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线阅读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线阅读

发布时间: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线阅读

-QCode~html和谐:儒释道三宗的共同理念 <<理论月刊>>2006年 第04期 作者: 代金平, 戴明玺, 期刊-核心期刊 ISSN : 1004-0544(2006)04-0041-03和谐,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念中国历史上儒释道三教的并立、相融和共存,丰富了和谐精神的内涵,昭示了中国文化的开放性格和多元景观,凸现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恒常价值相似文献: - 和谐:儒释道三宗的共同理念 作者:代金平,戴明玺, 期刊-核心期刊 理论月刊THEORY MONTHLY 2006年 第04期 - 儒释道:天人和谐观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作者:魏博辉, 期刊-核心期刊 学习论坛TRIBUNE OF STUDY 2009年 第02期 - 探析儒、道、佛家的和谐思想 作者:李春玲, 期刊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7年 第04期 - 杨潮观精神世界的艺术透视 作者:盛雪梅, 期刊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2007年 第04期 - 论儒释道三宗的和谐理念 作者:代金平,戴明玺, 期刊-核心期刊 管子学刊GUAN ZI JOURNAL 2007年 第04期 - 论儒家至乐与释老至乐的同异 On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Confucian Happiness and the Buddhist and Taoist Happiness 作者:罗昆,李煌明, 期刊-核心期刊 思想战线THINKING 2005年 第06期 - "和而不同":儒道释和谐思想分疏及其当代启示 "Harmony but not Sameness" : Harmonious Ideas of Confucianism, Taoism and Buddhism and Its Contemporary Inspiration 作者:邵汉明,漆思, 期刊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2007年 第05期 - 郑板桥与儒释道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Zheng Banqiao and Confucianism,Buddhism and Taoism 作者:郑德开, 期刊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2007年 第11期 - 《周易》与儒释道 Zhou Yi and Confucianism and Daoism 作者:李娓, 期刊-核心期刊 唐都学刊TANGDU JOURNAL 2006年 第06期 - 浅论儒释道思想对汪曾祺小说的影响 作者:赖怡菲, 期刊-核心期刊 黑龙江史志HEILONGJIANG SHIZHI 2009年 第06期

