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小学语文刊物设计案例

小学语文刊物设计案例

发布时间:

小学语文刊物设计案例

集 体 备 案 流 程  教学时间 执 笔  教学内容 “红领巾”真好  教学目标 认识“叽喳”等8个生字,会写“羽领”等8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   有爱鸟,护鸟的意识,感受到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懂得我们要保护鸟类,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2课时 个性化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小鸟美丽可爱,叫声婉转动听,还能捕捉害虫,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你们喜欢小鸟吗?最喜欢什么鸟?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学生说自己最喜欢的鸟,并简单讲述理由。  2、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小鸟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  出示媒体资源中的欣赏图片:  师:看了这些可爱的小鸟,你有什么感受?  生答,小鸟惹人喜爱,要爱护它们等等。  3、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爱鸟护鸟的课文,  集 体 备 案 流 程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红领巾”真好》。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理解“红领巾”的意思。  提示: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这里的“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  4、提问:看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生思考、回答。如:谁赞扬少先队员真好?为什么要赞扬他们?  师:下面你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自己轻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错误的读音。  2、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读一读部分,教学生字词。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读后评议,注音纠正错误读音。  4、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部分,更正读音。  三、指导朗读  1、齐读第一节第一句,读出设问的语气。  2、师:从课文中哪些词看出小鸟最快乐?  要求学生轻声读一读课文,画出表现小鸟快乐的词句。  3、指名朗读课文,说出表现小鸟最快乐的词句。  提示:叽叽喳喳、蹦蹦跳跳,一边唱歌,一边梳理蓬松的羽毛。  4、指导朗读  师:清晨,小鸟快乐地唱歌,蹦跳,它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我们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朗读第一节。  齐读、分组读、个别读。  5、师:刚才我们用“读-画”的方法学习了第一节。下面用同样的方法自己读读第2、3节。  6、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勾勾画画。同桌可以互相讨论。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指导语气。  第二节中表现小鸟活跃的词语有:“扑棱棱”(小鸟扇动翅膀飞翔)、“飞来飞去”。它们这么活跃是为了捕捉害虫,保护翠绿的树苗。  教师补充鸟类是如何捕捉害虫、保护树林的。  教师补充鸟类是如何捕捉害虫、保护树林的。  朗读时速度较快,体现小鸟捕捉害虫时非常忙碌。  第三节中勾画出是“是‘红领巾’”来放鸟巢”。少先队员一大早来到树林里,是为了安放鸟巢,让小鸟有一个安全、舒适的窝。他们还插上木牌,宣传“不许打鸟!”让小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  集 体 备 案 流 程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不许打鸟”是严厉禁止打鸟,朗读这句时语气要坚决。“‘红领巾’真好!”要读出赞扬少先队员的语气。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齐读、分组读、个别读。  四、指导写字  1、启发学生用偏旁和熟字分析“羽、歌、护、活”的字形。  “羽”是两个“习”;“歌”是“哥”加欠字旁;“护”是提手旁加“户”字;“活”是把“话”的言字旁换成三点水。  重点分析以下几个字。  跃:右边是“夭”(“笑”的下边),不是“天”。  保:右边不要写成“果”。  写:上边不要写成宝盖儿。  2、指导写课后练习第2题的字。先读生字,用笔描1个,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重点指导写好以下几个字。  “歌”、“羽”、“新”三个字要写得左右相等。“活、跃、保、护”四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歌”和“新”的笔画较多,要写紧凑些。  五、实践活动  1、师:同学们,每当我们到郊外游玩的时候,会发现在蓝天白云下面,除了绿树红花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小鸟。它们不仅是人类的朋友,还是环境的卫士。你也是一位“红领巾”,也想得到小动物们的夸奖吧?让我们行动起来,和文中的“红领巾”一样,去爱护这些可爱的小生灵吧!  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己动手做鸟巢和广告牌,到树林放置鸟巢,插上“不许打鸟”的木牌。  2、在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或有关鸟类知识的书籍,在活动课上向同学们讲鸟类趣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上课前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也来了想知道他是谁吗?看--是谁?师:想不想和小鸟一起到美丽的大森林里去看一看?  生:想。  师:但是小鸟说了,小朋友必须先闯过它设得两道关才能和它一起去。咱们要不要闯关?有没有信心?  第一关:读生字  生字卡片出示:羽毛、红领巾、捉虫、梳理、活跃、机灵、清晨、  集 体 备 案 流 程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师:像蹦蹦跳跳这样得词语你还能说出哪些?  指名答。  师:大家的表现棒极了,那就让我们和小鸟一起唱着歌走进大森林,再次走进26课《“红领巾”真好》(板书课题)  二 、学习课文  教学第三小节  1、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师:“红领巾”真好,是谁在夸红领巾真好?为什么夸红领巾真好?请同学们赶快打开书看一看,读一读,找一找,划一划。谁找到了?快说给大家听吧!  生:小鸟夸红领巾、放鸟巢、写木牌…  师板书:放鸟巢、写木牌。师:你能结合图片,用“因为…所以…小鸟夸红领巾真好’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吗?同桌间互相说一说。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不错,文中是怎样写得呢?谁能读一读?  生:读课文…(师指导朗读)  师:请大家齐读这一小节。  学生齐读第三小节。  2、背诵第三小节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听,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赶快练习吧!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生:练习背课文…  师:谁愿意试试?  生:背诵课文…  师:清晨,红领巾早早来到树林里,手捧鸟巢,肩扛木牌,给小鸟安家,宣传“请爱护小鸟”。你知道红领巾为什么这样做吗?请再读课文,和你的小伙伴交流讨论一下,谁能说说?  生:交流讨论…  师:课文中是怎样说小鸟活泼可爱的?  生读课文第一小节  师:小鸟是那么可爱,告诉老师你们喜欢小鸟吗?大家都喜欢它,那该怎样读出这种语气呢?谁愿意试试?  生读课文,学生评议。  师:小鸟的样子多可爱呀!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得羽毛,你也用一会儿…一会儿…说一句话好吗?先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生:汇报。师板书:可爱的  集 体 备 案 流 程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生:还因为机灵,红领巾…师板书:机灵的。  师:课文中是如何说的?  生读课文第二小节,师指导朗读。师:谁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生:朗读课文(师放配乐)。  背诵课文  师:读得太好了,老师发现有的同学能背一句话,有的能背一小节,想不想把全篇都背下来?  学生练习背诵课文。指名背诵,齐背。  三、情感升华,拓展思维  师:文中的小鸟儿在红领巾得关心、爱护下,快乐的生活在大森林,可是有一只小鸟却无家可归了…播放媒体资源中林中小鸟视频2师:看了这个短片,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点什么吗?  指名回答。  四、 总结  师:对呀!小鸟是人类的朋友,是树木的医生,森林的卫士,我们应该像课文中的红领巾那样爱护它、保护它,同时也要爱护其它小动物,爱护它们,就是爱护我们自己,让我们和动物成为永远的好朋友吧!  课后反思:

xvgffv

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五 ·《献给老师的歌》活动课设计教, ·圆――创新作文课教案设计 九寨沟课堂教学案例反思,小学语文,语文课堂,语文教学设计,语文论文 2008年8月12日 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九寨沟 课堂教学案例反思等案例研究方面的教学参考资料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小学语文课教学案例析--柳絮飞飞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Re: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圆圆(游客) 写得真好 by 圆圆(游客) 2007-7-4 23:48:33 小学语文教案论文_喇叭花小学语文教案论文为您提供最新免费的小学语文教案,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实录,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走向, ·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新思维 小学语文课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课教学案例%%0dom/m/kw/52219/html

一、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 1、《草》:最后一个教学环节 师:小朋友,放学回家谁愿意把诗背给妈妈听?(学生举手,老师请一名学生到前面来)我当你妈妈,你现在背给我听好吗?想一想,到了家里该怎么说? 生:妈妈,我今天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我女儿真能,老师刚交完就会背了。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 生:哥哥,今年天我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好吗? 师:那一首? 生:《草》。 师:噢,这首诗我也学过,它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师:反正都有“白”字。我先背给你听:离离原上草,一岁…… 生:一岁一枯荣。 师:野火烧不尽,春……春…… 生: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记性好! 师:谁愿意背给奶奶听?你奶奶没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什么时候学的? 生:背《草》,今天上午刚学的。 师:那么多花儿不写,干吗写草啊? 生:(一愣)嗯……是因为草很顽强,野火把他的叶子烧光了,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师:噢,我明白了。背吧!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是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 生: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师:你看俺孙女多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了!奶奶先你怎么大的时候,那有钱上学啊!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小朋友,放学回家就把这首《草》背给家里人听。 (激发学生兴趣,活泼而实在。学生背古诗,既是一个整体把握、复习巩固的过程,也是检测学习效果的过程。在背的过程中,学生的记忆、对古诗的理解以及展示、运用都有所顾及,而且每一轮引导都逐渐深入。问题: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的能力?写字能力及巩固?背诵的面——其他学生背的效果?时间——有人说是表演,玩花样!) 2、《可爱的草塘》:揭题-浏览课文-读,然后教师要求学生:作者是怎么写的呢?其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会草塘的可爱。(已经先入为主,后来读的时候果然体会不到,教师又花了很多时间才把调动了一点。应当自己体会,说对草塘的感觉,然后对照课文作者的感觉来学习。) 3、《只有一个地球》:教完课文后,要求学生根据下面几个方面写句子:“地球小而美、资源有限、资源可以再生、迁居无望、要保护地球”。引用者认为“学生们都完成了任务,学出了各式各样动人的句子,如: “啊,我爱美丽而壮观的一叶扁舟!” “地球,谢谢你赐给我们有限的资源!” “人类啊,不要再破坏资源了!” 甚至说:“看到这一个个诗一般的句子,怎能不让人佩服老师巧妙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在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学完了课文,还写这样的句子,是引导还是捆绑?学生是否一定认为“地球小而美”?“迁居无望”?人类都是破坏资源的吗?这时应让学生发挥更好) 4、 三年级作文课: (1)先从三段话中找出中心句。 (2)然后用“闷热”造句。 (3)在一个句子里同时用上闷热、冷饮两个词。 (4)用闷热、冷饮、青蛙三个词说一句话。引导学生有描述情景,到表达一个情节。学生到最后都知道应该写成:闷热的下午,我用妈妈给我买冷饮的一元钱买了一只大青蛙,归途上,我把它放回了大自然。 (5)写成作文:把闷热的下午写具体。听写六个词:太阳、风、树叶、知了、大黄狗、汗珠。用这六个词来表达“闷热的下午”的意思。学生都知道了应该写成:大黄狗爬在树荫下伸着舌头,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尽管我使劲的摇着扇子,可是额头上的汗珠仍然像断了线的珍珠似的一个劲往下滴。难怪妈妈直唠叨:这么些年,还没见过这样的鬼天气!”(表达模式化、虚构的合理化、生活的模拟化=作文背离生活。思维、个性不能自由发展,违背学习的规律和课程标准喜爱作文、自由表达的精神。还有就是教学生编假话、空话、套话。是20世纪80年代的作文序列化、系统化的复辟和倒退。培养的目标是一个模子里的学生,是机械化生产似的教学模式。结论—误人子弟!) 5、教师装傻现象解构。许多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往往会说:一定读得比老师好!连著名的特级教师也不例外。例如:于永正在《庐山的云雾》教学中,就说了好多次:我不敢和你(学生)比,要找一个学生代替他读。当然这样能让学生自豪一下,也有机会多读,确实把时间、空间都给了学生。一方面,这需要学生读的能力很强,容易把握,一般不能照搬;另一方面,教师形象贬值后,其的影响力大大削弱,其他方面言传身教的功效大打折扣,合作也是以不平等的态势出现。可谓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一位老师再指导口语交际《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时说:对于这个问题,我也很想知道好不好,我们一起来讨论好吗?如果一位教师连这都不知道,还用当教师吗?对教师的信任、兴趣没了,这难道不是更大的损失?不是重要教育资源的浪费? 6、《蚂蚁和蝈蝈》:学生读了几遍课文后,问:这一篇课文说什么呢?我们来学第一段。学生读第一段,学生评价“满头大汗”没读出来。教师学生分别示范,原来的学生再读,全班读。(点评:牵引学生。读了以后,就应当说说全文的意思。又逢开学第一段,因为教案设计了,非得这么做。但以读代讲,符合语文阅读课特点。注意学生反馈,落实语文能力。) 7、《漫谈沟通》:学生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理解沟通。然后,以问答大比拼的游戏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沟通方式的目的是什么?动物与人的不同方式比较是要提出什么观点?友好的工具就能沟通好吗?(而不是:你最喜欢什么沟通方式?你表演一下你最喜欢的沟通方式。) 结论:自主学习是需要的,但在自主学习时,教师引导一定要加强。而且要引导到真正有效的的语文学习上:语言文字的学习、好的学习习惯、想象和思维能力培养等。有一些“主体作用”不过是彩色的泡沫,活动形式很多,唯独学生写字不多,读书不多,思考不多。任何主体作用,都应是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语文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主体作用”。 二、个性化与共性 1、师生平等对话:《一夜的工作》 参与讨论:总理深受人民爱戴,从课文中能找出答案来吗? (学生说) 生:如果说总理关心人,为什么不像把作者的文件批了,让他先回家睡觉呢? (教师把球踢回给学生,有些学生说是刻意安排的。) 