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投稿邮箱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投稿邮箱

发布时间: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投稿邮箱

这种 职业大学学报 最多最多 就是 最普通 的省级期刊。

既使别人有付费账号,很少有人会愿意帮你的,下载资料也要现金,根RMB一样等值,一篇文章论页数从1元到3元每篇不等,因为里面的资料都很珍贵的,一般网站都没有,我建意您注册一个账号,可以直接用手机话费冲,像你这10多篇资料可能要20元以内吧!我以前下载了100多块钱的资资都是用手机,或网银充的现金!真的里面的资料很不错的,为了节约时间,还不如自已弄!一般人不会肯帮的 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找我!

[1] 刘翠清 人力资源权益会计制度设计研究[D] 山东经济学院 2010 [2] 邢芷芯 人力资源权益会计制度设计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08 [3] 陈洁 我国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 2010 [4] 李莉 企业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指标体系设计[D] 成都理工大学 2011 [5] 崔胜利 关于我国人力资源会计核算及应用分析研究[D] 四川大学 2007 [6] 戴致光 人力资源会计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 2002 [7] 李茜 新经济时代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研究[D] 长安大学 2008 [8] 任力荣 对人力资源会计及其在我国应用的思考[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 [9] 周媛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会计核算探讨[D] 河北大学 2009 [10] 徐暘 人力资源会计相关问题的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 2010 [1] 刘翠清 人力资源权益会计制度设计研究[D] 山东经济学院 2010 [2] 邢芷芯 人力资源权益会计制度设计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08 [3] 陈洁 我国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 2010 [4] 李莉 企业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指标体系设计[D] 成都理工大学 2011 [5] 崔胜利 关于我国人力资源会计核算及应用分析研究[D] 四川大学 2007 [6] 戴致光 人力资源会计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 2002 [7] 李茜 新经济时代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研究[D] 长安大学 2008 [8] 任力荣 对人力资源会计及其在我国应用的思考[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 [9] 周媛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会计核算探讨[D] 河北大学 2009 [10] 徐暘 人力资源会计相关问题的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 2010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投稿邮箱格式

