是一个世界”——对巴尔扎克的一点再认识[J]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45]韩颖 从《欧也妮·葛朗台》窥视巴尔扎克细节描写的艺术功能[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1) [46]王艳凤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巴尔扎克研究[J] 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 [47]张素珍 巴尔扎克式的“社会书记员”——试论沃尔夫1965—1998年间的作品[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4) [48]王立明 从汤显祖到巴尔扎克──论艺术美中的情与理[J] 丹东师专学报,2000,(2) [49]胡书义 高利贷者的不朽典型——评巴尔扎克的《高利贷者》[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0,(5) [50]张毅蓉 “巴尔扎克现象”与《红楼梦》的挽歌情调[J]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山东省胶南县洋河区中队 一个烈士

新形势下高校如何提高大型仪器利用率     摘要: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增强教学、科研和对外服务能力,是目前高校实验室努力的目标。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低下的原因,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别从设备论证购买、使用操作培训、设备开放共享、仪器维护维修及实验室队伍建设这五方面阐述了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仪器利用率;对外开放;实验室队伍建设;仪器设备共享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013-02   一、引言   高校实验室的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的物质保障,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实力、教学和科研水平。如何科学有效地提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使其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为教学、科研及社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是当前国内各高校实验室工作普遍存在的一个难题。   二、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低的原因   实验室仪器共享差。高校的实验室一般隶属于各院系,其结果是各实验室之间缺少横向交流,缺乏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沟通平台,造成了占有设备资源的实验室人员不知道其他老师和学生的需求,苦于没人用,而想用仪器设备的老师不知道去哪里用、什么时候可以用,这就产生了仪器共享差问题,其主要表现有以下三种。①各实验室之间信息不对称:各实验室工作人员彼此不了解对方仪器资源,类似的学科专业设置雷同的实验室,购置相同的设备,其结果是实验室大量资源闲置,设备利用率低下[1]。②实验室与教师、学生之间信息不对称:由于没有畅通的交流渠道,教师和学生无法获得各实验室的全部资源信息,无法进行最优选择,造成了信息公布充分的实验室做实验的师生人员较多,导致实验室大量资源闲置浪费。③实验室与科研需求信息不对称:科研需求日新月异,对仪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各院系实验室主要面对本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基本教学任务,实验室规模小而功能单一,使得承担纵横课题的实验任务完成困难,其结果是实验设备利用率低下、资源闲置。   实验室技术不足。实验室人才队伍是实验室的主体,实验室的发展离不开实验室队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任务和性质及其劳动成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在待遇、职称和培训等方面受到不公正对待,一方面,导致实验室人才技术队伍不稳定,从而影响了大型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另一方面,优秀人员不愿到实验室来,造成实验室整体人员专业素质低。实验人员指导学生进行样品前处理方法等生搬硬套,不能结合仪器性能和专业知识选择测试条件,导致测试数据不确,结果不能使用,这也是部分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低的原因之一。   仪器设备操作复杂。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高校大多数大型仪器设备的功能都比较全面,还有一些是联用机或者原位测试仪。这些先进的仪器一般是集几种仪器功能于一身,但是其在使用时的操作步骤也会较复杂烦琐。通常情况下,老师和学生是不能自主上机操作的,需要实验室人员操作,但是实验室人员精力和时间有限,使得仪器的使用率低下、闲置率高。   大型仪器设备维护烦琐。精密度和灵敏度高是当代大型仪器设备的显著特点,这就需要更精细的维护和保养。为了测试的需要,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大型仪器设备都要长时间稳定运行,对周围环境条件要求相对较高。例如,在安装大型仪器设备时,一定要选择稳固的专业工作台进行安装,要求震动小,温湿度合适,远离其他电器干扰。另外,仪器周围要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保证今后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运行。   三、提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的有效措施   设备论证购买。目前,高校往往追求大而全、小而精的设施模式,各学院及各级重点实验室在设备调研环节没有全面考虑,造成购置雷同的仪器设备和盲目购置大型设备,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各高校、学院及重点实验室应该根据自身客观发展的需求,从仪器设备的调研入手,规范仪器设备的科学采购制度,重视购置前的广泛考察及充分论证,在校级、院级和系级层面进行科学统筹规划,从而杜绝出现同类设备重复购置、大型设备盲目购置的现象。   使用操作培训。首先,建立完备的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档案,包括仪器广泛的调研论证、招标合同、仪器说明书、使用记录、安装报告及维修保养注意事项等,这样可以准确掌握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实验室科研工作的延续性。其次,制定详细的符合学生和老师参考的大型仪器设备操作手册。