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关于环保的杂志文章怎么写

关于环保的杂志文章怎么写

发布时间:

关于环保的杂志文章怎么写

近几年来,我发现我们的资源越来越容易枯竭了。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最近大量的采集资源,才导致我们的母亲日渐枯竭。  是什么让我们这位母亲的资源越来越少了呢?当然是我们人类过度的糟蹋不珍惜,才会造成这样严重的结果的。我们的地球森林面积曾经达到了6亿公顷,这笔惊人的数字是由于我们人类以前有着保护环境的重要意识,深知如果没有了良好的环境,我们也就无法呼吸到微风轻拂过草面的甜美味道。而现在呢?我们地球的森林面积还不到了6公顷,这种状况,就是因为我们人类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和毁林开荒而造成的,使世界上的森林面积几乎每年减少了1%,现在我们的保护在自然的重要意识越来越浅,不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由于森林逐渐变少,我们呼吸的第一口空气也就越来越不清新……  还不止森林资源被破坏,还有我们的矿产资源。它是有限的,现在我们的开采技术不断提高,速度不断加快,使某些矿种发生短缺,甚至面临枯竭。到那时,我们将永远呆在荒凉的大地上。

环保,从身边小事做起 最近,北京一群中学生给朱镕基总理写了一封提倡环境保护的信,引起了总理的高度重视。朱总理在同学来信上批示说,初二学生如此关心环保,实令我等长辈惭愧。……扪心自问,我们每一位又何尝不应该对此深刻反省呢? 环境保护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我国政府也早就提出了明确的治理目标。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普通人,虽然不可能都直接从事环保工作,但我们完全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当看到洗手间的水龙头在滴水时,是不是能够举手关上呢?当电池用完后能否分类收藏处理而不是随手扔掉呢?当购物时能否自觉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呢?……一件件小事虽然都很不起眼,但却体现我们究竟具备了多少环保意识。 笔者知道有一位老太太,她每次上街买菜都要自带一个小布袋,每次上餐馆吃饭都要自带一个小钢勺。看起来很平常,但能够像这位老同志那样,长年自觉坚持不使用白色塑料袋,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确实不容易。这不但要有坚定的环保信念,还需要有良好的习惯。无可置疑,环境意识与人们的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在大学校园里我们最容易找到环境保护的支持者。但是,我们同样也能够经常在大学的食堂垃圾桶里发现大量的剩饭剩菜。笔者还听说有这么一位大学生,他热心环保事业,曾积极奔赴云南边陲保护金丝猴,但他却可以数次忘了关掉水房里哗哗流的水龙头。这提醒我们,全面的环境保护和全民族环保意识的普及与提高,决非轻而易举;环境保护不仅仅包括动物、森林的保护、防止大气和水的污染这样一些“大事”,也包括我们周围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各种小事。 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归根结底是基于保护地球上日益枯竭的资源,保护我们生存发展的最起码条件。当工业文明进入20世纪后,它对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对资源的使用走向了滥用,这引起了人们越来越高度的警惕。各国政府为了保护环境,采取了许多措施,环境保护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且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今天,提起环境保护,几乎没有什么人会公开反对,但是真正做到自觉长久地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还有许多工作在等待着我们去做。我认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树立起环保意识,具体地说就是树立资源意识,生存意识。要让大家都认识到,保护环境与资源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今天的生存!不能抱着环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别不大的思想,也不能对保护环境有任何松懈和怕麻烦的思想。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固然负有重要的责任,而每个单位,每个企业,每个人对此更是承担了更为直接、更为具体的责任。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社会、也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蓝天。在这一点上,北京的中学生们已经为我们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难道我们还有什么需要犹豫的吗?让环保走进我们的生活 人类只有一个可生息的村庄-地球。可是这个村庄正在被人类制造出来的各种环境灾难所威胁:水污染、空气污染、植被萎缩、物种濒危、江河断流、垃圾围城、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作为居住在地球上的村民,我们不能仅仅担忧和抱怨,而必须行动。意识到那种无节制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生活方式是造成环境恶化的根源,我们愿意选择有利于环境的生活方式来善待地球: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 绿色消费,环保选购(Reevaluate) 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 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cycle) 保护自然,万物共生(Rescue) 善待地球的生活,是人人可以接近的绿色生活。绿色生活是一个绿色的信号,它刺激着企业界去发展绿色的技术;绿色生活是一个绿色的要求,它鼓励着政治家去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政绩;绿色生活是一个绿色的承诺,它提醒当代人去保障后代人生存的权利。 善待地球,是一种时尚,一种世界性和世纪性的时尚。当环保成了人人可以参与的行为和时尚,绿色,也就渗进了我们的文化与文明。在21世纪,环保行为意味着一个人的素质和教养,正如环境质量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和力量。 善待地球,也是一种回归,向崇尚亲情、崇尚自然的东方文明的回归,那种无节制耗竭地球物质的文明是残缺的文明,它会毁掉我们的自然家园,也荒掉我们的精神家园。物质文明若不与环境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结合,给人类带来的将是短暂的满足和永久的厄运。 善待地球, 又是一场变革,一场静悄悄的、牵涉到每个阶层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变革。它需要智慧去关注生存环境的变化,需要良知去阻止破坏环境的现象,需要热情去传播环保的理念,更需要勇气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价值和生活习惯,它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因为它的成败所系,是人这个物种的生存或者毁灭。 中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承受着历史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强的发展压力。我们只有一条长江,毁掉了不会再来,我们只有一个家园,失去了不会再有。爱国的公民,请首先爱护这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请从一点一滴的环保行为作起。 在未来的世纪里,中国, 是由于可持续的发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还是因为自毁家园的短期行为亡国灭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民族能否建立起环境意识,取决于你、我、他,我们每一个人的行动。保护环境,匹夫有责。 第一部分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正面临着生态危机。只要我们改变既浪费又污染的生活方式,就能够改善环境,减轻地球的负担。无节制地消耗地球资源将使人类生存无法持续。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有责任倡导和实施节约资源的生活方式;无论你多富裕,都无权挥霍地球资源,因为地球是我们从后代受手中借来的。当代人的经济尺度根本无法体现生态环境资源真正的价值。节约,在这里不只是经济行为,也是一种环保时尚。你会因关心地球、关怀未来而受到尊敬。挥霍,不再是体面与荣耀,而是自私和冷漠,因为你为了自己的享受不惜毁掉后人的生存根基。