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生物灾害科学杂志官网订购电话号码

生物灾害科学杂志官网订购电话号码

发布时间:

生物灾害科学杂志官网订购电话号码

先找1号店的客户处理哟,看1号店官方的客户是怎么回复的。

一、服务对象英国地调局的服务对象按性质可分为政府机构和普通用户。政府机构包括英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其他国家政府或国际组织。普通用户可分为公有部门和私人。公有部门包括核工业部门和其他工业部门、研究所、教育部门以及其他非营利组织。英国地调局提供地学资料给他们,目的是帮助政府部门制订、实施政策法规; 满足新的立法要求; 有效地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促进科技进步;减轻地质灾害、意外事故及人为失误带来的财产损失与人身伤亡。对公众而言,是对他们日益关注的环境问题作出响应。下面列出按服务对象性质划分的用户类型:( 1) 英国中央、地方政府———包括政府部门和有关研究委员会。对于这类用户,英国地调局的信息产品、服务和研究主要是运用到政府政策制定中,为政府决策提供英国本土的自然资源基础数据的支持。( 2) 其他国家政府或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 ( 如世界银行) ,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利用英国地调局提供的基础数据。( 3) 其他工业———环境产业 ( 如水利公司) 、化学工业、矿业产业等,以及其他没有提及的私营产业和贸易协会,为它们开展商业活动提供出基础数据服务。( 4) 核工业———核公司和产业实体利用英国地调局的工作成果来解决废弃物问题。这些组织包括主要面向英国和国外的基础行业。( 5) 大学———利用地调局产品主要投入到教育中去,他们主要为英国用户。( 6) 社会公众———个人可以和英国地调局进行有限的交易,例如小型的咨询,以及通过国家地学信息服务 ( NGIS) 购买出版物或产品等。目前,英国地调局为世界上的 100 多个国家承担了许多地球科学项目。包括在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合作和帮助,为发展中国家建立和利用国家地学知识库,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等提供技术合作和支持。英国地调局也为世界范围内的其他资助的代理机构,为私人公司和政府提供合同管理和咨询。二、服务的提供者根据不同的分类,服务提供者可分为以下几种:( 1) 按机构提供服务种类分为: 国际服务提供机构 ( BGS International) 主要负责提供海外服务,管理海外主要项目; 英国业务提供机构 ( UK Business De-velopment Team) 负责管理英国本土市场,为客户提供服务; 相关援助机构。( 2) 按专业划分,服务提供者分为: 地球化学分析专家、盆地分析专家、数据管理专家、数据库管理和开发专家、电子、机械工程师、地质工程师、环境开发经济师、地质学家、地磁学家、地球微生物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地理信息专家、水文地质学家、地球同位素化学家、同位素地质专家、IT 工程管理、地质制图、海洋地质、矿物和岩石学专家、矿石地质学家等地球科学的相关专家。( 3) 相关机构参与信息服务,如环境与自然灾害董事会、地球杂志、皇家研讨会、矿业部门和英国地质勘测局地层学委员会。其中,英国地调局内部部门主要负责英国地调局的数据、信息和产品的发布、传播和服务,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资源、气候、环境与灾害基础信息和决策支持。其主要部门的职能是:( 1) 商业开发与战略规划部: 负责多种活动,如土地利用规划、地震风险等。它可以要求公共部门甚至私有部门经理的帮助,该部门提供的数据与服务查询须通过英国地调局中心查询服务台。( 2) 地质资源部: 提供国际地球科学框架以及国际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支持意见,如土地资源、海岸与海洋的保护与利用。具体工作包括测量和多学科的研究项目,提供潜在能源与矿产资源的开发信息。( 3) 环境与灾害部: 负责地球过程对地表和社会的影响及减少这些影响的科学研究。主要包括地下水系统与水质、地震与地磁分析、城市地球科学与地质灾害、化学和生物灾害、海岸地球科学与全球变化等五方面工作。( 4) 信息部: 通过扫描和其他方法将现有的地球科学数据转化为数字数据,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广泛的分发。( 5) 地球科学技术与设备部: 负责对各部门项目提供技术与设备支持,主要内容包括技术与设备的维护、更新和开发。三、服务的内容英国地调局自成立以来着重于地学信息的采集、获取和加工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和数据,内容覆盖区域地质、古生物学、地层学、地球物理、化学、环境地质、水文地质、海洋地质、遥感地质、地质灾害、地质工程、矿产资源等实物样品、岩芯、化石、标本等地质资料。从资料形式上看,有文本、影像、照片、数据库、地图及各类图件、实物样品、标本等,研究范围包括英国大陆、海岸、大陆架及陆缘地区。其地学产品主要包括:( 一) 地质图英国地调局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为整个国家提供最现代的地质图。这些地质图以1:1 万到1: 5 万比例尺出版,并且每年发行一个印刷地图的目录供用户查询。英国地调局的地质图主要包括:小比例尺地质挂图 ( 1: 5 万和更小比例尺) ,小比例尺地质图 ( 1:25 万系列) ,中比例尺地质图 ( 1:5 万系列) ,经典地区地质图 ( 1: 5 万) ,大比例尺地质图 ( 1:1 万和 1: 056 万) 。这些地学图件大部分以打印形式提供,小部分为影印板,可以按需生产。