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河南工业大学期刊官网

河南工业大学期刊官网

发布时间:

河南工业大学期刊官网

河南工业大学,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河南工业大学更多信息和资讯。

可垃圾,我就从那毕业的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是以自然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传递各学科学术信息,促进学术交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发现和培养人才。刊名: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主办: 河南工业大学  周期: 季刊  出版地:河南省郑州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3-1751  CN: 41-1379/C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曾用刊名:郑州机专学报;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创刊时间:2005 1、来稿应论点明确、内容充实、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图表简明清晰。每篇论文必须包括中英文题名、中英文作者名、中英文作者单位、中英文作者单位所在地名及邮政编码、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及第一作者简介。1题名 中文题名不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2摘要 采用第三人称写法,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200~300字),阐明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文意一致。3关键词 中文关键词标注3~8个,选词要规范,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不能采用英文缩写。4正文 文章篇幅一般在6 000字左右,包括前言、实验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等内容。前言应简短,体现问题的本质与研究范围,回顾相关文献,尤其是近2~3年的研究成果,叙述主要调查结果。结论应由观测和实验结果引伸得出,切忌简单地再罗列一遍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与观点应明确,实事求是。文中出现的外文缩写除公知公用的,首次出现应标有中文翻译或外文全称。5量和单位 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单位符号用正体字母表示,如s(秒)、min(分钟)、h(小时)、d(天)、L(升)、kg(千克)等。不要使用已废弃的量名称和某些英文缩写,如比重(密度)、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摩尔数(物质的量)、质量/体积百分比浓度(质量/体积分数)、ppm(10-6)等。量符号用斜体字母表示(pH除外),如V(体积)、T(热力学温度)、t(摄氏温度)、P(功率)、p(压强)等。文中量的数值一般处于1~1000范围内,常用的词头有M(106)、k(103)、h(102)、c(10-2)、m(10-3)、μ(10-6)、n(10-9)等。6数字用法公元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各种计数单位计量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如20世纪90年代、2004年1月15日、3s(三秒)、5min(五分钟)、6h(六小时)、7d(七天)、8L(八升)、9kg(九千克)等。词组、成语、惯用语或缩略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用汉字,如二元一次方程、三氧化二铁、星期四、二极管、三相点、第一作者等。7图、表 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图和表一般不重复使用,数量关系尽量用图表示,力求简明清晰,图中文字、符号、坐标中的标值必须写清,并与正文一致。表格采用三线表。图、表中出现的数值都应标有明确的量与单位,图、表需注明序号。照片要求图像清晰,层次分明。8专业符号 文稿、图表中出现的外文字符必须区分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字符的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请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文种(英、俄、希腊、拉丁文等)。9参考文献 选用与本文有关的文献并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排,用上角标[ ]的形式在文中引用处标明,参考文献按“顺序编码制”编写。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如下:专 著:著者书名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期 刊: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论文集:析出文献作者文献题名论文集编者 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专 利: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学位论文:作者题名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技术标准: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作者3名以内的全部列出,4名以上的列前3名,中文后加等,英文后加etal。作者姓名不管是外文还是汉语拼音一律姓在前,名在后(外文姓不缩写,名可缩写)。10作者简介 在文稿首页地脚处请写明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份、籍贯、学位、技术职称、专业方向。11基金项目 如果论文涉及的是有关基金项目的研究内容,请在文稿首页地脚处写明基金或资助机构的名称,项目编号(附证明复印件)。本刊在同等条件下,将优先刊登有关基金项目的论文。2 投稿约定作者著作权 稿件文责自负,但编辑部有权进行技术性和文字性的修改。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所有,编辑权归本刊所有。本刊有权将其编入中国期刊网、CEPS中文电子期刊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等数字化文献。所付作者稿酬中也包含在上述数字文献中的著作权使用费。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上述文献或网络,请在投稿时声明。

