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诗学研究杂志官网下载地址

中国诗学研究杂志官网下载地址

发布时间:

中国诗学研究杂志官网下载地址

我得了金奖,奖牌和证书要交钱参加颁奖典礼才给邮寄,真是太坑了,要两三千

安徽师范大学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学校坐落在具有“徽风皖韵、千湖之城”美誉的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濒临浩瀚长江,傍依灵秀赭山,集江南自然之神秀、汇安徽人文之灵杰,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高校,是安徽省委省政府优先建设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和安徽省“地方高水平大学”项目建设高校。学校前身是1928年创建于安庆市的省立安徽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12月成建制迁至芜湖。后又经历安徽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皖南大学(刘少奇同志题写校名)、安徽工农大学等几个办学阶段。1972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安徽师范大学(郭沫若同志题写校名)。2005年,芜湖师范专科学校整体并入安徽师范大学。在8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刘文典、周建人、郁达夫、苏雪林、陈望道、朱湘、朱光潜、王星拱、杨亮功、程演生、陶因、张慰慈、丁绪贤、项南、许杰等一大批知名的专家学者、社会贤达先后汇聚在菱湖之畔、镜湖之滨,著书立说,弘文励教。经过一代代师大人潜心耕耘、励志践行、培育后学、薪火相继、言传身教,砥砺出“厚重朴实、至善致远、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淀出“严谨治学、敬业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风,培育出“勤学慎思、质朴谦逊、知行合一、求实求新”的学风,凝炼出“厚德、重教、博学、笃行”的校训。建校以来,累计为国家培养全日制高等专门人才20余万名。学校现有文学院、政治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等17个学院,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并办有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附中、附小和附幼。学校学科门类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形成了博士——硕士——学士教育等不同层次,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留学生教育等不同类型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个博士后流动站,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8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87个本科专业。有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安徽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5个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3个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个安徽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学校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10余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810余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讲席教授7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8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7人,5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教学名师,12个省级教坛新秀。各类在籍学生37400余人,其中,研究生4800余人,普通本科生21800余人,留学生200余人,成人本专科生16000余人。校园占地总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06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75亿元。学校图书馆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藏书丰富,种类齐全,现有图书285万册,古籍善本600多种,其中《洪武正韵》为国内唯一全本、元刻明递修《通志》、明嘉靖刻本《李太白全集》、《杜工部集》均为海内珍本,还拥有国内外主要网络资源及数据库,馆藏资源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学校办有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高校辅导员学刊》、《学语文》、《安徽师大报》等多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和报纸。学校是全国首批获准招收公费留学生的高校之一,也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安徽省汉语国际推广中心。学校先后接收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长短期进修和学历教育留学生3000多人次,与美国、英国、德国、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几十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并与澳大利亚查尔斯·达尔文大学共建了孔子学院。学校还是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安徽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安徽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基地、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安徽省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基地、安徽省高中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安徽省旅游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春华秋实,桃李芬芳。为迎接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学校正在围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在更高的起点上大力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学科领校、开放活校、依法治校、文化荣校”战略,坚持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美好安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以上数据截至2015年11月)详情可以去安徽师范大学官方网站查看