从“Reduce”——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做起,开始你的绿色人生!第二部分 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Reevaluate) 我们的每一个消费行为都潜存着一个信息。我们应该:Reevaluate——带着环保的眼光去评价和选购商品,审视该产品在生产、运输、消费、废弃的过程中会不会给环境造成污染。我们手中的钞票就像是“绿色的选票”,哪种产品符合环保要求,我们就选购哪种产品,这样它就会逐渐在市场上占有越来越多的份额;哪种产品不符合环保要求,我们就不买它,同时也动员别人不买它,这样它就会逐渐被淘汰,或被迫转产为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产品。如果每个消费者都能有意识地选择有利于环境的消费品,那么这些信息就将汇集成一个信号,引导生产者和销售者正确地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请珍惜你手中的“绿色选票”!第三部分 重复使用,多次利用 (Reuse) 现代化生活中充斥着许多一次性用品:一次性餐具、一次性桌布、一次性尿布、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刮刀、一次性笔、一次性照相机……一次性用品给人们到来了短暂的便利,却使生态环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它们加快了地球资源的耗竭,同时也给地球带来了灾难。 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应当成为新的社会风气和新的生活时尚。选择这种时尚虽然是生活小事,却能体现我们的环境意识。因为我们不愿用向后代透支的资源,来营造自己一时的方便。让我们摆脱“一次性消费”的诱惑,走进“Reuse”-多次使用和永续发展的时代。水!我的最后一滴眼泪 “人类最后一滴水是什么?”九岁的儿子突然问我。“又是脑筋急转弯吗?” 儿子喜欢脑筋急转弯的游戏,这方面的书买了很多,他乐此不疲地读个没完没了。 “你说吗!说完我再告诉你。” “人类最后的一滴水,还是水呗!” “不对,是人的眼泪。” “谁说的?”我惊讶于儿子的答案。“是广告。” “好儿子,你知道广告的意思吗?” “让我们节约用水。” “谢谢你的脑筋急转弯。” “不是脑筋急转弯,是广告。自然老师让我们回家,向每位家长提问。” “那就代我谢谢你们老师。” 多好的老师。 多好的老师。 这件事过去很久了,可是我一直没有忘记。一次, 一位来学校办事的家长,向我讲了一件事。她去大学看女儿,正置初夏,半夜起夜,发现水房有哗哗的流水声。走进去一看,在哗哗流淌的水龙头下面放着一袋牛奶。她明白,流水是为了降低温度,保证牛奶不变质,其代价却是一夜自来水的流失。 “我要问一袋奶多少钱?一夜流去的自来水多少钱?” 我当时语塞。从此,每次为新学生上实验课前,我必讲这个故事。父母亲过了近一辈子的苦日子,节俭成了习惯。为了节省水费,老爸老妈,每天用一个水盆放在水龙头下,把水龙头微微开一点点,使水一滴一滴地滴落,一夜下来就是一盆,第二天早晨做饭和洗碗的水就够用了,每次的洗脸水也不倒掉,用来冲洗便池。如此节约用水,每月老两口的水费只有三元钱左右,也就是说,一个月用水三吨。当然实际用水比三吨要多一些,原因是,滴水的时候水表不走字。每次看见一滴一滴落下的水,眼里是泪,滴滴滴在我的心里。老人家苦惯了,穷怕了,无论他手里有多少钱,他都不忘节俭。我劝父母不要再这样做了,答应所有的水费我来交。 “钱能省为什么不省,这只是举手之劳。” “可是一个月能省几元钱哪?” “能省一元是一元。” 我没有再说什么。没有想到,我和妈妈的谈话,被在一旁的儿子听到了。回家的当天晚上,儿子学姥姥的样子,把洗脸盆放到了水龙头下,也接起了水。第二天一早,老公把接满的一盆水随手就倒掉了。“爸爸你浪费。”儿子第一次冲着爸爸大喊,声音中满是愤怒。“你给老子听着,我们家不搞这一套。” “你们家,还是我们家,怎么分?”我听着很不舒服。“你别多心,我没有别的意思。你老爸老妈的节约劲,我不想让儿子学,发家不能靠节约。” “节约用水和发家致富是两回事,你不要小瞧人,也不要带坏孩子。” “我们不要在孩子面前争论此事好吗?” 过后,我们并没有再讨论那个问题,儿子的节约用水也没有进行下去,原因是我不想激化矛盾。说真的我不赞成父母的做法,多少是在占公家便宜。但我也不赞成老公的态度,节俭是美德,如果没有父母亲的节俭,我连大学也没有办法读下来。发家不能靠节省,却也不无道理。 矛盾,人就是生活在矛盾中,矛盾需要调解来缓和。但是,如果矛盾激化到不能缓和时,就要有麻烦。今年入夏辽宁大旱,几天来,报纸上连连报道各地缺水的情况,我又想起了上面的故事。水!我不想再为你流泪,我决定从现在起,让你一滴一滴的融入我的血液,谱写我的生命。先生,我要和你好好的谈谈这个问题!矛盾已经无法调和。不是为了发家,是为了眼泪和水。我看到藏羚羊惊恐的眼睛 南开大学的张海桥参加了野牦牛队的追捕行动,亲眼看到一只被剥光皮的藏羚羊从死羊堆中腾空而起,冲着汽车就飞奔过来听说12月10日在北大有一个关于青藏高原的图片展,是几个自费骑车去西藏的大学生自费办的。出于对青藏高原的向往和对这几个同龄人的敬佩,顶着五级大风,我用了一个半小时,从城东骑车到了城西,在北大三角地一幢比较背风的楼前,见到了十几块被吹得稀里哗啦的展板和几个冻得发抖的男孩儿。 我发现这十几块展板并不是我所想象的几个大学生青藏高原摄影作品的简单集合,它的名字叫———藏羚羊能活到2000年吗?除了高原风情的图片外,还有一部分标题是:挺进可可西里、为谁而战、为野牦牛呐喊、保卫可可西里、告别扎巴多杰……展览的创办者之一———南开大学能源所研究生张海桥看到我问:“同学,你有兴趣吗?我可以给你讲讲。”我们大概聊了三天两夜。内容有些杂乱,因为海桥始终处于激动状态,疲惫的时候就一支接一支地抽烟(他说,从青海回来已经戒了几个月了)。但说得最多的词是“可可西里”、“野牦牛队”、“藏羚羊”、“未来”和“生存”。他说,“我并不是英雄,也不想作为一个英雄让传媒报道,我只想通过行动帮帮这些我所见过的最可爱的人,救救那些已经处于灭绝边缘的可爱的动物,为了养育我们民族的河流,也为了未来。而我现在怕的是,我们做得太晚了,我们的力量太小了。有点无计可施。”“当沙漠把草甸一步步占领后,雪山的融水将再也流不到长江”今年8月,在南开大学攻读能源建设研究生的张海桥应朋友之邀,去可可西里的索南达杰保护站帮忙修理照明设施。“其实我是抱着一个纯旅游的目的去的。”但是,修电源期间,他从朋友那里听说了一支叫“野牦牛”的反偷猎队伍。保护站有一间展室,展出了大量“野牦牛”队和藏羚羊的图片,“我当时就打定主意,和下一批进山巡逻的队员去看看,看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因为在可可西里数万平方公里的高原上,只有这20几个人,孤独地与偷猎分子进行……”他说到这里顿了一下,脸上闪过一丝悲壮的神色,“……殊死搏斗。”可可西里,蒙语,意为“美丽的少女”,长江的主要源区之一。野牦牛、藏羚羊、野驴、白唇鹿、棕熊……青藏高原上的野生动物使这位少女更加妩媚动人。藏羚羊,被称为“可可西里的骄傲”,我国特有物种,群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严禁贸易的濒危动物。 海桥说,随行中有一幕强烈地震憾了他:“一天夜里,我们看到一处被偷猎者洗劫的场面,成百只被剥了皮的藏羚羊的尸体赤裸裸地躺在草地上。我们的车灯晃过。突然,有一只羊从死羊堆中腾空而起,冲着我们的车就飞奔过来。它浑身上下已经没有皮了,偷猎分子的枪声只是震晕了它。也就是说,它是被活活剥皮的。我看见它的眼神,很惊恐。但是它已经没有眼皮了,想闭一下眼睛都是不可能的。我当时坐在驾驶位上都有点抖了,眼看着它从车边奔过去,没有500米,就又倒在地上,抽搐着。我们不能目睹这样惨烈的场景,赶快开走了。”“藏羚羊不是大熊猫。它是一种优势动物。只要你看到它们成群结队在雪后初霁的地平线上涌出,精灵一般的身材,优美得飞翔一样的跑姿,你就会相信,它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生存数千万年,是因为它就是属于这里的。它不是一种自身濒临灭绝、适应能力差的动物,只要你不去管它,它自己就能活得好好的。”海桥讲得有些神往。“以藏羚羊为主的食肉动物和一些食腐动物本来是很均衡地生活着的,但是藏羚羊数量的减少,使其他一些动物的种群数也在减少,惟有几种生物———旱獭、兔子、老鼠在增多。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是在浅层地表挖洞,把草的根茎吃掉,草皮渐渐被风吹走,就变成了沙漠。”海桥给我看了一张照片:远处是巍峨的雪山,近处是宽阔的高原草甸,在白色与绿色之间,还有一大片黄色,那是一片沙漠。“当沙漠把草甸一步步占领后,雪山的融水将再也流不到长江。”还是有许多正义的人。 1992年,中共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县委书记杰桑·索南达杰挺身而出,发起并创立了一个以自愿为原则的动物保护组织:西部工作委员会,即今天野牦牛队的前身,至今已经历了7个年头。但是,这支反偷猎队只有4个正式编制,这4个人每月有600元左右的工资,其余的队员对外称是志愿者,其实是招聘的,每月只有210元的收入。 这7年间,带头人索南达杰在与偷猎者的枪战中英勇牺牲。第二任书记扎巴多杰自愿申请去了西部工委,组建了我国惟一一支武装反偷猎队伍。然而去年进京为队伍寻求援助后不久就不幸离世。现任书记梁银权在挑起这个担子时,所有的队员都向他跪下了,泪流满面地说:梁书记,不能拆伙呀!咱们得继续干下去,得对得起索书记和扎书记呀。现在,梁书记也是重病缠身。一幕幕、一步步,都使野牦牛队坎坷而艰难的历程饱含了浓浓的悲情。“我和他们一起生活、战斗过。我被这些人感召着”“我和他们一起生活过、战斗过。我被这些人感召着。他们觉得:这儿是他们的家,应该去保卫它、爱护它。实际上,不能用高尚之类的词来作评判,长期生活在那种地方的人的思维状态就是那样的。扎巴多杰曾用野牦牛来形容他的队伍:野牦牛对任何入侵它的领地的人都绝不留情,它在发怒的时候,连一辆东风卡车都能掀翻,即使撞折自己的腿也在所不惜。”“我们是8月4日从格尔木出发的。