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新疆环境保护期刊官网

新疆环境保护期刊官网

发布时间:

新疆环境保护期刊官网

你在百度里搜索“国家环保部”,搜索出来的第一个就是。

比较多,中文外文都有。

《环境保护》杂志,是国家环境保护部主编的国家级权威性刊物。具体情况可直接查询《环境保护》编辑部。现在各分栏目都是编辑的联系方式,说不准真假。这是网站上的杂志信息仅供参考: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环境保护》杂志社

是的,国家级期刊。质量不错,影响因子也很稳定,,

新疆环境保护期刊

《环境保护》杂志,是国家环境保护部主编的国家级权威性刊物。具体情况可直接查询《环境保护》编辑部。现在各分栏目都是编辑的联系方式,说不准真假。 这是网站上的杂志信息仅供参考: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出版:《环境保护》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 邮编:100062 编辑:(010)67113764 发行:(010)67157142 广告:(010)67114404 传真:(010)67119460E-mail:

核心期刊今年发表的已经不是很多了。附环境科学类核心期刊1、环境科学 2、中国环境科学3、环境科学学报4、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改名为:环境工程学报)5、环境科学研究6、农业环境科学学报7、环境化学8、自然灾害学报9、环境工程

是国家级期刊,学术杂志网上有资料,查询很方便还能发表!

新疆环境保护杂志官网

1中文名字: 撒哈拉大沙漠2英文名字: Sahara Desert3地理位置: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除南极洲之外最大的荒漠,位于非洲北部,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长的地方之一。阿拉伯语撒哈拉意即“大荒漠”。位于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以南(约北纬35°线),约北纬14°线(250毫米等雨量线)以北,西起大西洋海岸,东到红海之滨。横贯非洲大陆北部,东西长达5600公里,南北宽约1600公里,总面积约9,065,000平方公里,约占非洲总面积32%。4当地气候: 撒哈拉沙漠气候炎热干燥。然而,令人迷惑不懈的是:在这极端干旱缺水、土地龟裂、植物稀少的矿地,竟然曾经有过繁荣昌盛的远古文明。沙漠上许多绮丽多姿的大型壁画,就是这远古文明的结晶。5景点介绍: 撒哈拉沙漠岩画 岩画的发现 1850年,德国探险家巴尔斯来到撒哈拉沙漠进行考察,无意中发现岩壁上刻有鸵鸟、水牛及各式各样的人物像。1933年,法国骑兵队来到撒哈拉沙漠,偶然在沙漠中部塔西利台、恩阿哲尔高原上发现了长达数公里的壁画群,全绘在受水侵蚀而形成的岩阴上,五颜六色,色彩雅致、调和,刻画出了远古人们生活的情景。 壁画群中动物形象颇多,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动物受惊后四蹄腾空、势若飞行、到处狂奔的紧张场面,形象栩栩如生,创作技艺非常卓越,可以与同时代的任何国家杰出的壁画艺术作品相媲美。从这些动物图像可以相当可靠地推想出古代撒哈拉地区的自然面貌。如一些壁画上有有划着独木舟捕猎河马,这说明撒哈拉曾有过水流不绝的江河。 人们不仅对这些壁画的绘制年代难以稽考,而且对壁画中那些奇怪形状的形象也茫然无知,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谜。穿越撒哈拉沙漠 长久以来,撒哈拉沙漠犹如天险阻碍着旅行者的深入探险。时至今日,几条穿越大漠的路线相继开通,使冒险家们的梦想成真。沙漠中的旅行是对人的体力与智力的挑战,但却奇异而刺激:游走漫漫大漠,远离城市的喧嚣。是世界10大奇异之旅之一。 起点始于突尼斯或摩洛哥。在深入大漠之前,可先游览古老的城市,随后乘坐专门的车辆,融入旅行队,浩浩荡荡地启程。穿越起伏的沙丘,走访原始的非洲部落,在绿洲集市上寻宝。行程日期可作调整,但基本在三周以上,有的可延续两个月。花费:2500至4000美元。中国人首次参加穿越撒哈拉沙漠行动 中英撒哈拉沙漠环境科学考察队于2001年10月14日从中国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出发,考察队中有一名中方成员,这是中国人首次参加穿越撒哈拉沙漠行动。 这次探险性的科学考察是为了纪念第一个穿越撒哈拉沙漠的英国探险家汉斯·威斯切穿越该沙漠一百年,同时要唤起全球对世界珍稀动物野双峰驼的关注。 考察队由中方一人、英方两人及美国地理杂志社五人组成。成员包括英国野骆驼保护基金会创始人简·海尔博士,中国生态学会理事、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袁国映代表中方参加这次考察。 考察队于十月下旬从中非尼日利亚大西洋海滨向北穿越二千四百公里的撒哈拉沙漠,沿古驼道到北非利比亚的黎波里地中海边,全程三千公里,计划用三个月时间完成。考察队还将把撒哈拉沙漠与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进行对比,研究两者的沙漠类型、特点、动植物种类及分布区别等。6景色下载: 2_15869_jpg (98 KB)2007-9-24 17:01 2_15869_jpg (98 KB)2007-9-24 17:01

