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苏州方言论文

苏州方言论文

发布时间:

苏州方言论文

南方方言保留了最完整的古汉语字词、读音和原意,词汇量大,表意清晰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古汉语口语的活化石,历史底蕴深厚。同时语音因地、因时而异。江西话是中古汉语,保留了唐宋时期的发音、字词、语义,和客家话、粤语高度相似,大概分化在南宋灭亡时期。其保留了古汉语的入声(饿ngok4)、浊音(金jim1)、字(厥jie1<他>、摄<单肩扛>)、称呼(新妇xin1fu、爷娘ya2yang、嬷嬷ma3ma)。再者,江西话用送气(zh ch sh th)阻音、不送气(z c s t)区分卷舌音、平舌音,元音分短元音(a o e i u v)和长元音(aa oo ee ii uu w),存古代高(我ngo,你ng,厥jie1),这与印欧语系相近(汉人祖先起源于甘肃一带,毗邻印欧人种,基因研究我们和印欧人是近亲)。如果想听宋人怎么讲话,就听江西话(gang1xi wak4)。可以参考  江西话南方赣方言口语词汇江右民系语言本字,里面有专门的本字和发音收集

1993-1996,国家教委“八五”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苏州话语法系统研究1997-2001,国家教委“九五”哲学社会科学博士点项目:汉语方言演变和层次的透视(合作)2001,教育部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汉语连读变调和轻声综合比较研究论著1998,《苏州方言语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论文1984,《苏州话的指示代词》,《语言学论丛》第13辑,商务印书馆1987,《也谈“连调”》,《语言研究》1990,《苏州话的单字调转移及其成因》,《缀玉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也谈反复问句》,《语言学与汉语教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现代汉语情貌助词“着”与“了”的纠缠》,(韩国)《中国人文科学》第十二辑1994,《语法研究中语义分析法和方言比较法的运用》,《缀玉二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红楼梦〉中的几种疑问句》,《〈红楼梦〉的语言》,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与助词“了”相关的几种多义句式》,《计算机时代的汉语和汉字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苏州方言里的持续貌》,《语言学论丛》第19辑,商务印书馆1997,《新派苏州方言声母系统的演变》,《方言》第3期1998,《苏州方言的体貌系统》,《方言》第3期1999,《苏州方言疑问句研究》,《汉语方言历时和共时语法研讨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现代汉语词尾“了”的语法意义再探讨》,《语法研究和探索(10)》,商务印书馆2001,《离散性连调和局和性连调》,《庆祝李荣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