资源链接phpH_name=adv&u=534588资源链接phpH_name=adv&u=534588

资料参考: 专著类: 《美语、英语分类对照手册》作者侯宁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7 西文参考文献 Aleksandr D,svejcer; Standard English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ngland [M];; 1978年1、《美语和英语比较分析初探》 作者:杨鑫 来源:自然科学 / 自然科学总论收藏 本文章讨论对于一个生活在英美两国之外的中国人来说,英语只是一种语言.如何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对英语和美语“兼收并蓄”或“择一而从”是每个学习者都会遇到的问题.英语与美语间的差异或许并不构成我们与英美人士交流的障碍,而对使用同种语言的英国人和美国人说来,由于使用的词语不同,或词语的内涵不同,这可能会在某种场合下造成他们之间的误解.所以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和影响对于英语学习者和研究者都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英语,美语,异同,多重标准 2、《英语与美语的比较研究》( The Comparison of American and British English ) 摘要:英国英语是在特定的地理和历史环境中,经过长期的发展而形成的美国英语是在英国英语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基础上衍化而来的本文介绍了它们二者各自的历史 3、《浅析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在词汇上的差异》 作者陆树英 本文论述了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在词汇上存在的一些差异。通过概括地描述了二者在词义,构词方面的差异,以及产生的原由,说明美国英语跟英国英语并不是不同的语言,而是一种语言。 【关键词】:美国英语;英国英语;词汇;差异 【分类号】:H313 【DOI】:CNKI:SUN:GWDT2009-07-06 4、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1 窦东友(华东师大); 浅议英美用语差异 [N];文汇报; 2003年 2 高枫 屈海燕; 词典引进的另一面 [N];中国图书商报; 2007年 3 魏令查; 英语学习词典的趋势 [N];文汇读书周报; 2006年 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 李培华,王学信; 浅析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差异 [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1997年02期; 30-33 2 张玥; 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 [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04期; 91-92 3 公维贵; 浅谈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的差异 [J];临沂师专学报; 1996年04期; 93-95 4 谭海玲; 浅谈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某些差异 [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03期; 112-113 5 傅友相; 浅谈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在语法上的某些差异 [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5年03期; 68-70 6 张智全; 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差异 [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1995年03期; 61-62 7 牛道生,牛晓; 浅析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主要差异 [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04期; 109-112 8 郭元中; 英语教学应注意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的差异 [J];河南教育; 1998年06期; 22 9 王华荣; 略谈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在词汇和语法上的差异 [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01期; 62-65 10 赵英玲; 浅谈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差异 [J];现代中小学教育; 1999年04期; 28-29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 沈军; 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语法差异比较 [D];大连海事大学; 2004年 2 李烨; 美语变体及其社会影响研究 [D];吉林大学; 2004年 3 陈国华; 民族语言活力、语言态度、文化态度以及语言行为 [D];华南师范大学; 2004年 4 樊丽霞; 英语传播及地域变体研究 [D];中国海洋大学; 2003年 5 唐芳; 论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法 [D];上海师范大学; 2006年 6 郑秋坤; 论美国国家英语传播政策对中国语言发展的影响及启示 [D];暨南大学; 2006年 7 祁荣; 英国英语标准发音元音系统的最新演变 [D];四川大学; 2006年 8 熊燕; 非洲英语变体及非洲英语文学的语言特征 [D];重庆师范大学; 2007年 9 延宏; 中国英语及其语言特征 [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4年 10 陈俊; 中国大学EFL学生恭维答语的语用迁移研究 [D];西北工业大学; 2006年 6、《美语和英语使用差异的比较》 <<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 第10期 作者: 牛跃辉, 彭丹丹, 期刊 QCode : zgdljy200710006 本文从商业信函日期、时间和数字、俚语等方面的表达方式对美语和英语的差异进行比较掌握这些不同,进而在与英美人士交往过程中能够熟练运用,这对外语学习者来说,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关键词: 美语, 英语, 差异, 比较 7、 - 美国文化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作者:刘立群, 期刊 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2004年 第06期 - 英汉委婉语比较与民族文化 作者:覃宏, 期刊-核心期刊 广西社会科学GUANGXI SOCIAL SCIENCES 2002年 第05期 - 试论从美语自身特点看英美词汇差异 作者:蔡琮瑶, 期刊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 2008年 第01期 - 从美语、英语差异看美语固有的活力 On inherent vitality in American English from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作者:叶海燕, 期刊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2002年 第03期 - 从介词的使用看语言思维的差异 On the Difference of the Language Thought From the Usage of Preposition 作者:银云忠, 期刊 河池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CHI UNIVERSITY 2005年 第03期 8、李哲; 《分析美语与英语在词汇方面的差异》 [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 [C]; 2006年 9、 1 李相群; 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的主要差异[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04期; 107-110 2 李蕾,聂小民,甫卫东; 浅析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之差异[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04期; 20-22 3 王正明,公丽艳;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的差异(英文)[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06期; 83-87 4 王建卿; 浅谈美语与英语之差异[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01期; 50-54 5 俞奕凌; 浅谈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差异[J]; 嘉兴学院学报; 2002年S1期; 171-173+178 6 屈春芳; 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区别[J];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3年06期; 117-120 7 梁艳君; 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差异[J];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02期; 54-55+69 8 王艺平; 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的差异[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年01期; 40-41 9 廖瑛; 试论美语和英语的差异及其由来与发展[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03期; 70-73 10 魏绪涛; 当代英、美英语辨异[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2年12期; 125-127 9、《从英美两种语言的起源谈如何区分英语与美语词汇》 来自: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09-18 08:00:00 作者:刘立娥; 摘要:本文从英美语的起源与发展入手,重点阐述了英美语的区别、英美语的特点和英美人的性格特征等。中国加入WTO后,了解一些英美语之间的区别是很有必要的。了解英语和美语词汇之间的区别,有助于帮助大学生们和广大英语爱好者,解除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时正确辨认词汇方面的疑惑。尤其对于那些商务、贸易和涉外部门的人员而言,了解英美语词汇之间的区别,更可避免出现一些误解或尴尬的情况。 10、《简论英语与美语的演变及差异》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Evolution and Difference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 第42卷 第02期 作者: 秦莉, 期刊 ISSN : 1000-5242(2002)02-0060-03 发展变化是语言的普遍性规律。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英语派生出新的一支——美国英语。这两种语言在各自不同的环境里不断变化,逐渐产生了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 英语, 美语, 演变, 差异 11、《英语区域变体的形成与发展》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glish Regional Varieties)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 第20卷 第01期 作者: 薛莉, 寇新智 期刊 ISSN : 1008-3030(2006)01-0056-03 英语区域变体的形成与发展是有其历史原因的文章从语法和语音的角度区别了英语的不同区域变体,指出变体的相似性、一致性是绝对的,差异是少量的、相对的随着语言的相互融合趋势日渐明显,变体的差异在逐步缩小,而且现代英语的美语化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关键词: 英语变体, 发音, 语法, 形成, 演变, 发展趋势 12、《语言相对性与英语的区域性变体研究》 (A Study on Language Relativity and the Regional Varieties of English)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4年 第24卷 第05期 作者: 郭遂红, 期刊-核心期刊 ISSN : 1007-7995(2004)10-0064-06 英语已发展成为一门世界性语言,英语在非英语国家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许多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变体从语言相对性的角度对英语区域性变体进行分析研究,论述其产生的历史根源是由于英国在世界上的扩张、以及文化差异,并阐述了英语区域性变体的分类以及人们对区域性变体所持的态度 关键词: 英语, 标准, 区域性变体, 相对性 13、《从英语发展的历史看英语词汇的开放性》 (The Changing of English Vocabula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istory of English)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 第21卷 第04期 作者: 唐文生, 期刊 ISSN : 1008-696X(2004)04-0041-03 从古英语,中古英语到现代英语,英语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无不烙上了时代的痕迹,英语不断地从各民族中扩充词汇不断丰富发展英语词汇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它的区域性变体上英国英语、美国英语、加拿大英语、澳大利亚英语等等各有其不同的风格中国英语作为英语的一种地域性变体,也必将得到广泛的认同 关键词: 英语词汇, 区域性变体, 中国英语

