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历史文献所

历史文献所

发布时间:

历史文献所

快速阅读法,快速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掌握快速阅读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脉络和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阅读理解效率;同时很快的阅读速度,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具体练习见《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安装软件即可进行试用训练。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提高阅读速度5倍左右,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阅读、学习效率,取得好成绩。在阅读过程中,要学会并养成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阅读的习惯,使我们在阅读时善于发现重点、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材料。在读书的过程中或读完一本书的时候,要学着做点读书笔记,记录一下书本的脉络主旨、主要人物、事迹、以及阅读感悟等,一些优美词句也可以摘抄一下。比如,段落:掌握段意最方便的办法是抓“主句”,也就是抓住说明全段主要意思的句子。其次,抓住文章的脉络主旨:有的文章,标题就说明了中心思想,有的在文章开头和结尾点明中心思想,有的则通过主要事件来表达中心思想,只要根据主要事件,就能很快确定中心思想。其三,对于文章、书籍中的主要人物、事迹、观点、中心思想等一些重点,要有意识的进行记忆,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促成更好的理解。

比较,首先足一个时间概念 -切文献都是各种知识的记录。时间就好似一个链条,它以“现在”为线索.前于此时谓之“过去”,后乎此音谓之“将来”:时间即历史,过去时间中产生的文献叫历史文献;现在即当今的文献叫当代文献。而“现在”,这个时间链条,是极不稳定且稍纵即逝的。当文献学家着手对某种当代文献进行整理研究的时候,它实际已经成为历史的存在物。所以本书使用的“历史文献”的时间概念。从属于的文献都是历史文献”的命题,在收罗文献时、尽可能予延至现在,从古代至建国以来的五十年,均沦述之。 其次,从学科体系来看,广义历史学包括自然界的变迁以及最初人类会活动发展的过程。内容涵盖十分广泛,广义的历史文献。它包括世界上的一切著作,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文学专指人类社会史,即所谓狭义历史学。历史学典籍则指古代各个阶段分类分录中的史部典籍,以及现代文。史、哲、经等分类中的文学著作、任何目录分类,都是相对的。因此,史部以外各部其实多属于史学文献,古今学考早有论说。章学诚《报孙渊如书》称.“承询《史籍考》事、取多用宏,包经而兼子集,不特如所询地理之类已也。”可见串氏所著《史籍考>,已不限于四部分类的史部典籍;章氏又有”六经皆史”的论题、这是指《六经》皆为史料。早在两千年前.司马迁作《史记》,就以《六经》为史料。他提出了“颁协《六经》异传,整齐自家杂语”的命题,广泛取材。但是,如果把四部典籍都视为历史文献.则是广义历史文献,它与一切文献没合区别,而失之于混淆;如果固守史部类日,必又失之于偏狭c“混而合之则不清.拘而守之则已隘”(章学诚:烛考释例女),即所谓“过犹不及”,太广大狭都是弊病。本书考察的历史文献,以狭义的支部典籍为主体,而概述广义的四部文献,别择其中的历史学史料文献.主次分明。

当文献学家着手对某种当代文献进行整理研究的时候,它实际已经成为历史的存在物。所以本书使用的“历史文献”的时间概念,从属于的文献都是历史文献”的命题,在收罗文献时、尽可能予延至现在,从古代至建国以来的五十年,均沦述之。其次,从学科体系来看,广义历史学包括自然界的变迁以及最初人类会活动发展的过程。内容涵盖十分广泛,广义的历史文献。它包括世界上的一切著作,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文学专指人类社会史,即所谓狭义历史学。历史学典籍则指古代各个阶段分类分录中的史部典籍,以及现代文。史、哲、经等分类中的文学著作、任何目录分类,都是相对的。因此,史部以外各部其实多属于史学文献,古今学考早有论说。章学诚《报孙渊如书》称.“承询《史籍考》事、取多用宏,包经而兼子集,不特如所询地理之类已也。”可见串氏所著《史籍考>,已不限于四部分类的史部典籍;章氏又有”六经皆史”的论题、这是指《六经》皆为史料。早在两千年前.司马迁作《史记》,就以《六经》为史料。他提出了“颁协《六经》异传,整齐自家杂语”的命题,广泛取材。但是,如果把四部典籍都视为历史文献.则是广义历史文献,它与一切文献没合区别,而失之于混淆;如果固守史部类日,必又失之于偏狭c“混而合之则不清.拘而守之则已隘”(章学诚:烛考释例女),即所谓“过犹不及”,太广大狭都是弊病。本书考察的历史文献,以狭义的支部典籍为主体,而概述广义的四部文献,别择其中的历史学史料文献.主次分明。中国历史文献的积累,有三个方面的重要途径。一是官府档案文书的积存,二是历史撰述的日增,三是史书以外的各种撰述的发展。

