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胸科疾病杂志

胸科疾病杂志

发布时间:

胸科疾病杂志

罗慰慈,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教授,男,1924年生,福建福州人。1948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1953年毕业于北京中国协和医学院医本科。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内科呼吸专业医疗、教学和研究工作45年,对内科呼吸病如结节病、肺军团菌病等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肿瘤,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等病症有较多的研究。对呼吸病学的理论、检诊技术和治疗学有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能够处理解决临床上遇到的疑难病症。罗慰慈教授曾任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留学资格审评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学位评定委员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第一届常委、第二届和第三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内科杂志》主编,《中华结核呼吸杂志》主编,《中国新药杂志》副主编辑,《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和《Chinese Medical Journal》编委,国际刊物《Respirology》编委。1996年当选为亚洲、太平洋呼吸学会主席。2006年罗慰慈教授获得中国呼吸医师终身成就奖,表彰他为推动我国呼吸病学的发展,与国际呼吸学界交流做出的重要贡献。 1948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1953年毕业于北京中国协和医学院医本科。1955~1956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总住院医师,1957年任主治医师,1979年任主任医师,1983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副主任,1985~1986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59~1960年曾在北京中医学院和南京中医学院学习中医两年。1983年曾在美国约翰霍浦金斯医学院和俄立冈医学科学中心任访问学者。曾任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留学资格审评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学位评定委员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第一届常委、第二届和第三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内科杂志》主编,《中华结核呼吸杂志》主编,《中国新药杂志》副主编辑,《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和《Chinese Medical Journal》编委,国际刊物《Respirology》编委。1996年当选为亚洲、太平洋呼吸学会主席。2006年罗慰慈教授获得中国呼吸医师终身成就奖,表彰他为推动我国呼吸病学的发展,与国际呼吸学界交流做出的重要贡献。他渊博的学识和平易近人的大师风范将永远为呼吸内科学界的后生晚辈所景仰。 罗慰慈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呼吸病学家和临床医学家,长期从事呼吸内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呼吸内科专业领域内工作已经有50余年,对内科呼吸病如结节病、肺军团菌病等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肿瘤,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等病症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曾经承担国家“七·五”攻关课题,“当归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国家教委博士点研究课题,“血管活性肠肽对低氧性肺动脉的作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课题,“伯舒螺旋体,Borrelia burgdoferi,与结节病病原学的研究”。已经发表论文84篇,主编《内科临床指导》、《现代呼吸病学》、《协和医学词典》,参加编写吴英恺教授主编的《胸部疾病》,朱贵卿教授主编的《呼吸内科学》,陈敏章教授主编的《中华内科学》,方圻教授主编的《现代内科学》以及叶世泰教授主编的《变态反应学》等专著。曾经获得1984年和199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和1999年国家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57年和1982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85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后来罗慰慈教授被评为有贡献的医学专家而接受国家特殊津贴。曾立三等功一次(1954年,由中央军委后勤部颁发)。200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老干部工作者(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织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颁发)。 罗慰慈教授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在呼吸病学领域和内科学领域均具有很高的造诣,对呼吸病学的理论、检诊技术和治疗学有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能够处理解决临床上遇到的疑难病症。应诊的病例多来自全国各地,善与诊治过的患者保持不断地联系,勤于随访病情发展并给予治疗康复建议,虽然工作繁忙,仍然多次走访病人家庭,受到患者的欢迎。罗慰慈教授常说:“作为临床大夫要尽量把病人的处境体会好。把自己放在病人的位置,有些想法和态度就会有不同,处理事情的出发点也就会有所不同。有时病人为看病远道而来,如果能够多花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为他多想一想,就可以为病人缩短检诊时间,省下住宿等费用;有时你只需多解释几句话,就可以避免病人走好多冤枉路。医患关系紧张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病人和医生没有相互体谅”。现在罗慰慈教授年事已高,但仍然活跃在临床一线,出门诊、查房。近来曾参加重大医疗任务工作,早晚主持会诊和查房,对重要医疗措施作出必要的决定,深受多方面赞扬。罗慰慈教授特别重视医学教学,文化大革命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再次复课,由于医学教育中断多年,困难重重。罗慰慈教授亲自主管医大教学,克服困难,拨乱反正,从讲义到教室一一安排妥当。为了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罗慰慈教授亲自邀请美国著名教授来医科大学讲学。年轻教师往往缺乏教学经验,讲课难以受到欢迎,罗慰慈教授一方面传授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亲自走上讲台,作出表率。他善于在不同场合结合临床进行教学,能结合临床实际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鼓励并诱导受教者独立思考,课堂上往往通过实例举一反三,授课内容精而明,尽可能使学者在离开教室时记住其要点。获得“协和之友”教师奖,坚持为八年制医本科讲课,曾受聘为清华大学医学院八年制医本科讲座授课。罗慰慈教授经常出席国际性学术会议,1989年应邀参加中国科协代表团,赴美出席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年会并作学术报告;善与国内外学者交流,能掌握国内外学术动态。罗慰慈教授曾任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留学资格审评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学位评定委员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第一届常委、第二届和第三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内科杂志》主编,《中华结核呼吸杂志》主编,《中国新药杂志》副主编辑,《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和《Chinese Medical Journal》编委,国际刊物《Respirology》编委。1996年当选为亚洲、太平洋呼吸学会主席。2006年罗慰慈教授获得中国呼吸医师终身成就奖,表彰他为推动我国呼吸病学的发展,与国际呼吸学界交流做出的重要贡献。他渊博的学识和平易近人的大师风范将永远为呼吸内科学界的后生晚辈所景仰。