回答 稍等下哈 12369 您可以参考一下哦 感谢您的咨询,希望可以帮到您 提问 我们投诉海淀区(四季春镇)违法建筑 回答 等一下 提问 中央空调健在楼顶上 中央空调健在楼顶上 已经扰民了 回答 好的,稍等一下 提问 现在又在建房子 现在又在建房子 已经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了 北京市那个部位管理此事? 回答 等一下,我查一下 应该是北京的城管局管理的 目前城市违章建筑管辖关口归属当地的城市市容管理部门,即城管,可以向北京市城管局举报。城管到时会牵头城建、公安、街道等一起去调研的,如果确定违章,会给予拆除的。 这个好像也是管理的 82612345,这个电话,可以拨打询问一下 82709330,这个也可以的 您可以询问一下,感谢您的咨询,希望可以帮到您 更多19条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祖国西北边陲,位居东经73o20,41,,—96o25,,北纬34o15,——49o10,45,,,地处中温带极端干旱的荒漠地带。全区面积4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行政省区。远离海洋、高山环抱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结构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东距太平洋2500——4000km,西至大西洋6000——7500km,南到印度洋1700—3400km,北距北冰洋2800——4500km。从大气环流影响来看,太平洋湿润气流要跨越重山,只有小量能到达南疆,印度洋气流很难翻越青藏高原,只有大西洋和北冰洋气流,可影响到新疆西部和北部,这种远离水汽的海陆关系使新疆成为欧亚大陆的干旱中心。高山环抱的地形结构对干旱环境的形成又进一步产生深刻影响,根据大的地貌轮廓,构造特征及沉积物的特征,新疆境内从北向南可分为阿尔泰山、准噶尔以西山地、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和南部山区六大地貌单元,构成“三山夹二盆“的总体轮廓。自山麓至盆地中心,规律地分布着倾斜洪积—冲积扇及洪积—冲积平原,盆地中心为广阔平坦的冲积平原和湖积平原,其上的疏松沉积物经风力蚀积而成大片沙漠。具体布局:新疆北缘横亘着自西北向东南走向的阿尔泰山,平均山脊线不到3000m,最高的友谊峰海拔4373m;南缘是昆仑山系,自西向东分别是雄伟的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及阿尔金山,平均山脊线为5000—6000m,在新疆与克什米尔之间,耸立着海拔8611m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天山山脉东西横贯新疆中部,将新疆分隔成南、北疆二大部分,山脊线4000m以上,最高峰海拔7455m的托木尔峰。在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是半封闭的准噶尔盆地,面积约38×104km2。其西部是准噶尔山地。中部是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的面积近5×104km2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部吐鲁番盆地中有低于海平面154m的世界第二低地艾丁湖。天山与昆仑山系之间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面积53×104km2的塔里木盆地,盆地中部为面积33×104km2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占据,它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盆地内流经有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东南部是青藏高原,西部是天山南支和帕米尔高原。在三大山系中,还分布着吐鲁番盆地、哈密盆地、焉耆盆地、拜城盆地、乌什盆地等众多的封闭、半封闭性山间盆地。辽阔的地域,复杂的地形,形成了气候差异明显,水热分布悬殊,自然条件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域。按地貌类型划分,新疆境内的山地、平原、戈壁和沙漠占地面积之比大致为2:1:1。受山地海拔高、气温低、坡变大,以及盆地中部极端干旱缺水的限制,形成新疆主要的经济活动区在山麓与盆地中部之间的倾斜洪积—冲积平原上分布的格局;在水资源空间分布的制约下,又呈现绿洲沿盆地边缘锒嵌分布的特征。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新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天山山麓将新疆分隔成了南、北疆二大区域,分处暖温带和中温带。受海拔高度和地理位置的影响,新疆有全国最为炎热的“火洲”之称的吐鲁番盆地,有仅次于黑龙江省漠河县的中国第二寒极—富蕴县可可托海。气候特征是:干旱少雨,多大风;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炎热短促,春秋气温变化剧烈;日照丰富等。