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企业价值评估文献综述

企业价值评估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

企业价值评估文献综述

股票投资价值理论文献综述周淼(河南省财政科研所河南郑州450008)摘要:2010年国务院原则同意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和推出股指期货品种,这将为证券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也是我国资本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体现。本文回顾有关股票投资价值的研究综述。关键词:股票投资价值文献作者简介:周淼(1979-),女,河南固始人,河南省财政科研所助理研究员一、引言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中,有股票、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等投资品种。其中,股票作为资本市场的一部分,占据着证券市场的主要地位,股票市场也被形象的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它是一种有价证券,通过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据考证人类最早的股票投资交易活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股票交易活动采取较为有组织的规范化形式,则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期。而现代的股票交易活动,则以1792年纽约股票证券交易所成立为标志。世界股票市场经过萌芽、发展,逐渐走向繁荣,股票逐渐被投资者们所熟悉并且受到了广泛的欢迎。目前,股票市场在全世界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金融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这些国家和地区金融市场的繁荣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和关键的推动作用。从1980年抚顺红砖第一次发行股票算起,改革开放以后当代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有了近26年的历史,这段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980年至1991年的起步和复兴阶段。从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股票问世,截至1990年12月上交所开业之时,上海只有延中实业、爱使电子、真空电子、飞乐股份、豫园商场、申华股份、浙江凤凰八家公司发行了股票,这就是所谓的上海老八股。深圳证券交易所1991年7月开业时,有5只股票上市交易,它们分别是深发展、深万科、深金田、深安达、深原野,后来被称为深市老五股。二是1992年至1999年的扩容和成长阶段。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从思想上排除了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障碍。股票市场的功能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大量国企纷纷改制上市,上市公司数量迅速增加,股票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辐射力、推动力在不断加大。三是2000年至今的规范和发展阶段。2000年之后的我国股市进入了深入发展,制度不断完善、规范时期。制度改革,使市场日趋规范化是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2000年3月1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核准程序》及《股票发行上市辅导工作暂行办法》、《信誉主承销商考评试行办法》、2001年10月16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辅导工作办法》、2004年12月7日《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等配套规章,由此拉开了股票发行制度由审批制向核准制的转变。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证券市场的构成已经比较完备,但各参与主体在制度上仍然存在较大缺陷,成为股票市场进一步发展有待解决的问题。二、股票投资价值理论研究意义(一)有利于股东及潜在的投资者制定正确的投资决策就长期持有而言,股票投资可获得相当的股利收入,而短线操作也可能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收益,因为从股价的波动可获得比股利更高的差价收入,因而股票投资已越来越成为一般大众所乐于选择的投资工具。我国股市尚处于初创阶段,它还有很多不完善,不规范之处,国家为了使其健康、规范地发展而采取一些人为的干预措施是不可避免的,这就使得我国股市在一段时期内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比较大。但从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的状况分析,在一个规范完善的证券市场中,投资者据以入市的依据是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发展潜力等。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好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即所谓的绩优股倍受投资人的青睐,而绩优股也更能经受住股市振荡的考验。那么,针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前景、财务结构、盈利能力等进行的综合评价研究可为更多的投资者做出正确、合理投资决策,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提高投资报酬率。(二)有利于公司加强内部管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必须公开,使得企业的发展置于社会和广大股东的关注和监督之下,依据公开的信息进行分析,就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整个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发现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迅速做出决策,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生产经营管理,同时也可利用分析结果,为未来的经营计划和经营方针提供决策的依据,不断增长业绩,以期给投资者一个满意回报。(三)有利于政府及监管部门对其进行评价、指导或监督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途径,是分析评价上市公司的综合发展力,通过分析评价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一般企业的差别,从而评判上市公司的运营是否优于非上市公司,并从中凸显股份制改造的作用。证监会、证券交易所等可根据公司营运情况、经营业绩等判断公司的各项经营是否合法,资金使用是否得当等。(四)有利于促进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重视理性投资,对上市公司的分析已成为证券公司和很多投资者的基础工作之一。但对上市公司的分析中存在着良莠不分,参差不齐的现状,一些利用片面分析人为操作、扰乱市场的情况还时有发生。这些现象严重侵害了广大投资者利益,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提出实行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评价体系,为客观、全面、科学分析上市公司,满足了广大投资者愿望,符合证券市场发展潮流,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周淼:股票投资价值理论文献综述148·综合2012年第2期(下)三、股票投资价值理论研究综述(一)国外研究及现状西方最初对股票理论价格的研究主要是应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投资需求而进行的。所以在西方的一些论著当中常将此称之为股票投资价值或价值,以示与股票的市场价格相区别。投资价值的提出是在20世纪初,普拉特(Prat,SS)是最早提出股票的价格与价值相分离的人。他在1903年出版的《华尔街动态》(TheWorkofWallStreet,1903)中,提出股票价值的经济涉及企业的收益能力,其中以股息为最直接,其它的因素则属于借助股息来影响股票价值的间接因素。普拉特认为,从理论上讲股票的价值与价格是一致的,但在实际上两者的差额颇大。但他认为这种现象并不限于股票,其他商品也有这种情形,只是股票方面比较特殊而已。就价格的形成而言,是由供需因素决定的,所以难与同其真实的价值完全吻合。