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民间文艺杂志

民间文艺杂志

发布时间:

民间文艺杂志

《中外文摘》,《民间故事选刊》都不错啊

《最小说》、《读者》、《萌芽》、《故事会》、《小说选刊》、《收获》、《人民文学》、《译林》、《鲤》、《青年文学》

《天南》文学双月刊创刊号定于2011年4月1日出版上市。杂志主要设置为“特别策划”和“自由组稿”两块,本期“特别策划”内容为“亚细亚故乡”,主要关注亚洲地区的农村历史和现实以及知识分子参与乡村建设的社会运动浪潮,将有《微物之神》作者阿兰达蒂·洛伊、著名作家李锐、台湾作家吴音宁等的相关作品。同时,《天南》杂志还将随刊发行精选英文版刊中刊Peregrine。《天南》杂志原是广东民间文艺家协会创刊于1982年的民间文学杂志,2005年被现代传播集团购入并改为一本书评杂志(英文杂志名为Modern Book Reviews),从2011年起它的英文名称改称Chutzpah!,重新定义为一本新型文学双月刊开始运作。Chutzpah发音[ 'khutspə ],源自意第绪语,原意是指“放肆”,“拽”,在传入英语世界后又发展出“肆无忌惮的勇气”,“挑战成规的精神”等意涵,后来传入英语世界后得到广泛使用,专门用来指称那些大胆创新和打破常规的行为,成为各大英文媒体、文学和电影中经常使用的热词。它与原来的“天南”共同构成了这本杂志的中英文刊名,也定义了这本杂志的外在形象和精神内核。在当前中国的杂志和出版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产品,它们不是追逐转逝即逝的时尚、满足于快餐式的阅读体验,就是沉溺于象牙塔的孤芳自赏、过于严肃寡趣。时尚杂志片面追求视觉效果,只是在图像的喧闹中填入肤浅的写作和失效的文体;文学或思想类杂志则仍停留在陈旧的编辑观念,难于挑起人们的阅读欲望。市场上缺乏一种可以提供深度阅读但又在视觉上赏心悦目的文学杂志——《天南》(Chutzpah!)的创刊旨在填补这一空白,探索文学杂志的新观念和新形式,重塑这个时代的文学阅读体验。《天南》(Chutzpah!)的国内统一刊号为CN 44-1181/I,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4-6399,开本为185mm X 230mm,260页以上,部分彩印,每期含精选文稿英文版刊中刊Peregrine,逢双月1日出版,国内外发行,在各书店及报刊零售店均有售,零售价人民币25元。《天南》(Chutzpah!)的实体杂志以深度阅读为特点,它的中英文网站则是一个对国内外文学信息快速反应并建立编者、作者、读者之间无障碍分享的线上空间。双月出版的杂志周期无法及时捕捉文学世界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和新闻,而它的网站则试图紧贴其时效性,它的内容与杂志有别,将周周更新甚至日日更新。

民间文艺杂志社

建议你登录北京民间文学网站,复制网址进入编程再把你的文章用电脑打好

1、《收获》:纯正、独立;偶尔会跟点风,比如,“像卫慧那样疯狂”。     2、《十月》:老牌刊物,有自己的风格和追求。     3、《山花》:艺术、大气、先锋,不拘一格,“慧眼识珠”。     4、《小说界》:有好看的东西,比如:“品中国文人”系列;有时可以与《收获》相媲美。     5、《天涯》:思想、文学、在民间。     6、《花城》:南方文学杂志的翘楚。     7、《滇池》:边陲但不边远。主编张庆国是个非常有想法的人,也是很懂小说。     8、《福建文学》:闽南文学的一朵奇葩。小说编辑“老练”对作品的选择也很老练。     9、《山东文学》:齐鲁大地文学阵地的主心骨。     10、《散文》:散文界最好的刊物,不媚俗,不傲气,始终如一。

