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山西日报社编辑部主任

山西日报社编辑部主任

发布时间:

山西日报社编辑部主任

当过技校语文教师、省级专业报记者站站长、《江海人口》编辑部主任等,现为南通市人口计生委副调研员,南通大学生态文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诗词协会会员,南通市作家协会理事、南通市诗词协会副会长、南通市社会科学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文学创作一级(通称“一级作家”,高级职称),中国人口学会会员。至2015年12月,已在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南京出版社等国家级、省级出版社正式出版《笔落惊风雨——写诗成功的秘密》、《七彩之光》、《汶川地震诗歌漫谈》、《与缪斯对话》《诗文沧海探骊珠》 等文学评论(主要是诗歌评论)专著十种(有的与人合作),合计近二百一十余万字;并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新京报》、《扬子晚报》、《山西日报》,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月刊》、《学语文》、《语文学刊》,江苏省优秀期刊《古典文学知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阅读与写作》、《现代语文》等省级以上期刊公开发表单篇文学论文、评论百余篇,合计六十余万字。其中,在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共32篇。另在国家级报刊发表人口计生论文近二十篇、十多万字,并参与编撰出版人口计生著作三种。《精神胜利法另释》一文在“四川文艺网”的点击至2007年2月15日为止近150万。传略入《中国当代著名编辑记者传集》等。光明日报社主办的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未改为光明博客之前,个人文集点击排名第三。有多篇作品获全国评奖(征文)一、二、三等奖。

1949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8月参加工作,曾任武安县午汲镇小学、店头村小学教员,同年夏季被评为武安模范抗日小学教员。1947年3月起,历任豫北前线《参战快报》记者、武安县政府教育科科员、督学。同年,在豫北前线荣立三等功。1949年5月,任太行《新华日报》社科员。1949年9月起,任《山西日报》社记者、编辑、晋中记者站站长。他工作积极热情,上进心强,认真负责,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他勤于思考,敏而好学,笔耕不辍,创作了多篇小说、通讯、典型报道、特写等大量优秀的文学和新闻作品,成为一名优秀的、多产的新闻工作骨干,是山西省多位农业劳动模范的知心朋友。1959年9月,奉命支援西藏,历任《西藏日报》社编辑部副主任、主任、记者部主任、副总编辑。“文化大革命”期间,李文珊同志受到不公正待遇,被抄家、停职,劳动改造,但他始终理想信念坚定,坚持真理,维护正义,表现出一名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恢复工作后,1975年11月,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兼《西藏日报》社总编辑。1979年11月,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长。1983年1月,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1984年12月,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李文珊同志在高寒缺氧的西藏高原27年,长期从事党的宣传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创新精神。他注重联系群众,团结各族同志,善于做协调工作,与广大作家、艺术家、文化艺术工作者交朋友,在西藏文化艺术界享有很高威望。他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获得大量第一手材料,掌握了不少先进典型,为制定党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宣传政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对藏民族文化的建设和繁荣作出了特殊贡献。1986年2月,任河北省委副书记。1988年4月,任河北省委副书记兼省政协主席。李文珊同志在密切联系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中央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的决议》后,他向省委建议并组织起草了贯彻落实的“十项措施”,推动了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中,他旗帜鲜明,注意从河北省的实际出发,工作部署扎实、稳妥,有力度、有建树,取得了显著成效。党的十三大召开后,主持制定了河北省《关于深入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的决定》,对全省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大精神提出了指导性很强的意见,有力地推动了学习贯彻活动。为繁荣河北的文化艺术,提出了“人才抓尖子、产品抓拳头”的指导思想,促进了全省文化艺术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对新闻工作,倡导开展“争创第一流”活动,使全省的新闻工作呈现出活跃、向上的崭新局面。他倡办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为弘扬河北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90年7月,任政协河北省第六届委员会主席、党组书记。 1993年5月,任政协河北省第七届委员会主席、党组书记。李文珊同志在大局意识强,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善于学习和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工作。深入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理论,高举团结和民主两大旗帜,广泛团结全省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紧紧把握政协自身特点和优势,强化协商监督职能,全面提高政协履行职能的能力和水平。他注重抓大事议大事,重视抓好政协提案工作,针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参政议政,先后围绕治理整顿、调整产业结构、落实大中型企业自主权、培育城乡市场、廉政建设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向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建议,为人民政协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04年4月离休后,李文珊同志仍然关心和支持全省改革发展的各项事业;仍然关心河北的传统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了大量力所能及的工作,表现了一名老党员、老干部的高尚情操和高贵品质。

山西日报编辑部主任

01——03,武乡县故城供销社秘书;03——01,山西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01——01,太原日报总编室干事;01——05,太原日报总编室出版部副主任;05——06,太原日报编辑部副主任、晚报总编室副主任;06——02,太原晚报总编室主任;02——02,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研究室、办公室主任科员;02——03,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办公室副主任;03——03,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办公室副主任、正处级秘书;03——02,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干部综合处处长、参照办主任;02——09,中共运城地委委员、组织部部长;09——02,中共运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02——06,中共运城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06——05,中共运城市委副书记;05——04,中共晋城市委副书记 ;04——07,中共晋城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07——09,中共晋城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09—— ,晋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山西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省十一(2010年1月补选 )、十二 届人大代表,市五届、六届人大代表。

