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呀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呀

发布时间: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呀

学报编辑部是学校的直属部门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学院学报》的编辑和出版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一、坚持办刊方向,遵守国家出版法规,为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科建设、增进学术交流、扩大学校影响等服务。 二、 在编委会的指导下,负责提出、确定本刊的指导原则和编辑方针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制定学报编辑部工作规程及有关条例并督促实施。 四、负责提交年度学报出版计划,研究、决定本刊的栏目和内容。 五、负责做好组稿、选稿、审稿、定稿、校对、出版、发行的各项组织安排工作。 六、负责安排来稿的登记、编号,及时向作者反馈处理意见,并做好保密工作。维护作者的合法权益。 七、负责来稿的初审,做好来稿的专家复审,常务副主编、主编终审,特别稿件编委会复核等组织工作。 八、组织编辑人员参加校内外的学术活动和业务进修,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不断提高全体编辑人员的人文素养和学术水平。 九、负责本部门业务信息的收集、整理、提供、报批、实施上网等工作;负责本部门年度档案收集、整理和建档归档工作。 十、完成学校领导或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编辑部工作岗位职责编辑部主任 (1)负责编辑部的行政事务及编辑出版业务的领导工作,包括工作计划制定、工作安排、召开编前、编后会及编辑部的条件建设、制度建设、印刷质量问题的把关等。 (2)协助主编组织召开编委会,组织评刊活动,收集编委、作者、读者对学报的办刊质量、栏目设置及编辑工作的意见,提出改进工作的措施。 (3)制定每期的编辑出版计划及终审、终校工作。 (4)负责分管栏目稿件的初审、送审及编校以及分管栏目的组稿工作及组织相关的专题讨论。 (5)定期召开编辑部工作会议,组织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 (6)负责对外联系及交流工作,组织参加上级主管部门和学会、研究会的有关活动。 编辑 (1)负责分管栏目的初审、送审及编校工作,以及分管栏目的组稿工作及组织相关的专题研讨。 (2)承担编辑部的通联工作。包括与出版局、质检中心、各数据库中心、学会、研究会的外联工作。 (3)承担编辑部的编务工作,包括来稿登记、稿费发放、财务报销及文书档案管理工作。 (4)负责维护学报(社科版)的网站运行以及数据库更新工作。 (5)负责学报的发行及交流。 (6)做好编辑部主任交办的其它工作

教育本专科学报,我们有很多可以推荐发表,优惠价。宿州教育学院学报赤峰学院学报南昌教育学院学报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黑河学院 学报常州工学院学报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全国教育学院优秀学报长春教育学院学报长春理工大学学报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宁夏师范学院学报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重庆科技学院学报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长江大学学报贵阳学院学报北华大学学报辽宁科技学院学报**工业大学学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湖南行政学院学报南昌教育学院学报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教育教学论坛大学教育吉林教育 广西教育教育界 《常州工学院学报》与《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同时征稿,知网收录!自然版征稿范围: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和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土木建筑、经济管理、质量测试等。 社科版主要栏目:常州文化、四海论坛、心理学、经济管理、文学艺术、语言文字、高等教育等。需要速联,详情请见名称Q 可写

1990年5月,李小娟撰写的《浅谈文科学报的校对》被东北地区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优秀论文。同年6月,《求是学刊》主编余式晖退休,黑龙江大学副校长尚鹤翔兼任主编,黑龙江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衣俊卿调入编辑部任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同时调入编辑部工作的有张晓校、杜桂萍,分别担任史学编辑、文学编辑。同年9月,《求是学刊》在黑龙江省高校文科学报编辑质量评比中,荣获优秀编辑质量一等奖。12月,历史编辑、副编审周众离休。周众于1985年—1988年间,曾担任编辑室主任。1991年1月,《求是学刊》第1期开设了“《求是学刊》公开发行十周年(1980-1990)”专栏,发表熊映梧、孙云、张奎良、吕冀平教授撰写的4篇学术文章,并发表了副主编衣俊卿以“本刊编辑部”的名义撰写的纪念文章《唯实、求是、图新》。3月21日,黑龙江大学举行《求是学刊》和《外语学刊》公开发行十周年纪念会,有关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同志和各界代表130余人参加了会议。9月,为纪念黑龙江大学成立50周年,《求是学刊》第5期发表了由叶伯泉撰写的编辑部文章《追求科学,探索真理》。9月,黑龙江省首届期刊优秀文章编辑奖评选揭晓,《求是学刊》有4篇文章入选,李小娟编辑的《黑格尔哲学体系新探》(1990年第3期)和赵亚乔编辑的《关于农村实行“两田制”运行模式的构想》(1990年第6期)获一等奖;周众编辑的《英雄与时代》(1990年第3期)和叶伯泉编辑的《审美文化的概念和结构》(1990年第6期)获二等奖。11月,在1991年度职称评定工作中,衣俊卿破格晋升为教授,张晓校、赵亚乔和杜桂萍晋升为编辑,李小娟破格晋升为编辑。