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海洋气象学报发表论文

海洋气象学报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海洋气象学报发表论文

今年的年会主题: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S1 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征文范围:极端天气事件的机理研究;强对流、暴雨等灾害天气潜势、短时临近预报技术与方法;热带天气系统形成机理及预报技术;热带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异常;台风路径、强度及风雨预报技术与方法。承办单位:天气学委员会、热带与海洋气象学委员会、国家气象中心、广东省气象局主席:端义宏 梁建茵S2 重大天气气候事件与应急气象服务征文范围:2009年(国庆60周年、全运会等)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2009年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与信息发布、气象灾害防御;2010年发生的重大天气气候事件的应急服务;气象灾害区划与影响评估;气象服务体系的建设;应急处置与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承办单位:气象灾害与服务委员会、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席:陈振林S3 应对气候变化——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征文范围: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影响、适应和脆弱性,以及气候变化的减缓等。承办单位:气候变化委员会、国家气候中心主席:秦大河S4 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征文范围: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风能(电)、太阳能和空中水资源评估方法和开发利用研究;风能、太阳能资源数值模拟及其发电量预报研究;气候变化对风能、太阳能、空中水资源利用的影响。承办单位: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委员会、国家气候中心主席:罗 勇S5 城市气象,让生活更美好征文范围:城市气象探测技术与应用;城市精细气象预报与应用;城市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适应与对策;城市化与城市大气环境;城市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城市气象服务与社会经济效益影响评估。承办单位:城市气象学委员会、北京市气象局主席:王迎春S6 人工影响天气与云雾物理新技术理论及进展征文范围:人工影响天气新的理论认识和新的技术方法。承办单位:人工影响天气委员会、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主席:郭学良S7 雷达技术开发与应用征文范围:新一代天气雷达在短时、临近预报中发挥的作用;雷达产品、拼图软件开发;雷达技术保障;风廓线雷达等新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雷达探测产品质量控制。承办单位:雷达气象学委员会、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主席:宋连春 李 柏 高玉春S8 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征文范围:农业气象灾害灾损和风险评估、风险区划与预警技术;气候变化应对;设施农业气象保障;农业气象遥感;作物生长模型;农用天气预报;草原、森林气象等。承办单位:生态与农业气象学委员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主席:申双和 郭建平 梅旭荣S9 副热带季风与气候变化征文范围:副热带地区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副热带季风(降水)的监测、诊断与预测预报。承办单位:副热带气象委员会、华东区域气象中心、上海市气象局主席:汤 绪S10 干旱半干旱区地气相互作用征文范围: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土壤-植被-大气能量和水分交换研究;大气边界层特征研究;陆面过程参数化研究;陆-气耦合大气数值模式研究。承办单位:干旱气象学委员会、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主席:张 强 马柱国 吕世华S11 空间天气自主资料应用与模式集成征文范围:空间天气自主资料的处理、分析及应用;基于空间天气自主资料的模式开发与集成;公益性行业专项(气象)空间天气类项目进展。承办单位:空间天气学委员会、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席:王劲松S12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征文范围:云降水物理学;大气辐射学与大气环境;空基、地基对气候环境监测原理、反演方法与验证;中层大气探测与过程研究及气候环境效应;大气与空间电学临近空间监测技术和实验。承办单位:大气物理学委员会、北京大学-中国气象局大气水循环和人工影响天气联合研究中心主席:赵春生S13 第二届气象期刊发展论坛——大气科学期刊编辑与创新发展征文范围:期刊编校流程优化和规范;刊物网页设计和网上采编系统建设;大气科学期刊的集团化发展;大气科学期刊的国际化进程。承办单位:《气象学报》编审委员会、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主席:丁一汇S14 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征文范围:气候变化与重大疫情的关系;高温热浪和低温冷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城市空气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同气候类型对人体生理状况的影响;不同天气条件对人体病理变化的影响;医疗气象预报方法与技术;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承办单位:医学气象学委员会、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气象局主席:王式功S15 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发展征文范围:防雷减灾综合管理;雷电物理与应用研究;雷电监测、预警及其应用;防雷检测、评价及评估;雷电灾害调查与分析;雷电防护技术发展与应用。承办单位:雷电防护委员会、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主席:朱祥瑞五、论文征集与出版请按照本次年会的主题与各分会场征文内容向年会提交论文。应征论文应是2008年以后完成的科研成果,如已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请在文后加注相关信息。应征论文需在正文中标明分会场的编号(S1、S2、S3、S4、S5、S6、S7、S8、S9、S10、S11、S12、S13、S14、S15)。每位作者的应征论文在同一个分会场不超过1篇,最多在3个分会场投稿(注:请勿同一篇文章投多个会场)。应征论文只需提交全文,全文中需含800字摘要。所投稿件应符合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征稿简则(见附件1)的要求。如与相关要求不符,主办单位有权删改。应征论文一律通过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网站提交,具体方法请见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网站(/27nh/),征文截止日期为2010年7月10日。

