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呀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呀

发布时间: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呀

没有部长,只有主任或主编

陈燕 女,1936年生,辽宁省海城人。大专文化。 1949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文工队员、文书、干事、科员、主办、劳司经理等职。1992年离休后,立即参加兰州军区西安老战士大学学习,多次参展参赛并获奖。在书法方面,1994年获陕西省交通书画协会硬笔书法一等奖;1997年-1999年,又以书法作品三次参加海内外书画展,分别荣获"百佳奖"、"银奖",作品刊入《祖国万岁》、《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墨宝收藏指南》等书画集。从1996年起,在西安老战士大学学习国画,课程上有教学重点钻研月季,经苦心临摹老师佳作。不久,参加广西桂林举办的"炎黄杯"书画展,荣获铜奖;遂后,又在海内外书画团体举办的大展赛中荣获特别金奖1次,金奖3次,银奖5次,铜奖1次,优秀奖4次,百花奖1次,佳作奖1次;先后被授予"跨世纪中外书画艺术名人"、"跨世纪中国优秀老年书画家"、"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世纪功勋艺术家"等荣誉称号;书画作品和艺术简介,由10多家书画团体分别编入《专家人才库》、《书画艺术经典》、《书画家辞典》、《书画家大典》、《书画精品集》、《台历》等;被7家书画团体分别聘为"书画师"、"高级书画师"、"高级研究员"、"高级院士"、"研究院院士"、"名誉教授"、"名誉理事"、"客座教授"等。 陈燕,女,1952年出生,1976年毕业于大连海运学院船舶电工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知识管理、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主持的项目“大连市信息网的可利用信息资源库(数据仓库)的研制及其应用”获得大连市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大连市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优秀成果二等奖,“应用GPS、GSM进行车辆定位与管理系统的开发”项目获得“一种无限定位终端数据保存和硬件保护的方法”专利一项。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数据仓库技术及其应用》;获各种优秀论文奖十余项。已经培养毕业研究生6人,在读博士12人,硕士4人。大连市优秀发明成果实施企业家、大连海事大学2002-2003年度“泛洋”优秀教师一等奖、并入选辽宁省科技专家人才库;于2003获得工程咨询甲级资格证书;并多次获得校级优秀青年教师、优秀教师等职称。 姓名: 陈燕 所属医院: 邮电总医院(北京邮电医院) 性别: 女 职称: 副主任医师 所在科室: 肾病科 主治疾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孟肾炎,肾积水,肾病综合症 擅长:肾脏病、血液透析。 论文:9篇 其中代表论文: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46例临床分析、阴离子间隙的测定在临床上的应用 获奖:1项血液净化疗法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系列研究 河北大学陈燕 女,1955年出生,教授。 主要成就: 现任新闻传播学院编辑出版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副主编、编审,兼任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版权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秘书长、常务理事。 长期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学、科技传播学、出版学、科技写作方面的研究。现已公开出版译著1部、著作6部,其中《科技期刊编辑方法研究》(专利文献出版社,1998年6月)获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超越时空――媒介科技史论》(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传播学方法研究》(科学出版社2002年6月) 为河北省社科资助课题专著。在《编辑学报》、《编辑之友》、《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出版发行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承担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2项,主持中国高校学报研究会编辑学课题1项。负责的自然科学学报获教育部优秀高校学报一等奖(等同于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个人被中国科协、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授予长期从事编辑工作并做出突出贡献"银牛奖"。

编辑部部长 官大

编辑部部长和编辑部主任一个职务。叫法不同而已。没有编辑部这个职务。只有部门

大气科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呀

《大气科学学报》遵循国家有关新闻出版法规,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鼓励和支持各种学派、不同学术观点的自由讨论,以繁荣我国气象科学事业,加强国内外大气科学学术交流和探讨,反映大气科学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大气科学发展为宗旨。《大气科学学报》以气象、海洋、生态及环境等相关学科的科研与业务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为主要读者对象,主要刊登大气科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的高水平学术论著、短论,重大研究项目研究简报,重要学术会议报道,大气科学新观点、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以及大气科学发展动态综合评述等。

