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教师发展研究论文范文大全

教师发展研究论文范文大全

发布时间:

教师发展研究论文范文大全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第六小学,浙江乐清325600)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需要。文章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重要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4-0041-01 作者简介:徐智静(1987-),女,浙江乐清人,小学一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众所周知,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现实表明,教师的专业水平对教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个教师的专业水平越高,他的教学水平也就越好。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各地区都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各地区也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以便通过教师专业培训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不断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个体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促进其专业发展,这是一个从不成熟到专业成熟的发展过程。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和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现代化的教育发展,离不开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如今,一些教师的专业水平已不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两者的差距也越来越凸显。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势在必行。只有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才能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众所周知,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只有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有课堂的高效率,学生才会得到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优化学科知识、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具有更加宽广的专业知识背景和专业能力。   影响学生成才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知识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然而,这也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如果教师的教学水平跟不上,那教师还是原来的那个教书匠,而学生还是原来那个接受者。事实也证明,只有教师专业化,才能使学生发展最大化,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社会对教师专业水平的要求(未完,请点击下方“在线阅读”)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希望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 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所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 , 教师专业化毕竟是一个源于西方的概念 , 而当前我们却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 对于这个概念是否适用于当前的时代背景以及我国的国情 , 似乎很少有人进行过理性地审视。其实 , 当前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陷入了困境。我们只有采取直面这些困境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 才能更好地寻求教师专业化的合理性及其发展方向。一、教师专业化的标准要判断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 , 就要看其是否符合专业的标准 , 以及“专业化”的程度如何。但当前学者们对于教师的专业标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比较典型的观点有 :利伯曼指出了专业应当满足如下基本条件 :( 1) 范围明确 , 垄断地从事于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 ;( 2) 运用高度的理智性技术 ;( 3) 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 ;( 4) 从事者无论个人、集体均具有广泛的自律性 ;( 5) 专业的自律性范围内 , 直接负有做出判断、采取行为的责任 ;( 6) 非营利 , 以服务为动机 ;( 7) 形成了综合性的自治组织 ;( 8) 拥有应用方式具体化了的伦理纲领。霍勒指出专业的标准有六项 :( 1) 履行重要的社会服务 ;( 2) 系统的知识 ;( 3) 长时间的理论与实际训练 ;( 4) 高度的自主性 ;( 5) 团体的伦理规范 ;( 6) 经常性的在职教育。台湾学者马信行认为专业的五个层面是 :( 1) 运用专门知识 ;( 2) 提供专业服务 ;( 3) 具有专业自主 ;( 4) 接受专业教育 ;( 5) 信守专业道德。由此可以看出 , 虽然当前还没有被学者们一致认同的教师专业标准 , 但是上述学者的观点中却包含了教师专业的几个核心标准 :( 1) 专业服务 , 服务是一个职业的根本要求 , 尤其在西方更是把服务放到了专业标准的首要位置。( 2) 专业知能 , 这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训练 , 是任何一个职业想成为专业的基本条件。( 3) 专业自主 , 这是专业的关键因素 , 其核心是掌握相应的专业权力。( 4) 专业制度 , 这是专业的外在保障制度。( 5) 专业伦理 , 这是专业的内在约束机制。二、教师专业化的困境在明确了教师专业的标准之后 , 我们就可以按此标准对当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程度进行审视。然而 , 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 , 当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面临很多困境。