截至2014年6月,安徽师范大学有省、部重点科研机构16个。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8个省级和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2个省级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高中化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高中地理骨干教师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科研平台如下:(省部级、校级) 序号 科研机构名称 建立时间 依托单位 负责人 备注 1 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2001年 安徽师范大学 丁放 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文科研究基地 2 皖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2003年 安徽师范大学 王世华 省高校重点文科研究基地 3 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2003年 安徽师范大学 陆林 省高校重点文科研究基地 4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2003年 安徽师范大学 钱广荣 省高校重点文科研究基地 5 功能性分子固体重点实验室 2004年 安徽师范大学 魏先文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6 化学生物传感重点实验室 2007年 安徽师范大学 王伦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7 安徽省重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重点实验室 2002年 安徽师范大学 聂刘旺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8 生物环境与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 2004年 安徽师范大学 席贻龙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9 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7年 安徽师范大学 焦华富 省级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0 安徽遥感考古工作站 2002年 安徽师范大学 王心源 中科院遥感考古联合实验室分站 11 教育科学研究所 1985年 教育科学学院 王守恒 教育厅批准 12 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 1993年 教育科学学院 王清 省电教馆批准 13 教育技术综合实验室 2001年 教育科学学院 张克松 校级重点实验室 14 美育研究所 2002年 美术学院 巫俊 学校批准 15 数学研究所 1982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宋卫东 学校批准 1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1998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章昭辉 学校批准 17 原子与分子物理实验室 2001年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崔执凤 校级重点实验室 18 合成化学重点实验室 2003年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魏先文 校级重点实验室 19 生物多样性研究重点实验室 2001年 生命科学学院 聂刘旺 校级重点实验室 20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 2001年 国土资源旅游学院 查良松 校级重点实验室 21 分析测试中心 1986年 环境科学学院 赵广超 学校批准 22 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1987年 环境科学学院 吴孝兵 学校批准 23 女性研究会 2006年 教育工会 俞晓红 学校批准 截至2012年安徽师范大学有41项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获批经费2397万元,项目立项数和获批经费均创同期历史最高水平,2012年较2011年同期增长5%和4%,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国旅学院陆林教授获重点项目资助,资助经费290万元,这是继2008年王绍武教授获得重点项目资助后该校再次获得该类项目资助。这是国家基金委自1986年成立以来资助的我国第2个旅游地理类重点项目。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第三批重大招标项目立项名单,文学院院长、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丁放教授的《唐诗学研究》获准立项,资助经费80万元。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28年,先后经历了省立安徽大学图书馆、国立安徽大学图书馆、安徽师范学院图书馆、安徽工农大学图书馆、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等时期。截至2014年6月,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由花津校区敬文图书馆、赭山校区图书馆和皖江学院图书馆组成,馆舍面积达6911万平方米,有阅览座位2800多席; 截至2014年6月,馆藏文献总量270多万册,涵盖所有学科。中外文期刊保持在1000种以上,电子图书120余万册,数据库40余种。图书馆以馆藏古籍为特色,古籍总量19万多册,其中,善本古籍1万余册,尤以地方志收藏最为见长,藏有方志9万余册。拥有省内高校图书馆最丰富的解放前报刊(7000余册)、图书(5万余册),世界著名的《科学文摘》(英国)、《生物文摘》和《化学文摘》(美国)、《文摘杂志》(前苏联)均有收藏。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学报编辑部是校直属期刊出版机构,下设文科编辑室、理科编辑室、办公(资料)室。现有专职工作人员8人,其中正高职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3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高职2人。编辑出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和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诗学研究杂志官网下载

已发送。

中国诗歌研究 不是期刊,属于 学术集刊,在CSSCI集刊 目录中 可以查到,也可以认为是核心期刊。

对的。宝黛本一人,所以并不存在三角关系。

中国诗学研究杂志电子版下载地址

《诗经楚辞鉴赏辞典》(周啸天)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bJQjKspG0zVsdieHkbw 提取码:dbxp书名:诗经楚辞鉴赏辞典作者:周啸天豆瓣评分:9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年份:2012-1-1页数:1299内容简介:该辞典收录《诗经》作品305篇,楚辞67篇,共372篇。这些诗歌上起先秦,下止汉代。《诗经》、楚辞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的两大源头,其作品或简朴、或典雅、或整饬、或瑰丽,风格多样,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些诗歌由110位专家学者从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意趣、艺术特征等方面逐篇进行了注释和赏析,并为每篇作品附上了名家或撰稿者的译文,可以帮助诗歌爱好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简介:该辞典作者阵容强大,汇集了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包括余冠英、程俊英、叶嘉莹、周振甫、周啸天等,他们都是当代古典文学研究领域最有成就的大家。每篇鉴赏文章都凝聚着这些专家学者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主编周啸天,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新闻系主任,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李白研究学会理事、四川诗词学会理事。

