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现代法学杂志电子版

现代法学杂志电子版

发布时间:

现代法学杂志电子版

中国法学北大法律评论还有很多大学都有法律评论这类的刊物不过中国知网就一切都搞定了吧。。。

1、《法学》月刊  2、《中国法学》  3、《北大法律评论》  4、《民主与法制》  5、《中外法学》  6、《法学研究》  7、《法学杂志》  8、《法学家》  9、《政法论坛》  10、《现代法学》  11、《当代法学》  12、《法商研究》  13、《法律科学》  14、《法学论坛》  15、《政治与法律》  等等。

2002年8月荣获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授予的“第二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2003年1月,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这是建国以来期刊界的最高政府奖项。法学类期刊只有少数几家获得些殊荣;2003年4月《现代法学》荣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评优活动组织委员会授予的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现代法学》还在2001年12月的重庆市第二届期刊质量考评中荣获质优期刊奖,获得重庆市“十佳期刊”的荣誉称号。2005年,《现代法学》再次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2006年《现代法学》再次获“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2007年3月16日,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公布了“重庆市第四届期刊综合质量考评”的结果,《现代法学》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名列全市社科期刊之首,被评为“一级期刊”。

现代法学期刊电子版

[理论思考]罗马法中主观诚信的产生、扩张及意义徐国栋现代风险社会中危害性原则的角色定位王耀忠马克思与现代自然法思想的内在难题胡兴建唐律“十恶”一词的佛教渊源张海峰[部门法研究]法定的债权移转之下的保险代位权制度的困境与选择黄丽娟 杨颖论物权性强制性规范与债权合同的效力翟云岭 刘耀东论劳动关系的建立时间张荣芳公用事业公私合作合同的法律属性与规制路径邓敏贞行政许可后续监管体系中双罚制引入问题研究 徐晓明在“强制”与“合意”之间:我国诉讼调解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唐力社会法的功能嬗变、代际更替和中国社会法的定位与建构 陈步雷违法侦查行为的程序性制裁效果研究 李昌盛[国际法与比较法论坛]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争端中的关键日期问题张卫彬论最密切联系的司法原则化 刘想树论武装冲突法中的区分原则 周江《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履行的环境法解释与方案选择 郭冬梅[评论]顺流而上还是急流勇退: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关系法律定位的选择何平TRIPS协议第13条“三步检验法”对著作权限制制度的影响 张曼认真对待民事保护令 张平华注意:每期杂志都有更新,仅供参考。

现代家电杂志电子版

家电信息、家电维修、现代家电、电器、家电科技、家电大视野等等。另外还有更多专业化的,比如暖通方面的《暖通空调》《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等等,不知道你需要哪一种呢?

楼上的你就吹吧,一看你就是美的的枪手,我是真的买了一台美的的,根本不好用,第二次就跳电爆机了,拿回商场(深圳国美华强北老店),大吵了一架,美的的销售人员还威胁我,后来国美一个姓陈的主管出来调节,才给我退了。美的东西太垃圾,什么都卖,什么都不专业,鄙视!