境内复杂的地势对气候的影响程度也很显著,山地和平原的高差造成明显的气候分化,山脉对盆地的环绕和阻隔又形成一系列地形上的气候分异与特殊的局地气候。(1)气候季节特征各地气候季节差异大,尤以夏、冬季为甚。南疆和吐鲁番盆地夏季分别为4个月和5个月,北疆北部和西部仅为2个月。冬季北疆漫长可达4个月以上。春季升温快,但极不稳定,多有寒潮侵袭造成回寒,春秋多大风,在南疆形成风沙、浮尘天气;夏季气温稳定变化小,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二;入秋气温下降显著,各地气温平均月下降10oC左右;冬季北疆严寒、漫长,山区至盆地边缘积雪丰富,受逆温层影响中低山区气温较盆地为高,除风口区外冬季少有大风。(2)气温变化大年平均气温南疆高于北疆,塔里木盆地为10oC,准噶尔盆地为5oC——7oC。冬季气温南北疆相差很大,一月份平均气温分别为—10oC和—17oC以下。夏季气温南北疆相差不大,七月份平均气温北疆为20oC—25oC 南疆为25oC—27oC,亦显示出我区气温年较差大的特征。春、秋季月平均气温变化剧烈,但以春季变化幅度为大。气温的日变化很大,全疆各地年平均日较差都高于11oC,其分布情况是:南疆大于北疆,盆地大于山区,沙漠大于绿洲。因此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描述新疆日气温度变化之说。(3)降水稀少,分布不均新疆降水量稀少,全区多年年均降水量为147mm,仅为全国平均年降水量的23%,其中北疆约150—200mm以上,南疆不足100mm。伊犁河巩乃斯林场年降水量可超过840mm,而托克逊县降水量不足10mm。降水多集中于5—8月份,降水量可占全年的70%。降水量分布不均表现出北疆高于南疆,西部高于东部,山区高于盆地,盆地边缘多于盆地中心,山地迎风坡高于背风坡的分布规律。山区降水总量占全区年降水量的3%。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有变化幅度在多雨地区小,少雨地区大的规律。降水较多的阿勒泰、塔城、伊犁地区、降水最高和最少年份相差2—3倍,而在降水稀少的吐鲁番、且末地区则相差15倍左右。北疆地区的山区降雪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一。积雪厚度从南向北、从东向西,从盆地向山区增大。阿勒泰、塔城、伊犁地区为多降雪地区,积雪最厚达70—90cm;天山北坡最厚达30—40cm;一些山隘达坂积雪厚可达1m以上。(4)蒸发强烈、日照充沛全区平均年蒸发量约2000—2500mm,北疆为1500—2000mm,南疆为2000—3400mm,新疆东部的三塘湖、淖毛湖可达4000mm以上。北疆山区年蒸发量多在1000mm以下,南疆山区在2000mm以下。各地蒸发量地域分布规律是:南疆大、北疆小;东部大、西部小;平原大、山区小;盆地腹部大于盆地边缘;多风区大于少风区。各地全年中以春末和夏季蒸发最为旺盛,4—8月5个月中发生量占全年70%以上。新疆盆地和平原地区,光热资源丰富,年太阳总辐射量仅次于青藏高原。全年日照时数达2550—3500h,地区分布特点是:由北向南略有减少;从西向东增加;从盆地到山区北疆呈递减趋势,南疆呈递增趋势。一年中日照最长在7月份,最短出现在12月—1月份。(5)多大风、多灾害性天气新疆属多风地区,且风力大。风速有北疆大于南疆,山区高于平原的分布规律。北疆西北部、东疆和南疆东部是大风高值区。起沙风日数,塔里木盆地一般在30天以上,北疆和东疆大部分地区一般在20天左右。全年以春季风速最大,夏季次之,冬季最小。南疆因沙源更为丰富,在风力吹蚀下,每年3——5月多出现浮尘和沙尘暴天气。新疆灾害性天气有干旱、寒潮、大风、暴风雪、低温霜冻、冰雹、干热风、暴雨山洪,风沙尘暴等,对新疆的农牧业生产,交通运输造成危害。此外,在山区冬季有气温逆增的现象,对牲畜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出现在谷地和盆地中的逆温则是抑制气流扩散,加重影响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土地我区幅员辽阔,土地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全区土地按地形分类,我区山地和平原面积各占4%和 6%。山区中以海拔2500m等高线划分,高山面积占全区面积的60%,这一地区虽具水源近便的特点,但热量不足,土层薄、坡度大;主要分布在平原中的沙漠戈壁占全疆面积的9%,虽具地势平坦,热量丰富的特点,但地处降水稀少,极度干旱地带。因此,我区可利用的细土平原面积不大。根据农业区划调查资料,全区平原区拥有宜用荒地21×106hm2,III等荒地面积93×106hm2,III、Ⅳ等荒地面积14×106hm2。全区平原宜用荒地资源总面积北疆多于南疆;荒地质量北疆优于南疆,其中伊犁地区质量最佳,其I、II等荒地占宜用荒地资源的96%。分布于山前细土平原和大河冲积平原两侧的宜用荒地,土层深厚、热量丰富,降水虽少而引水较易,但存在着二个共同性的问题:一是土地盐渍化问题,在全区平原宜用荒地中盐渍化土地面积为67×106hm2;二是土地肥力低,普遍缺乏有机质,全疆荒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一般为5—1%。