先后主持(第一主持人、首席科学家)十多个基金的科研项目,包括: 国际自然与环境研究基金; 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基金; 国家教委(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理科学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球科学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部); 江苏省社会科学(软科学)基金; 江苏省社会发展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科学宫; 国家级、省级、校级科研训练与创新实验项目(指导); 江苏省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指导)。 先后承担(合作)多个国际基金的科研项目,包括: 英国(伦敦)数学会; 国际 Leverhulme 研究基金; 英国工程与科学研究基金(EPSRC)。 近期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电离层上行离子数值模拟及对磁层的影响”(2012-2015年,48万,项目批准号:41174165);国家公益性行业研究专项重点项目“空间天气业务资源融合技术研究”任务二“新模式开发与融合技术研究(地球三维磁场模型研究)”(2013-2015年,总经费350万,其中任务二经费60万,项目号:GYHY201306073-2);江苏省财政厅、江苏教育厅2012年国际科技合作聘专重点项目“电离层离子上行的数值模拟”(2012-2013,5万);江苏省财政厅、江苏教育厅2013年国际科技合作聘专重点项目“地磁模式的三维可视化及其应用”(2013-2014,5万);江苏省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基于灾害性CME/SEP的空间天气预报研究”(2011-2013,3万,指导,项目号:625);江苏省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上行离子流的数值方法研究”(2012-2014,3万,指导,项目号:CXZZ12_0510);江苏省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FY静止卫星电离层闪烁变化特征研究”(2013-2015,1万,指导,项目号:CXLX13_503);江苏省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上行离子流分布特征的统计研究”(2013-2015,1万,指导,项目号:CXLX13_501);国家级科研训练项目、江苏省重点项目“基于地面以及CHAMP卫星数据的地球磁场区域建模研究”(2013-2014,2万,项目号:201310300031,指导);横向项目 3 项(30 + 8 + 6 = 44 万)。 在研科研平台与教育工程项目: 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项目(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基地建设项目):空间天气监测与预报技术科研平台(高性能并行计算系统)(负责人);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项目:信息与计算科学(负责人); 江苏省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数学类(负责人);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项目:“基于“学术型、技能型、国际化”的多元化信息与计算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1,负责人); 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注重交叉、突出融合,着力提升理学研究生培养国际化水平的研究与实践(2014,负责人); 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负责人); 国家课题(重点项目)“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与教学方法的研究”; 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高等数值分析,2014(负责人);江苏省全英文授课精品课程:气象计算方法,2014(负责人);江苏省重点教材:数值分析与计算方法,2014(主编);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负责人); 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重点)“学术与技能分类、专业培养分流-信息与计算类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负责人) 高等数值分析(研究生)全英文教学项目(负责人); 数值分析双语精品课程项目(负责人); 计算方法精品课程项目(负责人)。 发表论文百余篇,SCI、EI、ISTP收录约60篇,单篇第一作者论文SCI最高引用频次约82次,个人SCI引用H指数0,部分刊物包括: 空间天气: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 SCI,影响因子 3 );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SCI,影响因子 2 );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 SCI,影响因子 2 );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SCI); Planetary and Space Science( SCI,影响因子 7 ); 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Solar-Terrestrial Physics( SCI,影响因子 4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 SCI,影响因子 3 ); 中国科学( SCI ); 物理学报 ( SCI ); 地球物理学报 ( SCI ); 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 SCI,影响因子 8 ); Neurocomputing ( SCI,影响因子 6 ); Journal of Optimiz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SCI,影响因子 4 );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 SCI,影响因子 4 ); Computer Aided Geometric Design( SCI,影响因子 16 );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 SCI ); IMA Journal of Management Mathematics ( SCI ); Applicable Analysis ( SCI ); Publicationes Mathematicae Debrecen ( SCI ); The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 ( SCI ); J T I ( SCI ); 应用数学与力学 ( SCI ); 生物数学: 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 ( SCI,影响因子 1 ); Anatomical Record ( SCI,影响因子 0 );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 SCI,影响因子 8 ); Archives of Oral Biology ( SCI,影响因子 7 ); Folia Primatologica ( SCI,影响因子 2 ); 其它中文期刊: 中国空间科学; 地球物理学进展; 地震学报;大气科学学报; 计算物理学报; 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刊:计算机工程与设计;中国图形图像学会学报:图形图像学报; 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刊:工程数学学报;统计与决策;等等。 正式出版著作与教材6部: 教材:《数值分析与计算方法》,科学出版社; 教材:《数值计算方法:理论与典型例题选讲》,科学出版社; 著作:《C++ Builder 0下OpenGL编程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 著作:《Modelling, Optimization and Simulation of Human-Springboard Dynamic System(英文)》; 教材:《Numerical Analysis and Computational Method(英文)》,WAP; 教材:《计算机基础》,江苏教育出版社。 国家专利: 获得国家专利5项; 申报国家专利1项(已经受理,审批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呀