部分地学图件提供了索引地图,用户可根据索引地图搜索和提取相关信息。( 二) 地质书籍和指南包括地质研究报告、区域地质指南、经典地区图册等。英国区域地质指南,描述了英国 21 个独立地区的地质概况; 经典地区地质概况,描述了英国具有特殊地质价值的部分地区的地质特征; 近海区域地质报告,描述了英国及其邻区大陆架的近海地质概况; 地层构造图和图册,此类出版物提供了英国及其相邻地区的主要构造特征和地层相关性信息。( 三) 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水文地质学数据产品包括专题图、地球化学图册和报告。( 1) 地球化学图。这些图册提供了有关整个英国的系统地球化学图片。( 2) 地球物理图。英国地调局生产了大量的地球物理图,其中包括重力图、地磁图、自然环境放射性勘探系列图等。( 3) 地下水脆弱性图。这些图用于确认因潜在污染活动而需要进行地下水资源保护的地区。( 4) 水文地质图。提供关于主要含水层的信息,其中包括地下水数据、水位数据、地表水、河流径流量、水质、水文地质学数据等地质资料和水质信息等。( 四) 矿产方面的出版物即大量与英国矿产资源相关的出版物,内容涉及金属矿物勘查、重要矿产评估、地方和区域资源评价等。( 1) 矿产评估报告,即英国重要矿物资源评估报告。( 2) 矿产勘查报告 ( 金属矿物) ,已编写的一系列有关英国矿产资源勘查方面的报告。( 3) 矿物生产信息和统计数据。英国地调局的矿产品及其贸易数据库是世界上最大的数据库之一。英国地调局有三类报告提供英国和世界的矿产信息: 英国矿产年鉴、世界矿产统计报告及矿山和采石场查询报告。( 4) 矿产项目出版物。该系列出版物主要由英国贸易工业部资助的矿产项目得到的成果组成。报告涵盖的主题相当广泛,包括英国矿产勘探指南、各地区矿产储量评估以及根据世界矿产统计报告数据库汇编的报告。( 5) 其他矿产出版物。一些定期出版的与英国采矿业相关的数据汇编文集,包括英国矿产年鉴、矿产勘探报告、矿产档案和专题论文等。( 6) 英国专题资源图。小比例尺的英国矿产资源图。( 五) 教育和休闲产品英国地调局除上述专业图件和报告外,还发行一些科普读物,即通俗出版物和休闲手册,主要面向那些业余地质爱好者、学生等。( 六) 国际产品包括与国外合作获得的有关其他国家 ( 其中绝大部分是英联邦国家) 的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专业图和报告。例如,福克兰群岛地图和报告。( 七) 数字数据产品英国地调局国家地学数据中心拥有大量的数字数据产品,分为数字地学图件和数字数据。 数字地学图件英国地调局早就设立了数字地学图件项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 GIS) 生成标准的数字地学图件。目前,英国地调局网上可查询的数字地学图件有陆地地质图、近海地质图、地球化学图和地球物理图。矿产资源图和水文地质图即将以数字形式提供利用。陆地数字地质图比例尺有 1: 5 万、1:25 万、1:5 万、1:1 万的地质图,专题分为基岩地质、块体漂移、表生矿产和人工地基等。近海地质图包括 1:25 万的数字化测深地图和海床沉积物地质图。数字地学图件数据分为光栅图像和矢量数据,数字化产品具有多种格式和结构,可以是 ArcView,MapInfo 或其他格式,具体视主题而定,其价格根据图层区域、不同专题和不同比例尺而变化。 数字地学数据英国地调局拥有大量数字地学数据,数据类型包括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地质灾害、水文地质、填图、矿产资源等。通过英国地调局的地学数据索引系统( Geoscience Data Index,GDI) 可查询这些数据。这些数据均有次一级分类,并提供了详细说明。所有数据须签订版权协议才能使用,其中地球化学数据中的水系沉积物、土壤地球化学一般每个元素 3 便士。英国地调局还拥有庞大的查询元数据库,其中有以下类别的元数据可查询:钻孔、工程地质、坑探工业、常用地质术语、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地质图、地质论文集、地质过程模拟、地质分区、地球物理、水文地质、陆地调查、岩相学、海洋地质、矿产、古生物、石油地质、岩石学、区域地质、遥感、采样、沉积地质、地震地质、基岩地质、标本采集、地层学和构造地质等。四、服务的方式英国地调局服务方式分为传统服务和网络在线服务两种。根据客户需要还可分为数据处理与分析服务,以及咨询与培训服务。( 一) 传统服务主要指离线服务,包括服务提供者与顾客面对面服务、信函、电话、电子邮件、传真等不同服务方式。( 二) 网络在线服务用户可以通过英国地调局网站进行地质资料购买及咨询服务。例如,用户选定一个区域,希望了解该地区基础地质情况,或者放射性岩石分布情况,在网上提交需求并付费,英国地调局的在线服务系统就会自动搜索网上的数据库,按照标准报告格式,自动抽取相应文字资料、数据、图件,形成一个电子报告,并发送给用户。用户也可以浏览了解英国地调局已有的分类成果信息与相应价格,通过网上填写订单或在网上直接用信用卡进行购买。此外,英国地调局的成果数据信息也可由许多从事专门服务的机构网站,如房地产商 ( 涉及开发地段的地质、环境、地下水等与地质有关的信息) 进行分销。英国地调局向分销商返回一定比例 ( 如对房地产商为 20% 左右) 的销售收入。根据客户的需求,英国地调局还可提供以下服务:( 一) 数据处理、分析服务英国地调局拥有丰富的有关地质灾害、环境、海洋、工程、地球科学建议等信息的报告和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用于环境保护和灾害预防,并广泛服务于社团、住户、保险公司、建筑师、采石厂主、从事矿产资源开发的厂商或个人的需要。( 二) 咨询与培训服务英国地调局咨询服务的项目有:( 1) 怎样从英国地调局获得建议和如何找到英国地调局提供的特殊服务;( 2) 查询英国地调局提供的相关数据或产品,并进行复制和交易;( 3) 其他组织机构和服务,例如新闻信息和自然科学知识。英国地调局的培训服务: 如果客户有需要,地调局可以提供协助和建议,其中包括培训普通大众如何使用 MapInfo,ArcInfo 和 ArcView 等软件。同时,地调局也提供野外地质学专业的合作培养。

