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统计学报告题目解析

统计学报告题目解析

发布时间:

统计学报告题目解析

解:(1)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指数,由于单位成本变动影响的总成本绝对额:Kz=∑q1p1/ ∑q1p0=30100/26100=33% ∑q1p1- ∑q1p0=4000元 (2)三种产品的产量总指数,由于产量变动影响的总成本绝对额:Kq=∑q1z0/ ∑q0z0=26100/25350=96% ∑q1z0- ∑q0z0=750元 (1) 总成本指数、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Kq=∑q1z1/ ∑q0z0=30100/25350=74% ∑q1z1- ∑q0z0=4750元 指数体系:74%=33%×96% 4750=4000+750元 分析说明:由于报告期单位成本比基期增长33%,产品产量增加96%,使得总成本报告期比基期增加74%;单位成本上升4000元,产量增加使总成本增加750元,两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总成本净增加4750元。

统计分析报告论文题目

太原电大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本科)和小教(本科)  集中实践环节的实施细则(2005)    集中实践环节是开放教育试点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专升本)教学计划和小教教学计划所规定的重要教学环节,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具体体现。集中实践环节既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综合全面检验的必要途径。   集中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社会调查和毕业论文。按照中央电大、省电大相关要求,此项工作的初步按排如下。    一、关于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的目的在于培养、考核学生观察和认识社会的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同时也可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准备第一手真实的素材。  凡已修满50学分以上的学生,均可进入“社会调查”阶段的学习。社会调查环节时间为3周,3学分。   (一) 社会调查的内容与要求:    1. 本专业学生都必须参加社会调查活动。    2. 社会调查的内容应在学校管理、社区教育管理和社会公共部门与教育管理相关领域的范围内,选择具体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3. 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社会调查的选题,并可与撰写的毕业论文选题相一致。    4. 选题要有现实意义,要结合当地教育实际;选题要具体,不宜过大,同时要具有可行性、针对性;调查活动要就近进行。  5. 调查报告的撰写应由学生独立完成。其内容包括:社会调查的题目、参加时间、地点、方式、调查对象、调查过程、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调查收集到的主要材料及其分析、研究结论及自己的收获与学习体会等。    6. 调查过程中,必须自始至终坚持调查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调查完成后,要及时认真地对调查材料进行整理和全面综合分析。    7. 社会调查报告要按统一版式的规范化要求撰写,字数不少于3000字。调查报告写完后要填写统一的教师评语表。(样表附后)  (二)社会调查的指导教师资格与职责  1、指导教师资格:具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丰富的专业知识,熟悉电大教学情况;具有教育类或管理类相关专业(含师范类人文学科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且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3年以上相应专业教学经历或实际工作经历。  2、指导教师职责: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对学生确定的选题进行个别辅导,检查制定每位学生的社会调查实施计划,并按照计划全程指导学生的调查工作,解决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检查社会调查所收集的有关资料,指导学生编制调查报告的写作计划,检查写作提纲,审阅报告初稿并提出修改意见;指导学生的补充调查、文献研究和最后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针对学生在社会调查全过程中的表现写出具体准确的评语,并给出初评成绩。  3、指导教师的工作要相对集中、数量适当,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总数不能超过“兼职10名”、“专职15名”的要求。  (三)社会调查工作程序  1、集中活动,布置要求。  2、分校成立指导社会调查领导小组。  3、分校聘请指导教师、上报有关资料到省电大文法学院审核。  4、对社会调查工作进行动员。  5、学生进行调查活动及撰写调查报告。  6、指导教师进行指导。  7、学生提交调查报告及相关资料,指导教师上交指导过程记录。  8、分校向省电大上交全部符合要求的调查报告及成绩单。  9、山西广播电视大学终审。  (四)社会调查指导细则  1、每个教学班由分校指定一位符合社会调查资格的教师进行一次集中的社会调查面授辅导。  辅导内容:  (1)使学生明确选题的范围及调查方法;  (2)向学生介绍社会调查的一般方法,介绍一些基本工具书及相关资料方向;  (3)使学生明确社会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4)使学生明确写作的一般格式,打印要求及时间安排;  2、确定指导教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制定调查方案(包括社会调查的主题、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法)。  3、提交所撰写的调查提纲和实施方案,指导教师提出修正意见;  4、实施调查(在此过程中保留调查的记录材料,如问卷、访谈提纲及记录、反映调查对象的相关材料)  5、撰写调查报告,指导教师要进行不低于6学时的辅导,直至最后定稿。  6、由指导教师写出客观、真实的评语,并给出成绩。  (五)社会调查的成绩评定  1.由指导教师给出初评成绩,由教学点初审,电大分校复审,省级电大验收,中央电大抽查、终审。  2.社会调查成绩评定分为优(85—100分)、良(75—84分)、及格(60—74分)和不及格(59分以下),取得及格以上成绩者获得集中实践环节规定的3学分。原则上采用百分制形成最后的成绩。    成绩评定标准    优(90—100分):积极认真从事社会调查,调查报告针对性强、观点鲜明、见解独到,层次清晰,结构完整,文字准确、流畅。  良(75—89分):认真从事社会调查,调查报告材料与观点统一,有所发现和创新,层次清晰,结构完整,文字流畅。    及格(60—74分):参加社会调查较认真,独立撰写调查报告且观点正确、层次较清晰,结构较完整、文字通顺。    不及格(60分以下):社会调查走过场;调查报告抄袭别人的劳动成果;内容空洞、观点含糊、文字表述不清;调查报告字数不够;观点不正确,存在政治原则性错误;没有被调查单位的盖章。凡有上述情况之一者为不及格。  3.审核成绩的依据包括: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工作的情况、效果,撰写文字材料、调查报告的水平,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水平,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相关单位的反馈意见等。  4.凡社会调查成绩未达60分或要求重做者,可根据所在电大分校和教学点实践教学安排计划,在学籍有效期内进行。    二、关于毕业论文的撰写    毕业论文是全面考查学生独立地综合运用所学本专业理论知识针对教育领域某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一些特定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修业期间学习情况的一次综合检验,也是学生学习成果的集中体现。时间为5周,5学分。  (一)指导教师资格与职责  指导教师资格:  1、具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丰富的专业知识,熟悉电大教学情况;  2、具有教育类或管理类相关专业(含师范类人文学科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且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3年以上本专业教学经历或实际工作经历。  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包括:  1. 向学生讲明毕业论文撰写方法及其要求;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选题和收集资料,为学生讲解论文的写作方法,为其介绍参考书目,进行文献检索指导。    2.指导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拟定选题,学生确定论文题目后,提交论文提纲,指导教师要对提纲提出修改意见,在此基础上,学生开始撰写初稿。论文选题及写作提纲的指导是指导教师工作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重视。    3.学生完成初稿后及时交给指导教师,教师对论文修改并提出指导意见,学生在教师指导意见基础上,进行认真修改,直至最后定稿。  4.各教学单位应使用专门的教师指导纪录表,指导教师应当做好指导流程纪录,将每一次教师指导情况记录在案,包括指导的时间、每次指导给学生提出的具体修改意见、指定的参考书目参考资料、教师与学生联系方法等,要将学生写作一稿、二稿直至最后定稿的情况反映在纪录中。  5.检查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写作的情况,鉴别并纠正抄袭、剽窃等造假行为,督促学生按时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6.总结毕业论文全过程的工作,针对学生的表现写出具体准确的评语,并给出初评成绩。毕业论文的评语应包括:选题评价、论文结构评价、论文观点评价、写作态度评价和论文存在的不足等。    7. 指导学生做好答辩的准备工作。    8.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不得超过10人;对每个学生的指导时间不得低于15小时。  9.指导教师应按相关课题组成课题研究指导小组。参与毕业论文撰写的学员应按选题来确定指导教师。  各试点分校要按照规定严把指导教师的选聘、培训、监督等各项工作。,并将指导教师名单(一式三份)及学历证明复印件、职称证明复印件、所学专业情况等提前报省电大文法学院审核后,方为有效。在指导工作开始前,要对指导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  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个别学员原文抄袭网上文章的问题。希望各分校引起高度重视,一经发现,取消当期答辩资格,限期重做,跟下期学员参加答辩。各分校要对指导教师提出相应的要求,一次发现其指导的学生出现原文抄袭时,提出批评,两次发现,取消其指导教师资格。  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调查报告和论文的学习任务。完成社会调查环节学习的学生,经申请可参加毕业论文的实践教学。   (二) 撰写毕业论文的要求:    1. 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不重复专科学习阶段的毕业论文。    2. 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限于与本专业相关的教育问题。可以结合已学过的专业主干课程选题;或结合当前教育实践进行探讨、或结合社会调查进行分析等。毕业论文要注重选题的应用性;选题要具体,不宜过大;确定选题要尽可能结合社会调查的成果及本职工作实践经验。    3.论文选题原则上一人一题,必需多人合作的选题,要有明确的分工,保证各自独立完成自己所分担的任务,杜绝抄袭、代笔等弄虚作假行为。指导教师要全面掌握学生的选题情况,填写初步选题登记表。    4. 毕业论文要论点鲜明、论证有力、结论中肯;材料翔实、结构完整、语言通畅;行文格式规范。  5.毕业论文主要格式内容包括:目录、论文提纲、内容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所引用的文献及前人研究成果,必须注明相应的出处(包括作者、著作名称、出版单位、出版时间等)和资料的来源。    6. 毕业论文为学术论文,要有创新性。凡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均不能作为毕业论文。    7. 毕业论文的字数为5000—10000字,统一格式、封面,统一使用A4纸打印、装订。  三、市电大对社会调查和毕业论文的安排意见   社会调查从统一辅导、布置之日起,以站、班、组为单位组织实施,字数3000字,时间3-4周。学员可根据自己所学课程和实际情况自选范围,自定题目。写完后和毕业论文在规定的时间一起交回工作站。   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上述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草稿撰写。字数要求6000—10000字以内。学员可根据老师提供题目选题,亦可根据自己所学课程,所从事工作的知识领域选题,选题必须是所学专业范围,必须具有学术性,杜绝抄袭和下载行为。   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开始毕业论文的撰写,从布置之日起即可准备收集材料、选定方向和题目。具体时间要求是:  ① 三月下旬—四月底为社会调查和毕业论文的草稿撰写时期。  ② 五月初到六月初为论文的批阅和修改时期。  ③ 六月中旬到六月底为基本定稿、打印时期。  ④ 按规定本科阶段的论文,在答辩时要制作演示文稿ppt,届时将安排ppt制作辅导。  四、答辩时间及有关要求另行通知。  太原电大社科系  20  附: 教育管理专业(本)毕业论文推荐选题  说明:这里提供的选题只是参考性的和指导性的,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后选用。如果学员觉得这些选题和自己的研究兴趣、工作实际有较大距离,也可以自行拟定选题,经指导教师审定后再投入草稿的撰写。  一、教育基础理论研究  1.试论受教育者、学生和学习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试论学校文化的构成要素  3.试论考试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4.试论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关系  5.科学主义教育思想对当前教育的启示  6.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对当前教育的启示  7.试论教育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  8.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  9.当前基础教育课程(××学科)改革之我见  10.××学科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  11.××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  13.××年级学生的心理咨询与指导  14.××年级学生的休闲指导  15.当代社会小学生家长的素质问题研究  16.当代社会中学生家长的素质问题研究  17.教师职业专业化之我见  18.“教师教育”和“师范教育”辨析  19.试论“尊重学生”  20.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差异教学  二、课程与教学问题研究  1 试论课程与教学的辨证关系  2 建构主义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3 新课程的价值观对××学科教学的影响  4 课程设计要素的实例分析  5 课程设计模式的实例分析  6 校本课程设计的实例分析  7 行为目标与我校的课程实践分析  8 生成性目标在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9 表现性目标在活动课教学中的实用价值分析  10.