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农村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农村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农村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学生怕作文,尤其农村学生更怕作文,城市小学生与农村小学生在习作水平上的差距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农村学生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稀少,社交能力更无法与城里孩子相比;他们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对于这些困境和现状,相信每一个在农村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人都会有更多的体会。笔者在农村小学担任语文教师已有六七年的时间,在作文教学中花了不少心智,可谓煞费苦心而收效平平。从前每次在学生作文前,从选题到开头结尾,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每个环节都指导得有板有眼,滴水不漏,可最后换来的还是学生干巴巴、令人沮丧的文字。在一次次失望和无可适从中我开始反思我所运用的指导方法是否最适合我指导的对象,其得到的答案也是肯定的,一般的作文训练方法,运用在农村学生身上,必然要碰壁的。那么如何做到,既能够立足现有作文教学理论和成功方法的同时,又能够在这些理论和方法中寻求突破,走出一条更有助于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训练方法,这就是笔者多年来一直努力探询的作文教学中的“循规”与“寻变”,在此将本人的思路和经验提出与大家交流。一、长篇短章,词汇先行“词汇积累——作文训练的基石。” 引导学生积累词汇,让学生在习作时能做到腹中有物,以此提高作文水平,这点对于无论是城里还是乡下的语文教师,已不是什么新鲜的做法。但同样的“积累词汇”,其实施过程城里乡下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对于城区的小学生,老师要想让学生积累词汇,可能只要简单的布置和适时的检查这么简单,然而在农村,那可要费些心思和体力的。首先,学生从哪儿获得词汇的积累?农村孩子手中可供阅读的书籍少之甚少。本人所在学校,初步调查发现每个学生手上平均没有一本象样的课外读物,在这种状况下让学生去阅读,去积累词汇,不是纸上谈兵是什么?为此,我在班级中增设了“班级图书角”,把学校闲置的旧书架拿来放在班级教室的一角,让学生尽可能地把个人的藏书拿到这里来,此外在每年的寒暑假我都将给学生布置一道特殊的作业,那就是让家长给自己买一两本有意的课外书籍,甚至还推荐性地开出书目,从而使家长们由没有习惯为孩子买书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通过几个学期的坚持,图书角里的图书已经相当可观了,极大地克服了农村孩子可供阅读的书籍少的不足。其次,对于积累的词汇的理解、分类、优化和运用能力,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也有很大差距。由于城市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高,他们在这项工作中充当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农村孩子在积累词汇的过程中几乎失去家长的作用,如果老师在这当中又缺少科学合理的指导和监督力度,那么词汇积累只能变成徒有形式的做法。因此我找到了几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第一,专门开设阅读课,临场指导阅读;第二,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每星期、每月评出“阅读之星”、“词汇大王”等,同时注意遏制学生积累中的片面贪多求次情况;第三,积累的词语佳句要让学生尽量理解,平时通过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词义,用自己的感情朗读词汇等做法,强化了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培养了语感。二、题材拓展,农村娃也可写城市事,国家事笔者在网上曾研读过一篇题为《农村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出路》一文,作者提出的作文题材出路就是:写农村景色、写农村语言、写农村生活、写农村变化。乍看上去,似乎是些不错的点子,可仔细想来,难道农村学生的作文只要把农村的一切写好就大功告成了吗?现阶段在整个教材普遍带有城市化倾向的形势下,必然要求农村孩子的作文也能写、会写除农村以外的事物。可农村孩子生活中接触的新鲜事物少,眼界狭小的的客观事实,成为阻碍学生作文题材丰富性,多样性的最大颈瓶。怎么办?思来想去,农村孩子最热衷的事情莫过于就是看电视,电视成为他们了解外界的唯一窗口,而新闻的价值也许正是我所寻求的拓宽学生作文题材的最好出路,并且笔者也的的确确为这个所谓的“新闻引路”构思摸索了近四年时间。首先,培养学生关注新闻的热情。经常利用班会,自习课等时间,开展“会声会色说新闻”、“新闻小博士”等活动,而到了高年级后期,还增加了带有评议性质的“今日新闻之我见”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密切了新闻和学生间的联系,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视野。其次,老师参与其中,事半功倍。学生对于新闻的搜集不免有着方方面面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搜集渠道单一;新闻素材有些大而不着边际,有些小而索然无味。要克服这些不足,这时教师就有必要参与其中。我经常从报刊、电视、网络中搜捕一些生活气息强的新人新事,然后与学生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以新闻的方式拓展题材的做法,已经小有硕果,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在笔下写出新鲜事物,这让笔者尤感欣慰。三、模仿入门,例文作文教学法有人提出,作文训练应当经历“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方法——不断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阶段,本人对此非常赞同。那么如何做到“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方法”呢,这就要发挥例文的强大作用。在长期的工作中,笔者总结了一套尤其适合农村小学生的例文作文教学法,现用一具体实例来谈谈。有个“××人二三事”的作文习作,在指导前我在网上一下找了23个各具特色的同类型的例文,然后运用“农远”的多媒体资源,在电脑中将它们逐一出示,对每篇例文条分缕析,层层驳茧,重点放在讲解例文特点,分析作者如何围绕人物选事,最后把所有例文概括成四类结构类型。由以上例文的讲解指导,从而生成建设性的指导方案:这种例文作文教学方法看似老套而又缺少创造性,而它在小学作文训练的初、中期却非常有效,它可以运用在每次作文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上手,但这种方法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智慧。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它有着固有的原理和方法可循。作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在作文教学这方面我很庆幸自己在“循规”中不忘“寻变”,从而找出一种适合自己教育对象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往往视作文为畏途,怕作文、恨作文、不爱写、不会写。提到作文,许多学生唉声叹气。作文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 一、注重积累,通过多种渠道丰富作文内容 (一)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日记的内容很广,自己的喜怒哀乐、所见所闻都可通过日记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比如:结合农村小学生的实际,可让他们动手植树、养花、种菜,也可以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把栽种或饲养的过程以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既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写起作文来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写作兴趣会逐渐被激发起来,写作素材也会逐渐丰富起来。 (二)通过平时的课内外阅读来积累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无论是低年级的用词说话、看图说话,还是中高年级的读段、写段和写一篇完整的作文,这一系列的作文训练,都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地切入,通过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这一个个训练环节,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想成为妙手,就得有得有广泛的阅读。农村的小学生所处条件有限,脑海中的词汇单一,往往表达非所想。