这种 职业大学学报 最多最多 就是 最普通 的省级期刊。

A 强度的高低 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水泥的强度成正比 , 在配合比相同的条件下 ,所用的水泥标号越高 ,制成的混凝土强度 越高 水泥细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也很大 随着细度增加 ,水 化速率增大 ,就导致较高的强度增长率 ,但应避免细磨粉的含量 混凝土是目前世界上用途最广 , 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 它在 建筑工程 , 公路工程 , 桥梁和隧道工程 , 水利及特种结构工程的建 设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任何混凝土结构物主要都是 用于承受荷载或抵抗各种作用力的 ,强度是混凝土最重要的力学 性能 因此 ,通常用强度来评定和控制混凝土的质量以及评价各 种因素影响程度的指标 本文就影响水泥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及 预防措施作详细分析 2 水灰比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也看出 , C/ W 即灰水比也与混凝土强 度成正比 , 即水灰比越小 , 混凝土强度越高 ; 水灰比越大 , 混凝土 强度越低 充分密实的混凝土在任何水灰比程度下的毛细管孔 隙率由水灰比所确定 水灰比和混凝土的振捣密实程度 ,两者都 对混凝土体积有影响 , 当混凝土混合料能被充分捣实时 , 混凝土 的强度随水灰比的降低而提高 在水泥标号相同的情况下 ,水灰 1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 1 混凝土原材料对其强度的影响 水泥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1 水泥是混凝土中的活性成分 ,其强度大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 限承载力 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对钢 — 混凝土组合梁进行 研究 王聚厚等通过对钢 — 混凝土组合梁的试验研究 ,建立了按 塑性方法计算该梁极限抗弯承载力和钢筋纵向抗剪承载力的公 式 聂建国 ,袁彦生等 [ 6 ] 从理论上校核了用来确定钢 — 混凝土组 合梁极限抗弯强度的塑性理论 , 并通过试验研究 , 建立了截面屈 服曲率和极限曲率及等效塑性铰长度计算公式 我国对预应力组合梁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主要对预应力组 合梁的短期性能 , 负弯矩受力性能方面进行了研究 清华大学的周天然 ( 2000 年 ) 对 8 根钢 — 混凝土空心叠合板 组合梁进行了试验研究 ,其中 2 根非预应力组合梁 ,2 根现浇混凝 土翼缘组合梁 ,4 根预应力钢 — 混凝土空心叠合板组合梁 讨论 了预应力钢 — 混凝土空心叠合板组合梁的受力性能和破坏特征 , 对其承载力和刚度进行了理论分析 ,提出了可供设计参考的计算 公式 湖北工学院的谢俊 ( 2000 年 ) 进行了预制预应力拼合翼缘部 分剪力连接钢 — 混凝土组合梁静力及疲劳试验 ,讨论和对比分析 了静力及疲劳荷载下负弯矩区弯曲形裂纹的分布及其扩展规律 , Appl ication and study on the prestressed conposite beam HUANG Yan2chun IU Ping L Abstract : The bearing behaviors , advantages and application situation of prestressed conposite beam are And t he study situation of opment of t he modern prestressed technology in t he composits structure and it can be applied Key words : prestressed conposite beam , bearing behaviors , application and study 收稿日期 :2008209218 prestressed conposite beam is intensively Indicates t he prestressed steel2concrete composite beam is t he application and furt her devel2 作者简介 : 狄进祥 (19712 ) ,男 ,工程师 ,江苏溧阳市建设局 ,江苏 溧阳 213300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 All rights 王全福 (19722 ) ,男 ,工程师 ,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江苏 苏州 215003 苏雪峰 (19772 ) ,男 ,助理工程师 ,江苏如皋勘测设计院 ,江苏 如皋 226500 部分剪力连接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剪栓钉的静力 , 疲劳特性 , 端部 滑移特征 , 变形特征等主要力学性能 ; 建立或改进了部分剪力连 接钢混凝土组合梁截面弹性极限抗弯分析 , 疲劳荷载下裂缝宽度 计算 , 静力条件下负弯区裂缝间距计算 , 疲劳荷载下挠度计算公 式 ; 讨论并验证了简单塑性理论用于部分剪力连接钢混凝土组合 梁正 , ( 含预应力) 弯矩区极限抗弯计算的适用性 负 参考文献 : [1 ] 刘虎祥 浅谈预弯组合梁 [J ] 山西建筑 ,2007 ,33 ( 2) : [2 ] Wulin li , P Albrecht , H S Strengt hing of Com2 posite Steel2Concrete Bridge [J ] S Engrg ,ASCE ,1992 ,121 ( 2) : [3 ] 吕志涛 ,舒赣平 北京西站主站房 45 m 跨预应力钢桁架的 设计和施工 [J ] 建筑技术 ,1997 ,28 ( 3) : [ 4 ] Szilard , R Design of Prestressed Composite Steel Structures [J ] Struct D ,ASCE ,1959 ,85 ( 9) : [5 ] H Behavior of Prestressed Composite Steel Beams [J ] Struct D ,ASCE ,1963 ,89 ( 3) : [6 ] 聂建国 ,袁彦生 钢 — 混凝土组合梁的截面性能分析 [J ] 郑 州工学院学报 ,1993 ,14 ( 1) : ·100 · 第 35 卷 第 1 期 山 2 0 0 9 年1 月 西 建 筑 比越小 ,与骨料粘结力越大 ,混凝土强度越高 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3 强度和弹性模量高的粗骨料可以制成质量好的混凝土 但 过强 , 过硬的粗骨料不但没有必要 ,相反 ,还可能当混凝土因温度 或湿度等原因发生体积变化时 , 使水泥石受到较大的应力而开 裂 骨料颗粒的粒形 , 粒径 , 表面结构和矿物成分 ,往往影响混凝 土过渡区的特性 , 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试验表明 , 增加骨料 粒径对高强混凝土起反作用 , 低强度混凝土在一定水灰比时 , 骨 料粒径似乎无大的影响 粗集料的级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很大 , 因而一定要控制和选择好粗集料级配 匀一致 ,以表面泛浆为宜 ,间距要均匀 ,浇筑完毕后 ,表面要压实 , 压平以防表面裂缝 振捣时要防止钢筋移位 , 确保钢筋位置正 确 ,防止浇筑过程中跑模 , 跑浆和坍塌 3 拆模质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拆模 ,持荷要按有关规定进行 混凝土强 度不足时 ,过早拆除支撑模板 , 过早荷载作用或超堆荷载会使混 凝土梁 , 板产生裂缝 ,导致强度降低 模板拆除后 ,不应受外力作 用的破坏 ,结构表面不应受到破坏 ; 冬季混凝土要注意拆模后被 冻坏 如果需要混凝土提前拆模受力 ,需要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或加入早强剂 ,提高硬化过程温度以提早达到拆模条件 4 细骨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 ,所以混凝 土公式内没有反映砂种柔效 ,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 的影响 由于施工现场砂石质量变化相对较大 ,因此现场施工人 员必须保证砂石的质量要求 ,并根据现场砂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 比 ,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 ,不能把试验配比与施工配比混为一谈 4 混凝土养护质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混凝土成型后应在一定的养护条件 ( 温度和湿度 ) 下进行养 护 ,才能使混凝土硬化后达到预定的强度及其他性能 周围环境 的温度对水泥水化作用的进行有显著影响 , 温度升高 , 水化速度 加快 ,混凝土强度的发展也快 GB 502042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 施工及验收规范中规定 ,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 12 h 以内应对混 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 混凝土强度达到 2 N/ mm2 前 ,不得 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2 