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国际地震动态是什么期刊发表的论文

国际地震动态是什么期刊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国际地震动态是什么期刊发表的

该刊被许多著名文献数据库收录,如:中国科学院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核心版)、《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还被由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出版的《日本科学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JISCT)以及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s International Periodicals Dictionary)等收录。  该刊还与国际上许多地震研究中心和相关大学建立了交换关系,如,美国地震工程多学科研究中心技术报告(Technical Report NCEER)、美国地震工程多学科研究中心信息中心(Research Information Service, Multidisciplinary Center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NY )、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Earthquake Research Institute, the University of Tokyo),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acific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College of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等,在国际地震工程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该刊系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源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刊。  该刊获中国地震局系统优秀期刊评比一等奖,首届黑龙江省出版精品工程奖提名奖。

-A5-GJZT-htm

国际地震动态是什么期刊发表的论文

2009年度全院共发表论文844篇,包括《SCIENCE》与《NATURE》论文2篇,SCI检索论文170篇,EI、ISTP检索论文14篇,国内核心论文536篇,国内外一般性刊物122篇。出版中文专著26部,外文专著1部。2009年与2008年相比,发表论文总数增长了12%,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中国地质科学院年度发表论文数量统计分布图主办学术期刊及年度发表论文情况中国地质科学院及挂靠学会主办了9种学术期刊,包括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报》、《岩矿测试》、《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地质学报》英文期刊为SC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矿床地质》为CA收录刊物,其他绝大部分院办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2009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支持下,全院9个刊物: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矿测试》、《岩石矿物学杂志》、《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建起了网站,实现了办公手段的现代化。以中国地质科学院9个刊物为依托,联合《地质通报》、《岩石学报》、《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湖泊科学》、《自然科学进展》、《地质与勘探》、《地球科学》等兄弟刊物,成功搭建“中国地学期刊网”,成为融办公系统与数据查询、分析功能为一体的专业数据库系统,也是目前国内科技期刊界最早建成、容纳单学科期刊最多的网站。《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GEOLOGICA SINICA):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现为双月刊,2006~2009年连续4年荣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全国仅5个)。近年来,《地质学报》(英文版)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地质科研的重大突破和国际水平。《地质学报》英文版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2009年《地质学报》(英文版)荣获中国期刊协会评选的“新中国数字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编辑部主任郝梓国同志荣获“新中国数字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人”称号。《地质学报》(英文版)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取得的亮点主要有3个方面:(1)发挥科技期刊的导向作用,第4期紧急登载的汶川地震一周年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地质学家的高度关注。据BLACKWELL网站统计,阅读率从每月500多次,提高到6500余次。董树文等发表有关汶川地震破裂、应力变化及影响因素、地震机理的论文全文下载量101次,摘要浏览量34次;徐锡伟等发表有关地震位移的论文全文下载量为67次,摘要浏览量53次。《地质学报》(英文版)2009年文章国外下载量(WILEY-BLACKWELL公司提供)“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专辑国外高浏览量文章(WILEY-BLACKWELL公司提供)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2)阅读、引用本刊论文的读者越来越多。据2009年JCR公布ACTA GEOLOGICA SINICA英文版影响因子为431,引文频次为1312次。在被SCI收录的256种国际地质刊物名列第110名;有110余种国际刊物引用《地质学报》英文版文章,引用2次以上的有70余种,包括世界著名刊物SCIENCE,表明本刊登载的论文水平基本上与国际刊物接轨。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国际著名刊物Science引用本刊论文情况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3)刊物的国际影响不断提高。截至2009年底,国外收录本刊的数据库、网站达22家,其中国外数据库达16家,包括著名的《SCI》、《CA》、《GeoRef》、耶鲁大学图书馆网站、法国地质学会网站等,国际网站和数据库对《地质学报》英文版的介绍,为我刊走出国门、奔向世界做了很好的铺垫。据中国国家图书馆文献检索室提供的检索报告,截至2009年2月收录本刊的数据库等已达22个。它们是:1)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3)中国《万方数据库》;4)中国《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5)香港大学图书馆网站;6)中国地学期刊网;7)SCI《美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网络版》;8)CA《化学文摘》;9)GeoRef《美国地质文摘》;10)TULSA(Petroleum A);11)Earthquake Engineering A;12)Current Contents Search;13)ICONDA-Intl Construction;14)Inside Conferences;15)Civil Engineering A;16)耶鲁大学科学图书馆网站;17)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网站;18)澳大利亚网上博物馆网站;19)法国地质学会网站;20)SJR网站(国家不祥);21)The Open University网站(国家不祥);22)Blackwell出版公司网站。《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学报》(中文版)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地质学报》现为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陈毓川院士。《地质学报》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06~2008年连续3年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566,总被引频次为2013次,影响因子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位居第26名。2009年度发表论文175篇,共2032页。《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论评》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纪舜院士。《地质论评》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6年、2007年赢得“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的C类资助,2009年度被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393,总被引频次为1702次,影响因子位居中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的第48位。2009年度共发表正式论文94篇,发表了6条通讯资料和16条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界的消息报道,共计912页。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地质论评》《地球学报》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美国《CA》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古生物、地层、岩石、矿床、矿物、构造、第四纪地质、同位素、地球化学、物化探、遥感、水文、石油地质与石油工程等基础类地质研究及其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等科技论文或者综述性论文,现已成为全国地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期刊之一。为了实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电子化,推进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本刊除印刷版外,还被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被“中国期刊网”收录,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期刊群”,2009年与兄弟刊物完全实现了网上办公功能。自2001年起《地球学报》改为大16开本,双月刊。主要设有学术研究、综述与进展、技术与方法等栏目。2008年,《地球学报》总被引频次1064次;影响因子940,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138位。2009年度发表论文98篇,共883页。《地球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Abstracts、CSATechnology ResearchDatabase、Pecbepamuвн\blûжypнa (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期刊论文库》、《数字化期刊——期刊引文库》、《中国地质文摘》、《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有色金属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矿床地质》在近几年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序中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891,总被引频次为1233次,影响因子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0名。2009年度发表论文81篇,共866页。《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杂志》《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杂志》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现任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增谦研究员。《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775,总被引频次为722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217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72篇,共694页。《岩石矿物学杂志》《岩矿测试》是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的分析测试技术科技期刊,创刊于1982年,主要报道国内与分析科学、资源环境、地球科学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和新设备等研究成果、动态、评述及相关实践经验。曾获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地质矿产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北京市科技期刊四通杯全优期刊奖,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三等奖。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目前被美国《化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国内外15家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735,总被引频次为579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242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127篇,共604页。《岩矿测试》《岩矿测试》《中国岩溶》创刊于1982年,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管,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同时也是我国地学领域中最富学术影响力的科技期刊之一,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全国中文科技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Ref)、波兰哥白尼索引(IC)、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收录。创刊近30年来,《中国岩溶》始终坚持“争创名牌,构筑精品”的办刊理念,依托我国岩溶优势,突出特色栏目建设,严把质量关,刊物的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617,总被引频次为534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373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65篇,共440页。《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1995年创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是反映地质力学研究所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08年度的影响 因子为651,总被引频次为335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333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40篇,共421页。《地质力学学报》《地质力学学报》

