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山东大学学报主编

山东大学学报主编

发布时间:

山东大学学报主编

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是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期刊,主要发表校内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新的学术理论研究成果。刊登中外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新闻传播学、编辑学、法律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办刊宗旨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坚持刊物的学术性和理论性,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历史积累和理论创新。收录情况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刊名: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主办:山东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山东省济南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001-9839CN:37-1100/C邮发代号:24-220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历史版)&山东大学学报(语言文学版)创刊时间:1951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 1 题目:不得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不要使用“试论”、“浅谈”等谦词。2 署名:限定在3个作者以内。3 摘要:200-300字,是对文章精华的缩写,不出现第一人称及“本文”、“作者”等字样,不对文章的内容作自我评价,不使用修饰词。4 关键词:反映文章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3-5个,从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5 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工作单位与职称或职务、所在城市与邮政编码,第三项内容请置于括号内。6 英文摘要:包括文章题目、作者(姓及名的首字母大写)及其单位、所在城市与邮政编码、摘要(中文摘要的缩写,不要逐一对应)、关键词。7 文本:请将大作编辑成word文档并发送至该编辑­部。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原《山东工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56年10月,系国家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的工程应用类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征稿、发行。报道内容主要刊登材料、机械、土木、水利、控制、动力、电气、信息、计算机、化工、环境等工程专业以及应用性基础学科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专题评述等。收录情况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数据库(CSTA)、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机械工程文摘》、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多家国内、国际权威检索机构收录。获奖情况该刊1995年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系统优秀学报二等奖,1996年获山东省优秀科技期刊,1996年作为优秀期刊参加“中国出版成就展”,1995年及1996年获山东期刊优秀总体策划一等奖,1997年被山东省教委科研处、省学报研究会确定为创精品重点期刊,2000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级自然科学技术期刊,2003年荣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CAJ-CD)》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科技期刊。2008年、2010年工学版被教育部科技司科技发展中心“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评为“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 刊名: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Engineering Science)主办:山东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山东省济南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672-3961CN:37-1391/T邮发代号:24-221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曾用刊名:山东工业大学学报;山东工学院学报;山东大学学报(工业版)创刊时间:1956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1992) 1 所有稿件均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请勿一稿多投。2 作者请登陆该刊网站下载论文模板撰写稿件→“工学版” →下载中心→论文模板3 该刊目前全部实行网络系统投稿,不接受纸稿和电子邮箱投稿。作者投稿请登陆→“工学版” →“作者投稿”4 该刊所有稿件采用同行专家评议(双盲审稿)。该刊一般自收到稿件起3个月内返回审稿意见,外审专家因故未能及时发回审校意见者,时间可能适当延长。5 作者的修改稿返回编辑部3个月内,向稿件作者发出拟录用通知。在此期限后作者如未收到该刊联系修改的函件等,在书面通知编辑部并收到编辑部确认回复之后,可对稿件另作处理。稿件定稿后作者不得随意要求撤稿和更改。凡向该刊投稿的作者,均视为同意此项约定。6 该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凡在该刊刊出的稿件,均视为作者同意收入CAJ-CD。若作者不同意,请在来稿时说明。7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73号山东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编辑部。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主编