1 《读者》(无限制年龄段的杂志刊物,甘肃人民出bai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甘肃人民出版社)2 《瑞丽》(中国驰名商标,中国最大的时尚女性杂志之一,中国极具影响力的时尚传媒企业,瑞丽传媒集团有限公司)3 《知音》(于1985年,全国报刊转载和影视改编率最高的期刊之一,十大名牌杂志,著名的杂志刊物,湖北知音传媒集团)4 《中国国家地理》(于1950年,国内科学学科类别杂志著名刊物,中国大陆最出名的一本有关地理的杂志,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5 《半月谈》(面向广大基层读者的重要党刊,中国发行量最大的的时政期刊之一,最具影响力的杂志之一,半月谈杂志社)6 《青年文摘》(于1981年,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主办,中国发行量最大的青年杂志之一,中国青年出版总社)7 《新周刊》(时事生活类杂志,广东出版集团/三九企业集团合办,最具代表性和舆论影响力的杂志之一,新周刊杂志社)8 《南风窗》(创刊于1985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杂志之一,国内订阅量最大的时政新闻刊物之一,广州日报报业集团)9 《财经》(中国最广为阅读的财经类杂志之一,以权威性、公正性、专业性的新闻原则,北京《财经》杂志社有限公司)10 《家庭》(以婚姻家庭为主的生活类期刊领导品牌,十大名牌杂志,重点扶优扶强的文化集团,家庭期刊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故事节是经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批准,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学杂志社,中国故事委员会等单位联合各地政府承办的全国大型文艺节会,是我国唯一一个从故事创作比赛,故事表演比赛的国家级专业性故事节会。20007年12月,首届中国故事节在上海成功举办。