霍布内(Huebner,SS)将普拉特的观点加以补充,他通过对股票价格与价值关系的研究,为投资提供决策的依据。而且,借助对股票发行公司的财务分析来把握股票价值。他认为,“股票价格倾向于与它本质的价值上的一致性”,就长期股票的股价变动因素而言,与其价值有关的即为长期预期收益与资本还原率。多纳(Donner,O)在其《证券市场与景气波动原理》(DieKursbildunganAktienmarket,1934)中认为,股票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而股票价值取决于企业的收益。认为“企业收益的变动,才是形成股价波动的真正精髓”。虽然实际的股价波动趋势与企业收益趋势有所差异,但就长期而论,股价波动是依存与企业收益和利率,即围绕股票价值而变动。格雷厄姆和多德(Graham,B,andDodd,D,L,1934)在股票理论方面比前者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他们在《证券分析》一书中,对内在价值理论进行了全面阐述。他们认为,股票的内在价值决定于公司未来盈利能力,而且分析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并不仅限于对企业财务分析,同时还需要以观察经济方面未来的趋势作为推测的基础,并考虑适当的资本还原。股票价格会回归到其内在价值上,所以证券分析家要做的工作就是仔细地研究有关发行人的财务数据及其他资料,努力去发现该股票的内在价值,并以此作为判断股票定价的合理性及投资决策的重要指标。其公式为:V=M(D+E/3)±资产价值的修正值(1)上式中V:普通股票价值;M:资本还原倍数;D:预期股息;E:预期收益。式中,M随着企业的发展,股息的增减变动而变化;收益E除以3表示依当时一般上市公司章程之规定大致上是将收益的三分之二作为股息发放出去,而剩余三分之一则作为保留盈余,充实企业发展基金。威廉姆斯(Williams,JB)在他的《投资价值学说》(TheTheoryofInvestmentValue,1938)一书中首先提出了普通股的一般估价方法,其基本思想是“股票是一种收益凭证,其未来所产生的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就是股票的价值,股票价格应该根据其价值来确定。”他认为企业保留盈余完全不必反应在股票价值上,他提出“股票的投资价值是将来今后能领取的全部股息加以资本还原的现在价值的总和”。企业保留的盈余是增加企业以后的收益,迟早也会变成股息发放出去。威廉姆斯提出,买进股票意味着“现在财富与未来财富的交换”,而所谓的未来财富就是今后中期的“股息”,将其进行资本还原即为现在的股票的投资价。威廉姆斯提出的计算公式分为四种情况:(1)股息渐减:V0=ni=1ΣDtVt(2)Vo:普通股的现在投资价值;Dt:t年的股息;Vt:资本还原率;n:领取股息的年数。(2)预期股息稳定:V0=ni=1ΣDtVt=Di(3)(3)预期股息渐增,并打算永远持有:V0=ni=1ΣDtVt=ni=1ΣD0UiVi=∞i=1ΣWi(4)。式中,U=l+g,g为股息年增长率。(4)企业不讲求股息政策,在景气繁荣的年度,股息突增,几年以后增长率又渐减:V0=ni=1ΣDtVt=ni=1ΣDiVi+∞i=n+1ΣDiVi(5)威廉姆斯对投资价值方面的贡献在于他以未来各期股息为主线用数学模型勾划了投资价值的轮廓,开创了用数学模型系数表达股票投资价值的先河。此后西方经济学界中有关投资价值方面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以这一理论为指导并且没有超过上述的范围。(二)国内研究及现状国内理论界关于股票投资价值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近年已经开始引进西方的投资价值理论和分析工具,并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的内容涉及期权、资产定价、市场有效性、现金流量、经营业绩等很多方面。(1)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价值分析。张先治(2000)介绍了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价值评估的意义和方式,价值评估的程序与方法,并初步给出了评估中的参数:现金流量、折现率、评估期的确定方法。颜志刚(2001)对企业价值评估中自由现金流量进行了分析,认为企业价值主要取决于未来的自由现金流量(freecashflow),而自由现金流量是企业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并将自由现金流量表示为:FCF=NI×(1-T)+D-CE-△WC=EBIT×(1-T)+D-CE-△WC(6)EBIT:企业息税前利润;NI:企业挣利润;I:利息;T:所得税率;D:资本增加额;CE:资本支出;△WC:运营资金需求量。曹中等(2001)在2001年,对比了经济利润和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不同,并给出了利用折现经济利润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模型。董直庆、赵振全(2004)利用M-M模型对公司价值评估进行了实证分析,重点论述了考虑破产风险的情况下,对M-M模型进行了修正,增加了破产风险成本参数,探讨了存在破产风险的情况下,企业价值评估模型的改进方法。张根明、王爱武(2001)论述了高科技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等。149(2)期权定价理论研究。许民利、张子刚(2000)等提出了利用增长期权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设想,赵国忻(2000)研究了R&D投资的期权创造和期权享有过程价值,李焰(2003)认为企业价值应该分解为零增长价值和增长机会价值,并提出了用期权定价模型确定企业的增长价值,杜彦鹏、陈迅(2001)利用经营期权评估方法对企业整体价值的评估进行了应用为现金流量处于困境的企业价值评估提供了新思路。上述研究基本是利用Black与Scholes提出的期权定价模型(即optionpricingmodel),对企业价值评估理论进行的补充。国内关于期权定价模型的探讨,往往是将某一企业的数据进行整理后,利用Black与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评估该企业价值。并没有归纳出该模型在我国企业价值评估活动中应用的难点,对于有关参数的选取问题没有提出解决措施,如标的资产的现行价格、期权执行价格、回报率的标准差、累计概率分布等参数根本没有涉及,只是利用某企业数据进行计算,得出企业价值,对于评估价值的可行性和符合性也没有进行检验。(3)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俞乔(2004)、宋颂兴和金伟根(2000)、吴世农(2000)、范龙振、张子刚(2002)。他们运用不同的统计方法,采用不同的样本阶段对我国证券市场是否具有弱式有效进行了统计检验,得出不同的结论。俞乔(2004)选择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日2000年月12月19日至2004年4月28日的845个交易日为样本期间,分析了上海证券交易日收盘上证券综合指数的变动情况,经验验证了上海股市非有效性。宋颂兴、金伟根(2000)实证检验了从1998年年底到2000年上海股市股份的正态分布规律和随机行走特征,验证了上海股市那个阶段的弱式有效市场假说。同时指出,股市规模的扩大、政策法律的完善和信息正确快速的传播,是我国股市发展的趋势,也是股市有效的基础。吴世农(2000)在阐述证券市场效率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实证研究结果,对如何认识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提出了他的看法:我国股市仍然外于初期发展阶段,信息的完整性、分布的均匀性和实效性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某段时期股份的随机游走特征尚不能完全确定股市达到弱式有效。范龙振,张子刚(2002)指出利用自相关系数进行检验的不合理性,取而代之,他们用DF检验,利用2001年7月至10月4个月的每日股票收盘价检验了5种上市公司的股票,得出了股票市场弱式有效的结论。沈艺峰、吴世农(2000)还对我国证券市场是否过度反映进行了研究。孙命(2004)从有效资本市场中出现关系于EMH的例子进行分析,提出对策。杨兵等(2002)随机选取沪、深两市各25家上市公司的日收盘价的收益率序列呈现显著的尖峰厚尾及非正态性分布,并呈现出很高的序列相关性。由此得出沪、深两市还未达到弱式有效的结论。(4)经营业绩研究。许彪、梁宇鹏(2000)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和概率统计分析方法对农业类上市公司五方面的能力指标利用传统财务指标体系进行了考察,将1996年至1999年四年的36家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分为好、一般、差三类,认为改善整个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和增强企业财务风险抵御能力的关键是调整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方面指标;对于经营绩效好或较好的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提升的策略重点应该放在提高营运能力方面;对于经营绩效一般的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提升的策略重点应该放在大幅度提高偿债能力方面和营运能力方面;对于综合绩效差的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提升应该是全方位的。