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锰业期刊官网订购

中国锰业期刊官网订购

发布时间:

中国锰业期刊官网订购

中国制造2025,就是产业升级,以创新促进产业革命。磷化涂层钢丝绳专利技术,使中国钢丝绳行业走在了世界钢丝绳行业的前列,是世界钢丝绳行业第一次采用表面处理技术防止微动疲劳的发生,钢丝绳使用寿命发生质的飞跃。锰系磷化涂层钢丝绳是世界钢丝绳领域最先进技术,钢丝绳行业的热点就是磷化涂层钢丝绳,已有多家企业获得专利授权合法生产,关于生产磷化涂层钢丝绳和使用磷化涂层钢丝绳的论文都是热点,还有磷化涂层钢丝绳的仿真研究及疲劳寿命测试的论文,期刊杂志都是优先发表的。疲劳寿命最长是判断钢丝绳制造技术先进性的主要依据。钢丝绳的疲劳寿命是可以通过疲劳试验进行验证对比的,从多个厂家购买一种结构钢丝绳,如8*19S+NF—12mm钢丝绳,在同一台疲劳试验机试验至出现第一根断股,疲劳寿命最长的就是使用寿命最长的钢丝绳,疲劳试验可以测试出钢丝绳的综合质量。钢丝绳使用寿命与疲劳寿命呈现正比关系。磷化涂层钢丝绳专利技术是世界钢丝绳领域最先进技术,锰系磷化涂层钢丝绳疲劳寿命是同结构光面钢丝绳的3-4倍,可以通过疲劳试验进行验证对比。目前,还没有一种同结构钢丝绳的疲劳寿命能够超越磷化涂层钢丝绳疲劳寿命,所以磷化涂层钢丝绳专利技术就是最先进技术,起码目前是世界钢丝绳领域的最先进技术。锰系磷化涂层可以提高汽车变速箱钢制齿轮表面耐磨性和耐蚀性,钢丝绳也是利用的这个原理延长使用寿命的。一些传统的国内钢丝绳大厂,还在吃老本认为自己是行业名牌,还在用传统工艺生产光面钢丝绳,光面钢丝绳使用寿命根本没有能力与锰系磷化涂层钢丝绳进行对比,疲劳寿命对比试验数据会告诉你哪种钢丝绳疲劳寿命更长,很多大学、电梯公司和起重机公司都有钢丝绳疲劳试验机的,请亲自做钢丝绳疲劳寿命对比试验吧,这样的试验数据最具可信性。有了智能手机,还有人用砖头大小的大哥大吗?还有人用BP传呼机吗?还有人用MP3听音乐吗?有了平板电视,还有人用显像管电视吗?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落后于时代的企业,肯定会被淘汰。因为钢丝绳用户,没有一个是傻瓜,他们会挑选自己最满意的钢丝绳,企业是否能够继续存在下去是由钢丝绳用户决定的,那些名牌大厂想生存下去,要么开发更先进技术,要么获得专利授权生产磷化涂层钢丝绳,只要这么两条路。对于钢丝绳用户而言,采购锰系磷化涂层钢丝绳就是了,使用寿命更长,使用成本更低,稳定性可靠性更高,何乐而不为。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你好啊,你的针灸推拿学专业开题报告选题定了没?开题报告选题老师同意了吗?准备往哪个方向写?开题报告学校具体格式准备好了没?准备写多少字还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可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开题报告选题顺利通过,毕业论文写作过程顺利。 在研究生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而论文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文开题报告 做的细致程度。论文开题报告做的细致,前期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但写起论文来就很顺手,能够做到胸有成竹,从而保证论文在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但如 果不重视论文开题报告,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写起论文来就会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思路,可能就要多走弯路,也很难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一、论文开题报告的意义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论文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又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写论文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及专家们帮忙判断一下所研究的选题有没有价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论文开题报告就要 围绕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或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为主要内容。但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往往在论文开题报告中花费大量笔墨叙述别人的研究成果,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往往寥寥数语一笔带过。这样,不便于评审老师指导。二、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一)论文开题报告的前提——通过理论思维选择课题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选题不合适。有的提出的问题太过“平庸”,有的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太多、太宽泛, 提出的问题不切合硕士生的实际,实践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如有的学生提出的论文题目:“新型中性镍催化剂的研究及其催化合成聚乙烯、聚丙烯的研究”,此选题 有意义,有创新,作者的研究思路也比较正确,但论文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对于一个硕士生来说明显偏多,无法按时完成。因此应重新确定研究内容,注重项目 的可操作性。那么如何选择研究问题呢?这里要强调的是通过理论思维来发现研究问题。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硕博论文要想创造新理论很难,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皮”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锻炼 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需要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总结和分析以往的研究者大体是从哪些视角来分析和研究问题,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和方法,通过学习和总 结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从而选择具有学术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并与国家经济建设及导师承担的科学研究项目紧密结合的研究问题。(二)做好文献综述,为论文开题报告打好基础在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会上,出现的普遍问题是对文献的研读不够,对研究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对研究方向上国内外的具体进展情况了解不够全面、详细, 资料引用的针对性、可比性不强。有很多学生没有完全搞清论文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的区别,他们的论文开题报告有很多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叙述,而对自己的工作 介绍甚少。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这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同时,文献综述还是评论性的,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要想写好论文开题报告,必须认真研读文献,对所研究的课题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别人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可以作为自己研究的切入点,因此,文献调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会相当程度地影响论文开题报告的质量,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基础。(三)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及写作技巧论文开题报告格式一个清晰的选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对现有文献的缺点的评论,也基本暗含着改进的方向。论文开题报告就是要把这些暗含的结论、论证结论 的逻辑推理,清楚地展现出来。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步骤:课题选择—课题综述—论题选择—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的意义;研究 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为了写好论文开题报告,江苏工业 学院研究生部专门出台了详细的规定,规定论文开题报告的一般内容包括:(1)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来源、开题依据和背景情况,课题研究目的以及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2)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在阅读规定文献量(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占40%以上)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该研究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同时介绍查阅文献的范围以及查阅方式、手段。(3)论文开题报告——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学术构思、研究方法、关键技术、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难点、解决的方法和措施以及预期目标。(4)论文开题报告——拟采用的实验手段,所需科研和实验条件,估计课题工作量和所需经费,研究工作进度计划。(5)论文开题报告——主要参考文献,列出至少10篇所查阅参考的文献。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技巧(1)提出问题注意“层次”选题是撰写学术论文的第一步,选题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甚至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焦理论层面、解决理 论问题。有的学生的选题不具有新颖性,内容没有创新,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总结,或是对前人工作的重复。在选题时要坚持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的原则。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选题来源包括:1、与自己实际工作或科研工作相关的、较为熟悉的问题;2、自己从事的专 业某问题发展迅速,需要综合评价;3、从掌握的大量文献中选择反映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新动向的题目。所选题目不宜过大,越具体越容易收集资料,从某一个侧面入手,容易深入。(2)瞄准主流文献,随时整理文献资料是撰写好学术论文的基础,文献越多,就越好写,选择文献时应选择本学科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等,要注意所选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及科学性; 选择文献应先看近期的(近3~5年),后看远期的,广泛阅读资料,有必要时还应找到有关文献所引用的原文阅读,在阅读时,注意做好读书卡片或读书笔记。整理资料时,要注意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时不是将看过的资料都罗列和陈述出来,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将其提炼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献综述,也才能写出好的论文开题报告,进而为写出好的论文打下基础。(3)研究目标具体而不死板一般论文开题报告都要求明确学位论文的研究目标,但笔者认为,研究目标不宜规定得太死板,这是因为,即使条件一定,目标是偏高还是偏低,往往难于准 确判断,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求知因素,各个实验室条件不同,具体研究时条件也不同。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目标体现了研究工作的价值特征。三、论文开题报告的质量保证为了保证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高论文质量,就必须对论文开题报告进行评价。论文开题报告会由3~5位相关学科的专家对论文开题报告进行评议,与 企业合作的重大科研项目可以聘请1~2位相应企业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参加,不同学科的论文开题报告的侧重点不同。江苏工业学院研究生部规定学生必须进行 论文开题报告,并规定了统一的格式,设计了专门的论文开题报告评审表,论文开题报告会上研究生应对课题进行详细汇报,并对专家提问做出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论文开题报告的成绩考核以合格、不合格记。评审小组成员最后签名并给出学生是否合格的评审意见,并以百分制打出具体的分数。论文开题报告成绩不合格者,不 得进入课题研究。为了提高论文质量,研究生必须首先从思想上重视论文开题报告,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从各个方面提高能力,尤其要注意培养通过理论思维发现研究问题的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工作的开始,良好的开端为优秀的学位论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应该加上双引号,可以两句分别注释