民间艺术杂志

民间艺术有着淳朴的风土人情,也同时是人们心中感情的最佳写照 民间艺术的导语 民间艺术是千百年来民众创造并享受的文化,是民众智慧的创造,许多民间艺术杰作,成为“华夏一绝”被传承和保留下来,其中包括了“民间剪纸”绘画和其他“工艺宝库”。 关于本世纪以来的民间美术研究: 如果查阅近百年以来的美术文献,我们就会发现:在本世纪的前几十年中,与民间美术的研究有关的文章几乎是空白,而相关的文章多是介绍性的,其作者则多为民俗学的工作者。 的确,中国最初的民间美术研究是随着民俗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本世纪初,一批活跃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俗学、民族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学者和文学家、艺术家等,在从事各自的专业工作的同时,已经程度不同地注意到民间美术的客观存在。在当时,这些非美术专业的学者往往将在他们的研究工作中被称作“民俗物品”、“民族工艺”、“民族文物”、“民间手工艺”、“农民美术”等的民间美术,视为研究风俗习惯和民间信仰的佐证而予以重视,并对之进行调查、收集、整理、陈列、介绍和研究。 成立于1923年的北京大学风俗调查会,在其成立之初便将“征集关于风俗之器物,筹设一风俗博物馆”作为主要宗旨。⑴随后,在“十三(1924)年一月中,曾征集各地的新年风俗物品(如神祗、年画之类)……共二八六件。”⑵因为“风俗调查的事业,除记述以外,要从物品的搜罗作起;然后才能得到好的材料来研究。”⑶在南方,隶属于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的中山大学民俗学会设立了“民俗物品陈列室”,在几年间,共收集了“首饰、衣服鞋帽、音乐、应用器具、工用器具、小孩器具、赌具、神的用具、死人用具、科举遗物、官绅遗物、民间唱本及西南民族文化品物十四类陈列品凡数万余件。”⑷ 1935年正月,北京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木刻展览会”上展出了郑振铎收藏的《金瓶梅》插图和金肇野收集的杨柳青年画,这是经过整理和选择的民间艺术首次公开展出,是在鲁迅先生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鲁迅先生非常注重民族、民间美术作品的收集和研究,他曾经以赞赏的口吻介绍过“花纸头”和“江北人制造的玩具”以及其他的民间美术品,并对这些“生产者的艺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1937年,台湾画家颜水龙先生用了5个月的时间对山地民族的民间手工艺进行了调查,并收集了许多的实物资料。同年,杭州举办了“民间图画展览会”,展品是由杭州民众教育实验学校师生从民间收集来的,钟敬文先生专门著文《民间图画展览的意义》对展览和展品进行了介绍,指出“民间的画家,往往能够用那简朴的红条,或单调而强烈的色彩,表现出民众所最关心、最感动的事物的形象。”⑸经学者们的倡导和介绍,使当时的社会对民间美术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此前后,在蔡元培先生的倡导下,中央研究院和中央博物院⑹的民族学和民间艺术、手工业的调查、研究工作也在有计划地进行着。以凌纯声、马长寿、庞熏琹、芮逸夫、李霖灿、谭旦冏等为负责人组成的调查团在1930年前后和1937年至1942年间,分别在东北、西南、四川和台湾等地进行了科学而系统的田野调查,收集了服装、饰物、手工业工具、用品及技术资料、模型、图片等数千件,由中央博物院作为民族文物收藏。由于方法科学、资料完整,使得这批资料有着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 1942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号召解放区的文学家、艺术家走出“小鲁艺”,到“大鲁艺”中去、到民间去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优秀的民间文化传统学习,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延安等地的美术工作者,在学习民间年画、剪纸的基础上,创作出了一大批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作品,《新华日报》等边区的报刊上还发表了美术工作者学习民间艺术的文章。这些文章与国统区的民俗学者撰写的《民俗美术漫谈》⑺等文章,均可视作最早的民间美术的研究文章。 1949年7月,回到人民手中的中央博物院举办了“中国西南部及南部少数民族文物展览会”,在社会上引起轰动。进入50年代,在各地的政府文化部门组织下,举办了规模不一的民间美术展览,许多美术家和工艺美术家在积极参加该项活动的同时,对民间美术的理论问题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但由于种种原因,这场讨论并未得出结论,而把问题留给了历史。 到了8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许多专家、学者出于弘扬民族文化、提倡爱国主义之心,在对民间美术进行调查、收集、整理的基础上,重新对民间美术的理论问题进行了认真地、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取得了很大进展。而在海峡的对岸,台湾的学者在进行田野调查和历史考察的基础上,出版了《民间美术巡礼》、《台湾民间艺术》、《台湾早期民艺》、《民俗艺术探源》⑻等著作及一批画册。 1981年5月,轻工业部工艺美术总公司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全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会”,由工艺美术家廉晓春⑼担任总体规划和设计。同时在民族文化宫展览的,还有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民族文化宫联合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服饰展览会”。这两个展览会引起了北京文化人的极大兴趣,许多文艺理论家和学者纷纷在报刊上撰文,在发表自己的观感的同时,也对民间美术的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美术》杂志也开辟了“中国民间美术”的专栏介绍民间美术,发表了大量关于民间美术的理论探讨文章。掀起了一个学习、研究民间美术的高潮。 1983年7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中国美术家协会贵州分会在贵州联合召开的“民间美术学术讨论会”和同年12月在广东佛山召开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是在同一年召开的两个重要会议。在这两个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美术专家和专业、业余的研究工作者,从事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的同志,以及工艺美术的生产者和领导者,共同就民间工艺美术研究的对象和范畴、目的和意义、方法和分类等的理论和实践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民间美术是‘生产者的艺术’(鲁迅语),是劳动人民的美的创造,是一切其他美术:如宫廷美术、文人士大夫美术、宗教美术及各种专门美术的源渊和基础。”“民间美术反映与表现着特定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也影响着特定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民间美术最富于地方特点和乡土气质,最能唤起人们的乡情乡思和民族情感。民间美术造型的、可视的性质,使它成为民间文艺中最直观和普及的形式之一。而在数量最大的民间工艺所具有的实用和审美的双重性,使得它把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融汇在一起。”⑾“它渗透于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显示出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质和民族风格。从历史上看,一切形式的工艺美术,都是在民间美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⑽这些认识可以说是对当时的民间美术专家和研究者的理论探讨的综合,是比较完整的。 1986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了民间美术系,中国艺术研究院也开始招收民间美术专业的研究生。1988年由文化部主持召开了全国民间美术工作会议,并成立了中国民间美术学会。在90年代前后的几年中,各地陆续举办了多次学术年会,汇集、交流了数百篇论文和田野调查报告,其中多数已发表在《中国民间工艺》等杂志上。这些文章,对民间美术各个领域及民间美术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均有所涉及,为更进一步地探讨民间美术的内涵和外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与其他的人文学科一样,90年代的民间美术研究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一批研究计划被列为国家重点项目,得到了国家社科基金等的资助,由国家投资的《中国美术全集》之“年画”、“皮影”、“剪纸”等卷和多卷本的《中国民间美术全集》、《湖南民间美术全集》等大部头著作先后出版,并多次在国内外获得大奖,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研究民间美术的成绩。 近百年来的中国民间美术研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附属到独立的历程;在新的世纪里,必将为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是的,这个杂志是北大和CSSCI双核心,很权威的国家级核心期刊。民族艺术简介  2008年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0-2011年CSSCI来源刊《民族艺术》刊发各类关于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研究的文章,尤其欢迎选题独特、材料丰富、方法新颖、视野开阔的文稿,提倡立体性跨学科研究。 专业学术性刊物。发表中国各民族文化艺术研究方面的论文及调查报告。   刊名:民族艺术主办: 广西区文化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   周期: 季刊   出版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国标32   ISSN: 1003-2568   CN: 45-1052/J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民族艺术   创刊时间:1985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一幅壮锦》(原名《一幅僮锦》)是195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映的一部动画片,并在1960年获得了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荣誉奖。《一幅壮锦》讲述的是壮族母亲和三个儿子住在山间,一家人靠织锦和砍柴为生。母亲花费三年织好的一幅长锦被风吹走,三个儿子在寻锦的路上,经历的各种传奇故事。其动画故事改编自萧甘牛于1955年发表在《民间艺术》杂志上的民间故事《一副壮锦》。故事的原型是在壮族流传甚广的民间传说。流传在各个民族之间的民族传说,例如瑶族牛生日的传说,维吾尔族的阿凡提,壮族的刘三姐。旨在发扬人心中的光明,教人向善。《一幅壮锦》也是基于这种精神而被创作出来。动画片上映的时间正好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动画产业最为精彩的十年中。动画的工艺上当然无法跟今天,用电脑制作的动画成品媲美。但是,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动画背景的勾勒,不仅符合少数民族的特色,在人物形象的展现上,不千篇一律,各有各的特征展现。这不得不让人感慨,动画产业的先驱者们的匠心精神。民间创造的传说,大都给予了广大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人有旦夕祸福,事有阴晴圆缺,困境咬牙坚持,顺境不得意忘形。将这些正能量的内核放在故事里,这其实也凝聚了广大人民的智慧。就像《一幅壮锦》这个故事中,母亲妲布,为了一幅长锦,耗费了三年的时间。一家四口,本就靠着织锦和砍柴过活,母亲织锦的收入因为长锦,不得不中断,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三个儿子,老大老二难免抱怨,老三最为孝顺,一直鼎力支持母亲的愿望。这些人物性格的设计,都很符合逻辑。老大憨厚愚笨,老二偷奸耍滑,老三孝顺勇敢。虽然老大老二都有缺点,但是,老大砍柴并不偷懒,老二还是遵从长父为兄。动画片的结尾也做了修改,老大老二因为胆怯,没有替母亲将壮锦找回来,沿街乞讨,最后还是选择归家,一家人得以团圆。