新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例分析  11.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2.××实例分析:一个理想的课程实施策略  13.三级课程管理在本地(本校)的实践探索  14.改变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后的问题与出路  15.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校发展的实例分析  16.××学校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17.综合运用教学手段的实际效果分析  18.××学校教学管理对于教师教学艺术水平提高的影响  21.××小学三级评估指针体系的分析与研究  22.××中学三级评估指针体系的分析与研究  23.试论评价对被评者心理的影响  24.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的比较研究  25.试论学生评价中不同的评价观  26.××学校学生评价方案研究  27.试论班主任的素质结构和评价标准  28.××学科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三、当代教育管理专题研究  1.试论教育的公益性问题  2.试论教育的平等性问题  3.试论学生受教育权的保护  4.试论家庭教育权的实施问题  5.试论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问题  6.试论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问题  7.试论学生隐私权的保护  8.试论学生申诉制度的意义  9.学校监护责任问题  10.学校行政权力之我见  11.试论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问题  12.关于择校问题的认识  13.试论学校的民事责任问题  14.试论教师的科研权问题  15.试论学校捐赠问题  16.试论学校融资问题  17.试论学校事故的处理问题  18.试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  19.试论学校义务劳动问题  20.试论教师聘任问题  21.试论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问题  22.试论拖欠教师工资问题  23.试论教师体罚学生问题  24.试论学生保险问题  25.政府职能转换对学校管理的影响  26.非政府公共组织对教育的影响力分析  27.应用公共政策执行的相关理论分析某一教育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和策略  28.论中央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资  29.公共组织发展的趋势对教育组织发展的影响  30.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精神对学校教师管理的影响  31.信息技术对学校管理(教育)的影响  32.××学校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  33.绩效管理理念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34.用户满意原则对学校管理的启示  35.从行为科学看学校德育的整体优化  36.构建学校学习型组织的系统思考  37.运用组织再造理论提升学校整体素质  38.法约尔的一般管理原理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39.儒家管理思想对学校德育的启示  40.中外早期管理思想的比较与借鉴  41.管子的管理思想在教育管理中的科学运用  42.泰勒的心理革命与构建和谐的学校管理模式  43.科学发展观与学校人本管理研究  44.知识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启示  45.我国现今教育经费筹措方式的比较与借鉴  46.“名校创办民校”办学模式的经济价值取向分析  47.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成本的分担问题  48.我国初等教育投入的政策选择及国际比较  49.教育资源浪费现象透析  50.对学校教育经费使用效率的分析  51.从“谋”与“断”分离的角度看教育策划与教育决策  52.从公平与效率角度审视我国重点校的教育经费的分配  53.我国民办学校在收费方面解决“公益”与“效率”的矛盾的可行性研究  54.民办学校收费标准的“政府定价”的后果分析  55.“一费制”政策实施现状的研究与分析  56.国外校本管理体制改革与中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之异同比较  57.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基本格局与政策讨论  58.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的责任限定问题  59.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中的作用  60.教育经费投入的地区性差异分析  61.个人教育投资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62.市场经济中学校筹资行为分析  63.中小学远程教育教学实效性研究  64.学校和社区互动与共变研究  65.试论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66.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在学校中的应用  67.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68.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引入中小学教育管理领域的研究  69.试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措施  70.试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学校办学质量  71.╳╳学校的办学特色研究  72.试论民办学校教育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73.试论学校领导应有的素质  74.试论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在学校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75.校长的法律意识研究  76.校长的教育资源意识研究  77.校长的教育策划意识研究  78.中小学校长管理风格的研究  79.试论农村教师队伍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80.中小学青年教师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81.农村代课教师问题研究  82.╳╳学校教师激励方式的探讨  83.╳╳学校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的个案研究  84.╳╳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85.╳╳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建设机制研究  86.╳╳学校有形资产管理的研究  87.╳╳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研究  88.╳╳学校和╳╳学校硬件设施的比较研究  其它论文参考题   试论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试论终身教育思潮对当前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   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理论之异同   运用素质教育之理论分析我国当前教育之改革   试论教育优先发展是现代社会的普遍规律   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试论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试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试论现代教育目的的新特征。   试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与策略。   分析课程改革后的学校教育。   试论课改后的教科书编写   试论教学基本任务的时代新发展   试论综合实践教育活动作为教育途径的作用   如何在教育工作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   结合本地区社会、家庭、和学校在教育问题上的配合现状,论述三结合教育力量的整合意义   试论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前景   试论对教师职业资格认定制度的看法及构想   谈谈我国目前教师职后教育政策及实施   试论当代学生之特点及应对教育   试论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针对性教育 (完) 20  小教(本)论文参考题目  1、语文课程性质之我见  2、语文素养初探  3、培养语感在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4、阅读教学是一种对话  5、小学作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6、作文教学中必须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7、谈谈口语交际与口语交际教学  8、口语交际的动机激发在口语教学中的作用  9、浅谈综合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0、浅谈综合性学习中的兴趣教学  11、诗论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  12、发展性功能在语文教学评价中的地位  13、关于建立成长记录袋的一些思考  14、小学生的年龄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进行有影响吗?  15、试论“文以载道”  16、浅谈数学教学中思想方法的渗透  17、略论数学在社会科学领域的运用  18、从生活中的数学谈数学教学  19、关于数学教学中的美  20、数学学习中掌握方法的重要性  21、数学方法的学习对工作的影响  22、数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  23、简论数学中的矛盾  24、论社会科学数学化  25、论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26、从数学的猜想谈开去  27、论《九章算术》对数学的影响  28、论《几何原本》对数学的影响  29、数形结合法在数学中的广泛应用  30、论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  30.论数学学习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31从当前数学教学谈数学教学改革  32、如何认识五育的辩证关系  33、素质教育的内容及其实施  34、试论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5、浅析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36、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37、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对策  38、性别差异的表现、原因及教育对策  39、城乡学生的各自特点与教育对策  40、后进生的教育特点与对策  41、试论学习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的规律  42、试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  43、试论教师主导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  44、浅析班级授课制  45、在教学中如何应用教学方法的优选?  46、论述我国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47、如何认识和处理好知、情、意、行的关系  48、阐述德育教育中贯彻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的依据和要求  49、如何认识学校教学的教育性  50、试论教师的根本任务  5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52、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53、教师进修提高的意义  54、浅析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55、试论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56、怎样理解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间的联系  57、联系本地实际分析五四制、六三制学制  58、试论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59、试评当代几种主要的课程理论  60、试论学校工作为什么必须坚持以学为主  61、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认识活动  62、目前我国家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63、试论教师角色的多重性  64、从教师的劳动特点看现代教师必备的素质  65、结合个人体会谈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及内容  66、如何看待独生子女的特点,如何针对特点进行教育?  67、试论班主任工作的特点  68、试论班主任工作的示范性  69、试论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发展的特点及其培养  70、浅析班主任应如何贯彻学生主体原则  71、试论班级常规管理  72、结合实际浅析班主任怎样做好学生操行评定工作  73、试论开展班级活动的意义  74、试论确定班会主题应遵循的原则  75、怎样开展班级榜样教育  76、试论后进生的转化教育  77、试论班主任工作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78、试论学校管理过程诸环节的关系  79、试论行政方法的优缺点和运用行政方法的基本要求  80、试论学校卫生管理要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81、试论如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82、试论总务工作在学校中的地位与作用  83、试论德育管理中的激励原则  84、小学语文(数学)教学法浅析  85、试论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及其管理中的应用  86、论校长负责制  87、试论领导决断的技法要点  88、如何理解和贯彻学校公共关系管理的原则  89、课外活动与活动课关系浅析  90、浅析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注:仅供参考,学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手头占有资料选题,提倡自己选题。 以上论文参考题可在太原电大主页公告栏下载)  太原电大学社科系  20  开放教育(本科)社会调查情况表(样表)  姓名  学号  专业  入学时间  题目  调查对象与内容:  调查时间:  调查单位意见:  调查地点:  公章  年 月 日  指导教