段婧,刘永芳,何 琪 (2012) 决策者角色及相关变量对风险偏好的影响 心理学报, 44, (3): 369−刘永芳,苏丽娜,王怀勇(2011)女性择偶决策的线索偏好及信息加工方式心理学报, V 43, N1, 21−刘永芳,毕玉芳,王怀勇(2010)情绪和任务框架对自我和预期他人决策时风险偏好的影响 心理学报, V 42, N3, 317−324(一)著作 1.《记忆心理学》(参编)‚华东师大出版社‚1994年第1版2.《归因理论及其应用》(专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2月3.《关注成长—走近孩子的心灵》(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4.《快乐成长心理丛书》(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5.《教育心理学》(参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6.《人格评价》(编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7.《简捷启发式——让我们更精明》(译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8.《社会心理学》(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49.《适应性思维——现实世界中的理性》(译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10.《消费心理学》(学生用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2006年10月11.《消费心理学》(教师用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2007年1月11.《归因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12.《管理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13.《归因理论及其应用》(修订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二)主要论文和研究报告1.试论心理的自组织作用‚心理学探新‚1987年第1期2.个性的模糊特征及其启示‚教育研究与试验‚1987年第1期3.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个性观‚河南大学研究生论丛(第一辑)4.价值观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心理学探新‚1989年第2期5.元认知测验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心理学探新‚1993年第1期6. “原因”和“理由”在归因活动中的不同使用‚心理科学‚1995年第2期7.一种新的归因模型—“异常条件聚焦模型”评价‚心理科学‚1995年第6期8.关于问题难度的研究‚心理科学‚1996年第5期9.归因过程“背景效应假设”的初步实验研究‚心理科学‚1997年第1期10.对一种经典归因现象的新解释—“背景效应假设”‚心理科学‚1997年第6期11.对性别角色知觉差异的一项归因研究‚心理科学‚1998年第2期(入选1997年在香港举行的“第二届国际华人心理学家学术研讨会文摘选集”‚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1998年第5期)12.目标和背景事件的比较方向对原因选择的影响‚心理科学‚1998年第4期(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13.中国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心理科学‚1998年第6期14.儿童记忆发展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心理科学‚2000年第1期15.归因疗法——一种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应用心理学‚1998年第2期(全文转载于人大报刊资料《心理学》1999年第1期)16.山东省公民心理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应用心理学‚1998年第1期17.内隐学习研究的现状及其争议‚心理学动态‚1998年第2期18.内隐记忆任务分离范式的新进展和挑战‚心理学动态‚1999年第1期(全文转载于人大报刊资料心理学1999年第4期)19.某些实际领域中内隐学习研究综述‚心理学动态‚2000年第1期20.经典归因理论的最新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社会心理研究‚1995年第2期21.White的“原因加工理论”述评‚社会心理研究‚1996年第1期22.利己主义归因偏向产生的原因及条件限制‚社会心理科学‚1998年第2期23.躯体疾病归因的一般临床意义‚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8年第3期24.归因疗法的两种一般模式‚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年第3期25.归因和心理疾病患者行为改进的维持‚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第1期26.中国部分地区公民心理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USChinese psychosomatic medicine Journal‚1998年第2期27.论价值观在个性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山东师大学报‚1997年第1期(该文被《新华文摘》刊登题目‚人大报刊资料《伦理学》全文转载)28.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条件、过程、规律初探‚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29.Relationship between causal attribution and adjustment to cancer(入选第二十七届国际心理学大会文摘选集‚并被大会全额资助与会‚2000年7月)30.中文原因不确定感量表的信、效度分析‚心理科学‚2001年第1期31.盲童孤独感与父母教育方式、社会支持的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年第6期32.农村和城市中学生自我价值感影响因素的差异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学报(文科版)‚2002年第2期33.婚姻关系中的归因研究综述‚社会心理研究‚2002年第2期34.构思新锐、规模浑宏的学术出版活动——评《当代西方心理学名著译丛》‚中华读书报35.这本书让你更精明‚中华读书报‚2002年11月36.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中的情绪依存性‚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6期37.快速节俭启发式——基于有限理性和生态理性的简单决策规则(1)‚心理科学‚2003年第1期38.形象熟悉性和概念典型性对内隐和外显记忆发展的影响‚心理科学‚2003年第2期39.熟悉性对外群体同质性效应的影响‚心理科学‚2003年第4期40.内隐学习潜在机制研究的某些新进展‚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第4期41.线索强度对再认场合效应的影响‚心理科学‚2004年第1期42.关于人工语法迁移效应的一项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4年第2期43.理性观的革命:从无限理性到快速节俭启发式‚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44.Risk preference and its relationship between causal uncertainty‚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ICP2004)45.序列学习中的内隐学习效应‚心理科学‚2004年第5期46.知识类别和特点对内隐序列学习的影响‚心理学报‚2004年第5期47.内隐与外显记忆测验中的定向遗忘效应‚心理科学‚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2005年第8期全文转载)48.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一条独特途径‚心理科学‚2005年第3期49.定向遗忘影响延时测验吗?心理科学‚2005年第5期50.心理旋转研究的新进展心理科学‚2005年第5期51.定向遗忘研究的进展‚心理科学‚2006年第2期52.再认记忆中的概率学习效应‚心理科学‚2006年第2期53.工作应激与个体归因特点关系研究‚心理科学‚2006年第4期 有限理性信任观:理性计算和非理性态度的整合‚心理科学‚2007年55.从归因视角探讨组织公正感产生机制‚心理科学‚2008年第1期56.内隐领导理论:认知革命在领导研究领域的新拓展‚心理科学‚2008年第1期 归因风格、时间压力对购买决策影响的实验研究心‚心理科学‚2008年第3期58.组织公正管理:基于心理帐户的视角‚心理科学‚2008年第5期59.时间限制和成就动机对职业决策线索加工的影响‚应用心理学‚2008年第4期 组织行为的完全归因模型‚心理科学‚2009年第1期61.再探人工语法学习迁移效应机制‚心理科学‚2009年第1期62.内隐和外显态度预测消费者行为的一致性研究‚心理科学‚2009第3期63.成就动机与任务框架对职业生涯决策风险偏好的影响‚心理学探新‚2009年第3期64.快速节俭启发式--相关争议与简短评论‚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第5期65.情绪和任务框架对自我和预期他人决策时风险偏好的影响‚心理学报‚2010年第3期66.情绪智力和相关变量对职业决策线索加工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年第1期67.决策者角色及相关因素对风险偏好的影响‚心理科学‚2010年第3期(三) 研究项目1.归因认知过程的信息加工机理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2万元‚编号98JCXLX002‚1999-“原因不确定感”及其对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的影响‚山东省社科“九五”规划项目‚1998-2000‚1万元学习困难儿童归因认知特征的理论探讨与实验探索‚1999-2002‚山东师范大学学科工程重大项目(5万元)归因决策过程的潜在机制‚与德国“Max Planck人类发展研究所”合作研究项目‚负责人‚2001-经济与管理决策的简单启发式及其潜在机制‚华东师大青年创新基金‚5万元‚课题负责人‚2002-归因决策过程的简单启发式及其潜在机制‚2万元‚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课题负责人‚2002-上海市民政局社会工作者资格考试〈社会心理学〉考试大纲和培训教材‚9万元‚课题负责人上海市企业员工工作倦怠的现状调查与归因分析‚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万元‚课题负责人(2004BJY001)‚2004-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公民组织公正感研究‚5万元‚华东师大社科预研究课题(51X03021)‚10-不确定条件下的归因决策:潜在机制、支持系统及干预方案(05JAXLX007)‚4万元‚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2005.12-1008.12(校预研究项目)11.企业员工和管理者的积极思维‚庄臣公司横向培训课题‚2004-2006‚4万元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员工组织公平感研究:归因的视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BSH053)‚2007-201013.双系统决策模型的验证及各系统的激活因子和适用范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四) 科研获奖情况《归因理论及其应用》‚获山东省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1999)《归因理论及其应用》‚获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999)《教育心理学》‚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 被中国心理学会遴选为资助参加“第27界国际心理学大会”(斯德哥尔摩)的10名中国青年心理学家之一‚并获大会组委会全额资助(2000)获德国“Max Planck协会”奖学金赴柏林“Max planck人类发展研究所”合作研究一年(2001)获德国“Max Planck协会”奖学金赴柏林“Max Planck人类发展研究所”合作研究三个月(2005)