《一幅壮锦》(原名《一幅僮锦》)是195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映的一部动画片,并在1960年获得了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荣誉奖。《一幅壮锦》讲述的是壮族母亲和三个儿子住在山间,一家人靠织锦和砍柴为生。母亲花费三年织好的一幅长锦被风吹走,三个儿子在寻锦的路上,经历的各种传奇故事。其动画故事改编自萧甘牛于1955年发表在《民间艺术》杂志上的民间故事《一副壮锦》。故事的原型是在壮族流传甚广的民间传说。流传在各个民族之间的民族传说,例如瑶族牛生日的传说,维吾尔族的阿凡提,壮族的刘三姐。旨在发扬人心中的光明,教人向善。《一幅壮锦》也是基于这种精神而被创作出来。动画片上映的时间正好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动画产业最为精彩的十年中。动画的工艺上当然无法跟今天,用电脑制作的动画成品媲美。但是,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动画背景的勾勒,不仅符合少数民族的特色,在人物形象的展现上,不千篇一律,各有各的特征展现。这不得不让人感慨,动画产业的先驱者们的匠心精神。民间创造的传说,大都给予了广大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人有旦夕祸福,事有阴晴圆缺,困境咬牙坚持,顺境不得意忘形。将这些正能量的内核放在故事里,这其实也凝聚了广大人民的智慧。就像《一幅壮锦》这个故事中,母亲妲布,为了一幅长锦,耗费了三年的时间。一家四口,本就靠着织锦和砍柴过活,母亲织锦的收入因为长锦,不得不中断,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三个儿子,老大老二难免抱怨,老三最为孝顺,一直鼎力支持母亲的愿望。这些人物性格的设计,都很符合逻辑。老大憨厚愚笨,老二偷奸耍滑,老三孝顺勇敢。虽然老大老二都有缺点,但是,老大砍柴并不偷懒,老二还是遵从长父为兄。动画片的结尾也做了修改,老大老二因为胆怯,没有替母亲将壮锦找回来,沿街乞讨,最后还是选择归家,一家人得以团圆。