1、教师专业化的目的困境服务是一个专业的根本要求 , 正如舒尔曼指出:“一个专业首要的社会目的就是服务。专业工作者应是那些接受了教育并且利用其知识和技能为不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大众服务的人。”任何一个专业获得人们承认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优质的服务。然而, 在当前我国教育界对教师专业化的探讨中 , 很多人把实现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放在了首要位置, 却把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置于次要位置。这无异于本末倒置, 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目的困境。有学者认为 ,“传统教师专业发展大多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目的( 如促进学生发展 , 提高教育质量等) ,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目的是为了教师个体人格的完善 , 为了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笔者对这个观点不敢苟同。对于任何事物的工具价值和本体价值以及外在目的和内在目的的划分并不是绝对固定的 , 关键在于从什么立场来看。从表面看 , 促进学生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的外在目的 , 而完善自身人格、实现自我价值则是内在目的 , 教师在其中实现了本体价值。而从实质来看 , 促进学生发展则应是教师专业化的内在目的 , 教师在此过程中实现了本体价值 , 而其自身人格的完善和价值的实现则是外在目的。在当前这个时代 , 我国教师的服务意识还非常淡薄。教师缺乏服务意识体现在缺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缺乏教为学服务的意识、缺乏为家长服务的意识等方面。与此同时 ,教师的奉献精神正在日益衰退 , 从一些人宣称“蜡烛精神”已经过时便可见一斑。“蜡烛精神”代表着奉献精神 , 在宣称“蜡烛精神”过时的背后其实质是否定奉献精神 , 认为在强调个体自我价值的时代奉献精神可以抛弃了。殊不知 , 在任何时代对任何职业来说 , 奉献精神都是一个必备的要素。2、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困境叶澜教授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包括三个层面 : 第一个层面是科学人文基础知识 , 第二个层面是学科知识 , 第三个层面是教育学知识。如果说教师对第一个层面的知识掌握尚可的话 , 那么学科知识的非专业性以及教育学的科学性差则是教师专业化的严重障碍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困境。( 1) 学科知识的非专业性限制了教师专业化的程度一个专业对其知识的要求一般是精深的、复杂的 , 甚至是带有垄断性的 , 具有明显的内行和外行的差异 ,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按此标准 , 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所需要的学科知识显然算不上是精深的 , 更谈不上垄断性 , 而是每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已经基本掌握的知识。如果说有差异的话 , 也只是存在程度和水平高低的差异 , 并不存在像医生或工程师那样对专业知识具有绝对垄断的地位。当然 , 现在很多教师都具备了本科乃至研究生学历 , 他们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可以说相当精深复杂 , 但问题是一旦他们成为中小学教师之后 , 就会发现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基本无用武之地 , 这就造成了“所学”和“所用”严重割裂的情况 ,这对于像医生、律师、工程师等专业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2) 教育学的科学性差阻碍了教师专业化如果说学科知识非专业性限制了教师专业化是无法避免的 , 那么教育学的科学性差则是阻碍教师专业化的根本原因。教育学至今仍然是一门未成熟的学科 , 被戏称为拼凑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的“智慧的色拉”。作为教师 , 他不仅要知道“教什么”, 而且更要懂得“如何教”。正是在“如何教”这个问题上 , 教育学知识面对丰富的教育实践总是显得极为贫乏 , 对解决复杂多变的教育问题总是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当然 , 这么说并不是指责教师的无能 , 而是由教师工作本身的不确定性、情境性、复杂性及创造性等特点决定的。对于生成性的教育情景 , 任何相对固定的技能技巧的作用都是非常有限的。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 , 教师不可能像工程师那样依照设计蓝图按部就班地建造一座大楼 , 不可能像医生那样有条不紊地按照一定程序进行手术 , 也不可能像律师那样条分缕析、有理有据地进行辩护或控诉 , 教师主体只能根据自己对教育的领悟、对以往教育经验的反思以及对教育情景的理智性判断来创造性地运用。而且由于教育效果具有内隐性、滞后性、非实证性等特点 ,这就造成教师的育人不像医生治疗病人那样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就容易形成一种假象 , 即教育内行和外行在从事教育工作时似乎产生的教育效果差不多。这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师的专业化打了折扣。3、教师专业化的权力困境专业自主是判断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的关键因素 , 而专业自主的核心在于掌握相应的专业权力。但是在科层组织和专业组织这对矛盾面前 , 我们发现学校的科层权力明显压制了教师的专业权力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权力困境。学校科层权力战胜教师专业权力的原因何在 ? 教师的权力是一种知识性权力 , 它以教育学知识和缄默知识为其权力基础。但由于教育学知识和缄默知识并不被承认为是成熟的科学知识 , 因此使得教师的专业权力只能是一种软权力 , 而学校科层管理人员的权力是一种行政性权力。因此学校科层权力就是一种强大的硬权力。学校科层权力压制教师专业权力带来的后果是 : 教师工作在一个官僚主义严重、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压抑的组织环境中 ; 教育改革总是自上而下绕过教师这个真正的主体 , 并因此在实践中屡屡流于形式、异化和夭折 ; 教育管理者总是不顾教师的强烈反对而实施那些符合现代性原则的外控式、效率至上的程序化机制来管理、考评教师 ; 科层制对教学过程的集权控制使教学变得越来越技术化 , 越来越丧失创造性。由于科层组织与专业组织是一对经典矛盾 , 所以以上这些后果在世界各国是普遍存在的 , 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比如在美国 , 有全国教育协会和美国教师联盟两大教师专业组织 , 承担着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 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等使命。