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汉文佛教文献研究杂志

汉文佛教文献研究杂志

发布时间:

汉文佛教文献研究杂志

敦煌藏经洞文献(ABC) 。A大约百分之九十是佛教文献B保存的诗歌数量很多,价值很高C保存了有关摩尼教、景教文献D保存了大量元、明时期的公私文书

一、代表著作1、《佛教文献与佛教文学》,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2、《〈景德传灯录〉研究》,中华书局,2014年。二、代表论文1、《道统、功夫与学派之间——“心学”义再研》,《哲学研究》,2013年第7期。2、《古佚佛教经录考辨》,《文史》,2011年3期。3、《汉文佛教文献学体系构想》,《世界宗教研究》,2009年2期。4、《钱谦益塔铭体论略》,《文学遗产》,2009年5期。5、《俄藏黑水城文献慈觉禅师劝化集考》,《敦煌研究》,2004年2期6、《刘勰的“虚静”说与佛家的禅学》,《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6期。

汉文佛教文献研究

佛法没有要求科学来解释。佛法要求修行佛法的人,用自己的修行证悟。神通,也是很正常的。不要把神通看的很神秘。我们一般人,肚子饿,就会感知到肚子饿了。这个感知,也就是神通。有些病人,也许就不知道自己是否饿了。正常人就可以。与此一样,一切神通,都是所应该具有的。只不过我们很多人被障碍住了。那就是我们自身的执着的心。 你的补充问题,我已看过。首先,把你自己的打出来的字再确认一下。错字连篇。字都打不正确,要想求神通,更是没有办法的。你讲的就像是神话故事。要知道,很多事,在我们脸面,行动中都会流露出来。修行人,第一心非常的清净,清澈无比。一眼就可以观察到每个人的一切。不是什么神乎其神的。我有一次,带着一个朋友去看望我师父。我也没有提前打招呼。结果,我下午到寺院,一进门时,有位居士就告诉我,师父等你很久了。师父说你今天下午会来,还给你订了三碗面。我带了两个朋友,一共三个人。我要去师父那里,我既没有打招呼,也没有约定。我自身在中午之前,还没有打算去见师父。只不过有个朋友,要学佛,让我引见一个师父。我才突然打算去的。这个应该跟你讲的故事很类似吧。我经常看望我师父。我没有认为他神奇在哪里。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出家人。他6岁出家,严守戒律,精进修行。这是他修行的结果。这位师父也从来不炫耀神通。其实他能看透很多事。我从来也不过问。我与师父见面,也经常就是闭眼对坐1-2个小时。我就可以学习很多佛法。静下自己的心,自然就会以心通心。如果执着妄想,永远也不会理解神通。依然觉得很神罢了。

自从西汉丝绸之路开通以来,敦煌就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之一,往来客商和政府驻军使敦煌辉煌了一千余年之久。到赵匡胤建立宋朝的时候,由于宋朝软弱无能,没有能够收复河西走廊。此时敦煌由唐末以来的地方割据政权归义军所控制,面临着回鹘和西域的伊斯兰教势力的威胁。此时敦煌称沙州。宋咸平五年(1002年)归义军内部发生兵变,归义军领袖曹延禄与其弟曹延瑞被迫自杀。延禄的族子曹宗寿在众人推举下掌握了归义军政权,宋朝政府遂任命曹宗寿为归义军节度使。战争和内乱使曹氏归义军政权迅速衰落,而沙州地区的回鹘势力在这一时期却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与归义军政权抗衡的重要力量。此时,归义军政权已不堪一击,任何外来的攻击和内部的骚乱都足以使其倾覆。这使得在归义军政权庇护下的沙州佛教势力感到极度恐慌。景德三年(1006年),信奉伊斯兰教的黑韩王朝灭掉于阗佛教王国,这个消息很可能被从沙州寺院东逃的于阗人得知,在佛教像法灭尽思想的影响和穆斯林东进的威胁下,莫高窟的一些寺院将一些重要的经卷和佛像、幡画等集中起来。收藏在原来存放各寺剔除的经卷、外典、过时文书、旧幡画、佛像的洞窟中(今编号为第17窟),并将该窟洞口封闭起来,做了必要的掩饰。以后,由于当事人和知情者逐渐离开人世,藏经洞的情况也就不再为世人所知。敦煌石窟密洞中,所藏遗书以佛教典籍最多,还有天文、历法、历史、地理、方志、图经、医书、民俗、名籍、帐册、诗文、辞曲、方言、游记、杂写、习书,成为多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依据和补充参证,其主要部分又是传统文献中不可得见的资料,价值尤为珍贵。所以被视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四次大发现之一。

