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经济史文献

经济史文献

发布时间:

经济史文献

中国经济史是个学科,不是一个课题,文献汗牛充栋,没有办法整理一个短的文献综述,可以就经济史的某一个问题整理文献综述,比如历史上的通货膨胀,白银外流问题等。

直到昨天,这个词在一个曾被认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土上的接受程度都比其它长期比较少了解到这个事实的国家都还要冷淡,乍一看还真让人觉得奇怪.

F 综合性经济科学  经济研究 管理世界 经济学动态 改革 经济学家 世界经济 财贸经济  财经研究 经济科学 宏观经济研究 财经问题研究 经济评论 当代财经  当代经济科学 经济管理 当代经济研究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南开经济研究  经济问题 经济问题探索 现代财经 上海经济研究 财经科学 国际经济评论  外国经济与管理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经济纵横 中国经济问题 经济与管理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 经济经纬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生产力研究  F11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世界经济研究 国际经济评论  外国经济与管理 国际贸易问题 国际贸易 当代亚太  亚太经济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现代国际关系  东欧中亚研究(改名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世界经济文汇  F12,2(除F23,27)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改革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上海经济研究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经济管理 特区经济 开放导报 南方经济 宏观经济调控 中国改革  中国劳动 城市发展研究 城市问题 国际经济合作 改革与战略  中国流通经济 中国物资流通(改名为:中国物流与采购)  F23 会计  会计研究 审计研究 财会月刊 财务与会计 财会通讯 审计与经济研究  中国审计 中国农业会计 广西会计 中国会计电算化 财会研究(兰州)  事业财会 财经理论与实践 会计之友  F3 农业经济  中国农村经济 农业经济问题 中国农村观察 农业现代化研究 农业技术经济  林业经济 中国土地科学 林业经济问题 生态经济 农业经济 调研世界  乡镇企业研究 中国农垦经济 农村经济 乡镇经济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改名为:农村经营管理)  世界农业 农村经济导刊  F4/6工业经济  (含F27)  中国工业经济 管理世界 经济管理 经济研究 改革 外国经济与管理  经济问题探索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企业管理 企业经济(南昌)  汽车与配件 中国建材 煤炭经济研究 中国电业 建筑经济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改名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企业活力  上海企业 集团经济研究 管理现代化 经营与管理  国有资产管理 企业家(改名为:财智文摘) 工业技术经济  电力需求侧管理 铁道经济研究 交通企业管理 旅游学刊  邮电企业管理(改名为:通信企业管理)  F7 贸易经济  国际贸易问题 商业研究 国际贸易 商业经济与管理 财贸经济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消费经济 国际经贸探索 商业时代  国际经济合作 国际商务研究 价格理论与实践 中国商贸 商场现代化  江苏商论 销售与市场 商业经济文荟 中国物价 中国市场  财贸研究 价格月刊  F81 财政国家财政  税务研究 财政研究 税务与经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财贸经济 中国财政  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财经问题研究 涉外税务 财经论丛 财经研究  中国税务 当代财经 财经科学 江西财税与会计 财会研究(兰州)  F82/83/84  货币/金融、银行/保限  金融研究 国际金融研究 证券市场导报 投资研究 金融论坛 保险研究  金融理论与实践 上海金融 财经理论与实践 金融与经济 浙江金融  武汉金融 中国金融 西南金融 南方金融 现代金融 农村金融研究  国际金融 银行家

这是更容易,因此,对于一个术语,强调,不是社会增长的连续性,但新奇的最新阶段,被开除的诚信的信誉良好的思想家作为政治噱头或一匹母马的doctrinaires鸟巢。

