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温州人杂志潘桥

温州人杂志潘桥

发布时间:

温州人杂志潘桥

温州市潘桥街道不是属于乐清市,而是属于温州市瓯海区。

我这有2个:《梦桂与紫罗女》 戍浦江是瓯江的一条支流,老早这里没有桥,人们只能撑竹排过渡。南岸有个勤劳忠厚的后生儿,姓周名叫梦桂,还只有十九岁。他阿爸为抢救一个过渡落水的乡亲,不幸淹死了,家里只有个阿妈。娘儿两人清贫度日,相依为命。梦桂和乡亲们日夜盼望着有一座桥把两岸连接起来。北岸有个财主叫黄仁富,为人残暴、刁钻。他曾假惺惺说要为大家造桥,去了两岸村民许许多多血汗钱。快一年过去了,连半点造桥的响声都没有。后来,黄仁富搞来一只破渡船,南来北往的人每渡一次江,都要付给渡船钱。梦桂气不过,就和几个乡亲去控告黄仁富。黄仁富得到风声,给县太爷送去了银子。恁呢,梦桂告不倒黄仁富不说,反坐了牢房。梦桂娘哭得死去活来,器瞎了双眼,病倒了。乡亲们都来安慰她,说要尽一切法子搭救梦桂。一天清早,几位邻居带着一些吃的东西来看梦桂娘。他们发现门槛底有一个小小包裹。解开一看,是白花花的碎散银子。这一下大家替梦桂娘高兴啦。这银子是从哪里来的呢?有人说一定是老天爷来搭救梦桂了。乡亲们总算用这些银子把梦桂保释出来。就在梦桂回家的这一天,娘只剩下最后几口气也。老人家断断续续地对梦桂说:“姆,你一定要找到那个赠,赠银……搭救你的恩人。”说完就离开了人世。梦桂回来了,黄仁富不甘心。一日,他偷偷吩咐狗腿子去把梦桂杀死。这毒计恰被他的女儿紫罗听到了。这个还只有十八岁的姑娘,一心要搭救梦桂,决定自己也离开黄家门。第二日,紫罗偷偷恁到了梦桂家。梦桂看见吃了一惊,说:“紫罗,你阿爸害得我好苦啊,你又来做什么?”紫罗就把阿爸又要害他的消息告诉了他,要他赶快离乡逃走。这消息象一声猛雷打在梦桂的头顶,他呆在那里,半晌都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他镇定下来,对紫罗说:“好紫罗,谢谢你一片好心。可我不能走,我的救命恩人还没有寻到呢!”紫罗掏出了一包银子说:“快收下,逃命要紧啊!我,我决定跟你一起离开这个地方,到外面寻生路去。”梦桂感激地说:“我真想不到你有一颗好心。不过你为什么也要离开自己的家呢?别说傻话了。”紫罗说:“我说的全是真心话。我妈也是一个贫苦农家出身的女儿。黄仁富见她年轻貌美,抢了去当三房。生了我以后,就把她一脚踢开,不久就死了。我想到妈,想到自己,也想到你,我不能眼光光看着你遭害,救人就要救到底……”“救到底?啊,前次送银子的就是你,你原来就是我的救命恩人!”梦桂忙上去紧握着紫罗的手。紫罗羞得低下了头。他俩总算逃到一个很远的偏僻地方去了。在那里,他们拜一位造桥的师傅学艺。村里不见了梦桂和紫罗,谣言到处传。乡亲们天天惦记着梦桂。黄仁富,恨不得把他们找到,来个碎尸万段。三年后,梦桂和紫罗回到了家乡。他们两人靠乡亲们掩护,掘地开石,准备造桥。黄仁富听到了梦桂和紫罗回来的风声,派人四处寻找,但连影子也没找到。一日,黄仁富听狗腿子说,梦桂和十几个人正在南岸江边的浅滩上打夯造桥墩。黄仁富听了火冒三丈,脸色一沉,想出了一条毒计:决堤淹死他们。上游的堤坝被掘开,崩塌了,汹涌的浪头象奔跑的野马猛扑下来。躲在邻居家里的紫罗听到了外面的惨叫声,也顾不得自己的安全,拔腿就往江边跑。她发觉后边有人追来,回头一个,是黄仁富手下的几个狗腿子,她拚命向前跑去。突然,她的耳边响起了惊心动魄的喊声:“梦桂和十几个人全被江水冲走了。”这好比晴天响雷,把紫罗吓坏了。她一个箭步向江岸猛冲过去,跳进了滚滚的江流中。乡亲们含泪花,准备把这一对一心为大家造桥、献出自己生命的年轻人合埋在一起,那黄仁富硬是不肯,一定把梦桂埋在南岸边,把紫罗埋在北岸边。后来,北岸边长出了一株紫罗树,南岸边长出了一株桂花树。桂花树大了,紫罗藤长了,它们慢慢向江心靠拢,坚韧的紫罗藤紧紧缠住了粗壮的桂树。人们说,这就是当年的梦桂和紫罗哪。勿晓得是谁第一个把木板铺在这密密匝匝的藤条枝丫上,大家可以从这“藤桥”上通过了。就这样,“藤桥”的名字叫开了,一直叫到现在。《五伏太公》 瓯海区藤桥镇樟村的土地庙里,左边有一尊泥塑的神像,头上戴花盔,身上着龙袍,左手放在膝盖上,右手的食指指着他脚前一头泥塑的大猫。这个神叫五伏太公,本是樟村巷口人。他家弟兄一共五个,老大叫张伯福,老二叫张促禄,老三叫张叔寿,老四叫张季喜,他排第五,叫张五伏。张五伏父母早亡故,兄弟五人住在靠山洲岭脚的一座破破烂烂的三间屋里。家里穷,吃了上顿没下顿,兄弟五个都没有娶老安。山洲岭一带,山高林密,正是大猫藏身地方。太阳一落山,一头大猫就从树木里钻出来,闯到樟村地方驮猪、驮羊、驮牛儿,弄得村里人心惶惶。家家户户,天还未黑就关起门躲在屋里呒胆外出。一年来,给大猫驮去的猪羊无数。家畜少了,就来驮人吃。张家破屋没有一扇好门,又是山洲岭脚的头一座屋。这大猫一落岭,就闯到他们屋里驮人吃。不到两年,兄弟五人就给大猫吃了四个,只留下张五伏一个人。传说这大猫吃人吃多了,成了大猫精,会讲人话。秋天一个黄昏,张五伏从山上拔番薯藤走归,正要烧饭,这头大猫已蹿到他门外,气势汹汹地对张五伏讲:“你四个阿哥都给我填肚,你也该给我当美餐了!”张五伏眉头一皱,计上心头,对大猫讲:“你要吃我,我也没办法。只是我有两个条件,你若肯,我就给你吃。”大猫点点头,讲:“用着。”张五伏讲:“第一,我给你吃,要让你吃个饱。可是我现在肚饿煞了,等我煮熟饭,吃饱了,再让你吃。第二,我吃饱后,再洗个浴,把身体揩得干干净净的,再让你吃。”大猫应充了,就蹲在门外等。张五伏偷偷朝门外看,大猎正眯着眼睛,蹲在那里。张五伏连忙从墙上取下一把锋利的斧头,从屋后的窗洞里钻了出去,轻手轻脚绕到大猫背后,只听见“咔嚓”一声,大猫的脑袋吃了一斧头,只是还没有死,大猫一下跳了起来,一面“呼哈”吼叫,一面前爪一提,后脚一蹬,向张五伏猛扑过来。张五估往旁边一闪,大猫扑了个空。它转过头,又向张五伏蹿过来,吡牙咧嘴,讲:“你哄我!我一定要吃掉你!”张五伏用斧头朝蹿过来的大猫脑门劈去。“咔嚓——”老虎的脑门又中了一斧,鲜血喷喷出。张五伏也因用力过猛,身体摇摇晃晃,支撑不住了。大猫忍着痛,趁机把张五伏咬死。一会儿,大猫也倒在地上死了。第二日清早,村里人看见张家门外满地是血,血迹中躺着张五伏和大猫的尸体,张五伏身旁还放着一把大斧头。大家晓得了,昨日夜里张五伏跟大猫搏斗,连命都献出来了。消息传开,全村人都赶来了,一位老伯还叫两个儿子抬来他自己的一具棺材,将张五伏的尸体安放进去,祭拜以后,由四个人抬着棺材上山安葬,全村人都去送葬。一时,哭声震山林,泪水漫道路。张五伏为全村人除了一大害,大家都从心底里感谢他。后来,全村人凑了钱,在地地庙里塑起一尊“五伏太公”的神像。这佛像只有樟村的土地庙才有,别的地方庙里都是没有的。 这个网站都是温州民间故事,去看看