混凝土工艺对其强度的影响 1 使用活性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粉煤灰 , 矿渣等掺合料对混凝土强度有较大作用 , 特别对于 大体积混凝土 ,能够降低水化热 ,减少混凝土内部微裂缝的产生 , 提高后期强度 掺合料中的硅质成分受到混凝土水化产生的碱 激发进一步反应 ,并维持长久时间的强度增长 2 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 1 材料控制 1) 材料的性能控制 根据前文的分析可以知道 ,高性能的原 2 使用特殊功效的外加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最常用的混凝土外加剂为减水剂 ,减水剂对混凝土强度至关 重要 ,由于拌制混凝土需要一定的流动性才能施工 , 传统混凝土 中总的加水量是水泥水化所需水分的两倍以上 ,水化多余的水分 从混凝土内部迁移出来 , 形成了大量的孔隙 , 致使混凝土强度降 低 ,减水剂的作用是保证混凝土混合料在流动性及和易性的基础 上降低混凝土拌合用水量 ,降低水灰比 ,从而提高混凝土强度 3 其他特殊工艺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把纸浆废液当外加剂利用于混凝土工程中 ,既能改善混凝土 的性能 ,又为环保作出贡献 [ 4 ] 纸浆废液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定向 吸附于颗粒表面 ,使颗粒带电 , 利用颗粒间相互排斥使水泥颗粒 分散 ,从而释放水泥絮状体所包裹的水 ,达到减水的目的 ,或使水 泥浆的粘度下降 ,流动性提高 有文献提出一种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新方法 ,该方法是在给水 管的外壁上设定钕铁硼磁极 , 使水在该磁场内垂直发割磁力线 , 然后用上述强磁场处理水按常规方法搅拌混凝土 该方法可提 高混凝土强度 6 %~10 % ,且成本低 ,使用方便 [ 5 ] 材料可以使得混凝土强度大幅提高 结合经济和安全的原则 ,选 用尽可能好的原材料提高混凝土强度 2) 材料的质量控制 进场材料的好坏对混凝土的质量有直 接影响 ,因此把好原材料进场质量关就显得尤为重要 除收料人 员外 , 项目技术 , 质量人员必须参与材料验收 , 原材料进场时 , 材 料合格证必须同时送达 所有质量把关人员必须从材料外观上 对材料质量进行判断 ,不合格材料绝不容许进场 外观质量鉴定 通过后 ,由技术人员在监理监督下取样送检 在材料投入使用 前 ,必须得到复试报告 ,合格材料方可使用 2 工艺控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工艺被用于提高混 凝土的强度 各种新型的外加剂和掺合料也被不断使用 因此 , 设计和施工单位可以结合经济预算 ,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的采用 较为先进的工艺 ,以提高混凝土强度 3 施工控制 3 混凝土施工技术对其强度的影响 模板工程质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1 如果模板及支架在施工中出现问题 ,将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 强度 因此 ,对模板的检查除了要根据图纸对轴线 , 平面布置 , 断 面尺寸及标高进行检查外 ,还要检查其牢固性 , 稳定性 , 严密性是 否合乎要求 混凝土浇筑质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2 施工条件是确保混凝土结构均匀密实 , 硬化正常 , 达到设计 要求强度的基本条件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把拌合物搅拌均匀 ,浇 筑后必须振捣密实 ,且经良好的养护才能使混凝土硬化后达到预 定的强度 采用机械搅拌比人工搅拌的拌合物更均匀 ,采用机械 捣鼓比人工捣鼓的混凝土更密实 ,而且机械捣鼓可适用于更低水 灰比的拌合物 , 获得更高的强度 同时 , 混凝土的振捣时间应均 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规范的施工管理是提高混凝土强度的重 要保障 根据实际情况 ,尽可能的采用较为先进的振捣技术和养 护工艺 , 力求最大程度发展混凝土的强度 另外混凝土浇筑 , 振 捣和养护是一个连续性工作 ,对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同样是一个不 可忽略的因素 从施工角度 , 应对操作者进行技术教育和交底 , 以提高操作者业务能力 , 从施工角度加强监督力度 , 将责任落实 到人 ,这样就不难解决因操作不当而引起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的 情况 3 结语 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众多 ,本文根据理论分析和施工实践并 结合国内外工程经验 , 提出并总结了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三大因 素 : 混凝土的原材料 , 工艺及施工技术 较为全面的分析了这些 因素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并结合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如何提高 混凝土强度的方法 , 为水泥混凝土结构的设计 , 施工及试验分析 提供一些思路 ,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 All rights 第 第1期 山 035 卷 年 1 月 2 0 9 文章编号 :100926825 (2009) 0120101202 SHANXI ARCHITECTURE 西 建 No 筑 V 1 J ·101 · 断裂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裂纹发展过程分析仝瑞金 潘 洁 储著胜 摘 : 基于断裂力学的基本原理 ,从改变结构中裂纹受力状况入手 ,论述了各种状态的应力强度因子 ,对钢筋混凝土中 要 裂纹扩展状况及与混凝土应力强度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 ,达到显著效果 关键词 : 钢筋混凝土结构 ,断裂力学 ,裂纹 ,强度因子 中图分类号 : TU311 文献标识码 :A 弯拉强度时 ,混凝土开裂 [ 3 ] 虽然裂纹的平均间距有一定的规 律 ,但就每一条裂纹而言 , 具有随机性 假定加载进行一段时间 后 ,结构中的裂纹如图 1a) 所示 对于应力分布而言 ,在裂纹处存 在较大的突变 ; 由圣维南原理可知 , 在裂纹两侧不远的范围内受 力状态可以表示为如图 1b) 所示 从整个土木工程领域来看 ,钢筋混凝土结构占有相当大的比 重 ,据统计有 80 % ;但其存在一定的缺陷 ,尤其是裂缝 , 严重影响 了结构的耐久性 ,因而 , 基于断裂力学原理寻求延缓和阻止裂缝 发展 , 提高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有效方法 1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纹分析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自重和外荷载的作用下 ,首先在承受弯矩 较大的截面开裂 开裂后仍能继续承受荷载 ,是由于混凝土开裂 后 ,开裂截面的应力重分布 ,钢筋的应力突增 ,裂纹在钢筋的维系 下才得以保持稳定 ,钢筋有阻止裂纹发展的作用 根据叠加原理[ 1 ,2 ] ,裂纹的受力状态可以分解为受力状态 A 和 B 的叠加 ,其中 A 状态为仅考虑混凝土 ,B 状态为仅考虑钢筋 对于裂纹的不同发展阶段 ,B 状态中代替钢筋集中力的大小 和作用点均有改变 ,计算时应考虑其改变 ; 然后 ,得到 B 状态的应 力强度因子和弯矩作用下 A 状态的应力强度因子相叠加 ,就可以 定量地得出张开型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 ,即 : ( 1) KI = KA + KB I I 2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裂纹附近的受力状态 以钢筋混凝土适筋梁为例 ,对其裂纹所处的实际状态进行分 析 假定结构在四点加载方式下破坏 ,绘出其弯矩图和纯弯梁段 弹性应力分布图 纯弯梁段承受的弯矩最大 , 基于断裂力学分 析 ,混凝土结构的裂纹扩展时应从纯弯梁段的裂纹开始 ; 而且钢 筋混凝土结构中的边裂纹在受力时最容易扩展 ,因此分析起点应 是纯弯梁段的边裂纹 基于断裂力学分析的前提是结构中出现 宏观裂纹 随着荷载的增大 ,当梁底面混凝土的应力达到其极限 [1 ] 郭志明 浅谈影响普通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及对策 [J ] 江汉 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4 ,17 ( 2) : [2 ] 张智泉 建筑工程中影响混凝土强度因素和质量控制 [J ] 江西建材 ,2007 ( 2) : 收稿日期 :2008208204 由于钢筋的存在 , 在荷载的作用下 , 钢筋承受拉应力 从裂 纹的扩展角度看 ,钢筋可简化为作用在裂纹附近的集中力 , 其作 用是阻止裂纹扩展 , 且其大小和作用点随着裂纹的扩展逐渐变 化 ,也就是说 ,钢筋的作用可用 B 状态来表示 3 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求解在一定的外荷载下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纹一旦扩展就必 然越过钢筋 [ 3 ] 当裂纹越过钢筋时 ,裂纹附近的受力状态可分解 为如图 2 所示的两种状态的叠加 1 状态下的应力强度因子 A 2008

