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犯罪研究杂志20220年第二期下载

犯罪研究杂志20220年第二期下载

发布时间:

犯罪研究杂志20220年第二期下载

犯罪行为学(犯罪学),是一门以犯罪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广义上还包括专门寻找犯罪行为出现的实际原因,以提供一个方法减轻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影响。相关的犯罪研究也会发表社会与政府对犯罪标准和反应。犯罪学属于行为科学,特别着重于社会学和心理学层面上的研究,和法律、法学一样。在1885年,意大利的法学教授加罗法洛(Raffaele Garofalo)创造了“犯罪学”这个专有名词(即意大利语中的“criminologia”),约同一时间法国人类学者托皮纳德(Paul Topinard)首次应用犯罪学于法国(即法语中的“criminologie”)。 把犯罪和犯罪者作为整体进行分析综合研究,探索犯罪发生的原因及其规律,称犯罪原因学,也就是狭义的犯罪学。研究犯罪原因及其规律 ,是为了有效地处理和预防犯罪,从而又须寻求相应而有效的犯罪对策,以此为目的进行研究的称为刑事政策学。广义的犯罪学包括犯罪原因论和犯罪对策论。英美各国的犯罪学主要从广义,欧陆各国学者多从狭义,日本学者不常用犯罪学而用刑事学一词,倾向于广义。

被害人的特征_现代犯罪学一、被害人的特征所谓被害人的特征,是指为被害人所独有的状况和反映其特定身份和特定被害状态的基本特点、特征或属性。一般来说,被害人具有以下几大特征。(一)被害人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被害人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是指被害人的人口统计变量的表现。这些人口统计变量一般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职业和经济收入等方面,但是被害人在上述诸方面的特征,因犯罪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1)被害人的性别特征。根据各国的统计,除婚姻家庭方面的犯罪、强奸罪以及其他性犯罪外,多数类型犯罪尤其是暴力犯罪的被害人在总体上以男性居多。尽管女性对暴力犯罪的恐惧甚于男性,但主要是由于女性对强奸犯罪的恐惧以及对家庭暴力的恐惧,而非由于暴力犯罪的被害人女性多于男性。根据1996年、1999年和2002年天津市调查统计资料,男性被害人的比重高于女性被害人,分别是9∶8、8∶8和8∶9。(2)(2)被害人的年龄特征。在我国,被害人集中在18~45周岁的中青年段,(3)其中又以25~35周岁阶段的被害人相对集中。(4)(3)被害人的婚姻状况。在西方国家,未婚者的被害率高于其他婚姻状态的人群。我国的研究结论与之不同,绝大多数的犯罪被害人是已婚者。(4)被害人的受教育程度。在我国,受教育程度与被害风险出现了两头小、中间大的特征,即被害人主要集中在小学、初中、高中3个层次,其中又以初中文化水平的被害人被害风险最大,小学以下、高中以上被害风险较低。(5)(5)被害人的职业特征。我国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1994年的调查显示,农民在被害人中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工人,军人和公务员所占的比例最低。(6)(6)被害人的经济收入特征。西方国家被害人研究显示,暴力犯罪被害人的经济收入与被害风险成反比,即收入越高,被害的可能性越小。盗窃犯罪的被害人也呈现类似的特征。()(7)财产状况。当今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繁荣,人们对金钱的有用性认识得更加充分。有的不法分子为了获得金钱,不惜采取各种卑鄙的手段甚至是杀人。因此,拥有一定金钱或财产的人面临因财产而被侵犯的危险。(二)被害人的法律特征犯罪被害人是遭到犯罪侵害的人。犯罪被害人的特征就是犯罪被害人所特有的反映其特定身份和犯罪被害状态的基本属性,即被害