电话

扬州方言论文

我出生在扬州,所以童年的回忆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理。扬州不仅是风景秀丽的风景城,也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城,历史悠久的博物城。这有中国最古老的运河,汉隋帝王的陵墓,唐宋古城的遗址,明清私家园林。众多的人文景观,秀丽的自然风景,把扬州装扮得更加美丽。我家附近有一处名瘦西湖之地,那里风景优美,是可以散步的地方。瘦西湖在江苏省扬州西北部,因湖面瘦长,故称“瘦西湖”。胡道迂回曲折,仿佛圣女的腰带。两岸有小金山,徐园,白塔等景点。清乾隆、康熙二帝曾数次南巡扬州。当地豪绅争相建园,遂得“园林之盛,甲于天下” 之说。瘦西湖附近,也有两处著名的景点,那就是个园与何园。个园园主花大力财力修建此园,其最负盛名的乃是四季假山。其令我最喜欢的是冬山,冬山宣石似未消积雪。何园园主何芷舟刀在光绪年间修建此园。园内布局乃是中西合璧,住游结合,是人居,游玩的好地方。家乡还有许多民间小吃,特色工艺,在此我就不多说了。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就像那蜜蜂与花朵,小草与土壤似的。那种感情使用语言无法表达的。名师点评:“扬州不仅是风景秀丽的风景城,也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城,历史悠久的博物城”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读者对扬州的深刻印象。扬州的重点写的是瘦西湖和个园何园。“胡道迂回曲折,仿佛圣女的腰带”点出了瘦西湖的特点在于一个“瘦”;个园“冬山宣石似未消积雪”令人心旷神怡;何园“乃是中西合璧,住游结合,是人居,游玩的好地方”让人心生向往。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短短一句,激起后世多少人对这个城市绵绵不绝的向  往。扬州的存在,对于骨子里浪漫的中国文人,更多是一种对意气风发的怀念,即使没去  过,仅仅从前人的诗句里,便不乏对她的动人想象。哪怕到了现在,她已经不再是历史上  的通都大邑,但“扬州”二字,却依旧包含着不尽风流,永不失其“繁华似锦地”的精神  感染力。这一切,我想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大运河。中国的城市,多因水而兴,扬州就是  这样的一个典型。在大运河未开凿以前,扬州在历史上的出镜率是很有限的。大家盖棺论  定的暴君隋炀帝,想想还是有功绩的,唐代诗人皮日休就有诗云“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  论功不较多”。至少在我看,那些贤明圣主,很少有象他这样,兴修了一个工程——不管  他的动机如何——能够遗惠至今的。被东西走向的大河横切的中国,于是有了南北的沟通  ,由此也造就了扬州第一个大红大紫的兴盛时期——唐代。  今天,扬州的东北方有个茱萸湾公园,西边紧挨着京杭运河。说是公园,到了那儿才发  现,冷冷清清,无甚游人。通向公园深处的寂静路上,两旁满眼是枝蔓丛生的灌木、树林  ,河边风很大,快半人高的蒿草被吹得颤颤巍巍,透着荒凉。几乎难以想象,在隋唐时期  ,运河由北向南进入扬州的第一个码头便是这里——茱萸湾。看着寂静的河面,一个人,  有点儿“独立小桥风满袖”的意味。于是在那儿,我又一次听了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  ,音乐声起,脑海里又一次浮现出两个城市:长安和扬州。不同以往的是,站在茱萸湾,  我终于身临其境——  这里是大唐最重要的港口,往南直通长江、出海口,往北可入黄淮、关中,放眼全国,  再无这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航运连接点。一年四季,千帆竞会,万商云集,随之而来的少  不了有各色店家、梨园子弟、墨客骚人……而街市坊间,绣户珠帘,每华灯初上,觥酬交  错吟咏唱和,其一时之盛,不让京师,天下人号为“扬一益二”(天府之国四川都没这里  富足)。就连寻道访仙的李白,听说哥们孟浩然要去广陵,也带着几许神往,留诗“烟花  三月下扬州”。  我不得不叹息自己想象力的平乏。对于扬州当年的盛境,我始终不能刻画周全,就象去  完成一幅画,隐隐约约觉得有个大致,但一落笔,出来的总是一鳞半爪的局部。可能时间  的跨度太大,我的想象要向源头洄游,其所能凭籍的,也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片段,比如  某些方言。  “麻胡子”就不说了,还有其它的例子。比如从小就学会的一句,叫“波斯献宝”,地道  的扬州话。唐朝的扬州是一个对外贸易的港口城市,不少外国人从海道来此,其中波斯商  人、僧侣,辗转来扬州一带居住的不下数百人,大多做珠宝生意。久而久之,就产生了“  波斯献宝”一语,喻指洋洋得意地把自己的好东西拿出来炫耀。另外一句扬州话“吾儿碌  山”,意思是指一个人不正经、不检点、吊儿郎当。这个词的来源更戏剧化:据传安碌山  作乱之前,颇得唐玄宗赏识,常出入宫禁,后来便与杨玉环有了一腿,某日二人在浴池  嬉戏, 》昊帝进来,情急之下,杨贵妃大呼:“吾儿碌山!帮我递上ΧΧ东西”,安录  山借机匍匐而前,非但把场面掩饰了,就此还捞了个干儿子当。呵呵。儿时学会的这些话  ,长大了慢慢竟发现能剥出一些关于历史的内核,这真是很有意思。我常忍不住去想,在  唐代的大都会扬州,一些社会现象与宫廷绯闻,真真假假的,它们怎么就慢慢地从街谈巷  议变成了固定的词汇;而且当它们所产生的那个时代一点一点湮没于风尘,它们却代代相  传,充满了生命力。  唐朝对这个地方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语言是其中的一部分,比较容易寻找线索的一部分  。现在我们看每个城市,都有其自己的特性,扬州的气质与性格,不夸张地说,就是在唐  代慢慢形成的。运河给了扬州得天独厚的条件,与那些绝大多数的政治性城市不同,扬州  是在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接下来她的性格塑造,应该把鲜花献给大唐帝国的文人  们,尤其是诗人。