郝清民等(2003)用因子分析法来评价煤炭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得出不同公司的相对竞争优势所在,为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做出决策提供了参考。刘秀芹(2004)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电子行业上市公司的绩效状况,使投资者清楚地看到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投资价值,为上市公司决策者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朱丽莉、王怀明(2004)利用因子分析对农业类上市公司进行评价,提取了反映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公共因子,根据公共因子的贡献率及因子值对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综合分析,得出46家农业上市公司排名,较好地评价了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为相关的判断提供了参考。参考文献:[1]赵国忻:《R&D投资的期权创造和期权享有过程价值研究》,《科学管理》2000年第3期。[2]董直庆、赵振全:《股票价格与价值的测度及特性分析———基于流动性的新解释》,《股票投资价值理论文献综述周淼(河南省财政科研所河南郑州450008)摘要:2010年国务院原则同意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和推出股指期货品种,这将为证券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也是我国资本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体现。本文回顾有关股票投资价值的研究综述。关键词:股票投资价值文献作者简介:周淼(1979-),女,河南固始人,河南省财政科研所助理研究员一、引言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中,有股票、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等投资品种。其中,股票作为资本市场的一部分,占据着证券市场的主要地位,股票市场也被形象的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它是一种有价证券,通过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据考证人类最早的股票投资交易活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股票交易活动采取较为有组织的规范化形式,则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期。而现代的股票交易活动,则以1792年纽约股票证券交易所成立为标志。世界股票市场经过萌芽、发展,逐渐走向繁荣,股票逐渐被投资者们所熟悉并且受到了广泛的欢迎。目前,股票市场在全世界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金融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这些国家和地区金融市场的繁荣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和关键的推动作用。从1980年抚顺红砖第一次发行股票算起,改革开放以后当代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有了近26年的历史,这段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980年至1991年的起步和复兴阶段。从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股票问世,截至1990年12月上交所开业之时,上海只有延中实业、爱使电子、真空电子、飞乐股份、豫园商场、申华股份、浙江凤凰八家公司发行了股票,这就是所谓的上海老八股。深圳证券交易所1991年7月开业时,有5只股票上市交易,它们分别是深发展、深万科、深金田、深安达、深原野,后来被称为深市老五股。二是1992年至1999年的扩容和成长阶段。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从思想上排除了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障碍。股票市场的功能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大量国企纷纷改制上市,上市公司数量迅速增加,股票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辐射力、推动力在不断加大。三是2000年至今的规范和发展阶段。2000年之后的我国股市进入了深入发展,制度不断完善、规范时期。制度改革,使市场日趋规范化是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2000年3月1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核准程序》及《股票发行上市辅导工作暂行办法》、《信誉主承销商考评试行办法》、2001年10月16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辅导工作办法》、2004年12月7日《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等配套规章,由此拉开了股票发行制度由审批制向核准制的转变。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证券市场的构成已经比较完备,但各参与主体在制度上仍然存在较大缺陷,成为股票市场进一步发展有待解决的问题。二、股票投资价值理论研究意义(一)有利于股东及潜在的投资者制定正确的投资决策就长期持有而言,股票投资可获得相当的股利收入,而短线操作也可能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收益,因为从股价的波动可获得比股利更高的差价收入,因而股票投资已越来越成为一般大众所乐于选择的投资工具。我国股市尚处于初创阶段,它还有很多不完善,不规范之处,国家为了使其健康、规范地发展而采取一些人为的干预措施是不可避免的,这就使得我国股市在一段时期内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比较大。但从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的状况分析,在一个规范完善的证券市场中,投资者据以入市的依据是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发展潜力等。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好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即所谓的绩优股倍受投资人的青睐,而绩优股也更能经受住股市振荡的考验。那么,针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前景、财务结构、盈利能力等进行的综合评价研究可为更多的投资者做出正确、合理投资决策,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提高投资报酬率。(二)有利于公司加强内部管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必须公开,使得企业的发展置于社会和广大股东的关注和监督之下,依据公开的信息进行分析,就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整个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发现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迅速做出决策,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生产经营管理,同时也可利用分析结果,为未来的经营计划和经营方针提供决策的依据,不断增长业绩,以期给投资者一个满意回报。(三)有利于政府及监管部门对其进行评价、指导或监督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途径,是分析评价上市公司的综合发展力,通过分析评价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一般企业的差别,从而评判上市公司的运营是否优于非上市公司,并从中凸显股份制改造的作用。证监会、证券交易所等可根据公司营运情况、经营业绩等判断公司的各项经营是否合法,资金使用是否得当等。(四)有利于促进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重视理性投资,对上市公司的分析已成为证券公司和很多投资者的基础工作之一。但对上市公司的分析中存在着良莠不分,