已查,省级。投初级、助理级别的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既使别人有付费账号,很少有人会愿意帮你的,下载资料也要现金,根RMB一样等值,一篇文章论页数从1元到3元每篇不等,因为里面的资料都很珍贵的,一般网站都没有,我建意您注册一个账号,可以直接用手机话费冲,像你这10多篇资料可能要20元以内吧!我以前下载了100多块钱的资资都是用手机,或网银充的现金!真的里面的资料很不错的,为了节约时间,还不如自已弄!一般人不会肯帮的 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找我!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投稿邮箱地址

1/51【题 名】虚拟激励法及其在汽车随机振动应用中的探讨【作 者】李杰[1] 秦玉英[1] 赵旗[1] 张伟[2]【刊 名】汽车技术2007(7)-24-272/51【题 名】激励法:将“1”等于“10”【作 者】靳菲菲【刊 名】大众商务:下半月2007(7)-61-613/51【题 名】桥梁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的环境激励法【作 者】王永毅【刊 名】山西建筑2007,33(19)-338-3394/51【题 名】基于虚拟激励法的大跨空间结构风振系数研究【作 者】章明灿[1] 季俊杰[2] 黄新良[3]【刊 名】山西建筑2007,33(15)-55-565/51【题 名】如何运用激励法调动护士积极性【作 者】孙华 张露萍【刊 名】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3)-220-2216/51【题 名】激励法则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贯穿与运用【作 者】张世友【刊 名】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23(1)-72-767/51【题 名】浅谈“激励法”在服装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作 者】周峰【刊 名】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6,2(2)-158-1598/51【题 名】运用“智力激励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作 者】李国强【刊 名】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94-959/51【题 名】基于虚拟激励法的空间网格结构风致抖振响应分析【作 者】陈贤川[1,2] 赵阳[2] 董石麟[2]【刊 名】计算力学学报2006,23(6)-684-68910/51【题 名】用虚拟激励法求解非比例阻尼线性体系的非平稳随机地震响应【作 者】汪梦甫【刊 名】力学季刊2006,27(4)-598-60511/51【题 名】“成功激励法”在差生转化工作中的应用【作 者】王艳菊 刘成荣【刊 名】晋中学院学报2006,23(5)-83-8412/51【题 名】浅论企业管理中的职工循环激励法【作 者】王龙莎【刊 名】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6,19(5)-58-5913/51【题 名】困难时期员工激励法【作 者】徐卫来【刊 名】管理@人2006(9)-56-5714/51【题 名】智力激励法在培养学生创造力中的实践与探索【作 者】罗延平 张应红【刊 名】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0(7)-177-17915/51【题 名】As2S8玻璃条形波导的光激励法制备技术研究【作 者】邹林儿[1] 陈抱雪[1] 陈林[1] 袁一方[1] 鄂书林[2] 浜中广见[3] 矶守[4]【刊 名】光学学报2006,26(7)-1043-104716/51【题 名】调制激光器激励法的Butt-Welded热电偶动态特性测试【作 者】郭华玲【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8)-151-15217/51【题 名】车轮动载荷计算的虚拟激励法【作 者】黄玮 赵又群 杨国权【刊 名】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6,33(2)-29-3118/51【题 名】浅谈全方位激励法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作 者】王金辉【刊 名】科学咨询2006(02S)-58-5919/51【题 名】鲁灵敏:技术人才激励法宝【作 者】吴宇【刊 名】管理@人2006(1)-24-2520/51【题 名】多点输入下大跨空间索结构的虚拟激励法【作 者】孙建梅[1,2] 叶继红[2] 程文瀼[2]【刊 名】振动与冲击2005,24(4)-107-110,11921/51【题 名】淮北公司推行“立体精神激励法”【作 者】李伟 葛成龙【刊 名】供电行业信息2005(12)-4-422/51【题 名】管理中的激励法【作 者】毕勇【刊 名】全球瓦楞工业2005(10)-112-11223/51【题 名】激励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作 者】施美丽【刊 名】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7(3)-329-330,33324/51【题 名】激励法在儿科住院病人的应用【作 者】胡惠兰 李彩玲【刊 名】现代医院2005,5(10)-88-8925/51【题 名】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积分激励法【作 者】侯军【刊 名】现代企业教育2005(8)-48-4826/51【题 名】饭店“人力资源”八大激励法【作 者】海萌辉【刊 名】连锁与特许:管理工程师2005(7)-40-4127/51【题 名】多点输入下大跨度空间网格结构的虚拟激励法【作 者】孙建梅[1] 叶继红[1] 程文瀼[2]【刊 名】工业建筑2005,35(5)-95-9728/51【题 名】激发班级活力 优化班级管理过程——浅谈班级管理的激励法【作 者】李永飞【刊 名】基础教育(重庆)2005(2)-52-5229/51【题 名】IT企业创业期的团队激励法则【作 者】张永青[1] 黄培清[2]【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5(5)-135-13630/51【题 名】运输车辆随机振动分析的虚拟激励法【作 者】张永林 侯传亮【刊 名】起重运输机械2005(3)-30-3131/51【题 名】受控结构风振响应分析的广义虚拟激励法【作 者】张文首 于骁 岳前进【刊 名】计算力学学报2005,22(1)-20-2432/51【题 名】浅论激励法在教师管理中的运用【作 者】郭燕芬【刊 名】职业教育研究2005(2)-40-4033/51【题 名】激励法在业余速滑训练中的运用【作 者】李莉【刊 名】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53-5434/51【题 名】激励法——政治课教学中的点睛之笔【作 者】任变如【刊 名】河北教育2004(6)-40-4035/51【题 名】浅谈体育教学中的激励法【作 者】廖金琳【刊 名】龙岩师专学报2004,22(3)-109-109,11336/51【题 名】激励法在幼儿门诊治疗中的优势初探【作 者】齐小平 曲红艳 王文杰【刊 名】中国社区医师2004,20(4)-5-537/51【题 名】用激励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尝试【作 者】贺国华【刊 名】江苏教育研究2004(12)-42-4338/51【题 名】抚松实施“五位一体”激励法【作 者】宁金良 万春江【刊 名】党建文汇:上半月版2004(11)-21-2139/51【题 名】浅谈激励法在公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作 者】蒋万斌【刊 名】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4,11(5)-79-8040/51【题 名】激励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作 者】刘昌国【刊 名】少年体育训练2004(4)-16-1641/51【题 名】作文教学激励法【作 者】罗荣【刊 名】南方论刊2004(6)-63-6342/51【题 名】正弦扫频电激励法测量与识别地震检波器特性参数【作 者】张改慧 胡时岳【刊 名】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4,38(7)-722-724,76643/51【题 名】运用激励法转化后进生【作 者】胡现红【刊 名】素质教育大参考2004(6)-49-5044/51【题 名】逆虚拟激励法随机载荷识别试验研究【作 者】李东升 郭杏林【刊 名】工程力学2004,21(2)-134-13945/51【题 名】运用激励法加强女大学生的成才教育【作 者】吴文君【刊 名】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3)-11-1346/51【题 名】语言激励法在篮球比赛中的运用【作 者】朱云波 李凤玲【刊 名】少年体育训练2004(1)-42-4247/51【题 名】应用激励法促进患儿在肌内注射中的配合【作 者】邵玉静 汪秀华【刊 名】护理管理杂志2004,4(6)-41-4248/51【题 名】激励法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作 者】刘忆冰【刊 名】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1)-102-10349/51【题 名】虚拟激励法与圆拱屋盖结构的风致响应分析【作 者】黄明开 倪振华【刊 名】广东土木与建筑2003(12)-6-850/51【题 名】TMD多点控制体系随机地震响应分析的虚拟激励法【作 者】朱以文 吴春秋【刊 名】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23(6)-174-17851/51【题 名】岗位考核比例激励法:—人事用工制度改革新方法【作 者】朱圣开【刊 名】邮电企业管理2001(18)-30-31