常芝青,(1911年—1985年),原名守廉,山西省交城县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晋西北《抗战日报》编辑部主任、副总统辑、总编辑,《晋绥日报》总编辑、社长,新华通讯社晋绥总分社社长。建国后,历任重庆《新华日报》社副社长、社长,中共中央西南局宣传部副部长,北京时代出版社社长,《光明日报》总编辑,《大公报》总编辑兼财政经济出版社社长,《财贸战线》报、《中国财贸报》负责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办报提出的要求是:每个字都要对人民负责。

山西日报社编辑部主任是谁

山西日报报业集团是山西省属正厅级事业单位,党委书记、社长是正厅级干部,现任党委书记、社长是郭玉福。(截至2019年7月为止)

王义堂,原人民日报社评论部主任。王义堂同志1953年8月出生,1982年吉林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分配到山西日报工作。1995年12月调入人民日报社评论部工作。1999年评为高级记者,2000年五月任评论部副主任,2005年任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至2009。

山西日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常芝青,(1911年—1985年),原名守廉,山西省交城县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晋西北《抗战日报》编辑部主任、副总统辑、总编辑,《晋绥日报》总编辑、社长,新华通讯社晋绥总分社社长。建国后,历任重庆《新华日报》社副社长、社长,中共中央西南局宣传部副部长,北京时代出版社社长,《光明日报》总编辑,《大公报》总编辑兼财政经济出版社社长,《财贸战线》报、《中国财贸报》负责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办报提出的要求是:每个字都要对人民负责。

1949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8月参加工作,曾任武安县午汲镇小学、店头村小学教员,同年夏季被评为武安模范抗日小学教员。1947年3月起,历任豫北前线《参战快报》记者、武安县政府教育科科员、督学。同年,在豫北前线荣立三等功。1949年5月,任太行《新华日报》社科员。1949年9月起,任《山西日报》社记者、编辑、晋中记者站站长。他工作积极热情,上进心强,认真负责,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他勤于思考,敏而好学,笔耕不辍,创作了多篇小说、通讯、典型报道、特写等大量优秀的文学和新闻作品,成为一名优秀的、多产的新闻工作骨干,是山西省多位农业劳动模范的知心朋友。1959年9月,奉命支援西藏,历任《西藏日报》社编辑部副主任、主任、记者部主任、副总编辑。“文化大革命”期间,李文珊同志受到不公正待遇,被抄家、停职,劳动改造,但他始终理想信念坚定,坚持真理,维护正义,表现出一名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恢复工作后,1975年11月,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兼《西藏日报》社总编辑。1979年11月,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长。1983年1月,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1984年12月,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李文珊同志在高寒缺氧的西藏高原27年,长期从事党的宣传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创新精神。他注重联系群众,团结各族同志,善于做协调工作,与广大作家、艺术家、文化艺术工作者交朋友,在西藏文化艺术界享有很高威望。他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获得大量第一手材料,掌握了不少先进典型,为制定党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宣传政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对藏民族文化的建设和繁荣作出了特殊贡献。1986年2月,任河北省委副书记。1988年4月,任河北省委副书记兼省政协主席。李文珊同志在密切联系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中央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的决议》后,他向省委建议并组织起草了贯彻落实的“十项措施”,推动了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中,他旗帜鲜明,注意从河北省的实际出发,工作部署扎实、稳妥,有力度、有建树,取得了显著成效。党的十三大召开后,主持制定了河北省《关于深入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的决定》,对全省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大精神提出了指导性很强的意见,有力地推动了学习贯彻活动。为繁荣河北的文化艺术,提出了“人才抓尖子、产品抓拳头”的指导思想,促进了全省文化艺术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对新闻工作,倡导开展“争创第一流”活动,使全省的新闻工作呈现出活跃、向上的崭新局面。他倡办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为弘扬河北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90年7月,任政协河北省第六届委员会主席、党组书记。 1993年5月,任政协河北省第七届委员会主席、党组书记。李文珊同志在大局意识强,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善于学习和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工作。深入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理论,高举团结和民主两大旗帜,广泛团结全省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紧紧把握政协自身特点和优势,强化协商监督职能,全面提高政协履行职能的能力和水平。他注重抓大事议大事,重视抓好政协提案工作,针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参政议政,先后围绕治理整顿、调整产业结构、落实大中型企业自主权、培育城乡市场、廉政建设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向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建议,为人民政协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04年4月离休后,李文珊同志仍然关心和支持全省改革发展的各项事业;仍然关心河北的传统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了大量力所能及的工作,表现了一名老党员、老干部的高尚情操和高贵品质。