《温州人》杂志

1995年,温秀君因成功救起落水妇女而被温州电视台、温州日报、温州晚报、乐清日报、乐清电视台、温州广播电台等追踪报道,并获得了见义勇为好少年和温州日报举办的95康松杯温州市十大家庭新闻第三名,个人事迹曾被温州日报新闻研究室主任沈少真先生编著的新闻集《我是温州人》一书收录。2003年,温秀君来到了生平中第一位从小时候就接触过的温籍企业家--叶康松(美国康龙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身边当秘书。当时进公司时也是全公司行政系统最年轻的一位工作人员。2004年上半年在另一家美国上市公司温州办事处任职。温秀君对自己的评价是:“我的思想非常活跃,知道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什么,也知道如何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2004年6月,正式大学毕业。8月与朋友一起创办了乐清市万利佳电器有限公司。2006年6月因合伙人侵吞公司财产,内部矛盾爆发而被迫放弃了这个与朋友共同创办的第一家公司,选择离开。2007年成立联众国际企业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主营国际贸易业务。2008年9月成立温商财富品质杂志社,出任温商财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简介: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由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组建的地市级报业集团,以温州日报为龙头,由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温州新闻网、温州人杂志社等组成。 2017年11月17日,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浙A 杭州市 浙 B 宁波市 浙C 温州市 ,应该是车牌地区号,通常省会是A,依次一般都是按照城市综合实力排名的