世界经济史参考文献

有个叫曼昆的,这的经济学原理很好看,还有萨谬尔森的写的也很好

这里很多,

第一章导论第一篇古代世界经济第二章古代东方的社会经济生活??第三章古代西方社会的经济生活?第二篇中古世界经济第四章亚细亚封建经济?第五章西欧封建经济?第六章1500年以前的世界贸易?第三篇资本主义的兴起第七章商业革命?第八章农业革命?第九章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第十章金融制度的建立第四篇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第十一章英国的工业革命?第十二章美国的工业革命?第十三章欧洲大陆各国的工业化?第十四章欧洲国家的城市化第十五章东方的起飞尝试?第十六章自由贸易与世界经济第五篇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第十七章垄断与垄断资本?第十八章大危机和新政?第十九章国际商战?第二十章世界大战与战时经济?第六篇战后世界经济第二十一章恢复与改革?第二十二章繁荣与滞胀?第二十三章计划经济的实践与转型第二十四章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第二十五章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参考文献再版说明

在人类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济长期处于几乎停滞的状态。英国学者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使用“国际元”计算出:公元1000年前西欧和中国的人均GDP都长期停滞在450国际元及以下水平。这被称为“低增长之谜”,或叫千年停滞。图:400年-1998年西欧与中国人均GDP比较,来源:麦迪森【1】这段历史时期,经济波动来自数量型增长或衰落,主要是人口数量的增减。在纪元第一个千年里,世界人口只增加了六分之一,世界人均收入还有所下降。公元33-258年罗马、埃及的人均寿命只有24岁,每1000个婴儿就有329个夭折。公元1000年,世界人口人均寿命还停留在24岁。这时,人类反复掉入“马尔萨斯陷阱”:当社会稳定、农业丰收时,人口快速增加;人口增加导致人地矛盾,出现饥荒、瘟疫及战乱,进而人口数量下降;瘟疫过后,战乱平息后,人口又开始增长。如此,反复循环。图:西欧人口变化的两千年比较,来源:麦迪森【1】直到地理大发现,尤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人类才摆脱马尔萨斯陷阱,彻底告别“千年停滞”。地理大发现到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西欧人均GDP才有所增长。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欧人均GDP呈直线上升。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人均GDP直线拉升。从千年停滞到急速增长,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跨越。人类的经济增长从原来的数量型增长,转向技术驱动的效率型增长。马尔萨斯陷阱的核心是存量厮杀、零和博弈,而效率型增长为人类带来经济增量与正循环。不过,在18世纪,当时的经济学家都对财富突然暴增感到困惑。毕竟千年以来,经济停滞是正常的,增长反而是反常现象。虽然工业革命就在身边爆发,英国经济学家也极少意识到技术这一底层的推动力。在重商主义时代,约翰·海尔斯视金银为财富;托马斯·孟认为贸易盈余带来财富,将经济增长归结为贸易增加。后来,休谟、斯密将孟的贸易经济发展到了商品经济,关注生产、劳动与分工,认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将经济增长归结为市场交换。工业革命之后,西欧人口数量快速增长,死亡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增加,人均寿命持续延长。这时,人口红利带来的巨大经济增量,容易掩盖技术创新驱动的效率型增长。马尔萨斯和李嘉图因忽视技术而陷入误区。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就指出这一问题,他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意识到,欧洲大陆粮食增加及人均寿命延长来自农业技术创新。作为古典主义集大成者,约翰·穆勒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也意识到技术革命的发生。他将工业制成品成本及价格下降归因于“过去七八十年的机器发明”。穆勒认为,“对抗农业劳动报酬递减规律作用”在于发明与创新,包括改进劳动力所受的教育,改良税收和土地使用权制度,以及对“富裕的有闲阶级”进行“更加可靠的指导”。不过,穆勒与当时的经济学家一样将技术视为一种不可控的外生变量。他更愿意接受经济增长来源于人口及资本的增加,而不是技术进步。如此,穆勒与技术增长理论擦肩而过。