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考古科学杂志怎么样啊

考古科学杂志怎么样啊

发布时间:

考古科学杂志怎么样啊

《考古》、《文物》、《考古学报》这些是比较专业的。应该在看一些鉴赏类的《文物鉴赏》等

《中国国家地理》和《科学世界》有时也会有精彩的考古文章,图文并茂

为资料性著作,收书近四十种,现掌握资源不过二十余种。已经和即将出版的有:【乙种第一号】《殷虚文字缀合》郭若愚等缀集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 影印本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5年【乙种第二号】《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赵万里撰 影印暨铅印本 上海 科学出版社 1956年【乙种第三号】《汉石经集存》马衡撰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 影印本 北京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57年【乙种第四号】《石刻篆文编》商承祚辑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 铅印本 北京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57年【乙种第五号】《寿县蔡侯墓出土遗物》安徽省博物馆编著 影印本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6年【乙种第六号】《商周金文录遗》于省吾辑 影印本 北京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57年【乙种第七号】《泉州宗教石刻》吴文良著 影印本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7年【乙种第八号】《居延汉简甲编》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9年【乙种第九号】《金文编》容庚编著 影印本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9年【乙种第十号】《江苏徐州汉画象石》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编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9年【乙种第十一号】《山彪镇与琉璃阁》郭宝钧著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9年【乙种第十二号】《武威汉简》甘肃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64年【乙种第十三号】《浚县辛村》郭宝钧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64年【乙种第十四号】《甲骨文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影印本 北京 中华书局 1965年【乙种第十五号】《长安张家坡西周铜器群》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65年【乙种第十六号】《居延汉简甲乙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 北京 中华书局 1980年【乙种第十七号】《中国古代天文文物图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0年【乙种第十八号】《小屯南地甲骨(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北京 中华书局 1980年【乙种第十八号】《小屯南地甲骨(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北京 中华书局 1983年【乙种第十九号】《善本碑帖录》张彦生著 北京 中华书局 1984年【乙种第二十号】《殷墟玉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2年【乙种第二十一号】《中国考古学中碳十四年代数据集(1965-198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3年【乙种第二十二号】《新出金文分域简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影印本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年【乙种第二十三号】《明清北京城图》徐苹芳编著 北京 地图出版社 1986年6月【乙种第二十四号】《殷墟青铜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5年【乙种第二十五号】《定陵掇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编辑北京 文物出版社 6【乙种第二十六号】《宁夏灵武窑》马文宽著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编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1988年8月【乙种第二十七号】《北庭高昌回鹘佛寺壁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沈阳 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0年12月【乙种第二十八号】《中国考古学中碳十四年代数据集(1965-199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92年3月【乙种第二十九号】《考古精华》(中英文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3年11月【乙种第三十号】《二里头陶器集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年【乙种第三十一号】《杏园东汉墓壁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沈阳 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5年【乙种第三十二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博物馆洛阳分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8年9月【乙中第三十三号】《20世纪中国考古大发现》刘庆柱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0年【乙种第三十四号】《考古研究所编辑出版书刊目录索引及概要》考古杂志社编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年【乙种第三十五号】《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考古杂志社编成都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年【乙种第三十六号】《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3年 6册【乙种第三十七号】《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要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 文物出版社 2003年【乙种第三十八号】《藏王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考古中心编著 文物出版社 2005年

楼上那位说的正我想说

考古科学杂志怎么样

最早的人类应该是吃野果 和 野菜 再往后就吃动物了

考古类刊物只听说给稿费的,还没见过收费的。编辑通知要的吗?还是你主动提出的?如果是中文核心期刊,也马马虎虎吧

草,树皮

生的动物肉!或者是树皮什么的!什么野果!

大众考古杂志怎么样啊

大众文艺》还可以,本来就是可以发艺术类的,评职称也可以发,你找正规的公司投稿就好了,我没发过这本,但是发过别的,,你投这个邮箱试试看,这公司是正规的

故宫出的紫禁城,很不错,值得订阅

可能已经没有了吧。像这种情况可能是原来的那一期可能已经下架了,或者是发布者已经删除了,又或者是没有权限查看,这些都是有可能的。《大众考古》是面向社会大众的以考古、文物兼及文化遗产、博物馆、文物收藏、文化历史等内容为主题的大众文化期刊。期刊坚持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的、情趣的用稿原则,以小学高年级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为主要对象。

大众考古,很不错的,面向普通读者!