浦东开发开放,也谱写了上海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新篇章。作为创造昨日辉煌的老工业基地,浦东开发开放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浦东开发为契机,通过东西联动,加快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布局的整体性调整,全面促进上海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再创上海经济发展的新辉煌。 一、浦东开发开放及自身产业演变轨迹 经过十年的开发和开放,浦东新区在各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综合经济实力方面看:1999年,浦东新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亿元,比1990年的60亿元增长3倍,十年平均增长3%。浦东新区占全市GDP总比重也上升到8%。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浦东的经济和产业形态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经济形态从以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体的单元经济,转变为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框架、以多元投资为基础、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发挥积极作用、各种经济成分共同繁荣发展的多元经济。 ——经济结构从以市郊农业和配套加工制造业为主导的传统经济,转变为以金融贸易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支柱工业为支撑的现代经济。 ——产业结构从主要靠二产拉动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二产、三产共同拉动的多元结构。 ——浦东功能辐射从上海市内东西联动,转变为与长江流域、与国内其他地区、与国际市场互动,浦东开发已进入基础开发和功能开发并举、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同进的新阶段,一个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城区雏形已经在黄浦江东岸初步建成。 二、浦东开发对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 浦东开发开放,为上海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的空间。与“孤岛式”发展模式不同,浦东的开发和开放一直与整个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相连。在“依托浦西、以东带西、东西联动”方针的指导下,浦东依托上海产业基础推进自身产业升级,上海也以浦东为“龙头”推动产业的调整,取得了互相促进,加速发展的效应。可以说,浦东开发开放十年间的过程,就是上海产业结构从适应性调整到战略性调整的过程,就是上海产业结构从适应性高速到战略性调整的过程。浦东开发开放,对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起到如下作用: 1、大力利用外资,培育产业新增长点 浦东开发开放十年间,正值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期。十年来,通过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浦东吸引外资的水平不断提高。至1999年末,已有来自世界67个国家和地区外商在浦东投资企业5942家,总投资43亿美元,合同外资68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98家公司在浦东投资1818个项目,总投资达86亿美元;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479个,总投资256亿美元。浦东新区已占全市利用外资总额的8%,项目总数的30%。通过与外商资本的嫁接,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上海信息产业、现代生物医药工业、家电制造业和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也构筑上海一批直接面对国际市场、具有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产业和企业。通过这些产业和企业的建立,使上海企业和产品参与全球分工体系,也提升了上海出口商品的结构。上海市外贸出口总额从1990年的17亿美元迅速提高到1999年的85亿美元,增长达5倍。从出口企业构成上看,“三资”企业出口已占出口总额的66%;从出口产品结构上看,去年上海机电产品已占出口总额的75%;“双高”产品的含量也已近40%,这表明上海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正迅速增强。 2、带动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合理化 作为老的工业基地,浦东开发开放之初的上海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的比重较低;第二产业中传统工业的比重较大,高加工度化和高技术化趋势不明显。因此,在上海发展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总目标下,浦东的发展战略定位为“金融、贸易、高新技术先行”,两者的方向保持一致。十年来,上海市在浦东开发开放中,坚持优化市场配置的原则,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第二产业升级换代,并为整个上海产业结构合理化发挥了先导作用。浦东以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为代表的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和创汇农业快速增长;金桥现代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和支柱工业形成规模,张江高科技园区创新经济初具特色,外高桥保税区加工贸易功能开始凸现。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功能建设,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集聚辐射效应开始发挥,金融保险业已经成为浦东新区第三产业的支柱。