摘要灾害是人类面临最严重的挑战。本文简要论述了灾害研究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有关灾害分类学的轮廓和开展灾害科学大体系研究的设想。灾害是人类面临最严重的挑战。近年来人类社会发展战略研究表明,尽管存在能源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人口危机,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都会得到缓解。唯独灾害问题,尚未引起人类的重视,类型众多的灾害不时地冲击地球的各个角落,给人类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灾害是地球生态圈各种物质运动的伴生现象,在目前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上,很多是无法抗拒的。在地质过程中,生物界发生过多次全球性、区域性和局部性的灾难与绝灭。近25000万年来,差不多每隔2600万年就有一次全球性的灾难劫掠。人类的历史实质上是一部灾害史。世界各地区和不同国家浩繁的历史文献中,留下了无数惨痛的受灾记录。《管子》载,“善为国者必先除五害”。中、上古时期的科学,也是在预防灾害,保障农牧业生产的动力下发展起来的。只要回顾一下灾害的历史,就不难理解人类为什么要把可怕的概念命名为“灾祸”。中世纪火山喷发毁灭了意大利庞培城。估计亚洲-太平洋地区因火山每年平均死亡2500人,经济损失达10亿~15亿美元。这一地区近800年来28次大地震共死亡55万人,经济损失达1325亿美元。美国每年火灾、海岸灾害、滑坡、地震、火山灾害损失总值达35亿~40亿美元。估计全球各类灾害年均损失为850亿~1200亿美元,略高于我国1984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这就是说10亿人民全年的劳动总值,还抵偿不了全球一年的灾害损失。这一触目惊心的数字,难道不足以说明防灾、抗灾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吗?近两年来,全球性的水、旱、气候灾害,火山、地震活动又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仅以1986年前10个月为例:1月大风暴雪低温袭击北欧诸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大洪水;2月11日大风暴雪冲击大西洋两岸,2月20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洪水;3月份全球多处出现几十年来的奇寒低温,非洲大旱、蝗灾,法国出现1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火灾群起,农林减产三分之二;3月底、4月初孟加拉大风暴、洪水、大冰雹灾;4月18日大力神火箭升空爆炸,损失3亿美元;4月20日斯里兰卡大坝决口,孟加拉客轮因大风暴沉没,死亡1200人;4月下旬我国江西内陆强龙卷风暴、冰雹、暴雨,4月底墨西哥连续发生大地震;5月10日我国广东30个县遭受风暴雨涝灾害,7月辽河洪水;继1月19日硫磺岛附近海底火山爆发之后,9月24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爆发。此外,今年海空罹难事件多、损失重,美国航天飞机失事,苏联核电站事故、非洲火山毒气、飞碟事件等都较突出。如果详细编录,真可以汇集出一本惊心动魄的世界灾害日历。此外,全世界每年的环境灾害、工程灾害和交通灾害也很惊人,估计每年因交通事故要死去大约35万~42万人。美国1980年车祸死亡人数竟大于10年侵越战争的伤亡总数。据笔者估算,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人群生命一半夭死于灾难,物质财富也有一半被灾害吞没。纵横血泪,哪能不奋起拭目、檄讨灾害,上祭九朝列祖,后荫万世子孙呢?现代灾害学就是以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去研究灾害发生的原因、动力和机制,总结各类灾害的征兆和规律,进行系统的观测、预报,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灾对策。灾害是地球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态圈巨系统与地外天文巨系统相互交叉、运动发展的一个侧面。它虽有千重奥秘,但最终将被不断发展的新的科学成就所破译。灾害一般泛指在人类的生存、生产活动中,以现有科学知识难以预料和避免的突然或潜伏的损失。从时间序列上可分为突发性灾害和缓慢性灾害。前者属狭义灾害科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后者属于环境科学范畴;但在科学理论体系上灾害学要统观两类灾害,作出全面的科学论证,并要研究如何因势利导、化害为利、开拓祛灾祈福的科学技术前景。灾害从成因上一般分为:地质灾害,包括火山、地热、地火、地震、构造运动、飞碟冲击;气象-水文灾害,包括超低温、特高温、干旱、雨涝、风灾、潮汐海浪、海空湍流、雷电、暴雨(雪雹)、全球性和区域性的强气象水文异常;天文灾害,包括引力变化灾害、太阳辐射能源灾害,陨击、粒子流冲击、彗星和小行星遭遇、电磁异爆、新星爆发、臭氧层破坏;生物灾害,包括生态突变、病疫、社会灾害与犯罪;工程经济灾害,包括重大工程崩溃、经济灾难、海陆空交通灾害、环境灾害;地表自然灾害,包括错落、崩塌、滑坡、泥石流、冰雪崩溃、海水海况异常、海岸灾害、海啸、沙漠化、水土流失、地陷、地裂、喷沙冒水、恶性沉积、土壤贫瘠化、水质和大气污染、尘暴、粉尘,酸雨、二氧化碳增升、核粉尘与火山粉尘扩散等。对名目繁多的灾害要进行分类学研究,总结不同类型灾害的形成、危害、预测与防御对策。目前,对灾害各论只是在少数学科门类有了初步基础,其他大部分有待总结开拓,以便尽快形成比较全面系统的描述性建树,作为灾害科学大体系中的基础层次。灾害分类学只有在历史灾害考证、灾害历史数据库建设的同时,才能得以健康推进。在灾害学各论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灾害学的理论体系。由于灾害是地球、天文、生物三大体系综合运动的产物,所以各基础学科都要从灾害观点总结灾害分支学科的理论基础。如地球科学中的地球动力学、灾变地球物理学、地质灾害历史学、历史地理学、地球灾害学;天文学中的灾害天体物理学、太阳系动力学;水文-气象学中的灾害水文学、灾害气象学;生物人体科学中的灾变生物学、灾害生态学、灾害病理学、灾害心理学;经济社会学中的灾害经济学、灾害历史学、灾害社会学等,都是灾害科学大体系研究中的基础学科。在各基础学科理论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灾害成因机理学、灾害动力学、灾害群系学、灾害时空规律分析论、灾害数理学、灾害预测论、灾害观测预报学等。这里有大量繁重的理论探索与开拓任务,也需要大量的观测技术建设,包括灾害数据信息的收录、传输、处理,观测仪器、项目的更新,台、站网的建设,决策科技队伍的培训等。在灾害学研究的同时,为了保障人类生命财产的安全,还要建立防灾、救灾科学体系与实战工程能力,可称为防灾工程学,它属于灾害科学理论的应用阶段。防灾工程应当是一个大系统,包括灾害预测预报、工程防灾措施、防灾社会措施和救援工程几个部分。灾害学和防灾工程学的研究,必然涉及很多学科、很多部门,需要唤起广大的科学家、工程师、社会学家、军事防务系统、国家与地区领导人来共同参与这一工作。在我国,当前除了继续加强灾害科学的普及宣传以引起各界重视外,还要组织有关专家开展学术交流,逐步转入科研-事业实体建设,至少得有一个研究中心并形成全国灾害科研网络。灾害研究中心要团结国内外专家,依靠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推动灾害科研事业,指导防、测、报、救灾实践活动,争取在近五年构成基础,十年完善齐备,本世纪末具备对付几种主要灾害的能力。同时,还要组织有关专家培养一批博士、硕士研究生,在综合性大学建立灾害学系;要建立健全灾害数据库和观测系统,尽快建立防灾抗灾咨询委员会和决策指挥系统。建议《灾害学》杂志能积极发起组织灾害学学术年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参加,争取早日实现灾害科学研究的国际协作,促成世界灾害研究中心的建立,逐步形成全球性灾害监测、预报和救援系统,造福于当今人类和子孙万代。———录自:灾害学,1986,创刊号

