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古生物地层学论文范文大全

古生物地层学论文范文大全

发布时间:

古生物地层学论文范文大全

最早的鸟儿始祖鸟,最早登陆的鱼儿拉蒂曼鱼,最早的树儿松树。

一、 辽西化石概述: 当地球别的地方被海水浸泡时,这里的大地却被甘甜的淡水包围着,因而成了中生代的生物王国; 当地球别的地方一片荒凉时,这里绽开了地球上的第一朵花,成为芬芳花果的起源地; 当地球别的地方一片沉寂时,这里飞起了地球上第一群鸟,成为古鸟的园; 当地球别的地方初等动物尚未爬行时,这里乳汁育雏的生物类群,成了哺乳动物的摇篮; 当地球别的地方悄无声息时,这里蜜蜂采花、鱼翔浅底、恐龙奔跑、鸟语花香……,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的水陆空辐射的生物群落。 20世纪90年代,中国辽西,中生代晚侏罗纪的各种鸟类及动植物化石被发现,这片贫瘠的土地震惊了世界,更是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古鸟类专家、古地质专家及各国的化石爱好者的目光。尤其是1996年“中华龙鸟”化石的发现,连美国的克林顿总统都称之为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 辽西化石群在世界古生物研究史上创造了6个“世界之最”,即年代最早、鸟化石最多、属种最多、密度最大、含鸟化石层次最多(共6层)、未知领域最广(含有千米以上陆相地层)。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早期哺乳动物张和兽的骨架,有地球上第一枝“花”,距今45亿年(晚侏罗纪)的被子植物“辽宁古果”的发现改写了被子植物起源史;有世界上第一批从“恐龙”向“鸟类”过渡的动物化石——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和尾羽鸟……古生物的遗体能成为化石的机会极为稀少,大概为十万分之一,沉睡了亿万年的化石重现于世,是大自然的杰作,珍贵过于宝石。 地球属于生活在其上的一切时代的生物,它们对人类及人类智慧的形成和发展上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作为地球上最高级的物种, 们有权利和义务爱护好 们的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包括曾经的生命。那么,就让 们认识一下这些地球曾经的主人吧! 化 石 整 体 分 类 一级化石 鸟类 横道子长城鸟、杜氏孔子鸟、长趾辽宁鸟、三塔中国鸟、燕都华夏鸟 稀有爬行类 中华龙鸟、尾羽鸟、原始祖鸟、杨氏东方翼龙、东方喙龙、热河潜龙 稀有哺乳类 五尖张和兽、金氏热河兽 稀有两栖类 三燕丽蟾、葛氏辽蟾 二级化石 确已研究清 楚的鸟类 圣贤孔子鸟、孙氏孔子鸟、小凌源鸟、娇小辽西鸟、步氏始反鸟、郑氏波罗赤鸟、有尾华夏鸟、三燕龙城鸟、侯氏尖嘴鸟、六齿大嘴鸟、北山朝阳鸟、松岭鸟 爬行类 长趾大凌河龙、弯齿树翼龙 哺乳类 远腾兽 稀有植物类 辽宁古果、古尔万果 三级化石 爬行类 鹦鹉嘴龙、细小矢部龙、满州鳄 稀有昆虫类 逆蛇蜓、光箭蜓 稀有植物类 陈氏辽西草、常氏似画眉草、硅化木 确已研究清楚的鸟类、爬行类 新生代鸟类、满洲龟、蜥蜴类(亚目) 一般化石 一般鱼类 狼鳍鱼、北票鲟、满州鱼、海州鱼、吉南鱼、褶鳞鱼、原白鲟 蜉蝣类 中拟蜉蝣、中蜉蝣 双壳类 球蚬、豆蚬、中村蚌、日本蚌 腹足类 前贝加尔螺、田螺、肩螺、平滑螺 一般昆虫类 蜚蠊类、蚊类、蜂类、蜓类、甲类 叶肢介类 东方叶肢介、亚洲叶肢介、平滑叶肢介、延吉叶肢介 介形虫类 女星介、达尔文介、狼星介 三叶虫类 高里山虫、德氏虫、莱得利基虫、蝴蝶虫 松柏类 短叶杉、纵型枝、苏铁杉 苏铁、本内苏铁类 侧羽叶、似查来亚、蕉羽叶 蕨类 锥叶蕨、拟金粉蕨、茹福特蕨 银杏类 裂银杏、拜柱、似银杏、茨康诺斯基叶

