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新物理学杂志官网

新物理学杂志官网

发布时间:

新物理学杂志官网

我处禁止上传文件,相关PDF外文文献有,翻译得靠你自己,希望能满足你的需要,能帮到你,多多给点悬赏分吧,急用的话请多选赏点分吧,这样更多的知友才会及时帮到你,我找到也是很花时间的,如果需要请直接百度 私信 或者 Hi 中留言贴出你在 百度知道的问题链接地址 及 邮箱地址

新物理学杂志

APL(AppliedPhysicsLetters),《应用物理快报》很有名的应用物理杂志,属于美国物理研究所,是物流学界的顶级期刊new journal of physics 1998年创刊,是一种全文电子杂志,它在物理学领域相当具有权威性。该杂志编辑竭力通过出版对物理学家有益并能引起物理学家关注的高品质文章,从而把《新物理学杂志》办成本领域最主要的科学杂志。APL更好点。

据《新科学家》杂志等媒体综合报道,一支意大利和奥地利科学家小组 宣布,他们首次识别出从地球上空1500公里处的人造卫星上反弹回地球的单批光子,实现了太空绝密传输量子信息的重大突破。这一突破表明在太空和地球之间可以构建安全的量子通道来传输信息,用于全球通信。此研究成果发表在《新物理学杂志》(New Journal of Physics)上。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保罗·维罗来斯和恺莎尔·巴伯利领导此研究小组,成功地利用意大利名为马泰拉(Matera)激光测距天文台的5米望远镜向地球上空1500公里处的日本阿吉沙(Ajisai)人造卫星发射出光子并让此卫星将这些光子反弹回到了原始出发地。这标志着无法偷听的量子编码通信可望通过人造卫星来实现。此消息将会大受全球通信公司和银行的欢迎。据某些说法「在2007年6月,一个由奥地利、英国、德国研究人员组成的小组在量子通讯研究中通过创下了通信距离达144公里的最远纪录」,但事实是1997年奥地利蔡林格小组在室内首次完成了量子态隐形传输的原理性实验验证,2004年该小组利用多瑙河底光纤信道,成功地将量子态隐形传输距离提高到600米。最终在2012年利用西班牙加纳利群岛的良好环境在大气中传输143公里。才打破了中国此前先后于北京和青海湖创下的16公里与97公里大气内传输世界纪录。而要达到更远的距离很难,因为大气容易干扰光子脆弱的量子状态。而巴伯利小组想出了解决办法,通过人造卫星来发送光子。由于大气随高度的增加而日趋稀薄,在卫星上旅行数千公里只相当于在地面上旅行8公里。由于巨大的实用价值及技术的可行性已经得到证明,中国已在多个场合宣布将于2015年发射人类首颗量子通讯卫星。同时将与奥地利合作进行北京至维也纳的人类首次量子卫星通讯试验,并试图由此构建两地之间的量子通讯网络。另一方面,早前为证实地面能观测到从轨道卫星上发送回来的光子,奥地利研究小组从意大利马泰拉(Matera)激光测距天文台的望远镜向阿吉沙(Ajisai)人造卫星发射出一束普通的激光。阿吉沙(Ajisai)人造卫星由318面镜片组成,从精确的镜片上反弹回来的单批光子成功地回到了此天文台。参与此项研究的奥地利维也纳的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研究所著名量子物理学家安顿·宰林格(Anton Zeilinger)认为太空至地球的量子通信是一项可行技术。宰林格正在打造一个人造卫星,用于产生纠缠光子,接收信息并对信息编码,之后再将编码的信息反射回来,以建立全球量子通讯网络。量子通讯是利用了光子等粒子的量子纠缠原理。量子通讯学告诉人们,在微观世界里,不论两个粒子间距离多远,一个粒子的变化都会影响另一个粒子的现象叫量子纠缠,这一现象被爱因斯坦称为“诡异的互动性”。科学家认为,这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可成为具有超级计算能力的量子计算机和量子保密系统的基础。量子通讯是经典信息论和量子力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与成熟的通信技术相比,量子通讯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具有保密性强、大容量、远距离传输等特点。量子通讯不仅在军事、国防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会极大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自1993年美国IBM的研究人员提出量子通信理论以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都对此项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欧盟在1999年集中国际力量致力于量子通讯的研究,研究项目多达12个。日本邮政省把量子通讯作为21世纪的战略项目。