农业考古杂志怎么样啊

国内最主要的三大刊物:《考古》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的考古刊物。月刊。出版地点北京。 第一任主编、副主编为夏鼐、 陈梦家。内容包括田野考古的调查发掘简报,考古研究的一般性论述,考古工作简讯,考古技术工作,书刊译介,学术动态等。创刊于1955年,原名《考古通讯》。1955~1957年为双月刊,1958年为月刊。1959年改名《考古》,出至1966年第 5期停刊(其中1960年出10期)。自1972年复刊至1982年为双月刊,1983年改为月刊。《文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物局主办的学术性、资料性刊物。月刊。出版地点北京。原名《文物参考资料》。创刊于1950年初,本是文物局资料室编辑的内部通讯性刊物,内容包括文物保护、博物馆和图书馆 3个方面。1951年,编者改为文物参考资料编辑委员会,并公开发行,但有关考古的内容仍然较少。从1956年开始,内容不再包括图书馆方面。1959年改名《文物》,有关考古的文章进一步增多。1966年6月停刊,至1972年复刊,内容改为专一于古代文物,不再刊载革命文物方面的文章。该刊与《考古》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在于除刊登考古发现与研究外,还注重碑帖、书画、版刻和各种传世文物。《考古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的考古刊物。季刊。出版地点北京。夏鼐主编。内容包括田野考古的调查发掘报告,考古研究的专题论文,以及与考古学关系密切的其他重要论著。它的前身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于1936年出版的《田野考古报告》第 1册。该刊1947~1949年改名《中国考古学报》,出版了第2~4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考古研究所编辑,于1952年出版了第5册。1953年改称《考古学报》,为半年刊,至1955年出版了第6~10册。1956~1960年改为季刊,1962~1965年复为半年刊。1960年下半年、1961年和1966~1971年停刊。1972年复刊至1977年为半年刊(其中1972年仅出1期),1978年起重新改为季刊。其他:刊名 创刊日期 出版频率 主办单位 附注考古与文物 1980年1月 双月刊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华夏考古 1987年7月 季刊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脊椎动物学报 1957年 1967-1972 年停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于1957年创刊英文版季刊,刊名为Vertebrata PalAsiatic, 1959年创刊中文版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1年两刊合并,刊名沿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6年停刊,1973年复刊(1966和1973年均只出版了两期),1984年起刊名改为《古脊椎动物学报》江汉考古 1980年4月 季刊 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考古学会 农业考古 1981年 季刊 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 史前研究 1986年4月20日 季刊,停刊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半坡博物馆 人类学学报 1982年8月 季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化石 1972年 季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 1953年 年刊 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编辑委员会 辽海文物学刊 1986年5月 半年刊 辽宁省考古博物馆学会,辽宁省博物馆 江西文物 1989年8月 季刊 江西省文化厅 由《江西历史文物》与《江西革命文物》合并而成。1992年起改名《南方文物》。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1979年 半年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 北方文物 1985年2月 季刊 黑龙江文物管理局 原名为《黑龙江文物丛刊》 黑龙江文物丛刊 1981年10月 1984年11月停刊 黑龙江省文物出版编辑室 改名为《北方文物》 四川文物 1984年1月 双月刊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文物世界 1999年11月 季刊 山西省文物局 原名为《文物季刊》 文物季刊 1989年5月 季刊 山西省文化厅文物局 1999年11月改名为《文物世界》 中原文物 1981年3月 双月刊 河南博物院 原名为《河南文博通讯》 广东文物 1996年8月 半年刊 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物博物馆学会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58年 双月刊 故宫博物院 博物馆研究 1982年12月 季刊 吉林省博物馆学会,吉林省考古学会 东南文化 1985年10月 月刊 江苏省考古学会 原名为《文博通讯》 文博通讯 1975年5月 1984年停刊 南京博物院 1985年10月改名为《东南文化》 文博 1984年7月 双月刊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89年6月 半年刊 上海博物馆 鉴赏家 1995年5月 半年刊 上海博物馆,《鉴赏家》编辑部 收藏 1993年1月 月刊 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新疆文物 1985年 季刊 《新疆文物》编辑部 福建文博 1979年8月 半年刊 福建省博物馆,福建省文博编辑组 故宫文物月刊 1983年4月 月刊 国立故宫博物院 中国历史文物 2002年2月 双月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 原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5、参考文献的着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中央十套可以看看

