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投稿经验总结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投稿经验总结

发布时间: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投稿经验总结

中文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季刊)创刊于1980年,原名为《郑州工业大学学报》,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刊。主要刊登化工、电气、机械、水工、信息工程、工程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工程、环境工程、数学、物理、化学及交叉学科方面的学术论文。所刊文章被美国《化学文摘》、《数学评论》、俄罗斯《文摘杂志》、《剑桥科学文摘》及国内十余家重要数据库和权威文摘固定收录。

刊名: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主办:郑州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河南省郑州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001-8204CN:41-1027/C邮发代号:36-4历史沿革:现用刊名: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时间:1960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 1 来稿要求 1 标题与作者姓名 11 文章正题一般不得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文内标题或小节的层次序号依次是一、二、三、四……;(一)、(二)、(三)、(四)……;1、2、3、4……;(1)、(2)、(3)、(4)……。 12 来稿署名2名以下,其间以“,”相隔。署笔名作者应将真实姓名署于作者简介之中。凡来稿者,应在作者姓名之下写明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 13 作者简介写于篇首页之下,内容依次为: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略),籍贯,单位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2 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梗概简明、准确、完整记述的短文,不加注释和评价性文字,以2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性术语,一般每篇3-8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 3 正文 31 中文 来稿文字应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简化字总表》为准。少数古汉语、古籍研究和考据学研究可用繁体、异体、俗体字。引用古文献的稿件如引文中有繁体字者,应尽量改用简化字。 32 数字 文中公元纪年、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中国民国纪年、日本年号纪年、各种计数和计量、图表序号、表格内数字、注释的版次、页码、期刊的卷、期次等,应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和中国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干支纪年(均须加注公元纪年)、星期、古文献卷次、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等,应采用汉字。 4 注释和参考文献 41 本刊论文注释一律采用页下注,参考文献集中于文末。注释仍为常用的格式,参考文献应分清著作类、期刊类、报纸类等,代码如下: 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刊文献类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 42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文说明的类型,建议采用首字母“Z”。各种文献类型标识用“[ ]”括起,出版社前加出版地。参考文献最后用“”作结束。如: [1]厄尔·迈纳 比较诗学[M] 王宇根,宋伟杰译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董依华, 黄贞姬 古汉语词表现的语义特征[J] 延边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5, (3): 150-[3](乾隆)杞县志·风土志·物产[M][4]陈兆仑 上颚相公论禁酒疏[A] 皇清经世文编: 卷五十一[M]对于参考同一文献中不同的卷次、页码,应在行文中同一注号之后标出,并用“( )”括起。详细情况参阅本刊2002年第1期。 5 论文题名、作者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须用英文译出 51 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姓氏的字母均大写,复姓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之间用连字符相连,姓、名不缩写。此部分放于参考文献之后。 2 其他要求 1 本刊内容主要以宏观理论性探讨为主,来稿字符数一般可在八千至-万字之间。本刊有权压缩文章,作者如不同意删改请在稿末声明。 2 来稿在3个月内未收到采用通知者,可自行处理。限于人力,来稿一般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 3 地址: 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科学大道100号(450001)

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经验总结

郑州大学学报由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组成。《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郑州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创刊时间1957年,曾用刊名为《河南医学院学报》和《河南医科大学学报》,规格为国际通用的大16开本,双月刊。《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9年《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再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被评为河南省第一届自然科学期刊综合质量检测一级期刊;2008年被评为第二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被评为2008年高校科技期刊先进集体;2008年被评为河南省第一届自然科学“二十佳期刊”;2007年《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在全省自然科学期刊编校质量抽查中名列第一;2006年获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2004年获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同时进入6种重要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被美国化学文摘、哥白尼索引等国内外多种权威性文摘期刊摘录。

刊  名:《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刊  期:双月刊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编辑出版:郑州大学学报编辑部 主  编:辛世俊 执行编辑:党春直 地  址:郑州市大学路75号 邮政编码:450052 电  话:7763150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国内发行:郑州市邮局 国内刊号:CN 41-1027/C 国际刊号:ISSN 1001-8204 邮发代号:36-4 国外代号:BM590 定  价:00元注重学术质量,鼓励学术探索和争鸣,扶持新人新作。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投稿经验总结怎么写

