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美国问题研究杂志官网价格调查

美国问题研究杂志官网价格调查

发布时间:

美国问题研究杂志官网价格调查

美国研究《美国研究》(季刊)创刊于1987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中华美国学会主办的专业学术性刊物。《美国研究》主要刊登:中国学者关美国问题研究的成果。内容涉及:美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文艺思想、社会问题等领域。读者对象:美国问题研究人员、外事工作者、相关专业高等院校师生及对美国问题有兴趣的人士。有英文目次。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

赵可金著:《把握未来:美国总统政治形态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赵可金著:《治理美国:国会的角色与模式》,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赵可金主编:《中国特色的民间外交》,红旗出版社2012年版;赵可金著:《当代中国外交制度的转型与定位》,时事出版社2012年版;赵可金著:《外交学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赵可金著:《软战时代的中美公共外交》,时事出版社2011年版。韩方明主编、赵可金、柯银斌副主编:《公共外交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赵可金著:《美国学:政治维度与中国意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陈志敏、肖佳灵、赵可金著:《当代外交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赵可金、孙鸿著:《政治营销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5 月版。赵可金著:《全球公民社会与民族国家》,上海三联出版社 2007 年版;赵可金著:《公共外交的理论与实践》,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7 年版;赵可金、倪世雄著:《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赵可金著:《营造未来:美国国会游说的制度解读》,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孙哲主编、赵可金副主编,《美国国会研究》(第二辑),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8 月版孙哲主编、赵可金副主编,《美国国会研究》(第一辑),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6 月版;参著:《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黄仁伟),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6 、 7 章);参著:《 21 世纪全球政治范式研究》, 2005 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第 3 章)合著:《美国国会与中美关系:案例与分析》,时事出版社 2004 年版;(撰写第 5 、 9 章)。参著,《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述评》,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年(撰写第 12 章)。合译:《全国人大制度研究》(与何俊志合译),法律出版社 2004 年出版,合译:《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与任晓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翻译 13 - 14 章) 2008 年,“美国总统竞选传播对中国政治宣传的启示”。2007 年,“美国对香港选举的介入及其对策”。2007 年,“美国国会对华经贸政策采取立法行动及其对策”。2007 年,“美国对北京奥运会的抵制阴谋及其对策”。2007 年,“中国能源外交战略及其对策建议”。2006 年,“台湾政局的变化及其政策建议”,2005 年,“以色列对美外交工作及其对中国启示”。 Kejin Zhao, China`s Internal Debates on Strategic Choice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Korea Oberserver, V 43, N2, (SSCI期刊)赵可金,“中国崛起方略中的公共外交”,《当代世界》2012年第5期;赵可金,“中国崛起与周边战略依托”,《当代世界》2012年第10期;赵可金,“立体外交: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供给”,《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第6期;赵可金,“非传统外交:当代外交理论的新维度”,《国际观察》2012年第5期;赵可金,“建设性领导与中国外交转型”,《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5期;赵可金/彭萍萍,“中国文化软实力面临的困境及其解决路径”,《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第3期;赵可金:“人文外交:全球化时代外交的新形态”,《外交评论》2011年第6期;赵可金,“统筹外交:对中国外交能力的一项研究”,《国际政治研究》2011年第3期;赵可金,“网络外交的兴起:机制与趋势”,《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第5期;赵可金:“经济外交的兴起:机制与趋势”,《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期;赵可金:“美国学界对美国总统政治的研究:历史与理论”,载《国际政治研究》,2010年第2期;赵可金:“美国学界对美国政治的研究”,载《美国研究》,2010年第1期,第93—115页。赵可金,刘明智:“结构刚性与制度约束——试论美国社会主义的“生命力”问题”,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第3期,第47—51页。赵可金:“东北亚合作中的中国公共外交 ”,载《当代世界》,2010年第7期。涂怡超,赵可金:“宗教外交及其运行机制”,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第2期。赵可金:“西方关于中国发展道路的偏见”载《红旗文稿》,2009年第9期,第18—21页。赵可金:“奥巴马新政府的东亚战略及其对朝核问题的影响”,载《和平与发展》,2009年第3期。倪世雄,赵可金:“美国政治的逻辑:一项研究议程”,载《美国研究》,2009年第3期。