师:有些同学说,这是刻意安排的,总理是这样的人吗? 生:“我”是后来的,总理工作严谨,讲究先来后到。 生:新中国刚成立,总理日理万机,有许多重要文件等着总理批示。这个文件只是他自己的一个讲话稿,可能总理认为这不是十分重要,所以放在后面。 最后,老师让学生面对总理的工作画像,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心里话。 生:辛劳啊!无奈啊!被迫啊!(满堂大惊) 生:新中国刚成立,多少事情等着总理去处理,它不这样夜以继日地处理,行吗?这不是无奈吗?当时的中国,经历了那么多年的战争,国家肯定非常穷,作为一个国家的总理,怎么能铺张浪费呢?这不是形势所迫吗? (如果批评学生乱说,就没有了学生精彩的发言,也许这个学生因为这一节课改变了他的一生。) 2、一位教师教《落花生》,让学生画果实,喜欢画什么就画什么。然后对比花生,突出“默默无闻”。(这是一种误导!画什么,未必就能突出“默默无闻”;而且这么比,赞扬了默默无闻,那就是贬低个性张扬。难道别的果实就不如落花生?画不如改为议、说或别的方式,不一定画了才能体验,也不要为了所谓综合性学习活动而画。必要的时候才用,用了就要有实效。) 3、一些老师喜欢在指导朗读时教:那里读大声,那里读轻声。 《问银河》:一个学生高声地读,一个学生轻声地读。一些学生发现了,有人就说读轻声不好。老师就问读高声的学生:为什么读高声?学生说:银河那么远,要读高声才听得见呀!问读轻声地学生为什么,学生说:银河出来时在晚上,我要轻轻的问,怕把它吵醒了!怕影响了别的星星休息。老师肯定了后者,但也没有否定前者。(一些教师指导朗读过于重技巧,忽略了个体的感受) 4、《识字 六》:记“虎”字,老师说:把“虑”的“心”换成“几”。学生的记字方法:有几只老虎在玩耍。然后放动画,按词串说有关动物故事,想象动物在做什么。在读的时候,还有些同学读不出快乐的感觉。老师读,然后让别的学生读,配上动作读。(问题在于许多学生没进入情境;还有个反馈的问题:没读好的学生,可能仍然没读好;配上动作是否一定能读好?规定每个人都作动作,是否新的形式主义和教师垄断?) 5、现在流行的两句话:你喜欢学那里(段、句)就学那里(段、句),你喜欢怎么学(读)就怎么学(读)!一方面用多则滥;另一方面,个性化张扬时却失去了共性!忽略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如一位老师教《棉花姑娘》(人教),要求学生: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句)来学。到后面学完了,也是说: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来读。试想:学生在老师的权威下不敢不选,随着民主化自主学习的逐渐深入,学生如果敢于说:我那一段都不喜欢!那课怎么上?解决的办法不是自选课文,就是强制学生学了。(学生不喜欢的,想法让他喜欢;学生喜欢的,想法让他的喜欢表达出来,让他们互相感染。如果都不喜欢的,就让教师来传授、感染、熏陶吧!) 一位老师教《桂林山水》: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细细品读。在学生品读时,发现他们的选择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化倾向,女生大多品读写水的一段,他们喜欢漓江水的安静、清纯、柔美。男生大多选择写山的一段,因为他们更富于冒险精神。(桂林山水,明明是山清水秀,山水相依。硬要为了所谓个性化,把山水分开来理解,一方面割裂了原文的整体意境,另一方面,学生的思维是支离破碎的,造成发展的畸形化。) 6、一个老师问我:自主学习、自由发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孩子的个性很强,以自我为中心,我们要求的课堂纪律、课堂秩序、行为习惯和平时要求不一样,和社会上的要求也不一样,怎么办?(任何教学都要有秩序,当然不能过于强调秩序。美国式无秩序教学已经尝到了苦果,我们不能再重蹈覆辙。教师既然是组织者、引导者,就要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建立适当的教学常规,对教学活动要有计划,对学生的活动在适当时候有一定的引导、约束。特别是在学生水平发展尚低的时候。) 7、一位老师教学生习作:写一种水果。据说没有相关的课文,学生不会写。学了《我爱故乡的杨梅》,学生仿写,就写得比较像。 (关键在于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回顾原有的生活体验,仅仅停留在模仿,有时可以学到一些技巧,但千篇一律,思维受限制,写不出好东西。) 7、《大自然的语言》: 师:预习了大自然的语言,都有谁在说话? (根据学生说的,课件出示:白云、蚂蚁、大雁、蝌蚪、大树。) 师: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请把你最喜欢的那节诗找出来,美美的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诗朗读) 师:好!下面我们设白云、蚂蚁、大雁、蝌蚪、大树五个合作小组,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诗来研究,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赏析】:教是引导步步深入,学生选择有的放矢,各自锁定钟情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体现着学生的兴趣爱好;或反映着学生的学习要求;或联系着学生的生活经验;这一选择,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趣,而且推动教学向纵深发展。 (教育和教学,是为培养人的,不是为让学生高兴的!学生喜欢的就学,不喜欢就不学!那科学探险那样艰难的事、危险的事谁来做?课程标准的要求怎么达到?怪不得现在生物、地理、勘探、农林这些学科根本没人报考!我们基础教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8、为了发展学生个性,一些教师给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选择去学习、探究或评价。如分A、B、C三级测试,如果给学生自主选择,他们往往选择了与自己水平不相适应的级别。如为了得分高,能做A级的选择了B级。这就不仅仅是教学的问题,因为个性的问题,往往涉及到心理学问题,但仅靠语言的鼓励往往是苍白无力的,应当在评价时有不同的政策。例如原来做C级题,能做到良好,现在做B级题,也能良好,那发展方面评价就要加分。原来做A级题,得良好,现在做C级题得优秀,发展性评价得分也不能加。 结论:学生个性化学习必须提倡,这是时代的要求!在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应当全体学生都有一个基本的学习要求,就是社会培养的要求,就是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包括识字、朗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要求和社会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等。这就是共性的。否则,个性发展了,却不容于社会,不容于集体,不是教育的成功!三、基础与创新 1、《手术台就是阵地》:师:老师喜欢发言错的同学!练习选词填空: 连续—— 陆续—— 继续—— 由学生做、评、改正:连续— 陆续…… 继续—— 评: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要创设宽松的气氛,让学生真正动脑、动手、动口。不但要乐于学习,还要敢于探索、勇于合作,充满自信。 2、《欢迎小雨点》:先理解感受小雨点,出示多媒体课件朗读,没读好。然后说雨点——表达对小雨点的喜欢画、唱(用生日歌的旋律)——想象小雨点落在那里。学生说:落在池塘里,消失了,落在花丛里,花儿开了;落在雨伞上,嘀嗒嘀嗒;落在头上,头发变黑了……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最后再读课文,还是没读好。(注重了活动,注重了想象和感悟、体验。但是,朗读、写字、表达的能力淡化了。这样的教学多了,语文会变得越来越虚。) 3、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贯彻《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重感悟”、“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就只要求学生读,对涉及到的一些语文知识不敢讲,淡化分段和概括大意,对重点段、重点句也不敢引导学生加深理解,无论什么课文都不敢进行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不是绝对不能,而是“不宜刻意”,不宜“系统、完整”。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的、集中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教学。”