你找找《我们爱科学》杂志,我实在想不起来了

生物灾害科学杂志官网订购电话号

应用生态学报、土壤、植物学报

重点核心:《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一般核心:《生态学杂志》、《生物多样性》

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应用生态学报

生物灾害科学杂志官网订购电话

说起自然灾害,人们都会想到水灾、旱灾、地震、海啸这些气象或地质方面的灾害,而一些动植物活动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尤其是人类的重大疫情却很少有人将它们与自然灾害联系起来。其实,从广义上讲,由于各种活动(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活动)对人类生命和生存环境引发的重大伤亡和破坏也属于自然灾害,当然,从狭义上来说,称为生物灾害。我们知道,地球是目前所知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在人类诞生之前地球上已经有无数种动植物和微生物生存,它们有自己的生活和繁衍方式,人类的诞生与发展离不开这些生物,它们为人类提供生存所必需的各种物质,而人类的生活也为它们提供各种生长繁殖的条件。各种生物在自然界中构成了相互依存的生物圈。在这个生物大世界中,地球上存在的任何一个物种,都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虽然人是最聪明的高等动物,但人并不能主宰一切,和谐中也会出现你死我活的斗争。一旦某种生物链遭到破坏,就会对其他生物的生命和生存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这种情况发生在人类身上,则可能引发灾难。人类发展史上无数次瘟疫的流行,使得人口锐减,社会经济发展受挫,就是这一灾害的结果。有些生物灾害并没有直接发生在人类身上,而是或者造成其他动物的大批死亡,或者使某些植物成片死亡。这些生物灾害虽不直接伤及人的性命,但破坏也就可以按这三类进行划分。