《物理学年鉴》

1915年,伟大的爱因斯坦正式发表了他的广义相对论。对于人类来说,这是物理学进入一个全新时代的大门被敞开。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物理世界,并且借此预言了很多物理现象,如黑洞、虫洞等等天体,以及水星的进动现象、天体的引力透镜效应等等。在所有爱因斯坦的预言中,最神奇的大概就是引力波了。甚至在提出引力波的概念时,爱因斯坦本人也认为它太过于微弱,人类可能无法检测到它的存在。不过,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我们的设备终于可以证明这个神奇的现象了。即便如此,科学家仍然需要利用几公里长的激光干涉仪阵列才能探测到它的蛛丝马迹。(图片说明: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2016年2月11日,科学家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简称:LIGO)首次探测到了双黑洞合并所产生的引力波现象,在广义相对论提出的101年后再一次证明了爱因斯坦的预言。自此以后,科学家们利用世界上最先的观测设备,又捕获到了多个引力波信号。可是,引力波的探测仍然非常困难,非要有强大而又巨大的观测设备不能观测。最近,一支科学团队在《新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引力波探测方法。令人意外的是,最新的这种探测方法并不需要那么巨大的设备,甚至在一张桌子上就能完成。因为这个方法虽然探测的是相对论的现象,但利用的原理却属于量子力学领域。他们设计的“探测器”,其实是一块钻石。和普通钻石不同的是,他们会利用一个氮原子来替代其中的一个碳原子。这样一来,这块钻石就比原先的状态要多包含一个电子。而这个电子,就是探测引力波的关键。我们知道,电子属于费米子,拥有着半整数的自旋。这意味着,它的自旋可以处于叠加态。如果通过激光照射这块钻石,那么这个多余的电子就可以处于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的叠加态。也就是说,只有对它进行测量的时候才知道它到底向上还是向下。叠加态最好的例子就是薛定谔的猫,但是很多人自以为懂得叠加态,实则对它有着巨大的误解。薛定谔的猫在提出时原本是为了反驳叠加态的,而且所谓叠加态的猫并非既死又活,而是处于另一个状态。科学家比喻说,叠加态就像是一枚不断旋转的硬币,只有你把它按住,才知道它是正面朝上还是背面朝上。但是,在按住它之前,正面和背面都不是朝上的。(图片说明:引力波可以改变量子领域的叠加态)对于电子的自旋来说,也是一样的。当它处于叠加态时,它并非既向上又向下,而是要测量才能知道。该团队指出:我们可以将这块钻石放置于磁场中,利用磁场改变其叠加态,使得两个不同的自旋状态发生偏移,其中一种偏向北极,另外一种偏向南极。在这种情况下,当引力波穿过这块钻石的时候,不同的自旋状态会受到不同的影响。通过检测其中的差异,就可以检测到引力波。还是用那个硬币的比喻,如果我们正常来旋转硬币的话,如果测量次数足够多,就会发现正面和背面朝上的次数基本上是各占一半。但是,如果有引力波的加入,就好像硬币变成了一侧重一侧轻的情况,自然是轻的那侧朝上概率更高。更重要的是,这个“仪器”真的非常小,它只需要重量为10^-17 kg的纳米级金刚石晶体即可。不过,这绝不意味着它的复杂程度低。实际上,即使是利用这个方法,引力波的探测难度依然非常高。据介绍,这个探测方法对实验室的要求非常高。首先,我们需要屏蔽外界的电磁干扰,否则就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另外,这也要求这块实验需要在自由落体的状态下进行,所以要么给它安排一个特定的轨道,要么就设置一个比较长的动力轴。尽管他们已经从理论上证明了这个方法的可行性,但是目前它有待于实践的证明。该团队的研究人员、论文通讯作者Ryan J Marshman表示,他们接下来就准备联系实验人员。鉴于实验的难度,他们预计这个大胆的想法可能需要几十年才能实现。即便如此,这个尝试也是值得进行的,它不仅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空间,并且能够提供前所未有的引力波探测精度。与此同时,它还能够做到LIGO力所不能及的一些方面的工作。对于科学家来说,引力波是一项伟大的工具,可以让我们探测到宇宙中一些最极端的现象。即使是黑洞这样的天体,虽然我们无法真的看见它,但是通过双黑洞合并过程中产生的引力波,我们也可以了解一些关于这种神秘天体的性质。同样的,对于中子星,我们也有很多的未知。但是,在双中子星合并过程中产生的引力波,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子星破碎瞬间发生了什么,了解到平时绝不可能直接观测的中子星核心。尽管功能强大,但是引力波这个“宇宙工具”本身又需要强大的工具才能探测。不过,这样的努力是必须的,这是我们了解这个宇宙的一条重要途径。爱因斯坦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还需要通过自己的脚步,才能够到达那个伟大的目的地——宇宙。