对于“感悟”,修订大纲是“感悟、积累、运用”,课程标准是“积累、感悟、运用。”可见,感悟并不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唯一的。) 4、《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新标准带来新理念——关于“师生平等对话”的实践与启示》由一个案例:“孙中山种了中华民国”。《小猫种鱼》的公开课尾声,教师让学生用“种”扩词,并说句话。学生说了学多句子:农民伯伯在田野里种花生;妈妈在山坡上种玉米;我和姐姐在花园里种花……”这时,一个学生说:老师,可不可以说种太阳!学生哄堂大笑。老师问:好孩子,可以,但你为什么这么说?学生说:不是有一首歌叫《种太阳》吗?“没错”,老师带头为这个学生鼓掌,“你能把这首歌唱给大家听吗?”学生边唱边跳。歌舞结束后,一个小女孩神气十足地说:“孙中山种了中华民国!”课堂上热闹起来,老师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把这个一鸣惊人的句子写在黑板上,然后介绍了孙中山的事迹。“小女孩激动不已,两腮绯红。孩子们似懂非懂,但在老师激昂情绪感染下,都陶醉的笑了,那笑,肉如一朵朵灿烂的鲜花,开在每个人的脸上,开到每个人的心里。” (创新是有了,但基础呢?如果连说话都不通,又谈何创新?创新,必须是在扎实的基础上才是合乎民族发展的需要。创新并不是第一位的语文素养,也不是最重要的语文素养,而只是语文素养的比较重要的一环。文化底蕴才是语文的核心!) 5、过去是教师主讲,学生听。现在是学生主讲(主要是尖子生),教师插话补充。许多教师不讲课文,而让学生海阔天空,说长道短,甚至大谈网上看到的新闻。仿佛教学的中心已经由教移到学上了,仿佛是课内向课外延伸。但是,读书的时间少了,思考的时间少了,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运用的时间也被挤掉了。对于学生收集信息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有一定作用,但为什么不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去延伸、拓展呢? 6、由于不再提倡逐段讲解,一些课随意打乱文章顺序,而不进行梳理;任意肢解课文而不回归整体。有时突然冒出一个或几个句子让学生分析比较。(没有了语言环境和课文背景,语文的形象、情感、意境就没有了,也就大大削弱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教材和学生是第一资源!是最宝贵的学习资源! 7、中期评估:市里好学校学生朗读几乎都用喊。而郊区条件较差的学校则老老实实,读好书、写好字。虽然没有多媒体,老师也没有机会出去,但语文数学都学的扎扎实实。 结论:对于语文教育来说,创新是重要的,但绝不是最重要的!创新不能脱离基础,在基础学习中同样可以培养创新的意识。语文课程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语文的本质是“文化”!语文的范畴是生活!杨再隋教授:“语文课就是让学生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学习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这就是语文课上的语文实践活动,白白的浪费时间去干些别的什么,而不在语文课上进行语文实践,这样的课能说是语文课吗? 四、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能提高学习效率,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是同样重要的。 1、《高大的皂荚树》:(1)自渎思考,提出问题;(2)分组解决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3)汇报,教师组织提炼问题,再讨论。 评:独立与合作,每个人都动了脑筋,有自己的思考;但是,又能够互相借鉴,互相促进。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指导紧密结合,保证了学习的效果。 2、读(说、演、写)给同桌听(看):读(说、演、写)给同桌听(看)的作用是什么?是交流、相互影响、相互评价,共同提高。仅仅读给同桌听,读完就完了,没有任何目标,是无效的合作。(四季) 3、合作学习的形式:以小组讨论为主。实际上讨论时,有些学生不发言,有时学生权威垄断发言权或误导其他学生思维。而且讨论在无序状态下,往往停留在表面或问题的某一点,既无法展开,也无法深入。 提防学生权威霸占课堂。由于生态平衡的关系,每个班总有一些特别活跃,特别聪明的学生。他们反应快,思维敏捷。往往回答问题抢先举手,想的也比别人快。所谓“叫得欢的小鸟先得食。”老师的注意力不由自主会被他们吸引,更多地关注他们,给他们机会。小组讨论,也是只有他们说话的份。儿童容易受榜样的影响,更有从众心理,有人先说,后来者纷纷跟上,思路就难以打开。这些人被称为“学生权威”!处理不好,大面积提高难以达到,合作学习也成为无效的合作。 (解决建议:这是一种惯性心理、从众心理。可以让他们带动其他学生学习,对他们的评价里,注重让他们玩更高程度发展,侧重他们“小老师”或“合作者”的作用。) 4、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三种层次) (1)自由讨论。 (2)分工:组长、主持人、中心发言人、记录人、展示人。 (3)大家提出问题,讨论筛选问题,分头研究问题的不同侧面,质疑问题,汇报、汇总。结论:合作与独立思考是并列的关系,有些时候需要合作学习,有些时候需要独立思考。是并列的关系,可以融合,互相促进。合作学习不仅仅是小组讨论,要探索真正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五、探究体验和接受学习 1、许多教师反映:以读为本,整天只是读来读去,没有什么东西!强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语文课是不是只要读! (要区分开来看待:一些优美的、抒情的诗文,可以通过多读来体会、感悟。但不一定所有的课文都能这样,例如一些比较平白的文章、说明性文章、应用性文章等,也许默读、独立思考或查阅资料更有实效。强调要重感悟,是对前一阶段轻感悟,重分析的纠正。但感悟决不是唯一的,以读代讲也决不是语文最重要的、唯一的方式。语文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2、一位教师教完《小壁虎借尾巴》的主要内容后,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说其他动物的尾巴的作用。简笔画松鼠或其他动物,续编故事。(过多的、无关的活动妨碍语文学习!这里的处理要注意,重点应在续编故事,其他动物的尾巴作用和画尾巴,是多余的。关键在于现象小壁虎的尾巴长出来以后会怎么样?会发生什么事?其他动物尾巴和画尾巴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拓展知识,体验其他动物的尾巴的作用。但是这种体验不是语文课的任务!是自然课的任务!在语文课中是一种无效活动。如果在教学主要任务完成后,利用这个拓展活动来开展口语交际应当不错。) 3、《秋天到了》:叶子变成什么颜色?叶子怎么落下来? 画出来。学生没画完,老师叫起来:说停就停,那个停笔最快?然后进行说词:一片,一片片……又指导读“落”字:要读得又轻又慢,便做手势边读。(过多的接受变成灌输!环节太多,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组织活动有困难。为赶进度而没有完成的活动,除了浪费时间和削弱了老师的影响力之外,就是给学生许多的无奈。当时一个学生拿一张纸抛落,像落叶一样,教师没有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体验活动。那些乱七八糟的活动,不如改让学生美读,边读边想想落叶飘飘的样子。)(结论:体验是需要的,亲身的实践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有时是终生难忘的。而且在探索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探究精神、合作精神等培养,是其他学习方式不可替代的。但是,活动的安排要切合实际。一方面是教学的实际,教学内容能够安排、设计活动。促进教学的进程,帮助学生发展。另一方面符合学生实际,学生能做,乐做,做了能发展学科专长。过于强调综合性活动,没有学科特点,那就不是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刊物设计方案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以游戏为主线“活”化课堂教学——《aieiui》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ai ei ui》是义务教材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拼音部分第9课,是复韵母教学的起始课。