[1]潘华、李金臣,2006年12月26日台湾恒春海外地震及其对核电厂的影响, 震灾防御技术, 2 N1, 3 [2]潘华、吴健,新版IAEA安全导则《核电厂地震危险性评价》的分析与评述, 震灾防御技术, 1 N2, 6[3]潘华、赵凤新、高孟潭, 城市地震影响特征研究, 地震学报,V26,N(2),3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rthquake's impact on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 V17, N(2)[4] 潘华、赵凤新、高孟潭, 城市地震影响相关性研究, 地震学报,V26,N(3),5Study on the correlativity of earthquake's Impact on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V17, N(3)[5] 潘华、金严、胡聿贤, 地震带与地震统计区关系探究, 地震学报,V25,N(3),5Discussion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ismic belt and seismic statistical zone,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V16, N(3)[6]潘华、黄玮琼, 地震统计区划分不确定性对场点地震危险性计算的影响, 地震学报,V25,N(2),3 [8]高孟潭、潘华、俞言祥,国际ITER项目中的地震问题, 国际地震动态,N9, 9

国际地震动态是什么期刊发表的论文怎么查

一般的如果是学术论文,在网上都能查到的。有些期刊数据网站因为利益的问题以及审查不严的问题也会出现一些非正规期刊的文章。查看论文最权威的渠道是去新闻出版总署的新闻机构在线查阅栏目,一查就知道。对于知网维普万方这三个网站收录的期刊杂志一般都是正规的。网上查不到的,要么是非权威的期刊要么是非正规期刊,须谨慎,防止上当。切记。