由于1999年浦东第在产业迅速发展,去年占浦东GDP的比例已达1%,以此推动上海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年均递增7个百分点,开始形成三产与二产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从上海二产发展的情况看,处于调整期的上海工业,十年“关、停、并、转”的破产1028家,下岗分流150万人次,传统工业如纺织、轻工、有色工业等生产下降,而同期上海工业十年却平均每年增长5%。这一下一上反映了浦东的二产发展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新增长点,一个极为重要的孵化器,一个极为重要的蓄水池。 3、适庆科技发展趋势,促进产业高技术化 作为对外开放开发区,浦东机关报区在吸纳外资进入的同时,关键是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上海产业向高技术化发展。十年来,特别是“九五”以来,上海借助浦东新区兴建“一江三桥”(即张江、金桥、外高桥、孙桥)高新技术产业带,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张江高科技园区着力推进高科技产业化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已初步形成科技创新区、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微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上海软件园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到1999年末,张江园区已引进中外项目67个,总投资超过10亿美元。金桥出口加工区以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现代家电和生物医药为主体的四大高新技术支柱产业互为依托,牵引和辐射的集群效应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带还辟通了国际国内市场的“双通道”,形成了上海贝尔、上海日立两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和40多个层次较高的企业研发中心。通过浦东的辐射效应,上海工业系统已累计建立70个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其中国家级23个,市级47个。通过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创造国内技术领先产品,并推动了传统产业升级,上海的产业水平特别是工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1999年,汽车、通讯设备等六大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已占上海工业总产值的近60%,上海正不断构筑新的产业高地。 4、提供发展新空间,促进上海工业布局趋向合理 从传统上海工业的空间布局看,工业企业主要分散于市区,这既不利于城市功能的整体开发,也不利于工业企业及产品的配套和规模化。按照把上海建成国际大都市的要求,根据“市区体现上海的繁荣和繁华,郊区体现上海工业的实力和水平”的指导思想,上海作出了“退二进三”的调整决策,即以市中心内环线为界,内环线以内发展都市型工业为主,内环线之间发展都市型工业、高科技产业及配套工业,外环线以外发展钢铁、石化、汽车等产业为主。至1998年,内环线内106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相继有500多家工厂(车间)迁出,腾出了350万平方米的场地用于发展第三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在这新一轮的大调整中,一方面,通过浦东开发有关政策的波及效应,推动上海市区金融、贸易、信息等服务业及房地产业的发展,实现市区经济的服务化;另一方面,清东新区作为上海1+3+9工业区系列组合的“龙头”,通过一批新的工业区如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高桥工业区等工业区的建设,使浦东崛起了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电子及通讯设备产业,体现了上海产业和工业布局的新态势。 5、发挥调整新优势,推动企业改革和制度创新 浦东开发开放的十年中,上海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为适时调整上海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上海充分发挥浦东开发开放的综合功能,为企业制度创新提供舞台。通过以证券、期化、产权、人才、房地产等要素市场为第一层面,石油、汽车、钢铁等生产资料市场体系的建立,为上海国有企业改革和混合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批国有老企业和集体企业在浦东投资与外商投资经济嫁接,提升了产业能级,成为上海工业新高地建设的重要力量;一批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通过募集发展资金,改善资本结构,实现了多坏分子化投资为核心的产权制度改造;一批国有企业在要素市场上进行了多方面整合,规范了市场进退行为,逐步强化了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一批国有企业在产业升级中开始了有进有退的战略调整,构建了支柱工业的生产集群,各产业间技术进步的相互溢出效应,推动了工业整体进步。同时,一大批混合经济和非公经济迅速发展也为国有企业的改革调整提供了包括资本嫁接、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就业等方面的良好社会条件。据统计,十年来,上海工业企业破产兼并和资产重组活动有近30%是依托浦东实现的。 三、进一步发挥浦东开发开放对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作用的思考 在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浦东开发开放发挥了先导、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了上海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经过十年的建设,浦东开发开放当前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浦东开发开放将面临新阶段的新情况,面临我国加入WTO后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讲,浦东新区如何进一步加强与上海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基本形成以金融、贸易、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体系,如何推动上海产业结构升级,都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和探索。