从事本专业20余年,在介入放射学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有多项开拓性、原创性工作,以第1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40篇、Medline和SCI收录18篇、参编专著6部,获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第1署名)、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第1署名)、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分别为第2、3署名)、解放军总医院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第1署名)、解放军总医院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第2署名)。作为第1负责人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全军“十一五”科研基金课题、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课题各1项,参加国家“863”课题2项,曾承担并完成“九五”国家科技公关课题、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课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994年于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解放军总医院)获得博士学位,师承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高育璈教授;1999年8月~2000年4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介入放射学科研究员(Clinical Research Fellow),1998年6月~1999年8月: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介入放射高级访问学者、客座研究员。曾获专利一项:新型网状金属内支架(第一署名,发明专利公布号:CN1087849A,中国专利报,10卷23号),参与编著了【呼吸病治疗学】、【胸部疾病的微创伤治疗】,在美国介入放射学杂志JVIR、欧洲介入放射学杂志CVIR、及中华医学系列杂志发表多篇有较大影响力的论文。静脉同步联合化。王茂强医生在2012年荣获“中国名医百强榜”上榜名医。

中国临床康复主办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 | 周期:周刊 | 核心刊物本刊以传播现代临床康复医学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为宗旨,使读者及时了解疾病早期康复介入,临床康复的理论,实践,基础研究以及相关医学其它方面的最新进展。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所 | 周期:双月刊本刊主要内容包括胸部、腹部、盆腔及四肢介入影像与治疗学,中枢神经、头颈部及心血管介入影像与治疗学,微创介入学,超声介入学,介入材料学、药物学及护理学等;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学工作者、心脏病学、神经科学等临床医学工作者和科研人员。本刊是介入影像、治疗学工作者相互学习、交流的园地,是医院图书馆必备的学术刊物。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主办单位:河南省人民医院 | 周期:月刊 | 核心刊物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周期:月刊 | 核心刊物本刊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物理医学与康复专业的学术期刊,报道物理医学与康复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读者对象为从事物理医学与康复科研、临床、教学的工作者,以及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临床各科医师等。本刊的办刊方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积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反映我国物理医学与康复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物理医学与康复的学术交流。设有论著、研究报告、病例报告、经验交流、综述、讲座、会议纪要、国内外学术动态、继续教育园地、书评(或书讯)、读者、作者、编者及学术活动预告等栏目。上海医学影像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上海研究所 | 周期:季刊本刊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上海研究所主办的专业综合性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读者对象为广大影像医学工作者(包括X线、Ct超声、MR、核医学等)和有关专业临床医师及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现代诊断与治疗主办单位: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 | 周期:双月刊本刊系1989年经原国家科委核准,原江西省科委批准出版,1990年2月经江西省新闻出版局发给出版许可证。该刊现拥有3位中科院院士(他们是裘法祖、吴?、陈可冀教授)、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是刘玉清、陈灏珠、曾溢滔、孙燕、邱蔚六教授)及13位博士生导师组成的31位特邀编委及江西省内著名专家组成的编委队伍。该刊先后获得江西省先进科技期刊奖、江西省科技期刊奖、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以及《CAD-CD规范》执行优秀奖。它的诊疗新技术荣获江西省首届十佳期刊专栏。该刊13年来,发行量一直居江西省同类期刊发行量之首位,覆盖面达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国外发行到西欧、东南亚及美国。该刊欢迎刊登药品(包括处方药)、医疗器械、保健品广告以及医疗单位形象广告。拟在本刊刊登广告者需交营业执照或法人代表证书(复印件)、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宣字号批复件(原件,用后退还)及产品说明书。解放军护理杂志主办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 周期:月刊 | 核心刊物本杂志是总后勤部卫生部主管,第二军医大学主办的全国性护理专业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1984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设有论著、综述、教育研究、护理管理、军事护理及经验交流、个案研究等栏目。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 周期:月刊《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原名《国外医学临床生化与检验学分册》)1980年创刊,是由卫生部主管、由中华医学会和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主办的全国性检验医学专业学术国家级期刊。全面、系统地反映国内外检验医学成果和发展动态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报道国际范围内先进医学科学信息和有特色的临床经验,以广大科研人员、临床生化、微生物、免疫、血液等检验医学工作者及临床医务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对从事检验医学的医务工作者和医学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近年来本刊已被列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本刊特别注意所选用文章的先进性、科学性、及时性与实用性,创刊以来以其内容新颖、报道快捷而深受广大读者、作者的好评和喜爱。本刊以专家约稿和作者投稿相结合,每期采取重点专题的报道出刊形式,对专业人员更具指导性。本刊欢迎国内外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的新理论、新进展方面的综述、简介;基础研究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介绍;临床检验及医学相关领域的专家述评论著、论著、综述、临床研究、继教、信息园地(包括学术争鸣、技术交流、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出国考察报告、网络讯息、会议(座谈)纪要、综合报道、消息报道)等栏目的稿件。专题及成才之路的稿件主要为约稿。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天津市天和医院 | 周期:月刊 | 核心刊物本刊是由卫生部医政司主办的全国性专业学术期刊,是国内急救医学类最具权威性期刊,全年发表论文500余篇,各级基金资助项目的比例达到80%以上。全年在统计源中的引文数达200篇。连续四次获天津市优秀期刊奖,华北地区优秀期刊奖,连续被评为天津市一级期刊。岭南急诊医学杂志主办单位:广东省医学会 | 周期:双月刊本刊一贯秉承办刊宗旨,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为广大医务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和继续教育园地。其实我也不太清楚,这是我在网上搜的

