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文献学发展史

文献学发展史

发布时间:

文献学发展史

中国自古以来即重视文献及其整理,古典文献学渊源流长。学术界关于“校雠学即文献学”之论并不全面,校雠学和目录学都是古代的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有校雠文献学、目录文献学、广校雠文献学三大流派,三派均来源于孔子的整理典籍,至汉开始分流。校雠文献学注重文献的甄别与整理,以校勘为中心;目录文献学注重收集与整理、揭示与利用,以目录为中心;广校雠文献学重视文献的阐释与整理、编纂,以学科为中心,目录、校勘、版本只是其工具。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主体是文献整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是古典文献学的精华。中国自古以来重视文献及其整理,文献起源之久远、种类之众多、数量之浩广、整理之频繁,蔚为大观。自孔子整理图书,由此产生了关于文献及其整理的专门学问——文献学。然而中国文献学的源流甚为复杂,大而论之,有古典文献学与现代文献学之分,笔者已作过专题研究。具体来说,古典文献学较现代文献学复杂,由于古典文献学之中门派交叉较多,学科争议不断,理清其源流本末,还需要作专门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有校雠文献学、目录文献学、广校雠文献学三大流派,三派均来源于孔子的整理典籍,到汉而开始分流。从三派的发展看,有一个共同特点:三派均始于汉,兴于宋,至清而鼎盛。由此可划分出中国古典文献学发展的四个时期:初创(先秦)、分化(汉—隋)、成熟(唐宋)、集成(元—清)。校雠文献学与目录文献学同时产生于汉刘向、刘歆,在其发展中虽有不同侧重,但其关系甚密,并相互影响,只是因学派不同,理解各异,各自努力扩张并寻求分离,校雠目录之争由是而生。明确学派之分野,有利于解决纷争,取长补短。这两派各以校雠学、目录学自居,是近现代校勘学、目录学、版本学之本源。广校雠文献学产生于汉郑玄,几经扩大,直至以文献命名,现代“文献学”的产生与此不无关系。校雠文献学讲文献甄别与整理,以校勘为中心;目录文献学讲收集与整理、揭示与利用,以目录为中心;广校雠文献学重视文献阐释与整理、编纂,以学科为中心,目录、校勘、版本只是其工具。校雠文献学侧重文献的内容方面,包括文字订正、探讨学术价值等,编定篇目是其成果之一;目录文献学侧重文献的形式方面,兼及校勘,群书目录是其主要成果;广校雠文献学侧重文献的编纂,包括文献的解释与重组。校雠文献学与目录文献学关心各门学术流别,重视学术广度,考百科之源流,具有学术史的功能,学术分类与文献分类密不可分;而广校雠文献学通常关系某一学科,重视学术深度,考一科之源流,体现学科史的功能,文献整理与学术思想融为一体。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主体是文献整理,校勘、版本、目录是文献整理的三个基点,“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是古典文献学的精华。经过文献学家各派的发展,积淀了丰厚的文献学思想,成熟了各分支学科,构筑了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体系。继承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优秀传统,开拓现代文献学,是中国文献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文献学是在文献工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为了收集、整理、交流和利用文献,就必须对文献的特点、生产方式和整理方法进行研究,从中总结出规律,从而逐渐形成了文献学。 文献学应该算是历史类的。考据学、目录学、版本学都是历史文献学的传统分支学科。由这些分支学科组成了历史文献学,使它指出从文献中收集史料的门径,鉴别史料、确定其来源、性质、可靠程度与实际价值的方法。所以,虽都是文献,差别还是很大的。 中国文献学是以研究中国古代文献为主的学科,它包括已经出土的文献和一些散存的历史资料主要包括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出土文献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主要是研究中国文学发展脉络,传承体系,文学名著和主要文人,旨在理顺文学发展的模式,为研究古代文学做保障。 后人对宋人词集的编纂情况:明末毛晋刻《六十名家词》后,清侯文灿即续刻《十名家词集》 后来秦恩复又续刻《词学丛书》 到了晚清,刻词的风气更盛,规模也更大。王鹏运刻有《四印斋所刻词》《宋元三十一家词》,江标刻有《宋元名家词》,吴重熹刻有《山左人词》,吴昌绶又有《双照楼景刊宋元本词》,朱祖谋有《彊村丛书》,陶湘有《续刊景宋金元明本词》。1931年赵万里编成《校辑宋金元人词》,嗣后周泳先继起,辑成《唐宋金元词钩沉》,补诸家丛刻之遗。唐圭璋先生在他们的基础上广为搜罗,辑成《全宋词》。在初编此书的时候,就承精于目录版本之学的王仲闻帮助搜集资料,校订真伪,商讨善本、足本问题。因此当中华书局提议修订此书的时候,先生就推荐王先生负责校订。经过王先生全力以赴的修订,这部重新修订后的《全宋词》终于在1965 年6月重印出版。修订本与旧本相比,面目大不相同,它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所采用的词集以善本、足本为主。比如,毛晋刻本卢祖皋《蒲江词》只20余首,《全宋词》根据《彊村丛书》本《蒲江词稿》多出70余首;又如,毛晋刻本程珌《洺水词》40首,《全宋词》根据明嘉靖刻本《洺水集》增补3首;毛晋刻本李之仪《姑溪词》86首,而《全宋词》则据《姑溪集》本增补8首;毛晋刻本刘过《龙洲词》45首,而 《全宋词》根据明沈愚刻本《龙洲词》校毛本,多出34首。又,王鹏运刻本何梦桂《潜斋词》40首,《全宋词》则据明成化刻本《潜斋先生文集》增补7首;江标《宋元名家词》刻本吴儆《竹斋词》 21首,《全宋词》据明刊《吴文肃公文集》增补9首。此外,倘原刻文字有脱讹,是编又据其他善本校订。由于选择底本采用善本、足本,做到择善而从,同时严于考订,因此在好多地方改正了前人沿讹袭谬之处。此外,尚有《宋词纪事》《唐宋词简释》及《元人小令格律》《词苑丛谈校注》《词学论丛》《全宋词简编》《词话丛编》等书出版。