翼龙 原意为「会飞的爬虫类」。中生代三叠纪出现在地球上的翼龙是最早能够飞行的脊椎动物,但有人怀疑它只是徒有虚名,充其量只能在天空滑翔。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因其大脑中处理平衡信息的神经组织相当发达,翼龙不仅能像鸟类一样飞翔,而且是飞行能手。 虽然不是原创,但还是可以,我也修改过的,应该还行。

冬虫夏草出产在我国西南高寒地区,藏胞称之为“牙什托根布”,其名始见于吴仪洛《本草从新》(1757年)和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在明、清两代笔记体小说中,更是充满了传奇性的描述:“冬虫夏草,一物也。冬则为虫,夏则为草,虫形似蚕,色微黄,草形似韭,叶较细。入夏,虫以头入地,尾自成草,杂错于蔓草间,不知其为虫也;交冬,草渐萎黄,乃出地蠕蠕而动,其尾犹簌簌然带草而行。盖随气化转移,理有然者。”这一方面反映了随着西南边陲的开发,使深居内地的人,眼界为之一开,扩大了视野;另一方面,由于交通闭塞,关山险阻,人们难以亲身目睹边陲风物,故而对那里出产的奇花异卉,在谈论中总不免流露出几分诧异的心情。冬虫夏草的那种幻人耳目、秘不可测的生活习性 蝙蝠蛾幼虫居于土中,冬虫夏草菌侵入虫体后,菌丝在幼虫体内生长并充满幼虫体,至冬季变成菌核而幼虫外形不变,夏初从幼虫尸体头部长出的子座露出土外,故有“冬虫夏草”之称。一般生长在海拔3 500~5 000米的高原和高山地区的向阳草坡或灌丛中,在较为板结、湿度大、腐殖质多的土壤中分布较多,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区虫体肥大。 冬虫夏草为常用中药中的贵重滋补品,性温,味甘。具有补肺益肾、止血化痰之功能。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咯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三叶虫: 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距今6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出现,5亿--3亿年前发展到高峰,至4亿年前的二叠纪完全灭绝,前后在地球上生存了三亿多年,可见这是一类生命力极强的生物。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它们演化出繁多的种类,有的长达70厘米,有的只有2毫米。背壳纵分为三部分,因此名为三叶虫。 三叶虫(Trilobita),属于节肢动物门、三叶虫纲,仅生活在古生代的海洋中,在早古生代的寒武纪出现,在二叠纪末的地质灾害事件中全部灭绝。 三叶虫(Trilobita)背壳纵分为一个中轴和两个肋叶三部分,横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在早古生代的寒武纪已发现动物化石2500多种,除脊椎动物外,几乎所有的门类都有了。其中最多的就是三叶虫,约占化石保存总数的60%。它在寒武纪初期即已出现许多科、属和种,我国已经描述过的三叶虫就有1200多种。晚寒武纪发展到最高峰,志留纪以后逐渐衰亡,而后历经晚古生代的泥盆纪、石炭纪,到了二迭纪末完全灭绝。如今只有在古生代的沉积岩中才能发现它那美丽的化石。在化石中,如果你仔细的倾听,还能听到那2亿年前大海的波涛声和那有关三叶虫的久已失传的故事。多向往那个遥远而美丽,空旷而宁静的年代。多喜爱那个原始而单纯,顽强而壮丽的生命!从失落于2亿年前的三叶虫,我深深地悟出:生命的存在并非是为了完成某个崇高而伟大的使命,而仅仅是一种展现,是对自然界发展到一定时期的那种状丽现象的展现,尽管是昙花一现的闪现。我赞美三叶虫,那个曾经是如此壮丽而顽强的生命。如果将地球年龄比作一本共有4500页的厚书,则三叶虫出现于第4000 到4300页之间,占300页,大约3亿年的时间。而人只是出现于最后一页。