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医文献学pdf十二五

中医文献学pdf十二五

发布时间:

中医文献学pdf十二五

装订制度 一、装订工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每天检查所须备货数量,及时通知班长;2、所有活件严格按装订流程工作,不得随意更改流程;3、严格按照好彩装订制度,除客户特殊要求外,各班操作工艺必须一致,不得按照个人思维处理活件;4、所接活件必须核查工单无误后方可生产;5、计算封皮尺寸必须准确无误;6、不得将有问题装订活件拿与客户交涉;7、按时完成指令单下达的生产任务;8、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负责电脑控制台的操作;9、按装订质量标准检查精度,确保质量及数量;10、完成领导交办其它的工作。二、装订工岗位要求如下:1、男女不限,年龄18~30岁2、高中、中专以上学历,数控或机械相关专业;3、能吃苦耐劳,有装订工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4、有上进心,工作积极、踏实,具有一定的领导协调能力。

《中药学》(钟赣生 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提取码:42ww书名:中药学作者:钟赣生 编豆瓣评分:3出版年份:2012-7页数:482内容简介:《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9版):中药学》由钟赣生主编,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其内容: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干燥药材,利于贮藏、矫味、矫臭,便于服用、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等。

你能看完一本就不错了,贪多勿得

中医文献是中医学术的载体。古今中医药文献蕴涵着博大精深的中医学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非常珍贵的资源宝藏,要做好对中医药知识的传承工作,阅读原*必不可少。《中医文献学》课程可以提高我们整理、研究和利用中医文献的能力,可以指引我们从浩瀚的中医文献中去甄别、选择与阅读中医文献,从古今中医药文献中发掘宝藏,汲取营养,提高我们的学术水平。因此,掌握一定的中医文献学知识,是每一个中医人必须具有的基本功,对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尤为重要。严季澜、陈仁寿主编的《中医文献学(供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介绍基本知识,传授研究方法教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基础篇,主要介绍中医文献的命名、体式、载体、目录、版本、校勘、注释、考证、辨伪、辑佚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传授中医文献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研究生文献整理与研究的能力,指引治学门径,提高学术素养。辨章中医学术,考镜文献源流教材下篇为“历代中医文献源流,按朝代介绍历代中医文献。先概述各朝代中医文献的特点,然后从中精选140多种历代重要*作,介绍其作者、内容、编撰特点、学术成就及版本流传。使研究生对历代中医文献源流及中医学的基本文献能有一系统了解,强固其文献功底,开拓其学术视野,以便他们在利用古今中医文献方面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好地开展中医学术与中医理论研究。吸收新的成果,介绍新的方法教材注意反映学术研究的新进展,如新的出土文献、新的研究成果,并介绍近年来运用于中医文献研究中新的研究方法,如多元统计、系统综述、数据挖掘、古籍数字化等,以弥补传统文献研究办法之不足。

中医文献学pdf十三五

《中医养生学十三五规划教材第三版高清版》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_smvQD9o2enR1Q?pwd=o5mh 提取码:o5mh简介:本套教材规划过程中,教材办认真听取了教育部中医学、中药学等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相关专家的意见,结合中医药教育教学一线教师的反馈意见,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管理,在新世纪以来三版优秀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正本清源,突出中医药特色,弘扬中医药优势,优化知识结构,做好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衔接”的建设目标,旨在适应新时期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和教学手段变革的需要,彰显现代中医药教育理念,在继承中创新,在发展中提高,打造符合中医药教育教学规律的经典教材。

装订制度 一、装订工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每天检查所须备货数量,及时通知班长;2、所有活件严格按装订流程工作,不得随意更改流程;3、严格按照好彩装订制度,除客户特殊要求外,各班操作工艺必须一致,不得按照个人思维处理活件;4、所接活件必须核查工单无误后方可生产;5、计算封皮尺寸必须准确无误;6、不得将有问题装订活件拿与客户交涉;7、按时完成指令单下达的生产任务;8、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负责电脑控制台的操作;9、按装订质量标准检查精度,确保质量及数量;10、完成领导交办其它的工作。二、装订工岗位要求如下:1、男女不限,年龄18~30岁2、高中、中专以上学历,数控或机械相关专业;3、能吃苦耐劳,有装订工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4、有上进心,工作积极、踏实,具有一定的领导协调能力。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二十五

