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法国期刊杂志有哪些

法国期刊杂志有哪些

发布时间:

法国期刊杂志有哪些

1、按网页杂志分:创意、设计、广告等。2、按电子杂志分:时尚、金融、数码、收藏、专业学术、时政、投资等。3、按生活杂志分:美容、家居、建筑、美食、美酒、亲子育儿、地理、旅游、音响等。4、按开本分:可分为大16开、16开、大32开、小32开等。5、按发行范围分:可分为内部发行、国内公开发行、国内外公开发行等。6、按发行方式分:可分为邮发杂志和非邮发杂志。扩展资料:注意事项1、杂志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它根据一定的编辑方针,将众多作者的作品汇集成册出版,定期出版的,又称期刊。2、期刊的状况是与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相联系的,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在起步阶段,市场还不够成熟,同其相联系,期刊市场秩序还比较混乱,期刊市场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期刊市场不能有效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3、要做一份成功的期刊,就要先了解自己,对期刊有个准确的定位,很多期刊没有明确的编辑方针,缺乏办刊理念,也不清楚自己的读者群是谁,甚至对自身的优势劣势也没有一个清楚地认识,只是盲目地办刊。事实上,办好一份杂志,需要有好的文章,吸引人的图片,更要有合适地编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期刊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杂志

1、按内容分:可将杂志分为综合性期刊与专业性期刊两大类。2、按学科分,可将杂志分为社科期刊、科技期刊、普及期刊等三大类,而社科期刊中,又可分成新闻类、评论类等;科技期刊可分成理科类、工科类、天地生化类等。3、按时间分,可将杂志分为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等。4、按读者对象分,可将杂志分为儿童杂志、青年杂志、高校杂志、少年杂志、妇女杂志、老人杂志、工人杂志、农民杂志、干部杂志、知识分子杂志、军人杂志等。5、文种分,可将杂志分为中文杂志、英文杂志、日文杂志、俄文杂志等,以及满、蒙、藏、维吾尔等我国少数民族文字杂志。6、按发行范围分,可分为内部发行、国内公开发行、国内外公开发行等。7、按杂志的性质分,则可分为学术性期刊、普及性期刊、教育性期刊、情报性期刊、启蒙性期刊、娱乐性期刊等等。

艺术也是有划分什么专业类的,你是需要什么专业类型的,而且这个问题意义很广泛。

《VOGUE》杂志创刊于1892年,这个杂志创办的时间已经非常悠久了,同时社会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

法国杂志有哪些

1945年创刊,全球杂志TOP《TIME》(《时代周刊》)美国,1923年创刊《NationalGeographic》(《国家地理杂志》)美国,1888年创刊。《Fortune》(《财富》)美国,1930年创刊《Vogue》(《时尚》)美国,1892年创刊《TheEconomist》(《经济学人》)英国,1843年创刊《Playboy》(《花花公子》)美国,1952年创刊《VanityFair》(《名利场》)美国,1913年创刊《Newsweek》(《新闻周刊》)美国,1933年创刊《ELLE》法国,1945年创刊创刊60年来国际版本已达39份的惊人扩充能力代表着法国HFM(桦榭菲力柏契)集团的最强实力,较之于《Vogue》(参见04)与《Harper'sBAZAAR》(《时尚芭莎》,参见66)等相对年轻的作风以及贴近时下年轻女性的时尚需求,加上“女性都向年轻看齐”的心理暗合自然法则,《ELLE》全球开花的经济效益策略正日见其影响力

国际知名时尚杂志有:《时尚芭莎》《Numero》《i-D》《V》《Allure》《AnOther》《Dazed & Confused》《FLAUNT》等等。《时尚芭莎》是世界上最流行的女性杂志之一,它最早于1867年由赫斯特出版,总部位于纽约,每月出版,他们聚集了摄影师、艺术家、设计师和作家,以表达他们对时尚、美丽和流行文化的看法。《Numero》是由保罗·伊曼纽尔·赖夫斯出版的最受欢迎的法国时尚杂志,它有着极高的摄影水准,它是专门为高级时尚达人发布的,涵盖了国际时尚、美容、设计、健康、建筑和装饰,以及对时尚名人的传播。

