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诗刊最近发表的新诗集是

诗刊最近发表的新诗集是

发布时间:

诗刊最近发表的新诗集是

徐志摩 穆旦

王家新,曾用笔名北新等。  1957年出生于湖北丹江口。1972年入湖北丹江口市肖川中学。1974年高中毕业后下乡到肖川农化厂劳动。1977年考人武汉大学中文系,就读大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3年参加诗刊组织的青春诗会。1984年写出组诗《中国画》、《长江组诗》等,广受关注。1985年借调北京《诗刊》从事编辑工作,出版诗集《告别》、《纪念》。1986年始诗风有所转变,更为凝重,告别青春写作。这时期的代表作有《触摸》、《风景》、《预感》等,诗论《人与世界的相遇》。1992年赴英作访问学者,1994年回国,后调入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著有诗集《纪念》(长江文艺出版社,1985)、《游动悬崖》(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王家新的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楼梯》(英译本,伦敦威尔斯维普出版社,1993)、诗论集《人与世界的相遇》(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夜莺在它自己的时代》(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没有英雄的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文学随笔集《对隐秘的热情》(北岳文艺出版社,1997)、《坐矮板凳的天使》(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等。  另有编著《中国当代实验诗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当代欧美诗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二十世纪外国重要诗人论诗》(河南文艺出版社,1993)、《叶芝文集》(三卷本,东方出版社,1996)、《欧美现代诗歌流派诗选》(三卷本,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中国诗歌:九十年代备忘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中国当代诗歌经典》(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及翻译集《保罗·策兰诗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等多种。  曾参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阎立钦教授主持的《语文大视野》项目,担任高一卷主编。曾获多种国内诗歌奖,曾多次获教育学院科研论文、科研论著一等奖。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理事。  诗歌作品及诗学文章被选入多种国内重要诗选及理论批评文集,并被北大、复旦等大学选入多种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诗作《在山的那边》被人教社选入初一语文教材、诗作《帕斯捷尔纳克》被人教社选入高二语文读本。  自1990年写作《帕斯捷尔纳克》到后来旅欧期间写作《临海孤独的房子》、《卡夫卡》、《醒来》等,他在中国诗歌界的影响逐渐增大。这些流亡或准流亡的诗人命运是他写作的主要源泉,他试图通过与众多亡灵的对话,编写一部罕见的诗歌写作史。作品中经常有令人警醒的独白,笔意沉痛。1996年之后,以《伦敦随笔》、《挽歌》为代表,又开始诗歌的新的探索。出版的诗集还有《一只手掌的声音》、《游动悬崖》等。

诗刊最近发表的新诗集是什么

陈敬容(2—8)原籍四川乐山。1932年春读初中时开始学习写诗。1934年底只身离家前往北京,自学中外文学,并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中文系旁听。这时期开始发表诗歌和散文。第一首诗《十月》作于1935年春,1946年在上海《联合日报晚刊》上发表。1938年在成都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45年在重庆当过小学教师,1946年当过杂志社和书局的编辑。同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星雨集》,并到上海,专门从事创作和翻译。1948年参与创办《中国新诗》月刊,任编委。她是《九叶集》诗友成员。1949年在华北大学学习,同年底开始从事政法工作。1956年任《世界文学》编辑,1973年退休。1978年起,重新执笔创作,10年来发表诗作近200首,散文和散文诗数十篇,并有新的译著问世。1981年至1984年曾为《诗刊》编外国诗专栏。诗集《老去的是时间》获1986年全国优秀新诗集奖。著作书目:《星雨集》(散文集)1946,文生《交响集》(诗集)1947,星群《盈盈集》(诗集)1948,文生《九叶集》(与诗友八人40年代诗选合集)1981,江苏人民《陈敬容选集》(诗歌、散文合集)1983,四川人民《老去的是时间》(诗集)1983,黑龙江人民《远帆集》(散文、诗选集)1984,花城《八叶集》(与诗友七人新时期诗选合集)1984,香港三联翻译书目:《安徒生童话》(6册)丹麦安徒生著,1947,上海骆驼书店《太阳的宝库》(中篇童话)俄国普里希文著,1947,三联《巴黎圣母院》(长篇小说)法国雨果著,1948,上海骆驼书店;新译本,1982,人文《沼泽王的女儿》(童话)丹麦安徒生著,1950,三联《丑小鸭》(童话)丹麦安徒生著,1950,三联《绞刑架下的报告》(长篇小说)捷克尤里乌斯伏契克著,1952,人文《图象与花朵》(诗集)法国波德莱尔和德国里尔克的诗合集,1984,湖南人民