《清代世家与文学传承》,三联书店,2012年。《清代文学世家姻亲谱系》,凤凰出版社,2010年版。3.《清代东南书院与学术及文学》,上、下册,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4.《胡适与整理国故考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整理)《贺葆真日记》,凤凰出版社,2014年。    (所列自2000年起,皆为独立撰写)《书估与清帝国的书籍流转》,《古典文献研究》第16辑,2013年。《从翁心存、翁同龢日记的对读探究日记文献的特质》,《南京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贺葆真日记与晚期桐城文派的深入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4.《“地域文学传统的建构”成为一种文学叙写方法》,《中山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第31-39页。《批点本的内部流通与桐城派的发展》,《文学遗产》2012年第1期,第100-112页;《<读书分年日程>与救“科举时文之弊” 》,《南京师大学报》2012年第3期,第123-130页;《清代文学世家的家族信念与发展内动力》,《苏州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第115-123页;《清代家集总序的构造及其文化意蕴》,《文学遗产》2011年第3期,第123-131页;《清代私家宅园与世家文学》,《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第44-50页。《清代科举中的策问与乾嘉学术的展开》,北京大学《国学研究》第27卷(2011年),第305-348页。《在研究中国传统学术的新途径上摸索前进:周勋初教授访谈录》,《文艺研究》2011年第6期,第59-69页;《桐城文章中“尚有时世”:以同光年间莲池书院之讲习为中心》,《清代文学研究集刊》第3辑,第128-173页;《清代文学世家联姻与地域文化传统的形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第25-31页;《花萼与芸香:钱塘汪氏振绮堂诗人群》,台北《汉学研究》,第27卷第4期(2009年12月),第261-293页;15.《扎实空灵,博通专精:周勋初先生访谈录》,《中国文化研究》2009年冬之卷,第1-18页;16.《玉沟春水鸭江波:朝鲜诗人李尚迪与清朝文士交往研究》,北京大学《国学研究》,第23卷(2009年6月),第433-468页;17.《清代文社与举业》,香港浸会大学《人文中国学报》,第15卷(2009年),第191-246页;18.《书院、书塾与文社:以家族与乡村为讨论范围》,《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11辑(2009),第237-273页;19.《课读图与文学传承中的母教》,《古典文献研究》第11辑(2008年),第247-269页;20.《“荛圃藏书题识”与嘉道时期吴中文士活动图景》,《周勋初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中华书局,2008年,第513-549页;21.《近代中日学术交流考论》,台北《汉学研究》第20卷第2期(2002年12月),第81-107页;22.《书院与桐城文派传衍考论》,台北《汉学研究》第22卷第2期(2004年12月),第421-453页;23.《一时之学术与一地之风气:李兆洛与暨阳书院》,台北《汉学研究》第24卷第2期(2006年12月),第289-323页;24.《从春在堂到秋荔亭:俞樾和俞平伯诗中的家族史》,北京大学《国学研究》第13卷(2004年),第369-400页;25.《图景的重现:道光以来金陵书院文人活动考论》,北京大学《国学研究》第17卷(2006年),第365-409页;26.《〈清代学术概论〉考论》,《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八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2-311页;《清初无锡、徽州之书院及其会讲:兼论清初朱子之学与阳明心学的起落》,《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九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45-271页;28.《清代东南书院与文士之风气》,香港浸会大学《人文中国学报》第13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29.《清代东南书院与地方诗坛》,《中国诗学》第12期,2007年;30.《读书分年日程与清代的书院》,原刊《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6年第10期全文转载;31.《诂经精舍:从阮元到俞樾》,《古典文献研究》第10辑,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32.《王质〈诗总闻〉中的“因情求意”》,《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第129-136页;33.《〈惜抱轩书录〉与〈四库全书总目〉之比较》,《文献》2006年第1期,第131-138页;34.《从中学国文教科书看近世文学观念的转变》,《现代中国》第3辑(2003),第67-80页;35.《私家藏书之兴衰》,《读书》2005年11期,第103-107页;36.《王国维〈经学概论讲义〉小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第1期,第42-44页;37.《现代印刷媒介与学术研究的结合》,《东方文化》2001年第6期,第36-50页;38.《近世文化世家的流衍与衰落》,《东方文化》2000年第4期,第14-25页;39.《国学书目解题(1919-1937)》,台北《书目季刊》第37卷第4期(2004年3月),第107-115页;40.《王重民和胡适学术交往考述》,台北《书目季刊》第37卷第2期(2003年9月,第1-12页;41.《20世纪20年代的国学推荐书目及其文化解读》,《学术研究》2000年第10期,第100-106;42.《建德周氏家族的文化传承:以周馥、周学熙的诗集为中心》,《明清安徽典籍研究》,黄山书社2005年版,第293-319页;43.《〈邶风·静女〉的阅读史》,《古典文献研究》第6辑,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59-78页;44.《〈嘉定钱大昕全集〉未收诗、词、序和题识》,《古典文献研究》第8辑,第119-121页;45.《东南书院课艺提要》,《古典文献研究》第9辑,第225-237页;46.《从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到章太炎〈读经分年日程〉》,《古典文献研究》第7辑, 第74-99页。