本书汇集论文32篇,有对汉语史研究和训诂学研究的关系的论述,有对当前中古、近代汉语词汇、语法研究的综述和展望,也有对该领域一些研究语料的价值的分析,更主要的是对中古、近代汉语词汇、语法研究中诸多疑难问题的考证及进一步探讨。所做工作涉及汉语俗语词、俗字的考释、口语语法规律的探索、俗语言文献的整理等多个方面,对汉语史研究、古籍整理、辞书编纂以及高校语文教学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书后附有“本书重要词语音序索引”。  董志翘(1950—)男,浙江嘉兴市人。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汉语言文字学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主任,兼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汉语史、训诂学及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重点社科项目1项、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3项、省政府社科基金项目1项。出版专著《中古虚词语法例释》、《训诂类稿》、《<唐求法巡礼行记>词汇研究》、《中古文献语言论集》、《<观世音应验记三种>校注》、《20世纪以来中古汉语词汇研究论纲》等9部、译著l部,参编大型语文辞书4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20余篇。其代表作曾获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2002)、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1项(2003)、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1995、2001)、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2002、2006)。  序  21世纪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随想  中古汉语语法研究概述  训诂学与汉语史研究  汉文佛教文献语言研究与训诂学  汉译佛典的今注今译与中古汉语词语研究  ——以《贤愚经》《杂宝藏经》译注本为例  试论《观世音应验记三种》在中古汉语研究方面的语料价值  《高僧传》的史料、语料价值及重新校理与研究  故训资料的利用与古汉语词汇研究  ——兼评《故训汇纂》的学术价值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比数”新解  扬雄《方言》与中古、近代汉语词语溯源(二例)  佛教文献与《世说新语》疑难词语考释  《世说新语》疑难词语考索  中古汉语中的“快”及与其相关的词语  汉译佛典中形容词的“同义复叠”修饰  中土佛教文献词语零札  中华版《高僧传》校点商补  梁《高僧传》“疆场”例质疑  “儿”后缀的形成及其判定  ——兼与竺家宁先生商榷  《唐律疏议》词语杂考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词语略考  汉语词汇研究与敦煌社会经济文书的整理

敦煌石窟中有历时十个朝代,一千余年,数以万计的各种菩萨彩塑和画像,而这些菩萨的塑像和画像,有别于印度、东南亚、西域和中国中原菩萨的风格特点,因此,研究者们把敦煌菩萨塑像和画像称作“敦煌菩萨”