《求是学刊》1991年在《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上被摘发23篇,文摘数量列全国综合性大学第一名(据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会务简报》1992年2期报道)。1992年3月,《求是学刊》第1期开辟“文化哲学:跨世纪的思考”栏目,发表衣俊卿的《人类精神的跨世纪走向》和邴正的《人类自我意识的历史演变》,此后,这一栏目成为《求是学刊》不定期重点栏目;同期,还开辟“史学博士论坛”,发表葛志毅的《玄圣素王考》和冯辉的《唐代社会的开放风气》,该栏目此后亦成为不定期学术专栏;同月,副主编衣俊卿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7月,赵亚乔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2月,衣俊卿当选为新成立的黑龙江省期刊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12月,衣俊卿当选为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并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同年,据有关权威材料调查,《求是学刊》1991年在86条检索途径中被转摘71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二位;《求是学刊》哲学版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入中文核心期刊,并被列入全国45家综合性文科重要期刊行列。《求是学刊》1992年所发文章在各报刊上的被转载数量列全国文科学报第3位(据全国文科学报研究会《会务简报》1993年第9、10期报道)。1993年3月,黑龙江大学副校长尚鹤翔主编退休,衣俊卿任主编。6月,黑龙江省第二届期刊“优秀文章编辑奖”评比揭晓,《求是学刊》共有5篇文章入选:张晓校编辑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五四时期的东西文化之争》(1992年第1期)和李小娟编辑的《简论人类精神生活》(1992第4期)获一等奖;叶伯泉编辑的《宋诗发展的美学轨迹》(1991年第1期)、杜桂萍编辑的《两个貌似神乖的诗派》(1991年第4期)和赵亚乔编辑的《论生产力发展的跳跃规律》获二等奖。7月,东北三省文科学报研究会于7月21日-24日举行年会,并进行评奖活动,《求是学刊》获四项奖:叶伯泉和李小娟被评为“优秀编辑”;杜桂萍和张晓校分别获优秀编辑学成果一等奖。7月,李小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8月,张晓校破格晋升为副编审。9月,衣俊卿调任黑龙江大学哲学系主任,兼任《求是学刊》主编,杨彬调入编辑部任副主编。同年,衣俊卿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颁发的“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求是学刊》1993年共被114条途径转摘文章74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3位(据中南财经大学检索咨询服务报告1994年统计数字显示)。1994年1月,衣俊卿被全国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1993年度全国“优秀编辑”。同月出版的第1期(总第98期)开辟“美学在当代”的不定期学术专栏。3月,《求是学刊》被评为1993年度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类优秀期刊。5月,《求是学刊》第3期为“百期专号”,刊有百期纪念致贺单位名单、齐世荣等13名学者的百期感言,以及熊映梧、厉以宁等学者撰写的18篇学术论文。8月,李小娟的《论市场经济对学术期刊的双重影响》(刊《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94/5)分别获1994年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青年编辑委员会评选的优秀论文“一等奖”。1994年黑龙江省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比的优秀论文“一等奖”;李小娟的《论市场经济与学术期刊的发展繁荣》获1994年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比的优秀论文“一等奖”、杜桂萍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学报编辑意识》获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优秀论文二等奖。9月,衣俊卿教授的论文《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获黑龙江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1月,张晓校任副主编。《求是学刊》1994共被105条途径转载77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3位(据中南财经大学检索咨询服务报告1995统计数字显示)。1995年4月,黑龙江省第3届期刊“优秀文章编辑奖”评比揭晓,《求是学刊》共有5篇文章入选:李小娟编辑的《哲学的嬗变:从拟科学到拟价值》、杜桂萍编辑的《优美乐曲中的不和谐音符》、张晓校编辑的《创造性思维与历史认识系统结构》获一等奖;赵亚乔编辑的《中国怎样向市场经济过渡》、杨彬编辑的《关于贪污罪构成的要件及刑事责任原则的探讨》获二等奖。8月,衣俊卿教授的专著《东欧的新马克思主义》获金岳霖学术奖。11月,杨晓彬调入编辑部工作。12月,衣俊卿教授的论文《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与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求是学刊》1995年共被105条途径转载66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7位(据中南财经大学检索咨询服务报告1996年统计数字显示)。1996年 2月,李小娟同志被国家教委条件装备司和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1995度全国优秀编辑。 