请参考一下《国际地震动态》-A5-GJZT-htm

如果是论文电子版进了知网维普万方这三大数据库中的其中一个,就能够在网上查到的。但是具体要看你所投的期刊是否声明会被这三个数据库中的任意一个检索到。有些质量不行的期刊录用的文章是无法进入以上三大论文数据库的,所以在网上是查不到的,只能去期刊杂志社才能查到。如果你想搞普刊文章,给你推荐一个地方:普刊学术中心,百度搜下第一个就是,专门搞普刊文章和普刊学术的好地方。

我知道一篇论文发表于哪个期刊,可以上知乎网站。

国际地震动态是什么期刊

是要发这类的期刊吗?

-A5-GJZT-htm

12次(1979~2009)1979年7月16日 中国地震学会筹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1979年 《地震学报》创刊1979年11月21日 中国地震学会成立大会暨第1次学术大会在大连召开,顾功叙当选理事长1980年9月7日 地震地质专业委员在宁夏中宁县成立1980年11月28日 地震学专业委员会在上海成立1980年11月28日 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在上海成立1981年1月16日 地震前兆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1981年3月23日 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在南京成立1981年11月23日 普及工作委员会在洛阳成立 。1982年8月5日 第1届全国青少年地震科技夏令营在唐山举办1982年9月8日 大陆地震活动和地震预报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1985年1月24日 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次学术大会在北京召开,陈运泰当选理事长1986年10月20日 中国地震学会第3次学术大会在北京召开1987年4月29日 地壳深部探测专业委员会在郑州成立1987年9月11日 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在甘肃武都成立1988年5月10日 构造物理与地震预报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1988年4月13日 地壳形变测量专业委员会在武昌成立1988年6月24日 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在山西繁峙县成立1988年9月22日 地震科学管理研究委员会在江西九江市成立1988年11月22日 地震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1989年5月28日 中、日地震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1991年 中国地震学会推荐的陈运泰、胡聿贤、马宗晋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年1月20日 中国地震学会第三届理事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丁国瑜当选理事长1992年1月14日 顾功叙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1992年6月22日 中国地震学会第4次学术大会在北京召开1993年 中国地震学会推荐的陈颙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4月28日 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4月17日 科技咨询服务部在宜昌成立1993年10月29日 中日东亚地区地震学术讨论会在日本鸟取市召开1994年12月12日 中国地震学会第四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暨第5次学术大会在北京召开,陈运泰当选理事长1995年5月5日 工程勘察专业委员会在昆明成立1995年9月22日 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在贵阳成立1995年11月29日 地震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1996年10月6日 中国地震学会第6次学术大会在湖南张家界召开1996年10月6日 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在湖南张家界市成立 。1997年 中国地震学会推荐的马瑾、廖振鹏分别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10月20日 中国地震学会第5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暨第7次学术大会在江西井冈山市召开,陈运泰当选理事长1999年12月29日 庆祝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在北京召开1999年12月29日 首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在庆祝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上颁发2000年8月10日 首届海峡两岸地球科学夏令营在大陆举办2000年9月15日 中国地震学会第第8次学术大会在成都市召开2001年7月31日 第二届海峡两岸地球科学夏令营在大陆和台湾分别举办2002年9月8日 中国地震学会第6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9次学术大会在西宁市召开,陈颙当选理事长2003年 中国地震学会推荐的邓起东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1月 《国际地震动态》刊物由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主办2004年7月10日 中国地震学会第10次学术大会与第三届大陆地震、 紧急救援暨巨灾保险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2006年10月21日 中国地震学会第7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1次学术大会在大理市召开,张国民当选理事长2008年5月12日 我国纹川发生8级大地震,中国地震学会号召各专业委员及全体会员积极投入抗震救灾2008年7月25日 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成立2008年12月1日 中国地震学会第12次学术大会在北京市召开2009年9月17日 中国地震学会成立30年学术研讨会在伊春市召开