1、广泛收集参考文献,决定计划的目的和范畴:•决定所要解释的现象是什么?•决定所要检验的假设或理论是什么?•决定所要预测的趋势是什么?•决定所要评估的政策是什么?建构实证计量模型;•除研读相关经济理论之外,应比较三至五篇有实证分析之文献中的实证计量模型: 确认计量模型中解释变量和应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causality); 厘清各模型的异同及优缺点,思考改进文献中现存模型的可能; 最后决定实证计量模型雏形;•初步调查是否有相关的资料,若无则实证模型设计的再好也无用。收集相关资料;•对数据的精确性一定要严格查核,对错假漏数据要仔细修正;•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对数据列表绘图,以验证数据的逻辑合理性,对不合理的数值要有所处理;•不论要用的是横断面数据或是时间数列,数据数目越多越好,追踪数据(PanelData)尤佳;•对资料数值作一些整理,表列各种基本统计量(样本平均值、变异数、变量间的样本相关系数等)、变量之间的两两交互列表、做一些初步图解分析。计量方法的执行:计量方法不应太简单(例如只做到最简单的OLS),但也不必过于复杂,应针对问题采用恰到好处的计量方法。若采用了比较复杂的计量方法,则要说明为什么简单的方法不适合。计量方法的好坏不在其复杂程度,而在于它是否能够帮我们得到正确的估计值,以了解数据中所包含的真正信息。除了估计值以及对应的t检定外外,也可做一些F检定之对多个系数的假设检定。回归模型的设定,尤其是解释变量的取舍,可在估计过程中不断的修正。对应变量和解释变量均可尝试诸如对数、指数、幂函数等不同的转换。这些转换方式的决定,以经济理论上的考虑最为重要,不能单只为了提高模型的配适,而盲目的做一些不合理的变量转换。选取解释变量时,应有如下的考虑:•解释变量和应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一定要正确,也就是说,解释变量是原因在先,应变量是结果在后,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尤其要注意,有些变量数值的产生很可能是和应变量同时决定的,或是因果关系不很明确(也就是说,相对于应变量而言,这些变量是内生的),则在选取这些变量作为解释变量时,便要非常小心。解释变量的内生问题常常是研究被批评的主要原因;•要注意解释变量的同构型,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的将一大堆彼此相关性很高的变量(包括相同变量的不同转换、或是几个变数间的各种交乘项)放进回归式内,造成严重的线性重合问题;•经济理论所牵涉到的变量常常是无法观察到的,因此在做实证研究时必须采用替代变量(Proxy),研究者要对所选用之替代变数的合理性详加说明。由于数据总有些缺失,常有人在束手无策之下,采用了很多匪夷所思的替代变数;•虚拟变量的定义要清楚而合理,使用要小心;•要探讨解释变量不足、观察值有误差等数据缺失所可能造成的计量问题。