补助项目主要有六大项:灾害应急救助、遇难人员家属抚慰、过渡性生活救助、倒塌损坏住房恢复重建补助、旱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补助内容:灾害应急救助,用于紧急抢救和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解决受灾群众灾后应急期间无力克服的吃、穿、住、医等临时生活困难。遇难人员家属抚慰,用于向因灾死亡人员家属发放抚慰金。过渡性生活救助,用于帮助“因灾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房可住、无生活来源、无自救能力”的受灾群众,解决灾后过渡期间的基本生活困难。倒塌、损坏住房恢复重建补助,用于帮助因灾住房倒塌或严重损坏的受灾群众重建基本住房,帮助因灾住房一般损坏的受灾群众维修损坏住房。旱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用于帮助因旱灾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解决口粮和饮水等基本生活困难。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用于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冬令春荒期间的口粮、衣被、取暖等基本生活困难。一、总则(一)编制目的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紧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二)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国务院有关部门“三定”规定及国家有关救灾工作方针、政策和原则,制定本预案。(三)适用范围凡在我国发生的水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达到启动条件的,适用于本预案。(四)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2)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3)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4)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作用。二、启动条件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启动本预案。(一)某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发生水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1)因灾死亡30人以上;(2)因灾紧急转移安置群众10万人以上;(3)因灾倒塌房屋1万间以上。(二)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造成20人以上人员死亡或紧急转移安置群众10万人以上或房屋倒塌和严重损坏1万间以上。(三)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预案。(四)对救助能力特别薄弱的地区等特殊情况,上述标准可酌情降低。(五)国务院决定的其他事项。三、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国家减灾委员会(以下简称“减灾委”)为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负责研究制定国家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划,协调开展重大减灾活动,指导地方开展减灾工作,推进减灾国际交流与合作,组织、协调全国抗灾救灾工作。减灾委办公室、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设在民政部。减灾委各成员单位按各自的职责分工承担相应任务。四、应急准备(一)资金准备民政部组织协调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根据国家发展计划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安排中央救灾资金预算,并按照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以地方为主的原则,督促地方政府加大救灾资金投入力度。按照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原则,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都应安排救灾资金预算。中央财政每年根据上年度实际支出安排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资金,专项用于帮助解决严重受灾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困难。中央和地方政府应根据财力增长、物价变动、居民生活水平实际状况等因素逐步提高救灾资金补助标准,建立救灾资金自然增长机制。救灾预算资金不足时,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安排的预备费要重点用于灾民生活救助。(二)物资准备整合各部门现有救灾储备物资和储备库规划,分级、分类管理储备救灾物资和储备库。按照救灾物资储备规划,在完善天津、沈阳、哈尔滨、合肥、武汉、长沙、郑州、南宁、成都、西安等10个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基础上,根据需要,科学选址,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灾害多发地、县建立健全物资储备库、点。各级储备库应储备必需的救灾物资。每年年初购置救灾帐篷、衣被、净水设备(药品)等救灾物资。建立救助物资生产厂家名录,必要时签订救灾物资紧急购销协议。灾情发生时,可调用邻省救灾储备物资。建立健全救灾物资紧急调拨和运输制度。建立健全救灾物资应急采购和调拨制度。(三)通信和信息准备通信运营部门应依法保障灾害信息的畅通。自然灾害救助信息网络应以公用通信网为基础,合理组建灾害信息专用通信网络,确保信息畅通。加强中央级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指导地方建设并管理覆盖省、地、县三级的救灾通信网络,确保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及时准确掌握重大自然灾害信息。以国家减灾中心为依托,建立部门间灾害信息共享平台,提供信息交流服务,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发挥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等对地监测系统的作用,建立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灾害监测、预警、评估以及灾害应急辅助决策系统。(四)救灾装备准备中央各有关部门应配备救灾管理工作必需的设备和装备。民政部、省级民政部门及灾害频发市、县民政局应配备救灾必需的设备和装备。(五)人力资源准备完善民政灾害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其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建立健全专家队伍。组织民政、卫生、水利、气象、地震、海洋、国土资源等各方面专家,重点开展灾情会商、赴灾区的现场评估及灾害管理的业务咨询工作。建立健全与军队、公安、武警、消防、卫生等专业救援队伍的联动机制。培育、发展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六)社会动员准备建立和完善社会捐助的动员机制、运行机制、监督管理机制,规范突发自然灾害社会捐助工作。完善救灾捐赠工作应急方案,规范救灾捐赠的组织发动、款物接收和分配以及社会公示、表彰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在已有1万个社会捐助接收站、点的基础上,继续在大中城市和有条件的小城市建立社会捐助接收站、点,健全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网络。完善社会捐助表彰制度,为开展社会捐助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健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8省(直辖市)和深圳、青岛、大连、宁波4市对内蒙古、江西、广西、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宁夏和新疆10省(自治区)的对口支援机制。(七)宣传、培训和演习开展社区减灾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灾害知识,宣传灾害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的常识,增强人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每年至少组织2次省级灾害管理人员的培训。每两年至少组织1次地级灾害管理人员的集中培训。省或地市级民政部门每年至少组织1次县级及乡镇民政助理员的业务培训。不定期开展对政府分管领导、各类专业紧急救援队伍、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组织的培训。每年在灾害多发地区,根据灾害发生特点,组织1~2次演习,检验并提高应急准备、指挥和响应能力。五、预警预报与信息管理(一)灾害预警预报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结合预警地区的自然条件、人口和社会经济背景数据库,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对可能受到自然灾害威胁的相关地区和人口数量做出灾情预警。根据灾情预警,自然灾害可能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量人员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国家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做好应急准备或采取应急措施。(二)灾害信息共享减灾委办公室、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及时汇总各类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向成员单位和有关地方通报信息。(三)灾情信息管理灾情信息报告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灾害造成的损失(包括人员受灾情况、人员伤亡数量、农作物受灾情况、房屋倒塌、损坏情况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采取的救灾措施和灾区的需求。灾情信息报告时间(1)灾情初报。县级民政部门对于本行政区域内突发的自然灾害,凡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应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及时向地(市)级民政部门报告初步情况,最迟不得晚于灾害发生后2小时。对造成死亡(含失踪)10人以上或其他严重损失的重大灾害,应同时上报省级民政部门和民政部。地(市)级民政部门在接到县级报告后,在2小时内完成审核、汇总灾情数据的工作,向省级民政部门报告。省级民政部门在接到地(市)级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完成审核、汇总灾情数据的工作,向民政部报告。民政部接到重、特大灾情报告后,在2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2)灾情续报。在重大自然灾害灾情稳定之前,省、地(市)、县三级民政部门均须执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县级民政部门每天9时之前将截止到前一天24时的灾情向地(市)级民政部门上报,地(市)级民政部门每天10时之前向省级民政部门上报,省级民政部门每天12时之前向民政部报告情况。特大灾情根据需要随时报告。(3)灾情核报。县级民政部门在灾情稳定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核定灾情,向地(市)级民政部门报告。地(市)级民政部门在接到县级报告后,应在3个工作日内审核、汇总灾情数据,将全地(市)汇总数据(含分县灾情数据)向省级民政部门报告。省级民政部门在接到地(市)级的报告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审核、汇总灾情数据,将全省汇总数据(含分市、分县数据)向民政部报告。灾情核定(1)部门会商核定。各级民政部门协调农业、水利、国土资源、地震、气象、统计等部门进行综合分析、会商,核定灾情。(2)民政、地震等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评估小组,通过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专项调查等形式对灾情进行专家评估,核实灾情。六、应急响应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灾害救助工作以地方政府为主。