已发表法学论文百余篇,其中CSSCI论文(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八篇)三十多篇。主要论文如下(按时间顺序,主要列举1997年以来发表的论文):*《论我国刑法中的聚众犯罪》,载《法商研究》1997年第5期(与人合作),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法)1998年第2期收载。《论惩治黑社会犯罪的刑事立法》,载《法学评论》1997年第6期。*《论转化犯的构成及立法例分析》,载《山东法学》1998年第4期,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法)1998年第10期收载。4、《论印度反腐败的法制历程及其启迪》,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若干个罪的罪过性质问题研究》,载《中国刑事法杂志》1998年第6期,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法)1999年第3期收载。《城市化进程中的家庭与青少年犯罪》,载《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期。《对犯罪目的与目的犯的探讨》,载《山东法学》1999年第2期。《法定刑的立法原则与新刑法中法定刑的立法缺陷探微》,载《法学评论》1999年第2期,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8年第3期部分转载。*《结果犯的概念及其既遂形态研究》,载《法律科学》1999年第3期。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法)1999年第7期收载。*《行为犯的概念及其既遂形态研究》,载《法商研究》1999年第3期。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法)2000年第1期收载。《论我国刑法中的情节和情节犯》,载《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6期。《沉默权的限制与限制的沉默权》,载《诉讼法论丛》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出版。*《论定罪情节与情节犯》,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法)2000年第5期收载。《对沉默权的理性呼唤》,载《政治与法律》2000年第1期(第二作者)。《对贪污罪的比较研究》,载《犯罪研究》2000年第1期。《利用色相取得建筑项目是否属于商业贿赂》,载《经济与法》2000年第2期。《包更生诉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没收假币案》,载《判例与研究》2000年第3期。《城市化进程中的网络犯罪及其防治》,载《犯罪研究》2000年第4期。该文在2000年第九届中国犯罪学年会上获得较高评价。《抢劫杀人案的定性问题》,载《法律适用》2000年第9期。《犯罪既遂的构成要件齐备说及其评述》,载《当代法学研究》2000年第2·3期。《论死刑缓期执行的司法适用》,载《犯罪研究》2000年第6期。《发回重审案件是否适用上诉不加刑原则》,载《法学》2001年第1期。《关于惩治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立法建议》,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1期。《行政案件之法律审与事实审辨析》,载《政治与法律》2001年第1期。《张烨等强奸、强制猥亵妇女案》,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主编的《刑事审判参考》2001年第9辑,法律出版社出版;《陆某某、张某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交通肇事案》,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主编的《刑事审判参考》2002年第5辑,法律出版社出版;《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行为的认定及其法律责任》,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结果加重犯的结构及其未遂形态问题》,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 。《共同强奸和强制猥亵妇女案评析》,载《政治与法律》2002年第2期。《网络犯罪及其防治对策前瞻》,载《犯罪研究》2002年第2期。《法院变更指控罪名观念误区与合理选择》,载2002年8月26日《人民法院报》(时代特稿)。《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行为及法律责任》,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内幕交易的经济分析与法律规制》,载《法商研究》2002年第4期(第二作者);《罪刑法定原则适用的基本问题》,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对未遂犯处罚范围的新思考》,载赵秉志主编的《刑事法实务疑难问题探索》,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内月出版;《刑法中“委派从事公务”的学理分析与司法认定》,载《法学》2002年第9期;《一起利用伪造观光券实施的职务侵占案》,载《人民司法》2002年第10期;《应对有组织犯罪的刑事立法与防治对策思考》,载《法治论丛》2002年第4期;《罪刑法定原则司法化的三个观念问题》,载《法学》2003年第1期(合作);《发回重审与上诉不加刑原则关系论》,载《法律科学》2003年第3 期;《试论私分国有资产罪的司法认定》,载《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1期。*《打击证券犯罪的价值选择和现实思考》,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第四期,并被人大报刊资料中心(刑学)2004年第12期转载;《日本行政犯性质的学说及其评析》,载《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6期;《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监事会及其关系新论》,载《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死罪原因与死刑限制——死刑案件给我们的一点启示》,载《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第1期;《补诉·补判·补刑——从诉讼期限制度看刑事法的谦抑精神》,载《法学》2005年第7期;《有关卖淫犯罪的疑难问题新探》,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行政犯立法构想新论》,载《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6期。《论共犯关系之脱离》,载《法学研究》2006年第2期;A New Probe into the Criminal Liabilities for the Intentional Spread of AIDS ,CHINAN LEGAL SCIENCE,(《中国法学》2005年海外版)。《沉默权与如实回答义务的冲突与选择》,载《华东刑事司法评论》第5期;《司法权威:从理想到现实的回归》,载上海市法学会编《专家学者谈司法权威》,文汇出版社2004年出版;《死缓制度的中外渊源及历史发展》,载《中西法律传统》(第四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所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让地方执法的暴力冲动远离和谐社会——法治视域下的“当场击毙”》,《法学》2007年第7期《对“纸箱馅包子”事件的刑法考量》,载《上海法学研究》2007年第5期。《教师侵害未成年学生性犯罪案件的犯罪学思考》,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贪污房产案件的定罪问题与思考》,载《法学论坛》2008年第1期。《也谈检察监督制度为什么受质疑》,载《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西丰事件还需法律亮剑》,载《检察风云》2008年第3期“专家视点栏目”;《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心理和人格因素辨析》,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年第3期。《论仇富引发犯罪的原因及对策思考》,载《东方法学》2008年第5期。《艾滋病人犯罪与相关法律制度之完善》,载《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4期;《贫困与犯罪问题——以农民工犯罪为视角》,载《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5期;《媒体诽谤与权力造罪》载《法学论坛》2009年第2期。《公司高管犯罪的现状、成因与对策思考——以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犯罪为例》,载《社会科学》2009年第9期。《“尊龙名社”案之忧思——关注网络网罗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年第2期;《上市公司高管犯罪问题研究》,载张育军等主编:《证券法苑》(第2卷),2010年6月法律出版社出版。《以刑制罪的学理阐释》,载《政治与法律》2010年第7期。《从国外立法看我国破产犯罪的修改完善》,载《经济刑法》第9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对刑讯逼供原因的再认识——兼论办案人员素质不高导致刑讯逼供的命题》,载《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商业贿赂犯罪的特征、成因与防治对策新探》,载《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5期。72.《网络游戏与青少年犯罪问题》,载《青少年犯罪研究》2010年第6期。73.《警察防卫新论》,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为何同案不同判》,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载2011年第2期。75.《酒驾犯罪的立法背景和构成要件分析》,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76.《论刑法中的多次犯罪》,载《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第7期(合作)。77《论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几个问题》,载《审判研究》2011年第2辑,法律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78-80.《法制日报》(北京)三篇(法制日报思想部落):(1)《用法律破解“达芬奇之谜”》(2011年8月3日)(2600字);(2)《对“牛”案的法律追问》(2011年11月2日)(2200字);(3)《用法律温暖“社会冷漠症”》(2011年11月16日)(2500字)81.《民间网络反腐现象的法律思考》,载《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犯罪研究杂志20220年第二期下载地址