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丰富词汇的积累,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采取以下的做法: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图书室的图书进行阅读,另外利用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安排全班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为了避免学生读书的盲目性,使课外阅读能真正落到实处,每次让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让学生选好书,然后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他们运用所学的读书方法进行有目的地广泛阅读。同时,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采蜜本”,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摘抄下来,也可把对文中主人公的评价及自己读完后的感受写出来,随时翻阅欣赏、细细品味。最后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成果汇报”活动,在活动中把自己的“采蜜本”拿出来相互交流、欣赏,激发了学生读书兴趣,树立了读书信心,享受到了读书带来的成就与快乐。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写起文章来,那些优美词句就如泉水般涌出,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二、坚持以“说”促“写”,稳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则是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抓住这一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说这一优势,让学生先说多说,说全说细,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为孩子创造演讲的机会。教师利用每天10分钟的早自习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自由讲话”,内容不限,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但说话时间由短到长,说话要求也是由易到难,分时间段逐步深入。通过这个活动的坚持开展,笔者发现班上原本内向的几个女生到后来上台时脸不再红了,声音也洪亮了,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把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作文直接挂钩,由观察到说话、由说到写,读写结合、以说促写,不断协调说与写的关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自然会得到稳步提高。 三、重视作文的评改,让学生在自改、互改中交流提高 “写作文难,批改作文更难”。详细批改,工作量又太重;简单批改,又怕达不到效果。那么如何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兴趣?如何使作文批改更有效?笔者认为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把作文批改看作是一种阅读的交流、一种心灵的沟通。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批改中,让作文批改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场地。 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自主评改、交互评改。学生自改,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人。当然老师在让学生自改作文前应进行指导,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对照题目,看自己的内容是否切题;其次,让学生检查文章的条理、详略的处理,中心材料是否充实具体;再次,检查是否有病句或错别字;最后,看看采用修辞手法可否使文章更精彩。学生自改后,小组同学参与互改,笔者发现小组同学在互改交流中,无拘无束、乐于交流,敢于阐述自己的见解,哪怕是一个小问题他们也会争得面红耳赤。他人评价时,无疑能让自己大受启发,以广阔的视野对习作进一步修改;评价他人时,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鉴,吸取他人的闪光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既利于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又使学生在自改作文中尝到了“自改成果”,教师也能从精批细改的主体地位中脱离出来,成为作文批改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交给批改的方法,给学生以指导。既促进大家情感交流,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小学作文教学之路是坎坷不平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努力让学生对作文由“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使学生能快乐作文,快乐成长。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刍议  邛崃马湖九义学校 余福波  农村孩子作文水平普遍偏低。究其原因,农村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对作文写作反应不好,缺乏好感、兴趣。一方面,农村孩子没有平时记日记的习惯,很自由散漫,缺乏一种外在的约束,也缺乏一种鼓励。另一方面,作文写作是一种综合性、运用性、创造性的课程,没有良好的习作习惯,没有一定的知识与能力,是不容易把握的,因此作文对于大多数学生,甚至包括优生来说,都显得很难。可以说,一篇文章就可以反映出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这是完全可以的。  农村孩子之所以作文水平不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一、语文知识教学与作文教学联系不紧密。现代的语文,与我国古代的国语教学是不一样的。我国古代的国语教学,除了识字,它还集历史、政治、地理、天文等科目于一身,其综合性更强,内容更丰富,但由此也造成了我国古代的许多文人为读书而读书。而现代的语文教学细化了,很多科目都独立了出来,但由此也造成科目与科目之间的脱节,重此轻彼。虽更强调运用与创造能力,但由于知识的过于细化,造成学生片面地去追求单个的知识点,而忽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之为知识的目的和用途。  比如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历史社会知识,但在学生的作文里面,却很少反映出来,往往出现的问题是文章空洞,不充实等。还有我们做过许多的语文知识题:成语,词语搭配,句子扩写缩写,造句,默写古诗、文章段落,还有分析文章线索,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提炼文章中心思想等。其实,学生还有很多老师都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出题,为什么要出这样的题,只知道考试题型就是这样,我们平时也是教会学生做这些,我们只需要会做就行了,老师是这样教我们的,我们也是这样教学生的,不是吗?我们根本就忽视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忽视了知识之于运用的价值,我们都成了为做题而做题的应试教育训练出来的机器。“文章千古事”,又岂是只会机械地做一些语文知识题所能做的好的。更可笑的是,现在有些所谓的优生,知识题做得最好,作文题却很差,这难道不是一种讽刺吗?  二、学校对学生的作文课重视不够。农村学校几乎都没设专门的作文课,作文教学附带在语文教学中,没有专门的系统的作文教学,对学生的习作习惯(如记日记)也不在乎,倒是图书馆的作文书弥补了这个缺憾,但是试想,老师都不太重视的东西,学生又怎有兴趣去研究,学习呢?何况农村孩子的自觉性本来就不高,而且学校的图书室是否真正的为学生服务了。虽校外的作文书多,但有几个学生的书包里装了作文书的;有,那也只是为了抄袭用的。  作文写作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重视。小学是养成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在小学阶段就应该重视指导学生怎样去观察事物,怎样去交流表达,怎样抒发感情等。而在这方面,我们农村的小学还做得很不够。农村孩子作文书写差,不会表达,内容单调,缺乏创造,还不喜欢作文等,都暴露了我们对作文重视不够造成的问题。农村孩子相对与城市孩子,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还有生活环境本来就不好,如果这方面不得到重视,就只能造成学生害怕作文,应付作文,对作文缺乏兴趣等。  以下,是本人在这学期也进行的作文教学,还不算切入正题。  我每周在班上自行设立了一节作文课,专门来教学作文写作。首先,我在作文课上让学生进行了一些句段的练习。对于学生来说,一整篇文章是不容易把握的,因为一整篇文章就需要学生懂得去谋篇布局,懂得构思,懂得运用写作顺序、线索,懂得表达中心等。试想,一个连句子都表达不通顺,不清楚,也不知怎样去表达的学生,又怎能写好一篇文章呢?因此我认为练习好写句段,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在教学中我都给学生安排了句段练习。重在让他们通过练习明白,如何把句段写清楚、具体,教给他们写作的方法,即如何去观察事物,如何去描写事物。学生的练习主要有心理描写、场面描写、动作描写、对话描写、外貌描写、景物描写等,句子练习,与扩写句子相似,但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各种各样的扩写,进行比较,学生知道了在作文中如何去写句子了。通过句段练习,班上涌现出了不少好句好段,尤其是一些中等生进步较快,而一些优生更懂得作文的方法了。总之,大多数学生发应,作文(句段书写)并不是很难了。  