这是很专业的问题,最好看文件,或到官方网站查阅。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问题研究  【摘要】企业并购是现代企业非常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能够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本文就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规避对策。  一、引言  企业并购,即兼并与收购(mergerandacquicision)是现代企业发展战略中非常重要的战略之一,是社会资源重新优化配置的必然选择。随着《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涉及企业购并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企业战略购并的法律障碍及政策壁垒正逐步消除。而国内产业分散、企业规模过小、竞争激烈的现实以及外资的不断进入也迫使国内企业不得不进行战略购并和产业整合。可以看到,企业实施兼并与收购,将企业做大做强,是我国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通过并购可产生协同效应,但并购并不等同于企业竞争力,并购过程中存在着大量风险,尤其以财务风险最为突出,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是决定并购是否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不同的支付方式也将影响企业并购的成败及并购后的整合。  二、企业并购中存在的财务风险  (一)融资风险  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顺利进行。由于企业并购动辄涉及上万亿元的资金,如何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筹资渠道在短时间内筹集到所需资金是关系到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不同的融资方式存在不同的融资风险,企业并购的融资决策将对企业的资金规模和资本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债务性融资风险  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平均负债率高达65%~70%,同时我国金融政策较为严格,使得并购资金的来源十分困难。国家规定,银行信贷资金主要是补充企业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不足,没有进行并购的信贷项目。另外,企业兼并风险较大,需要资金量也大,商业银行难以支持。我国企业债券、股票的发行基本上都是为企业筹集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审批严格,专款专用,再加上银行信贷资金切块分割、规模控制的体制也不利于并购资金的筹集,信贷资金的地域化使得跨地区并购相当困难。债务融资风险来源于收购方的债务风险和目标企业的债务风险。债务融资由于债务放大了收益的波动,它比股权方法风险更大。由于并购融资方式不同以及目标企业收购前资本结构的不同,使得企业并购所需的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自有资本与债务资金的投入比例存在差异。并购企业应针对被并购企业负债偿还期限的长短及维持正常营运资金的多少来做好投资的不同回收期与借款的种类相互配合,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权益融资风险  权益融资虽然可以通过发行股票迅速筹集到大量资金,没有固定的到期日和付现的上下限,资本风险较小,但是,我国对股票融资要求较为苛刻。企业为了实现权益融资而不断努力试图达到融资标准,跨度时间长,不利于抢占并购时机,而且股票融资不可避免地会改变企业的股权结构,将会稀释大股东的控制权。股票融资主要有普通股融资和优先股融资。普通股融资的风险主要有:第一,由于普通股股东通常都享有投票权,因而发行太多普通股易分散企业控制权;第二,过多的普通股融资会使企业无法达到平均资金成本为最低的最佳资本结构;第三,无法享受到像债券融资一样的税前抵扣优势;第四,对外发行新股,容易使新股东坐享其成,即当未来企业的盈余激增,新股东与旧股东享有同样的权利;第五普通股融资的审查成本较高且普通股的定价通常较债券或优先股低,因而普通股的承销费用通常要较优先股或债券的承销费用高。优先股融资的风险在于,优先股的税后资金成本要高于负债的税后资金成本。由于优先股股东往往负担了相当比例的风险,却只能收取固定的报酬,因而在发行效果上不如债券。  (二)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财务风险  并购价格是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合理的并购价格以对目标企业价值的科学评估为前提,是并购成功的基础。目前我国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合理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可引起并购公司估价风险。由于目标企业内部人【摘要】企业并购是现代企业非常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能够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本文就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规避对策。  一、引言  企业并购,即兼并与收购(mergerandacquicision)是现代企业发展战略中非常重要的战略之一,是社会资源重新优化配置的必然选择。随着《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涉及企业购并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企业战略购并的法律障碍及政策壁垒正逐步消除。而国内产业分散、企业规模过小、竞争激烈的现实以及外资的不断进入也迫使国内企业不得不进行战略购并和产业整合。可以看到,企业实施兼并与收购,将企业做大做强,是我国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通过并购可产生协同效应,但并购并不等同于企业竞争力,并购过程中存在着大量风险,尤其以财务风险最为突出,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是决定并购是否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不同的支付方式也将影响企业并购的成败及并购后的整合。  二、企业并购中存在的财务风险  (一)融资风险  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顺利进行。