资源链接phpH_name=adv&u=534588资源链接phpH_name=adv&u=534588资源链接phpH_name=adv&u=534588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线阅读下载

朋友: 给您几个好的网址,是有关论文的,很全! 真心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自己找找吧! 祝你好运! 中文免费论文地址集锦 一、 综合类 1、蓝之韵论文 门类较全。 2、学生大论文中心 3、蜂朝无忧论文网 门类很全。 4、论文下载中心 门类很全。 5、论文帝国 二、 教育类 1、教研论文交流中心 以中小学教育为主,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文章居多。 2、教育教学论文网 以教育论文为主,包含:语文论文 美术论文 物理论文 化学论文 英语论文 历史论文 德育论文 教学论文 数学论文 音乐论文 生物论文 自然论文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摄影论文 劳动技术 农村教育 毕业论文 素质论文 医学论文 电子电器学 思维科学 计算机论文 活动课教学 书法篆刻论文 创新教育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 西部教育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3、教育论文 -/asp 4、中国园丁网论文大观 5、北大附小学校教师的文章: 三、 专业类 1、优秀论文杂志 以科技类为主。 2、论文资料网 以财经经济管理类为主。 3、法律图书馆 -/ 文如其名。 4、法学论文资料库 -/lw/ 文如其名。 5、中国总经理网论文集 6、mba职业经理人论坛 7、中国农业在线-农业论文 8、体育论文 9、财经学位论文下载中心 10、公开发表论文_深圳证券交易所 11、中国路桥资讯网论文资料中心 12、论文商务中心 13、法律帝国: 四、 论文写作教学类 1、学术论文 其实是学术论文的写作网站。 五、 博硕士论文 1、论文统计 实际上就是万方的论文统计。 2、台湾博硕士论文咨讯网 3、北京大学学位论文样本收藏 4、学位论文 (清华大学)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论文中国 : 新浪论文网分类:_dir/jy/lw/ 中国论文联盟: 大学生论文库 论文资料网: 论文下载中心: 毕业论文网: 学位论文: 无忧论文网: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论文库:

网上能查到,这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主办,由铁岭师专、营口师专、辽阳师专、锦州师专、抚顺师专、朝阳师专联合承办。中心编辑部设在铁岭。

资料参考: 专著类: 《美语、英语分类对照手册》作者侯宁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7 西文参考文献 Aleksandr D,svejcer; Standard English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ngland [M];; 1978年1、《美语和英语比较分析初探》 作者:杨鑫 来源:自然科学 / 自然科学总论收藏 本文章讨论对于一个生活在英美两国之外的中国人来说,英语只是一种语言.如何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对英语和美语“兼收并蓄”或“择一而从”是每个学习者都会遇到的问题.英语与美语间的差异或许并不构成我们与英美人士交流的障碍,而对使用同种语言的英国人和美国人说来,由于使用的词语不同,或词语的内涵不同,这可能会在某种场合下造成他们之间的误解.所以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和影响对于英语学习者和研究者都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英语,美语,异同,多重标准 2、《英语与美语的比较研究》( The Comparison of American and British English ) 摘要:英国英语是在特定的地理和历史环境中,经过长期的发展而形成的美国英语是在英国英语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基础上衍化而来的本文介绍了它们二者各自的历史 3、《浅析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在词汇上的差异》 作者陆树英 本文论述了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在词汇上存在的一些差异。通过概括地描述了二者在词义,构词方面的差异,以及产生的原由,说明美国英语跟英国英语并不是不同的语言,而是一种语言。 【关键词】:美国英语;英国英语;词汇;差异 【分类号】:H313 【DOI】:CNKI:SUN:GWDT2009-07-06 4、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1 窦东友(华东师大); 浅议英美用语差异 [N];文汇报; 2003年 2 高枫 屈海燕; 词典引进的另一面 [N];中国图书商报; 2007年 3 魏令查; 英语学习词典的趋势 [N];文汇读书周报; 2006年 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 李培华,王学信; 浅析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差异 [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1997年02期; 30-33 2 张玥; 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 [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04期; 91-92 3 公维贵; 浅谈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的差异 [J];临沂师专学报; 1996年04期; 93-95 4 谭海玲; 浅谈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某些差异 [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03期; 112-113 5 傅友相; 浅谈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在语法上的某些差异 [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5年03期; 68-70 6 张智全; 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差异 [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1995年03期; 61-62 7 牛道生,牛晓; 浅析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主要差异 [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04期; 109-112 8 郭元中; 英语教学应注意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的差异 [J];河南教育; 1998年06期; 22 9 王华荣; 略谈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在词汇和语法上的差异 [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01期; 62-65 10 赵英玲; 浅谈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差异 [J];现代中小学教育; 1999年04期; 28-29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 沈军; 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语法差异比较 [D];大连海事大学; 2004年 2 李烨; 美语变体及其社会影响研究 [D];吉林大学; 2004年 3 陈国华; 民族语言活力、语言态度、文化态度以及语言行为 [D];华南师范大学; 2004年 4 樊丽霞; 英语传播及地域变体研究 [D];中国海洋大学; 2003年 5 唐芳; 论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法 [D];上海师范大学; 2006年 6 郑秋坤; 论美国国家英语传播政策对中国语言发展的影响及启示 [D];暨南大学; 2006年 7 祁荣; 英国英语标准发音元音系统的最新演变 [D];四川大学; 2006年 8 熊燕; 非洲英语变体及非洲英语文学的语言特征 [D];重庆师范大学; 2007年 9 延宏; 中国英语及其语言特征 [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4年 10 陈俊; 中国大学EFL学生恭维答语的语用迁移研究 [D];西北工业大学; 2006年 6、《美语和英语使用差异的比较》 <<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 第10期 作者: 牛跃辉, 彭丹丹, 期刊 QCode : zgdljy200710006 本文从商业信函日期、时间和数字、俚语等方面的表达方式对美语和英语的差异进行比较掌握这些不同,进而在与英美人士交往过程中能够熟练运用,这对外语学习者来说,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关键词: 美语, 英语, 差异, 比较 7、 - 美国文化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作者:刘立群, 期刊 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2004年 第06期 - 英汉委婉语比较与民族文化 作者:覃宏, 期刊-核心期刊 广西社会科学GUANGXI SOCIAL SCIENCES 2002年 第05期 - 试论从美语自身特点看英美词汇差异 作者:蔡琮瑶, 期刊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 2008年 