江西日报编辑部主任

各地日报社一般来说是属于政府直接管理,报社社长有行政级别,属于企事业单位,报社社长的级别应该属 正科级

毕必成(1941年2月5日~1993年12月22日),汉族。勤于学习、观察,善于构思情节、捕捉细节、刻画人物,这些为他今后的创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毕必成的艺术构思是大胆、有突破性,求新,求巧,但是具体落笔时又恰当地掌握历史分寸感,这是他创作电影文学剧本技高一筹的地方。代表作品有《路》《庐山恋》《赛虎》《锁不住的春光》《军神》。1993年12月22日凌晨,他在上海不幸去世,享年52岁。中文名毕必成外文名Bi Bicheng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41年2月5日

要看营业执照。看是属公司还是事业单位。

许申高, 湖南省作家,主要从事小小说、散文的创作。 70年代初生于江西省莲花县荷塘乡万里村深塘冲,典型农民后裔,受祖母朱冬秀影响颇深。1990年毕业于江西省永新师范学校。大学文化。国家公务员。中共党员。曾在莲花县南岭中学、莲花县教育局、中共莲花县委宣传部等工作过,并在地方开过火锅店、音乐茶吧等。1992年底至1993年,曾南下广东打工。2001年2月至2006年2月,根据县委有关文件精神外出锻炼,并受聘于温州百强民企杰豪集团有限公司,任公司副总经理兼企划部经理、公司企业报总编。2006年3月回到故乡莲花,创办萍乡星宇实业有限公司,并出任公司总经理。 自1987年发表第一首歌词以来,迄今,他共在《词刊》、《歌曲》、《儿童音乐》、《北方音乐》、《音乐世界》、《祁连歌声》、《流行歌曲》、《心声歌刊》、《音乐周报》、《中国原创音乐报》、《电脑音乐报》、《旅游网络音乐报》、《音乐教育与创作》等全国40余家专业音乐(或音乐文学)刊报发表创作歌词300余首,并有30余首歌词(含已被谱曲)在全国各级各类征词征歌赛中获奖,电台录音或在中央电视台演播。1999年,出版第一部歌词集《不喊再见》。系《中国当代歌词选》(1989年版)最年轻的入选者,全国第一张校园词报《井冈山词报》创办者,有歌词入选《2003中国年度最佳歌词选》、《2005年中国歌词精选》等,并有歌词作品获“2005年歌词佳作”奖、中国音乐家协会词曲新作“晨钟奖”(2005年),第四届国际合唱比赛节组委会“相约厦门”征歌多个等级奖等。先后为江西省永新师范学校、江西萍乡钢铁厂、中国杰豪鞋业有限公司、楠溪江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等写过校歌、厂歌、形象推广歌曲歌词,其中《微笑的理由》(杰豪企业形象歌)获浙江省“十佳”企业形象歌曲奖,被誉为“江西最有实力的青年词作家”之一,中国音协《歌曲》杂志、陕西《黄土地词报》、江西《心声》歌刊杂志社、吉林《长白山词林》月刊、《北京电脑音乐报》等国内数家专业音乐传媒对他的歌词创作业绩予以了隆重介绍。 1996年开始,他由歌词转入现代散文创作,先后在《星火》、《创作评谭》、《江西日报》、《神剑》、《当代青年》、《人生与伴侣》、《涉世之初》等全国数十家文学刊报发表散文作品150余篇,并有作品被《青年文摘》、《禅思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台湾《世界论坛报》等选载,《江西青年报》曾为其开辟过个人作品专版。有散文作品曾获萍乡市人民政府颁发的优秀文艺作品奖,其最新个人散文集《带你去天堂》也即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表诗歌100余首,连续多年参加市、省“谷雨诗会”,并有诗入选《中国当代儿童诗选》、《江西新诗派诗选》、《百年中国新诗流派作品金库》等。2001年,在由浙江省作协主办的“中国奥康杯”全国(含日本、新加坡等)诗歌大奖赛中,获第2名,并出席在温州市体育中心举办的大型颁奖晚会。 文艺创作之余,他坚持新闻写作,先后在《人民日报》、《江西日报》、《萍乡日报》等发表各类新闻作品600余篇,有新闻作品曾获《人民日报》华东六省一市“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优秀奖”,多次被评为全市对外宣传报道工作一等奖,并先后被《消费日报》、《中国皮革》杂志、《江西日报》、《萍乡日报》等聘为特约记者(或特约通讯员)。 此外,1997年他执行主编过江西地方志丛书《莲花县教育志》(黄山书社出版,50万字),2001年还主编过《中国服饰文化》创刊号,2005年,由他亲手创办并担任主编的杰豪鞋业有限公司企业内刊《杰豪人》,被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评为“第四届全国优秀企业内刊一等奖”。《创作评谭》“今日写作”专栏、《萍乡日报》副刊“萍乡作家辞典”专栏等推出过他的作品和创作简介。其传略入编《莲花县志》之《人物卷》。

  • 索引序列
  • 山西日报社编辑部主任
  • 山西日报编辑部主任
  • 山西日报社编辑部主任是谁
  • 山西日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 江西日报编辑部主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