私信查收!【剧情简介】:  行为分析小组(BAU)是通过研究犯罪心理以寻找罪犯,并将其绳之以法的FBI的一个分支。BAU接手的案件多为连环犯罪,成员们从一系列的作案模式中推导出凶手的性别、种族、年龄、职业等要件,对嫌犯进行“侧写”的过程,帮助警方将凶手绳之以法。

《犯罪心理》(Criminal minds)是CBS出品的犯罪剧情电视剧,由费利克斯·恩里克斯·阿卡拉和格伦·克肖执导,由托马斯·吉布森、乔·曼特纳、谢玛·摩尔、马修·格雷·古柏勒、AJ库克、帕姬·布鲁斯特、克里斯汀·范奈丝、曼迪·帕廷金、詹妮弗·洛芙·休伊特等人主演。 《犯罪心理》讲述了美国联邦调查局总部下属的行为分析科部门(简称“BAU”)中,行为分析师们剖析最棘手的案件,分析凶手的心理和作案特征,并在他们再次施暴前预测出他们的下一步行动,协助当地警察捉拿凶手。该剧于2005年9月22日在美国首播,该剧多次获得艾美奖和人民选择奖的提名   。美国时间2020年2月20日,《犯罪心理》最终季播出大结局相关资源犯罪心理(S01~S15全集)    链接: _0LA 提取码: bhe6

已发私信

犯罪研究杂志20220年第二期

《犯罪行为心理学理论、研究和实践》( [英]布莱克本)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提取码:ykfq    书名:犯罪行为心理学理论、研究和实践豆瓣评分:1作者: [英]布莱克本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年: 2000-1页数: 382内容简介  本书回顾来心理学在对犯罪行为的解释和犯罪人的治疗及矫正中的贡献。本书的前半部分论述了刑事司法和犯罪研究中的基本概念,从社会学、精神病学以及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犯罪的本质;后半部分主要介绍了临床心理医师特别关注的有关犯罪人心理矫正的内容。本书几乎涉及犯罪人心理矫正工作中所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和主要的基础理论。因此,本书可以作为心理医师、公检法工作人员、教育工作者有关专业大学生的必备读物。作者简介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英国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版画家,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伟大诗人之一,虔诚的基督教徒。主要诗作有诗集《纯真之歌》、《经验之歌》等。早期作品简洁明快,中后期作品趋向玄妙深沉,充满神秘色彩。 他一生中与妻子相依为命,以绘画和雕版的劳酬过着简单平静的创作生活。后来诗人叶芝等人重编了他的诗集,人们才惊讶于他的虔诚与深刻。接着是他的书信和笔记的陆续发表,他的神启式的伟大画作也逐渐被世人所认知,于是诗人与画家布莱克在艺术界的崇高地位从此确立无疑。