既使别人有付费账号,很少有人会愿意帮你的,下载资料也要现金,根RMB一样等值,一篇文章论页数从1元到3元每篇不等,因为里面的资料都很珍贵的,一般网站都没有,我建意您注册一个账号,可以直接用手机话费冲,像你这10多篇资料可能要20元以内吧!我以前下载了100多块钱的资资都是用手机,或网银充的现金!真的里面的资料很不错的,为了节约时间,还不如自已弄!一般人不会肯帮的 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找我!

胡长朝 党 伟(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摘 要 国内外大部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原油综合含水率高达90%以上,造成原有地面系统超负荷运行,改造投资、能耗及运行成本急剧增大。针对这一问题,部分油田开始在集输系统的接转站实施预分水,分出的污水就地处理达标后回注地层。本文从技术原理、优缺点等方面对国内外普遍应用的预分水技术进行了评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关键词 预分水 高含水期 展望Predewatering Technology for Crude Oil ofHigh Water-cut OilfieldHU Changchao,DANG Wei(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SINOPEC,Beijing 100083,China)Abstract Most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oilfields have entered the high water-cut stage and the comprehensive water-cut of crude oil has reached as high as 90% or above,which leads to the overload operation of the existing surface system and the rapid increases of the reconstruction investment,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he operating For this problem,some oilfields begin to carry out predewatering at block stations of gathering and transferring systems,and the seperated sewage is treated in situ and reinjected to the ground after reaching the water quality The paper reviews the predewatering technology commonly used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the aspects such as technical principle,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and looks into its future Key words predewatering;high water-cut stage;prospect国内外油田开发都经历着产油量上升阶段、油量达到高峰稳产阶段和油井见水、产量递减3个阶段[1]。目前,我国东部主力油田大部分已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采期,原油综合含水率已超过90%,有的油田甚至高达98%,油田开发已由 “采油” 变为 “采水”。在高含水期,含水率的小幅上升会导致液量的大幅度增加。以胜利油田为例,全油田综合含水率在91%~92%时,含水率每增加1%,液量每年就增加约375×104 t,增幅达25%。由于地面处理系统利用的是中、低含水期的生产设施,因而不能适应产液量剧增和以水为主的处理需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集输和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能力明显不足,超负荷运行,处理效率低下。2)原有设施需不断扩建,改造工程量和投资费用过大,并且原有流程的改造也十分困难。3)能耗及成本增大。在油田中、低含水期开发阶段建设的原油脱水站,大多采用两段脱水工艺,高含水原油集输至集中处理站后全部进入加热炉加热,大部分热能消耗在对污水的加热升温上。在一个进站液量为1700×104 m3/a、综合含水率为95%的联合站,将来液升温7℃,仅一次加热炉的燃油消耗就达45×104t/a以上,其中污水吸收的热能大约占97%,造成了能量的极大浪费[2]。脱出的污水需返输至注水站,污水往返输送成本、降回压泵能耗、运行管理维护成本等增大。另外,随着含水率的上升,油井排来液的温度越来越低,热量及化学助剂等的消耗进一步增大,导致吨液、吨油处理成本急剧增加。4)大量污水的循环加速了管道和设备的腐蚀,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实施预分水,尽早把污水分离出来,减少污水流动环节,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大幅降低能耗、成本和改造投资,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国内外油田一方面加紧研究适应高含水期油田生产需要的预分水技术,成功研制出了末端分相管、水力旋流器等高效预分水装置;另一方面对原有流程进行配套改造,增加预分水环节,由采出液全液在联合站集中加热脱水改为在各井场、分压泵站、接转站进行低温预分水,分出的污水就地处理达标后回注地层,剩余低含水油再送至联合站集中加热处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预分水技术主要有三相分离技术、旋流分离技术、末端分相技术、斜管预分水技术和低温破乳技术。1 三相分离技术三相分离器的技术原理是油水混合液经设备进口进入设备,经进口分气包预脱气后进入水洗室,在水洗室中油水混合液发生碰撞、摩擦等降低界面膜的水洗过程分离出大部分的游离水,没有分离的混合液经分配器布液和波纹板整流后进入沉降室,并在沉降室进行最终的油水分离,达到脱水的目的(图1)。三相分离器综合应用了来液预脱气、浅池布液、水洗破乳、高效聚集整流和油水界面控制等数项技术,在国内外油田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尤以我国应用水平最高[3]。图1 高效三相分离器原理图我国陆上油田大多将三相分离器改造为预分水器进行预分水。河南油田规划设计研究院根据高含水期油田原油物化特性,研制出了HNS型三相分离器,其外形尺寸为φ3000mm×10608mm×10mm,分离器内分为预脱气室、稳流室、水洗室、沉降分离室、油室、水室、气相空间、气包等部分。该型三相分离器采用了气体预分离、二次捕雾技术和活性水水洗强化破乳技术,提高了油水分离效率;利用双隔板结构U形管压力平衡原理,实现了油水界面控制;合理配置设备与工艺控制的有机结合,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将HNS型三相分离器改造为预分水器,其处理能力为同规格传统设备的4~8倍,针对河南油田密度为85g/cm3 的轻质原油,经一次预分水处理,出口原油含水率在4%以下,污水含油低于500mg/L[4]。胜利油田 “十一五” 期间在33座联合站推广应用高效三相分离器152台,处理进站液量55×104m3/d,原油含水率从85%~90%降至50%~60%,每天节省加热燃料900t左右,取得了良好的节能降耗效果。以坨三站为例,进站液量为5×104m3/d,应用高效三相分离器预分水后,分离器出油含水率由94%降低到15%,加热液量下降了90%,年节约燃料油1068t。对于边远小断块油田,胜利油田将原来的高含水全液外输至较远联合站、注水水源回调改为就地预分水处理后回注、低含水油外输,在15座接转站应用三相分离器32台,分出水98×104m3/d,污水就地回注后实现污水替代清水6×104m3/d,每天减少6×104m3污水往返输送,节约输送电耗75×104kW·h,年降低加热能耗06×1014J,同时解决了部分油田欠注的问题,缓解了污水回灌压力。三相分离器用作预分水器,具有处理能力大、分离效率高、运行工况稳定、管理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含水原油经一段处理后获合格净化原油标准;但三相分离器是以出油含水率达到一定指标为目的设计的设备,污水分离净化的有效空间不足,造成除油效率低,分出水含油指标一般控制在1000mg/L以下,实际运行中水中含油在500 ~1000mg/L之间,后续污水处理系统需采用二级除油加过滤的处理工艺,投资、占地和运行费用均较高。