唐代的著名诗人,到过扬州的为数众多。李白、白居易、孟浩然、骆宾  王、刘禹锡、王昌龄等,都曾在这片土地上留有足迹。他们的到来,把他们张扬的激情随  他们题咏的诗篇挥洒在扬州的空气里,总之到最后,很难弄清楚,是城市的浪漫感染了诗  人还是诗人的浪漫感染了城市。  用现在的眼光看,诗人们游历各地,他们的很多作品就是各自个性化的游记。扬州的“  游记”里面,我最最 郎投拍恋模 尤推如下两首——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相对于大把大把酸溜溜的文人,杜牧的率直令我钦佩。或许只有在那个大开大盍的时代  ,那个大起大落的城市,才能写出如此诗歌,坦荡、直白,又不失韵味。对心仪的美丽女  子说“你很漂亮”,想来很多现代人能做到,但是毫不讳言一段年少孟浪的时光,狎昵青  楼,这等勇气,可不是谁都有的。反正换了我,肯定做不到。杜牧的表达虽然直接,但他  的字句下面,那层淡淡的哀愁与男人的喟然一叹,是谁也学不来的——有些象现在都市人  的落寞。不过他也确实有很多年,生活在他那个时代的大都市里。他的扬州诗,使这个城  市多了几分憨直之气,这就开始跟同为水乡的江南有了差别。  一个强盛的唐代过去了,它让大家记住了“扬州”,但却不是扬州人。到了扬州的二度  兴起,扬州人的形象才逐渐清晰起来。这其间时光流转,一晃已经是明清时代了。唐以后  的一个时期,扬州确实消停了一阵,不过大运河的漕运,却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越来  越重要。到明代,不许片板入海,南北水运完全以运河为主,这使得扬州慢慢地,再次成  为繁荣的商业城市。如果唐代的扬州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维系,那明清时期则给了我们  一个物化的扬州,带着生活味的各种市井画面。  盐商是那时最有势力的一群。垄断使他们富可敌国,当然,这前提自是离不开官商一体  ,联袂演出。如今扬州的标签,瘦西湖里水色空朦的白塔、五亭桥,便是这个阶层当时的  “马屁”杰作,为了让南下的皇帝尽兴,真是不息工本,弄了几个大创意。除此之外,那  些隐没在街巷中的大大小小的园林、宅院就不用说了。可惜现在留下的越来越少,弄不好  以后只能看看照片配文字了。腰包里有了钱,当然要来点风花雪月了,所以在那一阶段,  盐商的养士之风盛行,引来不少文人流寓扬州,其情形,跟欧洲中世纪的贵族们资助文学  艺术有些类似之处。“扬州八怪”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现的,他们身上的傲气,表明扬  州还是存有一点不可多得的自由气息,回想一下清代那么多的文字狱,就知道这有多不容  易。  很多时候,扬州被人云亦云地说成跟苏杭是一样的格调,其实不然。江南长期受了士大  夫的影响,比较多儒雅之气。扬州市井味则比较重,因为在盐商及开行的商人之外,便是  广大的城市平民,这两个阶层,让扬州显得更为世俗化。不过这种世俗并不惹人生厌,它  反而是富有人情味的,让你更能贴近扬州人的生活——  城市平民的一大贡献是让扬州以三把刀出名,就是所谓厨刀、剃刀、修脚刀。这三种职业  ,在很多的中国人看来,都是不入流的活儿,非人上之人所为,即使到了现在,这样的意  识恐怕改变也不大。但是扬州人的心态却平和得很,不仅做了,而且传下去,久而久之就  形成了口碑。三把刀目前的境遇,以剃刀最不乐观,俗话“剃头挑子一头热”,但这个剃  头挑子,就是在扬州的城乡也不大见得到了,早就让位于门口安着转灯的美发厅了。修脚  刀稍微好点,虽然传统的老浴室比从前少了,但泡澡的新浴池冒出挺多,算是修脚工的阵  地,而且外埠的浴室,多喜欢打出聘请扬州师傅的旗号,以显示自己的实力,可见这把刀  还是有市场的。最火的无疑是厨刀,盐商的考究和厨师的钻研造就了名满天下的淮扬菜系  ,道道美馔,若是要尝遍的话,估计得花上几天。一定要推出代表性的一两个,我的选择  就是大煮干丝和狮子头,都很平民化,寻常人家也经常做的。  大煮干丝讲究的是刀功,一块小小的豆腐干,据说大厨能横切32刀,干丝先过水,开水里  烫数次,沥去卤水,再添到已经炖着的鸡汤中,用大火煮,这样干丝里慢慢入了鸡汤的鲜  味,才算是至美。狮子头扬州话叫“斩肉”,关键就在这个“斩”上,切板呢最好要用银  杏木的,先细切,三分肥七分瘦;然后再斩,剁成肉泥不行,斩不碎也不行,同时还需加  上少许兄姜汁,做得更精致的,肉里面还会配上时令菜,象春天就是芽笋狮子头,秋天  就是蟹黄狮子头;肉丸做好过油,然后红烧亦可,清蒸亦可,清蒸更嫩一些,想吃得痛快  ,最好直接就用调羹。这两样菜,为了保证这辈子能月月吃,年年吃,我甚而花了好几个  暑假,跟在妈妈后面,边看边学,终于也算是会做了。  “扬州从前可是大地方”,不少扬州人有时会如是说,记得朱自清的散文里依稀有这样的意思。不过回忆归回忆,他们并没有死抱着“大地方”的派头不放,而是该干什么干什么,毕竟这才是生活。扬州人跟这个城市一样,经历了高高低低,开始懂得乐天知命、道法自然了。能够会门手艺,安身立命,平静地干活吃饭,这就足够了,无所谓什么风头。举个例子,象藏在故宫的《大禹治水图》玉山,重一万多斤,观者无不惊叹,但他们中间恐怕很少人知道,这是扬州玉工历时几年的成果。除了说到的这些手艺人,扬州城市平民其实还包括很多,靠运河为生的纤夫、脚夫,摆渡的船家,做笆斗的,酱园、茶房的伙计,唱曲的艺人……他们生活在城市的底层,但因为有了他们蚂蚁般的劳作,扬州始终保持着她的活力,而且显得这么亲切,让我听不厌爷爷的叙述,并决心要亲自去看一看。  值得一提的是,在平民人物中间,有个很可爱的另类,这就是扬州评话里面的皮五辣子  ——皮五爷。扬州地区之外可能很少流传他的故事,不过对于扬州人来说,这可是个少不了的活宝。皮五辣子何许人也?一个流氓无产者。他败了家业, 困潦倒,于是成了个混混,自诩自己是开鹅(讹,讹诈)行的,整天连蒙带,讹诈个200文钱,赌两把,耍两回,人人见了他头大;不过,他并非完全是欺压善良的恶棍,有时倒也江湖义气,帮穷得没钱过年的夫妇几两银子,替受气寻死的小媳妇撑腰送她回家,如此等等。当市井恶习、善良本性混杂在这么个油嘴滑舌的人身上,似乎没来由地便产生了一种不可名状的吸引力,我至今记得夏天晚上乘凉,巴巴地等着听一段皮五辣子。