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教师组织 , 仅有的教师工会也几乎是名存实亡 , 这就使教师群体的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4、教师专业化的制度困境专业制度是教师专业化的外在保障。但是当前我国在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教师的聘用、晋级、解聘制度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制度困境。2000 年 9 月教育部颁布 《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这标志着教师资格认定在全国范围内已全面展开。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只要符合了所规定的学历标准、达到普通话的要求就可以拿到教师资格证书。因此 ,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实际上是“学历认定制度”, 而不是“资格认定制度”。此外 , 教师资格认定偏重于对申请者的知识进行初步鉴定 , 而对于申请者的教学技能 , 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没有进行必要的评估。于是 , 在现实中教师辱骂、体罚、虐待学生的情况频频发生 , 甚至出现“禽兽教师”也就不是偶然了。这就提醒我们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绝不能流于形式 , 而要对申请者的知、情、意、行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综合考查。在修正、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基础上 , 还要在教师聘用、晋级、解聘等方面建立起相应的制度。在中小学教师的聘用上还广泛存在着学校领导说了算的现象 , 甚至还存在拉关系、找后门等不良风气 ; 在教师的晋级制度上论资排辈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 在教师的解聘上同样是领导的主观意见占据主导 , 缺少科学的评价制度。笔者认为 , 在中小学成立由若干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组成的专业委员会 , 负责对教师的聘用、晋级、解聘等进行评估和监督 , 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式。5、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专业伦理对教师专业化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 因为伦理是教育活动的灵魂。正如古德森所说:“教学首先是一种道德的和伦理的专业 , 新的专业精神需要重申以此作为指导原则。”而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规范伦理取代了德性伦理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德性伦理是出自个体德性的伦理 , 是以个体德性为自因的伦理 , 它具有内在性、自律性和超越性等特征。规范伦理关注道德原则、规范实际的行为效果, 但忽视对人本身的关怀, 造成普遍的“人格分裂”和道德危机。现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是规范伦理, 追求规范约束的完备性, 德性伦理在现代性中被边缘化了。教育活动的内涵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 , 更在于主体间围绕着知识、情感、价值展开教育性交往 , 以及在这种交往活动的基础上建构意义世界 , 它和德性伦理的内涵是一致的。所以 , 教师职业伦理必须立足于德性伦理而不是规范伦理。教师职业德性伦理的核心是对生命和教育意义的领悟与践履 , 其形态是自由境界而不是服从规范 , 其动力是自我超越的意义感而不是对惩罚的恐惧感 , 其养成方式是反思、体验、领悟 , 而不是约束、强制、命令。教师职业要实现专业化 , 就必须建构这种基于意义体验的德性伦理。然而 , 教师专业化所追求的德性伦理在现代性中是难以形成的。在现实中 , 现代性通过工具理性、技术理性把教师职业伦理异化为按照教学法规范和科层权力制定的管理规范 , 用教学技能高效率地教知识 , 以保证学生考试成功的规范伦理 , 使教师职业自我意识和人生态度都充满着工具理性和利益至上的倾向 , 这样难以建构起基于个体意义体验的德性伦理 , 从而使教师专业化陷入了伦理困境。三、教师专业化的希望以上对我国教师专业化面临的五大困境进行了剖析 ,但并不意味着对教师专业化进行全盘否定。诚然 , 无论把教师职业看作是“半专业”、“准专业”, 还是“形成中的专业”,我们不得不承认 : 教师职业相对于专业化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也许教师专业化只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 一种理想 , 甚至只是一个乌托邦。但是 , 只要这是一种反映正确方向的趋势 , 只要这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理想 , 只要这是一个必要的乌托邦 , 那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事实上我们在困境中也看到了希望 , 希望来自于我们换种视角看待教师专业化。第一种视角是以过程替代结果。长期以来我们把教师专业化当作了一种静态的结果 , 但把教师的现状与专业化的标准作一番对比之后 , 我们自然会发现教师专业化存在诸多问题 , 假如我们把教师专业化看作一种动态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 那么我们就会少一份浮躁和指责 , 多一份从容和宽容。第二种视角是以手段替代目的。一直以来我们似乎理所当然地把教师专业化当成了目的。教师专业化本身就是目的吗 ? 我们认为不是 , 教师专业化充其量只是手段而已 , 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 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当然在这过程中教师的生命价值得到了实现 , 其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也自然得到了提升。如果我们把两种视角结合起来看 , 似乎眼前就豁然开朗了 : 虽然教师专业化只是一种手段 , 其本身并不是目的 ; 虽然教师专业化可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 并不一定有结果 , 但正是在这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中 , 教师专业化无疑达到了它的目的。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论文范文大全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希望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 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所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 , 教师专业化毕竟是一个源于西方的概念 , 而当前我们却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 对于这个概念是否适用于当前的时代背景以及我国的国情 , 似乎很少有人进行过理性地审视。