汉文佛教文献研究杂志官网

本书汇集论文32篇,有对汉语史研究和训诂学研究的关系的论述,有对当前中古、近代汉语词汇、语法研究的综述和展望,也有对该领域一些研究语料的价值的分析,更主要的是对中古、近代汉语词汇、语法研究中诸多疑难问题的考证及进一步探讨。所做工作涉及汉语俗语词、俗字的考释、口语语法规律的探索、俗语言文献的整理等多个方面,对汉语史研究、古籍整理、辞书编纂以及高校语文教学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书后附有“本书重要词语音序索引”。  董志翘(1950—)男,浙江嘉兴市人。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汉语言文字学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主任,兼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汉语史、训诂学及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重点社科项目1项、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3项、省政府社科基金项目1项。出版专著《中古虚词语法例释》、《训诂类稿》、《<唐求法巡礼行记>词汇研究》、《中古文献语言论集》、《<观世音应验记三种>校注》、《20世纪以来中古汉语词汇研究论纲》等9部、译著l部,参编大型语文辞书4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20余篇。其代表作曾获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2002)、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1项(2003)、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1995、2001)、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2002、2006)。  序  21世纪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随想  中古汉语语法研究概述  训诂学与汉语史研究  汉文佛教文献语言研究与训诂学  汉译佛典的今注今译与中古汉语词语研究  ——以《贤愚经》《杂宝藏经》译注本为例  试论《观世音应验记三种》在中古汉语研究方面的语料价值  《高僧传》的史料、语料价值及重新校理与研究  故训资料的利用与古汉语词汇研究  ——兼评《故训汇纂》的学术价值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比数”新解  扬雄《方言》与中古、近代汉语词语溯源(二例)  佛教文献与《世说新语》疑难词语考释  《世说新语》疑难词语考索  中古汉语中的“快”及与其相关的词语  汉译佛典中形容词的“同义复叠”修饰  中土佛教文献词语零札  中华版《高僧传》校点商补  梁《高僧传》“疆场”例质疑  “儿”后缀的形成及其判定  ——兼与竺家宁先生商榷  《唐律疏议》词语杂考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词语略考  汉语词汇研究与敦煌社会经济文书的整理

汉文佛教文献研究杂志投稿

这些经论在南传是没有的但同样也是通过集结(大众部),流传下来(您列举的除了华严经之外)如果看完我的回答对佛教有兴趣,可看我简介中我推荐的佛教资料。

怪了。 这问题难以回答。 佛教是对个别国家产生影响,而是也不侵略他国。 怎么对世界历史还有影响呢??? 除非是在下的理解不适当。 请楼主从新说明一次,好吗?? 因为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人们第一个就想到世界大战或者欧美中世纪的殖民地侵略等等。

看大乘佛经 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 首先明理 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 《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看修行的书 明理不求实证 则无意义 目前时代 最好最易成就的 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 能即生开悟 大圆满法 天赐众生福泽 能修习 当累世修的机缘 甚难得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大手印即大圆满),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 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 灌顶修行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 不仅仅是开悟 且证量足 能够灌顶加持 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 能即生开悟