第01期 - 从美语、英语差异看美语固有的活力 On inherent vitality in American English from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作者:叶海燕, 期刊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2002年 第03期 - 从介词的使用看语言思维的差异 On the Difference of the Language Thought From the Usage of Preposition 作者:银云忠, 期刊 河池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CHI UNIVERSITY 2005年 第03期 8、李哲; 《分析美语与英语在词汇方面的差异》 [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 [C]; 2006年 9、 1 李相群; 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的主要差异[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04期; 107-110 2 李蕾,聂小民,甫卫东; 浅析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之差异[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04期; 20-22 3 王正明,公丽艳;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的差异(英文)[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06期; 83-87 4 王建卿; 浅谈美语与英语之差异[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01期; 50-54 5 俞奕凌; 浅谈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差异[J]; 嘉兴学院学报; 2002年S1期; 171-173+178 6 屈春芳; 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区别[J];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3年06期; 117-120 7 梁艳君; 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差异[J];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02期; 54-55+69 8 王艺平; 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的差异[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年01期; 40-41 9 廖瑛; 试论美语和英语的差异及其由来与发展[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03期; 70-73 10 魏绪涛; 当代英、美英语辨异[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2年12期; 125-127 9、《从英美两种语言的起源谈如何区分英语与美语词汇》 来自: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09-18 08:00:00 作者:刘立娥; 摘要:本文从英美语的起源与发展入手,重点阐述了英美语的区别、英美语的特点和英美人的性格特征等。中国加入WTO后,了解一些英美语之间的区别是很有必要的。了解英语和美语词汇之间的区别,有助于帮助大学生们和广大英语爱好者,解除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时正确辨认词汇方面的疑惑。尤其对于那些商务、贸易和涉外部门的人员而言,了解英美语词汇之间的区别,更可避免出现一些误解或尴尬的情况。 10、《简论英语与美语的演变及差异》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Evolution and Difference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 第42卷 第02期 作者: 秦莉, 期刊 ISSN : 1000-5242(2002)02-0060-03 发展变化是语言的普遍性规律。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英语派生出新的一支——美国英语。这两种语言在各自不同的环境里不断变化,逐渐产生了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 英语, 美语, 演变, 差异 11、《英语区域变体的形成与发展》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glish Regional Varieties)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 第20卷 第01期 作者: 薛莉, 寇新智 期刊 ISSN : 1008-3030(2006)01-0056-03 英语区域变体的形成与发展是有其历史原因的文章从语法和语音的角度区别了英语的不同区域变体,指出变体的相似性、一致性是绝对的,差异是少量的、相对的随着语言的相互融合趋势日渐明显,变体的差异在逐步缩小,而且现代英语的美语化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关键词: 英语变体, 发音, 语法, 形成, 演变, 发展趋势 12、《语言相对性与英语的区域性变体研究》 (A Study on Language Relativity and the Regional Varieties of English)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4年 第24卷 第05期 作者: 郭遂红, 期刊-核心期刊 ISSN : 1007-7995(2004)10-0064-06 英语已发展成为一门世界性语言,英语在非英语国家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许多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变体从语言相对性的角度对英语区域性变体进行分析研究,论述其产生的历史根源是由于英国在世界上的扩张、以及文化差异,并阐述了英语区域性变体的分类以及人们对区域性变体所持的态度 关键词: 英语, 标准, 区域性变体, 相对性 13、《从英语发展的历史看英语词汇的开放性》 (The Changing of English Vocabula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istory of English)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 第21卷 第04期 作者: 唐文生, 期刊 ISSN : 1008-696X(2004)04-0041-03 从古英语,中古英语到现代英语,英语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无不烙上了时代的痕迹,英语不断地从各民族中扩充词汇不断丰富发展英语词汇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它的区域性变体上英国英语、美国英语、加拿大英语、澳大利亚英语等等各有其不同的风格中国英语作为英语的一种地域性变体,也必将得到广泛的认同 关键词: 英语词汇, 区域性变体, 中国英语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线阅读官网