在作文练习中我还注意就地取材,将学生中写得不够好的典型的段落,抽出来让大家一起改。这一方面直接暴露了学生中存在的较多问题,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另一方面,也容易纠正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曾有学生感叹:“作文还要这样写呀!”我即时纠正了学生中存在的作文思维与情绪,结果很有些学生的作文都有所改进了。  其次,我注意讲解一些作文写作方法。在教学中我发现,差生的作文大多层次不清,即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意思颠倒不清,甚至句不成句,段不成段;中等生作文内容空洞,不具体,千篇一律,甚至不知怎样开头等。在作文练习中,针对学生作文整体意识差的状况,我介绍了点面结合,烘托对比,倒叙,按顺序写作的写作方法。为了介绍点面结合的写法,我还专门给学生念了《红领巾》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点比面大》。学完之后学生反应较好,印象较深:他们知道了一篇作文,怎样从合格变为优秀,也知道了一篇文章怎样去处理点,怎样去处理面,以及二者的关系。  由于我非常重视学生的作文写作,重视指导学生的写作,学生比以前更喜欢作文书了,订《红领巾》杂志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了。  同时,我在平时的课文教学中,也渗透进了作文教学。在课文教学中我重视引导学生去分析精彩的句段,重视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段落层次处理,文章顺序线索,还有如何围绕中心来表达等。但讲归讲,练得还不够,以致很多东西,学生都消化不了。因此,如何处理好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这还是我以后值得探索的问题。  最后,我在作文教学中还安排了学生学习写诗。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平时有时就爱玩这个,另一方面我认为,童年的生活是美好的,童年的生活充满了诗,诗是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表情达意的很好体裁,而且文体短小。我教学生写诗,首先教学生打比喻。刚开始对学生要求并不高,只是鼓励学生打一些恰当,有意思的比喻,慢慢地学生对诗歌感兴趣了,于是我又教他们怎样表情达意,渐渐地就有些学生能写出诗来了,也有的学生爱写诗了。本学期,我班一个学生还发表了一首诗歌在校刊上呢。  虽我不知写诗对学生作文有多大帮助,但如果写诗能养成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这何不是一种进步呢?  以上仅是为了单纯的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而作的尝试,对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做得很不够,而这又正是提高学生作文写作的关键所在,因为只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有写作欲望,他才能最终把作文写好,写出水平。这是摆在我们农村老师面前的一个严重的问题。  2007/6/27

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怎样当好农村小学教师 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相比,无论是在文化基础方面还是在社会见识方面都有一定的差距。城市的小学生在文化比较丰富的城市里,他们可以经常看到新生事物,见识面广,而农村小学生生活在偏僻的农村里,他们每天面对的是田野、高山、河流、见识面很窄。所以,当好教师难,当好农村小学教师更难。我在农村小学任教几年了,凭着几年的农村小学教学经验,我觉得,要真正当好一个农村小学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当好农村小学教师,一定要有“五心”。 1、恒心、人贵有恒,做一个农村小学教师尤其如此。在学生心中,一个好老师应该威严而又和蔼的,如果坐牢似的对学生时紧时松,学生也会时好时坏,时间久了,就不好管理了。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家长们都忙于干农活,没时间顾及他们的学习,大都是靠老师管理的。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的良好好习惯都来自于老师长期的鼓励、引导,来自老师持之以恒的培训、训练。 2、匠心。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就像没一件艺术品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也因人而已,这一方面我一直坚持做两件事:(1)写教学反思,总结这一周上课情况,哪里好值得继续采用,哪里不太适合,需要改进。(2)研究孩子的弱项,对症下药。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孩子来我们这里学习就是为了学好知识,所以我们要负责任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发挥一对一家教的最大优势——个性化。 3、用心。什么事,只有用心了,才能做好。在课堂上我坚持做到:讲课有张有弛。因为我们每次课的时间比较长,而且农村小学教具比较简单,我们不能让学生时刻集中注意力。我们知道每个人注意力最多就二十分钟左右。所以我把课堂化作一个个小的冲锋,让学生不会觉得枯燥,(2)在上课过程中要有讲解有练习,练习一定是举一反三。老师不能满堂灌,别老是在哪讲的津津乐道,学生的思绪早已九霄云外了。 4、热心。我把热心这一点用在和家长沟通上。我觉得农村学生家长不是很用心地过问学生的学习、纪律等情况。只有走进家长,明确我们教育方向。勤和家长联系,你传递给家长的信息最起码也是对孩子的关注。你关注了,家长才能放心。学习进步了,我们发个短信,表扬一下;学生这段时间表现不佳,我们大家打个电话共同寻找原因。 5、爱心。教师要爱岗敬业,要爱学生。农村孩子特别纯真,教师要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爱护,把学生当做朋友一样沟通交往。这样学生才会跟你更贴心、更信任你听你的话。 二、要当好农村小学教师,必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全才的教师。 我国进行课教改已经几年了。这是一场深刻的教学革命。我在语文教学方面我体会较深。新教材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着眼于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和现代语文能力的提高,理解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集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汉语性一体具有很强的可朔性。新教材显示的这些特点。所以,作为一名农村教师,除了有精深的的专业知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高度的责任感之外,还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搜寻信息,博览群书。农村相对城市而言,信息比较闭塞。教师必须注重搜寻信息、博览群书,讲课时渗透信息,充实教学内容,学生在给自己合作探究的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质疑有一个丰富完美的解答,这样学生就会学的满足满意。同时还要注意课文阅读教材的广泛性,使教材承载着大量的社会、人文、历史及自然科学知识,学生在学习使用语言的同时,还将接触到许多注入天文地理、文化艺术、古今中外的背景知识和未知领域。若老师孤陋寡闻知识面窄,在教学中就会捉襟见肘,被动应付,就不能应付自如,举一反三。 (二)左右逢源,多才多艺,就语文课而言,它重实践运用,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听得明白,说得清楚,看得透彻,写得生动,思想正确,新教材注重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如教《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是我在黑板上刷刷几笔画了大龙虾、章鱼、海参几幅图,让学生直观;教二年级语文《春天在哪里》时,我唱了一首《春天在哪里》的歌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思想内涵。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活跃课堂,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给学生创造一个直观、具体、新活的语境是十分必要的,除了有限的电化教育手段外,教师可把书本知识转换成悦目的图文信息,我还把课文编成话剧,故事小品。让学生饶有兴趣的参与中巩固知识,培养语感,使课堂有声有色,情趣横生。 (三)多动脑筋,勇于创新。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动,参加社会活动是检验和巩固课文知识的最佳方法,时课堂教学的延续。多开展综合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让他们去体验、去感受到学习的实际价值。 三、要当好农村小学教师,要善于发挥农村优势,拓展农村小学课程资源。 在课程资源的平台上,乡村学校在条件性课程资源方面处于弱势,但在素材性课程资源自己明显的优势。因此,我们乡村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特有的课程资源,弥补村教学资源的不足,缩小城乡课程资源的差距。 (一)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每所学校的课程资源都是丰富的。那么,教师怎样开发学校课程资源,是学校变成不只是学生读书的地方,而且是学生的生活地方呢? 1、广开思路,开发有限设施的多种功能。