如何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探讨王纳新(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50014,济南; 32岁,女,讲师)摘要 “健康第一”是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通过对国内外体育课程目标及内容的比较,针对我国高校目前体育课及课外活动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切实有效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了较详细的探讨高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问题,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对提高全民族的体质和健康水平有着深远的意义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不仅指身体强健,没有疾患,而且具有完善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适应社会的能力健康的特征是体质良好,体能全面,心理健康,道德高尚1 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健康是学生将学到的文化知识和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社会的唯一保证,失去健康将失去一切追求高质量的健康生活,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高校体育教育,应使学生深刻领悟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健康教育,帮助并鼓励学生树立追求健康状态的理念,了解并掌握达到健康的途径,把健康教育理论应用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使学生从意识上、行为上对健康概念重新加以塑造和认识目前,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我国学者密切关注的问题,在第五届中日学校体育研讨会上,我国学者认为应该确立“学生身心健康为本”的思想身心健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近乎于抽象的概念,不象考试成绩那么直观,当身心及精神的疾患积累到一定量时,就会产生质的变化,给人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据最近调查资料反映,北京中关村地区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2岁降到34岁,比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的北京市平均寿命73岁低79岁另据调查,影响我国中高级知识分子健康的主要因素,除了工作和家庭负担重、经济拮据、生活条件差之外,更重要的是缺乏对体育的正确认识,缺乏长期的独立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至今,全国1000多所高校已有30%的大学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江苏省27所高校联合成立了“大学生心理专业委员会”协调负责省内各高校的心理咨询服务工作,尽管如此,有些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比例仍然较高,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功要素中,智商约占20%,其他因素占80%,其中情商约占60%“情商”(EQ),是一种洞察及控制个人与他人的感受和情绪的能力,是克服心理矛盾冲突、协调和平衡情绪的技巧,是驾驭人生在顺境与逆境都能自如通行的智慧情商较低的人,则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体育教学和锻炼是重塑心理素质和弥补心理障碍的重要途径之一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可以归纳为健康的体魄,高超的智能,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协作精神[1]而一味的埋头苦学,从而导致的身体虚弱,高度近视,神经衰弱等疾病,以及较差的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心理状态,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2 中国与日本、前苏联、美国体育课程目标的对比1)中国:①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②加强体育和卫生保健基础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养成健身习惯与兴趣;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发展2)日本:①通过各种合理的运动实践,在提高运动技能的同时,使学生能体验运动乐趣,培养明朗、健全的生活态度;②通过进行各种适当的运动,在培养强健体魄的同时,培养坚强的意志;通过运动中竞争及合作的体验,培养公正的态度和自觉遵守规则相互合作的态度;③培养注意健康和安全地参加运动的态度3)前苏联:①提高运动训练的水平,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学习和达到一定水平的能力;②培养基本的运动素质,教给学生重要的活动技能和技巧,并在各种复杂条件下运用它们的有效手段;③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力求达到身心完美4)美国:①使学生都喜爱体育,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愉快的享受;②使学生懂得合作和竞争的意义,促进个性的形成,同时,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③使学生掌握有关身体的知识,以便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更好地适应所处的各种环境5)德国:①让学生学会进行与自己能力相吻合的创造性活动并提高这种能力;②通过身体活动掌握运动和游戏进行的方法;③将体育课中学习的东西应用到校外,使学生喜爱体育运动由此可见,国外的体育课程目标有以下特点:①运动实践的合理性;②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双重性;③体育课的内容与生活实践的统一性;④强调运动过程中愉快的体验以美国的体育课程特点为例,通过对美国不同洲的体育教学内容的研究发现,内容多,项目杂,有较大的选择性;重视舞蹈、韵律体操和娱乐活动———可能与终身体育教育思想有关,注重学生身心的个体差异,以此来选择教学内容,竞技体育项目所占比重相对较少,约30%左右3 我国体育课的现状、原因分析及对策1 体育课现状 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学生是被动的参与,学生对学期末考试存在恐惧心理体育课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主,而运动技术又较单一,传授的项目不能与今后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缺乏体育理论的系统讲座,学生在大学期间两年体育的收获,捉襟见肘,身体素质略有提高,而心理素质或某种心理障碍没有得到重塑或校正,运动技能似懂非懂,不懂得自我保健及锻炼,体育竞赛的观赏水平也无法得到提高,更不利于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以及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理念2 体育课现状的原因 由于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重视“三基”,忽视学生的参与,尽管学生参与了,也多数是被动的接受,尽管我们也在呼吁双边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而客观的教学过程,我们必须服从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地按教学进度进行,否则学生将无法应付学期末的考试,而考试分数又直接影响学生的奖学金及就业分配由于单一的评分体制的存在,所以除技术及身体素质之外的其它传授,就显得多余而苍白无力了,因为对于学生来讲,考什么就练什么,天经地义3 关于体育课教学有效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对策 