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河南科技大学science论文

河南科技大学science论文

发布时间:

河南科技大学science论文

河分布在4个校区,分别由西苑馆和景华馆、周山馆和开元馆组成。馆舍建筑总面积9万平方米,工作人员124人,其中博士4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8人,本科53人,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职称9人,中级职称46人。拥有纸质文献总量239万册,电子图书122万册,15台服务器、60TB存储阵列,计算机511台,引进各类数据库44个,自建特色数据库5个,形成了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共存、实际拥有资源和远程可利用资源并举的综合性文献资源服务体系,目前是豫西地区藏书最丰富的图书馆。仅开元校区一个分馆硬件投资5亿元人民币,是全国投资最高的高校图书馆。河南科技大学开元校区图书馆对洛阳市民免费开放。 现任领导   孙海双 馆长,教授、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图书馆工作。河南省图书情报学会常委,洛阳市图书情报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卫生学会常委。  主要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图书情报统计统计学、预防医学。先后在图书情报学、预防医学等学术领域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8部,承担省市课题10余项。   冯飞图书馆党委书记,主持馆党委工作、工会工作,负责图书馆组织、人事、督导工作。先后从事工程技术研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国防生教育培养和日常管理、学校校友会组织机构建设和各地校友工作等。   秦长江1966年生,河南南阳人,民主同盟盟员,民盟河科大二支部主委。研究生、博士、副研究馆员、图书馆学硕士生导师、副馆长。现分管技术部、教学咨询部以及图书馆学硕士点教学和学科建设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计量和评价、信息组织和信息分析、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在《大学图书馆学报》等CSSCI源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余篇,被人大复印全文收录 1篇;独立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持教育部和河南省软科学课题2项,主要参与国家社科和教育部等省级课题6项。获得厅市一等奖3项。   陈明灿陈明灿,男,汉族,河南汝州人,中共党员。现任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教授、硕导,分管采编、查新、流通阅览及藏阅工作。中国作物学会会员,河南省棉花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作物高产栽培理论及产品质量安全。主持或参加完成国家、省、市级重大科研项目十余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地厅级科技成果奖5项。出版《优质专用小麦保优调肥理论与技术》、《新编河南小麦栽培学》、《玉米杂交制种的理论与实践》、《农作物耕作栽培学》等著作8部,在《Euphytica》、《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西北植物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先后被评为校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洛阳市优秀教师、洛阳市科技先进个人、洛阳市优秀专家、洛阳市劳动模范。   程素叶程素叶,河南郏县人,中共党员,现任图书馆副馆长。主要分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负责日常行政管理,消防安全,新馆后期建设等工作。曾长期从事图书情报和人事管理等工作。

匆匆和实力上讲,河南理工大学应该强于河南科技大学,但两校在实力上差距不大。河南理工大学以矿业工程、安全工程、测绘工程和矿山机械等学科见长;河南科技大学则在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方面比较突出。在这两所大学之间的选择,主要考虑的因素应该是学科和专业的强弱。

3-4篇文章毕业的。河南科技大学博士毕业要求规定发3-4篇文章毕业的。博士毕业需要的条件:在规定年限内要修满所有的学分。博士的标准学制年限是三年,如果硕博连读就是两年。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满所有的学分,通过答辩以后,才能毕业;在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两篇以上论文。这是硬性要求;没有学术不端的记录。发表论文需要保证论文科学可靠,不能造假。

2021河南科技大学全国排名第95名,河南理工大学全国排名第129名,所以从排名实力上河南科技大学好。河南科技大学是一所工科优势突出、理工农医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学校占地面积4600余亩,有开元、西苑、景华和周山4个校区。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1万人,非全日制成人教育生4万人。学校涵盖理、工、农、医、经、管、文、法、史、教和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设有31个学院,97个本科专业,其中20个专业入选国家、地方“一流本科”专业,14个本科专业获批 “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卓越农林人才、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合作交流:学校是教育部首批认定有条件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与美、英、俄、加、澳等国家200余所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与交流,招收来自21个国家的学历本科留学生、研究生留学生和语言进修生。以上内容参考:河南科技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河南大学science论文

