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四川地质学报期刊号

四川地质学报期刊号

发布时间:

四川地质学报期刊号

《地质学报》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地质科学学术刊物,反映地质科学各分支学科及边缘学科中最新、最高水平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研究成果。《地质学报》以反映地质学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中遇到的地质学基本问题的研究成果为主要任务,兼顾地质学方法和技术等,涉及地史学、地层学、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矿床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区域地质学以及地质勘探的理论、方法、技术等地质学的各个领域及其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地质学报》中文版,现为月刊;刊号:CN11-1951/P,ISSN0001-5717,多次荣获《国家期刊奖》、《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百种杰出期刊》等20多项荣誉称号,现被《CA》、《GeoRef》等国内外20多家数据库收录,是中国地学界最重要的核心期刊之一。查看更详细内容可上中国地学期刊网—无需注册,直接下载论文全文(OA刊物)。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中科双奖期刊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2厂 定额补助 四川省西昌市长安北路 机械加工、选矿设备的制造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6地质队 定额补助 成都市温江区柳城大道西段6号 地质矿产、固体矿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勘探、探矿工程施工、工程测量、地质灾害治理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8地质队 定额补助 崇州市金带街199号 为国家建设提供地矿勘查服务

顺利的话四到五个月左右,仅供参考。该刊是季刊发行,如果赶不上最近一期,那少则也要四个月。如果该刊稿件量比较大,到审稿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长,等待的时间相应的增加。想具体些,需要让编辑根据作者的情况和社里稿件的情况等,给出一个参考范围。期刊vip上也有其他的可以选择的,如果周期短,也可以考虑选择。

四川地质学报期刊

无数本!

1 辽宁某菱镁矿山主要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6\\/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2 青海省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 青海国土经略 2006\\/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3 福建省安溪县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对策浅谈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6\\/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4 关于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几个主要技术问题的探讨 化工矿产地质 2005\\/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5 太原市西山虎峪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及防治 山西建筑 2005\\/1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6 我国金属矿山固废整治任重道远 环境经济 2005\\/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7 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国土资源导刊 2005\\/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8 湖南郴州市矿业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国土资源导刊 2005\\/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9 江苏省露采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5\\/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10 矿产资源业可持续发展初探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11 东北地区矿业开发态势与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综合研究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5\\/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12 郴州市矿区生态环境状况与土地复垦研究 热带农业科学 2005\\/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13 黑龙江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5\\/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14 西部矿山环境警报 百姓 2005\\/07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15 云南矿山环境保护与整治建议 中国工程科学 2005\\/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16 矿山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探讨 中国矿业 2004\\/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17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指数探讨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4\\/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18 信息在线 河南国土资源 2004\\/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19 江苏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工作现状及其展望 江苏地质 2004\\/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20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策探讨 中国矿山地质找矿与矿产经济——中国矿山地质找矿和矿产经济研讨会论文集 2000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r\n21 辽宁省主要矿山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探讨 化工矿产地质 2004\\/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22 现代测绘技术在金属矿山地质灾害中的地位与应用展望 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23 地质灾害:人为因素有多少? 南方国土资源 2004\\/08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24 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现状、研究与发展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4\\/07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25 中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地球科学进展 2004\\/S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26 江西省某钽铌钨锡矿山主要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4\\/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27 南岭地区矿山环境地质调查的意义、目标与方法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4\\/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28 甘肃西成铅锌矿区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3\\/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29 沿河县地质灾害特征、成因及防治 贵州地质 2003\\/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30 矿山地质灾害分析 化工矿产地质 2003\\/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31 龙门山石灰石矿区生态地质环境的治理保护 露天采矿技术 2003\\/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32 地质灾害特征及影响 四川气象 2003\\/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33 西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地质问题研究 四川地质学报 2003\\/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34 加强矿产资源开发中对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四川环境 2003\\/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35 鞍山市铁矿矿山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对策研究 世界地质 2003\\/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36 金属矿山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3\\/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37 广西主要突发性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南方国土资源 2003\\/10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38 福建省矿山开发造成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 福建水土保持 2002\\/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39 江苏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江苏地质 2002\\/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40 浅析煤炭产业对环境的破坏及对策 煤炭技术 2002\\/1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41 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战略思考 山东地质 2002\\/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42 开阳县矿山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1\\/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43 福建省矿山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及防治建议 福建地质 2001\\/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44 攸县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湖南地质 2001\\/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45 包头市石拐区煤矿矿山地质灾害严重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01\\/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46 马鞍山地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 上海地质 2001\\/S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47 云浮硫铁矿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采矿技术 2001\\/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48 矿山环境问题与对策 云南环境科学 2001\\/S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49 浅议矿山地质环境状况及防治措施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2001\\/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50 我们如何远离地质灾害 中国减灾 2001\\/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51 矿山地质环境状况及防治措施的研究 浙江地质 2001\\/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52 开创地质灾害防治新局面 中国地质 2000\\/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53 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及防治 中国地质 2000\\/08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54 开发与保护同步 资源与环境共举 中国地质 2000\\/08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55 江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矿产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对策思路 江西地质 2000\\/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56 辽宁省采矿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与防治 辽宁地质 2000\\/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57 攀枝花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四川地质学报 2000\\/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58 玉溪市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影响的特点及对策 云南环境科学 2000\\/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59 阜新地区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0\\/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60 攀枝花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资源产业 2000\\/08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61 矿山环境当如何 资源产业 2000\\/09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n\r\n\r\n请查收,本人非地质专业,不足之处请包涵