中国烹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中国历史发展过程的各个时期都赋予了中国烹饪以绚丽多彩的文化内涵。而地域特色及其相互间的兼收并蓄,又为今天绘制出一幅气象万千、多姿多彩的烹饪文化百花园。历史发展至今,中国烹饪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21世纪新的竞争压力与挑战,中国烹饪在开放的今天应何去何从?应如何弘扬其优秀的饮食传统?这是时代留给我们的问题,也是不可避免、必须解答的问题。时逢今之盛世,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有所改变,使餐饮市场呈现出史无前例之繁荣。然而在兴旺繁荣的市场背后,也出现了种种不和谐的气象。例如,出售贩卖野生保护动物的现象并未绝迹;有的饭店以低级庸俗的菜名招徕和误导食客;有地方竟以现场活杀动物来吸引顾客的目光,上演一幕幕血淋淋的惨剧;提倡多年的营养膳食在餐桌上始终得不到有效的体现;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添加剂或色素在初加工和烹调过程中仍有不道德的使用;给烹饪原料“打扮化妆”已达到我们所认为的“新鲜”,这些所谓的“美”只是商家获利的手段。当前中国餐饮业长期出现一些诸如此类的“拜金主义”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业内人士的关注与思考。出现这些现象有诸多方面的原因,从深层次上看,是缺少“人文关怀”所带来的恶果。中国的饮食文化是我们常常引以为豪的,但发展至今,在我们日常饮食活动中,掺入了不少没有文化或缺乏文明意识的元素,一味的打着文化旗号的幌子误导消费者。在餐饮市场,一方面是“文化”满天飞,恨不得把中国文化中所有的门类都加在饭店和餐桌的头上。如每个城市到处布满了正宗的“私房菜馆”、“清真菜馆”;另一方面又是低俗、野蛮、无知到超越了最起码的道德底线,背离了人与社会的基本原则。如安全和卫生的原则,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原则,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等等。不清除这些污点,中国烹饪就很难健康发展,中国的餐饮市场也就很难走向成熟,我们的饮食生活更不可能真正走进现代文明。中国人在长期的饮食活动实践中,寄精神于佳肴美饮之中,并由此而获得精神世界的畅快与享受。可以说,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中国人的食物种类繁多,烹饪方法众多,最大的促使因素是什么?谢谢邀请。烹的技术,是从人的饮食需要出发,对所需要烹调的食材进行选择、切割、组配、调味与烹制,使之成为符合营养卫生,具有民族文化传统,能满足人体饮食需要的菜品制作方法。食物的种类繁多,烹饪方法众多,我觉得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慢慢积累演化的。我国先民用火熟食的传说,在很多史书中多有记载。如《太平御览》卷第七十八引《礼含文嘉》中就记载着发明用火的圣人—燧人氏。“燧人始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遂天之意,故谓燧人。”这就是中国历史上传说的钻木取火以化腥臊的“燧人氏”时代。《古史考》曰:“有圣人以火德王,造作钻燧出火,教人熟食。”这便是我国烹饪中用火烧烤技术的先河。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同时,还有一定的切割,一般用石刀、蚌刀等。这是最原始的切割,加之陶器(发明陶器后,便有了”煮“的烹调方法)的普遍使用,烹饪的主要因素:火、炊具、调味品在这个时代已经具备。我们的祖先在陶罐、陶釜的基础上发明了陶质器具”甑“。《古史考》曰:“黄帝作釜甑”,”“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有了甑就有了“蒸”。甑是蒸制食物最原始的笼屉,底部有许多小孔(利于蒸汽上升而把食物蒸熟),它置于釜或鬲上配合使用,这是一种分体式的蒸制炊具。陶甑,让食物从原来煮的方法演化到蒸的方法,这大大地提高了当时人们的饮食水平。蒸不仅可以加工米粒类食品,还可以加工块茎、面食等,从而扩大了食物的种类,为蒸饭、蒸肉、蒸蔬菜开辟了新的途径。”蒸“后面的烹调方法是”炒“。从炒的发展来看,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远古时期的干炒法阶段;二是商代以后的炒制法阶段。商代以后的炒制法阶段才是完全意义的炒,它依赖于金属炊具、油脂和刀具。商代,已出现了青铜器,并发现了早期锅的原型。其实在烤、煮、蒸、炒烹调方法的基础上,又因为炊具的不同细分出很多种烹调方法。比如炒,早期盛行的是干炒、生炒、煸炒和水炒。南北朝以后,才开始有熟炒、滑炒和软炒的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需要利用动物油脂和铁锅。除了炊具外,还有火候、动物油脂的运用等等,都是让烹调方法多样化的因素。火候是形成多种烹调方法和不同风味的重要环节。自古以来火候的掌握被视为厨师的第一技术,也是衡量厨师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两千多年前《吕氏春秋●本味》中曾有这样的记载:“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之为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宋朝大诗人苏东坡擅长烹调,做菜也很讲究火候,在总结烧肉经验时,曾写过这样的句子“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清朝袁枚(随园食单》中也强调:“熟物之法,最重火候”。纵观古今都是“火之为纪”,把火候的掌握列为菜肴创作的关键。人类的文明是不断地在进步的,中国的科技也是日新月异的在发展,我们现在用的炊具更是改头换面,越来越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要。中国烹饪经过历代烹调师的苦心钻研,新的工艺方法不断地增多,新的菜肴品种也是不断地涌现。所以,中国人的食物种类繁多,烹饪方法众多,我觉得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由诸多因素慢慢积累演化而成,不是单说某一个方面促成的。生活是很真实的柴米油盐,一箪食,一瓢饮。谢谢阅读,大家有什么更好的想法,欢迎在下方评论或留言!如果大家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希望大家能为我点个赞,并关注我一下,最后别忘了帮我分享,转发一下哦!特别感谢!