由于企业并购动辄涉及上万亿元的资金,如何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筹资渠道在短时间内筹集到所需资金是关系到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不同的融资方式存在不同的融资风险,企业并购的融资决策将对企业的资金规模和资本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债务性融资风险  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平均负债率高达65%~70%,同时我国金融政策较为严格,使得并购资金的来源十分困难。国家规定,银行信贷资金主要是补充企业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不足,没有进行并购的信贷项目。另外,企业兼并风险较大,需要资金量也大,商业银行难以支持。我国企业债券、股票的发行基本上都是为企业筹集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审批严格,专款专用,再加上银行信贷资金切块分割、规模控制的体制也不利于并购资金的筹集,信贷资金的地域化使得跨地区并购相当困难。债务融资风险来源于收购方的债务风险和目标企业的债务风险。债务融资由于债务放大了收益的波动,它比股权方法风险更大。由于并购融资方式不同以及目标企业收购前资本结构的不同,使得企业并购所需的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自有资本与债务资金的投入比例存在差异。并购企业应针对被并购企业负债偿还期限的长短及维持正常营运资金的多少来做好投资的不同回收期与借款的种类相互配合,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权益融资风险  权益融资虽然可以通过发行股票迅速筹集到大量资金,没有固定的到期日和付现的上下限,资本风险较小,但是,我国对股票融资要求较为苛刻。企业为了实现权益融资而不断努力试图达到融资标准,跨度时间长,不利于抢占并购时机,而且股票融资不可避免地会改变企业的股权结构,将会稀释大股东的控制权。股票融资主要有普通股融资和优先股融资。普通股融资的风险主要有:第一,由于普通股股东通常都享有投票权,因而发行太多普通股易分散企业控制权;第二,过多的普通股融资会使企业无法达到平均资金成本为最低的最佳资本结构;第三,无法享受到像债券融资一样的税前抵扣优势;第四,对外发行新股,容易使新股东坐享其成,即当未来企业的盈余激增,新股东与旧股东享有同样的权利;第五普通股融资的审查成本较高且普通股的定价通常较债券或优先股低,因而普通股的承销费用通常要较优先股或债券的承销费用高。优先股融资的风险在于,优先股的税后资金成本要高于负债的税后资金成本。由于优先股股东往往负担了相当比例的风险,却只能收取固定的报酬,因而在发行效果上不如债券。  (二)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财务风险  并购价格是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合理的并购价格以对目标企业价值的科学评估为前提,是并购成功的基础。目前我国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合理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可引起并购公司估价风险。由于目标企业内部人【摘要】企业并购是现代企业非常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能够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本文就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规避对策。  一、引言  企业并购,即兼并与收购(mergerandacquicision)是现代企业发展战略中非常重要的战略之一,是社会资源重新优化配置的必然选择。随着《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涉及企业购并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企业战略购并的法律障碍及政策壁垒正逐步消除。而国内产业分散、企业规模过小、竞争激烈的现实以及外资的不断进入也迫使国内企业不得不进行战略购并和产业整合。可以看到,企业实施兼并与收购,将企业做大做强,是我国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通过并购可产生协同效应,但并购并不等同于企业竞争力,并购过程中存在着大量风险,尤其以财务风险最为突出,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是决定并购是否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不同的支付方式也将影响企业并购的成败及并购后的整合。  二、企业并购中存在的财务风险  (一)融资风险  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顺利进行。由于企业并购动辄涉及上万亿元的资金,如何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筹资渠道在短时间内筹集到所需资金是关系到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不同的融资方式存在不同的融资风险,企业并购的融资决策将对企业的资金规模和资本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债务性融资风险  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平均负债率高达65%~70%,同时我国金融政策较为严格,使得并购资金的来源十分困难。国家规定,银行信贷资金主要是补充企业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不足,没有进行并购的信贷项目。另外,企业兼并风险较大,需要资金量也大,商业银行难以支持。我国企业债券、股票的发行基本上都是为企业筹集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审批严格,专款专用,再加上银行信贷资金切块分割、规模控制的体制也不利于并购资金的筹集,信贷资金的地域化使得跨地区并购相当困难。债务融资风险来源于收购方的债务风险和目标企业的债务风险。债务融资由于债务放大了收益的波动,它比股权方法风险更大。由于并购融资方式不同以及目标企业收购前资本结构的不同,使得企业并购所需的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自有资本与债务资金的投入比例存在差异。并购企业应针对被并购企业负债偿还期限的长短及维持正常营运资金的多少来做好投资的不同回收期与借款的种类相互配合,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权益融资风险  权益融资虽然可以通过发行股票迅速筹集到大量资金,没有固定的到期日和付现的上下限,资本风险较小,但是,我国对股票融资要求较为苛刻。