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学地理教学研究论文

中学地理教学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中学地理教学研究论文

你好,关于地理的论文,这个太笼统,你看你对那一个感兴趣。高中地理论文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活力的探讨杜桥中学 何林林[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使地理课堂符合新课程的理念,适应新课改的浪潮,焕发新的活力,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有效载体。主要涉及民主氛围的营造,课堂情境的创设,生活中地理知识的挖掘和应用,以及评价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希望通过此次初浅的探讨,能为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课堂形式提供参考,为实现新课程目标服务。[关键词]:新课程;民主合作;焕发活力;自主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就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学生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地理课堂焕发新的生命力呢?笔者以为:一、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愉悦时,观察较敏锐,记忆效果好,想象丰富,思维敏捷。而人在沮丧时,这一切都将受阻。”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而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良好的情绪和美好的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才能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心情状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一)师生平等,民主合作 新课程下的教师应当从传统的、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旧框框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谋”、“助手”、“服务者”和“配角”,构建一种新型的、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惟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交流的“沙龙”。(二)学会倾听,多角度的赏识学生 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育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鼓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探索的态度对教师提出质疑乃至争辩,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其整体素质的“教学对等”的“关系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此,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再则教师还要做个性张扬的激励者,让每个学生在教师不断的激励中得到尊重,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切实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习地理的兴趣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说明,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他们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热情很高,思维也会非常活跃。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讨、发现的时间,将枯燥无味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形象生动的一幕幕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积极健康的心态,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满腔热情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思维和情感,获得广泛的地理活动经验。那么教师就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地理思维能力,形成独特的地理语言,逐步掌握正确的地理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合作的情境与机会,营造出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们自己互相帮助,摸着石头过河,体会与人合作的乐趣与价值。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修正意见,是学习者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最好机会。比如在教学《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文,我给学生提供了临海医药化工招投标的具体材料,分组让同学们作为各乡镇代表来投标,提出自己承办这一项目的优点,并明确自己存在的缺点及解决办法,客观指出对方的不足。对于这样的一节课,学生热情高涨,积极的参与讨论。当然我事先提供了学生该思考的方向,这样可以避免讨论的范围太多太大,离题太远。这可以使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再比如在知识疑难处进行交流,在知识辨析时与人交流,可以更明确事物的本质特征,分清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对于《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文我以模拟法庭的形式,让人类成为被告,其他生物作为原告,学生分组分别扮演这些角色展开辩论,这些别开生面的课堂形式让学生的激情得以释放,思维的灵光不断闪现。三、生活融入课堂,体味学习地理的乐趣我一向主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地理从生活中走来,再有目的地将地理问题提炼出来,让地理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地理,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的活力源泉。(一)生活实例融入地理 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地理课堂,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地理课堂大起来。城市的高楼,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家乡的小河,农民的菜地,以及阳光雨露等等,如此亲切,如此触手可及,全成了学习地理的素材。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地理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二)地理问题回归生活 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地理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教学《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问“我们生活的城市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能否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呢?”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甚至有学生写成文章提交给相关部门。又如在《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教学中,提前一周让学生去了解临海灵湖湿地的相关情况,同时撰写保护湿地的倡议书,并在上课时提出自己关注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提炼出教材中的观点后再修改自己的倡议书,其中不乏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既对地理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的课堂的活力,同时也达到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四、优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课堂活力的有力保证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以结果的正确与否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地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要看课堂内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思考时是否积极,小组讨论时是否投入,能否倾听别人的意见,有没有创新精神等。有的学生上课思维积极、敢于打破常规,有的学生解法比较简易、独特等等,教师应结合这些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要打破教师评价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把自评、互评、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使地理评价“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只有这样,学生在评价中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 比如:教师在一堂课结束前,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问题:(1)、你认为今天课堂上有什么收获?你在课堂上哪些方面有了提高?(2)、你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哪一环节感到最满意,哪一环节感到最不满意?为什么?这样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及原因,回顾一节课的学习过程,客观地评价这一节课的得失,使学生正确地看待学习。五、总结 曾经的高中地理课堂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只是单纯的传递知识,机械、沉闷、缺乏生命的活力,而新课改下的地理课堂必将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使课堂变得精彩纷呈,同时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成功感、满足感及地理学的美感,从而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地理;人人都获得必需的地理;不同的人在地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难道不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地理课堂的魅力吗?参考文献:1、《现代教育思想》、苏立康主编、北大出版社,2001年;2、《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3、《创新教育与教师的教育创新》、湖南省特级教师蓝忠武、2005年;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家教育部颁发。二、高中地理教学论文:灵活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摘要: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对目前进行正在进行的新课改而言,注重探究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地理学科因其学科的特殊性,许多高中学生比较难以适应,部分学生对地理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因此对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来说,加强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分析高三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角度, 尝试探讨如何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关键词:生活实际 地理思维 欠缺 1 引言 对许多刚进入高三的文科学生来说,地理很难,甚至在有些老师当中也会形成这么一种认识“学好地理就等于学好了文科”,地理之难,许多同学会一致推举人教版高一地理的必修上册和区域地理分析这部分。为什么许多同学会学不好这部分的内容呢。经过连续三年的高三地理教学,本人以为出现这种现象的症结在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2 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一般表现 在地理学习中,许多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造成了这些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地理学不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够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这样表述地理学科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1]。这两种特性决定了对高中地理思维需要转化,对地理问题的认识需要全方位考虑,但长期以来,许多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仅仅把地理局限于文科,再加上初中教育对地理知识形成的不全面,造成长期以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取依赖死记硬背,依赖于对地理结论的掌握,忽视对地理原理的探究,从而造成学生在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束手无策。比如对地方时的分析,教材中仅仅提到偏东的地方比偏西的地方早,但没有涉及到偏东的地方到底可以定为几点钟,所以导致许多学生仅仅局限于会计算时间,而我们许多老师开展教学的时候也没有特意分析时间是怎么定出来的,从而产生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障碍,做一些普通一点的题目不难,但对较难的题目就开始头脑迷糊起来了。2 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综合分析鉴别能力差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但是不少学生却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导致学生容易在地理学习中混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无法形成全面的认识。比如学生对光和热的理解,认为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能强烈,这个地方的热量一定充足,但热量又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学生又不太清楚。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分析一些特殊现象如青藏地区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的现象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正常的思维。又如在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许多学生就只能干瞪眼了。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3 思维的逻辑性不强,易受思维定势束缚在地理学习中,常有这种情况:有的学生虽然具备了解决某一问题的知识,但由于思维过程条理不清,违反了某些逻辑规则,结果得出的却是错误的结论。如对热力环流,有的学生没有充分认识由冷热不均引起的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而导致对高低气压的产生原因分辨不清,从而产生大气垂直运动是由低压流向高压的错误结论。又比如在一幅经纬网的地图上(如右图),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使学生无法正确理解地球自转方向和判断某地点准确的经纬度。 3 运用生活实际 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针对学生出现的地理思维缺陷,特别对高三学生而言,由于直接面临高考,而许多高考题目都是全新的,没有良好的地理思维有时候是很难正确解决这些题目。