截至2016年3月,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河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河南省重点社会科学研究基地9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体育改革与发展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植物逆境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河南省重点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河南省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重点学科开放研究中心、中原发展研究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文艺学研究中心、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 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天然药物与免疫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数字区域模拟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心理与行为实验室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纳米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新型城镇化与中原经济区建设”协同创新中心、黄河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作物逆境生物学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论文发表 从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数据库(简称SCI数据库)检索统计得知,河南大学2008-2011年共有1265篇科技论文被Web of Science收录。2011年,河南大学当年被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论文有345篇。根据文献类型的统计分析可知,该校发表的1265篇科技论文,以普通论文(98%)为主。河南大学2008-2011年发表的科技论文总被引次数为2790次,篇均被引用次数为21次,平均每年的被引用次数达到5次。 科研成果&项目 2011年9月,河南大学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物水分高效利用机理与调控的基础研究”项目,获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年度项目立项,这是河南省“973”计划项目作为首席单位的重大突破。曾先后获得2007年度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第一批、第二批评审结果公示结束,由河南大学关爱和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期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和耿明斋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与政策研究”双双中标,拿下两个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在河南高校历史上是第一次。截至2013年底,河南大学先后获批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多项,获省部级项目550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50多项。 图书馆 基本情况河南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12年,时为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图书室。之后随着学校的发展壮大,先后易名为中州大学(1923)、河南中山大学(1927)、省立河南大学(1930)、国立河南大学(1942)、河南大学(1949)、河南师范学院(1953)、开封师范学院(1956)、河南师范大学(1979)图书馆等。1984年5月恢复河南大学图书馆名称。此外图书馆先后被评为全国“全民阅读活动”十佳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先进图书馆、河南省高校自动化技术应用先进单位、河南省高校“阅读文化典籍,建设书香校园”先进单位、开封市为人师表先进集体、开封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截至2014年12月31日,图书馆文献资源总量:757万册,其中纸质文献354万册,电子资源403万册(件)其中线装古籍近18万册;外文18万余册;报刊合订本37万余册;缩微、声像、光盘资料7万多件。馆藏特色河南地方史志较为丰富;大型古籍丛书基本齐全;珍本孤本稿本钞本颇具特色,如刻本明成化《河南总志》、明嘉靖《河南通志》等为大陆唯一,稿本《东京志略》、《汴梁水灾纪略》《芸晖书屋笔记》弥足珍贵。在抗战时期,流浪中的图书馆就在宝鸡市郊为《中国古代科技史》的作者、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先生提供了《道藏》等文献的借阅服务。整理出版的《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禁毁书丛刊》、《四库未收书辑刊》等共5203册收录古典文献14329种,该馆已收藏齐全,形成系列。图书馆不仅收藏了大量的纸质文献,而且正在进行KALIS项目“宋代文献数据库”的研究和建设工作。图书馆除了继续保持对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中国古代史等专业文献的有效保障外,还逐步形成了以区域经济学、人文地理学、凝聚态物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植物学等学科文献征集为重点的态势,强化了理工科文献的收藏力度。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理并重的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共存的文献收藏体系。数据库建设河南大学图书馆装载“中国学术期刊”、“维普科技期刊”、“万方硕博论文”、“数图电子图书”“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数据库20个;整合了原三校图书馆的书目数据、读者数据资源,实现了三校区书刊资源、数据资源的通借、通还、通阅;自建了“馆藏中文书目文献数据库”、“馆藏中文报刊文献数据库”、“馆藏线装古籍书目文献数据库”、“馆藏英文书目文献数据库”等。 学术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从2000年起开设“数学”“现代物理与材料科学”“化学化工”“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生命科学”“自然资源学”“地理科学”“建筑环境与结构”等专栏。2007年改为双月刊,并将栏目调整为“数学研究”“现代物理与材料科学”“化学与化工”“地理环境与资源开发”“生命科学”“自动化基础理论与信息技术”“建筑环境与结构”。在1996—2004年,蝉联河南省第二届—第六届优秀科技期刊奖。2000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选定为来源期刊,2001年以后又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德国《数学文摘(ZMATH)》正式收录。2004年,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并被遴选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8年,荣获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先进集体称号、第二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河南省第一届自然科学二十佳期刊称号。2010年荣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河南省第二届自然科学二十佳期刊称号。医学版:被美国《化学文摘(CA)》正式收录。2010年、2013年在河南省新闻出版局组织的自然科学期刊综合质量检测中,连续两届被评为河南省自然科学一级期刊 。《史学月刊》根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期刊信息检索中心的统计:2003年起,在全国二三千种被转载期刊中,该刊的转载量,一般排前20名之内;最高的2006年,排名第七位。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的复印量排名,2002年起,该刊在历史地理类刊物中一直名列第一。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共同主持的“中文核心期刊”评审,该刊在历史学类核心期刊的排名,2000年排第7名,2004年第5名,2008年第4名,2011年第3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计量与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评定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4年该刊位列历史学类第7名,2008年位列历史学类第6名。2003年和2005年,在全国期刊评奖中,《史学月刊》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2011年5月,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期刊。2012年6月,入选国家社科基金第一批学术期刊资助名单。2015年9月,荣获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期刊”称号。