因此,复韵母的字母组成和发音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应突出对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兴趣的培养。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此,把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应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创新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认读汉字、普通话的重要工具,但学习起来有些枯燥乏味,易引起学生厌学情绪。《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因此,本堂课的设计,我就让游戏贯穿整个课堂为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乐学氛围,从而激活了孩子们的思维,使孩子们在会心的笑声中动手动脑,合作探究。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创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局面。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从本期起以每周3—4个学时的课外活动时间。开设以“体验新课标、新课程”为重点的,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新颖性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为了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愿望和要求,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他们具有自觉接受教育和锻炼的最佳心理状态,使学生每次参加活动都能既满足各自需要,乐意参加,又确实增长见识,有所得益。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期的课外活动开展情况如下: 一、 活动课程设置: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本着“活动应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地、因校制宜”的五大原则。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全校师生人人参与,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进步,分成低段组(1—3年级)、高段组(4—6年级)同时开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及兴趣爱好,低段组课程设置如下: 体育游戏; 跳绳; 乒乓球 ; 棋类(以军棋、跳棋为主) 羽毛球; 口语交际 ; 美术、手工实践(以绘画、折纸为主) 书法 ; 信息技术 ; 10数学乐园 ; 11少儿舞蹈; 12快乐英语 注:《口语交际》与《数学乐园》交叉进行 高段组课程设置如下: 乒乓球; 羽毛球;田径;篮球队;跳绳;棋类(以中国象棋为主);文学习作与欣赏(创作理论与实践);美术、手工实践(以绘画、剪纸为主);书法;10信息技术;11趣味数学;12舞蹈(欣赏与实践);13快乐英语 注:《文学习作与欣赏》和《趣味数学》交叉进行 二、 课外活动具体安排:(见附表) 三、 活动时间安排: 日期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备注 星期二 每天下午 4:05教师组织学生 4:15活动开始 5:00活动结束 (打扫清洁) 低段组分组活动 高段组集中活动 下雨天,学生回各班教室,由语数教师各上一节轮流进行。 星期三 低段组集中活动 高段组分组活动 星期四 低段组分组活动 高段组集中活动 星期五 低段组集中活动 高段组分组活动 四、 后勤保障组: 负责教学、活动设备的调剂和添置,保障课外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强化学习,提高理论素养。课程背景下的老师,不能再是一桶水,而要变成不断充溢的一桶活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为此,我校提出了各学科组定期学习的要求:1、分散学习。为了提高老师们的业务水平,我校倡导“理论先行,实践结合”的理念,学校为老师们订阅了相关的教学资料,鼓励老师订阅相关的教育书刊,力争在理论上有一个明确的方向。2、集中学习。每周星期四课外活动时间,是我们语文组集中学习的时间,学习的内容可以是学习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可以是本校学科带头人的一些先进的教学经验。主讲人准备的也很充分,其他成员也在认真的进行学习笔记的摘抄。3、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法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进修学校举的各种进修、培训活动,让老师接触较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培训学习的老师回到学校后,将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梳理,然后形成书面材料,再在学校的教研活动中进行二次培训,以进一步开阔广大教师的视野。二、立足课堂,开展多样化的教研活动课堂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有调动学生的能力,有驾驭课堂的机智。为了让有更丰富的教学经验,努力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我校开展了一些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1、坚持组织老师开展“公开课”活动。认真积极地开展校内上课听课活动,让每位老师每学期至少有一次上公开课的机会,每位教师听课不得少于十二节。要求上课的老师认真备课,认真上好课;要求听课的老师按时到位,认真做好课记录。通过组织这样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校搞好教研工作的传统。本学期,这个传统继续在我校语文教研组得到发扬。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一起讨论,共同参与,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每次活动,我们都认真抓好以下环节:组织听课,说课、评课、反思、总结。2、开展“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即开展校内“同级教师同上一堂课”的活动,同级教师围绕同一主题,针对同一内容,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分别上一堂课,引发几位教师教学理念的碰撞,提高教师的钻研教材和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3、年级段同学科教师教研。在我们学校,每个年级组一个公室,这样同级教师在一起公的时间又比较集中,随时都可以把教学中的一些状况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4、积极开展“评课”活动。在有公开课的一周,同级三位教师上完公开课之后,我们组就及时的进行评课,在评课这一环节,首先,上课的老师介绍自己的教学构思及自己对本节课的一些反思,然后,听课的老师要积极对这节课进行点评,发现这节课的亮点,的是指出这节课的不足以及一些合理的建议,交流中,大家集思广益,从多方面对一堂课进行更全面的构思,设计、认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提高。让听课的老师和上课的老师都能从课中受到启发,获得一些进步。5、努力上好每一节常态课。切实落实“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于日常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求实、求真、求活、求新,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设备,利用网络资源,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找学生的老师!和老师商量,希望老师对学生专门辅导!对学生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杂志目录设计案例