历史文献研究所

最好的自然是古委会直接联系的22家,但有的学校不在所里招生。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山东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   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   浙江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南开大学地方文献研究室   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兰州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南开大学古籍与文化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最好的自然是古委会直接联系的22家,但有的学校不在所里招生。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山东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   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   浙江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南开大学地方文献研究室   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兰州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南开大学古籍与文化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具体的布清楚,只是知道北大历来是考据学为主,极重视文献,所以想来不错。你再综合一下看看

历史文献学研究所

国家图书馆北大中文系川大古籍研究所南大和浙大的中文系。。。。你去网上的国学论坛搜,看友情链接,能找到个八九。不敢给你链接,不然回答不了。

北京大学的历史文献专业排名最高

西夏历史与文献研究所所长

李昌宪,男,江苏南京人,1947年10月生。1985年以来在南京大学历史系任教职,现为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学会理事。 主要著作有《宋代安抚使考》齐鲁书社97年出版,《司马光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98年出版,这两部著作均为教育部科研项目。《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宋西夏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为中国自然科研基金项目。正在研究之中的《金代政区研究》,为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曾应台湾中央研究院及台湾大学、韩国宋辽金元史学会及外国语大学邀请赴台湾、韩国参加学术会议。另外,在《中国史研究》、中华书局《文史》、《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北京大学《国学研究》、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古典文献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了《五代削藩制置初探》、《宋代文官帖职制度》、《文献通考·选举考史源试探》、《宋朝在西南民族地区的统治》、《宋代将兵驻地考述》、《也谈北宋转运司的治所》、《宋代安抚使制度研究》、《宋代四川帅司路考述》、《宋朝路制研究》、《宋代西北地区的羁縻部族制》、《西夏地方行政体制刍议》、《西夏疆域与政区考述》、《宋代疆域述论》、《试论伪齐国的疆域与政区》、《金初原辽地的路制与路级政区试探》等论文。 研究方向为宋史,侧重于宋代政治制度史、宋代行政区划史的研究,寻本溯源,旁及唐、五代史等领域。近年来转向西夏、金史。在治学方法上,推崇朴学的治学传统,尤重视官制、历史地理和史源学研究与运用。 本科:中国古代史硕士:唐宋史料史源学、宋史专题研究、中国古代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合)博士:唐宋史要籍研读、唐宋史专题研究、中国古代史通论(合)