人的发展能持续多少页?有三叶虫长吗?不管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我们来无所顾及地思考一切,尽一切可能地展现自己吧。 当地球别的地方被海水浸泡时,这里的大地却被甘甜的淡水包围着,因而成了中生代的生物王国; 当地球别的地方一片荒凉时,这里绽开了地球上的第一朵花,成为芬芳花果的起源地; 当地球别的地方一片沉寂时,这里飞起了地球上第一群鸟,成为古鸟的园; 当地球别的地方初等动物尚未爬行时,这里乳汁育雏的生物类群,成了哺乳动物的摇篮; 当地球别的地方悄无声息时,这里蜜蜂采花、鱼翔浅底、恐龙奔跑、鸟语花香……,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的水陆空辐射的生物群落。 20世纪90年代,中国辽西,中生代晚侏罗纪的各种鸟类及动植物化石被发现,这片贫瘠的土地震惊了世界,更是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古鸟类专家、古地质专家及各国的化石爱好者的目光。尤其是1996年“中华龙鸟”化石的发现,连美国的克林顿总统都称之为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 辽西化石群在世界古生物研究史上创造了6个“世界之最”,即年代最早、鸟化石最多、属种最多、密度最大、含鸟化石层次最多(共6层)、未知领域最广(含有千米以上陆相地层)。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早期哺乳动物张和兽的骨架,有地球上第一枝“花”,距今45亿年(晚侏罗纪)的被子植物“辽宁古果”的发现改写了被子植物起源史;有世界上第一批从“恐龙”向“鸟类”过渡的动物化石——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和尾羽鸟……古生物的遗体能成为化石的机会极为稀少,大概为十万分之一,沉睡了亿万年的化石重现于世,是大自然的杰作,珍贵过于宝石。 地球属于生活在其上的一切时代的生物,它们对人类及人类智慧的形成和发展上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作为地球上最高级的物种,我们有权利和义务爱护好我们的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包括曾经的生命。那么,就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些地球曾经的主人吧! 化 石 整 体 分 类 一级化石 鸟类 横道子长城鸟、杜氏孔子鸟、长趾辽宁鸟、三塔中国鸟、燕都华夏鸟 稀有爬行类 中华龙鸟、尾羽鸟、原始祖鸟、杨氏东方翼龙、东方喙龙、热河潜龙 稀有哺乳类 五尖张和兽、金氏热河兽 稀有两栖类 三燕丽蟾、葛氏辽蟾 二级化石 确已研究清 楚的鸟类 圣贤孔子鸟、孙氏孔子鸟、小凌源鸟、娇小辽西鸟、步氏始反鸟、郑氏波罗赤鸟、有尾华夏鸟、三燕龙城鸟、侯氏尖嘴鸟、六齿大嘴鸟、北山朝阳鸟、松岭鸟 爬行类 长趾大凌河龙、弯齿树翼龙 哺乳类 远腾兽 稀有植物类 辽宁古果、古尔万果 三级化石 爬行类 鹦鹉嘴龙、细小矢部龙、满州鳄 稀有昆虫类 逆蛇蜓、光箭蜓 稀有植物类 陈氏辽西草、常氏似画眉草、硅化木 确已研究清楚的鸟类、爬行类 新生代鸟类、满洲龟、蜥蜴类(亚目) 一般化石 一般鱼类 狼鳍鱼、北票鲟、满州鱼、海州鱼、吉南鱼、褶鳞鱼、原白鲟 蜉蝣类 中拟蜉蝣、中蜉蝣 双壳类 球蚬、豆蚬、中村蚌、日本蚌 腹足类 前贝加尔螺、田螺、肩螺、平滑螺 一般昆虫类 蜚蠊类、蚊类、蜂类、蜓类、甲类 叶肢介类 东方叶肢介、亚洲叶肢介、平滑叶肢介、延吉叶肢介 介形虫类 女星介、达尔文介、狼星介 三叶虫类 高里山虫、德氏虫、莱得利基虫、蝴蝶虫 松柏类 短叶杉、纵型枝、苏铁杉 苏铁、本内苏铁类 侧羽叶、似查来亚、蕉羽叶 蕨类 锥叶蕨、拟金粉蕨、茹福特蕨 银杏类 裂银杏、拜柱、似银杏、茨康诺斯基叶