在此,特强调以下几个方面,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增强东西产业互动,在上海产业大格局中明确定位。 浦东参与的产业体系可以分为三个环,即以浦东自身产业空间为第一环,浦东融入浦西形成上海产业空间为第二环,上海产业进入全国和全球产业体系为第三环。在这三环中,关键是做好作为中观层面的第二环开发。总体上,浦东自身产业要进行相应调整并得到发展,但同时要与上海整体的产业政策保持一致相互协调。因此,在上海整体产业升级中应引导浦东产业定位,发挥其综合试验区的功能,大力发展金融、信息、通讯、电子及服务贸易等产业,增强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上海经济总量中的比例。由于浦东开发是在人口相对稠密、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开展的,对浦东自身产业中尚有的科技含量不高、产品竞争力较差的传统工业企业,要加大调整和技术改造,迅速提高产业和产品等级,解决浦东浦西仍存在的产业趋同化问题。同时,应加强对浦东产业联动、产业政策方面的规划,提供利用外资、产业服务等方面的良好环境,改变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的浦东与上海产业结构趋同化的现象,发挥浦东新区在产业调整中的带动作用。 第二,面临加入WTO新形势,积有汇入国际产业大格局。 作为我国市场准入程度最高和对外开放上,并率先汇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流。结合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浦东继续发挥综合试验区的作用,继续改善投资环境和扩大对外开放领域,为吸引外资创造更为良好的条件。 应继续做好直接利用外资工作,重点吸引跨国公司投资,鼓励外商资本进入高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大力引进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重点行业和项目。同时,对间接利用外资这一国际主要融资形式及时研究,积极吸引国际投资进入金融、贸易、保险等领域,吸纳外资参与浦东和上海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加大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空间。在加入WTO“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情况下,浦东开发开放不仅要大胆“引进来”,还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走出去”,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发展。为此,应积极推动借助浦东政策的1000余家外贸公司,进一步开辟国际市场,扩大出口;推动落户浦东的各类企业到国外投资办厂,兴办技术中心,进行产业转移,推动上海企业和产品,利用浦东的信息优势,为上海积极培训“走出去”的各类人才,了解和掌握国际通行的商务、法律和规则。 第三、面向全国加强服务,发挥经济发展的“桥梁”、“枢纽”的作用。 为适应上海沿长江中下游和全国进行产业调整和延伸的需要,必须突出浦东为工江三角洲服务、为全国服务的功能,完善“延伸周边、辐射江浙、服务全国”的城市形态布局,形成浦东服务全国的“窗口”、“桥梁”和“纽带”作用。当前,国家提出了进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这对上海既是挑战,也是千载难适的机遇。为发挥浦东和上海在全世国经济的辐射作用,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应进一步健全以“航空港、深水港、信息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网络,积极拓展上海和浦东交通、通讯、信息等方面的枢纽口岸功能;要充分发挥浦东证券、金融、产权交易等要素市场的作用,特别是通过兴办钻石交易和黄金交易等新兴的要素市场,形成上海和浦东在资金、项目、要素配置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应努力完善浦东在人才引进培训和科技开发等方面的优势,使浦东和上海成为全国面向市场经济的人才基地和科技产业化基地。应积极挖掘浦东在承办展览、会议、咨询、旅游等方面的功能,使浦东和上海成为国内外商品、文化、信息的交汇点和“窗口”,同时,应进一步创造条件,完善服务环境,做好吸引国内企业和大集团总部落户浦东的工作,使浦东成为全国的浦东,使上海企业成为全国的企业。 第四,面向未来产业竞争趋势,使浦东成为技术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的热土。 从产业、特别是工业发展的角度看,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完成重工业化、高加工度化后,工业结构应向高技术化演变,高科技的不断产业化是重点追求的目标。 结合上海经济的发展阶段,下一步应充分利用浦东的特有优势,率先使浦东从以技术引进为主向以技术创新为主的转变,使浦东成为上海工业和科技创新的“龙头”。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方面,要以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为先导,推进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全面渗透,努力培育优势产业群,构筑由战略产业、支柱产业、都市型产业和知识型产业组成的现代产业体系,使浦东在产业升级方面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同时,应形成“内、外、民、小”等四种科技创机关报大军汇集的局面,全面营造“科技浦东”概念。积极吸引国内企业和科研院所落户浦东,鼓励国内企业在浦东兴办研发中心;积极吸引外资在浦东设立地区研发中心,鼓励外资参股企业研发机构;为民营科技企业创造条件,形成合伙、股份等所有制形式的高科技企业群;积极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科技员和青年科技人员到浦东创业,形成一批科技型、哑铃型、头脑型的科技企业。 为提供对以上科技创新力量的支撑,浦东和上海将集中力量抓好张江高科技园区建设,努力拓展张江高科技园区在研发创新、孵化创业、转化辐射和机制创新方面的功能,使浦东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基地。