经过两个平台的信息对比,该刊不在核心期刊目录范围内,可以当做参考。以下两个图片为两个平台上的检索结果:平台1平台2

没有

犯罪研究杂志20220年第二期下载手机版

《犯罪心理学(第2版)》(马皑)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提取码: 6j3h书名:犯罪心理学(第2版)作者:马皑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18-1内容简介:《犯罪心理学》(第2版)以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为基础,从犯罪心理学所具有的应用性特点及学生的理解方式与学习需求出发,以文理兼容、强调整合的理念建构了犯罪心理学体系。本书涵盖了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机制、犯罪心理情境、各种类型的犯罪心理分析、犯罪心理预防、犯罪心理矫治等内容。本书将近几年新的政策与形势融入其中,列举了大量具有现实意义的案例,新增了“学术前沿”“经典回顾”“应用篇”等栏目,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原理,并将心理学、法学等背景知识结合起来。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法学类本科生、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使用,也可供司法相关部门的工作者研究和学习使用。作者简介:马皑,男,1962年4月出生,北京市人,法学博士。现为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1984年本科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并留校任教。主要讲授法律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刑事司法心理学、越轨社会学、应用社会心理学等课程。擅长法律心理学基础理论、犯罪心理学基础理论、犯罪决策、群体犯罪心理、职务犯罪心理、审讯的心理学方法、社会问题等研究。出版《犯罪人特征研究》、《源于不平等的冲突:当代中国弱势群体犯罪研究》等专著。主持国家、省部、学校等各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曾获得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宝钢奖优秀教师、北京市高校育人标兵等称号。章恩友,男,1966年11月出生,河南信阳人。1990年河南大学研究生毕业,心理学专业。现任中央司法警官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二级教授,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学术领域有犯罪心理学、矫治心理学、监狱学、矫正教育学等。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监狱工作协会理事、教育改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协会理事。著有《犯罪心理学》《罪犯改造心理学》《罪犯心理矫治》《矫治心理学》《矫正教育学》等,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8项,有十余项成果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李婕,女,1987年10月出生,安徽蚌埠人,法学博士。2006年至2016年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本科及硕士为心理学专业,师从马皑教授,博士为刑法学专业犯罪心理学方向,为我国犯罪心理学学科主要奠基人罗大华教授的关门弟子。现为燕山大学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讲授犯罪心理学课程。主要研究领域:法律心理学基本理论、犯罪心理学基本理论、法官决策心理、被害人宽恕心理、司法人员心理健康、恢复性司法等。代表作为《心理科学》上发表的《影响再次侵犯的实验研究:报复、惩罚、沉默还是宽恕》《案件无关情绪和案件相关情绪对法官量刑决策影响的实验研究》等十余篇。主持省部级、厅级、校级在研课题5项。

《犯罪行为心理学理论、研究和实践》( [英]布莱克本)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提取码:ykfq    书名:犯罪行为心理学理论、研究和实践豆瓣评分:1作者: [英]布莱克本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年: 2000-1页数: 382内容简介  本书回顾来心理学在对犯罪行为的解释和犯罪人的治疗及矫正中的贡献。本书的前半部分论述了刑事司法和犯罪研究中的基本概念,从社会学、精神病学以及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犯罪的本质;后半部分主要介绍了临床心理医师特别关注的有关犯罪人心理矫正的内容。本书几乎涉及犯罪人心理矫正工作中所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和主要的基础理论。因此,本书可以作为心理医师、公检法工作人员、教育工作者有关专业大学生的必备读物。作者简介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英国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版画家,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伟大诗人之一,虔诚的基督教徒。主要诗作有诗集《纯真之歌》、《经验之歌》等。早期作品简洁明快,中后期作品趋向玄妙深沉,充满神秘色彩。 他一生中与妻子相依为命,以绘画和雕版的劳酬过着简单平静的创作生活。后来诗人叶芝等人重编了他的诗集,人们才惊讶于他的虔诚与深刻。接着是他的书信和笔记的陆续发表,他的神启式的伟大画作也逐渐被世人所认知,于是诗人与画家布莱克在艺术界的崇高地位从此确立无疑。

犯罪学原理》教案 冷江电大 黄雄 一、 课程性质 本课程分五篇共二十五章。第一篇绪言部份,主要阐明犯罪学的性质和特点以及他同领近学科的关系与研究犯罪学的方法等;第二篇概括论述犯罪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比如犯罪的根源、本质、类型等;第三篇是犯罪学本门课的核心内容,主要阐述犯罪的整体原因及其内部机制;第四篇研究的是六种重要的犯罪的成因和预防;第五篇为几种重要的犯罪。 二、 本课程的任务与目的 犯罪学主要是研究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的科学。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犯罪这种社会现象形成的原因及其变化规律,以及控制和预防犯罪的各种确实有效的措施。为其在以后的工作中正确的指导刑法的执行,有效的实行社会防范,准确的惩治犯罪,成功的改造犯罪提供帮助,从而为能更好的保卫公民的人生权利和财产经济权益,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公益,维护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安定社会秩序,促进生产,发展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学习媒体 文字教材: 。《犯罪学教程》,解玉敏主编,中国物价出版社出版。文字教材是学生系统学习犯罪学知识的主要依据,文字叙述流畅、材料详实、概念表达清晰,重点问题突出,逻辑性强,是学员自学必不可少的工具。 四、荐参考书目 (1)《犯罪学概论》 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 莫洪宪主编 (2)《犯罪学》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邱国栋主编 (3)《犯罪学通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康树华主编 (4)《犯罪社会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 (意)菲利 (5)《新犯罪学原论》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查德昆尼著 1988年]版 (6)《比较犯罪学》 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 五、学习重点 犯罪学的概念和特点 (一)、主要教学内容 犯罪学的概念;犯罪学的研究对象;犯罪学的特点;犯罪学的任务 本章应掌握犯罪学的概念,明确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了解中西方犯罪学思想渊源,犯罪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犯罪学的概念(犯罪学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犯罪学研究的对象 中国犯罪学思想渊源 犯罪学三个阶段的研究路线 (二)、练习题 1、什么是犯罪学及其特点? 2、犯罪学研究对象歧义的原因之所在? 3、犯罪学研究对象有哪些? 4、如何理解犯罪需的任务? 犯罪学的内容体系及其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一)、主要教学内容 犯罪学的内容体系;犯罪学与邻近科学的关系 本章应准确理解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概念;把握犯罪现象的概念、特征;准确理解犯罪人的概念;了解犯罪行为形成的过程。 犯罪的概念 犯罪现象的概念、特性 新时期我国犯罪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犯罪人的概念 犯罪人的本质属性 犯罪行为的概念 犯罪行为的构成要素 犯罪行为形成的过程 (二)、练习题 1、如何理解犯罪学与刑法学、犯罪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2、如何理解犯罪学与社会学、劳动改造法学及伦理学关系?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 一)、主要教学内容 犯罪学的几种主要研究方法:社会调查、数理统计、比较论证和系统论与控制论在犯罪学研究中的运用 本章应准确理解各类犯罪的概念,掌握各类犯罪的特点。 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和特点 团伙犯罪的概念和特点 重新犯罪的概念和特点 暴力犯罪的概念和特点 经济犯罪的概念和特点