赵可金、曾庆峰:“政治营销:后工业社会的政党政治”,《美国问题研究》 2009 年季刊;孙哲、赵可金著:“美国国会对腐败问题的治理研究”,《清华大学学报》 2009 年第 2 期;赵可金著:“美国大选与美国政治的走向”,《国际政治研究》 2009 年第 1 期;赵可金著:“美国学界对国会政治研究的范式变迁”,《国际政治研究》 2008 年第 4 期;赵可金著:“美国政治营销的兴起”,《美国研究》 2008 年第 2 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要转载;赵可金著:“全球化时代的新地缘理论”,《清华大学学报》, 2008 年第 5 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要转载;赵可金著:“试论现代外交制度的民主化趋势”,《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8 年第 1 期;赵可金著:“印度围绕《美印核协议》对美国的游说”,《南亚研究》 2007 年第 4 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转载》;赵可金著:“首脑外交及其未来趋势”,《教学与研究》, 2007 年第 12 期;赵可金著:“论世界反美主义现象及其走向”,《国际政治研究》 2007 年第 1 期;赵可金著:“中国大陆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四十年”,《东亚研究》(台北) 2007 年第 1 期;赵可金著:“全球化时代外交制度的挑战与转型”,《外交评论》 2006 年第 6 期;赵可金著: “ 从旧多边主义到新多边主义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6 年第 7 期;赵可金、倪世雄著: “ 自由主义与美国外交政策 ” ,《复旦学报》 2006 年第 2 期;赵可金、倪世雄著: “ 主权制度的历史变迁及其未来重构 ” 《教学与研究》 2005 年第 10 期;人大复印资料《国 际政治》 2006 年第 1 期;赵可金著: “ 硬外交、软着陆:中国外交新思维形成与影响论文 ” 《国际观察》 2005 年第 5 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 2006 年第 1 期赵可金著: “ 进攻性现实主义的理论逻辑及其批判 ” ,《复旦学报》 2004 第 5 期;赵可金著: “ 美国军工集团与中美关系 ” ,《和平与发展》 2004 年第 3 期;赵可金著: “ 媒体外交及其运作机制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4 年第 4 期,人大复印资料 《国际政治》 2004 年第 7 期转载;赵可金著: “ 美国公共外交的兴起 ” ,《复旦学报》 2003 年第 3 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 2003 年第 9 期转载;赵可金著: “ 美国国会委员会与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 ,《国际观察》 2003 年第 5 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 2004 年第 3 期转载;赵可金、朱锦屏: “ 美国竞选财政中的软钱革命 ” ,《美国研究》, 2003 年第 1 期;任晓、赵可金等: “ 意识形态与外交政策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3 年第 1 期;孙哲、王义桅、赵可金: “ 美国国会:美国研究的新支点 ” ,《复旦学报》 2002 年第 5 期。赵可金著: “ 美国宪政民主与国会游说 ” ,《国际观察》 2002 年第 5 期章伟、赵可金: “ 全球化及其政治后果 ” ,《国际观察》 2002 年第 4 期;王义桅、赵可金: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际问题及台港澳问题片)主任会议综述 ” ,发表于《教学与研究》, 2002 年第 4 期; 赵可金著:“美国中期选举与美国政治的走向”,《美国问题研究》(第六辑,倪世雄,刘永涛主编),时事出版社 2007 年版;赵可金著:“ 21 世纪的中美关系如何发展 ”,《学术月刊》 2007 年第 11 期;赵可金著:“台湾政局的变化及对两岸关 系的影响”,《学习月刊》 2007 年第 19 期;赵可金著:“论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全球化与和谐世界》(梁守德等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7 年版;赵可金著:“媒体外交背离美国精神”《世界知识》, 2007 年第 7 期;赵可金著:“为台湾作嫁女的卡西迪公司”,《社会观察》 2007 年第 1 期;赵可金著:“中期选举后美国的政治走向”,《学习月刊》, 2007 年第 1 期;赵可金著:“当前美国对华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智库”,《社会观察》 2006 年第 8 期;赵可金著:“当前美国对华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智库”,《社会观察》 2006 年第 8 期;赵可金著:“布什政府对台政策的新变化”,《学习月刊》, 2006 年第 13 期;赵可金著:“美国转型外交走向何方”,《学习月刊》, 2006 年第 7 期;赵可金著:“理性解读中国威胁论”,《学习月刊》, 2006 年第 5 期;赵可金著:“美日同盟还能走多远”,《学习月刊》, 2006 年第 3 期;赵可金著:“解析美国的伊朗棋局”,《学习月刊》, 2006 年第 1 期;倪世雄、赵可金 :“和谐世界:一种新的国际政治文明观”,《全球化与和谐世界》(梁守德等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7 年版;赵可金著:“从老多边主义到新多边主义”,《多边主义与全球治理》(潘忠岐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赵可金著:“试论台湾当局对美国国会的游说活动”,《美国国会与台湾问题》(孙哲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赵可金著:“新时期中国对美国国会外交工作的思考”,《美国国会与台湾问题》(孙哲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赵可金著:“中国外交新思维的形成及其影响”,《全球化与中国和平发展》(程伟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赵可金著: “ 新帝国主义与全球共和秩序 ” ,发表于《超越威斯特伐利亚》(陈玉刚主编)时事出版社;赵可金著: “ 一种人文视野的全球化理论 ” ,发表于《国际关系理论新视野》,文汇出版社 2002 年版; 2001 年以来,先后在《经济观察报》、《联合早报》、《科学时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周刊》、《厦门日报》、《先驱论坛报》、《了望东方周刊》、《东方早报》、《浦江同舟》、《广交镜》、《 21 世纪经济报道》、《世界知识》、《环球》等报纸和杂志发表国际时事评论 300 多篇,详细篇目从略。