梁书记之所以愿意带上我,是因为我使索南达杰保护站又灯火辉煌起来。而那里是他们每次巡逻的休整点。起程之前,我还以为抓偷猎者是件很威风的事,你只要把枪瞄准他,然后说‘不许动’就完了,可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样。“巡山尽管是枯躁的,吃得不好,就睡在车里,可每个人都能找到些高兴的事儿,有的不时玩个车技,说两句笑话,大家都很爱笑,大部分时间我们是一路高歌着。干吗不高兴呢?他们都是年轻人,可可西里是个那么漂亮的地方。我学不会藏歌,也跟着瞎哼哼。“8月7日,我们碰到了一辆偷猎车,是一部沙漠王子,正停在河边修车,梁书记派了几个人包抄过去,用喇叭喊话。但是那个偷猎的刺溜一下就钻进了车里,接着一支枪就从车窗里伸出来。我们的车窗哗啦啦全碎了,那是一支非常先进的散弹枪,如果不是队员躲得快,就满身是洞了。我们再抬头去找那车时,它已经出了我们的射程。你要知道,沙漠王子把车速提到100公里只需要6秒钟。而野牦牛队只有两辆北京吉普,还是“自然之友”替他们募捐来的。那时候我就想,要是我们也有一辆沙漠王子……“9日,我们抓了几个零星的偷猎分子,没费多大劲儿,因为他们的车坏了,跑不了。我挺高兴的,因为偷猎者带了备用的裤子。能把自己弄得很暖和,我觉得特别舒服。天太冷了!“10日,我们到了雪山脚下,天气好极了,大家躺在草地上休息。我把他们的卫星电话修好了,给站里打了个电话。但谁也没想到我们听到的消息是西部工委要被撤了,野牦牛队要和其他什么地方合并。所有的人听了马上都换了一张脸,在一堆玛尼石前徘徊,久久不愿离开。这时天空阴云密布,刮起大风。我为他们在雪山前照了张合影。每个人的头发都被吹得立起来,没有一张笑脸。“一小时后,我们又开始了一场非常艰苦的战斗。“在沙流河对岸,我们发现3部偷猎车。偷猎车的标志非常明显。因为追捕藏羚羊需要很高的时速,发动机过热车就走不了。那些人就把车前盖拧下来,用绳子捆在车顶上。而其他的车是不会冒险在高原上把车开得很快的。当时对岸有多少人看不清,但是肯定有不少人。我们有10名队员,梁书记身体不好,不能参加战斗,还要留两人看守俘虏同时掩护。我向梁书记请缨,我说我是二级散打运动员,我父亲是飞行员,身体绝对没问题。这以前他们都拿我当学生看,特别照顾我。“梁书记没说什么。我就和别人一样马上脱裤子,把裤腿系在脖子上淌水过河。水很急很凉,这么大个儿的石头(海桥攥起拳头)被水卷起来,打在腿上特别疼。这时正下着冰雹。我们8个人中有一个被水卷走了,他不会游泳。后面两个人过去救他,所以到了对岸,对方是14个人,我们只有5个人3把枪和1把大藏刀。“没什么好想的,开打吧。我们冲上去打倒了4个。另外几个试图逃跑。我一拳打在一个人的颧骨上,把他打晕了。这儿海拔6200米,一阵搏斗,我开始眼前发黑,眼冒金星,又特别冷。我想起该掏支烟,但在点烟时,奇怪我的左手什么也拿不住,才发现无名指的关节碎了。“后来幸亏一个叫陈永寿的队员,他会整骨,用了一些简单的材料帮我做了个夹板。陈永寿原来是个偷猎分子,被扎巴多杰抓住后教化过来了,成为野牦牛队中的一员。“我们留了两人看守,其余的都去追逃跑的。整整追了一宿,把14个都抓到了。 11日早晨,我们隔着河用对讲喇叭和梁书记对话,告诉他我们抓了多少人多少枪。梁书记非常激动,大喊:任务完成得非常好,注意身体,快过河回来!当时每个人都有点异样的感觉,因为梁书记平常不是这样讲话的,他说话的口气好像交待,我们光着腿在河两边又蹦又跳大喊大叫,像野兽一样。后来我体会是大家有一种示威的心态,觉得有这个成果带回去队伍就可能保住了。“从这时开始我已经把他们当作兄弟了,他们也把我看作战友,因为犯人太多,我的帮助是不能缺少的。“去的时候我们只有10名队员加上我和一个记者、3辆车。回来的时候是12辆车,18个犯人。我们一人开一辆车看一个犯人都不够,有些车还不能拉犯人,比如装粮食、汽油的和警车。所以怎么看也看不住,到格尔木时只剩下8个犯人。“回来的路上,根据犯人提供的线索,我们找到两个窝点,就是偷猎者藏羊皮的地方,没收了1061张羊皮和一张棕熊皮。“ 16日,快到大路了,大家又开始唱歌。你看这张照片,笑得多好。但是转眼间,就变天了,梁书记说要有大沙暴,我们玩命地开,因为被沙暴追上就可能回不去了。想象一下,十几辆车在前面开,后面一大片乌云在追你,在过去,这是只有电影里才有的。“沙暴停了,一辆车不见了。我们只能判断出他的大概位置,开始挖车。挖了很久仍毫无结果。吃了6天方便面的我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再醒过来是夜里,车里的两个人休克了。“17日早晨,到了一条洪水河边。水很大,车过不去。我真的有点挺不住,特别想家。我睡了一会儿,但好像只睡了一分钟。梁书记叫醒我说,海桥,又有犯人跑了。大家开始脱裤子,淌河追逃犯。我看了表,6点半。追了大半天。“那时格尔木已经很多天没有我们的消息了,有记者和“自然之友”的朋友到河对面来营救我们。他们为我们破获了几年来最大的一次偷猎案而兴奋,但是提起野牦牛队撤销合并的事,有人哭了。“ 18日下午终于到了格尔木。那时我都快哭出来了。我觉得自己要崩溃了。“在没有直升飞机的条件下,他们只有不停地巡山。每次巡山10至20天,回来简单休整三四天后就又进山了。这一次,我已经觉得到了自己的极限。其实野牦牛队的人早就到极限了。这些人大多数不到30岁,但每人都有严重的关节炎和胃病。梁书记有高原心脏病,他的血压只有80~40,其他人也有心脏病症状。这些人肯定命都不长。但是他们是战斗在第一线的保卫长江黄河源的人。他们得不到公正的待遇,没有经费,缺少支持。“我的想法是成立一支野牦牛青年队。主要为他们做一些后备工作,无条件地支持他们,帮助他们。如果我没做,我会后悔一辈子。”“我们的力量太小了。有点无计可施” 12月11日晚,北大3教107教室。关于藏羚羊和野牦牛队的讨论。教室里坐得满满的,还有一些人站在后面,许多人在门口张望。放录相时,有女同学掩面,惊叹的声音从各个角落传出来。“野牦牛队有多少人,几杆枪,几辆车?”“缴获的羊皮怎么处理?不能卖两张来做一下补充吗?”“中央的意见是什么,没有拨款吗?”“国家的法律在这方面是什么规定?没有法律制止藏羚羊皮的买卖吗?”“如果我们捐款,捐到哪里?野牦牛队能收到吗?”“主管部门为什么不想想办法?”……一位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的研究生取出一份保护藏羚羊的宣传海报:“我们也有一个还不太成形的组织,一位博士也创立了一个藏羚羊保护项目。我们希望所有的大学生都来关注这件事,不要听听就走了。”一个北大化学博士说:“实际上在我们生活中没有什么是比环保更重要的,而且也不那么遥远。就在北京,我们的水源都不够用,10年20年以后没有水用,这个城市就将被放弃了。又有多少人做了什么,有过什么危机感?”来京之前,海桥已经在天津四五所大学里进行了两个星期的展出,收集了2000多个签名。“我认为凡是关注展板的人都是关注环保的人,但也有很多学生手端饭盆,骑着自行车,轻松地从前面滑过去,‘哦,环保哇!’这个时代,每个人都知道要环保,都知道这件事重要,但还有其他的事对他更重要,他的头脑里没有一种危机概念。他知道保护野生动物是对的,但给他吃娃娃鱼,他也觉得挺好吃的。你说让他给野牦牛队捐点钱,他觉得应该吧,但碰巧张惠妹开演唱会了,他一寻思又凑钱去看那个去了。这可能也是这个时代很多人的想法。”海桥说,他并不想让大学生捐款,应该有更有钱的人来做这件事。但是人的关注是应该在这个时候建立起来的,这样当他们有能力去做的时候,就一定会去做。海桥说,“我们准备得太仓促了,有很多资料都不全。而且我也很怕这样会给梁书记和野牦牛队带来麻烦。曾经有人问我,万一我死在战斗中了,别人会怎样帮野牦牛队。我都没预料到。前两天我还和梁书记通过一次电话,野牦牛队在各方面的压力下还存在,但已不是一个独立的执法组织。我想象,他们的状况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人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中的各种资源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遭到破坏,其他方面也会受到影响,从而直接或间接的威胁人的生存,使人类受到惩罚,所以我们要保护大自然。  大自然中的一些资源是可以再生,长期给人做贡献的,但是由于人们不加节制的开采滥用,从而加速了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他们以为是自己的利益升高了,自己的生活会更好了,其实是给大家及自己的今后带来了灾难。大自然是多么的美丽,既有千山万水,高楼大厦,还有花草树木,蓝天绿草,可人们还是不甘心,为了更好的生存,就不断的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但是,不合理的利用和改造自然是大自然遭受到了破坏,也给人类的今后带来了灾难。  大家知道,水是我们生活中一样必不可少的资源,不仅可以发电、饮用、使用,还可以灌溉植物、哺育动物,是我们的“救心丸”,但是,我们的国家严重缺水,这导致一些地区没有水用,可是,还是有一些人浪费水源,认为钱是万能的,只要有钱,就可以买来水,那么,在世界各地都没有水的时候,你能用钱买来吗?对,是买不来的。我们要趁着还有水的时候就来节约用水,不要在喝你泪水的时候才知道节约,世上什么药都有,就缺后悔药,所以,我们要在水资源还未枯竭的时候就开始节约,我们国家的人口多,如果一人节约一滴水,十三亿的人就要节约十三亿滴水,这样日积月累,不仅不会使我们的生活缺少什么,我们国家的水资源也会丰富起来,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  再说说我们地球外的臭氧层,本来也是可以不断再生的,可是,由于人们对大自然的种种破坏,臭氧层已高的温度使人受不了,导致人由于受阳光太多太强,而皮肤脱落,全身疼痛,甚至死亡。  我们的大自然实在是美丽,我们应尽我们的能力来保护她,只要在生活中,我们少用一个塑料袋,少扔一块电池,少伐一棵树木,少丢一张广告就能使我们的地球越来越繁荣,越来越昌盛。  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人都要关心,人人都要尽力。我呼吁:保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的家园吧。