《统计学与应用》这本期刊上的文献,你可以去看看学习学习的

统计学报告题目

设产量为Q,单位成本为P,则基期产量为Q0,报告期为Q1,基期成本为P0,报告期为P1,而总成本基期为P0Q0,报告期为P1Q1,其中E表示连加符号! 产量指数甲Q1/Q0=8/75=08 产量指数乙=54/58=931 1:产量总指数: EP0Q1/EP0Q0=(EQ1/Q0*P0Q0)/EP0Q0 =(08*150+931*80)/(150+80) =028 推导原理:因为在计算产量总指数时,是以数量标志为度量因素,因此,其同度量因素因选为基期,所以有了EP0Q1/EP0Q0公式而产量指数为Q1/Q0,其中Q1/Q0*P0Q0=P0Q1,所以有了后面的推导公式,然后计算结果 2:单位成本总指数: EP1Q1/EP0Q1=EP1Q1/(EQ1/Q0*P0Q0) =(180+70)/(08*150+931*80) =250/48 =057 推导原理:因为在计算单位成本总指数时,以价格单位为度量因素,因此,其同度量因素因选为报告期,所以有了EP1Q1/EP0Q1公式后期推导公式同上计算结果 虽然看起来比较复杂,但是你把符号规范了以后写在纸上很容易理解的,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平均成绩=各组组中值*各组频数,每组加和再除以50 标准差=各组组中值-平均数的平方和乘以频数再除以50,得到的数开平方即可标准差系数=标准差除以平均数谁的标准差小,谁的平均成绩更具代表性,因为其说明集中趋势大 以上是我粗略的算的一个数,希望能帮到你

统计学报告分析

统计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世间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两个方面,认识事物的本质时必须掌握事物的量的规律。数学已渗透到一切科技领域,使科技日趋量化,电子计算的推广和应用,量度设计和计算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已形成数量研究法,这已成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就是运用数学方式,建立数学模型,对通过调查获取的各种数据及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形成定量的结论。统计分析方法是广泛使用的现代科学方法,是一种比较科学、精确和客观的测评方法。其具体应用方法很多,在实践中使用较多的是指标评分法和图表测评法。统计分析法是根据企业的历史数据资料以及同类企业的水平,运用统计学方法来确定企业经营各方面工作的标准。用统计计算法制定的标准,便称为统计标准。优点和局限性统计分析法的优点方法简单,工作量小。统计分析法的缺点定额的准确性差,可靠性差。一是对历史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要求高,否则制定的标准没有任何意义;二是统计数据分析方法选择不当会严重影响标准的科学性;三是统计资料只反映历史的情况而不反映现实条件的变化对标准的影响;四是利用本企业的历史性统计资料为某项工作确定标准,可能低于同行业的先进水平,甚至是平均水平。