胸科疾病杂志电子版

罗慰慈,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教授,男,1924年生,福建福州人。1948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1953年毕业于北京中国协和医学院医本科。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内科呼吸专业医疗、教学和研究工作45年,对内科呼吸病如结节病、肺军团菌病等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肿瘤,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等病症有较多的研究。对呼吸病学的理论、检诊技术和治疗学有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能够处理解决临床上遇到的疑难病症。罗慰慈教授曾任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留学资格审评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学位评定委员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第一届常委、第二届和第三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内科杂志》主编,《中华结核呼吸杂志》主编,《中国新药杂志》副主编辑,《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和《Chinese Medical Journal》编委,国际刊物《Respirology》编委。1996年当选为亚洲、太平洋呼吸学会主席。2006年罗慰慈教授获得中国呼吸医师终身成就奖,表彰他为推动我国呼吸病学的发展,与国际呼吸学界交流做出的重要贡献。 1948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1953年毕业于北京中国协和医学院医本科。1955~1956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总住院医师,1957年任主治医师,1979年任主任医师,1983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副主任,1985~1986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59~1960年曾在北京中医学院和南京中医学院学习中医两年。1983年曾在美国约翰霍浦金斯医学院和俄立冈医学科学中心任访问学者。曾任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留学资格审评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学位评定委员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第一届常委、第二届和第三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内科杂志》主编,《中华结核呼吸杂志》主编,《中国新药杂志》副主编辑,《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和《Chinese Medical Journal》编委,国际刊物《Respirology》编委。1996年当选为亚洲、太平洋呼吸学会主席。2006年罗慰慈教授获得中国呼吸医师终身成就奖,表彰他为推动我国呼吸病学的发展,与国际呼吸学界交流做出的重要贡献。他渊博的学识和平易近人的大师风范将永远为呼吸内科学界的后生晚辈所景仰。 罗慰慈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呼吸病学家和临床医学家,长期从事呼吸内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呼吸内科专业领域内工作已经有50余年,对内科呼吸病如结节病、肺军团菌病等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肿瘤,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等病症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曾经承担国家“七·五”攻关课题,“当归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国家教委博士点研究课题,“血管活性肠肽对低氧性肺动脉的作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课题,“伯舒螺旋体,Borrelia burgdoferi,与结节病病原学的研究”。已经发表论文84篇,主编《内科临床指导》、《现代呼吸病学》、《协和医学词典》,参加编写吴英恺教授主编的《胸部疾病》,朱贵卿教授主编的《呼吸内科学》,陈敏章教授主编的《中华内科学》,方圻教授主编的《现代内科学》以及叶世泰教授主编的《变态反应学》等专著。曾经获得1984年和199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和1999年国家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57年和1982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85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后来罗慰慈教授被评为有贡献的医学专家而接受国家特殊津贴。曾立三等功一次(1954年,由中央军委后勤部颁发)。200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老干部工作者(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织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颁发)。 罗慰慈教授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在呼吸病学领域和内科学领域均具有很高的造诣,对呼吸病学的理论、检诊技术和治疗学有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能够处理解决临床上遇到的疑难病症。应诊的病例多来自全国各地,善与诊治过的患者保持不断地联系,勤于随访病情发展并给予治疗康复建议,虽然工作繁忙,仍然多次走访病人家庭,受到患者的欢迎。罗慰慈教授常说:“作为临床大夫要尽量把病人的处境体会好。把自己放在病人的位置,有些想法和态度就会有不同,处理事情的出发点也就会有所不同。有时病人为看病远道而来,如果能够多花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为他多想一想,就可以为病人缩短检诊时间,省下住宿等费用;有时你只需多解释几句话,就可以避免病人走好多冤枉路。医患关系紧张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病人和医生没有相互体谅”。现在罗慰慈教授年事已高,但仍然活跃在临床一线,出门诊、查房。近来曾参加重大医疗任务工作,早晚主持会诊和查房,对重要医疗措施作出必要的决定,深受多方面赞扬。罗慰慈教授特别重视医学教学,文化大革命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再次复课,由于医学教育中断多年,困难重重。罗慰慈教授亲自主管医大教学,克服困难,拨乱反正,从讲义到教室一一安排妥当。为了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罗慰慈教授亲自邀请美国著名教授来医科大学讲学。年轻教师往往缺乏教学经验,讲课难以受到欢迎,罗慰慈教授一方面传授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亲自走上讲台,作出表率。他善于在不同场合结合临床进行教学,能结合临床实际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鼓励并诱导受教者独立思考,课堂上往往通过实例举一反三,授课内容精而明,尽可能使学者在离开教室时记住其要点。获得“协和之友”教师奖,坚持为八年制医本科讲课,曾受聘为清华大学医学院八年制医本科讲座授课。罗慰慈教授经常出席国际性学术会议,1989年应邀参加中国科协代表团,赴美出席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年会并作学术报告;善与国内外学者交流,能掌握国内外学术动态。罗慰慈教授曾任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留学资格审评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学位评定委员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第一届常委、第二届和第三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内科杂志》主编,《中华结核呼吸杂志》主编,《中国新药杂志》副主编辑,《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和《Chinese Medical Journal》编委,国际刊物《Respirology》编委。1996年当选为亚洲、太平洋呼吸学会主席。2006年罗慰慈教授获得中国呼吸医师终身成就奖,表彰他为推动我国呼吸病学的发展,与国际呼吸学界交流做出的重要贡献。他渊博的学识和平易近人的大师风范将永远为呼吸内科学界的后生晚辈所景仰。

可以采用手术胸丰胸,大肌筋膜下入路隆胸术。该层次有效地避免了隆胸后乳腺上极过于饱满,形态不自然的缺点,同时也使下极包膜形态不易外露。建议避开月经期全面体检化验,无严重内科疾病及局部感染者,隆胸手术术前一个月应停止服用激素、阿司匹林等。与医生沟通,了解要求效果,选择假体等。