无线电、电子世界、家电维修、电子报等都不错的。

现代电力杂志电子版

《现代电力》杂志创刊于1984年,是教育部主管、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载电力及其相关领域的科技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报道的内容涵盖发电技术、电网技术、配电技术、用电技术和电力管理等,经过8年的精心磨练,现在已经得到了电力行业广大科研、管理和生产技术人员的喜爱。《现代电力》是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已被俄罗斯文摘杂志(AJ)、英国科学文摘(S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美国化学文摘等国外检索数据库收录。

邮发代号:82-640;全年定价:90元;刊期:双月刊;开本:大十六开;页码:96页;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公司;国内发行:北京报刊发行局;订阅:全国各地邮政局。杂志社地址:北京昌平区北农路2号华北电力大学。

时代法学杂志电子版

《谈谈怎么制作民事法律文书》,群众出版社1985年版;《继承问题法律顾问》,群众出版社1987年版;《民事诉讼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法官法讲义》,人民法院出版社1995年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国法资料汇编》,人民法院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刑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单行刑法与司法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年版;《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年版;《刑法的修改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刑法分则适用新论》,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应用法学与司法实践》,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版;《怎样制作刑事裁判文书》,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的修改与制作》,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最新刑事裁判文书样式和实例评析》,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最新刑事司法文书格式手册》,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外国法院组织与法官制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中国法院刑事诉讼文书的改革与完善》,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民事裁判文书改革与实例评析》,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刑法罪名精释》(第二版),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法律文书格式及实例点评》,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最新刑事法律文书格式范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港澳地区司法制度与港澳和外国法院裁判文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法律文书教程》,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法律文书教程》(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中国刑事法的改革与完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刑法罪名精释》(第三版),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年版;《法律文书格式及实例点评》(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司法改革三十年:我所经历的人民法院改革(1978-2008)》,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版;《周道鸾应用法学文选》,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未成年人刑事判决书的修改与制作暨少年法庭工作调查》,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中国刑法罪名解释:原由、发展与司法适用》,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刑法罪名精释》(第四版),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年版; 《江华院长在北京市刑事审判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法院必须认真执行“两法”,严格依法办事》,载《法学杂志》1980年第2期;《新婚姻法比原婚姻法有哪些重大发展》,载《法学杂志》1980年第3期;《谈谈抢劫罪中的几个问题》,载《法学杂志》1981年第3期;《关于民事案件案由问题的探讨》,载《法学杂志》1981年第6期;《谈谈怎样制作好刑事判决书》,载《人民司法》1982年第7期;《怎样制作好一审民事判决书》,载《人民司法》1983年第2期;《谈谈如何制作好民事调解书》载《人民司法》1983年第8期;《试论诬告陷害罪》,载《法学》1983年第8期;《《中国刑法讲义》简介》,载《学习与辅导》1986年第1期;《美国的法院体系》,载《法学杂志》1989年第3期;《在法学领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载《中国法学》1989年第5期;《美国的法官制度(上)》,载《人民司法》1989年第6期;《美国的法官制度(下)》,载《人民司法》1989年第7期;《试论《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的法律适用》,载《中国法学》1992年第4期;《关于法律类推的几个问题》,载《人民司法》1992年第8期;《论淫秽物品犯罪的法律适用》,载《政法论坛》1993年第1期;《适用《关于禁毒的决定》若干法律问题的探讨(上)》,载《法学杂志》1993年第1期;《适用《关于禁毒的决定》若干法律问题的探讨(下)》,载《法学杂志》1993年第2期;《试论海峡两岸法院相互委托代为民事诉讼行为》,载《中国法学》1993年第3期;《论司法解释及其规范化》,载《中国法学》1994年第1期;《论新中国的司法解释工作》,载《法律适用》1994年第5期;《法官法──现行法官制度的重大改革》,载《中国法学》1996年第2期;《刑法完善刍议(上)》,载《法学杂志》1996年第3期;《刑法完善刍议(下)》,载《法学杂志》1996年第4期;《适用《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的几个问题研究》,载《法学杂志》1996年第6期;《韩国法院的组织体系和司法制度》,载《人民司法》1996年第9期;《试论刑事诉论中的简易程序》,载《法学杂志》1997年第1期;《改革、完善我国刑事法律和刑事司法制度的重大步骤》,载《人民司法》1997年第5期;《关于渎职罪的修改与适用》,载《人民司法》1997年第7期;《论罪名的规范化、统一化及其认定》,载《法律适用》1998年第2期;《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的法律适用》,载《法学杂志》1998年第5期;《关于审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适用法律的几个问题》,载《法律适用》1998年第9期;《加快裁判文书的改革步伐,努力提高制作刑事裁判文书的水平》,载《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论侵犯著作权罪》,载《人民司法》1999年第4期;《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的修改与完善》,载《人民司法》1999年第7期;《单位犯罪刑事判决书的内容及其制作上的特点》,载《法律适用》1999年第8期;《根据诉讼特点制作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载《人民司法》1999年第9期;《怎样制作刑事无罪判决书》,载《人民司法》1999年第10期;《死刑复核刑事裁判文书的修改与制作》,载《人民司法》1999年第11期;《论一审刑事有罪判决书的修改与制作》,载《法律适用》1999年第11期;《学习董老的法学思想 