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根据各地和各学校的实际,广开思路,灵活多样,创造性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开发有限的的多种功能。以语文课程与科技活动课程为列,在科技作品的创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科技作品的多种功能。如《理想的风筝》这一课中讲到:他的风筝各式各样……于是老师们把学生们在科技活动课上精心制作的风筝请上了课堂: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三四米长的蜈蚣,最妙的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风筝…… 2、激发热情,激活教材“二次生命”。孩子们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思维,独到的见解,已获验证的成功学习方式,自己的游戏等都有可能成为教材“二次开发”的契机。如上《保护庄稼好兵卫》一课时,对于城市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对青蛙就很陌生,但在农村的青蛙是常见的“有益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于是,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外兴趣作业:搜集有关“青蛙”的资料,可以亲自去田里看看,可以问爸爸、妈妈,也可以找有关“青蛙”的图片、文字、故事、歌曲等。经过搜集,同学们不但了解了青蛙的生活特点,,还知道了青蛙小时候是蝌蚪,是人类的好朋友,要好好保护它知识。 (二)合理利用家庭课程资源。“事物的存在同发展必然同其所在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同样。学生的发展同其所在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我们在使用学校资源的同时,还要发现、利用家庭课程资源。 1、结合农家中的课程资源,使学习知识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孩子们生在农家,长在农家的蔬菜、水果、玉米、水稻、山芋等作物再熟悉不过了,对它们外型特点和生长过程自然有深刻的印象,但对城里的孩子也许只停留在“熟悉的成品,陌生的原体。”的表面。记得去年我的表姐带着她8岁的儿子到乡下探亲,他儿子指着路旁的禾苗问道:“妈妈这些水草为什么长得这么整齐啊?”同姓的人不禁开怀大笑,这也许是他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城里的缘故吧。而禾苗在我们乡村田野随处可见。当交到这一册识字(一)第2课时,文中的“禾”就可以结合学生所见,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外形特点以及种植方法(为什么要“整齐”)等。实践告诉我们,乡村孩子的见闻也不少,乡村特有的生活和学习结合起来,就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2、凭借学生的经历体验,是理解课文与切身感同身受相结合。学生本身就是特殊的课程资源。他们有特殊的生活经历和家庭故事,如:旅游见闻、失学、父母打工、家庭离异,山崩屋塌……,也有做农活,捕鱼、逮鸟、种蔬果的体验和收获。这些竞合体验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能力的锻炼、合作精神的形成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利用,把学生的这些经烟筒课文的感悟结合起来。如第三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中讲解到蒲公英妈妈、豌豆妈妈、苍耳妈妈各有自己的办法让孩子们去“旅行”,城里的孩子对这些不易理解,但农村的孩子经常见到这些植物,也许还经常拿来玩呢。课堂上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谈,就能体会到植物妈妈办法的巧妙,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引发学生的纯真情感,使文体对话与心灵交流相结合。乡村的人际交往相对城市而言更为纯真,更具有人性化。类似玉《少年闰土》中“看瓜刺猹”的农趣,“乡村孩子”的农心,“锄禾日当午”农活,无不隐藏着乡村学生纯真的情感,作为教师,就应当善于发现每一个可能涌流无限生机的“泉眼’,精心疏通,引流学生的真情实感。乡村里的人们有”桃花源式的绿色交往、张扬人性的交往,学生可以敞开心扉纯真表达,因此更容易使文体的对话与自我的心灵碰撞融合,升华,在口语交际表达中更具有“纯净”的语镜优势。 (三)积极开掘社会课程资源。社会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价值,与传统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各种感观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这是传统的教科书无法替代的。 1、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的增长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应鼓起热情,给予关注,给学生做现场引领,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资源,让学生实实在在去做,以实践代替想象。如在学习第八册《小树给死囚调查报告》时,可让学生一小调查员的身份去对一些问题进行调查,如河水为什么便污浊,为什么空气污染严重等进行采访、调查和研究,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文的表达能力。 2、开发利用农情农俗,培养学生爱想情感。作为农村小学,应当让学生了解并熟悉农业生产,培养学生热爱农民、关心农业、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每个地方的农业发展状况各不相同,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了一个广阔的报道空间。教师可组织学生拍摄富有“农情”的照片,撰写关于“农情”的报道。在深入农村生活、具有切身体验的基础上的作品,显示出十足的“农情味”,从中也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经济,文化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教学《难忘得泼水节》时,教师可以“节”为点,引入到各种“节”或“俗”的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交流过节的习俗,学生发现这些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还藏着这么多知识,他们表现了极大的学习热情。 3、积累运用农谚农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新课程强调语言积累,积累语言的途径、渠道很多,农民群众的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深刻的寓意。如谚语。歇后语等既通俗易懂,又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如在学习第八册《积累?运用八》“读读背背”时,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让学生虚心地向长辈请教,收集这样生动的语言。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到阅览室图书馆查找,把“农语”抄下来。教师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还会使学生的习作富有“农味”,具有个性特征和乡土色彩,进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努力开启自然课程资源。《课标》中指出:“各地都蕴藏着自然、社会、文人等多种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因此教师要增强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让课程开发领域“宽”起来,地域优势资源“热”起来,活性的课程生长点“链”起来。 1、欣赏自然景观,培养美好感情。秀丽的山川、雄奇的古迹,都是新课程改革下最具优势的课程资源。如在学完《圆明园的毁灭》、《镜泊湖的奇观》等风景篇后,为进一步学生树立爱家乡、保护文物的思想感情,可作以下的课外延伸。将小镇划分为交通、旅游、田园风光等几个方面;再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运用图片、文章等形式分别对这几方面进行特写最后让学生的作品张挂在校园的展台上后编写成特写集,通过小导游队进行交流、宣传。有学生介绍如下:“我校坐落在十万大山脚下,这里既有美丽的高山田野,清纯的小溪流水;还有远近闻名的优美景观——神马瀑布。神马瀑布在平龙山上,平龙山山水奇秀,风景幽雅,常在茫茫雾海行云之中。”这样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外自然资源,结合校本课程,开展一系列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文物的思想感情,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2、引用传说故事,感悟传说内涵。“传说”是生成“课程资源”的一个亮点。乡村学生生活纯朴真实,在他们的身边积淀着不少耐人寻味的传说故事。如:广西防城地区扶隆乡自古来家喻户晓的“神马射尿传说”,北仑“五指山”的传说……教师可让学生深入农村,像年老的长辈、领里乡亲询问,搜集民间传说故事,在进行整理、编写、交流,开展以“传说故事”为主题的活动。 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我们农村小学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让我们的乡村教育真正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我们农村的孩子也变成金凤凰。