10571是广东医科大学院校的代码,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学校简介                                    广州医科大学(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一所以医学为优势和特色的广州市属重点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为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东省本科教育国际化办学改革试点单位、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任务院校、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成员高校,是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的学校。学校于1958年6月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设立,原名广州医学院。1970年12月,更名为广州市医科学校。1973年6月,恢复广州医学院名称。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根据2021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番禺、越秀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下设22个学院,7所直属医院和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8个研究机构;拥有省级试点学院3个、省级产业学院1个;有教职工7789人(其中校本部908人);有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12602人,在校留学生285人;拥有1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4个省(部)级重点专科,32个市(厅)级重点学科;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独立二级学科硕士点;开设本科招生专业21个。历史沿革广州医学院1951年,广州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医士学校创建。1953年,广州市第一、二、三、四医士学校合并组建广州医士学校。1958年6月,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设立,广州医士学校升格为广州医学院。1970年12月,广州医学院改建广州医科学校。1972年,广州医科学校升格为(复校)广州医学院。1973年10月29日,广州市委决定将市第四人民医院作为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1979年6月10日,广州市编制委员会发出通知,同意在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新医科基础上成立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1984年9月21日,教育部批准学校内科学(呼吸)、药理学招收硕士研究生。1985年9月4日,首批呼吸内科、药理学硕士研究生正式开学。2001年1月2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内科学(呼吸系病)成为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03年7月18日,教育部批准广州医学院内科学(呼吸系病)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获准设立临床医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4年,羊城铁路医院并入广州医学院。2005年,广州护士学校、广州卫生学校并入广州医学院。2006年11月21日,经广州市政府正式批准立项,广州医学院将在番禺建立新校区。2007年4月2日,广州医学院呼吸疾病实验室被科技部正式批准纳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名单,成为广东地方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2月至8月,学校先后获得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生资格和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同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2011年3月22日,学校临床医学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等3个学科成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后又批准学校护理学科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12年,经教育部和卫生部批准,入选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广州医科大学2013年4月,广州医学院通过教育部验收,教育部发文,正式批准广州医学院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5月,广州医科大学金域检验学院成立。同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对接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来华留学生的高等院校进行的专项检查与评估。2014年1月,学校成为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任务院校。7月,学校正式加入中俄医科大学联盟。2015年1月,学校加入广州大学城高校联盟。5月11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州医科大学联合生命科学学院在广州举行揭牌仪式。5月27日,广东省教育厅审议通过《广州医科大学章程》,核准发布。2018年11月,入选广东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中的“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院系设置根据2021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下设22个学院,7所直属附属医院和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开设本科招生专业21个。2022年2月,学校新增基础医学专业。师资力量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国家杰青1名,教育部国家级人才2名,海外高端人才1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4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3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名,广东省珠江学者19名,广东省教学名师4名,高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2名、省级培养对象20名;博士研究生导师41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44人。另外还聘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等一批国际知名学者为学校特聘教授。质量工程截至2020年7月,学校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2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广东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广东省级名牌专业3个,广东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广东省特色专业1个,广东省级重点专业2个,广州市名牌专业4个,广州市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精品类课程4门、省级精品类课程60门;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广东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广东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广州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药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临床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护理学国家特色建设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西医临床医学、儿科学、公共事业管理广东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广东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预防医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口腔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临床医学广东省名牌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广东省重点专业:临床医学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科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护理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技能实验中心、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于校企协同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麻醉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应用型本科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开放性多样式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广州市名牌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广州市特色专业:医学影像学、护理学、预防医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学科建设截至2021年11月,广州医科大学拥有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6个。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2个市(厅)级重点学科。学科目录博士后流动站: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公共管理、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药学重点学科内科学(呼吸系病)、中西医结合临床、临床医学、全科医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卫生毒理学、重症医学、妇产科学、内科学(心血管病与心血管药理)、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卫生毒理与流行病学、肿瘤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急诊医学科、临床医学(呼吸病学)科研机构截至2020年3月,学校拥有1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基地、24个市(厅)级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呼吸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神经遗传与离子通道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呼吸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神经科学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产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骨科矫形技术及植入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过敏反应与免疫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蛋白质修饰与降解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协同创新平台:呼吸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产科重大疾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呼吸医学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工程实验室:广东省呼吸医学工程实验室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神经科学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生殖与遗传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分子临床药理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蛋白质修饰与降解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卫生厅医学重点实验室:环境致癌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神经科学疾病研究实验室、产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市医学伦理学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市重点实验室: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神经科学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医科大学儿科血液病研究实验室、广州市生殖与遗传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生物毒素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心血管重疾病重点实验室、广州医学化学致癌重点实验室、广州市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广州市过敏反应与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骨科矫形技术及植入材料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2010-2016年,学校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3744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重大研究计划3项、主任项目4项、合作项目11项、联合基金4项、面上项目221项、青年项目295项、应急管理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4项、团队项目1项、重点项目12项。2022年,广州医科大学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临床诊治及机制研究”入选202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名单。学术资源馆藏资源                                    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广州医科大学图书馆由番禺校区总馆和越秀校区分馆组成,馆藏纸质图书101万册,订有专业数据库23个,电子图书200余万册,电子期刊3万种,纸质报刊1700余种,中外文资源对学校学科专业的覆盖面达到100%。学术期刊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有《广州医科大学学报》、《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血栓与止血学杂志》、《胸部疾病杂志》(英文版)、《转化医学年鉴》(英文版)6种。其中《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华关节外科杂志》、《血栓与止血学》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胸部疾病杂志》(英文版)、《转化医学年鉴》(英文版)分别被SCI、PubMed收录。《广州医科大学学报》为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万方数据库等多家国内重要数据库收录。《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广州医科大学承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以中国标准出版物号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首份专注于关节外科学高级学术研究的医学专科期刊。合作交流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州立大学、马里兰大学、新英格兰医学中心、美国国家毒理学研究中心,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法国西布列塔尼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伯明翰大学、胡弗汉顿大学,韩国延世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湾义守大学、台湾中山医学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研究部门开展合作办学和学术交流活动。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瑞典Karolinska研究所,香港大学等科研院所及辉瑞公司等全球知名跨国医药公司开展深度科研合作,承担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多项,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合作共建"中美肺癌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肺癌的疾病诊断与治疗研究等;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建立中加联合共建实验室;与香港中文大学妇产科系合作成立染色体芯片分析(CMA)产前诊断联合实验室。