犯罪研究杂志20220年第二期下载完整版

已发私信

全国2007年10月犯罪学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犯罪防控系统的第一个层面旨在332(A)A.抑制犯罪动机B.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C.防止重新犯罪D.矫正心理偏差  2.在以下措施中,不属于人民调解“四落实”工作的是(B)342A.制度落实B.场所落实C.工作落实D.报酬落实  3.芝加哥犯罪预防计划属于(C)310A.古典犯罪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B.实证犯罪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C.犯罪社会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D.犯罪心理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  4.在下列犯罪预防二元模式的措施中,属于被害后预防措施的是(A)314  A.被害援助B.提高大众的被害预防意识C.重视对易被害群体的被害预防D.减少被害因素  5.一般预防的对象是(B)A.党政首脑机关B.普通社会成员C.已然犯罪人D.物资仓库  6.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受得(或者可能受到)侵害和保护的综合心态是()A.社会保障感B.社会安全感C.社会恐惧感D.社会支持感  7.犯罪预测是推测未来不确定的犯罪状态和结构的(D)A.观察活动B.认识活动C.调查活动D.思考活动  8.犯罪结构体现的是各种犯罪类型间的(B)89A.相互关系B.比例关系C.数量关系D.因素关系  9.轻浮型被害人、疏忽型被害人、轻信型被害人的分类是根据被害人(B)A.人生经历的不同B.人格特征的不同C.生理特征的不同D.生活方式的不同  10.在下列因素中,不属于掠夺性犯罪所必备之因素的是()A.潜在的犯罪人B.适宜的作案目标C.存在冲突的家庭D.缺乏有保护能力的人  11.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标志是(A)A.性格B.情绪C.需要D.动机  12.动机由(A)A.需要转化而来B.认识转化而来C.行为转化而来D.心理状态转化而来  13.同一时期两种以上文化之间的冲突被称为(B)A.纵向文化冲突B.横向文化冲突C.物质文化冲突D.同质文化冲突  14.我国经济增长同犯罪增长之间存在着(B)A.必然联系B.非必然联系C.直接联系D.间接联系  15.马克思主义的犯罪原因论是一种多因素的(D)A.生物作用论B.经济决定论C.文化冲突论D综合作用论  16.在犯罪原因系统中,各种因素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关系(B)147A.不是平行的B.不是等同的C.不是对应的D.不是相关的  17.犯罪行为抑制机制中的主观因素对犯罪行为起(B139)A.助推作用B.阻碍作用C.调节作用D.终止作用  18.拟制的犯罪人即(B)A.犯罪团伙B.法人犯罪人C.犯罪集团D.犯罪组织  19.在一定时空内犯罪数与人口总数之比是(C)A.破案率B.立案率C.犯罪率D.报案率  20.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刑事犯罪高峰是(A)A.1950年B.1963年C.1969年D.1983年  21.女性较少进行的犯罪类型是(A)A.杀人B.抢劫C.投毒D.  22.我国走私案件多发于(B)A.西南内陆地区B.东南沿海地区C.西北地区D.东北地区  23.通过实际调查获取一定时空范围内犯罪的原始资料进而研究犯罪的方法是(B71)A.实验研究B.调查研究C.文献研究D.统计研究  24.犯罪研究应坚持(61C)A.客观性原则B.价值性原则C.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原则D.人性化原则  25.古典犯罪学派的犯罪原因观是(B30)A.性恶论B.自然犯罪论C.自由意志论D.天生犯罪人论  26.关于犯罪原因的“原罪说”是(C25)A.欧洲奴隶社会的主流观点B.中国奴隶社会的主流观点C.欧洲封建神学时期的主流观点D.中国封建时期的主流观点  27.探索促使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是(A)A.社会学研究的任务B.犯罪学研究的任务C.刑法学研究的任务D.政治学研究的任务  28.狭义犯罪学又被称为(B)A.犯罪现象学B.犯罪原因学C.犯罪预防学D.犯罪对策学  29.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A)A.犯罪学的基本原理B.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C.犯罪学研究的推断依据D.犯罪学研究的哲学基础  30.20世纪中期以后,犯罪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D)53A.人类学的研究方法B.心理学的研究方法C.法学的研究方法D.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提出的预防犯罪的措施有(de )A.刑罚个别化B.制定明确而通俗的法律C.使法律的执行机构注意遵守法律而不腐化D.奖励美德E.完善教育  32.犯罪现象的属性是()A.悖逆性B.文化性C.社会性D.政治性E.历史性  33.犯罪社会原因是决定个体犯罪的(C)  B.内部条件C.客观条件D.主观条件E.主客观综合条件  34.加罗法洛提出的“自然犯罪”包括( )46.  杀人罪B.盗窃罪C.罪D.重婚罪E.交通肇事罪  35.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犯罪状况是()A.常规性犯罪增加B.反革命案件增加C.统计上的犯罪数量不高D.事实上的犯罪严重E.成年人犯罪严重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36.犯罪中预防37.社会治安综合治理38.文化39.李斯特40.观察法41.