我区地处干旱环境,确定了土地资源优势的发挥取决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开发利用。沙源丰富、盐碱土地广布,这是干旱区自然条件长期作用的结果。在多风、多大风,蒸发强烈的气候条件下,土地存在着严重的荒漠化隐患。水文特点远离各大洋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新疆水汽来源不足,全年降水总量多年均值约为2400×108m3,年平均降水量为145mm,只占全国平均年降水量的23%。降水在地域分布上极不均匀,占全疆降水量3%的山地是荒漠区中的湿岛,成为我区地表径流的形成区,孕育了大小河流570余条,年地表水资源量793×108m3,包括国外流入的水量,总径流量884×108m3 ,为全国总径流量的3%。新疆是我国最大的内流区,除额尔齐斯河最终流入北冰洋外,其余河流都属内流河。全区可分为中亚细亚内流区、准噶尔盆地内流区、塔里木盆地内流区及羌塘内流区和源于昆仑山南部的二条水系。就全区而言,我区河网密度小,具有干旱、半干旱特征。从河流类型及径流变化特点来看,我区河流补给来源分五种类型:1、源于天山、昆仑山北坡及帕米尔,以冰川、永久积雪和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具有汛期长、夏水集中、水量大的特点。2、源于阿尔泰山和塔城山地的河流,以季节性积雪和夏季中、低山地带降水补给为主,其特点是春水集中,汛期短而枯水期长,年内分配相对不均匀。3、降雨和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多为中、小河流,水源赖以夏季降雨量大小。其特点是春水略大于秋水,夏水不及融雪补给的河流集中,洪峰陡起陡落,来势凶猛。4、全年以泉水和地下水补给的河流,水量受气象要素影响小,具有水量稳定、年内分配均匀的特点。5、平时干枯,因融雪或暴雨产生径流的河流。因我区河流补给源中,高山融化冰雪占一定的比重,且冰雪融化与中、低山降水之间有互补调节作用,所以径流年际变化较小。其中以北部阿尔泰山诸河变化较大,南部昆仑山系河流次之,天山山区河流较小。全区河流径流年内分配情况是三——五月份占17%,六——八月份占56%,九——十一月份占18%、十二月——翌年二月占9%。地表水水质表现在离子总量和总硬度增减有二个地带性特点,即从北向南、从山区到平原河水离子总量及总硬度逐渐增高的趋势。全疆除阿尔泰地区个别河流PH值低于7,其它河流皆大于8,南疆河流PH值大于北疆。河流的悬移质年平均含沙量自北向南亦呈递增趋势,源于阿尔泰地区的河流为1kg/m3以下,而源于昆仑山及南天山的河流可达2——5kg/m3。水质天然污染在个别河流表现比较严重,如克孜河水中砷、镁含量过多,哈密、阿克苏地区有含氟较高的水流。新疆的地下水具有以下特征:即补给源丰富且水量稳定,但地域分布不均。新疆的地形有利于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转化。水源来自山区,人类活动于盆地边缘,自山前至盆地分布有第四系构造形成的天然“地下水库”,且含水层深厚。地下水因北部、西部降水较多、径流丰富,地下水亦丰富;东部、南部气候干燥、降水少,因此地下水贫乏。野生动植物资源(1)植物资源新疆地处多个植物地理区的交汇处,植物区系成份多样,构成新疆植物群落较大的植物区系成分有欧洲——西伯利亚成份、古亚洲地中海成份和天山——帕米尔成份。全疆植物种类约3569种(因迄今尚未进行过全面调查,总数估计约4000种)对干旱区来讲,植物种类比较丰富。从植物分类学科数、属数所占全国植物的科、属比例看,分别占32%和22%,而种数仅占10%,表明新疆植物有许多为单属科和单种或寡种属、一属少种或一属一种,这是全国各省区里少有的,表明了新疆植物区系成份复杂的特点。有效物质含量高是新疆植物的又一特点,构成草原植被的饲用植物种类多、质量好,其它资源植物如药用、纤维、芳香、油用植物及特种经济植物也很丰富。野生植物中有不少种,属仅在新疆或少数省区分布的,但以新疆为多。被列为国家保护的树种有西伯利亚冷杉、西伯利亚红松、西伯利亚云杉、新疆野苹果、盐桦、胡桃、胡杨、灰胡杨等,被列为国家保护名录的植物有21种。构成荒漠植被的麻黄、甘草、罗布麻在我区分布面积大、储量多。(2)野生动物我区自然条件复杂,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分布着许多珍稀野生动物,如野骆驼、野牦牛、野驴、河狸、北鲵等。新疆已知有脊椎动物近644种,其中兽类136种、鸟类398种、爬行类43种、两栖类6种、土著鱼类66种,分别占全国种数的5%、4%、13%、1%和3%。与生存环境相适应,不同动物物种组成了荒漠动物群、高寒动物群、森林草原动物群、绿洲动物群、湿地动物群。分布的珍稀脊椎动物113种、占国家重点保护种数的97%。自然环境的优劣取决于生态系统各基本要素光、热、水、土、动植物数量、质量和时空上组合的整体协调程度。新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封闭的内陆盆地形成的干旱气候条件,使得上述各因素整体协调程度很差,由于光热多、水分少,就决定了我区各种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物质的输入输出稳定性低,自然生态系统平衡易遭破坏,而且破坏后难以恢复,显示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特征。