古生物地层学论文范文

乐森璕一生以极大的兴趣从事古生物学和生物地层学研究,发表了许多论著,做了许多奠基性工作,特别是对中国泥盆纪珊瑚的研究做出了许多贡献。早期的珊瑚研究:在1927年乐森璕发表的论文《奉天直隶石炭纪管状珊瑚之一新属》,是第一篇中国学者研究珊瑚化石的著作。乐森璕与黄汲清在1932年合著的《扬子江下游栖霞石灰岩之珊瑚化石》则是中国学者第一部研究早二叠世床板珊瑚、四射珊瑚和苔藓虫的专著,大大丰富了世界同期珊瑚动物群的资料,为国际地质古生物界所重视。1927年到1933年间,乐森璕发表的《广西北部栖霞层新发现之珊瑚化石》、《浙江西南志留纪凤竹页岩中之网膜珊瑚》等一系列珊瑚研究论文,增加了对于中国南方珊瑚动物群的认识,为划分对比地层和确定地质时代提供了新的依据。留学德国的研究成果:1934年到1936年乐森璕赴德国留学,先在格廷根大学研究德国泥盆纪的石燕等腕足动物化石,后在马堡大学师从著名古生物学者魏德肯学习四射珊瑚。他的博士论文《华南广西省中泥盆世四射珊瑚化石群》,详细描述了大量四射珊瑚化石种属,与莱茵区进行对比,结合腕足动物群的对比研究,建立了广西省中泥盆统艾菲尔阶和吉维特阶的地层划分,确定了泥盆系三个统的生物地层,证明该地区下泥盆统存在海相地层,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乐森璕的研究论文《中国南部海相下泥盆统上部及中泥盆统下部地层问题》,经过几十年生物地层学实践的考验,证明地层结论基本正确,奠定了中国南方泥盆系研究的重要基础。四川龙门山泥盆纪地层的详细分层分带研究:在1953年乐森璕应四川省石油管理局之邀,详细研究四川省西北部龙门山地区的泥盆纪地层和化石,把泥盆纪地层划分为上泥盆统2个组、3个化石带,中泥盆统2个组、7个化石带和下泥盆统2个组、3个化石带,列出了各化石带的珊瑚和腕足化石名单。他的研究为四川地区的区域地质研究和石油天然气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推进了中国泥盆系的研究。在龙门山地区野外调查研究期间,乐森璕发现一个寺庙的台阶上露出了一点鱼化石,当即请石匠将这块阶石换下来,经古脊椎动物专家刘宪亭研究确定为新属新种,命名为乐氏江油鱼。这是中国首次发现的节甲目鱼化石。这个发现也说明了他观察的精细和知识的渊博。四射珊瑚的总结著作。在1955年,乐森璕与王鸿祯和俞建章一起编写了《中国标准化石》中的腔肠动物部分,对中国已发现的珊瑚化石进行了总结,以满足当时大规模开展地质普查工作的急需。1964年乐森璕与吴望始合著的《珊瑚化石》 (四射珊瑚)一书,是中国第一部全面总结四射珊瑚研究的著作,系统介绍了四射珊瑚的形态、构造、分类、时代分布规律、古生态和演化趋向,以及采集和研究方法。该书在美国、法国和苏联的四射珊瑚总结著作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和修正,代表了当时国内外四射珊瑚研究的新水平。乐森璕的治学态度非常严谨,一些问题往往经过长期观察研究,多方验证后才做出结论。60年代,乐森璕到北京西郊小汤山疗养期间,将马特斯著的德文《微体古生物学导论》译成中文,约55万字。他以工作代替了休养。虽已84岁高龄,他还亲自撰写《四射珊瑚类的起源问题》文稿,由科研助手带到第一届全国珊瑚学术会议上宣讲。这篇论文介绍了澳大利亚发现的早寒武世四射珊瑚和床板珊瑚,进而探讨古生代早期珊瑚类的起源和演化历史。