不是四川地质学报, Acta Geologica Sichuan, 编辑部邮箱 2010年 01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四川地质学报

刘春平1,2(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北京102249)摘要 形成于中-新元古代的彭灌杂岩体构造侵位于映秀断裂和茂汶断裂之间。杂岩体无根,深部岩片北西倾;边界断裂及杂岩体内部早期为韧性变形,叠加晚期脆性改造,内部断裂呈叠瓦状排列,靠近茂汶断裂的杂岩体以韧性变形为主,向东南至映秀断裂,杂岩体韧性变形逐渐减少,脆性变形增加;茂汶断裂断面与志留系地层基本平行。以松潘-阿坝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为基础,结合变质核杂岩理论,提出了彭灌杂岩体形成模式,该模式能有效地解释彭灌杂岩体所有特征。关键词 彭灌杂岩体 基底 映秀断裂 茂汶断裂 韧性形变 模式Study on the Forming Model of Pengguan ComplexLIU Chun-ping1,2(Exploration &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SINOPEC,Beijing100083;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102249)Abstract Pengguan complex formed in Meso-Neoproterozoic was in tectonic emplacement between the Yinxiu fault and the Maowen Pengguan complex is rootless,the deep horses incline to the northwest,the bordering fault zone and the inner complex are the tenacity distortion with superimposing brittle one,the inner faults are imbricate The complex distortion near the Maowen fault is mainly flexible,the tenacity distortion decreases gradually and the brittle one increases gradually in the complex from northwest to The Maowen fault section is almost the same with the attitude of stratum of SOn the basis of structural evolution analysis in Songpan-aba basin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tamorphic core theory,the forming model of Pengguan complex is proposed,which could interpret all of features of Pengguan Key words Pengguan complex basement Yingxiu fault Pengguan fault tenacity distortion forming model松潘-阿坝盆地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处巨型油气盆地聚集带——特提斯构造域的东段,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油气勘探空白区。目前,对盆地大地构造属性仍存在较大分歧,即是巨厚的三叠系海相复理石覆盖下的特提斯洋盆残余?还是稳定基底之上的古生代准地台?因此,基底的存在与否是决定盆地油气资源前景的关键。研究认为,龙门山造山带中部的彭灌杂岩体是在印支运动中被推出地表的盆地基底。因此,圆满地解释彭灌杂岩体的形成机制与形成过程对松潘-阿坝盆地基底的确定具有积极意义。彭灌杂岩体位于龙门山推覆造山带的中段,构造侵位于映秀断裂带和茂汶断裂带之间,呈透镜状分布,长轴呈NE 向延伸,东西长约105km,南北宽8~28km,总面积在1500km2以上。