沙漠 开放分类: 地理、自然科学、自然、地貌、环境 目录• 沙漠 • 撒哈拉沙漠 • 世界沙漠面积排名 •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 绿色沙漠 • 全球的沙漠占陆地的几分之几 沙漠 沙漠的地表覆盖的是一层很厚的细沙状的沙子(有去过海边吗?和沙滩是一样的只不过形成的原因不同,一个是水的长期作用,而另一个是风的长期作用)沙漠的地表是会自己变化和移动的,当然是在风的作用下。因为沙会随着风跑沙丘就会向前层层推移,变化成不同的形态 沙漠地区温差大,平均年温差可达30-50℃,日温差更大,夏天午间地面温度可达60℃以上,若在沙滩里埋一个鸡蛋,不久便烧熟了。夜间的温度又降到10℃以下。由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贮存糖分,所以沙漠绿洲中的瓜果都特别甜。 沙漠地区风沙大、风力强。最大风力可达10-12级。强大的风力卷起大量浮沙,形成凶猛的 风沙流,不断吹蚀地面,使地貌发生急剧变化。 值行人们警惕的是,有些沙漠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人为造成的。如美国1908-1938年间 由于滥伐森林9亿多亩,大片草原被破坏,结果使大片绿地变成了沙漠。苏联在1954-1963年的垦荒运动中,使中亚草原遭到严重破坏,非但没有得到耕地,却带来了沙漠灾害。 撒哈拉沙漠给人类带来很大危害,它吞没农田、村庄,埋没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据史书记载,我国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就是被沙漠吞没的。现在,人类正在千方百计地防沙治沙,如植树造林、植草固沙、设置沙障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阿拉伯语撒哈拉意即“大荒漠”。位于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以南,约北纬14°线(250毫米等雨量线)以北,西起大西洋海岸,东到红海之滨。横贯非洲大陆北部,东西长达5600公里,南北宽约1600公里,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约占非洲总面积32%。 撒哈拉沙漠干旱地貌类型多种多样。由石漠(岩漠)、砾漠和沙漠组成。石漠多分布在撒哈拉中部和东部地势较高的地区,主要有大片砂岩、灰岩、白垩和玄武岩构成,或岩石裸露或仅为一薄层岩石碎屑。如廷埃尔特石漠、哈姆拉石漠、莎菲亚石漠等,尼罗河以东的努比亚沙漠主要也是石漠。 砾漠多见于石漠与沙漠之间,主要分布在利比亚沙漠的石质地区、阿特拉斯山、库西山等山前冲积扇地带,如提贝斯提砾漠、卡兰舒砾漠、盖图塞砾漠等。沙漠的面积最为广阔,除少数较高的山地、高原外,到处都有大面积分布。 著名的有利比亚沙漠、赖卜亚奈沙漠、奥巴里沙漠、阿尔及利亚的东部大沙漠和西部大沙漠、舍什沙漠、朱夫沙漠、阿瓦纳沙漠、比尔马沙漠等。面积较大的称为“沙海”,沙海由复杂而有规则的大小沙丘排列而成,形态复杂多样,有高大的固定沙丘,有较低的流动沙丘,还有大面积的固定、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主要分布在偏南靠近草原地带和大西洋沿岸地带。从利比亚往西直到阿尔及利亚的西部是流沙区。流动沙丘顺风向不断移动。在撒哈拉沙漠曾观测到流动沙丘一年移动9米的记录。 撒哈拉地区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1人。以阿拉伯人为主,其次是柏柏尔人等。居民和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绿洲,部分以游牧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沙漠中陆续发现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铀、铁、锰、磷酸盐等矿。随着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改变了该地区一些国家的经济面貌,如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已成为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尼日尔成为著名产铀国。