Acta学报的意思。。你想多了

九十年代中期,主持的“上海港风暴潮数值预报”项目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适用于地方的区域台风增强预报系统的研究”项目获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1998年,作为访问学者,应邀赴香港城市大学开展 “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物理机制研究”项目合作。多年来,先后在《气象学报》、《海洋学报》、《海洋与湖沼》及《The Journal of Atmosphere Science》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海洋气象学报发表论文要求

如果有导师推荐一下的话,会比较容易中稿。

1专题评述 能够反映某个学科或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方向,论文篇幅不限。作者本人或所在室验室在本领域有相当的研究经历和科研成果。2研究论文 反映我国应用气象领域在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方面的、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尚未发表过的原始研究工作报告。3研究报告 为争取时间以简要的形式发表的原始研究工作报告。论文篇幅要求在5-8个印刷页面左右。4专题介绍 主要介绍应用气象领域的文献综述性论文。论文篇幅要求在6个印刷页面以上。5学位论文简报 主要刊登博士学位论文及优秀硕士论文之大摘要。篇幅要求在2个印刷页面。中英文同时刊登。6新基因、新种质、新品种 主要刊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基因,经过鉴定或品种审定的新材料及品种。篇幅要求在6个印刷页面左右。7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 主要刊登我国学者自主发明的新思路、新技术和新方法。篇幅要求在6个印刷页面左右。