铁木真死于西夏人之手,倒是真的

蒙曼最好,还有那个讲狄仁杰的于赓哲和史记的王立群都不错

(一)专著 《西夏与周边民族关系史》: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年版《西夏经济史研究》: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西夏经济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天盛律令与西夏法制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西夏社会文书研究》(与史金波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西夏社会文书研究》(增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二)编著《20世纪西夏学》:主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中国藏西夏文献》:常务副总主编,主要完成人,甘肃人民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主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说西夏》:主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中国西夏学百年文库》:主编,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辽金西夏金代通史》:参编(西夏部分20万字),人民出版社2010年《党项西夏文献研究》:主编(主要作者),中华书局2011年《中国藏西夏文献研究》: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西夏学论集》: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试析西夏占据过须弥山》:《宁夏文史》第11期1982年版《试论仁宗年间宋夏战争性质与影响》:《固原师专学报》198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85年第1期《宋夏青白盐问题》:《固原师专学报》198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87年第2期《从太宗燕幽之败到仁宗陕西之战》:《固原师专学报》1988年第1期《宋夏商业贸易初探》:《宁夏社会科学》1988年第3期《宋夏保安军榷场贸易论略》:《固原师专学报》1988年第4期《两年来我国西夏史研究述评》:《固原师专学报》1989年第1期《范仲淹御夏事迹述评》:《固原师专学报》1989年第3期《宋夏保安军榷场位置考辨》:《青海民院学报》1989年第4期《历史上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间的商业贸易联系》:《固原师专学报》1990年第1期《西夏的畜牧业》:《宁夏社会科学》1990年第1期《宋夏对峙与沿边蕃部》:《固原师专学报》1990年第3期《西夏农业生产述论》:《西北二民院学报》1990年第3期《宋夏对峙与保安军》:《固原师专学报》1991年第1期《潘罗支与河西吐蕃》:《宁夏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师专学报职能及其实现》:《固原师专学报》1991年第1期《抗金名将曲端冤狱始末》:《固原人物集录》,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宋代沿边市马贸易述论》:《固原师专学报》1991年第3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1年第6期《宋代市马钱物考》:《固原师专学报》1992年第1期《宋代属户史论》:《宁夏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西夏经济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宁夏史研究》1992年第1期《西夏时期的横山地区》:《固原师专学报》1992年第3期《须弥山敕赐禅林碑载崇宁35年辨析》:《固原师专学报》1992年第4期《试论西夏定都兴庆府》:《宁夏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西夏边防制度初探》:《固原师专学报》1993年第1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3年第2期《论宋代民间养马制度》:《固原师专学报》1993年第4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4年第1期《西夏沿边堡寨述论》:《宁夏社会科学》1993年第5期《须弥山石窟题记研究》:《宁夏文物》1993年总七期《西夏兴起与建都兴庆府》:《中国古都研究》1994年刊《试论早期党项与外界的联系》:《宁夏学刊》1994年第1期《宋夏窟野河西地界问题》:《宁夏史志研究》1994年第1期《试析党项羌内徙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固原师专学报》199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史》1994年第5期《论西夏与统一前蒙古诸部的关系》:《固原师专学报》1994年第4期《论西夏与北宋的经济文化交流》:《固原师专学报》1995年第2期《论西夏建国前与北宋的关系》:《宁夏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6年第2期《论西夏与周边民族关系及其特点》:《民族研究》199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6年第3期《西夏农田水利开发与管理制度》:《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4期,又见《首届西夏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论〈长编〉中西夏史料的价值》:《宁夏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须弥山石窟史略》:《固原师专学报》1996年第4期《王安石御夏方略》:《中州学刊》1996年第4期《西夏官牧制度初探》:《宁夏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西夏的内宿制度》:《固原师专学报》1997年第4期《论西夏的官牧业》:《宋史研究论文集》,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西夏的符牌制度》:《河北大学学报》1998年第??