其实 , 当前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陷入了困境。我们只有采取直面这些困境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 才能更好地寻求教师专业化的合理性及其发展方向。一、教师专业化的标准要判断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 , 就要看其是否符合专业的标准 , 以及“专业化”的程度如何。但当前学者们对于教师的专业标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比较典型的观点有 :利伯曼指出了专业应当满足如下基本条件 :( 1) 范围明确 , 垄断地从事于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 ;( 2) 运用高度的理智性技术 ;( 3) 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 ;( 4) 从事者无论个人、集体均具有广泛的自律性 ;( 5) 专业的自律性范围内 , 直接负有做出判断、采取行为的责任 ;( 6) 非营利 , 以服务为动机 ;( 7) 形成了综合性的自治组织 ;( 8) 拥有应用方式具体化了的伦理纲领。霍勒指出专业的标准有六项 :( 1) 履行重要的社会服务 ;( 2) 系统的知识 ;( 3) 长时间的理论与实际训练 ;( 4) 高度的自主性 ;( 5) 团体的伦理规范 ;( 6) 经常性的在职教育。台湾学者马信行认为专业的五个层面是 :( 1) 运用专门知识 ;( 2) 提供专业服务 ;( 3) 具有专业自主 ;( 4) 接受专业教育 ;( 5) 信守专业道德。由此可以看出 , 虽然当前还没有被学者们一致认同的教师专业标准 , 但是上述学者的观点中却包含了教师专业的几个核心标准 :( 1) 专业服务 , 服务是一个职业的根本要求 , 尤其在西方更是把服务放到了专业标准的首要位置。( 2) 专业知能 , 这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训练 , 是任何一个职业想成为专业的基本条件。( 3) 专业自主 , 这是专业的关键因素 , 其核心是掌握相应的专业权力。( 4) 专业制度 , 这是专业的外在保障制度。( 5) 专业伦理 , 这是专业的内在约束机制。二、教师专业化的困境在明确了教师专业的标准之后 , 我们就可以按此标准对当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程度进行审视。然而 , 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 , 当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面临很多困境。1、教师专业化的目的困境服务是一个专业的根本要求 , 正如舒尔曼指出:“一个专业首要的社会目的就是服务。专业工作者应是那些接受了教育并且利用其知识和技能为不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大众服务的人。”任何一个专业获得人们承认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优质的服务。然而, 在当前我国教育界对教师专业化的探讨中 , 很多人把实现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放在了首要位置, 却把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置于次要位置。这无异于本末倒置, 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目的困境。有学者认为 ,“传统教师专业发展大多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目的( 如促进学生发展 , 提高教育质量等) ,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目的是为了教师个体人格的完善 , 为了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笔者对这个观点不敢苟同。对于任何事物的工具价值和本体价值以及外在目的和内在目的的划分并不是绝对固定的 , 关键在于从什么立场来看。从表面看 , 促进学生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的外在目的 , 而完善自身人格、实现自我价值则是内在目的 , 教师在其中实现了本体价值。而从实质来看 , 促进学生发展则应是教师专业化的内在目的 , 教师在此过程中实现了本体价值 , 而其自身人格的完善和价值的实现则是外在目的。在当前这个时代 , 我国教师的服务意识还非常淡薄。教师缺乏服务意识体现在缺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缺乏教为学服务的意识、缺乏为家长服务的意识等方面。与此同时 ,教师的奉献精神正在日益衰退 , 从一些人宣称“蜡烛精神”已经过时便可见一斑。“蜡烛精神”代表着奉献精神 , 在宣称“蜡烛精神”过时的背后其实质是否定奉献精神 , 认为在强调个体自我价值的时代奉献精神可以抛弃了。殊不知 , 在任何时代对任何职业来说 , 奉献精神都是一个必备的要素。2、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困境叶澜教授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包括三个层面 : 第一个层面是科学人文基础知识 , 第二个层面是学科知识 , 第三个层面是教育学知识。如果说教师对第一个层面的知识掌握尚可的话 , 那么学科知识的非专业性以及教育学的科学性差则是教师专业化的严重障碍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困境。( 1) 学科知识的非专业性限制了教师专业化的程度一个专业对其知识的要求一般是精深的、复杂的 , 甚至是带有垄断性的 , 具有明显的内行和外行的差异 ,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按此标准 , 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所需要的学科知识显然算不上是精深的 , 更谈不上垄断性 , 而是每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已经基本掌握的知识。如果说有差异的话 , 也只是存在程度和水平高低的差异 , 并不存在像医生或工程师那样对专业知识具有绝对垄断的地位。当然 , 现在很多教师都具备了本科乃至研究生学历 , 他们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可以说相当精深复杂 , 但问题是一旦他们成为中小学教师之后 , 就会发现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基本无用武之地 , 这就造成了“所学”和“所用”严重割裂的情况 ,这对于像医生、律师、工程师等专业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2) 教育学的科学性差阻碍了教师专业化如果说学科知识非专业性限制了教师专业化是无法避免的 , 那么教育学的科学性差则是阻碍教师专业化的根本原因。