灾害发生后,乡级、县级、地级、省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根据灾情,按照分级管理、各司其职的原则,启动相关层级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做好灾民紧急转移安置和生活安排工作,做好抗灾救灾工作,做好灾害监测、灾情调查、评估和报告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根据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国家设定四个响应等级。(一)Ⅰ级响应灾害损失情况(1)某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发生水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海啸,森林草原火灾和生物灾害等特别重大自然灾害。(2)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预案。(3)对救助能力特别薄弱的地区等特殊情况,启动标准可酌情降低。(4)国务院决定的其他事项。启动程序减灾委接到灾情报告后第一时间向国务院提出启动一级响应的建议,由国务院决定进入Ⅰ级响应。应急响应由减灾委主任统一领导、组织抗灾救灾工作。民政部接到灾害发生信息后,2小时内向国务院和减灾委主任报告,之后及时续报有关情况。灾害发生后24小时内商财政部下拨中央救灾应急资金,协调铁路、交通、民航等部门紧急调运救灾物资;组织开展全国性救灾捐赠活动,统一接收、管理、分配国际救灾捐赠款物;协调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抗灾救灾的指示。响应的终止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由减灾委主任决定终止一级响应。(二)Ⅱ级响应灾害损失情况(1)某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发生水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海啸,森林草原火灾和生物灾害等重大自然灾害。(2)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预案。(3)对救助能力特别薄弱的地区等特殊情况,启动标准可酌情降低。(4)国务院决定的其他事项。启动程序减灾委秘书长(民政部副部长)在接到灾情报告后第一时间向减灾委副主任(民政部部长)提出启动Ⅱ级响应的建议,由减灾委副主任决定进入Ⅱ级响应。响应措施由减灾委副主任组织协调灾害救助工作。民政部成立救灾应急指挥部,实行联合办公,组成紧急救援(综合)组、灾害信息组、救灾捐赠组、宣传报道组和后勤保障组等抗灾救灾工作小组,统一组织开展抗灾救灾工作。灾情发生后24小时内,派出抗灾救灾联合工作组赶赴灾区慰问灾民,核查灾情,了解救灾工作情况,了解灾区政府的救助能力和灾区需求,指导地方开展救灾工作,紧急调拨救灾款物。及时掌握灾情和编报救灾工作动态信息,并在民政部网站发布。向社会发布接受救灾捐赠的公告,组织开展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全国性救灾捐赠活动。经国务院批准,向国际社会发出救灾援助呼吁。公布接受捐赠单位和账号,设立救灾捐赠热线电话,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救灾捐赠;每日向社会公布灾情和灾区需求情况;及时下拨捐赠款物,对全国救灾捐赠款物进行调剂;定期对救灾捐赠的接收和使用情况向社会公告。响应的终止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由减灾委副主任决定终止Ⅱ级响应。(三)Ⅲ级响应灾害损失情况(1)某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发生水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海啸,森林草原火灾和生物灾害等较大自然灾害。(2)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预案。(3)对救助能力特别薄弱的“老、少、边、穷”地区等特殊情况,启动标准可酌情降低。(4)国务院决定的其他事项。启动程序减灾委办公室在接到灾情报告后第一时间向减灾委秘书长(民政部副部长)提出启动Ⅲ级响应的建议,由减灾委秘书长决定进入Ⅲ级响应。响应措施由减灾委员会秘书长组织协调灾害救助工作。减灾委办公室、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及时与有关成员单位联系,沟通灾害信息;组织召开会商会,分析灾区形势,研究落实对灾区的抗灾救灾支持措施;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听取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情况汇报;协调有关部门向灾区派出联合工作组。灾情发生后24小时内,派出由民政部工作组赶赴灾区慰问灾民,核查灾情,了解救灾工作情况,了解灾区政府的救助能力和灾区需求,指导地方开展救灾工作。灾害损失较大时,灾情发生后48小时内,协调有关部门组成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工作组赴灾区,及时调拨救灾款物。掌握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信息,并在民政部网站发布。响应的终止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由减灾委秘书长决定终止Ⅲ级响应,报告减灾委副主任。(四)Ⅳ级响应灾害损失情况(1)某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发生水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海啸,森林草原火灾和生物灾害等一般自然灾害。(2)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预案。(3)对救助能力特别薄弱的“老、少、边、穷”地区等特殊情况,启动标准可酌情降低。(4)国务院决定的其他事项。启动程序减灾委办公室在接到灾情报告后第一时间决定进入Ⅳ级响应。响应措施由减灾委办公室、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主任组织协调灾害救助工作。减灾委办公室、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及时与有关成员单位联系,沟通灾害信息;商有关部门落实对灾区的抗灾救灾支持;视情况向灾区派出工作组。灾情发生后24小时内,派出民政部工作组赶赴灾区慰问灾民,核查灾情,了解救灾工作情况,了解灾区政府的救助能力和灾区需求,指导地方开展救灾工作,调拨救灾款物。掌握灾情动态信息,并在民政部网站发布。响应的终止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由减灾委办公室、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主任决定终止Ⅳ级响应,报告减灾委秘书长。(五)信息发布信息发布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要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并根据灾情发展情况做好后续信息发布工作。信息发布的内容主要包括:受灾的基本情况、抗灾救灾的动态及成效、下一步安排、需要说明的问题。七、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一)灾后救助县级民政部门每年调查冬令(春荒)灾民生活困难情况,建立需政府救济人口台账。民政部会同省级民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赴灾区开展灾民生活困难状况评估,核实情况。制定冬令(春荒)救济工作方案。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向国务院要求拨款的请示,结合灾情评估情况,会同财政部下拨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专项用于帮助解决冬春灾民吃饭、穿衣等基本生活困难。灾民救助全面实行《灾民救助卡》管理制度。对确认需政府救济的灾民,由县级民政部门统一发放《灾民救助卡》,灾民凭卡领取救济粮和救济金。向社会通报各地救灾款下拨进度,确保冬令救济资金在春节前发放到户。对有偿还能力但暂时无钱购粮的缺粮群众,实施开仓借粮。通过开展社会捐助、对口支援、紧急采购等方式解决灾民的过冬衣被问题。发展改革、财政、农业等部门落实好以工代赈政策、灾歉减免,粮食部门确保粮食供应。(二)恢复重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坚持“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的救灾工作方针,灾民倒房重建应由县(市、区)负责组织实施,采取自建、援建和帮建相结合的方式,以受灾户自建为主。建房资金应通过政府救济、社会互助、邻里帮工帮料、以工代赈、自行借贷、政策优惠等多种途径解决。房屋规划和设计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充分考虑灾害因素。组织核查灾情。灾情稳定后,县级民政部门立即组织灾情核定,建立因灾倒塌房屋台账。省级民政部门在灾情稳定后10日内将全省因灾倒塌房屋等灾害损失情况报民政部。开展灾情评估。重大灾害发生后,民政部会同省级民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赴灾区开展灾情评估,全面核查灾情。制定恢复重建工作方案。根据全国灾情和各地实际,制定恢复重建方针、目标、政策、重建进度、资金支持、优惠政策和检查落实等工作方案。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向国务院要求拨款的请示,结合灾情评估情况,民政部会同财政部下拨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专项用于各地灾民倒房恢复重建。定期向社会通报各地救灾资金下拨进度和恢复重建进度。向灾区派出督查组,检查、督导恢复重建工作。商有关部门制定优惠政策,简化手续,减免税费,平抑物价。卫生部门做好灾后疾病预防和疫情监测工作。组织医疗卫生人员深入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宣传卫生防病知识,指导群众搞好环境卫生,实施饮水和食品卫生监督,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发展改革、教育、财政、建设、交通、水利、农业、卫生、广播电视等部门,以及电力、通信等企业,金融机构做好救灾资金(物资)安排,并组织做好灾区学校、卫生院等公益设施及水利、电力、交通、通信、供排水、广播电视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八、附则(一)名词术语解释自然灾害: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灾情:指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包括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灾情预警:指根据气象、水文、海洋、地震、国土等部门的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结合人口、自然和社会经济背景数据库,对灾害可能影响的地区和人口数量等损失情况做出分析、评估和预警。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为满足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的需要,2003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的立项。根据国家计划,小卫星星座系统拟采用分步实施战略:“十五”期间,采用“2+1”方案,即发射两颗光学小卫星和一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初步实现对灾害和环境进行监测的能力;“十一五”期间,实施“4+4”方案,即发射四颗光学小卫星和四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组成的星座,实现对我国及周边国家、地区灾害和环境的动态监测。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二)国际沟通与协作按照国家外事纪律的有关规定,积极开展国际间的自然灾害救助交流,借鉴发达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经验,进一步做好我国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防范与处置工作。(三)奖励与责任对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由人事部和民政部联合表彰;对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英勇献身的人员,按有关规定追认烈士;对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四)预案管理与更新本预案由减灾委办公室、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负责管理。预案实施后,减灾委办公室、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应适时召集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评估,并

