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内陆地震期刊有哪些杂志好发

内陆地震期刊有哪些杂志好发

发布时间:

内陆地震期刊有哪些杂志好发

许多油气勘查地区虽然不断“成熟”,工作程度越来越高,但可探区并没有消失,新的未经勘查或勘查程度很低的地区也仍然存在,如世界上一些陆上或海区的偏远盆地。最近几年国外油气勘查工作范围较广,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在进行,主要的勘查和油气发现地区有中东的伊朗、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和也门等,主要在陆区,也有部分在海区;里海地区(哈萨克斯坦、俄罗斯、阿塞拜疆等);墨西哥湾;非洲西部的安哥拉、刚果、加蓬、赤道几内亚、尼日利亚,以及西北非的毛里塔尼亚,主要工作在海区;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突尼斯和埃及(前两国目前主要在陆区工作,埃及在陆、海区工作都不少);加勒比海地区的特立尼达-多巴哥和古巴,海区工作;委内瑞拉除陆区工作外,这几年海区工作也不少;南美其他国家主要是巴西的海区工作,哥伦比亚、阿根廷目前以陆区工作为主,此外还有厄瓜多尔、秘鲁等;欧洲主要是北海及其邻近其他海域(英国、挪威、荷兰、丹麦等)以及俄罗斯、波兰、罗马尼亚、西班牙等国;南亚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原来在陆区工作,巴基斯坦即将开展海区工作,印度海区和陆区均在工作,孟加拉湾海区(包括东侧缅甸)已逐渐成为重要勘查地;东南亚地区主要是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尼等国的海区;大洋洲主要是澳大利亚海区(尤其是西北陆架)。据IHS Energy研究,2000~2005年共发现油气1200亿桶油当量(660亿桶油和327万亿立方英尺气),共有2400多个发现,其中大于1亿桶油当量的237个,大于5亿桶油当量的39个,大于10亿桶油当量的11个。1980~1985年发现数量最多,超过3000个。1980~2004年平均每一发现规模为4900万~8000万桶油当量,而1950~1980年为4亿~3亿桶油当量,1925~1950年为8亿~9亿桶油当量。据IHS Energy统计,2000~2002年全球约有30个油气发现超过5亿桶油当量,合计约734亿桶油当量。主要是:①哈萨克斯坦约140亿桶油当量;②中国70亿桶油当量;③澳大利亚约60亿桶油当量;④巴西50亿桶油当量;⑤安哥拉略低于50亿桶油当量;⑥尼日利亚40亿桶油当量;⑦印尼30多亿桶油当量;⑧伊朗30多亿桶油当量;⑨美国墨西哥湾超过30亿桶油当量。一些发现是成群的,如里海北部(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中东(伊朗、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西北陆架(主要是气),尼日尔河三角洲和安哥拉海区以及巴西。2000年最大发现是里海北部哈萨克斯坦的卡沙甘大油田,这些年在继续勘查评价,准备开发,预计2008年正式开采。目前一般报道认为可采储量有130亿桶油,伴生气有4250亿立方米。油气藏产在泥盆石炭纪岩层中,深4000~5000米。关于其发现情况,2001年我们已有专文介绍。2000年大的发现还有伊朗西南部胡泽斯坦省的Kushk油田(07亿桶),沙特阿拉伯Al Gazal气田(3万亿立方英尺气,3亿桶凝析油),特立尼达-多巴哥海域BP(英国石油公司)发现的两个气田(Manakin 2万亿立方英尺、Red Mango 3万亿立方英尺气和9000万桶凝析油),安哥拉西部海域第14、15、17、18等区块各有2~3个油田发现,埃及尼罗河三角洲西部深海区蓝宝石1号气田(9万亿立方英尺)。澳大利亚2000年在西北卡那封盆地深水发现的Jansz气田,在Karratha岸外201公里处,后来查明有20万亿立方英尺气。印尼东加里曼丹深水Ranggas油气田有5亿~5亿桶油当量。还有BP在美国墨西哥湾深水最重要的发现、可采储量超过10亿桶的惊马(Thunder Horse)油田(原称“狂马”(Crazy Horse)油田,后改名,其发现概况见后专门介绍)。据美国《油气杂志》2002年8月报道,2001年北美以外的油气田发现数估计为:新油田173个,新气田162个,总数比2000年少53个。2001年新油气田普查井为980口,比2000年多73口,成功率为35%(2000年为43%)。美国2001年为1166口。2001年拉美发现油14亿桶,气4万亿立方英尺;欧洲8亿桶油,7万亿立方英尺气;非洲26亿桶油,2万亿立方英尺气;中东14亿桶油,7万亿立方英尺气;远东-大洋洲20亿桶油,8万亿立方英尺气,独联体国家7亿桶油,8万亿立方英尺气。以上合计89亿桶油,2万亿立方英尺气。其中≥5亿桶油当量的发现有:澳大利亚的Io气田,Tintanichthys气-凝析油田;伊朗的Marun Khami气凝析油田(凝析油18亿桶),Day气-凝析油田,Duryaie气田(6万亿立方英尺);尼日利亚的Bonga西南油气田,OPL219 B区块的Bolia深水油田发现;阿曼Khazzan油气田和俄罗斯Rakushechnoye气田。2001年PanCanada公司发现的英国北海巴扎德(Buzzard)油田位于阿伯丁东北100公里,水深约100米,产在上侏罗统中,属地层圈闭,深2378~2717米,经几年工作,查明其原地油储量有12亿桶,可采达5亿桶,是10年来英国北海地区最大油气发现(发现经过见第四章简介)。壳牌公司在挪威近海发现Provident油气田,可能有10亿桶油当量。储量大于1亿桶油当量的重要发现,如安哥拉的海区油田,毛里塔尼亚的Chinguetti油气田(水深800米,可采1亿~5亿桶,2005年底或2006年初投产),阿根廷Macuete气田(2万亿~3万亿立方英尺)等。美国墨西哥湾的惊马北油田和Trident油田的储量均超过1亿桶油当量。刚果(布)陆区距海岸约25公里的Mboundi油田,是近20年西非最大的陆区油田发现。2001年发现后,初期认为有可采储量58亿桶,并含大量天然气。油产自下白垩统,6°API。2004年10月报道可采油储量(包括证实和概略储量)已从2004年3月的85亿桶增至2004年9月的13亿桶,当时已完成18口井,16口在生产,日产3万桶,2008年要达日产8万桶。据2004年7月美国《油气杂志》报道,1996~2000年世界新油气田油气储量发现量为年平均150亿~300亿桶油当量,2001年以来降至约100亿桶油当量。2002年油气发现数目较少,但较重要,其中印度东海岸孟加拉湾安得拉邦海区克里希纳-哥达瓦里盆地深水区块D-6-1井发现的提鲁派(Dhirubhai)大气田,当时估计有可采储量5万亿立方英尺,是2002年世界最大的气发现之一,经最近两三年勘查已查明有储量14万亿立方英尺(近4000亿立方米),其发现经过及孟加拉湾地区近年一些有关油气勘查发现情况见后专门介绍。2002年在安哥拉深水及超深水区继续有若干重要油田发现。墨西哥东部沿墨西哥湾的塔毛里帕斯州和韦腊克鲁斯州的海区陆架浅部发现重要气田(Lankakuasa),开辟了新的油气勘查带。美国墨西哥湾海区仍有不少发现,如640区块的塔希提(Tahiti)油田,水深4017英尺,有储量4亿~5亿桶油当量,是经盐下三维成像和地质解释发现的。特立尼达-多巴哥东部海区哥伦布盆地估计有93万亿立方英尺气资源,2002年钻的铁马IST-1井发现了一2万亿立方英尺气田,且有2000万桶凝析油,它与附近一些探区组成一个有15万亿立方英尺气的气田群。哥伦比亚东科迪勒拉逆冲带山麓丘陵区发现直布罗陀气-凝析油田,可采储量>2亿桶油当量。委内瑞拉2002年10月在马拉开波湖区发现的Tomoporo油田,可采储量>5亿桶(20°~24°API)。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州海区桑托斯(Santos)盆地还发现8亿~10亿桶重油。挪威北海33/12-8A井有不大的油气发现。爱尔兰西部海域也有发现。北非阿尔及利亚陆区的Berkine盆地据2003年4月报道已发现100亿桶油当量油气,大部是过去10年发现的(主要储量在三叠系中,往下更老的地层中也有发现),且仍有>5亿桶油当量的油气田发现的机会。该盆地20世纪70年代的地震勘探质量不高,通过经典的油气系统评价与二维和三维地震数据收集综合,今后还会有大的发现。尼日利亚2002年在OPL222区块发现的Usan油田,发现井水深750米,试井流量5000桶/日,经后来继续评价,可采储量至少有5亿桶油当量,计划2010年投产。据美国《油气杂志》报道,2003年新油气田发现增加的资源合计有139亿桶油,68万亿立方英尺气。≥1亿桶油当量的发现有46个,比2002年多5个,共95亿桶油当量,比2002年多20余亿桶油当量。最大的是伊朗波斯湾南部Lavan气田,在Lavan岛早古生代储层中(据《阿拉伯油气》杂志报道是2002年发现的),储量为6万亿立方英尺气、5300万桶凝析油(后报道有7万亿立方英尺气)。另外8个>5亿桶油当量的发现有3个在巴西,安哥拉、中国、马来西亚、苏丹、越南各1个(其中中国和越南主要是天然气及凝析油),70%的重要发现水深超过200米。≥1亿桶油当量的发现有64%来自深水区。据《AAPGExplorer》2004年2月号报道,总的说来,2003年大的发现较少,但成功率平均超过40%。这说明更注意钻探选区,三维地震工作更多,同时在已确定的油气区发现多。列出的主要发现有:①安哥拉约10个深水发现,其中较重要的是32区块深水Gindingo 1井,从2层分别试得油7400桶/日和5700桶/日,水深1445米;②尼日利亚深水OPL249区块谢夫隆-德士古公司的Nsiko 1井打到多层油,其中一层试井得6500桶/日,估计有油超过3亿桶;③BHPB公司在澳大利亚卡那封盆地有3个发现,合计可采储量>2亿桶;④巴西里约热内卢州海区BS-400区块(桑托斯盆地)发现8万亿立方英尺的Maxilheo气田(1-SPS-035与1-SPS-37A井)为巴西已知最大气田,距圣保罗137公里,水深485米,可能在2007年投产。在Sergipe/Alagoas盆地1-SES-147井找到5亿桶油(42°API)。在Espirito Santos盆地BES-100区块1-ESS-123井发现5亿桶油(40 °API)。在坎波斯盆地还找到5亿桶重油(包括过去两年找到的Jubarte和Cochalate油田5亿桶);⑤特立尼达-多巴哥BHPBHowier 1井在上白垩统发现气和凝析油,试井得气1800万立方英尺/日和凝析油137桶/日;⑥委内瑞拉在Maturin次级盆地Tacata 2井发现油气田,有36亿桶轻—中质油和3万亿立方英尺气;⑦印度最重要发现是扩展了2002年发现的提鲁派气田;⑧印尼东加里曼丹望加锡海峡Papak区块Ranggas Selatan 1井的油气发现,望加锡海峡Ganal区块Gehem探区的油气发现,深水,2万亿~3万亿立方英尺气当量(含凝析油);⑨哈萨克斯坦里海区Aktote 1井在石炭系中试得油1550桶/日,卡沙甘大油田发现后,ENI公司又发现了Kalamkas、卡沙甘西南和Aktote(2004年ENI在该区又发现Kairan);⑩俄罗斯里海“北部”区块Sarmat1井在侏罗系试得3段油气,钻前估计储量可有79亿桶油当量。在俄罗斯北方亚马尔半岛的Okskaya 1井在白垩系储层发现7万亿立方英尺气。此外,在挪威和波兰(气)也有发现。美国墨西哥湾海区仍有多个油气田发现。毛里塔尼亚海区2003年起又发现Tiof/Tiof西油气田,与盐底辟相伴,储量有3亿~4亿桶。埃及陆区西部沙漠2003年发现的Qasr气田产自侏罗系中的气层,可采储量超过2万亿立方英尺,还有4500万桶凝析油。据伊朗石油部2003年7月宣布,在该国南部布什尔省发现3个大油田,初步估计原地储量:Kouh Mond有66亿桶,Zageh 13亿桶,Ferdoss 306亿桶,合计近390亿桶,相当于有可采储量50亿~100亿桶,但均为含硫重油。2004年没有特别大的油气田发现,但也有些重要发现。阿尔及利亚陆区Berkine盆地Ledjmet南1井试井油高达13515桶/日、气3090万立方英尺/日。哈西莫萨乌德盆地Sonstract和Mya干河盆地BKP2均发现油气,试井结果良好。该国在2004年1~9月就发现7个油气田。利比亚有6个发现,包括Repsol YPF公司在Murzug盆地的油田发现。安哥拉刚果河沉积扇深水区有4个油田发现。在安哥拉与刚果共享带的Lianzi 1井发现重要油田,试井得油5000桶/日(40°API),水深909米。埃及有27个发现,苏伊士湾、陆区及尼罗河三角洲海区都有油气发现。在赤道几内亚下刚果盆地陆架Avouma探区Eavom 1井试井得原油6600桶/日,37°~38°API。尼日利亚深水(如OPL246区块Egine油田)、毛里塔尼亚海区(油气)、突尼斯Ghadaman盆地(油)也有较重要发现。谢夫隆-德士古公司在澳大利亚北卡那封盆地海区的Wheatstone 1井(水深700英尺)发现有不少万亿立方英尺气的气田,且可能与Gorgon相连,甚至与澳“西北陆架”相连,有34米净含气砂岩(在侏罗和三叠系中),试井得气5400万立方英尺/日。BHPB在海区卡那封盆地也发现一些油田。新西兰Amokura 1井和Pateka 2井是该国近年首次发现油。2004年初加拿大Oilexco公司在英国北海发现的属于地层圈闭的布伦达(Brenda)油田,可能有2亿桶可采储量,是英国北海巴扎德油田发现后最大的油田发现。波兰前苏台德和外喀尔巴阡前缘发现气田,印度海区几个盆地继续有多个发现。孟加拉国的Bangora 1井可能是一巨大的气田发现,在2580~3285米段有几层气藏,下部3段合计试得气2亿立方英尺/日。还在试一400公里长背斜端部的气藏。印尼东爪哇盆地Jeruk 1井在更新世碳酸盐沉积中发现>7亿桶油当量的气田,北巴厘1井有油远景5亿桶。ENI公司完成的Aster 1井为一重要的新油气田发现,且开辟了勘查东加里曼丹北部苏拉威西海区打拉根盆地新的深水成藏组合的远景。越南09-R-23井在南部海区09区块南部发现基底中的石油,试井得1100桶/日,35°API。2004年宣布越南在北部湾海区,海防东约70公里的102、106区块有一重要油田发现,称为Yen Tu油(气)田,估计有7亿~8亿桶储量,非常值得注意。此外在南部海域的15-1区块白狮油气田的ST1井在第三系中见多层油气,试井合计得油8682桶/日和气6960万立方英尺/日。白狮油气田位于胡志明市东135公里,在产基底油气藏的黑狮油田(已于2003年晚期投产)南26公里,附近还有金狮油田。越南2005年初已有油资源65亿~85亿桶,气75万亿~100万亿立方英尺。古巴北部哈瓦那东33海里深水Santa Cruz 100井试得重油1300桶/日,18°API,但低硫,可采储量约1亿桶(1400万吨),是古巴1999年以来首次的油发现。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2004年有21个发现,其中7个在海区,包括墨西哥湾盆地Itla 1井油气发现(试得油1350桶/日及一些气),坦皮科-米桑特拉盆地Kosmi 1井发现的气(试得2940万立方英尺/日)。委内瑞拉Travi Este构造打了2口成功的普查井,发现220米净产油气层,估计该构造原地有7亿桶油和6万亿立方英尺气。谢夫隆-德士古公司在该国的Loran 2井据认为找到4万亿~6万亿立方英尺气储量。特立尼达-多巴哥海域BP又发现Chachalaca气田,有约2万亿立方英尺气,近海2C区还发现重要油田。沙特阿拉伯东部Shaybah700有重要发现,有深部气3万亿立方英尺、凝析油1亿桶。在东部省Mudrikah 1井(利雅得东南270公里)试井得气3800万立方英尺/日、凝析油1650桶/日。科威特Mutriba 12井在下三叠统发现非伴生气。也门43区块Nabrajah 2井打到基底产气及凝析油,试井得3000桶油当量/日,附近14和10区块基底也有油。阿塞拜疆里海Azeri-Chirag-Gunachli油田组(432平方公里)有54亿桶可采油储量,距巴库100公里,水深100~400米,第3期开发于2008年中开始,包括深水的Gunachli油田,2009年产量将超过110万桶/日。美国墨西哥湾海区Jack井和SMalo井在老第三系中发现油气,而以前绝大部分是在新第三系中发现的。2004年1~6月该区有8个深水发现,在“密西西比峡谷”734区块发现的Thunder Hawk油田有5亿桶油当量。Jack油田位于新奥尔良西南430公里,水深约2100米,埋深超过6000米,经2006年上半年试井,认为该始新统含油带可有90亿~150亿桶油当量可采储量,是美国1968年发现普鲁德霍湾大油田以来最大油田发现。FRobertson提出2005年油气勘查最佳目标国为:①利比亚;②阿尔及利亚;③埃及;④英国;⑤澳大利亚;⑥毛里塔尼亚;⑦阿曼;⑧印度尼西亚;⑨赤道几内亚;⑩巴西。2005年国外油气勘查投资增长,工作增多,一些主要地区继续有不少新发现或原有油气田的扩大。据IHS Energy报告,2005年共有320个发现,合计45亿桶油,32万亿立方英尺气,其中37%在深水,28%在陆架,35%在陆区。沙特阿拉伯东部省Halfa油田发现丰富的超轻油及天然气。在该国中部,利雅得东南125公里处的Du'eiban 1井发现一轻质油田,并含天然气。该国以前的伴生气均被放空烧掉,20世纪70年代后期政府才开展一项收集利用计划,至80年代中期,伴生气产量下降,于是开始一项非伴生气勘查计划。据2004年报道,在过去10年,该计划为沙特阿拉伯增添了54万亿立方英尺多的非伴生气储量,使非伴生气储量翻番至约97万亿立方英尺。加上现有伴生气储量138万亿立方英尺,合计气储量为235万亿立方英尺,占世界第4位。该国过去20年气消费量平均年增2%,在该国能源消费中,气的比例已从1990年的35%增至2003年41%,预计2008年占到51%。伊朗在西南部胡泽斯坦省分别于2000和2002年发现的Kushk和Hosseinieh油田(原认为可采储量分别为07亿桶和052亿桶)经工作后认为两者是一个单一的含油构造,称为Yadavaran,原地含油170亿桶,可采储量估计能有30亿桶,可日产30万~40万桶油。伊朗Anaran探区Azar构造很大,最近Azar 2井试井得油1000桶/日,据信Anaran可有10亿~26亿桶油。科威特北部有重要油气田发现。阿曼在陆上44区块有一气田(含凝析油)和一油气田发现,印度一公司将勘查阿曼深水区。也门43区块Nabrajah 5井试得丰富的优质油,在9区块Hiswah 4井打到油气。印度东海岸外的克里希纳-哥达瓦里盆地KG-D6区块,印度私营RIL公司发现了更多天然气。该公司连续第15口成功的勘查井还首次在中新统中发现油气(RIL2004年还在加尔各答海区发现4万亿~5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印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ONGC)在该盆地的浅水发现一气田,在KG-OS-DW-Ⅳ区块深水也有2个天然气发现,其中Vashistha可能有储量4万亿立方英尺。在奥里萨邦海区马哈纳迪盆地,RIL公司最近在浅水区发现约5万亿立方英尺的气田。在印度西部海区,已知的“孟买高地”油田附近最近也有油气发现。坎贝盆地的海区和陆区已发现一些气田,有的已在开采,最近又发现油。古吉拉特邦坎贝盆地CB-ONN-200/1区块(陆上)发现的油田可有1000万~5000万桶油。英国的Cairn能源公司若干年来在印度西部拉贾斯坦盆地勘查,迄今已发现12个油田,合计有油原地储量25亿多桶,其北部2004年发现的Mangala油田有可采储量3亿桶(北部另有2油田,3者合计有原地储量4亿桶,可采8亿~7亿桶),是印度近22年来最大的油田发现,计划在2007年投产。缅甸海区最西北部(接近与孟加拉边界)的西若开盆地陆架A1区块,2003年韩国大宇国际公司和韩国天然气公司发现了Shwe(意为“黄金”)气田,目前已知有6万亿立方英尺可采储量(见后面与印度东部海区大气田发现的专门介绍)。2005年4月报道在A1区块又发现5万亿立方英尺的Shwe Phyu气田。目前大宇公司又与印度ONGC一起在A1区块南的A3区块进行勘查。缅甸南部海区莫塔马(马达班)湾德林达依省海区也在继续勘查,该海区已有雅达纳气田(7万亿立方英尺可采储量)在开采。马来西亚的沙巴、沙捞越海区,壳牌等公司2004和2005年在深水区都有几个油田或油气田发现,有的规模较大。澳大利亚西部陆架2005年4月发现的Pluto气田,估计开采储量有3万亿立方英尺。同年发现的Caldita气田储量有5万亿立方英尺。非洲安哥拉海区各区块自勘查以来至2005年中期已发现的油田大致是:深水的14区块9个,15区块17个,17区块15个,18区块8个;超深水的31区块8个(2005年10月已达9个),32区块3个。其中有些区块在2005年的前三季度已有1~2个发现。15区块在2004年初(当时累计发现14个)时已有合计可采储量45亿桶。在尼日利亚“前沿”带,壳牌公司2005年已有3个重要油田(含伴生气)发现(Bobo,Etan等)。在海区的尼日利亚-圣多美普林西比联合开发带,已查明有17个构造,推测合计可有可采储量远景144亿桶。埃及在陆区和海区继续有油气发现,如阿帕奇公司陆上Tanzanite 1井和2井均打到丰富的油和一些伴生气。埃及2004年底证实的气储量为66万亿立方英尺,预计2005年可增5万亿~6万亿立方英尺。非洲苏丹、乍得、尼日尔以及马里与毛里塔尼亚的内陆盆地、纳米比亚海区、南非奥兰治河近海盆地这两年都在工作,且有所发现。对东非海域(包括马达加斯加西北海区、莫桑比克海区)也引起了注意。巴西海区坎波斯盆地最近EnCan公司在BM-C-7区块发现重油(Chinook油田,距岸75公里,水深350英尺,资源5亿~5亿桶)。谢夫隆-德士古公司最近在委内瑞拉海区Macuira 1井发现一气田,位于此前发现的Loran气田东南24公里。据2003年底报道,委内瑞拉能源矿山部称当时该国海区已有油证实储量200亿桶,气100万亿立方英尺。秘鲁2005年有3个重要发现。一个是在海区Sechura盆地古生界中,可能有5亿桶油,另2个在Maranon盆地,为重油。玻利维亚1997年时气证实储量为1060亿立方米,到2002年达到7750亿立方米,另有概略储量21850亿立方米,在5年中有大发现,成为拉美干气储量最大的国家。当时主要是由Petrobras,TotalFinaElf和RepsoIYPF等公司共发现4个大气田,这4个气田2002年1月1日的证实和概略储量是:San Alberto气田3380亿立方米,San Antonio气田2440亿立方米,Caipipendi气田3840亿立方米,Tarija Oeste气田2960亿立方米。最近几年则进展不大。挪威海Draugen西40公里最近发现“Onyx西南”气田,估计有1万亿立方英尺。挪威2004年底的证实储量为245亿桶油当量,比上年减少3%,2004年只发现4个不大的油田,勘查降至低点。2005年美国墨西哥湾海区深水有9个油气发现,其中Knotty Head油田约有5亿桶。在阿拉斯加北坡及其海区最近有几个重油(16°~17°API)发现,产在北坡大油田普鲁德霍和库帕拉克的主要产层之上,估计其原地油储量有360亿桶。最近还在阿拉斯加西北海区Burger构造钻井(楚科奇井)打到丰富的天然气和凝析油。其实这是前已发现气田的重新发现。壳牌公司曾在1989~1991年在该地钻探,发现了天然气田(估计5万亿立方英尺),但当时无人要在此区找气,故未予多少注意。经最近重新工作,认为可能有14万亿立方英尺气、71亿~14亿(最可能24亿)桶凝析油。加拿大马更些河谷Summit Creek探区B-44井(2004年钻),2005年一季度试井得轻油3000桶/日,气1000万立方英尺/日。俄罗斯里海北部2005年在南拉库什构造上发现的费拉诺夫油气田,可能有储量6亿桶油、2万亿立方英尺气。