期《西夏仓库制度研究》:《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8年第3期《西夏军队武器准备及其管理制度》:《河北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西夏财政支出初探》:《宁夏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9年第1期《论西夏的赋役制度》:《中国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4期《西夏阶级结构研究》:《固原师专学报》1998年第4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8年第6期《西夏财政收入初探》:《西北师大学报》1999年第1期《西夏水利法初探》:《青海民院学报》1999年第1期《西夏高利贷初探》:《民族研究》1999年第2期《论西夏的手工业》:《宁夏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9年第4期《西夏畜牧法初探》:《中国农史》1999年第3期《西夏的地理环境》:《宁夏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天盛律令〉所记的西夏手工业》:《固原师专学报》2000年第1期《论西夏的土地制度》:《中国农史》2000年第3期《论西夏畜牧业的几个问题》:《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第2期《论党项宗族制度》:《民族研究》2001年第3期《西夏池盐的生产与征榷》:《固原师专学报》2001年第5期《西夏农作物考》:《国家图书馆学刊·西夏研究专号》2002年《西夏酒的生产与征榷》:《宁夏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再论西夏的农业》:《中国农史》2003年第1期《论西夏的人口》:《宁夏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论西夏的司法制度》:《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第4期《西夏手工工匠考》:《宁夏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西夏的审判制度》:《宁夏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西夏历史与文化》:《宁夏历史十五题》,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古代宁夏平原的引黄灌溉》:《宁夏历史十五题》,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西夏的造纸技术》:《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会议论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二十世纪西夏官制研究》:《二十世纪西夏学》,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二十世纪西夏经济研究》:《二十世纪西夏学》,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西夏的刑罚制度》:《宋史研究论文集》,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西夏时期的统万城》:《统万城遗址综合研究》,三秦出版社2004年版《天盛律令的历史文献价值》:《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第1期《论西夏天盛律令的特点》:《宁夏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党项拓跋部大首领李光睿墓志铭考释》:《西夏学》(第一辑),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藏西夏文献碑刻题记卷叙录》:《西夏学》(第一辑),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西夏时期黑水地区农业》:《黑水城人文与生态国际会议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藏西夏文献概论》:《西夏学》(第二辑),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论西夏对河套地区农业的开发》:《西北开发国际会议文集》,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西夏乾祐二年材料文书考释》:《宁夏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中国藏西夏文献出版座谈会综述》:《西夏学》(第三辑),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中国藏西夏文献叙录》:《西夏学》(第三辑),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黑城出土的几件汉文西夏文书考释》:《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4期《网络下西夏文及西夏文献处理研究》:《宁夏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有关夏州拓跋部的几个问题》:《邓广铭教授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中华书局2008年出版《金夏关系的几个问题》:[韩国]《宋辽金元史研究》第13号,2008年《评〈西夏社会〉》:《民族研究》2009年第3期《西夏文献的发现与整理研究》:《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4期《黑城出土西夏榷场文书考释》:《中国经济史研究》2010年第1期《俄藏西夏天庆年间典粮文契考释》:《西夏研究》2010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10年第3期转载《基于数学形态学等技术的黑水城唐卡图像预处理方法研究》(与史伟合作):《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4期《西夏文四角号码输入法研究》(与柳长青、史伟合作):《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4期《党项与西夏资料研究前言》:《西夏学》第五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黑水城汉文文献的学术价值》:《宋史研究论丛》第十一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二届西夏学国际学术论坛综述》:《西夏学》第七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西夏买扑文书考释》(俄文):《克恰诺夫80诞辰国际会议论文集》,俄罗斯2012年《传统典籍中党项西夏史料整理研究》:《宋史研究论丛》第十三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二届西夏学国际学术论坛论文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2012年第2期《敦煌研究院藏0669号西夏文<金刚般诺波罗蜜多经>考释》:《敦煌研究》2012年第6期《夏州拓跋部的几个问题》:《西夏研究》2013年第1期 