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投稿方式怎么选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投稿方式怎么选

发布时间: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投稿方式怎么选

用青海大学统一认证账号,在图书馆系统中登录即可。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输入知网网址后,可以看到如下界面,这时在“选择高校/机构”下拉框中,选择“青海大学”或者直接输入“青海大学”,点击“前往”。2、在“青海大学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界面,输入自己的账号和密码(工号)。3、第一次使用会出现登录信息共享许可,点击“同意”接受。然后即可进入CNKI(知网校外认证访问模式)网站,自由使用。

青海民族大学创建于 1949 年 12 月,是青海建立最早的高校和全国建校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也是全国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建校 60 年来,始终弦歌未绝、办学不辍,经历了建设期、改革发展期、跨越期等几个阶段,为青海的政权建设、民主改革、经济发展、社会文化事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1 年 1 月经青海省委、省政府决定,青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质性整合到学校; 2005 年,西宁铁路司机学校并入学校。 2009 年 3 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青海民族大学。 建校60 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奋斗,青海民族大学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现设有 15 个学院、 4 个直属教学系,学科专业设置涵盖文学、理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医学、工学等学科门类。藏学专业与中央民族大学联合培 养 博士生。拥有青海省唯一的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4 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 3 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和 50 个本科专业;有 8 个省级重点学科、 6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 14 个省部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有 2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31 门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重点课程;拥有民族研究所、青海省法学研究所、青海省旅游文化研究所、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青海省应用数学研究所、青海省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研究所、青海省语言与民俗研究所、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 8 个省级科研机构和藏学研究中心等 15 个校级科研机构。目前共有来自全国 29 个省区的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 36 个民族的 10099 名学生在校学习,其中硕士研究生 744 名。截止 2008 年,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 4 万名各民族合格人才。 青海民族大学一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拥有一批治学严谨、德高学 富的 教授和一批富于创新精神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全校 1222 名教职工中专任教师 717 人,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 1 名、国家级教学团队 1 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5 名、省级专家 7 名、博士生导师 4 名、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 2 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 名,教授、研究员 160 名,副教授、副研究员 294 名,全校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含在读) 368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32% 。目前,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146 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项目 110 项。近 5 年以来,全校教师共发表论文 2500 多篇,出版著作、教材 110 部,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 97 项。 青海民族大学占地面积约 1107 亩,建筑面积 8 万平方米,固定资产 3 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7729 万元;图书资料 114 万余册,藏文大藏经 1667 函;编辑出版《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综合教育科学版、藏文版)和《青海民族研究》等 4 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其中《青海民族研究》是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类唯一的国家级核心期刊。 青海民族大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近五年来先后派出 400 多人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进修、攻读学位、讲学、合作研究,聘请近 100 名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为客座教授、特邀研究员来校任教、讲学。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日本南山大学、法国欧亚高等管理学院等国外大学签有合作交流协议。青海民族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外国留学生定点教育单位,先后吸引了 20 多个国家的留学生 2000 多人来校学习交流,已成为青海民族教育、民族工作、民族关系的缩影和青海省对外开放、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目前,全校师生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推进学校的改革、建设与发展,为增强学院综合办学实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文、理、法、经、管、史、工、医等学科兼容,重点优势学科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民族大学而努力奋斗。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投稿方式怎么写