前面的“浙”是浙江省的简称,后面的字母就是区分的排序代号。比如说车牌照浙A是浙江杭州的,浙B是浙江宁波的,浙C是浙江温州的……就是为了区分所属的一个一个不同地区的

温州人杂志社

我不建议申请这样的商标这样的商标被注册的可能性很低商标只是一个标记,作出名来要靠自己的产品驰名商标不可能靠傍别人得到

简介: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由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组建的地市级报业集团,以温州日报为龙头,由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温州新闻网、温州人杂志社等组成。 2017年11月17日,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本人没有听过.

世界温州人杂志

黄冠杰没有得肺癌,黄冠杰,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广西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南宁市工商联副主席、南宁市温州商会会长、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浙商经济发展理事会主席团副主席、浙江省经营管理大师、广西跨世纪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回答来自-上海中大肿瘤医院医生

陆征一,男, 1962 年出生,博士,教授。1996年中科院数学所博士后出站, 同年由讲师破格晋升为四川大学数学系教授, 现为温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系统科学研究所所长, 中科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自动推理实验室博士生指导教师·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温州人杂志主编

有些都盗版的从网上找过来的个人观点

fggg

不知你说的是不是他。夏承焘目录 生平简介 往事略集 词成一派 词学贡献 研究成就 词作一二 著作书目 (1900—1986)[编辑本段]生平简介 夏承焘,著名词学家。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是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的一系列经典著作无疑是词学史上的里程碑,20世纪优秀的文化学术成果。胡乔木曾经多次赞誉夏承焘先生为“一代词宗”、“词学宗师”。 夏承焘字瞿禅,晚字瞿髯,别号梦栩生,室名月轮楼、天风阁、玉邻堂、朝阳楼。1900 年2月10日生,浙江温州人。1918 年毕业于温州师范学校。 1930 年,由严州九中转之江大学任教。之后曾任浙江大学教授。解放后曾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浙江分院语言文学研究室主任兼研究员;《文学研究》杂志编委、《词学》杂志主编、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顾问。他曾任浙江省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夏承焘先生作为杰出的词学家,既是传统词学的总结者,亦是现代词学的奠基人。 被誉为“词学宗师”的夏承焘先生,20岁以后,北到冀晋,西入长安,视野扩大,阅历加深,写下了不少忧时愤世之作。30岁前后,把主要精力放在撰写《唐宋词人年谱》、《唐宋词论丛》和《姜白石词编年笺校》等词学专著上,但并未放弃吟咏。30岁后专攻词学,弘博精深,对我国词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他一面继承历代词学之长,一面对传统词学作了多方面的开拓与创新,以考信求实的态度研究词体、词乐、词律和词史,大大扩展了词学研究的领域,为词学走向科学化、系统化与理论化的轨道作出了突出贡献。50岁前后,进行词学研究的同时,还写了不少奇思壮采的创新之作。 凝聚着夏承焘先生毕生心血的近千万字著作中,有已出版的词学专著近30种,未结集论文百余篇,待整理出版的著作尚有多种。其中《唐宋词人年谱》、《唐宋词论丛》、《姜白石词编年笺校》等,都是有词学以来少有的巨著。他还创作了大量诗词,其代表作为《夏承焘词集》、《天风阁诗集》,并写了独具特色的《天风阁学词日记》。夏承焘先生之学术成就,还得到国际上的高度评价。1981年后任中国韵文学会名誉会长、《词学》主编等,1986年5月11日,夏承焘因病在北京逝世。 从教60多年来,夏先生善于奖掖人才,扶植后进。桃李门墙,济济多士。然而他“但开风气不为师”,从不以师道自居。出于夏氏门下的,都深受其赐而又不为所限,有的在学术上得以独立发展。夏先生是一位全心全意为祖国培养人才的导师,研究中国古典诗词的外国学者慕名远道前来向他求教的,络绎不绝。如今他的学生遍及海内外。

  • 索引序列
  • 温州人杂志潘桥
  • 《温州人》杂志
  • 温州人杂志社
  • 世界温州人杂志
  • 温州人杂志主编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