沙漠中也出现了公路网、航空线和新的居民点世界沙漠面积排名世界十大沙漠 名称 沙漠面积(万平方公里) 所在国家或位置 撒哈拉沙漠 960 非洲北部 阿拉伯沙漠 233 阿拉伯半岛 比亚沙漠 169 非洲东北部 澳大利亚沙漠 155 澳大利亚 戈壁沙漠 104 中国、蒙古 巴塔哥尼亚沙漠 67 阿根廷 鲁卜哈利沙漠 65 阿拉伯半岛 卡拉哈里沙漠 52 博茨瓦纳 大沙沙漠 41 澳大利亚 塔克拉玛干沙漠 32 中国新疆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海市蜃楼 在大海之滨了望,或在海面航行,有时在平静无风的条件下,会突然看到空中映现出船只、岛屿、楼台、城廓等奇异现象,当大风一起,这种景象就立刻消逝。这是大气中的一种幻景,称为海市蜃楼,或简称蜃景。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海面,还可能发生在湖泊、大江、沙漠、戈壁等处的空气层中。我国宋朝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记载过这一幻景:“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睹”。登州即今山东省蓬莱县,位于渤海南岸,渤海中有庙岛群岛,距蓬莱几十公里,这里所记载的正是蓬莱看到的庙岛群岛的幻景。 在古代,由于无法科学解释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因此赋以种种神话传说,将自然幻景视为海里的蜃吐气而成。其实,海市蜃楼的形成是在特殊的气象条件下,光线在大气中发生剧烈的反常折射而形成的。光的折射是指在不同的空气密度情况下,光线的速度发生改变和前进方向发生曲折的现象。当你用一根直杆斜插水中时,从侧面看好像折断一样!这就是光线折射造成的。在夏季,白昼海温较低,下层空气受水温影响,较上层空气为冷,出现上冷下暖的逆温现象,下层空气的密度就显得特别大,而上层空气密度则显得特别小。当远方的景物发出的光线由密的气层逐渐折射进入稀得气层时,并在上层发生全反射,又折回到下层密度大的空气中来。经过这种弯曲的路线,投入到观察者的眼中,就会出现海市蜃楼的现象,由于人的视觉总是感到物象来自直线方向,因此我们所看到的映象比实物抬高了许多。这种现象又称为上现蜃景。 在沙漠里,由于白天沙石被太阳晒得灼热,接近沙层的空气升高极快,形成下层热上层冷的温度分布,造成下部空气密度远比上层密度小的现象。这时前方景物的光线会由密度大的空气向密度小的空气折射,从而形成下现蜃景。远远望去,宛如水中倒影。在沙漠中长途跋涉的人,酷热干渴,看到下现蜃景,常会误认为已经到达清凉湖畔,但是,一阵风沙卷过,仍是一望无际的沙漠,这种景象原来只是一场幻景。 沙漠有一种“碎石圈”很奇妙。是一块大石头经过数百年热胀冷缩一次次碎裂后,在地上形成了一片圆形的碎石圈,非常像人为排列的作品,实际上是自然形成的。 竺可桢 古代亲身到过沙漠的人,如晋僧法显、唐僧玄奘,统把沙漠说得十分可怕,人们对它也就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晋法显著<佛国记)说,沙漠有很多恶鬼和火热的风,人一遇见就要死亡。沙漠是这样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一只走兽。举目远看净是沙,弄得人认不出路,只是循着死人死马的骨头向前走。玄奘《大唐西域记》卷十二也说,东行人大流沙,沙被风吹永远流动着,过去人马走踏的脚印,不久就为沙所盖,所以人多迷路。沙漠真像法显和玄奘所说的那么可怕么?解放以来,我们的地质部、石油部、中国科学院的工作人员已经好几次横穿新疆塔克拉马干大戈壁,并没有什么鬼怪离奇的东西阻挡了他们的进行,这是什么缘故呢?试想法显出发时,只有七个和尚结队同行,而走了不久,就有人不胜其苦开了小差,有人病死途中,最后只留下他一人。唐玄奘也是单枪匹马深人大戈壁,所谓孙行者、猪八戒、沙和尚等随从人员,那是《西游记》小说中的神话人物。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更谈不到汽车和飞机来支援,当然就十分困苦了。沙漠里真有魔鬼吗?在那时人们的知识水平看起来,的确像是有魔鬼在作怪。但是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以后,便可把这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光怪陆离的现象在大戈壁夏天日中是常见的事。当人们旅行得渴不可耐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很大的湖,里面蓄着碧蓝的清水。看来并不很远,但当人们欢天喜地似的向湖面奔去的时候,这蔚蓝的湖却总有那么一个距离,所谓“可望而不可即”。阿拉伯人是对沙漠广有经验的民族,阿拉伯语文中称这一现象为“魔鬼的海”。这一魔鬼的法宝到了19世纪的初叶,才被法国数学家和水利工程师孟奇所戳穿。