Science接收如下这些文章,要求很高的,国内一年也没多少篇综述(Review)文章一般长度为4个版面,讨论具有跨学科意义的最新进展,着重于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文章都要经过审稿。这类文章要求有摘要、概括主要观点的引言和反映章节主要内容的小标题。参考文献建议不要超过40条。 技术特写(T Sight)2000单词以内,介绍当前的试验技术以及新出版的软件。 研究成果栏目是《Science》杂志最重要的一部分,包括研究文章(Research Articles)、报告(Reports)、简讯(Brevia)和技术评论(Technical Comments)。研究成果栏目中的论文考虑到广泛的读者群,因此,介绍研究工作背景和其重要性的引言、清晰的图片及说明十分重要。 研究文章(Research Articles)栏目发表反映某一领域的重大突破的文章,文章长度不超过4500单词或5个版面,包括摘要、引言和加有简短小标题的内容部分。参考文献建议最多不超过40条。报告(Reports)栏目发表新的、有广泛意义的重要研究成果。长度不超过2500单词或3个版面。报告要包括摘要和引言。参考文献应在30条以内。 简讯(Brevia)报道能够广泛吸引科学家的、学科间的实验和分析结果,长度不超过800单词或1个版面。 技术评论(Technical Comments)讨论《Science》周刊过去6个月内发表的论文,长度不超过500单词。原文章作者将被给与答复评论的机会。评论和答复都要得到评议和必要的编辑。讨论的提要刊登在印刷版,全文刊登在电子版。

河北科技大学science论文

河北科技大学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理工类|本科 我的母校: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宣传片 高考分数线 专业设置 招生信息 毕业生去向高校生活 张小洛同学2020-08-21区域性,应用型,国际化!快来了解一下河北科技大学吧。412次播放03:14分享31-没有更多内容啦-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贡献维护者 认蒸你就死定了 河北科技大学(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坐落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学校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0),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1][2][3]1996年,河北轻化工学院、河北机电学院和河北省纺织职工大学合并组建河北科技大学。2013年,学校被列为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省属重点高校。2017年,学校被河北省确定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4][1]截至2020年3月,学校占地2760亩,建筑面积80多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亿元;图书馆馆藏文献78万册;设16个本科专业学院,79个本科专业,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有教职工240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共22000多人。工程学学科位于ESI世界排名前1%。2019年5月,教育部同意设立河北科技大学澳联大信息工程学院。二本生可以考虑,还不错的。