碳从我做起作为学生的我们,知道什么是低碳生活吗?“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用最少的资源,尽可能地做更多的事情,追求绿色环保,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自2009年12月7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开幕以来,低碳已经成为了全球人民的共识。俗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首先,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要在生活的细节上注重节能减耗。用星期天,妈妈从超市回来,提着个大塑料袋,里面装了好多东西。我看了看妈妈手上的塑料袋,绕着妈妈说:“妈妈,以后别用不能降解的塑料袋了,这样会产生许多白色垃圾。改用环保购物袋或者竹编篮子,能多次重复使用,符合环保低碳的潮流。”妈妈看着我,好像不认识我似的,说:“你怎么变成个小环保专家了,知道的比大人还多。呵呵,你说的对,妈妈以后就按你说的做。”此后,妈妈每次买东西都提着个布袋子,也过起了低碳生活。还有一次,爸爸帮我削铅笔,发现一支短铅笔,拿起来想往垃圾桶里扔,我急忙拦住爸爸。爸爸说:“这么短的铅笔,握都握不住了,扔了吧。换支新的铅笔。”我灵机一动,从抽屉里找出一个我以前留下来的、写完了的空圆珠笔杆,把短铅笔头插进去一点,我示范给爸爸看,手握着空圆珠笔杆,短铅笔又可以写字了。爸爸惊讶地开玩笑,道:“啧啧,还真不能小看你呢。挺会废物利用的,这又是你的低碳小发明吧,我看可以申请个专利了。”“多谢夸奖了。”我得意地笑了。由于受了我的影响,全家都注意环保低碳了,用洗衣服的水冲洗厕所:用洗菜的水浇花……组成了低碳一族。行此外,上班上学最好坐公交车或者步行。据统计,一辆每年在城市中行程达到2万公里的大排量汽车释放的二氧化碳为2吨。发动机每燃烧1升燃料向大气层释放的二氧化碳为5公斤。不要再让街道上出现一条条“黑尾巴”,不要再让地球妈妈的脸上增加“雀斑”;只要看见一望无际的蓝天白云,只要闻到雨后天晴的甜美味道。住不管是日常,还是家居,都会排放出二氧化碳。看似简单普遍的电脑,使用它一年,平均间接排放5公斤二氧化碳。所以,用完电脑,一定要记得关电脑。还有,冬天到了,很多人都会使用暖气,可你们曾注意过,使用煤油作为燃料的暖气一年向大气层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为2400公斤。使用天然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900公斤,电暖气则只有600公斤。为了低碳生活,人人都可以使用节能家电。这不就符合了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标准了吗?其实,低碳生活只需要你稍稍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低碳是一种态度、一种生活方式。减少排放是对保护地球家园的一种责任。低碳生活不会降低我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它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是更高尚、更高端的生活方式。同学们,我们离不开赖以生存的地球,共同的命运把我们联系在一起,地球母亲多么希望她能恢复美貌,她把重任托付在人类的身上?