生物物理学杂志官网

079(2020)。Biology 是 MDPI 每月在线出版的国际性、 同行评审、开放获取的生物科学期刊。在Scopus、SCIE(Web of Science)、PubMed、PMC、PubAg、CAPlus/SciFinder和许多其他数据库中被索引。目标:Biology(ISSN 2079-7737) 是由 MDPI 在线出版的国际、同行评审、快速审阅的生物科学开放获取期刊。它在生物学的所有领域以及相关学科的交界处发表评论、研究论文和交流。我们的目标是鼓励科学家尽可能详细地发表他们的实验和理论结果。论文的长度没有限制。必须提供完整的实验细节,以便重现结果。关于实验过程的全部细节的电子文件,如果不能以正常方式发表,可以作为补充材料存放。学科领域该杂志涵盖了与生物学相关的所有主题。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细菌学、生物化学、生物多样性、生物伦理学、生物信息学、生物数学、生物物理学、生物统计学、植物学、细胞生物学、保护、发育生物学、生物学及相关学科教育;昆虫学、进化生物学、遗传学、基因组学、免疫学 、海洋生物学、数学生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鸟类学、古生物学;寄生虫学、药理学、生理学、植物生物学、蛋白质组学、放射生物学、生殖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病毒学、动物学。

计算生物学、微生物前沿、生物过程、生物物理学这些都可以,不过,只有微生物前沿是本武大核心期刊,其它的是普刊,但是都录用率很高

新理财杂志官网

《新理财》杂志由财政部主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主办,是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依托其专业资源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权威背景,为企业财务主管倾力打造的公司理财杂志。《新理财》以贴近企业的选题视角、易为读者接受的表达方式,为企业财务主管提供财务问题的解决方案,突出专业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财务类杂志中独树一帜。

家庭理财的书,有很多。但是种类繁多,却大同小异。简单来说,银行的基金投资广告,以及股票投资宣传册广告等也都是一种家庭理财的分析报告。可是有什么用呢,在没有学习专业的股票,基金,甚至就是简单的银行利息和通货膨胀紧缩等等之间的详细关系和影响前,谁又能搞的清楚,做大投资有把握呢。因为内容种类繁琐,所以培养兴趣是第一。首先没有绝对好的理财产品,投资都有风险。所以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在分析后最理想的投资产品。建议你看一本叫作《牛奶可乐经济学》的书,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第一 个人理财刊物专业性太强 不适合个人看第二 建议可以看下各地的常看的报纸 财经报纸就可第三 关注新闻 一般新闻都有这些内容