文献学的发展历史

文献载体有天然材料手工刻写的非纸张型材料: 如古代的甲骨、 玉石、 青铜器、 简策到以雕版印刷 ,活字印刷型为主的人造纤维( 纸张) 型材料再到现代的胶片、 磁带、 磁盘、 光盘以及机读数据库、 网络数据库为代表的电子载体材料文献。这一发展演变也就是载体材料本身的笨重到轻便, 信息记录的密度由小到大, 信息记录传递由慢到快的进程。

今天我们所说的文献,主要指有历史意义的比较主要的书面材料,广义的文献定义就成了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依据国际定义文献乃是一切情报的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献"的概念已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泛指古籍外,近人把具有历史价值的古迹、古物、模型、碑石、绘画等,统称为"历史文献"。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关于"文献"的定义是:"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数千年来,我国先人创造出丰富而灿烂的各类文化硕果,主要是录存于浩如烟海的古代图书典籍之中,这些就是古典文献。而其中与某一学科直接相关的图书资料,就是该学科的文献。古典文献学的基本任务,是继承古代校雠学家的方法、经验和成就,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发掘、搜集、整理、研究这些文献,去伪存真,考镜源流,使之为各个学科、各个层次的专业工作者所了解、掌握和利用,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科学文化,进而为全人类作出贡献。

先前根本几乎没史料。

机械发展史文献

要什么 ,,,第一个找个学机械的或者去图书馆弄。。。

我有电子版

文献检索发展史

按照一定方式组织存贮信息,并根据用户需求查找出有关信息的过程。又称信息存贮与检索、情报检索。信息的查找萌芽于图书馆的参考工作。“信息检索”一词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 。信息检索包括3个主要环节 :①信息内容分析与编码,产生信息记录及检索标识。②组织存贮,将全部记录按文件、数据库等形式组成有序的信息集合。③用户提问处理和检索输出。关键部分是信息提问与信息集合的匹配和选择,即对给定提问与集合中的记录进行相似性比较,根据一定的匹配标准选出有关信息。它按对象分为文献检索、数据检索和事实检索;按设备分为手工检索、机械检索和计算机检索。由一定的设备和信息集合构成的服务设施称为信息检索系统,如穿孔卡片系统、联机检索系统、光盘检索系统、多媒体检索系统等。信息检索最初应用于图书馆和科技信息机构,后来逐渐扩大到其他领域,并与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在一起。与信息检索有关的理论、技术和服务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领域,是信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并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相互交叉。参考资料:中国大百科全书

汽车发展史论文文献

你这个有难度,但是貌似又很好解决。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当然去谷歌也是不错的选择。不过感觉你的选题太宽泛了