经济学家熊彼特批评道:穆勒没有真正把握身边真正发生的、多方面的工业和交通运输业革命。在经济学历史上,发现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经历了极为漫长的过程。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发现“索洛残余”、舒尔茨发现人力资本后,罗默、卢卡斯等一批青年才俊才洞悉其真谛。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技术的不确定性,经济学家难以将其纳入经济增长的内生因子。从千年停滞到急速增长,根本上就是人口数量向人口质量变迁。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建立了科学思维,掌握了技术创新及制度建设的路径。这一切的变化来自人的大脑的变化,这一切都是人类的智慧创造出来的。哈耶克等学者主张主观价值论,认为人的主观意识创造了这个世界。但是,人类的主观创造(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到底存在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不破解,人类将一直生活在技术不确定性的焦虑之中。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触摸到了本质,他透过市场分工发现,增长来自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掌握及利用(《和谐经济论》,巴斯夏)。熊彼特则综合奥派和新古典的思想,第一次将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相结合,创造了商业周期理论(《经济发展理论》,熊彼特)。熊彼特认为,每一次技术革新的结果便是可预期的下一次萧条;每一次经济陷入衰退,又意味着新的技术创新正在酝酿,经济的复苏及繁荣即将到来。这一过程的动力,熊彼特称之为企业家的“创造性破坏”。【2】图:1800年-2009年世界经济增速,来源:麦迪森【1】若将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经济增长的曲线放大,熊彼特的商业周期即可呈现:繁荣、衰退、萧条、复苏。这是一条技术革新驱动的经济增长轨迹。从近代开始,人类一共爆发了三次典型意义的“工业革命”,分别是1760年爆发于英国的第一工业革命、1860年爆发于西方世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1970年爆发于美国的新材料、生物技术及信息技术革命。美国经济史学家罗斯托在《经济增长理论史》揭示,每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红利”为55年,即当一重大的新技术引入55年后,经济增长率会逐渐递减直至恢复到之前的低水平。【3】过去,每一次工业革命间隔的时间大约是100年,若重大技术红利维持时间为55年,每一次重大技术革命之后,我们先经历55年的中高增长,然后面临45年左右的低增长状态,直到下一次重大创新的到来。所以,技术创新浪潮决定了经济增长的波浪形态。人类经济是在技术浪潮之上递增(边际曲线右移),在技术浪潮之下递减(边际曲线向右下倾斜)。技术革命推动经济增长的经济学原理是:改变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假设条件,技术革新将边际递减曲线右移,将经济增长推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进而继续递减),实现规模经济递增。熊彼特指出,每个长周期包括六个中周期,每个中周期包括三个短周期。其中,短周期约为40个月,中周期约为9-10年。其中,基钦周期为短周期(40个月),受心理驱动以及粮食周期影响;朱格拉周期是中周期(9-10年),库兹涅茨周期是中长周期(15-25年),主要受投资及地产的驱动。熊彼特周期、康波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都是长周期(50年左右),都是基于技术冲击波,符合技术冲击理论。结合熊彼特周期和康波周期,我们将近代经济增长划分为以下几个周期:第一个周期:从1787年到1842年(55年),以蒸汽机的使用、纺纱机的发明及使用和纺织工业为标志;第二个周期:从1842年到1896年(54年),以钢铁技术及铁路运输工业为标志;第三个周期:从1896年到1946年(50年),以电力、内燃机、石化技术的应用以及汽车工业为标志;第四个周期:从1946年到2008年(62年),以航空航天、核能、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及信息产业为标志。这个周期比较长,严格上算是两个周期叠加。二战后,军用技术民用化,航空航天、核能等技术应用,推动了战后经济持续景气。参考文献【1】世界经济千年史,麦迪森,北京大学出版社;【2】经济发展理论,熊彼特,商务印书馆;【3】经济增长理论史,罗斯托,浙江大学出版社;文 | 智本社智本社 |一个听硬课、读硬书、看硬文的硬核学习社。微信搜索「智本社」(ID:zhibenshe0-1),学习更多深度内容。