经学泛指先秦各家学说要义的学问,但在中国汉代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后特指《六经》。记录“常道”的书被称之为经,常道就是常行的义理、准则、法治。

A.著作与学术论文1.《唐代の佛教徒之家庭——僧传、墓志を中心として——》,《六朝隋唐精神史の研究》所收,2005。2.《〈晦庵先生语录大纲领〉考——附录朱子、范如圭、程端蒙、李方子の佚文》,《中国思想史研究》第28号,2006。3.《胡适与入矢义高——写在书简上的中日学术交涉史——》,《东亚视角下的近代中国》所收,2006。4.《战后日本的朱子学研究史述评:1946―2006》,《鉴往瞻来——儒学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所收,2007。《宋刻本〈晦庵先生语录大纲领〉考》,《宋史研究论丛》第8辑,2007。6.《古本朱子语录について——〈朱子语类〉未收语录书三十七种》,《东アジアの宗教と文化》所收,2008。《庆元党禁と朱子学派の形成》,《中国思想における美、气、忌、死》所收,2008。《朝鲜古写徽州本〈朱子语类〉について》,《日本中国学会报》第60集,2008。《〈诗传遗说〉考略》,《中国经学》第4辑,2008。《入矢义高致胡适的十封书简》,《胡适研究论丛》第1辑,2009。《论古本朱子语录》,《宋史研究论丛》第9辑,2009。《〈诗童子问〉と〈陈克斋先生集〉に见える朱子语录の佚文》,《中国文史论丛》第5卷,2009。《〈朱子语录格言〉考论》,《宋代新儒学的精神世界》所收,2009。《论敦煌写本S6557中的“鬓局”》,《文史知识》2009年第5期,《〈中庸辑略〉版本源流考辨》,《中国经学论集》所收,2009。《〈胡适全集〉日文记载举误》,《胡适研究通讯》第9号,2009。《〈胡适全集〉失收的一封复日本学者的信》,《胡适研究通讯》第9号,2009。《日本巡礼僧戒觉〈渡宋记〉校录辨误》,《中华文明的历史与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中华书局本〈二程集〉标点勘误七十例》,《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19卷第3号,2010。20.《〈礼序〉作者考》,《中国经学》第6辑,2010。《书评 西脇常记〈中国古典社会における佛教の诸相〉》 ,《同志社时报》第130号,《〈点校补正经义考〉〈孝经类〉、〈孟子类〉标点指瑕》,《经学研究论丛》第17辑,2010。《江户日本刊刻中国儒家典籍丛考》,《东亚儒学研究论集》所收,2011。《吐鲁番出土儒家经籍残卷考异》,《敦煌写本研究年报》第5号,2011。《〈毛诗正义〉引郑玄〈诗谱 小大雅谱〉佚文错简之更定》,《中国经学》第7辑,2011。《〈藏外佛教文献〉所收敦煌写卷校补》,《敦煌学研究》2011年第1期,2011。《东アジアの宗教と文化》(与Christian Wittern合编),2009。B.书评论文、书评、目录《思想史与生命》(书评论文),《哲学门》第12辑,2006。《日本胡适研究论著目录稿:1970―2008》,《胡适研究通讯》第3号,2008。《日本胡适研究论著目录稿续编:1920—1969》,《胡适研究通讯》第4号,2008。《书评 西胁常记〈中国古典社会における佛教の诸相〉》,《同志社时报》第130号,2010。C古籍整理、注释等[明]夏子阳、王士桢撰《使琉球录》(标点整理,与岩井茂树合作),电子文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2005。《〈朱子语类〉大学篇译注(一)》(日文翻译与注释,与中纯夫等合作),《京都府立大学学术报告》第10号,2009。《〈朱子语类〉大学篇译注(二)》(日文翻译与注释,与中纯夫等合作),《京都府立大学学术报告》第11号,2010。D学术论文翻译等西胁常记《舍利信仰和僧传——为了有助于理解〈禅林僧宝传〉》,《中国禅学》第3卷,2005。池田秀三《日本京都大学的春秋学研究之传统》,《台湾东亚文明研究学刊》总第4号,2006。中纯夫《论郑寅普著〈阳明学演论〉中的〈朝鲜阳明学派〉——朝鲜阳明学研究的诸问题》,《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16卷第1号,2006。柳田圣山《大藏经与禅录之入藏》,《中国禅学》第4卷,2006。内山俊彦《阮籍思想窥斑——以〈通易论〉、〈乐论〉为中心》,《中日学者中国学论文集》所收,2006。郑宰相《韩国荀子研究评述》(与人合译),《汉学研究集刊》第3号,2007。重泽俊郎《〈左传〉郑服异义说》,《中国经学》第2辑,2007。水越知《元代的祠庙祭祀与江南地域社会——三皇庙与赐额赐号》,《宋史研究论丛》第8辑,2007。西胁常记《〈佛祖统纪〉诸文本的変迁》,《哲学门》第15辑,2007。郑宰相《荀子的法治与礼治——以“类”概念分析为中心》,《荀子思想当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论文集》,2008。入矢义高《回忆胡适先生》,《胡适研究通讯》第3号,2008。周桂钿《道家新メンバ—考察》,《中国思想史研究》第29号,2009。道坂昭广《略论〈翰墨城〉所收王勃佚文〈诗序切〉》,《唐都学刊》2009年第6号,2009。保科季子《天子好逑——汉代儒教的皇后论》。,《中国经学》第4辑,2009。池田秀三《训诂的虚与实》,《中国经学》第五辑,2009。三浦秀一《王门朱得之的师说理解及其〈庄子〉注》(与人合译),《东亚经典解释中的言语分析》佐藤仁《论李默本〈朱子年谱〉》,《思想与文献:日本宋明儒学论集》,2010。吉川忠夫《社会与思想》,《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学的基本问题》,2010。目加田诚《胡适的死》,《胡适研究通讯》第12期,2010。宫崎市定《龙有几根爪》,《国文天地》第27卷第1期。中西启子《契嵩与天台宗》,《古代佛教思想论集》,2011。池田秀三《经学在中国思想里的意义》,《中正大学学术年刊》2011年第2期(总第18期)。E.其他《山高く石裂く——私の知っている柳田圣山先生——》,《柳田圣山先生追悼纪念文集》,2009年。 (中译本《山高石裂——我所知道的柳田圣山先生》载《哲学与宗教》第三辑,2009)。《〈东亚的宗教与文化〉后记》,《哲学与宗教》第六辑,2011。