佛经的四次结集  简丰文  佛灭后,诸弟子为恐异说邪见,渗入佛法故,为恐三藏教义,日久散失故,乃有结集之举。其仪式略如今时之开会,先聚集众比丘,依戒律法,组织一会,会中选出一人,使登高座,述佛所说,大众无异议,即算是全体通过,公认为与当时佛说相符,书之于贝叶,成为正式典籍。今日所流传的经律,皆经结集而来,故大藏所不录者,悉系后人伪造,不宜信从。  结集三藏,本来只应有一次,然因历时既久,邪说暂兴,影响教理,由是在佛灭后四百年中,乃有四次结集,后三次皆有其不得已的理由,兹分述之于后:  第一次结集——佛灭后三月,迦叶尊者,得摩竭陀国阿阁世王的赞助,召请阿罗汉千人,集于王舍城外,七叶岩窟中,然后在千人中,再选出五百人,担任结集三藏事宜,派阿难陀负责经藏,优波离负责律藏,是即所谓上座部结集,亦称为五百结集。  当时有数万比丘后至,欲参加岩窟内听法,迦叶不许,由是乃在岩窟西北二十余里处,各诵三藏,另行结集。计分经藏、律藏、论藏、杂集藏、禁咒藏五类,是即所谓大众部结集。  第二次结集——上座部偏重保守旧制,大众部则讲适应环境,到了距佛灭百年时,乃有苦于戒律太严,提议应予重订者,时长者耶舍,乃邀请贤圣比丘七百人,于毗舍离城,重行结集,将此问题,提付大会讨论,以决定之,结果仍赞成恪遵释尊遗制,否决从宽之议,是为第二结集。  第三结集——公元前二百五十年时,阿育王笃信佛法,外道穷于衣食,乃作比丘形,混入佛教中,改篡佛典,扰乱教义,佛徒不能辨,被诱入邪见者甚众。时有六万比丘,聚谋挽救之策,结果选出精通三藏者一千人,目犍连帝须为上首,集于波吒利弗城(即华氏城),整理正法,淘汰魔僧,是为第三次结集。  第四次结集——公元前七十年,健驮罗国,迦腻色加王,崇信佛法,日请一僧,入宫说法,同一经题,人人所说互异,王以问胁尊者,尊者说:“去佛日远,诸师渐以己见,杂入教典中,现当重新结集,以定其议。”王如言,选阿罗汉五百人,以婆须密或称世友菩萨为上首,集于迦湿弥罗城,将三藏各制十万颂,名大毗婆娑论,刻于赤铜谍中,建塔藏之,是为第四次结集。  大乘的结集——上述四次结集,皆为小乘三藏结集。智度论说,佛灭后,文殊弥勒等诸大菩萨,请阿难陀于铁围山结集三藏,谓之菩萨藏,是为大乘佛法的结集  以上四次结集,确实没有大乘经典,但这只能证明,这四次结集的经典是佛说的,尤其是第一次结集,是在佛灭后三个月开始进行的,佛的直接弟子们都在,因此可信度是非常高的。不过这并不能反之就证明,结集内容没有的,就不是佛说的,因为五百阿罗汉的态度是非常认真负责的,必须要自己能完全确信是佛说的,才能同意结集进去,虽是佛说的,假如自己没听到,或自己虽听到了,但别的阿罗汉有没听到的,只要有一个有异议,均不能结集进去。  也就是说,能够结集进经藏的内容要求非常严格,要五百阿罗汉均无异议,在这种情况下,确实有可能将大量虽是佛说的内容也排除在外。请注意,只是“有可能”,并不是一定,现在唯一能确定的是,结集进经藏的内容肯定是佛说的。因此,对这部分内容认真学习,是不会错的。  个人认为,比较理智的态度是,不要轻易否认大乘是佛说的,毕竟佛的智慧是常人远不能企及的,佛会不会只以一种方式说,或者会不会只给某些人说(各弟子根器不同),我们并不知道,如果对大乘有信心,就认真修大乘。  而无论是修大乘的还是修小乘的,对于确定无疑是佛说的小乘经典,则应心存恭敬。如果愿意修习,必能走上解脱之道。

汉文佛教文献研究方法

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综合归纳法等等加油哦,我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

敦煌的藏经洞里一定是藏了历史的文献这都很珍贵的

敦煌的藏经洞里藏着各个朝代的文献以及经书,被很好的收藏着

古文献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古文献目录、古籍版本、古籍校勘、古籍辨伪、古文献辑佚。针对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方法。但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法:首先是“古典文献的普查登记与学科分类方法”。古典文献学最首要的任务就是系统全面地认识了解自己的研究对象——中国古典文献的总体面貌,只有通过全国范围的古典文献普查登记,并对普查登记材料进行条分缕析,使之分门别类,才能掌握其数量和大致的学科类别。因此,普查登记与分类是古典文献学最基础的工作,也是最基本的方法。 其次是“古典文献的编目与著录方法”。古典文献的典藏与查阅都需要目录书和目录卡片提供按图索撰的途径,而编制书本式目录和卡片式目录,既要遵循一定的编目原则,又要按照一定的著录规则,这就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由此可见,“编目与著录方法”也是中国少数民族古典文献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再者是“古典文献的鉴定与辨伪方法”。古典文献学在考辨古典文献的源流、判断某一部书或某一篇文献的价值、分析不同文献版本之间的关系时,都需要对文献的特征和内容予以鉴别,特别是对那些伪造的书籍和文献档案子以断定。

  • 索引序列
  • 汉文佛教文献研究杂志
  • 汉文佛教文献研究
  • 汉文佛教文献研究杂志官网
  • 汉文佛教文献研究杂志投稿
  • 汉文佛教文献研究方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