经济思想史论文参考文献

分高点,我可以给你写

首先,您应当了解学术论文的相关写作知识,所谓“欲工其事,必先利其器”。网上有一篇很详细地介绍如何写作与发表论文的文章:-to-write-html。其次,网上论文网站多如牛毛,面对这些网站,我们基本上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受限制太多,要么是收费,要么是一篇好端端的论文被分成数十页,相当地破坏了阅读的心情。最后,当然,最重要的是,无论哪个领域的学术论文,我们应当参阅那些在该领域的著名学者、教授、研究员写作的或者已经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的论文。阅读他们的文章,一个最大的便利之处就是能跟踪学术前沿研究成果,何况它们本身就相当于一篇很不错的学术论文范文。综合上述几点,我要向您推荐“CSSCI学术论文网”()。我觉得这个网站是我所见过的最好的论文网站,除了完全符合以上几点想法之外,他们还专门开辟了一个“免费找论文网”(),如果您在网上没有找到特定论文,您可以去那里发布寻找论文的文章,他们可以免费为您找到,不论学术论文,还是硕士学位论文或博士学位论文,只要是被中国知网或者万网收录了的。至于西方经济学方面的论文,cssci学术论文网上有不少这方面的论文,我这里给您稍微列举一些栏目,剩下的就是您自己去查看啦:(二)经济史、经济学说史、经济思想史(三)世界经济学、世界经济学研究、世界经济学概论、世界经济学专题、经济全球化研究、世界经济学理论

中国经济思想史著作:《禹贡》,《周礼》,《考工记》,《礼运》,《老子》,《商君书》,《官子》,《史记·平准书》,中国经济思想史人物:管仲,老聃,孔丘,墨翟,范蠡,李悝,商鞅,孟轲,白圭,荀况,韩非,贾谊,晁错,桑弘羊,司马迁,王莽

经济史论文

1、关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的研究。 2、中国传统政治体制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3、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4、中国体统文化意识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5、关于资本主义萌牙的研究。6、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原因与性质的研究。7、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特点与水平的研究。8、关于个体小农经济与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研究。9、历史时期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及其成因。10、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研究。11、战国秦汉时期的经济区域。12、商品经济与战国秦汉社会变迁。13、秦、汉重农抑商政策比较研究。14、西汉经济政策述评。15、豪族与两汉社会。16、两汉土地制度研究。17、秦汉时期的移民问题19、汉代儒学的发展及其影响。20、门阀政治形成的原因。21、门阀士族与魏晋文化的发展。22、门阀士族与魏晋隋唐社会23、六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与经济重心的转移。24、府兵制与关陇集团。25、商品经济与唐宋社会变迁。26、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27、科举制度与唐宋社会。28、唐宋时期的经济政策与社会经济。29、汉、唐外交方针之异同研究。30、隋唐地方权力研究。31、地方行政体制与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32、门阀集团与隋唐政治。33、 唐宋时期的城市和城市经济。34、古文运动与儒学的复兴。35、佛教与唐宋文化。36、道教与唐宋文化。37、元代文化政策研究。38、行省制与元代的地方发展。39、明朝经济政策及其历史影响。40、朱元璋与明初政治。41、明清流民与山区开发。42、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43、清代边疆地区的开发。44、唐以前的国家、社会与水利。45、宋以后的国家、社会与水利。46、秦汉隋唐的地方行政与社会控制。47、宋明清的地方行政与社会控制。48、士大夫阶层与宋明社会研究。49、地主阶层与中国体统政治研究。50、唐宋科技与社会、文化研究。51、汉唐时期的陕西。52、宋明时期的陕西。53、汉唐时期的乡村社会。54、宋明时期的乡村社会。1.秦汉时期的移民政策及其影响2.秦汉与匈奴的战争评述3.秦汉时期北部边疆的开发及历史意义4.秦汉时期北部边疆的开发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5.中国古代重农政策的历史作用6.试论西汉的商业政策7.试论汉代的农业政策8.西汉时期汉匈人口流动及影响9.东汉对南匈奴政策评析试论汉武帝的用人方略11.司马迁的民族观略论12.汉代外戚集团的形成与擅权13.论西汉后期的社会问题14.两晋南北朝士族门阀的特征15.试论唐太宗的民族政策16.试论唐太宗的人才思想17.汉唐异同论18.试论辽代的双轨行政制度19.宋辽对峙格局的形成及历史意义20.宋金战争爆发的原因21.宋代冗官及其社会影响22.金代的重农政策23.元代文化的特点24.《盐铁论·散不足》所反映的西汉社会生活25.东汉的赈灾政策26.自然环境变迁与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关系27.康熙在维护国家统一中的作用28.清末移民实边政策的作用