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汽车设计的范畴早已不再局限在车身造型上。最大的改变就是对内饰设计的重视,以及新能源动力的整车设计。跳脱传统的造型设计思维,点燃了今天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从汽车产业到汽车社会,汽车已成为一种现代生活方式的代表。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越来越普及,人们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从而刺激汽车厂商不断地开发更全面、更时尚、更能够体现时代特色的汽车产品。于是,近些年来在全球及国内市场出现了许许多多各种新功能车身型式,从一般的轿车、吉普、延伸出了MPV、SUV、CROSSOVER等车型。但所有这些形形色色汽车的种类与造型都是源自于市场调研,特别是针对消费者需求的调查基础上决定的,从而一个汽车家族(品牌)也拥有着各种不同种类与造型的汽车王国。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雪铁龙汽车。位于巴黎郊区的雪铁龙设计中心于1965年开始投入使用。旨在扩大并将分散的三个命脉部门:设计部、实验室及科研部集中在一起。请你注意这个顺序,你不难发现雪铁龙对于汽车设计的重视程度!在进行车身型式开发之前,其自身的定位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它将决定着竞争对手、目标用户,然后再是动力总成、主被动安全系统、转向系统、内饰配置,直到门窗驱动方式、娱乐系统配置等。例如东风雪铁龙C2。C2造型极富活力和吸引力,它由雪铁龙造型中心设计师与神龙公司优秀设计师共同打造,优美线条凸现整车造型的饱满和精致。饱满健硕的前部造型给人以生机勃勃的“都市之虎UrbanTiger”的感觉,前脸以雪铁龙品牌引以为傲的镀铬双人字标识为中心,赋予C2强健且极富表现力的个性。前大灯灵气活现,内部构造彰显科技含量。前散热隔栅,大气且极富力量感,一直延伸到前大灯的下部,伸展的双齿轮标识和凯旋及雪铁龙其他最新产品一脉相承。镀铬的进气隔栅使发动机的强劲动力表现呼之欲出。隆起的尾翼结合行李箱盖和后保险杠的形状使车辆充满活力与动感。而这种造型让人一看就可以知道它的目标用户是年轻人,整个车型张扬出年轻人特有的活力与时尚的气息~!这也是年轻人为什么选择C2的原因。从上面的描素你不难发现,汽车设计当中车身设计对于一款车的重要性,也可以说它是这款车的生命所在、力量之源

历史文化学习网的参考文献 _php?smenuid=542&subjectid=923 Automuseum D Carl Benz, Ladenburg/Germany -dr-carl-de/ Bertha Benz Memorial Route -de/ 通用汽车百年史沪港经济论文 _731759ad-4f36-4612-8783-html 汽车百年经营管理者论文 _8c21555c-711d-44b4-99bd-html 汽車史話:汽車發展史作者林平 編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ISBN書號7121015358 出版時間2005-08-01记得采纳啊