改革教学大纲内容,建立起一整套系统的、全面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体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体育教学大纲应当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多种体育项目及技能的基础性教学,并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注重这些体育项目及技能在学生今后社会生活中使用价值的可持续性,例如:太极拳、散打、健美操、篮球、花样跳绳、羽毛球、踢毽子、沙包游戏、游泳等体育项目教学方式也应当采用多种授课形式,除校内外堂课示范性教学外,还应当组织学生观赏各种比赛,教师在期间介绍比赛规则,使学生领会竞技精神,掌握技能的技巧,同时亦喻教于乐另外,应开展内堂课教学,充分利用多煤体教学系统,举办理论课讲座,传授体育文史,体育卫生保健,如何制定运动处方等知识,使学生了解体育,热爱体育组织野外授课,给学生设置些困难,鼓舞和引导学生勇敢地去克服,锻炼其意志品质,使其智力与体质有机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挑战的能力和应变的能力采用多种组织形式,例如分组教学,将技能娴熟的学生和技能生疏的学生分在一组,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互助,锻炼其协作能力,最终实现学生整体技能的全面提高,使其充分体会到互助的价值,增强其自信心和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实现体育教学的良性循环通过这一系列的多形式,多渠道和多层次的全方位立体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高层次的学习与锻炼的心理体验,达到身心健康的统一4 课外活动的现状、原因及其分析1 高校传统教育理念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忽视 高等教育在传统理念上比较重视专业术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又形成了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新理念,因而更加重视应用性人才的塑造近些年来,高校教育虽然比较重视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和德育教育,但是存在着弱化基础理论学科教育的倾向,更加轻视体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目前,大多数高校下午一般安排2~4节常规课,甚至有些学校晚上也安排了加课、选修课以及公共课,或者其他讲座课,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不足这样不利于学生广泛性、多样性和规律性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形成和发展,更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塑造2 社会转型时期就业环境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冲击 我们国家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社会及价值的多元化,深刻影响着高校学生的行为,人力资源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模式对大学生的学习与就业带来很大的冲击学生们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等级考试、就业考试、硕士、博士研究生考试另外,就业尝试、勤工俭学、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深深影响着常规的大学生活这种社会活动的不合理配置也会影响课外体育活动,种种短期行为并不能真正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培养,更不能替代科学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美育教育3 大学生体育知识的匮乏及对体育的偏见 学生尽管从小学直到大学,一直在接受体育教育,然而却对体育知识了解得少而甚少,更没有养成科学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正确的健康体育的理念长期以来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重文轻体”的影响,视体育为蹦蹦跳跳的游戏,专业术科知识以外的学习是可有可无的东西4 缺乏必要的科学指导以及运动场地和器材的充分保障 大多数高校没有体育部门对课外活动进行统一的组织及监督这样就对那些本身对体育活动存在着惰性的学生失去了外部的督促制约;而另一部分学生有参加课外活动的欲望却无法进行原因是没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借不到必要的运动器材,也缺乏高水平专业教师的指导与训练5 通过强化课外活动有效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及对策1 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为根本出发点 全民健康“一二一”启动工程实施方案中强调,“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2]”根据素质教育全体性的特征,全民健身要面向所有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近几年来,快乐体育正成为我国体育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全面提高体育课教学整体水平的基础上,重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通过教师有组织的科学指导,使其个人兴趣与体能差异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增强了学生体质,而且愉悦了其精神,提高了其情商指数,实现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塑造2 为学生提供各种课外体育活动的渠道 大学体育教学部门在体能和技能达标教学的基础上,除保留以往教学模式中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田径等传统项目外,还应增开体育选修课:通过内堂课教学讲授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以及运动生物力学、医务监督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户外课教学传授一些娱乐性较强、提高和增加学生运动兴趣和体育技能,便于学生毕业后保持终身体育锻炼,受益终生的专项体育运动项目例如体育游戏、游泳、跳水、健美及健美操、体育舞蹈、台球、羽毛球、攀岩、越野、武术等另外,学校在改革传统体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前提下,还要大力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械的建设,为学生课内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充分的物质保证,完成大学教育环节中所应具备的培养学生愉悦体育和终身体育的基本任务,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育应当适应现代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符合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要求,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宗旨,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为手段,在使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和一定的专业技能,增强体质的同时,了解体育、热爱体育学会自我锻炼与保健,并在锻炼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全面提高整体素质,直至终身受益6 参考文献[1] 曲宗湖,杨文轩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1~12[2] 郁 俊高校面向未来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4):45