西夏经济史专题:自治区社科规划青年项目,1996年,主持,结项宋夏关系研究:自治高校科研项目,1997年,主持,结项西夏经济史: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编号:98JAQ770017,1998年,主持,结项天盛律令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01BZS002,2001年,主持,结项国内所藏西夏文献整理出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教社政函[2001]5号),2001年,主持,结项二十世纪西夏学回顾与展望:自治区社科规划项目,2002年,主持,结项西夏社会文书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05JJD870006),2005年,主持,结项中国藏西夏文献叙录: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编号:0538,2005年,主持,结项中国藏西夏文献研究:国家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编号:06AMZ001,2006年,主持,结项西夏资料索引:全国古籍整理项目(教古字[2007]074号),2007年,主持,结项党项与西夏碑石整理研究:教育部高校古委会项目(教古字[2007]150号),2007年,主持,结项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整理出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08JJD770087),2008年,主持,结项黑水城文献与西夏文化研究: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副总理级)国际合作项目,2009年,主持,在研黑水城汉文文献整理研究:自治区高校科研重点项目,2009年,主持,在研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整理与研究:国际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0AZS001),2010年,主持,在研西夏文献文物研究: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11@ZH001),2011年,第二主持人,在研党项西夏碑文整理研究: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2JJD770006),2012年,主持,在研 (一)海外及港台举行的学术会议日本国“第六回辽金西夏史研究会大会”:2006年3月10日至12日,日本东京市,东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宣读论文:《新发现的夏州拓跋政权碑石研究》内陆中亚史研究新史料的展望国际学术讨论会:2006年4月15日,日本九州市,九州大学主办。宣读论文:《中国西夏文献研究回顾与展望》丝绸之路与西夏文明国际学术会议:2007年4月24日至30日,俄罗斯院圣彼得堡市,大英博物馆、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主办。宣读论文:《中国藏西夏文献概论》韩中宋辽夏金元史国际学术会议:2008年9月23日至30日,韩国首尔市,韩国外国语大学主办。宣读论文:《金夏关系几个问题》敦煌学:第二个百年研究视角与问题:2009年9月3日至5日,俄罗斯院圣彼得堡市,国际敦煌学组委会主办。宣读论文:《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学术价值》“韩中第四届宋辽夏金元史国际学术大会”:2011年11月11日—11月17日在韩国首尔召开,韩国外国语大学历史研究所、中国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韩国中央大学历史系共同主办。与会50多位专家围绕宋辽夏金元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文献等领域展开热烈讨论。杜建录教授发表“党项西夏文献研究”学术报告。“西夏与契丹文献研究”国际学术会议:2012年3月22-26日在东京召开,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邀请和资助,做“中国藏西夏文献整理研究回顾与展望”的报告。会议结束后,作为自由评论员,应邀出席在学习院大学召开的“第十二回辽金西夏史研究会大会”。2012年6月20-23日,应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邀请,出席“庆祝克恰诺夫80诞辰国际西夏学会议”,以“西夏买扑文书研究”为题,做大会发言。2012年10月22-29日,应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古典系邀请,出席“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中加研讨会”,发表“西夏文献收藏与保护”主题报告。(二)大陆举办的学术会议中国蒙元史学术讨论会:1990年8月8日至12日,宁夏银川市,中国蒙古史学会、中国元史研究会、宁夏史学会主办,在大会作《潘罗支与河西吐蕃》报告。中国古都学会第九次年会与学术讨论会:1991年9月24日至27日,宁夏银川市,中国古都学会、银川市政府主办。宣读论文:《西夏兴起与建都兴庆府》。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六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1994年,四川成都市,中国宋史研究会、四川大学主办。宣读论文:《王安石御夏方略》。首届西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1995年8月22日至26日,宁夏银川市,宁夏社会科学院、宁夏大学主办。宣读论文:《西夏农田水利开发与管理》。中国宋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1996年8月,云南昆明市,中国宋史研究会、云南大学主办。宣读论文:《西夏官牧制度》。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史学术研讨会:1996年8月,宁夏银川市,中国民族史学会、宁夏大学主办。宣读论文:《西夏与周边民族关系特点》。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暨西夏建都兴庆府960年学术讨论会:1998年8月,宁夏银川市,中国宋史研究会、宁夏大学主办。宣读论文:《论西夏的符牌》。第六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暨西夏科技史国际会议:2002年8月18至22日,宁夏银川市,中国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学会、宁夏大学主办,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承办。宣读论文:《西夏的造纸技术》。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暨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2002年8月3日至8日,甘肃兰州市,中国宋史研究会、西北师范大学主办。宣读论文:《西夏刑罚制度》。沙漠古都统万城学术研讨会:2003年9月22日至24日,陕西省靖边县,靖边县人民政府、陕西省文物局、陕西师大西北环发中心联合举办,主持了22日下午的大会报告,并作《西夏与统万城》发言。《中国藏西夏文献》首卷出版发行仪式:2005年8月9日,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主办。第二届西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5年8月16日至19日,宁夏银川市,宁夏社会科学院主办。提交论文:《中国藏西夏文献》。《中国藏西夏文献》编辑出版座谈会:2005年12月23日,甘肃兰州市。黑水城人文与生态国际学术会议:2006年9月16日至20日,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日本地球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主办。宣读论文:《夏元时期黑水地区的农业》。邓广铭教授诞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2007年3月16日至17日,北京市,北京大学主办。提交论文:《有关夏州拓跋政权的几个问题—新出土唐五代宋初夏州拓跋政权墓志铭考释》。成吉思汗与六盘山国际学术会议:2007年7月21日至23日,宁夏固原市。《中国藏西夏文献》全卷出版座谈会:2007年11月6日,北京市。