中国古典诗学原型研究/30万字/台湾文津出版社1996年版/《大陆文史哲博士论文丛刊》之99中国诗学论稿/23万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两汉大文学史/合著/92万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撰写“文学思想编”共约15万字忠烈人格/16万字/合著,第二作者/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唐代文人心态史/20万字/合著,第二作者/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中国文人心态史》丛书/8本/170余万字/第二主编/同上唐宋元诗词曲名篇解读/25万字/主编/济南出版社2003年版新型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32万字/主编/齐鲁书社2004年版中国古代歌诗研究——从<诗经>到元曲的艺术生产史/76万字/合著,第三作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文化名人与旅游/15万字/陕西旅游出版社1992年版 (已发表论文80余篇,)关于骆宾王的生年问题/《学海探胜》论文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中国古典诗词的模糊性/河南师大学报/1987/3东坡词与唐宋美学风尚的转变/山西师大学报/1987/3论杜甫的佛教信仰/杜甫研究学刊/1989/1骆宾王生平事迹新考/山西师大学报/1989/3骆宾王诗歌的艺术创新及其内在矛盾/河南师大学报/1990/2先秦儒家的忧患意识及其转换/传统文化/1990/3《苏东坡与元好问言情词比较论》/山西师院学报/1991/4郑板桥文化心态浅论/山西师大学报/1991/3;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1/11全文转载骆宾王诗论评述/人文杂志/1991/6;/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2/3全文转载《骆宾王生年小考》/山西师大学报/1992/3金元之际的文化融合与元好问及其诗论/《纪念元好问八百诞辰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盛唐气象的理论渊源/山西师大学报/1994/4;/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5/2全文转载采桑主题的文化渊源与历史演变/文史哲/1995/2论《吕氏春秋》的文学思想/山西师大学报/1995/3屈原水死的神话心理基础/东方丛刊/1995/4赋、比、兴的几组相关概念/贵州文史丛刊/1996/1;/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6/7全文转载孟子迹熄诗亡说的学术价值重估/齐鲁学刊/1996/1比法思维的发生学研究/《第二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语文出版社1996年诗教的文化渊源与历史形态/重庆师院学报/1996/2彭祖神话考略/中国文化研究/1996年秋之卷赋法思维的发生学研究/东方丛刊/1996年第3辑论王国维境界说与传统诗说之关联/中州学刊/1997/1论汉乐府的文学思想及其理论价值/贵州文史丛刊/1997/3论殷璠“兴象”说/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4论兴的思维源头和美学本质/原学1998年第6辑比的感性源头与思维积淀/东北师大学报/1998/5论郑玄对传统诗学的继承与突破/重庆师院学报/1998/4论王充的文学思想/晋阳学刊1999/4毛诗《序》、《传》对汉代盛世文化精神的理论阐述/北方论丛1999/5;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1摘要转载论《水浒传》对传统侠义文学审美理想的突破/《水浒文化探赜》/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12论桑崇拜文化的发生及相关的文学现象/山西师大学报2000/3才人灵心的诗性呈现——《唐代文人心态史》序/东方论坛2000/1;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0/9全文转载论赋比兴与诗教及诗言志的发生学关联/东南大学学报2000/3从魏晋风度到盛唐精神—以仕隐观的演变为核心/文学前沿(4)2001/6“香草美人”与“双性同体”比较研究/东方丛刊2002/1论《毛传》标兴在中国诗学史上的地位/东方论坛2002/1;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2/12全文转载魏晋乐府官署演变考/社会科学战线2002/5;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1全文转载从魏晋风度到盛唐精神—以文人个性与玄儒关系的演变为核心/文史哲2002/6九天说与扬雄“文必艰深”论/山西师大学报2003/4北魏的汉化历程与歌诗艺术考论/中国诗歌研究(第2辑),中华书局2003/6东晋南朝歌诗艺术考论/东方论坛/2003/4;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2全文转载曹魏及西晋歌诗艺术考论/东南大学学报2003/6北齐、北周及隋代歌诗艺术考论/齐鲁学刊2004/1南北朝及隋代乐府官署演变考/黄钟2004/2汉代以来比兴艺术思维的发展/东方论坛2004/6西晋故事体歌诗与后代说唱文学关系考论/文史哲/2005/2;《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2期摘要转载。论邺下后期宴集活动对建安诗歌的影响/文学遗产/2005/2;《新华文摘》2005年第17期摘要转载。论司马迁天人观与文学思想之关系/东南大学学报/2005/220世纪以来中国大文学研究的历史回顾/东方丛刊2006/2 中国古典诗学原型研究/获山东省教委1997年社会科学著作二等奖两汉大文学史(合著)/获山东省社科1999年著作二等奖/获山东省教委1999年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论兴的思维源头与美学本质/获1999山东省教委论文三等奖/1999青岛市社科二等奖。中国诗学论稿/获2001山东省高校社科三等奖/获2001青岛市社科二等奖/获中国诗经学会2002年第二届优秀成果二等奖。从魏晋风度到盛唐精神——以仕隐观的演变核心/获2002山东省高校社科二等奖获2003年青岛市第四届青年科技奖 从诗三百到元曲的歌诗艺术生产史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98--2002),课题组成员,排名第三,已结项,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赋比兴与中国诗学体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01-2004),独立承担,结项被评为优秀,成果名称改为《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独立), 35万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2009年获山东省第二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与歌诗艺术研究,教育部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子课题(2002-2005),魏晋南北朝歌诗研究,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2005-2007),研究成果《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首位,与宋亚莉合作),30万字,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2012年获山东省第二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汉代文学思想及其文化底蕴,山东省教委项目(1999--2001),主持人,已结项,成果为系列论文。《崂山志》整理研究,山东省古籍整理研究项目(2001-2003),主持人,已完成。周汉诗学与文学思想研究,青岛大学文科研究基地项目 (2001-2003),主持人,已结项。唐前诗学研究,山东省第五批中青年学术骨干研究项目(2002-2005),主持人,已完成。魏晋南北朝大文学史,青岛大学中国大文学研究中心重点项目(2004-2007),主持人,正在进行。