群体性犯罪  全国2008年1月 犯罪学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广义犯罪学与狭义犯罪学的区别实质上是两者的(C)A时代背景不同B研究方法不同C研究范围不同D研究立场不同  从研究的问题上看,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侧重研究(B )A社会结构B犯罪现象C社会规律D越轨行为  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被称为(B)78A犯罪率B犯罪现象C犯罪行为D犯罪明数  贝卡利亚认为,预防犯罪最可靠但也是最困难的手段是(C)A发展经济B制定法律C改善教育D奖励美德  现代犯罪学关于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A)A犯罪的社会预防B犯罪的心理预防C犯罪的个体预防D犯罪的法律预防  世界上第一部以犯罪学命名的研究专著的作者是( D)A贝卡利亚B托皮纳尔C龙勃罗梭D加罗法洛  在现代犯罪学中,犯罪原因论的主流观点是(B)A单因素论B综合原因论C混合因素论D冲突论  边沁学说的核心是(A)A“幸福计算”理论B性善论C社会解组论D刑罚个别化理论  在关于犯罪因素数量的变化规律方面,菲利提出了著名的(B)A犯罪饱和法则B犯罪三原因论C“自然犯罪”的概念D社会防卫论  20世纪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克利福德·R·肖和亨利·D·麦凯创立了(D)A犯罪经济学B犯罪遗传学C犯罪心理学D犯罪生态学  犯罪学研究方法的显著特征是(C)A外显性B客观性C综合性D主观性  犯罪研究中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是(A)A访谈法B比较法C统计法D相关分析法  在研究总体中,每隔相等的若干单位,抽取一个样本的犯罪学抽样方法是(C)A分段抽样B整群抽样C等距抽样D分层抽样  没有被察觉而实际已经发生的犯罪数是(D)A发案数B相对暗数C恒比数D绝对暗数  犯罪统计表明,从总体来看,当代中国犯罪人的初犯年龄(A)A正在提高B正在降低C没有变化D变化不定  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观点的是(C167)A脑组织损伤说B自由意志论C模仿论D精神分析理论  犯罪条件对犯罪行为的发生是(144B)A必然的B必要的C既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D非必要的,而是必然的  19世纪30年代,比利时统计学家科特勒和法国统计官员盖里在进行社会道德统计中提出了(B)A社会控制论B社会环境论C文化冲突论D亚文化理论  作为社会制度的核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性质的制度是(184C)A社会形态B宏观社会制度C中观社会制度D微观社会制度  欲望在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中起着(D)A纽带作用B辅助作用C基础作用D核心作用  不具备被害因素和条件,纯粹是由于偶然性的不幸事件而遭致被害的人是(C)225A状态性被害人B流动型被害人C机会性被害人D疏忽型被害人  当前我国被害人的年龄段集中在(B231)A18周岁以下B18~35周岁C36~55周岁D55周岁以上  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为一种顺应状态的特性是(C)A被害的可猎性B被害的诱发性C被害的易感性D被害的受容性  世界各国衡量被害风险的最重要指标是(B)A被害数量B被害率C被害死伤率D被害死亡率  以匿名方式轮番征询专家意见,最终得出预测结果的经验推断法是(C270)A指数修匀法B时序预测法C特尔菲法D对比类推法  将犯罪预测划分为犯罪主体预测、犯罪对象预测、犯罪形式预测、犯罪手段预测、犯罪结构预测、犯罪率预测等类型所依据的标准是(A)259A犯罪预测的内容B犯罪预测的时间C犯罪预测的条件D犯罪预测的空间  采用物质装置用以阻劝犯罪实施的犯罪预防是(C)A条件预防B人防C物防D技防  通过针对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实施犯罪的途径,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的犯罪预防是(D)292A惩戒性预防B控制性预防C保护性预防D堵塞性预防  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中,属于维护社会治安的战略性措施是(A)A教育B防范C打击D改造  在犯罪防控系统中,第一个层面的防控措施旨在(A)A抑制犯罪动机B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C限制犯罪工具和手段D预防重新犯罪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犯罪学的学科作用主要有(5ACDE)A认识犯罪B打击犯罪C为制定和完善刑事政策、刑事法律提供依据D为预防犯罪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E为培育犯罪预防的社会基础提供帮助  犯罪学采用的社会调查的具体方式主要有(20CDE)A统计法B心理分析法C访谈法D问卷法E文献法  下列有关犯罪人的表述中,合理的有(119ABDEC)A犯罪人是犯罪现象构成的核心B犯罪人是犯罪行为的载体C犯罪人是犯罪行为的实施者D犯罪人包括不被刑法规范为实施刑罚的未成年犯罪人E犯罪人包括无刑事责任能力,但实施了符合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行为的精神病人  犯罪行为运作机制的动作方式具有(138BDE)A间断性B连续性C不规则性D律动性E向度性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比较分析法犯罪后果犯罪的起伏律人格障碍职业型被害人因果分析预测法  070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C)A犯罪现象 B犯罪原因C预防犯罪 