本人经过长期的尝试,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地理教学,特别是运用生活实际,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的帮助更大。1 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得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头脑中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如在分析地貌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有对全球地貌形成的一些零碎的认识,如知道有大陆漂移说这种理论,但具体这种学说支持的依据如何就不太清楚,此时老师就应该深入挖掘,提出问题,大陆为什么会飘移,要解决几个问题呢?学生就会逐步去分析,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大陆水平漂移的动力,来源于什么地方,为什么长期朝一个方向,二是大陆这么重,为什么还会飘移。然后学生会提出一系列的假设,最后归结到目前比较成熟的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也能充分理解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别。2 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打基础进入高三复习,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学生是很难进行正确的地理思维。因此在高三地理教学中,要足够重视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的内容,对这么内容教师要有充分的思考,甚至要动用全教研组的力量来思考,然后实施教学。如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就结合高一地理的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已。如果遇到一些相关的学科,则更要请教一些相关学科的老师,这样学生的地理思维才能建立得比较全面。如对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数目的分析,即要定位一个物体,需要几颗卫星,就需要和物理中的相关知识配套。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理解。同时为完善地理知识结构,地理教师可以采取在高三的最后阶段尝试让学生去记忆教材的大标题和黑体字的方法,因为教材的编排往往按照一定的地理思维来进行的。3 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实际上对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先认识地理中的一种现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进行验证推广到一般的过程。因此对地理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运用,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如对时间问题的分析,在高三地理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个对时间计算的完整思路和概念,因此没有必要在这个地方花太多的精力,也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做很多的难题,本人以为关键在于让学生思考时间的定义,如地方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分析其来源,缺陷以及补救措施,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地方时—区时—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思维脉络。又比如在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为什么低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先分析粮食低产的原因有哪些,属于地理地原因又有哪些,符合该地区的会有哪些原因,这些原因又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解决等等。由此及彼,学生就可以用来分析一系列的地理原因了。 4 结语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扶风县召公初中 党新发摘要: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产生培养学生兴趣要从两方面做起,一是深挖教材内涵,采用奇特教法,使课堂充满热烈气氛;二是注重野外观察和实习,充分运用体语,喻语,快满语等语言艺术,针对不同学生情况,进行个别兴趣培养关键词:地理 兴趣 教法 观察 实习 语言艺术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方面杨振宁博士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没有记忆哪能谈得上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呢由此可见兴趣的重要性笔者从事地理教学工作多年,在教学实践中觉得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培养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一,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认识,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地理是怎样的一门学科,绝大多数学生认识不明确除了向学生进行抽象的理论阐述外笔者对学生打了这样一个比方:我们的地球好比一辆远途旅行的汽车,这辆汽车定员为50亿个人,我们为这辆车厢内的乘客车上备有相应的燃料,食物等生活必需品如果在旅行途中无限制的乱搭乘客,汽车严重超员,车上备用的东西远远满足不了需要,结果不到目的地燃料耗尽车子中途停下,或是车子底盘变形,轮胎爆破,或是因缺食缺水而使旅客死之以此来说明人类的发展除过人类对地球积极的影响一面外,更大程度上给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带来了或是已经暴露,或是潜在的灾难通过理论与事实的教育,学生就会明白:地球要养育好人类,人类要从地球上获得更大限度的资源,我们就得认识,了解地球,就得探讨,研究人类怎样发展才能和环境相协调钱学森说过这样一句话:"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很多,如资源利用,国土整治,发展战略等都渗及地理学"我国搞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生产力,做为21世纪的青年不能不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二,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兴趣在实践中培养兴趣是最重要,最直接的途径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做起1,深挖教材内涵,采用有趣的教法使课堂充满热烈气氛以 "人类认识的宇宙"为例:关于"宇宙"应当向学生这样设问:你知道地球以外是什么样的世界吗 (学生众说纷纭)这个世界有多大 在热烈的气氛中通过教师归纳总结得出了"宇宙"的概念讲"天体"时笔者曾对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愿意乘座"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遨游太空吗 在飞向太空的途中你都能观察到哪些东西和现象2,注重野外观察和实习例如:对于星座可让学生先自己照着"九月星空图"绘出星座图形,晚上把学生带到野外实际观看,学生印象深,记得牢三,充分运用语言艺术语言艺术包括体态语言和言词语两种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并通过面部表情,手势等体系语言加以辅助,可以使学生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地理课堂教学最主要可采用以下三种语言:(1)启示语:根据教材特点,对于难点知识,讲解内容时,应当多采用启发设问的语言这样可以步步诱导,环环相扣,突破主题比如讲太阳高度变化时可以这样设计:为什么咱们这里的学校在一年之中见不到正午太阳位于头顶的现象呢 (学生众说纷纭)继而又问:比我校位置更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如何呢 最后又问:引起这种自然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层层设问,步步逼近,结论自然而然就得出来(2)比喻语:对于学生易于混淆的,难于记忆的知识利用打比喻的形式,学生一听形象生动,很轻松地也就记下了如讲地震发生原因时,可问学生你们见过屠夫杀猪的情形吗 (学生当然见过),然后借用杀猪比喻地震发生笔者编了一首顺口溜:地球应力是把(无形的)刀,裂破皮层(指岩层)血流(指能量)多这样学生既好记又易于理解(3)快慢语:根据课文内容不同,有时可采用精练简明,高频快节奏的语言振波刺激学生听觉比如讲述"快行冷锋","火山爆发"就可用快,猛,爆的语言振波慢语可以使学,对所讲知识产生一种温和亲切的感觉如讲"暖锋天气","地热 "就用缓慢轻松的语调,借助于面部表情,手势进行演示总之不论在哪一节课当中,快慢语应当有机结合,做到快中有慢,慢中有快,错落有致四,针对不同学生情况,进行个别兴趣培养历届学生中每届都有极少数学生在学习上自暴自弃,对待这种学生,我们可采用曲线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第一 将信任和期待的信息,春风化雨似的传给学生,使学生在内心对教师产生一种好感和尊敬,从而呼起学习上的积极性;第二 对这类学生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维护他的尊严,绝不能采用训斥,探苦,讽刺的方法比如××学生长期以来不认真,听课,作业,练习题常常不做不交,笔者通过劳动,文体等活动,有意让该生接近自己,此时抓住该生闪光点和他谈笑风生交流感情生活诸方面多加关照,课堂若不专心听课,可有意提问,回答不上来可和言悦色予以提醒注意这样学生就有了这样的情感:学不好地理,对不起老师他就会想方设法力求认识地理,力求学好地理由于初中升学考试地理未列为必考科目,许多学生对该学科不重视,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突出笔者以上所谈只是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河北师大地理系 张贞锽一,培养学习兴趣对地理教学的重要意义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是在小学地理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怎样才能有效地实现这一教学目的 根据笔者多年来深入中学实际,指导学生教育实习,进行地理教学调查研究,深深感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地理教学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的学生对地理课不感兴趣,不愿学究其原因,他们大多认为:第一,社会上,学校内对地理课不重视,认为是"副科",将来升理工科大学不考地理,用处不大;第二,学地理太麻烦,人地关系不好懂,地名多,不好记;第三,老师讲课不生动,引不起学习兴趣,学起来枯燥无味这一方面反映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传统的偏见,以及当前片面追求应试模式这一倾向,在社会上和我们教育界内部,确有一部分人至今对中学地理的教育价值没有正确认识,错误地认为地理是"副科",无非是"地名加物产",谁都能教,对升学影响不大,学好学坏无关紧要,而不加重视,这已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另一方面也确实反映了教学改革前的中学地理教材内容存在着偏多,偏深,偏难,地理事实材料过多,文字叙述平淡,缺乏可读性,趣味性等问题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加之有些教师对教材理解不透,对教材内容组织处理不当,不突出教学重点,不运用必要的直观手段,不讲究教学方法,不注意联系实际,更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困难,这也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有一部分学校中的学生对学习地理有较浓厚的兴趣,喜欢上地理课,究其原因,他们大多认为:第一,老师讲得好,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能联系实际:第二,地理知识内容丰富,与资源,人口,环境等人类面临的问题息息相关,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联系紧密,用处大在这些学校,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并不感到地理难懂难记,而觉得很有趣味,越学越爱学,教师对教学充满信心,越教越爱教,领导对地理课也重视地理教学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可喜局面,地理教学质量获得大幅度的提高这给了我们以重要的启示:只要我们在地理教学的实践中,使学生不断地认识和体会到地理学科的价值和作用,能培养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课就能为学生所喜爱当有了显著的教学成果后,就会取得学校领导和社会上的重视这里重要的是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本身要热爱地理教学,树立信心,明确方向,坚持不懈二,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具体怎样做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 综合有经验的教师和我个人的体会,大致有以下几方面:(一)上好地理绪论课这是指学生在开始学习新的地理课程时,开宗明义的第一堂课,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地理学科将学些什么 为什么要学 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什么关系 跟日常生活,生产和"四化"建设有什么关系 怎样才能学好 以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热情,了解学习方法和注意事项,从而满怀信心地开始学习,为今后整个地理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十分重视上好地理绪论课,注意运用丰富,生动,有力的实例说明地理学科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与日常生活"四化"建设的密切关系从资源的开发利用到环境的保护;从乘坐车船,探亲访友,观光旅游,购买各地土特产,到工农业生产邮电交通;从改革开放,建设"四化"到国际交流合作,人民友好往来等,无不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在学习方法上既介绍地理学科的特点和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又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如每次上课要带齐学习用具,学习时左图右书,图文对照,专心听课,多恩善问;填图作业做到准确规范,整洁美观,独立按时完成等,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二)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引言如果说绪论课是为整个地理课学习呜锣开道,那么引言就是一堂课的开场白好的引言如同演员"亮相"一样,能一下镇住"台脚",抓住观众,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求知状态引言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把要讲的新知识和现实生活,"四化"建设,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用生动,形象,简炼的语言引入有时通过提问,引起悬念;有时通过导语,创设问题情境;有时联系旧知识,引入要讲的内容如教师在讲授"经纬网"前可提出:"在茫茫的海洋中,有艘海轮遇到了风暴,失去了控制,报务员随即发出了呼救信号,报告了出事地点,邻近的船只闻讯赶来营救,直升飞机也出现在遇难海轮所在海域的上空但海洋上并没有其它相对目标,遇难船是怎样报告它的位置,营救者又是怎样找到它的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议论纷纷接着教师又问:"你们去电影院看电影,在众多的位子中是怎样迅速找到自己的座位呢 "通过这样的提问,教师生动而巧妙地进入了"经纬网"的讲授又如在讲《中国地理》"横断山区"时可用引言:上节课我们游览了被称为"紫色盆地"的四川盆地,被誉为"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以及美丽的路南石林等今天我们将一起去领略横断山区的自然景色,首先会看到山河相间,山高谷深的独特景象,在那里能体味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变化,到了滇南谷地还能观尝到热带风光,……廖廖数语,既复习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又展示了本节课要学的重点,一下子吸引了同学的注意力再如在讲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时,可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煤是古代植物变成的,世界上最大的煤田之一是在南极洲的维多利亚地煤田,面积达100万平方公里,为什么冰雪复盖的南极洲,地上寸草不生,而在地下竟埋藏着这么大的煤田呢 