一般而言,大型仪器设备价格昂贵、技术含量高,而操作者(主要是学生,特别是研究生)流动性大,所以需要实验室人员根据每台仪器设备各自的特点,制定大型仪器设备操作手册。按需定期对操作者进行仪器的具体操作培训,对培训合格的人员颁发仪器上机操作合格证书,授权其使用。对于培训不合格的人员,要通过实验室工作人员操作使用。另外,根据各种特殊的科研需求,实验室工作人员也可以联系厂家的技术人员来培训指导。   设备开放共享。从目前来看,仪器开放共享是提高其运行效率的必需制度。合理配置大型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和资源优势,有效利用大型仪器设备,提高其经济效益。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把大型仪器设备全部进入网络管理系统,公布大型仪器类型、测试范围、使用情况等,实行网上预约,实现资源共享。   仪器维修保养。大型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定期保养是延长仪器寿命和保证测试结果准确性的根本保证。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教育,制定大型仪器保养维护维修规章制度。另外,与厂家或经销商建立维修协议,确保大型仪器在出现故障时得到及时维修,让教师和学生充分使用学校的大型仪器设备,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良好的仪器维修保养制度是保证大型仪器设备处于良性运行状态,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关键所在。   实验室队伍建设。加强对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提高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是将仪器设备管好、用好的关键。利用多种渠道积极开展对现有仪器管理人员的进修培养,资助其开展实验技术研究、科学仪器设备的创新性研制与大型仪器的新功能开发,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定时选派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大型仪器设备相关的培训班和交流会,促进实验技术人员自觉提高责任意识和自身业务水平。引导和鼓励专任教师,特别是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或具有博士学历且熟悉仪器操作的教师,参与大型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大型仪器设备的技术使用、保养维护、新功能开发以及对申领“上机操作证”人员的培训工作。既要把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促进仪器新功能的开发,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也要为教师的各种科研需求提供仪器使用的平台,提高其科研能力。还可以公开招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给予较高工资待遇,让他们专门开发大型仪器设备的新功能,负责大型仪器的维护和管理,认真做好仪器设备的开放服务工作。另外,实行“助教制”,聘任本科生、研究生协助或参与实验室管理也是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好途径之一。鼓励学生通过培训取得仪器操作上岗证书,并在大型仪器责任人管理下开展各自的科研工作,提升学生创新实践的水平,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四、结语   目前,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低是我国各高校实验室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寻求解决良方提高大型仪器的使用率,更快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孟昭霞高校实验室创新性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6):202-   [2]朱军,周建军提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7):205-   [3]胡凯,王咏妙,韩静,等推进研究型大学大型仪器共享管理机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4):8-   [4]洪霞,韦须祥,周俊,李宜祥,崔益军提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的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7):232-   [5]崔江慧,刘会玲,刘树庆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0):198-   [6]刘丽琴,陈永清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208-   [7]李祥,赵世杰,刘彬彬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维护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2):185-   [8]张志友大型仪器设备的集中管理与开放共享[J]实验室科学,2007,(2):176-   [9]毕卫民,王连之构建多元化共享服务体系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100-   [10]项晓慧,阮慧,李五一高校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系统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96-   [11]陈建松提高高等学校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效率的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08,7(9):90-   [12]朱西贵,赵永俭,童俊群加强机制创新推进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2):117-   [13]惠敢,李旭良对提高仪器设备完好率的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14(2):   [14]刘利军工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J]实验室教学研究,2006,6:21-   [15]胡亚云有效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180-

没听说过!

  • 索引序列
  • 大理学院学报2007目录查询
  • 大理学院学报2007目录查询电话
  • 大理学院学报2007目录查询官网
  • 大理学院学报2007目录
  • 大理学院学报2007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