教育学至今仍然是一门未成熟的学科 , 被戏称为拼凑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的“智慧的色拉”。作为教师 , 他不仅要知道“教什么”, 而且更要懂得“如何教”。正是在“如何教”这个问题上 , 教育学知识面对丰富的教育实践总是显得极为贫乏 , 对解决复杂多变的教育问题总是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当然 , 这么说并不是指责教师的无能 , 而是由教师工作本身的不确定性、情境性、复杂性及创造性等特点决定的。对于生成性的教育情景 , 任何相对固定的技能技巧的作用都是非常有限的。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 , 教师不可能像工程师那样依照设计蓝图按部就班地建造一座大楼 , 不可能像医生那样有条不紊地按照一定程序进行手术 , 也不可能像律师那样条分缕析、有理有据地进行辩护或控诉 , 教师主体只能根据自己对教育的领悟、对以往教育经验的反思以及对教育情景的理智性判断来创造性地运用。而且由于教育效果具有内隐性、滞后性、非实证性等特点 ,这就造成教师的育人不像医生治疗病人那样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就容易形成一种假象 , 即教育内行和外行在从事教育工作时似乎产生的教育效果差不多。这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师的专业化打了折扣。3、教师专业化的权力困境专业自主是判断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的关键因素 , 而专业自主的核心在于掌握相应的专业权力。但是在科层组织和专业组织这对矛盾面前 , 我们发现学校的科层权力明显压制了教师的专业权力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权力困境。学校科层权力战胜教师专业权力的原因何在 ? 教师的权力是一种知识性权力 , 它以教育学知识和缄默知识为其权力基础。但由于教育学知识和缄默知识并不被承认为是成熟的科学知识 , 因此使得教师的专业权力只能是一种软权力 , 而学校科层管理人员的权力是一种行政性权力。因此学校科层权力就是一种强大的硬权力。学校科层权力压制教师专业权力带来的后果是 : 教师工作在一个官僚主义严重、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压抑的组织环境中 ; 教育改革总是自上而下绕过教师这个真正的主体 , 并因此在实践中屡屡流于形式、异化和夭折 ; 教育管理者总是不顾教师的强烈反对而实施那些符合现代性原则的外控式、效率至上的程序化机制来管理、考评教师 ; 科层制对教学过程的集权控制使教学变得越来越技术化 , 越来越丧失创造性。由于科层组织与专业组织是一对经典矛盾 , 所以以上这些后果在世界各国是普遍存在的 , 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比如在美国 , 有全国教育协会和美国教师联盟两大教师专业组织 , 承担着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 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等使命。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教师组织 , 仅有的教师工会也几乎是名存实亡 , 这就使教师群体的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4、教师专业化的制度困境专业制度是教师专业化的外在保障。但是当前我国在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教师的聘用、晋级、解聘制度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制度困境。2000 年 9 月教育部颁布 《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这标志着教师资格认定在全国范围内已全面展开。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只要符合了所规定的学历标准、达到普通话的要求就可以拿到教师资格证书。因此 ,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实际上是“学历认定制度”, 而不是“资格认定制度”。此外 , 教师资格认定偏重于对申请者的知识进行初步鉴定 , 而对于申请者的教学技能 , 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没有进行必要的评估。于是 , 在现实中教师辱骂、体罚、虐待学生的情况频频发生 , 甚至出现“禽兽教师”也就不是偶然了。这就提醒我们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绝不能流于形式 , 而要对申请者的知、情、意、行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综合考查。在修正、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基础上 , 还要在教师聘用、晋级、解聘等方面建立起相应的制度。在中小学教师的聘用上还广泛存在着学校领导说了算的现象 , 甚至还存在拉关系、找后门等不良风气 ; 在教师的晋级制度上论资排辈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 在教师的解聘上同样是领导的主观意见占据主导 , 缺少科学的评价制度。笔者认为 , 在中小学成立由若干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组成的专业委员会 , 负责对教师的聘用、晋级、解聘等进行评估和监督 , 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式。5、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专业伦理对教师专业化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 因为伦理是教育活动的灵魂。正如古德森所说:“教学首先是一种道德的和伦理的专业 , 新的专业精神需要重申以此作为指导原则。”而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规范伦理取代了德性伦理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德性伦理是出自个体德性的伦理 , 是以个体德性为自因的伦理 , 它具有内在性、自律性和超越性等特征。规范伦理关注道德原则、规范实际的行为效果, 但忽视对人本身的关怀, 造成普遍的“人格分裂”和道德危机。现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是规范伦理, 追求规范约束的完备性, 德性伦理在现代性中被边缘化了。教育活动的内涵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 , 更在于主体间围绕着知识、情感、价值展开教育性交往 , 以及在这种交往活动的基础上建构意义世界 , 它和德性伦理的内涵是一致的。所以 , 教师职业伦理必须立足于德性伦理而不是规范伦理。教师职业德性伦理的核心是对生命和教育意义的领悟与践履 , 其形态是自由境界而不是服从规范 , 其动力是自我超越的意义感而不是对惩罚的恐惧感 , 其养成方式是反思、体验、领悟 , 而不是约束、强制、命令。教师职业要实现专业化 , 就必须建构这种基于意义体验的德性伦理。然而 , 教师专业化所追求的德性伦理在现代性中是难以形成的。