传统文化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学术研讨会——郭子仪与阳曲学术会议:2008年10月23日至26日,山西省阳曲县。辽夏金元历史文献国际研讨会:2008年11月3日至5日,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主办。宣读论文:《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整理出版与学术价值》。第三届西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8年11月8日至10日,宁夏银川市,宁夏社会科学院主办,主持大会历史文献组讨论。宣读论文:《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的学术价值》。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民族语言文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民族文献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2008年11月28日至29日,甘肃兰州市,中国吐鲁番学会、西北民族大学主办,主持民族文献组讨论。宣读论文:《中国藏黑水城民族文字文献的学术价值》。纪念黑水城文献出土100周年学术研讨会:2008年12月16日至17日,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主办,主持会议并宣读论文:《黑水城汉文文献概论》。2010年10月15-18日,主持召开“黑水城文献与西夏研究国际学术论坛”。2011年8月17-22日,主持召开“第二届西夏学国际学术论坛”。2011年4月12-5月9日和中国社科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第一届西夏文研修班。2012年7月7-16日,和中国社科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第二届西夏文研修班。(三)海外与港台学术访问和讲学访问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2003年12月20日至25日,访问了上述香港大学,与香港专业师生进行了座谈,会见了何冠环等香港学者。访问日本九州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2006年3月8日,应九州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邀请,赴日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合作研究与学术访问,与日本辽金西夏史、宋史、蒙元史学界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演讲:2006年3月10日在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发表“20世纪西夏学回顾与展望”学术演讲,日本著名蒙古史学家,前蒙古研究会会长,早稻田大学蒙古史研究所所长吉田顺一教授主持演讲会。日本西夏学者荒川慎太郎、佐藤贵保、船田善之等出席了演讲会。访问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研究所:2006年3月12日,在日本国“第六回辽金西夏史研究会大会”间隙,访问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研究所,并与相关专家进行了交流。访问日本东京大学:2006年3月13日上午,在船田善之博士陪同下,访问了东京大学,查阅了东京大学图书馆藏西夏文文献。访问东洋文库:2006年3月13日下午,在船田善之博士陪同下访问东洋文库,受到东洋文库特聘研究员梅村坦教授的热情接待,在梅村坦先生的带领下,参观了东洋文库特藏,并浏览了东洋文库收藏的俄藏西夏文献数据库。访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2006年4月5日访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岩井茂树教授陪同参观。访问综合地球环境科学研究所:2006年4月5日访问位于京都的综合地球环境科学研究所,与中尾正义教授为首的中国黑水地区生态研究课题组专家进行座谈。2011年9月19-22日,对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出席俄中西夏学联合研究所揭牌仪式以及相关学术活动。(四)国内(大陆)学术考察和讲学学术考察:每年带领西夏学研究院(研究中心)师生到西夏陵、贺兰山岩画、拜寺口西夏双塔等教学科研基地考察学习。考察丝绸古道:2002年10月1日至7日,带领西夏学研究中心专家赴河西走廊,考察武威西夏碑、张掖卧佛寺、古玉门关、敦煌莫高窟等西夏文物古迹和西夏故地的风土人情。考察统万城:统万城又称白城子,是夏州拓跋政权的发祥地。2003年9月23日,第一次赴白城子进行学术考察。学术报告:2003年至2005年暑期,应自治区教育厅邀请,连续为美国教育访问团做“西夏历史与文化”报告。学术报告:2004年6月2日至5日,参加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并做“西夏文献发现收藏与整理研究”讲座。西夏访古:2005年11月21日至28日,与银川贺兰山岩画管理处专家组成联合考察组,赴鄂尔多斯高原、横山山地以及黄河后套平原考察。这里是西夏的故地,考察组先后考察西夏宥州古城、银州古城、夏州古城(白城子)、李自成行宫、李继迁寨、李德明鏊子山离宫、成吉思罕陵、阴山岩画、鸡鹿塞,访问了市、旗、县文物部门,搜集到大量夏州拓跋碑石资料。学术考察:2006年5月28日至6月1日,带领研究生访问内蒙古考古研究所与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阅览内蒙古考古研究所藏黑水城文献,为以后联合整理出版《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中国藏黑水城民族文字文献》奠定了基础。考察黑水古城:2006年9月18日至19日,考察西夏黑水古城和黑河流域的生态情况。学术报告:2008年8月,应中国民族图书馆学会邀请,在宁夏图书馆做“西夏文献发现与整理研究”学术报告。学术考察:2008年10月25日至26日,考察山西五台山,感受西夏供佛道路。五台山是佛教圣地,西夏多次遣使到五台山供佛,并在贺兰山建立西夏五台山寺。学术报告:2009年6月2日至4日,应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邀请,主持敦煌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并分别为硕、博士研究生和历史教育基地班作了“黑水城汉文文献概论”、“西夏文献的发现与研究”、“西夏学百年回顾与展望”等学术报告。2010年12月9日-12日,黑水城社会文书研究课题组在院长杜建录教授的带领下,赴西夏故地武威、张掖等地考察。在武威先后访问了西夏博物馆、文庙、武酒集团西夏文化研究所、雷台汉墓、大云寺,并在武威西夏博物馆举行“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教学科研基地”揭牌仪式与西夏学座谈会;在张掖访问了西夏大佛寺、河西学院,并与甘肃省重点学科平台“河西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进行座谈。杜建录院长还为该校历史专业师生作了“西夏文献的发现与整理研究”学术报告。学术报告:2011年11月17—20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举办“宋史高层论坛”,杜建录教授应邀发表“西夏文献与西夏学”。