刊名:农业考古Agricultural Archaeology主办: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周期:双月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1006-2335CN:36-1069/K《农业考古》为国内外首创篇幅最大的专业性考古杂志,着重从考古学和生产力角度研究我国古代农业技术的成就和历史,贯彻古为今用的方针,普及农业历史知识,为实现代化服务,同时用较多的篇幅介绍国外农业起源、稻作起源、农业历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农业考古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先进技术,供国内学术界借鉴、参考。《农业考古》着重从考古学和生产力角度研究中国农业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历史,探讨中国农业的历史规律,总结其经验教训,贯彻古为今用的方针,普及农史知识,为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服务。主要栏目有:农史研究和农业现代化、农业的起源、稻作起源研究、农业考古发现与研究、农业历史研究、农业文明研究、农业工具、农业水利、林业、园艺、茶叶、渔业、畜牧兽医、古农书、古农学家、农业与饮食、农业与医学、少数民族农业以及资料索引、农史动态等。1990 年以前为半年刊, 1991 年起该为季刊,每期 300 多页,为国内外篇幅最大的专业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已发行到日、美、英、法、德、澳、意、瑞典、加拿大、韩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几十个国家。至目前为止,已出版 85 期。为了更好地为现实服务,适应自上世纪 80 年代末全国茶文化热潮兴起新形势,从 1991 年起《农业考古》该为季刊,将原有的“茶叶”专栏扩充为《中国茶文化专号》 , 每年 2 、 4 期固定出版(至今已出版 27 辑),因而也成为国内外篇幅最大、最具权威的茶文化刊物,并在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香港、台湾等地区建立特约经销处。2005 年,为了适应现实需要,经上级出版部门批准,又将《农业考古》该为双月刊,每年 3 、 6 期固定为“三农问题研究专号”,专门发表有关“三农”问题的学术研究文章,也受到国内外读者的欢迎。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农业考古》就已被中国农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列为农业科学核心刊物,被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列为民族学的核心期刊、被复旦大学列为文史类核心期刊。经西北农业大学图书馆用“引文分析法”测度评价,在全国 15 种文物考古、历史核心刊物中居第四位。 1993 年 12 月,经华东地区优秀报刊评委会评选,获得优秀刊物一等奖。 2003 年《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 2004 年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编委会确定为“中文核心期刊”,2007年入选为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2008 年再次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编委会确定为“中文核心期刊”。《农业考古》为国际标准 16 开本, 四色彩色精印,全年共 6 期,每本定价 20 元,全年定价 120 元。国内统一刊号: CN36 — 1069/K ,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6 — 2335 。