玛丽安娜国际问题新观察竞赛画报

我知道的国际知名时尚杂志有《男人装》、《瑞丽服饰美容》、《瑞丽伊人风尚》、《时尚旅游》、《时尚健康》、《竞赛》、《时尚芭莎》、《时尚家居》和《时尚丽人》等。

法国有哪些杂志

法国 《ELLE》 世界著名时尚杂志 《法国欧洲时报》 欧洲最大的综合性华文报纸之一,是中法交流的窗口 《费加罗报》 是法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特点是篇幅大,页数多,是法国权威性报纸 《解放报》 1973年创刊,是法国接近托派和极左派的日报 《世界报》 1944年在戴高乐将军鼓励下创办,是法国发行量最大日报之一 法国新闻社(afp) 法新社是西方四大通讯社中资格最老的一个,法新社名义上是独立的报业联营企业,实际上是法国官方通讯社 法国电视台 法国国家性电视台

《世界报》 1944年在戴高乐将军鼓励下创办,是法国发行量最大日报之一。 法国《欧洲时报》 欧洲最大的综合性华文报纸之一,是中法交流的窗口。从1994年开始,欧洲时报开辟了中国各省市专版。 《费加罗报》 是法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特点是篇幅大,页数多,是法国权威性报纸。《费加罗报》创立于1853年,其报名源自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名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主人公费加罗。《解放报》 1973年创刊,是法国接近托派和极左派的日报。

三联周刊、壹读、看历史、读者、故事会、21世纪商业评论都不错。【拓展资料】一、杂志(Magazine)是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介于书籍和报纸之间,以ISS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进行出版。最早的杂志是1665年由法国人萨罗在阿姆斯特丹出版的《学者杂志》。中国最早的杂志为1833年德国汉学家郭实腊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杂志形成于罢工、罢课或战争中的宣传小册子,这种类似于报纸注重时效的手册,兼顾了更加详尽的评论。所以一种新的媒体随着这样特殊的原因就产生了。其中最早出版的一本杂志是于1665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由法国人萨罗(Denys de Sallo)出版的《学者杂志》(Le Journal des Savants )。1703年,伦敦出版了第一种介于报纸和杂志之间的定期刊物,发行者是《鲁宾逊漂流记》的作者丹尼·笛福。刊物名叫《评论》,篇幅为四小页,共发行九年。美国最早发行的杂志是佛兰克林的《美洲杂志》和《将军杂志》,都是模仿英国杂志的月刊,同在1741年1月出版。二、中国最早的杂志为德国汉学家郭实腊1833年7月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发行时间延续5年多,版式采用中国传统书本样式,刊期使用清代皇帝年号纪年。在最初,杂志和报纸的形式差不多,极易混淆。后来,报纸逐渐趋向于刊载有时间性的新闻,杂志则专刊小说、游记和娱乐性文章,在内容的区别上越来越明显,在形式上,报纸的版面越来越大,为三到五英尺,对折,而杂志则经装订,加封面,成了书的形式。此后,杂志和报纸在人们的观念中才具体地分开。马克思在《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出版启事中指出,与报纸相比,杂志的优点是“它能够更广泛地研究各种事件,只谈最主要的问题。杂志可以详细地科学地研究作为整个政治运动的基础的经济关系”。三、世界上最早出版的一本杂志是于1665年在阿姆斯特丹出版的《学者杂志》   法国为杂志之母,17世纪初发行的小册子,出现于欧洲各书店。这种小册子,内容是介绍法国的书店和书籍,很有点儿像书评。   1704年,伦敦出版了第一种介于报纸和杂志之间的定期刊物,发行者是《鲁宾逊漂流记》的作者丹尼·笛福。刊物名叫《评论》,篇幅为四小页,共发行九年。

法国报刊杂志有哪些

法国 《ELLE》 世界著名时尚杂志 《法国欧洲时报》 欧洲最大的综合性华文报纸之一,是中法交流的窗口 《费加罗报》 是法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特点是篇幅大,页数多,是法国权威性报纸 《解放报》 1973年创刊,是法国接近托派和极左派的日报 《世界报》 1944年在戴高乐将军鼓励下创办,是法国发行量最大日报之一 法国新闻社(afp) 法新社是西方四大通讯社中资格最老的一个,法新社名义上是独立的报业联营企业,实际上是法国官方通讯社 法国电视台 法国国家性电视台

玛丽安娜国际问题新观察竞赛画报

世界报le monde- -法国的人民日报 - - 费加罗报le figaro-经济生活 观点报le point -科教人文社会 鸭鸣报 le canard enchaine-讽刺针砭时事