历史文献研究所排名

具体的布清楚,只是知道北大历来是考据学为主,极重视文献,所以想来不错。你再综合一下看看

应该说,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南开大学近代史研究比较好。全面的历史研究,一般是如下7所大学。 (一)北京大学 历史学系现有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地理学、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及考古学8个二级学科。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世界史、中国古代史),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1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本系还设有欧洲研究中心、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希腊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所、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现代史料研究中心、中外关系史研究所、孙中山思想国际研究中心、当代企业文化研究所、明清史研究中心、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中外历史文化交流中心、人才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中国古代史:实力绝对强大,从先秦到明清,每一个断代都很强,但最突出的要数魏晋南北朝、隋唐这两个方向了,不仅有周一良、田余庆、吴宗国这样的老前辈,还有阎步克、荣新江等一批后起之秀。当然先秦方向在有了朱凤翰加盟以后,实力也不容小视。 世界史:同样是学术上的圣殿,其中最具实力的要数世界中世纪史、欧美近现代史。马克尧、高毅等都是可遇不可求的良师。当然,愿意接收挑战的同学可以选择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这个方向,这绝对是一个困难与机遇并存的好课题。 中国近现代史:这是北大一个相对的弱项,但也不乏茅海建这样的名角。而且该专业良好的分配前景加上北大这块牌子,相信对每个考生来讲都是不小的诱惑。 (二)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拥有8个二级学科。全院下辖,历史学系、世界史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历史研究所、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古籍与文化研究所、日本史研究中心,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系、所、中心之下又有若干个教研室、研究室。 南开大学世界史专业涉及相当广泛的研究领域,尤其在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含:拜占庭学)、美国史、日本史、拉丁美洲史四个研究方向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国际上也有很大的影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美国史近两届获得博士学位的年轻学人中,有四人的博士论文在美国用英文出版,在美国史学界产生很大的影响,就目前来说,在国内的世界史研究机构中,这是仅有的,可以说,南开大学世界史学科几乎涵盖了从断代史到地区国别史的各个方向。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涉及古希腊罗马史、拜占庭史、基督教史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史等研究方向。古希腊罗马史学科在国内的地位举足轻重,学术带头人王敦书先生是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的理事长,史届泰斗雷海宗(解放前在清华大学与陈寅恪等大师齐名)的关门弟子,国内罗马史的权威。遗憾地是王先生已经退休,但仍然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西方史学名著选读课程,所以我们还能听到老先生略带伦敦口音的英语授课。拜占庭学在国内首屈一指,学术带头人陈志强先生(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博士),是国际拜占庭学会中国首席代表,成为中国冲击这一世界显学的支柱。另外改方向组建了东欧拜占庭研究中心,汇集了国内相当丰富的有关拜占庭的英文、希腊文等外文研究资料和检索系统,为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学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哈全安教授主要指导阿拉伯史的研究方向,但近年来逐渐转向中东地区现代化的比较研究,尤其是伊朗、埃及和沙特阿拉伯现代化的研究,如果对中东变幻莫测的历史进程颇感兴趣的你,可以选择哈老师。 美国史:中国美国史学科开拓者之一的杨生茂先生(80年代初参与创建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并担任副理事长)在南开大学执掌教席凡40余年。美国史专业设在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现任主任李剑鸣教授,担任美国史研究会的理事长,是国内公认的美国史权威,主要从事美国早期史、美国种族关系史、美国史学史等的研究。韩铁教授2002年由国外来到南开大学,曾在国内另一美国史研究重镇武汉大学任教,后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并定居在加拿大,主要从事美国经济史和美国法律史的研究。美国史其他的研究方向:美国外交史、中美关系史、美国宪政史、加拿大史等。另外,2005年,美国中心将招生“美国学”的硕士研究生,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美国学博士、硕士点,开展对当代美国的综合性研究,成为美国中心学科建设的新的增长点。 