4月,赵亚乔同志被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评为1994-1995年度优秀编辑。8月,李小娟编辑晋升为副编审。9月,衣俊卿主编当选为黑龙江大学副校长,兼任《求是学刊》主编。衣俊卿的专著《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李小娟的论文《论精神现象的内涵与形态》获第七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1月,《求是学刊》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期刊。《求是学刊》1996年共被105条途径转载文章92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3位(据中南财经大学检索咨询服务报告1997年统计数字显示)。1997年3月,副主编杨彬调离《求是学刊》,任马列部主任。 4月,黑龙江省第4届期刊“优秀文章编辑奖”评比揭晓,《求是学刊》共有4篇文章入选:李小娟编辑的《中国哲学的失落与重建》、张晓校编辑的《中观史学与科举制研究》获一等奖;杜桂萍编辑的《论文学史家》、赵亚乔编辑的《论市场经济建构中的集体谈判》获二等奖。 5月,杨晓彬调离《求是学刊》。 8月,杜桂萍、赵亚乔晋升副编审。《求是学刊》1997年共被105条途径转载文章84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4位(据中南财经大学检索咨询服务报告1998年统计数字显示)。1998年4月,康敬奎调入《求是学刊》任法学编辑。 8月,副主编张晓校晋升编审。 9月,衣俊卿主编当选校长,兼《求是学刊》主编。 11月,《求是学刊》被评为1997年度黑龙江省“一级期刊”。12月,衣俊卿辞去主编职务,哲学与行政管理系主任丁立群兼任《求是学刊》主编。张晓校在1997年度学校技术考核中获得优秀。《求是学刊》1998年共被105条途径转载文章65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6位(据中南财经大学检索咨询服务报告199年9统计数字显示)。1999年1月20日,李小娟被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政府授予“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 3月,徐松巍调入《求是学刊》任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 4月,黑龙江省第5届期刊“优秀文章编辑奖”评比揭晓,《求是学刊》共有4篇文章入选:李小娟编辑的《社会思维场论》、杜桂萍编辑的《当代中国美学的走向:辩证和谐的美学》、张晓校编辑的《唐代政治开放述论》、赵亚乔编辑的《当前经济学应该研究的一些问题》均获一等奖。1999年5月18日黑龙江日报发表介绍《求是学刊》文章,题为:“《求是学刊》追求学术高品位” 。6月,《求是学刊》作为黑龙江省5个候选单位之一,参评第二届全国百强社科期刊和首届中国期刊奖,这是中国期刊界最高奖项。 8月,张晓校调离《求是学刊》。 9月,康敬奎考入黑龙江大学法学院读在职硕士研究生;同月,《求是学刊》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10月,《求是学刊》被评为1998年度黑龙江省一级期刊;李小娟的《论精神现象的内涵与形态》获黑龙江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青年一等奖”。11月,《求是学刊》为迎接21世纪的到来,新开辟了“世纪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法制现代化研究”、“20世纪中国美学批评”等栏目。同年,《求是学刊》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社会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确定为1999年度的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赵亚乔在1998年度学校技术考核中获得优秀。《求是学刊》1999年共被122条检索途径转载文章57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7位。2000年第1期,《求是学刊》又开辟了“行政法新理念”、“世纪之交话史学”等不定期栏目。2月,丁立群主编去北京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习3 个月。3月,徐松巍副主编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读博士后。李小娟主持学报工作。《求是学刊》第2期又在“世纪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栏目基础上开设了“2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对“实践哲学”、“交往理论”、“文化哲学”、“发展理论”、“人学”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重新检视。5月,《求是学刊》被确定为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的核心期刊,并被编入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第3版)。 6月,杜桂萍的《形式主义美学及其困惑》文章分别获2000年黑龙江省教委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黑龙江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李小娟的《90年代日常生活批判研究述评》分别获2000年黑龙江省教委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和黑龙江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李小娟被评为1998-2000年度黑龙江大学优秀党员。7月,李小娟、康敬奎被评为东北地区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1998-2000年度优秀编辑;李小娟的论文《学术期刊的风格与编辑的品位》、康敬奎的论文《对学报现代化的几点思考》在东北地区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11届学术研讨会上荣获优秀论文“一等奖”。