国际地震动态是什么期刊啊

1979年7月16日 中国地震学会筹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1979年 《地震学报》创刊1979年11月21日 中国地震学会成立大会暨第1次学术大会在大连召开,顾功叙当选理事长1980年9月7日 地震地质专业委员在宁夏中宁县成立1980年11月28日 地震学专业委员会在上海成立1980年11月28日 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在上海成立1981年1月16日 地震前兆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1981年3月23日 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在南京成立1981年11月23日 普及工作委员会在洛阳成立 。1982年8月5日 第1届全国青少年地震科技夏令营在唐山举办1982年9月8日 大陆地震活动和地震预报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1985年1月24日 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次学术大会在北京召开,陈运泰当选理事长1986年10月20日 中国地震学会第3次学术大会在北京召开1987年4月29日 地壳深部探测专业委员会在郑州成立1987年9月11日 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在甘肃武都成立1988年5月10日 构造物理与地震预报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1988年4月13日 地壳形变测量专业委员会在武昌成立1988年6月24日 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在山西繁峙县成立1988年9月22日 地震科学管理研究委员会在江西九江市成立1988年11月22日 地震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1989年5月28日 中、日地震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1991年 中国地震学会推荐的陈运泰、胡聿贤、马宗晋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年1月20日 中国地震学会第三届理事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丁国瑜当选理事长1992年1月14日 顾功叙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1992年6月22日 中国地震学会第4次学术大会在北京召开1993年 中国地震学会推荐的陈颙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4月28日 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4月17日 科技咨询服务部在宜昌成立1993年10月29日 中日东亚地区地震学术讨论会在日本鸟取市召开1994年12月12日 中国地震学会第四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暨第5次学术大会在北京召开,陈运泰当选理事长1995年5月5日 工程勘察专业委员会在昆明成立1995年9月22日 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在贵阳成立1995年11月29日 地震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1996年10月6日 中国地震学会第6次学术大会在湖南张家界召开1996年10月6日 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在湖南张家界市成立 。1997年 中国地震学会推荐的马瑾、廖振鹏分别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10月20日 中国地震学会第5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暨第7次学术大会在江西井冈山市召开,陈运泰当选理事长1999年12月29日 庆祝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在北京召开1999年12月29日 首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在庆祝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上颁发2000年8月10日 首届海峡两岸地球科学夏令营在大陆举办2000年9月15日 中国地震学会第第8次学术大会在成都市召开2001年7月31日 第二届海峡两岸地球科学夏令营在大陆和台湾分别举办2002年9月8日 中国地震学会第6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9次学术大会在西宁市召开,陈颙当选理事长2003年 中国地震学会推荐的邓起东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1月 《国际地震动态》刊物由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主办2004年7月10日 中国地震学会第10次学术大会与第三届大陆地震、 紧急救援暨巨灾保险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2006年10月21日 中国地震学会第7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1次学术大会在大理市召开,张国民当选理事长2008年5月12日 我国纹川发生8级大地震,中国地震学会号召各专业委员及全体会员积极投入抗震救灾2008年7月25日 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成立2008年12月1日 中国地震学会第12次学术大会在北京市召开2009年9月17日 中国地震学会成立30年学术研讨会在伊春市召开

请参考一下《国际地震动态》-A5-GJZT-htm

《地震学报》英文版创刊于1988年,是由中国地震学会主办的地震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现任主编是中国固体地球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陈运泰。《地震学报》英文版与《地震学报》中文版自1994年起内容一一对应,同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地震学方面的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也登载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工程地震等的学术论文及研究简报;登载本学科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章;介绍地震学及其有关的重大学术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登载与地震学有关的评述文章;反映地震学及其有关科技工作动态。自2009年开始,《地震学报》英文版将更改英文刊名《Acta Seismologica Sinica》为《Earthquake Science》,届时期刊的封面、版本以及版式将作相应的调整。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接受独立提交的英文稿,《地震学报》中文版中的一些优秀的论文仍将继续在《地震学报》英文版上同时出版。 1992年获国家地震局首次科技期刊评比优秀奖。1992年获国家地震局首次科技期刊评比国际交流奖。1992年获中国科技协会首届优秀学术期刊评比一等奖。1996年获国家地震局第二届科技期刊评比优秀奖。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3年获第二届国家期刊百种重点期刊奖。 期刊名称:地震学报英文版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学会国内刊号:CN11-2022刊社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国际刊号:ISSN1000-9116邮政编码:100081文 种:英文刊 期:双月刊开 本:16开

  • 索引序列
  • 国际地震动态是什么期刊发表的
  • 国际地震动态是什么期刊发表的论文
  • 国际地震动态是什么期刊发表的论文怎么查
  • 国际地震动态是什么期刊
  • 国际地震动态是什么期刊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