孟奇随拿破仑所领军队到埃及去和英国争夺殖民地,当时法国士兵在沙漠中见到这“魔鬼的海” 极为惊奇,就去问孟奇。孟奇深深思考以后,便指出这是因为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热,贴近地面一层空气温度就比上面一两米的温度高许多。这样由于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人们产生了一种错觉,空中的乔木看来像倒栽在地上,蔚兰的天空,倒影在地上,便看成是汪洋万顷的湖面了。若是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下面低而上层高,短距离内相差七到八度,像平直的海边地区有时所遇见的那样,那便可把地平线寻常所见不到的岛屿、人物统统倒映到天空中,成为空中楼阁,又•叫海市蜃楼。中国向来形容这类现象为“光怪陆离”四个字,是确有道理的。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唐玄奘相信这是魔鬼在迷人,直到如今,住在沙漠中的人们,却也还有相信的。群众把会发生声音的沙地称为“鸣沙”。在现在宁夏自治区中卫县靠黄河有一个地方名叫鸣沙山,即在今日沙坡头地方,科学院和铁道部等机关在此设有一个治沙站。站后面便是腾格里沙漠。沙漠在此处已紧逼黄河河岸,沙高约100米,沙坡而南座北,中呈凹形,有很多泉水涌出,此沙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据说,每逢夏季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山上聚会,然后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这时候沙便发生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这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据苏联专家彼得洛夫的意见,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的道理来说明的。 绿色沙漠 你们知道吗?还有一种沙漠被称为“绿色沙漠”。 “绿色沙漠”是指大面积的绿色树林,其中树木种类单一,年龄和高矮一致,且十分密集。密集单一的树冠层完全遮挡了阳光,使下层植被无法生长,林下缺乏中间的灌木层和地面的植被。之所以称之为“沙漠”,一是指这样的树林中植物种类极为单一,无法给多种动物提供食物或适宜的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二是指这样的树林地表植被很差,因而保持水的能力很差,一般比较干燥,易形成火灾;三是指这样的树林生物多样性水平极低,因而生态十分脆弱,缺少天敌对虫害的控制,很易感染虫害,而且一旦发生虫害,即易造成大面积损害。全球的沙漠占陆地的几分之几全世界陆地面积为49亿km�占地球总面积的29%,其中约1/3(4800万km�2)是干旱、半干旱荒漠地,而且每年以6万km的速度扩大着。 荒漠地主要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极干旱地:完全没有植物的地带(年降水量100 mm以下,全年无降雨、降雨 无周期性),其面积占全球陆地的2%;干旱地:季节性地长草但不生长树 木的地带(蒸发量比降水量大,年降水量在250 mm以下),其面积占全球陆 地的6%;半干旱地:可生长草和低矮树木的地带(蒸发量比降水量大, 年降水量在500 mm以下),其面积占全球陆地的2%。沙漠面积已占陆地总面积的10%,还有43%的土地正面临沙漠化的威胁沙漠中如何辨别海市蜃楼还是实景:答: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现象。沙质或石质地表热空气上升,使得光线发生折射作用,于是就产生了海市蜃楼。海市蜃楼会发生在离海岸线大约6英里(6千米)的沙漠地区,会使1英里(6千米)以外或更远的物体看起来似乎要移动。使陆地导航变得非常困难,因为在海市蜃楼环境中,天然特征都变得模糊不清了。 海市蜃楼会使一个人很难辨别远处的物体,同时也会使远处视野的轮廓变得模糊不清,你感觉好像被一片水包围着,而那片区域高出来的部分看上去就像水中的“岛屿”。 海市蜃楼还会使你识别目标、估计射程、发现人员等变得十分困难。 不过,如果你到一个高一点的地方[高出沙漠地面10英尺(3米)],你就可以避开贴近地表的热空气,从而克服海市蜃楼幻境。 总之,只要稍稍调整一下观望的高度,海市蜃楼现象就会消失,或者它的外观和高度会发生改变。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