企业为了实现权益融资而不断努力试图达到融资标准,跨度时间长,不利于抢占并购时机,而且股票融资不可避免地会改变企业的股权结构,将会稀释大股东的控制权。股票融资主要有普通股融资和优先股融资。普通股融资的风险主要有:第一,由于普通股股东通常都享有投票权,因而发行太多普通股易分散企业控制权;第二,过多的普通股融资会使企业无法达到平均资金成本为最低的最佳资本结构;第三,无法享受到像债券融资一样的税前抵扣优势;第四,对外发行新股,容易使新股东坐享其成,即当未来企业的盈余激增,新股东与旧股东享有同样的权利;第五普通股融资的审查成本较高且普通股的定价通常较债券或优先股低,因而普通股的承销费用通常要较优先股或债券的承销费用高。优先股融资的风险在于,优先股的税后资金成本要高于负债的税后资金成本。由于优先股股东往往负担了相当比例的风险,却只能收取固定的报酬,因而在发行效果上不如债券。  (二)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财务风险  并购价格是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合理的并购价格以对目标企业价值的科学评估为前提,是并购成功的基础。目前我国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合理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可引起并购公司估价风险。由于目标企业内部人员与并购方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上市和非上市的目标企业在高质最的信息资料获取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容易形成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财务风险。  我国企业并购缺乏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其相关的规定也多为原则性的内容,可操作性不强。并购过程中人的主观性对并购影响很大,并购并不能按市场价值规律来实施。  缺乏服务于并购的中介组织,无法降低并购双方的信息成本和对并购行为提供指导和监督,增加了并购的交易成本及新企业的整合风险和成本。  (三)缺乏规范运作的中介机构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中介机构的作用一是为双方牵线搭桥,降低企业并购的信息成本;二是能提供中立、公正的判断,避免较强的主观倾向,从而最终导致交易的达成。我国的企业并购中,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较少,完全依靠并购企业自己自主搜寻目标、设计方案、筹集资金、谈判价格等等,结果由于并购方信息不灵,缺乏操作的经验,又苦于兼并融资困难,往往使应该成功的并购旷日持久,成本过高,甚至归于失败。  三、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规避  (一)利用杠杆收购  杠杆收购(Leverag Buyout,LBO)作为一种创新的融资方式在西方国家兴盛一时。它是指通过增加并购企业的财务杠杆去完成并购交易的一种方式。这种并购方式的实质是并购企业主要以借债方式购买被收购企业的产权,继而以并购后目标企业的资产或现金流来偿还债务。杠杆收购融资的积极意义在于:  可以满足资金不足而又急于扩大生产规模企业的融资需要。采用杠杆收购的融资方式企业只需投入少量的资金便可迅速获得大量的资金使用额。  以杠杆收购融资方式进行企业并购,能有效地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缩短并购时间,有助于促进企业的优胜劣汰。  并购企业通过杠杆收购可以获得意外的收益。由于在收购活动中,目标企业的售价一般会低于其内在价值,通过杠杆收购,并购企业可以获得目标企业资产增值的价值。  杠杆收购可以使企业获得税收优惠。杠杆收购中的债务资本往往占全部资产的0%~90%。由于支付的利息可以在税前抵扣因而可以减轻企业的税负。另外目标企业并购前的亏损可以递延冲抵并购后产主的盈余,从而降低了纳税基础。  杠杆收购有利于管理协同效应的发挥。杠杆收购可以充分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使并购方更加重视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完成与目标企业的有机整合。  (二)合理运用并购中的纳税筹划  并购企业在完成兼并后能够提高其债务权益比率,创造更多的税收收益和更多的价值。最佳的债务权益比率,是当增加债务所致的边际税收收益等于增加债务所致的边际财务困境成本时所对应的债务权益比率。当一个企业无法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来满足经营合同中所要求的款项时,如不清偿到期应付利息,它就将陷入财务困境。因为并购会产生某种多元化效应,联合企业的财务困境成本会比持有这些现值的两个单一企业的小,所以,并购企业在并购完成后能够提高其债务权益比率,创造更多的税收收益和更多的价值。另一方面应当充分利用经营净损失形成的纳税亏损。如果一家企业有税收减免额度,却由于处在亏损状态而无法使用这个额度,而另一家企业由于处于盈利状态而必须缴纳税款时,这两家企业的合并就可以使它们获得税收利益。这种增效作用的价值等于并购所产生的税收利益的现值,因此,可选择并购有累计经营亏损的企业,以亏损企业账面亏损冲抵盈利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这样就会减少企业的所得税税基,而且在实行累进税率时,还可能降低适用税率,降低企业整体税负,从税务上降低并购中的财务风险。  (三)做好资产评估,防范财务风险  对企业的资产评估,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建立一个客观公正的资产评估组织,其中应有经济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二是充分考虑被评估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尤其要注意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资产评估。三是评估方法的采用应灵活,对待继续运营的企业产权,应采用预期收益净现值法,对待破产的企业或企业的部分资产时,应采用重置资本计算的账面净现值法。  (四)要大力发展中介机构  大力推广企业并购的中介机构,充分利用中介机构的专业人才、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发挥其在并购中的服务和监督职能。首先,利用中介机构对企业的经营能力、财务状况进行客观评估;其次,利用中介机构掌握的目标企业的各类信息,改变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降低估价风险;再次,参考中介机构制定的并购方案。  只有合理估计财务风险,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现代企业并购涉及金额大,只有充分合理的估计到并购可能产生的各种财务风险才能做好并购工作。