期刊名称:中国文学研究 主管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主办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CN号:43-1084/I国际刊号:1003-7535国内刊号:43-1084/I邮发代号:42-154发行范围:公开周期: 季刊出版地:湖南省长沙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创刊时间:1985国外数据库收录:医学文摘、应用力学评论、数学评论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 1、文稿要求:内容新颖、论点明确、力求文字精炼、准确、通顺,文题简明扼要,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书写规范,文责自负。2、文章结构:题目、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文章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作者详细通讯地址、电话、邮箱。3、论文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专项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注于文章正文下方。 社长:凌宇教授主编:谭桂林教授 2010第4期目录1 论《西厢记》曲语题八股文的特征及产生原因 龚笃清;2 晚明四六文流行下的《四六法海》 吕双伟;3 李渔放弃科举考试成因说辨 钟明奇;4 论冯子振的散曲艺术 王毅;5 李维桢《大泌山房集》中的诗社 李玉栓;6 论李昌祺的词 李华;陈文新;7 中国诬蔑小说简论 汤克勤;8 汪然明与晚明才姝交游考论 吴建国;傅湘龙;9 新闻意识与商业行为——报刊连载对清末民初章回小说文体的影响 刘晓军;谭帆;10 构建独特的“左翼”话语谱系——重读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黄健;11 鲁迅与沈从文民族观之比较 吴正锋;舒小红;12 废名的归乡叙事——论《桥》 陈丽红;宋剑华;13 中国化比较文学理论体系的营构 方汉文;14 谢冰莹对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接受和超越 罗婷;蒋永国;15 台湾现代主义诗歌与西方反讽诗学 龚敏律;16 “中国诗学”与考据 项念东;17 启蒙视野中的梁启超情感诗学 蒋述卓;郑焕钊;18 丁玲的政治化文艺思想辨析 陈娇华;19 叙事视野下的金圣叹故事观 赵炎秋;20 唐传奇的时间叙述 李作霖;

中国文学研究杂志官网下载地址

网上可以自己查。

《中国文学研究》杂志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文学研究》杂志社为文学理论刊物。刊载有关中国古今文学流派、文学现象、文学创作、文学欣赏及中外文学比较等方面的学术研究论文,以及书评和学术消息等。主要栏目文艺理论研究、古代文学研究、现当代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期刊信息主管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主办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主编:赵炎秋ISSN:1003-7535CN:43-1084/1地址:湖南长沙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邮政编码:410081

中国诗学研究杂志官网下载中心

《诗经楚辞鉴赏辞典》(周啸天)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bJQjKspG0zVsdieHkbw 提取码:dbxp书名:诗经楚辞鉴赏辞典作者:周啸天豆瓣评分:9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年份:2012-1-1页数:1299内容简介:该辞典收录《诗经》作品305篇,楚辞67篇,共372篇。这些诗歌上起先秦,下止汉代。《诗经》、楚辞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的两大源头,其作品或简朴、或典雅、或整饬、或瑰丽,风格多样,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些诗歌由110位专家学者从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意趣、艺术特征等方面逐篇进行了注释和赏析,并为每篇作品附上了名家或撰稿者的译文,可以帮助诗歌爱好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简介:该辞典作者阵容强大,汇集了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包括余冠英、程俊英、叶嘉莹、周振甫、周啸天等,他们都是当代古典文学研究领域最有成就的大家。每篇鉴赏文章都凝聚着这些专家学者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主编周啸天,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新闻系主任,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李白研究学会理事、四川诗词学会理事。