西部考古杂志怎么样啊

《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是我国创建最早的学术期刊之一。其前身为创刊于 1913 年 7 月 1 日 的《学丛》月刊,中经《西北大学周刊》 (1924 年 ) 、《西大学报》 (1939 年 ) 、《西北学术》 (1943 年 ) 、《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7 年 ) 等刊的发展,延续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是主要反映西北大学文科各院、系、所科研成果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主办单位——西北大学,具有公诚勤朴的办学传统与厚德载物的学术氛围,为全国重点综合大学、“ 211 工程”建设高校和国家重点支持的中西部 12 所高校之一。据新浪网最新公布的中国高校排名榜,西北大学居第 42 位。《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办刊宗旨为:立足国内外科学发展前沿,展示西部人文文化风采,兼顾理论探索与应用研究,崇尚学术争鸣与创新求实。编辑部一贯重视学术品位与特色栏目设置,严把学术与编辑规范质量关。近年来,更是把提高学术质量、形成学术特色视为办刊的生命线,先后聘请了国内百余名社会科学方面的专 家 教授为学报审稿,并与他们建立经常的通讯、网络联系。还通过国际学术交流和海外留学人员,陆续聘请了数名国外专家审稿,使学报刊发文章的选题和学术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改观,逐步形成了以 张岂之 教授为首席顾问的“中国思想史”,以 彭树智 教授为首席顾问的“中东研究”,以 何炼成 教授为首席顾问的“中国发展经济学与西部大开发”等名牌栏目,陆续向读者推出了一批有较高学术水平与学术地位,能及时反映该学科研究前沿成果,对该领域的理论发展起主要推动作用,被引用频次较高的重要文章。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统计与编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一书介绍,《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在全国综合性学报 2001 年影响因子排序中居第 20 位。另外,《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连续多年被陕西省委宣传部和陕西省新闻出版局评为一级期刊和优秀编辑部,两次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为“百强社科学报” ( 位居第 23 位 ) ,一次入选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并被教育部连续列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 来源期刊”,位居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报被引次数排序第 14 名。《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为全国中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另据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 2004 年报告,《西北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排名 19 位。《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在注重发表学术研究前瞻性成果的同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研究要服从与服务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在已开设的“西部大开发”栏目的基础上,拓宽范围,找准切入点,将办刊学术方向定位于西部大开发,通过设立“西部经济发展”、“西部法制”、“西部人文”、“西部资源开发”、“西部考古”、“西部文学”等栏目,辟出较多的版面刊登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1)来稿务必论点明确,文字精练,数据可靠,每篇论文(含图、表)一般不超过8000字,必须包括(按顺序):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中文摘要、关键词(3~5个)、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简称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及英文信息(题名、作者姓名、单位、摘要和关键词)。请在文稿首页地脚处依次注明该文属何种基金资助(并注明批准编号)、交稿日期。交稿时请附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略),籍贯(省县或市),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及联系方式。文中首次出现的外国人名(知名人士可略)后必须加注英文名。2)摘要应用100~200字集中表述论文最主要的观点,切忌将摘要写成提要(背景与意义的介绍)。英文摘要一般和中文摘要对应,须用第三人称被动语态撰写,并符合英语语法规范。3)来稿请用计算机打印。量和单位符号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稿中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应有明显区别;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请在第一次出现时用铅笔注明。4)文中图、表只附最必要的(一般不超过6幅)。插图切勿过大,宽度一般不超过8cm(半栏)或16cm(通栏),请用计算机绘图(矢量图或高点阵图)。图中文字、符号应与正文一致,中英文字体均为小五宋,照片应清晰,层次分明。文稿中须留出插图的位置,并贴复印件。5)参考文献只选最主要的列入,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不宜引用。文献序号按其在文中出现先后编排。各种文献按下列格式(含标点)书写,〖HT5”H〗专著:〖HT5”SS〗[序号]作者(外文姓名可缩写,3人以下全录,3人以上只列3人,后加“等”字,外文文献须在作者前用方括号加注国别)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HT5”H〗期刊〖HT5”SS〗:[序号]作者题目[J]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HT5”H〗论文集〖HT5”SS〗中析出的论文:[序号]作者题名[A]论文集主编者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HT5”H〗国家标准〖HT5”SS〗:[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HT5”H〗专利〖HT5”SS〗:[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HT5”H〗网上下载或电子文献〖HT5”SS〗:[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EB/OL]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要特别注意区别“注释”与“参考文献”(“注释”是作者进一步解释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用带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标注,文中放右上角,注文置当页底)。

新西部是半月刊,去年发表过已经评职成功了。

订阅什么 网上要什么有什么 不用花那钱

  • 索引序列
  • 考古科学杂志怎么样啊
  • 考古科学杂志怎么样
  • 大众考古杂志怎么样啊
  • 农业考古杂志怎么样啊
  • 西部考古杂志怎么样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