关于环保的杂志文章

环保,从身边小事做起 最近,北京一群中学生给朱镕基总理写了一封提倡环境保护的信,引起了总理的高度重视。朱总理在同学来信上批示说,初二学生如此关心环保,实令我等长辈惭愧。……扪心自问,我们每一位又何尝不应该对此深刻反省呢? 环境保护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我国政府也早就提出了明确的治理目标。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普通人,虽然不可能都直接从事环保工作,但我们完全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当看到洗手间的水龙头在滴水时,是不是能够举手关上呢?当电池用完后能否分类收藏处理而不是随手扔掉呢?当购物时能否自觉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呢?……一件件小事虽然都很不起眼,但却体现我们究竟具备了多少环保意识。 笔者知道有一位老太太,她每次上街买菜都要自带一个小布袋,每次上餐馆吃饭都要自带一个小钢勺。看起来很平常,但能够像这位老同志那样,长年自觉坚持不使用白色塑料袋,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确实不容易。这不但要有坚定的环保信念,还需要有良好的习惯。无可置疑,环境意识与人们的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在大学校园里我们最容易找到环境保护的支持者。但是,我们同样也能够经常在大学的食堂垃圾桶里发现大量的剩饭剩菜。笔者还听说有这么一位大学生,他热心环保事业,曾积极奔赴云南边陲保护金丝猴,但他却可以数次忘了关掉水房里哗哗流的水龙头。这提醒我们,全面的环境保护和全民族环保意识的普及与提高,决非轻而易举;环境保护不仅仅包括动物、森林的保护、防止大气和水的污染这样一些“大事”,也包括我们周围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各种小事。 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归根结底是基于保护地球上日益枯竭的资源,保护我们生存发展的最起码条件。当工业文明进入20世纪后,它对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对资源的使用走向了滥用,这引起了人们越来越高度的警惕。各国政府为了保护环境,采取了许多措施,环境保护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且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今天,提起环境保护,几乎没有什么人会公开反对,但是真正做到自觉长久地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还有许多工作在等待着我们去做。我认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树立起环保意识,具体地说就是树立资源意识,生存意识。要让大家都认识到,保护环境与资源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今天的生存!不能抱着环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别不大的思想,也不能对保护环境有任何松懈和怕麻烦的思想。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固然负有重要的责任,而每个单位,每个企业,每个人对此更是承担了更为直接、更为具体的责任。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社会、也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蓝天。在这一点上,北京的中学生们已经为我们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难道我们还有什么需要犹豫的吗?让环保走进我们的生活 人类只有一个可生息的村庄-地球。可是这个村庄正在被人类制造出来的各种环境灾难所威胁:水污染、空气污染、植被萎缩、物种濒危、江河断流、垃圾围城、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作为居住在地球上的村民,我们不能仅仅担忧和抱怨,而必须行动。意识到那种无节制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生活方式是造成环境恶化的根源,我们愿意选择有利于环境的生活方式来善待地球: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 绿色消费,环保选购(Reevaluate) 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 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cycle) 保护自然,万物共生(Rescue) 善待地球的生活,是人人可以接近的绿色生活。绿色生活是一个绿色的信号,它刺激着企业界去发展绿色的技术;绿色生活是一个绿色的要求,它鼓励着政治家去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政绩;绿色生活是一个绿色的承诺,它提醒当代人去保障后代人生存的权利。 善待地球,是一种时尚,一种世界性和世纪性的时尚。当环保成了人人可以参与的行为和时尚,绿色,也就渗进了我们的文化与文明。在21世纪,环保行为意味着一个人的素质和教养,正如环境质量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和力量。 善待地球,也是一种回归,向崇尚亲情、崇尚自然的东方文明的回归,那种无节制耗竭地球物质的文明是残缺的文明,它会毁掉我们的自然家园,也荒掉我们的精神家园。物质文明若不与环境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结合,给人类带来的将是短暂的满足和永久的厄运。 善待地球, 又是一场变革,一场静悄悄的、牵涉到每个阶层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变革。它需要智慧去关注生存环境的变化,需要良知去阻止破坏环境的现象,需要热情去传播环保的理念,更需要勇气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价值和生活习惯,它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因为它的成败所系,是人这个物种的生存或者毁灭。 中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承受着历史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强的发展压力。我们只有一条长江,毁掉了不会再来,我们只有一个家园,失去了不会再有。爱国的公民,请首先爱护这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请从一点一滴的环保行为作起。 在未来的世纪里,中国, 是由于可持续的发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还是因为自毁家园的短期行为亡国灭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民族能否建立起环境意识,取决于你、我、他,我们每一个人的行动。保护环境,匹夫有责。 第一部分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正面临着生态危机。只要我们改变既浪费又污染的生活方式,就能够改善环境,减轻地球的负担。无节制地消耗地球资源将使人类生存无法持续。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有责任倡导和实施节约资源的生活方式;无论你多富裕,都无权挥霍地球资源,因为地球是我们从后代受手中借来的。当代人的经济尺度根本无法体现生态环境资源真正的价值。节约,在这里不只是经济行为,也是一种环保时尚。你会因关心地球、关怀未来而受到尊敬。挥霍,不再是体面与荣耀,而是自私和冷漠,因为你为了自己的享受不惜毁掉后人的生存根基。从“Reduce”——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做起,开始你的绿色人生!