怎样写科学小论文 一、什么是科学小论文 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靠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二、科学小论文的质量标准 1、科学性。 科学性是科学小论文有别于其他各类体裁文章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科学小论文的生命。它要求选题科学,研究的方法正确,论据确凿,论证合理且符合逻辑,文字简洁准确。 2、创造性。 小论文的选题、主要观点要有自己新的发现、独特的见解,而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样的小论文没有参加过各级科学讨论会,也没有在各级报刊上发表过。 3、实践性。 论文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发现的;支持主要观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有实践依据;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不能有凭空捏造、猜测、成人包办代替的迹象。 三、科学小论文的类型 (一)科学观察小论文 科学观察小论文,是指青少年对某事物或自然现象通过周密细致的观察,并对取得的材料和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综合研究后得出结论,作出科学的解释和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科学观察小论文中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事物或现象,所观察的对象、过程和它产生的条件、各种现象,不能附加人为的任何条件或个人偏见。另外,观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反复进行的活动,需要作者耐心、细致、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科学实验小论文 科学实验小论文,有时也称实验报告,是青少年对研究的对象创设特定的条件,经过反复实验,对获取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而写出的文章。它着眼于对实验过程的客观叙述以及实验现象的科学解释。 (三)科学考察小论文 你想研究某一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域污染程度、某地的空气污染源,弄清某奇石奇山的演化过程、某范围动植物资源及分布情况等,你就得实地考察。通过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考察方式为主要研究手段写出的小论文称为科学考察小论文。有时也称为科学考察报告、科学调查报告。 (四)科学说明小论文 科学说明小论文是指作者通过利用翔实可靠的资料对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进行解释和说明的一类小论文。一般来说,它并不直接采用观察、实验、考察等研究手段,而主要是从书刊资料、师长等地方获取丰富的第二手材料,并经过自己的综合分析、逻辑推理,用自己所理解的语言阐明某一观点。 特别提醒的是,写科学说明小论文是,千万不要提出一个问题后就赶忙查资料,再不加分析地原本照抄、作出解释,这样没有新意,没有新的见解的文章只能算是一般性科普文章,不能称为科学小论文,更不能培养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 四、小论文的取材与分析 (一)取材 1、直接观察。就是用眼睛仔细去看,它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在自然发生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观察时要认真仔细,不放过任何细微末节。同时,观察时要做好详细记载,否则就不可能得到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了。 2、动手实验。实验方法是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它比观察更利于发挥同学们的能动性去揭示隐藏的自然奥秘。 3、实地考察。包括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方式。考察前,必须明确考察目的,准备好必需的工具、仪器、药品、生活用具等。考察过程中,一定要把时间、地点、过程及考察的结果随时随地详细地记录清楚,有时还要采回必要的标本、样品,将比较重要的现象拍照,这些都是很有用的第一手材料。 4、查阅资料。有些材料由于时间、空间或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亲自去观察、实验、考察,这就得查阅书刊或请教老师、家长等,这种间接地获取的材料叫第二手材料。有些问题是你的知识水平、能力和条件所不能解决的,而这个问题又是你的选题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你就得去查资料,把它弄清楚。 (二)分析 取得材料后,就要进行分析研究,从中选出可以作为论据的材料,还要根据论点进行去粗去精,去伪存真,按照科学的态度进行整理分析,并得出自己的论点和看法。 首先,应审核各种材料的真伪虚实,有些查阅到的材料是早已过时的观点,有些解释只适合某范围内,有些材料没有普遍性,有些材料在记录时有错误或本身就是自己虚构的,这样的材料应坚决不用。 其次,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也就是选择的材料要能说明问题,不要多,而要精,与论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应舍弃。 第三,将选择的材料进行归类,研究他们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以及相互联系,然后概括得出结论即论点。论文论点是从对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不能先定论点,后找适合证明论点的材料 五、科学小论文的撰写 对材料的整理分析完成后,就可以开始撰写了。写作虽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一般应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的步骤进行。