D学科建设从研究方法上看,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主要采用(A)A事实分析法 B规范分析法C法律论证法 D犯罪行为结构解析法关于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当今大多数犯罪学学者持(D)A法学观点 B心理学观点C社会学观点 D独立的综合性学科观点“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学者(B)A孔德 B托皮纳尔C塔尔德 D加罗法洛现代犯罪学关于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B)A犯罪的心理预防 B犯罪的社会预防C犯罪的个体预防 D犯罪的法律预防在犯罪分类问题上,贝卡利亚认为犯罪行为的真正衡量标准是(30C)A法律 B犯罪人的自由意志C该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D刑罚以龙勃罗梭为代表的实证派犯罪学将犯罪学研究实现了从犯罪行为转向(46D)A被害人 B刑罚C犯罪情境 D犯罪人20世纪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在对芝加哥地区的犯罪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A)A同心圆说 B犯罪饱和说C犯罪的生物遗传说 D模仿论依据影响某一结果的一种或几种因素以及它们影响的程度来主观判断抽取样本数的犯罪学抽样方法是(A66)A配额抽样 B判断抽样C等距抽样 D随机抽样犯罪学对事物之间具有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分析,被称为(A)A解释性分析 B描述性分析C横向比较分析 D纵向比较分析 转贴于:自考_考试大  一定时空内的犯罪数与人口总数之比是(D)A立案率 B破案率C人犯率 D犯罪率已经发生并被发现,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已举报而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C)A发案数 B相对暗数C绝对暗数 D恒比数从新中国犯罪发展的过程看,犯罪的大幅度起伏与(D)A经济快速发展直接联系 B自然环境的变迁直接联系C人体的生理变化紧密联系 D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紧密联系犯罪统计表明,从总体来看,当代中国犯罪人的初犯年龄(B)A正在提高 B正在降低C没有变化 D变化不定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是(D)A违法性 B社会性C形式多样性 D社会危害性欲望在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中起着(137C)A纽带作用 B辅助作用C核心作用 D基础作用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是犯罪人追求犯罪后果的(138C)A思想体系 B组织体系C实践体系 D形式体系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学理论观点的是(C)A天生犯罪人论 B人种论C亚文化论 D差异交往论在犯罪原因系统中,以对具体犯罪事件为中心,在较长时间和较大空间内同犯罪发生存在联系的因素组类是()A犯罪根源 B犯罪的一般原因C犯罪的具体原因 D犯罪情境弗洛伊德提出的关于犯罪原因的理论观点是(A)A精神分析理论 B挫折攻击论C智能低下理论 D隔世遗传理论  经济发展与犯罪的增长之间(C)A存在着同步增长的规律 B存在着一种必然的联系C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D没有任何关无智能缺陷、心理紊乱不定、对自己的缺点毫无察觉、对别人不负责任、自制力差、易盲动等属于()A精神发育迟滞的表现 B精神常态的表现C重性精神病的表现 D人格障碍的表现精神障碍患者易实施(B)A犯罪 B暴力犯罪C经济犯罪 D有组织犯罪犯罪被害人学的奠基者是(A)A门德尔松 B亨得利C科恩 D边沁世界各国衡量被害风险的最重要指标是(B)A被害数量 B被害率C被害死伤率 D被害死亡率研究被害人的生活方式与被害之间关系的著名理论是(A)A暴露理论 B幸福计算理论C社会解组论 D社会防卫论被害人在犯罪侵害前容易接受犯罪人的诱导,成为犯罪人选择为侵害对象的特性是()A被害的顺应性 B被害的诱发性C被害的易感性 D被害的受容性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易遭受犯罪侵害的主要是( )A女性成年人 B男性成年人C女性未成年人 D男性未成年人以匿名方式轮番征询专家意见,最终得出预测结果的经验推断法是( )A指数修匀法 B时序预测法C特尔菲法 D对比类推法依据犯罪预防所作用的对象以及地位和重要程度的不同,可将犯罪预防划分为一般预防、特殊预防和( )A疏导性预防 B保护性预防C控制性预防 D重点预防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犯罪学关于犯罪现象的研究具体包括( )A对犯罪现象属性的研究B对犯罪现象反映形式及特征的研究C对犯罪现象发展变化特点及规律的研究D对犯罪行为构成要件及定罪量刑的研究E对犯罪行为过程及机制的研究实证派犯罪学与古典犯罪学的区别有( )A时代背景的区别 B研究对象的区别C研究方法的区别 D犯罪原因理论的区别E犯罪对策理论的区别当代中国犯罪现象的特征有( )A经济领域犯罪严重 B流动人口犯罪突出C群体性犯罪增多 D职业犯罪比重增加E犯罪类型和手段的地区差异缩小社会控制论的主要观点有( )A遏制论 B标签论C中性化说 D差异交往论E社会责任说按照预测内容的标准,可将犯罪预测类型划分为( )A犯罪形式预测 B犯罪形态预测C宏观犯罪预测 D微观犯罪预测E犯罪手段预测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狭义犯罪学比较分析法犯罪类型结构犯罪的辐射律犯罪原因结构精神障碍  061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对犯罪的消极作用。试论述自考_考试大