民间文艺杂志官网

不存在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0年3月成立于北京。隶属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出版我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民间文艺作品和理论研究著作,介绍世界各国的优秀民间文学作品和学术论著。出版有《故事园》、《武当山的传说》等。还出版《民间文学》、《民间文学论坛》等期刊。该社于1989年12月撤销。

主要成员:展凌风,天空(小七),王江永(子沁)吴群冠,陈小二,林醉风,单坤,简子逸,庄苓,淘淘, 魏叶,陈有膑,程文德,西芥,舒灵儿,漠上归,萧瑟,雷泽墨龙,小苏打,寇记,清殊 ,陈衣,雨农提名成员:麦兜兜,百灵,王桦熜,飞蛾,窃贼,纹怡,永恒国度,艾小凡,宇季纷飞,情魔,星辰社长:展凌风展凌风,原名唐兴东,1990年11月出生!贵州毕节人。中国青少年作家记者协会会员,90后新文学杂志社社长。热衷于文学写作,把文学当做生命的一部分。8岁开始看金庸古龙的小说,至今已经12年的历史。初一写过一篇中篇小说《梦》,被老师推荐,在校园报刊发表。08年开始写作,从短篇入手,写有《蝴蝶寒》《逝殇》《三生轮回》等。09年开始写诗,写有诗歌《我不是文人》《文人》《最美的时刻》《一个没落的村庄》等!同时长篇小说《风云校园》在幻剑书盟连载,获新锐奖,已完成字数23万!写有《“本质文学”理论》,在好心情文学网推荐加精,得到很多前辈的认同,加以收藏。即将出版长篇小说《仓促青春,往事懵懂知多少!》魏叶:原名叶树金,广西柳州人。出生于1990年6月,自由撰稿人,90后新文学杂志社创始人之一,追求多种风格。中专学历,在柳州晚报发表过随笔《走出灰色》。他是一个执着的追梦人,在文学路途上不曾动摇过。副社长:王江永王江永,生于1990年,大学在校生,90后实力派作家,现任《文学力量》杂志专栏作家。是一位单纯的笔尖行者,喜欢有创造性的文字。对他而言,文字的魔力在于对心的影响,因为文字可以让心静下来,可以让他更好的进行思考。曾获有首届“80国界杯”全国青春文学大赛一等奖、2008年浙江省电视散文大赛一等奖等各类省级及全国性权威文学大奖,意向于策编畅销图书及文学期刊,是青春一族难能可贵的一个高才写手、新锐作家。受到2009年中国80后文学年度人物入选者们的一致看好,成为最具2009年中国80后文学年度人物满意度的“20世纪文学最后一辈(90后)代表人物”。因此人气剧增、前途无量,势将成为90后一代文学青年写作群体中最具发展的实力派兼偶像型的先锋写手、作家。已获由新华网人民网等权威媒体联合评选的“2010年最具潜质发展作家”等荣誉。作品入选及出版:数百篇文学作品散见于《紫色年华》《萌芽》《星锋文学》等全国各类文学杂志期刊。出版多部合集,其中2010年与沈嘉柯柯筱禹王小面等青春名家共同出版合集《曾经有我爱你如生命》(珠海出版社),长篇《必将看透》即将出版。主编:麦兜兜麦兜兜,男,90后专栏作家、词作者。《溪风》杂志主编,90后新文学杂志社主编。中国青少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入选《中国现代当代作家辞典》。曾获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全国二等奖,“冰心作文奖”一等奖,第十二届“少年作家杯”优秀奖等国家级奖项。其散文《父母》入选语文读本,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大多数90后作家不同的是,麦兜兜一直坚持阳光写作。目前已在各类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多篇,曾在《教育周刊》、《城视》等报刊杂志上撰写专栏,接受过众多华人作家指导。从12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在《东京文学》、《花火》、《80后》、《少年文艺》、《儿童文学》、《今日中学生》、《中学时代》、《少年文艺》、《青年文学》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小说、散文,有文被新加坡《联合早报》、《意林(少年版)》、《格言》、《南风》、《青年文摘》、《杂文选刊》、《散文》等杂志转载。作品曾入选《2008年中国小说精选》、《感动中学生的100个故事》、《中国小小说精选》、《校园文学精选》等文集。在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开通新浪校园名博、腾讯思想名博等名人博客,参加2010腾讯精英名人博客等多种由各大门户网站举办的活动等。