一般来说,科学小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标题标题是小论文的眼睛,好的标题确切简明,富有吸引力,能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开头的方式多种多样,依研究内容、自己喜欢的写作风格而定,但一般应开门见山地提出你讨论的问题,你是怎样想到要研究这个问题的。 正文: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部分。它包括对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观察、实验、考察过程、发现的现象、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等,这是小论文的核心部分。 应注意的是:研究步骤要写得详略得当,实验过程、数据的来历、现象要写清楚,叙述时应有一定的顺序。数据材料要准确,可设计成能说明问题的表格、图解,必要时可附上拍摄的照片、采集的标本等,以增强说服力。获得的结论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和论据保持一致性,论据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文字要简洁生动,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结尾:小论文的结尾应写你得出的结论和对某一问题的建议。以得出结论做为结尾,同开头提出问题相呼应,收到良好效果。 小论文的初稿完成后,还要反复修改。看段落是否衔接自然,语言是否通顺准确等。改好后再让同学和老师帮助修改,逐步完善。最后参加各级小论文竞赛。 科学小论文范文 鱼会说话吗? 您相信鱼会说话吗?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事,我想知道鱼是否会说话? 我家买了两条小金鱼,一条是全黑的,黑的叫乐乐,因为它很快乐。一条红白相间的名字叫欣欣,因为它懂得欣赏,很好玩吧!他俩生活在鱼缸里,这个鱼缸可“非比寻常”。里面有山、花、树、贝壳、彩色石头……。很美吧!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它! 9月23日凌晨五点左右,我正要去喂食,我看见这么一个现象,我把鱼食撒到鱼缸里,乐乐吃了一点就不吃了。 9月23 日傍晚5 点15分,我看见鱼缸里的贝壳反过来了,小欣欣看见了,好像以为它——这个小贝壳要死了,连忙游过去,用它的头去抵,抵了近三、四分钟,它就不抵了,它游到乐乐旁边,用自己的尾巴扫了扫乐乐,然后互相碰了一下头,乐乐和欣欣一起游过去,把那块贝壳一起弄回原样了,这一点证明了“团结力量大”。 通过两次的观察,让我知道了人类有人类的表达方式和交流语言,动物也有自己王国的表达方式和交流,这也告诉了我们,如果你不团结,那么你将一无所有,朋友之间的友谊真伟大。同时,我们也要多观察,多发现,但是不能因为你在动物身上作试验,就伤害小动物,因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 蚂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又有谁能真正地了解蚂蚁呢?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一些书籍。书上说,蚂蚁从蚁穴出发到达目的地后,沿途会留下一些气味,返回蚁穴。用触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蚂蚁。科学家曾经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个试验。科学家先确定一只蚂蚁,将他沿途到达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干净。当这只蚂蚁返回时,在被擦去气味的地方突然间停了下来。原地边转圈边寻找着什么。从而得到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我为了证实这个结论,我做了个试验。我首先准备了一个十厘米左右的细小树枝,在树枝的一头放上一个诱饵——小糖果。我把这个装置放在一个蚁穴附近。不一会儿,有一只蚂蚁出来探路了。我把他引上木棍后,他到达了糖果的地方,仿佛在闻一闻、嗅一嗅。我趁此机会将木棍的中断部分截下一厘米的木棍。当这只蚂蚁返回的时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转右转,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过了一会儿,我又重复了上面的试验,蚂蚁仍然没有找到回家的路。 通过这两次实验,我终于知道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的秘密了。原来蚂蚁是根据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知道了蚂蚁的这一秘密后,我在想:是否我们可以制作一种蚂蚁报警器呢?当蚂蚁走到报警器附近时,报警器就能“闻”出蚂蚁的气味,然后发出鸣叫声,让我们知道蚂蚁跑到橱柜里了或其他地方 “同学们,蛋壳都带来了吗?”老师问。“带来了!”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为了今天的科学课,老师让我们带蛋壳来。带蛋壳做什么呢?是做不倒翁吗?我们都很好奇。 “今天,我们要用这两个半截蛋壳做一个小实验。做之前,请大家先猜猜,我用这枝铅笔朝着蛋壳垂直往下刺,是口朝上的蛋壳先破呢,还是口朝下的蛋壳先破?”“当然是口朝下的先破!”大多数同学都抢着回答。“口朝上的先破!”同桌偏要和大家作对。老师微笑着说:“那好,下面我们就来做做实验,看谁的答案才是正确的。” 老师叫了一名同学上讲台,让他用铅笔对准自己手上口朝上的蛋壳。老师一声令下,同学手一放,铅笔刺到了蛋壳上,蛋壳没有破。老师又让他试了几次,铅笔第三次刺下的时候,终于刺破了蛋壳。接着,老师又让他用铅笔刺口朝下的蛋壳。“一下、两下、三下……”我们一起数着;但那半个蛋壳就像穿了盔甲一样,被刺了十几下还是不破。 “耶!我猜对了!”同桌高兴得手舞足蹈。虽然我们都不服气,但经过多次试验,我们发现,同样的两个半边蛋壳,用铅笔垂直去刺,的确是口朝上的比较容易破。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口朝上的蛋壳受力比较集中,而口朝下的蛋壳受力分散,所以就比较坚固。难怪建筑工地里的工人叔叔们都戴着口朝下的安全帽,原来就是这个道理啊