结核性胸膜炎 郭卜乐 中国心理热线 胸膜炎是胸膜的炎症,可由于感染(细菌、病毒、霉菌、阿米巴、肺吸虫等)、肿瘤、变态反应、化学性和创伤性等多种疾病所引起。在细菌感染所致的胸膜炎中,结核菌性胸膜炎是最常见的一种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属于肺结核病五大类型的V型,其虽非肺部病变,但在临床上与肺结核有密切的关系。 祖国医学认为结核性胸膜炎不属肺痨范畴,当属"胸痛、咳嗽、发热”等范畴,故治则方药与肺痨也不相同。 现代医学认为,结核性胸膜炎是由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正处于高度过敏状态的机体胸膜腔中所引起的胸膜炎症。为儿童和青少年原发感染或继发结核病累及胸膜的后果。此时肺内可同时有或无明显结核病灶,发现结核菌到达胸膜腔的途径有三: 病变直接蔓延。 淋巴播散。 血行播散。 当机体处于高度变态反应状态,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侵入胸膜,则引起渗出性胸膜炎。当机体对结核菌过敏反应较低,则只形成局限性纤维素性胸膜炎(即干性胸膜炎)。少数病人由干性胸膜炎进展为渗出性胸膜炎,胸膜炎症早期先有胸膜充血、水肿和白细胞浸润占优势,随后淋巴细胞转为多数,胸膜内皮细胞脱落,其表面有纤维蛋白渗出,继而桨液渗出,形成胸腔积液,胸膜常有结核性结节形成。 祖国医学认为,外感阳热之邪、邪正相抗、阳盛于外,故发热畏寒;热乘于上,首取犯肺,肺失清肃则咳嗽;血乃属阴,赖阳气以运行,气行血亦行,气滞则血凝。邪毒蕴结于肺,阻碍气机,脉络瘀滞血运不畅,以致不通则痛,故胸痛剧烈,似针锥之状,随活动而加剧,元气亏耗,肌腠驰松、津失气摄、则容易出汗,身体衰弱无力;饮停于胸、清阳失于输布、肺气受损、肺络阳气不充;则气促、紫绀,端坐呼吸而不能平卧。 结核性胸膜炎多发生于儿童和40岁以下的青壮年,按病理解剖可分为干性胸膜炎和渗出性胸膜炎两大类。 (一)、干性胸膜炎可发生于胸膜腔的任何部分。其症状轻重不一,有些病人很少或完全没有症状,而且可以自愈。有的人起病较急,有畏寒,轻度或中度低烧,但主要症状是局限性针刺样胸痛。胸痛系因壁层和脏层胸膜互相贴近摩擦所致,故胸痛多位于胸廓呼吸运动幅度最大的腋前线或腋后线下方,深呼吸和咳嗽时胸痛更甚。如病变发生于肺尖胸膜,胸痛可沿臂丛放射,使手疼痛和知觉障碍,如在膈肌中心部,疼痛可放射到同侧肩部;病变在膈肌周边部,疼痛可放射至上腹部和心窝部。由于胸痛病人多不敢深吸气,故呼吸急促而表浅,当刺激迷走神经时可引起顽固性咳嗽。查体可见呼吸运动受限,局部有压痛,呼吸音减低,触到或听到胸膜摩擦音,此音不论呼气或吸气时均可听到而咳嗽后不变为其特点。此时,胸膜摩擦音为重要体征。 (二)、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病变多为单侧,胸膜腔内有数量不等的渗出液,一般为浆液性,偶见血性或化脓性。 按其发生部位可分为:肋胸膜炎(又称典型胸膜炎)包裹性胸膜炎,叶间胸膜炎,纵膈胸膜炎,膈胸膜炎,肺尖胸膜炎。 典型渗出性胸膜炎起病多较急,有中度或高度发烧、乏力、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发病初期有胸痛,多为刺激性剧痛,随胸液出现和增多,因阻碍壁层和脏层胸膜的互相摩擦,胸痛反而减轻或消失。但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气短和呼吸困难。 病初多有刺激性咳嗽,痰量通常较少,转移体位因胸液刺激胸膜可引起反射性干咳。体征随胸液多少而异,少量胸液可无明显体征。积液吸收后,往往遗留胸膜粘连或增厚。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年第23卷第5期 胸膜活检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价值 于宏 刘瑞凤 关键词:胸膜活检;结核性胸膜炎;诊断 胸膜的病理学诊断在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上有重要价值。文中仅就胸膜活检与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之间的关系作初步探讨。 对象与方法 为本院1996年7月到1999年6月收治的以胸腔积液为初次主要表现且最终诊断为结核者共52例,男性40例,女性12例,年龄19~89岁,平均9岁。其中作过胸膜活检者38例(活检54人次),未作活检者14例。 结果 在52例中,未作活检、依靠其他检查方法诊断的14例。经活检病理诊断为结核者32例,其中22例一次活检病理检查即明确为结核,占42%;10例经第二次活检病理诊断为结核,占19%。活检阳性率84%(32/38)。另6例2次活检病理诊断均为非结核,占12%。 在54人次胸膜活检中,胸液量与活检阳性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5)。每次活检勾取的标本数量与病理结果无关(P>05)。未作活检的14例中年龄大于80岁者5例,占36%;一般情况差4例,占29%;胸液量少3例,占21%;有胸膜反应1例,占7%;拒绝进行1例,占7%。