王家新,曾用笔名北新等。  1957年出生于湖北丹江口。1972年入湖北丹江口市肖川中学。1974年高中毕业后下乡到肖川农化厂劳动。1977年考人武汉大学中文系,就读大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3年参加诗刊组织的青春诗会。1984年写出组诗《中国画》、《长江组诗》等,广受关注。1985年借调北京《诗刊》从事编辑工作,出版诗集《告别》、《纪念》。1986年始诗风有所转变,更为凝重,告别青春写作。这时期的代表作有《触摸》、《风景》、《预感》等,诗论《人与世界的相遇》。1992年赴英作访问学者,1994年回国,后调入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著有诗集《纪念》(长江文艺出版社,1985)、《游动悬崖》(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王家新的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楼梯》(英译本,伦敦威尔斯维普出版社,1993)、诗论集《人与世界的相遇》(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夜莺在它自己的时代》(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没有英雄的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文学随笔集《对隐秘的热情》(北岳文艺出版社,1997)、《坐矮板凳的天使》(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等。  另有编著《中国当代实验诗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当代欧美诗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二十世纪外国重要诗人论诗》(河南文艺出版社,1993)、《叶芝文集》(三卷本,东方出版社,1996)、《欧美现代诗歌流派诗选》(三卷本,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中国诗歌:九十年代备忘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中国当代诗歌经典》(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及翻译集《保罗·策兰诗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等多种。  曾参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阎立钦教授主持的《语文大视野》项目,担任高一卷主编。曾获多种国内诗歌奖,曾多次获教育学院科研论文、科研论著一等奖。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理事。  诗歌作品及诗学文章被选入多种国内重要诗选及理论批评文集,并被北大、复旦等大学选入多种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诗作《在山的那边》被人教社选入初一语文教材、诗作《帕斯捷尔纳克》被人教社选入高二语文读本。  自1990年写作《帕斯捷尔纳克》到后来旅欧期间写作《临海孤独的房子》、《卡夫卡》、《醒来》等,他在中国诗歌界的影响逐渐增大。这些流亡或准流亡的诗人命运是他写作的主要源泉,他试图通过与众多亡灵的对话,编写一部罕见的诗歌写作史。作品中经常有令人警醒的独白,笔意沉痛。1996年之后,以《伦敦随笔》、《挽歌》为代表,又开始诗歌的新的探索。出版的诗集还有《一只手掌的声音》、《游动悬崖》等。