河南工业大学漯河工学院属于二本高校。河南工业大学漯河工学院由河南工业大学和漯河市政府合作举办,是经过河南省教育厅批准的河南工业大学的二级学院。主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河南工业大学统筹安排年度招生计划、招生录取、学籍管理和毕业证书发放工作。截止2021年7月,本科生在校规模已经突破1000人。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实力、条件日益增强。学院教风勤谨、学风淳笃,连续两年有多名应届毕业生考入北京化工、新疆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南昌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学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学校荣誉院教风勤谨、学风淳笃,连续两年有多名应届毕业生考入北京化工、新疆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学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学院应用型培养特点突出,在校学生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多重赛事,在新加坡金沙艺术设计大赛、建筑职业技能竞赛(碧桂园杯)学生组全国总决赛等。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河南工业大学漯河工学院

河南工业大学期刊官网首页

毫无疑问,河南理工大学在综合实力上,要远远强于河南工业大学。在河南,工科最强的除了郑州大学外,下来就是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是省部共建重点大学,1999年前一直是部属重点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更好一些。河南工业大学在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方面的优势都要明显一些,而且河南工业大学的就业也要相对好一些,总体来说,还是河南工业大学稍微好一些。以下是这2所大学各方面的对比介绍:1、师资力量河南工业大学有专任教师1720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920人,博士学位教师920人;硕士生导师572人,博士生导师74人;有双聘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原学者、河南省教学名师等学术带头人;拥有省级及以上高层次教学、研究团队26个。河南理工大学校本部现有教职工3113余人,其中院士(含双聘)1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专家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特聘教授、省管优秀专家、省教学名师、省部级学术带头人和省骨干教师等2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31人;外聘300余名国际国内著名学者、专家、院士担任兼职教授;拥有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教学团队。2、院系概况河南工业大学据2020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20个教学单位,69个本科专业。河南理工大学截至2020年7月,学校设有22个教学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安全技术培训中心),79个本科专业。扩展资料河南理工大学简称河南理工,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是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河南省属重点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2004 年 5 月 ,经教育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 郑州工程学院和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河南工业大学。 1.历史沿革。 郑州工程学院和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均创建 于 1956 年。郑州工程学院的前身是中央粮食干部学校和北京粮食专科学校 , 1959 年迁至郑州,组建郑州粮食学院,开办普通本科教育, 是原国家粮食部所属第一所本科院校, 也是河南省较早创建的工科院校之一。学校先后隶属于粮食部、 商业部和国内贸易部, 1998 年实行中央与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2000 年 6 月 更名为河南工业大学。 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为郑州机器制造学校,是国家 “一五”计划重点建设工程的配套项目,隶属于机械工业部, 先后更名为河南机械制造专科学校、 郑州机械专科学校和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1998 年实行中央与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是全国第一批示范性高工专重点建设学校之一。 2.办学规模。 学校拥有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 2855 亩,总建筑面积 59 万平方米。其中,莲花街校区座落在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城内, 占地2343 亩,建筑面积 27 万平方米,是“十五”期间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23181 人,其中硕士研究生 498 人。现有教职工 2110 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者 544 人,教授、副教授 516 人。教师队伍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人,河南省特聘教授 2 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省部级的优秀专家、学术骨干、 创新人才、学科带头人等共 83 人,受聘担任国内重点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9 人。 