日本史:日本史学科设立于1964年,经历从日本史研究室到日本研究中心,再到日本研究院的巨大变化。现在,日本研究院成为融日本史、日本经济、日本政治和国际关系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日本学”研究机构。该研究方向的几位博士生导师,均是中国日本史研究会的副理事长,综合实力在国内是第一流的。每年均有相当比例的研究生获得去日本大学完成学位的机会。有一点需要注意:日本史学科有要求相当高的日语要求,以为公共外语只考日语,2005虽然也招收英语考生,但相对日语考生无论在录取,还是未来的学习中都处劣势。 拉丁美洲史:拉美史也诞生于1964年,1994年成立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成为在教育部指导下协调全国拉美史研究的唯一研究机构。洪国起教授担任拉美史研究会的理事长,中心主任王晓德缴获搜担任副理事长。不用说,拉美史的研究实力在全国也是无人能及的(当然,如果说到当代拉美研究,中国社科院拉美研究所的实力也很强大,它主要招收国际关系和世界经济学科下的考生)。南开的拉美史招收英语考生,不会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考生不用担心,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录取的拉美史考生均是英语考生,而西班牙语的学习则在研究生阶段短期密集的强化训练(大约一年)。拉美史主要的研究领域:拉美政治经济一体化、美国与拉美关系等方向。 (三)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拥有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6 个,硕士点 8 个,博士生导师 21 名,硕士生导师 21 名。 中国古代史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拥有何兹全、黎虎、晁福林等著名学者,在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宋元史、明清史、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史、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民族史等领域具有较大影响。 个人觉得还是师大古代史挺强的,21位老师里面有20个是博导和教授,是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其中又以先秦和明清以及社会史出名,比如研究秦汉魏晋南北朝社会史的何兹全老先生。 师大的近现代也不错,拥有龚书铎、王桧林等著名学者,在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文化史、社会史、经济史、对外关系史等研究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 师大的世界史稍微弱些,但也拥有刘家和等著名学者,在古希腊罗马史、西方史学史、中外古史比较、欧洲中世纪史、西方近现代思想史、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美国史、英国史、俄国史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 (四)人民大学 历史学院下辖历史系和清史所。 历史系的历史学专业为一级学科点,拥有下属的全部八个二级学科,目前设有八个硕士点,除历史地理学、考古学其他六个二级学科都有博士点,其中国古代史是国家重点学科,师资力量较强。 清史所,目前拥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六个硕士点六个博士点 (五)中山大学 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在学术研究方面,中山大学历史系设立了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孙中山研究所、宗教文化研究所等一些研究所,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其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 (六)厦门大学 历史学系现拥有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下设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1个学士学位授予点(涵盖历史学和考古学2个本科专业)。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科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 (七)武汉大学 拥有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还有一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一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最好的自然是古委会直接联系的22家,但有的学校不在所里招生。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山东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   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   浙江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南开大学地方文献研究室   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兰州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南开大学古籍与文化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 索引序列
  • 历史文献所
  • 历史文献研究所
  • 历史文献学研究所
  • 西夏历史与文献研究所所长
  • 历史文献研究所排名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