该杂岩体主要由中新元古代的黑云二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辉长岩和钾长花岗岩等组成,形成于晋宁构造运动期间[1]。1 彭灌杂岩体特征1 彭灌杂岩体边界断裂特征茂汶断裂和映秀断裂构成了彭灌杂岩体的西北边界和东南边界。茂汶断裂由4~5条逆冲断层组成[2],倾向NW,倾角陡,多大于70°,局部地段近于直立(图1)。茂汶断裂上盘地层由志留系茂县群组成,下盘为彭灌杂岩体,断面倾角与茂县群的地层倾角近乎平行,仅3°~7°的差异,表明茂汶断裂原始断面近水平,与茂县群地层沉积层面基本平行。茂汶断裂带的构造岩十分发育,有碎裂岩类、糜棱岩类和构造片岩类。碎裂岩类主要为碎裂岩、碎斑岩和碎粒岩,碎斑岩中常能见到变形纹、波状消光等早期韧性变形的痕迹。糜棱岩类主要有初糜棱岩、糜棱岩、千糜岩及变晶糜棱岩,常受到后期脆性断裂活动的叠加改造。构造片岩类表现为构造岩经变形碎裂、糜棱岩化后又重结晶,矿物呈明显的定向拉长,显示出片状构造。显微构造有石英波状消光、变形纹、变形条带、核幔构造、变形石英脉、无根褶皱、韧性剪切带、长石云母膝折、C-S组构、压力影和由矿物拉长形成的A型线理等,且在同一构造岩中出现多种显微构造,具明显的叠加性。从变质矿物绿泥石、绿帘石、阳起石、白云母、黑云母、石英、方解石、角闪石和变质变形岩石特征及变形显微构造组合等判断,茂汶断裂形成于地壳下部15~25km深处、温度约为450~550℃、压力为400~550 MPa的绿片岩相至角闪岩相环境[3]。根据RHSibson(1977)的断层双层模式和MMattauer(1980)的构造层次概念,上述特征反映出茂汶断裂是一条以韧性变形为主的逆冲推覆挤压剪切带,经历了拉张、挤压推覆、后期叠加脆性改造的活动历史。图1 彭灌杂岩体构造剖面图Pt2t—头道桥单元;Pt2sx—烧香洞单元;Pt2c—川心店单元;Pt2s—上坪单元;Smx—志留系茂县群千枚岩;Txt—三叠系小塘子组砂页岩夹煤系地层映秀断裂走向NE,倾向NW,倾角大于70°。在不同地段夹有不同性质推覆岩片,如在灌县虹口,断裂上盘为杂岩体,下盘为三叠系;而在白水河上盘除杂岩体外,还有二叠系和下三叠统灰岩、泥灰岩[4];反映了断层活动的多期性。映秀断裂构造岩类型有:糜棱岩、初糜棱岩等糜棱岩类;千枚岩、云母片岩、钙质片岩等构造片岩类;碎裂花岗岩等碎裂岩类及断层泥砾岩和断层泥。显微构造现象主要集中于断裂带,远离断裂带,构造变形明显减弱。显微构造有波状、带状消光、亚颗粒、长石膝折、压力影、不对称旋转构造、砂钟构造以及微断裂、微裂隙及碎裂矿物等。从显微构造所得到的主应力方位为σ1=310°∠29°,σ2=41°∠1°,σ3=132°∠61°,反映出断裂向上逆冲,且为地壳浅层次低围压的构造环境;在断裂带的构造岩中,常见的变质矿物有绿泥石、绿帘石、黑云母、绢云母、白云母、石英和斜长石等相当于低绿片岩相的矿物组合,形成温度为300~500℃,形成深度5~10km,沿断裂面的位移量约为50km[3,5],明显具有早期以韧性变形为主、叠加后期脆性改造和多期次活动的特征。2 彭灌杂岩体特征彭灌杂岩体主要由中新元古代的黑云二长花岗岩、角闪石英闪长岩、辉长岩、石英闪长岩和黑云英云闪长岩等组成,在白水河地区还有一套绿片岩相,局部见角闪岩相的白水河群变质岩。推覆体内脆-韧性剪切带发育,表现为强烈的片理化和糜棱岩化,呈一系列叠瓦式的逆冲推覆岩片,节理普遍发育。杂岩体内部发育了一系列受边界断裂控制、基本平行的断裂(图2);愈靠近茂汶断裂,岩体中断裂发育密度愈大,断裂影响宽度也愈大,杂岩体变形的韧性程度也愈高;而近映秀断裂一侧则多具脆性断裂,反映出岩体在整体上愈向北西方向经受的变形愈强烈,而且变形层次和温压条件愈高[6]。在成分上,岩体西部有较多基性岩石,而东部基本上无基性岩石出现。岩体中糜棱岩、千枚糜棱岩的定向性都十分规则,表现为韧性剪切带,代表了NE向断裂的特征。图2 彭灌杂岩体航磁资料及解释成果[6]a—航磁资料;b—21km上延结果1—航磁异常等值线(nT);2—航磁异常分区界限;3—断层地球物理资料表明,彭灌杂岩体是无根的(图3)。水电部设计院在沏底关附近进行的钻探发现深处岩体岩心呈斜向薄板状片体向NW延伸,说明此岩体的韧性剪切带向下延伸很远。综上所述,彭灌杂岩体具有如下特征:①年龄古老,形成于晋宁构造运动期间;②由北西向东南,岩体及断裂韧性变形逐渐减少,脆性形变逐渐增加;③边界断裂在早期韧性变形基础上,叠加了后期脆性改造;④杂岩体无根、深部岩片北西倾,表明岩体是随着茂汶断裂和映秀断裂活动,被从北西方向的地壳深部推至地表的;⑤茂汶断裂断面与志留系茂县群地层基本平行,表明茂汶断裂原始断面近水平,与茂县群地层沉积层面基本平行。