目前根据教育部门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 河北科技大学(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坐落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学校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0),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                                    1996年,河北轻化工学院、河北机电学院和河北省纺织职工大学合并组建河北科技大学。2013年,学校被列为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省属重点高校。2017年,学校被河北省确定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据2021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2760亩,建筑面积80多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37万册;全日制在校生26334人(普通本科生22732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406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40人)。2019年5月,教育部同意设立河北科技大学澳联大信息工程学院。师资力量                                    据2021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2157人,双聘院士1人、外籍院士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省高端人才、省管优秀专家等各类高层次人才150人次,国家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17人。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在职人员9人,河北省高端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河北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3人,河北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人,河北省教学名师11人,河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3人,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12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6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河北省 "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一层次人选3人,二层次人选16人,三层次人选4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15人,河北省级教学团队2个。院系设置截至2020年3月,设有16个本科专业学院,79个本科专业。 学科专业涉及工、理、文、经、管、法、医、教育、艺术等九大门类。2022年2月,学校新增增材制造工程专业、人工智能专业、网络空间安全专业。                                    教学建设截至2017年11月,学校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14个河北省级品牌特色专业,河北省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个;有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公共实验中心1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平台2个,河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河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创新高地7个,河北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河北省级精品课程48门;有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河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2014年9月,学校《地方本科院校个性化教育模式的构建及其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中,学校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专业入选河北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制药工程、纺织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化工制药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公共实验中心: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制造公共实验中心国家级实践教学平台: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河北科技大学-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波谱解析学科建设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有9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1个学科入选河北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2个学科入选河北省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项目;拥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河北省级重点学科:环境工程、化学工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发酵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数量经济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纺织工程、药物化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纺织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质量与安全、环境工程、制 药工程、金属材料工程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测控技术与 仪器、制药工程、纺织工程 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学校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全国高等学校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210余项,其中一等奖15项、二等奖65项。取得各类专利授权2500余项,出版著作1200余部。与370个地方政府及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科技教育合作关系,学校作为建设单位拥有26个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加入国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个、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个。学校获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18年学校入选“自然指数”中国内地高校前200榜单。《河北科技大学学报》入编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拥有图书馆2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48301平方米,阅览室座位数4232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37万册,当年新增315882册,生均纸质图书68册;拥有电子期刊44万册,学位论文69万册,音视频7小时。2020年图书流通量达到93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85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12万篇次。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与24个国家的109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了交流与合作,现有澳联大信息工程学院(下设4个计算机信息类专业)以及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金属材料工程、环境科学、工业设计工程5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开设全英语授课专业15个,招收来自30余个国家(地区)的留学生。河北省首家韩国世宗学堂落户我校。在大学国际化水平排名(2017URI)中位列全国高校99位。获批河北省外专百人计划、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19项,获评“河北省引才引智十佳单位”等称号。 2019年8月8日,教育部批准河北科技大学与韩国祥明大学合作举办产品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简介:  河北科技大学是河北省重点建设的多科性骨干大学,1996年由河北轻化工学院、河北机电学院和河北省纺织职工大学合并组建,2002年河北纺织工业学校并入。学校坚持区域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特色定位,紧紧围绕“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办学宗旨,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和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坚持大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大力推动开放办学,实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07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3年被列为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省属重点高校,2016年入选河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占地2760亩,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亿元;图书馆馆藏文献5万册,电子图书9万册,电子期刊44万种,数字资源存储总量54TB。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共20308人,教职工2334人,其中专任教师1319人。现有特聘外籍院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省高端人才、省管优秀专家等各类高层次人才82人,国家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11人。   学校设有15个本科专业学院,79个本科专业,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专业硕士授权类别。学科专业涉及工、理、文、经、管、法、医、教育、艺术等九大门类,与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现有9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3个国家国防特色学科,3个省级“双一流”建设学科。工程学学科位于ESI世界排名前1%,化学学科接近ESI世界排名前1%。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应用人才。近五年,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8项。有国家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1项,5个专业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电子设计大赛、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德国“红点设计大奖”、节能减排竞赛等重大赛事中,我校学生获奖数量、层次均名列省属高校前茅。2016年学校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飞翔创客空间”被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是省内首批获此殊荣高校。2017年入选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十五年位居省属高校前列,被评为首批“河北省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   瞄准区域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现建有18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基地等)。近五年,主持承担国家“973”、国家“86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军口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300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39项。2015年在中国大学评价专利技术转让排名中位列第58位,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学校通过国家军用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批为“河北省军民融合产学研用示范基地”。2015、2016年连续两次获得河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高水平论文不断涌现,近5年发表SCI论文892篇,其中一区47篇、二区163篇。学校先后与82个地方政府及行业组织、研究单位建立了科技教育合作关系。   以开放式发展为路径,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与23个国家的102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实质性合作。现有3个本科和1个硕士研究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招生规模、项目数量和层次上都位居河北省首位。开设了7个全英语授课本科、硕士专业,招收来自2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河北省首家韩国世宗学堂落户我校。成功申报多项国家级、省级引智项目,2016年学校被评为河北省引智示范基地。   目前,学校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全国一流大学的目标,全校师生秉承“兴业尽责”的校训,砥砺前行,到“十三五”末,力争学校自我发展力、综合竞争力和对外影响力显著增强,构建起现代大学制度,形成鲜明办学特色,成为区域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质量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基地,为建设全国一流大学奠定坚实基础,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不错哦!