2 旋流分离技术图2 水力旋流器原理图水力旋流器的工作原理是在油水存在密度差的情况下,使含油污水在水泵或其他外加压力的作用下,从切线方向进入旋流器后高速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水向器壁运动,形成向下的外旋流,通过旋流器底部出口流出(底流);油向旋流器轴心处运动,形成螺旋上升的内旋流油核,由上端溢流而出(溢流),最终实现油水分离,如图2所示[5,6]。旋流分离技术是油田高含水期节能降耗行之有效的工艺手段。水力旋流器可以使高含水原油在不加热的条件下实现游离水脱除,节约大量的燃料,欧美国家海上油田广泛用作预分水器,陆上油田基本不单独使用,目前发展方向主要是作为前端预处理器与其他技术组合应用。旋流分离技术在国内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未得到大规模应用。胜利油田开展了旋流分离技术试验,研制了以旋流和沉降相结合的试验设备,其工作原理为油、气、水混合液进入旋流筒,靠离心旋转分离和重力作用,脱除90%以上的伴生气,该气体与分水器内的少量气体一起经二次除液后,由压力控制进入气体系统,油水混合液经配流管均匀进入分离区,再经整流迷宫板缓冲整流进入沉降区沉降;在沉降区内,靠加热器进一步激发破乳剂的活性,使乳化液破乳分离,油滴聚结上浮,脱水原油经隔板进入油室,再经液位控制流出分水器。该试验设备的技术关键为:(1)分水器进入端设计了预分离旋流器,采用预分离技术,将混合液中95%以上的气体预先分离;(2)设计了配流管和整流迷宫板,使高效分水器内流场稳定,便于油水分离;(3)分水器内部设有加热器,既能激发破乳剂活性,又能避免对底部污水的加温;(4)设计的水位调节器能自动调节分离器内的油水界面,处理后污水含油基本在500mg/L左右。江汉油田进行了两级旋流分离工艺研究,两台旋流器串联应用,一级进行预分水,二级对一级分出的水进行除油处理。现场试验后,马王庙油田马56站一级旋流器分出污水占总液量的50%以上,二级旋流器除油后污水含油在100mg/L以下[7]。水力旋流器用作预分水设备,具有质量轻、占地面积小、单位容积处理能力大、分离效率高、分离速度快、投资小、构造简单、本身无活动部件、易于安装和维修等优点,但也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旋流管易磨损、气体影响分离效果、提升和旋流造成原油乳化不易分离、出水水质不平稳、动力消耗较大、可有效分离游离水却对乳化水基本没有分离能力、分出水含油偏高(1000mg/L左右)等,难以得到推广应用。3 末端分相技术末端分相管是一段直径加粗了的末端集输管线,长约45m(长度取决于原油的特性和预分水效果),直径1020~1220mm,两端用球盖封堵,主要用于高含水油田原油的预分水和污水净化。末端分相管在管内完成油气水分离的5个过程(流体水力搅拌、质量交换、扩散、重力沉降、在聚结器内使水滴聚集),同时具备多种装置的功能(Ⅰ级分离装置、预分水装置、预净水装置),在前苏联得到较多的应用。西西伯利亚地区的塔什金诺沃油田在丛式井井场或增压泵站上配备了两根直径1020mm、长250m的末端分相管,液体处理能力达30000~32000m3/d,每天可分出7800~9000m3的游离水,游离水分出率达60%,而出口原油含水率仅为3%~5%。末端分相管能在油田配套工艺流程中取代造价昂贵、数量众多的Ⅰ级分离装置和脱水装置,大幅度降低投资(可降低总投资25%~40%),具有制造与控制操作简便、液体处理能力大的特点,可用作小型和边远油田的预分水器,缺点是分离效率较低,分出水含油偏高。4 斜管预分水技术斜管预分水器的工作原理是自然沉降结合浅池分离,主要用于分出游离水,欧美称之为仰角式游离水脱除器。其是将卧式和立式游离水分离器相结合,采用仰角设计,克服了立式容器内油水界面覆盖面积小、卧式容器油水界面与水出口距离短以及分离时间不充分的缺点。来液进口位于管式容器的上行端,水中油珠能聚集并爬高上行至顶端油出口,而水下沉至底端水出口排出。斜管预分水器结构简单,造价低,占地面积小,主要用于对分出水含油要求不高的掺水油田,将分出的污水就地回掺,以降低集输系统掺水能耗和管线投资,并减少联合站的运行负荷。俄罗斯在其高含水和特高含水原油集输中广泛采用斜管预分水器(直径为1220mm,倾斜角度在45°左右,液量处理能力为10000~15000m3/d),用于脱除80%的游离水。欧美国家也开发并推广应用了该类设备,但在斜管仰角设计上采取了较低角度,为12°[8]。斜管预分水器目前在国内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仅河南油田1个计量站应用,分出水水质无法控制,出水含油一般在1000mg/L以上,分离效率较低。5 低温破乳技术利用低温破乳技术来进行预分水是比较经济的。加拿大研制的原油声波破乳设备,可安装在高含水油井管径小于4in的集油管线上,使处理后的稠油含水率最低降至1%,节省药剂投加量50%。美国的微波破乳MST模块化撬装设备在现场试验中也取得了成功,效果显著[8]。近些年来,随着注聚等3次采油工艺的应用,采出液物化性质发生了较大变化,且乳化现象十分严重,导致预分水难度加大。各油田为了弥补机械方法的不足,普遍开始重视高效设备和化学助剂的综合应用,即在原有预分水工艺的基础上,投加预脱水剂,使高含水期大量污水在较低温度和较低化学药剂加入量条件下得到有效分离。H1联原油黏度高,污水含油量高,乳化严重,采用机械方法进行预脱水有诸多不便,通过选用高效预脱水剂,在进站温度下,采出液中80%以上的污水实现预分离,分出的污水含油在100mg/L左右,可直接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节省了大量的天然气和破乳剂,并且工艺改动量小、投资少、易推广应用[9]。辽河油田通过大量室内试验,研制出了预脱水剂,在原有设备基础上优化工艺流程,在进站不加热的条件下分出游离水,再进行后续处理,取消一段加热,节省了大量破乳剂,经济效益明显,全公司推广后,每年可节省操作费用4000万~5000万元。化学药剂的引入,导致预分水费用增加,后续污水处理难度加大,如何趋利避害,有待深入研究。6 预分水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各油田采用的预分水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预分水的效果,但这些技术的主要控制指标是原油含水,对分出水中含油则限制较少,造成分出污水含油高达1000mg/L左右,这样污水处理系统需要进行一级除油、二级沉降加过滤的复杂处理工艺才能使污水水质达标,污水系统占地、设施投资和运行费用很高。预分水技术未来主要向以下方向发展:1)加速高效油水分离设备、分离技术的研制和推广。2)在研制高效预分水设备时,更加注重降低分出污水中含油指标的研究。3)向各种技术的集成化、一体化、小型化、低投资和低成本方向发展,如旋流、气浮、沉降、聚结等的优化集成,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的综合应用等,以发挥不同技术、手段的优点,扩宽预分水技术的使用范围,提高预分水设备的稳定性和处理效果。基于此,笔者正在开展新型一体化预分水除油技术研究,通过综合应用旋流、气浮、聚集和三相分离等技术,将预分水与污水除油功能有机结合,形成一体化装置,在高效预分水的同时,强化污水除油功能,改善出水水质,使出水含油降到15mg/L以下,从而简化后段处理工艺,减少投资和运行费用等。该项研究目前进展顺利,室内试验已达到预期效果,现场试验正按计划进行,专利成果也正在申报中。参考文献[1]胡世杰,李绍文,杨海燕高含水期油田地面工程现状及发展趋势[J]管道技术与设备,2011 ,5:51~[2]侯桂华原油脱水站节能降耗技术应用[J]石油规划设计,2008,19(4):41 ~[3]牛彬油田高含水期油气集输与处理工艺技术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8,22(4):8~[4]汤清波,钱维坤,李玉军HNS型高效三相分离器技术[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7,26(6):16~[5]张劲松,冯叔初,李玉星,等油水分离用水力旋流器流动机理和应用研究[J]过滤与分离,2001,11(3):15~[6]陈建玲QK17 -2污水处理平台水力旋流器控制方案优化设计[J]中国造船,2010,51(增刊2):138~[7]成仕钢两级旋流分离工艺的应用试验研究[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5,18(2):33~[8]杨时榜,叶学礼油气田地面工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43~[9]张大安,黄耀达,马强预脱水技术应用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18:10~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投稿邮箱是什么