中医文献学pdf

你能看完一本就不错了,贪多勿得

《黄帝内经》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提取码:qofh简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典籍,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这一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史上的著名医家和医学流派,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内经》为医学之祖。

是要全部给了你才得最佳答案呢还是?我只有部分的,而且是经过我校对的。要不要PDF的?

《千古中医故事》(孙立群)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_-qZYCAY6zj9YARKQ 密码:lcqo书名:千古中医故事作者:孙立群豆瓣评分:4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出版年份:2008-5页数:198内容简介:中医学是我们的国粹,是华夏先民研究自然、研究人和自然的关系、研究生命起源和生命发展规律、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和疾病防治方法的科学,也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科学。它具有独特而神秘的东方特色。一碗药汤,一根银针,常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中医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医学之一。然而,中医理论的文字表述毕竟出现在两千多年以前,其深奥复杂、术语众多,即使是受过一些专业训练的人,也常常难以深刻理解它的真谛,更何况广大的接收现代科学教育成长起来的广大民众!孙立群主讲的扁鹊篇将扁鹊的生平事迹以及扁鹊的三个名字之谜;扁鹊对脉诊的贡献;王立群主讲的华佗篇围绕华佗对中医外科手术的贡献以及华佗被杀之谜展开;郝万山主讲的张仲景篇主要讲解张仲景的学术思想和中医学的基本知识;纪连海对孙思邈的行医故事以及《千金方》的编纂进行了讲述;钱文忠将李时珍的生平经历以及《本草纲目》的编写过程进行讲解。本书通俗易懂,避免了使读者陷入中医理论、药物功效等概念和术语的缠绕之中;能够让读者通过故事来认识人物,通过人物来了解中华医药文化的精髓。扁鹊篇扁鹊是我国中医理论的奠基者,他以自己的实践首创了中医的“四诊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望、闻、问、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诊断体系。扁鹊的一生,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司马迁在《史记》当中专门写了扁鹊的传记。因此,扁鹊是中国古代第一个进入正史的医生。华佗篇在世界华人的范围里,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当人们发自内心地感谢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的时候,经常会送给医生八个字:华佗再世,妙手回春。也就是说,在人们的心目中,华佗是神医的代称。华佗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民间医生,他以自己高超的医术为病人解除痛苦,在当时就非常出名。但是,中国古代名医众多,为什么后人称赞医生医术高明的时候,要说“华佗再世”呢?华佗的医术,究竟有哪些神奇之处?他为什么会成为后人心目中的神医呢?张仲景篇张仲景是中医临床医学的奠基人,同时,他还创造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不但影响了我国的传统医学,也影响了世界医学界。张仲景的个体化治疗方法就是现在医学界所说的辨证论治。为什么有时候同样的病症要用不同的药方,而有时候不同的病证却会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呢?张仲景给了我们回到。孙思邈篇他是一代名医,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崇高。他在世时就深受百姓景仰,同时也很受皇家看重。唐太宗李世民就曾写诗称赞他:“巍巍堂堂,百代之师。”可见他的地位之高,影响之大。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隋唐时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有“药王”美誉的孙思邈。他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合称为《千金方》,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那么,孙思邈到底因为什么样的事情,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召见呢?他最终又是凭借什么成为“药王”的呢?他刚开始行医时,有着怎样的举动?他得到的将是荣誉,还是耻辱?