在现实中 , 现代性通过工具理性、技术理性把教师职业伦理异化为按照教学法规范和科层权力制定的管理规范 , 用教学技能高效率地教知识 , 以保证学生考试成功的规范伦理 , 使教师职业自我意识和人生态度都充满着工具理性和利益至上的倾向 , 这样难以建构起基于个体意义体验的德性伦理 , 从而使教师专业化陷入了伦理困境。三、教师专业化的希望以上对我国教师专业化面临的五大困境进行了剖析 ,但并不意味着对教师专业化进行全盘否定。诚然 , 无论把教师职业看作是“半专业”、“准专业”, 还是“形成中的专业”,我们不得不承认 : 教师职业相对于专业化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也许教师专业化只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 一种理想 , 甚至只是一个乌托邦。但是 , 只要这是一种反映正确方向的趋势 , 只要这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理想 , 只要这是一个必要的乌托邦 , 那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事实上我们在困境中也看到了希望 , 希望来自于我们换种视角看待教师专业化。第一种视角是以过程替代结果。长期以来我们把教师专业化当作了一种静态的结果 , 但把教师的现状与专业化的标准作一番对比之后 , 我们自然会发现教师专业化存在诸多问题 , 假如我们把教师专业化看作一种动态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 那么我们就会少一份浮躁和指责 , 多一份从容和宽容。第二种视角是以手段替代目的。一直以来我们似乎理所当然地把教师专业化当成了目的。教师专业化本身就是目的吗 ? 我们认为不是 , 教师专业化充其量只是手段而已 , 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 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当然在这过程中教师的生命价值得到了实现 , 其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也自然得到了提升。如果我们把两种视角结合起来看 , 似乎眼前就豁然开朗了 : 虽然教师专业化只是一种手段 , 其本身并不是目的 ; 虽然教师专业化可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 并不一定有结果 , 但正是在这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中 , 教师专业化无疑达到了它的目的。

园本研修工作计划为了更好的搞好我园教学工作,提升我园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继续坚持“突出骨干、深化园本”的制定方针,今年继续延续上学期的园本研修工作,特制订以下研修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综合素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为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习型团队建设为载体,以“三新一德”(新纲要、新技能、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以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加大园本研修建设研究力度,积极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培训的新途径,力求在园本研修、培训模式创新、管理等方面有所突破,全面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专业素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立足教研,聚焦课堂,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我园实际的园本研修机制,促进我园发展。二、组织机构1、园本研修领导小组组 长:允豪杰副组长:郭彩娟 吴利杰组员:冯荣利、赵艳妮、张金红、王娟、张群群、吴雪玲 职责:①组长制定幼儿园园本研修的总体规划。②领导小组成员必须深入园本研修第一线,深入到各组参与研讨。③为教师开展园本研修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办公室设有电脑、打印机等。④适时组织教师去外面进行交流学习。四、园本研修的方式:根据我园的办学水平、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师的工作经历、教学经验、教学水平、自身素质、年龄情况决定园本研修的形式和内容,采取有效的研修方式,努力形成自己的研修特色。具体做法如下:1、自主学习。开展教师每月写一篇教育随笔。2、示范引领。利用本园骨干教师资源,结合我园教学实际,针对我园共性“问题”,开展示课交流。4、全园研讨。全体教师开展“说、听、评”三位一体教研活动,同时人人学习有关书目,确保园本研修实效。5、教学观摩。在全园教师中开展“展示课、观摩课、研究课和说课活动,形成一种研修规模。五、园本研修的原则:1、全员参与原则:每位在岗教师应参加园本研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园里规定的研修活动该参加的教师必须参加,教师还应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自修。2、激励性原则:对积极主动和按时参与园本研修的教师给以肯定;对通过园本研修成长快的教师给予奖励;对研修持消极态度,且达不到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的教师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3、集体研讨和个人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个人在教育教学中困惑出发,由教研组集体研讨解决途径和方式方法,再由教师具体在教育教学中去实践,去反思。六、园本研修的内容、对象、形式:幼儿园是幼儿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主阵地,每名教师要在幼儿园的计划和组织下,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制定个人专业成长计划,进行自学和集中培训,通过反思和专题研究,促进教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一) 研修形式:坚持以园本研修为主,以自培自练为辅,交流研讨,教育教学活动等形式。以教师自学——反思——交流的模式进行研训,从而达到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目的。保证学习效果。在研修中,要把培训内容与教师师德、业务结合起来,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信念结合起来,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存观、价值观,把“教师必须终身学习并不断的培养自己”作为教师的主要责任;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同教学结合起来。每位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查找问题,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及先进教学经验指导自己,做到学用结合,及时写出心得笔记,教育随感。园本研修或小课题研修的计划与实作。 (二)研修时间:保证研修时间。2013年3月一2013年7月。(三)研修内容:三月份开学初期,组织全园教师学习范佩芬老师的《幼儿园教师的师德规范(一)》,并做好记录工作。四月份教师自学,对《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和《三至六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进行系统的学习,领会纲要和指南精神五月份全园教师进行“公开课”活动观摩,跟进教师的活动设计与组织,使教师们积极参与到说课听评课的环节中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园本研修或小课题研修的计划与实作。六月份在园内开展《纲要》和《指南》的知识竞赛,把《纲要》和《指南》的教育目标深化教师内心。七月份教师每人撰写一份研修心得体会,写出自己研修感悟。研修活动记录表