编辑部部长和编辑部主任一个职务。叫法不同而已。没有编辑部这个职务。只有部门

沈继龙,男,1953年2月出生于安徽省颍上县,医学博士,安徽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医学会常务理事;安徽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外事办公室主任,兼校港澳台办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重要遗传病基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安徽省病原生物学实验室主任,安徽省人兽共患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2年硕士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现山东大学医学院)并获硕士学位。1990年于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得博士学位,期间由卫生部选派赴日本帝京大学研修。1993-1999年于安徽省蚌埠医学院任教,任检验医学系主任,期间由教育部选派作为高访学者赴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CWRU)从事热带医学研究。1999年起于安徽医科大学任教。近年先后在意大利Bari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等短期访问研究和交流。沈继龙教授主讲研究生、本科生等各层次专业课程,已指导毕业博士、硕士研究生70余名,学生遍布国内外。他在教学一线长达30年,主讲人体寄生虫学、临床寄生虫学与检验、检验医学专业英语、医学日语、实验室生物安全等课程。在教学中始终把德育和专业知识教学放到同等位置。在各层次教学中,善于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个性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科研工作中创新思维,训练技能。他指导的研究生和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先后获得省“优秀研究论文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省级一等奖和全国三等奖、第三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银奖、省级学会“优秀论文奖”等。沈教授任全国规划本科教材检验医学专业评审委员,主编全国规划教材《临床寄生虫学与检验》第二版和第三版,并获“卫生部全国规划优秀教材奖”;另作为副主编和编委参加临床医学、护理学等国家规划本科教材编写10余部,国内外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省级、厅级科技进步奖多项。  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初审专家和第十一届、十二届终审评委;中华医学科技奖第二届评审委员;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分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微生物与免疫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检验医学会副主委;省热带病与寄生虫学会副主委;国家核心期刊《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副主编;《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和《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副主编、《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委、《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常务编委、《安徽医学》、《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热带病杂志》等编委。先后被授予“安徽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教育部 “科研管理先进个人”、“安徽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安徽省模范教师”、安徽省“先进工作者”、安徽省“师德标兵”等称号。  近年主持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及其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省部级以及国际合作等科研基金课题多项。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细胞信号转导的干预;我国弓形虫株基因型、毒力与致病机制;结膜吸吮线虫及其媒介研究;基因工程疫苗与重组免疫诊断试剂研发等。至今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以及部分科普文章;参加国际会议学术交流10余次,并多次应邀大会报告和主持分场会议。