网上能查到,这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主办,由铁岭师专、营口师专、辽阳师专、锦州师专、抚顺师专、朝阳师专联合承办。中心编辑部设在铁岭。

统一战线是指一些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在具有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组成的政治联盟。无产阶级统一战线是在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和组织的统一战线。毛泽东领导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确立的统一战线,主要是服从服务于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联盟。其本质是团结大多数、孤立敌人。它的历史使命是在中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和消灭剥削阶级,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从实质上说都是革命的统一战线。一、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必要性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在革命中所面临的阶级敌人是异常强大的, 面对的是发展到帝国主义新阶段的相互勾结在一起的国际资产阶级。因此, 马克思列宁主义教导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不但要根据革命的性质和任务, 团结一切被压迫和被剥削的劳动群众, 而且“要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最小的机会, 来团结大量的同盟者。尽管这些同盟者是暂时的、动摇的、不稳定的、靠不住的, 有条件的。”因为只有这样, 才能最大限度地削弱和孤立敌人。中国无产阶级是一个最有觉悟性、组织性的阶级,要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一)中国革命力量和反动力量敌我力量对比的必然选择毛泽东说“中国的和世界的反革命力量是比较过去更加衰弱了,中国的和世界的革命力量是比较过去更加增加了。但同时目前中国的和世界的反革命力量暂时还是大于革命力量。”认清当前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一方面,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清政府和各帝国主义列强《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再到后来日本侵华战争的步步升级,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中国面临着亡国亡种的危险,中国人民必须团结起来,组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共同面对凶残的敌人。另一方面,自从中英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打开中国的国门,中国就日益沦为一个半封建主义的国家,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虽然有所发展,然而封建势力在中国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在农村乃至城市仍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国民党蒋介石在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也逐渐沦为“依靠外国帝国主义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共势力的中心”2。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中国的反封建任务异常艰巨。由于中国革命的特殊历史条件,作为革命基本力量的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只有建立统一战线才能争取广大中间势力以壮大革命队伍,最大限度孤立敌人,才能与武装斗争相配合,准确有力地打击革命的主要敌人,最终战胜敌人,打倒三座大山的束缚,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二)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而必须采取的正确策略原则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异常艰巨和复杂的,革命形势也是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也必须不断地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而不断改变自己的策略原则。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矛盾已经上升成为中国最主要矛盾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最终形成全民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面对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挑起内战,中国共产党又发展了和各民主党派以及国内的民主进步势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最终赢得了内战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一)是中国革命主要法宝之一,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之一统一战线历来都是我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组成部分,是党的一项涉及全局的基本政策,它是为党的总路线服务的。因此,统一战线的正确与否,统战工作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成败兴衰。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 将来还是这样。历史已经证明凡是党的路线正确,统一战线就一定会发展、会扩大而统一战线政策的正确贯彻,反过来又会促进党的路线的顺利贯彻、执行,并使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否则,情况就完全相反。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实践中两次成功和两次失败就是最好的证明。大革命的失败根本原因在于,不能真正放手发动群众,为了实现国共合作的“团结”,对于农民的土地要求不能真正满足,不能组成牢固的工农联盟,以致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除了军事指挥上的失败,还在于不能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客观地看待国民党内部的分裂,错过了一次扭转败局的良机,导致了红军和中共中央不得不踏上艰苦的长征。与此相反,土地革命的兴起,抗日战争的兴起和胜利,恰恰在于根据当时的实际,建立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千千万万的群众,组成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取得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三)统一战线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和夺取政权李穆玲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国民革命时期)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最初登上中国革命历史舞台的政治地位、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工农群众的领导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时期)强化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领导地位、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奠定和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3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 为反对主要的敌人及完成重要的政治任务, 同其他革命阶级和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而结成的联盟。它是革命斗争的利器, 正确地掌握和运用它会推动革命向前发展反之, 也会把革命引人歧途。随革命形势的变化发展, 其内容和形式也有所不同。党在两条战线上的胜利,为夺取政权准备了必要的条件。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隆重举行,标志着新中国政权的建立。注释:1 2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603李穆玲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统一战线的发展和历史作用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总57期)作者简介:张雪青(1985―),男,,河南信阳人,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家共产主义运动2010级研究生。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