既使别人有付费账号,很少有人会愿意帮你的,下载资料也要现金,根RMB一样等值,一篇文章论页数从1元到3元每篇不等,因为里面的资料都很珍贵的,一般网站都没有,我建意您注册一个账号,可以直接用手机话费冲,像你这10多篇资料可能要20元以内吧!我以前下载了100多块钱的资资都是用手机,或网银充的现金!真的里面的资料很不错的,为了节约时间,还不如自已弄!一般人不会肯帮的 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找我!

1/51【题 名】虚拟激励法及其在汽车随机振动应用中的探讨【作 者】李杰[1] 秦玉英[1] 赵旗[1] 张伟[2]【刊 名】汽车技术2007(7)-24-272/51【题 名】激励法:将“1”等于“10”【作 者】靳菲菲【刊 名】大众商务:下半月2007(7)-61-613/51【题 名】桥梁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的环境激励法【作 者】王永毅【刊 名】山西建筑2007,33(19)-338-3394/51【题 名】基于虚拟激励法的大跨空间结构风振系数研究【作 者】章明灿[1] 季俊杰[2] 黄新良[3]【刊 名】山西建筑2007,33(15)-55-565/51【题 名】如何运用激励法调动护士积极性【作 者】孙华 张露萍【刊 名】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3)-220-2216/51【题 名】激励法则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贯穿与运用【作 者】张世友【刊 名】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23(1)-72-767/51【题 名】浅谈“激励法”在服装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作 者】周峰【刊 名】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6,2(2)-158-1598/51【题 名】运用“智力激励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作 者】李国强【刊 名】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94-959/51【题 名】基于虚拟激励法的空间网格结构风致抖振响应分析【作 者】陈贤川[1,2] 赵阳[2] 董石麟[2]【刊 名】计算力学学报2006,23(6)-684-68910/51【题 名】用虚拟激励法求解非比例阻尼线性体系的非平稳随机地震响应【作 者】汪梦甫【刊 名】力学季刊2006,27(4)-598-60511/51【题 名】“成功激励法”在差生转化工作中的应用【作 者】王艳菊 刘成荣【刊 名】晋中学院学报2006,23(5)-83-8412/51【题 名】浅论企业管理中的职工循环激励法【作 者】王龙莎【刊 名】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6,19(5)-58-5913/51【题 名】困难时期员工激励法【作 者】徐卫来【刊 名】管理@人2006(9)-56-5714/51【题 名】智力激励法在培养学生创造力中的实践与探索【作 者】罗延平 张应红【刊 名】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0(7)-177-17915/51【题 名】As2S8玻璃条形波导的光激励法制备技术研究【作 者】邹林儿[1] 陈抱雪[1] 陈林[1] 袁一方[1] 鄂书林[2] 浜中广见[3] 矶守[4]【刊 名】光学学报2006,26(7)-1043-104716/51【题 名】调制激光器激励法的Butt-Welded热电偶动态特性测试【作 者】郭华玲【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8)-151-15217/51【题 名】车轮动载荷计算的虚拟激励法【作 者】黄玮 赵又群 杨国权【刊 名】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6,33(2)-29-3118/51【题 名】浅谈全方位激励法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作 者】王金辉【刊 名】科学咨询2006(02S)-58-5919/51【题 名】鲁灵敏:技术人才激励法宝【作 者】吴宇【刊 名】管理@人2006(1)-24-2520/51【题 名】多点输入下大跨空间索结构的虚拟激励法【作 者】孙建梅[1,2] 叶继红[2] 程文瀼[2]【刊 名】振动与冲击2005,24(4)-107-110,11921/51【题 名】淮北公司推行“立体精神激励法”【作 者】李伟 葛成龙【刊 名】供电行业信息2005(12)-4-422/51【题 名】管理中的激励法【作 者】毕勇【刊 名】全球瓦楞工业2005(10)-112-11223/51【题 名】激励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作 者】施美丽【刊 名】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7(3)-329-330,33324/51【题 名】激励法在儿科住院病人的应用【作 者】胡惠兰 李彩玲【刊 名】现代医院2005,5(10)-88-8925/51【题 名】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积分激励法【作 者】侯军【刊 名】现代企业教育2005(8)-48-4826/51【题 名】饭店“人力资源”八大激励法【作 者】海萌辉【刊 名】连锁与特许:管理工程师2005(7)-40-4127/51【题 名】多点输入下大跨度空间网格结构的虚拟激励法【作 者】孙建梅[1] 叶继红[1] 程文瀼[2]【刊 名】工业建筑2005,35(5)-95-9728/51【题 名】激发班级活力 优化班级管理过程——浅谈班级管理的激励法【作 者】李永飞【刊 名】基础教育(重庆)2005(2)-52-5229/51【题 名】IT企业创业期的团队激励法则【作 者】张永青[1] 黄培清[2]【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5(5)-135-13630/51【题 名】运输车辆随机振动分析的虚拟激励法【作 者】张永林 侯传亮【刊 名】起重运输机械2005(3)-30-3131/51【题 名】受控结构风振响应分析的广义虚拟激励法【作 者】张文首 于骁 岳前进【刊 名】计算力学学报2005,22(1)-20-2432/51【题 名】浅论激励法在教师管理中的运用【作 者】郭燕芬【刊 名】职业教育研究2005(2)-40-4033/51【题 名】激励法在业余速滑训练中的运用【作 者】李莉【刊 名】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53-5434/51【题 名】激励法——政治课教学中的点睛之笔【作 者】任变如【刊 名】河北教育2004(6)-40-4035/51【题 名】浅谈体育教学中的激励法【作 者】廖金琳【刊 名】龙岩师专学报2004,22(3)-109-109,11336/51【题 名】激励法在幼儿门诊治疗中的优势初探【作 者】齐小平 曲红艳 王文杰【刊 名】中国社区医师2004,20(4)-5-537/51【题 名】用激励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尝试【作 者】贺国华【刊 名】江苏教育研究2004(12)-42-4338/51【题 名】抚松实施“五位一体”激励法【作 者】宁金良 万春江【刊 名】党建文汇:上半月版2004(11)-21-2139/51【题 名】浅谈激励法在公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作 者】蒋万斌【刊 名】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4,11(5)-79-8040/51【题 名】激励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作 者】刘昌国【刊 名】少年体育训练2004(4)-16-1641/51【题 名】作文教学激励法【作 者】罗荣【刊 名】南方论刊2004(6)-63-6342/51【题 名】正弦扫频电激励法测量与识别地震检波器特性参数【作 者】张改慧 胡时岳【刊 名】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4,38(7)-722-724,76643/51【题 名】运用激励法转化后进生【作 者】胡现红【刊 名】素质教育大参考2004(6)-49-5044/51【题 名】逆虚拟激励法随机载荷识别试验研究【作 者】李东升 郭杏林【刊 名】工程力学2004,21(2)-134-13945/51【题 名】运用激励法加强女大学生的成才教育【作 者】吴文君【刊 名】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3)-11-1346/51【题 名】语言激励法在篮球比赛中的运用【作 者】朱云波 李凤玲【刊 名】少年体育训练2004(1)-42-4247/51【题 名】应用激励法促进患儿在肌内注射中的配合【作 者】邵玉静 汪秀华【刊 名】护理管理杂志2004,4(6)-41-4248/51【题 名】激励法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作 者】刘忆冰【刊 名】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1)-102-10349/51【题 名】虚拟激励法与圆拱屋盖结构的风致响应分析【作 者】黄明开 倪振华【刊 名】广东土木与建筑2003(12)-6-850/51【题 名】TMD多点控制体系随机地震响应分析的虚拟激励法【作 者】朱以文 吴春秋【刊 名】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23(6)-174-17851/51【题 名】岗位考核比例激励法:—人事用工制度改革新方法【作 者】朱圣开【刊 名】邮电企业管理2001(18)-30-31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投稿