青海民族大学创建于 1949 年 12 月,是青海建立最早的高校和全国建校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也是全国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建校 60 年来,始终弦歌未绝、办学不辍,经历了建设期、改革发展期、跨越期等几个阶段,为青海的政权建设、民主改革、经济发展、社会文化事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1 年 1 月经青海省委、省政府决定,青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质性整合到学校; 2005 年,西宁铁路司机学校并入学校。 2009 年 3 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青海民族大学。 建校60 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奋斗,青海民族大学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现设有 15 个学院、 4 个直属教学系,学科专业设置涵盖文学、理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医学、工学等学科门类。藏学专业与中央民族大学联合培 养 博士生。拥有青海省唯一的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4 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 3 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和 50 个本科专业;有 8 个省级重点学科、 6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 14 个省部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有 2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31 门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重点课程;拥有民族研究所、青海省法学研究所、青海省旅游文化研究所、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青海省应用数学研究所、青海省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研究所、青海省语言与民俗研究所、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 8 个省级科研机构和藏学研究中心等 15 个校级科研机构。目前共有来自全国 29 个省区的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 36 个民族的 10099 名学生在校学习,其中硕士研究生 744 名。截止 2008 年,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 4 万名各民族合格人才。 青海民族大学一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拥有一批治学严谨、德高学 富的 教授和一批富于创新精神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全校 1222 名教职工中专任教师 717 人,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 1 名、国家级教学团队 1 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5 名、省级专家 7 名、博士生导师 4 名、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 2 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 名,教授、研究员 160 名,副教授、副研究员 294 名,全校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含在读) 368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32% 。目前,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146 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项目 110 项。近 5 年以来,全校教师共发表论文 2500 多篇,出版著作、教材 110 部,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 97 项。 青海民族大学占地面积约 1107 亩,建筑面积 8 万平方米,固定资产 3 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7729 万元;图书资料 114 万余册,藏文大藏经 1667 函;编辑出版《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综合教育科学版、藏文版)和《青海民族研究》等 4 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其中《青海民族研究》是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类唯一的国家级核心期刊。 青海民族大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近五年来先后派出 400 多人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进修、攻读学位、讲学、合作研究,聘请近 100 名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为客座教授、特邀研究员来校任教、讲学。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日本南山大学、法国欧亚高等管理学院等国外大学签有合作交流协议。青海民族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外国留学生定点教育单位,先后吸引了 20 多个国家的留学生 2000 多人来校学习交流,已成为青海民族教育、民族工作、民族关系的缩影和青海省对外开放、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目前,全校师生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推进学校的改革、建设与发展,为增强学院综合办学实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文、理、法、经、管、史、工、医等学科兼容,重点优势学科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民族大学而努力奋斗。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投稿方式

实话,东校区还可以。西校区在改建,总体不错

是青海省级核心期刊。

青海民族大学创建于 1949 年 12 月,是青海建立最早的高校和全国建校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也是全国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建校 60 年来,始终弦歌未绝、办学不辍,经历了建设期、改革发展期、跨越期等几个阶段,为青海的政权建设、民主改革、经济发展、社会文化事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1 年 1 月经青海省委、省政府决定,青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质性整合到学校; 2005 年,西宁铁路司机学校并入学校。 2009 年 3 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青海民族大学。 建校60 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奋斗,青海民族大学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现设有 15 个学院、 4 个直属教学系,学科专业设置涵盖文学、理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医学、工学等学科门类。藏学专业与中央民族大学联合培 养 博士生。拥有青海省唯一的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4 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 3 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和 50 个本科专业;有 8 个省级重点学科、 6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 14 个省部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有 2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31 门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重点课程;拥有民族研究所、青海省法学研究所、青海省旅游文化研究所、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青海省应用数学研究所、青海省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研究所、青海省语言与民俗研究所、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 8 个省级科研机构和藏学研究中心等 15 个校级科研机构。目前共有来自全国 29 个省区的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 36 个民族的 10099 名学生在校学习,其中硕士研究生 744 名。截止 2008 年,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 4 万名各民族合格人才。 青海民族大学一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拥有一批治学严谨、德高学 富的 教授和一批富于创新精神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全校 1222 名教职工中专任教师 717 人,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 1 名、国家级教学团队 1 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5 名、省级专家 7 名、博士生导师 4 名、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 2 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 名,教授、研究员 160 名,副教授、副研究员 294 名,全校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含在读) 368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32% 。目前,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146 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项目 110 项。近 5 年以来,全校教师共发表论文 2500 多篇,出版著作、教材 110 部,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 97 项。 青海民族大学占地面积约 1107 亩,建筑面积 8 万平方米,固定资产 3 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7729 万元;图书资料 114 万余册,藏文大藏经 1667 函;编辑出版《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综合教育科学版、藏文版)和《青海民族研究》等 4 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其中《青海民族研究》是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类唯一的国家级核心期刊。 青海民族大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近五年来先后派出 400 多人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进修、攻读学位、讲学、合作研究,聘请近 100 名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为客座教授、特邀研究员来校任教、讲学。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日本南山大学、法国欧亚高等管理学院等国外大学签有合作交流协议。青海民族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外国留学生定点教育单位,先后吸引了 20 多个国家的留学生 2000 多人来校学习交流,已成为青海民族教育、民族工作、民族关系的缩影和青海省对外开放、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目前,全校师生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推进学校的改革、建设与发展,为增强学院综合办学实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文、理、法、经、管、史、工、医等学科兼容,重点优势学科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民族大学而努力奋斗。