诗刊最近发表的新诗大全集

强烈推荐戴望舒的《雨巷》

【顾城的诗】徐志摩《沙扬娜拉——致日本女郎

余光中的诗集不错。

诗刊最近发表的新诗集有哪些

《东京文学》475000河南省开封市省府前街老市委院南楼 《莽原》450008郑州市经三路北段98号

所谓中国新诗,是指打破古典诗歌固有的形式与内容,接受外国诗歌和本民族文人与民间诗歌的影响,以现代白话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情感的一种新的诗歌。本章主要讨论中国新诗发展所遭遇到的几个关键问题。   独立的意志  从最早胡适的白话诗,一直到八十年代的朦胧诗,新生代,中国新诗一直在贯彻一个主题,即强调个人的独立,自尊,平等。这与中国古诗大量为群体,为国家服务的诗歌有本质的区别,体现了现代精神。  智性的生长  古诗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抒情性,讲究即景抒情,情景交融,很少把抽象的意志性的东西作为自己的表现内容。而中国现代新诗则有不少诗人如卞之琳,穆旦等在这方面取得突出的成就。 叙事的萌发  中国古典诗歌一向少有叙事诗,而现代很多诗人如艾青作出了努力,到了当代,则叙事诗一时成为诗坛的主潮。与叙事相伴随的是诗歌的口语化。当然,叙事的过分泛滥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挣脱语言的牢笼  中国传统诗歌的危机由来已久,但由于人们固守旧体诗的形式而只敢进行局部的零敲碎打,所以问题一直无法得到根本解决。五四时期,诗人从语言出发,从根本上推翻了旧诗的体制,取得了成功。但必须看到,他们对于古典诗歌的颠覆更多地停留在语言的表面形式上,所以成就有限。  一、胡适:且准备擎旗作健儿  胡适首开新诗革命之风,但他的诗歌,基本上还用了旧诗的意境,只是语言变了而已。所以算不上好诗。  二、新潮诗人:在黑夜荒山中摸索  与胡适同期的诗人有刘半农,沈尹默,朱自清,俞平伯,周作人等,他们团结在《新青年》等几本杂志周围,共同开创以白话创作新诗的风气。刘半农对民歌的形式多有借鉴;周作人的《小河》基本摆脱了旧体诗的影响,被称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朱自清的《毁灭》是新诗草创期不多见的长诗;沈尹默的《三弦》则较好地将新诗的形式和旧诗的韵律结合起来。  三、小诗运动:一春潺潺的细流  五四时期还掀起一阵小诗运动,可能受到了印度泰戈尔和日本俳句的影响。冰心的小诗清丽脱俗,表现了人性主题下的母爱和童心,很受读者欢迎。宗白华的诗中常有哲学的思考。  四、湖畔诗派:琴声恋着红叶  另一群比较受关注的诗人是“湖畔”诗社四诗人。他们中以汪静之的《蕙的风》较为有名。湖畔诗人的诗主要反映青年男女对封建礼教的抗争,这跟时代的主题是息息相关的。  精神的狂飙  五四白话新诗对传统的变革最初只停留在形式方面,因而成就有限。而郭沫若的出现,可以称得上是白话新诗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他从主体精神上对传统进行大胆的革新。  一、凤凰涅盘  郭沫若的创作彻底抛弃了传统旧诗词那种专一的对于纯意境的追求,而在飞动和呼啸中传达“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他创造的一种囊括万物而又不拘形迹的豪放诗风。他的诗作的基本精神在创造,就象凤凰涅盘一样,在旧的毁灭中寻找再生的能源。《女神》的思想非常芜杂,爱国主义,泛神论,追求民主等思想闪烁其中,而其创作方法则采用浪漫主义。与其主体精神的释放相比,他的诗歌在形式上也取得巨大突破,在韵脚,诗节,诗行等方面都吸收了古诗的格律特点,为以后新月派的探索开了先声。  二、浪漫主义的升沉  但是郭沫若的个性主义并不坚定,他在《女神》中的呐喊很大程度上是一时的激情迸发,而缺乏长久的信念。在《星空》以后的几本诗集中,郭沫若又回到了对传统的怀念。而接下去的《前茅》空有雄浑的架子,却已经没有五四那种呼啸而行的精神气概了。而象蒋光慈等后起的浪漫主义诗人所写的诗虽然依旧热情澎湃,但却十分空洞。格律的探索  随着自由体新诗的勃兴,新诗体式因不加节制而趋于散漫,便转而要求便于吟诵的格律化。集中体现这一要求的是新月派的形成  一、我不知道风在哪一个方向吹  徐自摩是新月派的主将,他的诗语言鲜亮,色彩清丽,具有流动的质感,让人觉得世上一切都鲜明,灵动。他的诗一般歌颂一种空泛的人生理想,寻求人的尊严和爱情的自由。但他的人生追求,却常常如同一匹拐腿的瘸马,虽然也想冲出黑暗迎接光明,但却始终无法知道风在哪一个方向吹。徐志摩对于新诗的贡献在于诗歌的音乐性。他的诗富于节奏感,视觉和听觉上都给人美的享受。如著名的《再别康桥》。他的诗有不少都描绘出优美深邃的意境,但给人的震撼力偏弱。  二、绝望的死水  闻一多是新月派中理论和创作全面发展的诗人。他的《死水》贯彻了自己的理论,以设想的奇诡,色彩的浓郁,节律的和谐以及格式的整齐而著称于世。闻一多惯于锤炼字句,所以他的诗中有不少警句。从主题上看,闻一多是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许多诗中都燃烧着炽热的感情,深受人们喜爱,如著名的《七子之歌》中的一节后来被用作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的颂歌。《死水》一诗表达了诗人对黑暗腐败的抗争,做到了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但应该看到,闻一多大部分的诗都未能达到他自己理论要求的标准,而且过分强调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必然使诗句不太自然。  三、“新月”星空下  新月派其他诗人中著名的还有朱湘,孙大雨,陈梦家,林徽音等。朱湘的诗追求形式的完美和音调的匀称,风格恬淡平静,十分自然,近于六朝民歌的风格。孙大雨的商籁体诗歌较为成功地把西洋诗的技巧引进过来。林徽音是著名才女,她与徐自摩的恋情曾哄动一时。 意象的森林  现代主义诗歌在中国的发展常常受到现实的干预,而且西方诗艺和中国本土习惯的融合也需要一个过程。中国现代新诗要在突破传统中走向现代化,语言形式的问题又一次成为相当棘手的事情。  一、朦胧的珠链  李金发是中国象征主义的开山鼻祖,他的诗歌的思想基调十分阴暗悲凉,而在艺术上偏爱用阴冷的色彩,神秘的暗示,新奇的想像,因而迷离恍惚,晦涩难懂。但那种奇幻的美也十分吸引人。他的艺术直觉是敏锐的,常常能触发到常人所不能道的感觉,他惯于使用新奇的想像和比喻来表现复杂微妙的内心感受。但由于他的中文功底很差,用中文来表达象征的寓意时往往意有未逮,他的诗作中杂有相当多的生僻古字和外文词语,而又很难和其他汉字交溶在一起,这也是他的诗难懂的原因之一。和李金发诗风接近的穆木天,冯乃超,王独清等人也有类似的毛病。