犯罪学的系统萌芽思想发源于西方法律思想家对个人行为与国家意志相冲突问题的探索过程中,是西方法学界对犯罪学、刑事法律研究领域和司法实践领域作出的伟大贡献。从体系化探索和研究犯罪学的角度来说,关于犯罪的基础理论最初产生于18世纪时的西方国家,而18世纪中叶贝卡利亚出版的《论犯罪与刑罚》一书则初步奠定了犯罪学的基础框架,但从学科整体的高度看,那时对犯罪学的研究尚是零星的,还没有形成规模化体系,且更多的还只是停留在单纯对刑事犯罪进行研究的层面,并没有触及到犯罪学的学科研究核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犯罪学理论。 犯罪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19世纪,一般认为是由意大利学者龙伯罗梭与其学生等一起持续鼎力创立。在1876年,龙伯罗梭出版了《犯罪人论》这部影响极大的著作,标志着犯罪学开始初步成为一门被系统研究的独立学科,并促使犯罪学的理论探索开始试图摆脱刑事法学关于犯罪研究的桎梧和不利导向,走上了犯罪学作为独立法律学科自由研究、发展的道路,这是龙伯罗梭对法学研究特别是犯罪学研究的独特贡献!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龙伯罗梭对犯罪学的研究是带有极大的局限性和偏见性,甚至带有浓重的种族和人种歧视,特别在对犯罪原因和对犯罪的预防研究上更是走了极端:他认为犯罪产生的原因不在于社会,而在于犯罪者个人,是由公民个人的特殊生理构成导致犯罪的发生;同时,在对犯罪的预防方面,他主张采取极端手段,认为要解决犯罪,必须限制和剥夺犯罪人的人身自由或者生命,忽略了对个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推脱了社会应该承担的犯罪预防责任。因此,龙伯罗梭对犯罪学的研究还没有走向理性化思维道路,更多的是站在维护国家统治权威性的立场上,还没有接触到犯罪学的学科真谛,甚至不利于犯罪学的健康发展。 之后,龙伯罗梭的学生卡罗伐洛于1885年写成了《犯罪学》一书,在这本书中,卡罗伐洛提出了“自然犯论”的学说,为犯罪学的发展和科学建立犯罪学研究体系注入了新的血液,极大地发展和更新了旧式思维影响下的犯罪学。不久,龙伯罗梭的另一学生菲利于1892年出版了《犯罪社会学》一书,首次提出对于犯罪产生的原因研究应充分关注导致犯罪产生的社会原因,社会不利因素的存在也是促成个人产生犯罪的重要原因。菲利在对犯罪产生的原因研究方面将人们的视野导到了社会存在的层面,从另一角度再次将犯罪学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进一步扳正了犯罪学研究的不良方向。后来,德国学者李斯特在批判性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犯罪学的发展阐述了新的理论,他明确指出,要削除或减少犯罪,改善社会环境尤为重要,国家应承担起国家治理责任。 从世界范围内对犯罪学的研究成果看,犯罪学得到空前发展并稳步走向成熟是在人类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以后,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无数无辜公民的生命被国家力量利用为非法目的并冠以表面上正大光明的政治口号以逃避法律责任的追究。二战结束以来,悲烈的人类人为灾难促使人们对犯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与国家行为相结合的犯罪行为引起了公民的广泛关注并进入了法学家研究的视野,从而拓展了研究视野,扩展了法学涵盖的范畴,使犯罪学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而此时与国家行为相结合的犯罪学研究方向,已经初步暗含了国家犯罪学研究的端睨,实际上,那时已经出现了对国家行为构成犯罪进行研究的案例,只是系统提出国家犯罪学思想时机尚未成熟。

  • 索引序列
  • 犯罪研究杂志20220年第二期下载
  • 犯罪研究杂志20220年第二期下载地址
  • 犯罪研究杂志20220年第二期
  • 犯罪研究杂志20220年第二期下载手机版
  • 犯罪研究杂志20220年第二期下载完整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