第二部分 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Reevaluate) 我们的每一个消费行为都潜存着一个信息。我们应该:Reevaluate——带着环保的眼光去评价和选购商品,审视该产品在生产、运输、消费、废弃的过程中会不会给环境造成污染。我们手中的钞票就像是“绿色的选票”,哪种产品符合环保要求,我们就选购哪种产品,这样它就会逐渐在市场上占有越来越多的份额;哪种产品不符合环保要求,我们就不买它,同时也动员别人不买它,这样它就会逐渐被淘汰,或被迫转产为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产品。如果每个消费者都能有意识地选择有利于环境的消费品,那么这些信息就将汇集成一个信号,引导生产者和销售者正确地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请珍惜你手中的“绿色选票”!第三部分 重复使用,多次利用 (Reuse) 现代化生活中充斥着许多一次性用品:一次性餐具、一次性桌布、一次性尿布、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刮刀、一次性笔、一次性照相机……一次性用品给人们到来了短暂的便利,却使生态环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它们加快了地球资源的耗竭,同时也给地球带来了灾难。 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应当成为新的社会风气和新的生活时尚。选择这种时尚虽然是生活小事,却能体现我们的环境意识。因为我们不愿用向后代透支的资源,来营造自己一时的方便。让我们摆脱“一次性消费”的诱惑,走进“Reuse”-多次使用和永续发展的时代。水!我的最后一滴眼泪 “人类最后一滴水是什么?”九岁的儿子突然问我。“又是脑筋急转弯吗?” 儿子喜欢脑筋急转弯的游戏,这方面的书买了很多,他乐此不疲地读个没完没了。 “你说吗!说完我再告诉你。” “人类最后的一滴水,还是水呗!” “不对,是人的眼泪。” “谁说的?”我惊讶于儿子的答案。“是广告。” “好儿子,你知道广告的意思吗?” “让我们节约用水。” “谢谢你的脑筋急转弯。” “不是脑筋急转弯,是广告。自然老师让我们回家,向每位家长提问。” “那就代我谢谢你们老师。” 多好的老师。 多好的老师。 这件事过去很久了,可是我一直没有忘记。一次, 一位来学校办事的家长,向我讲了一件事。她去大学看女儿,正置初夏,半夜起夜,发现水房有哗哗的流水声。走进去一看,在哗哗流淌的水龙头下面放着一袋牛奶。她明白,流水是为了降低温度,保证牛奶不变质,其代价却是一夜自来水的流失。 “我要问一袋奶多少钱?一夜流去的自来水多少钱?” 我当时语塞。从此,每次为新学生上实验课前,我必讲这个故事。父母亲过了近一辈子的苦日子,节俭成了习惯。为了节省水费,老爸老妈,每天用一个水盆放在水龙头下,把水龙头微微开一点点,使水一滴一滴地滴落,一夜下来就是一盆,第二天早晨做饭和洗碗的水就够用了,每次的洗脸水也不倒掉,用来冲洗便池。如此节约用水,每月老两口的水费只有三元钱左右,也就是说,一个月用水三吨。当然实际用水比三吨要多一些,原因是,滴水的时候水表不走字。每次看见一滴一滴落下的水,眼里是泪,滴滴滴在我的心里。老人家苦惯了,穷怕了,无论他手里有多少钱,他都不忘节俭。我劝父母不要再这样做了,答应所有的水费我来交。 “钱能省为什么不省,这只是举手之劳。” “可是一个月能省几元钱哪?” “能省一元是一元。” 我没有再说什么。没有想到,我和妈妈的谈话,被在一旁的儿子听到了。回家的当天晚上,儿子学姥姥的样子,把洗脸盆放到了水龙头下,也接起了水。第二天一早,老公把接满的一盆水随手就倒掉了。“爸爸你浪费。”儿子第一次冲着爸爸大喊,声音中满是愤怒。“你给老子听着,我们家不搞这一套。” “你们家,还是我们家,怎么分?”我听着很不舒服。“你别多心,我没有别的意思。你老爸老妈的节约劲,我不想让儿子学,发家不能靠节约。” “节约用水和发家致富是两回事,你不要小瞧人,也不要带坏孩子。” “我们不要在孩子面前争论此事好吗?” 过后,我们并没有再讨论那个问题,儿子的节约用水也没有进行下去,原因是我不想激化矛盾。说真的我不赞成父母的做法,多少是在占公家便宜。但我也不赞成老公的态度,节俭是美德,如果没有父母亲的节俭,我连大学也没有办法读下来。发家不能靠节省,却也不无道理。 矛盾,人就是生活在矛盾中,矛盾需要调解来缓和。但是,如果矛盾激化到不能缓和时,就要有麻烦。今年入夏辽宁大旱,几天来,报纸上连连报道各地缺水的情况,我又想起了上面的故事。水!我不想再为你流泪,我决定从现在起,让你一滴一滴的融入我的血液,谱写我的生命。先生,我要和你好好的谈谈这个问题!矛盾已经无法调和。不是为了发家,是为了眼泪和水。我看到藏羚羊惊恐的眼睛 南开大学的张海桥参加了野牦牛队的追捕行动,亲眼看到一只被剥光皮的藏羚羊从死羊堆中腾空而起,冲着汽车就飞奔过来听说12月10日在北大有一个关于青藏高原的图片展,是几个自费骑车去西藏的大学生自费办的。出于对青藏高原的向往和对这几个同龄人的敬佩,顶着五级大风,我用了一个半小时,从城东骑车到了城西,在北大三角地一幢比较背风的楼前,见到了十几块被吹得稀里哗啦的展板和几个冻得发抖的男孩儿。 我发现这十几块展板并不是我所想象的几个大学生青藏高原摄影作品的简单集合,它的名字叫———藏羚羊能活到2000年吗?除了高原风情的图片外,还有一部分标题是:挺进可可西里、为谁而战、为野牦牛呐喊、保卫可可西里、告别扎巴多杰……展览的创办者之一———南开大学能源所研究生张海桥看到我问:“同学,你有兴趣吗?我可以给你讲讲。”我们大概聊了三天两夜。内容有些杂乱,因为海桥始终处于激动状态,疲惫的时候就一支接一支地抽烟(他说,从青海回来已经戒了几个月了)。但说得最多的词是“可可西里”、“野牦牛队”、“藏羚羊”、“未来”和“生存”。他说,“我并不是英雄,也不想作为一个英雄让传媒报道,我只想通过行动帮帮这些我所见过的最可爱的人,救救那些已经处于灭绝边缘的可爱的动物,为了养育我们民族的河流,也为了未来。而我现在怕的是,我们做得太晚了,我们的力量太小了。有点无计可施。”“当沙漠把草甸一步步占领后,雪山的融水将再也流不到长江”今年8月,在南开大学攻读能源建设研究生的张海桥应朋友之邀,去可可西里的索南达杰保护站帮忙修理照明设施。“其实我是抱着一个纯旅游的目的去的。”但是,修电源期间,他从朋友那里听说了一支叫“野牦牛”的反偷猎队伍。保护站有一间展室,展出了大量“野牦牛”队和藏羚羊的图片,“我当时就打定主意,和下一批进山巡逻的队员去看看,看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因为在可可西里数万平方公里的高原上,只有这20几个人,孤独地与偷猎分子进行……”他说到这里顿了一下,脸上闪过一丝悲壮的神色,“……殊死搏斗。”可可西里,蒙语,意为“美丽的少女”,长江的主要源区之一。野牦牛、藏羚羊、野驴、白唇鹿、棕熊……青藏高原上的野生动物使这位少女更加妩媚动人。藏羚羊,被称为“可可西里的骄傲”,我国特有物种,群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严禁贸易的濒危动物。 海桥说,随行中有一幕强烈地震憾了他:“一天夜里,我们看到一处被偷猎者洗劫的场面,成百只被剥了皮的藏羚羊的尸体赤裸裸地躺在草地上。我们的车灯晃过。突然,有一只羊从死羊堆中腾空而起,冲着我们的车就飞奔过来。它浑身上下已经没有皮了,偷猎分子的枪声只是震晕了它。也就是说,它是被活活剥皮的。我看见它的眼神,很惊恐。但是它已经没有眼皮了,想闭一下眼睛都是不可能的。我当时坐在驾驶位上都有点抖了,眼看着它从车边奔过去,没有500米,就又倒在地上,抽搐着。我们不能目睹这样惨烈的场景,赶快开走了。”“藏羚羊不是大熊猫。它是一种优势动物。只要你看到它们成群结队在雪后初霁的地平线上涌出,精灵一般的身材,优美得飞翔一样的跑姿,你就会相信,它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生存数千万年,是因为它就是属于这里的。它不是一种自身濒临灭绝、适应能力差的动物,只要你不去管它,它自己就能活得好好的。”海桥讲得有些神往。“以藏羚羊为主的食肉动物和一些食腐动物本来是很均衡地生活着的,但是藏羚羊数量的减少,使其他一些动物的种群数也在减少,惟有几种生物———旱獭、兔子、老鼠在增多。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是在浅层地表挖洞,把草的根茎吃掉,草皮渐渐被风吹走,就变成了沙漠。”海桥给我看了一张照片:远处是巍峨的雪山,近处是宽阔的高原草甸,在白色与绿色之间,还有一大片黄色,那是一片沙漠。“当沙漠把草甸一步步占领后,雪山的融水将再也流不到长江。”还是有许多正义的人。 1992年,中共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县委书记杰桑·索南达杰挺身而出,发起并创立了一个以自愿为原则的动物保护组织:西部工作委员会,即今天野牦牛队的前身,至今已经历了7个年头。