但废名的诗却常常能把象征的意境和古诗词的神韵结合起来,说明一个玄妙的哲理。  二、从雨巷中走出  戴望舒因写了“雨巷”而被称为雨巷诗人。该诗以一种悠长的雨巷和带有悲剧色彩的丁香一般的姑娘,构成了一种朦胧的理想化的气氛,以象征来暗示飘忽不定的心态。诗的语言典雅华美,音律和谐,广为传诵。后期他的诗逐渐由追求诗的外在音节转向探往内心的节奏,同时在创作题材上,开始关注更多的社会现实。戴望舒的诗意象浓郁而又不晦涩,所以读者很多  三、距离的组织  卞之琳是现代著名的智性诗人。他的诗歌语言极为精练,讲究句法的组织,在现代汉语白话的基础上汲取文言与欧化句式甚至方言来丰富表达的方式。他还十分擅长营造意境来表达哲理,如著名的《断章》只有短短四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明月装鉓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却传达了十分深邃的哲理。卞之琳的诗风特点是不过分地贴近景物,而将距离拉开,从遥远的角度进行观照,这样往往能得出新奇的结论。  四、“流连光景惜朱颜”  何其芳的诗的形式优美著称,他或许是现代诗人中语言最精美的。他的《预言》的主体内容就是表现一个年轻人对于爱情的歌颂和感伤。他的诗受到晚唐绝句和五代词风的影响颇深,因而在意境上少有现代的塑造。但他的情感的真挚和语言的华美仍足以动人。  五、抒情圣手  冯至早期的诗多为爱情短诗,他的诗设想奇特,如《蛇》一诗中用蛇来表达对恋人的相思之情,颇有想像力。冯至的叙事诗在中国现代诗中独树一帜,为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贡献。但他的叙事诗中也充满了浪漫感伤的情调,似乎字字从诗人心中流出。鲁迅曾将冯至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四十年代后,冯至的诗加入了更加理性的思考,他的十四行诗开创了中国新诗的新纪元。  六、带血的歌  九叶诗派在40年代开始创作,但却到80年代才成名。他们的成就在于将现代主义跟现实主义有机契合,并加以创造性的拓展。穆旦(查良铮)是九叶诗人中最杰出的一位。他的诗不仅集中思考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而且着力刻画矛盾重重的内心冲突。他摆脱了一般现实主义作者机械模仿现实的创作手法,而追求一种客观化和间接化的效果,设法使意志和情感得到戏剧化的表现。他的诗饱含激情,但又富有深沉的哲理,标志着中国新诗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六 现实的介入  中国新诗的发展与现实社会息息相关,在国破家亡的形势下,诗人们不可能对国家民族的困境无动于衷,但是过分地强调诗歌与政治的关系,也可能陷入一种口号式的创作。  一、“属于别一世界”  三十年代左翼作家的创作强调诗歌的大众化和通俗化。殷夫的诗以鲜明的形象和饱满的激情竖起爱的旗帜和恨的丰碑,被鲁迅称为属于别一世界。中国诗歌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有组织,有纲领的革命诗歌社团。蒲风的诗受到马雅可夫斯基的影响,使诗歌成为战斗的武器。臧克家的诗布局严谨,语言纯朴,注意字句的锤炼,给诗歌运动带来良好影响。田间的诗被誉为战斗的诗,注意运用意象和场景的直接描写。  二、七月流火  艾青的诗以内在的律动传达出整个时代和民族的情绪要求,他完全摆脱了一般革命诗的平庸呐喊,而用饱满的热情和丰富的意象来给读者以暗示和启迪。艾青是现实主义的代表诗人,但他也受到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他的诗浸透着一种忧郁意识,于平易中隐隐可见民族的苦难。在艾青的影响下形成的七月诗派重视以自由的形式来描写战争的场面,诗中洋溢着爱国的激情。  三、民歌体与叙事风  从抗战后期到整个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大地接受了血与火的洗礼。延安文艺座谈会确定了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具体到诗歌方面,即要求诗歌在内容上反映革命,形式上强调诗歌要适应群众的欣赏水平。这直接导致了民歌体和叙事诗的产生。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的《漳河水》,袁水拍的《马凡陀的山歌》是其中代表。  四、战歌与颂歌  建国化的中国诗人的新诗创作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的痕迹,表现在诗歌形态上,即是战歌和颂歌的盛行。即对于人民的歌颂和对于敌人的抨击。个人的声音在集体的大合唱中湮没无闻。个人只有在被集体认可时才有意义,这客观上导致了叙事诗的发达。郭小川的《一个和八个》贺敬之的《雷锋之歌》是这一时期较有名的诗歌。在这种环境下写出的诗歌,容易粗制滥造,而且严重缺乏个性。  七 彼岸的风景  50年代以后,大陆本土的诗歌处于严重的停滞状态,而海峡对岸的台湾诗人却迸发出强烈的创作激情。他们对中国新诗的重大贡献在于他们对于现代诗歌的借鉴已经达到相当深入的程度,并且在将现代诗歌本土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917年2月   《新青年》刊出胡适的《白话诗八首》,现代诗歌诞生,次年再次刊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的白话诗   1920年3月   胡适的《尝试集》出版,中国文学史上首次出现个人新诗集,此后更多的诗人开始白话诗的创作   1921年7月   文学研究会:新文学运动中最早的文学社团成立,代表诗人有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等   1921年7月   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郭沫若等人成立创造社,前期的创造社具有唯美抒情倾向,后有冯乃超等参加   1922年3月   湖畔诗人: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结成诗社,形成了历史上的湖畔诗派   1923年   新格律诗派/新月派: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成立新月社,提倡现代格律待   1925年   早期象征诗派:受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中国早期象征诗派出现   20年代代表诗人   徐志摩 闻一多 李金发 穆木天 冯至   