瑞士  中文:瑞士联邦  英文:Swiss Confederation  德文: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  法文:LA CONFEDERATION SUISSE  意大利文:CONFEDERAZIONE SVIZZERA  面积:41,285平方公里面积 水域面积百分比 7%,位于第132位  国旗:呈正方形。旗地为红色,正中一个白色十字。瑞士国旗图案的来历众说纷纭,其中有代表性的说法就有四种。至1848年,瑞士制定了新联邦宪法,正式规定红地白十字旗为瑞士联邦国旗。白色象征和平、公正和光明,红色象征着人民的胜利、幸福和热情;国旗的整组图案象征国家的统一。这面国旗在1889曾作过修改,把原来的红地白十字横长方形改为正方形,象征国家在外交上采取的公正和中立的政策。  国徽:为盾徽。图案与颜色与国旗相同。  国花:火绒草  国石:小晶  货币:瑞士货币名称为瑞士法郎,属国际硬通货。1瑞士法郎=100生丁。瑞士货币有7种面值的纸币:10、20、50、100、200、500、1000瑞士法郎(CHF)及7种面值的硬币:5、10、20、50生丁,1、2、5瑞士法郎。美元对瑞士法郎兑换率2000年为1:69,2001年为1:69, 2002年为1:56,。  时差:瑞士的时间,比中国慢7小时,夏季则比中国慢6小时,因每年的3月至9月尾均采用夏令时间。而滑雪季节则是从12月中旬至5月下旬。  与中国关系:1950年9月14日,中国与瑞士建交。  人口:88万(2001年),其中瑞士藉人口占8%,外藉人口占2%  - 人口密度 176/km² 位于第92位  语言:瑞士应用语言共四种: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及拉丁罗曼语。其中讲德语的人口占9%,主要在北部地区;讲法语人口占5%,在西部地区;讲意大利语人口占6%,在南部地区;讲拉丁罗曼语人口占5%,在东部少数地区;讲其它语言人口占5%。前3种语言系官方语言,为联邦的正式文件所采用。英语亦广泛运用。  宗教信仰:瑞士居民主要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其中天主教徒约占信教人口总数的1%,基督教徒占6%。另,伊斯兰教徒约占5%, 其他1%,无宗教者占7%。  地理概况:瑞士是位于欧洲中南部的多山内陆国。东界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南邻意大利,西接法国,北连德国。其领土东起东经10°29'26"格劳宾登州的沙瓦拉茨峰,西至东经5°57'24"的日内瓦的尚希镇,最南端位于北纬45°49'8",靠近提契诺州的基亚索,最北面在北纬47°48'35",系沙夫豪森州的巴尔根。南北长1公里,东西长4公里。全境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占总面积的60%)、西北部的汝拉山脉(占10%)、中部高原(占30%)三个自然地形区。平均海拔约1350米,最高点是接近意大利的杜富尔峰(DUFOUR-PEAK,海拔4634米),最低点是位于提契诺州的马祖尔湖(LAKE MAGGIORE,海拔193米)。瑞士是一个山国,山清水秀。其森林面积达12523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3%。如果再加上农业、绿地面积(10166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6%),则全国一半以上的土地被绿地所覆盖。瑞士是欧洲大陆三大河流发源地,有“欧洲水塔”之称。主要河流有:莱茵河(在瑞士境内375公里,是瑞士最大的河流)、阿尔河(在瑞士境内295公里,是瑞士最长的内陆河)、罗纳河(在瑞士境内264公里,是瑞士第二大内陆河)。湖泊共有1484个,其中最大的是莱蒙湖(又名日内瓦湖),面积582平方公里,最深处310米,其它有:康斯坦茨湖、纽沙泰尔湖、马乔雷湖、四州湖、苏黎世湖等。瑞士的河湖面积达1726平方公里,占瑞士全国面积的2%。瑞士地处北温带,地域虽小,但各地气候差异很大。阿尔卑斯山由东向西伸展,形成了瑞士气候的分界线。阿尔卑斯山以北受温和潮湿的西欧海洋性气候和冬寒夏热的东欧大陆性气候的交替影响,变化较大;阿尔卑斯山以南则属地中海气候,全年气候宜人。瑞士年降雨量为1500毫米,但各地分布不均。年平均气温为8.6摄氏度。在城市中,夏季气温可达华氏86度(摄氏30度),空气湿度适宜;冬季气温经常低于华氏32度(摄氏0度),时有下雪结冰的现象。  首都:伯尔尼 市区人口25万  伯尔尼市: 伯尔尼市位于瑞士国土中间偏西,1848年联邦宪法定为瑞士首都,又称为“联邦城”, 同时也是伯尔尼州的首府。面积(包括郊区)230多平方公里,市区人口4万,海拔550米,位于莱茵河支流阿尔河的一个天然弯曲处,湍急的河水从三面环绕伯尔尼老城而过,形成了一个半岛。传说为给城市取名,当时的统治者扎灵根公爵决定外出打猎,以打到的第一只野兽作为城市名,结果打死一头熊,于是以“熊”字为该城命名。伯尔尼这一名称是从德文“熊”字演绎而来,德语中熊一词的发音是“拜尔”,后渐变为“伯尔尼”。“熊”自然成了伯尔尼的城徽,进而又变为伯尔尼州的标志。伯尔尼市有些古建筑上至今仍留有熊的 雕塑。在阿尔河东岸山岗尼德格大桥附近,还辟有熊苑,喂养着一些供游人观赏的熊。  伯尔尼城始建于12世纪,至18世纪建成现在规模,已有800年的历史。伯尔尼老城原来一些木质结构的建筑被中世纪的多次大火烧毁,后来重建时改为石头结构,现仍保持完好:碎石铺成的马车道,街道两旁是彼此相连的漫长拱廓,红瓦白墙相映生辉的古老房屋,各有典故的街心喷泉彩柱,16世纪的钟塔及始建于1421年的晚期哥特式大教堂,使伯尔尼显得古色古香,保留着中世纪时的风貌。现主要街道已被划为步行区,环境十分幽静。伯尔尼老城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名城之列。  瑞士过去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固定的首都,1848年11月28日,伯尔尼被定为瑞士联邦首都,成为联邦政府所在地和全国政治和外交中心。联邦政府和联邦议会设在阿尔河北岸铜绿色的联邦大厦中,这是一组用花岗石建造的宫殿式的大型建筑群,建于1852年-1857年。大厦左右两翼是联邦各部的办公楼 ,中间圆顶下面是联邦议会两院的会议厅。大厦于1894-1902年进行扩建,1993年再次进行修缮,并添置了电子表决装置。  由于市民反对噪音和地势等原因,伯尔尼未建大型机场,仅有一小飞机场,设有通往西欧主要城市的航线。 伯尔尼有通往全国各地的高速公路,也是全国铁路枢纽之一 。  二次大战后, 伯尔尼的机械、仪表、电器、制药、纺织、食品、建筑和印刷工业逐年发展,但均系一些中小企业,在瑞士经济中不占重要地位。 伯尔尼主要是行政和银行业中心,同时也是一个文化和旅游城市。市内有古老学府之一的伯尔尼大学,建于1834年,以研究宇宙射线著称。此外,还有历史、自然史、艺术、兵器等不同类型的众多博物馆,伯尔尼还是万国邮政联盟和国际铁路运输总局所在地。  历史上,许多革命活动家都曾在伯尔尼居住过。恩格斯1848年秋曾到伯尔尼指导瑞士的工人运动。列宁从1914年9月到1916年初也曾在伯尔尼附近的齐美瓦尔德和昆塔尔逗留过,并写过不少揭露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叛徒的文章。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伯尔尼联邦专利局工作期间,业余钻研物理学,发表了他的惊世之作“相对论”,伯尔尼将此引为骄傲,至今还保留着爱因斯坦的住所(已辟为博物馆)。  瑞士其他主要城市  苏黎世市:苏黎世市是苏黎世州首府,坐落在苏黎世湖畔北岸。1997年底市区人口 8万,其中外国人占 9%,是瑞士第一大城市,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它既是全国最大的金融和商业中心,又是瑞士重要的文化城市,交通和服务业也居全国首位。  苏黎世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黄金市场之一。这里集中了350余家银行及银行分支机构,其中外国银行近70家。享有盛名的苏黎世交易所建于1876年,其成交额在西欧交易所中居前列,最高峰时有70%的证券交易在此进行。瑞士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目前唯一的具有全自动交易和清算系统的交易所,其先进的设备、高素质的人员为投资者提供了优良的服务。苏黎世的黄金市场更是闻名遐迩,近年来其黄金市场的地位有所下降,六十年代曾跃为仅次于伦敦的世界第二大黄金市场。  苏黎世地处交通要道,该市及其周围地区工商业很早就很兴盛,特别是丝绸业发展较快。现主要有机器制造、建筑、纺织、化工、电子、印刷和食品加工。市中心利马河西侧的火车站大街是全城最繁华的商业街,集中了上百家银行和众多的高级商店,珠宝首饰、名表裘皮、高档服装、文物古玩琳琅满目。  苏黎世是瑞士国内与国际交通的枢纽,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全国最大的火车站和机场均设在这里,每天进出火车700多列;机场年客运量上千万人次,瑞航和中国民航每周有数次航班往返于苏黎世—北京、上海之间。  苏黎世还是瑞士文化、教育和科研中心之一。苏黎世湖畔的“馥劳”教堂始建于公元853年,为典型的罗马式建筑。教堂不远处全市最美的巴罗克式建筑是昔日的酒业公会。河对岸正对“馥劳”教堂的建筑是苏黎世大教堂,其一对高耸的塔楼建于15世纪,它是苏黎世城的重要标志。市政厅则是一座华丽的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苏黎世市有各类博物馆、美术馆50多处。苏黎世联邦高工、苏黎世大学等院校均是举世闻名的高等学府,我留瑞的近千名学生中约一半在上述两校深造。瑞士国家博物馆和图书馆也设在这里。列宁1916-1917年在该市从事研究工作,完成了著名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一书。  1982年苏黎世市与我昆明市结为友好城市。苏黎世对昆明市内公交、污水处理等给予了援助。  1988年我国在苏黎世设立了总领馆。  日内瓦市:日内瓦市是日内瓦州的首府,坐落在风景宜人的莱蒙湖畔。北、西、南三面与法国交界,依山傍水,景色秀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为摄氏19度,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为摄氏零度左右。1997年底,日内瓦市区人口为3万,其中外籍人占 8%,为瑞士第二大城市。  日内瓦早在12世纪起已是欧洲的一个重要商业中心,目前是瑞士第二大金融市场,拥有120多家银行。  日内瓦尤以国际组织所在地和国际会议城市著称于世,与纽约、维也纳并称为联合国城。据统计,这里的国际机构共有243个,大致分三类:第一,联合国机构,如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贸发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第二,政府间机构,如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等;第三,非政府组织,如各国议会联盟、保卫儿童国际联合会、国际红十字会等。著名的万国宫原是国联的所在地,而今是联合国驻欧洲总部,已成为重要的多边外交活动中心之一,有关国际裁军、贸易、劳工、卫生、气象、电讯、人权等涉及世界和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许多重大国际会议都在这里举行。近 130个国家在此设有常驻联合国和其它国际组织代表。我国于1954年设立驻日内瓦总领馆,1972年改为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处和其它国际组织代表团。  1954年,周总理曾率代表团参加了关于越南问题的日内瓦会议;1961年,陈毅副总理率代表团参加关于老挝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日内瓦是瑞士有名的游览胜地,有许多名胜古迹。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就诞生在老城一座古老的住宅里。英国诗人拜伦1816年曾住在科洛尼区一栋名为迪奥大迪的别墅里。在这别墅不远处,是英国浪漫诗人雪莱的旧居。  日内瓦市内值得一游的有:著名的宗教改革国际纪念碑、圣-皮埃尔大教堂、大剧院、艺术与历史博物馆、日内瓦大学等,在晴朗的日子里泛舟莱蒙湖,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巴塞尔市:巴塞尔市位于瑞士、法国和德国的三国交界处,面积37平方公里,市区人口 l万,系全国第三大城市。因莱茵河之故,中世纪的巴塞尔曾对欧洲贸易起过重要作用,1833年因城乡战争而分裂为北部的巴塞尔(市)和南部的巴塞尔(乡)两个半州。  自19世纪初起,巴塞尔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城市。现在的工业主要有化工医药、机械、水泥、纺织、食品、钟表、冶金等。世界著名的诺华、罗氏等化工集团都设在巴塞尔,使它成为瑞士化学工业中心。在这两家集团就业的职工几乎占全市就业人口的一半。  巴塞尔也是瑞士重要的金融市场之一,是国际清算银行和国际重建与发展银行的所在地,也是避暑的好地方。  巴塞尔既是瑞士的铁路枢纽,也是瑞士唯一通向海洋的河运港口,年货物吞吐量占瑞士全部外贸货运量的一半。  巴塞尔大学是瑞士最古老的大学,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哥特式的巴塞尔大教堂建于14世纪,宏伟挺拔,别具一格。圣马丁教堂则是11世纪至14世纪的建筑。巴塞尔市政厅建于16世纪,赭红色的高大门墙上,有瑞士古代著名画家绘制的精美彩画。市内的金星饭店是瑞士全国最古老的饭店,建于1412年,绘有晚期哥特式的彩色图案。