胡长朝 党 伟(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摘 要 国内外大部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原油综合含水率高达90%以上,造成原有地面系统超负荷运行,改造投资、能耗及运行成本急剧增大。针对这一问题,部分油田开始在集输系统的接转站实施预分水,分出的污水就地处理达标后回注地层。本文从技术原理、优缺点等方面对国内外普遍应用的预分水技术进行了评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关键词 预分水 高含水期 展望Predewatering Technology for Crude Oil ofHigh Water-cut OilfieldHU Changchao,DANG Wei(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SINOPEC,Beijing 100083,China)Abstract Most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oilfields have entered the high water-cut stage and the comprehensive water-cut of crude oil has reached as high as 90% or above,which leads to the overload operation of the existing surface system and the rapid increases of the reconstruction investment,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he operating For this problem,some oilfields begin to carry out predewatering at block stations of gathering and transferring systems,and the seperated sewage is treated in situ and reinjected to the ground after reaching the water quality The paper reviews the predewatering technology commonly used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the aspects such as technical principle,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and looks into its future Key words predewatering;high water-cut stage;prospect国内外油田开发都经历着产油量上升阶段、油量达到高峰稳产阶段和油井见水、产量递减3个阶段[1]。目前,我国东部主力油田大部分已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采期,原油综合含水率已超过90%,有的油田甚至高达98%,油田开发已由 “采油” 变为 “采水”。在高含水期,含水率的小幅上升会导致液量的大幅度增加。以胜利油田为例,全油田综合含水率在91%~92%时,含水率每增加1%,液量每年就增加约375×104 t,增幅达25%。由于地面处理系统利用的是中、低含水期的生产设施,因而不能适应产液量剧增和以水为主的处理需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集输和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能力明显不足,超负荷运行,处理效率低下。2)原有设施需不断扩建,改造工程量和投资费用过大,并且原有流程的改造也十分困难。3)能耗及成本增大。在油田中、低含水期开发阶段建设的原油脱水站,大多采用两段脱水工艺,高含水原油集输至集中处理站后全部进入加热炉加热,大部分热能消耗在对污水的加热升温上。在一个进站液量为1700×104 m3/a、综合含水率为95%的联合站,将来液升温7℃,仅一次加热炉的燃油消耗就达45×104t/a以上,其中污水吸收的热能大约占97%,造成了能量的极大浪费[2]。脱出的污水需返输至注水站,污水往返输送成本、降回压泵能耗、运行管理维护成本等增大。另外,随着含水率的上升,油井排来液的温度越来越低,热量及化学助剂等的消耗进一步增大,导致吨液、吨油处理成本急剧增加。4)大量污水的循环加速了管道和设备的腐蚀,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实施预分水,尽早把污水分离出来,减少污水流动环节,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大幅降低能耗、成本和改造投资,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国内外油田一方面加紧研究适应高含水期油田生产需要的预分水技术,成功研制出了末端分相管、水力旋流器等高效预分水装置;另一方面对原有流程进行配套改造,增加预分水环节,由采出液全液在联合站集中加热脱水改为在各井场、分压泵站、接转站进行低温预分水,分出的污水就地处理达标后回注地层,剩余低含水油再送至联合站集中加热处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预分水技术主要有三相分离技术、旋流分离技术、末端分相技术、斜管预分水技术和低温破乳技术。1 三相分离技术三相分离器的技术原理是油水混合液经设备进口进入设备,经进口分气包预脱气后进入水洗室,在水洗室中油水混合液发生碰撞、摩擦等降低界面膜的水洗过程分离出大部分的游离水,没有分离的混合液经分配器布液和波纹板整流后进入沉降室,并在沉降室进行最终的油水分离,达到脱水的目的(图1)。三相分离器综合应用了来液预脱气、浅池布液、水洗破乳、高效聚集整流和油水界面控制等数项技术,在国内外油田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尤以我国应用水平最高[3]。图1 高效三相分离器原理图我国陆上油田大多将三相分离器改造为预分水器进行预分水。河南油田规划设计研究院根据高含水期油田原油物化特性,研制出了HNS型三相分离器,其外形尺寸为φ3000mm×10608mm×10mm,分离器内分为预脱气室、稳流室、水洗室、沉降分离室、油室、水室、气相空间、气包等部分。该型三相分离器采用了气体预分离、二次捕雾技术和活性水水洗强化破乳技术,提高了油水分离效率;利用双隔板结构U形管压力平衡原理,实现了油水界面控制;合理配置设备与工艺控制的有机结合,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将HNS型三相分离器改造为预分水器,其处理能力为同规格传统设备的4~8倍,针对河南油田密度为85g/cm3 的轻质原油,经一次预分水处理,出口原油含水率在4%以下,污水含油低于500mg/L[4]。胜利油田 “十一五” 期间在33座联合站推广应用高效三相分离器152台,处理进站液量55×104m3/d,原油含水率从85%~90%降至50%~60%,每天节省加热燃料900t左右,取得了良好的节能降耗效果。以坨三站为例,进站液量为5×104m3/d,应用高效三相分离器预分水后,分离器出油含水率由94%降低到15%,加热液量下降了90%,年节约燃料油1068t。对于边远小断块油田,胜利油田将原来的高含水全液外输至较远联合站、注水水源回调改为就地预分水处理后回注、低含水油外输,在15座接转站应用三相分离器32台,分出水98×104m3/d,污水就地回注后实现污水替代清水6×104m3/d,每天减少6×104m3污水往返输送,节约输送电耗75×104kW·h,年降低加热能耗06×1014J,同时解决了部分油田欠注的问题,缓解了污水回灌压力。三相分离器用作预分水器,具有处理能力大、分离效率高、运行工况稳定、管理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含水原油经一段处理后获合格净化原油标准;但三相分离器是以出油含水率达到一定指标为目的设计的设备,污水分离净化的有效空间不足,造成除油效率低,分出水含油指标一般控制在1000mg/L以下,实际运行中水中含油在500 ~1000mg/L之间,后续污水处理系统需采用二级除油加过滤的处理工艺,投资、占地和运行费用均较高。2 旋流分离技术图2 水力旋流器原理图水力旋流器的工作原理是在油水存在密度差的情况下,使含油污水在水泵或其他外加压力的作用下,从切线方向进入旋流器后高速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水向器壁运动,形成向下的外旋流,通过旋流器底部出口流出(底流);油向旋流器轴心处运动,形成螺旋上升的内旋流油核,由上端溢流而出(溢流),最终实现油水分离,如图2所示[5,6]。旋流分离技术是油田高含水期节能降耗行之有效的工艺手段。水力旋流器可以使高含水原油在不加热的条件下实现游离水脱除,节约大量的燃料,欧美国家海上油田广泛用作预分水器,陆上油田基本不单独使用,目前发展方向主要是作为前端预处理器与其他技术组合应用。旋流分离技术在国内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未得到大规模应用。胜利油田开展了旋流分离技术试验,研制了以旋流和沉降相结合的试验设备,其工作原理为油、气、水混合液进入旋流筒,靠离心旋转分离和重力作用,脱除90%以上的伴生气,该气体与分水器内的少量气体一起经二次除液后,由压力控制进入气体系统,油水混合液经配流管均匀进入分离区,再经整流迷宫板缓冲整流进入沉降区沉降;在沉降区内,靠加热器进一步激发破乳剂的活性,使乳化液破乳分离,油滴聚结上浮,脱水原油经隔板进入油室,再经液位控制流出分水器。该试验设备的技术关键为:(1)分水器进入端设计了预分离旋流器,采用预分离技术,将混合液中95%以上的气体预先分离;(2)设计了配流管和整流迷宫板,使高效分水器内流场稳定,便于油水分离;(3)分水器内部设有加热器,既能激发破乳剂活性,又能避免对底部污水的加温;(4)设计的水位调节器能自动调节分离器内的油水界面,处理后污水含油基本在500mg/L左右。江汉油田进行了两级旋流分离工艺研究,两台旋流器串联应用,一级进行预分水,二级对一级分出的水进行除油处理。现场试验后,马王庙油田马56站一级旋流器分出污水占总液量的50%以上,二级旋流器除油后污水含油在100mg/L以下[7]。水力旋流器用作预分水设备,具有质量轻、占地面积小、单位容积处理能力大、分离效率高、分离速度快、投资小、构造简单、本身无活动部件、易于安装和维修等优点,但也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旋流管易磨损、气体影响分离效果、提升和旋流造成原油乳化不易分离、出水水质不平稳、动力消耗较大、可有效分离游离水却对乳化水基本没有分离能力、分出水含油偏高(1000mg/L左右)等,难以得到推广应用。3 末端分相技术末端分相管是一段直径加粗了的末端集输管线,长约45m(长度取决于原油的特性和预分水效果),直径1020~1220mm,两端用球盖封堵,主要用于高含水油田原油的预分水和污水净化。末端分相管在管内完成油气水分离的5个过程(流体水力搅拌、质量交换、扩散、重力沉降、在聚结器内使水滴聚集),同时具备多种装置的功能(Ⅰ级分离装置、预分水装置、预净水装置),在前苏联得到较多的应用。西西伯利亚地区的塔什金诺沃油田在丛式井井场或增压泵站上配备了两根直径1020mm、长250m的末端分相管,液体处理能力达30000~32000m3/d,每天可分出7800~9000m3的游离水,游离水分出率达60%,而出口原油含水率仅为3%~5%。末端分相管能在油田配套工艺流程中取代造价昂贵、数量众多的Ⅰ级分离装置和脱水装置,大幅度降低投资(可降低总投资25%~40%),具有制造与控制操作简便、液体处理能力大的特点,可用作小型和边远油田的预分水器,缺点是分离效率较低,分出水含油偏高。4 斜管预分水技术斜管预分水器的工作原理是自然沉降结合浅池分离,主要用于分出游离水,欧美称之为仰角式游离水脱除器。其是将卧式和立式游离水分离器相结合,采用仰角设计,克服了立式容器内油水界面覆盖面积小、卧式容器油水界面与水出口距离短以及分离时间不充分的缺点。来液进口位于管式容器的上行端,水中油珠能聚集并爬高上行至顶端油出口,而水下沉至底端水出口排出。斜管预分水器结构简单,造价低,占地面积小,主要用于对分出水含油要求不高的掺水油田,将分出的污水就地回掺,以降低集输系统掺水能耗和管线投资,并减少联合站的运行负荷。俄罗斯在其高含水和特高含水原油集输中广泛采用斜管预分水器(直径为1220mm,倾斜角度在45°左右,液量处理能力为10000~15000m3/d),用于脱除80%的游离水。欧美国家也开发并推广应用了该类设备,但在斜管仰角设计上采取了较低角度,为12°[8]。斜管预分水器目前在国内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仅河南油田1个计量站应用,分出水水质无法控制,出水含油一般在1000mg/L以上,分离效率较低。5 低温破乳技术利用低温破乳技术来进行预分水是比较经济的。加拿大研制的原油声波破乳设备,可安装在高含水油井管径小于4in的集油管线上,使处理后的稠油含水率最低降至1%,节省药剂投加量50%。美国的微波破乳MST模块化撬装设备在现场试验中也取得了成功,效果显著[8]。近些年来,随着注聚等3次采油工艺的应用,采出液物化性质发生了较大变化,且乳化现象十分严重,导致预分水难度加大。各油田为了弥补机械方法的不足,普遍开始重视高效设备和化学助剂的综合应用,即在原有预分水工艺的基础上,投加预脱水剂,使高含水期大量污水在较低温度和较低化学药剂加入量条件下得到有效分离。H1联原油黏度高,污水含油量高,乳化严重,采用机械方法进行预脱水有诸多不便,通过选用高效预脱水剂,在进站温度下,采出液中80%以上的污水实现预分离,分出的污水含油在100mg/L左右,可直接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节省了大量的天然气和破乳剂,并且工艺改动量小、投资少、易推广应用[9]。辽河油田通过大量室内试验,研制出了预脱水剂,在原有设备基础上优化工艺流程,在进站不加热的条件下分出游离水,再进行后续处理,取消一段加热,节省了大量破乳剂,经济效益明显,全公司推广后,每年可节省操作费用4000万~5000万元。化学药剂的引入,导致预分水费用增加,后续污水处理难度加大,如何趋利避害,有待深入研究。6 预分水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各油田采用的预分水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预分水的效果,但这些技术的主要控制指标是原油含水,对分出水中含油则限制较少,造成分出污水含油高达1000mg/L左右,这样污水处理系统需要进行一级除油、二级沉降加过滤的复杂处理工艺才能使污水水质达标,污水系统占地、设施投资和运行费用很高。预分水技术未来主要向以下方向发展:1)加速高效油水分离设备、分离技术的研制和推广。2)在研制高效预分水设备时,更加注重降低分出污水中含油指标的研究。3)向各种技术的集成化、一体化、小型化、低投资和低成本方向发展,如旋流、气浮、沉降、聚结等的优化集成,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的综合应用等,以发挥不同技术、手段的优点,扩宽预分水技术的使用范围,提高预分水设备的稳定性和处理效果。基于此,笔者正在开展新型一体化预分水除油技术研究,通过综合应用旋流、气浮、聚集和三相分离等技术,将预分水与污水除油功能有机结合,形成一体化装置,在高效预分水的同时,强化污水除油功能,改善出水水质,使出水含油降到15mg/L以下,从而简化后段处理工艺,减少投资和运行费用等。该项研究目前进展顺利,室内试验已达到预期效果,现场试验正按计划进行,专利成果也正在申报中。参考文献[1]胡世杰,李绍文,杨海燕高含水期油田地面工程现状及发展趋势[J]管道技术与设备,2011 ,5:51~[2]侯桂华原油脱水站节能降耗技术应用[J]石油规划设计,2008,19(4):41 ~[3]牛彬油田高含水期油气集输与处理工艺技术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8,22(4):8~[4]汤清波,钱维坤,李玉军HNS型高效三相分离器技术[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7,26(6):16~[5]张劲松,冯叔初,李玉星,等油水分离用水力旋流器流动机理和应用研究[J]过滤与分离,2001,11(3):15~[6]陈建玲QK17 -2污水处理平台水力旋流器控制方案优化设计[J]中国造船,2010,51(增刊2):138~[7]成仕钢两级旋流分离工艺的应用试验研究[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5,18(2):33~[8]杨时榜,叶学礼油气田地面工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43~[9]张大安,黄耀达,马强预脱水技术应用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18:10~

王重阳,男,2001年7月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法政系,获法学学士学位。爱好法律,长期在电网企业从事法律事务工作,先后在《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法治论坛》、《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国家电网》、《中国电力教育》、《大众用电》、《农电管理》等期刊杂志发表文章数篇。

已查,省级。投初级、助理级别的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 索引序列
  •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投稿邮箱
  •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投稿邮箱格式
  •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投稿邮箱地址
  •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投稿邮箱是什么
  •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投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