山东大学学报主编级别

应该是市里管吧,,每周也就勤工助学的会发到宿舍,没啥意思。

《山东大学学报》创刊于1951年8月,是新中国最早的高校学报之一。当时的山东大学是一座设有5院18系的文、理、工、农、医多学科综合大学,华岗校长在创办《文史哲》之际,为了及时发表理、工、医、农和文史哲以外的学术论文,根据童第周、陆侃如两位教授倡议,决定创办综合性的学术期刊《山东大学学报》。 目前山东大学学报由: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4本期刊组成。

校级的吧

鲁东大学学报是学校级别的报纸。1928年,山东省教育厅开始筹划建立农村师范教育,倡导“大众教育”,“生存教育”和“生存教育”,认为为了让普通人学会生存,生存教育应该从最底层做起,从对农民子女的小学教育和农民的公共教育入手,让儿童和普通成年人有另一种生存教育观。开展生存教育,必须建立教育基础设施,培养教育师资,建立农村师范学校。1930年,决定创办“山东省第二农村师范学校”(简称“第二农村教师”),由教育部监制,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出生的董凤辰在夏继昌的协助下筹建。学校建成后,山东省教育厅任命董凤辰为校长。1934年该校易名“山东省立莱阳简易乡村师范学校”(简称莱阳乡师)。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莱阳乡师被迫停办。