但是,这支反偷猎队只有4个正式编制,这4个人每月有600元左右的工资,其余的队员对外称是志愿者,其实是招聘的,每月只有210元的收入。 这7年间,带头人索南达杰在与偷猎者的枪战中英勇牺牲。第二任书记扎巴多杰自愿申请去了西部工委,组建了我国惟一一支武装反偷猎队伍。然而去年进京为队伍寻求援助后不久就不幸离世。现任书记梁银权在挑起这个担子时,所有的队员都向他跪下了,泪流满面地说:梁书记,不能拆伙呀!咱们得继续干下去,得对得起索书记和扎书记呀。现在,梁书记也是重病缠身。一幕幕、一步步,都使野牦牛队坎坷而艰难的历程饱含了浓浓的悲情。“我和他们一起生活、战斗过。我被这些人感召着”“我和他们一起生活过、战斗过。我被这些人感召着。他们觉得:这儿是他们的家,应该去保卫它、爱护它。实际上,不能用高尚之类的词来作评判,长期生活在那种地方的人的思维状态就是那样的。扎巴多杰曾用野牦牛来形容他的队伍:野牦牛对任何入侵它的领地的人都绝不留情,它在发怒的时候,连一辆东风卡车都能掀翻,即使撞折自己的腿也在所不惜。”“我们是8月4日从格尔木出发的。梁书记之所以愿意带上我,是因为我使索南达杰保护站又灯火辉煌起来。而那里是他们每次巡逻的休整点。起程之前,我还以为抓偷猎者是件很威风的事,你只要把枪瞄准他,然后说‘不许动’就完了,可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样。“巡山尽管是枯躁的,吃得不好,就睡在车里,可每个人都能找到些高兴的事儿,有的不时玩个车技,说两句笑话,大家都很爱笑,大部分时间我们是一路高歌着。干吗不高兴呢?他们都是年轻人,可可西里是个那么漂亮的地方。我学不会藏歌,也跟着瞎哼哼。“8月7日,我们碰到了一辆偷猎车,是一部沙漠王子,正停在河边修车,梁书记派了几个人包抄过去,用喇叭喊话。但是那个偷猎的刺溜一下就钻进了车里,接着一支枪就从车窗里伸出来。我们的车窗哗啦啦全碎了,那是一支非常先进的散弹枪,如果不是队员躲得快,就满身是洞了。我们再抬头去找那车时,它已经出了我们的射程。你要知道,沙漠王子把车速提到100公里只需要6秒钟。而野牦牛队只有两辆北京吉普,还是“自然之友”替他们募捐来的。那时候我就想,要是我们也有一辆沙漠王子……“9日,我们抓了几个零星的偷猎分子,没费多大劲儿,因为他们的车坏了,跑不了。我挺高兴的,因为偷猎者带了备用的裤子。能把自己弄得很暖和,我觉得特别舒服。天太冷了!“10日,我们到了雪山脚下,天气好极了,大家躺在草地上休息。我把他们的卫星电话修好了,给站里打了个电话。但谁也没想到我们听到的消息是西部工委要被撤了,野牦牛队要和其他什么地方合并。所有的人听了马上都换了一张脸,在一堆玛尼石前徘徊,久久不愿离开。这时天空阴云密布,刮起大风。我为他们在雪山前照了张合影。每个人的头发都被吹得立起来,没有一张笑脸。“一小时后,我们又开始了一场非常艰苦的战斗。“在沙流河对岸,我们发现3部偷猎车。偷猎车的标志非常明显。因为追捕藏羚羊需要很高的时速,发动机过热车就走不了。那些人就把车前盖拧下来,用绳子捆在车顶上。而其他的车是不会冒险在高原上把车开得很快的。当时对岸有多少人看不清,但是肯定有不少人。我们有10名队员,梁书记身体不好,不能参加战斗,还要留两人看守俘虏同时掩护。我向梁书记请缨,我说我是二级散打运动员,我父亲是飞行员,身体绝对没问题。这以前他们都拿我当学生看,特别照顾我。“梁书记没说什么。我就和别人一样马上脱裤子,把裤腿系在脖子上淌水过河。水很急很凉,这么大个儿的石头(海桥攥起拳头)被水卷起来,打在腿上特别疼。这时正下着冰雹。我们8个人中有一个被水卷走了,他不会游泳。后面两个人过去救他,所以到了对岸,对方是14个人,我们只有5个人3把枪和1把大藏刀。“没什么好想的,开打吧。我们冲上去打倒了4个。另外几个试图逃跑。我一拳打在一个人的颧骨上,把他打晕了。这儿海拔6200米,一阵搏斗,我开始眼前发黑,眼冒金星,又特别冷。我想起该掏支烟,但在点烟时,奇怪我的左手什么也拿不住,才发现无名指的关节碎了。“后来幸亏一个叫陈永寿的队员,他会整骨,用了一些简单的材料帮我做了个夹板。陈永寿原来是个偷猎分子,被扎巴多杰抓住后教化过来了,成为野牦牛队中的一员。“我们留了两人看守,其余的都去追逃跑的。整整追了一宿,把14个都抓到了。 11日早晨,我们隔着河用对讲喇叭和梁书记对话,告诉他我们抓了多少人多少枪。梁书记非常激动,大喊:任务完成得非常好,注意身体,快过河回来!当时每个人都有点异样的感觉,因为梁书记平常不是这样讲话的,他说话的口气好像交待,我们光着腿在河两边又蹦又跳大喊大叫,像野兽一样。后来我体会是大家有一种示威的心态,觉得有这个成果带回去队伍就可能保住了。“从这时开始我已经把他们当作兄弟了,他们也把我看作战友,因为犯人太多,我的帮助是不能缺少的。“去的时候我们只有10名队员加上我和一个记者、3辆车。回来的时候是12辆车,18个犯人。我们一人开一辆车看一个犯人都不够,有些车还不能拉犯人,比如装粮食、汽油的和警车。所以怎么看也看不住,到格尔木时只剩下8个犯人。“回来的路上,根据犯人提供的线索,我们找到两个窝点,就是偷猎者藏羊皮的地方,没收了1061张羊皮和一张棕熊皮。“ 16日,快到大路了,大家又开始唱歌。你看这张照片,笑得多好。但是转眼间,就变天了,梁书记说要有大沙暴,我们玩命地开,因为被沙暴追上就可能回不去了。想象一下,十几辆车在前面开,后面一大片乌云在追你,在过去,这是只有电影里才有的。“沙暴停了,一辆车不见了。我们只能判断出他的大概位置,开始挖车。挖了很久仍毫无结果。吃了6天方便面的我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再醒过来是夜里,车里的两个人休克了。“17日早晨,到了一条洪水河边。水很大,车过不去。我真的有点挺不住,特别想家。我睡了一会儿,但好像只睡了一分钟。梁书记叫醒我说,海桥,又有犯人跑了。大家开始脱裤子,淌河追逃犯。我看了表,6点半。追了大半天。“那时格尔木已经很多天没有我们的消息了,有记者和“自然之友”的朋友到河对面来营救我们。他们为我们破获了几年来最大的一次偷猎案而兴奋,但是提起野牦牛队撤销合并的事,有人哭了。“ 18日下午终于到了格尔木。那时我都快哭出来了。我觉得自己要崩溃了。“在没有直升飞机的条件下,他们只有不停地巡山。每次巡山10至20天,回来简单休整三四天后就又进山了。这一次,我已经觉得到了自己的极限。其实野牦牛队的人早就到极限了。这些人大多数不到30岁,但每人都有严重的关节炎和胃病。梁书记有高原心脏病,他的血压只有80~40,其他人也有心脏病症状。这些人肯定命都不长。但是他们是战斗在第一线的保卫长江黄河源的人。他们得不到公正的待遇,没有经费,缺少支持。“我的想法是成立一支野牦牛青年队。主要为他们做一些后备工作,无条件地支持他们,帮助他们。如果我没做,我会后悔一辈子。”“我们的力量太小了。有点无计可施” 12月11日晚,北大3教107教室。关于藏羚羊和野牦牛队的讨论。教室里坐得满满的,还有一些人站在后面,许多人在门口张望。放录相时,有女同学掩面,惊叹的声音从各个角落传出来。“野牦牛队有多少人,几杆枪,几辆车?”“缴获的羊皮怎么处理?不能卖两张来做一下补充吗?”“中央的意见是什么,没有拨款吗?”“国家的法律在这方面是什么规定?没有法律制止藏羚羊皮的买卖吗?”“如果我们捐款,捐到哪里?野牦牛队能收到吗?”“主管部门为什么不想想办法?”……一位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的研究生取出一份保护藏羚羊的宣传海报:“我们也有一个还不太成形的组织,一位博士也创立了一个藏羚羊保护项目。我们希望所有的大学生都来关注这件事,不要听听就走了。”一个北大化学博士说:“实际上在我们生活中没有什么是比环保更重要的,而且也不那么遥远。就在北京,我们的水源都不够用,10年20年以后没有水用,这个城市就将被放弃了。又有多少人做了什么,有过什么危机感?”来京之前,海桥已经在天津四五所大学里进行了两个星期的展出,收集了2000多个签名。“我认为凡是关注展板的人都是关注环保的人,但也有很多学生手端饭盆,骑着自行车,轻松地从前面滑过去,‘哦,环保哇!’这个时代,每个人都知道要环保,都知道这件事重要,但还有其他的事对他更重要,他的头脑里没有一种危机概念。他知道保护野生动物是对的,但给他吃娃娃鱼,他也觉得挺好吃的。你说让他给野牦牛队捐点钱,他觉得应该吧,但碰巧张惠妹开演唱会了,他一寻思又凑钱去看那个去了。这可能也是这个时代很多人的想法。”海桥说,他并不想让大学生捐款,应该有更有钱的人来做这件事。但是人的关注是应该在这个时候建立起来的,这样当他们有能力去做的时候,就一定会去做。海桥说,“我们准备得太仓促了,有很多资料都不全。而且我也很怕这样会给梁书记和野牦牛队带来麻烦。曾经有人问我,万一我死在战斗中了,别人会怎样帮野牦牛队。我都没预料到。前两天我还和梁书记通过一次电话,野牦牛队在各方面的压力下还存在,但已不是一个独立的执法组织。我想象,他们的状况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比较多,中文外文都有。