强帖终于出现,要顶的啊,谢谢楼主这儿有一个:合法、没风险、没加盟费;产品质量高、价格还便宜;奖金制度简单、倍增容易;不伤人不伤己、不愁人脉;永续发展的生意。欢迎交流

外国问题研究杂志官网价格调查

这个期刊是核心期刊,我上半年就发表了一篇论文在上面,找志文网帮我操作的,9个月就录用了, 但是需要保证你的文章有足够的创新点,志文网的老师帮我改了一大半,额,如果没时间就找高手帮忙吧,呵呵教学设计自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一直是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外国教育研究。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教学活动起着主导作用外国教育研究。教学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外国教育研究。本论文主要采用了文献法和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对国外、国内关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模式、教学设计发展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再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现状、问题及其深层成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外国教育研究。在解析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模式涵义的基础上选择学习论、教学论、系统理论和传播理论作为本论文的理论基础外国教育研究。结合问卷、访谈资料对我国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现状进行分析、述评,以此作为研究的切入点,研究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一般方法及规律外国教育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数学教学设计是以学习论、教学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分析学生实际、分析教学环境与资源,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思路与流程(包括教学程序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组合、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媒体的选用等),以及解决教学的策略方案、试行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外国教育研究。其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过程外国教育研究。(2)数学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是对教学设计活动基本过程的简要说明,包括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学生原有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等;为达到预期目标,选择适当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策略和选择教学媒体;检查教学目标,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收获外国教育研究。教学设计过程包含了四个重要因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及教学评价外国教育研究。(3)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较之以往传统的教学设计,有许多变化外国教育研究。新课程理念强调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因此,教学设计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师的讲授风格等方面综合考虑外国教育研究。(4)高中数学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设计模式应当是教与学的结合,应将教学设计的全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阶段、编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设计的策略选择与设计阶段和教学设计结果评价阶段外国教育研究。最后,根据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得到如下一些启示:加强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培训;通过多听课、观摩优秀教师课堂、集体备课、教研员或有经验老教师个别指导等方法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加强对多媒体的使用以及小组学习等新形式的教学方式的培训外国教育研究。