这样一个日后成为“药王”的人,究竟活了多大年纪呢?是一百零一岁,还是一百四十一岁?他是否有什么高妙的养生秘诀?李时珍篇李时珍在与瘟疫的较量中成了一位名医,他对穷人免费施医施药,对梦想长生不老的权贵们,却不卑不亢地巧妙捉弄他们,所以李时珍在民间有很好的口碑。但令李时珍名垂青史的,是他修定的《本草纲目》,那么是什么样的机缘激发了李时珍重修本草的伟大理想呢?作者简介:郝万山,1944年出生,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专业。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名中医学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委员。多年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主讲的《伤寒论精讲》(VCD光盘),为全国中医经典著作示范教学项目。编著、主编和参编《郝万山伤寒论讲稿》、《伤寒论讲义》等著作26部。王立群,1945年3月出生于安徽省霍山县。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文选》研究等。代表作有:《现代〈文选〉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文选〉成书研究》(商务印书馆)、《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修订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钱文忠,1966年6月出生,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儒藏》精华编编纂委员。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季羡林先生。著有《天竺与佛陀》、《玄奘西游记》等。纪连海,1965年出生,北京昌平区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市骨干教师,西城区学科带头人。代表作有《历史上的和珅》、《历史上的多尔衮》等。孙立群,1950年4月出生于天津市。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所开课程有“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士人史”等。参与编写教材专著十多部,发表论文多篇。代表作有《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商务印书馆)、《解读大秦政坛双星——吕不韦与李斯》(中华书局)等。

中西医文献检索中医十三五

当前中药文献的检索方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传统方法 直接法 直接法是指直接利用检索工具(系统)检索文献信息的方法,这是文献检索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又分为顺查法、倒查法和抽查法。 追溯法 追溯法是指不利用一般的检索工具,而是利用已经掌握的文献末尾所列的参考文献,进行逐一地追溯查找“引文”的一种最简便的扩大情报来源的方法。它还可以从查到的“引文”中再追溯查找“引文”,像滚雪球一样,依据文献间的引用关系,获得越来越多的内容相关文献。 综合法 综合法又称为循环法,它是把上述两种方法加以综合运用的方法。综合法既要利用检索工具进行常规检索,又要利用文献后所附参考文献进行追溯检索,分期分段地交替使用这两种方法。即先利用检索工具(系统)检到一批文献,再以这些文献末尾的参考目录为线索进行查找,如此循环进行,直到满足要求时为止。 综合法兼有常用法和追溯法的优点,可以查得较为全面而准确的文献,是实际中采用较多的方法。 二、现代方法现代方法是传统方法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借助网络,利用传统方法的原理进行检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方法和途径上、1  从中医药学专业网址中查找。中国中医药信息网、中国传统医药信息网、 中医之窗、 台湾中医药网、 美国Wayne 大学替代医学网2  从中医院校的主页上查找3  从生物医学信息网络中查找4  利用医学搜索引擎与目录5  利用通用检索工具和综合性网络 另外请参考:吴 颂、 李大鹏的《Internet 网上检索中医药信息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左边那版中基比较好,我是中医药大学的,学弟现在用的就是这版教材。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_Gc1rEEaG8BQ  提取码:6i1i      书名: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 索引序列
  • 中医文献学pdf十二五
  • 中医文献学pdf十三五
  •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二十五
  • 中医文献学pdf
  • 中西医文献检索中医十三五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