巴塞尔美术博物馆在欧洲颇负盛名,馆内陈列有瑞士中世纪著名画家和雕塑家的作品和大批现代画。地处市中心的巴塞尔博览会共有 4个大型展览馆,室内展区面积为14万平方米,露天展区面积为1万平米。每年春季都要举办国际博览会。1984年建成的巴塞尔广播电视塔高达250米,是瑞士目前最高的建筑物。  洛桑市:洛桑是沃州的首府,位于莱蒙湖畔。市区人口12万,主要讲法语,是瑞士第五大城市。  洛桑,一种解释为“水流”,另一解释意为“石头”。中世纪时洛桑已成为这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宗教中心。1803年由沃州议会决定成为沃州的首府。  19世纪末,铁路的出现使洛桑成为瑞士法语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洛桑是沃州工业的集中地,主要工业有精密机械、化工、食品、印刷等。  洛桑除有两所大学(洛桑联邦高工和洛桑大学)外,还有高等贸易学校、音乐学院、师范学校等。洛桑酒店管理学校在世界上颇有名气。  洛桑气候温和,依山傍水,风景宜人,是瑞士的游览胜地之一,旅游业是该地收入的重要来源。主要游览地有12世纪的哥特式大教堂?ツ冈骸?3世纪的圣-弗郎索瓦教堂、市政厅、14世纪的圣-梅尔城堡、自然疗养站,19世纪修建的吕密纳尔宫内常年展出大量收藏品。该市西部韦迪区的罗马博物馆收藏着有关古罗马港口卢佐纳的文物。此外还有古城博物馆、沃州历史博物馆、美术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等。  自 1874年瑞士联邦宪法规定洛桑为联邦最高司法机构所在地以来,联邦法院就一直设在此地。  洛桑曾是外国流亡者聚集的城市。如法国的玛丽•路易丝皇后、拿破仑的三个兄弟、意大利烧炭党人、还有俄国的革命者和后来的白俄等。许多历史文化名人也曾在此逗留,如密支凯维茨、雪莱、拜伦、狄更斯、大仲马、雨果等。  洛桑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总部(IOC)的所在地,并建有奥林匹克博物馆。  卢塞恩市:卢塞恩市是卢塞恩州的首府,位于瑞士中部高原,在卢塞恩湖的西北、苏黎世西南端,罗伊斯河穿城而过。人口约 7万,主要讲德语。卢塞恩原是一个渔村,8世纪建城,l178年建市,1230年圣哥达隧道开通后,成为联接中欧和南欧的重要交通枢纽和莱茵河与伦巴第之间的重要贸易中心,有木材加工、化学、机械和纺织等工业。  卢塞恩自然景色优美,旅游业相当发达,是瑞士的疗养、旅游胜地。河右岸老城与河左岸新城之间有7座桥梁相连,其中两座古代木桥形饰精美。最大的木桥和与其相连的水塔建于 1300年,是欧洲最古老的木桥,以其历史和美学价值成为该市的象征和瑞士人的骄傲,可惜这座木桥于1993年一夜之间被大火焚坏,次年重新修复。老城内有 14世纪的城墙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老市政厅(1602—1606)、历史博物馆、交通博物馆等。市内的冰川公园里有两万年前冰川的遗迹和关于冰川时期的展览。在希尔斯广场可以寻觅到德国诗人歌德的故居。  瑞士主要名胜和景点  万国宫:  万国宫过去是国际联盟的所在地,而今是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的总部。它是日内瓦作为一个国际城市的象征,也是世界近代史的一个缩影。  万国宫坐落在阿丽亚娜公园内,阿丽亚娜公园地处莱蒙湖右岸的丘陵地带上,占地面积25公顷(约合375亩)。站在园内高处可以俯瞰莱蒙湖,遥望欧洲最高的山峰勃朗峰。这座公园原为勒维利奥家族的私产,居斯塔夫?勒维利奥是这一家族的最后一代,他是一位作家,也是艺术品收藏家,他的母亲叫阿丽亚娜。当他母亲亡故以后,他把园子取名为阿丽亚娜,以表示对母亲的怀念。园中还有一个阿丽亚娜博物馆,是勒维利奥为存放他所收藏的中国和日本的大量瓷器而建造的。1890年,居斯塔夫?勒维利奥在临死前将阿丽亚娜公园和阿丽亚娜博物馆遗赠给日内瓦市。在其遗嘱中有三个规定:一、他死后,陵墓要修建在这个园内,日内瓦市政府必须永远负责保护和维修,不得毁坏;二、阿丽亚娜公园不能为私人所有,必须向公众开放;三、按照勒维利奥家族的传统,在园内要继续饲养孔雀。日内瓦市政府同意并遵守这三条规定。当年享有对阿丽亚娜公园的使用权的“国联”和现在的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也同意恪守这三条规定。  万国宫于1929年由“国联”着手兴建,当时曾有360名设计师参与设计。“国联”挑选了五名最佳建筑师,其中最主要的是意大利人卡洛布?罗奇和法国人雅克?卡吕。历时七年,大厦于1936年落成。  建成后的“国联”大厦-万国宫,占地面积18600平方米,整个建筑面积比著名的凡尔赛宫还要大。  联合国成立以后,将其驻日内瓦办事处设在万国宫。1969年,联合国决定扩建万国宫,由秘书长吴丹奠基,在万国宫北侧动工兴建新翼。为了使新翼能与老楼的建筑风格和阿里亚娜公园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同时又能符合实际的需要,由英、法、意三国的建筑师组成的设计委员会仔细选择了设计方案,并采用现代化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历时五年方始建成。1973年,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主持落成典礼。新建的楼翼设计新颖,造型优美,与原来的国联大厦十分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新建的楼翼通过一条空中走廊即“天桥”与老楼相衔接。无论从它的线条、高度或是整个外形来看,它同万国官的老楼都相配得体,可以说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扩建后的万国官共有50个门,总长度为575米,占地面积为32600平方米,共有办公室1600个和大小会议室34个,总的空间容量是820,000立方米,楼面面积是32,000平方米。  原万国宫呈双马蹄形,一个对着莱蒙湖,一个对着汝拉山。朝向湖面这一侧马蹄形的三翼建筑结构主要包括:  一、左翼图书馆,这个图书馆是“国联”在建造万国宫时用美国人约翰? D?洛克菲勤捐赠的二百万美元建立起来的。目前共藏书一百万册,另有各国出版的各种期刊一万种,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图书馆。馆内有宽敞的阅览室,还有一个国际联盟展览馆,展出“国联”的历史文献、图片和实物。此外,图书馆还收藏有世界各国的政界要人与联合国之间往来的亲笔信和各种手稿。这些重要的文献都集中在二楼一个专门的陈列室内。事实上,万国宫之所以坐落在这儿,正是由于这图书馆的缘故。原来计划将万国宫建在“国联”所拥有的一块地面上,即现在的临湖“休憩公园”,当初也没有建造这样一座大型图书馆的计划。  二、右翼理事楼,理事厅是万国官里最漂亮的一个大厅,又名西班牙厅,因为厅内的大型壁画是西班牙名画家约瑟?马利亚?塞尔特的作品。 19341936年间,塞尔特在他巴黎的画室里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才完成这一组不朽的名作。画面呈金色与深褐色,画的主题是:正义、力量、和平、法律与智慧。  理事会议厅不仅是万国官里最漂亮的一个厅,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会议厅。按照联合国不成文的规定,凡涉及到国际安全问题的会议,或者比较紧急的会议,均在理事会议厅召开。 1954年,周总理亲自参加的印支会议就是在这个大厅举行的。  理事厅能容纳500人,它的特色之一是能够按照每次会议的需要调整会议桌的位置。  三、中间部分是大会堂,大会堂前面的大过道实际上是一间休息厅,十分宽敞高大,是“国联”用各成员国赠送的材料建造的。墙上浅绿色的大理石是瑞典的,深绿色的是意大利的,朱红色的地板大理石是芬兰的,地板上的黑白大理石装饰是比利时的。过厅的墙上悬挂着两幅大型壁画,是万国宫的主要设计者之一雅克?卡吕的夫人绘制的。内容取自《圣经》上的故事,一幅象征着战争,一幅象征着和平。  大会堂与巴黎歌剧院一样大,内有两千个席位,另有同声传译席、记者席和观众席。1962年联合国曾进行扩建和装修。历史上这里曾举行过许多重要会议。现在,联合国的一些大型会议如裁军、海洋法会议等均在此举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的年会,也都在大会议厅里召开。  大会堂的两侧另有二十二个会议厅,大小不等。最小的有五十个席位,最大的有三百个席位。若留心观察一下这些会议厅,便会发现它们的内部装饰风格迥然不同。原来,这二十二个会议厅由“国联”的部分创始国负责装饰,每个国家负责一个,所以才形成了在风格上的千差万别。  新建的楼翼在建筑上可分两部分:  一是西侧的七层秘书大楼,内有六个小会议厅和七百个办公室,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英文、法文、中文、阿拉伯文、西班牙文和俄文)的翻译科就设在那里。二是东侧的两个巨大的圆柱体建筑,每个圆柱体内有上、下两个会议厅,共四个。上层的会议厅有九百多个席位,下层的有六百多个。其中最大的一个会议厅叫瑞士厅,是作为对瑞士政府为建造新楼而捐赠的四百万瑞士法郎的表彰和纪念。  新楼东侧宽敞的过道上,设有咖啡间和许多座椅,供代表们小憩之用。东边是一堵巨大的玻璃墙,这堵玻璃墙长80米、高14米。每一块玻璃高 13米、宽25米,重 2吨,镶玻璃的总面积为9,250平方米。从室内就看到莱蒙湖的美丽风光,“荣誉院”也尽收眼底。  荣誉院是万国宫主楼正面的大院子,是阿丽亚娜公园的主要组成部分。这里地势开阔,绿草如茵,环境很美。数棵百年以上的高大古松,生机依然十分旺盛。院中央有一个小小的水池,那是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的募捐池,里边常有不少游人投下的硬币。池子中间有一个巨型浑天仪,上边有代表天体十二宫的雕刻,是美国为纪念威尔逊总统而赠给联合国的。  荣誉院的左边,有一个不太显眼的石棺环绕在一圈苍松翠柏中间,这就是阿丽亚娜公园的前主人居斯塔夫?勒维利奥的陵墓,这是死者生前自己设计的。陵墓东边有苏联赠送的一座征服宇宙纪念碑和一座雕像。纪念碑高28米,外面镶有钛金属制成的薄板,钛是航天飞机用的一种极耐高温的材料。陵墓北侧,有一个题为“家”的雕塑作品,它是丘吉尔孙女桑迪斯夫人为国际儿童节(1979年)而特别制作赠送给儿童基金会的。  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总部就设在万国宫内,它由一位联合国副秘书长兼办事处主任来领导。据统计,目前已有140个国家在日内瓦设有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常设代表团,其中有61个国家有常设裁军代表团,另有8个国家和地区集团有常设观察员。万国宫里有三千多名工作人员,为会议提供各方面的服务工作。1980年,曾在万国宫举行了7,500多次会议,其中4,000次会议用同声传译。联合国每年预算的30%拨给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另外驻日内瓦办事处还有自己的警察、邮政和通讯系统。著名的联合国集邮博物馆就在万国宫内,它常年展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至近期的邮票和文件。  在办事处内,只有事先得到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主任的授权,才可以实施瑞士的刑法和民事法律。在日内瓦市内,这里俨然成了国中之国。  奥林匹克博物馆:  奥林匹克博物馆位于洛桑莱蒙湖畔,1993年建成。博物馆门口排放着希腊艺术立柱,燃烧着奥运之火。展厅约3400平方米,藏有与奥运会有关的各类艺术品、纪念品,其中包括邮票、火炬、奥运会张贴画、纪念币、奖章和绘画等。馆内电影厅放映介绍奥林匹克百年发展史、历届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盛况的电影片,深受旅游者欢迎。该馆还有一个世界一流的研究中心,设有图书馆、录像部、图片室和资料中心,拥有最先进的声、光、电和多媒体视听设备,经常举办各种展览、报告会、讨论会。  据统计,参观者60%以上来自国外。该馆每年财政预算1000万瑞郎。1995年,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1亿瑞郎。  西庸古堡:  西庸古堡是瑞士最负盛名的古迹之一,位于日内瓦湖的东端,突出于日内瓦湖上的由巨石组成的小半岛上。在青铜器时代就有人居往,后来罗马人在此安营扎寨,修筑防御工事。西庸半岛在几易主人之后,于十一世纪至十三世纪之间,在 SAVOYEN家族手里经过大规模扩建,基本形成现在人们看到的集军事防御、仓储、牢狱、教堂和贵族宫廷等功能于一体的封闭式的封建古堡。自1536年起,古堡被伯尔尼人所占有,1798年沃州起义后,古堡转入沃州政府名下。古堡所处位置正好一边依山,一边临水,是历史上瑞士各地通往意大利的一条走廊,历代统治者便在此分兵把守,如同扼住咽喉,以控制南来北往,征收捐税。借助于保存完好的十二世纪的建筑图纸,十九世纪末进行的最后一次修缮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宗教改革国际纪念碑:  在日内瓦大学的后边,沿古城墙的遗址有一堵巨大的墙,名曰宗教改革国际纪念碑,又称宗教改革者墙。  该纪念碑高7米,长1OO多米,是19O9年为纪念宗教改革运动的先躯人物加尔文诞辰四百周年而修建的。为了建造纪念碑,当时曾专门成立了宗教改革国际纪念碑委员会,并在全世界范国内举办设计竞赛。 委员会经过反复评选,最后选定了瑞士洛桑市四名建筑师的联合设计方案,历时八年,于1917年始告建成。  宗教改革国际纪念碑规模宏大,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墙的上方,从左到右有一行拉丁文大字:“黑暗过去是光明”。墙的正中央,有四个高大的人物雕像并排而立,从左起依次是法海尔、加尔文、拜