上“中国再生资源网”瞧瞧

1、看中文相关专著和文章都引用了哪些资料,再到外网找这些学者的研究现状。2、如没有中文专著或者数量有限,就根据你研究的题目,在国外相关学科的杂志上搜索关键词,会找到介绍该题目或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这种外文杂志大学图书馆里有。2、你应该知道你这个题目外国有哪个人研究吧,只要知道一个,就在外网上搜索他的专著和文章,特别是文章,一定会引用其它研究者的情况。以此类推,就会了解更详细的研究现状。3、最直接的方式:问自己导师有哪位外国学者研究该题目。

2010年以来 《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最优外汇储备规模:日元的经验研究》,《现代日本经济》2012年第06期 《中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动态优化》,《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2年第06期 《包容性增长视角下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评价》,《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第11期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微观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协整及误差修正模型方法》,《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04期 《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非对称机制研究》,《统计与决策》2012年第02期 《日美经济关系失衡与日元国际化政策》,《外国问题研究》2012年第01期 《次贷危机对宏观经济理论创新的启示》,《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02期 《论经济制度的“软实力”与经济增长的“硬实力”》,《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03期 《人民币升值预期与东南亚人民币化——基于小国视角跨期均衡货币替代模型的分析》,《太平洋学报》2012年第02期 《基于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的中小企业融资分析》,《商业研究》2012年第02期 《市场与政府二元调节机制的优化组合研究》,《经济纵横》2012年第02期 《后危机时期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亚太经济》2012年第01期 《后金融危机时代东亚美元本位模式考察》,《上海金融》2011年第11期 《人力资本国际流动的动因及我国的实证》,《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6期 《对外直接投资在东北地区行为的实证分析》,《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11期 《保险公司营销渠道资源整合与创新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10期 《汇率预期、外汇供给与外汇储备》,《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第10期 《商业银行运营效率与董事会治理》,《金融论坛》2011年第07期 《货币区域化与国际化发展规律探析》,《经济纵横》2011年第04期 《“美国因素”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东岳论丛》2011年第03期 《中国经济增长均衡与非均衡的转换机制——基于Markov机制转换自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2期 《基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视角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分析》,《统计与决策》2011年第04期 《欧元区主权债务风险对我国外汇储备安全的启示》,《亚太经济》2010年第06期 《吉林省FDI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06期 《中国区域金融非均衡发展的动因分析》,《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11期 《人力资本国际流动动因及影响研究述评》,《经济纵横》2010年第10期 Modeling market volatility with mixed exponential power asymmetric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An application to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Composite Index daily returns,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 MASS 2010 《关于构建国内统一市场问题的若干思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05期 《吉林省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05期 《日元升值对日本泡沫经济的影响分析》,《现代日本经济》2010年第05期 《人民币国际化的独特路径及发展前景》,《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01期2005—2010年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矛盾及变革趋势》,《光明日报》2009-12-15 《外部冲击与我国外汇储备结构优化》,《光明日报》2008-10-22 《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06期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新特征、形成根源及发展趋势》,《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05期 《虚拟经济膨胀视角下的汇率短期波动研究——对Dornbusch超调模型的扩展》,《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第07期 《国际货币制度演化与货币危机机理探索》,《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第06期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特征》,《经济纵横》2009年第05期 《新疆经济增长各因素分析》,《新疆社会科学》2009年第03期 《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探索》,《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03期 《产业集群社会资本对技术的引进、扩散和创新的影响——以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为例》,《经济问题》2009年第04期 《粮食禁运问题的博弈论分析》,《求索》2009年第03期 《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与贫困——基于“交换权利映射”的分析》,《经济问题》2009年第03期 《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中的中日博弈探析》,《现代日本经济》2009年第02期 《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东岳论丛》2008年第06期 《蔬菜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基于寿光蔬菜产业的钻石模型分析》,《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04期 《中国经济市场化区域差异的成因及对策分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06期 《人民币汇率与地区差距——人民币国际化的视角》,《统计研究》2007年第08期 《人民币升值的进出口需求弹性分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01期 