20世纪20年代   徐志摩,1897-1931,新月派诗人,曾任《新月》主编:《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20世纪20年代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曾与梁实秋等成立清华文学社:红烛》《死水》…   20世纪20年代   李金发,1900-1976,原名李淑良,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微雨》《为幸福而歌》…   20世纪20年代   穆木天,原名穆敬熙,现代诗人翻译家:《旅心》《流亡者之歌》《新的旅途》…   20世纪20年代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1925年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   1932年   《现代》:《现代》杂志在上海创刊,成为诗人发表诗作的重要刊物,施蛰存任主编   1935年   现代派:由新月派和象征派演变而来,孙作云首次提出现代派概念,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等   1936年   汉园三诗人: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三人出版合集《汉园集》,因此被称为“汉园三诗人”   1937年9月   七月派:《七月》(主编胡风)《希望》等杂志及丛书上出现诗人群,代表诗人有艾青等   30年代代表诗人   林徽因 戴望舒 李广田 艾青 卞之琳 何其芳 南星 辛笛 覃子豪 纪弦   20世纪30年代   林徽因,1904-1955,原名徽音:《林徽因诗集》…   20世纪30年代   戴望舒,1905-1950,1926年创办《璎珞》旬刊,成名作《雨巷》:《望舒草》,《望舒诗稿》…   20世纪30年代   李广田,1906-1968,与卞之琳何其劳一起被称为汉园三诗人:《汉园集》《春城集》…   20世纪30年代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大堰河》《北方》…   20世纪30年代   卞之琳,1910-2000,曾用笔名季陵:《三秋草》《鱼目集》《慰劳信集》…   20世纪30年代   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1931年开始发表作品:《预言》《夜歌》…   20世纪30年代   南星,1910—1996,原名杜南星:《石象辞》《松堂集》…   20世纪30年代   辛笛,1912-,原名王馨迪:《手掌集》《辛笛诗稿》《印象—花束》…   20世纪30年代   覃子豪,1912-1963,主编《蓝星周刊》《蓝星诗选》和《蓝星季刊》:《自由的旗》《海洋诗抄》…   20世纪30年代   纪弦,1913年-,本名路逾,16岁开始写诗,曾创办《现代诗》月刊及季刊。   40年代中后期   中国新诗:人在《诗创造》《中国新诗》等刊物上发表的现代主义作品,代表诗人有穆旦杜运燮等   40年代   九叶诗派:由穆旦郑敏杜运燮袁可嘉辛笛陈敬容杭约赫唐祈唐湜等所构成的诗派,作品有《九叶集》   40年代代表诗人   王佐良 陈敬容 杜运燮 穆旦 罗寄一 郑敏 唐祈 袁可嘉 牛汉 屠岸   20世纪40年代   王佐良,1916-1995,英国文学研究专家:《他》《巴黎码头边》《1948年圣诞》…   20世纪40年代   陈敬容,1917-1989,原名陈懿范:《交响集》《盈盈集》《老去的是时间》…   20世纪40年代   杜运燮,1915-2002,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诗四十首》《晚稻集》…   20世纪40年代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诗人和诗歌翻译家:《探险队》《穆旦诗集》《旗》…   20世纪40年代   罗寄一,1920-2003,原名江瑞熙,1943年毕业于法商学院:《诗音乐的抒情诗》《一月一日》…   20世纪40年代   郑敏,1920-,中国现代女诗人:《诗集1942-1947》《寻觅集》《心象》…   20世纪40年代   唐祈,1920-1990,原名唐克蕃,九叶诗派的重要诗人之一:《诗第一册》《唐祈诗选》…   20世纪40年代   袁可嘉,1921-,诗人,翻译家,1946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语系:《半个世纪的脚印》…   20世纪40年代   牛汉,1923-,原名史成汉,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彩色的生活》《爱与歌》《温泉》…   20世纪40年代   屠岸,1923-,本名蒋壁厚,文学翻译家,作家,编辑:《屠岸十四行诗》《哑歌人的自白》…   50年代   现实主义:50年代开始全国报刊杂志上出版了大量的现实主义诗歌,代表诗人有李瑛郭小川公刘等   1953年2月   《现代诗》季刊:纪弦创办《现代诗》,参加该诗刊的还有杨唤林泠元思羊令野郑愁予等   1954年   蓝星诗社:余光中等成立蓝星诗社,代表诗人有覃子豪钟鼎文余光中罗门蓉子等   1954年10月   创世纪诗社:洛夫张默痖弦等发起创世纪诗社,出版《创世纪》诗刊   1956年   现代派/新现代主义:纪弦号召诗坛同仁组成现代派提倡新现代主义,掀起自由诗运动及现代诗运动   1957年1月   《诗刊》:臧克家等诗人成立的专业性文学刊物《诗刊》   1957年1月   《星星》:《星星》诗刊在成都创刊,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诗刊之一   50年代代表诗人   周梦蝶 羊令野 方思 余光中 洛夫 罗门 蓉子 痖弦 昌耀 林泠   20世纪50年代   周梦蝶,1920-,本名周起述:《孤独国》《还魂草》…   20世纪50年代   羊令野,1923-1994,本名黄仲琮:《贝叶》《羊令野自选集》…   20世纪50年代   方思,11925-,本名黄时枢:《时间》《夜》《竖琴与长笛》…   20世纪50年代   余光中,1928-,台湾诗人与散文家,主编《篮星诗页》:《舟子的悲歌》《莲的联想》…   20世纪50年代   洛夫,1928-,原名莫洛夫,毕业于淡江大学英文系:《灵河》《石室之死亡》《众荷喧哗》…   20世纪50年代   罗门,1928-,原名韩仁存,台湾诗人:《曙光》《死亡之塔》《罗门诗选》…   20世纪50年代   蓉子,1928-,本名王蓉芷,主持后期《蓝星诗页》∶《青鸟集》《七月的南方》《蓉子诗抄》…   