学校现有 18 个学院, 4 个硕士一级学科点, 47 个硕士点, 45 个本科专业,具有在职研究生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 食品工程专业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涵盖了工学、理学、 经济学、管理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农学、医学等 8 个门类。有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工程,食品科学, 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应用化学,结构工程,产业经济学等 6 个省级重点学科, 2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1 个省级人文社 科基地。同时还设有中国粮食物流研究培训中心、 国家粮食局粮油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数控技术实训基地、 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精深加工研究所等科研学术机构。《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被多家国际著名检索文献列为收录刊源,入选“中国期刊方阵”, 是国家级品牌期刊。 3.办学特色。 经过近 50 年的建设和发展,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成为国家培养粮油食品和磨料磨具学科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教育和科 研基地。 在我国粮油工业发展过程中, 学校汇聚和造就了一批声誉卓著的学科带头人, 其中有我国储粮害虫分类学科创始人陈启宗, 粮食工程学科带头人朱天钦,粮食储藏学科开拓者路茜玉, 油脂化学学科带头人张根旺等; 诞生了一批国际和国内公认的原创理论和技术,其中,“ 气调储粮理论及技术”,“储粮害虫分类学”,“ 磷脂粉末化技术及理论”,“粮食散体物料压力理论” 等为我国的粮食工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校是河南省承担粮油食品方面国家重大专项项目的主要技术支撑单 位之一,是我国磨料磨具和超硬材料的研发基地。近 5 年来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 目 178 项,获 各类科研成果奖励 191 项,承担各类横向科研项目 500 余项,创经济效益数亿元。在 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3000 多篇,被国际“四大检索系统”收录 110 多篇。“六五”以来,学校承担和完成各类国家级科研项目共 86 项,其中,十五期间承担国家级项 目 17 项。“九五”期间国家投资 347 亿元的 国家储备粮库重大建设项目, 全部采用我校提供的粮食储藏工艺及技术, 国家粮食仓库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全部由我校制订, 并承担完成了投资 额 100 多 亿元的国家储备粮库建设项目的设计工作,使我国粮食库存损失率 从 4 %降到 5 %以下,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和知名度。 学校将进一步保持和发挥学校的特色和优势, 进一步增强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设会, 为加快我省经济社会建设和农业经济进程,解决国家“三农”问题, 发挥更大的作用。 学校倡导科技与人文并重孕育创新人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工大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竞赛、 电子设计竞赛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用人单位的 普遍好评,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在 2001-2005 年连续 5 年位居河南高校第一名,是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近50 年来为河南省和全国各省市培养了 6 万多 名硕士和本科毕业生。 4.办学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民主办学, 依法治校,从国家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走开放办学之路, 注重内涵建设和提升层次。以发展为主题,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面向科研,面向教学, 面向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积极培养高质量人才,创造高水平成果, 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5.发展目标。 根据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到 2020 年,要把学校建设成为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拥有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完善的教学、科研服务体系, 具有浓厚学术氛围,成为国家和河南省培养高素质、 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成为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的研究基地, 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服务基地, 综合办学实力省内一流,优势学科国内领先、 国际知名的多科性开放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努力为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请注意上一段“到2020年 成为国家和河南省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 综合办学实力省内一流”。 到2020年该校才成为培养人才的基地,才达到省内一流。 由此看来,河南工业大学目前不是省重点。2020年会怎么样呢? 难说,还有15年嘛!再说了,人家别的学校也在发展、在提高。