9月,在佳木斯召开的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上,李小娟的论文《学术期刊的风格》、康敬奎的论文《对学报现代化的几点思考》荣获优秀编辑学论文“一等奖”;李小娟、赵亚乔、杜桂萍、康敬奎被评为1997-1999年度黑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学报优秀编辑。杜桂萍考取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11月27日—12月16日,赵亚乔、杜桂萍、李小娟、康敬奎在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培训中心参加全省第一、二期社科类期刊编辑岗位培训班,均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李小娟、康敬奎在1999年度学校技术考核中获得优秀。据中南财经大学统计,《求是学刊》2000年共被全国15种文摘报刊121条检索途径转载文章90篇,在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3位;在全国2588种期刊中排列17位。2001年1月,李小娟被任命为《求是学刊》副主编。据《光明日报》2001年3月11日发布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计量指标—论文、引文与期刊引用统计(1998): 高校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报被引次数排序前20名》(南京大学统计),《求是学刊》名列第12位。4月,《求是学刊》李小娟、赵亚乔、康敬奎、杜桂萍等编辑人员整理自1974年创刊以来在本刊发表的全部文章的中图分类号;期刊简介(期刊发展历程、获奖情况、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情况、栏目主题介绍、各时期纪念活动的题字词、贺词);编辑部介绍(编辑部组成、历届主编的简介、编委会简介)等,为完成“世纪光盘”的制作而做准备。截止2001年第5期,《求是学刊》共发表10组“2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笔谈)”:实践哲学、交往理论、文化哲学、发展哲学、价值哲学、人学研究、新儒学、后现代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时代的哲学理念。2001年8月,《求是学刊》“世纪光盘”由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出版。2001年9月,《求是学刊》截止2001年第5期共发表10组“2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笔谈)”。9月,李小娟晋升为编审。9月,杜桂萍被聘为黑龙江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生导师。9月,在黑龙江省第六届期刊“优秀文章编辑奖”评比活动中,杜桂萍编辑的《百年美学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反思》、李小娟编辑的《文化哲学的主题及中国文化哲学的定位》获一等奖;赵亚乔编辑的《工业化过程中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动》和康敬奎编辑的《依法治国必须弘扬正义法精神》获二等奖。9月,《求是学刊》邀请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会员、西雅图美中人民友好协会主席费劳德前来黑龙江大学讲学,其演讲稿“怀特海过程哲学及其当代意义”发表在《求是学刊》2002第1期。10月,徐松巍获黑龙江大学教师特聘岗位津贴。10月,《求是学刊》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00)选用为来源期刊。11月,《求是学刊》入选“中国期刊方阵”。12月,赵亚乔在2000年度学校业务考核中获得优秀。2001年,共被全国15种文摘报刊121条检索途径转载文章73篇,在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5位(据中南财经大学统计)。2002年1月,《求是学刊》改版为国际标准大刊,页码增加到120页,定价8元。3月,杜桂萍获黑龙江大学杰出青年基金,李小娟获2001年校优秀编辑。4月,黑龙江省高校学报研究会2002年常务理事会在黑龙江大学召开5月,《求是学刊》开设“海外来稿”专栏,促进了《求是学刊》面向国际的步伐6月,李小娟参加由北京师范大学和美国过程哲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价值哲学与过程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特约美国过程研究中心创会主任、世界著名过程思想家小约翰·科布、世界著名后现代思想家大卫·格里芬等为本刊撰文;邀请美国生态纪学会主席赫尔曼·格林前来黑龙江大学讲学,其文章“托马斯·柏励和他的生态纪”发表在《求是学刊》2002年第3期。6月,李小娟获黑龙江大学“模范党务工作者”称号。7月,《求是学刊》在“第二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的评比活动中被评为“双十佳社科学报”;李小娟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主编”;杜桂萍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编辑”。7月,《求是学刊》协办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第五届青年编辑研讨会,23日在黑龙江大学举行学术报告会,衣俊卿校长做学术报告。8月,丁立群当选黑龙江省哲学学会副会长,李小娟当选黑龙江省哲学学会理事。从1990年-2002年,《求是学刊》在衣俊卿主编、丁力群主编的领导下,本着唯实、求是、图新的办刊宗旨,把追求高品位视作刊物的生存之本,突出学术前沿,确立主题意识,实现编辑学者化以提高刊物的高品位,建立一支开放型的、富有现代思维的作者群体。因此,《求是学刊》无论在编辑队伍建设方面还是在刊物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编辑部有正高级职称的2人、副高级职称的3人,博士(包括研究生)3人,硕士3人。