代表作《江南梦》、《长歌》等。 新浪网校园十大名博。诗歌主编:吴群冠吴群冠,笔名马甲、秋枫落叶、尹君,1990年6月30日出生于浙江兰溪,05年开始创作,08年开始网上创作并投稿,偶有作品发表在《金华日报》、《当代教育》、《极地》文学、《守望》杂志、《网文荟萃》、《精成报》、《中华诗词报》、《嘉陵江诗刊》、《张北文艺》、《巴中文学》、《贵州大学报》等,有作品入选《青少年文学殿堂》、《2009·原点》等,另有多篇作品被新华网贵州频道、金华新闻网、中国人物网、中国资讯网等转载。设计总监:简子逸简子逸,图书编辑、策划人。装帧设计师。 被誉为“90后”图书新锐设计师。作品画面风格唯美、干净、细腻,忧伤中透露着明媚,给人以无暇的想象。曾给一系列图书做过封面及插图。表作品有《绝版》、《疯》、《爱是茂密妖娆的白日梦》等图书。现任90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绝版》杂志设计总监。并致力于杂志创办及图书策划。淘淘:淘淘,秦皇岛80后理想主义流浪诗人、万物歌唱者。曾在本地主流媒体和文学期刊发表文学作品,包括《秦皇岛开发区周刊报》、《开发区文学》、《海韵》文艺、《海港区文艺》、《抚宁诗词》和秦皇岛广播电台《金海岸》、广东民间文学报纸《粤东文萃》、《新诗潮》(网刊)、唐山文学半年刊《凤凰》杂志,作品入选《秦皇岛新世纪海韵文学丛书·建国60周年文学作品选(诗歌卷):在大海边》。曾于2007年12月荣获秦皇岛龙岛情诗歌大赛三等奖,2009年4月荣获秦皇岛2009清明诗会主题诗词歌赋征集活动二等奖,2009年10月荣获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活动三等奖,2010年元月,在本博独家策划中国8090青少年诗友访谈单元《翔:星光耀宇宙》,2010年6月加盟90后新文学杂志社论坛,担任90文学作者访谈专栏《百灵彩虹天空》版主和文艺动态专栏版主。2010年7月加盟河北民间诗歌刊物新声品牌《青年诗刊》,担任该刊策划以及90后青少年诗友童话诗歌作品主题专列《彩虹诗街》栏目责任编辑。庄苓:原名刘全喜,1991年5月生于甘肃天水,2010年6月高中毕业,美术专业,中共预备党员,曾任多家文学网站论坛版主,现为天水作协会员,天水古柏书画院会员,天水三阳川书画协会会员。麦积山诗社会员,大关中诗会成员,90后诗歌群落成员。《未来导报》《天水晚报》特约新闻通讯员。2008年创办天水羲雨诗社,任名誉社长。曾策划天水十中“春暖花开时——纪念海子20周年”“羲雨三友书画展”等文学艺术活动。主编文学刊物《天涯阁文学报》《羲雨诗刊》《天水文学网刊》。作品见于《中国诗歌》《中国诗词月刊》《天水晚报》《天水日报教育周刊》《冀风》《玄鸟网刊》《大地湾文学月刊》《陇原走笔》《未来导报》《渭滨吟草》《麦积诗苑》,以及中华诗词论坛,中国诗词文学论坛,创新作文网,甘肃作家网等等作品入选《中国诗歌鉴赏》《2008年中国优秀网络诗人》《优秀华语诗人100家》。2010年入围“中国诗坛90后诗人风云榜”。甘肃省唯一入选90后诗人。书画作品曾入选第二届三阳川书画协会作品展,天水古柏书画院秋季春季书画展。喜欢自由的写作,关注现实和人文情怀。逐渐回归文人性写作,主攻散文游记和书画评论。有诗集《艺林小草》出版,诗集《光影》待出。现为陇上百科主编。曾被中国散文学会青少年创作中心评为“2007年度全国青少年写作之星”。第九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二等奖第六届天才杯青少年作文大赛三等奖教育部2004“全国中小学生美术作品评选活动”优秀奖中国教育报2004“华振杯全国中小学生书画摄影作品大赛三等奖第七届全国少年之星创新作文大赛银奖2008中国作协金秋诗会优秀奖第四届“为学杯”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入围奖教育部,北京大学主办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优秀奖陈小二:陈小二,原名陈浩宇,男,1990年出生,现高中毕业。资深网络文学评论员,一个用笔做秤,用心做尺的评论人。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尺度,来衡量一篇作品的价值。其书评见解独到,分析深刻,是一个为文学而评书的写作人。现为纵横中文网华山评论团成员、KK评论营元老成员、论道争锋评论团荣誉团长、云天梦想工作室主编。喜欢文学,并且热衷于在文学评论上研究。曾获得幻剑书盟举办的第二届指点江山文学评论大赛三等奖,2009年担任幻剑书盟短篇文学大赛评委。很早便接触网文,最初在西陆厮混,看幻剑书盟、龙空等文学网老站雄起,遂扎根。一直喜欢对文学点评,05年开始接触幻剑书盟作者并开始尝试着发一些文字。