中国锰业期刊官网订购价格

赵仑山朱有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勘查地球化学63年的发展紧密配合新中国的建设,经历了从初创、探索、发展、繁荣到走向辉煌的历程。60多年来经前后几代数万计的中国化探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千山万水,考察了全国的每一寸山川和国土,创造了丰功伟绩。勘查地球化学是一门紧密为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服务的应用地质学分支学科,他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按不同精度系统观测岩石、水系沉积物、土壤、水域以及部分城市大气和农作物的化学元素分布、组成和浓集状况,给国家提供矿产资源及环境生态等情报。早期阶段主要目标是矿产资源勘查,后来发展到涉及人群生活环境、区域生态、农业以及地方病等问题的调查研究需求。地球化学填图既具有全域性国土基础调查的性质,又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提供矿产资源靶区,以及有关环境和生态状况等多种异常信息的功能,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勘查地球化学,简称化探,作为一种调查技术,于20世纪30年代起源于苏联和北欧国家,40年代化探技术被地质勘探部门列为先进的探矿方法。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经济建设中资源勘查需求十分迫切,中国化探界及时引入了地球化学探矿技术为新中国建设找矿。最早于1951年以谢学锦为首的化探小组赴安徽安庆月山进行中国勘查地球化学的首次实验,发现了铜矿指示植物海州香薷。受到了矿产勘查部门的重视,从此在全国地质、冶金、有色,以及之后在核工业、黄金等系统广泛建立化探队伍,开展化探找矿。按调查目标、采样介质和成果的应用范围中国勘查地球化学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两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50~1998年,第二阶段1999~2013年,即前50年和后13年,简要回顾如下。一、1950~1998年以矿产资源为主要目标的地球化学勘查阶段这50年是中国勘查地球化学从引进、探索、提高,到获得成功的阶段。经过50年的艰苦创业和紧扣世界先进化探理论与技术的步伐,终于找到了适合中国地质景观条件特点的经济高效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获得了突出的成果。中国勘查地球化学前50年历史,已有多位专家总结介绍,发表了论文和专著,在此仅就其中的几件重要的大事概括如下。1952年在地质部地矿司设立化探室,1956年在冶金部成立了冶金化探组。开始阶段两部门化探主要在一些金属矿区进行原生晕和次生晕方法效果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果。随即开始全国性第一代区域化探普查。1957年地质部成立了物化探研究所(谢学锦、邵跃等),与冶金和有色化探部门(欧阳宗圻等)几乎同时开展了对我国典型钨、锡、铜多金属等矿床原生晕和次生晕找矿方法系统研究和开发,建立了涵盖多种热液矿床类型的原生晕分带模式,取得了明显找矿效果,统称为矿区化探。1960~1977年先后在北京地质学院、长春地质学院和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建立了地球化学探矿专业,培养扩大了化探技术队伍。但这一阶段由于经验不足和技术不够成熟,以土壤金属量测量为主要方法的第一代区域化探未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为了探索适应我国地质和景观条件的区域化探找矿方法,以及新的技术和思路在为期10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和孕育。1978年谢学锦提出1:20万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经过对前期区域化探经验和问题的总结和两年多的采样与分析方法试验,地质部于1981年正式发布组织实施第二代全国区域化探扫面,技术上针对我国中东部大面积山区地形,在全国除沙漠和冲积平原外,对水系沉积物进行1:20万比例尺的系统采样。样品分析成矿和伴生元素、微量元素和造岩元素氧化物共39个指标,编制了全国统一的各元素地球化学图。该计划在内地和沿海地区于1990年基本完成。边远省区,如干旱荒漠草原、森林沼泽、黄土高原、岩溶,以及青藏高寒山区属特殊的地球化学景观,试验研制了专门的采样方法(任天祥等),于2000年基本完成。与此同时,冶金和有色系统化探实施了以成矿区带为主要目标的区域性水系沉积物测量计划(12个重点区带,比例尺1:5万~1:10万)完成总面积近30万km2,以及金矿化探项目等。找到了一大批大、中、小型金、锰、铁、铜等矿床,研究了我国主要成矿带和矿集区的矿化规律,增加了各地矿山的后备资源储量。此外,核工业系统和黄金部队也开展了成矿区带、矿区外围,以及远景区的多种采样介质和比例尺的化探找矿工作。在全国呈现出大规模高技术水平地球化学勘查的繁荣时期。1980年5月成立了中国地质学会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自此大约每4年召开一次全国勘查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出版了《物探与化探》等专业期刊。经过近20年全国范围的系统扫面测量,截至1997年底地矿部全国区域化探扫面覆盖面积达到575万km2,占全国可扫面积650万km2的88%。在此期间配合进行的区域异常查证,即化探普查和详查(1:5万~1:1万)工作完成了100多万km2。据(牟绪赞)统计到1997年底1:20万化探扫面发现各类元素综合异常约3万处,已进行异常检查的达1/3。区域化探扫面取得了丰硕的找矿成果,1981~1995年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经异常优选查证和工程验证共发现具有工业价值的大、中、小型矿床569处,其中大型50多处;按矿种:金银矿420处,有色金属矿140处,其他9处。按年度统计,化探发现矿床数:1981~1985年:114处;1986~1990年:204处,1991~1995年:400处。其中仅金矿的潜在价值在2000亿元以上。化探找矿效果突出的矿种是:Au、Ag、Cu、Pb、Zn、Sn、W、Mo、Ni、Hg、Co、Sb、Nb、Ta和稀土,以及某些非金属矿产,总计20余种。通过区域化探扫面各省都发现了新矿床和新的矿床类型,未进行查证的大量异常和远景区,提供了今后若干年内各省地质勘查部门的找矿工作目标和潜力区。区域化探扫面工程带动了勘查地球化学一系列方法技术和理论的发展和提高,如测试技术、实验室间分析质量监控、地球化学标准样制作等,保证了分析数据的高质量和和全国范围数据对比。其中如Au及P t族元素分析检出限的提高为找到大批金矿立了大功:当时我国测定Au的检出限为3×10-9,而美国、加拿大20世纪90年代初才将检出限从50×10-9提高到1×10-9。此外,建立了海量高质量分析数据的数据库,研制了专用计算和绘图软件,绘制了39种元素多种比例尺的全国地球化学图。在综合分析区域地球化学图并与已知矿集区对比的基础上,谢学锦提出了地球化学块体成矿理论。这一时期我国勘查地球化学在理论、思路和技术上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形势:为应对露头矿将找尽,找矿难度、深度加大的局面,勘查地球化学开展了以地气法为主的称为非传统方法的深穿透地球化学找矿技术研究,开拓了覆盖区找矿和深部找矿的新技术。区域地球化学和区域基岩地球化学测量方法研究(於崇文、张本仁等)受到重视,对成矿带和矿集区异常结合地质构造条件进行区域成矿潜力预测和评价的方向多次立项得到发展,勘查地球化学与成矿地质环境紧密结合的研究方向得到推广深化。地物化遥相结合的综合信息找矿技术在各省广泛应用。总之20世纪90年代我国勘查地球化学方法技术和理论水平全面提高,在应用效果方面取得了明显的业绩,使我国勘查地球化学学术水平在全世界达到领先地位。1993年第16届国际勘查地球化学大会在北京召开。从1996~2006年针对发展中国家我国承担了开办共8期国际化探技术培训班的任务。2007年在西班牙举行的第23届国际化探大会期间国际应用地球化学家协会为谢学锦院士颁发了“应用地球化学家协会金奖”。中国勘查地球化学已走向世界,并得到国际本领域专家的普遍赞誉。二、1999~2010年为资源、环境、生态、农业服务的应用地球化学阶段我国环境地球化学和农业地球化学研究和调查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环境问题和农业种植优化等课题需要应用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技术进行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起一部分化探队伍和技术人员转入环境或农业课题项目,并取得了有意义的成果。在我国作为勘查地球化学学科发展到应用地球化学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1999年开始的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计划。从此勘查地球化学同时在矿产资源勘查和环境生态研究两条战线上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矿产资源勘查地球化学的发展和深化21世纪以来,我国矿产勘查地球化学继续大踏步拓展。随着新时期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和找矿难度加大,国家投入相应增加,地球化学勘查工作得到加强,总体趋势是向深部找矿和覆盖区找矿推进,在技术上不断提高。以下两个方面的成果比较突出:(1)矿区和矿山深部原生晕找盲矿理论和方法的深化热液金属矿床围岩原生异常元素的综合分带模式及轴向与垂直分带规律,被认为是20世纪一项科学重大发现,对深入认识热液成矿过程和追踪深部盲矿体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矿区原生晕方法为我国化探界优势领域,在热液矿床深部找矿中成果卓著。例如,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以来,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李惠在多年金矿找盲矿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造叠加晕模型”理论。他和他领导的集体在数十年化探找矿生涯中研究考察了20多处金及其他金属热液矿区,应用构造叠加晕模型预测金金属量200多t,经对部分靶区工程验证,已获得金金属储量9t。使大批金矿山延长了开采年限,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覆盖区深穿透法找矿技术的探索覆盖区是未来资源勘查的主要目标,各种深穿透化探方法应运而生,其中地球气法最具潜力。自20世纪末以来,谢学锦、王学求等围绕该课题多次立项,从地气的收集技术、高精度分析方法到野外采样,进行了矿区和区域的多层次试验,确认了“地球气”的存在,研制出了“纳微金属测量”和“金属活动态法”等技术方法。近年来地气法继续进行技术方法探索,如液体吸附剂等试验,在Cu、Zn、Ni等几处矿床覆盖区取得了见矿效果,同时核工业系统在我国西部盆地边缘覆盖区,应用深穿透技术找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探测中取得了多项成功。此外,国家“十一五”以来开展的危机矿山后备资源勘查计划,外围和深部综合找矿中地球化学方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30年来我国油气化探找矿持续进行探索,在一些油田取得了实际效果。总之,矿产勘查始终是应用地球化学的重点任务,地球化学探矿一直处在资源勘查的第一线,并随着任务的需要不断向技术的深度和目标的广度开拓。环境和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1)区域多目标调查的性质与规划生态地球化学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俄罗斯,其基本思路是除地质调查之外还包括生态地质和环境地球化学信息填图和采样。90年代我国提出了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计划,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持,1999~2001年在四川、广东、湖北三省先期试验,自2001年全国各省逐步铺开(奚小环)。主要任务是在平原、盆地、河谷等人口密集地区开展以土壤测量为主体,配合水介质采样的地球化学调查,其目标除能探测新类型矿产资源信息,如油气和热水等以外,还包括环境、生态、农业,和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地方病等内容。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反映了20世纪以来人类对环境和生态问题的关注:由于自然和人为土\水环境中有害元素聚集导致污染、损害人体健康如地方病,及污染农牧果蔬产品。通过及时查明环境中的污染异常,提出治理对策;同时调查圈出富集硒等农作物有益元素地段,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直接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服务。我国全国平原河谷地区总计可测面积:450万km2,计划于1999~2010年11年内完成。多目标区域调查和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属国家大型基础性调查项目,调查范围扩大到湖泊、湿地,以及广大的浅海和滩涂区域,可为国家经济发展和规划提供包括湖-海水域和滩涂、湿地等生态系统多方面环境生态现状信息,目前已按规划大体完成。(2)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技术方法测量方法和采样介质(土壤测量为主),囊括土壤、第四纪沉积物、黄土采样;水域底积物测量:海、湖底积物、滩涂沉积物、沼泽和湿地淤积物、江河底积物等采样;水介质测量:地表水、孔隙水、地下水、降水、污水采样;生物质测量:植物、作物、粮食、水产品、畜牧产品、人发等采样;大气测量:工业废气、降尘、降水、酸雨采样。有害有机物检测:21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残留农药等采样。采样网度:采用双层网格化土壤测量:分深层和表层两层土壤取样,比例尺为1:25万。A深层:原生土——未被人为污染,采样深度5~2m,1个样/4km2;B表层:被人类活动干扰、污染的土层,采表层土,深度20cm,1个样/km2,。(3)观测指标和分析方法在全国化探扫面39个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N、C、Se等生态敏感元素;深入层次的调查和评价中增测pH、Eh、C有机、COD,以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项目,观测指标54种。研制了统一分析方法,提高了测试精度、检出限和报出率。(4)区域异常查证和评价划分为区域评价和局部评价两级进行: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采样网度和比例尺为1:5万,网度为6~8个样/km2。评价工作针对具体的异常生态环境特点,划分为农田、盆地和流域、湖泊湿地、浅海滩涂、工矿区,以及城市人居区6大地球化学生态系统类型,按有害元素的国标环境和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局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评估\预警\修复):具有生态和环境问题的专题性,应用更大比例尺详查或剖面研究,除按国家标准进行评价定级外,还需查明污染元素的自然或人为活动的物质来源,进行危害风险性评价,并提出管理对策和治理措施。(5)已取得的成果1)大量有害元素主要是重金属元素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表层土壤和水域中富集,人类活动和近代工业污染了土壤、水域、城市大气和部分作物。2)沿长江、珠江、湘江及其支流发现了长达数百千米的镉、汞、铅等重金属异常带,可能来源自云贵川等西南和湘、粤等低温及有色金属矿化带。3)我国南北方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带因地理气候差别,形成截然不同的元素表生迁移规律和生态特征。南方:酸性土淋失严重,但C、N、P等元素在水/土介质中局部富集或富营养化。北方:偏少雨或干旱带土壤,水迁移能力弱,有害元素聚集F、As等地方病严重;各省都发现了大片的地方病区和有害元素的自然和人为物质来源,局部地区评价查明了区域地质背景条件和致病机理。4)浙、粤、苏、赣、闽、皖、川等省圈出了多处富Se、Mo、B、N、K2O等农业营养元素地区,为合理规划农业种植和开发绿色无公害农业区提供依据。预期最终成果:编制出全国\省\区\大河流域等地球化学图,建立全国土壤元素基础地球化学数据库和信息数据管理系统,为农业\环境\土地\海洋\水产\城市的经济开发和规划等服务。在查明有益有害元素分布的基础上,提出开发和治理对策,局部评价和专题研究为解决污染\地方病等问题建立预警和监测体系,以避免生态和环境污染事件。总之,中国勘查地球化学后13年取得了新的开拓,扩大了观测范围,增加了测试项目,更贴近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服务的领域,地球化学学科也找到了新的生长点,应用地球化学方向正在蓬勃崛起。区域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补足了区域化探扫面在平原地区的空白,使地球化学基础资料覆盖了国土全域,我国勘查地球化学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国家重视基础调查工作的优势条件,如此全国土大规模、多观测指标、高精度、全方位社会服务的地球化学调查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在技术水平和应用效果上具国际领先水平。三、21世纪我国应用地球化学展望随着我国现代化社会和经济的推进,资源勘查和环境治理任务加重,覆盖区找矿、危机矿山探深增储等是勘查地球化学永久的课题,非传统深穿透化探方法应发挥技术优势。在环境和生态地球化学中,近年来全球碳循环与创建低碳环境,以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问题突出,提出了新需求。现代化工农业生产,如石化燃料、有机化合物原料的使用扩大,大量排出CO2等温室气体,影响全球变化。工矿业排放的多种重金属元素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成为强危害型污染物,例如,多环芳烃、亚硝基胺等类有机污染物为公认的强致癌物质,构成职业接触性癌症和地方性癌症的重要杀手。其他如超量化肥、农药残毒也是危害作物和人类健康的大害;过度施肥和某些自然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土壤及水域的N、P 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我国生态、环境、农业地球化学面临严峻的形势和任务。应用地球化学面对不断出现的新课题,任重而道远。要求中国化探人认清需求、抓住机遇,找准技术突破口、规划本学科发展方向,加强队伍建设,探索新的突破与创新。应用地球化学在21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必将会展现出新的蓬勃活力,作出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1]谢学锦,等中国勘查地球化学50年回顾与今后展望见:谢学锦等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化探(1950~2000)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3~15[2]谢学锦,等21世纪的中国化探——展望与建议见:谢学锦等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化探(1950~2000)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418~427[3]阮天健中国勘查地球化学五十年见:王鸿祯主编中国地质科学五十年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281~288[4]李善芳地球化学勘查50年的回顾与展望见:张炳熹主编50年来中国地质科学技术进步与展望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86~91[5]任天祥阔步前进中的我国勘查地球化学见:欧阳自远主编世纪之交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的回顾与展望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8,352~354[6]牟绪赞地球化学勘查回顾与展望见:朱立新等主编第六届全国勘查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编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1~3[7]李惠,张国义,禹斌金矿区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及找矿效果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1~137[8]王学求,谢学锦金的勘查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 战略与战术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14~185[7]奚小环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与生态地球化学——第四纪研究与应用的新方向第四纪研究,2005,25(3):269~274[8]奚小环生态地球化学与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物探与化探,2004,28(1):10~15[9]赵仑山,吴悦斌,沈镛立基岩地球化学测量方法——以胶东牟平-乳山金矿带为例见:1:5万遥感物探化探应用研究丛书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在word文件里,怎么设置论文的引用?