统计分析一定要尽量详细和真实。这样的分析结果才会有效。

对统计分析报告概念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统计分析是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写好统计分析报告,必须首先做好统计分析。 (二)统计分析报告要遵循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是社会经济统计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等。 (三)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特色是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无论是通过研究去认识事物,或通过反映去表现事物,都是要运用统计数据。统计部门这一巨大的"数据库"为统计分析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写统计分析报告就应充分运用这个资料源,而且要用好、用活。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这是统计分析报告与其他文体最明显的区别。可以说,没有统计数字的运用,就不成其为统计分析报告。 (四)作为一种文体,统计分析报告既要遵循一般文章写作的普遍规律和要求,同时,在写作格式、写作方法、数据运用等方面也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统计分析报告的特点 (一)运用一整套统计特有的科学分析方法(如对比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统计推断等),结合统计指标体系,全面、深刻地研究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 (二)运用数字语言(包括运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来描述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情况,让统计数字来说话,通过确凿、详实的数字和简练、生动的文字进行说明和分析。 (三)注重定量分析。利用统计部门的优势,从数量方面来表现事物的规模、水平、构成、速度、质量、效益等情况,并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 (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五)注重准确性和时效性。准确是统计分析报告乃至整个统计工作的生命。统计分析报告的准确性除了数字准确,不能有丝毫差错,情况真实,不能有虚假之外,还要求论述有理,不能违反逻辑;观点正确,不能出现谬误;建议可行,不能脱离实际。 统计分析报告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失去了时效性,也就失去了实用性,统计分析报告写得再好,也成了无效劳动。要保证统计分析报告的时效性,统计人员要有"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的敏感,要有争分夺秒的时间观念,要有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争取"雪中送炭",避免"雨后送伞",把统计分析报告提供在领导决策之前和社会各界需要之时。 (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它不但包含了统计数据反映的信息;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能进行分析研究,能进行预测,能指出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能提出有益于今后工作的措施和建议,从而直接满足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在了解形势、制定政策、编制计划,经营管理、检查监督、总结评比、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实际需要。 二、统计分析报告的作用 (一)衡量统计工作水平的综合标准 前面我们讲过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与统计分析写作全部工作水平的综合。前面几个环节是统计的基础工作,统计分析才是出成果的阶段。一般来说,高质量的统计分析报告,来自高质量的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统计分析写作。但是,如果仅有较好的写作水平,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都是低质量的,也不可能产生高质量的统计分析报告。因此,统计分析报告写不好,当然是统计工作水平不高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应该看到,还要具备方方面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统计专业知识。需要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需要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等等。所以,统计分析报告的质量如何,也就反映了统计工作水平如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综合标准。另外,统计分析的结果虽可以用多种形式表达(如表格式、图形式、文章式等),但只有文章式一一统计分析报告为最好,也最为常用。因此,统计分析报告也是表现统计成果的好形式。 (二)传播统计信息的有效工具现代社会是信息的时代,信息已成为重要资源。统计信息又是社会信息的主体,而且是最全面、最稳定、较准确的信息。统计信息要通过载体传播,而统计分析报告是主要载体之一,适合于报刊杂志上发表,传播条件比较简便,具有较大的信息覆盖面,是传播统计信息的有效工具。 (三)党政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 现代社会经济管理必须科学决策,而科学的决策又必须依据、准确、真实的统计数据。统计分析报告把原始资料信息加工成决策信息,它比一般的统计资料,更能深入地反映客观实现实际,更便于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接受利用。因而,统计分析报告是党政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 (四)统计服务与统计监督的主要手段 统计分析报告把数据,情况、问题、建议等融为一体,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比一般的统计数据更集中;更系统、更鲜明、更生动地反映了客观实际,又便于人们阅读、理解和利用,是表现统计成果的好形式与传播统计信息的有效工具,自然也就成了统计服务与统计监督的主要手段。 (五)增进社会了解,提高统计社会地位的主要窗口 由于历史的原因、体制的原因等,一般人缺乏统计知识,对统计不够了解,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认为"统计是三分统计,七分估计",统计工作只是加加减减,填个表而己,把统计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要加强统计宣传工作,扩大统计的影响,提高人们的认识;另一方面,则要提高统计工作水平,写好统计分析报告,做好统计服务和统计监督工作。提高统计工作的社会地位。 (六)有利于促进统计工作自身的发展 统计分析报告的质量,反映了统计工作的水平。在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过程中,能有效地检验统计工作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使统计工作得到改善、加强和提高。另外,经常撰写统计分析报告,能综合锻炼提高写作人员的素质,全面增长统计人员的才干。总之,写好统计分析报告十分重要,那种认为"统计报表是硬任务,统计分析是软任务"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是万万要不得的。 三、统计分析报告的分类 统计分析报告的应用是很广泛的。由于它主要是报告社会经济情况的一种文体,因而属于应用文范畴。统计分析报告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种类,有许多种。 (一)按统计领域分,可分为工业、农业、商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人口、财政、金融、政法、人民生活、国民经济综合、核算等统计分析报告。 (二)按写作对象的层次划分,可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统计分析报告。对于微观、中观、宏观的划分,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讲,基层企事业单位、村、家庭及个人,属于社会经济的"细胞",可视为"微观";乡镇、县一级可视为"中观";而地(市)及地(市)以上的地区和部门,由于地域较广,社会经济门类比较复杂,需要较多地注意平衡关系,可视为"宏观"。 (三)按内容范围分,可分为综合与专题统计分析报告。综合统计分析报告,是研究和反映一个地区、部门或单位的全面情况的分析报告。这种分析报告,一般是定期的。所谓综合;既包括各方面的意思,也包含着综合方法的意思。专题统计分析报告,是研究和反映某一方面或某个专门问题的分析报告。专题统计分析报告有定期的,也有不定期的,而以不定期的较多。 (四)按照时间长度分,可分为定期与不定期的统计分析报告。定期统计分析报告,一般是利用当年的定期统计报表制度的统计资料来定期研究和反映社会经济情况。根据期限不同,定期统计分析报告又可分为日、周、旬、半月、月度、季度、上半年、年度等统计分析报告。不定期的统计分析报告,主要是用于研究和反映不需要经常性定期调查的社会经济情况。 (五)按写作类型分,可分为说明型、快报型、计划型、总结型、公报型、调查型、分析型、研究型、预测型、资料型、信息型、微型、综合型、文学型、系列型等十五种类型的统计分析报告。 四、统计分析报告的类型 说明型 这是对统计报表进行说明的统计分析报告,亦称为"文字说明"。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报表说明。这种说明,主要是对报表的数据作文字的补充叙述,配合报表进一步反映社会经济情况。这种补充叙述主要是针对报表中某些变化较大的统计数字,这也可以帮助本单位领导审查报表,以保证数字的质量。这是说明型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作用。 严格地说,这种说明型统计分析报告。因为它只是附属统计报表,而不能独立成篇,也无完整的文章形式。但由于它也具备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特点,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统计分析报告的雏形。 