教师发展研究论文范文大全高中

可以上网查!

心理障碍的表现纷繁复杂,其成因也是多方面的,尤其出于生理心理急剧发展时期的青少年学生,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由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涉及遗传基因、生理条件、身体状况方面的原因,这里不准备讨论,只简单的分析以下四种因素,供研究参考。 ①家庭因素。一个人从小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对其心理发展关系甚大,这是第一影响源。家庭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文化教养、成员间的关系乃至家庭氛围对孩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国内外离异家庭子女心灵受到创伤的大量报告都说明了这一点。诸多事实也论证了家教的观点、态度、方法上的失误都可能造成孩子心理畸形,甚至成为青少年犯罪的温床之一。孩子在家庭中长期扮演小太阳、小皇帝或无足轻重、默不作声的角色,都可能造成日后他们的心理障碍,因为在他们心中过早地埋下不良的种子。 ②实践因素。一指个人经历、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心理挫折,譬如犯了错误受到批评,亲人去世受到刺激等,尤其粘液质、抑郁质的人往往经受不住过于强烈的意外打击;另一指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人际关系、习俗风尚等对人的影响。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青少年学生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当今时代动荡,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量剧增,商品经济发达,中外交往频繁,大众传播媒介深入到各个角落,这些无一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发展,一旦发生严重的不适应,就会造成心理不平衡。有些学生善于思考,提出一些应予心理咨询的问题,这里仅举一例:“是不是有这样一个过程——人在年纪很轻的时候,性格激动多变,并且自己往往把这种廉价的冲动看成真正的热情,一旦冷静下来,而又没有什么可以支持的力量加以补充,比方说信仰,便会逐渐消沉?”如果我们对这类问题置若罔闻,设想会有什么后果呢? ③学校因素。中小学十一、二年是人一生发展的奠基时期,他们在学校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将影响他们一辈子。中小学生向师性很强,教师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教师的德才学识、情感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比任何东西都重要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和雨露。课堂教学、校园活动、整个学校环境风气无不对学生心理发展产生巨大作用。可惜的是,由于我们的办学水平不高,没能创造出有助于他们健康发展的心理环境,甚至因为干部教师教育思想不够正确,教育素养不高,教育方法不当,而伤害了学生,如讲课乏味、负担过重、突然袭击、疲劳轰炸、处事不公、待人不平、甚至打击报复、变相体罚等,这些无疑都可能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公正的说相当多的孩子的厌学症是我们造成的。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挥棒摧残了不少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学校变成毫无生气的书院。诚如郭沫若先生指出的:“活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读书可以把人读死。”尤其毕业班学生死读书者不在少数,那里还谈得上身心健康发展呢? ④心理因素。处于青春期前后的中小学生,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冲突加剧,心理学家称之为“思春期”、“风暴期”、“心理断乳期”、“第二反抗期”、“自我觉醒期”、“精神饥饿期”等等,虽然名目不一,但都尖锐地指出这一阶段的年龄特点,是心里矛盾激烈,集社会性、封闭型、动荡性、过渡性于一身。尤其性觉醒、同一性与角色混同的冲突(即自我认识与社会评价是否统一)这两个问题常常困扰着他们,想当“大人”而实际还是个“孩子”,有独立要求而缺少独立能力。因此若不及时加以疏导、引导、指导, 听凭自由发展,他们的心理能量就得不到正确释放成为前进的动力,他们往往会吸收东方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中的不良成分,或接受西方现代派资产阶级思潮的影响,而不能自制,产生过度兴奋或过度抑制或盲目冲动,造成本不该发生或本可避免的心理障碍。(作者:吴昌顺)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第六小学,浙江乐清325600)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需要。文章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重要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4-0041-01 作者简介:徐智静(1987-),女,浙江乐清人,小学一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众所周知,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现实表明,教师的专业水平对教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个教师的专业水平越高,他的教学水平也就越好。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各地区都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各地区也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以便通过教师专业培训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不断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个体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促进其专业发展,这是一个从不成熟到专业成熟的发展过程。