2 彭灌杂岩体形成模式晋宁运动期间,松潘-阿坝盆地与四川盆地的基底拼接在一起,在泛扬子区形成了统一基底,但基底古地貌起伏不平,彭灌杂岩体正处于一个古高地上。图3 彭灌杂岩形成过程示意从震旦纪开始,盆地北部秦岭洋开裂,受此影响,盆地被海水覆盖,开始接受古生界的沉积,沉积盖层与基底间为超覆不整合(图3a)。至志留纪文洛克期,松潘-阿坝盆地与四川盆地间发生陆内拉张,形成龙门山裂陷槽,产生了由东向西缓倾的叠瓦式低角度断裂体系,断面呈铲状,上陡下缓,断面向下逐渐平缓[7,8],趋于水平;这些断层最终汇聚在一起,形成一条拆离断层,即茂汶断裂;拆离断层在地壳深部以基底与盖层间的不整合面为断面。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拆离断层滑动以韧性形变为特征,这一过程在断面两侧及附近形成明显的韧性变形特征,靠基底一侧,即拆离断层下盘,形成了厚度不等的糜棱岩带及 S-C 组构等显微构造。同时在岩体内部派生了一系列次级断裂,并伴生有次级韧性剪切带。由拆离断裂向基底内部,次级断裂密度逐渐减少,岩性由糜棱岩类逐渐过渡为正常基底岩系。随着龙门山裂陷槽进一步扩张,地壳上部负载减轻,地壳均衡作用使地幔上升,导致基底被不断抬升,由于抬升速度不同而逐渐呈弓形上隆(图3b,c)。龙门山裂陷槽拉张速度和沉积物的充填速度决定了基底上隆的速度。至三叠纪末,受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陆-陆碰撞的影响,盆地构造应力场发生反转,由伸展转为挤压。形成于伸展背景下的叠瓦式低角度断裂体系也由拉张转为剪切逆冲,尤以拆离断层的反转最为明显。拆离断层沿用老断面反转,沉积盖层在断层的运动中,由北西向东南运动。剪切逆冲产生了更多的热量和压力,温度和压力的提高使先期产生的韧性剪切特征被进一步明显化,影响深度范围进一步扩大。此时断面依然平缓,与志留系地层层面几乎平行。整个运动过程呈前展式,位于拆离断层东南的映秀断裂稍后开始活动,但映秀断裂没有沿用老断面,而是直接切过基底凸起部位,在基底内部形成了一条新断裂。映秀断裂也具有韧性剪切的特点,但特征不如位于古高地低部位、埋藏较深且有两期韧性剪切特征叠加在一起的茂汶断裂明显。茂汶断裂和映秀断裂间的岩体和次级断裂受此影响,形成了韧性变形特征由茂汶断裂向映秀断裂递减的特点。随着映秀断裂不断向上逆冲,其背驮的基底岩体愈来愈靠近地表,基底岩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力愈来愈低,两侧断裂也由塑性变形逐渐演变为脆性变形;深部的糜棱岩被再度碎裂岩化,并经退变质而绿泥石化,形成大量绿泥石及断层泥和断层角砾,逐渐形成了先期韧性形变叠加有后期脆性改造的特点。映秀断裂持续活动使岩体脱顶,暴露于地表,其上盘的地层不断被剥蚀,为川西前陆盆地提供物源[9],位于映秀断裂上盘的基底逐渐暴露,直至形成现今的面貌(图3d)。上述形成模式有效解决了彭灌杂岩体与周围岩体不协调、无根,由北东向断裂控制,岩片北西倾,从北西向东南岩体韧性变形减少、脆性变形特征增加及志留系地层与断面平行等诸多问题,满足了彭灌杂岩体的所有特征。因此认为,彭灌杂岩体来自于松潘—阿坝盆地深部,是盆地基底的一部分。参考文献[1]四川省地矿局四川省区域地质志[M]地质专报一(N23)北京:地质出版社,[2]胡新伟,邓江红龙门山中段推覆构造带构造特征[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6,23(3):101~[3]马永旺,杨尽龙门山中段推覆构造的变形特征[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1,28(3):236~[4]马永旺,王国芝,胡新伟“彭灌杂岩”推覆体的构造变形特征[J]四川地质学报,1996,16(2):110~[5]林仿,余团龙门山彭灌杂岩体中梭坡店断裂带显微构造及变形环境分析[J]四川地质学报,1998,18(2):97~[6]林茂炳,马永旺论龙门山彭灌杂岩体的构造属性[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5,22(1):42~[7]刘文均,郑荣才,李祥辉龙门山泥盆纪沉积盆地的古地理和古构造重建[J]地质学报,1999,72(2):109~[8]龙学明龙门山中北段地史发展的若干问题[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91,18(1):8~[9]李勇,曾允孚龙门山逆冲推覆作用的地层标识[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5,22(2):1~

