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不是美

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不是美

发布时间:

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不是美

意境美,是属于文学艺术上的审美内容。我所知道的意境是指三个 方面 :1,情景交融声情并茂虚实相生它与 意象不同,它指作品上呈现的那种雄浑 慷慨 自然 华丽等等// 至于你说你朋友的“意境美”,就是把自己的人融入了美丽的景色当作形成的和谐的意境美。也就成了艺术品,我们只能说那艺术品美,而美的不是照片里的那个人。

中国的传统美学: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建构一个意象世界,即所谓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广义的“美”(包括各种审美形态)。西方近现代的美学:德国古典美学结束后,欧美各国相继产生的美学思想和流派的总称。这些思想和流派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不同哲学思潮的影响,也与近代科学的发展直接相关。它们在研究途径上运用了社会学、心理学等方法,在研究对象上逐渐由探讨美的本质转向探讨审美经验。美学的研究对象第一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本身。在持这种意见的人看来,美学要讨论的问题不是具体的美的事物,而是所有美的事物所共同具有的那个美本身,那个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第二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就是艺术的哲学。这个观点在西方美学史上得到了相当一批美学家的认同。第三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这种意见是随着19世纪心理学的兴起,主张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解释和研究一切审美现象,把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置于美学研究的中心。

中国古典美学理论是在与上层建筑和其它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广泛联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除艺术外,哲学、宗教、伦理、政治都给它以极大的影响。在诸多思想流派中,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以屈原为代表的楚骚文艺思想,以禅宗为代表的佛教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影响最为巨大。它们本身也便成为构成中国古典美学的四大思潮或流派。儒家思想构成中国古典美学的伦理基础。它给终不脱离人与社会的关系去观察美和艺术问题,高度重视道德精神的美以及审美与艺术对陶冶人的道德情操、实现社会和谐的重大作用。道家思想构成中国古典美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它把美与艺术同人类生活中超功利的自由境界联系起来,从必然与自由的统一上来观察美与艺术问题。道家的崇尚自然,主张心灵观照、无为而无不为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审美和艺术实践有着深远影响。楚骚美学把深沉、热烈、高尚的社会道德情操同个体的奔放自由的想象、情感,以及对给人以感官愉悦的声色之美的大胆追求完满地统一起来。唐以后,佛学(主要是禅宗)也渗透到美学中,它那一整套内省体验的认识方法,对中国古典美学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特征是强调主观心灵感受和意趣抒发,讲求写意、情感寄托,将理性、功利、伦理道德溶于美感直觉,不主张对现实外貌作机械琐细的摹拟或直说抽象玄想。中国美学的上述特征在艺术领域得到充分运用,认为艺术最根本的审美属性是表现人的情感意绪;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基本特征是情以物兴,物以情观,在这种情往兴来、神与物游的关系中,主客体达到融和无间,产生艺术的表现;艺术创造既要外师造化,又须中得心源;人被现实生活感发而情动于中,并借助各种手段把情志表现出来,形成各类艺术。但又认为人的情感必须与一定社会原则相容,艺术的美应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求得中正无邪。这就把艺术与生活和严肃的人生课题联系起来。在艺术表现上,中国古典美学不追求单纯形似,而是追求神似,追求外物与主观审美理想相契合的精神特质。它讲求意到,推崇虚实相生,得之象外,无迹可求,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在形式美问题上,往往把形式因素同主观情志相联系,即不是把形式作为孤立的纯粹外饰,而是作为作者情志、意趣、气概的体现。它十分重视艺术家道德和审美趣味的修养,即重视“养气”。它从讽谏和教化两方面规定艺术的特殊社会功能,即诉诸人的情感,以其动人的美感力量来感动和影响欣赏者。

意境是诗歌鉴赏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但对于它们的含义,许多同学却往往混为一谈。《现代汉语词典》上也未对此加以区分,对“意象”就简单释为“意境”。正确界定其含义及关系,对于诗歌阅读和写作都有积极意义。