你到发伦文的时候了,说明你的事业即将上一层楼了。气象的核心全国没多少本刊可以发。可以选择发农林的比较快。是我们也是在关注这个问题,所以有we你可以放心的发。发到期刊上以后,你离升值加薪就更近一步了。核心有核农学报农业工程学报农业生物技术学报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山地研究水土保持学报水土保持通报水土保持研究生态农业研究土壤学报土壤土壤通报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中国土壤与肥料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中国农业气象

海洋气象学报发表论文的时间

1专题评述 能够反映某个学科或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方向,论文篇幅不限。作者本人或所在室验室在本领域有相当的研究经历和科研成果。2研究论文 反映我国应用气象领域在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方面的、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尚未发表过的原始研究工作报告。3研究报告 为争取时间以简要的形式发表的原始研究工作报告。论文篇幅要求在5-8个印刷页面左右。4专题介绍 主要介绍应用气象领域的文献综述性论文。论文篇幅要求在6个印刷页面以上。5学位论文简报 主要刊登博士学位论文及优秀硕士论文之大摘要。篇幅要求在2个印刷页面。中英文同时刊登。6新基因、新种质、新品种 主要刊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基因,经过鉴定或品种审定的新材料及品种。篇幅要求在6个印刷页面左右。7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 主要刊登我国学者自主发明的新思路、新技术和新方法。篇幅要求在6个印刷页面左右。