中国节能建材、环保材料、环境保护等等

《工业水处理》《环境工作通讯》《环境化学》《陕西环境》《重庆环境科学》《轻工环保》《农业环境保护》《海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劳动保护科学技术》《中国环境管理》《四川环境》《上海环境科学》《电力环境保护》《河南环境》《上海劳动保护技术》《再生资源研究》《环境技术》《环境科学与技术》《辽宁城乡环境科技》《废钢铁》《世界环境》《福建环境》《农村生态环境》《中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环境导报》《农业环境与发展》《中国环境监测》《中国物资再生》《环境遥感》《遥感信息》《自然资源学报》《灾害学》《劳动安全》《劳动安全与健康》《生命与灾祸》《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云南地理环境研究》《吉林劳动保护》《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林业劳动安全》《干旱环境监测》《干旱区资源与环境》《产业与环境》《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资源生态环境网络研究动态》《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粉煤灰综合利用》《污染防治技术》《山东环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江苏劳动保护》《自然灾害学报》《石油化工环境保护》《减灾与发展》《橡胶节能与环保》《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环保科技情报》《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青海环境》《中国减灾》《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火灾科学》《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建材环保与节能》《江苏环境科技》《中国劳动防护用品》《人类环境杂志》《浙江劳动保护》《广东劳动保护》《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中国环保产业》《林业与社会》《环境教育》《世界安全卫生信息》《云南环境科学》《黑龙江环境通报》《内蒙古环境保护》《广州环境科学》《环境科技动态》《生态环境与保护》《环境科学》《工业安全与防尘》《环境》《新疆环境保护》《国外环境科学技术》《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科学进展》《环境科学动态》《安全》《环境保护科学》《冶金环境保护》《化工环保》《环境与开发》《交通环保》《北方环境》《贵州环保科技》《环境科学学报》《中国环境科学》《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冶金环保情报》《环境科学研究》《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上海环境报》《生活环境报》《环境报》《中国市容报》《环境保护导报》《中国减灾报》《上海劳动保护报》《劳动导报》《中国环境报》《安全生产报》《环境保护报》《市容建设报》

关于环保的杂志文章标题

片段一:在我们这儿有一条永乐江。听爸爸说,在他们小的时候,永乐江水量很大,水清澈见底,又清又凉,喝起来很爽口。水里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鱼。在炎热的夏天,爸爸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永乐江里游泳,还可以在水里捉鱼。可现在呢,不但鱼很少了,水也几乎快没了,河床裸露着,只看见大大小小的石头。永乐江彻底失去了昔日的雄姿,她已经奄奄一息了,只剩最后一口气了。 是什么害了家乡的母亲河呢?是沿江建的那大大小小的电站,工厂,使江水越来越黑了,越来越少了。

让绿色与我们共存

绿色出行 让天空更蓝

你这个有点太笼统了,你可以到这个网站上面去看一下,上面有一些环保方面的文章但是也不是很多如果你能把要求写详细点就好了

关于环保英文杂志文章

In recent years,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the whole human (近年来,环保越来越受到全人类的重视) It is everyone's duty to do someting good to the environment around (保护好我们周边的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 As middle school students,we can also do a lot of helpful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也可以做许多有利于环保的事)For example,we can protect it by not throwing rubbish (比如说,我们可以避免到处扔垃圾)We can save water to make full use of (我们可以节约用水,并且充分利用水资源)We can use materials which do no harm to the (我们还可以使用不破坏环境的材料) Thingd we can do are a great (我们可以做的事很多)Only when we have the idea of loving our environment can we make a better place to (只有我们有了环保的观念我们才能创建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So everybody,let's take action!(所以,大家行动起来吧!)

地球是人们来生存和生活的,如果人们乱用资源则会使地球资源枯竭

Protect environment(环境保护) The earth scale change of climate has brought a new kind of natural disaster and the developed and complicated city system is holding a latent

环境科学学报有英文版

关于环保的杂志文章有哪些

我国环境科学域期刊有:环境工程学报、环境保护科学、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等。《环境工程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环境工程类学术期刊。所设主要栏目有:综述、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噪声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监测技术、环境生物技术、生态修复工程和工程应用实例等。《环境保护科学》把握环境保护科学发展动态,围绕环境科学与工程各个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环境管理的新经验、新理论等刊登学术性论文。《环境保护科学》主要栏目有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置与处理、环境管理、环境与生态、监测与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噪声、清洁生产等。《环境科学学报》主要报道环境化学、环境地学、环境毒理与风险评价、环境修复技术与原理、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原理与工艺、环境经济与环境管理等。《环境科学学报》读者对象是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科研或管理机构的科学家、工程师,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

比较多,中文外文都有。

《工业水处理》《环境工作通讯》《环境化学》《陕西环境》《重庆环境科学》《轻工环保》《农业环境保护》《海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劳动保护科学技术》《中国环境管理》《四川环境》《上海环境科学》《电力环境保护》《河南环境》《上海劳动保护技术》《再生资源研究》《环境技术》《环境科学与技术》《辽宁城乡环境科技》《废钢铁》《世界环境》《福建环境》《农村生态环境》《中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环境导报》《农业环境与发展》《中国环境监测》《中国物资再生》《环境遥感》《遥感信息》《自然资源学报》《灾害学》《劳动安全》《劳动安全与健康》《生命与灾祸》《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云南地理环境研究》《吉林劳动保护》《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林业劳动安全》《干旱环境监测》《干旱区资源与环境》《产业与环境》《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资源生态环境网络研究动态》《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粉煤灰综合利用》《污染防治技术》《山东环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江苏劳动保护》《自然灾害学报》《石油化工环境保护》《减灾与发展》《橡胶节能与环保》《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环保科技情报》《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青海环境》《中国减灾》《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火灾科学》《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建材环保与节能》《江苏环境科技》《中国劳动防护用品》《人类环境杂志》《浙江劳动保护》《广东劳动保护》《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中国环保产业》《林业与社会》《环境教育》《世界安全卫生信息》《云南环境科学》《黑龙江环境通报》《内蒙古环境保护》《广州环境科学》《环境科技动态》《生态环境与保护》《环境科学》《工业安全与防尘》《环境》《新疆环境保护》《国外环境科学技术》《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科学进展》《环境科学动态》《安全》《环境保护科学》《冶金环境保护》《化工环保》《环境与开发》《交通环保》《北方环境》《贵州环保科技》《环境科学学报》《中国环境科学》《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冶金环保情报》《环境科学研究》《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上海环境报》《生活环境报》《环境报》《中国市容报》《环境保护导报》《中国减灾报》《上海劳动保护报》《劳动导报》《中国环境报》《安全生产报》《环境保护报》《市容建设报》

  • 索引序列
  • 关于环保的杂志文章怎么写
  • 关于环保的杂志文章
  • 关于环保的杂志文章标题
  • 关于环保英文杂志文章
  • 关于环保的杂志文章有哪些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