《产业创新系统生成机理与结构模型》,《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第01期 《人民币升值的正负效应及抵消对策分析》,《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第06期 《香港人民币存量估计:M_1口径的考察》,《世界经济》2006年第09期 《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可行性分析》,《东北亚论坛》2006年第04期 《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初探》,《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第04期 《货币国际化扩张中的政策行为——基于最优铸币收入的动态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第01期 《人民币区域化成因透析》,《管理现代化》2005年第S1期 《日本经济自主型复苏态势与“中国因素”的实证分析》,《日本学论坛》2005年第Z1期 《人民币国际化下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2005年第04期 《人民币非法流出的防范对策》,《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第03期 《“公地的悲剧”与产权环保效应的分析》,《经济纵横》2005年第01期 《日本经济复苏能否顺利闯关》 《现代日本经济》 2004 01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创新思维》 《税务与经济》 2004 01《论东亚货币基金的创建》《东北亚论坛》 2004 03 《以自由贸易区(FTA)推动的东亚货币合作》《当代经济研究》 2004 07 《以区域倾斜政策为杠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广东商学院学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区域经济》 2004 04 《努力打造振兴吉林经济的软环境》《新长征》 2004 10 《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分析》《当代经济研究》 2003 10 《亚货币合作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管理世界》 2003 03 《论国际区域货币合作》《税务与经济》 2003 03 《东亚区域货币合作与我国的参与对策》《东北亚论坛》 2003 02 《东北地区农业经营体制发展战略与对策思考》《中国东北论坛——跨世纪的中国东北经济》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12 《日本经济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双失效的IS—LM模型分析》 《日本学论坛》 2002 3-4 《中国加入WTO后的汇率制度的选择》 《当代经济研究》 2002 3 《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经营体制现代化的设想》 《经济纵横》 2002 2 《美国“新经济”对经济学传统理论的挑战》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1 5 《日本经济如何走出衰退》 《现代日本经济》 2001 4 《聚焦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财政与金融》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 2001 1 《经济增长的市场经济现代体制决定论》 辽宁大学出版社:《市场经济热点问题》 2000 9 《经济增长与经济体制》 《经济评论》 2000 31999年: 《吉林省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8期,省课题研究成果,入选《中国世纪发展文论大系》,《中国现代管理科学研究文库》等 《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衰退的教训和启示》,《日本学刊》,1999年2期。全国日本经济学会2000年年会入选论文,被《日本市场经济》《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文集》等刊物转载1998年: 《现行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在矛盾与变革趋势》,《中文导报经济动态》, 1998年5月 《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股市膨胀与近年来美国股市高涨的比较》,《外国问题研究》,1998年第3期1997年: 《开放经济下一国货币内外价格的背离》,《中国社会科学》, 1997年第6期。吉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高校第三界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国际融资方式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对策》,《世界经济》, 1997年5期 《论斯密国富论中经济伦理思想》,《马克思主义来源论丛19辑》,商务印书馆,1997年4月 《“斯密难题”与市场经济的道德机制》,《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理论》、《伦理学》1997年5月分别全文转载1996年: 《日本市场经济体制的模式界定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模式选择》,《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1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民经济管理与计划》,1997年3月 《回顾与前瞻:日元走势分析》,《外国问题研究》,1996年12期 《与大企业联合的日本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启示》,《现代日本经济》,1996年第10期 《国外资本经营方式演变及发展趋势》,《资本运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理论的新发展》,《长白学刊》,1996年4期 《日元走势分析》,《吉林国际金融》,1996年3期 《国外资本经营方式的演变及发展趋势》,著作参编,《资本运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2月 《国际金融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教学研究》,1996年2期1995年: 《从巴林银行倒闭看衍生金融商品的监督与管理》,《经济纵横》, 1995年 10期 《日元升值与日元国际化》,《战后日本50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年8月 《新一轮国际汇市动荡透析》,《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5年10期 《日元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世界经济》, 1995年5期《反常中的正常——关于国际汇市动荡的思考(一)》《市场经济时报》1995年5月8日《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的矛盾——关于国际汇市动荡的思考(二)》《市场经济时报》,1995年5月《论汇率的双重性——关于国际汇市动荡的思考(三)》,《市场经济时报》,1995年5月《日元升值的冲击及影响》,《市场经济论坛》,1995年5月《日元升值与日元国际化》,《战后日本五十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0月105《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日本式市场经济分析》,参编著作,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

美国问题研究杂志官网价格查询

感觉这个出版社还不错的。 之前毕业时在Creative Education 发来了一篇教育类的文章。 10天内出了审稿结果,审稿结果很详细,给了很中肯的意见。审稿, 录用修改缴费,二审, 排版,校对 反馈 出刊大约用了2个月吧。感觉编辑还是很专业的。 文章出刊后就比知网等检索了。这个出版社还是蛮不错的!