集 体 备 案 流 程  教学时间 执 笔  教学内容 “红领巾”真好  教学目标 认识“叽喳”等8个生字,会写“羽领”等8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   有爱鸟,护鸟的意识,感受到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懂得我们要保护鸟类,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2课时 个性化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小鸟美丽可爱,叫声婉转动听,还能捕捉害虫,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你们喜欢小鸟吗?最喜欢什么鸟?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学生说自己最喜欢的鸟,并简单讲述理由。  2、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小鸟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  出示媒体资源中的欣赏图片:  师:看了这些可爱的小鸟,你有什么感受?  生答,小鸟惹人喜爱,要爱护它们等等。  3、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爱鸟护鸟的课文,  集 体 备 案 流 程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红领巾”真好》。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理解“红领巾”的意思。  提示: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这里的“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  4、提问:看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生思考、回答。如:谁赞扬少先队员真好?为什么要赞扬他们?  师:下面你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自己轻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错误的读音。  2、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读一读部分,教学生字词。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读后评议,注音纠正错误读音。  4、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部分,更正读音。  三、指导朗读  1、齐读第一节第一句,读出设问的语气。  2、师:从课文中哪些词看出小鸟最快乐?  要求学生轻声读一读课文,画出表现小鸟快乐的词句。  3、指名朗读课文,说出表现小鸟最快乐的词句。  提示:叽叽喳喳、蹦蹦跳跳,一边唱歌,一边梳理蓬松的羽毛。  4、指导朗读  师:清晨,小鸟快乐地唱歌,蹦跳,它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我们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朗读第一节。  齐读、分组读、个别读。  5、师:刚才我们用“读-画”的方法学习了第一节。下面用同样的方法自己读读第2、3节。  6、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勾勾画画。同桌可以互相讨论。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指导语气。  第二节中表现小鸟活跃的词语有:“扑棱棱”(小鸟扇动翅膀飞翔)、“飞来飞去”。它们这么活跃是为了捕捉害虫,保护翠绿的树苗。  教师补充鸟类是如何捕捉害虫、保护树林的。  教师补充鸟类是如何捕捉害虫、保护树林的。  朗读时速度较快,体现小鸟捕捉害虫时非常忙碌。  第三节中勾画出是“是‘红领巾’”来放鸟巢”。少先队员一大早来到树林里,是为了安放鸟巢,让小鸟有一个安全、舒适的窝。他们还插上木牌,宣传“不许打鸟!”让小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  集 体 备 案 流 程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不许打鸟”是严厉禁止打鸟,朗读这句时语气要坚决。“‘红领巾’真好!”要读出赞扬少先队员的语气。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齐读、分组读、个别读。  四、指导写字  1、启发学生用偏旁和熟字分析“羽、歌、护、活”的字形。  “羽”是两个“习”;“歌”是“哥”加欠字旁;“护”是提手旁加“户”字;“活”是把“话”的言字旁换成三点水。  重点分析以下几个字。  跃:右边是“夭”(“笑”的下边),不是“天”。  保:右边不要写成“果”。  写:上边不要写成宝盖儿。  2、指导写课后练习第2题的字。先读生字,用笔描1个,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重点指导写好以下几个字。  “歌”、“羽”、“新”三个字要写得左右相等。“活、跃、保、护”四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歌”和“新”的笔画较多,要写紧凑些。  五、实践活动  1、师:同学们,每当我们到郊外游玩的时候,会发现在蓝天白云下面,除了绿树红花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小鸟。它们不仅是人类的朋友,还是环境的卫士。你也是一位“红领巾”,也想得到小动物们的夸奖吧?让我们行动起来,和文中的“红领巾”一样,去爱护这些可爱的小生灵吧!  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己动手做鸟巢和广告牌,到树林放置鸟巢,插上“不许打鸟”的木牌。  2、在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或有关鸟类知识的书籍,在活动课上向同学们讲鸟类趣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上课前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也来了想知道他是谁吗?看--是谁?师:想不想和小鸟一起到美丽的大森林里去看一看?  生:想。  师:但是小鸟说了,小朋友必须先闯过它设得两道关才能和它一起去。咱们要不要闯关?有没有信心?  第一关:读生字  生字卡片出示:羽毛、红领巾、捉虫、梳理、活跃、机灵、清晨、  集 体 备 案 流 程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师:像蹦蹦跳跳这样得词语你还能说出哪些?  指名答。  师:大家的表现棒极了,那就让我们和小鸟一起唱着歌走进大森林,再次走进26课《“红领巾”真好》(板书课题)  二 、学习课文  教学第三小节  1、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师:“红领巾”真好,是谁在夸红领巾真好?为什么夸红领巾真好?请同学们赶快打开书看一看,读一读,找一找,划一划。谁找到了?快说给大家听吧!  生:小鸟夸红领巾、放鸟巢、写木牌…  师板书:放鸟巢、写木牌。师:你能结合图片,用“因为…所以…小鸟夸红领巾真好’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吗?同桌间互相说一说。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不错,文中是怎样写得呢?谁能读一读?  生:读课文…(师指导朗读)  师:请大家齐读这一小节。  学生齐读第三小节。  2、背诵第三小节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听,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赶快练习吧!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生:练习背课文…  师:谁愿意试试?  生:背诵课文…  师:清晨,红领巾早早来到树林里,手捧鸟巢,肩扛木牌,给小鸟安家,宣传“请爱护小鸟”。你知道红领巾为什么这样做吗?请再读课文,和你的小伙伴交流讨论一下,谁能说说?  生:交流讨论…  师:课文中是怎样说小鸟活泼可爱的?  生读课文第一小节  师:小鸟是那么可爱,告诉老师你们喜欢小鸟吗?大家都喜欢它,那该怎样读出这种语气呢?谁愿意试试?  生读课文,学生评议。  师:小鸟的样子多可爱呀!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得羽毛,你也用一会儿…一会儿…说一句话好吗?先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生:汇报。师板书:可爱的  集 体 备 案 流 程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生:还因为机灵,红领巾…师板书:机灵的。  师:课文中是如何说的?  生读课文第二小节,师指导朗读。师:谁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生:朗读课文(师放配乐)。  背诵课文  师:读得太好了,老师发现有的同学能背一句话,有的能背一小节,想不想把全篇都背下来?  学生练习背诵课文。指名背诵,齐背。  三、情感升华,拓展思维  师:文中的小鸟儿在红领巾得关心、爱护下,快乐的生活在大森林,可是有一只小鸟却无家可归了…播放媒体资源中林中小鸟视频2师:看了这个短片,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点什么吗?  指名回答。  四、 总结  师:对呀!小鸟是人类的朋友,是树木的医生,森林的卫士,我们应该像课文中的红领巾那样爱护它、保护它,同时也要爱护其它小动物,爱护它们,就是爱护我们自己,让我们和动物成为永远的好朋友吧!  课后反思:

里面有

名师同步教学设计1——6年级全国小学语文新课标经典案例赏析3——4年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

《做创造的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希望能针对现状,消除教师的尴尬,解决教师课堂教学操作中的实际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活动是由一个一个的细节构成的。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所以,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对细节的研究与雕琢。唤起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关注、对教师智慧的关注、对教学实效的关注、对自身发展的关注、对教学创新的关注,搭建一个交流共享的平台,提供一些教学细节、教育智慧、教学实效、自学发展、教学创新的理论诠释与实践案例,这是我们编写《做创造的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的真实意图。

文学刊物排版设计案例

在WORD中排版:主要是运用文本框和文本框链接。。。。自己慢慢调解版式。。。 也可以插入图片、艺术字。。。

感觉word就能做出来吧

一般情况下第一版主要是:文学动态 关于文学方面的新闻 以及比较有名誉的人的文章第二版主要是:各种比较优秀文章 中缝主要是:小诗歌和一些小散文第三版和第四版:编排就比较随意一点自然一点就好了特殊情况:第一版主要是:文学动态 关于文学方面的新闻 以及比较有名誉的人的文章第二版主要是:散文第三版和第四版:各类文章 以及连载中缝:诗歌其实排版的关键在于自然和突出重点第一版一定要突出重点其余在于自然祝你们好运 自己慢慢实践