在54人次胸膜活检中,发生气胸3例,占6%;出血3例,占6%;胸膜反应2例,占4%。总并发症发生率15%。 讨论 在本组中活检阳性率62%(32/52),表明胸膜活检在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本组统计数字偏高,考虑与本组病例数偏少且收入呼吸科病例在门诊已根据临床表现等倾向结核收入本病房有关。 胸膜活检的病理检查结果与标本数量在本组统计中差异无显著性,表明勾取标本的多寡与病理结果无关。 本组病例并发症总发生率15%,表明胸膜活检仍有一定风险,为一创伤性检查。且活检后并未采取常规胸透检查,故可能有少量气胸因症状不显而遗漏。 作者单位:于宏(200072 上海铁路局中心医院内一科)刘瑞凤(200072 上海铁路局中心医院内一科) 结核性胸膜炎 一、定义: 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菌侵犯胸膜引起的胸膜炎症及变态反应。多见于青少年。可分为干性和湿性胸膜炎两种。 二、病因: 结核菌从原发综合征的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经淋巴管逆流到达胸膜腔。血行播散或临近胸膜的结核病灶直接破溃使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直接进入胸膜腔,引起胸膜炎症。 三、症状及体征: (一)症状:起病可急可缓,多较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有:中、高度发热、盗汗、乏力、全身不适等。局部症状可有胸痛、干咳,大量胸腔积液时可有气急、胸闷、端坐呼吸及紫绀。 (二)体征:干性胸膜炎可有胸膜摩擦音、湿性胸膜炎积液量少或叶间积液可无体征。积液量多时可见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气管及心脏向健侧移位,患侧语颤减弱,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四、检查: (一)常规检查:血常规、血沉、肝功、血糖、乙肝五项TB-AB。 (二)细菌学:痰涂片、胸水集菌、培养或胸水TB-DNA查结核菌。 (三)胸水:常规、生化、胸水和血液LDH及蛋白比值、ADA。 (四)X线、胸正侧位片、必要时可拍高KV、断层或CT检查。 (五)超声检查:胸腔A超或B超检查,可测出液体的多少及定位。 (六)结核菌素试验。 (七)肺功能检查 (八)胸膜活检、细菌学检查阴性者 (九)胸腔镜检查:用于以上检查不能确诊者 五、诊断: (一)有上述临床症状、体征,胸片显示有胸腔积液的影像 (二)胸水常规及生化检查符合渗出液 (三)胸水查到结核菌,胸膜活检或胸腔镜检查发现结核病变。 (四)胸水ADA>50u/L,TB-Ab阻性率高,LDH上升均有助诊断。 (五)结素试验:强阳性。阴性不能排除结核。 (六)A超或B超检查可见积液征象。 (七)免疫检查:TB-AB,SCIC,SIL-2R (八)应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必要时可用胸膜穿刺活检。 六、鉴别诊断 (一)干性胸膜炎以胸痛为主,要与肋间神经痛,心绞痛,大叶性肺炎及带状疮疹早期的胸痛及支气管肺癌胸膜转移等相鉴别。胸痛可放射到腹部要与急腹症区别。 (二)湿性胸膜炎:先鉴别是渗出液或漏出液,结核胸液为渗出性。胸液检查: 1、物理性状:多为草黄色、透明或稍混浊、易凝固,少数为血性。 2、比重>018。 3、细胞数>3×109/L,淋巴细胞占优势,可达80%。 4、蛋白定量>30g/L。 5、胸液蛋白/血清蛋白>5。 6、LDH>200μ/L。 7、胸液LDH/血清CDH>0。 8、ADA>50μ/L。 渗出性胸液要与以下疾病鉴别: 1、感染性疾病所致胸水: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胸腔积液。 2、肿瘤性:如支所气管肺癌、恶性肿瘤胸膜转移及胸膜间皮瘤等。 3、结缔组织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胸膜炎等。 4、其它原因致胸液、如美格氏综合症、乳摩胸、布卡氏综合征等。 七、治疗: 原则:抗结核治疗、减轻全身及胸膜反应,中量以上积液应积极抽液,以减轻中毒症状,解除对肺及心血管的压迫使肺复张,纵隔复位,抽出胸水防止和减轻胸膜粘连,保护肺功能。 (一)休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加强营养。 (二)抗结核药物应用,方案2SHRZ/4HR。 (三)激素应用糖皮质激素有抗炎、抗过敏、降低机体敏感性、减少胸液渗出、促进吸收防止胸膜粘连和减轻中毒症状等作用,在有急性渗出,症状明显,积液量多,可在有效抗结核药物应用的基础上应用。一般为强的松15-30mg/日,分三次口服,疗程4-6周,待症状消失,胸液减少,可逐渐减量至停药。 (四)胸腔穿刺抽液:每周抽水2-3次,直到积液甚少,不易抽出为止,每次抽液一般不超过1000ml,抽液后可于胸腔内注入抗结核药物和激素治疗。 (五)对症治疗 (六)外科治疗:严重的胸膜增厚和包裹性积液可做胸膜剥脱术。