古生物化石埋藏于沉积岩构成的地层(岩层)中,就新疆而言,各大山系除去侵入岩(如花岗岩等)外,成层出露的岩层都可以称为地层。晴朗的天气下,我们可以遥望博格达主峰显示出成倾斜岩层的特征,它是由石炭纪海相岩层构成的,后经地壳变动隆起为高山;著名的乌尔禾魔鬼城是白垩纪湖相沉积地层,后经地壳水平运动隆起地表,再经流水切割和风蚀形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奇异的地貌。除山系外,各盆地第四系现代覆盖物之下的基岩也包括地层,如塔里木盆地之下数千米之深均为地层,其中可以赋存大量油气。了解一些古生物学、地层学基本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质历史。化石:保存在地层岩石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统称为化石,这里的古代通常限定为1万多年以前到数亿至30多亿年前。如70多万年前的中国猿人头盖骨可以称为化石,而3000年前的楼兰女尸不属化石。完整的动植物遗体如贝壳、三叶虫、硅化木属于化石,不完整的动物骨骼、牙齿、植物印痕也是化石。动物活动的痕迹也属化石,如三叶虫在海底爬行的痕迹、恐龙在陆地的脚印均为化石。远古人类使用的石器、骨针也为化石。古代植物分泌的树脂被埋藏也属化石,如琥珀也属一种特殊的化石,其中可以保存完整的昆虫个体。化石形成的条件:古代生物死亡后,大部分软体都经破坏、腐烂后消失了,只有其中一部分才能保存下来。化石形成的条件,从生物本身来说,要具备硬体的条件,如贝壳、甲壳、骨骼、鱼刺、牙齿、树干,这些容易形成化石。其次,动物死亡后未经搬运被迅速埋藏,容易形成完整而精美的化石。大部分化石被埋藏后都经过置换、石化作用(矿化、炭化、硅化)变为岩石成分,有机质成分消失,但生物结构保存。但也有例外,如西伯利亚冻土层中的猛犸象整个机体保存完好。进步性发展:达尔文进化论告诉我们,一切生物都起源于单细胞的始祖类型,后在地质时代长期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逐渐改变其体制发展为高度生物。也就是说,生物是沿着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方向发展的,这就是进步性发展。这一现象在古生物学中极为明显,依靠化石本身特征的先进优劣,基本可以分析其时代的新老。生物进化的不可逆性:生物地层学研究证明生物的属或种在地球历史上只能出现一次,绝不会重复出现,这就是生物进化的不可逆性。依靠这条法则我们可以依靠化石查明地层的时代,如只有大量三叶虫的地层无疑是寒武系,有恐龙的地层一定是中生代地层。地层:一般指成层的岩石,包括沉积岩、火山岩和由沉积岩、火山岩变质而成的变质岩。由于层状岩石明显地反映了岩石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因而地层同岩石的含义不同,是具有一定时间性的或时间概念较强。第四纪的沉积物虽然目前还没有形成岩石,如黄土,但也属地层的范畴。地层层序律:一般在没有遭受过剧烈地壳运动的地区,岩层中保持着正常的沉积顺序,先形成的老地层位于下面,新地层覆盖在上面,这一非常明显的原理称为地层层序律。古地理环境:指地质历史时期地球表面的地理特征。分析古地理环境的方法很简单,也就是将今论古的原则。如我们知道鱼类产于海洋、湖河环境。那么含鱼化石的岩层过去也是这些环境,再根据鱼类的特征,如结构属淡水鱼还是咸水鱼即可判断和进一步分析次一级环境。如乌鲁木齐雅玛里克山二叠纪地层产大量古鳕鱼化石,种类很单一,个体普遍不大,除鱼类外还有植物化石,据此可以分析出乌鲁木齐一带在两亿多年前为湖泊环境。

古生物地层学论文题目大全

基因工程药物网址: 题目好取,关键看你要写哪个方面的,推荐你写一下现今中国基因工程药物的发展情况,看看这篇文章:

乐森璕一生以极大的兴趣从事古生物学和生物地层学研究,发表了许多论著,做了许多奠基性工作,特别是对中国泥盆纪珊瑚的研究做出了许多贡献。早期的珊瑚研究:在1927年乐森璕发表的论文《奉天直隶石炭纪管状珊瑚之一新属》,是第一篇中国学者研究珊瑚化石的著作。乐森璕与黄汲清在1932年合著的《扬子江下游栖霞石灰岩之珊瑚化石》则是中国学者第一部研究早二叠世床板珊瑚、四射珊瑚和苔藓虫的专著,大大丰富了世界同期珊瑚动物群的资料,为国际地质古生物界所重视。1927年到1933年间,乐森璕发表的《广西北部栖霞层新发现之珊瑚化石》、《浙江西南志留纪凤竹页岩中之网膜珊瑚》等一系列珊瑚研究论文,增加了对于中国南方珊瑚动物群的认识,为划分对比地层和确定地质时代提供了新的依据。留学德国的研究成果:1934年到1936年乐森璕赴德国留学,先在格廷根大学研究德国泥盆纪的石燕等腕足动物化石,后在马堡大学师从著名古生物学者魏德肯学习四射珊瑚。他的博士论文《华南广西省中泥盆世四射珊瑚化石群》,详细描述了大量四射珊瑚化石种属,与莱茵区进行对比,结合腕足动物群的对比研究,建立了广西省中泥盆统艾菲尔阶和吉维特阶的地层划分,确定了泥盆系三个统的生物地层,证明该地区下泥盆统存在海相地层,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乐森璕的研究论文《中国南部海相下泥盆统上部及中泥盆统下部地层问题》,经过几十年生物地层学实践的考验,证明地层结论基本正确,奠定了中国南方泥盆系研究的重要基础。四川龙门山泥盆纪地层的详细分层分带研究:在1953年乐森璕应四川省石油管理局之邀,详细研究四川省西北部龙门山地区的泥盆纪地层和化石,把泥盆纪地层划分为上泥盆统2个组、3个化石带,中泥盆统2个组、7个化石带和下泥盆统2个组、3个化石带,列出了各化石带的珊瑚和腕足化石名单。他的研究为四川地区的区域地质研究和石油天然气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推进了中国泥盆系的研究。在龙门山地区野外调查研究期间,乐森璕发现一个寺庙的台阶上露出了一点鱼化石,当即请石匠将这块阶石换下来,经古脊椎动物专家刘宪亭研究确定为新属新种,命名为乐氏江油鱼。这是中国首次发现的节甲目鱼化石。这个发现也说明了他观察的精细和知识的渊博。四射珊瑚的总结著作。在1955年,乐森璕与王鸿祯和俞建章一起编写了《中国标准化石》中的腔肠动物部分,对中国已发现的珊瑚化石进行了总结,以满足当时大规模开展地质普查工作的急需。1964年乐森璕与吴望始合著的《珊瑚化石》 (四射珊瑚)一书,是中国第一部全面总结四射珊瑚研究的著作,系统介绍了四射珊瑚的形态、构造、分类、时代分布规律、古生态和演化趋向,以及采集和研究方法。该书在美国、法国和苏联的四射珊瑚总结著作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和修正,代表了当时国内外四射珊瑚研究的新水平。乐森璕的治学态度非常严谨,一些问题往往经过长期观察研究,多方验证后才做出结论。60年代,乐森璕到北京西郊小汤山疗养期间,将马特斯著的德文《微体古生物学导论》译成中文,约55万字。他以工作代替了休养。虽已84岁高龄,他还亲自撰写《四射珊瑚类的起源问题》文稿,由科研助手带到第一届全国珊瑚学术会议上宣讲。这篇论文介绍了澳大利亚发现的早寒武世四射珊瑚和床板珊瑚,进而探讨古生代早期珊瑚类的起源和演化历史。