新疆环境保护期刊官网投稿

《环境保护》杂志,是国家环境保护部主编的国家级权威性刊物。具体情况可直接查询《环境保护》编辑部。现在各分栏目都是编辑的联系方式,说不准真假。 这是网站上的杂志信息仅供参考: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出版:《环境保护》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 邮编:100062 编辑:(010)67113764 发行:(010)67157142 广告:(010)67114404 传真:(010)67119460E-mail:

环境类啊,你是要发表到这个期刊么?

是国家级期刊,学术杂志网上有资料,查询很方便还能发表!

3500元每个版面

新疆环境保护期刊官网查询

是的,国家级期刊。质量不错,影响因子也很稳定,,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者),撰写有价值的专业技术分析报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2、在市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3、撰写本人直接承担项目的技术报告(包括:项目立项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科学实验报告、研究(设计)报告、技术论证报告等)2篇以上。这是河北省环保工程师对论文的要求,供您参考

比较多,中文外文都有。

看你写的文章是怎么样的要是新手的话还是找专做这个的地方帮忙吧。一般他们会告诉你的,也都是物美价廉的东西。你可以多问几家的。品优刊就可以。

  • 索引序列
  • 新疆环境保护期刊官网
  • 新疆环境保护期刊
  • 新疆环境保护杂志官网
  • 新疆环境保护期刊官网投稿
  • 新疆环境保护期刊官网查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