2002年至今发表的科研论文情况:1 陈海山,孙照渤.陆面模式CLSM 的设计及性能检验Ⅱ:模式检验.大气科学,2005,29⑵:272-2822 陈海山,孙照渤.青藏高原单站地气交换过程的模拟试验.高原气象,2005,24⑴3 Sun Zhaobo,Chen Haishan.Inter-decadal Variations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ummer Rainfall over East China .Proceeding of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sian Monsoon System (ISAM4) Kunming City,C 24- M2004.(ISTP)4 Liu Huaqiang,Sun Zhaobo,Wang Ju, Min Jinzhong.A modeling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anomalous snow cover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upon the South Asian summer monsoon.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4,21⑹:964-9755 陈海山,孙照渤.陆面模式CLSM 的设计及性能检验 I:模式设计.大气科学,2004,28⑹:801-8196 陈海山,孙照渤.积雪季节变化特征的数值模拟及其敏感性试验.气象学报,2004,62⑶:269-2847 孙照渤,陈海山.年代际气候变化的研究进展.山东气象,2004,24⑴:5-8 宋华,孙照渤,崔伟军.山东省汛期降水的变化及其与北极海冰的关系.气象科学,2004,24⑴:55-619 谭桂容,孙照渤.西太平洋副高与华北旱涝的关系.热带气象学报,2004,20⑵:206-21110 张韧,王海俊,孙照渤,牛生杰,刘科峰.双光谱卫星云图的模糊推理云分类.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4,24⑶:257-26311 吴咏明,张韧,蒋国荣,孙照渤,牛生杰.多光谱卫星图像的一种模糊聚类方法.热带气象学报,2004,20⑹:689-69612 李忠贤,孙照渤.秋季黑潮海温与东亚冬季风的相关联系.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4,27⑵145-152:13 余贞寿,孙照渤.热带太平洋SST的多尺度时空特征分析.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4,27⑵:193-19914 孙涵,孙照渤,李亚春.雾的气象卫星遥感光谱特征.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4,27⑶:289-30115 倪东鸿,孙照渤,陈海山,朱伟军.夏季黑潮区域SSTA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的联系.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4,27⑶:308-31616 李忠贤,孙照渤.1月份黑潮区域海温异常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4,27⑶:374-38017 郭冬,孙照渤.冬季北太平洋涛动异常与东亚冬季风和中国天气气候的关系.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4,27⑷:461-47018 曾刚,孙照渤,闵锦忠.冬季戴维斯海冰年代际变化与大气环流关系.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4,27⑷:512-51819 梁俊明,孙照渤.越南北部夏季降水特征及其与海温的联系.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4,27⑹:844-84820 Sun Zhaobo,Li Chun,Chen H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of East Asian Monsoon and its relation with precipitations over North C SPIE Conference Proceeding,2003,V4899:1-1021 Chen Haishan,Sun Z Point simulation of seasonal snow cover with Comprehensive Land Surface M SPIE Conference Proceeding,V4899,2003:112~12322 Tan Guirong,Sun Zhaobo and Chen H Diagnosis of summertime floods/droughts and their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omalies over North C ACTAMS 2003,17⑶:257-27323 许小峰,孙照渤.非地转平衡流激发的重力惯性波对梅雨锋暴雨影响的动力学研究.气象学报,2003,61⑹:655~66024 陈海山,孙照渤.欧亚积雪异常分布对冬季大气环流的影响 I:观测研究.大气科学,2003,27⑶:304~31625 陈海山,孙照渤,朱伟军.欧亚积雪异常分布对冬季大气环流的影响Ⅱ:数值模拟.大气科学,2003,27⑸:847-86026 孙照渤,陈海山.欧亚冬季积雪异常分布影响东亚夏季气候的敏感性试验.《青藏高原与西北干旱区对气候灾害的影响》,吴国雄等编,北京:气象出版社,11,123-27 孙照渤,刘华强,陈海山.青藏高原雪盖异常对初夏东亚季风的影响.《青藏高原与西北干旱区对气候灾害的影响》,吴国雄等编,北京:气象出版社,11,65-28 孙照渤,李春,陈海山.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华北夏季降水的关系.《中国旱涝重大气候灾害及其形成机理研究》,黄荣辉等编,北京:气象出版社,11,391-29 孙照渤,李春,陈海山.华北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中国气象学会气候学委员会编,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4-830 陈海山,孙照渤.欧亚冬季积雪异常分布对东亚冬季风环流的影响.《青藏高原与西北干旱区对气候灾害的影响》,吴国雄等编,北京:气象出版社,11,96-109。31 陈海山,孙照渤.积雪季节变化的模拟及其敏感性试验.《青藏高原与西北干旱区对气候灾害的影响》,吴国雄等编,北京:气象出版社,11,132-144。32 陈海山,孙照渤.陆面模式CLSM 与NCAR CCM3 的耦合试验.《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中国气象学会气候学委员会编,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241-24533 林一骅,游小宝,孙照渤.热带太平洋上层热力状况季节变化的正压特征――海表至深400米热储量的季节变化.地球物理学报,2003,46⑸:590-59334 倪东鸿,孙照渤,陈海山,朱伟军.冬季黑潮区域SSTA 的时空演变及其大气环流的联系.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3,26⑹:740-74835 刘华强,孙照渤,朱伟军.青藏高原积雪与亚洲季风环流年代际变化的关系.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3,26⑹:735-73936 谭桂容,孙照渤.华北夏季旱涝与同期500hPa高度异常.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3,26⑷532-53737 李春,孙照渤.中纬度阻塞高压指数与华北夏季降水的联系.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3,26⑷459-46438 谭桂容,孙照渤,陈海山.华北夏季旱涝的环流特征分析.气象科学,2003,23⑵:135~14339 宋华,孙照渤.华北地区夏季旱涝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北极海冰的关系.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3, 26⑶:289-295.40 王学忠,孙照渤,胡邦辉.近年来国外海冰模式发展的回顾.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3, 26⑶:424-432.41 王静,孙照渤.欧亚冬季雪盖异常及其与ENSO循环的关系.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3, 26⑴:38-46.42 Chen Haishan,Sun Zhaobo.Response of the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to Winter Snow Cover Anomaly.ACTAMS 2002,16⑵:133-149.43 Peng Jiayi,Sun Zhaobo and Wang Y Influence Of Spring Equatorial Eastern Pacific SSTA On The Seasonal Change From Spring To Summer Of Eastern Asian Circulation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2002,18⑴:38~4344 朱彬,孙照渤,安俊岭.对流层氮氧化物光化学转化特征研究.大气科学,2002,26⑷:487-495.45 陈海山,孙照渤,倪东鸿.Nino C秋季海温异常对东亚冬季大气环流的影响.热带气象学报,2002,18⑵:149-156.46 李崇银,朱锦红,孙照渤.年代际气候变化的研究.气候与环境预测 2002,7⑵:209-21947 陈海山,孙照渤.陆气相互作用及陆面模式的研究进展.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2,25⑵:277-288.48 陈海山,孙照渤,倪东鸿,谭桂容.东亚冬季风对秋、冬季SSTA响应的数值试验.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2,25⑹:721-730.49 于润玲,孙照渤,陈海山.华北夏季降水与北半球环流及北太平洋海温关系的初步分析.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2,25⑸:577-50 金荣花,李维京,孙照渤.集合预报产品释用方法的研究.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2,25⑷:442-51 李 春,孙照渤,陈海山.华北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东亚地区大气环流的联系.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2,25⑷:455-52 谭桂容,孙照渤,陈海山.旱涝指数的研究.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2,25⑵:153-158.53 管成功,孙照渤.秋季区域海冰面积异常与冬季大气环流及东亚区域气候的关系.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2,25⑴:14-20.