学生百思而不解,形成悬念,并急于要揭开这个"谜"这时教师再进行启发性讲解,引导学生解开疑团,这样不仅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使学生偿到探索知识的乐趣(三)密切联系各种实际包括学生的知识实际,生活,生产的实际,国内,国外的实际,当地,当时的实际这是尽力把地理课上"活",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并产生兴趣的重要条件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要从学习者的已有经验开始,一个人对某事物兴趣的大小,往往与其熟悉的程度和能否在实际中运用有关从学生亲身感受过或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出要讲的内容,如讲季风成因时,教师问学生:"盛夏时,你中午和傍晚去河里洗澡,在水中和在岸边土地上各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来启发学生理解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又如讲"区时"时,提出为什么洛杉矶奥运会时,我们从中央电视台看到的竞赛节目大多是实况录相,而汉城奥运会却可以看到很多现场直播的竞赛节目 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足球赛,很多决赛场次的现场直播都是在凌晨2—3点,难道这些运动员都是半夜起来参加比赛吗 在讲西南部的雪山冰峰珠穆朗玛峰时,联系当时中,日,尼三国登山运动员从南,北坡联合攀登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双跨主峰的奇迹在讲高中《地理》中的锋面与天气时,碰巧窗外北风萧萧,秋雨连绵,教师指着窗外的秋雨问:这场秋雨是怎样形成的 人们常说一场秋雨一阵寒,这是为什么 至于讲《中国地理》"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这一章内容,则和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紫密结合起来,对比提问启发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生产中处处时时有地理知识,这样学起来亲切,具体,生动有味,就会很自然地对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四)提问设疑,启发思维这是指教师提出问题能引发学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与学习欲望的情境而思维是一切理解的基石,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开始于问题有经验的教师十分注意把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善于提问,尽量让学生"多思"这不仅有利于学生领会新知识,也是搞活课堂气氛的好办法如教师在讲"日界线"一节课时,可设计这样两个问题:有一对在海轮上出生的孪生姐妹,姐姐倒比妹妹小一岁,这是怎么回事 在太平洋上有两个相邻的岛国,西边的叫汤加,东边的叫西萨摩亚,在同一时刻,汤加是星期日,西萨摩亚是星期六;西萨摩亚是星期日,而汤加是星期一了,这又是怎么回事 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立即进入了高度思维之中,急于要揭开其中的奥秘,这时教师再向学生讲授"日界线"的知识,学生既乐意接受,又容易接受讲"经纬线方向"时,提出:一个人沿着某条纬线一直向东走,能否回到原地 为什么 一个人沿着某条经线一直往北走能否回到原地 为什么 一个人站在南极上,他前后左右都是什么方向 讲青藏高原气候时提问:青藏高原地势高太阳辐射强,为什么天寒地冻 又如讲高中《地理》"天体和天体系统"时提问:"我们现在是在天上还是地上 隔着地心和我们相对着的地球那边站在地面上的人,头和脚那个朝上,那个朝下 为什么 宇航员在太空看到的星空世界和我们看到的一样吗 这些都是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是很有利的但提问设疑,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过易过难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即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即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朱熹注说)这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造成学生"心愤愤,口悱悱"的心理状态时,是最有利的教学时机,但是学生如果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重复了,可能是脱离了学生实际水平(五)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地理事物具有广阔性,又由于学生年龄和见闻的局限,很多地理事物或现象对学生是不可能或从未感知过的,因此必须借助各种直观教具,引导学生由感知形成地理表象,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成因和原理教学实际证明,凡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收效就好,这是教学的普遍规律否则,脱离学生的实际,从抽象到抽象,从概念到概念,就会使学生感到概念和原理深奥莫测,不可理解,从而妨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学会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引导学生从感知开始,发展他们的地理形象思维,才能扫除地理教学中枯燥无味死板沉闷的气氛,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常用的教具有地图,地理画片,标本,模型,仪器,板图板画,幻灯,电影等,它们各有所长,互为补充,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校的具体条件,选择配合,合理使用如在讲到各种地理景观时,尽量展示景观画片,没有专用画片就从大型画册上寻找代用画片;在讲到等高线地形图时,要运用山体等高线模型(可自制),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山体等高线地形图是怎样表示地形的,等高线的疏密,走向与山坡陡缓和山体水平延伸方向的关系;讲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时,用模型演示讲解,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讲山河城市,物产分布和交通线,则利用黑板空白图边讲边绘如讲我国西南三省交通线,先在黑板上标出成都,重庆,昆明,贵阳四城市的相对位置,然后边讲边绘铁路,公路,水运,最后构成"井"字形交通网络,板图直观简明,一目了然,学生边听边绘,很容易掌握(六)运用文学语言艺术古今中外的诗人名家及劳动人民在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践中,对千姿百态,错综复杂,发展变化的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以及人类在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方面取得的成就和问题,有过细致的观察,生动的描述,透澈的分析,和科学的总结他们用生动,形象,简炼的语言文字,以诗歌,谚语,成语,散文,故事等文学形式,记录下来,这不但是我们宝贵的文化历史遗产,也为我们学习地理知识提供了借鉴在地理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适当地引用,寓地理知识于文学艺术享受之中,它能发挥出特有的魅力,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兴趣盎然,印象深刻如讲"长江三峡"景观,引用诗人李白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讲我国"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的地形特征,引用"仰望山接天,俯视江如线,对山喊得应,相会要一天"的诗句;讲高山气候的垂直变化,引用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讲中国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引用民间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讲内蒙古草原景色,引用诗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再如讲高中《地理》食物链,引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故事,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七)不断变换刺激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兴趣所在往往是注意力的集中点一个人的注意力能否集中和稳定,与注意的对象特点有关简单而无变化的对象,注意集中的时间就短,反之,复杂多变的事物,则可延长注意集中和稳定时间另一方面年龄越小的学生,注意力就越难集中和稳定因此,教师在初中教学中,尤其应尽量避免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而要用灵活,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变换刺激,使学生的注意力能有较长时间的集中和稳定,以保证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如讲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先是在中国政区黑板空白图上边讲边填,学生跟着在地理填充图册上边听边填接着让学生在填好的政区图上熟读熟记各省级行政区划的全称,简称,轮廓形状及相对位置为了便于学生识记,指出可按六大区顺序分别识记,对省区轮廓形状按其相似形记,如山东形似卧姿骆驼,黑龙江形似天鹅,陕西形似钥匙,河北形似火炬等,并在黑板上写出用31个省级行政区划名称编成的顺口溜:"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四西两宁青甘陕,海南内台北上天"说明各字代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让学生抄记下来背诵最后复习检查,让一部分同学背诵顺口溜,并问"五江疆","四西"是指那些省区 让一部分人按教师所指说出该省区的名称,让一部分人在中国政区黑板空白图上填写各省级行政区划的全称和简称这样经过多次反复变换刺激,使全班学生的眼,耳,口,手都得到活动,既维持了注意,又活跃了情绪,培养了兴趣,教学效果十分显著同样,对不同教学内容的课,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就象吃饭调换口味能增加食欲一样,使学生提高学匀兴趣,增强求知欲如讲山区在发展旅游事业方面的特殊作用,采用讲述法,用富有感情的语调朗诵一些描写泰山,华山,峨眉山,普陀山,黄山,庐山等名山秀丽风光的诗句,并配以这些名山的彩色画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使学生学到地理知识,而且得到是一种美的享受又如讲《中国地理》"农村,牧区和城市"这一节教材,采用了地图旅游法上课开始就向学生宣布:"全班学生组成一个旅游团,由我率领大家乘火车到全国各地作一次长途旅游"这样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大脑神经很快形成优势的兴奋中心沿着地图旅游路线,教师向学生介绍所到之地的农村和牧区的气候,景色,主要农牧产品,风土人情,以及城市的特色和职能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个个兴致勃勃再如在讲高中《地理》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时,采用了读图设问法要求学生观察一月,七月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南半球和北半球的气压带分布有何不同 为什么 在一月,七月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上气压高低有何不同 为什么 北半球一月,七月各有那些高气压和低气压中心 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一月,七月的东亚和南亚盛行风的风向和路径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教学过程中,这样读图设疑,前后有序,步步深入,可使学生大脑神经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诱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八)适当补充一些旅游地理和风土人情的内容从中学调查中得知,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内外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学生都很向往观光旅游,更多地了解祖国和世界因此,对我国和世界各国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方面的地理知识最感兴趣,而现用教材却涉及不多,因此在教学中,围绕教材内容适当补充一些这方面的地理知识,不但能增加学生对祖国和世界各国的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讲南亚印度,可补充印度人民有80%以上信仰印度教,印度教把牛奉为"圣牛",不能屠宰吃肉,因此,印度成为世界上牛最多的国家在农村,牛作为主要畜力使用,而在城镇,牛可以在大街上自由行走作为印度第一大河的恒河,不但是印度古代文明的摇篮和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还流传着许多宗教传说印度教徒称恒河为"圣水河",认为圣水可以延年益寿,又可洗刷自己和祖先的罪孽,是"赎罪之源"因此,印度教徒一生中最大的宿愿就是到圣河边的圣地朝圣,以喝到无比洁净的圣水,到恒河沐浴以洗刷自己的过失位于恒河与其支流朱木拿河汇合处的阿拉哈巴德城,每年1月要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宗教庙会,参加人数之多为世界罕见据报道1982年1月25日,印度的男女老少竟有一千万人到这里洗澡其中包括著名宗教领袖和政府官员早在几天前,人们就在这里搭起了临时住宿的帐篷,沿恒河两岸可绵延数十里,蔚为壮观这些内容使学生了解到印度的风土人情宗教习俗,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九)巧记地理知识在中学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山河,资源,城市,工农业,交通运输等地理事实材料和地理特征知识,有的是需要很好记忆的,这正是学生在学习地理中最感头痛的一件事众多,零散,陌生,枯燥的地名,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不但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而且会降低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如能将它们用精炼的文字编成诗歌或顺口溜等形式,读起来琅琅上口,就会变难记为好记,变枯燥为有趣如将我国陆上和海上邻国编为:"朝苏蒙古阿富汗,巴印锡尼和不丹,缅甸老挝接越南,十二邻国陆相连,日菲马文和印尼,隔海相望也不远"将我国人口超过100万的18个少数民族编为:"蒙回藏维黎傣彝,朝满壮苗哈布依,侗瑶白土加哈尼"把我国矿产储量居世界首位的锌,钼,锑,钨,锡,稀土,钛,钒,用谐音编成:"新木梯污,洗洗太烦"将世界中低纬洋流分布规律概括为:"南北半球,各有环流,北顺南逆,东寒西暖"国家的特征用其美称:如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新加坡—花园城市之国,南非—黄金之国,巴西—咖啡王国等(十)指导学习方法成功的教学,不但是教师能较好地教会学生所要学的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不断地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获得满足,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习地理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左图右书,图文结合边看课文,边看地图册,学会从图象系统中获取地理知识,这样易于理解,便于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分布和联系第二,注意通过直接观察,生活体验,画报图片,电影电视,课外阅读等手段,积累丰富的地理知识,为进一步学好地理打下基础第三,掌握地理学科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学会用分析综合法掌握区域特征,用比较法掌握区域差异,从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中找出规律和分析出成因第四,理清地理知识网络,掌握地理知识体系结构,在头脑里建立起地理知识"框架",使地理知识不再是杂乱无章的堆积,而是结构层次清楚的有机结合此外,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组织地理小组,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地理科学,立志成为地理科学工作者,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三,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应注意的问题(一)要从地理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出发学习兴趣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丰富多采的地理知识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源泉我们一定要从地理教材的本身去发掘其内在的知识兴趣因素,而不能脱离教材另搞一套重要的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艺术上多下功夫有的可结合教材适当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资料,但也要适可而止,避免喧宾夺主,漫无边际,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二)要寓趣味性于科学性和思想性之中脱离知识的兴趣是无价值的,脱离科学的兴趣是荒谬的,脱离正确思想的兴趣是庸俗的我们要做到趣味性与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的统一切忌为兴趣而兴趣,哗众取宠,庸俗失真,把学生引向歧路(三)要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各有所长,互为补充,要依据中学生好奇,好学,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及其原有的知识实际,按照地理学科和地理教学的特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材和学校设备条件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本人的特长,综合考虑,精心设计,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学习时注意方法是“桥和船”,只要有良好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则可做到事半功倍。 