出土文献价值评估

出土文献是珍贵的文献资料,是史学研究中基本的史料形式之一,是研究古史的第一手资料。文献史料以内容繁富、完备、连续和系统见长,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通过对出土文献的鉴别、择善,我们可以还原一部分真实古代历史,了解古代的物质文化生活以及社会风俗,不断的完善和充实古史研究的理论方法和知识结构。

我当代当中的很多的现代汉语研究生很有价值的我们把这些价值放到我们的古代文学当中去的话就能看出

资产评估文献综述

一、现实性 ,   现实性是指以评估基准日为时间参照,按这一时点的资产实际状况对资产进行的评定估算。   二、市场性 ,   市场性是指资产评估区别于其他会计活动的显著特征。   三、预测性 ,   预测性是指用资产的未来时空的潜能说明现实。   四、公正性 ,   公正性是指资产评估行为对于评估当事人具有独立性,它服务于资产业务的需要,而不是服务于资产业务当事人的任何单独一方的需要。   五、咨询性 ,   咨询性是指资产评估结论是为资产业务提供专业化估价意见,这个意见本身并无强制执行的效力,评估者只对结论本身合乎职业规范要求负责,而不对资产业务定价决策负责。

MBA的课程有哪些?MBA是(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英文缩写,中文称工商管理硕士。一般MBA的课程涵盖了以下的传统管理学科:会计学(Accounting)伦理学(Ethics)金融学(Finance)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营销学(Marketing)管理学(Management)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运营学(Operations)统计学(Statistics)提供国内清华大学和国外沃顿商学院的MBA课程为参考:清华大学经管学院MBA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必修课、必修环节、基础模块、创业创新微观模块、创业创新宏观模块和高级进阶模块六个部分,课程详细如下:(一)公共必修课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商务英语自然辩证法概论(二)必修环节互联网创意大赛商业谈判实习实战华尔街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学术活动(三)第一模块:基础模块组织行为学 会计学与创业财务分析 战略管理 公司金融 市场营销与创业营销 关键性及明辨性思维管理经济学(四)第二模块:创业创新微观模块投资学 数据分析与创业决策创业融资工具运用运营管理国际资本市场金融交易全球性可持续发展 (五)第三模块:创业创新宏观模块金融沿革与创投市场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战略新兴产业热点分析 互联网金融 外汇改革与对外投资(六)第四模块:高级进阶模块跨文化沟通金融行业职业规划(商业伦理)资本市场专题课金融改革前沿专题博弈论及其商业应用沃顿商学院的MBA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一)必修课:领导力: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的基础营销学:营销管理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基础经济学:管理经济学的高级话题统计学:回归分析管理沟通:口语和写作写作:清晰,简洁和有说服力的写作(二)选修课沃顿商学院超过一半的课程是选修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风格和目标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主要包括:运营学:信息和决策营销学:动态营销策略,战略营销模拟沟通学:高级说服性演讲,面向企业家的沟通挑战会计学:财务会计,加速财务会计,财务和管理会计公司财务:企业融资,加速企业融资,企业融资介绍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概论管理学:管理已建立的企业,管理新兴企业8法律研究和商业道德:全球管理责任,商业责任

金融体系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和准则。金融分业经营由此确立,并一直延续到今天。在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制度下,商业银行主要从事存贷业务和其他服务性中间业务,银行提供的金融商品少,盈利渠道单一,不允许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相互直接投资,金融资本的规模扩张被制约,也降低了资金配置效率。当然,我国分业经营模式在特定条件下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证券市场执法的加强和股市价值回归,我国的资金绝大部分被圈到了银行,不仅储蓄资金,就连保险资金,也大部分存在银行,工商企业的融资也主要由四大国有银行完成,形成目前金融业中银行业一枝独大的局面(见1)这引出下面两个问题:资金存入银行是否就安全了?银行融资为主导的经济能否持续高速增长?答案其实不见得!因为银行必须把大部分存入的资金贷出去,在我国企业资本金普遍缺乏、银行内部贷款的风险控制和激励机制尚不健全、银行对经济周期和行业周期风险的认识还很不到位的情况下,贷出去资金中的很大一部分将变成不良贷款而引发诸多金融问题,而银行不良贷款最终还是由政府消化,由政府买单。因此,资金存在银行,对政府来说并不安全。其二,我国社会储蓄的配置,一直主要由银行进行,目前大约有80%以上的储蓄资源,通过银行配置到生产和消费的各个领域。如前所述,我国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中长期看难以保持在一个低的水平上,也就是说,银行配置资源的效率不高,这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是个拖累。事实上,日本、德国等以银行融资为主导的经济近年来都不同程度地陷入了困境,而英美等以证券市场融资为主导的经济则较好的表现。这表明从我国金融业现状能够得出变革金融经营管理体制和均衡发展金融各行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结论。我国将逐步对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在华外资银行获得国民待遇,这将导致中资银行原有的市场准入方面的优势不复存在,意味着中外资银行间进入全面竞争时代。面对挑战,国内各家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都在积极讨论金融产业应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显然,大型金融机构在推动混业经营上积极性最高,它们推崇金融超级市场、金融百货公司,认为这种超级复合体既能分散风险,又能增强金融竞争实力,提高市场效率,同时也能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关于中国金融业路径选择,金融界的学者也存在不同的观点。湖南大学彭建刚教授认为如果盲目跟进美国等西方国家做法将对国内现有的金融格局与稳定的金融形势造成巨大冲击国。著名经济学家王国刚先生认为由于在我国金融业中存在一个行政分管导致的“行政性分业体制”会阻碍实现跨行业的合并和组建混业经营机构。,原因是现有这些金融机构都分别受不同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如果要进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合并,将会牵涉到大量国有资产评估,人事管理、行政级别等问题,加大了通过机构合并实现混业经营的难度,所以实现混业经营并非易事。厦门大学张亦春教授则认为外资银行基本上是在混业经营的框架下运作的,如果我国继续坚持分业经营的政策,则置国内外金融机构于不平等竞争的境地,因而应加快金融混业经营化进程,推动银证、银保合作发展囝。总的来看,专家观点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引入混业经营的时机选择,而对金融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则普遍认同。事实上,金融混业经营苗头初现。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平安保险已经形成了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中银国际经证监会批准成立了中银国际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也已经成为事实。虽然我国在法律上还没有对混业经营解禁,在相应制度安排不到位的情况下,事实上的混业已悄然萌动来。从目前的情况看,金融混业经营取向似乎得到普遍的认同。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共同的理念呢?其背后的动因是什么?我国的微观基础又怎样?我国该如何开展金融混业经营实现金融制度的变革?实行混业经营该如何监管?这些问题是本文将要面临和研究的主要问题,也将构成本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在我国目前金融运行形势面临重大变化之前,对金融改革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评价,无论对丰富学术研究理论,还是对促进金融改革实践,特别是对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竞争力,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管理等等把MBA重要的知识点整理一下,做题不一定要做难题,基础是根本,每次考试不要着重在一个题目上,要放宽心态,准备好笔记本和错题集,错题集用来记录自己做错的题,笔记本记录一些容易忽略细节和重点。 不要急,总之,要自信