你好,这个是跟某个地方的地质环境是有关系的,也跟人类活动有限有关系,毕竟我们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还不到1万年。

远离地震带吧,压根不在地震带上,地壳几乎不会发生活动,也就不会发生地震

内陆地震期刊有哪些杂志

中国万里长城古埃及全字搭迪拜塔美国自由女神珠穆朗玛峰

国土面积 中国国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亚洲陆地面积的1/4,约占全世界陆地面积的1/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在亚洲的东部和中部,太平洋的西岸,东南面向海洋,西北伸向内陆。有漫长的海岸线,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中国纵横经纬跨度大。东西之间,自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的东经13503'至西端帕米尔高原喀拉湖东岸的东经7322',跨经度约62度5200公里,东西时差4小时以上。南北之间,自南端曾母暗沙附近的北纬351',至北端漠河县北面的黑龙江主航道的北纬5334',跨纬度约50度间距5500公里。 地貌 中国地形多样,类型齐全,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戈壁、沙漠、洞穴无不典型壮观。地形分布的规律是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自西而东,逐级下降。中国平原少,山地多,陆地高差悬殊。山地、高原、丘陵等约占总面积的66%,平地约占34%。全国近70%的县区分布于山区。山地和高原多集中于西部地区。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区仅占全国面积的16%;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达65%。全球高于8000米的12座山峰中,中国就有7座。中国和尼泊尔接界处的珠穆朗玛峰,海拔13米,是世界最高峰。新疆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海拔在155米以下。中国陆地正负比差超过9000米,为世界之最。 青藏高原是中国西高东低三级阶梯地势的最高台阶,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许多高山峻岭,号称“世界屋脊”。最高台阶边缘是昆仑山-祁连山-龙门山-大凉山。越过边缘即降到海拔1000-2000米的中级台阶,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组成。越过中级台阶的东缘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即降到海拔500米以下的低级台阶,由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闽粤丘陵组成。低级台阶的东南边缘多属水深小于200米的浅海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 中国地形格局多以山脉为基楞线,走向及成因不同的山脉往往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全国可分为三大自然区:①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东部季风湿润地貌区;②以风蚀、冰蚀与流水作用为主的西北干旱地貌区;③以冰冻、风蚀作用为主的青藏高原高寒地貌区。 疆界与四邻 中国陆地边界长约28万公里,毗邻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等15国。东和东南与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隔海相望。。 海岸与大陆架 中国大陆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长约8万公里。加上岛屿海岸线,总长约3万公里。沿岸多优良海湾和港口城市,自北向南依次有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厦门、广州、湛江、北海等,其中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中国的浅海大陆架是世界最宽广的大陆架之一,包括渤海、黄海全部,东海大部和南海的一部分。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巨大的开发价值。 岛屿与海峡 中国辽阔的海域上分布着5000多个岛屿,总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约57万平方公里;海南岛次之,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这两个岛各为中国的一个省。崇明岛位居第三,面积为1083平方公里。此外如长山列岛、庙岛群岛、舟山群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列岛以及南海中的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等,都是中国的重要岛屿。这些岛屿及其所属各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的海峡自北起有渤海海峡、台湾海峡、巴士海峡、琼州海峡。 内海、领海与毗邻海域 中国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区等5大海区。其中,渤海是中国内海。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区的位置,北起日本琉球群岛西南部的先岛群岛,南至巴士海峡。这片海区划分为北中南三段,自北向南水深从600米增至5000米以上。 海底地形起伏大,地貌单元完整齐备。 中国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12海里。领海基线采用直线基线法划定,由各相邻基点之间的直线连线组成;领海外部界限为一条其每一点与领海基线的最近点相距12海里的线。 中国的毗连海域为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毗连区的宽度为12海里。毗连海域的外部界限为一条其每一点与领海基线的最近点相距24海里的线。 中国对领海的主权及于领海上空、领海的海床及底土;中国有权在毗连海域内,对在其陆地领土、内水或者领海内违反有关安全、海关、财政、卫生或者入境出境管理的法律、法规的行为,行使管制权。