《公报》、《学者报》、《信使报》

法国研究期刊有哪些杂志

多了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最新版本)中,《法国研究》不是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CSSCI(2014-2015)来源期刊目录》中未收录《法国研究》。

没有。

在向来以人文发达著称的法国,历史沉积深厚悠久,文化精英层出代兴。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洋溢于文化界的活泼而宽松的气氛,又极大地激励着文艺家思想家放手创作,著书立说。因此,每一季度,法国都有几千种图书出版,发行流通于业已充盈的文化市场。与此相应,图书评论也异常繁荣,按照评论对象和读者指向的不同,分门别类地刊登在各种报章杂志上。在有全国影响的书评专门杂志当中,《读书》是引人注目的一种,在读者中影响颇大。  与《文学杂志》、《文学》、《批评》、《欧洲》等精英杂志不同,《读书》把自己定位于普及性的书评读物。它面向大众,立足于一个新字,将最近出版的新书,尽快地评介给普通读者,给这些前往书山览胜的人们,开辟出一条捷径。法国各家声名赫赫的精英杂志,也都有相当篇幅提供给文评书评,但这些评论文章学术性很强,大半是教授写给教授看,一般读者若是没学过符号学、阐释学,不了解海德格尔、德里达,根本读不成行。《读书》杂志则尽量回避这股高不可攀的学院气,力求办得清新活泼,平易近人,在精英文化和消费文化之间找到一条中间道路。《读书》与精英杂志在指导思想上的这种不同,单从封面就可以看出:精英杂志的封面设计,大多朴素无华,纯净淡雅的底色上,仅印一个期刊名称而已,若是混到其他刊物中,很不起眼,因而有一副孤芳自赏的架势,随你爱看不看。《读书》杂志则不然,每一期封面都赫然登出知名作家的特写彩照,并用醒目的红字标出该期要目,摆到书店的架子上,好像在那里招手叫着"快来快来",即使再粗心的读者也不会错过。精英杂志大多要去大学图书馆或者拉丁区的书店才能找到,而《读书》则陈列在巴黎的每个街心报亭中,一年中重要几期的招贴画,甚至地铁车站的广告招板上都能看到。因为读者面广,发行渠道通畅,《读书》作为文化刊物,在一般公众中及在法国国外,知名度有时反要比精英杂志大。比如在我国知识界,就有很多人知道这本杂志,一家著名的人文杂志,在它为法国文化动态所设的专栏中,也直接以《读书》上的文章为蓝本,参照引据之间,给这本杂志蒙上了某种文化权威的色彩,这大约倒是《读书》的编撰者们所始所未及的。  《读书》创刊于1975年,每年出版十期,到2001年年底,正好出满300期。杂志每期大约120页,固定栏目很少变更,从创刊起一直延续至今,而各期之间,各个栏目的比重也大同小异,都有自己的一定之规。篇幅较长的专栏主要有:"访谈"、"调查"、"案宗"、"史料"、"作家世界"、"法国小说"、"外国小说"、"经典作品"以及"传记"等等,以评论文学类书籍为主,旁及艺术、历史、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各类人文学科,对科普读物也时有介绍。"访谈"、"调查"、"作家世界"、"法国小说"等几个栏目,主要介绍在法国轰动一时、灸手可势的作家,评论他们最近出版的新作,是每期杂志用以招徕读者的重头戏。以2000年及2001年"访谈"专栏为例,杂志采访的对象,有哲学巨子保罗·科利,有文学怪才米歇尔·伍雷白克,有文坛元老阿兰·罗勃-格里耶,有政论宿将雷吉斯·德布雷等数人。这些大名鼎鼎的文化人出台助阵,本身就是杂志品位质量的一种保证。而每次采访,都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有专题,有导向,力图触及当前文化界的核心和热点。比如2000年10月289期采访保罗·利科,是以他刚刚出版的《记忆历史遗忘》一书为话题,探讨恶、罪、正义、历史等伦理哲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而2001年10月299期采访阿兰·罗勃-格里那,则是因为这位新小说主帅,在退隐近20年后,以一部《恢复》走回文坛,重新成为法国文化视野的一个焦点。