倘是还觉得这个人物抽象,那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一套《鹿鼎记》,看看韦小宝是个什么德性——其性格特征与皮五爷可以说别无二致,除了遭遇更幸运一点,官场得意、老婆若干等等。不知金庸是否也曾听过扬州评话,但他对于扬州小厮韦小宝的刻画,实在没得说,“呱呱叫”。  我爱扬州的精致,爱扬州的整洁,爱扬州的绿化,爱扬州的古典韵味,爱扬州的淮扬菜,也爱扬州满大街的美媚。  扬州好人文,草木皆有诗。  李太白曾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唐时扬州“雄富冠天下”,有“扬一益二”之称,益即益州成都。如若仅是消费之地,那扬州也就落得一俗名而已,偏偏是又多了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便是扬州之妙了。  古时扬州所辖江南数省,时至今,扬州便成了不折不扣的江南。其实扬州治所于江北,与镇江南京隔江相望,那么地理上的江北却成了人文上的江南。江南不可无扬州。  扬州水秀,人美,多才俊。四季景色皆宜,四时如画。春满烟花,夏翠荫,维扬洁秋,美冬雪。四时之中,又以春最可人。扬州多景,景小情雅,多园林,北雄南秀合一。除知名景点外,古运河亦是一佳处,穿城东而过,两岸多柳,多桥有亭榭。及至春和景明,水暖花开,游人繁盛,古时如此,现亦然。  杜牧于扬州做官十数载,风流不羁,诗词无数:“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唐张祜也有诗云“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南宋姜夔在《扬州慢》中也说“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可见扬州多诗词,诗词好(第四声)维扬。  这几日游玩,心里总泛着这些古诗词,却发现除了古典韵味,作为现代意义都市,扬州绿化、卫生、城建堪称模范。建筑多古风,因而扬州有涵义,有文化,有灵魂。我们在外苦读,或负笈京师,或求学远地,处处修德行,好善乐,与人言语,无不自豪自称“扬州人”。在外借家乡名,亦要增辉家乡。若有不慎,恐负家乡父老。若他人议之皆曰“善”,则可。  时人说扬州多美女,几日游玩所见,此言不虚。小家碧玉,小巧玲珑,秀外慧中,楚楚动人。女孩有灵气,则神态清新,面目朗润,赏心悦目。不嗔怒,不乖戾,不尖锐,不轻浮,由里及外,宛如琼花。然,美女满街跑,恐龙也不少。是事实。  我等为求功名,漂泊长安,长年身处异地,方知家乡之妙。此仅非思恋故土之情,更是对身心归宿的渴望,对通往心中的幽秘小道的向往。扬州有涵义,可寄托之。  作为一个地道的扬州人,我很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高兴,毕竟这是一座拥有了2000多年历史的优秀古城,她不同于其他的古城,她拥有着一种独特的灵秀之气,她温柔而典雅,清新而自然,所到之处,都散发着一种发自本能的呼唤,都孕育者一种古老而又如痴如醉的文化氛围。  扬州的街,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几乎没有很大的喧闹,吵杂声,一切都是那么的宁静如水,就像瘦西湖畔的垂柳,别看她静静地在威风中荡漾,其实她心里在想,这才是人事间最美好的景色一湾清水蜿蜒逶迤,人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像情人的眼光,从来不曾远离。她有理由说明:这边风景独好!!!  扬州的水,扬州虽然身处长江以北,但至古至今都被认为是江南水乡的代表城市,扬州的水是清澈见底的,到过扬州的人都知道,喝扬州的早茶是一种唯美的享受,它能让你忘记一切烦恼,心情达到舒畅至及!!!大运河的水记载了上千年的扬州历史,也目睹了这个城市的沧桑巨变,它有理由说明:这边风景独好!!  扬州的建筑和风景,扬州城里的建筑里基本没有高楼大厦,她拥有的是具有古色古香气息的楼厅宅院,自然而不做作,朴实而不是人工雕琢,草坪永远剃着“小平头”;路旁的梧桐树永远相互吸引着,热情而奔放,路边随意可见的小园林里,也是九曲十八廊,左弯右转,别有一番情趣!也就是这些看似迷宫的弯路,会引导里走进另一处天堂---扬州的一些著名风景景点:平山堂,个园,何园,扬州八怪纪念馆,史公祠,朱自清故居……还有最具代表性的汪嗣小苑!这些地方蕴藏着无数的传奇和典故,遗留者无数位历代大文豪的亲笔题词,弥漫着浓重的清秀诗意之气,让你留恋往返,她有理由说明:这边风景独好!!  扬州的小吃,煮干丝,兰花干,富春包,狮子头,蛋炒饭,夏日晚上大排挡上的龙虾和田螺,还有“三和”、“四美”、“五福”的酱菜……扬州人是最爱吃的,而且清淡不甜腻,如风一样的清爽,吃后更是回味无穷。下次有朋友来做客,千万别望了来扬州的美食街逛逛做一名扬州人还真是有福了,就冲着四大菜系之维扬菜系,,她有理由说明:这边风景独好!!!  扬州的美女,古人云:自古扬州出美女的确: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扬州的美女,修长清秀细腻,清水出芙蓉,不事雕琢,和其他城市的美女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走在大街,商场里,你会不经意间发现一个美女闪过你的眼旁,千万不要被看晕咯!如果好看的无才美女是花瓶的话,那扬州的美女则是才华横溢娇柔而不做作,他们也是扬州文化的经典遗产她更有理由说明这边风景独好!  扬州的花,琼花,,茉莉花是最有名的扬州花种,其中琼花是市花,其他地方非常稀有,她有着非常美丽动人的传说,据说隋炀帝最喜这种花,他可能看惯了牡丹的雍容华贵,芍药的千姿百媚,倒喜欢琼花的素洁。茉莉花就更不用说了,唱遍大江南北的"好一朵茉莉花",就出自我们扬州,是扬州的市歌,大家有空也来看看,听听,毕竟她们留住了千年的文化,让许多人走了以后,梦里还千百度地寻觅。  想着"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叫吹萧",听着那"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再吟着那"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扬州这一座充满古典与浪漫的轻盈靓丽之城,有没有让陌生的你