刊  名:《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刊  期:双月刊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编辑出版:郑州大学学报编辑部 主  编:辛世俊 执行编辑:党春直 地  址:郑州市大学路75号 邮政编码:450052 电  话:7763150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国内发行:郑州市邮局 国内刊号:CN 41-1027/C 国际刊号:ISSN 1001-8204 邮发代号:36-4 国外代号:BM590 定  价:00元注重学术质量,鼓励学术探索和争鸣,扶持新人新作。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投稿经验

刊  名:《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刊  期:双月刊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编辑出版:郑州大学学报编辑部 主  编:辛世俊 执行编辑:党春直 地  址:郑州市大学路75号 邮政编码:450052 电  话:7763150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国内发行:郑州市邮局 国内刊号:CN 41-1027/C 国际刊号:ISSN 1001-8204 邮发代号:36-4 国外代号:BM590 定  价:00元注重学术质量,鼓励学术探索和争鸣,扶持新人新作。

联系方式是可以在官方网站查的哦我上半年就发表了一篇论文在上面,找闻闻论文网帮我操作的,2个月就录用了,但是需要保证你的文章有足够的创新点,闻闻论文的老师帮我改了一大半,额,如果没时间就找高手帮忙吧,呵呵

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刊名: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主办:郑州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河南省郑州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001-8204CN:41-1027/C邮发代号:36-4历史沿革:现用刊名: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时间:1960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 1 来稿要求 1 标题与作者姓名 11 文章正题一般不得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文内标题或小节的层次序号依次是一、二、三、四……;(一)、(二)、(三)、(四)……;1、2、3、4……;(1)、(2)、(3)、(4)……。 12 来稿署名2名以下,其间以“,”相隔。署笔名作者应将真实姓名署于作者简介之中。凡来稿者,应在作者姓名之下写明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 13 作者简介写于篇首页之下,内容依次为: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略),籍贯,单位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2 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梗概简明、准确、完整记述的短文,不加注释和评价性文字,以2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性术语,一般每篇3-8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 3 正文 31 中文 来稿文字应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简化字总表》为准。少数古汉语、古籍研究和考据学研究可用繁体、异体、俗体字。引用古文献的稿件如引文中有繁体字者,应尽量改用简化字。 32 数字 文中公元纪年、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中国民国纪年、日本年号纪年、各种计数和计量、图表序号、表格内数字、注释的版次、页码、期刊的卷、期次等,应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和中国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干支纪年(均须加注公元纪年)、星期、古文献卷次、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等,应采用汉字。 4 注释和参考文献 41 本刊论文注释一律采用页下注,参考文献集中于文末。注释仍为常用的格式,参考文献应分清著作类、期刊类、报纸类等,代码如下: 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刊文献类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 42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文说明的类型,建议采用首字母“Z”。各种文献类型标识用“[ ]”括起,出版社前加出版地。参考文献最后用“”作结束。如: [1]厄尔·迈纳 比较诗学[M] 王宇根,宋伟杰译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董依华, 黄贞姬 古汉语词表现的语义特征[J] 延边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5, (3): 150-[3](乾隆)杞县志·风土志·物产[M][4]陈兆仑 上颚相公论禁酒疏[A] 皇清经世文编: 卷五十一[M]对于参考同一文献中不同的卷次、页码,应在行文中同一注号之后标出,并用“( )”括起。详细情况参阅本刊2002年第1期。 5 论文题名、作者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须用英文译出 51 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姓氏的字母均大写,复姓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之间用连字符相连,姓、名不缩写。此部分放于参考文献之后。 2 其他要求 1 本刊内容主要以宏观理论性探讨为主,来稿字符数一般可在八千至-万字之间。本刊有权压缩文章,作者如不同意删改请在稿末声明。 2 来稿在3个月内未收到采用通知者,可自行处理。限于人力,来稿一般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 3 地址: 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科学大道100号(450001)

的确都是核心

郑州大学学报由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组成。《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郑州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创刊时间1957年,曾用刊名为《河南医学院学报》和《河南医科大学学报》,规格为国际通用的大16开本,双月刊。《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9年《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再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被评为河南省第一届自然科学期刊综合质量检测一级期刊;2008年被评为第二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被评为2008年高校科技期刊先进集体;2008年被评为河南省第一届自然科学“二十佳期刊”;2007年《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在全省自然科学期刊编校质量抽查中名列第一;2006年获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2004年获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同时进入6种重要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被美国化学文摘、哥白尼索引等国内外多种权威性文摘期刊摘录。

  • 索引序列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投稿经验总结
  • 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经验总结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投稿经验总结怎么写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投稿经验
  • 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