传统文化刊物设计案例

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创意设计。②美丽乡村建设的美食文化。

书法、国画、剪纸等等这些事具象的传统文化,还有儒家文化等等抽象的文化运用,拿国画来说,国画可以应用到室内设计、手机壳的设计等等。

近年来,“国学热”带动了传统文化的复兴,各行各业都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情况,或多或少的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我国平面设计艺术在不断吸收国际设计风格、经验的基础上,将更多的传统文化因素融入到设计当中,并不断将传统文化因素同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既有丰富传统文化内涵,又符合现代设计理念的经典作品,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国际平面设计的重要主题。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通过现代平面设计表现传统文化内涵,尤其是现代平面设计很多理念同传统文化表达不契合,如果在不了解传统文化理念、语言背景、民族精神的情况下,贸然将传统文化因素引入平面设计,就会造成设计的失败。由于当前还未建立起同传统文化风格相契合的现代平面设计形式,尤其是缺乏兼具传统文化民族性和平面设计理念现代性的设计理念,这就导致我国平面设计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本文认为,在当下我国平面设计领域,设计师的视角、设计切入点、审美情趣等都受到国际平面设计理论的影响,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因素的利用、吸收都是站在西方文化、商业利益、视觉冲击等角度,无法有效的将传统文化内涵通过设计表现出现。因此,本文在分析我国传统文化图形元素形成的背景、风格基础上,研究传统文化图形元素与现代平面设计理念的融合和表现,并针对当前平面设计引进传统文化元素产生的问题,提出传统文化图形元素应该与现代平面设计二次抽象融合。在研究中发现,当前关于传统文化因素在平面设计中应用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文化传承、设计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对于如何将传统文化因素融合到现代平面设计中的研究不足,本文研究可以弥补理论研究的不足,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同时,本文以传统文化因素同现代平面设计理念的融合和表现为基础,提出符合传统文化特性、现代设计理念的平面设计方式,提出传统文化因素应该与现代平面设计二次抽象融合,对于我国平面设计的探索与研究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中国传统图形元素的形成受到多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图形元素形成的背景就是两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华传统文化。具体来说,中国传统图形元素的形成来源于五个方面。首先,民间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对自然、社会认识和生产生活经验的结晶,主要包括民间土文化和市民文化两方面,其对传统图形的推动主要表现在年画、窗花等方面,比如图1、图2。其次,官文化主要以皇权文化为代表,对中国传统图形元素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龙纹、日、月、星、山、水等元素的使用上,比如图3。再次,士大夫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介于官文化和民间文化之间,主要是指由士大夫阶层创造的文化艺术,士大夫文化对传统图形元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创作的艺术作品丰富了传统图形元素,比如图5对图4的借鉴。再次,在中华文化漫长的发展历史就是汉族同周边民族文化交流发展史,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民族文化对传统图形元素的形成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比如图6、图7、图8、图9。最后,佛教、道教文化对传统图形元素形成的影响十分深远,佛教传入我国后,佛教艺术创作思想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其宗教雕塑、绘画直接影响了传统图形元素,飞天造型、卷草纹等对传统图形元素的形成影响比较大。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在传统中医、易经、巫术文化基础上形成,阴阳五行等思想不仅仅直接影响了传统文化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也直接影响了传统图形元素的形成,比如太极、八卦图形等。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中的民间文化、士大夫文化、官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对传统图形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中国传统图形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展、演进的,在不同时代,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思想意识、宗教文化对传统图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了不同时代传统图形具有不同的风格特征。原始社会时期的图形多是雕刻在日常生活物品和器具上的,主要表现人们对自然和世界的认识以及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经验,因此图形表现出线条粗放、造型夸张、具有原始野性美感的特点;春秋战国时期文学艺术活动频繁,社会处在巨大变革时期,这一阶段的图形具有真实、威严、厚重等特点;秦汉时期的图案和纹路生动、高大、饱满、真实、淳朴;魏晋时期宗教发展迅速,传统图形宗教色彩浓厚;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时期,这一时期的图形融合了不同民族的特点,形象变化多段、色彩瑰丽、饱满丰富、雍容华贵;宋代士大夫文化得到发展,传统图形展现出浓厚的文人色彩,清秀、清新、文雅是其主要特征;明清时期的传统图形追求形式感,表现出华丽、复杂、富贵等特点。传统图形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风格多样、形式丰富,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统图形元素对我国平面设计者的设计思维产生了很大影响,主要表现在色彩、内涵、造型等方面。从造型上说,传统图形造型生动、优美,很多造型都已经打上了深刻的中华文化烙印,并且造型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在平面设计中使用传统图形造型,可以丰富平面设计的表达,比如,传统图形中的鸳鸯运用到平面设计中,由于鸳鸯象征男女和美和幸福,因此丰富了平面设计的表达。从内涵上来说,传统图形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文化艺术思想、对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认识,平面设计中使用传统图形元素,有利于平面设计表现更加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从色彩上来说,传统图形色彩丰富,不同色彩代表了不同的阶级、思想,虽然随着时代变迁,色彩意义会有所变化,但传统图形色彩的运用对平面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传统图形源自生产生活实践,虽然是艺术化的表达,但往往在色彩、造型、构图等方面还保留了其实用性的一面,而平面设计是抽象的艺术表达,如果单纯的借用传统图形元素,进行图形拼接,就会导致传统图形内涵得不到展现、平面设计艺术性降低等问题,因此传统图形元素与平面设计的融合需要充分考虑传统图形的内涵、色彩、意蕴、造型等方面的特征。首先,从内涵上来说,传统图形展现了华夏民族先民生产生活实践、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和经验的总结都是蕴含在图形的色彩、构图、造型中的,必须对图形进行深入挖掘,才能领悟其精髓,在平面设计中展现传统图形元素的神韵,同时,传统图形的形式是多元的,种类繁杂多变,相似类型的图案在内涵的表达上可能完全不同,在平面设计中引入传统图形因素,必须从传统文化审美意蕴的高度审视传统图形元素的内涵。比如说北京元盛都餐饮的LOGO设计,就将传统图形中的云纹和中国书法结合起来,传统云纹象征着和谐、吉祥,具有较高的民众基础,在LOGO设计中引入这一图形元素,提高了设计的民众心理接受度,从整体上看,上部云纹造型和下部的中国书法结合,迎合大众心理、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有利于LOGO的传播。其次,传统图形色彩丰富多样,尤其是不同时代、不同文化来源的图形元素对于色彩的运用和表达是不同的,比如说,隋唐以前象征皇权的图形色彩采用黑、白等,而隋唐以后象征皇权的图形则以明黄为主,因此,在平面设计中引入传统图形元素,需要深入考察图形色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同时,传统图形元素色彩具有装饰性和象征性,尤其是使用比较广的图形大众已经形成了基本的认知,将这样的图形引入平面设计,要充分考虑图形色彩的象征意义。比如,剪纸图形一般都使用红色,有幸福、吉祥、喜庆等象征意义,女儿红LOGO的设计既然借用了传统剪纸图形,在色彩使用上也以红色为主,搭配下部分的文字,表现出喜庆、幸福的意蕴。再次,传统图形作为一种符号性图形,具有丰富的意蕴,通过简单的图形可以传达出丰富的信息,因此平面设计借助传统图形符号,能够丰富设计所要表达的内容。最后,传统图形是一种造型艺术,很多传统图形在图形架构、造型方面比较完善,而且传统图形造型同我国传统文化紧密联系,比如说圆形表现了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概念,中国银行将传统图形造型中的圆和方组合在一起,即能够表达天圆地方的概念,也体现了中国银行走向国际化的长远发展目标,同时,圆和方组合在一起,还具有传统铜钱的象征,体现出中国银行的性质。我国具有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绵延不绝的传统文化,传统图形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内容十分丰富,在现代平面设计理念指导下,充分提炼传统图形元素的精髓,将二者抽象融合起来,有助于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促进我国平面设计水平提高,也有利于提升平面设计民族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不断深入,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利用平面设计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是提高我国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根据传统图形内容丰富、造型独特、内涵深广的特点,同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考虑。首先,在现代平面设计理念指导下,促进传统图形元素的再创造,树立创新思维,将传统图形元素巧妙的借用到现代平面设计中。现代标志设计可以借助汉字和书法,汉字或中国书法是传统图形的重要内容,借助汉字和书法,为现代标志设计提供创意,丰富作品内涵,比如说,大碗羊火锅城LOGO设计就借用“羊”的造型和碗的形象,并进行创新改造,鲜明的表现了企业的特点;企业形象设计可以利用图形转换,传统图形是传统文化、民众心理、审美意识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图形转换,在企业LOGO设计中借用传统图形,能够提升企业形象,比如说,喜氏集团借助传统剪纸字样图形“囍”,将其转换为花样图形;包装设计可以借助传统图形进行再创造,传统图形往往以生活用具或者艺术雕塑为载体,这种类型的传统图形,可以在包装设计中直接利用,但必须充分考虑包装设计的实际需求和传统图形特点,并加以创新和改造,比如说普洱茶包装设计以中国传统粗麻布、中国山水画等元素为基础,通过对传统图形的再造,创作出具有美感、和谐感的包装设计。其次,传统图形中很多元素同现代审美理念是冲突的,也有很多传统文化的糟粕不能引入现代平面设计,因此,就需要设计者进行二次创作,也就是说,在借用传统图形元素进行创作时,主要是借用传统图形构思、创意、内涵,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使平面设计既有传统图形的意蕴又符合现代人审美。最后,人的视觉受到外界光线、色彩等因素的干扰,利用这一特点平面设计同传统元素的融合方式更加丰富多元,比如说可以利用平面设计的立体图形错觉虚拟处理和图形色彩虚实应用,创造三维视觉空间,比如说下图的设计充分借用传统的八卦图形、折扇图形,利用立体图形错觉虚拟和色彩虚实,营造出三维视觉效果,丰富平面设计的表现力。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传统图形,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传统艺术思想通过图形的方式表现出来,形成了传统图形内涵丰富性、形式多样性、文化丰厚性的特征,是传统哲学思想和艺术表现规则的集中展现,传统图形元素对现代平面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随着我国在世界上地位不断提高,传统图形元素也影响着国际平面设计行业发展。但现代平面设计理念同传统图形艺术在构图、色彩、审美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差异,如何将传统图形元素和现代平面设计完美融合,保存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能符合现代审美需求,这就需要设计者不仅仅具备深厚的现代平面设计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还需要设计者深入研究传统图形的特点、传统文化精髓,将传统图形的精华提炼出来,以现代平面设计理念为指导,完美融合传统图形元素和现代平面设计。本文在概述传统图形元素形成及特点基础上,研究传统图形元素对平面设计的影响,并根据传统图形特点分析其与平面设计的融合点,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促使传统图形元素与现代平面设计的“再创造”融合和“二次抽象”融合创造。

  • 索引序列
  • 小学语文刊物设计案例
  • 小学语文刊物设计方案
  • 小学语文教学杂志目录设计案例
  • 文学刊物排版设计案例
  • 传统文化刊物设计案例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