改进和提高审判工作——纪念董必武同志诞辰115周年》,载《人民法院报》2001年3月4日版;《关于民事裁判文书改革的几个问题(上)》,载《人民法院报》2001年3月30日版;《关于民事裁判文书改革的几个问题(下)》,载《人民法院报》2001年3月31日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化的法官队伍是贯彻独立审判原则实现司法公正的关键》,载《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情与法的交融 裁判文书改革的新的尝试》,载《法律适用》2002年第7期;《独立审判与司法公正》,载《法律适用》2002年第10期;《撰写二审民事判决书事实部分的若干问题》,载《人民法院报》2003年5月27日版;《对法官“弹劾”、“合理怀疑问责”规定的——质疑与思考》,载《人民法院报》2003年6月12日版;《论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载《人民法院报》2003年8月25日版;《析走私废物罪的构成》,载《人民法院报》2003年9月1日版;《刑法修正与法律条文援引初探》,载《人民法院报》2003年9月15日版;《刑法修正与罪名(上)》,载《人民法院报》2003年9月22日版;《刑法修正与罪名(下)》,载《人民法院报》2003年9月29日版;《中国内地裁判文书改革可参考境外经验》,载《人民法院报》2003年12月15日版;《浅议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载《法律适用》2003年第12期;《论死刑核准权的回归》,载《法学杂志》2004年第3期;《对个案监督的质疑及建议》,载《人大研究》2004年第3期;《中国案例制度的历史发展》,载《法律适用》2004年第5期;《关于确立法官员额制度的思考》,载《法律适用》2004年第8期;《论死刑核准权的收回与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载《时代法学》2005年第6期;《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和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探析》,载《法学杂志》2005年第6期;《关于完善死刑复核程序的几个问题》,载《法学杂志》2006年第3期;《充分发挥最高法院审委会的作用》,载《中国审判》2006年第7期;《当前刑事裁判文书制作需要规范的两个问题》,载《人民司法》2006年第11期;《董必武少用、慎用死刑的思想与中国死刑制度的完善》,载《时代法学》2007年第2期;《中国少年法庭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苏、沪少年法庭制度调查报告》,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年第6期;《从六起案件看97刑法的司法适用》,载《法制日报》2008年2月24日版;《对改革和完善少年法庭制度的思考》,载《人民司法》2008年第5期;《法院改革三十年》,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广州少年法庭印象》,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年第6期;《羊城少年审判步入快车道——广州少年法庭工作考察》,载《中国审判》2008年第10期;《司法解释工作规范化的回顾》,载《人民法院报》2008年10月25日;《中央苏区谢步升案、熊仙壁案——中央苏区时期重大案例》,载《中国审判》2008年第11期;《陕甘宁边区肖玉璧贪污案》,载《中国审判》2008年第12期;《建国初期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载《中国审判》2009年第1期;《胡长清受贿、行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载《中国审判》2009年第2期;《广州创新少年审判工作机制》,载《人民法院报》2009年4月1日版;《从《刑法修正案(七)》看立法导向》,载《法制日报》2009年4月1日版;《刑法修正案(七)新增、修改和保留的罪名探析》,载《检察日报》2009年4月3日版;《刑法修正案(七)立法动向探析》,载《人民法院报》2009年5月13日版;《中国刑法罪名解释的历史发展》,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一项极具特色的少年司法制度——广州法院试行少年审判心理干预机制调查》,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年第6期;《华北人民政府司法制度之研究》,载《人民司法》2009年第7期;《我国法官法的制定和修改——纪念人民司法工作六十周年》,载《河北法学》2009年第10期;《刑法修正案(七)罪名解读》,载《人民司法》2009年第23期;《中国案例指导制度若干问题研究》,载《中国法律》2010年第1期;《一审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判决书制作》,载《人民司法》2010年第23期;《“茌平模式”给我们的启示》,载《人民法院报》2011年2月10日版;《我国刑法修正的重大突破——简评刑法修正案(八)》,载《人民法院报》2011年4月13日版;《析刑法修正案(八)新增、修改的罪名》,载《法律适用》2011年第5期;《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案例指导制度》,载《人民法院报》2012年1月18日版;《增强司法的民主性和公开性 落实公开审理的宪法原则 以二审发回重审的裁定为视角》,载《法律适用》2012年第2期;《弘扬优良传统 践行司法为民》,载《人民法院报》2012年4月11日版;《人权入宪与死刑限制》,载《法学杂志》2012年第10期;《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案例指导制度——对《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的诠释》,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人权保障与死刑限制》,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1、“论人类社会三大文明” 《现代法学》99年第1期。2、“关于开展法哲学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99年第1期,《法制现代化研究》第六卷(全文)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3、“儒家的伦理法” 《政治与法律》99年第1期。4、“试论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化的意义” 《探索》99年第2期。5、“依法行政论略” 《重庆日报》99年3月10日。