胸部疾病杂志影响因子

乳腺增生是一种良性的病理变化,而且是整个乳房组织里面的弥漫性变化,无法做手术来治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是最好的药物,所以说乳腺增生吃什么药最好,答案就是中医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有很多,乳腺增生患者如何能够选择有效的中药治疗呢?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辨证治疗是关键。目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成药较多,很多人照搬广告给自己买药吃。结果服药后有些人有效,有些人却感到更多的不适。这是为什么呢?这因为中医将乳腺增生这个疾病分为气滞、痰凝、血瘀、冲任失调、气滞兼血瘀、气虚兼痰凝、肾虚兼痰凝等许多证型,不同证型的乳腺增生应当用不同的药物治疗。这些证型的划分主要依据患者的舌象,脉象及患者的体质特征,一般不经专业培训的人是不能准确划分的,患者未经医师诊断就乱买药吃,可能会用行气破血的药物来治疗肾虚型的乳腺增生,导致不适。乳腺增生中医治疗是目前治疗乳腺增生的理想方法,中医治疗乳腺增生通过辩证用药,不开刀、不复发,中医将乳腺增生病称为“乳癖”。一般认为,乳癖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肝郁气滞或冲任失调造成,临床应予疏肝解郁,调摄冲任为大法进行辨治。乳腺增生中医治疗的总体优势:(1)疗效确切:中医辨证治疗乳腺增生对疼痛的缓解率可以达到80%,对质地中等或较软的增生肿块可以起到明显的缩小和消散的作用。中药的作用持续而稳定,周期治疗不易反弹,毒副作用小。(2)调节内分泌:中医根据月经周期可以较好地调节患者内分泌,同时达到缓解症状和调节月经的目的。不少患者在应用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时发现,不但疼痛缓解,肿块缩小或消失,月经周期更规律,经色、经量也更正常。(3)辨证用药:乳腺增生的中药治疗,通过辨证用药,可以调节和治疗乳腺增生的一些兼症如头晕,口苦,潮热,便秘,失眠等。乳腺增生中医治疗的优势通过以下比较,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来:手术治疗:采用的方法是手术切除,它的优点是快速将肿块切除,缺点是复发率极高,接近100%。西药治疗:此种方法是一种激素疗法,见效较快,但停药即发。中药治疗:缺点是消瘤速度比手术及西药治疗慢,优点是副作用小,抗复发率效果好,能稳定病情不扩散、不转移,散结瘤体效果特别的好,是目前乳腺增生接受治疗的首选。

胸痛是急诊常见的症状,一般是由胸部疾病引起,胸痛的严重程度与引起胸痛的原因不一定有确切的关系,如胸部带状疱疹可产生剧烈胸痛,而急性心肌梗塞的胸痛有时并不很严重。因此,对胸痛的患者应认真检查,尽可能找到引起胸痛的原因。 (一) 胸痛的性质、特征 1�胸痛的特点 胸壁疾病引起的胸痛,定位明确,局部可有红肿、触痛、皮疹、畸形。 2�胸痛的性质 肋间神经炎引起胸痛为阵发性,针刺样痛。食道炎引起烧灼样痛。撕裂样痛多见于夹层动脉瘤。 3�胸痛的部位 胸骨后疼痛常见于心绞痛。左前胸痛也可以是心绞痛、心肌梗塞、左侧肺炎。胸痛放射到左肩部多为心绞痛。 (二) 常见的引起胸痛的疾病 1�胸膜疾病 如胸膜炎、自发性气胸,这些疾病引起的胸痛与呼吸、咳嗽有关。在深呼吸及咳嗽时胸痛加重,常伴有呼吸困难。胸痛位于病变的一侧。 2�心血管疾病 以心绞痛、心肌梗塞为代表,其次为心包炎。这类胸痛多表现为心前区和胸骨后压迫性,堵闷样痛,甚至撕裂样痛。常放射到左肩、颈部及左臂内侧,严重时伴有休克症状。 3�肋间神经炎、带状疱疹、食道炎 均可引起胸痛,带状疱疹时剧烈胸痛,沿肋间走行,1~2天后皮肤出现密集性小水疱。 4�某些腹腔脏器病变引起胸痛 如膈下脓肿,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 5�胸部外伤 常见于肋骨骨折,有胸部外伤史,呼吸或咳嗽时胸痛加重。 (三) 剧烈胸痛的应急措施 (1) 怀疑心绞痛发作,立即吸氧,休息,舌下含硝酸甘油。 (2) 胸膜炎或胸壁疾病引起的胸痛,可以用较宽的腹带在疼痛处固定胸壁,减轻呼吸时胸廓的运动度。 (3) 立即去医院做心电图和X线检查确诊。针对病因治疗。 (4) 适当服用止痛片。 胸痛是指一侧或两侧胸部疼痛的症状而言。临床上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许多疾病如“厥心痛”、“真心痛”、“胸痛”、“肺痈”、“结胸”等都以胸痛为主要症状。《灵枢。五邪》篇:“邪在心,则病心痛”。《素问。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肋支满”。 胸位居膈上,为心肺所居。因胸部为清阳所聚,诸阳皆受气于胸中,故又称为:“清阳所聚之处”或:“清旷之区。”因心主血脉,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肺主气,司呼吸而朝百脉,宗气积胸中,上出喉咙司呼吸,下贯心脉以行血,故心脉有病,或为外邪侵袭,或为情志所伤,或为病邪阻滞,气血不畅,或阴阳气血失调,经脉失养,皆可使胸部脉络瘀阻不通,“不通则痛”而致胸痛。 「常见证候」 风热犯肺:胸胁疼痛,咳嗽喘促,甚则鼻翼煽动,痰黄或呈铁锈色,或伴有发热,恶寒,口渴。舌尖红苔黄,脉浮数。 燥热灼肺:胸痛发热,干咳痰少或无痰,咽干鼻燥,或咳血。舌红少津,脉数。 痰热壅肺:胸痛,咳喘,痰多色黄质稠,或有咳血,或咳痰腥臭,胸闷,呕恶,身热。舌体胖质红,脉滑数。 饮停胸胁:胸胁部疼痛,咳唾、转侧,呼吸牵引而痛,胁闷胀满,呼吸气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弦。 痰浊壅塞:胸部疼痛满闷,咳吐痰涎,脘痞呕恶,形体肥胖。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寒邪壅盛:胸部疼痛,痛引肩背,遇寒痛甚,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四肢不温,甚则咳喘不能平卧。舌苔白,脉沉迟。 瘀血阻络:胸部刺痛,固定不移,胸闷不舒,夜间加重。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气滞:胸胁胀痛,或阵发性刺痛,痛处不定,伴胸闷不舒,善太息,心烦易怒。苔薄折,脉弦。 气虚:胸部疼痛,左侧尤甚,心悸,气短,失眠,自汗,倦怠。舌淡嫩,脉弱或结代。 阴虚:胸胁隐隐作痛,干咳,颧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不欲饮。舌红少苔,脉细数。