一、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二、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它具有感官刺激强、信息容纳量大、表述简明扼要等优点。借助地图可以更好的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理解地理概念、原理。 1地图的阅读 要运用地图,首先必须会读地图。这也是考试大港中能力要求的重要部分。 一般的地图都会涉及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等要素,读图时必须先看一下这些要素。 接下来要根据提供的图表特点,判断这是哪一类地图,分布图、原理图、统计图、景观图还是其他的图。根据具体图类,运用具体方法读图。如等高线图,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读:等高距为多少,何处为山峰,何处为山谷,何处为山脊线,何处为集水线,等等。究竟读哪几个方面要视题目要求而定。 2、地图运用 地图的运用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1) 运用政区图,记国家、省(区)、市的空间分布及彼此相对位置关系。 读政区图,要注意观察国家、省(区)的轮廓特征,境内河流等地理事物在此基础上多次重复阅读,渐渐的在自己同形成有关国家与地区图。这样当时卷中出现某国家图形时,头脑中存储有关国家的图形会立刻浮现出来,经过联系、核对,片刻即可判断出该图所示国家。 (2) 运用地形图、记地势变化、地形区分布、河流流向、河流形状。 现行的图册中的地形图均为分层设色法所绘制,给人的感官刺激强,印象深,反复运读后,可在头脑中形成立体感很强的地形图,借此科教容易地记注大洲、国家、地区的地势起伏、地形区分布及受制于地形的河流流向、水系形状。 (3) 运用示意图,及有关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 在复习中要记的概念、原理、规律很多,有的在文字表述上还较相似,这就给记忆带来了麻烦。若能借助于示意图,寓文于图,则十分简单得一幅示意图就会把有关概念、原理的本质反映的淋漓尽致、印象深刻、难以忘记。 三、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四、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五、要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六、要勤于动手 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

初中地理教学研究论文

1、搜一下家乡在北纬多少度至多少度之间,东经多少度至多少度之间2、描绘一下家乡的地貌(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是否有河流经过,含沙量大不大,位于那个气温带(亚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什么气候类型,季风影响是否强烈,季风风向,降水量3、植被覆盖情况,工业分布状况,是否常发泥石流、洪涝灾害,是否有酸雨4、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当地人口增长处于哪个增长阶段5、经济来源的变化(比如从农业转变为手工业),经济增长情况6、当地的生活习俗、特色建筑、著名小吃、娱乐项目照着一条条的写就可以了写这个不用着急,照着课本,很好编的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初探[摘 要] 在今天,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施和学校校园网络的开通,使以多媒体电脑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在农村成为可能,也决定了现代信息教育与地理教学整合的发展趋势。本文就我校对现代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以及教师在这一项目使用过程中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及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带来的更新与转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经验性的总结,初步探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地理学科的整合的简单方法与实施的途径。[关键词] 信息技术 地理教学 整合一、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因材施教,体现教育的公平、民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有利于多种教学策略的实现,深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产物,在高新技术更为发展的今天,教师的教学更不能缺少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融洽整合。因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地理课程决定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新课程地理教材的突出特点是教材的多媒体化、教学的个性化与自主化、情景的虚拟化和地球的数字化,初中地理教材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地理学科整合的重要性及发展的必然性。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具备的教学资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提供了中央电化教育馆教学资源,该教学资源内容极为丰富,另外计算机网络也融有大量的地理教学资源,这对已实现远程教育工程和开通计算机网络的学校来说,使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的整合成为现实。三、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农村中学课程整合实践与问题的解决现代信息教育对城市的教师来说,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但对于刚开通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和进入网络世界的农村教师而言,要应用好现代信息教育资源,存在的困难并不少。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把地理教学同多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寻求初中地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存在的一种必然。实例一:在讲“黄河”这一节内容的过程中,我进行的多媒体课件教学。首先采用黄河的泛滥成灾的图片进行导入,强调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同时又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治理与开发黄河;其次演示一张空白的中国地图,然后从黄河的发源地开始演示,一直到入海口,形成一个巨大的“几”字。并依次引出下列问题:1、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2、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几"字形;3、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4、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5、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6、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最后让学生讨论危害与利用开发。实例二:《中国的民族》采用了多媒体信息的引入法,先让学生观看民族舞蹈和民族风情图片,从而归纳出民族的概念、种类等。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在一般地理教学中的困难得以解决,如:(1)地理教学板书、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用活地图及图文资料。教材如果以将声音、立体图像及文字进行多媒体化,不仅能实现教学的交互性,而且能解决教师在一般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的问题。(2)地理教学需要分析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同时还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特征、生产发展以及人地关系等问题。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多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身及其外貌特征,多了解各具体国家生产建设的发展状况非常必要,但用一般的教学手段难以实现,而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能更生动形象的表现。(3)地理教学中我国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内容丰富,素材多,但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少。一般情况下难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完成德育任务。但是计算机网络选择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可以很好地完成。四、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农村中学课程整合的特点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把以计算机网络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运用于地理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过程实现教育目标的实现。电化教学的过程主要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选用合适的电教媒体(如电影、电视、录像、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网络、投影等)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地理教学利用直观教具(如录像、投影等)可以把学生所学知识具体形象、生动活泼、新颖而有趣地表现出来,为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创造条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适应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诱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2、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地理教学中的地图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地理教学一刻也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地理过程是复杂的也是抽象的,许多地理过程比较难以理解。计算机可以对那些难以理解的地理过程和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进行模拟,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如通过计算机演示地球的运动,学生就可以轻松掌握有关地球的运动和四季形成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强化学生对宇宙和大自然的好奇感。3、有利于培养智能型、开拓型人才。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学地理教学如何来完成这一使命,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一是求知欲望大,凡事喜溯本求 源;二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但我认为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注意力,增强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才会去思考、去探索、去想象、去创造、去开拓。4、有利于地理教学中德育功能的落实。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也是工作的重点。要使德育教育融入地理知识的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有独到之处。学生通过实际材料的对比,自然产生了热爱祖国、热爱党的强烈感情。特别是讲到我国治理江河、兴修水利、防风固沙、植树造林、抗震减灾、齐心协力、造福于民的事迹时,选用一组动人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更能产生一种震撼,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我们祖国的伟大,山河的壮丽,中华民族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同样在谈到我国人口、资源、粮食、环境等问题时,也应该选用一组合适的画面,指导学生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去思考,去分析,使学生明确我国在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存在问题、有困难是难免的,但我们有能力、有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五、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途径、方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地理学科课程整合一般有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之间的整合就是要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程中,把计算机和其他教育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知识为载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认知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地理学科活动应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通过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实现学科课程的内容目标;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容量大、转换快的特点,扩大课堂教学内容的肺活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各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信息的自主加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创新,标新立异,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从而形成新思想、树立新观点和创立新理论的教育观念。2、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具有跨学科、跨课时、跨年级段,多采取课外活动形式的特点。