6、“依法行政与行政法制建设” 《依法行政与行政诉讼研究》文集,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重庆市行政法专业委员会编(1999年12月);香港《当代教育》杂志2001年第4期 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发行。7、《保护占有权》一书“序言” 重庆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8、“21世纪中国法治聚焦”《现代法学》2000年第1期“迈向法治新世纪 展望法学大趋势”笔谈。9、“西部可持续开发战略的法治保障” 《重庆日报》2000年4月5日。10、“论主客体统一 ——法律实践的一个中心问题”《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11、“无罪推定的法哲学思考”(合著) 《法商研究》2000年第2期。12、“法律效力的法哲学反思” 《云南法学》 2000年第2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0年第9期转载。13、“人类社会三大文明论辩——有关生态文明和制度文明的哲学与法学思考” 《20世纪中国法学与法制现代化》(金陵法学论丛卷9)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14、“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及其发展趋势论纲”《当代教育名家论坛》 B卷 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15、“论西部可持续开发战略的法治保障”《现代法学》2000年第4期,重庆市法学会二等奖。16、“中国传统法哲学概析”(合著)《湖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17、“法的本原、本质、本体的法哲学论析” 《法理学论丛》 第二辑法律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法制现代化研究》第七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获西南政法大学第十届优秀科研成果评奖二等奖。18、“论法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法的基本矛盾” 《云南法学 》2001 年第1期。19、“职责本位论初探— —行政法理论基础试析” 《法商研究》2001 年第3期。20、“西部开发法治的价值功能分析”(合著)《四川大学学报》2001 年增刊2001年4月5日出版。21、“依法行政与行政法制建设”香港《当代教育》杂志2001年第4期 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22、《民主政制比较研究》一书“序言” 法律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23、“论西部大开发中依法行政的若干问题” 《西部大开发与行政法治环境研究》一书,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获重庆市行政法学会二等奖。24、“宪法哲学的基本问题探析”(合著)《法论》2001年第6期2001年12月28日出版。25、“法制建设离不开宪政建设” 《重庆法制报》2001年12月4日。26、“论西部开发法治”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3期,2002年6月16日出版(全文);《重庆法学》2001 年第1期 ;《重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研究》(下卷)收辑,重庆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27、“社会中介组织的行政法问题初探”(合著)《行政法论丛》第5卷,2002年6月出版。28、“宪法哲学——深化宪政理论的新视野” 《检察日报》2002年6月16日。29、<重庆内参>2002年第5期〈地方保护主义竟然披上“合法”外衣〉一文中有对本人观点的论述。30、“宪政——人类法治文明的最高结晶”《现代法学》第5期, 2002年10月28日出版。31、“加入WTO与加强涉外行政法制建设问题”载于《加入WTO与行政法制改革研究》一书,重庆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32、“法哲学论纲”载于《现代教育理论研究》一书,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33、“论法理学的范畴逻辑体系” 《金陵法律评论》2002年秋季卷,中国行为法学会研究课题,在中国行为法学会2001年年会上发表,获学会三等奖。34、“行政诉讼与行政司法制度关系探析”(合著)《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35、“试论宪法哲学之基本问题”《岳麓法学评论》第四卷首篇,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36、“论西部开发与权力制约”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3年第3期。37、《试论西部开发的宪政基础和法理依据》 2003年全国法理学年会论文集。 38、《关于建立和健全我国立法听证制度的思考》(合著)2003年“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网电子期刊群”的“理论法学评论”电子期刊。39、“中国非政府组织及其法律规制问题探究” 2003年9月“中国——欧盟人权网络研讨会”学术报告集,爱尔兰,并在国际互联网上公布。40、《西部开发的法制保障研究》 《现代法制理念与中国法律制度》(重庆市干部教育培训统编教材)“第十六章”,重庆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41、《行政执法导论》《行政执法教程》“第一章”,法律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 42、《职责本位论——公法学的理论基点和核心》《宪法与行政法论坛》第一辑,中国检查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43、《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论纲》《时代法学》2003年第2期,2003年12月20日出版。44、《论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范畴逻辑体系》 《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当代暨庆祝孙国华教授从教5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2003-11-10金融出版社。45、“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之完善”2004年5月25日,《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4年第3期。46、“依法行政的宪政之维” 2004年5月10日,《当代法学》2004年第3期。47、“西部大开发与完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研究”2004年6月20日,《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版》2004年第2期。48、“论依法治国与政治文明建设的关系”“全国政治文明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03年12月杭州。

  • 索引序列
  • 现代法学杂志电子版
  • 现代法学期刊电子版
  • 现代家电杂志电子版
  • 现代电力杂志电子版
  • 时代法学杂志电子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