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南大学学术期刊分级认定办法

中南大学学术期刊分级认定办法

发布时间:

中南大学学术期刊分级认定办法

其实刊物只有普通和核心之分。

北大核心:一种期刊等级的划分

政府认定是一种最权威的认定方式,因为政府可将其对期刊级别的认定纳入政策文件中,如职称评审科研评奖等。国家尚没有一种从质量、学术、技术水平等方面综合为期刊定级的规定,也没有统一的期刊定级表,但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的许多文件中都有涉及期刊定级的内容,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1995年3月颁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上文提到的职称文件中的规定都是政府对期刊级别的抽象认定,由于政府文件具有政策性和强制性,涉及面广,因而具有无可置疑的权威性。政府认定还有另一种方式,即政府组织的评奖。评奖在广义上也可看作是一种级别认定,如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的国家期刊奖的评选,第一、二届百种重要社科期刊的评选,由省级出版管理机构组织的评选都属此类。 政府的认定具有统一性和强制性,而学术机构的认定则具有多样性和专业化的特点。学术机构的认定对社会虽无强制性,但通过媒体的宣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产生影响,从而达到社会部分认可或全部认可的效果。学术机构认定期刊级别的权威性主要来自学术机构的权威性和它所采用的科学的认定方法。

中南大学学术期刊分级认定

最好,一般,差。

A类一级:被SSCI、A&HCI收录的期刊。SSCI、A&HCI是衡量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学术界通常会把SSCI、A&HCI论文放在最前边。A类二级:CSSCI期刊。CSSCI期刊的学术水平在国内教育界被认可和推崇,是统计“211工程”建设成效、申报各级重点学科、博士点的重要数据,部分CSSCI期刊是高校公认的具有代表性的顶尖期刊。A类三级:属二级学科的全国权威性专业期刊。比B类水平高的重要期刊,可以作为高校科研能力比较、博士论文、省级国家级重点学科申报、教师高级职称评审的重要指标,通常都是某专业内的重要期刊。B类:其他被CSSCI收录的期刊,以及ISSHP收录的论文、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发表的论文都算是B类。C类:没有被CSSCI收录但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的期刊,在学科内有重要影响,多为青年高校教师论文发表的期刊。D类:有的学校将自己主办的等级不高的刊物列为D类以培养刊物,有的学校干脆把其他与本学校专业相关的普刊都列为D类,所以D类数量最多最庞杂。以上关于国内核心期刊abc类划分仅供参考,每个学校每个单位划进abc类的期刊都不一样,作者在发表论文时请查询一下自己单位对期刊的划分规则,根据单位的职称相关要求选择合适的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原《湖南医科大学学报》)为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的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8年。主要栏目主要登载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祖国医学、预防医学各学科的科研论著(高质量的优秀论著可以英文发表)、研究快报、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文献综述、医学写作、罕见或少见病例报告等。收录情况被美国医学文献分析和联机检索系统(MEDLINE)及其《医学索引》(IM),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及其化学文摘(CA),美国生物学文摘(BA),荷兰医学文摘(EM),俄罗斯《文摘杂志》(AJ,ⅥNITI)和世界卫生组织《医学增补文摘》(ExtraMED)收录;并被中国科学引文索引核心库(CSCD)等国内所有相关知名检索系统收录。

南京师范大学学术期刊认定办法

没问题的,这样发了就可以了,实在担心的话致电招办,不要在网上问,万一指错方向你就吃大亏了

这个不一定的,本科毕业论文上一般的普刊就可以了,核心期刊才需要8000字。

南开大学,我列出了部分,详细参考网址:中国文学(20种) 序号 期 刊 序号 期 刊090100 当代作家评论 090101 红楼梦学刊090102 鲁迅研究月刊 090103 民族文学研究090104 明清小说研究 090105 南方文坛090106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090107 文学评论090108 文学评论丛刊 090109 文学遗产090110 文学与文化 090111 文学自由谈090112 文艺理论研究 090113 文艺理论与批评090114 文艺争鸣 090115 小说评论090116 新文学史料 090117 中国比较文学090118 中国民间文化 090119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应该是在本科学报上发表过的文章就是吧。

赣南师范大学学术期刊认定办法

两所大学区别不大,都是一本大学,赣南师范大学综合来说相对好一点。赣南师范大学为省属本科师范院校,被列为江西省公费师范生培养高校,为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江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这两所学校在江西都是排在前列的。赣南师范大学截至2021年5月,学校设有18个教学单位、1所独立学院、1所附属中学、2所附属小学、1所附属幼儿园,有涵盖10个学科门类的70个本科专业。江西师范大学截至2021年5月,学校设有22个专业学院,1个独立学院(科学技术学院),89个本科专业。参考资料:江西师范大学  赣南师范大学