在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改变传统的教学原则,改变教学内容和教材形式,也改变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一般地,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教师可把经过筛选的问题,通过围绕某个具有时代特征的专题,将现代科技、自然、人文、旅游和环境等问题,通过计算机技术,创设问题情境,传达给学生。3、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多模式地开展整合。我们还可以从实际出发,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到德育、艺术教育、科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保教育、体育卫生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上,因地制宜,多模式地开展整合。4、整合的关键是培养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过程中,一方面教育需要技术,信息时代的学科需要计算机技术,但是任何先进的技术都不能取代教师。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但要了解、掌握现代教学资源,学会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应用电教媒体的水平。处在学校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是学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进行多媒体教学的主力军,让他们掌握应用电教媒体的方法,多给他们提供培训的机会,使他们通过校内外的培训,尽快提高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素质是十分必要的。六、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农村中学课程整合的一些困难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职业水平还很不高,尤其是在农村学校更是如此。近几年来,经多方努力,虽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软件,但难以应用到实践中去,其主要原因是各科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意识还比较差,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从而在教学中很难轻松的利用软件。可以说,提高各科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意识和职业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 可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学课程的整合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目前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还只是处于个别学科、探索性研究阶段,还没有全面推广。当然,随着课程整合实验的深入进行,必将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大大推动中学教育改革的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将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1、搜一下家乡在北纬多少度至多少度之间,东经多少度至多少度之间2、描绘一下家乡的地貌(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是否有河流经过,含沙量大不大,位于那个气温带(亚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什么气候类型,季风影响是否强烈,季风风向,降水量3、植被覆盖情况,工业分布状况,是否常发泥石流、洪涝灾害,是否有酸雨4、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当地人口增长处于哪个增长阶段5、经济来源的变化(比如从农业转变为手工业),经济增长情况6、当地的生活习俗、特色建筑、著名小吃、娱乐项目照着一条条的写就可以了写这个不用着急,照着课本,很好编的

中学地理教学研究论文范文

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学习时注意方法是“桥和船”,只要有良好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则可做到事半功倍。 一、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二、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它具有感官刺激强、信息容纳量大、表述简明扼要等优点。借助地图可以更好的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理解地理概念、原理。 1地图的阅读 要运用地图,首先必须会读地图。这也是考试大港中能力要求的重要部分。 一般的地图都会涉及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等要素,读图时必须先看一下这些要素。 接下来要根据提供的图表特点,判断这是哪一类地图,分布图、原理图、统计图、景观图还是其他的图。根据具体图类,运用具体方法读图。如等高线图,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读:等高距为多少,何处为山峰,何处为山谷,何处为山脊线,何处为集水线,等等。究竟读哪几个方面要视题目要求而定。 2、地图运用 地图的运用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1) 运用政区图,记国家、省(区)、市的空间分布及彼此相对位置关系。 读政区图,要注意观察国家、省(区)的轮廓特征,境内河流等地理事物在此基础上多次重复阅读,渐渐的在自己同形成有关国家与地区图。这样当时卷中出现某国家图形时,头脑中存储有关国家的图形会立刻浮现出来,经过联系、核对,片刻即可判断出该图所示国家。 (2) 运用地形图、记地势变化、地形区分布、河流流向、河流形状。 现行的图册中的地形图均为分层设色法所绘制,给人的感官刺激强,印象深,反复运读后,可在头脑中形成立体感很强的地形图,借此科教容易地记注大洲、国家、地区的地势起伏、地形区分布及受制于地形的河流流向、水系形状。 (3) 运用示意图,及有关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 在复习中要记的概念、原理、规律很多,有的在文字表述上还较相似,这就给记忆带来了麻烦。若能借助于示意图,寓文于图,则十分简单得一幅示意图就会把有关概念、原理的本质反映的淋漓尽致、印象深刻、难以忘记。 三、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四、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五、要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六、要勤于动手 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

-[高中生地理论文范文] : 随着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高中地理学科重回高考之列,目前是“3+综合”考试模式中“综合”科的一门,这无疑使高中地理教学极大地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而且随着高中地理教材的改革,高中地理新教材更适应了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地理学科具有的鲜明特点必将为我国培养具有新世纪创新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下面我以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教学为例,谈谈地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 一、 以树立学生科学正确的人地观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科学正确的人地观是21世纪各行各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素质,是学校教育必须培养的一种观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正是地理教育的优势。地理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懂得人类是地球环境的产物,是地球大家庭的产物,和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动物、植物有共同享用地球环境及自然资源的权利。如果人类按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办事,自然界的一切就会和人类和谐发展,自然资源也会按照人类的需求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如果人类对环境为所欲为,违背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自然界就会用各式各样的自然灾害来惩罚人类。从而教育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介绍了许多当前人类面临着的全球性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加剧,酸雨增多,臭氧层出现空洞等。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剖析这些案例,分析其成因、后果及解决办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认识到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存权利,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地球。

在工业飞速发展,人们过分追求物欲享受的今天伴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毫无节制的开采利用,原来地球固有的风貌:蔚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绿色的田野、葱郁的山峦、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河流、明净的湖泊、湛蓝的海洋,在我们的视野中渐渐远行,越来越模糊取而代之的是:成山的垃圾、匮乏的资源、股股冲天的黑烟、灰蒙蒙的世界、不断退化的森林、草地和肮脏的水塘。 从小的时候我就知道,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就应该更加的珍惜这些无价之宝, 节能减排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什么许多人去了欧洲都说它像天堂一般?为什么欧洲的生态环境那么好?因为欧洲的人重视生态环境呀!他们曾经也像我们一样,在发展速度飞快时,没注意节能减排,也吃过亏。正因为这样,他们吸取了教训,做什么事情都随时想到环保。我们也应该树立这样的环保意识,尽快形成一种好习惯。 学校的洗手间里,常常是水流得遍地是:同学们之间,常常为了争取谁的QQ号等级高而成天挂在线上;家里,本可以开一盏灯,却开得灯火辉煌。彻夜明亮的霓虹灯,直冒黑烟的烟囱,哗哗流水而无人管理的水龙头……想到这一切我不禁想起那句警世名言:如果我们不珍惜宝贵的水资源,那么地球上最后的一滴水很有可能就是我们的眼泪! 可人们却还不知道自己的过错。面对因过度开发和浪费能源而遭受严重污染的地球我们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节省能源了!其实节能完全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一些简单易行的改变,就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例如,离家较近的上班族可以骑自行车上下班而不是开车;短途旅行选择火车而不搭乘飞机;在不需要继续充电时,随手从插座上拔掉充电器;如果一个小时之内不使用电脑,顺手关上主机和显示器;每天洗澡时用淋浴代替盆浴,每人全年可以减少约1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节约能源,人人有责”。能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希望人们能节能减排,节约有限的能源,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节能减排 你我同行 地球孕育了人类,人类也在不断地改造地球。人类的发展史,归根结底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在创业过程中,人们利用各种能源赖以生存,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人预言,人类最终是毁灭在自己创造的文明中。“资源短缺”已成为广大群众一个十分关注的问题。如果现在不加以考虑对策,未来人类就没有出路,总有一天能源会被我们用尽,人类就无法生存。 如今,许多人们不懂得如何珍惜仅有的能源。大量用水、用电,许多破坏臭氧层的物品也消耗飞速,排放的废气已经多得难以让人想象……造成这一切后果的是谁?就是我们人类。 要做到节能减排,就要从小事做起,人人动起手来,创建美好的家园。我提出以下几点可行的建议: 一、节约电能。要注意随手关灯,可以使用高效节能灯泡。据美国的能源部门估计,使用高效节能灯泡代替传统电灯泡,就能避免四亿吨二氧化碳被释放。除了电灯,在使用其它电器方面也要注意,尽量选择低消耗节能产品,不用电器时要切断或关掉电源,冰箱则让它处于无霜状态。夏季天气不算十分炎热时,最好用扇子或电风扇代替空调。使用空调时,不要把温度调得太低,26℃左右就行了。 二、节约水资源。许多废水都可以循环使用。洗脸、洗手、洗菜、洗澡、洗衣服的水都可以收集起来擦地板、冲厕所、浇花等。淘米水则是很好的去污剂,可以留下来洗碗筷。沾了油的锅和盘子要先用用过的餐巾纸擦干净,洗起来节水有方便,还可以少用洗洁精,减少水污染。 三、节约用纸。纸张的循环再利用,可以避免从垃圾填埋地释放出来的沼气,还能少砍伐树木。据统计,回收一吨废纸能产生800千克的再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环境。 四、减少废气排放。交通废气和工业废气是生活废气的主要来源。我们出门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或出租车,还可以骑自行车,尽量少乘坐私家车。工厂里的燃烧垃圾、生产商品等而产生的大量滚滚的浓烟弥漫在城市里。他们应该把废气经过加工和过滤,再排放出来就可以减少污染。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然后释放出氧气,所以我们要大量的种树,尤其是在公路旁。 五、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可以回收宝贵的资源,同时减少填埋和焚烧垃圾所消耗的能源。例如:废纸被直接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饮料瓶、罐子和塑料等一次性物品也可以送到相关的工厂,成为再生资源;家用电器可以送到专门的厂家进行分解回收。家里可以准备不同的垃圾袋,分别收集废纸、塑料、包装盒等,每天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尽量做到“变废为宝”。 全球变暖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地球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让我们行动起来,节能减排,挽救地球家园的命运,维护人类的一个继续生存的未来。希望有帮助,祝好运。别忘了给分啊。

地理教学研究论文

看你写的是什么的内容。还有就是单位是不是有什么要求。期刊分为两类,一是开源期刊,也就是收取发表费用的期刊,一般来说费用从1000-1500美元不等,也就是7000-10000人民币。个别期刊收费达到15000以上。具体的问题也是可以去问问品优刊。