他们的科研成果和获得的奖励丰硕;1991年~2001年,《求是学刊》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的地位一直名列前茅,无论在学界,还是在社会上都有很好的口碑,获得了可喜的成绩。根据国内权威机构所公布的咨询报告,《求是学刊》自1991年以来,被转载文章的数量排名一直保持在全国高等学校综合性大学学报的前7名:1991年—第2名、1993年—第3名、1994年—第3名、1995年—第7名、1996年—第3名、1997年—第4名、1998年—第6名、1999年—第7名、2000年—第3名,2001年-第5名。据中南财经大学2000年检索报告,《求是学刊》通过15种文摘报刊121条检索途径转载文章90篇,在全国2588种期刊中排列第17位。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专题从147种期刊上转载文章363篇,《求是学刊》被转29篇,名列第1位。高校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报被引次数排序前20名》,《求是学刊》名列第12位。1999年在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评比中获得第15名的好成绩;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统计,2000年《求是学刊》在高校学报转摘率排名中,列第7位,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四大权威刊物转摘81篇。2000年《求是学刊》再次被列为全国核心期刊,并被列入全国45家综合性文科重要期刊行列。2002年被中国人文社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

宿州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呀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文艺学、文化教育。主持和参加省、厅项目多项。独撰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出版教材、专著7部。 1浅论古典诗词教学中的文化审美 朱曙辉; 孟方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252大学文化与地方社会文化 孟方宿州学院学报2009-12-153写作学:梳理合构、力求突破与新的挑战 孟方宿州学院学报2006-12-154写作: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要以有效性为准则 孟方宿州学院学报2007-12-155高校教学院系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孟方宿州学院学报2008-12-156从一篇佚文看钱玄同文学观的坚执与变化 孟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10-307用新的审美范式构建艺术世界——论新现实主义小说的表现方法 李继林; 孟方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01-208讨论式教学法:一种合乎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法 孟方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03-159摄影文学与诗画相融的中国画 孟方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3010论钱玄同佚文《给黎锦明先生的信》的学术价值 孟方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04-3011黎锦明小说的艺术特色 孟方皖西学院学报2004-06-3012一篇不该被遗忘的钱玄同的佚文 孟方河西学院学报2005-02-2513谈师范院校素质教育的实施 孟方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2-09-3014高师《写作》教材中的几个问题 孟方宿州师专学报2002-02-1515新课改背景下提高经典文学文本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孟方; 周艳青 宿州学院学报,2011-12-15

李贺诗歌的香意象李贺是一位嗅觉特别敏感而特别钟情芳香气味的诗人。他在作品中描绘了植物芳香、物品芳香、美人芳香,表达了诗人渴望爱情、功名的生命体验,也传达了唐代芳香建筑与芳香饰品的文化信息。 “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严羽《沧浪诗话》)。“诗到元和体变新”(白居易),韩孟、刘柳、元白导致了中唐诗风之大变,而李贺以其“瑰诡”立于中唐诗坛,表现出独特的诗风。 李贺从小体弱多病,相貌奇特,“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昌谷集.李长吉小传》)。成人后官卑职冷,忧伤失意,导致他失去了常人的平衡心态而呈现为轻度变态的特征。 李贺的变态心理在他诗歌中主要呈现为“秋坟鬼唱鲍家诗”式的呻吟,诗作充斥着荒坟古墓、鬼火灵光之类的怪异意象。他的变态心理也体现对仙界的圣洁与美好的幻想,尤其表现在对“香”意象的创造上。 据《李贺诗索引》统计,“香”出现了八十二处①。通检清人王琦所编《李贺诗歌集注》,李贺的香意象有三大类型。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有很多子系统,也就有不同的流程图。高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从宏观上讲当然包括人事档案管理和图书管理系统。  下面的资料功能参考: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初探  [ 11-02-11 13:25:00 ] 作者:刘健美 编辑:studa090420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 应用日趋广泛,高校档案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 机遇。