地震与地球温度升高有关系吗?答案是有前文已经在博客中说到地球变暖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那么随着两极冰层的融化,水对地球地壳的影响也会显现出来。当覆盖在南北两极的冰层融化后,可以想象,地球的重心在发生变化,由于地球在不断的自转,对地表的万物产生了引力,同样水也受到这一影响,由于地表水量的增加,在赤道附近会集中更多的水量,这些水会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对地表产生巨大的作用力,由此会影响地壳的受力,潮汐会加大,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也会增加,由于地球是由西往东转动,那么这些水会对西海岸的地球作用力更强一些,而中国正处于太平洋的西岸,那么可以想象,中国内陆的地壳将会产生再次的造山运动,我们必须对此有所准备。同样由于地表水量的增加和地球重心的改变,个人推断,我们地球的昼夜都会延长,一天将会超过24小时,当然,也许这种变化还很微妙,我们长时间内无法察觉,但地球可以感觉的到,如果昼夜延长,那么一天内的温差将会加大,温差的加大就会导致风力的增加,仍然会影响气候。

很多的,详情见:-8&f=8&rsv_bp=1&tn=baidu&wd=世界之最&rsv_pq=efab217b000265d6&rsv_t=0ee69i8fDJQLdsFrqFuYjzWpVja3vEovnt1AiRV7Y%2BFkd5qMPpruU2samvQ&rsv_enter=1&inputT=565478&rsv_sug3=4&rsv_sug1=3&rsv_sug2=0&rsv_sug4=565868河湖、海洋洋面积最大的洋:太平洋(约18 00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海洋面积的1/2)[1] 面积最小的洋:北冰洋(约1 300万平方千米)[1] 最深的洋:太平洋(最深处深度10898米)跨纬度最广的洋:大西洋跨经度最广的洋:北冰洋纬度最高的洋:北冰洋海最大的海:珊瑚海(太平洋,约1万平方千米)最小的海:马尔马拉海(土耳其,11350平方公里)最深的海:珊瑚海(太平洋,平均深度2243米)最浅的海:亚速海(欧洲,平均8米,最深14米)最淡的海:波罗的海(欧洲,海水盐度只有7~8‰,各个海湾盐度更低,只有2‰)最咸的海:红海(北部盐度有42‰)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太平洋,-11,034米)最年轻的海:红海(4000万年历史)[2] 透明度最大的海:马尾藻海(北大西洋,最大72米)河流最长的河流:尼罗河(6671千米,非洲东北部,主体位于埃及境内)流域最广的河流:亚马逊河(5万平方千米)水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逊河(平均流量219000立方米)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中国)最大的河流三角洲: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孟加拉国、印度,约80000平方千米)最洁净的河:恒河(水质具有自动净化的功效)最长的暗河:龙桥暗河(中国湖北恩施与重庆奉节之间)湖泊最大的湖泊:里海(亚洲、欧洲)386400平方公里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美国、加拿大)82414平方公里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4万平方千米最深的湖泊(蓄水最多):贝加尔湖(俄罗斯)-1637米最高的淡水湖:玛旁雍措(中国西藏自治区)4588米[3] 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中国西藏自治区)最咸的湖:死海(咸度2%,位于巴勒斯坦和约旦的交界处)陆地、岛屿大陆面积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积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洲面积最大的洲:亚洲(约4 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3)[1] 面积最小的洲:大洋洲(897万平方千米)纬度最高的洲: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洲:亚洲(北部约达北纬81°,南部达南纬11°)[4] 跨经度最广的洲:南极洲东西距离最长的洲:亚洲[4] 海岸线最曲折的洲:欧洲海岸线最平直的洲:非洲岛屿面积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丹麦)[1] 面积最小的岛屿:瑙鲁岛(24平方公里)面积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亚洲,322万平方千米)最大群岛:马来群岛(7万平方公里)最小群岛:托克劳群岛(10平方公里)岛屿最多的国家:挪威(拥有15余万近海岛屿,有万岛之国的名号)气候气温世界“热极”:巴士拉(伊拉克)最高记录:1991年7月8日,8℃世界“冷极”:南极点附近(东方站)最低记录:1983年7月21日,-2℃年温差最大的地区:奥伊米亚康(一月接近-50℃,7月为15℃,年温差65℃,俄罗斯)年温差最小的地区:基多(一月4℃,8月为14℃,年温差仅6℃,厄瓜多尔)世界“湿极”:怀厄莱阿莱(位于美国的夏威夷州)降水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南美洲,平均年降水量小于1毫米,1845—1936年的91年从未下雨)[1]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印度,1960年8月—1961年7月降雨量26 2毫米)[1] [3] 山脉、山峰山脉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且山峰最多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地球地心到山顶顶部的最高峰:钦博拉索山(南美洲厄瓜多尔)海拔6310米但从地心到表面是1公里。最长的陆上山脉:安第斯山脉(长7,500公里)最长的海底山脉:中洋脊(长80,000公里)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大陆,5万千米)山峰最高的岛上山峰:查亚峰(新几内亚岛,海拔5,030米)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8 43米)火山体积最大的火山:冒纳罗亚火山(夏威夷岛,海拔4,169米,火山体积达75,000立方公里)最高的死火山:阿空加瓜山(海拔6,960米,是西、南半球最高峰)最高的活火山:奥霍斯德尔萨拉多山(海拔6,891米)最低的火山:笠山(笠山,日本,高112米)最大的火山口:阿苏山(周长120多千米,日本)喷发次数最多的火山:埃特纳火山(意大利)拥有活火山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77座地形高原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巴西)500多万平方千米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中国)平均海拔4000~5000米平原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巴西)560万平方千米盆地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非洲)337万平方千米最低的盆地:吐鲁番盆地(中国)最低-154米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中国)约2600~3000米瀑布、温泉瀑布落差最大的瀑布:安赫尔瀑布(又名:天使瀑布,位于委内瑞拉,高6米)最宽的瀑布:伊瓜苏瀑布(位于巴西与阿根廷交接处,宽度约4公里)世界最大的温泉瀑布:螺髻·九十九里温泉瀑布[5] 温泉世界上日出水量最大的温泉:螺髻·九十九里瀑布温泉[6] 沙漠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非洲)9065000平方千米最大的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国)最干旱的沙漠:阿塔卡马沙漠(南美洲,智利北部)自然灾害地震震级最多地震:智利大地震(5级)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1556年1月23日16时(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中国陕西省华县8级大地震(《明史》记载死亡八十三万有奇)[7] 中国最早的地震记录:《竹书记年》,记载“三十五年帝命夏后征有苗”、“三十五年帝命夏后征有苗氏来朝”。通鉴外记注引随巢子汲冢纪年云:三苗将亡天雨血夏有冰地坼及泉。太平御鉴引此云:三苗欲灭时地震坼泉涌。帝舜时大约在公元前23世纪,距今已有四千多年历史。[8] 西方记载最早的地震灾难:1755午葡萄牙里斯本地震。[8] 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海啸:1971年4月24日发生在日本琉球群岛中的石垣岛(估计巨大海浪的波峰高达7米,排山倒海的巨浪将重量达850吨的整珊瑚礁抛出092公里以上。这次海震所击起的海浪,据测它的行进速度为每小时557公里)。[8] 地震最多的国家:日本其他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大堡礁(澳大利亚)世界陆地的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海拔43米(至今仍在不断增高)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海拔-422米)最长的裂谷带:东非裂谷带(非洲东部 6,400公里)最深的及容积最大的天坑:塘边镇打岱河天坑(中国)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逊热带雨林(约600万平方公里,位于南美洲)最深、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中国,长504,9公里,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6009米)2人文地理编辑国家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欧洲,总面积约17,075,200平方公里)面积最小的国家:梵蒂冈(欧洲,总面积44平方公里)邻国最多的国家:中国、俄罗斯(均为14个)海岸线最长的国家:澳大利亚(海岸线长达36375 公里)人口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全国人口约64亿人,2014)人口最少的国家:梵蒂冈(572人,2011)人口最少的国家和地区:皮特凯恩群岛(2006年共50人),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摩纳哥(面积95平方公里,共居住32,409人,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8,533人)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蒙古国(面积1,564,000平方公里,共居住2,800,000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只有1人)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安哥拉 (2005年时平均每一千人就有50人死亡)死亡率最低的国家:科威特(2005年时平均每一千人只有42人死亡)出生率最高的国家:尼日尔(2005年时为千分之33)出生率最低的国家:德国(2005年时为千分之33)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国家:德国婴儿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安哥拉(平均每一千名婴儿出生就有49名死亡)婴儿死亡率最低的国家:新加坡(平均每一千名婴儿出生只有29名死亡)妇女生育率最高的国家:尼日尔(平均每一名妇女就生育46名婴儿)妇女生育率最低的国家:新加坡(平均每一名妇女只生育06名婴儿)自杀率最高的国家:立陶宛(2003年时平均每年十万人当中就有1人自杀,男性平均每年十万人当中有3人,女性则平均每年十万人当中有9人)发展、经济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美国(2013年GDP为7亿美元)人类发展指数最高的国家/地区挪威(95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列支敦士登(2011年据国际货币基金统计约有143,151美元)国民预期寿命最长的国家:安道尔(2006年平均寿命有51岁)国民预期寿命最短的国家:斯威士兰(2006年平均寿命有22岁)世界上最早的原始人类:中国原始社会元谋人(距今170多万年)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南苏丹共和国(于2011年7月9日成立)世界上最年轻的议会制民主共和国:不丹国歌、国旗最长的国歌: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国歌《金色的孟加拉》它长达142小节。最短的国歌:巴林国歌——Bahrainona 《我们的巴林》(只有7小节)歌词最短的国歌:乌干达国歌 全曲仅八小节最古老的国旗:丹麦的红底大白十字国旗。作物生产椰枣最多的国家:中国(2012年产量占世界3/5)生产椰子最多的国家及地区:印度尼西亚生产水稻最多且最早种植的国家:中国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中国最早种植咖啡的国家:埃塞俄比亚最大橡胶生产国:泰国最大蕉麻生产国:菲律宾棕油产量最多的国家:马来西亚玉米、大豆、棉花产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国家:美国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最多的国家:巴西世界上出口羊毛和绵羊数最多的国家和铝土矿、铅锌、铀、镍储量最多的国家:澳大利亚其他最富有的国家:瑞士(人均占有财富8万美元)牛最多的国家:印度(约3亿多头,约占世界上牛的总数的1/5)羊最多的国家:澳大利亚(有2亿多只)湖泊最多的国家:芬兰(湖泊约8万个,有“千湖之国”之称)岛屿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由大小不等的13667个岛屿组成)火山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水最昂贵的国家:科威特最北的国家:挪威最南的城市:乌斯怀亚残疾人比例最高的国家:安哥拉自然灾害爆发最多的国家:日本、智利平均海拔最高的国家:莱索托地势最低的国家:荷兰高峰最多的国家:尼泊尔世界最长的不设防国界:美国与加拿大的国界(长6000多千米)世界上免签证最多护照的国家:丹麦(可以去157个国家免签)最长的边境:美国与加拿大之间的边境(长6416公里)一天最早开始的国家:基里巴斯(也是唯一跨过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国家)行政区划最北端的首都: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最南端的首都:新西兰首都惠灵顿最西及最东端的首都:斐济首都苏瓦海拔最高的首都: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离赤道最近的首都:南美洲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土地管辖面积最大的地区级城市: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39万平方公里)最小的城市:荷兰海牙马德罗丹小人国最北端的城市:挪威斯瓦尔巴群岛朗伊尔城(位于北纬78度)人口最稠密的最北端小镇:挪威斯瓦尔巴群岛新奥尔松最早用鲜花报时的城市:日内瓦(已有33年历史)人口最密集的岛屿:鸭脷洲(香港,面积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60,000人)人口最密集的城市:马累(马尔代夫,共居住469,800人,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48,007人)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旺角(香港)(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万人)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区:南极洲(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无常住人口)面积最大的行政区划:萨哈共和国(面积达310万3200平方公里)人口最多的行政区划:北方邦(总人口约996 亿人)妇女生育率最低的城市:东京(平均每一名妇女就有生育22名婴儿)世界GDP最高的城市:纽约(2012年GDP为37250亿美元)世界人口最多的都市圈:东京都(常住人口3680万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共40个城市(指10万人以上的城市)。该城市带长965公里,宽48到160公里,面积8万平方公里,占美国面积的5%)。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圈:中国山西省太原城市圈(67万平方公里,8万人口 2012年)世界人均GDP最高的城市:纽约(2008年为61000美元)世界上名义GDP总量最高的国家:美国(7亿美元)(2013年)世界上购买力平价GDP总量最高的国家:中国(2014年)世界摩天大楼最多的城市:香港(有超过500栋150米以上的摩天大楼)世界上经济生产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全球密度及宽广度最高的天际线:香港——计法是相等于扣除最低值的90米或295呎,所有建筑物高度的总和。(以米计算,不包括塔尖)。而独立塔则以他们一半的高度来计算。世界上拥有最多领事馆的城市:纽约(154个)