1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合作模式的现状研究 2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合作模式的前景探究 3 学习主体性认识形成及发展的历史背景探究 4 中学地理教师地图素养现状研究 5 西方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过程 6 案例研究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7 中学教材开发现状调查研究 8 关于加强初中旅游地理教育的思考 9 浅析中学开设环境教育课的必要性 10 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研究 12 城市与城市间投资环境比较研究 13 中国小城镇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14 某地投资环境评价研究 15 某地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16 旅游商业化对目的地的影响—以某某镇为例 17 某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 18 论旅游的经济影响 19 论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20 论旅游的环境影响 21 某旅游地旅游资源的评价 22 论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旅游活动中的统一和矛盾 23 欠发达地区城镇化道路的思考 24 长江上游泥沙的来源及其对三峡库区的危害 25 长江三峡库区固体漂浮物的危害及治理 26 我国南方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分析 27 简论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城镇化特征 28 试论小城镇发展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与问题 29 简论当今中国城市化战略与问题 30 试析中国三大地区城市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31 试析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关系 32 简论新时期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中学地理教学研究论文摘要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扶风县召公初中 党新发摘要: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产生培养学生兴趣要从两方面做起,一是深挖教材内涵,采用奇特教法,使课堂充满热烈气氛;二是注重野外观察和实习,充分运用体语,喻语,快满语等语言艺术,针对不同学生情况,进行个别兴趣培养关键词:地理 兴趣 教法 观察 实习 语言艺术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方面杨振宁博士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没有记忆哪能谈得上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呢由此可见兴趣的重要性笔者从事地理教学工作多年,在教学实践中觉得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培养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一,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认识,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地理是怎样的一门学科,绝大多数学生认识不明确除了向学生进行抽象的理论阐述外笔者对学生打了这样一个比方:我们的地球好比一辆远途旅行的汽车,这辆汽车定员为50亿个人,我们为这辆车厢内的乘客车上备有相应的燃料,食物等生活必需品如果在旅行途中无限制的乱搭乘客,汽车严重超员,车上备用的东西远远满足不了需要,结果不到目的地燃料耗尽车子中途停下,或是车子底盘变形,轮胎爆破,或是因缺食缺水而使旅客死之以此来说明人类的发展除过人类对地球积极的影响一面外,更大程度上给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带来了或是已经暴露,或是潜在的灾难通过理论与事实的教育,学生就会明白:地球要养育好人类,人类要从地球上获得更大限度的资源,我们就得认识,了解地球,就得探讨,研究人类怎样发展才能和环境相协调钱学森说过这样一句话:"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很多,如资源利用,国土整治,发展战略等都渗及地理学"我国搞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生产力,做为21世纪的青年不能不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二,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兴趣在实践中培养兴趣是最重要,最直接的途径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做起1,深挖教材内涵,采用有趣的教法使课堂充满热烈气氛以 "人类认识的宇宙"为例:关于"宇宙"应当向学生这样设问:你知道地球以外是什么样的世界吗 (学生众说纷纭)这个世界有多大 在热烈的气氛中通过教师归纳总结得出了"宇宙"的概念讲"天体"时笔者曾对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愿意乘座"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遨游太空吗 在飞向太空的途中你都能观察到哪些东西和现象2,注重野外观察和实习例如:对于星座可让学生先自己照着"九月星空图"绘出星座图形,晚上把学生带到野外实际观看,学生印象深,记得牢三,充分运用语言艺术语言艺术包括体态语言和言词语两种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并通过面部表情,手势等体系语言加以辅助,可以使学生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地理课堂教学最主要可采用以下三种语言:(1)启示语:根据教材特点,对于难点知识,讲解内容时,应当多采用启发设问的语言这样可以步步诱导,环环相扣,突破主题比如讲太阳高度变化时可以这样设计:为什么咱们这里的学校在一年之中见不到正午太阳位于头顶的现象呢 (学生众说纷纭)继而又问:比我校位置更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如何呢 最后又问:引起这种自然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层层设问,步步逼近,结论自然而然就得出来(2)比喻语:对于学生易于混淆的,难于记忆的知识利用打比喻的形式,学生一听形象生动,很轻松地也就记下了如讲地震发生原因时,可问学生你们见过屠夫杀猪的情形吗 (学生当然见过),然后借用杀猪比喻地震发生笔者编了一首顺口溜:地球应力是把(无形的)刀,裂破皮层(指岩层)血流(指能量)多这样学生既好记又易于理解(3)快慢语:根据课文内容不同,有时可采用精练简明,高频快节奏的语言振波刺激学生听觉比如讲述"快行冷锋","火山爆发"就可用快,猛,爆的语言振波慢语可以使学,对所讲知识产生一种温和亲切的感觉如讲"暖锋天气","地热 "就用缓慢轻松的语调,借助于面部表情,手势进行演示总之不论在哪一节课当中,快慢语应当有机结合,做到快中有慢,慢中有快,错落有致四,针对不同学生情况,进行个别兴趣培养历届学生中每届都有极少数学生在学习上自暴自弃,对待这种学生,我们可采用曲线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第一 将信任和期待的信息,春风化雨似的传给学生,使学生在内心对教师产生一种好感和尊敬,从而呼起学习上的积极性;第二 对这类学生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维护他的尊严,绝不能采用训斥,探苦,讽刺的方法比如××学生长期以来不认真,听课,作业,练习题常常不做不交,笔者通过劳动,文体等活动,有意让该生接近自己,此时抓住该生闪光点和他谈笑风生交流感情生活诸方面多加关照,课堂若不专心听课,可有意提问,回答不上来可和言悦色予以提醒注意这样学生就有了这样的情感:学不好地理,对不起老师他就会想方设法力求认识地理,力求学好地理由于初中升学考试地理未列为必考科目,许多学生对该学科不重视,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突出笔者以上所谈只是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河北师大地理系 张贞锽一,培养学习兴趣对地理教学的重要意义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是在小学地理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怎样才能有效地实现这一教学目的 根据笔者多年来深入中学实际,指导学生教育实习,进行地理教学调查研究,深深感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地理教学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的学生对地理课不感兴趣,不愿学究其原因,他们大多认为:第一,社会上,学校内对地理课不重视,认为是"副科",将来升理工科大学不考地理,用处不大;第二,学地理太麻烦,人地关系不好懂,地名多,不好记;第三,老师讲课不生动,引不起学习兴趣,学起来枯燥无味这一方面反映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传统的偏见,以及当前片面追求应试模式这一倾向,在社会上和我们教育界内部,确有一部分人至今对中学地理的教育价值没有正确认识,错误地认为地理是"副科",无非是"地名加物产",谁都能教,对升学影响不大,学好学坏无关紧要,而不加重视,这已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另一方面也确实反映了教学改革前的中学地理教材内容存在着偏多,偏深,偏难,地理事实材料过多,文字叙述平淡,缺乏可读性,趣味性等问题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加之有些教师对教材理解不透,对教材内容组织处理不当,不突出教学重点,不运用必要的直观手段,不讲究教学方法,不注意联系实际,更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困难,这也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有一部分学校中的学生对学习地理有较浓厚的兴趣,喜欢上地理课,究其原因,他们大多认为:第一,老师讲得好,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能联系实际:第二,地理知识内容丰富,与资源,人口,环境等人类面临的问题息息相关,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联系紧密,用处大在这些学校,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并不感到地理难懂难记,而觉得很有趣味,越学越爱学,教师对教学充满信心,越教越爱教,领导对地理课也重视地理教学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可喜局面,地理教学质量获得大幅度的提高这给了我们以重要的启示:只要我们在地理教学的实践中,使学生不断地认识和体会到地理学科的价值和作用,能培养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课就能为学生所喜爱当有了显著的教学成果后,就会取得学校领导和社会上的重视这里重要的是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本身要热爱地理教学,树立信心,明确方向,坚持不懈二,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具体怎样做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 综合有经验的教师和我个人的体会,大致有以下几方面:(一)上好地理绪论课这是指学生在开始学习新的地理课程时,开宗明义的第一堂课,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地理学科将学些什么 为什么要学 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什么关系 跟日常生活,生产和"四化"建设有什么关系 怎样才能学好 以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热情,了解学习方法和注意事项,从而满怀信心地开始学习,为今后整个地理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十分重视上好地理绪论课,注意运用丰富,生动,有力的实例说明地理学科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与日常生活"四化"建设的密切关系从资源的开发利用到环境的保护;从乘坐车船,探亲访友,观光旅游,购买各地土特产,到工农业生产邮电交通;从改革开放,建设"四化"到国际交流合作,人民友好往来等,无不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在学习方法上既介绍地理学科的特点和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又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如每次上课要带齐学习用具,学习时左图右书,图文对照,专心听课,多恩善问;填图作业做到准确规范,整洁美观,独立按时完成等,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二)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引言如果说绪论课是为整个地理课学习呜锣开道,那么引言就是一堂课的开场白好的引言如同演员"亮相"一样,能一下镇住"台脚",抓住观众,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求知状态引言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把要讲的新知识和现实生活,"四化"建设,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用生动,形象,简炼的语言引入有时通过提问,引起悬念;有时通过导语,创设问题情境;有时联系旧知识,引入要讲的内容如教师在讲授"经纬网"前可提出:"在茫茫的海洋中,有艘海轮遇到了风暴,失去了控制,报务员随即发出了呼救信号,报告了出事地点,邻近的船只闻讯赶来营救,直升飞机也出现在遇难海轮所在海域的上空但海洋上并没有其它相对目标,遇难船是怎样报告它的位置,营救者又是怎样找到它的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议论纷纷接着教师又问:"你们去电影院看电影,在众多的位子中是怎样迅速找到自己的座位呢 "通过这样的提问,教师生动而巧妙地进入了"经纬网"的讲授又如在讲《中国地理》"横断山区"时可用引言:上节课我们游览了被称为"紫色盆地"的四川盆地,被誉为"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以及美丽的路南石林等今天我们将一起去领略横断山区的自然景色,首先会看到山河相间,山高谷深的独特景象,在那里能体味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变化,到了滇南谷地还能观尝到热带风光,……廖廖数语,既复习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又展示了本节课要学的重点,一下子吸引了同学的注意力再如在讲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时,可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煤是古代植物变成的,世界上最大的煤田之一是在南极洲的维多利亚地煤田,面积达100万平方公里,为什么冰雪复盖的南极洲,地上寸草不生,而在地下竟埋藏着这么大的煤田呢 学生百思而不解,形成悬念,并急于要揭开这个"谜"这时教师再进行启发性讲解,引导学生解开疑团,这样不仅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使学生偿到探索知识的乐趣(三)密切联系各种实际包括学生的知识实际,生活,生产的实际,国内,国外的实际,当地,当时的实际这是尽力把地理课上"活",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并产生兴趣的重要条件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要从学习者的已有经验开始,一个人对某事物兴趣的大小,往往与其熟悉的程度和能否在实际中运用有关从学生亲身感受过或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出要讲的内容,如讲季风成因时,教师问学生:"盛夏时,你中午和傍晚去河里洗澡,在水中和在岸边土地上各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来启发学生理解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又如讲"区时"时,提出为什么洛杉矶奥运会时,我们从中央电视台看到的竞赛节目大多是实况录相,而汉城奥运会却可以看到很多现场直播的竞赛节目 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足球赛,很多决赛场次的现场直播都是在凌晨2—3点,难道这些运动员都是半夜起来参加比赛吗 在讲西南部的雪山冰峰珠穆朗玛峰时,联系当时中,日,尼三国登山运动员从南,北坡联合攀登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双跨主峰的奇迹在讲高中《地理》中的锋面与天气时,碰巧窗外北风萧萧,秋雨连绵,教师指着窗外的秋雨问:这场秋雨是怎样形成的 人们常说一场秋雨一阵寒,这是为什么 至于讲《中国地理》"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这一章内容,则和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紫密结合起来,对比提问启发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生产中处处时时有地理知识,这样学起来亲切,具体,生动有味,就会很自然地对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四)提问设疑,启发思维这是指教师提出问题能引发学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与学习欲望的情境而思维是一切理解的基石,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开始于问题有经验的教师十分注意把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善于提问,尽量让学生"多思"这不仅有利于学生领会新知识,也是搞活课堂气氛的好办法如教师在讲"日界线"一节课时,可设计这样两个问题:有一对在海轮上出生的孪生姐妹,姐姐倒比妹妹小一岁,这是怎么回事 在太平洋上有两个相邻的岛国,西边的叫汤加,东边的叫西萨摩亚,在同一时刻,汤加是星期日,西萨摩亚是星期六;西萨摩亚是星期日,而汤加是星期一了,这又是怎么回事 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立即进入了高度思维之中,急于要揭开其中的奥秘,这时教师再向学生讲授"日界线"的知识,学生既乐意接受,又容易接受讲"经纬线方向"时,提出:一个人沿着某条纬线一直向东走,能否回到原地 为什么 一个人沿着某条经线一直往北走能否回到原地 为什么 一个人站在南极上,他前后左右都是什么方向 讲青藏高原气候时提问:青藏高原地势高太阳辐射强,为什么天寒地冻 又如讲高中《地理》"天体和天体系统"时提问:"我们现在是在天上还是地上 隔着地心和我们相对着的地球那边站在地面上的人,头和脚那个朝上,那个朝下 为什么 宇航员在太空看到的星空世界和我们看到的一样吗 