高校档案信息化是高校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当前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仍存在诸如基础设施配备不到 位、档案信息化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等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档案;信息化;问题;  对策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是高校信息资源现代化的基础和 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时机也日趋成熟。但是,当前高校档 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及早采取 相应对策加以解决  1高校档案信息化是高校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 1)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实践表 明,数字化档案信息能够让任何一位档案使用者不受时间、 空间的限制,在任何地点、时间只需有一台联网的电脑,就 可以进入档案管理系统查阅所需要的档案信息。高校档案 信息数字化、网络化不仅是提高档案利用率非常有效的手 段,而且还能提高档案的管理效率  2)高校档案信息化是高校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高 校档案部门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普遍使用计 算机管理档案,这样就形成了大量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计算 机管理档案可使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形式的档案信息对象 转为机读档案,并通过光盘、磁盘存储,不再是纸质载体储 存,这样一个高校档案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全部馆藏信 息,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存储在电脑里,任何个人和机构都能 很方便地进行查阅。高校档案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是高校档 案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高校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2当前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配备不到位。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硬件设备 和专业软件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前提与基础。不具备 应有的条件,只能是纸上谈兵。高校档案机构没有生产和接 受电子文件的工具和网络,也就根本无法实现档案管理的 信息化。硬件设备主要是计算机、扫描仪交换机、网路设备, 软件方面主要包括档案信息处理系统、档案信息数据库以 及相关软件和程序等。笔者调查发现,我国多数高校档案馆 不仅缺乏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要硬件设备,而且也缺乏相 应的配套的软件。很多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信息化存 在误区,认为仅仅是摆设几台电脑就算是具备了基本条件,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信息化了  2)馆藏档案信息数字化步伐进展缓慢。把馆藏的纸质 档案变为数字化的档案是当前所有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 一项基础工作。大家知道,对日常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 作中直接生成的电子文件全文数据库的接收和管理比较容 易,但是如果把高校几十年形成的全部的纸质档案进行数 字化,使其成为光盘、磁盘存储的信息,建立起一套档案全 文数据库,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 力。目前,各个高校在这方面工作进展缓慢,投入不够  3)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没有统一的标准。要实现高校 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必须制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标准,这 个标准不是单一某个方面的,而是一个标准体系,既要有高 校档案管理网站信息系统设计和管理软件的应用标准,也 要有纸质档案的数字化标准,还要有电子文件的接收、管理 标准,此外,高校档案数据库与地方档案馆数据资源库互联 的工作标准等也需要统一。目前,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 规划和标准,各高校档案馆各自为政,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 存在着很大盲目性。这种状况如果长期持续下去,势必给档 案网络化建设和资源共享造成隐患,严重阻碍档案管理信 息化的进程  4)严重缺乏档案信息化专业人才。当前,各高校档案管 理人员中普遍缺乏档案专业和信息技术专业的人才。就目 前各个高校档案人员的实际情况来看,真正的全日制专科 或本科学校档案专业和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的人很少,既熟 悉档案业务,又精通现代信息技术的人员更是凤毛麟角。