写这种说明型统计分析报告,并没有严格的要求,但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1)文字说明的情况要与统计报表的情况有关,与报表元关的内容不应写进文字中。 (2)写文字说明时,既可以对整个报表做综合说明,也可以只对报表中的某些统计数字加以说明。 (3)在写文字说明时,可作出简要的分析,但不宜论述过多。如需要深入研究,应另写专题分析。 (4)说明型统计分析报告没有标题,也一般没有开头和结尾。文中的各个段落,各有其独立的内容,结构呈并列式。最好用"一、二、三、四……"来分段叙述,使说明更有条理、更清晰。 (5)文字要简明,直截了当。全篇文字一般为五六百字,多者为一千字左右。 快报型 这是一种期限短、反映快的统计分析报告。一般按日、周、旬、半月写作的定期统计分析报告。快报型统计分析报告的突出特点,是一个快字。按日写作的统计分析报告,常在第二天上午上班不久就要递交主管领导。以此类推。由于这种快的特点,快报型统计分析报告,常用于反映生产进度、工程进度等,便于领导了解情况,对生产和工作进行及时指导,所以快报型统计分析报告在企业用的比较普遍。 快报型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特点: (l)统计指标要少而精。因为它是一种简要的统计分析报告,指标项目要少,但要有代表性,能反映各个主要方面的数量情况。 (2)要有连续性。为了观察进度的连续变化和便于对比,分析报告中的指标项目要相对稳定。 (3)标题要基本固定。例如:《我厂一月上旬生产情况简析》、《我厂一月中旬生产情况简析》。 (4)结构多是简要式。通常全文分两部分:前面列出反映情况的主要数字,接着写文字情况。 (5)在文字上,要简明扼要,全篇文字在一千字以下,日分析报告,二三百字亦可。 计划型 这是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统计分析报告,按月、季、半年和年度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定期统计分析报告,都属于这种计划型。 计划型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要点: (1)检查计划是文章的中心。不但有实际数、计划数,而且要有计划完成相对数。 (2)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主要目的,不是单纯的进行数字对比,而是通过分析,找出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保证计划的顺利完成。 (3)统计指标要相对稳定。在同一个计划期内,统计指标与计划指标的项目要一致,并相对稳定,以便进行对比检查。 (4)标题有两种形式。一种比较固定,例如:《我厂四月份计划执行情况》、《我厂五月份计划执行情况》。另一种是可以变化,以突出某些特点。例如: 战高温 夺高生产 完成一千台: —-我厂八月份计划执行情况分析 这是运用了双标题,有正题和副题。 (5)正文的结构多是总分式。开头总说计划完成情况,然后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建议等。 总结型 这是对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的统计分析报告。通过分析总结,可以全面认识一个地区,部门或单位的社会经济形势,或某个方面的情况,以便发扬成绩,总结经验教训,制订新的措施,为今后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总结型统计分析报告,大多是半年、一年或三五年的统计分析报告。从内容上看,有综合总结、部门总结及专题总结。综合总结,是对地区的整个社会经济或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的总结;部门总结,是对部门经济(农业、工业、商业)或某个车间的总结;专题总结,是对某些方面进行的专题总结。 总结型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要点: (1)总结型的对象应是本地区、本部门或本单位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并不是工作情况。 (2)一般有三个写作重点:一是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二是总结经验教训,三是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3)要注意运用统计资料和统计分析方法。主要采用统计数字与文字论述相结合的方法,从数量上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从定量认识发展到定性认识。 (4)正文结构大都采用总分式。开头是简要总说,接着写情况、形势(包括成绩与问题)再写经验体会与教训,然后写今后的方向和目标,最后写几点建议,每个部分应设小标题,使层次更分明。 (5)标题可以适当变化,形式不拘一格。文字可以稍长→点,但语句要简洁精练,全篇文字宜在二、三千字左右,地区与部门的也不应超过四、五千字。 公报型 这是政府统计机关向社会公告重大社会经济情况的统计分析报告。统计公报是政府的一种文件,一般应由级别较高的统计机关发布。级别较低的统计机关不宜发表公报,但是可以采用统计公报的写作形式公布本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也应列人公报型。 公报型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要点: (1)统计公报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权威性。 (2)统计公报要充分反映本地区社会经济全面情况,主要由反映事实的统计资料来直接阐述,不作过多的分析。 (3)统计公报的标题是一种公文式的标题。正文的结构是总分式。 (4)公报型的统计分析报告,要求行文严肃,用语郑重,文字简练明确,情况高度概括。地区性的公报,文字在三、五千字左右为宜。 调查型 这是通过非全面的专门调查来反映部分单位社会经济情况的统计分析报告。其基本特点是: (1)只反映部分单位的社会经济情况,一般不直接反映和推论总体情况。 (2)它的资料和情况来源于非全面调查〈即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等),并不主要来自全面统计。调查型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要点: (1)文章要有明显的针对性。要具有卡分具体、明确的调查目的仆 (2)要大量占有第一手材料,用实事说话,要有一定的深度,要解剖"麻雀",以发现其实质和典型意义。 (3)统计资料和生动情况相结合,对于调查方法和过程应该少写或不写。 (4)调查型统计分析报告的标题应灵活多样。结构形式也可以不拘一格。一般的安排是序事式:先概述调查目的、调查形式和调查单位之后,就要较大篇幅阐述调查情况,然后是概况的分析研究,并做出结论,最后可提出一些建议。全篇文字以一千字至三千字为宜。 分析型 这是通过分析着重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具体状态的统计分析报告。它同调查型的主要区别是:它既反映部分单位的情况,也反映总体的情况,并以总体情况为主。它的资料和情况来源是多方面的,可以是部分单位的调查资料,也可以是全面统计报表资料、历史资料的横向对比资料等,其中又以全面统计中的报表资料较多。目前,统计人员写作的统计分析报告,大多属于这种分析型。 分析型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要点: (1)它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重点是反映某个社会经济现象的具体状态,一般不涉及规律性问题,要做到具体事情具体分析。 (2)具体分析的主要方法:从总体的各个方面来分解和比较。比如一个企业有产、供、销,居民家庭有收、支、存,地区有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从结构上分解和比较。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一、二、三产业)产品结构,轻重工业结构,农民收入构成等。从因素上分解和比较。比如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各种因素,影响工业增加值的各种因素等。从联系上分解和比较。比如gdp与发电量的联系,农民收入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联系等。 从心理、思想上的分解和比较。比如问卷调查对改革的看法,对物价的看法, 对婚姻的各种心理等看法。从时间上分解和比较。如报告期与基期、"九五"时期与"八五"时期的比较等。从地域上分解和比较。比如与别的地区之间的比较,与外省的对比等。 (3)标题应该灵活多样,结构也要有多种形式。整篇文章以三千字左右为宜。 研究型 这是着重研究解决问题办法和进行理论探讨的统计分析报告。它同分析型的统计分析报告的主要区别是:分析型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仍停留在具体状态,而研究型则是对具体的状态上升理论的高度,提出理论性的见解或新的观点。所以,研究性比分析型的意义又进一步,是一种高层次的统计分析报告。 研究型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要点: (1)在研究的题目确定之后可以拟定一个研究提纲,主要内容是: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内容有哪些,需要哪些资料,如何收集,需要哪些参考书籍和文章等。 (2)要进行抽象与概括。所谓抽象,就是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将事物的非本质属性抛在一边,而抽出其本质属性来认识事物的方法。所谓概括,就是在抽象的基础上,把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及为一般事物的本质属性。有了正确的概括,就能认识社会经济现象中的共性,普遍性和规律性。 (3)要多方论证。要做到论述严密、说理充分,没有漏洞。从多方面、多角度、多种资料、多件事实及多种逻辑方法来论证。 (4)标题有适当变化,但要做到题文一致,用词准确、郑重。文字容量可以大一些,全篇文字二、三千字,以不超过五千字为宜。 预测型 这是估量社会经济发展前景的统计分析报告。它与研究型统计分析报告的主要区别:研究性着重对趋势性规律性进行定型研究,而预测性是在认识趋势及规律的基础上,着重对前景进行具体的定向和定量的研究。通过预测,人们可以超前认识社会经济发展前景,对制定方针、发展策略、编制计划、搞好管理具有很大的帮助。因此,预测型分析报告的作用很大,也属于高层次的统计分析报告 预测性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要点: (1)全文要以统计预测为中心,其他内容都要为预测服务。 (2)写推算过程要注意读者对象。如果是写给统计同行或统计专家看的,可以写数学模型的计算过程。如果读者是党政领导和广大群众,数字模型和计算过程可以略写出或不写。 (3)应注意预测期的长短。一般来说中、长期及未来的预测,要体现战略性和规划性,不可能写得那么具体,文字可以概略一些。对近、短期预测(亦称预计),主要是具体地分析和估量一些实际问题,所提的措施和建议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不可写得太笼统,文字应详细、具体一些。