_htm扬州居民观念变迁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03-05-30 11:56:03  作者:江苏省统计局     2003年4月扬州市城调队在市区按照等距抽样的方法,开展了百户城市居民观念变迁的专项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到收入与就业、文化消费、经济交往、对当今社会一些普遍看法的认同度以及对个人状态的描述等几个方面。调查结果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人们对社会的心态,对生活的认识,社会在进步的同时,扬城居民的观念也悄悄在变。 本次调查样本分布为:男性占55%,女性45%;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2%,初中30%,高中37%,大专及以上19%。 一、收入上升,感觉下降,就业以有社会福利(保障)为先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富民强市、建设名城"的目标,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也得到很大改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5年的78元提高到89元。把目前生活水平分为“上、中上、中、中下、下”五等,在被访对象中有超过半数的人认为自己家庭的生活水平在本市属于中等以上,但认为自己的生活水平处于本市上等以上的比1995年有所减少,而认为自己生活水平处于本市中下及下等的比1995年有所增加。(见表一)。说明这几年,我市居民收入总体虽然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购房费用、子女教育费用、医疗费用日渐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三大主要开支,大家普遍感觉收入的增长远不如房价、医(药)价、教育收费的上涨速度快,再加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使社会的贫富差距在进一步拉大,不确定消费因素在增加。被访者产生生活水平有所下降的心理感觉。 表一:1995年与2002年生活水平感觉的比较 上 中上 中 中下 下 2002年(%) 02 53 55 65 25 1995年(%) 06 55 82 49 08 在选择工作主要考虑条件时,人们不再以在国营单位工作而荣,最看重的是这份工作是否能解决自己和家庭生活的后顾之忧,有63%的被访者首选“有社会福利(保障)”;其次有29%的被访者选择了“高工资”;82%的被访者选择了“工作合同期长”;有76%的被访者选择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希望自己的工作能与兴趣或专长相结合,通过工作充分体现自身价值;而对于“工作体面,身份高”,选择的人较少,说明扬城人在找工作时更趋于实际。在为自己子女选择工作时,排前两位的没变,依然是“有社会福利(保障)”和“高工资”,但排第三位的由“工作合同期长”变成了“工作强度低,环境好”,父母的爱子(女)之心可见一斑。问及被访者心目中最好的职业时,“政府/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中高层管理人员”因为职业相对稳定,收入较好排第一位,其次为“专业技术人员”,“个体户”这一职业无一人选择。扬城择业标准还是较为传统,以求安定为主,在为子女选择职业时,排列依旧如此。 二、三大传统媒体仍为文化消费主体,政治关注度最高 曾几何时,看电影是人们文化消费的主要方式,随着电影频道的开通,DVD、VCD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消费方式更为多元化,电影已成为昔日黄花。在调查中,49%的被访者已一年没有看过一场电影了,只有16%的人在过去一年里看过两场以上电影。收音机因携带方便,信息及时,仍有不少受众。在被访者中经常听广播的占76%,偶尔听的75%,不听的占49%。所有被访者在调查中都表示看电视。地方新闻收视最高,53%的被访者几乎每天收看,可见我市居民时刻关注着家乡的政治经济情况,城市的发展与进步。其次是国内新闻,有43%的人每天收看,33%的人选择了每天收看电影/电视剧(见表二),专题访谈节目和综艺节目也颇受大众喜欢。看报仍然是大众文化消费的一个主要方式,有84%的被访者几乎每天和一周要看几次。当问及您主要通过哪种来源了解国家大事时,三大传统媒体占了前三位,依次是电视91%、报纸85%和广播42%。 表二:各类节目的收视情况(%) 几乎每天 一周几次 一月几次 一年几次 从不看 体育节目 29 55 37 27 53 地方新闻 53 35 04 04 04 国内新闻 43 39 10 04 04 国际新闻 24 49 06 12 08 专题访谈节目 51 61 43 31 14 教育节目 29 59 63 22 27 电影/电视剧 33 43 18 04 02 综艺节目 51 90 33 16 10 我们把经常在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节目中出现的话题,分为“很感兴趣”,“感兴趣”,“兴趣不大”,“不感兴趣”和“很不感兴趣”几类进行调查,被访者很感兴趣的话题,排前三位的为“国家政策”76%,“社会治安”53%,政治45%;感兴趣的话题前三位为“社会治安”、“国家政策”和“文化”;不感兴趣的话题列前三位的是“时尚”、“宗教”和“性教育”,很不感兴趣的话题排前三位的是“计划生育”、“性教育”和“宗教”。也许是中国人羞于谈“性”,在不感兴趣和很不感兴趣中“性教育”都在其中,就连计划生育这一国策因沾了“性”的边也不能幸免。 三、储蓄一为子女二防老,寻求帮助还靠亲戚和朋友 随着教育产业化和养老社会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储蓄的目的就是为了子女将来受教育用和为自己养老所用。在调查中,有84%的人储蓄是为子女将来受教育用,65%的人是为自己养老所用,有20%的被访者储蓄的目的是以防家庭不测之需,为子女留下一笔财产是18%被访者的首选。 当遇家中有事,需要借钱时,我市居民主要会向谁开口呢?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被访者主要是向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借钱,其他亲戚也是被访者寻求帮助主要的对象。只有在购买住房或大件耐用消费品时大多数人才会想到金融机构。(见表三)。 表三:借钱时寻求帮助的对象(%) 父 母 兄弟姐妹 金融机构 借钱维持生活 65 61 08 借钱替子女付学费 69 67 10 借钱筹办婚礼 76 57 08 借钱购买住房或耐消品 59 43 41 如果自己或子女的统考成绩就差一点,不够上重点中学时,有62%的人选择利用自己可能找到的关系去疏通,同时也有26%的被访者选择什么也不做,06%的被访者会给上级领导写信求助或申诉,06%的人选择给管事的人红包。 当自己或家人到某单位去工作,认为条件合格但却遭到拒绝时,有71%的被访者选择什么也不做,67%的人会利用自己可能找到的关系去疏通,45%的被访者会给上级领导写信求助或申诉,10%的人选择给管事的人红包。 在遇到用补贴的价格购买理应归自己的住房,但遭到拒绝时,71%的被访者首选给上级领导写信求助或申诉,57%的人会利用自己可能找到的关系去疏通,有53%的被访者选择什么也不做, 12%的人选择给管事的人红包。 在与外人有纠纷或发生家庭问题和感情问题时,被访者最愿倾诉的对象是朋友,需要找人疏通关系时,大多数人则选择了子女、兄弟姐妹和其他亲戚。 在问及最近三年内,对您(家)最有帮助的三个人时,68%的人选择了朋友和亲戚,46%的人选择的是同事和领导,86%的人选择了“通过关系找到的人”。主要是在经济帮助、联络事情和疏通关系等方面给予帮助。 四、各种观点百花齐放,社会保障最为关注 对当今社会一些普遍看法,我们用“非常同意”、“同意”、“不大同意”、“不同意”和“很不同意”对被访者进行调查,“非常同意”栏中认同度最高的是“国家应该对社会上每个成员提供或组织社会保障(养老金/失业救济/医疗保险等)”,有46%的被访者非常同意这一说法,没有一位被访者不同意和很不同意这一观点。认同度排第二的是“平安健康比有钱更重要”,这一观点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已普遍得到大众接受,第三位是“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有帮助孤、寡、老、弱、残的责任”。在体现个人价值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应担负的社会责任。在“同意”一栏中排第一位的是“人们现在比较随意地发表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其次为“许多人开始为自己的企业是否亏损而担心”,从中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国家应该对社会上每个成员提供或组织社会保障(养老金/失业救济/医疗保险等)”这一说法认同度最高了。第三位是“现在市场上基本生活用品物价基本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在“不大同意”一栏中排前三位的分别是“个人收入是衡量其成功的尺度,收入越高,成功就越大”,“城里人宁可在城市挣低工资,也不愿到农村挣高工资”,“普通人的观点也会影响国家的决策”。 “不同意”一栏排前三位的是“光有女儿,没有儿子是家庭的不幸”,“把钱用在买书订报上是浪费”、和“一般来讲,农民的孩子不用上大学,他们将来的工作不可能需要太高的文化”。 被访者最不同意的观点是“婚前同居,或同居而不结婚也是正常的生活方式”。 我们将认同度较高的观点作了整理,主要集中在社会治安和就业收入方面和个人状态的描述方面。 1、社会治安方面:“就目前社会治安而论,把木门木窗换成钢门是必要的”,“携带现金不象以前那么安全了”,“犯罪现象比以前增多了”,“和以前相比,人们对周围的陌生人更加警惕”。 2、就业收入方面:“有门路比有收入能带来更高的收入”,“近日来,许多人都在为自己或家人有可能下岗、失业、找不到工作而担心”,“文化程度越高的人,应当获得越高的收入”。 3、个人状态描述方面:认为非常合适被访者状态的是“我愿意尽最大努力保持健康”,有48%的被访者选择了该项,排二、三位的是“我经常看报看新闻”和“我为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而自豪”,分别有69%和65%的被访者选择,认为合适的是“我与同事相处得很好”,“我在家中总感到身心愉快”,“我对社区内所发生的事情很关注”,选择的比例分别为35%,22%和20%。有60%的被访者对自己结婚择偶,家庭生活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有97%的被访者对自己目前的职业、86%的被访者对目前的收入,78%的人对目前的住房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