截至2013年11月22日,学校建有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20个省部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拥有1个国家级科研机构,9个省级科研机构,15个校级科研机构。省部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中藏药工艺学研究综合实验室、青藏高原民族药物现代化教学科研综合实验室、应用化学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资源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广播电视传媒实验室、通信工程实验室等省级重点实验室:青海省土地资源勘测与规划重点实验室、青海省生物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青海省青藏高原植物资源化学研究重点实验室、青海省药物分析学重点实验室、青海省应用物理化学重点实验室、青海省生物技术与分析测试重点实验室、青海省网络综合重点实验室、青海省高原能源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等 机构类型 科研机构名称挂靠单位负责人国家级科研机构 青藏高原民族研究基地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马成俊 省级科研机构 民族研究所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骆桂花 青海省法学研究所 法学院 王立明 青海省旅游文化研究所 工商管理学院 郑晓红 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 《格萨尔》研究所 黄智 青海省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研究所 公共管理学院 杨永梅 青海省应用数学研究所 数学与统计学院 马海成 青海省语言与民俗研究所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王志强 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 艺术系 曹娅丽 藏学研究中心 藏学院 旦正 校级科研机构 青海企业管理咨询中心 工商管理学院 李毅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 公共管理学院 张和平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计算机学院 叶涛 青海资源化学研究所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宋萍 中藏药研究所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林鹏程 民族艺术研究所 艺术系 董卿基 青海蒙古文化研究中心 蒙古语言文学系 才仁巴力 英语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外国语学院 韩小梅 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体育系 马小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马文祥 EDA技术研究所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孙惠章 藏文信息处理与软件研究所 计算机学院 安见才让 青海区域经济研究中心 经济学院 陈文烈 截至2013年11月22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0多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230多项 。2009-2013年,学校教师共发表论文2800篇,出版著作、教材176部,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100多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立项总数以及人文社科类科研成果获奖数、获奖档次位居青海省各单位前列。其中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排名全国高校第41位。在2003、2006、2009年每三年一次的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学校获奖档次和数量均居青海省各单位首位。在两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评奖中获奖9项,成为除北京地区以外获奖成果最多的单位 。2013年,“青海蕨麻1号”原种及栽培技术实现成果转化校企合作协议正式签订 。 学报期刊 学校编辑出版了《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和《青藏高原论坛》等4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 ,其中《青海民族研究》是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类唯一的国家级核心期刊 。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底,青海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含各院、系资料室)各类文献128万册,其中有关少数民族研究方面的图书21万余册,少数民族文字图书9万余册,藏文大藏经1667函;汉文古籍 3166 部(其中善本 380 部)78750册;《南辉西献图二十幅》等21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官网投稿方式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截至2013年11月22日,学校建有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20个省部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拥有1个国家级科研机构,9个省级科研机构,15个校级科研机构。省部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中藏药工艺学研究综合实验室、青藏高原民族药物现代化教学科研综合实验室、应用化学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资源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广播电视传媒实验室、通信工程实验室等省级重点实验室:青海省土地资源勘测与规划重点实验室、青海省生物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青海省青藏高原植物资源化学研究重点实验室、青海省药物分析学重点实验室、青海省应用物理化学重点实验室、青海省生物技术与分析测试重点实验室、青海省网络综合重点实验室、青海省高原能源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等 机构类型 科研机构名称挂靠单位负责人国家级科研机构 青藏高原民族研究基地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马成俊 省级科研机构 民族研究所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骆桂花 青海省法学研究所 法学院 王立明 青海省旅游文化研究所 工商管理学院 郑晓红 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 《格萨尔》研究所 黄智 青海省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研究所 公共管理学院 杨永梅 青海省应用数学研究所 数学与统计学院 马海成 青海省语言与民俗研究所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王志强 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 艺术系 曹娅丽 藏学研究中心 藏学院 旦正 校级科研机构 青海企业管理咨询中心 工商管理学院 李毅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 公共管理学院 张和平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计算机学院 叶涛 青海资源化学研究所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宋萍 中藏药研究所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林鹏程 民族艺术研究所 艺术系 董卿基 青海蒙古文化研究中心 蒙古语言文学系 才仁巴力 英语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外国语学院 韩小梅 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体育系 马小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马文祥 EDA技术研究所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孙惠章 藏文信息处理与软件研究所 计算机学院 安见才让 青海区域经济研究中心 经济学院 陈文烈 截至2013年11月22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0多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230多项 。2009-2013年,学校教师共发表论文2800篇,出版著作、教材176部,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100多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立项总数以及人文社科类科研成果获奖数、获奖档次位居青海省各单位前列。其中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排名全国高校第41位。在2003、2006、2009年每三年一次的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学校获奖档次和数量均居青海省各单位首位。在两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评奖中获奖9项,成为除北京地区以外获奖成果最多的单位 。2013年,“青海蕨麻1号”原种及栽培技术实现成果转化校企合作协议正式签订 。 学报期刊 学校编辑出版了《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和《青藏高原论坛》等4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 ,其中《青海民族研究》是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类唯一的国家级核心期刊 。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底,青海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含各院、系资料室)各类文献128万册,其中有关少数民族研究方面的图书21万余册,少数民族文字图书9万余册,藏文大藏经1667函;汉文古籍 3166 部(其中善本 380 部)78750册;《南辉西献图二十幅》等21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

