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青年时代刊物名称

青年时代刊物名称

发布时间:

青年时代刊物名称

时代先锋奋进

一般指个体从17~18岁到25岁。青年期是个体从不成熟的儿童期、少年期走向成熟的成年期的过渡阶段。处在这个时期的青年,不论就生理成熟来说,还是就智力发展、情感和意志表现、个性特征及言语行为表现来说,都有其特点。

XX共青团

《青年时代》 创刊于1950年4月8日,是贵州解放后继《贵州日报》之后的第二份新闻出版物。60年代初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和文革初期停刊,1974年3月复刊,1984年1月起,更名《青年时代》。创刊之初为4开8版报纸,刊期为半月,从第4期起改为32开本杂志,刊期为半月,后曾变更为旬刊、月刊。70年代复刊时为32开本月刊,1979年7月改为16开本,80年代初期全面改版,1994年1月起正式改为大16开本,属文化生活类青年刊物。2000年1月网络开通运行,为全省首家期刊电子版。2006年7月经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由单月刊改为半月刊。

青年时代刊物名称大全

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表刊物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中的报刊1911年辛亥革命后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使中国的报刊事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批以反对封建思想、宣传新思潮为中心内容的报刊开始出现。有代表性的是1915年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 (后改名<新青年>)。它提出 “民主” 和“科学” 的口号,发起对孔子思想的批判,倡导文学革命,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1918年12月,《新青年》的主持人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又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接着,北京国民社、新潮社也分别出版《国民》杂志和《新潮》月刊,与《新青年》相配合。同时,北京<晨报>、<国民公报>、上海<时事新报>、<民国日报>(上海)等,也出版支持新文化运动的副刊。在中国报刊界形成了一个反封建的思想斗争热潮。而北京的《国故月刊》、《公言报》、上海的《新申报》等报刊, 则发表文章攻击新文化运动,于是在各种报刊上出现了新旧思潮的激烈斗争。

1、《读者》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2、《青年文摘》是一本面向全国,以青少年为核心读者群的文摘类综合刊物,刊物集萃来自报纸、期刊、图书等大众媒体的名篇佳作。3、《收获》内容以纯文学为主,涵盖文、史、哲、地、经、法和美术。4、《知音》把最新颖、最真实、最动人的人生故事奉献给广大读者,通过平凡故事揭示生活哲理和人生真谛,用真情和爱心拨动读者的心弦。5、《今日文摘》是特别为中青年读者群打造全新概念的大型综合性文摘刊物,内容涵盖社会的、人生的、心灵的关怀,深挖“今日”内涵并充分体现南方特色。令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领略文采,启迪人生的美文,催人泪下的情感,使读者受益匪浅。

青年时代刊物名称是什么

青年时代是人的一生当中最重要是阶段。这个时候,有深明大义的父母,有德高望重的恩师,有意气风发的朋友,有伉俪情深的爱人,那是最好的。反过来说,父母不能理解你,没有人指导你,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遇不见另一半,那是多么糟糕的人生状态。

一般指个体从17~18岁到25岁。青年期是个体从不成熟的儿童期、少年期走向成熟的成年期的过渡阶段。处在这个时期的青年,不论就生理成熟来说,还是就智力发展、情感和意志表现、个性特征及言语行为表现来说,都有其特点。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星期评论》、《建设》、《少年中国》、《曙光》、《新社会》、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觉悟》、《湘江评论》、成都的《星期日》、《武汉星期评论》、《浙江新潮》最著名的是陈独秀等人主编的《新青年》

青年时代刊物名称有哪些

青年时代是人的一生当中最重要是阶段。这个时候,有深明大义的父母,有德高望重的恩师,有意气风发的朋友,有伉俪情深的爱人,那是最好的。反过来说,父母不能理解你,没有人指导你,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遇不见另一半,那是多么糟糕的人生状态。

一般指个体从17~18岁到25岁。青年期是个体从不成熟的儿童期、少年期走向成熟的成年期的过渡阶段。处在这个时期的青年,不论就生理成熟来说,还是就智力发展、情感和意志表现、个性特征及言语行为表现来说,都有其特点。