现 在的档案管理人员要么是转行做档案管理工作,要么是兼 职做档案管理工作,导致高校档案人员普遍缺乏非常系统 的档案和信息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档案管理人 员队伍中专业人才不足,是制约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因 素之一  3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当前加快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 方面的工作: 1)强化对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领导要 带头学习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学习上级档案管理部 门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文件要求,组织全体档案管理人员 开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大讨论,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专题研 究,理清发展思路,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信息 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加强硬件和数据库建设。档案信息化首先要从相关硬件和数据库建设做起。物质条件是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基 础和前提。高校档案馆为了早日实现管理信息化,首先要加 强相关硬件建设,从实际出发,在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的基础 上,适当购置适合的先进设备。购置时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 用,听取专家的意见。既保证设备的先进性,又避免不必要 的浪费  3)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  毋庸置疑,档案的真正价值在于利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 现将为档案信息的充分利用提供条件。我们要努力实现档 案资料以及档案信息收集整理、查询和检索自动化。当今世 界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网路技术发展很快,档案管理工作应 充分利用现在已经成熟的网络技术,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信 息化水平,使高校的档案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和各项管 理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加强与各单位 的协调,经常到有关单位和部门宣传档案信息化的知识,鼓 励各单位以电子文件的形式按规定格式、程序和要求上报 有关档案资料,以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和建设。高校档案馆 的工作不是独立的,档案信息化的实现依赖于方方面面的 配合,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组织、宣传等各项工作形成的 资料,要及时以数字化的手段收集、加工、整理、传送和接收 以及储存。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档案 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紧密配合, 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4)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加强在 职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人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档案 管理信息化的决定性因素。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 业务能力和政治素质决定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水平。高校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批事业心强、具备相关知识、精 通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解决人才奇缺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 是通过人事部门从外部引进;二是通过在职学习、脱产培训 和外出进修等各种方式由高校自己培养。各高校可结合自 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通过多种手段,发挥经济 杠杆的作用,充分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和学习的积极 性、主动性,使他们的知识结构及业务能力尽快适应高校档 案管理信息化的需要。同时,也要注重档案管理人员政治素 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希琳浅谈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7)  [2]马志波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0(3)  [3]邱艳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宿州学院学报, 2009(6)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地址:安徽省宿州市胜利西路890号邮政编码:234000

主持省级科研课题《自制教具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2006年结题。主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大学师范生家教活动的效用开发及管理模式研究》,2010年立项,在研。活动课教材《教具制作与使用》,1995年编,省内交流,校内使用。论文《浅谈理想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99年获国家级一等奖;2000年《安徽教育科研》第二期发表;《芜湖师专报》99年12月摘登;论文《借助心理因素,激活学生思维》,2000年获国家级二等奖;论文《劳技课与理科课程协作,共同培养动手能力》,97年获省级一等奖;论文《单摆模型的受力分析及使用》,98年省级二等奖;论文《开好教具制作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2000年《劳动技术教育》第六期发表。论文《浅析义务教育物理新课程的课程目标》,2004年《合肥学院学报》第一期发表。论文《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2004年《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第三期发表。论文《自制教具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及作用》,2007年《宿州学院学报》第一期发表。论文《新课程中教具功能的发挥》,2006年获省电教论文比赛三等奖,2008年《宿州学院学报》第三期发表。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啊