海洋气象学报发表论文要求多少

可以尝试下(环境保护前沿)呗

今年的年会主题: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S1 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征文范围:极端天气事件的机理研究;强对流、暴雨等灾害天气潜势、短时临近预报技术与方法;热带天气系统形成机理及预报技术;热带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异常;台风路径、强度及风雨预报技术与方法。承办单位:天气学委员会、热带与海洋气象学委员会、国家气象中心、广东省气象局主席:端义宏 梁建茵S2 重大天气气候事件与应急气象服务征文范围:2009年(国庆60周年、全运会等)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2009年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与信息发布、气象灾害防御;2010年发生的重大天气气候事件的应急服务;气象灾害区划与影响评估;气象服务体系的建设;应急处置与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承办单位:气象灾害与服务委员会、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席:陈振林S3 应对气候变化——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征文范围: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影响、适应和脆弱性,以及气候变化的减缓等。承办单位:气候变化委员会、国家气候中心主席:秦大河S4 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征文范围: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风能(电)、太阳能和空中水资源评估方法和开发利用研究;风能、太阳能资源数值模拟及其发电量预报研究;气候变化对风能、太阳能、空中水资源利用的影响。承办单位: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委员会、国家气候中心主席:罗 勇S5 城市气象,让生活更美好征文范围:城市气象探测技术与应用;城市精细气象预报与应用;城市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适应与对策;城市化与城市大气环境;城市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城市气象服务与社会经济效益影响评估。承办单位:城市气象学委员会、北京市气象局主席:王迎春S6 人工影响天气与云雾物理新技术理论及进展征文范围:人工影响天气新的理论认识和新的技术方法。承办单位:人工影响天气委员会、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主席:郭学良S7 雷达技术开发与应用征文范围:新一代天气雷达在短时、临近预报中发挥的作用;雷达产品、拼图软件开发;雷达技术保障;风廓线雷达等新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雷达探测产品质量控制。承办单位:雷达气象学委员会、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主席:宋连春 李 柏 高玉春S8 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征文范围:农业气象灾害灾损和风险评估、风险区划与预警技术;气候变化应对;设施农业气象保障;农业气象遥感;作物生长模型;农用天气预报;草原、森林气象等。承办单位:生态与农业气象学委员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主席:申双和 郭建平 梅旭荣S9 副热带季风与气候变化征文范围:副热带地区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副热带季风(降水)的监测、诊断与预测预报。承办单位:副热带气象委员会、华东区域气象中心、上海市气象局主席:汤 绪S10 干旱半干旱区地气相互作用征文范围: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土壤-植被-大气能量和水分交换研究;大气边界层特征研究;陆面过程参数化研究;陆-气耦合大气数值模式研究。承办单位:干旱气象学委员会、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主席:张 强 马柱国 吕世华S11 空间天气自主资料应用与模式集成征文范围:空间天气自主资料的处理、分析及应用;基于空间天气自主资料的模式开发与集成;公益性行业专项(气象)空间天气类项目进展。承办单位:空间天气学委员会、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席:王劲松S12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征文范围:云降水物理学;大气辐射学与大气环境;空基、地基对气候环境监测原理、反演方法与验证;中层大气探测与过程研究及气候环境效应;大气与空间电学临近空间监测技术和实验。承办单位:大气物理学委员会、北京大学-中国气象局大气水循环和人工影响天气联合研究中心主席:赵春生S13 第二届气象期刊发展论坛——大气科学期刊编辑与创新发展征文范围:期刊编校流程优化和规范;刊物网页设计和网上采编系统建设;大气科学期刊的集团化发展;大气科学期刊的国际化进程。承办单位:《气象学报》编审委员会、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主席:丁一汇S14 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征文范围:气候变化与重大疫情的关系;高温热浪和低温冷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城市空气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同气候类型对人体生理状况的影响;不同天气条件对人体病理变化的影响;医疗气象预报方法与技术;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承办单位:医学气象学委员会、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气象局主席:王式功S15 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发展征文范围:防雷减灾综合管理;雷电物理与应用研究;雷电监测、预警及其应用;防雷检测、评价及评估;雷电灾害调查与分析;雷电防护技术发展与应用。承办单位:雷电防护委员会、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主席:朱祥瑞五、论文征集与出版请按照本次年会的主题与各分会场征文内容向年会提交论文。应征论文应是2008年以后完成的科研成果,如已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请在文后加注相关信息。应征论文需在正文中标明分会场的编号(S1、S2、S3、S4、S5、S6、S7、S8、S9、S10、S11、S12、S13、S14、S15)。每位作者的应征论文在同一个分会场不超过1篇,最多在3个分会场投稿(注:请勿同一篇文章投多个会场)。应征论文只需提交全文,全文中需含800字摘要。所投稿件应符合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征稿简则(见附件1)的要求。如与相关要求不符,主办单位有权删改。应征论文一律通过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网站提交,具体方法请见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网站(/27nh/),征文截止日期为2010年7月10日。