不是四川地质学报, Acta Geologica Sichuan, 编辑部邮箱 2010年 01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四川地质学报期刊投稿

期刊不错,投稿难度一般

1、《工程地质学报》杂志社要求来稿请注明以下信息:作者姓名、职称/职务、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邮政编码。来稿文章字数以6000-8000为宜,摘要字数控制在300-500字左右,英文摘要控制在300 words左右。关键词3-5个。  2、 图/表格:图最好为黑白色,表用三线表。图内、表内汉字为六号宋体,数字、字母为六号新罗马体。通栏图、表宽不超过15cm,半栏图、表不超过5cm。图、表的中英文题目齐全,小五号字。坐标轴上的刻度线朝内。如:  3、单位:有关记号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例如:sin-1应为arcsin, ctg应为cot, tg应为tan, ppm等表示法已要求停止使用;除特征数外,变量应使用单个字母表示(或带下标的单字母,否则由多个字母表示单个变量,易被误解为多个变量相乘)。  4、《工程地质学报》编辑部提示注释主要用于对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内某一特定内容作进一步的解释或说明,文中以注号(例①、②)表示。  5、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并在文中相应处用上角标注明,未公开发表的文献请勿引用。

1、全文一律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包括正文、图名、图注、图内字符、表名、表注、表内文字、文中非英文字符。2、文内标点符号一律使用英文标点符号。英文中无顿号(、)和中文句号(。)。3、文中插图用CorelDraw绘制,或提供。wmf或。dxf格式文件,做成单独的。cdr或。 wmf或。dxf文件;有些由数据转换的图,可用Excel制成。不要将图内物件锁死或群组或合并,以便编辑时可以修改。照片和图版提供原版或高分辨率的扫描文件。4、作者投稿时,请把插图、照片、图版植入文字稿的Word文字的后面,并且稿件大小最好不要超过5M(我刊原则上不限制上传文件的大小,但是文件过大审稿专家审稿时会下载过慢,不方便专家审稿,建议文件超过5M可以做成PDF格式),这样方便审稿专家下载审稿,使稿件能及时得到处理。5、审稿专家审回且退改的稿件:图名、图注、表一律集中放在全文的最后,不要将插图、照片、图版植入文字稿的Word文件中。注意不能缺少Acknowledgments、About the first author、中文摘要。

四川地质学报期刊级别

地质学类核心期刊表1、岩石学报 2、中国科学D 辑,地球科学 3、地质论评 4、地学前缘 5、地质学报 6、地球化学 7、地球科学 8、矿床地质 9、沉积学报 10、地质科学 11、中国地质 12、地球学报 13、现代地质 14、高校地质学报 15、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16、第四纪研究 17、地质通报 18、岩石矿物学杂志19、地质与勘探 20、矿物学报 21、地层学杂志 22、地质科技情报 23、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4、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5、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6、矿物岩石27、物探与化探 28、古地理学报 29、新疆地质 30、地球与环境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2厂 定额补助 四川省西昌市长安北路 机械加工、选矿设备的制造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6地质队 定额补助 成都市温江区柳城大道西段6号 地质矿产、固体矿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勘探、探矿工程施工、工程测量、地质灾害治理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8地质队 定额补助 崇州市金带街199号 为国家建设提供地矿勘查服务

地球物理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岩石学报 Acta Petrologica Sinica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英文版)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自然科学进展(英文版)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山地科学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地理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地球科学学刊(英文版)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英文版)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Applied Geophysics 应用地球物理(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地质学报(英文版)找了会,主要的都在这了,都是SCI(2009)

你说的这类发表的比较慢,因为不容易发表,所以才叫核心。

  • 索引序列
  • 四川地质学报期刊号
  • 四川地质学报期刊
  • 四川地质学报
  • 四川地质学报期刊投稿
  • 四川地质学报期刊级别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