投稿方式简便,发稿直接通过自己的编辑部,不是代发,没有中间环节,不错的一个投稿网站。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投稿格式怎么写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写,但是又急着交。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就是去知网上面找你要写的那方面的硕士论文,上面有完整的文献综述(那最好,你稍稍改动即可),如果是开题报告形式,你就可以找好它上面的内容(其实跟文献综述写的内容差不多,只是格式和形式不太一样)。你按照以下的提纲自己复制粘贴内容即可(我们这学期写了一篇文献综述),也有可能每个学校的要求提纲不太一样,不过都是差不多的不用太担心,主要是内容要找准: 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5个字,要简练准确,副标题统一为“文献综述及研究思路”可分两行书写; 摘要:中文摘要字数应在300字左右,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要相对应; 关键词:关键词以3—5个为宜,应该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分号隔开; 正文:正文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内容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观点正确,能运用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的分析方法,并能学会利用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等相关工具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文章主体字数为4000字以上。正文基本结构如下: 一、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二、有关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一)国外研究成果 (二)国内研究成果 (三)对研究成果的评述(这个地方就不要把引用的写出来了,我被我们老师就批了) 三、基本研究思路(最好有图,把你参考的文章所有的提纲画一个简易图即可,不单是自己的文献综述,是你参考的整篇论文的内容)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处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出,只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一律列在正文的末尾,特别在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时,应在引用处加以说明。每篇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应少于五条。 希望对你有用~~

来稿应说明研究问题的切入点、创新点;引用他人的成果,须注明出处;引证不能用来构成本人论文的主要或实质部分;不得一稿多投或变相重复发表。 题名:20个字以内为宜,可加副标题;不用“试论”、“浅谈”等表谦词语。 在首页地脚标注作者简介,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单位全称,省市名,邮编、电话、Email),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及代表作。理论研究类文章署名作者应为执笔者,一般不得超过2名。 关键词: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3-8个,从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包括该文所属二级学科名称,研究对象、方法与成果的名称以及有利于检索的其他词。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 摘要:100-300字,陈述论文的目的、方法、结论、依据,不谈背景信息、常识性内容,不用第一人称及“本文”、“作者”等字样;不对论文的内容作评价;不使用修饰词,不出现图表、公式、标题层次序号、非公知公用符号。 正文:以8000字左右为宜。正文的各级标题书写样式为:一、(二) (4)。 注释:对正文特定内容的解释与说明,以及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和“转引自”等类文献的著录,用圈码标引,在页下注文。