乳腺癌是乳房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作用下,发生了基因突变,致使细胞增生失控。根据你的情况,有可能是乳核,不需要自己吓自己。可以到医院去检查看看

精神刺激可改变人体内环境,从而影响内分泌系统功能,导致某一种或几种激素的分泌出现异常。精神过于紧张、情绪过于激动等不良精神因素,都可能使本来应该复原的乳腺增生组织得不到复原或复原不全,久而久之,便形成乳腺增生,而且这些不良的精神刺激还会加重已有的轻度乳腺增生症状。治疗可以使用茹蔬灵茶,活血化瘀。或者是一下方法:1.海带鳖甲猪肉汤:海带65克 (清水洗去杂质,泡开切块),鳖甲65克(打碎),猪瘦肉65克,共煮汤,汤成后加入适量盐、麻油调味即可。每日分两次温服,并吃海带。 方中海带咸寒,含维生素B2、维生素C、胡萝卜素、钴及丰富的碘鳖甲咸寒,软坚散结。常饮此汤,不仅可防治乳腺小叶增生,而且对预防乳腺癌有效,是价廉物美的食疗方。2.香附路路通蜜饮:将香附20克,路路通30克,郁金10克,金橘叶15克洗净,入锅,加适量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待药汁转温后调入蜂蜜30毫升,搅匀即成。上、下午分服。3.枸橘李粉方:将枸橘李(即香橼)100克晒干或烘干,研成细粉,装瓶备用。每日2次,每次取枸橘李干粉5克,用适量黄酒加温开水(调匀)送服。4.橘饼饮:将金橘饼50克洗净,沥水后切碎,放入沙锅,加适量水,用中火煎煮15分钟即成。早、晚分服,饮用煎汁的同时,嚼食金橘饼。5.金橘叶茶:将金橘叶(干品)30克洗净,晾干后切碎,放入沙锅,加水浸泡片刻,煎煮15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取汁放入容器中即成。可代茶饮。或当饮料,早、晚分服。6.刀豆木瓜肉片汤:先将猪肉50克洗净,切成薄片,放入碗中加精盐,湿淀粉适量,抓揉均匀,备用。7.玫瑰蚕豆花茶:将玫瑰花6克,蚕豆花10克分别洗净,沥干,一同放入茶杯中,加开水冲泡,盖上茶杯盖,焖10分钟即成。可代茶饮,或当饮料,早、晚分服。8.萝卜拌海蜇皮:将白萝卜200克洗净,切成细丝,用精盐2克拌透。将海蜇皮100克切成丝,先用凉水冲洗,再用冷水漂清,挤干,与萝卜丝一起放碗内拌匀。炒锅上火,下植物油50毫升烧热,放入葱花3克炸香,趁热倒入碗内,加白糖5克、麻油10毫升拌匀即成。佐餐食用

胸部疾病杂志影响因子查询

胸腔脏器的各种肿物,炎症都可检查,具体情况要根据病人临床症状!!!

主要看需要查那一项!一般胸部CT可查肝、胆、脾、肾、胰腺这几项。主要通过CT扫描来进一步器官有无病灶产生!

apm杂志影响因子是681分。APM杂志由Charles B Simone, II和Zhi-hua Zhu担任共同主编,Mellar P Davis和Simon S Lo担任副主编,编委团队由来自18个国家的77位专家学者组成。其中49%来自美国,12%来自加拿大,6%来自英国,还包括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挪威、巴西等。APM杂志主要关注姑息医学相关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症状的管理(疼痛、乏力、呕吐等),肿瘤、免疫缺陷、心血管病等多种疾病的姑息治疗以及护理、临终关怀、决策等方面。 是一本国际同行评审、开放获取的英文期刊,已被PubMed/Medline和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数据库收录。AME出版社旗下的Annals of Palliative Medicine 被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WOS核心数据库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正式收录。《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 SCI )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 ISI)的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于1957 年在美国费城创办的引文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2020年2月,教育部、科技部印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该文件要破除论文“SCI至上”,也要以此为突破口,拿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实招硬招,破除“唯论文”,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

胸腔内有心脏和肺,能查出的应该是肺部和心血管之类的病变。

胸部疾病杂志影响因子多少

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月刊 ISSN:0366-6999 影响因子393 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英文版) 双月刊 1001-0602 729中西医结合杂志(英文版)中医杂志(英文版)中国药理学杂志

HNO HERZ IRBM B-ENT CUTIS PFLEGECHIRURGIN VIVOIN VIVOJBR-BTR NOTARZT给你一些四区的IF<1的医学SCI期刊,你自己琢磨下

apm杂志影响因子是681分。APM杂志由Charles B Simone, II和Zhi-hua Zhu担任共同主编,Mellar P Davis和Simon S Lo担任副主编,编委团队由来自18个国家的77位专家学者组成。其中49%来自美国,12%来自加拿大,6%来自英国,还包括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挪威、巴西等。APM杂志主要关注姑息医学相关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症状的管理(疼痛、乏力、呕吐等),肿瘤、免疫缺陷、心血管病等多种疾病的姑息治疗以及护理、临终关怀、决策等方面。 是一本国际同行评审、开放获取的英文期刊,已被PubMed/Medline和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数据库收录。AME出版社旗下的Annals of Palliative Medicine 被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WOS核心数据库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正式收录。《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 SCI )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 ISI)的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于1957 年在美国费城创办的引文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2020年2月,教育部、科技部印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该文件要破除论文“SCI至上”,也要以此为突破口,拿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实招硬招,破除“唯论文”,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

临床医学进展,不过是核心不是SCI

  • 索引序列
  • 胸科疾病杂志
  • 胸科疾病杂志电子版
  • 胸部疾病杂志影响因子
  • 胸部疾病杂志影响因子查询
  • 胸部疾病杂志影响因子多少
  • 返回顶部