Mixed In the US television host Oprah Winfrey's talk show "Oprah" every day, attracting seven million television viewers, but her well-known American magazine publisher Hearst Newspapers Group, co-sponsored by the magazine "struggle more than" in the world also has more than 2200 thousands of Oprah's image has penetrated the hearts of American viewers, her standing in the eyes of Americans could be the only contemporary American religious teacher Deepak Kezhuopula and Stephen Covey on par with In recent years, Oprah has continued to educate the audience how to make your own spirit of sublimation, how to change their ideas, and she won many admirers at the same time, also attracted a great deal of Some even had a nickname given to her by: "Deepak Keaopula", meaning she did not want to be a pure talk show host, who wish to be diverted to do the same, like Deepak Keaopula the world's spiritual "She probably thought it was the prophet Messiah, and would like to guide every one of us to " The American writer Barbara Grizzuti Harrison R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sociology professor, expert on US issues, while Ken Ke Si Weiji Abt said: "She will be a variety of complex real-life conflicts simplistic, people started listening to her speech, may be subject to a certain kinds of passionate inspiration, but her approach and solve a variety of practical real-life problems, will make it doubly frustrating " She makes countless American women get back the lost confidence in the While it is quite different views on Oprah, but in the eyes of many Americans, Oprah Winfrey is still outstanding "In my eyes, she was like us are all human, when she was with me, I felt her as my good " 36-year-old sales representative Cheryl Pierce told reporters Road, since last year, she was has done a hysterectomy, the entire people are plunged into despair, grief, life seems to become a gray, is the Oprah show and lecture before the former made her thoroughly recovered from the Another old "Oprah fan" - a retired teacher, Gloria Bolukesi claimed, is Oprah Winfrey's show to make her life after divorce, have now taken to obtain a "new", "Austria Pula is an example of life, and she has overcome numerous difficulties to obtain a career and life If she can do, I believe we can do " Not long ago, Weng Dalasaier or a decadent life of alcoholics, however, watched Oprah since the program, she would change their "evil" Reformed, a different place, not only quit drinking the old trouble, but also Subscribe to spend 24 dollars for himself a host Oprah magazine, "more than fighting," while she also subscribed to several, as a gift for his mother, grandmother and three friends, hoping that they also can learn some kind of power

感觉还行,以前毕业时投了一篇稿子(我是学环境的,当时投了篇到环境保护了),稿件处理还是蛮流畅的,有问题编辑也能及时给解决。

美国问题研究杂志官网价格

美国《科学》杂志为周刊 一年51期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有名为《科学》(Science)、年代久远、影响卓著的科学刊物。   美国《科学》杂志   英文名:Science Magazine [1] 《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   该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的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为周刊,全球发行量超过150万份。   多数科技期刊都要向读者收取审稿、评论、发表的相关费用。但《科学》杂志发表来稿是免费的。其杂志的资金来源共有三部分:AAAS的会员费;印刷版和在线版的订阅费;广告费。   《科学》杂志属于综合性科学杂志,它的科学新闻报道、综述、分析、书评等部分,都是权威的科普资料,该杂志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是AAAS也是《科学》杂志的宗旨。   在全球,《科学》杂志的主要对手为英国伦敦的《自然》杂志,该杂志创办于1869年,曾发表了大量的达尔文、赫胥黎等大师的文章。21世纪的 前4年中,二者为率先发表人类基因排列的图谱而激烈竞争。   《科学》杂志的主编唐纳德·科尼迪毕业于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为斯坦福大学第八任校长,著名的环境科学教授。 《Nature》也属于周刊。杂志简介   英国著名杂志《Nature》周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其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   取得的所有进展”。《Nature》杂志每星期在全世界发行6万份,大约四分之一发行到图书馆和研究机构。   其中文网站:英国自然杂志《自然》杂志也为周刊。