教师的劳动特点由教师的任务和职业角色的多重性所决定。教师劳动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复杂性。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由其工作性质、任务及过程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教师的劳动属于专业性工作,教师为专业人员,从职业性质上认定它是从事精神财富生产的脑力劳动者,具有复杂性。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包含多方面的要求和较为复杂的内容。教师的劳动过程是培养人的精神生产的过程,不同于物质生产的操作过程。现代学校教育中知识的传输量明显增加,强调发展学生智能,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同时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与方法日益应用于教育领域,这都要求教师有更高的专业水平,这说明现代教师劳动复杂性提高了。 第二,创造性。 (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劳动对象的特点所决定的。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特别是中小学教师,他们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少年儿童。这就要求,教师的劳动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讲科学性,同时还要讲艺术性,像艺术家那样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教育工作是对人的改造与塑造的统一。

教师的劳动方式和劳动对象决定了对教师的语言行为有特定的要求:(1)教师语言表达准确、逻辑性强,语言符合标准,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流畅、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富有启发性和感召力等。(2)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是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语言艺术的再创造,这个过程的实现有明确的要求,有些要求反映了教师语言的行为规范的特点。

统一战线是指一些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在具有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组成的政治联盟。无产阶级统一战线是在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和组织的统一战线。毛泽东领导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确立的统一战线,主要是服从服务于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联盟。其本质是团结大多数、孤立敌人。它的历史使命是在中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和消灭剥削阶级,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从实质上说都是革命的统一战线。一、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必要性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在革命中所面临的阶级敌人是异常强大的, 面对的是发展到帝国主义新阶段的相互勾结在一起的国际资产阶级。因此, 马克思列宁主义教导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不但要根据革命的性质和任务, 团结一切被压迫和被剥削的劳动群众, 而且“要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最小的机会, 来团结大量的同盟者。尽管这些同盟者是暂时的、动摇的、不稳定的、靠不住的, 有条件的。”因为只有这样, 才能最大限度地削弱和孤立敌人。中国无产阶级是一个最有觉悟性、组织性的阶级,要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一)中国革命力量和反动力量敌我力量对比的必然选择毛泽东说“中国的和世界的反革命力量是比较过去更加衰弱了,中国的和世界的革命力量是比较过去更加增加了。但同时目前中国的和世界的反革命力量暂时还是大于革命力量。”认清当前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一方面,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清政府和各帝国主义列强《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再到后来日本侵华战争的步步升级,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中国面临着亡国亡种的危险,中国人民必须团结起来,组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共同面对凶残的敌人。另一方面,自从中英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打开中国的国门,中国就日益沦为一个半封建主义的国家,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虽然有所发展,然而封建势力在中国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在农村乃至城市仍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国民党蒋介石在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也逐渐沦为“依靠外国帝国主义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共势力的中心”2。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中国的反封建任务异常艰巨。由于中国革命的特殊历史条件,作为革命基本力量的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只有建立统一战线才能争取广大中间势力以壮大革命队伍,最大限度孤立敌人,才能与武装斗争相配合,准确有力地打击革命的主要敌人,最终战胜敌人,打倒三座大山的束缚,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二)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而必须采取的正确策略原则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异常艰巨和复杂的,革命形势也是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也必须不断地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而不断改变自己的策略原则。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矛盾已经上升成为中国最主要矛盾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最终形成全民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面对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挑起内战,中国共产党又发展了和各民主党派以及国内的民主进步势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最终赢得了内战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一)是中国革命主要法宝之一,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之一统一战线历来都是我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组成部分,是党的一项涉及全局的基本政策,它是为党的总路线服务的。因此,统一战线的正确与否,统战工作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成败兴衰。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 将来还是这样。历史已经证明凡是党的路线正确,统一战线就一定会发展、会扩大而统一战线政策的正确贯彻,反过来又会促进党的路线的顺利贯彻、执行,并使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否则,情况就完全相反。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实践中两次成功和两次失败就是最好的证明。大革命的失败根本原因在于,不能真正放手发动群众,为了实现国共合作的“团结”,对于农民的土地要求不能真正满足,不能组成牢固的工农联盟,以致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除了军事指挥上的失败,还在于不能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客观地看待国民党内部的分裂,错过了一次扭转败局的良机,导致了红军和中共中央不得不踏上艰苦的长征。与此相反,土地革命的兴起,抗日战争的兴起和胜利,恰恰在于根据当时的实际,建立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千千万万的群众,组成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取得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三)统一战线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和夺取政权李穆玲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国民革命时期)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最初登上中国革命历史舞台的政治地位、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工农群众的领导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时期)强化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领导地位、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奠定和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3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 为反对主要的敌人及完成重要的政治任务, 同其他革命阶级和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而结成的联盟。它是革命斗争的利器, 正确地掌握和运用它会推动革命向前发展反之, 也会把革命引人歧途。随革命形势的变化发展, 其内容和形式也有所不同。党在两条战线上的胜利,为夺取政权准备了必要的条件。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隆重举行,标志着新中国政权的建立。注释:1 2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603李穆玲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统一战线的发展和历史作用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总57期)作者简介:张雪青(1985―),男,,河南信阳人,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家共产主义运动2010级研究生。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教材