内陆地震期刊有哪些

你可以到佰腾科研导航站上去找找,可以先在“期刊”分类里搜索一下,如果没有合适的就按照学科分类来查询。希望能帮到你。

你说的这类发表的比较慢,因为不容易发表,所以才叫核心。

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应指专业核心期刊,即属于某专业或行业的核心性刊物。确定核心期刊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其一主办机构的权威性,其二文章作者的权威性,为了避免马太效应,还要看其三,文章的被引用率及文献的半衰期(测定文章内容新颖性的指标,一般科技文献半衰期较短,社科文献则较长)。 地质类的期刊: 采矿技术 地层学杂志 地理科学 地质与勘探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工程地质学报 中国地质 地球科学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物探与化探 世界有色金属 国土资源情报 工程勘查 等等

G549 癌变·畸变·突变 G481 癌症进展 A003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M031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K027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02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A009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012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G786 安徽医学 Q906 安徽医药 G013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Z549 安全与环境学报 H340 桉树科技 F044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G550 白血病·淋巴瘤 R024 半导体光电 R063 半导体技术 G741 蚌埠医学院学报 U521 包装与食品机械 U645 保鲜与加工 E045 暴雨灾害 N017 爆破 N012 爆破器材 N006 爆炸与冲击 A652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002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A005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U019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030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Y0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T020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X014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M030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G500 北京口腔医学 N001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H025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H263 北京农学院学报 G004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A010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L530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G016 北京医学 R018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G620 北京中医药 G017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A570 编辑学报 N101 变压器 G410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T098 表面技术 E135 冰川冻土 N008 兵工学报 R730 兵工自动化 N085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G018 病毒学报 C060 波谱学杂志 V040 玻璃钢/复合材料 A808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M005 材料保护 M103 材料导报 Y007 材料工程 M010 材料开发与应用 M008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M006 材料科学与工艺 N026 材料热处理学报 M009 材料研究学报 * M704 材料与冶金学报 K512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H009 蚕业科学 H525 草地学报 H234 草业科学 H527 草业学报 H538 草原与草坪 E543 测绘工程 E600 测绘科学 E615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E510 测绘通报 E152 测绘学报 E164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L017 测井技术 Y022 测控技术 R711 测试技术学报 H001 茶叶科学 G264 肠外与肠内营养 N024 车用发动机 E113 沉积学报 E547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E102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670 成都医学院学报 G019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V050 城市规划 V028 城市规划学刊 X043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X046 城市交通 H023 畜牧兽医学报 H218 畜牧与兽医 N060 传感技术学报 R532 传感器与微系统 G458 传染病信息 X010 船舶工程 X633 船舶力学 * X635 船海工程 G322 创伤外科杂志 * G552 磁共振成像 D013 催化学报 E144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E146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R051 大电机技术 H038 大豆科学 U512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X024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H005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X001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J024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G020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E109 大气科学 * E091 大气科学学报 L512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L004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S086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H040 淡水渔业 N004 弹道学报 T500 弹性体 T941 当代化工 Y503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 Y585 导航与控制 N019 低温工程 V020 低温建筑技术 C055 低温物理学报 E133 地层学杂志 E130 地理科学 E584 地理科学进展 E639 地理空间信息 E315 地理信息世界 E305 地理学报 E310 地理研究 E527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E024 地球化学 E142 地球科学 E115 地球科学进展 E004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E153 地球物理学报 A072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850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G646 辽宁中医杂志 U037 林产工业 T017 林产化学与工业 H740 林业科技开发 H280 林业科学 H281 林业科学研究 H102 林业调查规划 G880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G607 临床儿科杂志 G276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G271 临床放射学杂志 Q908 临床肺科杂志 G501 临床肝胆病杂志 G291 临床骨科杂志 G664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G658 临床荟萃 G345 临床急诊杂志 G204 临床检验杂志 G310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G881 临床军医杂志 G287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G222 临床麻醉学杂志 G317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G257 临床内科杂志 G230 临床皮肤科杂志 G309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G802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 G423 临床肾脏病杂志 G797 临床输血与检验 G256 临床外科杂志 G942 临床误诊误治 G855 临床消化病杂志 Q909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G261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G293 临床血液学杂志 Q913 临床眼科杂志 G673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G274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Q910 临床肿瘤学杂志 T231 磷肥与复肥 G491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N023 流体机械 H748 麦类作物学报 T060 煤化工 K504 煤矿开采 K038 煤炭工程 K005 煤炭科学技术 K017 煤炭学报 D027 煤炭转化 K009 煤田地质与勘探 H037 棉花学报 G056 免疫学杂志 B017 模糊系统与数学 N087 模具工业 N107 模具技术 S015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T077 膜科学与技术 N084 摩擦学学报 U533 木材工业 M655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J050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A013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G047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R117 南方电网技术 V089 南方建筑 H069 南方农业学报 H068 南方水产科学 G023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B016 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 A025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T011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Y02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N011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33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21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A061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E12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G058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R008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059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08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W590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G288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G662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G523 内科理论与实践 E104 内陆地震 A026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111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G513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P004 内燃机学报 W002 泥沙研究 U504 酿酒科技 A110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665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 H071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T034 农药 T924 农药科学与管理 H404 农药学学报 H279 农业工程学报 Z008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H773 农业环境与发展 H278 农业机械学报 H286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H222 农业现代化研究 V032 暖通空调 H219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U602 皮革科学与工程 U604 皮革与化工 G759 齐鲁医学杂志 N041 起重运输机械 E021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E361 气候与环境研究 E352 气象 E566 气象科技 E359 气象科学 E001 气象学报 E633 气象与环境学报 * X532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X018 汽车工程 X013 汽车技术 P001 汽轮机技术 * G595 器官移植 Y009 强度与环境 C007 强激光与粒子束 X021 桥梁建设 U018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G061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T012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267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U535 轻工机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013 2013年 新入选 CODE 期刊名称 N059 中国机械工程 A079 中国基础科学 R066 中国激光 R013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G852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G241 中国急救医学 G192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G560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G907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G105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G787 中国健康教育 G784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N108 中国舰船研究 T075 中国胶粘剂 G23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G239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G206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G323 中国康复 G400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G106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G107 中国抗生素杂志 A098 中国科技论坛 A583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S133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A108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A106 中国科学化学 A081 中国科学基金 A00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A109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A107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A105 中国科学数学 A103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Z317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A10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Y003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G441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K030 中国矿业 K015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G247 中国老年学杂志U001 中国粮油学报 G447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G108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G536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G794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G221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G870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G109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G544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G814 中国临床医生 G974 中国临床医学 G304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G110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H212 中国麻业科学 G613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G598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K037 中国煤炭地质 G582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G297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K036 中国锰业 H211 中国棉花 G111 中国免疫学杂志 Y028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K550 中国钼业 G303 中国男科学杂志 H273 中国南方果树 G422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G277 中国内镜杂志 R524 中国能源 U609 中国酿造 W005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H958 中国农学通报 H027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H567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H030 中国农业科学 H210 中国农业气象 H221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G311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G226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G269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G776 中国全科医学 H081 中国热带农业 G629 中国热带医学 Z546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G112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U052 中国乳品工业 E124 中国沙漠 G366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G114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G242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G268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H555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H044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F255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F002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G115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G258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G715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L001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F047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G883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G853 中国实验诊断学 G273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G228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G305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G867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G267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G686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G272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G872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U635 中国食品添加剂 G429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U007 中国食品学报 U563 中国食物与营养 H317 中国兽药杂志 H326 中国兽医科学 H225 中国兽医学报 G796 中国输血杂志 G926 中国数字医学 H290 中国水产科学 H020 中国水稻科学 * W557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H295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T022 中国塑料 G211 中国糖尿病杂志 T068 中国陶瓷 G521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G561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G444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G101 中国天然药物 U501 中国调味品 X004 中国铁道科学 G437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R083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H350 中国土地科学 H233 中国土壤与肥料 G116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G373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G959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G517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G988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S725 中国卫生经济 G253 中国卫生统计 G716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G752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K035 中国钨业 M022 中国稀土学报 F025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G841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G623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G885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G237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G849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G284 中国消毒学杂志 G765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G845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G298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G117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G718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G380 中国心血管杂志 G203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G082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G250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G747 中国新药杂志 G727 中国性科学 G232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G118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G908 中国学校卫生 G675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G633 中国血液净化 G119 中国循环杂志 G756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G645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G396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H208 中国烟草科学U647 中国烟草学报E303 中国岩溶G619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G318 中国药房G120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G121 中国药理学通报G122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G878 中国药师G220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G227 中国药物警戒G248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G713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G621 中国药物与临床G009 中国药学杂志G755 中国药业M628 中国冶金G809 中国医刊G123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G124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G679 中国医疗设备G306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G313 中国医师杂志G236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G125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G911 中国医学伦理学G471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G622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G127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G193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S591 中国医学装备G519 中国医药G644 中国医药导报G924 中国医药导刊T019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G531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Q918 中国医院G454 中国医院管理G243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G314 中国疫苗和免疫G130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G706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H205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U032 中国油脂 M028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H099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G753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V039 中国园林 G131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X012 中国造船 U012 中国造纸 U033 中国造纸学报 H204 中国沼气 G600 中国针灸 H067 中国真菌学杂志 G945 中国职业医学 G347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G843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G757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G846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G758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G528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G182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G132 中国中药杂志 G240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G632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G524 中国中医急症 G749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G832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G642 中国肿瘤 G133 中国肿瘤临床 G636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G255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N072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 G667 中国综合临床 G529 中国卒中杂志 G299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G134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G502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G135 中华病理学杂志 G195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G136 中华传染病杂志 G408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G137 中华创伤杂志 G138 中华儿科杂志 G139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G743 中华耳科学杂志 G140 中华放射学杂志 G141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G251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G474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G286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G142 中华妇产科杂志 G689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G262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G231 中华肝脏病杂志 G235 中华高血压杂志 G143 中华骨科杂志 G728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G691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G263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G335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G144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G145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G146 中华护理杂志 G555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G302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G174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G147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G159 中华精神科杂志 G579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G148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G280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G149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G639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G833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G876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G150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G692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G693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G824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G152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G153 中华麻醉学杂志 G154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G282 中华男科学杂志 G155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G736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G156 中华内科杂志 G157 中华皮肤科杂志 G254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G462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G158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G473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 G463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G526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G515 中华全科医学 G505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G472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G900 中华烧伤杂志 G197 中华神经科杂志 G976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G160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G446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G161 中华肾脏病杂志 G737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G162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G703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G163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G773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G367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G848 中华手外科杂志 G506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G739 中华糖尿病杂志 G164 中华外科杂志 * G761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G165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G296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G740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G793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G166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G167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G847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G285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G978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G168 中华消化杂志 G169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G892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G170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G171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G172 中华血液学杂志 G191 中华眼底病杂志 G173 中华眼科杂志 G873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G990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Q920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S590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G705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G307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G489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 G915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G175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G176 中华医学杂志 G19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G591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G610 中华胰腺病杂志 G177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G178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G859 中华中医药学刊 G910 中华中医药杂志 G858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G179 中华肿瘤杂志 G039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K001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53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A550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599 中南药学 G180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G181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A036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X539 中外公路 S020 中文信息学报 G842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G597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G442 中西医结合学报 R775 中兴通讯技术 G183 中药材 G564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G685 中医学报 G681 中医药导报 G764 中医药通报 G943 中医药信息 G812 中医药学报 G010 中医杂志 G643 中医正骨 G184 肿瘤 G185 肿瘤防治研究 G412 肿瘤学杂志 G522 肿瘤研究与临床G695 肿瘤预防与治疗 H103 种子 J021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X029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N757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512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186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G225 重庆医学 R559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N022 轴承 H026 竹子研究汇刊 N075 铸造 N081 铸造技术 N034 装备环境工程A133 装备学院学报 N990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Z022 资源科学R737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S026 自动化学报N013 自动化仪表 S501 自动化与仪表R611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A905 自然杂志 E137 自然灾害学报 Z012 自然资源学报G229 卒中与神经疾病N088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G701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L018 钻井液与完井液 H034 作物学报 H410 作物研究 H202 作物杂志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13年9月27日只整理了这些,抱歉