价值观文献综述

在哲学上,普世价值指一些有限的、所有人类都认同的观念集合在一起。普世价值泛指那些不分畛域,超越宗教、国家、民族,任何一个自诩文明社会的人类,只要本于良知与理性皆认同之价值、理念。  代词。“民主,自由,法制,人权”的另一种说法。天赋人权: “人”的位阶在“国家”之上;“人”才是国家存在之目的,而非“人”是为了国家而存在。因此,国家有义务捍卫人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如生存的权利、免于恐惧的权利、生育的权利、知的权利、免于匮乏的权利、思想的自由、表达的自由、集会游行的自由。这是国家存在的目的。若做不到的政府,人民得以随时更换或推翻。  根据讨论普世价值的立场不同,普世价值可以分为“客观主义与相对主义”两个不同的类别。  客观主义认为,普世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人类共同价值观,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们必须认识、接受和实践这种价值观,而不能随心所欲的挑挑拣拣,对客观普世价值的拒斥和反对,是一种落后和不开化的表现。  相对主义则认为,人类没有绝对的普世价值,所谓普世价值也是相对的,每个民族和文明都有自己的普遍价值观念。坚持价值观念的相对性和多样化,本身就是普世价值得体现。在近代东方民族反抗西方话语霸权和文化侵入时,常常采用这样一种相对主义的普世价值立场。[编辑本段]基本内容  人道: 四海一家,每个人都跟我一样是人类兄弟。因为如此,所以无法坐视拥有同样血肉的人类兄弟同胞活在痛苦、不幸、不公义之下。 人本: 以人为目的,而不以人为手段。 平等: 人人生而平等,生而自由。平等与自由,都是每个人与生俱来之自然权利,而非国家、元首、君王或宗教领袖所恩赐才拥有。只要是人,不分种族、肤色、贫富、性别、宗教、国家、民族,大家都享有同样身为人的尊严。 尊重: 每个人都有跟我一样的尊严;将心比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追求自由时,须以不侵犯他人为其界限。 法治: 人民为国家的真正主人,此为民主的基本定义,而政府只不过是人民之仆;执政者乃受人民所暂时委托而赋予暂时权力,并非国家真正的主人。正因如此,执政者必须依大家所公认之法律为标准来治理国家,而不能依个人好恶随意变更标准,而令国家的主人──人民感到无所适从。 多元: 每个人、每个族群、每种观点、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独有的特质,也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因此没有谁比谁更正确或高一等。即使目前某一方居于主流,也应尊重与包容其他不同的存在与声音。即使不同意对方的意见,也应该捍卫对方充分表达意见的自由。

法国的广泛的

文献综述是对论文选题研究现状的梳理,但并不仅仅是把文献进行简单的堆砌与罗列,而是需要在总结梳理别人研究的同时,对已有的研究做出评价,也就是说有述有评,这也是为什么文献综述也叫做文献述评的原因。

文献综述的价值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中国论文网

文献综述是英文作业写作中的核心创作内容,在整个论文中占比非常的高,只有了解了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功能,才能够更好的提高英文创作水平。下面小编将为大家讲解英文作业写作中文献综述的作用及特征。  一、文献综述的作用  写好一篇毕业论文需要了解写作课题研究的基础情况,并需要掌握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其中文献综述泛指通过系统地调查所选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比对、整理、加工然后撰写出综合性叙述和评价的文章,尤其是一些最新科研成果和事物的发展趋势,也需要指出该课题需要改进和未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成功案例或科研成果进行比较和评价,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阐明选题的意义,还可以为此组织材料和形成观点奠定基础。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  文献的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英文作业写作中较为常用的有几种,按照顺序加工可分为  一次文献,一次文献包括文献著作本身或是学生自己做的调查研究;  二次文献,所谓二次文献指是的在第一次的加工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加工;  三次文献,三次文献是选取二次文献中有实质性作用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需要和目的经过深度加工而成的。三次文献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因为包含了分析、比对、鉴别、评价,是非常具有价值的文献资料。  三、文献综述的三条明显特征  具有综合性。因是针对某个时期的同一课题的研究成果的综合概括,故需要大家尽可能的把当初的同一课题的研究成果资料搜集出来并认真的揣摩、加工、整理和分析。  具有描述性。虽然文献综述是对于各种时期的课题或各种流派的观点所作的介绍,但我们在写作时也务必尽可能的让这些观点接近原文想要表达的立场,这就需要自身对于此原文进行客观的描述。  具有评价性。对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包括但不限于研究报告进行非常简单的罗列,需要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并结合所见所闻进行客观的评价,以此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所处的立场。

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的写作规范

  • 索引序列
  • 企业价值评估文献综述
  • 出土文献价值评估
  • 资产评估文献综述
  • 价值观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的价值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