河南工业大学期刊官网订阅

河工大目前在河南是本科一批录取,学校环境和食堂都很不错。河工大的机械专业还是挺强的,有的毕业之后直接就去了设计院工作

坐火车到郑州站下车,坐44,102,夜班807,到中原路桐柏路站下,走半个十字路口就到了!

提问的意图何在?

核心期刊没有省级之分

河南工业大学期刊官网电话

0371-67789766

你要打就打67756507,找张小彩老师,理学院什么事情都能解决,吼吼

电话:0371-67756389(办公室) 邮编:450001 E-mail:

67789947

河南理工大学期刊官网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学报简介  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高等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主要栏目  瓦斯地质与安全工程   采矿工程   地质工程   环境工程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   机械工程   建筑工程   管理工程获奖情况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三次评为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   河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   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主编:邹友峰   ISSN:1673-9787   CN:41-1384/N   地址:河南省焦作市世纪大道2001号   邮政编码:454003

现在已经是中文核心了。

迎新系统里边传的电子照片可以下载么

截至2015年6月,学校建有国家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人文社科基地等43个,拥有省部级创新团队24个。 国家级实验室: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深井瓦斯抽采与围岩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院士工作站:煤矿灾害防治与抢险救灾河南省院士工作站、凝固技术与亚稳材料河南省院士工作站、空间信息天-空-地一体获取与处理河南省院士工作站 省部级实验室:煤矿灾害防治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矿山空间信息技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煤矿瓦斯地质与瓦斯灾害防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矿山生产安全环境监控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矿山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深井瓦斯抽采与围岩控制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煤炭节能减排材料与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与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矿山电气自动化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煤矿灾害预防与抢险救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部级人文社科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河南省应急管理技术研究与培训基地、河南省重点社科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河南省创新方法培训基地 省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中原地区土地资源综合监测与持续利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 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安全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控制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采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密制造技术与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深部矿井建设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矿山信息化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矿业工程材料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训基地:河南省高校矿山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高校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高校工矿自动化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高校环境友好型无机材料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煤与煤层气安全高效开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矿物加工与矿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矿山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物流服务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煤矿装备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直驱电梯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瓦斯预测与治理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防控教育部创新团队、直线电机与现代化驱动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矿业材料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煤层气工程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非平衡凝固与亚稳材料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瓦斯地质与治理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煤矿采动损害与保护技术创新团队、深井巷道围岩控制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硬脆材料高效精密加工技术与装备科技团队、遗迹化石与地球生物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瓦斯抽采关键技术与装备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煤矿区形变监测与采动损害防护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团队 、直线电机与现代驱动团队 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焦作市金属材料先进成型与加工制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焦作市铝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电气工程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矿产资源高效洁净利用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仪器科学与工程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信息管理与应用技术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地理过程与区域发展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煤矿节能技术及装备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可替代能源技术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煤炭清洁转化与高效利用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建筑物理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光电功能材料与技术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2008年,学校在国际上首创瓦斯地质学科,承担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负责组织编制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创建中国陆相痕迹化石组合及其沉积环境模式;最早在中国开展永磁直线电机垂直运输系统研究,创立分段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并建成永磁直线电机驱动无绳提升试验系统。 2007年,累计获得科研经费近8亿元;年度科研经费突破7亿元,累积承担包括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攻关项目在内的国家级项目63项,完成省部级各类项目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技术服务与技术开发项目2000余项;获得国家级奖励1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0项,自主研发的20多个专利产品在全国各大煤业集团及石油企业应用。2011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4项。 2012年学校共发表论文共20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三大检索18篇。2012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5项, 其中大面阵数字航空影像获取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不同开采条件下矿区地表移动规律研究及应用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乡镇土地利用空间信息获取与规划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和豫北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立地评价与植被恢复模式研究项目分别获市厅级一等奖和二等奖。2013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5项。 2014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2项。 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获得科研立项3715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863和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27项,省(部)级项目231项,企业委托项目2042项;科研经费总额达61亿元,科技产业开发经费8759万元;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1项,国家授权专利363项;发表论文被EI、SCI检索收录3063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58部。 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出版包括国家、省部规划教材以及国家级精品教材181部。累计获得科研经费近3亿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37项,拥有发明专利272项;年度获重大科技攻关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0项,科研总经费超过49亿元,完成省部级各类项目和企事业单位委托技术服务与技术开发项目360余项。 馆藏资源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图书馆藏书251万册,电子图书资料300余万种(册),拥有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数字图书、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岩层控制数据库、中国标准全文数据库、煤炭数字图书馆、EI、SPRINGER、PQDD等60余种中国国内外著名数据库,期刊、图书、学位论文等数字资源类型。 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档案馆藏档案数量总量26072卷20860件。    学术期刊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河南理工大学主办的以矿业工程为特色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逢双月底出版,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为中国国内外多家数据库和文摘刊物的重要收录源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河南省一级科技期刊。ISSN号为:ISSN1673-9787,CN号为:CN41-1384/N。该刊以矿业工程为特色,主要发表校内外专家撰写的矿业工程类学术论文,包括矿业安全工程,采矿工程,矿山机电工程,矿山地质与矿山测量工程以及矿山建设,煤炭综合利用,煤层气开发与利用,矿山环境治理等栏目。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类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性研究期刊,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河南理工大学主办。ISSN号为:ISSN1673-9779,CN号为:CN41-1376/C。该刊主要栏目有:山阳文化与历史研究、煤文化研究专栏、信息与知识传播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文学与语言研究、政治与法律研究、研究生学术研究等。

  • 索引序列
  • 河南工业大学期刊官网
  • 河南工业大学期刊官网首页
  • 河南工业大学期刊官网订阅
  • 河南工业大学期刊官网电话
  • 河南理工大学期刊官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