安徽师范大学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学校坐落在具有“徽风皖韵、千湖之城”美誉的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濒临浩瀚长江,傍依灵秀赭山,集江南自然之神秀、汇安徽人文之灵杰,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高校,是安徽省委省政府优先建设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和安徽省“地方高水平大学”项目建设高校。学校前身是1928年创建于安庆市的省立安徽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12月成建制迁至芜湖。后又经历安徽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皖南大学(刘少奇同志题写校名)、安徽工农大学等几个办学阶段。1972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安徽师范大学(郭沫若同志题写校名)。2005年,芜湖师范专科学校整体并入安徽师范大学。在8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刘文典、周建人、郁达夫、苏雪林、陈望道、朱湘、朱光潜、王星拱、杨亮功、程演生、陶因、张慰慈、丁绪贤、项南、许杰等一大批知名的专家学者、社会贤达先后汇聚在菱湖之畔、镜湖之滨,著书立说,弘文励教。经过一代代师大人潜心耕耘、励志践行、培育后学、薪火相继、言传身教,砥砺出“厚重朴实、至善致远、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淀出“严谨治学、敬业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风,培育出“勤学慎思、质朴谦逊、知行合一、求实求新”的学风,凝炼出“厚德、重教、博学、笃行”的校训。建校以来,累计为国家培养全日制高等专门人才20余万名。学校现有文学院、政治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等17个学院,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并办有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附中、附小和附幼。学校学科门类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形成了博士——硕士——学士教育等不同层次,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留学生教育等不同类型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个博士后流动站,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8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87个本科专业。有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安徽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5个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3个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个安徽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学校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10余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810余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讲席教授7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8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7人,5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教学名师,12个省级教坛新秀。各类在籍学生37400余人,其中,研究生4800余人,普通本科生21800余人,留学生200余人,成人本专科生16000余人。校园占地总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06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75亿元。学校图书馆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藏书丰富,种类齐全,现有图书285万册,古籍善本600多种,其中《洪武正韵》为国内唯一全本、元刻明递修《通志》、明嘉靖刻本《李太白全集》、《杜工部集》均为海内珍本,还拥有国内外主要网络资源及数据库,馆藏资源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学校办有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高校辅导员学刊》、《学语文》、《安徽师大报》等多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和报纸。学校是全国首批获准招收公费留学生的高校之一,也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安徽省汉语国际推广中心。学校先后接收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长短期进修和学历教育留学生3000多人次,与美国、英国、德国、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几十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并与澳大利亚查尔斯·达尔文大学共建了孔子学院。学校还是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安徽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安徽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基地、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安徽省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基地、安徽省高中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安徽省旅游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春华秋实,桃李芬芳。为迎接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学校正在围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在更高的起点上大力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学科领校、开放活校、依法治校、文化荣校”战略,坚持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美好安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以上数据截至2015年11月)详情可以去安徽师范大学官方网站查看

期刊名称:中国文学研究 主管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主办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CN号:43-1084/I国际刊号:1003-7535国内刊号:43-1084/I邮发代号:42-154发行范围:公开周期: 季刊出版地:湖南省长沙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创刊时间:1985国外数据库收录:医学文摘、应用力学评论、数学评论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 1、文稿要求:内容新颖、论点明确、力求文字精炼、准确、通顺,文题简明扼要,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书写规范,文责自负。2、文章结构:题目、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文章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作者详细通讯地址、电话、邮箱。3、论文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专项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注于文章正文下方。 社长:凌宇教授主编:谭桂林教授 2010第4期目录1 论《西厢记》曲语题八股文的特征及产生原因 龚笃清;2 晚明四六文流行下的《四六法海》 吕双伟;3 李渔放弃科举考试成因说辨 钟明奇;4 论冯子振的散曲艺术 王毅;5 李维桢《大泌山房集》中的诗社 李玉栓;6 论李昌祺的词 李华;陈文新;7 中国诬蔑小说简论 汤克勤;8 汪然明与晚明才姝交游考论 吴建国;傅湘龙;9 新闻意识与商业行为——报刊连载对清末民初章回小说文体的影响 刘晓军;谭帆;10 构建独特的“左翼”话语谱系——重读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黄健;11 鲁迅与沈从文民族观之比较 吴正锋;舒小红;12 废名的归乡叙事——论《桥》 陈丽红;宋剑华;13 中国化比较文学理论体系的营构 方汉文;14 谢冰莹对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接受和超越 罗婷;蒋永国;15 台湾现代主义诗歌与西方反讽诗学 龚敏律;16 “中国诗学”与考据 项念东;17 启蒙视野中的梁启超情感诗学 蒋述卓;郑焕钊;18 丁玲的政治化文艺思想辨析 陈娇华;19 叙事视野下的金圣叹故事观 赵炎秋;20 唐传奇的时间叙述 李作霖;

  • 索引序列
  • 中国诗学研究杂志官网下载地址
  • 中国诗学研究杂志官网下载
  • 中国诗学研究杂志电子版下载地址
  • 中国文学研究杂志官网下载地址
  • 中国诗学研究杂志官网下载中心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