瑞士是其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公园的美誉;其人均GDP一直居世界前列,在欧洲仅次于卢森堡。瑞士也是世界最为稳定的经济体之一。1、 其政策的长期性、安全的金融体系和银行的保密体制使瑞士成为避税投资者的安全避风港。由于拥有发达的金融产业,服务业在瑞士经济中也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2、瑞士联邦简称瑞士,是中欧国家之一,全国划分为26个州。瑞士北邻德国,西邻法国,南邻意大利,东邻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全境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有“欧洲屋脊”之称。伯尔尼是联邦政府所在地。3、瑞士历史上曾有雇佣兵制度,后来才改采武装中立。11世纪受神圣罗马帝国统治。4、瑞士的河湖面积达1726平方公里,占瑞士全国面积的2%。水力资源丰富,利用率达95%。瑞士的淡水资源站欧洲总量的6%。欧洲三个主要的河流:莱茵河、罗纳河和因河均发源于瑞士。植物资源瑞士的森林总面积达16万公顷,覆盖率为全国面积的4%。矿藏资源瑞士的矿产资源匮乏,仅有少量盐矿、煤矿、铁矿和锰矿。生产生活所需能源、工业原料主要依赖进口。

核心的,社得类的就可以

中国锰业期刊官网订购价格查询

中国制造2025,就是产业升级,以创新促进产业革命。磷化涂层钢丝绳专利技术,使中国钢丝绳行业走在了世界钢丝绳行业的前列,是世界钢丝绳行业第一次采用表面处理技术防止微动疲劳的发生,钢丝绳使用寿命发生质的飞跃。锰系磷化涂层钢丝绳是世界钢丝绳领域最先进技术,钢丝绳行业的热点就是磷化涂层钢丝绳,已有多家企业获得专利授权合法生产,关于生产磷化涂层钢丝绳和使用磷化涂层钢丝绳的论文都是热点,还有磷化涂层钢丝绳的仿真研究及疲劳寿命测试的论文,期刊杂志都是优先发表的。疲劳寿命最长是判断钢丝绳制造技术先进性的主要依据。钢丝绳的疲劳寿命是可以通过疲劳试验进行验证对比的,从多个厂家购买一种结构钢丝绳,如8*19S+NF—12mm钢丝绳,在同一台疲劳试验机试验至出现第一根断股,疲劳寿命最长的就是使用寿命最长的钢丝绳,疲劳试验可以测试出钢丝绳的综合质量。钢丝绳使用寿命与疲劳寿命呈现正比关系。磷化涂层钢丝绳专利技术是世界钢丝绳领域最先进技术,锰系磷化涂层钢丝绳疲劳寿命是同结构光面钢丝绳的3-4倍,可以通过疲劳试验进行验证对比。目前,还没有一种同结构钢丝绳的疲劳寿命能够超越磷化涂层钢丝绳疲劳寿命,所以磷化涂层钢丝绳专利技术就是最先进技术,起码目前是世界钢丝绳领域的最先进技术。锰系磷化涂层可以提高汽车变速箱钢制齿轮表面耐磨性和耐蚀性,钢丝绳也是利用的这个原理延长使用寿命的。一些传统的国内钢丝绳大厂,还在吃老本认为自己是行业名牌,还在用传统工艺生产光面钢丝绳,光面钢丝绳使用寿命根本没有能力与锰系磷化涂层钢丝绳进行对比,疲劳寿命对比试验数据会告诉你哪种钢丝绳疲劳寿命更长,很多大学、电梯公司和起重机公司都有钢丝绳疲劳试验机的,请亲自做钢丝绳疲劳寿命对比试验吧,这样的试验数据最具可信性。有了智能手机,还有人用砖头大小的大哥大吗?还有人用BP传呼机吗?还有人用MP3听音乐吗?有了平板电视,还有人用显像管电视吗?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落后于时代的企业,肯定会被淘汰。因为钢丝绳用户,没有一个是傻瓜,他们会挑选自己最满意的钢丝绳,企业是否能够继续存在下去是由钢丝绳用户决定的,那些名牌大厂想生存下去,要么开发更先进技术,要么获得专利授权生产磷化涂层钢丝绳,只要这么两条路。对于钢丝绳用户而言,采购锰系磷化涂层钢丝绳就是了,使用寿命更长,使用成本更低,稳定性可靠性更高,何乐而不为。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百度“中国知网”查询期刊影响因子。每年都有跟新。中国锰业(复合影响因子:409 综合影响因子:295)科学技术与工程 (复合影响因子:417 综合影响因子:250)