当前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亟待关注的几个问题摘要: 体现着时代精神的课程理念其 代写论文所倡导的观念、行为上的诸多转变不仅局限于教师和学生这一层面,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也必 须 选准新的立足点,本着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促进 “人、校”共同发展的根本宗旨,做好恰当的学校定位,实施民主管理、“人本管理”,营 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构建“绿色”管理制度,为课改的实施扫清障碍。关键词:课改;学校管理;问题新的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观念、行为上的诸多转变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和学生这一层面, 学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及管理行为也要发生相应的变革。没有与之相应的管理理念、管理行 为的支撑与保障,新课程的实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名副其实。从一些工作现象的分析反思中可以看出,我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已经明显滞后,管理问 题瞬时凸现出来。如:重制度忽视人文关怀,重经验忽视方法创新,重硬件忽视软件建设, 重形式忽视管理实质等等。对照新的课程理念,就会发现我们在管理中有很多陈规陋习,如 果不加以调整、改变,势必制约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学校的发展,甚至教育的发展,危害不言 而喻。可以说,新课程让学校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所引发的诸多新的变化、新的情况以及新的问题,管理者必须 本着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促进“人、校”共同发展 的根本宗旨,选准新的立足点,赋予管理新的内涵,创造管理新概念,从而进一步提高管理 层次和管理效能, 为课改的实施扫清障碍,保驾护航。因此,笔者认为,当前的学校管理应亟待关注如下问题 :一、做好恰当的学校定位以往的管理很少关注学校定位,对学校缺乏一个整体的盘点,推着干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也 是学校缺乏特色、缺乏生命力的致命原因之一。新课程理念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即只有从实 际出发,找到促进自己发展的“第二曲线”,才能使管理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这就需要对 学校进行准确的定位。做好恰当的学校定位是一个关键环节,是学校追求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的起点,它 关系到学校能否找准自己的位置,设计并制定出与自身相吻合的发展战略。因为只有明确了 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地、创造性地开展好各项工作,避免工作的盲目 性。准确为学校定位有一定的程序和步骤:首先要进行战略分析,对学校内外部环境进行系统思 考 、整合分析。这包括三个方面:(1)把握社会的客观需要。即:了解社会的发展形势及对人 才培 养的需求,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和动向,教育改革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以及 所在社区的发展要求,全面洞察宏观趋势。所谓“跳出学校看学校,走出教育看教育”就是 这个道理。(2)正视学校的办学条件。即从学校实际出发,对学校的文化传统、社会形象、 学校特色以及师资队伍、生源状况、教学设施、设备条件、资源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 (3)遵 循教育的客观规律。这是学校正确定位的基础。然后,根据这些实际状况,采用“SWOT 策 略 分析法”,从S(优势)、W(劣势)、O(机遇)和T(威胁)四个方面对学校现状进行细致分析,从 而找出工作的突破口,创建理想的办学模式。其次要厘清办学理念,拟定出极具发展空间的 学校规划。办学理念是贯穿学校工作始终的一条主线,是“灵魂”,用明确的办学思想去统 帅学校的各 项工作,指导、规范教育行为,这应成为每一位管理者的最高追求。可以说,这也是决定办 学层次高低的标尺。所谓“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深刻含义正在于此 。时下,课改给了学校发展极大的自由度和极大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用先进的理念贯穿 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促进学校的目标达成就显得尤为重要。二、实施真正的民主管理民主管理并不是新生事物,虽然被经常提及,但它没有真正地在管理过程中生根发芽,在现 实中往往是流于形式,有名无实。究其根源是受传统的管理观念束缚太深,习惯于权力支配 、无条件服从这样落后的管理方式,极大地扼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与新课程所倡导的“ 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背道而驰。其实,教师不仅仅是被管理者,同时也是管理者,具 有双重身份。要实现真正的民主管理,必须充分体现以教师为本的主体思想,营造一个宽松 的管理和心理环境,唤醒广大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让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充分 发掘他们的潜能,这才是提高学校管理质量的根本保证。高效益的管理,有赖于大家的相互 尊重、共同参与、团结协作。所以作为管理者应转变“家长式“的工作作风,打破单一的、 封闭的工作局面,走出“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增强民主意识、团队意识,采取柔性的、 开放的管理策略,把广大教师当作合作伙伴,与教师进行广泛、深入的交往和探讨,最大 限度地实现教师的“参政”、“议政”、“创新”、“求异”,倾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不 断完善工作目标和任务,从而取得最大认同和理解,这是畅通管理渠道、保证目标实现的重 要前 提。真正的民主管理是思想交流、碰撞、互动中谋求统一的过程,教师如果不再只是被动 服从,而是主动适应,管理才会有质的飞跃。三、追求“人本”的管理极致“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基于此点,关注教师的成长,立足 于发现人、培养人、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应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正象有人 说的那样:管理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做了什么事,而在于发现了多少人和培养了多少人。反思我们的管理实践,凸现的是教师的工具价值,即把教师当作完成学校目标的工具,没有 全面地关注教师的需要、成长和发展,忽视了对教师的发现和培养,或者说仅仅维持在低效 的培养水平上。这无异于慢性自杀,因为教师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研究表明, 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指标只有一个,就是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若照此定位,就不难理解“ 立足于发现、致力于培养”该有多么的重要。所以作为管理者,更多考虑的应是如何造就一 支专业化的队伍,如何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客观的眼光看待每一位教师,如何根据 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优势,制定出因人而异的培养规划,如何按时代的要求,促进 他们的专业化发展。尤其在课改的起始阶段,管理者面临着诸多难题,例如,研究型教师 的培养、教师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技术等新的技能培养等等,都需要 一个一个地去攻破,只有这样,教师的工作能力才会与日俱增,教师的整体实力才能不断攀 升。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促进人不断发展的文化场所,它应该追求一种文化品味,体现一种 特有的文化气息和文化底蕴,从而达到时时引导人、塑造人、实现自我超越的教育目的,进 一步地推动学校的发展。受一定的认识局限,一些管理者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上,虽说这也 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仅强调物质建设未免有些偏颇。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应在建立学习 型组织、建设学习化校园上多做文章,创设开放、宽松的交流空间,开展各种科研活动,开 设丰富多彩的论坛、辩论会、信息发布会等,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学术气、书卷气,体 现出一种文化追求,这对师生的成长以及学校的发展都大有裨益。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文化氛 围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需要几代的管理者 和广大教师共同为之努力奋斗,才能不断丰富其内涵,提高其文化品位。五、重建“绿色“的管理制度制度管理是一种常规而有效的管理手段,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的全 面推进,我们不难发现,旧的制度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甚至起了反作用,所以学校管 理制度的重建已迫在眉睫。笔者认为,重建管理制度应体现“绿色”宗旨。所谓“绿色”宗旨,意指新课程下的管理 制度要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思想,立足于催人奋进、共求发展这样的主题,要充满生命的活力 。 具体说,有两层含义:一要“新”。即总体上要符合时代精神和课改的指导思想,要体 现学校的管理意图,引导、矫正教师的教育行为,充分 发挥制度管理的导向功能。二要“活”。即要体现一定的弹性,可随时根据形势变化以及实 际状况进行微调,同时还不束缚人的手脚,有利于教师的探索和创造,有利于教师的进一步 发展,充分发挥制度管理的激励功能。总之,重建制度是为了取得更好的管理效益,所以在重建过程中要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 和要求,取得目标上的认同,本着促进人、发展人的根本宗旨,使制度管理焕发新的活力。