赣南师范大学是二本。目前教育部没有明确规定出二本和一本的区别,但是我们可以透过分数线判断,我们可以看到赣南师范大学的分数线处于第二批次招生分数线,所以我们可以说赣南师范大学是二本院校。赣南师范大学(Gannan Normal University),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为省属本科师范院校,被列为江西省公费师范生培养高校,为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赣南师范大学毕业以后有以下一些就业方向1。公务员。每年的11月份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第2年的四五月份是省级的公务员考试。而大四就可以进行这两类的考试。公务员虽然工资相对在企业单位工资较低,但收入稳定压力较小。是普遍被人们看好的一种职业。2。西部计划,三支一扶。每年的3月份就会进行这类的报名。这个就业方向相对于公务员来说难度较小,但去的地方条件比较困苦。补助也补助不是很高。但年轻就是我们最好的资本。有很多人也在这两条路上闯出了不小的名堂。3。教师。大学生毕业的话一般就是当小学或者中学的老师。老师和公务员一样,就业稳定,但收入较低。教师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成才。也是无比自豪的。如果想当大学老师,就要有更高的学历。4。专业对口。依据自己的专业去找适合自己的公司企业或者事业单位。每年的春季都会有春季招聘。可以多留意这个方向。这个也是最被看好的作业道路之一。

算是比较难的。《红色文化学刊》投稿须知:核心提示:本刊注重原创研究成果,严格遵循学术规范,特对来稿做出如下说明:第一,提交论文时,同时提供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工作单位。《红色文化学刊》是201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批准的专业学术期刊(刊号:CN36-1345/D),国内外公开发行,由赣南师范大学主办,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承办,是国内外红色文化研究者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西南政法大学期刊认定办法

主管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单位:西南政法大学主编:许明月ISSN:1008-4355CN:50-1024/C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回兴路镇宝圣路邮政编码:401120

不需要。

西南政法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是: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我校规定为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在校非应届提前毕业生,须在网上确认(现场确认)前获得本科毕业证书方能报考。(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4)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5)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二、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我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人员,须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且于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提交CSSCI来源期刊正刊或中国中文核心期刊正刊发表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独著,刊物原件)。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报考条件按下列规定执行:1、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2、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方可报考)。(3)获得法学第二学士学位的可报考法律(法学)专业学位。3、报名参加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符合(一)中第1、2、3各项要求,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2)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3)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4、报名参加新闻与传播、翻译(英语笔译)、审计硕士、金融硕士、税务硕士和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符合(一)中各项要求。四、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我校组织的单独考试:1、符合报考条件(一)中第1、2、3各项要求。2、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后连续工作4年以上,业务优秀、已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回原单位定向就业的在职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以上,业务优秀,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回原单位定向就业的在职人员。3、单独考试招生专业及计划详见“专业目录”。二、我校既是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的推荐单位,又是接受单位。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推荐和接收办法将公告在校园网主页上。具有资格的推免生(包括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的推免生)须在教育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报考我校并参加复试。截止规定日期仍未落实接收单位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资格。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六、我校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律师)研究生培养项目30人(含推免生)。符合条件的全日制法律(法学)和全日制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的拟录取考生均可申请。七、我校拟招收“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招生人数待计划下达后公告),招生目录中所有专业均接受报考。报考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考生报名时应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八、我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为法律(非法学)和法律(法学),报名须符合报考条件(三)中的相应要求,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网上报名: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1、网上报名日期:2021年10月5日—25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网上预报名时间:2021年9月24日—27日,每天9:00—22:00。2、考生自行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s://,教育网址:)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本人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或者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3、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的注意事项:(1)考生只能填报我校的一个专业(研究方向)。待初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调剂办法、计划余额等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2)报考单独考试的考生只能填报我校的一个专业(研究方向),只能选择西南政法大学报名考试点。(3)应试的外国语语种按招生专业目录的规定任选一种。4、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以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历(学籍)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报名时将认证报告交我校核验。5、考生(含推免生)应按我校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6、现役军人、“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报考应事先认真阅读了解有关报考规定,遵守保密规定,按照相关规定填报报考信息。不明之处应事先向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咨询。7、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须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且申请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8、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现场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9、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以上内容参考: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 索引序列
  • 中南大学学术期刊分级认定办法
  • 中南大学学术期刊分级认定
  • 南京师范大学学术期刊认定办法
  • 赣南师范大学学术期刊认定办法
  • 西南政法大学期刊认定办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