工作以来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2000年以来公开发表论文主要有:1、《初中学生不适合进行历史探究吗?》,载《历史教学》2007年第6 期(核心期刊)2、《发达国家历史探究教学给我们的启示》载《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第7 期(核心期刊)3、《历史意识及其在历史教育中的价值》,载《中学历史教学》2007年第7期4、《历史探究教学的本质――由一则教学案例谈起》,载《教师教育》2007年第2期5、《基础教育中盲目崇拜科学主义的表现及危害》,载《新课程报》2007年第1期6、《由一则教学案例谈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载《新课程报》2007年第13期7、《从历史学科特点析历史教学的本质》,《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8、《从“郑和下西洋”教学案例,看历史研究性教学》,载《新课程研究》(学科版)2006年第4期(核心期刊)9、《新课程历史教科书课文思考题与文本对话》载《历史教学》2006年第8期(核心期刊)10、《论历史教科书改革发展的方向》,载《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06年第12期(国家级)11、《论中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载《中国成人教育》2002年第3期(国家级)12、《心理素质教育难以在中学实施的原因及对策》,载《中国成人教育》2001年第12期(国家级)13、《高校历史学科思路结构教学模式简论》,载《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14、《创新历史备课模式》,载《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15、《高师“历史学科教学法”课程教学改革措施》,载《煤炭高等教育》2000年专辑16、《面对新课标如何分析历史教材》,载《中国创新教育》2005年第1期17、《宋廷士大夫与绍兴八年和议》,载《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18、《王明清〈挥麈录〉初论》,载《安徽文献研究集刊》第一卷(2004年)19、《南宋初年的党争及其影响》,载《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20、《当代淮北婚俗及其特点》,载《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21、《“减负”后如何提高教师素质》,载《安徽教育报》2000年5月17日

地址:安徽省宿州市胜利西路890号邮政编码:234000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任命的

40元

目前,该院是师范和非师范并举,开设二十二个高职专业,并在长三角、珠三角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就业基地,毕业生就业率和满意率逐年走高。该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有各类学生数千人,形成了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师训与干训、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共同发展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办学格局。北京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均在该院设立了专升本教学工作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该院设立了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安徽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等院校正在与该院筹建设立教学工作站工作。同时,该院是英语四、六级考试和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考试培训基地。《宿州教育学院学报》在国内外发行,是我省优秀学报。该院连续多年被评为宿州市文明单位。经过不断努力,学院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学院老校区于2007年并入宿州职业技术学院。为充分挖掘师范教育资源优势,经省教育厅批准,学院师范教育正在筹建新的高校园区,将与宿州逸夫师范学校组建宿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新校区建在宿州高速公路入口处的市区繁华地段。学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理想场所。

  • 索引序列
  •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呀
  • 宿州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呀
  •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啊
  •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任命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