核心的,社得类的就可以

中国锰业期刊官网

赵仑山朱有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勘查地球化学63年的发展紧密配合新中国的建设,经历了从初创、探索、发展、繁荣到走向辉煌的历程。60多年来经前后几代数万计的中国化探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千山万水,考察了全国的每一寸山川和国土,创造了丰功伟绩。勘查地球化学是一门紧密为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服务的应用地质学分支学科,他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按不同精度系统观测岩石、水系沉积物、土壤、水域以及部分城市大气和农作物的化学元素分布、组成和浓集状况,给国家提供矿产资源及环境生态等情报。早期阶段主要目标是矿产资源勘查,后来发展到涉及人群生活环境、区域生态、农业以及地方病等问题的调查研究需求。地球化学填图既具有全域性国土基础调查的性质,又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提供矿产资源靶区,以及有关环境和生态状况等多种异常信息的功能,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勘查地球化学,简称化探,作为一种调查技术,于20世纪30年代起源于苏联和北欧国家,40年代化探技术被地质勘探部门列为先进的探矿方法。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经济建设中资源勘查需求十分迫切,中国化探界及时引入了地球化学探矿技术为新中国建设找矿。最早于1951年以谢学锦为首的化探小组赴安徽安庆月山进行中国勘查地球化学的首次实验,发现了铜矿指示植物海州香薷。受到了矿产勘查部门的重视,从此在全国地质、冶金、有色,以及之后在核工业、黄金等系统广泛建立化探队伍,开展化探找矿。按调查目标、采样介质和成果的应用范围中国勘查地球化学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两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50~1998年,第二阶段1999~2013年,即前50年和后13年,简要回顾如下。一、1950~1998年以矿产资源为主要目标的地球化学勘查阶段这50年是中国勘查地球化学从引进、探索、提高,到获得成功的阶段。经过50年的艰苦创业和紧扣世界先进化探理论与技术的步伐,终于找到了适合中国地质景观条件特点的经济高效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获得了突出的成果。中国勘查地球化学前50年历史,已有多位专家总结介绍,发表了论文和专著,在此仅就其中的几件重要的大事概括如下。1952年在地质部地矿司设立化探室,1956年在冶金部成立了冶金化探组。开始阶段两部门化探主要在一些金属矿区进行原生晕和次生晕方法效果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果。随即开始全国性第一代区域化探普查。1957年地质部成立了物化探研究所(谢学锦、邵跃等),与冶金和有色化探部门(欧阳宗圻等)几乎同时开展了对我国典型钨、锡、铜多金属等矿床原生晕和次生晕找矿方法系统研究和开发,建立了涵盖多种热液矿床类型的原生晕分带模式,取得了明显找矿效果,统称为矿区化探。1960~1977年先后在北京地质学院、长春地质学院和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建立了地球化学探矿专业,培养扩大了化探技术队伍。但这一阶段由于经验不足和技术不够成熟,以土壤金属量测量为主要方法的第一代区域化探未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为了探索适应我国地质和景观条件的区域化探找矿方法,以及新的技术和思路在为期10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和孕育。1978年谢学锦提出1:20万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经过对前期区域化探经验和问题的总结和两年多的采样与分析方法试验,地质部于1981年正式发布组织实施第二代全国区域化探扫面,技术上针对我国中东部大面积山区地形,在全国除沙漠和冲积平原外,对水系沉积物进行1:20万比例尺的系统采样。样品分析成矿和伴生元素、微量元素和造岩元素氧化物共39个指标,编制了全国统一的各元素地球化学图。该计划在内地和沿海地区于1990年基本完成。边远省区,如干旱荒漠草原、森林沼泽、黄土高原、岩溶,以及青藏高寒山区属特殊的地球化学景观,试验研制了专门的采样方法(任天祥等),于2000年基本完成。与此同时,冶金和有色系统化探实施了以成矿区带为主要目标的区域性水系沉积物测量计划(12个重点区带,比例尺1:5万~1:10万)完成总面积近30万km2,以及金矿化探项目等。找到了一大批大、中、小型金、锰、铁、铜等矿床,研究了我国主要成矿带和矿集区的矿化规律,增加了各地矿山的后备资源储量。此外,核工业系统和黄金部队也开展了成矿区带、矿区外围,以及远景区的多种采样介质和比例尺的化探找矿工作。在全国呈现出大规模高技术水平地球化学勘查的繁荣时期。1980年5月成立了中国地质学会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自此大约每4年召开一次全国勘查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出版了《物探与化探》等专业期刊。经过近20年全国范围的系统扫面测量,截至1997年底地矿部全国区域化探扫面覆盖面积达到575万km2,占全国可扫面积650万km2的88%。在此期间配合进行的区域异常查证,即化探普查和详查(1:5万~1:1万)工作完成了100多万km2。据(牟绪赞)统计到1997年底1:20万化探扫面发现各类元素综合异常约3万处,已进行异常检查的达1/3。区域化探扫面取得了丰硕的找矿成果,1981~1995年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经异常优选查证和工程验证共发现具有工业价值的大、中、小型矿床569处,其中大型50多处;按矿种:金银矿420处,有色金属矿140处,其他9处。按年度统计,化探发现矿床数:1981~1985年:114处;1986~1990年:204处,1991~1995年:400处。其中仅金矿的潜在价值在2000亿元以上。化探找矿效果突出的矿种是:Au、Ag、Cu、Pb、Zn、Sn、W、Mo、Ni、Hg、Co、Sb、Nb、Ta和稀土,以及某些非金属矿产,总计20余种。通过区域化探扫面各省都发现了新矿床和新的矿床类型,未进行查证的大量异常和远景区,提供了今后若干年内各省地质勘查部门的找矿工作目标和潜力区。区域化探扫面工程带动了勘查地球化学一系列方法技术和理论的发展和提高,如测试技术、实验室间分析质量监控、地球化学标准样制作等,保证了分析数据的高质量和和全国范围数据对比。其中如Au及P t族元素分析检出限的提高为找到大批金矿立了大功:当时我国测定Au的检出限为3×10-9,而美国、加拿大20世纪90年代初才将检出限从50×10-9提高到1×10-9。此外,建立了海量高质量分析数据的数据库,研制了专用计算和绘图软件,绘制了39种元素多种比例尺的全国地球化学图。在综合分析区域地球化学图并与已知矿集区对比的基础上,谢学锦提出了地球化学块体成矿理论。这一时期我国勘查地球化学在理论、思路和技术上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形势:为应对露头矿将找尽,找矿难度、深度加大的局面,勘查地球化学开展了以地气法为主的称为非传统方法的深穿透地球化学找矿技术研究,开拓了覆盖区找矿和深部找矿的新技术。区域地球化学和区域基岩地球化学测量方法研究(於崇文、张本仁等)受到重视,对成矿带和矿集区异常结合地质构造条件进行区域成矿潜力预测和评价的方向多次立项得到发展,勘查地球化学与成矿地质环境紧密结合的研究方向得到推广深化。地物化遥相结合的综合信息找矿技术在各省广泛应用。总之20世纪90年代我国勘查地球化学方法技术和理论水平全面提高,在应用效果方面取得了明显的业绩,使我国勘查地球化学学术水平在全世界达到领先地位。1993年第16届国际勘查地球化学大会在北京召开。从1996~2006年针对发展中国家我国承担了开办共8期国际化探技术培训班的任务。2007年在西班牙举行的第23届国际化探大会期间国际应用地球化学家协会为谢学锦院士颁发了“应用地球化学家协会金奖”。中国勘查地球化学已走向世界,并得到国际本领域专家的普遍赞誉。二、1999~2010年为资源、环境、生态、农业服务的应用地球化学阶段我国环境地球化学和农业地球化学研究和调查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环境问题和农业种植优化等课题需要应用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技术进行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起一部分化探队伍和技术人员转入环境或农业课题项目,并取得了有意义的成果。在我国作为勘查地球化学学科发展到应用地球化学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1999年开始的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计划。从此勘查地球化学同时在矿产资源勘查和环境生态研究两条战线上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矿产资源勘查地球化学的发展和深化21世纪以来,我国矿产勘查地球化学继续大踏步拓展。随着新时期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和找矿难度加大,国家投入相应增加,地球化学勘查工作得到加强,总体趋势是向深部找矿和覆盖区找矿推进,在技术上不断提高。以下两个方面的成果比较突出:(1)矿区和矿山深部原生晕找盲矿理论和方法的深化热液金属矿床围岩原生异常元素的综合分带模式及轴向与垂直分带规律,被认为是20世纪一项科学重大发现,对深入认识热液成矿过程和追踪深部盲矿体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矿区原生晕方法为我国化探界优势领域,在热液矿床深部找矿中成果卓著。例如,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以来,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李惠在多年金矿找盲矿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造叠加晕模型”理论。他和他领导的集体在数十年化探找矿生涯中研究考察了20多处金及其他金属热液矿区,应用构造叠加晕模型预测金金属量200多t,经对部分靶区工程验证,已获得金金属储量9t。使大批金矿山延长了开采年限,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覆盖区深穿透法找矿技术的探索覆盖区是未来资源勘查的主要目标,各种深穿透化探方法应运而生,其中地球气法最具潜力。自20世纪末以来,谢学锦、王学求等围绕该课题多次立项,从地气的收集技术、高精度分析方法到野外采样,进行了矿区和区域的多层次试验,确认了“地球气”的存在,研制出了“纳微金属测量”和“金属活动态法”等技术方法。近年来地气法继续进行技术方法探索,如液体吸附剂等试验,在Cu、Zn、Ni等几处矿床覆盖区取得了见矿效果,同时核工业系统在我国西部盆地边缘覆盖区,应用深穿透技术找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探测中取得了多项成功。此外,国家“十一五”以来开展的危机矿山后备资源勘查计划,外围和深部综合找矿中地球化学方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30年来我国油气化探找矿持续进行探索,在一些油田取得了实际效果。总之,矿产勘查始终是应用地球化学的重点任务,地球化学探矿一直处在资源勘查的第一线,并随着任务的需要不断向技术的深度和目标的广度开拓。环境和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1)区域多目标调查的性质与规划生态地球化学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俄罗斯,其基本思路是除地质调查之外还包括生态地质和环境地球化学信息填图和采样。90年代我国提出了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计划,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持,1999~2001年在四川、广东、湖北三省先期试验,自2001年全国各省逐步铺开(奚小环)。主要任务是在平原、盆地、河谷等人口密集地区开展以土壤测量为主体,配合水介质采样的地球化学调查,其目标除能探测新类型矿产资源信息,如油气和热水等以外,还包括环境、生态、农业,和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地方病等内容。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反映了20世纪以来人类对环境和生态问题的关注:由于自然和人为土\水环境中有害元素聚集导致污染、损害人体健康如地方病,及污染农牧果蔬产品。通过及时查明环境中的污染异常,提出治理对策;同时调查圈出富集硒等农作物有益元素地段,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直接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服务。我国全国平原河谷地区总计可测面积:450万km2,计划于1999~2010年11年内完成。多目标区域调查和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属国家大型基础性调查项目,调查范围扩大到湖泊、湿地,以及广大的浅海和滩涂区域,可为国家经济发展和规划提供包括湖-海水域和滩涂、湿地等生态系统多方面环境生态现状信息,目前已按规划大体完成。(2)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技术方法测量方法和采样介质(土壤测量为主),囊括土壤、第四纪沉积物、黄土采样;水域底积物测量:海、湖底积物、滩涂沉积物、沼泽和湿地淤积物、江河底积物等采样;水介质测量:地表水、孔隙水、地下水、降水、污水采样;生物质测量:植物、作物、粮食、水产品、畜牧产品、人发等采样;大气测量:工业废气、降尘、降水、酸雨采样。有害有机物检测:21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残留农药等采样。采样网度:采用双层网格化土壤测量:分深层和表层两层土壤取样,比例尺为1:25万。A深层:原生土——未被人为污染,采样深度5~2m,1个样/4km2;B表层:被人类活动干扰、污染的土层,采表层土,深度20cm,1个样/km2,。(3)观测指标和分析方法在全国化探扫面39个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N、C、Se等生态敏感元素;深入层次的调查和评价中增测pH、Eh、C有机、COD,以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项目,观测指标54种。研制了统一分析方法,提高了测试精度、检出限和报出率。(4)区域异常查证和评价划分为区域评价和局部评价两级进行: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采样网度和比例尺为1:5万,网度为6~8个样/km2。评价工作针对具体的异常生态环境特点,划分为农田、盆地和流域、湖泊湿地、浅海滩涂、工矿区,以及城市人居区6大地球化学生态系统类型,按有害元素的国标环境和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局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评估\预警\修复):具有生态和环境问题的专题性,应用更大比例尺详查或剖面研究,除按国家标准进行评价定级外,还需查明污染元素的自然或人为活动的物质来源,进行危害风险性评价,并提出管理对策和治理措施。(5)已取得的成果1)大量有害元素主要是重金属元素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表层土壤和水域中富集,人类活动和近代工业污染了土壤、水域、城市大气和部分作物。2)沿长江、珠江、湘江及其支流发现了长达数百千米的镉、汞、铅等重金属异常带,可能来源自云贵川等西南和湘、粤等低温及有色金属矿化带。3)我国南北方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带因地理气候差别,形成截然不同的元素表生迁移规律和生态特征。南方:酸性土淋失严重,但C、N、P等元素在水/土介质中局部富集或富营养化。北方:偏少雨或干旱带土壤,水迁移能力弱,有害元素聚集F、As等地方病严重;各省都发现了大片的地方病区和有害元素的自然和人为物质来源,局部地区评价查明了区域地质背景条件和致病机理。4)浙、粤、苏、赣、闽、皖、川等省圈出了多处富Se、Mo、B、N、K2O等农业营养元素地区,为合理规划农业种植和开发绿色无公害农业区提供依据。预期最终成果:编制出全国\省\区\大河流域等地球化学图,建立全国土壤元素基础地球化学数据库和信息数据管理系统,为农业\环境\土地\海洋\水产\城市的经济开发和规划等服务。在查明有益有害元素分布的基础上,提出开发和治理对策,局部评价和专题研究为解决污染\地方病等问题建立预警和监测体系,以避免生态和环境污染事件。总之,中国勘查地球化学后13年取得了新的开拓,扩大了观测范围,增加了测试项目,更贴近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服务的领域,地球化学学科也找到了新的生长点,应用地球化学方向正在蓬勃崛起。区域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补足了区域化探扫面在平原地区的空白,使地球化学基础资料覆盖了国土全域,我国勘查地球化学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国家重视基础调查工作的优势条件,如此全国土大规模、多观测指标、高精度、全方位社会服务的地球化学调查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在技术水平和应用效果上具国际领先水平。三、21世纪我国应用地球化学展望随着我国现代化社会和经济的推进,资源勘查和环境治理任务加重,覆盖区找矿、危机矿山探深增储等是勘查地球化学永久的课题,非传统深穿透化探方法应发挥技术优势。在环境和生态地球化学中,近年来全球碳循环与创建低碳环境,以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问题突出,提出了新需求。现代化工农业生产,如石化燃料、有机化合物原料的使用扩大,大量排出CO2等温室气体,影响全球变化。工矿业排放的多种重金属元素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成为强危害型污染物,例如,多环芳烃、亚硝基胺等类有机污染物为公认的强致癌物质,构成职业接触性癌症和地方性癌症的重要杀手。其他如超量化肥、农药残毒也是危害作物和人类健康的大害;过度施肥和某些自然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土壤及水域的N、P 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我国生态、环境、农业地球化学面临严峻的形势和任务。应用地球化学面对不断出现的新课题,任重而道远。要求中国化探人认清需求、抓住机遇,找准技术突破口、规划本学科发展方向,加强队伍建设,探索新的突破与创新。应用地球化学在21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必将会展现出新的蓬勃活力,作出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1]谢学锦,等中国勘查地球化学50年回顾与今后展望见:谢学锦等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化探(1950~2000)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3~15[2]谢学锦,等21世纪的中国化探——展望与建议见:谢学锦等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化探(1950~2000)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418~427[3]阮天健中国勘查地球化学五十年见:王鸿祯主编中国地质科学五十年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281~288[4]李善芳地球化学勘查50年的回顾与展望见:张炳熹主编50年来中国地质科学技术进步与展望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86~91[5]任天祥阔步前进中的我国勘查地球化学见:欧阳自远主编世纪之交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的回顾与展望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8,352~354[6]牟绪赞地球化学勘查回顾与展望见:朱立新等主编第六届全国勘查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编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1~3[7]李惠,张国义,禹斌金矿区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及找矿效果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1~137[8]王学求,谢学锦金的勘查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 战略与战术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14~185[7]奚小环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与生态地球化学——第四纪研究与应用的新方向第四纪研究,2005,25(3):269~274[8]奚小环生态地球化学与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物探与化探,2004,28(1):10~15[9]赵仑山,吴悦斌,沈镛立基岩地球化学测量方法——以胶东牟平-乳山金矿带为例见:1:5万遥感物探化探应用研究丛书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微生物学报,中国食用菌,食用菌等等都可以。