内陆地震期刊有哪些杂志出版

Intraplate Seismic Belt and Basin Framework of Sino-Korean Plate in Proterozoic乔秀夫原文刊于《地学前缘》,2002年第9卷第3期,对1994年所提出的地震液化序列的B单元底部增加了液化角砾岩单元;图2,图3改换为彩色图。地史中发生的强地震事件在地层中留下固定的记录(图1~图3),这些记录在区域上呈带状分布,代表地史中的地震带。中朝板块元古宙目前可识别出两个板内地震带(图5)。中元古代板内地震带(1700~1200 Ma)西起太行山北段,经燕山山脉、辽宁西部,穿越辽河平原至辽宁北部的泛河流域分布,即燕山—泛河地震带,现今呈NEE向延伸。新元古代震旦纪地震带沿吉林南部、辽东半岛、山东中部及苏皖北部现今呈NNE走向分布,即古郯庐地震带(650~600 Ma)。上述两个板内地震带是元古宙不同时期超大陆裂解在板内的响应。中元古代与新元古代两个不同方向的地震断裂带分别控制着两个时期的盆地边界。燕山泛河地震断裂带构成中元古代海盆南界(指现在的位置),形成向北开放的海域。古郯庐地震断裂带将中朝板块裂解为华北块体与胶辽朝块体。古郯庐地震断裂带构成震旦纪海域的边界,震旦纪海盆通过朝鲜半岛与当时的外海相连接,华北块体则为陆源剥蚀区。文内四幅古地理图(图6~9)是以地震灾变思想为指导,以新的地层研究、对比为基础编制的,侧重反映了盆地的格局及其变化。根据地震、同沉积断裂新的思路,可提供地质学家重新认识与解释某些沉积矿床的成因,它们的成矿元素均来自地球深部而非地表风化作用。文中编制的古地理图将为这种解释提供盆地与事件背景。1 软沉积物中的地震液化记录地史中发生的强地震事件在固结或未固结的沉积物中留下不同的记录。在未固结的软沉积物中主要表现为沉积物内部的液化作用及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变形构造。众多地质学家,地震学家及土建学家对沉积物中液化作用及形成的记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1~11]。图1碳酸盐岩地震液化序列系依据笔者1994年所提出的序列[5],在B单元底部增添了液化角砾岩单元,它是液化作用形成的液化脉切穿、扰动软沉积物使之原地破碎形成角砾岩,这种碳酸盐角砾具有可拼合性。图1液化序列概括了一次强地震瞬时过程中,在碳酸盐软沉积物中的灾变事件记录,它提供了在碳酸盐岩以及其他沉积岩中识别地震事件的基本标志。在野外实际工作中,我们可在一个剖面中识别出图1中所有的单元,但更多的情况则是某几个单元的组合。图1 碳酸盐岩地层中的地震液化序列(据乔秀夫等,1994补充)图2,图3给出了遭受地震时,地层中在原地形成的事件单元以及共生单元组合(图1中的A,B,C单元),它们均选自中朝板块元古宙地层。2 地震时间分布与板内地震带图4列出了1700~600 Ma中朝板块板内具强地震灾变记录的27个岩组,这些地震记录是笔者及其研究集体近10年来调查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而确认的。某些文献最近大量报道的地震事件岩组尚未列入图4中。中元古代(1800~1000 Ma)的1700~1200 Ma期间是一个近500 Ma的地震长周期,在这个长周期中有5个地震活跃期(图4中①~⑤)。约1200~850 Ma为无地震或少地震的长周期。约630~540 Ma为第二个长周期,近80 Ma的时期内有4个地震活跃期。从中元古代到新元古代每个地震长周期的时限缩短,而每个地震长周期中地震活跃期则更加密集,活跃期之间平静期更加缩短。图2 碳酸盐岩中的地震液化记录a—液化泥晶脉(盲脉)与层内微断层,图1中A单元与C单元(辽宁大连市金石滩海岸,震旦系兴民村组);b—地震液化泥晶脉在层面及垂直于层面的表现,它呈现板状体,图1中A单元(辽宁省瓦房店市小岛山震旦系营城子组);c—地裂缝及粒序断层,图1中C单元(辽宁省大连市金石滩海岸),图的中部呈Y字形断裂为地裂缝,铅笔处为当时的古地面,可清楚看到古地面上新的碳酸盐沉积物向下贯入地裂缝,地裂缝的下方为两行密集的微断层(粒序断层);d—液化碳酸盐角砾岩,图1中B单元(辽宁省旅顺龙头尾)图3 地层中的地震液化记录a—北京昌平区十三陵,长城系串岭沟组页岩中弯曲的液化砂岩脉(据宋天锐);b—北京十三陵串岭沟组中地震引起的液化卷曲变形;c—液化泥晶脉,脉向上层面及下层面两个方向流动穿刺纹层,迫使纹层围绕脉的两端弯曲,黑色比例棒1cm,图1中A单元(河南省嵩山青白口系何窑组,标本由高林志采集);d—深色液化泥晶脉(箭头所指),与深色泥晶薄层相连通,由深色薄层液化形成直立的泥晶脉,泥晶脉又为层内断层(粒序断层)错碎,表明为液化作用后期岩层缩水,体积收缩的结果,图1中A单元及C单元(江苏徐州铜山县震旦系九顶山组);e—层内正断层(图1中C单元),箭头所指为上盘移动方向,直立弯曲的液化泥晶脉(图1中A单元)为上升盘,这张照片表明:地震引起的泄水作用形成直立的液化泥晶脉(盲脉),液化作用停止后,沉积物由于失水体积收缩,迫使泥晶脉弯曲,随之发生层内错断(安徽宿县金山寨村震旦系望山组);f—液化泥晶脉(盲脉)在岩层两个断面的表现,呈板状体(金山寨望山组)图4 中朝板块元古宙板内强地震事件岩组第二个地震长周期中,特别是晚震旦世4个地震活跃期(图4中⑦~⑩),可能是Rodinia超大陆从800 Ma开始裂解(breaking up),至震旦纪达到裂解高潮时在中朝板块板内的响应[12]。王鸿祯提出地史中曾5次出现联合古陆,P-1950 Ma,P-1450 Ma为中元古代中的两个联合大陆[13],图4中串岭沟组时期及高于庄组时期的地震事件,很可能是中元古代不同时期联合古陆裂解在板内的响应。中元古代与新元古代的强地震分布于中朝板块内部的不同地区,中元古代地震事件位于燕山—辽宁北部泛河流域(图5),构成中元古代燕山—泛河板内地震带。现今呈NNE走向的新元古代地震带大体沿现今郯庐断裂带分布,即震旦纪古郯庐带[5,6,14]。这两个板内地震带分别控制了中、新元古代海域边界与古盆地格局。3 中朝板块中、新元古代盆地格局同沉积断裂构造、火成岩活动及伴随的强地震带构成了中元古代的盆地边界,新元古代随着地震带的位置变化,海域及盆地边界也相应变化。1 中元古代早期(相当于早长城世)盆地格局(图6)长城纪早期海域位于板块的北部。南部及东、西部广大地域为侵蚀区。古地理最明显特征是高山耸立,高山之间为由断层控制的裂陷谷地,即燕山裂陷槽(aulacogen)。图5 中朝板块元古宙板内地震带(据乔秀夫等,1999修正)NCB—华北块体;JLKB—胶辽朝块体;YSTF—黄海转换断层(中生代)密云—平泉—凌源与滦县—抚宁—建昌两条同沉积断裂控制的狭长谷地构成裂陷槽的轴部,沿着谷地(靠密云—兴隆—平泉—凌源断裂一侧)为河流沉积(常州沟组下部砾岩、砂岩),谷地两侧为冲积扇、洪积扇[15]。燕山裂陷谷地被与之斜交的多条平行的同沉积断裂(具转换断裂性质)截切。沿谷地边界断裂及斜切转换断层是强地震分布区[15]。早长城世地震分布除与断裂伴生外,并与火成岩活动密切相关[16]。常州沟组上部砂岩及串岭沟组为代表的晚期海侵越过密云—兴隆—平泉—凌源断裂超覆于裂陷槽的肩部,至赤城—北票以北(内蒙地轴)与外海相连接。滦县—建昌地震断裂则构成海域的南部边界(指现在地理位置)。新的研究表明: “内蒙地轴”由古元古界及中元古界变质地层组成[17],并未构成盆地的北部隆起区,解决了长期困扰地质学家的关于中元古代海盆地与外海连通的问题。串岭沟组沿燕山裂陷槽轴部为障壁深水黑色泥质沉积,而在肩部则为典型浅海沉积。盆地西北部著名的串岭沟组中鲕状,肾状赤铁矿(宣龙式铁矿),实际是由藻颗粒及叠层石吸附铁质形成。有关铁质来源过去均解释为陆源搬运至浅海海岸带形成。如图6所示,串岭沟组海域向北与外海相连,北部无陆源物供应;其西部(山西,河北东部)基底岩石(太古宇,古元古界)风化壳并不十分发育,铁质来源并不充分,作为稳定的铁元素实际很难向海域迁移。在宣龙式铁矿的顶、底板层位中有多个由砂岩脉及泥质脉组成的震积岩,宣龙铁矿盆地侧边为赤城—密云—滦县同沉积断裂。断裂及伴生的地震均表明这里是地球深部物质十分活跃的地区,铁元素来源于深部,至地表被藻类吸附形成富铁沉积。为什么在串沟组沉积的广阔海岸带,只有宣化龙关地区形成有经济价值铁矿层,用铁元素来源于深部可能合理地解释了目前的地质记录。图6 中朝板块早长城世(1800~1600Ma)古地理格局1—侵蚀区;2—同沉积断裂;3—与同沉积断裂伴生的地震事件(震积岩分布区);4—河流(砂岩、长石石英砂岩);5—河流流向;6—滨海含铁沉积区(宣龙式叠层石赤铁矿);7—海侵超覆区(含砂页岩与极薄层砂岩互层);8—开阔海较深水沉积;①燕山裂隙槽;YSTF—黄海转换断层(中生代后期)山西吕梁山地区汉高山砂岩、小两岭安山岩及晋南、豫西的西阳河群、熊耳群历来作为中元古代早期的岩组。最近在熊耳群中获得单颗粒锆石U-Pb年龄95 Ga,认为熊耳群为古元古界[18]。因此,吕梁—陕豫三叉裂陷槽[19]有可能为古元古代裂陷槽,则中元古代盆地只限于中朝板块北部。2 晚长城世—蓟县纪(1600~1000Ma)盆地格局(图7)图7主要反映1600~1200 Ma,即大红峪组至雾迷山组沉积时期古地理,海域仍位于中朝板块北部。长城纪早期的断裂仍控制盆地格局,深水碳酸盐岩位于由断裂控制的裂陷槽轴部。燕山裂陷槽向东延伸至辽北泛河流域。有地震记录的最高层位为雾迷山组(燕山)及辽北泛河群虎头岭组,1200 Ma之后伸展作用结束,裂陷槽停止发展。中元古代中期(1600~1200 Ma)是一个充满火山爆发、频繁发生地震及断裂活动的海盆地[12,20,21]。沿裂陷槽轴部密云—兴隆—平泉断裂分布的黄铁矿—铅锌硫化物矿带(高板河铅矿)及铁岭泛河流域的关门山铅锌矿,其成因均与沿海底断裂来自深部喷出的富金属的热水或喷气相关联[22]。1600~1200 Ma强地震活跃时期也是一个造矿期。图7 中朝板块晚长城世—蓟县纪(1600~1000Ma)古地理格局1—侵蚀区;2—同沉积断裂及与其伴生的地震事件(大红峪组,高于庄组,雾迷山组及泛河群震积岩分布区);3—火山喷发(大红峪组富钾粗面岩);4—火山喷气孔(铁岭组灰岩中);5—铅锌硫化物矿带(燕山高于庄组高板河铅锌矿与辽北泛河流域关门山组铅锌矿);6—潮坪带(叠层石、藻席灰岩、白云岩);7—较深水沉积区(高于庄组灰岩);8一开阔广海沉积;①燕山—泛河裂陷槽;YSTF—黄海转换断层(中生代后期)3 青白口纪(1000~800Ma)盆地格局(图8)1000Ma很可能是全球超大陆(Rodinia)形成时期。中朝板块主体经过芹峪上升(1000~900Ma)长期剥蚀[23~25],已完全准平原化,海水淹没了大部分地区,整个青白口纪盆地为极浅水海盆。除辽北铁岭泛河流域会试屯群于北沟组,太子河流域南芬组及豫西有地震记录外(图4),整个盆地很少地震及构造活动,也无火山爆发痕迹。板块南部(豫西)青白口纪盆地从1000Ma开始发展,为典型潮坪沉积;板块北部盆地则从900Ma开始,与北部开阔海有陆地障壁,形成内陆海。内陆海通过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北部与当时的外海连通,其地形很类似于今天的渤海。这种障壁环境可能是青白口统下马岭组黑色层形成的古地理背景。图8 中朝板块青白口纪(1000~800Ma)古地理格局(Rodinia古大陆上沉积)1—侵蚀区;2—同沉积断裂及其伴生的地震事件(泛河会试屯群下部,太子河南芬组及豫西何窑组震积岩);3—青白口纪潮坪为主沉积区(砂岩、页岩、叠层石灰岩);4~6:晚青白口世滨海浅海沉积区;4—晚青白口世早期相对障壁海(下马岭组黑色页岩),后期浅海(龙山组石英砂岩,景儿峪组泥晶灰岩);5—晚青白口世中后期海侵超覆区(龙山组,景儿峪组及相当层位);6—晚青白口世早期陆相盆地(山区河流为主):①永宁盆地,②步云山盆地,③旅大盆地,④苇沙河盆地;7—开阔海沉积区;YSTF—黄海转换断层(中生代后期)4 震旦纪(630~540Ma)盆地格局(图9)中朝板块从800 Ma开始,整体上升,缺失南华纪(800~680 Ma)与早震旦世沉积(图4),震旦纪盆地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即古郯庐断裂地震带产生,古郯庐断裂将中朝板块分隔为华北块体(NCB)与胶辽朝块体(JLKB)。晚震旦世海域主要位于古郯庐断裂之东(指现今位置),而华北块体的主体部分则作为其陆源区。古郯庐断裂控制了胶辽朝海盆地界线,华北块体的晚震旦世沉积仅分布于其南部边缘。统一的中朝板块从630 Ma开始裂解为两个块体,沿裂解带强地震频繁发生及基性岩墙(床)侵位[12,26,27],这种盆地格局可解释为Rodinia超大陆裂解在中朝板块的板内响应。扬子板块南华纪南沱期冰川消融后,导致震旦纪海平面上升才淹没了中朝板块的胶辽朝块体与华北块体的南部边缘。中朝板块在Rodinia古大陆再造图中模式2(张世红,2000),胶辽朝块体紧邻大洋裂开的一侧(图10),震且纪海盆通过朝鲜半岛与当时的外海相连,而华北块体则为其陆源区。图9震旦纪古地理盆地格局与古地磁研究的结果相一致[28]。图9 中朝板块震旦纪(630~540Ma)古地理格局(Rodinia裂解期格局)1—侵蚀区;2—同沉积断裂;3—与断裂伴生的地震事件(震积岩);4—浅海(下部为碎屑岩垫板,上部为海侵碳酸盐岩上超);5—山岳冰川-冰海沉积(上震旦统顶部罗圈组);6—开阔海沉积区;PTLF—古郯庐断裂;NCB—华北块体;JLKB—胶辽朝块体;YSTF—黄海转换断层(中生代)4 结语中朝板块元古宙盆地边界由地震断裂带控制(图6~9),是本文对盆地形成的动力作用解释。盆地格局有两个重要转换期:一为青白口纪,由中元古代板块北部向北开放的海域,广大南部地区为侵蚀区转变为板块北部、东部及南部均有沉积。震旦纪为第二个转折时期,海域主要在板块东部(胶辽朝块体)及华北块体南部边缘,是一个向东开放(指现今方位)的海域,而华北块体为陆源区。古郯庐地震断裂带构成震旦纪盆地的边界,它的全球构造意义是Rodinia裂解在板内的响应。图10 630Ma(震旦纪)中朝板块在Rodinia古大陆再造中的位置(据张世红,2000)[28]中朝板块1800 Ma固结,经历3次内部裂解:1700 Ma,1400 Ma,630 Ma。始自震旦纪结束于晚石炭世早期的裂解期[12,14],中朝板块实际被分割为两个块体,块体之间的界线为古郯庐带。晚中生代沿古郯庐断裂重新裂开形成晚中生代以来的板内裂谷盆地。因此,郯庐断裂带两侧地质体的不连续是两个不同块体上不同地质作用演化的结果,不必用郯庐断裂巨大平移来解释。