卓越理财杂志 比较好

新疆文物杂志官网

探索发现

国内最主要的三大刊物:《考古》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的考古刊物。月刊。出版地点北京。 第一任主编、副主编为夏鼐、 陈梦家。内容包括田野考古的调查发掘简报,考古研究的一般性论述,考古工作简讯,考古技术工作,书刊译介,学术动态等。创刊于1955年,原名《考古通讯》。1955~1957年为双月刊,1958年为月刊。1959年改名《考古》,出至1966年第 5期停刊(其中1960年出10期)。自1972年复刊至1982年为双月刊,1983年改为月刊。《文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物局主办的学术性、资料性刊物。月刊。出版地点北京。原名《文物参考资料》。创刊于1950年初,本是文物局资料室编辑的内部通讯性刊物,内容包括文物保护、博物馆和图书馆 3个方面。1951年,编者改为文物参考资料编辑委员会,并公开发行,但有关考古的内容仍然较少。从1956年开始,内容不再包括图书馆方面。1959年改名《文物》,有关考古的文章进一步增多。1966年6月停刊,至1972年复刊,内容改为专一于古代文物,不再刊载革命文物方面的文章。该刊与《考古》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在于除刊登考古发现与研究外,还注重碑帖、书画、版刻和各种传世文物。《考古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的考古刊物。季刊。出版地点北京。夏鼐主编。内容包括田野考古的调查发掘报告,考古研究的专题论文,以及与考古学关系密切的其他重要论著。它的前身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于1936年出版的《田野考古报告》第 1册。该刊1947~1949年改名《中国考古学报》,出版了第2~4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考古研究所编辑,于1952年出版了第5册。1953年改称《考古学报》,为半年刊,至1955年出版了第6~10册。1956~1960年改为季刊,1962~1965年复为半年刊。1960年下半年、1961年和1966~1971年停刊。1972年复刊至1977年为半年刊(其中1972年仅出1期),1978年起重新改为季刊。其他:刊名 创刊日期 出版频率 主办单位 附注考古与文物 1980年1月 双月刊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华夏考古 1987年7月 季刊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脊椎动物学报 1957年 1967-1972 年停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于1957年创刊英文版季刊,刊名为Vertebrata PalAsiatic, 1959年创刊中文版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1年两刊合并,刊名沿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6年停刊,1973年复刊(1966和1973年均只出版了两期),1984年起刊名改为《古脊椎动物学报》江汉考古 1980年4月 季刊 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考古学会 农业考古 1981年 季刊 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 史前研究 1986年4月20日 季刊,停刊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半坡博物馆 人类学学报 1982年8月 季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化石 1972年 季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 1953年 年刊 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编辑委员会 辽海文物学刊 1986年5月 半年刊 辽宁省考古博物馆学会,辽宁省博物馆 江西文物 1989年8月 季刊 江西省文化厅 由《江西历史文物》与《江西革命文物》合并而成。1992年起改名《南方文物》。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1979年 半年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 北方文物 1985年2月 季刊 黑龙江文物管理局 原名为《黑龙江文物丛刊》 黑龙江文物丛刊 1981年10月 1984年11月停刊 黑龙江省文物出版编辑室 改名为《北方文物》 四川文物 1984年1月 双月刊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文物世界 1999年11月 季刊 山西省文物局 原名为《文物季刊》 文物季刊 1989年5月 季刊 山西省文化厅文物局 1999年11月改名为《文物世界》 中原文物 1981年3月 双月刊 河南博物院 原名为《河南文博通讯》 广东文物 1996年8月 半年刊 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物博物馆学会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58年 双月刊 故宫博物院 博物馆研究 1982年12月 季刊 吉林省博物馆学会,吉林省考古学会 东南文化 1985年10月 月刊 江苏省考古学会 原名为《文博通讯》 文博通讯 1975年5月 1984年停刊 南京博物院 1985年10月改名为《东南文化》 文博 1984年7月 双月刊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89年6月 半年刊 上海博物馆 鉴赏家 1995年5月 半年刊 上海博物馆,《鉴赏家》编辑部 收藏 1993年1月 月刊 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新疆文物 1985年 季刊 《新疆文物》编辑部 福建文博 1979年8月 半年刊 福建省博物馆,福建省文博编辑组 故宫文物月刊 1983年4月 月刊 国立故宫博物院 中国历史文物 2002年2月 双月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 原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 索引序列
  • 新物理学杂志官网
  • 新物理学杂志
  • 生物物理学杂志官网
  • 新理财杂志官网
  • 新疆文物杂志官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