一、前言地理条件的好坏是国际贸易能否顺利发展的外部硬环境条件。国际贸易的根本是物品的买卖,不同自然地理环境下的地区所盛产的物品是不同的,而这些物品是否是可以促成国际贸易的商品,形成商品经济,这便成为了能否进行国际贸易的先决条件。同时,国际贸易的进行离不开软环境的开放政策,当然也和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政府政策作为(是否鼓励本地区国际贸易开展、是否鼓励对外经济作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形式、是否有完善和配套的法律法规作保障等)、主体经济形势分不开。本文从美国的地理环境为切入点,从多方面分析了美国的地理环境,与其对自己国家贸易的关系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对自己国家贸易方面的影响。二、关键词美国 地理环境 国际贸易三、文献综述一个国家经济贸易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其地理环境的影响的,地理条件的好坏是国际贸易能否顺利发展的外部条件,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可以决定一个地区人的行为方式、性格塑造以及思想观念,人文环境的作用同样是国际贸易能否顺利开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即国际贸易的开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从业人员离不开教育培养,一般来说,自然环境可以决定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经济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的整体素质。 然而,目前为止,目前,国内学术界在美国的地理环境对其国际贸易的影响上上存在争议,对两者之间的研究不深入,且不具有系统性。本文试图在这些方面弥补对该问题研究的不足。对美国地理环境对其贸易的的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四、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是论文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指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本文在写作时,查阅了大量了大量的文献,也从网络上查阅的相关的期刊文献,搜集汇总了相关资料,对美国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有了相关的认识。调查法也是论文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研究课题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本文在写作时,调查了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并对其进行了整理,从而得出了结论。五、研究结果与结论(一)、地理环境1、自然地理环境 (1) 气候美国几乎有着世界上所有的气候类型(地跨寒、温、热三带,本土处于温带),在主要农业地带少有严重的干旱发生、洪水泛滥也并不常见,并且有着温和而又能取得足够降雨量的气温。影响美国气候的主要是北极气流,每年从太平洋带来了大规模的低气压,这些低气压在通过内华达山脉、洛矶山脉、和喀斯喀特山脉时夹带了大量水分,当这些气压到达中部大平原时便能进行重组,导致主要的气团相遇而带来激烈的大雷雨,尤其是在春季和夏季。有时这些暴雨可能与其他的低气压会合,继续前往东海岸和大西洋,并会演变为更激烈的东北风暴,在美国东北的中大西洋区域和新英格兰形成广泛而沉重的降雪。大平原广阔无比的草原也形成了许多世界上最极端的气候转变现象。 大脸盆地区和哥伦比亚河高原则是干旱而极少降雨的地区,最干旱时平均降雨量少于15英寸。美国西南部是干旱的沙漠,夏季时最热的数个礼拜温度超过华氏100度(摄氏38度)。西南部和大脸盆地区也会受到来自加利福尼亚湾的季风影响,偶尔会带来少见的大雨。加利福尼亚州大多数区域都属于地中海气候,有时会在每年的10月至隔年的4月引发强烈暴雨,而其他月份几乎全无降雨。濒临太平洋的西北方地区则终年豪雨不断,但在冬季和春季降雨量最大。西部山脉吸收了充足的湿气,降雨量和降雪都相当沉重。 (2)水系 从总体上可分为三大水系:凡位于落基山以东的注入大西洋的河流都称为大西洋水系,主要有密西西比河、康涅狄格河和赫得森河。其中密西西比河全长6020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凡注入太平洋的河流称太平洋水系。主要有科罗拉多河、哥伦比亚河、育空河等。北美洲中东部的大湖群——五大湖。包括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属冰川湖,总面积5万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的淡水水域,素有“北美地中海”之称,其中密歇根湖属美国,其余4湖为美国和加拿大共有。苏必利尔湖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面积在世界湖泊中仅次于里海而居世界第二位。五大湖湖水汇入圣劳伦斯河,流入大西洋。(3) 生物 美国有超过17,000种本土的植物和树种,是世界上最多样化的,同时,数千种非本土的外来物种有时也会影响到本土的动植物。美国本土有超过400种哺乳类、700种鸟类、500种爬虫类和两栖类、以及90,000种已经被发现的昆虫。美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重视环境保护的国家之一,在1872年联邦政府建立了黄石国家公园以保护当地环境,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4)资源 自然资源丰富。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钾盐、磷酸盐、硫磺等矿物储量均居世界前列。战略矿物资源钛、锰、钴、铬等主要靠进口。探明煤储量35,966亿吨。探明原油储量270亿桶。探明天然气储量56,034亿立方米。森林面积约44亿亩,覆盖率达33%。2、人文地理环境(1)人口美国有3亿多人口, 80%以上是欧洲移民的后裔,华裔约100万。50%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其他人信仰犹太教和东正教。美国人一般性情开朗、乐于交际、不拘礼节。(2)民族美利坚民族是个年轻、天真、自信、富有生气的民族。像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人,美国人生性好动,不甘寂寞。像个精力充沛的年轻人,美国人不停地干这忙那,似乎有永远也使不完的精力。城市里的人似乎永远赶着去什么地方;乡村里的人总是在农田、养鸡场、谷仓、奶牛场之间奔跑不停;办公室里的人有着堆成山似的文字工作(paper work)要做;公司里的秘书手脚不停地接电话、送文件。你在街上走逛,后面的人会大步流星地超赶到你的前面;你去餐馆就餐,难得寻觅到能与你说笑寒喧的伴侣。生活的节奏像一根上足了的发条一样,有条不紊地不停运转,构成了一幅繁忙、近乎于疯狂的现代人生活画面。(3)生活方式美国人的快节奏生活方式,除了止述美利坚民族好动不好静的秉性之外,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社会的激烈竞争息息相关。美国是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是它的运转规律,不进则退,不胜则败。为了生存和成功,美国人必须拼搏和奋斗,而拼搏与奋斗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与他人抢时间、争速度,使自己始终处于依靠地位。由此可见,美国人的快节奏生活方式是被他们紧张激烈的社会竞争所“逼迫”出来的。因为这种“逼迫”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美国人对快节奏生活方式也就习惯成自然了。(4)宗教美国人的宗教热情很高,但这种对上苍的敬畏并没有阻碍美国人揭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之迷的勇气和努力。从西部边疆的开发,到外层空间的探索,从海底资源的研究,到大气资源的探索,美国人似乎并不因上帝的万能而被震摄住,而是无所顾忌地大胆试验,勇敢地利用科学知识来解答大自然中的秘密。(5)政治在美国,政治像一场颇具观赏性的游戏,普通老百姓可以借助报纸、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观摩政客们互相攻击、互相嘲弄、互相指责等各方面的精彩表演。大至总统竞选、国会听证会,小至学生会与校董会的冲突,人们无不可以从中窥见政治游戏中的权术运用、利益交换和官官相护等事例。只要美国政客们在玩政治游戏时遵守有关规章制度,他们就能够得到作为观众的选民们的认可一样。如果政客们违反有关规则,如尼克松的水门事件、里根的伊朗门事件,那么,他们就要受到有关机构的查询和调查,乃至曝光出丑。所以说,美国的政治因透明度较高而较少有神秘感,普通百姓对政治机制的运作也因此而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二)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美国辽阔的地理面积为其发展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同时,美国的农业采用大规模的机械化,现代化水平高,促进了其农业不断向着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生产的规模化又为机械化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条件,合理科学的种植业也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美国自然资源丰富。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钾盐、磷酸盐、硫磺等矿物储量均居世界前列。其他矿物有铜、铅、钼、铀、铝矾土、金、汞、镍、碳酸钾、银、钨、锌、铝、铋等。汽车工业和建筑业在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为美国经济的两大支柱。近年来,在信息、生物等领域科技进步推动下,美国产业转型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被淘汰或转移到国外。美国有高度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对外贸易依赖性最大。美国是世界上进口小汽车、钢铁、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美国农业属“石油农业”,能源消费量大。美国是世界石油产量最大,进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多,高消费,高浪费。其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均居世界首位。20世纪90年代,以信息、生物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受此推动,美经济经历了长达十年的增长期。2001年美经济陷入短暂衰退,之后逐步复苏。2005年尽管受到能源价格上涨、飓风袭击和利率上升等因素影响,但美国经济仍保持了5%的GDP年增长率。美国信息等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产品更新换代日益加快,利用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也取得进取。主要的工业产品有汽车、航空设备、计算机、电子和通讯设备、钢铁、石油产品、化肥、水泥、塑料及新闻纸、机械等。农业高度发达,机械化程度高,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大豆等均占世界领先地位。粮食总产量占世界的1/5。美前五大进口市场为加拿大、中国、墨西哥、日本和德国。