生物灾害科学杂志官网电话号码

"110"的谐音是要要灵,就是你只要有麻烦找它就灵啊

方便

报警电话是110的原因:  由于旧式的电话是那种转盘拨号的,拨1时间是最短的,0 是最远的,所以打完1,1,要确定你的确要报警,所以打0,让你不会打错,且拨完还有时间挂断; 新式电话是按的,所以不存在拨的时间长短问题。  由来:  20世纪80年代中期,沿海和内地一些大城市的公安机关,为适应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公安机关接处警的快速反应能力,便利于解决群众斗殴、求助和投诉,同时更好的打击小偷劫匪犯罪行为,将原为群众报警电话的110,逐步扩大职能,拓宽服务范围,建立了110报警服务台,展开110报警服务工作。  1985年5月1日福建省漳州市公安局安装的110警用电话,至到90年一共接出/警22起;由漳州市公安局巡逻中队民警郭韶翔率先将110报警电话扩展报警求助警用范围(即110报警服务台)。  1986年2月27日,广东省 广州市公安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正式开展110报警服务工作。1987年6月,公安部下发了《关于大中城市公安局普遍建立110报警服务台的通知》,要求各大中城市公安局在两年内普遍建立110报警服务台。自此时起,110报警电话正式成为110报警服务台。