河南大学science

Henan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science

在河南大学100年的发展历史上,最早的生命科学学科始创于1923年。2002年4月,生物系改建为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理工农兼备,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培养体系完整,高层次人才汇聚,科研水平高,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学院在读研究生、本科生700余名。该院有生物科学、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3个本科专业,具有开设60余门相关专业理论课和实验课的能力。其中植物学科为省级第一层次重点学科,遗传学为校级重点学科,植物学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植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生态学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另设2个研究所(逆境生物学与低产区农业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和3个科研实验室(植物逆境生物学实验室、干旱与低产区农业实验室和植物种质资源与遗传工程实验室),其中植物逆境生物学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该院建有各类教学科研实验室共20余个,设备总值3000多万元(不含800元/台件以下设备)。从2002年开始,每年招收本科新生人数都在200名左右。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维持在50%左右 以上参见百度百科个人认为 植物学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植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生态学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所以你考研了就是学习学植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生态学就业吧也应该跟这些方向相关

Henan university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河南理工大学science论文

张铁岗 景国勋 杨运良 高建良 张子敏 王兆丰 刘明举 余明高魏建平 牛国庆 袁东升 张玉贵 崔洪庆 蔡成功 于水军 鲁忠良魏风清 张瑞林 杨运良 张明杰 魏国营 牛国庆,男,河南安阳人,1968年8月生,副教授,博士,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负责学院本科教学及财务管理工作。主要从事矿井通风、安全系统工程、建筑消防等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发表论文30余篇,8篇被EI、ISTP收录。参编教材4部,其中《安全工程学》获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参加了国家863项目、“十五”攻关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科研与教学项目的研究。获得煤炭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河南省煤炭厅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焦作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河南理工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一项。曾获“河南省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焦作市新长征突击手标兵”、“河南理工大学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副教授,博士生,硕士研究生导师 、安全学院安全工程系系主任、安全工程专业首席指导教师、 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安全工程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坚持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教学方面,先后主讲了本科生、研究生近二十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两项教改项目通过省级鉴定;多教学成果获奖,其中省、部级一等奖2项,省级2等奖1项;发表教改论文五篇。科学研究方面,先后参与完成了包括国家“973”、国家“863”、国家十五攻关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在内的十余项科研课题,多项研究成果获奖或经同行专家鉴定为在国内居于领先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且在《煤炭学报》、《煤炭科学技术》《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等国内多家核心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其中有10篇被ISTP、EI收录,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另外, 主、参编学术著作共六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一部,行业规划教材两部,专著三部。 魏建平,博士,河南省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全学院副院长,“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国家973子课题等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2项,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张瑞林,男,博士,教授。一直致力于煤矿瓦斯灾害的防治和治理、地理信息系统在煤矿中的应用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完成安徽省科技项目“淮北矿区突出矿井瓦斯地质规律及其信息化技术研究”,该项目经安徽省科技厅组织同行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主持完成“煤矿瓦斯信息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研制”项目,鉴定为国内先进;主持完成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项目“煤矿瓦斯灾害信息管理及可视化系统研究”。正主持实施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特征的数字化辨识机制与应用技术”、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突出矿井瓦斯地质图管理系统及其信息化技术研究”及多项企业委托技术开发工作。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二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煤炭工业十大科学技术成果奖、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科技进步三等奖等。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2006年度(第十五届)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004年度焦作市十大杰出青年科技工作者。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河南省教育委员会主管、焦作工学院主办的煤矿开采类学术性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国内外多家数据库和文摘刊物的重要收录源刊,《中国矿业文摘》中文常用核心期刊。

  • 索引序列
  • 河南科技大学science论文
  • 河南大学science论文
  • 河北科技大学science论文
  • 河南大学science
  • 河南理工大学science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