山东大学学报主编是谁

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是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期刊,主要发表校内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新的学术理论研究成果。刊登中外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新闻传播学、编辑学、法律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办刊宗旨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坚持刊物的学术性和理论性,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历史积累和理论创新。收录情况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刊名: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主办:山东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山东省济南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001-9839CN:37-1100/C邮发代号:24-220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历史版)&山东大学学报(语言文学版)创刊时间:1951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 1 题目:不得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不要使用“试论”、“浅谈”等谦词。2 署名:限定在3个作者以内。3 摘要:200-300字,是对文章精华的缩写,不出现第一人称及“本文”、“作者”等字样,不对文章的内容作自我评价,不使用修饰词。4 关键词:反映文章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3-5个,从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5 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工作单位与职称或职务、所在城市与邮政编码,第三项内容请置于括号内。6 英文摘要:包括文章题目、作者(姓及名的首字母大写)及其单位、所在城市与邮政编码、摘要(中文摘要的缩写,不要逐一对应)、关键词。7 文本:请将大作编辑成word文档并发送至该编辑­部。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收录情况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美国《数学评论(MR)》、美国《化学文摘》(CA); 德国《数学文摘(zbl MATH)》; 波兰《哥白尼索引》(IC); 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系列数据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收录等数据库收录。报道内容《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为月刊,主要刊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环境科学、管理、计算机理论、电子工程、力学等为主的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理论水平的理学类研究论文。 刊名: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主办:山东大学周期:月刊出版地:山东省济南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671-9352CN:37-1389/N邮发代号:24-222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曾用刊名: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1951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 1 编辑部收到稿件后,凡符合规定的即编号登记并送相关专家评审。来稿是否刊用,编辑部一般在收到稿件3个月内通知作者,若未收到通知,请与该刊联系,作者可另投他刊。2 编辑部对来稿有删改权,来稿退回修改时,作者应针对审稿意见逐条修改或作相应说明,修回稿及其修改说明在规定日期内全部发回编辑部。超过规定日期未修回者作自动退稿处理。稿件排印的初校样由作者校对时,除发现内容有不当之处需修改外不得任意增删,并请在指定日期内寄(送)回编辑部。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编辑部对决定刊用的稿件,将收取一定发表费,文稿刊出后赠送样刊2本,并酌致稿酬。3 论文一经该刊出版,即标志该论文的所有作者将版权及其使用权无条件地转移该刊,该刊有权对其进行多种方式的复制或出版,作者如有异议,请在来稿时说明。4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73号 山东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编辑部理学编辑室,邮编:250061。

山东大学学报主编是谁啊

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是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期刊,主要发表校内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新的学术理论研究成果。刊登中外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新闻传播学、编辑学、法律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办刊宗旨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坚持刊物的学术性和理论性,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历史积累和理论创新。收录情况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刊名: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主办:山东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山东省济南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001-9839CN:37-1100/C邮发代号:24-220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历史版)&山东大学学报(语言文学版)创刊时间:1951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 1 题目:不得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不要使用“试论”、“浅谈”等谦词。2 署名:限定在3个作者以内。3 摘要:200-300字,是对文章精华的缩写,不出现第一人称及“本文”、“作者”等字样,不对文章的内容作自我评价,不使用修饰词。4 关键词:反映文章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3-5个,从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5 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工作单位与职称或职务、所在城市与邮政编码,第三项内容请置于括号内。6 英文摘要:包括文章题目、作者(姓及名的首字母大写)及其单位、所在城市与邮政编码、摘要(中文摘要的缩写,不要逐一对应)、关键词。7 文本:请将大作编辑成word文档并发送至该编辑­部。

《山东大学学报》创刊于1951年8月,是新中国最早的高校学报之一。当时的山东大学是一座设有5院18系的文、理、工、农、医多学科综合大学,华岗校长在创办《文史哲》之际,为了及时发表理、工、医、农和文史哲以外的学术论文,根据童第周、陆侃如两位教授倡议,决定创办综合性的学术期刊《山东大学学报》。 目前山东大学学报由: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4本期刊组成。

  • 索引序列
  • 山东大学学报主编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主编
  • 山东大学学报主编级别
  • 山东大学学报主编是谁
  • 山东大学学报主编是谁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