统计学报告选题人口分析

对统计分析报告概念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统计分析是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写好统计分析报告,必须首先做好统计分析。 (二)统计分析报告要遵循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是社会经济统计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等。 (三)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特色是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无论是通过研究去认识事物,或通过反映去表现事物,都是要运用统计数据。统计部门这一巨大的"数据库"为统计分析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写统计分析报告就应充分运用这个资料源,而且要用好、用活。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这是统计分析报告与其他文体最明显的区别。可以说,没有统计数字的运用,就不成其为统计分析报告。 (四)作为一种文体,统计分析报告既要遵循一般文章写作的普遍规律和要求,同时,在写作格式、写作方法、数据运用等方面也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统计分析报告的特点 (一)运用一整套统计特有的科学分析方法(如对比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统计推断等),结合统计指标体系,全面、深刻地研究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 (二)运用数字语言(包括运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来描述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情况,让统计数字来说话,通过确凿、详实的数字和简练、生动的文字进行说明和分析。 (三)注重定量分析。利用统计部门的优势,从数量方面来表现事物的规模、水平、构成、速度、质量、效益等情况,并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 (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五)注重准确性和时效性。准确是统计分析报告乃至整个统计工作的生命。统计分析报告的准确性除了数字准确,不能有丝毫差错,情况真实,不能有虚假之外,还要求论述有理,不能违反逻辑;观点正确,不能出现谬误;建议可行,不能脱离实际。 统计分析报告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失去了时效性,也就失去了实用性,统计分析报告写得再好,也成了无效劳动。要保证统计分析报告的时效性,统计人员要有"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的敏感,要有争分夺秒的时间观念,要有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争取"雪中送炭",避免"雨后送伞",把统计分析报告提供在领导决策之前和社会各界需要之时。 (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它不但包含了统计数据反映的信息;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能进行分析研究,能进行预测,能指出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能提出有益于今后工作的措施和建议,从而直接满足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在了解形势、制定政策、编制计划,经营管理、检查监督、总结评比、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实际需要。 二、统计分析报告的作用 (一)衡量统计工作水平的综合标准 前面我们讲过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与统计分析写作全部工作水平的综合。前面几个环节是统计的基础工作,统计分析才是出成果的阶段。一般来说,高质量的统计分析报告,来自高质量的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统计分析写作。但是,如果仅有较好的写作水平,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都是低质量的,也不可能产生高质量的统计分析报告。因此,统计分析报告写不好,当然是统计工作水平不高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应该看到,还要具备方方面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统计专业知识。需要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需要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等等。所以,统计分析报告的质量如何,也就反映了统计工作水平如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综合标准。另外,统计分析的结果虽可以用多种形式表达(如表格式、图形式、文章式等),但只有文章式一一统计分析报告为最好,也最为常用。因此,统计分析报告也是表现统计成果的好形式。 (二)传播统计信息的有效工具现代社会是信息的时代,信息已成为重要资源。统计信息又是社会信息的主体,而且是最全面、最稳定、较准确的信息。统计信息要通过载体传播,而统计分析报告是主要载体之一,适合于报刊杂志上发表,传播条件比较简便,具有较大的信息覆盖面,是传播统计信息的有效工具。 (三)党政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 现代社会经济管理必须科学决策,而科学的决策又必须依据、准确、真实的统计数据。统计分析报告把原始资料信息加工成决策信息,它比一般的统计资料,更能深入地反映客观实现实际,更便于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接受利用。因而,统计分析报告是党政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 (四)统计服务与统计监督的主要手段 统计分析报告把数据,情况、问题、建议等融为一体,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比一般的统计数据更集中;更系统、更鲜明、更生动地反映了客观实际,又便于人们阅读、理解和利用,是表现统计成果的好形式与传播统计信息的有效工具,自然也就成了统计服务与统计监督的主要手段。 (五)增进社会了解,提高统计社会地位的主要窗口 由于历史的原因、体制的原因等,一般人缺乏统计知识,对统计不够了解,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认为"统计是三分统计,七分估计",统计工作只是加加减减,填个表而己,把统计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要加强统计宣传工作,扩大统计的影响,提高人们的认识;另一方面,则要提高统计工作水平,写好统计分析报告,做好统计服务和统计监督工作。提高统计工作的社会地位。 (六)有利于促进统计工作自身的发展 统计分析报告的质量,反映了统计工作的水平。在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过程中,能有效地检验统计工作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使统计工作得到改善、加强和提高。另外,经常撰写统计分析报告,能综合锻炼提高写作人员的素质,全面增长统计人员的才干。总之,写好统计分析报告十分重要,那种认为"统计报表是硬任务,统计分析是软任务"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是万万要不得的。 三、统计分析报告的分类 统计分析报告的应用是很广泛的。由于它主要是报告社会经济情况的一种文体,因而属于应用文范畴。统计分析报告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种类,有许多种。 (一)按统计领域分,可分为工业、农业、商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人口、财政、金融、政法、人民生活、国民经济综合、核算等统计分析报告。 (二)按写作对象的层次划分,可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统计分析报告。对于微观、中观、宏观的划分,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讲,基层企事业单位、村、家庭及个人,属于社会经济的"细胞",可视为"微观";乡镇、县一级可视为"中观";而地(市)及地(市)以上的地区和部门,由于地域较广,社会经济门类比较复杂,需要较多地注意平衡关系,可视为"宏观"。 (三)按内容范围分,可分为综合与专题统计分析报告。综合统计分析报告,是研究和反映一个地区、部门或单位的全面情况的分析报告。这种分析报告,一般是定期的。所谓综合;既包括各方面的意思,也包含着综合方法的意思。专题统计分析报告,是研究和反映某一方面或某个专门问题的分析报告。专题统计分析报告有定期的,也有不定期的,而以不定期的较多。 (四)按照时间长度分,可分为定期与不定期的统计分析报告。定期统计分析报告,一般是利用当年的定期统计报表制度的统计资料来定期研究和反映社会经济情况。根据期限不同,定期统计分析报告又可分为日、周、旬、半月、月度、季度、上半年、年度等统计分析报告。不定期的统计分析报告,主要是用于研究和反映不需要经常性定期调查的社会经济情况。 (五)按写作类型分,可分为说明型、快报型、计划型、总结型、公报型、调查型、分析型、研究型、预测型、资料型、信息型、微型、综合型、文学型、系列型等十五种类型的统计分析报告。 四、统计分析报告的类型 说明型 这是对统计报表进行说明的统计分析报告,亦称为"文字说明"。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报表说明。这种说明,主要是对报表的数据作文字的补充叙述,配合报表进一步反映社会经济情况。这种补充叙述主要是针对报表中某些变化较大的统计数字,这也可以帮助本单位领导审查报表,以保证数字的质量。这是说明型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作用。 严格地说,这种说明型统计分析报告。因为它只是附属统计报表,而不能独立成篇,也无完整的文章形式。但由于它也具备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特点,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统计分析报告的雏形。 写这种说明型统计分析报告,并没有严格的要求,但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1)文字说明的情况要与统计报表的情况有关,与报表元关的内容不应写进文字中。 (2)写文字说明时,既可以对整个报表做综合说明,也可以只对报表中的某些统计数字加以说明。 (3)在写文字说明时,可作出简要的分析,但不宜论述过多。如需要深入研究,应另写专题分析。 (4)说明型统计分析报告没有标题,也一般没有开头和结尾。文中的各个段落,各有其独立的内容,结构呈并列式。最好用"一、二、三、四……"来分段叙述,使说明更有条理、更清晰。 (5)文字要简明,直截了当。全篇文字一般为五六百字,多者为一千字左右。 快报型 这是一种期限短、反映快的统计分析报告。一般按日、周、旬、半月写作的定期统计分析报告。快报型统计分析报告的突出特点,是一个快字。按日写作的统计分析报告,常在第二天上午上班不久就要递交主管领导。以此类推。由于这种快的特点,快报型统计分析报告,常用于反映生产进度、工程进度等,便于领导了解情况,对生产和工作进行及时指导,所以快报型统计分析报告在企业用的比较普遍。 快报型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特点: (l)统计指标要少而精。因为它是一种简要的统计分析报告,指标项目要少,但要有代表性,能反映各个主要方面的数量情况。 (2)要有连续性。为了观察进度的连续变化和便于对比,分析报告中的指标项目要相对稳定。 (3)标题要基本固定。例如:《我厂一月上旬生产情况简析》、《我厂一月中旬生产情况简析》。 (4)结构多是简要式。通常全文分两部分:前面列出反映情况的主要数字,接着写文字情况。 (5)在文字上,要简明扼要,全篇文字在一千字以下,日分析报告,二三百字亦可。 计划型 这是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统计分析报告,按月、季、半年和年度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定期统计分析报告,都属于这种计划型。 计划型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要点: (1)检查计划是文章的中心。不但有实际数、计划数,而且要有计划完成相对数。 (2)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主要目的,不是单纯的进行数字对比,而是通过分析,找出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保证计划的顺利完成。 (3)统计指标要相对稳定。在同一个计划期内,统计指标与计划指标的项目要一致,并相对稳定,以便进行对比检查。 (4)标题有两种形式。一种比较固定,例如:《我厂四月份计划执行情况》、《我厂五月份计划执行情况》。另一种是可以变化,以突出某些特点。例如: 战高温 夺高生产 完成一千台: —-我厂八月份计划执行情况分析 这是运用了双标题,有正题和副题。 (5)正文的结构多是总分式。开头总说计划完成情况,然后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建议等。 总结型 这是对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的统计分析报告。通过分析总结,可以全面认识一个地区,部门或单位的社会经济形势,或某个方面的情况,以便发扬成绩,总结经验教训,制订新的措施,为今后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总结型统计分析报告,大多是半年、一年或三五年的统计分析报告。从内容上看,有综合总结、部门总结及专题总结。综合总结,是对地区的整个社会经济或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的总结;部门总结,是对部门经济(农业、工业、商业)或某个车间的总结;专题总结,是对某些方面进行的专题总结。 总结型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要点: (1)总结型的对象应是本地区、本部门或本单位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并不是工作情况。 (2)一般有三个写作重点:一是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二是总结经验教训,三是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3)要注意运用统计资料和统计分析方法。主要采用统计数字与文字论述相结合的方法,从数量上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从定量认识发展到定性认识。 (4)正文结构大都采用总分式。开头是简要总说,接着写情况、形势(包括成绩与问题)再写经验体会与教训,然后写今后的方向和目标,最后写几点建议,每个部分应设小标题,使层次更分明。 (5)标题可以适当变化,形式不拘一格。文字可以稍长→点,但语句要简洁精练,全篇文字宜在二、三千字左右,地区与部门的也不应超过四、五千字。 公报型 这是政府统计机关向社会公告重大社会经济情况的统计分析报告。统计公报是政府的一种文件,一般应由级别较高的统计机关发布。级别较低的统计机关不宜发表公报,但是可以采用统计公报的写作形式公布本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也应列人公报型。 公报型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要点: (1)统计公报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权威性。 (2)统计公报要充分反映本地区社会经济全面情况,主要由反映事实的统计资料来直接阐述,不作过多的分析。 (3)统计公报的标题是一种公文式的标题。正文的结构是总分式。 (4)公报型的统计分析报告,要求行文严肃,用语郑重,文字简练明确,情况高度概括。地区性的公报,文字在三、五千字左右为宜。 调查型 这是通过非全面的专门调查来反映部分单位社会经济情况的统计分析报告。其基本特点是: (1)只反映部分单位的社会经济情况,一般不直接反映和推论总体情况。 (2)它的资料和情况来源于非全面调查〈即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等),并不主要来自全面统计。调查型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要点: (1)文章要有明显的针对性。要具有卡分具体、明确的调查目的仆 (2)要大量占有第一手材料,用实事说话,要有一定的深度,要解剖"麻雀",以发现其实质和典型意义。 (3)统计资料和生动情况相结合,对于调查方法和过程应该少写或不写。 (4)调查型统计分析报告的标题应灵活多样。结构形式也可以不拘一格。一般的安排是序事式:先概述调查目的、调查形式和调查单位之后,就要较大篇幅阐述调查情况,然后是概况的分析研究,并做出结论,最后可提出一些建议。全篇文字以一千字至三千字为宜。 分析型 这是通过分析着重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具体状态的统计分析报告。它同调查型的主要区别是:它既反映部分单位的情况,也反映总体的情况,并以总体情况为主。它的资料和情况来源是多方面的,可以是部分单位的调查资料,也可以是全面统计报表资料、历史资料的横向对比资料等,其中又以全面统计中的报表资料较多。目前,统计人员写作的统计分析报告,大多属于这种分析型。 分析型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要点: (1)它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重点是反映某个社会经济现象的具体状态,一般不涉及规律性问题,要做到具体事情具体分析。 (2)具体分析的主要方法:从总体的各个方面来分解和比较。比如一个企业有产、供、销,居民家庭有收、支、存,地区有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从结构上分解和比较。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一、二、三产业)产品结构,轻重工业结构,农民收入构成等。从因素上分解和比较。比如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各种因素,影响工业增加值的各种因素等。从联系上分解和比较。比如gdp与发电量的联系,农民收入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联系等。 从心理、思想上的分解和比较。比如问卷调查对改革的看法,对物价的看法, 对婚姻的各种心理等看法。从时间上分解和比较。如报告期与基期、"九五"时期与"八五"时期的比较等。从地域上分解和比较。比如与别的地区之间的比较,与外省的对比等。 (3)标题应该灵活多样,结构也要有多种形式。整篇文章以三千字左右为宜。 研究型 这是着重研究解决问题办法和进行理论探讨的统计分析报告。它同分析型的统计分析报告的主要区别是:分析型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仍停留在具体状态,而研究型则是对具体的状态上升理论的高度,提出理论性的见解或新的观点。所以,研究性比分析型的意义又进一步,是一种高层次的统计分析报告。 研究型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要点: (1)在研究的题目确定之后可以拟定一个研究提纲,主要内容是: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内容有哪些,需要哪些资料,如何收集,需要哪些参考书籍和文章等。 (2)要进行抽象与概括。所谓抽象,就是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将事物的非本质属性抛在一边,而抽出其本质属性来认识事物的方法。所谓概括,就是在抽象的基础上,把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及为一般事物的本质属性。有了正确的概括,就能认识社会经济现象中的共性,普遍性和规律性。 (3)要多方论证。要做到论述严密、说理充分,没有漏洞。从多方面、多角度、多种资料、多件事实及多种逻辑方法来论证。 (4)标题有适当变化,但要做到题文一致,用词准确、郑重。文字容量可以大一些,全篇文字二、三千字,以不超过五千字为宜。 预测型 这是估量社会经济发展前景的统计分析报告。它与研究型统计分析报告的主要区别:研究性着重对趋势性规律性进行定型研究,而预测性是在认识趋势及规律的基础上,着重对前景进行具体的定向和定量的研究。通过预测,人们可以超前认识社会经济发展前景,对制定方针、发展策略、编制计划、搞好管理具有很大的帮助。因此,预测型分析报告的作用很大,也属于高层次的统计分析报告 预测性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要点: (1)全文要以统计预测为中心,其他内容都要为预测服务。 (2)写推算过程要注意读者对象。如果是写给统计同行或统计专家看的,可以写数学模型的计算过程。如果读者是党政领导和广大群众,数字模型和计算过程可以略写出或不写。 (3)应注意预测期的长短。一般来说中、长期及未来的预测,要体现战略性和规划性,不可能写得那么具体,文字可以概略一些。对近、短期预测(亦称预计),主要是具体地分析和估量一些实际问题,所提的措施和建议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不可写得太笼统,文字应详细、具体一些。