青年刊物名称

《中国青年报》、《中国共青团》。《中国青年报》,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报,是以中国各族青年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和干部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全国性综合日报。中国青年报作为中共中央宣传部直管的中央级大报,以“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为己任,服务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简介2018年3月,获“2017年百强报纸”荣誉。2020年11月19日,中国青年报社“互喊加油,四大“天团”会师武汉!网友:王炸来了,中国必胜!”被评为2020中国新媒体战“疫”精品案例。 中国青年报社:“青耘计划”乡村振兴青年助农行动被评为“2020中国新媒体扶贫十大优秀案例”。

《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更名为《新青年》。

1923年10月2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杂志。共产党员恽代英、肖楚女担任主编。这是我国近代史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具战斗力和生命力的青年刊物。刊物为周刊。后迁武汉。1927年7月迁回上海。在1927年11月至1932年间,曾先后改用《无产青年》;《列宁青年》等名称秘密出版。抗日战争时期由全国青年联合会延安办事处宣传部主办。1939年4月在延安出版,1941年3月出至第三卷第五期休刊。1948年12月,由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主持复刊,在石家庄出版,次年迁北平(今北京)。1949年4月起,一直是团中央的刊物。此杂志努力在政治上指导青年,号召知识青年到民间去,到工农运动中去。就青年关心的学习、组织活动、婚姻恋爱、失学、失业等各种问题开展讨论,批评不健康的思想和风气,指导青年学习马列著作,努力适合青年的特点,设有批评、时事述评、书报评论、文艺、通讯、我们的时代等专栏,文字明白晓畅,笔锋尖锐犀利,配有漫画,图文并茂。重视同读者的联系,发表读者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成为最受青年欢迎的刊物,在青年中广泛流传。因受国民党政府迫害,1927年10月停刊,共出170期,最高发行量达3万份,在青年中产生过重大影响。1939﹑1948年曾两度复刊。 1963年应《中国青年》杂志之邀,毛泽东亲笔题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雷锋从此成为最深入人心的共和国“一号英模”。3月,毛泽东为《中国青年》“学习雷锋专辑”题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发表使这一期杂志的发行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在各地加印118万份仍不能满足需求,各地团委又翻印了207万份……随着1965年毛泽东第三次为《中国青年》题写刊名,这本杂志在当时的地位几乎无可比拟。但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中国青年》又一次告别了她的读者。 沉寂了12年后的复刊犹如一次涅 ,1978年的《中国青年》注定要以她曾在创刊时有过的激情和勇气成就自己在中国新闻史上惊世骇俗的业绩。经过了十年动乱的人们都像是憋了一肚子的话,而其时社会上对于思想解放的强烈要求与“两个凡是”的较量也使刚刚复刊的《中国青年》置身于历史的转折点。1978年9月复刊第一期《中国青年》发表的《破除迷信,掌握科学》和《“句句是真理”为什么是荒谬的》笔锋如剑直指“两个凡是”,这在当时需要极大的勇气,战斗不仅止于此。在当时的中央主要领导已经对“四五”事件有了“不改变结论”的说法时,《中国青年》冲破了思想的障碍,一鼓作气,在同一期上发表了《天安门诗抄》和“四五”青年英雄事迹的文章《革命何须怕断头》,在文中首次宣称:“四五运动”是一场“伟大壮烈的人民运动”,这一毫不含糊的宣战直接触及了“两个凡是”的底线,杂志刚一面世,一时“洛阳纸贵”。这一充满着勇气的举动为《中国青年》之后的个性和创造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0年5月,一场震撼了整整一代青年的大讨论使她又一次成为传奇。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潘晓讨论”也不啻于一场惊雷,撼动青年的内心。而在23年前,要进行这样一次“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的讨论,更无异于一次思想的盛宴和精神的启蒙,《中国青年》也在这时创造了当期400万册发行量的奇迹

  • 索引序列
  • 青年时代刊物名称
  • 青年时代刊物名称大全
  • 青年时代刊物名称是什么
  • 青年时代刊物名称有哪些
  • 青年刊物名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