一、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现状简析: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根基和办学的生命线,积极深化课程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着力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这和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学校制度的健全,和社会、家长、教师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国家为学生提供免费的教科书以来,学生的入学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辍学的学生明显的减少。但是由于学生家长大多数在外务工,对子女的教育失去了信心,看见子女成绩不好,就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带着尚未完成学业的孩子一同打工去了。这样的现象在农村不胜枚举,我为这些学生的出走感到十分的惋惜和痛心,同时也为家长的愚昧无知感到万分的无奈。还有的学生因为班级频繁的更换老师,对老师上课教育方法的不适应等,使学生产生了厌学或者逃学的心理。 二、针对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所面临的上述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措施去加以改进。 (一)、学校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做到以制度来约束人学校管理制度是学校内部的治校之法。因此学校各种制度一经确立,就必须成为全体师生员工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并具有强制性。在贯彻执行学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规章制度的具体规定与要求的效力,适用于其覆盖的所有人和事,无论是对学校领导还是对教职工,一视同仁。身教重于言教,学校领导尤其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维护制度权威性、严肃性的典范,因此在规章制度起步实施之时,就要严格贯彻执行,决不能网开一面或搞下不为例。学校管理的实施,是长期细致并具有反复性的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督促检查和强化激励,使各项规章制度的规定和要求落到实处。并不断完善,使学校制度走向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在学校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发展教师是关键,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坚决贯彻执行《教师法》《职业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确实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采用现代教育管理方法,实行科学民主管理,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使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真正的保证,真正让教师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教师队伍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就目前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他们获取信息知识的途径非常有限,视野极窄。本人认为,应加强以校本教研为主,定期组织教学业务学习,开展集体备课、赛课、听课、评课活动和课堂小问题研究,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课题研究,参加各种层次和不同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并承担各级教研任务,与其他学校开展送课等教学结对联谊活动,激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技能升级、撰写论文、制作课件、总结反思和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等形式提高业务。通过请进来,送出去,开展传、帮、带活动以及自我反思、同行互助、骨干引领等途径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拓宽培养渠道。同时,重视教师的师德、职业教育和心理辅导,加强教师发展性考评,努力促进教师整体素质从根本上达到量变和质变,切实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三)、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也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由于农村贫困面比较大,大部分学校的校园设施还不够健全。譬如:远程教育设备在很多农村学校,连基本的办公室都没有,多数学校是将办公室和远程教育办公室挤在一起。这样的现状在农村学校较为普遍。因此,必须继续加大对基层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经费投入,彻底根除当前校舍破、旧、险的办学条件,改变现代化设备落后的现状,真正为素质教育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保证。 (四)、改革考试与考核的评价方法必须真正改变单一的、静态的书面考核所取得的成绩作为质量检查的标准,不仅要有知识掌握的评价,而且要有学生人格的评价、认知能力的评价以及心理状态的评价。要摒弃陈旧落后的评价制度,与时俱进,强化教育评价中教师的服务意识和指导意识,而不仅仅单一地从学生考试成绩上来进行评价考核。因此,教育教学评价考核运用的方式,不仅要有口试、笔试,还应有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来进行评价。 (五)、抓好学校、社会、家长三维一体的三结合工作学校要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事参加,加大学校各种制度在家长中的宣传力度,调动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号召家长每日检查孩子的作业,帮助孩子弄懂学习内容,耐心做孩子思想工作,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学生的很多不良行为都是在社会中感染的,因此,学校和家长要呼吁社会各界要做好对各类学生的监督力度,不要让学生养成各种不良的习惯。比如学生的抽烟习惯的养成,如果社会各界监督得当,没有人卖烟给未成年人,他们会养成抽烟的习惯吗?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宣传力度,同时学校、社会、家长要经常联系,进行沟通,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

农村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初中

论文必须得理论结合实际!网上找的千篇一律基本上没什么价值!还是靠自己吧!能想到这个命题,希望你能真正的体会一下农村的教育!肯定会写出精彩的论文的!

给你个提纲,你自己再扩充一下,就比较合适了 明白学好数学的意义,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大概100——150字) 具体方法:多思、多想、多问、多练、多看、多用(需要结合初一课本的知识来举例说明)多思考书中概念多想想老师教的方法多问问不懂的问题和延伸的知识点多练习自己不熟悉的地方多阅读与数学有关的书籍在生活中多多运用数学(这些具体方法有的可以点到为止,有的要举例说明(大概300——350字,根据前面的字数决定) 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的很大区别在于模型法和抽象思维的运用,小学一般是计算和形象思维,初中主要是方程、函数、几何证明等等,因此最后可以用50字讲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可以讲一下自己预习的情况,再做总结一般初中论文要求并没有那么高,希望你能在本次作业中取得成功!

农村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大全

自己不会写????????????