后因学业关系奔赴外地,很少接触网文。09年后重归幻剑书盟,与新老作者一起探讨文学,从此开始真正的文学评论。林醉风:林醉风,一个笔尖下不停游荡的写作人,喜欢文学,擅长剧本创作,专业策划,曾担任学院话剧社社长兼导演,电影工作组组长,对待事情游戏心理看待,喜欢挑战,喜欢自己拍短片,半熟练使用premier类非线性编辑软件。清殊:原名莫礼宁,3生。广西南宁人,其人在网站开发及维护上有独特的能力,喜欢专研网站技术,现任社团技术负责人。天空:原名张毅飞,24生,河南郑州人,有很强的网站管理能力,习惯创新一些东西,喜欢文学,在网站管理方面独具特色,现任论坛管理负责人。寇记:寇记,女,原名庄青,1990年3月26日出生,江苏连云港人,2009年开始文学创作,上海作协创作会会员,作品见于《伊犁河》《夜郎文学》《小散文》《少年月刊》《澳洲彩虹鹦》《橄榄梦》《新诗大观》等杂志,入选《神州作品选》《中国诗歌鉴赏》《优秀华语诗人》等选本,长篇小说《谁曾入梦》诗文集《天堂不遥远》正在创作中。陈有膑:陈有膑,90后,男人,笔名皈蓝,生于海南儋州。诗歌发表于《天涯》《星星》《诗歌月刊》《青年文摘》等刊物。诗观:诗歌,是我现实(或精神)世界中“有”之外的那份“无”,“无”之外的那份“有”。自撰箴言:天才是另一种比较装B的傻瓜。单坤:单坤,90后出版经纪人,2010年进入出版行业。创办秀稿堂工作室,秀稿堂工作室如今独家代理多家小说网站作品出版事宜。秀稿堂工作室内部编辑已达50多名。如今已策划出版《50招搞定庄家》、《对比战术选牛股》、《给你智慧-黄晓燕哲理美文精选》等,跟国内众多出版单位合作,目前是在家工作的全职出版经纪人。小苏打:原名张博,生于1992年7月9日。现就读于四川省阆中师范高中音乐班,中国炎黄文化出版社特约编审。苏打发现事物和观照事物的独特角度,怀疑与颠覆的思维模式使他的诗歌具有相当的吸引力。苏打的诗歌往往与通常的逻辑以及俗成的东西相反,逆向的思维使诗歌思想碎片得以闪光。雷泽墨龙:原名汪勇,湖北崇阳人出生于1991年4月,初中学历,网络签约写手。其人作品带着浓浓的墨家学派的味道,透着一股侠气,一份智慧,一丝孤独。陈衣:原名史晓萌 辽宁营口人,出生于1990年4月19日,现在沈阳求学,曾用笔名:一个人落类,从高中开始诗歌创作,大学期间参与大量网络论坛等活动,广泛活跃于玄鸟、突围等诗歌论坛,一直爱好诗歌。代表作《只想写一匹白马》等。诗歌理念:认为世间万物皆是诗歌的语言,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诗人,喜欢思考生命和价值等程文德:1991年4月12日出生,四川巴中市巴州区人,别名程立,他5岁就下地劳动,7岁能习《中庸》,8岁背《大学》,9岁背唐宋诗词,12岁开始写作,他身体单薄,曾几次面临生命危险,动过大型手术三次,他喜欢文学、历史、政治、军事及文科,主要研究“国学”与“理学”,他学历不高,仅仅中专毕业,并获得数控中级职称,他是90后古诗写作的代表人物、90后先锋诗人、网络写手,曾经在学校主持广播与校刊工作,并在市级演讲会上荣获一等奖,先后在《巴中日报》、《巴州文学》、《巴中广播电视报》、《大河文摘》、《小幽默》、《巴山文学》、《中学生》等发表过多篇作品。作品见诗集《那些年那些事儿》。窃贼:原名周阳,4生。湖南武冈人,自幼与文字结缘,热爱文字,其人作品多显古典特色,文笔柔婉精美,细腻,细致,文风老练,博受好评,可惜接触的写作人不多,特别是90后中。因此知道她的人不多。代表作《东风恶,欢情薄》《幸福,望穿秋水》等。王桦熜:王磊,笔名木亦知,王桦熜。生于90后,学生。任纸上青春文字社陕西理事,比亚文学社宣传主任兼编辑,华西文学论坛版主,同时在《企及光》、《靥莺》、《比亚文学》做记者。90后诗歌群落会员。作品见于《知识窗》《企及光》《安徽青年报》在《知识窗》3,4,5期分别发表《青春是包着寂寞的琥珀》《在毕业的那一秒学会怀念》《眼前已是20岁的模样》百灵:原名李柏林,1993年12月20日出生,生于河南固始,因为一个生命中的过客而喜欢上文学,文如其名,清秀灵动的文风,带着甘泉似的味道。曾在高中学校作文竞赛中蝉联三届冠军,溪风杂志社副主编,溪风文学网站驻站写手。擅长散文,随笔。星辰:毕业于上海市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学校“鹿鸣”文学社08、09届副社长。上海市作家协会文学百校行创作会员,擅长写诗填词。上海市作家协会新创作网前任“诗歌版”版主曾在作家协会的电子刊物上发表现代诗《朋友,我一直都在》。古体诗曾被《中国诗人》刊物发表第48篇小说《伤口》由《西部银河系作家》“新创作小说刊号”发表曾接受过少年报《紫风铃》的专访,专访报道见于2010年1月3日少年报。现代诗《油桐树下》发表于上海市作家协会《零》杂志第九期。相关报道见于江苏宜兴《氿歌》杂志(散文《别了,鞍山》和《家,游子心中的隐痛》)。