20世纪50年代   痖弦,1932-,原名王庆麟,台湾诗人:《痖弦诗抄》《深渊》《痖弦诗集》…   20世纪50年代   昌耀,1936-2000,九三学社会员∶《昌耀抒情诗集》《命运之书》…   20世纪50年代   林泠,1938-,本名胡云裳,15岁发表《流浪人》:《林泠诗集》…   60年代代表诗人   郑愁予 任洪渊 杨牧 叶维廉 食指 痖弦 昌耀 林泠   20世纪60年代   郑愁予,1933-,本名郑文韬,现代诗社的主要成员:《梦土上》《衣钵》《燕人行》…   20世纪60年代   任洪渊,1937-,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大中文系:《女娲的语言》…   20世纪60年代   杨牧,1940-,原名王靖献,曾主编《东风》杂志:《水之湄》《传说》《禁忌的游戏》…   20世纪60年代   叶维廉,1937-,在比较文学方面有突出贡献:《赋格》《愁渡》《醒之边缘》…   20世纪60年代   食指,1948-,原名郭路生,新诗潮诗歌第一人:《相信未来》《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   70年代   朦胧诗:70年代末期中国出现大批的优秀诗人发表新风格的现代意象诗,形成所谓的朦胧派   1978年12月   《今天》:北岛芒克等创办《今天》,推出北岛杨炼顾城江河舒婷芒克江河严力等朦胧诗人的作品   70年代   白洋淀诗群:属于朦胧诗人群,白洋淀是聚集高官子弟的河北知青点,代表诗人有芒克多多根子等   七十年代末   新现实主义:在《诗刊》《星星》上发表的新现实主义诗歌,代表诗人有叶延滨流沙河傅天琳等   70年代代表诗人   江河 北岛 芒克 多多 舒婷 刘自立 严力 杨炼 梁小斌 顾城   20世纪70年代   江河,1949-,原名于友泽,朦胧诗人之一:《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   20世纪70年代   北岛,1949-,原名赵振开,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北岛诗选》《在天涯》《午夜歌手》…   20世纪70年代   芒克,1950-,原名姜世伟,1978年与北岛创办《今天》:《阳光中的向日葵》《芒克诗选》…   20世纪70年代   多多,1951-,出生于北京,朦胧诗代表之一:《行礼∶诗38首》《里程∶多多诗选1973—1988)…   20世纪70年代   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1969年开始写作,1979年开始发表新诗:《双桅船》…   20世纪70年代   刘自立,1952-,七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今天》的重要成员:《欢乐颂》…   20世纪70年代   严力,1954-,朦胧诗代表诗人之一:《这首诗可能还不错》《黄昏制造者》《严力诗选》…   20世纪70年代   杨炼,1955-,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今天》的重要成员:《礼魂》《荒魂》《黄》…   20世纪70年代   梁小斌,1954-,朦胧诗代表诗人:《少女军鼓队》…   20世纪70年代   顾城,1956-1993,朦胧诗代表诗人:《黑眼睛》《顾城诗全编》《顾城的诗》…   80年代   新边塞诗派诗歌:昌耀等以《绿风》诗刊为平台形成“新边塞”诗派,以咏唱西部为主   80年代   大学生诗派:80年代在中国各大学兴起了前所未有的诗潮,共有4个梯队的大学生诗歌创作队伍   1982年~1986年   第三代/新生代/新世代/后新诗潮:前朦胧诗人之后,中国出现一大批更具有现代意识的新生代诗人   1984年   莽汉主义:李亚伟等创立非理性式的反文化的莽汉主义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有李亚伟万夏胡冬马松等   1984年   整体主义:石光华宋渠宋炜和杨远宏等人创立整体主义诗歌流派,主要活动时间在1985-1989年间   1984年4月   海上诗派:“海上”(该词源自“上海”倒置)诗派在上海成立,成员有王寅孟浪刘漫流陈东东等   1984年7月   圆明园诗派:北京诗人成立圆明园诗社,并自办诗刊《圆明园》,成员有黑大春雪迪大仙刑天等   1985年2月   撒娇派:京不特和默默在上海成立撒娇诗社,创办诗刊《撒娇》,胡同和孟浪加盟   1985年春   他们诗群:,《他们》创刊并成为第三代诗人崛起的重要标志,于坚韩东成为第三代的代表诗人   1985年5月   丑石诗群:《丑石》在福建霞浦诞生,后发展为全国性的民间诗歌报刊   1986年5月   非非主义:周伦佑蓝马杨黎等人发起的非非主义诗歌流派,90年代以后进入“后非非写作”时期   1987年   一行诗社:严力在纽约创立一行诗社, 并出版诗刊《一行》,任主编   80年代   神性写作:以绝对精神为创作原则所形成的一类诗歌,其代表诗人有海子骆一禾戈麦等   1987年   新乡土诗派:湖南诗人江堤彭国梁陈惠芳发起新乡土诗派运动,并出编了《世纪末的田园》等刊物   1987年   知识分子写作:西川陈东东欧阳江河等提出的写作概念,代表诗人有西川欧阳江河翟永明王家新等   1988年   《倾向》:陈东东张真老木西川贝岭等在北京创立《倾向》诗刊   1988年12月   《女子诗报》:中国首份女性诗歌刊物《女子诗报》在四川西昌诞生,主编是晓音   80年代代表诗人(上)   周伦佑 于坚 翟永明 王小妮 欧阳江河 廖亦武 孙文波 吕德安 韩东 骆一禾   80年代代表诗人(下)   孟浪 陆忆敏 陈东东 万夏 杨黎 张枣 李亚伟 西川 海子 小海   20世纪80年代   周伦佑,1952-,知名诗人,诗学理论家:《在刀锋上完成的句法转换》《燃烧的荆棘》…   20世纪80年代   于坚,1954-,1985年与韩东等人合办诗刊《他们》:《诗六十首》《对一只乌鸦的命名》…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你今年多大了?我大学那会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孤独伤感的诗风,自己收藏不错,发表的话比较困难。据我所知,《星星》诗刊和《绿风》是比较纯粹的诗歌杂志!《星星》邮编:610012,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星星》诗刊编辑部(注明:上半月刊,下半月的他们不受理)。《绿风》:(邮编832000)新疆石河子市北二路21号艾青诗歌馆,我也是诗歌爱好者,咱们可以交个朋友,加油吧!祝你成功!