令我吃惊的一件事学校一年一度的运动会结束了,我虽然没有参加,但却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一张照片。 这是一张我为陈小仲照的相。照片是一幅感人的情景:陈晓仲在前面拼命地跑;老师在后面使劲的追;同学在边上扯着嗓子喊加油! 我不禁想起了当时的情景。比赛前,我班的分数不是很理想,老师可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后一天如果没有好成绩,我们的总分可就掉到第四了。今天是女子800米的决赛,那可是我班的强项,因为我班有“双保险”(陈晓仲和胡晓晓)可是胡晓晓刚跑完100米,800米的保险系数不高,现在最重要的是陈晓仲不能有任何的差错。 运动员们在做在准备动作,李老师旁边在紧张地布置着战术:先跟随跑,最后200米冲刺。旁边的同学也暗自为他们加油。 发令员的一声枪响,比赛开始了。运动员们你追我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可能是陈晓仲觉的自己实力不俗,一开始就跟她们抢第一,这是李老师在旁边拼命的喊:先跟着她们,先跟着她们。陈晓仲听了就慢下了脚步。突然,其他班的一位运动员加快了脚步,慢慢的拉开了和陈晓仲的距离。形势非常严峻,那位运动员已经领先了30米了。而距离终点却只有200米了。 正当同学们着急的时候,只听见李老师喊了一声:大家一起来加油。顿时,操场上响起了我班响亮的加油声。听到这声音,陈晓仲突然一振,加快了脚步,距离缩短了,同学们加油的更起劲了,20米,10米,转过最后一个弯到时,只有5米的距离了,似乎已经追不上了。这时,同学们情不自禁地挥舞起了双手,李老师跑在陈晓仲的后面,拼命喊:“坚持、追,坚持、追”只见陈晓仲咬紧牙关,又加快了脚步。近了,近了,见此情景,我忙拿起相机,按下快门,留下了这一瞬间。 最终,陈晓仲如愿以偿获的了冠军,我班也取得了团体第三的好成绩。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我就会想到:团结就是力量。

我想我来可以的。

我可以给你帮助的,给我你联系方式呗

农村教育教学论文范文模板

★★★★在我的个人中心有维普资讯的账号密码,需要的可以去那查找相关的论文期刊资料,如有不能使用的,麻烦提出,我尽快更新. 有人说我一直用类似的答案回答,但是我不得不这么做。学会自己搜索数据库对写论文是非常有帮助的,其实没有人会在网上真得写一篇论文出来,即使是收费的,也仅仅是东凑一点西拼一点而已,还不如自己去找呢! 您也可以去以下网站找资料,然后提问索取全文(索取请先使用我个人中心的维普账号查看是否能自行下载): ★(如果上不去,换) 是个收费网站,而且很贵!!!!但是你可以去那里查资料然后问我要全文,因为CNKI的资料很全,有3400多万篇文章。 当然你在任何论文网站或数据库下载全文遇到收费时,都可以向我寻求帮助! 中国知网,你上去输入关键词,搜索一下就有了 索取全文参看 搜索结果如: 农村教育概念的探讨 被引次数:49次 陈敬朴 文献来自: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9年 第11期 在国际农村教育研讨会上提交的论文《战后农村教育的发展及其贡献》6 中国泰安)农村教育涉及的范畴农村教育涉及面向农村人口的各级各类教育与各种形式教育。见下表农村教育涉及的范畴对象任务要求形式初等教育儿童、成人 农村、农民与农村教育 被引次数:19次 周洪宇 文献来自:当代教育论坛 2005年 第01期 只是把农村教育当作一项任务来落实。在我看来,目前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农村教育目标严重错位农村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于其目标的单一应试性、唯城市性和离农性。俗话说,未考上大学的农村青年是“种田不如老子,养猪 重新解读农村教育 被引次数:24次 张乐天 文献来自:教育发展研究 2003年 第11期 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农村教育,重新解读农村教育。农村教育是一种大教育,是指一切可能且应该为农村现代化发展服务的教育。在传统的教育语境中,农村教育是一种区位概念,是与城市教育相对应的教育。农村教育实际上被理解成农村中的教育。强调 农村教育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被引次数:19次 李治邦 文献来自:农村经济 2002年 第11期 2 转变、更新对农村教育的思想观念 ,正确认识农村教育的功能 ,推进农村教育市场化进程我国农村教育落后 ,在一定程度上与我们对农村教育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是相关的。长期以来 ,我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村教育的巨大经济功能 ,没有充分 我国农村教育投入分析 被引次数:9次 沈百福 文献来自:当代教育论坛 2004年 第07期 学者们对农村教育投入或农村教育经费研究主要关注的是由于农村教育投入短缺导致的农村教育问题,包括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的拖欠问题、农村办学条件和农村中小学的危房问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短缺问题、农村中小学欠债问题、农村中小学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职业教育 被引次数:10次 张德元 文献来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年 第20期 如果说农村基础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治本之策的话,那么,农村职业教育就是当前的治标良药。所以,审视一下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农林中专、农村职业高中和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主体的中国 新世纪的农村教育危机 被引次数:7次 张玉林 文献来自:中国改革农村版 2004年 第05期 31这对贫弱的农村教育来说实在是一种最有力的打击。危险校舍——一个终究带入了新世纪的老问题如果说工资拖欠这一损害教育者权利的现象已经成为备受舆论指斥的“社会顽症”,那么,危险校舍的存在则是危及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生命安全的更 农村教育融资问题研究 被引次数:15次 何广文 冯兴元 李莉莉 文献来自: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 第05期 一、基础教育的提供和融资 :理论基础教育并非是一种萨缪尔森意义上的纯公共物品(即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和服务 ) ,而是一种准公共物品 (介于纯私人物品和纯公共物品之间 ,纯私人物品即为既具有排他性又具有竞争性的物品和服务 )。正因为它是准公共物品 ,它可以部分由? 农村教育的新视角:农村远程教育 被引次数:6次 周梅群 文献来自: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4年 第01期 本文根据农村教育和远程教育的特点,提出农村教育的新视角:农村远程教育,利用现代农村远程教育新模式构筑农村远程教育体系,形成农村教育横向、纵向一体化,将有助于农村终身教育体系的早日实现。[1] 盖晓春,刁铁军 农村教育债务透视 被引次数:5次 丁兴俊 刘宏彬 陈恒林 文献来自:江苏农村经济 2005年 第06期 农村教育债务成因制度性缺陷是根本原因。费税改革前的相当长的时间内,农村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责任主体是农村各乡镇,乡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全部责任,乡级财政中可用财力全部用来发放教师工资还显得捉襟见肘(这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学生怕作文,尤其农村学生更怕作文,城市小学生与农村小学生在习作水平上的差距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农村学生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稀少,社交能力更无法与城里孩子相比;他们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对于这些困境和现状,相信每一个在农村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人都会有更多的体会。笔者在农村小学担任语文教师已有六七年的时间,在作文教学中花了不少心智,可谓煞费苦心而收效平平。从前每次在学生作文前,从选题到开头结尾,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每个环节都指导得有板有眼,滴水不漏,可最后换来的还是学生干巴巴、令人沮丧的文字。在一次次失望和无可适从中我开始反思我所运用的指导方法是否最适合我指导的对象,其得到的答案也是肯定的,一般的作文训练方法,运用在农村学生身上,必然要碰壁的。那么如何做到,既能够立足现有作文教学理论和成功方法的同时,又能够在这些理论和方法中寻求突破,走出一条更有助于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训练方法,这就是笔者多年来一直努力探询的作文教学中的“循规”与“寻变”,在此将本人的思路和经验提出与大家交流。一、长篇短章,词汇先行“词汇积累——作文训练的基石。” 引导学生积累词汇,让学生在习作时能做到腹中有物,以此提高作文水平,这点对于无论是城里还是乡下的语文教师,已不是什么新鲜的做法。但同样的“积累词汇”,其实施过程城里乡下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对于城区的小学生,老师要想让学生积累词汇,可能只要简单的布置和适时的检查这么简单,然而在农村,那可要费些心思和体力的。首先,学生从哪儿获得词汇的积累?农村孩子手中可供阅读的书籍少之甚少。本人所在学校,初步调查发现每个学生手上平均没有一本象样的课外读物,在这种状况下让学生去阅读,去积累词汇,不是纸上谈兵是什么?为此,我在班级中增设了“班级图书角”,把学校闲置的旧书架拿来放在班级教室的一角,让学生尽可能地把个人的藏书拿到这里来,此外在每年的寒暑假我都将给学生布置一道特殊的作业,那就是让家长给自己买一两本有意的课外书籍,甚至还推荐性地开出书目,从而使家长们由没有习惯为孩子买书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通过几个学期的坚持,图书角里的图书已经相当可观了,极大地克服了农村孩子可供阅读的书籍少的不足。其次,对于积累的词汇的理解、分类、优化和运用能力,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也有很大差距。由于城市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高,他们在这项工作中充当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农村孩子在积累词汇的过程中几乎失去家长的作用,如果老师在这当中又缺少科学合理的指导和监督力度,那么词汇积累只能变成徒有形式的做法。因此我找到了几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第一,专门开设阅读课,临场指导阅读;第二,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每星期、每月评出“阅读之星”、“词汇大王”等,同时注意遏制学生积累中的片面贪多求次情况;第三,积累的词语佳句要让学生尽量理解,平时通过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词义,用自己的感情朗读词汇等做法,强化了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培养了语感。