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和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现代化的教育发展,离不开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如今,一些教师的专业水平已不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两者的差距也越来越凸显。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势在必行。只有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才能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众所周知,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只有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有课堂的高效率,学生才会得到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优化学科知识、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具有更加宽广的专业知识背景和专业能力。   影响学生成才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知识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然而,这也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如果教师的教学水平跟不上,那教师还是原来的那个教书匠,而学生还是原来那个接受者。事实也证明,只有教师专业化,才能使学生发展最大化,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社会对教师专业水平的要求(未完,请点击下方“在线阅读”)

教师发展研究论文题目大全

有很多呀,我就分享几个教育进展这本期刊上的论题给你看看吧1、面向物理核心素养下《加速度》教学设计2、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大学生抑郁影响因素研究3、新时代持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4、大数据背景下的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研究5、“双减”政策下,家校如何为学生“减负”“增识”6、从“国际化”到“本土化”: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论文范文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第六小学,浙江乐清325600)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需要。文章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重要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4-0041-01 作者简介:徐智静(1987-),女,浙江乐清人,小学一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众所周知,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现实表明,教师的专业水平对教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个教师的专业水平越高,他的教学水平也就越好。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各地区都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各地区也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以便通过教师专业培训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不断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个体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促进其专业发展,这是一个从不成熟到专业成熟的发展过程。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和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现代化的教育发展,离不开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如今,一些教师的专业水平已不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两者的差距也越来越凸显。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势在必行。只有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才能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众所周知,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只有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有课堂的高效率,学生才会得到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优化学科知识、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具有更加宽广的专业知识背景和专业能力。   影响学生成才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知识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然而,这也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如果教师的教学水平跟不上,那教师还是原来的那个教书匠,而学生还是原来那个接受者。事实也证明,只有教师专业化,才能使学生发展最大化,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社会对教师专业水平的要求(未完,请点击下方“在线阅读”)

论文所需要了,有的了。

  • 索引序列
  • 教师发展研究论文范文大全
  •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论文范文大全
  • 教师发展研究论文范文大全高中
  • 教师发展研究论文题目大全
  •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论文范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