先去知网下载,研究下别人怎么写的,从中提炼出来自己的东西就可以了,不会找的话,可以去我qq空间里看下论文的查找步骤

这个不适合你写,如果你只是本科生,博士论文也会嫌这个题目太大!

经济历史论文

要看材料给出的是哪一个史实虽然是经济相关但是也不要只谈经济 也要涉及到政治 文化 社会等多方面 通过论证这些方面与经济史实的关系进行答题

1、关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的研究。 2、中国传统政治体制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3、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4、中国体统文化意识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5、关于资本主义萌牙的研究。6、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原因与性质的研究。7、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特点与水平的研究。8、关于个体小农经济与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研究。9、历史时期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及其成因。10、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研究。11、战国秦汉时期的经济区域。12、商品经济与战国秦汉社会变迁。13、秦、汉重农抑商政策比较研究。14、西汉经济政策述评。15、豪族与两汉社会。16、两汉土地制度研究。17、秦汉时期的移民问题19、汉代儒学的发展及其影响。20、门阀政治形成的原因。21、门阀士族与魏晋文化的发展。22、门阀士族与魏晋隋唐社会23、六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与经济重心的转移。24、府兵制与关陇集团。25、商品经济与唐宋社会变迁。26、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27、科举制度与唐宋社会。28、唐宋时期的经济政策与社会经济。29、汉、唐外交方针之异同研究。30、隋唐地方权力研究。31、地方行政体制与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32、门阀集团与隋唐政治。33、 唐宋时期的城市和城市经济。34、古文运动与儒学的复兴。35、佛教与唐宋文化。36、道教与唐宋文化。37、元代文化政策研究。38、行省制与元代的地方发展。39、明朝经济政策及其历史影响。40、朱元璋与明初政治。41、明清流民与山区开发。42、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43、清代边疆地区的开发。44、唐以前的国家、社会与水利。45、宋以后的国家、社会与水利。46、秦汉隋唐的地方行政与社会控制。47、宋明清的地方行政与社会控制。48、士大夫阶层与宋明社会研究。49、地主阶层与中国体统政治研究。50、唐宋科技与社会、文化研究。51、汉唐时期的陕西。52、宋明时期的陕西。53、汉唐时期的乡村社会。54、宋明时期的乡村社会。1.秦汉时期的移民政策及其影响2.秦汉与匈奴的战争评述3.秦汉时期北部边疆的开发及历史意义4.秦汉时期北部边疆的开发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5.中国古代重农政策的历史作用6.试论西汉的商业政策7.试论汉代的农业政策8.西汉时期汉匈人口流动及影响9.东汉对南匈奴政策评析试论汉武帝的用人方略11.司马迁的民族观略论12.汉代外戚集团的形成与擅权13.论西汉后期的社会问题14.两晋南北朝士族门阀的特征15.试论唐太宗的民族政策16.试论唐太宗的人才思想17.汉唐异同论18.试论辽代的双轨行政制度19.宋辽对峙格局的形成及历史意义20.宋金战争爆发的原因21.宋代冗官及其社会影响22.金代的重农政策23.元代文化的特点24.《盐铁论·散不足》所反映的西汉社会生活25.东汉的赈灾政策26.自然环境变迁与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关系27.康熙在维护国家统一中的作用28.清末移民实边政策的作用

  • 索引序列
  • 经济史文献
  • 世界经济史参考文献
  • 经济思想史论文参考文献
  • 经济史论文
  • 经济历史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