民间文艺杂志期刊

CSSCI类1、旅游学刊,国内旅游类算顶级学术期刊了。一期也就发表9、10篇论文2、经济地理,会发关于旅游空间类的文章还有很多CSSCI及扩展版及大学学报等等

中旬刊(文艺生活·文艺理论)主要栏目:文艺广角、文学评论、艺术创作、当代文艺、史海文艺、民族奇葩、民间文艺、文教研究、中外戏剧、诗词鉴赏、艺术画廊、影视乐曲、学术沙龙、创新论坛下旬刊(文艺生活·文海艺苑)主要栏目:文艺鉴赏、艺苑春秋、中国文艺、世界文艺、书画技巧、诗词歌赋、大众影视、工艺建筑、艺术设计、舞林乐苑、军旅文艺、民族之花、艺术理论、文艺发展等。

不存在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0年3月成立于北京。隶属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出版我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民间文艺作品和理论研究著作,介绍世界各国的优秀民间文学作品和学术论著。出版有《故事园》、《武当山的传说》等。还出版《民间文学》、《民间文学论坛》等期刊。该社于1989年12月撤销。

  • 索引序列
  • 民间文艺杂志
  • 民间文艺杂志社
  • 民间艺术杂志
  • 民间文艺杂志官网
  • 民间文艺杂志期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