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不是美而是意境的美

意境美,是属于文学艺术上的审美内容。我所知道的意境是指三个 方面 :1,情景交融声情并茂虚实相生它与 意象不同,它指作品上呈现的那种雄浑 慷慨 自然 华丽等等// 至于你说你朋友的“意境美”,就是把自己的人融入了美丽的景色当作形成的和谐的意境美。也就成了艺术品,我们只能说那艺术品美,而美的不是照片里的那个人。

意境美是指:艺术形象中意与境、情与景、心与物交融契合的审美境界。意境美是艺术中的一种审美形式。意境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但它又依赖现实事物才能表现出来。比如文学艺术中,意境是包括:情景交融、寄物言情,把现实的事物和自己的艺术思想相结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艺术情趣,这就是意境美。在这里需要说一下,“意境”不同于“意象”,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而意境则是我们中国艺术中独有的一种审美形态,意境着重于表达一种环境和人的主观情感上的相互融合,比如散文,主要讲究的就是意境美。扩展资料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不是美而是意境,这一点已经成为中外学者的共识。那么,什么是意境?它与美相比,究竟有何不同?对于这个问题,既可以通过追溯中国美学史来回答,也可以通过与西方美学的比较来回答。从中国美学史来看,意境与意象和象等概念相关。在《易传》中,象是与形对照起来界定的:“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象与形相比,有虚与实、动与静的区别。象比形更虚灵、更生动。象还有另外一个用法,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想象”。《韩非子·解老》中对象做了这样的解释:“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比较起来说,眼见的形为实,意想的象为虚。正因为想象的介入,象变得更加虚灵、生动和非现实。参考资料人民网-意境论的重生

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不是美而是意境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秀色可餐,…

中国古典文论中的用语。指文艺作品中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具有情景相生和虚实相成以及激发想象的特点,使人身临其境,得到审美愉悦。

在中国美学中,如果一幅画没有意境就不算一幅好画。可见美的最高境界就是意境。

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不是美而是意境性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秀色可餐,…

意境是诗歌鉴赏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但对于它们的含义,许多同学却往往混为一谈。《现代汉语词典》上也未对此加以区分,对“意象”就简单释为“意境”。正确界定其含义及关系,对于诗歌阅读和写作都有积极意义。

因为艺术是感受类的东西

中国古典文论中的用语。指文艺作品中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具有情景相生和虚实相成以及激发想象的特点,使人身临其境,得到审美愉悦。

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是

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在于对美的意境体验。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建构一个意象世界,即“所谓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广义的“美”。美在意象,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意象世界;意象世界照亮真实的世界,这个真实的世界就是中国美学所说的“自然”,它不是逻辑的“真”,而是存在的“真”,是一个充满生命的有情趣的世界。扩展资料:注意事项意象世界不是物理世界。一树梅花的意象不是梅花的物理的实在,一座远山的意象也不是远山的物理的实在。意象世界是人的创造。王国维说,世无诗人,即无此种境界。陶潜的菊是陶潜的世界,林逋的梅是林逋的世界。这就象莫奈画的睡莲是莫奈的世界,梵高画的向日葵是梵高的世界一样。没有陶潜、林逋、莫奈、梵高,当然也就没有这些意象世界。正因为它们不是的实在物,而是非实在的意象世界,所以王国维说“境界之生于吾心而见诸外物者,皆须臾之物”。意象世界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之中。

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都只属于一种独特的“意图模式”,无论是音乐中所追求的节奏、旋律、反复或是诗歌中“一唱三叹”的惯例和模本,都是在不停地提炼一款最美的程式和类型,而这种美的纯粹形式最终还是在锤炼和塑造人的情感,这便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秀色可餐,…

意境美,是属于文学艺术上的审美内容。我所知道的意境是指三个 方面 :1,情景交融声情并茂虚实相生它与 意象不同,它指作品上呈现的那种雄浑 慷慨 自然 华丽等等// 至于你说你朋友的“意境美”,就是把自己的人融入了美丽的景色当作形成的和谐的意境美。也就成了艺术品,我们只能说那艺术品美,而美的不是照片里的那个人。

  • 索引序列
  • 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不是美
  • 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不是美而是意境的美
  • 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不是美而是意境
  • 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不是美而是意境性
  • 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