诗刊最近发表的新诗大全是

☆《时代作家报》 ☆大型民刊《伯乐》 ☆《边缘艺术》☆ 《诗参考》每年出一期。 ☆ 《国际汉语诗坛》 ☆《独立》民刊 ☆《新诗界》季刊 ☆《守望》民刊 ☆《爆炸》民刊 ; ☆《放弃》民刊 ☆《年度诗选》主编 ☆《诗歌与人》民刊 ☆《新城市》民刊 ☆《诗前沿》民刊 ☆《在人间》民刊 ☆《寄身虫》民刊 ☆《存在》民刊 ☆《中华文学选刊》期刊 ☆《艺术广角》期刊 ☆《上海文学》期刊 ☆《中华诗词》期刊 ☆《文学自由谈》期刊 ☆《作品与争鸣》期刊 ☆《中西诗歌》期刊 ☆《中国新诗刊》民刊 ☆《香稻诗报》民刊 ☆《翼》民刊 ☆《槎诗刊》民刊 ☆《第三说》民刊 ☆《方向》民刊 ☆《黄河文学》期刊 ☆《山花》期刊 ☆《芙蓉》期刊 ☆《大家》双月期刊 ☆《作品》期刊 ☆《台湾诗学》期刊 ☆《葡萄园诗刊》期刊 ) ☆《诗艺文出版社》 ☆《扬子江》诗刊 ☆《绿风》诗刊 ☆《诗选刊》月刊 ☆《诗潮》双月刊 ☆《星星》诗刊 ☆《诗刊》半月刊 ☆《诗歌月刊》 ☆《墓草工作室》