扬州历史悠久,景色优美,既有大名寺等千年古迹,又有瘦西湖的旖旎风光到了扬州,就让人觉得这里没有大都市的繁华景象——没有高楼大厦,但道路却特别宽敞听了导游介绍,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扬州是座千年古城,不可以造高楼大厦的瘦西湖本来并不叫瘦西湖,后来,杭州、扬州两个和尚在下棋,杭州和尚输了,因为这里的风景可以与杭州西湖相媲美,相比之下,只是湖比较瘦长狭窄,故得名“瘦西湖”其旖旎秀丽的风光曾触动过多少文人墨客的灵感,也曾让多少古今中外的游客魂牵梦萦曾有诗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在瘦西湖“L”形狭长河道的顶点上,是眺景最佳处由历代挖湖后的泥堆积成岭,登高极目,全湖景色尽收眼底文人雅士看中此地,构堂叠石代有增添,至清代成为瘦西湖最引人处有“ 湖上蓬莱”之称走进瘦西湖,就看见湖两岸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来到了钓鱼台,从钓鱼台外面站60度角,从两个洞里正好可以看到五亭桥和白塔呢!二十四桥呈现在了眼前:二十四级台阶,二十四根石杆!真是与它的名字有合!传说,二十四桥是因为扬州有许多桥,才叫二十四桥的,这只是一个虚指而已二十四桥景区的风景更是美不胜收!桥边樱桃花含苞待放,粉红色的花骨朵儿那么娇柔可爱,富有生机上了桥,向远处眺望,五亭桥和白塔在绿树掩映下如诗如画望向湖面,亭台楼阁的倒影在碧绿的湖水中依稀可见……扬州的美景可以说是江南风光的缩影,相比雄浑豪放的北国风光,自是别有一番风味和情趣如此美景,怎不令人流连往返呢?