(1)联系工作实际选题要结合我国行政管理实践(特别是自身工作实际),提倡选择应用性较强的课题,特别鼓励结合当前社会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建议立足于本地甚至是本单位的工作进行选题。选题时可以考虑选些与自己工作有关的论题,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上升为理论,或者以自己通过大学学习所掌握到的理论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引起实际工作问题。(2)选题适当所谓选题要适当,就是指如何掌握好论题的广度与深度。选题要适当包括有两层意思:一是题目的大小要适当。题目的大小,也就是论题涉及内容的广度。确定题目的大小,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而定。如果题目过大,为了论证好选题,需要组织的内容多,重点不易把握,论述难以深入,加上写作时间有限,最后会因力不胜任,难以完成,导致中途流产或者失败。相反,题目太小了,轻而易举,不费功夫,这样又往往反映不出学员通过几年大学阶段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水平,也失去从中锻炼和提高写作能力的机会,同时由于题目较小,难以展开论述,在字数上很难达到规定字数要求。此外,论文题目过小也不利于论文写作,结果为了凑字数,结尾部分东拼西凑,结构十分混乱。二题目的难易程度要适当。题目的难易程度,也就是论题涉及的深度。确定题目的难易,也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而定,量力而为。题目难度过大,学员除了知识结构、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外,资料搜集方面也有局限。这样,就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致使论文写了一半就写不下去了,中途要求另选题目。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不要脱离实际,好高骛远,去选一些自己不可能写好的论题;又不能贪图轻便,降低要求,去写一些随手可得的论题。(3)选题要新意所谓要有新意,就是要从自己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出发,在研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善于发现新问题,敢于提出前人没有提出过的,或者虽已提出来,但尚未得到定论或者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只要自己的论文观点正确鲜明,材料真实充分,论证深刻有力,也可能填补我国理论界对某些方面研究的空白,或者对以前有关学说的不足进行补充、深化和修正。这样,也就使论文具有新意,具有独创性。

  • 索引序列
  • 统计学报告题目解析
  • 统计分析报告论文题目
  • 统计学报告题目
  • 统计学报告分析
  • 统计学报告选题人口分析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