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影响因子不一致怎么办

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影响因子不一致怎么办

发布时间:

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影响因子不一致怎么办

影响。影响因子是表征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量化指标之一。 同行评议方式大多数情况下发生在论文发表前的审稿过程中。在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的审稿制度中,通常经过初审、评审和和终审三个阶段。通过同行评议,要在众多的来稿中根据办刊的宗旨和方针筛选出优秀者,甚至需要时,还要把握热点问题主动向知名科学家约稿。

论文没有影响因子,只有杂志才有。评价论文质量的因素是下载量、引用率

进到该杂志的主页,一般都会有最近一年和五年的影响因子

其实影响因子就是对一本期刊公平客观的评价,通常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主要描述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情况,这样说不知道你明白不,也就是说如果你选择的期刊影响因子越高,那说明这本期刊是非常不错,我当时发表论文的时候,国信论文网的张老师给我推荐的期刊也是影响因子非常高的,期刊特别的好,你可以具体去了解下

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影响因子不一致

一篇论文的影响因子是以发表杂志当年的影响因子为准的。影响因子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以1992年的某一期刊影响因子为例,IF(1992年) = A / BA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在1992年中被引用的次数;B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数。扩展资料:IF作为对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估的指标之一并非是汤森路透创造的。它的真正发明者是美国科技情报所(ISI),1992年并入了汤森路透。自1975年以来,ISI每年定期发布“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其中的一个核心指标就是期刊IF。一般来说,一本期刊的IF越高,证明它的学术影响力越大。因此,ISI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用一种文献计量学的工具来帮助图书馆评估和挑选期刊。后来,IF的数值逐渐变成为反映科学家和学者对于值得关注和有帮助的科学研究的判断。

影响因子指的是这个期刊当前的影响因子。学术期刊的即时影响因子和每年的影响因子区别还是比较大的。即时影响因子指的是这个期刊当前的影响因子,但可能会随着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变化而变化,因此不能表现一个期刊的真实学术水平。期刊影响因子每年都会出新的,即时影响因子是最新的影响因子,影响因子就不一定了。

论文没有影响因子,只有杂志才有。评价论文质量的因素是下载量、引用率

具体的某篇论文的是没有影响因子的!只有引用次数的多少!影响因子是对期刊来讲的!

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影响因子不一致会怎么样

其实影响因子就是对一本期刊公平客观的评价,通常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主要描述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情况,这样说不知道你明白不,也就是说如果你选择的期刊影响因子越高,那说明这本期刊是非常不错,我当时发表论文的时候,国信论文网的张老师给我推荐的期刊也是影响因子非常高的,期刊特别的好,你可以具体去了解下

影响因子的计算 在科学界,学术期刊上的文章一般被分成二类,其一是在发表前需经同行评议的所谓“可引用”(citable)文章,它包括原始研究报告和专题评述等;其二是“不可引用”(non-citable)文章,它包括新闻、读者反应和科幻小品等,如我国物理杂志“前沿和动态”(News from the front line)栏目中的短文。遗憾的是,ISI统计程序不能区分“可引用”和“不可引用”,结果在计算期刊IF时会产生很大的误差。让我们举例说明:计算物理杂志1998年度的IF,它等于被引用总频次与刊载论文总篇数的比。不妨假定,比例的分子(1996和1997两年刊载于物理杂志的“可引用”文章在1998年被全国1286种统计源刊引用的总频次)等于78,分母(1996和1997两年刊载于物理杂志的“可引用”文章总篇数)等于312。于是我们得到IF=25。问题在于,如果在上述分子中,不正确地计入了对“不可引用”文章(如“前沿和动态”栏目中的短文)的引用,则会导致IF值的膨胀。一项莱顿大学针对ISI统计数据(注:它的统计源刊来自世界各国,总计约5700种)的研究表明,对于NATURE和SCIENCE这类包含有许多“不可引用”文章的期刊来说,上述问题可能导致其IF值虚增,最高达40%。

sci影响因子每年都变。一般一个期刊仅在一个数据库中。

学术期刊影响因子是指期刊近两年的平均被引率,即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评价当年被引用的平均次数。用公式表示为:影响因子=该刊前2年所发表的论文在第3年被引用的次数/该刊2年内所发表的论文总数从其定义可知,影响因子的三个决定因素分别为时间(2年)、论文总数(该刊连续2年内所发表论文总数)、被引用次数(上述论文在第3年被引用的总次数)。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数量指标,能够较好的反映期刊被使用的真实客观情况,可较公平的评价各类学术期刊,通常影响因子越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扩展资料: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影响因子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以1992年的某一期刊影响因子为例,IF(1992年) = A / B其中:A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在1992年中被引用的次数;B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数。影响:许多著名学术期刊会在其网站上注明期刊的影响因子,以表明在对应学科的影响力。如,美国化学会志、Oncogene等。中国大陆各大高校(如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都以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作为评判研究生毕业的主要标准。以1992年为例,计算某期刊在该年的影响因子:X=以1992年为基点、某期刊于1990和1991年在1992年全部被引用之论文总次数Y=以1992年为基点、某期刊1990和1991年全部论文发文量的总和IF1992年 =(X(1990年,1991年) / Y(1990年,1991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影响因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期刊影响因子

液晶与显示期刊影响因子不一致

不一样的,SCI和EI都分了自己的影响因子,有些学术网站也弄了自己的影响因子,例如RG 影响因子,谢谢,请采纳。

期刊影响因子分区可以从ISI JCR中查询到,所以也不只是中国人才做这个。分区的方法很多,JCR的分区是按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的25%、50%、75%划分为四个区。所以同一学科内,肯定是Q1的影响因子最高,依次。但是JCR收录的期刊有的期刊可以分属多个学科,所以在不同的学科内可能就存在不同的分区。po主所说的Q1的影响因子不如Q2,Q3,这肯定是存在的,也可以肯定他们应该分属不同的学科。事实上,期刊影响因子的得分学科差异非常大。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影响因子不一致怎么办

SCI影响因子是由外国人算来的,国内只有少数被SCI收录的杂志才有这个影响因子。我们国内的杂志也有自己的一套计算我们自己杂志影响因子的方法。

这个要到科技部情报研究所的网站去下载即可。百度一下“爱思医学信息网”,这个站也有。

如果领域小,这种可能性比较大,领域比较大,几率就小多了 如果有多位审稿人都提出补充数据的要求,楼主还是要慎重考虑比较好。评审意见的用意是在提升稿件质量,就算是投到比较低分的期刊,如果遇到了同一位审稿人,那么有可能又会再次失去发表机会,虽然可以尝试向审稿人解释为何无法添加数据,但是可能也很难改变期刊决定。至于遇到同一位审稿人的机会大不大则很难说,跟领域也有关,我还是建议楼主如果可以的话还是补充数据吧!

  • 索引序列
  • 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影响因子不一致怎么办
  • 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影响因子不一致
  • 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影响因子不一致会怎么样
  • 液晶与显示期刊影响因子不一致
  •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影响因子不一致怎么办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