旨在反映我国大气科学领域中最新科研成果,为大气科学研究提供学术交流阵地,以推动我国大气科学基础和理论研究的发展,服务于我国气象现代化建设事业。本刊以气象、水文、海洋及环境等相关学科的科研与业务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为主要读者对象,主要刊登大气科学各分支学科的创造性论文;国内外大气科学发展动态的综合评述;大气科学新观点、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大气科学研究工作简报及重要学术会议报道;国内优秀大气科学专著的评介。为适应我国大气科学的迅速发展,扩大信息量,2002《气象学报》将改版为大16开本,以便尽快地反映气象科技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海洋学报》中文版紧密结合我国海洋科研事业的需要,主要刊登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地质、海洋生物四大学科及海洋交叉学科和海洋工程环境等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代表我国海洋科学技术高水平的原创文章。Acta Oceanologica Sinica(《海洋学报》英文版)以及时反映我国海洋科学技术高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积极开展中外海洋科学技术交流,大力促进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宗旨。主要刊登海洋水文、海洋气象、海洋物理、海洋遥感、海洋化学、海洋地质、海洋生物、海洋环境保护及海洋工程方面有创造性的,代表国际、国内海洋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学术论文、研究报道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综述性文章。自创刊以来,共发表文章上千篇,成为展示我国重大海洋科学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技成果展示的重要载体。

海洋气象学报发表论文要求高吗

中级工程师和学历有关,我是本科,需要满足4年的工作经验。如果你的学历更高,可能会破格或者2年就行了,发表论文是硬性条件,不过也很容易,基本给点钱就可以发,主要发单位承认的刊物,有一些期刊发了没有用,耽误时间还白花钱,发的时候注意一点,问清楚要求就行,我之前在百姓论文网发的,各方面挺好的,虽然有点小插曲,但是事情最终还是顺利评上了。有什么疑问你可以去问问,具体我就知道这么多,到时候你申报一个好评一点的专业,应该没啥问题

我认为在提这个问题之前,你需要知道什么研究,学术论文写作在研究中起着什么作用。研究或撰写学术论文不是一个容易又快速的过程,而是要耗费很多时间,付出大量的努力。研究不像三明治制作那么简单!学术研究是一个长期的、严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将原创思想转化成讨论,辩论和学术论文,以更好地理解你的研究主题。如下图所示,发表学术论文往往是科学研究的最后一个步骤,只要前面的步骤都做好了,发表学术论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因此发表学术论文的难度在于你前面的工作做到什么程度了,是不是有一个原创的idea?是不是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充分分析?研究是一个有意识的提出假设的过程,所提出的理念必须是原创的。在已有的论点,案例研究和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新的东西,从而形成你的研究主题。下面说一下研究过程中的几个重要概念。研究方法 。如何使用特定方法或既定概念来论证你的假设。研究设计 。包括目录,介绍,论文综述,方案设计、案例研究,图表,调查问卷,调查,直到最后的结论和推论。学术研究有很多类型 。定量,定性,历史,自然科学,工程应用等。研究的方法可以是一般的具体的或归纳的演绎。学术论文写作遵循一定的格式,学术期刊一般都会提供模版(template)。可以使用文献管理软件如Endnote、Zotero对文献进行一键排版,非常的方便和高效。论文投稿过程中,要学会寻找目标期刊,期刊的影响因子,审稿周期,还可以去论坛看看网友们的投稿经验分享,这有助于避免一些坑。学术剽窃。学术剽窃在科研界是一个很严重的事情,每年都有相关新闻。现在很多期刊都加入了cross check,也就是说在你投稿的第一时间,期刊编辑就会对你的manuscript进行查重,如果重复率不符合期刊的要求将直接被退回。我接触过很多学术大牛,他们把科研当作一种艺术,把科研和一些艺术、音乐等结合让他们更加享受科研。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加深对科研的认识,不断训练自己,提出创新的想法

要选择新闻出版部署可以查到的杂志期刊,论文不同用途要求会不一样。而且要求论文要在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检索网站上检索到。大学生发论文更要慎重,重复率不能超过规定的指标,否则会涉及学术不端。评职称发论文,也要看相关评审文件的要求。

气象

  • 索引序列
  • 海洋气象学报发表论文
  • 海洋气象学报发表论文要求
  • 海洋气象学报发表论文的时间
  • 海洋气象学报发表论文要求多少
  • 海洋气象学报发表论文要求高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