参考文献[1]PLINT A GLiquefaction,fluidization and erosional structures associated with bituminous sands of the Bracklesham Formation(middle Eocene)of Dorset,England[J]Sedimentology,1983,30(4):525~535[2]LIU Ying,XIE JSand Soil Seismic Vibrational Liquefaction[M]Beijing:Seismology Publishing House,1~327(in Chinese)[刘颖,谢君裴沙土震动液化[M]北京:地震出版社, 1~][3]FENG XStudy on the deformation caused by seismic vibrational liquefaction[J]I nland Earthquake,1989,3(4):209~307(in Chinese)[冯先岳地震振动液化变形的研究[J]内陆地震,1989,3(4):209~][4]PLAZIAT J C,PURSER B H,PHILOBBOS ESeismic deformation structure of the NW Red Sea(Egypt)[J]Bull Soc Geol France,1990,8(3):419~434[5]QIAO Xiufu,SONG Tianrui,GAO Linzhi,et Seismic sequence in carbonate rocks by vibrational liquefaction[J]Acta Geologica Sinica,1994,7(3):243~265(English edition)[乔秀夫,宋天锐,高林志,等碳酸盐岩地震液化序列[J]地质学报,1994,68(1):16~][6]QIAO Xiufu,SONG Tianrui,LI Haibing,et Genetic Stratigraphy of the Sinianand Lower Cambrian Strata in South Liaoning Province—Guidebook of the National Scenic Area of Jinshitan Beach[M]Beijing:Science Press,1~174(in Chinese)[乔秀夫,宋天锐,李海兵,等辽东半岛南部震旦系—下寒武统成因地层(附大连市金石滩海岸国家级风景区旅游导游[M]北京:科学出版社,1~][7]FAIRCHILD I J,EINSELE G,SONG TPossible seismic origin of molar tooth structures in Neoproterozoic carbonate ramp deposit,North China[J]Sedimentology,1997,44:611~636[8]MORETTI M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interpreted as seismites in middle-late Pleistocene aeolian deposits(Apulian foreland,southern Italy)[J]Sedimentary Geology,2000,135:137~156[9]PRATT B R Oceanography,bathymetry,and syndepositional tectonics of a Precambrian intracratonic basin:integrating sediments,storms,earthquakes and tsunamis in Belt Supergroup(Helena Formation, 45 Ga),western North America[J]Sedimentary Geology,2001,141-142:371~394[10]QIAO Xiufu,GAO Linzhi,PENG Yang,et Seismic event,sequence and tectonic significance in Canglangpu Stage in Paleo-Tanlu Fault Zone[J]Science in China(Series D),2002,45(9):781~791(English edition)[乔秀夫,高林志,彭阳,等古郯庐带沧浪铺阶地震事件、层序及构造意义[J]中国科学(D),2001,31(11):911~][11]QIAO Xiufu,PENG Yang,GAO LInterpretation of the seismic origin of Permian limestone dike in northwestern Guangxi[J]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2002,21(2):102~104(in Chinese)[乔秀夫,彭阳,高林志桂西北二叠纪灰岩墙(脉)的地震成因解释[J]地质通报,2002,21(2):102~][12]QIAO Xiufu,GAO LEarthquake events in Neoproterozoic and Early Paleozoic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upercontinental Rodinia in North China[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2,45(10):931~935(English edition)[乔秀夫,高林志华北中新元古代及早古生代地震灾变事件及与Rodinia的关系[J]科学通报,1999,44(16):1753~][13]WANG HSpeculations of earth's rhythms and continental dynamics[J]Earth Science Frontiers,1997,4(3-4):1~12(in Chinese)[王鸿祯地球的节律与大陆动力学的思考[J]地学前缘,1997,4(1-2):1~][14]QIAO Xiufu,GAO Linzhi,PENG YNeoproterozoic in Paleo-Tarnlu Fault Zone—Catastrophe,Sequence,Biostratigraphy[M]Beijing: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1~128(in Chinese)[乔秀夫,高林志,彭阳古郯庐带新元古界——灾变·层序·生物[M]北京:地质出版社,1~][15]H E Zhengjun,SONG Tianrui,DING Xiaozhong,et The early synsedimentary faulting of the Meso-proterozoic Yanshan Rift and its influence on event sedimentation[J]Journalof Paleogeography,2000,2(3):83~91(in Chinese)[和政军,宋天锐,丁孝忠,等燕山中元古代裂谷早期同沉积断裂活动及其对事件沉积的影响[J]古地理学报,2000,2(3):83~][16]SONG Tianrui,HE Zhengjun,DING Xiaozhong,et A study of geological event records in the Proterozoic Chuanlinggou Formation of Ming Tombs District,Beijing[J]Geological Review,2000,46(4):400~406(in Chinese)[宋天锐,和政军,丁孝忠,等北京十三陵中元古代串岭沟期地质事件的探索[J]地质论评,2000,46(4):400~][17]ZHANG Jiongfei,ZHU HOn the Jixian-type Mid-Proterozoic sedimentary enviroment and the character of Inner Mongolian Axis[J]Jilin Geology,2000,19(4):11~16(in Chinese)[张炯飞,祝洪臣关于蓟县型中、上元古界沉积环境及内蒙地轴的性质[J]吉林地质,2000,19(4):11~][18]ZHAO Taiping,ZHOU Meifu,JIN Chengwei,et Discussion on age of the Xiong'er Group in southern margin of North China Craton[J]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y,2001,36(3):326~334(in Chinese)[赵太平,周美夫,金城伟,等华北陆块南缘熊耳群形成时代讨论[J]地质科学,2001,36(3):326~][19]QIAO Xiufu,ZHANG Dequan,WANG Xueying,et A preliminary study on isotope geochronology of the Xiyanghe Groupfrom southern Shanxi Province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 icfance[J]Acta Geological Sinica,1985,59(3):258~269(in Chinese)[乔秀夫,张德全,王雪英,等晋南西阳河群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学报,1985,59(3):258~][20]SONG Tianrui,HE Zhengjun,DING Xiaozhong,et A study of event message-bearing sedimentary rocks of the Proterozoic Dahongyu Formation from the Ming Tomb District,Beijing[J]Acta Petrologica ET Mineralogica,2000,19(4):323~332(in Chinese)[宋天锐,和政军,丁孝忠,等北京十三陵元古宙大红峪组含事件信息的沉积岩研究[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0,19(4):323~][21]HE Zhengjun,SONG Tianrui,DING Xiaozhong,et Sedimentary record of the Proterozoic Changchengian volcanic events in Beijing and its neighbouring area[J]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2000,18(4):510~514(in Chinese)[和政军,宋天锐,丁孝忠,等北京及邻区长城纪火山事件的沉积记录[J]沉积学报,2000,18(4):510~][22]XIA Xuehui,LIU Changtao,YAN Fei,et The geochemistry and submarine exhalative genesis of sulfide black shale in Xinglong district,Hebei[J]Geochimica,1999,28(5):496~504(in Chinese)[夏学惠,刘昌涛,闫飞,等河北兴隆地区硫化物黑色页岩地球化学及海底喷气成因研究[J]地球化学,1999,28(5):496~][23]QIAO XInvestigation on stratigraphy of the Qingbaikou Group of the Yanshan Mountains,North China[J]Scientia Geologica Sinica,1976,3:246~265(in Chinese)[乔秀夫青白口群地层研究[J]地质科学,1976,3:246~][24]QIAO Xiufu,GAO MCarbonate Pb-Pb isotopic dating of Qingbaikou System in North China and its signifiicance[J]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1997,22(1):1~7(in Chinese)[乔秀夫,高劢中国北方青白口系碳酸盐岩Pb-Pb同位素测年及意义[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7,22(1):1~][25]QIAO Xiufu,GAO Linzhi,GAO MEvent stratigraphy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Neoproterozoic in North China[J]Earth Science—Journn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1999,10(2):93~101(English edition)[26]PAN Guoqiang,Kong Qingyou,WU Junqi,et Geochemical feature of Neoproterozoic diabase sill in Xuzhou-Suzhou area[J]Geologic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2000,6(1):53~63(in Chinese)[潘国强,孔庆友,吴俊奇,等徐宿地区新元古代辉绿岩床地球化学特征[J]高校地质学报,2000,6(1):53~][27]PAN Guoqiang,LIU Jiarun,KONG Qingyou,et St udy on Sinian geologic events in Xuzhou Suzhou area and discussion on their origin[J]Journar of China Universities,2000,6(4):566~575(in Chinese)[潘国强,刘家润,孔庆友,等徐宿地区震旦纪地质事件及其成因讨论[J]高校地质学报,2000,6(4):566~][28]ZHANG Shihong,LI Zhengxiang,WU Huaichun,et New paleomagnetic results from the Neoproterozoic successions in southern North China Block and paleogeographic implications [J]Science in China(Series D),2000,43(Suppl):233~244(English edition)[张世红,李正祥,吴怀春,等华北地台新元古代古地磁研究新成果及其古地理意义[J]中国科学(D),2000,30(增刊):138~]