青海民族大学是青藏高原建立最早的高校,是新中国建校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是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是青海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共建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约翰 W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克雷斯威尔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1)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2)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3)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4)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5)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一、文献综述的含义文献阅读报告,即“文献综述”,英文称之为“survey”、“overview”、“review”是在对某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思考。一般认为,学术论文没有综述是不可思议的。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与“背景描述(Backupground Description)”区分开来。我们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如“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外政府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政策和问题”等等,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 Review 就是“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critical thinking)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二、意义和目的总结和综合该方向前人已经做了的工作,了解当前的研究水平,分析存在问题,指出可能的研究问题和发展方向等,并且列出了该方向众多的参考文献,这对后人是一笔相当大的财富,可以指导开题报告和论文的写作。三、主要内容(1)该领域的研究意义。(2)该领域的研究背景和发展脉络。(3)目前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及可能的原因。(4)进一步的研究课题、发展方向概况。(5)自己的见解和感想。四、分类综述分成两类。一类是较为宏观的,涉及的范围为整个领域、专业或某一大的研究方向。一类是较为微观的,这类综述可以涉及到相当小的研究方向甚至某个算法,谈的问题更为具体与深入。前者立意高,范围广,面宽,故也不易深入,比较好读好懂。这对初入道者、欲对全局有所了解的读者而言很有参考价值。然而,欲深入课题的研究,则希望能有后一类的综述为自己鸣锣开道,这会节约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但往往不能遂人意,于是只好旁征博引,由自己来完成该课题的综述。当写学位论文时,我们要写的也就是这类结合自己研究课题而写就的综述。五、难点一篇好的文献综述既高屋建瓴,又脚踏实地;既探?索隐,又如醍醐灌顶。文献综述顾名思义由“综”和“述”组成。前半部分的“综”不算太难,根据所查阅大量的文献进行综合的归类、提炼、概括即可做到的话。后半部分的评“述”与分析则是一篇“综述”质量高下的分界线,这需要融入作者自己理论水平、专业基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问题进行合情合理的剖析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六、如何收集资料虽说,尽可能广泛地收集资料是负责任的研究态度,但如果缺乏标准,就极易将人引入文献的泥沼。技巧一:瞄准主流。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着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化合物的观点和论述等,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而多数大众媒体上的相关报道或言论,虽然多少有点价值,但时间精力所限,可以从简。怎样摸清该领域的主流呢?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是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中国期刊网”、“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和外文过刊阅览室,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三是国家图书馆,有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图书,学校图书馆往往没有收藏,但是国图却是一本不少(国内出版的所有图书都要送缴国家图书馆),不仅如此,国图还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国政治和政府的外文书籍,从互联网上可以轻松查询到。技巧二:随时整理,如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做博士论文的时间很长,有的文献看过了当时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来却找不着了,所以有时记录是很有必要的。罗仆人就积累有一份研究中国政策过程的书单,还特别记录了图书分类号码和藏书地点。同时,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不妨做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到真正开始写论文时就积累了大量“干货”,可以随时享用。技巧三:要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看过一些文献以后,我们有很强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看到的东西都陈述出来,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洋洋洒洒,蔚为壮观。仿佛一定要向读者证明自己劳苦功高。我写过十多万字的文献综述,后来发觉真正有意义的不过数千字。文献综述就像是在文献的丛林中开辟道路,这条道路本来就是要指向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直线距离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风景颇多,迷恋风景的人便往往绕行于迤逦的丛林中,反面“乱花渐欲迷人眼”,“曲径通幽”不知所终了。因此,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就行了。综述是你查阅相关文献的成果。任何研究都要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并且遵守学术传统,而不是空穴来风。你需要告诉读者,关于这个问题前人研究到了何种地步,有什么缺陷,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拓展。这一方面是对前人研究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你的文章价值何在。任何与本文相关的重要成果都应当在综述中得到体现,并且在参考文献中列出。综述不是概述,不能泛泛地引用和概括,要有扬弃,特别是有批评。否则,如果别人都做好了,要你写文章干嘛。综述比较容易看出作者对该领域所下的工夫,因为作者需要广泛阅读,理解不同论文在关键假设和模型上的主要分歧。好的综述本身就是一篇独立的文章。

  • 索引序列
  •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投稿方式怎么选
  •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投稿方式怎么写
  •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投稿方式
  •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官网投稿方式
  •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投稿格式怎么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