二、题材拓展,农村娃也可写城市事,国家事笔者在网上曾研读过一篇题为《农村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出路》一文,作者提出的作文题材出路就是:写农村景色、写农村语言、写农村生活、写农村变化。乍看上去,似乎是些不错的点子,可仔细想来,难道农村学生的作文只要把农村的一切写好就大功告成了吗?现阶段在整个教材普遍带有城市化倾向的形势下,必然要求农村孩子的作文也能写、会写除农村以外的事物。可农村孩子生活中接触的新鲜事物少,眼界狭小的的客观事实,成为阻碍学生作文题材丰富性,多样性的最大颈瓶。怎么办?思来想去,农村孩子最热衷的事情莫过于就是看电视,电视成为他们了解外界的唯一窗口,而新闻的价值也许正是我所寻求的拓宽学生作文题材的最好出路,并且笔者也的的确确为这个所谓的“新闻引路”构思摸索了近四年时间。首先,培养学生关注新闻的热情。经常利用班会,自习课等时间,开展“会声会色说新闻”、“新闻小博士”等活动,而到了高年级后期,还增加了带有评议性质的“今日新闻之我见”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密切了新闻和学生间的联系,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视野。其次,老师参与其中,事半功倍。学生对于新闻的搜集不免有着方方面面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搜集渠道单一;新闻素材有些大而不着边际,有些小而索然无味。要克服这些不足,这时教师就有必要参与其中。我经常从报刊、电视、网络中搜捕一些生活气息强的新人新事,然后与学生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以新闻的方式拓展题材的做法,已经小有硕果,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在笔下写出新鲜事物,这让笔者尤感欣慰。三、模仿入门,例文作文教学法有人提出,作文训练应当经历“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方法——不断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阶段,本人对此非常赞同。那么如何做到“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方法”呢,这就要发挥例文的强大作用。在长期的工作中,笔者总结了一套尤其适合农村小学生的例文作文教学法,现用一具体实例来谈谈。有个“××人二三事”的作文习作,在指导前我在网上一下找了23个各具特色的同类型的例文,然后运用“农远”的多媒体资源,在电脑中将它们逐一出示,对每篇例文条分缕析,层层驳茧,重点放在讲解例文特点,分析作者如何围绕人物选事,最后把所有例文概括成四类结构类型。由以上例文的讲解指导,从而生成建设性的指导方案:这种例文作文教学方法看似老套而又缺少创造性,而它在小学作文训练的初、中期却非常有效,它可以运用在每次作文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上手,但这种方法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智慧。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它有着固有的原理和方法可循。作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在作文教学这方面我很庆幸自己在“循规”中不忘“寻变”,从而找出一种适合自己教育对象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往往视作文为畏途,怕作文、恨作文、不爱写、不会写。提到作文,许多学生唉声叹气。作文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 一、注重积累,通过多种渠道丰富作文内容 (一)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日记的内容很广,自己的喜怒哀乐、所见所闻都可通过日记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比如:结合农村小学生的实际,可让他们动手植树、养花、种菜,也可以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把栽种或饲养的过程以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既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写起作文来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写作兴趣会逐渐被激发起来,写作素材也会逐渐丰富起来。 (二)通过平时的课内外阅读来积累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无论是低年级的用词说话、看图说话,还是中高年级的读段、写段和写一篇完整的作文,这一系列的作文训练,都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地切入,通过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这一个个训练环节,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想成为妙手,就得有得有广泛的阅读。农村的小学生所处条件有限,脑海中的词汇单一,往往表达非所想。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丰富词汇的积累,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采取以下的做法: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图书室的图书进行阅读,另外利用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安排全班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为了避免学生读书的盲目性,使课外阅读能真正落到实处,每次让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让学生选好书,然后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他们运用所学的读书方法进行有目的地广泛阅读。同时,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采蜜本”,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摘抄下来,也可把对文中主人公的评价及自己读完后的感受写出来,随时翻阅欣赏、细细品味。最后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成果汇报”活动,在活动中把自己的“采蜜本”拿出来相互交流、欣赏,激发了学生读书兴趣,树立了读书信心,享受到了读书带来的成就与快乐。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写起文章来,那些优美词句就如泉水般涌出,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二、坚持以“说”促“写”,稳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则是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抓住这一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说这一优势,让学生先说多说,说全说细,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为孩子创造演讲的机会。教师利用每天10分钟的早自习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自由讲话”,内容不限,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但说话时间由短到长,说话要求也是由易到难,分时间段逐步深入。通过这个活动的坚持开展,笔者发现班上原本内向的几个女生到后来上台时脸不再红了,声音也洪亮了,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把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作文直接挂钩,由观察到说话、由说到写,读写结合、以说促写,不断协调说与写的关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自然会得到稳步提高。 三、重视作文的评改,让学生在自改、互改中交流提高 “写作文难,批改作文更难”。详细批改,工作量又太重;简单批改,又怕达不到效果。那么如何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兴趣?如何使作文批改更有效?笔者认为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把作文批改看作是一种阅读的交流、一种心灵的沟通。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批改中,让作文批改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场地。 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自主评改、交互评改。学生自改,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人。当然老师在让学生自改作文前应进行指导,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对照题目,看自己的内容是否切题;其次,让学生检查文章的条理、详略的处理,中心材料是否充实具体;再次,检查是否有病句或错别字;最后,看看采用修辞手法可否使文章更精彩。学生自改后,小组同学参与互改,笔者发现小组同学在互改交流中,无拘无束、乐于交流,敢于阐述自己的见解,哪怕是一个小问题他们也会争得面红耳赤。他人评价时,无疑能让自己大受启发,以广阔的视野对习作进一步修改;评价他人时,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鉴,吸取他人的闪光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既利于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又使学生在自改作文中尝到了“自改成果”,教师也能从精批细改的主体地位中脱离出来,成为作文批改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交给批改的方法,给学生以指导。既促进大家情感交流,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小学作文教学之路是坎坷不平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努力让学生对作文由“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使学生能快乐作文,快乐成长。

  • 索引序列
  • 农村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 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 农村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初中
  • 农村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大全
  • 农村教育教学论文范文模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