《中国国家地理》是一本关于地理的期刊,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该刊的文章和图片经常被中央及地方媒体转载。另外,该刊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家图书馆已经把该刊作为重点收藏期刊。 现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为李栓科(1997年至今),执行总编为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李栓科于2003年荣获第七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的称号。

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2013年,承担各类项目29项,其中973计划专题2项,行业专项课题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地调项目2项,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4项,其他项目6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5篇,其中SCI检索论文6篇。Ar—Ar测年样品超过150件。热电离质谱实验室全年运行机时率>80%;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实验室全年运行机时率>280%;稀有气体实验室全年运行机时率>200%。组织了第六届全球华人地质大会的同位素地质专题会议和第十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在蓟县剖面下马岭组发现大量菱铁矿,天山中段成矿带成矿地质背景的同位素热年代学应用研究、西准噶尔中基性岩墙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U-Th)/He等低温热年代学约束下库车盆地吐孜2井构造热演化研究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建立了特殊样品的铁、铜、镁的纯化方法和微量样品的铁的纯化方法。第十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国土资源部地层与古生物重点实验室截至2013年底,实验室共有固定人员20人,其中研究员11人、副研究员2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人,另有在站博士后4人。实验室有多人新进入或留任国内外的相关学术组织:3人任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第二届委员,1人当选亚洲恐龙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4人进入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10余人在第四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各工作组任组长或成员。“燕辽—热河生物群重要脊椎动物宏演化与生态多样性研究”荣获201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辽宁首次发现侏罗纪多瘤齿兽类哺乳动物”入选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2013年,实验室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科研论文26篇(其中Science论文1篇、其他SCI检索论文14篇),出版专著1部。2013年,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30项。50余人次参加了国内外学术会议,并有20余人次做大会或分会学术报告;1人应邀赴台湾进行讲学交流;邀请3名国内知名院士和学者来实验室作学术报告;组织1次实验室内部的学术交流会议。重要成果:完成“鲁科一钻”1600米的钻探工程,取芯率97%,为认识胶莱盆地晚白垩世地层层序、寻求陆相白垩系和古近系界线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研究材料;研究了我国辽西中侏罗世多瘤齿类哺乳动物一新属种(欧亚皱纹齿兽);系统描述了峡东地区埃迪卡拉纪多门类微体化石90种(其中3新属、40新种),为埃迪卡拉纪生物地层划分及国际对比、埃迪卡拉纪年代地层划分及全球界线层型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古生物学依据;在河南、江西、内蒙古发现并研究了多种恐龙等爬行类动物化石,丰富了对恐龙演化的认识。峡东地区埃迪卡拉纪微体化石的研究成果作为专刊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封面)国土资源部深部探测与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2013年,承担各类项目28项,其中国家专项1项,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5项,青年基金项目6项,公益性行业专项5项,地调项目8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检索论文31篇,其中国际SCI检索论文22篇,国内SCI 检索论文10篇。实验室成员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中国地质调查成果一等奖1项;获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1项。被地质研究所评为年度“优秀科研团队”。高锐主任向学术委员会作2013年工作进展汇报实验室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与开放研究,派出访问学者1名,中美联合培养博士后1名,参加了SSA、AGU等国际学术会议,接待国(境)外专家来访6名,与美国、西班牙、蒙古等国知名大学及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依托已有项目经费设立8项开放研究项目,累计经费达491万元,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团队承担了项目。培养了博士后3人、博士生7人、硕士生6人。重要成果:天山与塔里木盆山结合部深反射剖面揭示出现今岩石圈尺度构造关系及造山变形深部动力学过程。突破深反射地震探测技术瓶颈,获得青藏高原腹地巨厚地壳强反射。用深反射地震剖面综合分析解释了龙门山地壳结构,系统地建立了青藏高原东缘构造演化模型。宽频地震观测研究发现华南大陆东南缘“薄岩石圈”。与深地震反射剖面和多种地球物理综合研究,提出了成矿地球动力学模式。横过班公—怒江缝合带及羌塘盆地中央隆起的深反射地震剖面获得可靠Moho反射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2013年6月4日,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姜大明一行来实验室调研实验室以高分通过评估 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进展汇报会地球物理勘查新技术新方法高级研讨班在厦门举行2013年6月4日,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姜大明一行到实验室调研。2013年6月21日,实验室以6分的高分通过部科技司组织的现场评估。2013年12月10日,中国地质科学院组织召开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进展汇报会。专家们一致认为实验室紧密围绕国家目标,瞄准国际矿产资源科学前沿,创新成矿理论,开展矿产资源评价,特色和优势明显、设备精良、科研成果丰硕,为我国地质找矿勘查作出了突出贡献,建议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要求组织论证材料,尽快申报。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发表论文107篇,其中SCI检索论文37篇,含国际SCI检索论文21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70篇;出版专著2部;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协办了第六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第十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固体地球科学重点实验室联盟学术委员会会议和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等,还举办了多期实验和探测技术培训班。实验室新引进Helix SFT稀有气体同位素质谱仪、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Bruker M90和MICRO/LAS 193nm激光剥蚀系统。各类在研项目经费6000万元。指导中铝资源公司、西藏地质五队在多龙铜金矿集区发现荣那超大型铜金矿(勘查确定铜资源量超过450万吨,伴生金超过80吨),厘定为典型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运用地球物理新技术和综合信息技术,在东准琼河坝拉伊克勒克覆盖区发现多处异常,经钻探验证,探明了高品位的矽卡岩型铜铁矿和高品位斑岩钼矿体。HELIX SFT稀有气体同位素MICRO/LAS 国土资源部盐湖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2013年,承担项目23项,总经费3200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973课题3项,公益性行业专项2项,地质调查计划项目1项和工作项目10项,其他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27篇,其中国际SCI检索论文4篇,国内SCI检索论文4篇,国内EI检索论文3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2篇,会议论文4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6人次,做学术报告7人次,邀请国内外专家来做报告3人次。2013年成为国土资源科普基地。获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1项。在郑绵平院士带领下,在钾盐资源勘查与基础研究、盐湖资源调查、盐湖古气候古环境研究、油田水资源调查评价以及火星试验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普洱市宁洱县一带发现找钾有利区,主体埋藏深约500~1500米;调查西藏湖泊15个,其中11个为前人没有调查过的湖泊,填补了这些湖泊水化学等资料空白,估算了三个盐湖资源量;在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盐湖区,建立了火星盐类环境类比试验场。MK-1井含钾石盐岩心MK-1井含钾石盐镜下鉴定郑绵平主任在云南察看钾盐钻探岩芯参加44LPSC会议并与同行交流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2013年实验室承担各类项目73项,其中地调项目32项,公益性行业专项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科技支撑1项,973项目1项。发表论文71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9篇,EI检索论文7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8篇,科技核心期刊论文10篇;出版专著3部。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中国地质调查成果一等奖1项,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1项。实验室邀请专家讲学4次,派出交流或学习4人次(2次国外)。在部组织的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获得优秀。现有研究人员38人,实验人员20人,管理人员2人。2013年培养研究生37人。2人获得院新华联科技奖,1人获得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1人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批高层次地质人才计划,2人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年地质英才计划。2013年12月在京组织召开了“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2013年度学术年会暨工程滑坡与地震滑坡防治关键科技问题研讨会。围绕“工程滑坡与地震滑坡防治关键科技问题”主题,安排了有关工程滑坡防治研究方面的5个专题报告,地震滑坡防治研究4个专题报告。实验室学术年会在四川芦山地震地质及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中,分析研究了芦山地震的发震构造、地应力变化特点,并分析总结了地震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其成灾规律,为芦山地震灾区应急地质调查和救灾部署提供了决策参考和技术支撑。在雅砻江畔调查崩塌危岩体国土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2013年在研项目25项,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3篇,EI检索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1篇,受邀专题报告1个。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16名,国外留学人员2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2名,博导6名,硕导6名,研究员9人,副研究员3人,助理研究员1人。客座人员7名,其中院士1人,研究员6人。目前在读13名博士、11名硕士,并有1名博士后出站,6名博士后在站。1人入选首批国土资源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开发和培养计划,1个团队入选首批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1人入选首批中国地质调查局高层次地质人才计划,1人获中国地质学会第十四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获中国地质科学院2 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1项。参加了构造地质论坛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年会,并作学术报告,展示了成果;赴南极、法国、吉尔吉斯、美国、奥地利等开展学术交流和科学考察。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人员赴奥地利参加EGU会议完成了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1:25000地质图(待出版),这是我国在南极地区完成的第一张大比例尺地质图。重新厘定了南极温德米尔群岛及其内陆地区中元古代构造事件,该构造活动带穿过南极内陆,与北美南部格林威尔期活动带相连,增生造山作用在该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G 755-4K长岩心超导磁力仪测试系统国土资源部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2013年11月以“土壤地球化学环境现状与污染防控”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第477次学术讨论会在京召开。为配合香山科学会议,实验室举办了“生态环境地球化学关键科学问题研讨会”;举办“矿山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系列讲座”,邀请李冰研究员等8位专家就矿床学、表生地球化学、矿物加工工艺学、地球化学环境监测、元素形态分析等作了学术报告。参加第三十三届二A英大会2013年发表论文30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7篇。3人赴芬兰开展环境修复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磋商;与加拿大PARSON′S公司开展交流与磋商;出访欧洲著名的兰卡斯特环境中心;参加了韩国二A英大会;赴英国Hall Analytical Laboratories Ltd 学习高分辨磁质谱原理、调谐方法和仪器维护方法。在芬兰开展学术交流地调计划项目《生态地球化学环境修复技术研究》通过验收,项目在金属矿山、稀土矿山地球化学环境及与人体健康研究、环境污染的控制与修复研究及示范等方面取得成果。地调工作项目《中国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评价体系研究与成果集成(测试中心)》通过验收,项目完成了我国低硒带典型地区生态环境中硒的现状和演变的研究工作,对造成环境低硒的主要地学因素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对目前仍然存在的大骨节病高发区的地学环境开展了研究。生态环境地球化学关键科学问题研讨会参会人员合影国土资源部地下水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参与组织承办第二届全国地下水污染学术研讨会和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暨地下水与生态学术研讨会。到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美国交流学习6次,参加在荷兰、澳大利亚、法国、印度尼西亚以及西安、北京等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8次,参加国内学术交流、学术会议多次。澳大利亚、美国、日本、香港、中科院等国内外知名学者来访9次,了解了国内外研究动态,学习了先进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地下水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参与承办的地下水与生态学术研讨会不同密度粘性土弱透水层超滤性能实验结果地面沉降压缩释水机理图承担由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资助的国际合作项目2项,项目名称为“利用重复同位素示踪分析技术评价华北平原高强度地下水开采条件下的补给和水文动力学响应”和“华北平原滨海地区承压含水层古地下水年龄测定”。承担973项目《华北平原地下水演变机制与调控》第3课题《深层含水层系统变异与地下水可更新能力演变机理》,深化了水—土复合作用及地面沉降发生机理认识,编制了华北平原地面沉降防治分区图,探索了地下淡水—咸水界面移动与驱动机制,证明了越流过程中粘性土存在阻盐效应,认识了复合地下水漏斗演变及地下水可更新能力。IAEA国际合作项目协调会在维也纳召开国土资源部地球化学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2013年,实验室建立了全国地球化学基准网。通过研究制作了全国稀土和稀有分散元素地球化学图及全国放射性元素(钍、铀、钾)地球化学基准图,发现了镉等8个重金属元素与人类活动存在密切关系,初步发现氧化钙含量分布与降雨量和酸雨分布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同时发现成矿元素,如金、钨、锡、铜、铅、锌、铀、稀土等分布与已有的成矿省和大型矿集区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对应关系。基准网研究工作的深入将为化学元素在中国大陆的演化、全国资源评价、未来环境变化提供定量参照标尺。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铀地球化学图盆地穿透性地球化学探测理论与技术取得原创性成果,并在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区域调查中取得实效。在鄂尔多斯盆地成功开展了砂岩型铀矿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实验。在区域上使用微细粒级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准确圈定了砂岩型铀矿矿化出露区与矿床隐伏区的区域地球化学异常。推进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王学求主任向CCOP国家培训班学员示范地球化学样品采集方法国土资源部地球物理电磁法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在国家863计划、水合物国家专项和公益性行业专项共同支持下,在祁连山木里地区开展了陆域天然气水合物物化探方法技术攻关。通过实验研究了水合物矿藏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响应特征,初步建立了判断水合物成藏的物化探综合指示标志,提出冻土、断裂、地下水环境和气源是水合物成藏的重要控制条件;确立了地震、电磁法、有机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组合,建立了预测评价指标。木里地区水合物主要成藏模式示意图(1)依据物化探方法提出的验证井位成功钻遇水合物实物样品。研究了水合物矿藏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响应特征,初步建立了判断水合物成藏的物化探综合指示标志。水合物地震学响应呈现“高频、弱振幅”特征,不存在海洋地震剖面上的BSR特征。水合物地震学响应呈现“高频、弱振幅”特征(2)提出冻土、断裂、地下水环境和气源是水合物成藏的重要控制条件;深部烃类气体沿断裂构造向上运移,在冻土的封盖下,在断裂破碎带内富集,在稳定的地下水环境下,于适合的温压条件下成藏是木里地区水合物的主要成藏模式之一。(3)确立了地震、电磁法、有机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组合,建立了预测评价指标。(4)在DK9孔井下20~59米区间,发现4层水合物,单层厚度超过20米,累计厚度56米。DK9孔井国土资源部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学术会议2013年,承担各级各类项目26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2项,国家科技专项1项,省级科技计划及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12项,其他项目11项,研究项目总经费达66万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1篇,其中5篇为SCI检索论文;出版专著1部;承办或参加学术会议11次,大会报告5人次。实验室年会1人入选首批国土资源科技领军人才开发和培养计划;实验室引进硕士2人,培养在读博士3人、硕士13人,加强了科研队伍建设;资助开放课题4项。地调计划项目“中国地质碳汇潜力研究”成果报告通过评审,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与模式、乌蒙山片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岩溶土壤改良增汇技术、典型岩溶峰丛洼地水土保持技术研究、从古地理学角度探讨广西石漠化分布特征、利用遥感影像反演土壤属性及元素含量、土壤空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特征、不同石漠化等级下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水势梯度及其环境效应、鹤庆县石漠化调查初步分析、滇中引水工程鹤庆岩溶与水文地质专题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进展。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2013年学术委员会会议人员合影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2013年,实验室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含面上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4项(含重点1项),国家留学基金1项,其他项目24项,总经费1657万元。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35篇,其中SCI检索论文5篇,EI检索论文2篇。1人入选地调局青年地质英才计划,2人入选首批国土资源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1个团队入选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获中国地质调查成果一等奖1项。实验室顺利通过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评估,并先后被中国地质调查局认定为“全球气候变化中心”,被广西科技厅认定为“广西院士工作站”,被科技部认定为“岩溶动力系统与全球变化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完成中国地质碳汇综合潜力调查,为国家“增汇、减排”提供科学决策;与德国美因茨大学共同研究碳酸酐酶的作用机制,为中国西南岩溶区如何利用生物技术开展石漠化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该研究成果发表在《Planta》上(影响因子65)。“岩溶动力系统与全球变化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揭牌实验室学术会议(袁道先院士作报告)岩溶泉群发育特征考察邀请外国专家来实验室作报告