学报编辑部是学校的直属部门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学院学报》的编辑和出版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一、坚持办刊方向,遵守国家出版法规,为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科建设、增进学术交流、扩大学校影响等服务。 二、 在编委会的指导下,负责提出、确定本刊的指导原则和编辑方针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制定学报编辑部工作规程及有关条例并督促实施。 四、负责提交年度学报出版计划,研究、决定本刊的栏目和内容。 五、负责做好组稿、选稿、审稿、定稿、校对、出版、发行的各项组织安排工作。 六、负责安排来稿的登记、编号,及时向作者反馈处理意见,并做好保密工作。维护作者的合法权益。 七、负责来稿的初审,做好来稿的专家复审,常务副主编、主编终审,特别稿件编委会复核等组织工作。 八、组织编辑人员参加校内外的学术活动和业务进修,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不断提高全体编辑人员的人文素养和学术水平。 九、负责本部门业务信息的收集、整理、提供、报批、实施上网等工作;负责本部门年度档案收集、整理和建档归档工作。 十、完成学校领导或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编辑部工作岗位职责编辑部主任 (1)负责编辑部的行政事务及编辑出版业务的领导工作,包括工作计划制定、工作安排、召开编前、编后会及编辑部的条件建设、制度建设、印刷质量问题的把关等。 (2)协助主编组织召开编委会,组织评刊活动,收集编委、作者、读者对学报的办刊质量、栏目设置及编辑工作的意见,提出改进工作的措施。 (3)制定每期的编辑出版计划及终审、终校工作。 (4)负责分管栏目稿件的初审、送审及编校以及分管栏目的组稿工作及组织相关的专题讨论。 (5)定期召开编辑部工作会议,组织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 (6)负责对外联系及交流工作,组织参加上级主管部门和学会、研究会的有关活动。 编辑 (1)负责分管栏目的初审、送审及编校工作,以及分管栏目的组稿工作及组织相关的专题研讨。 (2)承担编辑部的通联工作。包括与出版局、质检中心、各数据库中心、学会、研究会的外联工作。 (3)承担编辑部的编务工作,包括来稿登记、稿费发放、财务报销及文书档案管理工作。 (4)负责维护学报(社科版)的网站运行以及数据库更新工作。 (5)负责学报的发行及交流。 (6)做好编辑部主任交办的其它工作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呀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呀

学报编辑部是学校的直属部门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学院学报》的编辑和出版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一、坚持办刊方向,遵守国家出版法规,为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科建设、增进学术交流、扩大学校影响等服务。 二、 在编委会的指导下,负责提出、确定本刊的指导原则和编辑方针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制定学报编辑部工作规程及有关条例并督促实施。 四、负责提交年度学报出版计划,研究、决定本刊的栏目和内容。 五、负责做好组稿、选稿、审稿、定稿、校对、出版、发行的各项组织安排工作。 六、负责安排来稿的登记、编号,及时向作者反馈处理意见,并做好保密工作。维护作者的合法权益。 七、负责来稿的初审,做好来稿的专家复审,常务副主编、主编终审,特别稿件编委会复核等组织工作。 八、组织编辑人员参加校内外的学术活动和业务进修,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不断提高全体编辑人员的人文素养和学术水平。 九、负责本部门业务信息的收集、整理、提供、报批、实施上网等工作;负责本部门年度档案收集、整理和建档归档工作。 十、完成学校领导或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编辑部工作岗位职责编辑部主任 (1)负责编辑部的行政事务及编辑出版业务的领导工作,包括工作计划制定、工作安排、召开编前、编后会及编辑部的条件建设、制度建设、印刷质量问题的把关等。 (2)协助主编组织召开编委会,组织评刊活动,收集编委、作者、读者对学报的办刊质量、栏目设置及编辑工作的意见,提出改进工作的措施。 (3)制定每期的编辑出版计划及终审、终校工作。 (4)负责分管栏目稿件的初审、送审及编校以及分管栏目的组稿工作及组织相关的专题讨论。 (5)定期召开编辑部工作会议,组织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 (6)负责对外联系及交流工作,组织参加上级主管部门和学会、研究会的有关活动。 编辑 (1)负责分管栏目的初审、送审及编校工作,以及分管栏目的组稿工作及组织相关的专题研讨。 (2)承担编辑部的通联工作。包括与出版局、质检中心、各数据库中心、学会、研究会的外联工作。 (3)承担编辑部的编务工作,包括来稿登记、稿费发放、财务报销及文书档案管理工作。 (4)负责维护学报(社科版)的网站运行以及数据库更新工作。 (5)负责学报的发行及交流。 (6)做好编辑部主任交办的其它工作