到网上找下资料,整理一下自己在加点就好了

苏州文化论文选题方向

苏州园林和四合院,一南一北,都是代表东方文明的建筑艺术典范。最中国的私家园林——苏州园林提到苏州园林,大概颇有一些人对它的了解来自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叶圣陶写《苏州园林》是在1979年,当时的情况是他被邀请为风光画报出/html/huanjing/20090321/html

中国的园林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以古代皇家园林为主,大多根据自然山水改造而成,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平面布局较为严整,建筑壮丽豪华, 色彩鲜艳强烈,风格上显得雍容华贵。南派以江南私家园林为主,遍布于苏州、扬州、杭州、上海、南京、无锡等地,其中最负盛名的是苏州园林,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江苏省南部,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顾辟疆所建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苏州因此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苏州现有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60余处,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桓修山庄等以其意境过清、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苏州的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并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来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地。园林作为一种艺术对象,其手法有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总体布局、叠山理水、林木花草、各类建筑、铺地路桥,以及各种组景手法。叠山理水是园林艺术中十分关键的部分。假山的设计要懂得美之所在,例如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沧浪亭,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为主,土石相间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机勃勃,翠竹摇影于其间,藤蔓垂挂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建筑亦大多环山,并以长廊相接。理水要懂得水的艺术,人堆的山称假山,但园林中水池不说“假水”。可是园林之水,其实也是由人工构造而成的,池水的形状、水岸的构筑,都是认为的。认为之水,要做的自然,必须有一定的艺术手法。苏州园林的水池形状,多为不规则行的;如苏州园林中建造最晚的怡园,廊西为全园主景区,池水居中,环以假山、花木及建筑。中部水面聚集,东西两端狭长,并建曲桥、水门,以示池水回环、涓涓不尽之意。池北假山,全用优美湖石堆叠,山虽不高而有峰峦洞谷,与树木山亭相映。园林之水,既然意象的是自然之水,所谓江河湖泊之属,因此水应当是活的,要做得有源有流。苏州网师园内的大水池,其东南西、北两处,水潜入水湾岸缝,有不尽之意,谓之来龙去脉。林木与园景,总是一体化来布置,什么地方要丛木,什么地方须植单株,何种树要群植,何种树要宜独植,都有讲究。如苏州拙政园中的海棠春坞,园内有大树,榆枸连柯,十分罕见,今以亭亭如盖;而园香堂对面的小岛上则林木浓郁,有丛林之感。又如原来狮子林北部有古松五棵,故又名“五松园”。五棵松树没有被保留下来,在原址东侧后有元代所植古柏数棵,苍虬如铁,成为狮子林主景之一。园林中的建筑,其实也和树木一样,自然得体,不同于住宅,都是严谨的中轴线四合院。苏州怡园中的建筑,顺着水池自由自在地布置。苏州畅园中的廊,曲曲折折,看似无规则,但却是应“自然”二字,而且这种曲折变化,均与观景有关,妙在其中。苏州园林的立意除了与喧闹的城市隔开享受幽静和闲适,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在有限的环境中创造一个浓缩的自然环境,“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描述的就是这样的意境。达到这样的效果似乎需要颇费一番心思,而中国传统的诗和画为苏州园林提供了最好的建造方案。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在造园时,建造者借助中国山水花鸟画表达的情趣和唐诗宋词中描述的意境,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变换无穷、设计百出的安排,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才达到了在园林中游赏,即像在品诗,又像在赏画的效果,使苏州园林各具有不同的景色而绝无雷同。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它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成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方言论文

先搜集方言,占有基本素材然后根据材料的蕴含,结合自己的所长,选择有关方言的一个方面来写如方言溯源、方言演变、方言的分类、方言蕴含的文化、从方言看生活变迁、方言中的精华与糟粕……还可以写农谚与生产、气象谚语与天气等等

论文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范语言交谈极不方便。而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条件。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文章首先对我国语言学界关于“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议予以解析,然后分析了方言对于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提出几点建议。笔者认为,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关键词:语言 方言 语言习得 意义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们操着南方方言,而北部人则操着带有儿化音的北方口音。但大多数情况下,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较为相近。方言对语言习得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鉴于语言学界对“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论颇多,所以笔者认为深入解析语言习得对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录一、解析语言习得二、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一)方言对母语习得的影响(二)方言对外语习得的影响1、缓解学习者的文化紧张心理2、缩短学习者的文化适应过程3、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古代2000年官方方言是洛阳读书音,到南京形成金陵雅言六朝隋唐宋国语,明朝清朝中华民国国语南京官话,普通话是满族方言