一、最新地理论文选题参考1、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3、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聚与形成机制4、论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地位5、能源地理学——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定量评价及其地理分布6、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术贡献7、地理学: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8、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 …9、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10、产业地理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分布——以北京市制造业为例11、关于地理学的区域性和地域分异研究1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13、要素禀赋、地理因素与新国际分工14、集成GIS和细胞自动机模型进行地理时空过程模拟与预测的新方法15、地理和贸易16、绿洲地理特征及其气候效应17、产业特征、空间竞争与制造业地理集中——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18、中国21世纪议程与地理学19、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20、我国古地理学的形成、发展、问题和共识二、地理论文题目大全1、GIS环境下面向地理特征的制图概括的理论和方法2、分形理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3、地理科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4、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5、华北植物区系地理6、地理数据尺度转换方法研究进展7、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研究进展8、我国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进展9、河南农区经济发展差异地理影响的小尺度分析10、西方地理学界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研究述评11、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的mt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12、新疆黄山东铜陵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测定及其地理动力学意义13、地理空间的尺度-结构分析模式探讨14、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5、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16、中国青年大肠癌的发病特点及地理分布17、关于综合地理区划若干问题的探讨18、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制度选择19、金融地理学:国外地理学科研究新动向20、WebGIS中的地理关系数据库模型研究三、热门地理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北京市地理编码数据库的研究2、小熊猫种群遗传结构和地理分化3、计算机网络信息空间(Cyberspace)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4、产业地理集中研究进展5、地理标志的性质和保护模式选择6、伊犁野果林的生态地理特征和群落学问题7、祁连山区降水的地理分布特征8、地理环境演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鄂尔多斯地区晚第四纪以来地理环境演变的研究9、地理生态学的干燥度指数及其应用评述10、从地图到地理信息系统与虚拟地理环境--试论地理学语言的演变11、我国SO_2和NO_X排放强度地理分布和历史趋势12、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3、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生产力的影响 Ⅰ中国森林现实生产力的特征及地理分布格局14、中国城市地理15、三江源地区植被指数下降趋势的空间特征及其地理背景16、中国城市体系的“中心—******模式”:地理与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17、中国城市地理18、湖南省森林植被的碳贮量及其地理分布规律19、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地理分布的影响及对策20、地理和贸易四、关于地理毕业论文题目1、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2、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3、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4、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5、我国湿地研究进展——献给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成立40周年6、地理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7、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多样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8、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界定及其生态问题9、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0、景观生态战略点识别方法与理论地理学的表面模型11、植物区系地理12、地理位置与优惠政策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贡献13、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14、关于地理学的“人-地系统”理论研究15、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6、城市地理分形研究的回顾与前瞻17、植物区系地理18、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19、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20、分形理论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五、比较好写的地理论文题目1、从地理空间到地理网络空间的变化趋势--兼论西方学者关于电信对地区影响的研究2、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3、中国氨的排放强度地理分布4、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地理区划5、谈地理科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在1991年4月6日中国地理学会6、生态地理区域界线划分的指标体系7、栓皮栎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地理分布研究8、经验地理解法官的思维和行为——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译后9、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10、西南区野生狗牙根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与地理来源分析11、四川省农作物生产力的地理分布12、论地理空间形象思维——空间意象的发展13、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中国大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空间分布及环境因素分析14、产业地理集中度测度方法研究15、产业集聚:地理学与经济学主流观点的对比16、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之兴起及西方新区域地理学之发展17、我国20世纪地理学发展回顾及新世纪前景展望--祝贺中国地理学会创立90周年18、马氏珠母贝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子一代形态性状参数及相关性分析19、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黄、渤海3个野生地理群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DNA分析20、家蚕不同地理品种分子系统学研究