中国锰业期刊

1)吴华勇,蒋代华,蔡鹏,荣兴民,黄巧云, 低分子量有机配体对黏粒矿物吸附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影响,土壤学报,2011,48,(6):1293-2)荣兴民, 黄巧云, 陈雯莉, 蔡鹏, 梁巍 细菌在两种土壤矿物表面吸附的热力学分析 土壤学报, 2011, 48 (2): 331–3) 陈寒松 刘丽娜 黄巧云* 蔡鹏 梁巍 2008 堆肥修复土壤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接受)4) 周学永, 高建保,蔡鹏,黄巧云* 2008 Bt毒素在三种矿物表面的吸附与解吸 应用生态学报,19(5):1144-5) 路延笃,黄巧云*,陈雯莉,雷磊,何小川 2008 猴金属硫蛋白α域(MT-α cDNA)突变体的构建、表达及工程菌对重金属的吸附 环境科学学报,28(9):1763-6) 方临川 黄巧云* 蔡鹏 梁巍 2007 XAFS技术在重金属的界面吸附研究中的应用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接受)7) 荣兴民,黄巧云*,陈雯莉,梁巍 2007 土壤矿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其环境效应 生态学报, 28(1):376-8) 朱俊 蔡鹏 黄巧云 荣兴民 梁巍 2007 磷酸盐和低分子量有机酸盐对红壤胶体和矿物吸附DNA的影响 土壤学报,44: 印刷中。9) 曾军 黄巧云* 陈雯莉 2007 基于luxAB标记菌株的发光定量分析及其在镉毒性检测方面的应用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3(1):135-10) 蒋代华黄巧云*蔡鹏荣兴民陈雯莉 2007 粘粒矿物对细菌吸附的测定方法的建立 土壤学报, 44(4):656-66211) 赵振华 黄巧云 廖丽霞 夏立玲 李学垣2007 酒石酸对粘粒矿物上酸性磷酸酶吸附及活性的影响。土壤学报,44(5): 867-87212) 路延笃 黄巧云* 陈雯莉 李林 2006 细菌表面展示技术及其在环境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意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2(4):74-13) 张学文 蔡鹏 黄巧云* 胡红青 2006 抗重金属细菌对土壤胶体和矿物比表面积的影响,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5(4):393~39614) 谢朝阳, 黄巧云, 黄敏, 韩红梅 2006 耐重金属细菌对土壤胶体矿物体系吸附铜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45(5):587-592。15) 周学永 陈守文 吴新世 黄巧云 2006 苏云金芽胞杆菌原毒素在蒙脱石上的吸附特性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5(4):992-16) 黄 敏 苏以荣 黄道友 吴金水 黄巧云 2006 土壤养分循环实地采样调查方法 应用生态学报,17(2):205-209。17) 赵振华 黄巧云 蒋新 王代长 郜红建 李学垣 2005 草酸对土壤胶体与矿物表面酶的吸附及活性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16(3):533-538。18) 冯雄汉 谭文峰 刘凡 黄巧云等 2005 碱性介质中水钠锰矿的生成途径 中国科学 (D辑) 35(4):340-19) 潘园园 陈雯莉 黄巧云 2005 一株抗重金属铜镉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16S rDNA的序列分析 微生物学通报 32(3):68-72。20) 徐磊辉 黄巧云 陈文莉 2004 环境重金属污染的细菌修复与检测,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0(2):256-21) 黄敏 肖和艾 黄巧云 李学垣 吴金水 2004 有机物料对水旱轮作红壤磷素微生物转化的影响 土壤学报 41(4): 584-22) 赵振华 黄巧云 蒋新 余贵芬 王芳 李学垣 2004 乙酸对土壤胶体矿物吸附酸性磷酸酶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3)482-48623) 郭学军 黄巧云 陈雯莉 2002 微生物对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活性的影响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8(1):105-24) 赵振华 黄巧云 李学垣 2003 低分子有机酸对土壤胶体矿物吸附磷酸酶的影响 I 醋酸的影响 土壤学报, 40(2): 224-25) 赵振华 黄巧云 李学垣 2003 磷酸对土壤胶体矿物吸附酸性磷酸酶的影响 土壤学报, 40 (3): 353-26) 赵振华 黄巧云 陈文莉 2002 几种低分子量有机酸、磷酸对土壤胶体和矿物吸附酸性磷酸酶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35(11):1375-27) Huang, Qiaoyun, W Chen, L Gianfreda and A Violante 2002 Adsorption of acid phosphates on minerals and soil colloids in presence of citrate and Pedosphere, 12(4):339-28) Huang, Qiaoyun; J Wu; W Chen and X Li 2000 Adsorption of cadmium on soil colloids and minerals in presence of Pedosphere 10(4):299-29) 黄巧云 吴剑媚 陈雯莉 李学垣 1998 根瘤菌与土壤胶体、氧化铁对重金属的吸附:I铜的吸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7(1):29-34。30) Huang, Qiaoyun; MJiang and XLi 1998 Effects of iron and aluminum oxides and kaolinite on the adsorption and activity of Pedosphere 8(3):251-26031) 秦天才 吴玉书 黄巧云 胡红青 1997 镉、铅单一和复合污染对小白菜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生态学杂志,16(3):31-34。32) 黄巧云 李学垣 徐凤琳 1995 硅对酸性土壤铝毒的缓解作用,环境科学,16(6):11-13。33) 黄巧云 李学垣 徐凤琳 1995 土壤酸化过程中铝的形态与小麦缺钙和铝毒发生的条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4(2):147-153。34) 黄巧云 李学垣 1995 粘粒矿物、有机质对酶活性的影响 土壤学进展, 23(4):12-18。35) 胡红青 黄巧云 李学垣 1995 磷矿粉缓解酸性土壤铝毒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8(2):51-57。36) 李学垣 黄巧云 徐凤琳 1995 Forms of active aluminum in acid soils and aluminum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4(4):356-361。37) 胡红青 黄巧云 李学垣 1995 不同铝浓度对小麦根系分泌氨基酸和糖类的影响, 土壤通报, 26(1):15-17。38) 黄巧云 李学垣 徐凤琳 1994 铝对小麦幼苗生长和某些生理性质的影响,植物生理学通讯,30(2):97-100。39) 徐凤琳 李学垣 黄巧云 1992 莽山北坡土壤的粘粒矿物,土壤学报,29(1):48-56。40) Li, X; F Xu; Qiaoyun Huang and TYao 1991 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soils with variable charge in central and southern China J Central China A U 10(4):36-41) 徐凤琳 黄巧云 李学垣 1991 中南地区地带性土壤中的4nm矿物与胶体表面性质,土壤学报,28(2):146-42) 黄巧云 徐凤琳 李学垣1989 中南地区地带性土壤的粘粒矿物组合与4nm矿物,华中农业大学学报,8(1):45-43) 徐凤琳 李学垣 黄巧云 曲晨曦 周家武 1990 大别山南坡土壤的粘粒矿物,土壤学报,27(3): 293-44) 陈文莉 黄巧云 郭学军 2003 根瘤菌对红壤和褐土中重金属形态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 14(8):1278-45) 黄敏 吴金水 黄巧云 李学垣 2003 土壤磷素微生物作用的研究进展 生态环境 12(3):366-370。

2 014年1月9—10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在北京召开了2 013年度科技成果汇报交流暨十大科技进展评选会。从1022个科技项目中择优推荐了21项优秀科技成果到会进行汇报交流。来自国土资源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等部门42位院士专家组成评选委员会,评选出中国地质科学院2 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中国地层表及说明书》——中国地质历史“编年表”全国地层委员会王泽九、姚建新研究员团队在地质调查项目资助下,综合我国不同时代重要地区地层古生物及相关最新研究成果,编制了全开幅彩色挂图式中国地层表,内容包括国际年代地层表、中国年代地层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磁性地层、主导化石门类、碳/氧同位素演化、海平面升降、重要地质事件及空间分布;分区进行了多重地层对比,编撰了相应的中国地层表说明书,对区域地质调查与基础地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很强的实用性。《中国地层表及说明书》在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和第4届全国地层会议进行过汇报交流,受到国内外地质学家的高度重视与一致好评。中国地层表(新版试用)自主技术无人机航空磁/放测量系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李文杰、李军峰研究员团队在地质调查项目资助下,突破了气动外形设计、电磁兼容、遥测遥控、高精度磁测等关键技术,在国产彩虹3无人机平台上成功集成航磁和航放测量设备,创新了高精度地形跟随飞控技术,突破了无人机航空物探超低空飞行测量的技术瓶颈,自主研发了首套无人机航空物探(磁/放)综合测量系统;成功开展面积性的无人机航空磁/放综合测量应用试验,获得高质量的航磁和航放数据,全面验证了样机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适应性,整体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提供了新的技术装备。无人机航空磁/放综合测量样机西藏多龙矿集区发现超大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矿产资源研究所唐菊兴研究员团队联合中铝集团、西藏地质五队,在商业性勘查项目、青藏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973项目联合资助下,在西藏多龙矿集区发现超大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基本查明了铁格龙南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发现明矾石、铜蓝、硫砷铜矿、蓝辉铜矿等典型矿物组合,综合厘定为西藏首例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通过详查控制铜资源量大于500万吨、金资源量大于50吨,最大控制厚度大于900米,矿床平均品位C55%,工业矿体C64%,成为我国大陆第二例超大型“紫金山式”铜金矿床,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对区域找矿勘查和矿产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西藏多龙矿集区铁格龙南铜金矿勘查现场华北平原地下水演变机制与调控研究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石建省研究员率领十余个单位近百名科技人员,在973项目资助下,复建了华北平原60年来地下水动力场演变特征,识别了地下水动力场对人类活动和自然变化的响应规律,深化了含水层非均质性、包气带水力参数变化、深厚包气带水势温度动态响应、深部承压含水层释水沉降机理等认识;通过膜效应试验分析了越流机理,开展了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构建了地下水危机临界识别指标,提出了缓解华北平原地下水危机的调控措施,显著提升了我国大型盆地地下水系统研究的整体水平,为缓解华北平原水资源紧缺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跟工作人员交流农业节水与地下水调控办法亚洲中生代花岗岩图编制及研究进展地质研究所王涛研究员团队在地质调查项目、科技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联合资助下,在中国及邻区新发现大量中生代花岗岩并进行综合研究;系统总结了中亚和中央造山带早中生代花岗岩时空分布、成因演化及物源特征,重新厘定了东北亚晚中生代花岗岩分布范围,揭示了岩浆演变及构造环境,编制了属性驱动的数字化亚洲中生代花岗岩图,分析了亚洲大陆古生代—中生代板块拼合的动力学过程,对深入认识亚洲中生代大地构造演化及区域成矿背景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核心期刊《地球科学论评》公开发表,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亚洲中生代花岗岩及侵入体分布图溶峰丛洼地水土漏失研究及防治岩溶地质研究所蒋忠诚研究员团队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专项、广西科技攻关项目联合资助下,研究西南岩溶地区水土漏失过程、动力学机理及防治技术,取得重要成果。运用野外监测和同位素技术,系统揭示了岩溶峰丛洼地不同地貌部位和不同生态环境水土漏失的差异和原因,建立了适宜岩溶区特点的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和土壤侵蚀回归模型,创建了生物方法与工程措施有机结合的水土保持模式和技术规程,有效改进了生态环境,发展了岩溶石漠化环境火龙果生态产业,为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岩溶坡面火龙果与牧草梯化种植技术示意图全国重要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的理论与技术矿产资源研究所肖克炎研究员团队在陈毓川院士和叶天竺研究员等专家指导下,按照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相关要求,借鉴国内外矿产预测经验,创新性地提出了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矿产预测方法体系;依托GIS平台研发了矿产预测全流程信息方法技术,完成了全国铁、铝土、铜、铅锌、钨、锡、钼、稀土、金、银、锑、锰、铬铁矿、镍、锂、菱镁矿、钾盐、硼矿等22种重要矿产的资源预测评价,建立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预测数据库,圈定了各类不同级别预测靶区、成矿远景区近5万处,优选了省级成矿远景区和全国成矿远景区,并预测了潜在资源量,为我国找矿勘查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矿产资源MRAS评价系统中国辽宁首次发现侏罗纪多瘤齿兽类哺乳动物地质研究所季强研究员团队在973项目、地质调查项目及美国自然科学基金、芝加哥大学等联合资助下,在辽宁建昌发现6亿年前具有完整齿列和骨骼的哺乳动物化石。新化石的牙齿发育有明显的皱纹结构,加之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哺乳动物产自西欧的侏罗纪地层,因此将其命名为一个全新的物种——欧亚皱纹齿兽。欧亚皱纹齿兽是一种夜间活动的哺乳动物,生活在气候温和的湖滨环境,很可能是地栖、食植类哺乳动物,体重约为68~78g,属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保存最完整的多瘤齿兽类哺乳动物。该项成果在《科学》杂志发表,对研究多瘤齿兽最早期演化、食性分异、运动适应起源等具有重要意义。欧亚皱纹齿兽复原图Re-Os同位素分析技术新进展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屈文俊研究员团队在科技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质调查项目联合资助下,在国内率先开展硫化物铼—锇同位素定年分析方法研究,逐步拓展了应用范围并取得显著成效。继辉钼矿之后,创新性研制了铜镍硫化物和海底富钴结壳等铼—锇定年标准物质,并获得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证书。通过改进选样方法、高温密闭溶样技术及测试分析流程,相继建立黄铁矿、毒砂、灰岩、石墨、沥青等超低Re和Os含量系列样品铼—锇同位素分析技术及测年方法,全流程空白与测试精密度等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沉积岩、烃源岩、油气藏的同位素定年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铼—锇同位素分析测试阿拉善地块前中生代构造归属新认识地质力学研究所杨振宇研究员团队在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经费资助下,对河西走廊带—阿拉善地块中晚泥盆世—早中三叠世沉积地层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同位素测年、Hf同位素分析和古地磁研究,发现牛首山地区中—晚泥盆统碎屑锆石U-Pb年龄谱及Hf同位素特征与华北地块同时代碎屑锆石存在显著差异,阿拉善地块中—晚泥盆世、晚石炭世、晚二叠世、早中三叠世古地磁极与华北地块也存在明显差别,指示阿拉善地块在晚古生代很可能不是华北地块的组成部分。古地磁资料还显示,中三叠世后印支运动使阿拉善地块相对于华北发生约30度逆时针旋转,导致阿拉善地块最终与华北地块拼合。该项成果对华北地块构造格局传统认识提出了挑战。晚三叠世古地理重建

  • 索引序列
  • 中国锰业期刊官网订购
  • 中国锰业期刊官网订购价格
  • 中国锰业期刊官网订购价格查询
  • 中国锰业期刊官网
  • 中国锰业期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