没有部长,只有主任或主编

来稿应注重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应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讨论有据并紧密结合结果,文字精练,层次清楚,数据准确,统计方法正确。1.投稿时采用远程投稿系统提交Word文档,来稿经初审后,如不适合本刊录用者,将予退稿,来稿若在3个月内未收到处理结果,可改投它刊(须告知本刊编辑部)。2.文题:应简明确切,尽量不用副标题,20个字以内为宜。如为基金资助课题、攻关或重点项目应在文题上加注星号,在首页下方注明基金来源及编号,请附通讯作者的电子邮件地址。3.作者及单位:一般作者数量控制在8个以内,作者间以“ ,”分开。投稿成功后,不得添加和调换作者顺序。请在首页地脚注明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学历、职称、研究方向、联系电话(编辑部联系专用)及其它必要说明的事项。作者单位应包括从事该工作时所在单位的全称及所在城市、邮政编码。研究生课题文章归属导师所在单位。 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200 ~ 500字,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相对应。采用结构式摘要的格式,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连续排列。采用第三人称撰写。英文摘要请译出文题、前3位作者姓名(姓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名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和第一作者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 关键词:采用《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的《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的词,如表中无相应的词,可选用自由词,一般3 ~ 5个,置于摘要下方。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对应。 正文:正文中标题层次以3级为宜,各层次一律左顶格,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如一级用1…,二级用1…,三级用1…。主要的药物、试剂、动物和仪器必须说明来源及规格。沿用他人的方法时指出参考文献即可,重点介绍自己的改进与创新。 图表:每个图表在文中均应有标示,并随文排列。表格一律用三线表。表中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缺项用“-”表示,数字为零者应写出。图序、图题在图的下方。图片的大小一般为 7 cm ×5 cm,显微照片还应标明放大倍数或标尺。图内的英文符号应注意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国际符号等,且应以合适大小的字符显示。图内的显著特征(如阳性细胞)应以不同形状的箭头标示。线图中的各条线应予以明显区别,如粗细实虚线等标记,且在图内空白处附图例。 名词术语:医学名词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委员会审定的各学科规范名词为准,如“梗塞”应为“梗死”,“何杰金氏病”应为“霍奇金病”,等。药物名称采用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或我国药典中的通用名,而不用商品名。不应随意简化名词术语,如“功血”应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文内缩略语首次出现应使用全称,若出现频次较高,则可用缩写。新译名词应附外文。 大、小写与正、斜体: 除英语语法规定和专有名词、缩写词之外,一般应为小写。 斜体多见于代表变量的字母如x、y等。统计学符号如P、F、t、s等,量符号如体积V、压力p等,表示旋光性、分子构象、取代基等的化学符号如l、d、o、trans、p、Z等,生物学中属及属以下拉丁文学名(如寄生虫、微生物及中草药等的拉丁文学名)应使用斜体。其余情况一般为正体,如缩写、单位符号、化学元素符号等。 量和单位 参见GB 3-1993。量符号一般为希腊或拉丁字母的小写斜体,如浓度c,质量m,速度v等。在表达量值的单位时,即使是在文字叙述当中也应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正体),如5 mmol/L的H2SO4,3 d,2 h,15 min和10 s,数字与单位之间空以半字间隙。单位符号不应再加修饰词,如“/kg体重”则是错误的。应注意将旧制单位转换为新制单位。

  • 索引序列
  •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呀
  • 大气科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呀
  •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呀
  •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呀
  •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呀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