古生物地层学论文范文高中

乐森璕一生以极大的兴趣从事古生物学和生物地层学研究,发表了许多论著,做了许多奠基性工作,特别是对中国泥盆纪珊瑚的研究做出了许多贡献。早期的珊瑚研究:在1927年乐森璕发表的论文《奉天直隶石炭纪管状珊瑚之一新属》,是第一篇中国学者研究珊瑚化石的著作。乐森璕与黄汲清在1932年合著的《扬子江下游栖霞石灰岩之珊瑚化石》则是中国学者第一部研究早二叠世床板珊瑚、四射珊瑚和苔藓虫的专著,大大丰富了世界同期珊瑚动物群的资料,为国际地质古生物界所重视。1927年到1933年间,乐森璕发表的《广西北部栖霞层新发现之珊瑚化石》、《浙江西南志留纪凤竹页岩中之网膜珊瑚》等一系列珊瑚研究论文,增加了对于中国南方珊瑚动物群的认识,为划分对比地层和确定地质时代提供了新的依据。留学德国的研究成果:1934年到1936年乐森璕赴德国留学,先在格廷根大学研究德国泥盆纪的石燕等腕足动物化石,后在马堡大学师从著名古生物学者魏德肯学习四射珊瑚。他的博士论文《华南广西省中泥盆世四射珊瑚化石群》,详细描述了大量四射珊瑚化石种属,与莱茵区进行对比,结合腕足动物群的对比研究,建立了广西省中泥盆统艾菲尔阶和吉维特阶的地层划分,确定了泥盆系三个统的生物地层,证明该地区下泥盆统存在海相地层,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乐森璕的研究论文《中国南部海相下泥盆统上部及中泥盆统下部地层问题》,经过几十年生物地层学实践的考验,证明地层结论基本正确,奠定了中国南方泥盆系研究的重要基础。四川龙门山泥盆纪地层的详细分层分带研究:在1953年乐森璕应四川省石油管理局之邀,详细研究四川省西北部龙门山地区的泥盆纪地层和化石,把泥盆纪地层划分为上泥盆统2个组、3个化石带,中泥盆统2个组、7个化石带和下泥盆统2个组、3个化石带,列出了各化石带的珊瑚和腕足化石名单。他的研究为四川地区的区域地质研究和石油天然气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推进了中国泥盆系的研究。在龙门山地区野外调查研究期间,乐森璕发现一个寺庙的台阶上露出了一点鱼化石,当即请石匠将这块阶石换下来,经古脊椎动物专家刘宪亭研究确定为新属新种,命名为乐氏江油鱼。这是中国首次发现的节甲目鱼化石。这个发现也说明了他观察的精细和知识的渊博。四射珊瑚的总结著作。在1955年,乐森璕与王鸿祯和俞建章一起编写了《中国标准化石》中的腔肠动物部分,对中国已发现的珊瑚化石进行了总结,以满足当时大规模开展地质普查工作的急需。1964年乐森璕与吴望始合著的《珊瑚化石》 (四射珊瑚)一书,是中国第一部全面总结四射珊瑚研究的著作,系统介绍了四射珊瑚的形态、构造、分类、时代分布规律、古生态和演化趋向,以及采集和研究方法。该书在美国、法国和苏联的四射珊瑚总结著作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和修正,代表了当时国内外四射珊瑚研究的新水平。乐森璕的治学态度非常严谨,一些问题往往经过长期观察研究,多方验证后才做出结论。60年代,乐森璕到北京西郊小汤山疗养期间,将马特斯著的德文《微体古生物学导论》译成中文,约55万字。他以工作代替了休养。虽已84岁高龄,他还亲自撰写《四射珊瑚类的起源问题》文稿,由科研助手带到第一届全国珊瑚学术会议上宣讲。这篇论文介绍了澳大利亚发现的早寒武世四射珊瑚和床板珊瑚,进而探讨古生代早期珊瑚类的起源和演化历史。

现代地层学发展有2个方面:扩展了研究范围,深化了地层类型及其时空分布与古环境﹑古构造的关系,加强了历史的﹑综合的研究;使用新的技术方法﹐开辟了新的领域,形成了新的分支学科,使地层学研究更为深入和准确。 磁性地层学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利用由间断面分开的﹑由沉积体系构成的地层层序划分和对比地层。生态地层学,主要从事古生物生态环境的研究,与沉积环境研究相结合,使生物地层学的研究有了明显的提高(见古生态学)。 事件地层学事件地层学将突然发生的灾变事件形成的影响用于地层的对比,和用于地层界限的划分,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所谓突发的灾变事件主要指全球性事件,例如全球性地磁场的变化,全球性海平面的变化以及水圈﹑气圈物化条件的阶段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沉积作用和生物界的明显改变。此外,还有地外事件,如陨星撞击等形成的灾变。事件地层学的重要性在于其全球同时性特征,以多学科综合研究为手段,用于地层界限和地层对比的研究,提高了准确性,也促进了地层学研究的全面发展。

古生物地层学论文范文初中

最早的鸟儿始祖鸟,最早登陆的鱼儿拉蒂曼鱼,最早的树儿松树。

不同年代有不同动植物,根据动植物化石可以判断地层时代

看看(地理科学研究)期刊里面的论文参考参考吧~

  • 索引序列
  • 古生物地层学论文范文大全
  • 古生物地层学论文范文
  • 古生物地层学论文题目大全
  • 古生物地层学论文范文高中
  • 古生物地层学论文范文初中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