内陆地震期刊有哪些杂志投稿

G549 癌变·畸变·突变 G481 癌症进展 A003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M031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K027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02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A009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012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G786 安徽医学 Q906 安徽医药 G013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Z549 安全与环境学报 H340 桉树科技 F044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G550 白血病·淋巴瘤 R024 半导体光电 R063 半导体技术 G741 蚌埠医学院学报 U521 包装与食品机械 U645 保鲜与加工 E045 暴雨灾害 N017 爆破 N012 爆破器材 N006 爆炸与冲击 A652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002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A005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U019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030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Y0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T020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X014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M030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G500 北京口腔医学 N001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H025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H263 北京农学院学报 G004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A010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L530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G016 北京医学 R018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G620 北京中医药 G017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A570 编辑学报 N101 变压器 G410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T098 表面技术 E135 冰川冻土 N008 兵工学报 R730 兵工自动化 N085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G018 病毒学报 C060 波谱学杂志 V040 玻璃钢/复合材料 A808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M005 材料保护 M103 材料导报 Y007 材料工程 M010 材料开发与应用 M008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M006 材料科学与工艺 N026 材料热处理学报 M009 材料研究学报 * M704 材料与冶金学报 K512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H009 蚕业科学 H525 草地学报 H234 草业科学 H527 草业学报 H538 草原与草坪 E543 测绘工程 E600 测绘科学 E615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E510 测绘通报 E152 测绘学报 E164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L017 测井技术 Y022 测控技术 R711 测试技术学报 H001 茶叶科学 G264 肠外与肠内营养 N024 车用发动机 E113 沉积学报 E547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E102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670 成都医学院学报 G019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V050 城市规划 V028 城市规划学刊 X043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X046 城市交通 H023 畜牧兽医学报 H218 畜牧与兽医 N060 传感技术学报 R532 传感器与微系统 G458 传染病信息 X010 船舶工程 X633 船舶力学 * X635 船海工程 G322 创伤外科杂志 * G552 磁共振成像 D013 催化学报 E144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E146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R051 大电机技术 H038 大豆科学 U512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X024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H005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X001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J024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G020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E109 大气科学 * E091 大气科学学报 L512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L004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S086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H040 淡水渔业 N004 弹道学报 T500 弹性体 T941 当代化工 Y503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 Y585 导航与控制 N019 低温工程 V020 低温建筑技术 C055 低温物理学报 E133 地层学杂志 E130 地理科学 E584 地理科学进展 E639 地理空间信息 E315 地理信息世界 E305 地理学报 E310 地理研究 E527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E024 地球化学 E142 地球科学 E115 地球科学进展 E004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E153 地球物理学报 A072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850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G646 辽宁中医杂志 U037 林产工业 T017 林产化学与工业 H740 林业科技开发 H280 林业科学 H281 林业科学研究 H102 林业调查规划 G880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G607 临床儿科杂志 G276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G271 临床放射学杂志 Q908 临床肺科杂志 G501 临床肝胆病杂志 G291 临床骨科杂志 G664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G658 临床荟萃 G345 临床急诊杂志 G204 临床检验杂志 G310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G881 临床军医杂志 G287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G222 临床麻醉学杂志 G317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G257 临床内科杂志 G230 临床皮肤科杂志 G309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G802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 G423 临床肾脏病杂志 G797 临床输血与检验 G256 临床外科杂志 G942 临床误诊误治 G855 临床消化病杂志 Q909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G261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G293 临床血液学杂志 Q913 临床眼科杂志 G673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G274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Q910 临床肿瘤学杂志 T231 磷肥与复肥 G491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N023 流体机械 H748 麦类作物学报 T060 煤化工 K504 煤矿开采 K038 煤炭工程 K005 煤炭科学技术 K017 煤炭学报 D027 煤炭转化 K009 煤田地质与勘探 H037 棉花学报 G056 免疫学杂志 B017 模糊系统与数学 N087 模具工业 N107 模具技术 S015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T077 膜科学与技术 N084 摩擦学学报 U533 木材工业 M655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J050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A013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G047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R117 南方电网技术 V089 南方建筑 H069 南方农业学报 H068 南方水产科学 G023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B016 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 A025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T011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Y02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N011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33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21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A061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E12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G058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R008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059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08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W590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G288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G662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G523 内科理论与实践 E104 内陆地震 A026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111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G513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P004 内燃机学报 W002 泥沙研究 U504 酿酒科技 A110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665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 H071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T034 农药 T924 农药科学与管理 H404 农药学学报 H279 农业工程学报 Z008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H773 农业环境与发展 H278 农业机械学报 H286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H222 农业现代化研究 V032 暖通空调 H219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U602 皮革科学与工程 U604 皮革与化工 G759 齐鲁医学杂志 N041 起重运输机械 E021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E361 气候与环境研究 E352 气象 E566 气象科技 E359 气象科学 E001 气象学报 E633 气象与环境学报 * X532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X018 汽车工程 X013 汽车技术 P001 汽轮机技术 * G595 器官移植 Y009 强度与环境 C007 强激光与粒子束 X021 桥梁建设 U018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G061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T012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267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U535 轻工机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013 2013年 新入选 CODE 期刊名称 N059 中国机械工程 A079 中国基础科学 R066 中国激光 R013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G852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G241 中国急救医学 G192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G560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G907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G105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G787 中国健康教育 G784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N108 中国舰船研究 T075 中国胶粘剂 G23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G239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G206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G323 中国康复 G400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G106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G107 中国抗生素杂志 A098 中国科技论坛 A583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S133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A108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A106 中国科学化学 A081 中国科学基金 A00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A109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A107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A105 中国科学数学 A103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Z317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A10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Y003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G441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K030 中国矿业 K015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G247 中国老年学杂志U001 中国粮油学报 G447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G108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G536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G794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G221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G870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G109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G544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G814 中国临床医生 G974 中国临床医学 G304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G110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H212 中国麻业科学 G613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G598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K037 中国煤炭地质 G582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G297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K036 中国锰业 H211 中国棉花 G111 中国免疫学杂志 Y028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K550 中国钼业 G303 中国男科学杂志 H273 中国南方果树 G422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G277 中国内镜杂志 R524 中国能源 U609 中国酿造 W005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H958 中国农学通报 H027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H567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H030 中国农业科学 H210 中国农业气象 H221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G311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G226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G269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G776 中国全科医学 H081 中国热带农业 G629 中国热带医学 Z546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G112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U052 中国乳品工业 E124 中国沙漠 G366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G114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G242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G268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H555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H044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F255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F002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G115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G258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G715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L001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F047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G883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G853 中国实验诊断学 G273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G228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G305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G867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G267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G686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G272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G872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U635 中国食品添加剂 G429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U007 中国食品学报 U563 中国食物与营养 H317 中国兽药杂志 H326 中国兽医科学 H225 中国兽医学报 G796 中国输血杂志 G926 中国数字医学 H290 中国水产科学 H020 中国水稻科学 * W557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H295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T022 中国塑料 G211 中国糖尿病杂志 T068 中国陶瓷 G521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G561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G444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G101 中国天然药物 U501 中国调味品 X004 中国铁道科学 G437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R083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H350 中国土地科学 H233 中国土壤与肥料 G116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G373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G959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G517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G988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S725 中国卫生经济 G253 中国卫生统计 G716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G752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K035 中国钨业 M022 中国稀土学报 F025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G841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G623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G885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G237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G849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G284 中国消毒学杂志 G765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G845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G298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G117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G718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G380 中国心血管杂志 G203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G082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G250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G747 中国新药杂志 G727 中国性科学 G232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G118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G908 中国学校卫生 G675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G633 中国血液净化 G119 中国循环杂志 G756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G645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G396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H208 中国烟草科学U647 中国烟草学报E303 中国岩溶G619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G318 中国药房G120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G121 中国药理学通报G122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G878 中国药师G220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G227 中国药物警戒G248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G713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G621 中国药物与临床G009 中国药学杂志G755 中国药业M628 中国冶金G809 中国医刊G123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G124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G679 中国医疗设备G306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G313 中国医师杂志G236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G125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G911 中国医学伦理学G471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G622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G127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G193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S591 中国医学装备G519 中国医药G644 中国医药导报G924 中国医药导刊T019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G531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Q918 中国医院G454 中国医院管理G243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G314 中国疫苗和免疫G130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G706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H205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U032 中国油脂 M028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H099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G753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V039 中国园林 G131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X012 中国造船 U012 中国造纸 U033 中国造纸学报 H204 中国沼气 G600 中国针灸 H067 中国真菌学杂志 G945 中国职业医学 G347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G843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G757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G846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G758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G528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G182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G132 中国中药杂志 G240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G632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G524 中国中医急症 G749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G832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G642 中国肿瘤 G133 中国肿瘤临床 G636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G255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N072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 G667 中国综合临床 G529 中国卒中杂志 G299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G134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G502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G135 中华病理学杂志 G195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G136 中华传染病杂志 G408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G137 中华创伤杂志 G138 中华儿科杂志 G139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G743 中华耳科学杂志 G140 中华放射学杂志 G141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G251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G474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G286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G142 中华妇产科杂志 G689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G262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G231 中华肝脏病杂志 G235 中华高血压杂志 G143 中华骨科杂志 G728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G691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G263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G335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G144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G145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G146 中华护理杂志 G555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G302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G174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G147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G159 中华精神科杂志 G579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G148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G280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G149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G639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G833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G876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G150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G692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G693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G824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G152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G153 中华麻醉学杂志 G154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G282 中华男科学杂志 G155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G736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G156 中华内科杂志 G157 中华皮肤科杂志 G254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G462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G158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G473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 G463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G526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G515 中华全科医学 G505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G472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G900 中华烧伤杂志 G197 中华神经科杂志 G976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G160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G446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G161 中华肾脏病杂志 G737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G162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G703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G163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G773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G367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G848 中华手外科杂志 G506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G739 中华糖尿病杂志 G164 中华外科杂志 * G761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G165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G296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G740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G793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G166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G167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G847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G285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G978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G168 中华消化杂志 G169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G892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G170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G171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G172 中华血液学杂志 G191 中华眼底病杂志 G173 中华眼科杂志 G873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G990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Q920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S590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G705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G307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G489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 G915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G175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G176 中华医学杂志 G19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G591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G610 中华胰腺病杂志 G177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G178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G859 中华中医药学刊 G910 中华中医药杂志 G858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G179 中华肿瘤杂志 G039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K001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53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A550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599 中南药学 G180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G181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A036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X539 中外公路 S020 中文信息学报 G842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G597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G442 中西医结合学报 R775 中兴通讯技术 G183 中药材 G564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G685 中医学报 G681 中医药导报 G764 中医药通报 G943 中医药信息 G812 中医药学报 G010 中医杂志 G643 中医正骨 G184 肿瘤 G185 肿瘤防治研究 G412 肿瘤学杂志 G522 肿瘤研究与临床G695 肿瘤预防与治疗 H103 种子 J021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X029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N757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512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186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G225 重庆医学 R559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N022 轴承 H026 竹子研究汇刊 N075 铸造 N081 铸造技术 N034 装备环境工程A133 装备学院学报 N990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Z022 资源科学R737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S026 自动化学报N013 自动化仪表 S501 自动化与仪表R611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A905 自然杂志 E137 自然灾害学报 Z012 自然资源学报G229 卒中与神经疾病N088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G701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L018 钻井液与完井液 H034 作物学报 H410 作物研究 H202 作物杂志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13年9月27日只整理了这些,抱歉

内陆地震少的原因是内陆很大一部分地区没有在地震带附近的原因!地质活动不频繁,不属于地球板块结合带!

因为突然之间发现自己想写信却不知道该写给谁,所以有些难过起来,也所以写信给你。其实回想起来仿佛好长好长的时间自己不曾写信了,即便是收到来信回的也只是礼貌性的只言片段,那在我是不算信的。说实在的,我现在有些沮丧,也许是因为没有写信的对象,也许是因为整整一个下午自己都在迷茫的晃荡,因此我感觉自己有些空,离周遭的人也仿佛远了起来。我从悬着的半空俯瞰自己的时候,发现一具没有灵魂的身体。我来回的走着,在房间里,我甚至于去阳台上四处张望。外面空气湿湿的,看着楼下的人来人往,我依然发现自己无法摆脱那种纠缠我的沮丧。你知道吗?其实有些时候我会很喜欢自己,而另一个时候我又会发现自己一无是处,那么在你看来我又是怎样的呢?说起来我又想起先前小时侯自己常有的一个梦想,不,不,应该是幻想。我幻想自己可以将灵魂偷藏于他人的躯体中,然后暗地里去知晓每一个人的想法,当然,请不要误会我,我并不是那种想打探人家隐私的人,我只是希望借此去感知不同于自己的灵魂,我向往灵魂的相通,这在我是一件诡秘而又刺激的事情,虽然我知道我无法办到。cite=

我看了这书5年多了,既然是简介,不用多说废话,这是一本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发现美、感受美和保护美的杂志。

  • 索引序列
  • 内陆地震期刊有哪些杂志好发
  • 内陆地震期刊有哪些杂志
  • 内陆地震期刊有哪些
  • 内陆地震期刊有哪些杂志出版
  • 内陆地震期刊有哪些杂志投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