期刊

区别:《科学美国人》创刊于1845年,是享有盛誉的世界级高级科普月刊,适合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士阅读;《科学》是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的官方刊物,为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为周刊。相比之下《科学》更为权威,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之一。该期刊的主要关注点是出版重要的原创性科学研究和科研综述,此外《科学》也出版科学相关的新闻、关于科技政策和科学家感兴趣的事务的观点。不像大多数科学期刊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科学》和它的对手《自然》期刊涵盖了所有学科。根据期刊引证报告,《科学》在2014年的影响因子为477。虽然《科学》是美国科学促进会的期刊,但发表文章并不需要AAAS的会员资格。《科学》收到世界各地作者的论文。发表文章的竞争极其激烈,因为发表在这样高引用率期刊上文章可以为作者吸引关注并有助于其职业发展。但是提交给编辑的文章只有不到10%会被接受发表,所有的研究文章在见刊之前皆须同行评审。

出刊日期是每月的22日

美国问题研究杂志官网价格表

自己没投过,但学姐投过两篇到他们旗下的Open Journal of Nephrology和Ope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学姐研究的是急性肾衰竭方向,本来是只打算投一篇的,但发表在第一本只花了一个半月。考虑到出版速度快,审稿评语给的详细,对接的编辑回复也比较及时,在编辑的推荐下又投了第二本内科学期刊,两本期刊价格都是三千多,也都有知网检索,能基本达到毕业要求。唯一有点缺陷的是这俩都是季刊,知网检索季刊的速度会比检索月刊要慢很多,对文章检索时间有需求的建议先联系编辑确认好出版时间和检索时间以后再按需投稿。

出刊日期是每月的22日

感觉这个出版社还不错的。 之前毕业时在Creative Education 发来了一篇教育类的文章。 10天内出了审稿结果,审稿结果很详细,给了很中肯的意见。审稿, 录用修改缴费,二审, 排版,校对 反馈 出刊大约用了2个月吧。感觉编辑还是很专业的。 文章出刊后就比知网等检索了。这个出版社还是蛮不错的!