这些都是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是很有利的但提问设疑,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过易过难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即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即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朱熹注说)这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造成学生"心愤愤,口悱悱"的心理状态时,是最有利的教学时机,但是学生如果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重复了,可能是脱离了学生实际水平(五)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地理事物具有广阔性,又由于学生年龄和见闻的局限,很多地理事物或现象对学生是不可能或从未感知过的,因此必须借助各种直观教具,引导学生由感知形成地理表象,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成因和原理教学实际证明,凡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收效就好,这是教学的普遍规律否则,脱离学生的实际,从抽象到抽象,从概念到概念,就会使学生感到概念和原理深奥莫测,不可理解,从而妨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学会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引导学生从感知开始,发展他们的地理形象思维,才能扫除地理教学中枯燥无味死板沉闷的气氛,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常用的教具有地图,地理画片,标本,模型,仪器,板图板画,幻灯,电影等,它们各有所长,互为补充,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校的具体条件,选择配合,合理使用如在讲到各种地理景观时,尽量展示景观画片,没有专用画片就从大型画册上寻找代用画片;在讲到等高线地形图时,要运用山体等高线模型(可自制),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山体等高线地形图是怎样表示地形的,等高线的疏密,走向与山坡陡缓和山体水平延伸方向的关系;讲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时,用模型演示讲解,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讲山河城市,物产分布和交通线,则利用黑板空白图边讲边绘如讲我国西南三省交通线,先在黑板上标出成都,重庆,昆明,贵阳四城市的相对位置,然后边讲边绘铁路,公路,水运,最后构成"井"字形交通网络,板图直观简明,一目了然,学生边听边绘,很容易掌握(六)运用文学语言艺术古今中外的诗人名家及劳动人民在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践中,对千姿百态,错综复杂,发展变化的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以及人类在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方面取得的成就和问题,有过细致的观察,生动的描述,透澈的分析,和科学的总结他们用生动,形象,简炼的语言文字,以诗歌,谚语,成语,散文,故事等文学形式,记录下来,这不但是我们宝贵的文化历史遗产,也为我们学习地理知识提供了借鉴在地理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适当地引用,寓地理知识于文学艺术享受之中,它能发挥出特有的魅力,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兴趣盎然,印象深刻如讲"长江三峡"景观,引用诗人李白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讲我国"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的地形特征,引用"仰望山接天,俯视江如线,对山喊得应,相会要一天"的诗句;讲高山气候的垂直变化,引用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讲中国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引用民间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讲内蒙古草原景色,引用诗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再如讲高中《地理》食物链,引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故事,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七)不断变换刺激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兴趣所在往往是注意力的集中点一个人的注意力能否集中和稳定,与注意的对象特点有关简单而无变化的对象,注意集中的时间就短,反之,复杂多变的事物,则可延长注意集中和稳定时间另一方面年龄越小的学生,注意力就越难集中和稳定因此,教师在初中教学中,尤其应尽量避免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而要用灵活,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变换刺激,使学生的注意力能有较长时间的集中和稳定,以保证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如讲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先是在中国政区黑板空白图上边讲边填,学生跟着在地理填充图册上边听边填接着让学生在填好的政区图上熟读熟记各省级行政区划的全称,简称,轮廓形状及相对位置为了便于学生识记,指出可按六大区顺序分别识记,对省区轮廓形状按其相似形记,如山东形似卧姿骆驼,黑龙江形似天鹅,陕西形似钥匙,河北形似火炬等,并在黑板上写出用31个省级行政区划名称编成的顺口溜:"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四西两宁青甘陕,海南内台北上天"说明各字代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让学生抄记下来背诵最后复习检查,让一部分同学背诵顺口溜,并问"五江疆","四西"是指那些省区 让一部分人按教师所指说出该省区的名称,让一部分人在中国政区黑板空白图上填写各省级行政区划的全称和简称这样经过多次反复变换刺激,使全班学生的眼,耳,口,手都得到活动,既维持了注意,又活跃了情绪,培养了兴趣,教学效果十分显著同样,对不同教学内容的课,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就象吃饭调换口味能增加食欲一样,使学生提高学匀兴趣,增强求知欲如讲山区在发展旅游事业方面的特殊作用,采用讲述法,用富有感情的语调朗诵一些描写泰山,华山,峨眉山,普陀山,黄山,庐山等名山秀丽风光的诗句,并配以这些名山的彩色画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使学生学到地理知识,而且得到是一种美的享受又如讲《中国地理》"农村,牧区和城市"这一节教材,采用了地图旅游法上课开始就向学生宣布:"全班学生组成一个旅游团,由我率领大家乘火车到全国各地作一次长途旅游"这样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大脑神经很快形成优势的兴奋中心沿着地图旅游路线,教师向学生介绍所到之地的农村和牧区的气候,景色,主要农牧产品,风土人情,以及城市的特色和职能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个个兴致勃勃再如在讲高中《地理》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时,采用了读图设问法要求学生观察一月,七月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南半球和北半球的气压带分布有何不同 为什么 在一月,七月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上气压高低有何不同 为什么 北半球一月,七月各有那些高气压和低气压中心 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一月,七月的东亚和南亚盛行风的风向和路径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教学过程中,这样读图设疑,前后有序,步步深入,可使学生大脑神经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诱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八)适当补充一些旅游地理和风土人情的内容从中学调查中得知,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内外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学生都很向往观光旅游,更多地了解祖国和世界因此,对我国和世界各国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方面的地理知识最感兴趣,而现用教材却涉及不多,因此在教学中,围绕教材内容适当补充一些这方面的地理知识,不但能增加学生对祖国和世界各国的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讲南亚印度,可补充印度人民有80%以上信仰印度教,印度教把牛奉为"圣牛",不能屠宰吃肉,因此,印度成为世界上牛最多的国家在农村,牛作为主要畜力使用,而在城镇,牛可以在大街上自由行走作为印度第一大河的恒河,不但是印度古代文明的摇篮和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还流传着许多宗教传说印度教徒称恒河为"圣水河",认为圣水可以延年益寿,又可洗刷自己和祖先的罪孽,是"赎罪之源"因此,印度教徒一生中最大的宿愿就是到圣河边的圣地朝圣,以喝到无比洁净的圣水,到恒河沐浴以洗刷自己的过失位于恒河与其支流朱木拿河汇合处的阿拉哈巴德城,每年1月要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宗教庙会,参加人数之多为世界罕见据报道1982年1月25日,印度的男女老少竟有一千万人到这里洗澡其中包括著名宗教领袖和政府官员早在几天前,人们就在这里搭起了临时住宿的帐篷,沿恒河两岸可绵延数十里,蔚为壮观这些内容使学生了解到印度的风土人情宗教习俗,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九)巧记地理知识在中学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山河,资源,城市,工农业,交通运输等地理事实材料和地理特征知识,有的是需要很好记忆的,这正是学生在学习地理中最感头痛的一件事众多,零散,陌生,枯燥的地名,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不但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而且会降低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如能将它们用精炼的文字编成诗歌或顺口溜等形式,读起来琅琅上口,就会变难记为好记,变枯燥为有趣如将我国陆上和海上邻国编为:"朝苏蒙古阿富汗,巴印锡尼和不丹,缅甸老挝接越南,十二邻国陆相连,日菲马文和印尼,隔海相望也不远"将我国人口超过100万的18个少数民族编为:"蒙回藏维黎傣彝,朝满壮苗哈布依,侗瑶白土加哈尼"把我国矿产储量居世界首位的锌,钼,锑,钨,锡,稀土,钛,钒,用谐音编成:"新木梯污,洗洗太烦"将世界中低纬洋流分布规律概括为:"南北半球,各有环流,北顺南逆,东寒西暖"国家的特征用其美称:如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新加坡—花园城市之国,南非—黄金之国,巴西—咖啡王国等(十)指导学习方法成功的教学,不但是教师能较好地教会学生所要学的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不断地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获得满足,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习地理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左图右书,图文结合边看课文,边看地图册,学会从图象系统中获取地理知识,这样易于理解,便于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分布和联系第二,注意通过直接观察,生活体验,画报图片,电影电视,课外阅读等手段,积累丰富的地理知识,为进一步学好地理打下基础第三,掌握地理学科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学会用分析综合法掌握区域特征,用比较法掌握区域差异,从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中找出规律和分析出成因第四,理清地理知识网络,掌握地理知识体系结构,在头脑里建立起地理知识"框架",使地理知识不再是杂乱无章的堆积,而是结构层次清楚的有机结合此外,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组织地理小组,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地理科学,立志成为地理科学工作者,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三,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应注意的问题(一)要从地理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出发学习兴趣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丰富多采的地理知识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源泉我们一定要从地理教材的本身去发掘其内在的知识兴趣因素,而不能脱离教材另搞一套重要的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艺术上多下功夫有的可结合教材适当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资料,但也要适可而止,避免喧宾夺主,漫无边际,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二)要寓趣味性于科学性和思想性之中脱离知识的兴趣是无价值的,脱离科学的兴趣是荒谬的,脱离正确思想的兴趣是庸俗的我们要做到趣味性与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的统一切忌为兴趣而兴趣,哗众取宠,庸俗失真,把学生引向歧路(三)要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各有所长,互为补充,要依据中学生好奇,好学,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及其原有的知识实际,按照地理学科和地理教学的特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材和学校设备条件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本人的特长,综合考虑,精心设计,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地理 地理(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英文中地理一词则来源于希腊文hê gê(意为“地球”)和graphein(意为“写”)。 中国古代最早的地理书籍包括了《禹贡》和《山海经》等。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 研究对象 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同人类相关的地理环境。 * 地球表面: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人类圈-陆地-海洋 山脉-大陆架-气候-植被 人类生活:乡村-集镇-城市-人种 国家 -- 世界政区 -- 各国首都 -- 洲 -- 地区 -- 州 -- 省 -- 自治区 -- 特别行政区 -- 联盟 -- 市 -- 县 -- 自治县 -- 旗 -- 郡 -- 城市 -- 城镇 -- 村落 -- 地名 paz 学科分支 地理学没有一个公认的分类体系。在西欧,地理学分为通论地理学(即部门地理学)和专论地理学(即区域地理学)两部分,通论地理学中分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下再分次级分支学科。 前苏联把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两大分支,然后再分次级分支学科。 西方学者把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或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部分,下面再分次级分支学科。 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利用生物学来研究,是一种系统的地理学、了解全球性植物群和动物区系样式,利用数学、物理学来研究地球本身的运动以及它和其他太阳系中星体的关系,是研究位置和空间上地球变化的学科。 * 综合性 o 综合自然地理学 o 古地理学 * 部门性 o 地貌学 o 气候学 o 水文地理学 o 土壤地理学 o 生物地理学 + 植物地理学 + 动物地理学 o 化学地理学 o 医学地理学 o 冰川学 o 冻土学 o 物候学 o 火山学 o 地震学 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更注重地理学中社会科学的成分,从非物理的层面来考察整个地球的行为模式,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及人类活动的地理分布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它可以被划分为以下及格广义的分支: * 社会文化地理学 o 人种地理学 o 人口地理学 o 聚落地理学 o 社会地理学 o 文化地理学 o 宗教地理学 * 经济地理学 o 农业地理学 o 工业地理学 o 商业地理学 o 交通运输地理学 o 旅游地理学 * 政治地理学 o 军事地理学 * 城市地理学 其他分支学科 * 历史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地图学-地名学-方志学-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地理数量方法-计量地理学-景观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其中地图学-地理数量方法-计量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实察方法,可合称为地理技术方法学门。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初探[摘 要] 在今天,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施和学校校园网络的开通,使以多媒体电脑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在农村成为可能,也决定了现代信息教育与地理教学整合的发展趋势。本文就我校对现代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以及教师在这一项目使用过程中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及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带来的更新与转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经验性的总结,初步探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地理学科的整合的简单方法与实施的途径。[关键词] 信息技术 地理教学 整合一、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因材施教,体现教育的公平、民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有利于多种教学策略的实现,深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产物,在高新技术更为发展的今天,教师的教学更不能缺少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融洽整合。因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地理课程决定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新课程地理教材的突出特点是教材的多媒体化、教学的个性化与自主化、情景的虚拟化和地球的数字化,初中地理教材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地理学科整合的重要性及发展的必然性。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具备的教学资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提供了中央电化教育馆教学资源,该教学资源内容极为丰富,另外计算机网络也融有大量的地理教学资源,这对已实现远程教育工程和开通计算机网络的学校来说,使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的整合成为现实。三、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农村中学课程整合实践与问题的解决现代信息教育对城市的教师来说,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但对于刚开通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和进入网络世界的农村教师而言,要应用好现代信息教育资源,存在的困难并不少。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把地理教学同多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寻求初中地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存在的一种必然。实例一:在讲“黄河”这一节内容的过程中,我进行的多媒体课件教学。首先采用黄河的泛滥成灾的图片进行导入,强调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同时又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治理与开发黄河;其次演示一张空白的中国地图,然后从黄河的发源地开始演示,一直到入海口,形成一个巨大的“几”字。并依次引出下列问题:1、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2、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几"字形;3、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4、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5、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6、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最后让学生讨论危害与利用开发。实例二:《中国的民族》采用了多媒体信息的引入法,先让学生观看民族舞蹈和民族风情图片,从而归纳出民族的概念、种类等。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在一般地理教学中的困难得以解决,如:(1)地理教学板书、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用活地图及图文资料。教材如果以将声音、立体图像及文字进行多媒体化,不仅能实现教学的交互性,而且能解决教师在一般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的问题。(2)地理教学需要分析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同时还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特征、生产发展以及人地关系等问题。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多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身及其外貌特征,多了解各具体国家生产建设的发展状况非常必要,但用一般的教学手段难以实现,而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能更生动形象的表现。(3)地理教学中我国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内容丰富,素材多,但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少。一般情况下难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完成德育任务。但是计算机网络选择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可以很好地完成。四、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农村中学课程整合的特点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把以计算机网络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运用于地理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过程实现教育目标的实现。电化教学的过程主要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选用合适的电教媒体(如电影、电视、录像、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网络、投影等)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地理教学利用直观教具(如录像、投影等)可以把学生所学知识具体形象、生动活泼、新颖而有趣地表现出来,为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创造条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适应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诱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2、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地理教学中的地图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地理教学一刻也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地理过程是复杂的也是抽象的,许多地理过程比较难以理解。计算机可以对那些难以理解的地理过程和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进行模拟,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如通过计算机演示地球的运动,学生就可以轻松掌握有关地球的运动和四季形成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强化学生对宇宙和大自然的好奇感。3、有利于培养智能型、开拓型人才。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学地理教学如何来完成这一使命,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一是求知欲望大,凡事喜溯本求 源;二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但我认为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注意力,增强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才会去思考、去探索、去想象、去创造、去开拓。4、有利于地理教学中德育功能的落实。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也是工作的重点。要使德育教育融入地理知识的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有独到之处。学生通过实际材料的对比,自然产生了热爱祖国、热爱党的强烈感情。特别是讲到我国治理江河、兴修水利、防风固沙、植树造林、抗震减灾、齐心协力、造福于民的事迹时,选用一组动人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更能产生一种震撼,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我们祖国的伟大,山河的壮丽,中华民族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同样在谈到我国人口、资源、粮食、环境等问题时,也应该选用一组合适的画面,指导学生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去思考,去分析,使学生明确我国在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存在问题、有困难是难免的,但我们有能力、有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五、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途径、方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地理学科课程整合一般有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之间的整合就是要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程中,把计算机和其他教育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知识为载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认知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地理学科活动应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通过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实现学科课程的内容目标;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容量大、转换快的特点,扩大课堂教学内容的肺活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各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信息的自主加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创新,标新立异,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从而形成新思想、树立新观点和创立新理论的教育观念。2、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具有跨学科、跨课时、跨年级段,多采取课外活动形式的特点。在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改变传统的教学原则,改变教学内容和教材形式,也改变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一般地,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教师可把经过筛选的问题,通过围绕某个具有时代特征的专题,将现代科技、自然、人文、旅游和环境等问题,通过计算机技术,创设问题情境,传达给学生。3、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多模式地开展整合。我们还可以从实际出发,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到德育、艺术教育、科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保教育、体育卫生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上,因地制宜,多模式地开展整合。4、整合的关键是培养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过程中,一方面教育需要技术,信息时代的学科需要计算机技术,但是任何先进的技术都不能取代教师。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但要了解、掌握现代教学资源,学会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应用电教媒体的水平。处在学校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是学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进行多媒体教学的主力军,让他们掌握应用电教媒体的方法,多给他们提供培训的机会,使他们通过校内外的培训,尽快提高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素质是十分必要的。六、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农村中学课程整合的一些困难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职业水平还很不高,尤其是在农村学校更是如此。近几年来,经多方努力,虽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软件,但难以应用到实践中去,其主要原因是各科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意识还比较差,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从而在教学中很难轻松的利用软件。可以说,提高各科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意识和职业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 可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学课程的整合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目前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还只是处于个别学科、探索性研究阶段,还没有全面推广。当然,随着课程整合实验的深入进行,必将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大大推动中学教育改革的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将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 索引序列
  • 中学地理教学研究论文
  • 初中地理教学研究论文
  • 中学地理教学研究论文范文
  • 地理教学研究论文
  • 中学地理教学研究论文摘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