国外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员工激励做得比较好,国有企业相对较差,案例也比较少。  海尔做得相对较好,你可以查查海尔的案例。  详细参考 完善国有企业中的员工激励机制 <<经济师 China Economist>> 刘忠良  完善国有企业中的员工激励机制 <<黑河学刊 Heihe Journal>> 陈晓利 , 廖淑华  浅论建立和完善企业激励机制 <<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Guangxi Commercial College>> 韦启钧  浅谈国企改革中的员工激励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王宁  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问题的探讨 Probe On rewarding system for employees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科技创业月刊 Pioneering With Science & Technology Monthly>> 吕亚明 , 罗庆霞 , 易丹丹  对国有企业实行股票期权激励的实效研究 A Substantial Study of Stock Option Stimulation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李震 , 朱克勤  国有建筑企业职工持股激励机制分析 Analysis on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Stimulation Mechanism in the State-Owned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hongqing Jianzhu University>> 张建军 , 郑华 , ZHANG Jian-jun , ZENG Hua  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 The present situational probe and innovation strategy of encouragement mechanism to intellectual employees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华东经济管理 East China Economic Management>> 黄攸立 , 郑超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丹东师专学报 Journal of Dandong Teachers College>> 陶艳秋 , 郭伏 , 贾晓东  我国国有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分析 <<商场现代化 Market Modernization>> 付红章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Problems of Labor Source Management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LIU Zhi-cheng , 刘志成

网上能查到,这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主办,由铁岭师专、营口师专、辽阳师专、锦州师专、抚顺师专、朝阳师专联合承办。中心编辑部设在铁岭。

教师的劳动特点由教师的任务和职业角色的多重性所决定。教师劳动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复杂性。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由其工作性质、任务及过程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教师的劳动属于专业性工作,教师为专业人员,从职业性质上认定它是从事精神财富生产的脑力劳动者,具有复杂性。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包含多方面的要求和较为复杂的内容。教师的劳动过程是培养人的精神生产的过程,不同于物质生产的操作过程。现代学校教育中知识的传输量明显增加,强调发展学生智能,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同时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与方法日益应用于教育领域,这都要求教师有更高的专业水平,这说明现代教师劳动复杂性提高了。 第二,创造性。 (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劳动对象的特点所决定的。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特别是中小学教师,他们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少年儿童。这就要求,教师的劳动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讲科学性,同时还要讲艺术性,像艺术家那样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教育工作是对人的改造与塑造的统一。

  • 索引序列
  •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线阅读
  •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线阅读下载
  •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线阅读官网
  •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
  •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教材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