学术研究院下属研究中心的研究领域已经覆盖除中东、大洋洲和非洲以外的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拥有研究中心/研究室13个:美国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韩国/朝鲜研究中心、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北欧中心、拉丁美洲研究室、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以及南亚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政治部。其中还包括关于美国研究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小基地)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大基地)。美国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是国际问题研究院的核心部分,成立于1985年。它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专门从事美国研究的主要机构之一,也是我国高校第一个专门从事美国研究的机构。中心于2000年被批准为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中心又被批准为美国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教育部和复旦大学对中心的科研工作提供资助,中心还通过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复旦基金会(The Fudan Foundation)得到美国国际开发署所属的美国海外学校和医院项目的赞助。美国研究中心在中美关系、防扩散与军备控制、美国国会等领域的研究和国际合作,已取得国内外学术和政策界的肯定。复旦基金会设有“谢希德奖学金”,以纪念谢希德教授对中美关系所作出的杰出努力。该中心出版的《美国问题研究》丛书,已被列入CSSCI来源期刊。已故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教授曾担任该中心首任主任,第二届主任为倪世雄教授,现任主任为沈丁立教授,吴心伯教授和信强副教授担任中心的副主任。日本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成立于1990年7月。其宗旨是以中日关系为主线,以经济为重点,全面开展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研究和交流,并带动对东亚的研究和交流。中心长期得到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日本卫材株式会社、日本万国博览会纪念协会、日本有关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各大学、研究机构的大力支持。从1991年起,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把中心作为据点机构予以重点资助。中心现任主任郭定平教授,中心目前有专职人员11名,校内外兼职研究员百余名,并聘请多名日本、美国、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的国外著名学者、实业家担任顾问教授。韩国研究中心韩国研究中心成立于1992年10月,中心现任主任石源华教授,现有专职研究人员6人,兼职研究人员30余人。中心的研究工作在海内外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得到了韩国国际交流财团、学术振兴财团、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等资助。中心出版《韩国研究论丛》,2006年入选教育部CSSCI来源集刊。中心图书馆现有韩国朝鲜学研究方面的专业书籍近万册,是国内韩国朝鲜学研究方面具有较大影响的专门图书馆。中亚研究中心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现任主任为赵华胜教授,副主任为杨心宇教授、唐朱昌教授,目前共有研究人员10名。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有:俄罗斯中亚政治和外交、中俄关系,中国中亚外交、上海合作组织、转型经济、俄罗斯法律等。上合组织研究中心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是目前国内教育部直属的惟一一家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承担与上海合作组织有关的课题,组织相关研究。中心现任主任为赵华胜教授。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两者各有侧重、互为补充。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于1993年正式建立。1996年10月,为实施“中欧高教合作项目”,根据教育部要求进行改组。该中心着重组织和开展对欧盟与欧洲一体化的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及内外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逐步建成为欧洲问题的研究基地、教学基地、学术交流基地与信息资料基地。中心现任常务副主任为丁纯教授,副主任为陈志敏、胡荣花教授。下设综合、经济、政治、法律、社会与文化6个研究室,集合校内各学科研究人员30余人。中心特聘教授梅兆荣大使任主席并主持“大使论坛”,戴炳然、伍贻康、燕爽教授任副主席。欧洲中心政治部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政治部成立于2006年,现有专职在编人员3员,现任主任为陈志敏教授。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政治部与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为兄弟单位,与中心其他成员进行合作,举行会议和开展课题研究等。同时,它和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进行一定程度的合作,如积极参与其部分教学工作。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政治部主要研究与欧盟(欧洲)政治有关的问题,包括欧洲内部政治与社会问题、欧盟外交与安全问题及欧洲政治文化问题等。北欧中心北欧中心成立于1995年,是由复旦大学、北欧亚洲研究所和丹麦、芬兰、挪威、瑞典和冰岛25所大学合办的一个合作平台,是中国与北欧学者、学生交流与合作的纽带。北欧中心的活动主要包括:1)为中国和北欧的学者就双方共同感兴趣的主题组织培训、研讨会、学术会议;2)为从事北欧研究的中国学者和学生和从事中国研究的北欧学者和学生提供教学;3)为北欧商业团体组织安排在上海的活动和课程。现任董事会、理事会主席由芬兰坦培雷大学校长Krista Varantola女士担任。复旦大学外事处处长陈寅章教授自1995年北欧中心成立以来一直担任中心的常务主任。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中国外交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年6月14日。中心主任由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任晓教授兼任。中心现有专职研究人员3名,兼职研究员5名。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要从事中国当代外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的主要活动包括:主办“外交官驻所研究”项目;参与举办“大使论坛”;邀请国内外相关人士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召开学术会议以促进学术交流。中心并出刊中国外交研究工作论文系列。国际组织研究中心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年6月14日。联合国前副秘书长、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陈健大使担任中心主任,张贵洪教授担任中心执行主任。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国际组织与国际安全、联合国维和行动、联合国与中美关系等。中心设有复旦“联合国研究论坛”(FUNS),邀请联合国官员和学者不定期来中心演讲。中心招收国际组织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南亚研究中心南亚研究中心于2007年6月成立,杜幼康教授担任主任。中心现有专职研究人员2人,并聘请多名校内外南亚问题专家为特邀研究员。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冷战结束后的南亚政治、经济、外交和安全问题,美国对南亚的政策,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关系等。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9年10月,由巴基斯坦政府与复旦大学合办,并得到巴基斯坦政府资助,旨在促进中巴高层次学术交流与合作。拉丁美洲研究室拉丁美洲研究室于1964年2月成立,先设于历史系,2001年11月并入新成立的国际问题研究院。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名,兼职研究员5名,外籍客座研究员1名。现任主任为朱鸿博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拉美国际关系,拉美政治,中拉关系,美拉关系,拉美近现代历史等。拉美研究室先后出版译著21部;专著6部;合作编写辞书、年鉴等7种。

  • 索引序列
  • 美国问题研究杂志官网价格调查
  • 外国问题研究杂志官网价格调查
  • 美国问题研究杂志官网价格查询
  • 美国问题研究杂志官网价格
  • 美国问题研究杂志官网价格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