初期白话诗派 1917年,胡适、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诗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八首。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其后,周作人、康白情、俞平伯、刘大白、朱自清等人竞相尝试,李大钊、鲁迅、陈独秀也写新诗,形成了体现文学革命最初实绩的“五四”新诗运动。他们因在否定旧诗、探索新诗、致力于诗的自由化、白话化方面显出共同的有意的努力,且在诗歌风格方面有一致之处,我们将其称为初期白话诗派。代表作有:《尝试集》(胡适)、《冬夜》(俞平伯)、《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卖布谣》《田主来》(刘大白)、《三弦》《月夜》(沈尹默)、《草儿在前》《别少年中国》《鸭绿江以东》(康白情)、《小河》(周作人) 初期浪漫主义诗派 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诸诗人组成的新诗派别,他们用磅礴的气势、创造的精神、心灵的激情和罗曼谛克的宣泄开了一代诗风。代表:郭沫若、田汉、成仿吾、郑伯奇、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后三者后来融进了现代主义诗潮)。作品以郭沫若的《女神》最为出名。 “为人生”诗派 1921年成立的文学研究会,是二十年代阵营最强影响极大的文学社团,其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刘延陵、俞平伯等紧接着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于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 派。主要代表作:诗集《踪迹》(朱自清)、《歌者》《永在的真实》(徐玉诺)、诗集《春水》《繁星》(冰心)。 “湖畔”诗派 1922年3月,冯雪峰、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等在杭州西子湖畔组成了湖畔诗社。其后,又有魏金枝、谢旦如(谵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形成了湖畔诗派。他们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表现了对爱情的憧憬和对自然的向往。代表作:《妹妹你是水》(应修人)、《伊的眼》(汪静之)、《落花》(冯雪峰)、《月夜》(潘漠华)。 新格律诗派 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开始是个俱乐部性质的团体,其后,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1925年,闻一多回国,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诗刊》,积极提倡现代格律诗,团结了一大批新诗人,如刘梦苇、朱湘、饶孟侃、林徽音、于庚虞、蹇先艾等人,形成了新月诗派。其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新诗的格律化,主张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代表作:《死水》(闻一多)、《示娴》(刘梦苇)、《采莲曲》(朱湘)、《再别康桥》(徐志摩)。 象征主义诗派 象征主义诗潮兴起于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其主张:“诗不是为了说明,诗是值得表现的”,表现的题材领域是生、死、病、残、梦、幻、爱、欲,追求的风格是“幽深、晦涩和含蓄”,即“从意象的联结、企图完成诗的使命”。中国象征诗派的开创者是李金发。代表作《弃妇》。另外还有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 现代诗派 现代诗派是新月派与象征派的合流。其代表是:戴望舒、施蜇存、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曹葆华、番草、废名、侯汝华、金克木、李白凤、林庚、玲君、路易士、吴奔星、辛笛、徐迟、孙毓棠、南星等。代表作:《雨巷》《我用我残损的手掌》(戴望舒)、《预言》(何其芳)、《断章》(卞之琳)、《乡愁》(李广田)。其中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被称作“汉园三诗人”。 中国诗歌会诗派 此派因诗歌团体而得名。中国诗歌会是左翼作家联盟领导的革命诗歌团体,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发起人有穆木天、任均、杨骚、蒲风等。1933年2月创办机关刊物《新诗歌》。“捉住现实”是其宗旨。这一流派的诗人还有王亚平、温流、关露、石灵、田间、柳倩、林林、袁勃、雷石榆、窦隐夫等。代表作:《动荡的故乡》《六月流火》(蒲风)。 七月诗派 由《七月》杂志(1937年9月创刊于上海)得名,指活跃于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等杂志以及《七月》丛书的诗人群,主要有鲁藜、绿原、冀汸、阿垅、曾卓、芦甸、孙钿、方然、牛汉、天蓝、彭燕郊、邹荻帆、庄涌、杜谷、贺敬之、胡征、化铁、艾青、田间等人。代表作:《为祖国而歌》(胡风)、《我爱这土地》(艾青)、《给战斗者》(田间)、《纤夫》(阿垅)等。 晋察冀诗派 因地区而得名。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察哈尔、河北、热河、辽宁五省交界地区建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938年末,“抗战文艺工作团”、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学员和西北战地服务团先后从延安到这里。西战团田间、邵子南、史轮、曼晴、方冰等到人的战地社于1939年1月创办了诗刊《诗建设》,抗大学员丹辉等人成立了“铁流社”,1939年3月创办了诗刊《诗战线》。以战地社和铁流社为中心,形成了晋察冀诗派。41年7月3日,成立了晋察冀诗会,田间任主席,邵子南、魏巍、陈辉为执委。会员有沙可夫、杨朔、方冰、王炜等30于人。 九叶诗派 四十年代的现代诗派。这个流派主要成员有九位(辛笛、陈敬容、唐祈、唐是、穆旦、杜运燮、袁可嘉、郑敏、杭约赫),他们以《诗创造》和《中国新诗》为中心形成一个以现代主义为特色的诗派,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九位诗人的选集《九叶集》,此后,人们便称他们为“九叶诗派”。代表作《布谷》(辛笛)、《冬日黄昏桥上》(陈敬容)、《挖煤工人》(唐祈)、《噩梦》(杭约赫)、《春天》(郑敏)。 民歌叙事体诗潮 四十年代,解放区出现了一批民歌体长篇叙事诗。有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漳河水》和《圈套》、张志民的《王九诉苦》、《死不着》和《野女儿》、田间的《赶车传》、李冰的《赵巧儿》等。这些诗篇的出现,表现了延安整风后形成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文学思潮。

席慕容的诗都不错!推荐去看看方文山的也不错哦

  • 索引序列
  • 诗刊最近发表的新诗集是
  • 诗刊最近发表的新诗集是什么
  • 诗刊最近发表的新诗大全集
  • 诗刊最近发表的新诗集有哪些
  • 诗刊最近发表的新诗大全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