语言与方言论文

简单说:先要想好自己选择这个方向的意义是什么?价值在哪里?换句话说,你的论文对社会、对学术是“有用”的。从而坚定“论”的信心。然后,要想好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建立一个鲜明的、站得住脚的“论点”。论文是对中心论点的反复论证过程,用大量的、经筛选的材料,来阐述你的观点。可以说,写论文本身并不难,难的是事先对材料的收集、整理、归纳和发现、提炼,需要经过认真细致搜集,研究它们的来龙去脉,以及它们在时间(历史沿革)、空间(地域条件)上的联系。假如说,前面的“想”是设计过程,收集材料就是备料过程,只剩下施工了。一篇论文容量有限,不能做广泛的探讨,可以只研究其中一个或少数几个问题,千万不能扯得太多。例如,我只说南方方言中的“企”。因为北方人大多不明白它的本义,研究就会有意义。通过收集材料,知道哪些方言把“踮起脚跟站立”说成“企”,由“企”生发出企图、企望、企待、企鹅、企及、企慕、企盼、企求、企足而待等等。再引证《说文解字》等权威材料,反复论证,先使得论点站得住。然后由此推演,得出“方言与普通话是一个融合的过程”的结论,稍作展开,引证一些有关史料,让读者深信不疑,那么,你的论文就成功了!

到网上找下资料,整理一下自己在加点就好了

普通话也是方言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和北方方言为基础,这里的北京语音并不包括北京的土音,北方方言也并不包括北方的土语;这里的北方的含义是广义的,包括我们江淮一带。这样,普通话的词语中,扬州方言也占有一定的比重。扬州方言是江淮官话(俗称下江官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属于北方方言。当然,普通话中也不包含扬州方言中的土音土语。普通话是提炼多种方言后的结晶,是方言的升华。方言的形成方言起源于部落语和部族语,是汉语的地方变体。方言的形成是不发达地域之间缺少沟通的结果。现在,越是不发达的地区,方言的种类往往越多。世界上大约有3500种语言,其中非洲就有1140种。方言的价值方言本身确实也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情结。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方言能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有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试想若用普通话演唱苏州评弹或说扬州评话,那就不成其为地方艺术了。方言具有相当的使用价值。但普通话毕竟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高于方言。普通话的音素更为齐全,且用四声调配,节奏感、音乐性强;普通话的词汇和习语空前丰富,更富于表达功能。如果用普通话和方言分别唱歌,或朗诵散文、诗歌,或宣读政府声明,感染力与效果就明显有别。方言终将消亡目前世界上的语种尽管有三、四千之多,但被各国定为官方语言或通用语言的也就65种左右。由于共同语的建立,各种语言的方言都在逐渐衰退,方言的作用日益缩小。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也是相互影响的。普通话的逐步普及,必然会对方言语音逐渐产生影响,吴语中的王黄两姓不分,扬州话中牛刘读音无别,林凌、苏舒等读音相同的现象终究会要变化的。方言也必然会从普通话中吸收大量词汇,同时摈弃一些只有读音而无相应文字或已明显不合时宜的词语。但这种变化并不是方言的退化,而应看着是方言的进步。当然,普通话也会不断地吸收从方言中流传开来的词汇。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各地的方言必然会趋同,将逐步统一在普通话的旗下。当然,方言的消亡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就像资本主义必定会消亡一样,谁也说不出会是在什么时候。从目前发达国家来看,尽管他们的民族语早已普及,但方言仍然普遍存在。英国英语以牛津音为标准音。但如你去伦敦旅游,街上能不难听到当地土音及带苏格兰或威尔士腔的非正宗英语就我国目前情况看,方言远未进入消亡阶段。有些地区由于经济的发达和扩张,当地的方言还处于发展阶段,甚至有外溢现象。说“世界上每年都有语言在消亡”,甚至说“每天都有一两种方言消亡”,是言过其实,是不可能举出实例来的。方言无须保护方言的产生,发展,衰退与消亡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必然。方言无法保护,也保护不了。语言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是工具就得不断改进、更新,以至扔掉落后的,用上更先进的。鼓励同一方言地区的人群总是使用方言是办不到的。随着人们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文明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甚至是中老年人也喜欢说一两句普通话了。由于普通话的学习和使用同接受教育,对外交往密切相关,年轻人爱说普通话往往能借以标榜自己的文化档次。有时候,一个人说话的发音、用语和语调确实可以成为这个人的文化高低和气质雅俗的一个标志。开设地区语言课也是行不通的。以扬州方言为例。很多方言词语只有语音而写不出文字来。有些词语口头说说时并不在意,但一旦写了出来却发现难登大雅之堂。比如江苏里下河地区的“屙尿”(小便)、“晓不得”(不知道)等。发达的语言的特点之一是特别富于同义词,中古时期的英语往往就能有三个同义词表达同一个概念。三个词当中,一个来自古英语,一个来自法语,还有一个来自拉丁语。而江苏苏北里下河地区方言中的“兜”字,一个词却能表达无数意义。如“曾兜了没有?”(吃饭了没有?)“我兜(打)了他两下。”“我兜(骂)了他两句。”“我兜(睡)了一觉。”“我兜(买)了两斤”等。要开设方言课还得有教材,课本的内容得从大量的用方言写作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中去选择。要学好方言还要有较高水准的词典来规范方言的字形、读音和用法。目前,这些条件好像都难以具备。总之,我们认为普通话一定要大力推广。但目前应该是“双语”的语境,在正式场合要坚持说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可让方言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中提倡用方言来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

  • 索引序列
  • 苏州方言论文
  • 扬州方言论文
  • 苏州文化论文选题方向
  • 方言论文
  • 语言与方言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