1705年,纽可门首次发明了不依靠人和动物来作功而是靠机械来作功的实用化蒸汽机。这种蒸汽机用于驱动机械,便产生了划时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随着蒸汽驱动的机械即汽车的诞生,人类社会便车海钮互)眸拉开了永无休止的汽车发展的序幕。1769年,法国人NJ古诺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的三轮汽车。到了1804年,托威迪克设计并制造出一辆蒸汽汽车,这辆汽车还拉着10吨重的货物行驶了7公里。1831年,美国的哥德史沃奇·勒将一辆蒸汽汽车投人运营,相距巧公里的格斯特夏和切罗腾哈姆之间便出现了有规律的运输服务,这辆运输车走完全程约需45分钟。此后的三年内,伦敦街头出现了蒸汽公共汽车当这个笨重的怪物在英国城镇奔跑时,曾引起了很大的骚动说起来,这种车比现在筑路用的压道机还重,速度又低,常常损坏未经铺修的路,引起各种事故。当时市民们曾呼吁取缔这种汽车,为此英国制订了所谓的“红旗法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由于这条法规的实施,使得英国后来在汽车制造方面大大落后于其它工业国家。由于蒸汽汽车本身又笨又重,乘坐蒸汽汽车又热又脏,为改进蒸汽发动机,艾提力·雷诺在1800古诺发明制造的蒸汽汽车年制造了一种与燃料在外部燃烧的蒸汽机(即外燃机)所不同的发动机,让燃料在发动机内部燃烧,人们后来称这类发动机为内燃机。1876年,康特·尼古扎·奥托又发明了具有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冲程的发动机。为了纪念奥托的发明,人们把这种循环称为奥托循环。1879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首次试验成功一台二冲程试验性发动机。1883年10月,本茨创立了奔驰公司和莱茵煤气发动机厂,1885年又在曼海姆制成了第一辆奔驰专利机动车,该车为三轮汽车,采用一台两冲程单缸66千瓦的汽油机,此车具备了现代汽车的一些基本特点,如火花塞点火、水冷循环、钢管车架、钢板弹簧悬架、后轮驱动、前轮转向和制动手把等。1886年,德国人戴姆勒在与威廉·迈巴赫合作制成第一台高速汽油试验性发动机的基础上,又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无马之车”。该车装用功率为8千瓦、转速为每分钟650转的发动机,以每小时18公里的速度从斯图加特驶向康斯塔特,于是世界上第一辆由汽油发动机驱动的四轮汽车诞生了。也是在这一年,卡尔·本茨第一次把三轮汽车卖给了一个法国人,由于这种三轮汽车设计合理,选材和制造精良,因此受到好评,销路日广。由于上述原因,人们一般都把1886年作为汽车元年,也有些学者把卡尔·本茨制成第一辆三轮汽车的1885年视为汽车诞生年。本茨和戴姆勒则被尊为汽车工业的鼻祖。这是汽车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阶段。需要说明的是,那时的汽车驾驶员必须是勇敢、机智的机械修理工,在许多场合下他不得不从汽车内爬出或爬到汽车下或者到乡下铁匠那儿去修车,所以一般人是望车莫及的。尽管如此,坐在极为嘈杂和震动非常厉害的汽车上,不仅要饱受路人的嘲笑和日晒雨淋,而且全然没有今日驾驶员的舒适和气派,况且马车手还认为汽车抢了他们的生意,当汽车与马车并行时,他们常常扬起皮鞭抽打汽车驾驶员。进入流水线大批最生产时期进入20世纪以后,汽车不再仅是欧洲人的专利了,特别是当亨利·福特于1908年10月开始制造和销售著名的T型车以后,这种车产量增长惊人。1913年,福特公司首次采用流水装配线方式大规模生产汽车,使汽车成本大跌,汽车不再是贵族和有钱人的奢侈品而开始逐渐成为大众化的商品。从此,美国汽车迅速成为世界宠儿,福特公司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王国。所以,人们说,汽车发明于欧洲,但获得巨大发展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福特采用流水作业方式生产汽车,在汽车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里程碑。短短几年时间,汽车已经从一种实验性的发明转变为关联产业最广、涉及工业技术最丰富的综合性工业。因此,汽车工业的发展不仅依赖汽车行业本身的技术进步,而且也取决于汽车工业应用这些技术的能力和世界汽车市场的容量,两者相互影响并受到整个经济形势发展、人们对环境要求和能源及原材料供应、意外变化及国家政策等的影响。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培训了不少驾驶军用卡车<汽车运用》·月刊的驾驶员,他们中的很多人还学习到了一些汽车机械技术,于是战后汽车买卖兴隆,在美国,汽车制造商和附件供应商全负荷生产仍不能满足要求的迅速增长,汽车价格也几倍于战前。但时隔不久,由于经济萧条,汽车高需求即宣告结束。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英国,汽车的需要量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更高,几乎生产多少就可售出多少。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发了横财,战后的美国工业越发兴旺,汽车生产在世界上始终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汽车业、钢铁业、建筑业曾被誉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而汽车工业更是美国工业的骄傲和象征,长期以来,他们一直以研究开发豪华汽车为主。但当1973年首次发生石油危机时,美国汽车工业便受到很大的冲击,而日本似乎对此早有察觉,他们大量研制生产小型节油汽车,终于在1980年把美国赶下了“汽车王国”宝座,取而代之。日本真可谓“后起之秀”,当历史进人20世纪后,日本才出现第一辆汽车,几年后日本才开始研制汽车。但谁又能料到,1925年才第一次出口汽车(向我国上海)的日本,60年后竟然出口汽车达6400万辆,登上了汽车王国的宝座。这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汽车发展史上一个特大新闻。当然美国也决不会就此罢休,到底鹿死谁手,还很难预料。未来的汽车市场仍是世界市福特T型车场中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有人以美国汽车之王通用汽车公司为例,它平均每巧分钟用于汽车生产的投资就高达180万美元,这真是令人惊讶的数字。因此,人们预料,将来只有资金雄厚的汽车公司才能有这样的投资能力,不过由于有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支持,未来汽车舞台也不是大公司唱独角戏,中小型汽车公司也会有很大的发展。为了占领未来汽车市场,如今已有许多公司把各种先进技术和装备,如微型电子计算机、无线电通讯、卫星导航等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法、新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中,汽车正在走向自动化和电子化。有了卫星导航系统,汽车可接收交通卫星的通信资料,确定汽车所在位置,从而自动提供最佳行车路线,并且显示出交通图;汽车雷达系统可以把障碍物的距离和大小告诉给驾驶员,这样停车就更容易;而语言感知系统可以用图、表和声音告诉驾驶员汽车的各个部位情况,此外还可按“音”行事,执行有关驾驶指令等等。另外,汽车的能耗、废气排放、噪声和污染等公害也将减少,安全性、使用方便性将日益提高,在可以预见到的未来,汽车仍将是世界上的主要交通工具。

  • 索引序列
  • 文献学发展史
  • 文献学的发展历史
  • 机械发展史文献
  • 文献检索发展史
  • 汽车发展史论文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