摘要灾害是人类面临最严重的挑战。本文简要论述了灾害研究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有关灾害分类学的轮廓和开展灾害科学大体系研究的设想。灾害是人类面临最严重的挑战。近年来人类社会发展战略研究表明,尽管存在能源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人口危机,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都会得到缓解。唯独灾害问题,尚未引起人类的重视,类型众多的灾害不时地冲击地球的各个角落,给人类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灾害是地球生态圈各种物质运动的伴生现象,在目前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上,很多是无法抗拒的。在地质过程中,生物界发生过多次全球性、区域性和局部性的灾难与绝灭。近25000万年来,差不多每隔2600万年就有一次全球性的灾难劫掠。人类的历史实质上是一部灾害史。世界各地区和不同国家浩繁的历史文献中,留下了无数惨痛的受灾记录。《管子》载,“善为国者必先除五害”。中、上古时期的科学,也是在预防灾害,保障农牧业生产的动力下发展起来的。只要回顾一下灾害的历史,就不难理解人类为什么要把可怕的概念命名为“灾祸”。中世纪火山喷发毁灭了意大利庞培城。估计亚洲-太平洋地区因火山每年平均死亡2500人,经济损失达10亿~15亿美元。这一地区近800年来28次大地震共死亡55万人,经济损失达1325亿美元。美国每年火灾、海岸灾害、滑坡、地震、火山灾害损失总值达35亿~40亿美元。估计全球各类灾害年均损失为850亿~1200亿美元,略高于我国1984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这就是说10亿人民全年的劳动总值,还抵偿不了全球一年的灾害损失。这一触目惊心的数字,难道不足以说明防灾、抗灾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吗?近两年来,全球性的水、旱、气候灾害,火山、地震活动又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仅以1986年前10个月为例:1月大风暴雪低温袭击北欧诸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大洪水;2月11日大风暴雪冲击大西洋两岸,2月20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洪水;3月份全球多处出现几十年来的奇寒低温,非洲大旱、蝗灾,法国出现1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火灾群起,农林减产三分之二;3月底、4月初孟加拉大风暴、洪水、大冰雹灾;4月18日大力神火箭升空爆炸,损失3亿美元;4月20日斯里兰卡大坝决口,孟加拉客轮因大风暴沉没,死亡1200人;4月下旬我国江西内陆强龙卷风暴、冰雹、暴雨,4月底墨西哥连续发生大地震;5月10日我国广东30个县遭受风暴雨涝灾害,7月辽河洪水;继1月19日硫磺岛附近海底火山爆发之后,9月24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爆发。此外,今年海空罹难事件多、损失重,美国航天飞机失事,苏联核电站事故、非洲火山毒气、飞碟事件等都较突出。如果详细编录,真可以汇集出一本惊心动魄的世界灾害日历。此外,全世界每年的环境灾害、工程灾害和交通灾害也很惊人,估计每年因交通事故要死去大约35万~42万人。美国1980年车祸死亡人数竟大于10年侵越战争的伤亡总数。据笔者估算,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人群生命一半夭死于灾难,物质财富也有一半被灾害吞没。纵横血泪,哪能不奋起拭目、檄讨灾害,上祭九朝列祖,后荫万世子孙呢?现代灾害学就是以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去研究灾害发生的原因、动力和机制,总结各类灾害的征兆和规律,进行系统的观测、预报,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灾对策。灾害是地球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态圈巨系统与地外天文巨系统相互交叉、运动发展的一个侧面。它虽有千重奥秘,但最终将被不断发展的新的科学成就所破译。灾害一般泛指在人类的生存、生产活动中,以现有科学知识难以预料和避免的突然或潜伏的损失。从时间序列上可分为突发性灾害和缓慢性灾害。前者属狭义灾害科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后者属于环境科学范畴;但在科学理论体系上灾害学要统观两类灾害,作出全面的科学论证,并要研究如何因势利导、化害为利、开拓祛灾祈福的科学技术前景。灾害从成因上一般分为:地质灾害,包括火山、地热、地火、地震、构造运动、飞碟冲击;气象-水文灾害,包括超低温、特高温、干旱、雨涝、风灾、潮汐海浪、海空湍流、雷电、暴雨(雪雹)、全球性和区域性的强气象水文异常;天文灾害,包括引力变化灾害、太阳辐射能源灾害,陨击、粒子流冲击、彗星和小行星遭遇、电磁异爆、新星爆发、臭氧层破坏;生物灾害,包括生态突变、病疫、社会灾害与犯罪;工程经济灾害,包括重大工程崩溃、经济灾难、海陆空交通灾害、环境灾害;地表自然灾害,包括错落、崩塌、滑坡、泥石流、冰雪崩溃、海水海况异常、海岸灾害、海啸、沙漠化、水土流失、地陷、地裂、喷沙冒水、恶性沉积、土壤贫瘠化、水质和大气污染、尘暴、粉尘,酸雨、二氧化碳增升、核粉尘与火山粉尘扩散等。对名目繁多的灾害要进行分类学研究,总结不同类型灾害的形成、危害、预测与防御对策。目前,对灾害各论只是在少数学科门类有了初步基础,其他大部分有待总结开拓,以便尽快形成比较全面系统的描述性建树,作为灾害科学大体系中的基础层次。灾害分类学只有在历史灾害考证、灾害历史数据库建设的同时,才能得以健康推进。在灾害学各论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灾害学的理论体系。由于灾害是地球、天文、生物三大体系综合运动的产物,所以各基础学科都要从灾害观点总结灾害分支学科的理论基础。如地球科学中的地球动力学、灾变地球物理学、地质灾害历史学、历史地理学、地球灾害学;天文学中的灾害天体物理学、太阳系动力学;水文-气象学中的灾害水文学、灾害气象学;生物人体科学中的灾变生物学、灾害生态学、灾害病理学、灾害心理学;经济社会学中的灾害经济学、灾害历史学、灾害社会学等,都是灾害科学大体系研究中的基础学科。在各基础学科理论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灾害成因机理学、灾害动力学、灾害群系学、灾害时空规律分析论、灾害数理学、灾害预测论、灾害观测预报学等。这里有大量繁重的理论探索与开拓任务,也需要大量的观测技术建设,包括灾害数据信息的收录、传输、处理,观测仪器、项目的更新,台、站网的建设,决策科技队伍的培训等。在灾害学研究的同时,为了保障人类生命财产的安全,还要建立防灾、救灾科学体系与实战工程能力,可称为防灾工程学,它属于灾害科学理论的应用阶段。防灾工程应当是一个大系统,包括灾害预测预报、工程防灾措施、防灾社会措施和救援工程几个部分。灾害学和防灾工程学的研究,必然涉及很多学科、很多部门,需要唤起广大的科学家、工程师、社会学家、军事防务系统、国家与地区领导人来共同参与这一工作。在我国,当前除了继续加强灾害科学的普及宣传以引起各界重视外,还要组织有关专家开展学术交流,逐步转入科研-事业实体建设,至少得有一个研究中心并形成全国灾害科研网络。灾害研究中心要团结国内外专家,依靠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推动灾害科研事业,指导防、测、报、救灾实践活动,争取在近五年构成基础,十年完善齐备,本世纪末具备对付几种主要灾害的能力。同时,还要组织有关专家培养一批博士、硕士研究生,在综合性大学建立灾害学系;要建立健全灾害数据库和观测系统,尽快建立防灾抗灾咨询委员会和决策指挥系统。建议《灾害学》杂志能积极发起组织灾害学学术年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参加,争取早日实现灾害科学研究的国际协作,促成世界灾害研究中心的建立,逐步形成全球性灾害监测、预报和救援系统,造福于当今人类和子孙万代。———录自:灾害学,1986,创刊号

生物灾害科学杂志官网电话号码查询

生物灾害主要有虫灾、森林大火、赤潮、鼠灾、瘟疫等。森林大火是目前威胁森林生态系统最严重的灾害之一。由于气候异常,20世纪80~90年代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森林大火,如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森林大火、蒙古境内的森林大火、印度尼西亚的森林大火等。1987年的中国大兴安岭的一场森林大火,过火林面积达114×104 ha(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亿元以上。1997年的印度尼西亚的森林大火烧了三个月,在雅加达的上空弥漫着烟尘,街上行人戴上口罩,毁林30多万公顷,死亡人数达300人。虫灾年年都会发生,殃及世界各地。我国每年因虫灾和森林大火造成林业的损失达20亿元,农业损失100亿元。虫灾主要有蝗灾、棉铃虫灾、水稻虫灾、松毛虫灾等。鼠灾主要是损耗粮食和传播疾病。14世纪(1347~1350年)在欧洲流行的“黑死病”就是一种鼠疫,造成了1/3的欧洲人(2000多万人)死亡。我国20世纪80年代,平均每年因老鼠损失的粮食达2×108 kg。此外,还有白蚁蛀蚀木制房子和家具、蚊子传播疾病等一系列的生物灾害。

本刊报道的范围是:农村科技研究与生产技术动态,如新成果、新理论、新经验、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有关热带可持续农业理论和实践研究论文,动植物品种选育、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现代集约化种养技术、农业生物灾害防治、农产品储运保鲜加工等科学试验报告;农业经济管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研究,新技术开发、应用和推广,图书信息情报学,科研体制改革和管理等原始论文,以及考察报告、综述、人物介绍等。

  • 索引序列
  • 生物灾害科学杂志官网订购电话号码
  • 生物灾害科学杂志官网订购电话号
  • 生物灾害科学杂志官网订购电话
  • 生物灾害科学杂志官网电话号码
  • 生物灾害科学杂志官网电话号码查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