哲学家和文学家们的作品常常深奥复杂,寥寥几行书评很难萃取精华,长篇大论又与杂志的风格旨趣相左,而"访谈"专栏开辟了一个对话空间,以交谈这种人类最古老最基本的交流方式,邀请作者现身说法,深入浅出地表明见解,抒发感想,使读者不见其人却得闻其声,亲聆哲人文士们的关注所在,在直接和灵活上,实为其他书评体裁所无法比拟,确是一种得宜的编辑策略。  图书市场每年出版的书籍成千累万,书评杂志不能本本俱到,取此舍彼之间,自然隐含着价值评判。而为引导读者购书读书起见,杂志对它选评的各本书,常常要分一个高下优劣。《读书》杂志也不例外,它把进入自己目录的所有新作,分成佳、优、良、中、差、劣六档,分别用四根羽毛、三根羽毛、两根羽毛、一根羽毛、一根断羽、两根断羽标识。近年《读书》评论的倾向是品优不品劣,对待新书的态度,大率显精华而隐糟粕,喝彩多而骂座少,所评图书多列于三羽、二羽之间,打入断羽是极为罕见的。在这种倾向品优的评论气氛下。杂志定期刊登季度畅销书榜,向读者介绍各类图书中卖得最好的前十二名,比如289期的最佳回忆录排行榜,291期最佳外国小说,292期最佳连环画,293期最佳艺术图书,297期最佳日常实用书等等。这种新书排名活动的高潮,是每年12月-1月刊上的"年度二十本最佳图书",由杂志编辑与知名评论家一道组成评委会,聚会在巴黎圣日耳曼广场旁的双丑咖啡馆,对上一年度所有新书中的佼佼者,不分体裁类别地进行评选排次。1996年至2000年高居榜首的五部作品,分别是凯特·阿金森的《博物馆的幕后》,蕾蒂·萨瓦里尔的《幽灵为伴》,米歇尔·伍雷白克的《基本粒子》,让·艾什诺兹的《我去也》,和柳斯查尔德·卡布辛斯基的《乌木》。在入选《读书》"年度二十本最佳图书"中,文学作品受青睐,上面提到的五部作品中,前四种都是小说,而2000年度的二十顶桂冠,也被小说拿去一半,而剩下的一半,则由纪实报告,政论艺术图书,哲学著作,回忆录,字典工具书平分秋色。《读书》这种年度和季度的评选工作,自然受到了图书市场行情,新闻媒体宣传,文学奖项颁布,以及文化时尚走向等多方面的影响,常不免夹些捧场媚俗的气息在里头,它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年新书的真实价值,我们缺乏历史距离,还很难做出判断。但是,这个传统从1975年杂志创刊起,一直延续到现在,却实在不失为四分之一世纪以来,法国文化界风云起落的一个晴雨表。  在法国数量众多的文坛杂志、书评杂志中,《读书》既不追求高深人,又不流于浮泛,用大量有声有色的书评文章,招来数量可观的读者,在文化前台能够始终占据一席之地,其成功之处,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本杂志最可贵之处,在于它的开放性。它以评论文学新书为要务,但同时向人文科学,向各行各业的文化产品敞开大门。它立足于当今巴黎文化,但又能把眼光放开,综观千年历史,横览东西文化。因此,它的评论范围非常广泛,创造出一个异常丰富而混杂的多声部空间,这在欧陆中心主义根深蒂固的法国文化界,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读书》一期杂志之中,传到读者耳中的,有上个星期罗勃-格里耶在诺曼底乡间别墅中的滔滔高论,有一千年前平安时代日本宫女在琵琶湖畔的浅唱低吟,有欧洲电视文化节目的象征人物追忆他20年前对纳勃科夫的一次采访,有名不见经传的电脑工程师讲解他新开发的一套自动作诗软件。《读书》杂志的这种开放精神,使它在传播文化评介文化上,很好地完成了媒体的连通功能,不仅为许多渴望获得新知识、了解新观点的读者,建立了一个可以参照的坐标和向导,更替那些力图推出新作家、新作品的出版社和文化机构,提供了一条走向公众的途径。据《读书》主编皮埃尔·阿苏里纳介绍,各个出版社向杂志编辑部寄发的待评新书,每天都有20邮箱之多,这与它每期高达12万册的发行量一样,大概都可以看作这本书评杂志获得成功的一个标志吧。(中华读书报)

  • 索引序列
  • 法国期刊杂志有哪些
  • 法国杂志有哪些
  • 法国有哪些杂志
  • 法国报刊杂志有哪些
  • 法国研究期刊有哪些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